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共8篇)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篇1

专业简介

学科:旅游大类

门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

专业名称: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餐饮事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餐饮企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多门外语的初级交际能力,培养从事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餐旅管理、客房管理、餐馆管理、餐旅服务、餐饮设施规划与设计、餐旅营销管理、餐旅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饮料管理、餐旅信息管理、餐旅服务营销、餐旅设施管理、餐旅实务运作训练、会议与展览会管理、餐饮控制与菜单规划、餐旅策略管理、营养卫生学、烹饪工艺学、名菜名点制作技术、厨房管理、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外教)、第二外语(日、法、德、俄、韩语任选)。专业就业状况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篇2

一、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餐饮教学现状

(一) 教学目标偏颇

高职教学目标与酒店餐饮技能人才需求出现脱轨现象, 目前, 酒店餐饮管理迫切需求熟悉酒店业务又具备餐饮技能的人才[1]。高职院校培养此类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培训酒店管理英才, 熟悉国内外酒店餐饮管理, 不但能胜任星级酒店管理, 还要适应餐饮管理。这一培训目标符合高级管理的人才定位, 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其定位目标过高。首先, 酒店餐饮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在酒店基层就业要摆正心态有职业责任心。只有教学目标和酒店餐饮人才需求吻合, 高职培育人才的定位才会相对合理, 学生在就业时才能适应这个岗位。其次, 培育人才目标过于高, 与实际需求是脱轨的, 毕竟高星级酒店需求人才有限, 而高职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广泛。还有高职教育在专业定位时更加注重理论知识, 虽然也有技能实践学习, 但是两者的课时安排还是比较失衡的。大多数高职教育与酒店餐饮业相互独立, 缺乏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所以高职教育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酒店餐饮的发展状态与人才需求趋势。

(二) 教学内容偏颇

现在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还比较陈旧, 带动不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所以取得的教学效果有些不理想。由于课本内容陈旧, 学生无法了解酒店餐饮的前沿知识理论, 也不能学习到创新先进的管理内容, 遇到突发状况无法迅速应对。酒店客人旅游人员居多, 在品尝菜品时不但希望了解地方菜色, 还注重科学饮食, 那么餐饮技能人员就要了解营养学方面的知识[2]。酒店餐饮教学最主要的是处理餐饮危机, 餐饮服务行业经常会有突发事件, 比如上错菜、上菜时间过长、客人醉酒等, 都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应对技巧, 但是该课程内容还比较片面和滞后, 缺少餐饮创新与餐饮文化等内容。该专业在教学中, 需要将实践渗透到课程内容中, 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框架掌握更全面, 帮助学生理解酒店餐饮文化。但是当前教材内容衔接的不够紧密, 对学生的职业态度没有相关培训。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局势, 带动了各色餐饮在酒店中出现, 该专业课程内容对此介绍的特别少, 这样学生在工作中接触, 就可能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 工作中就得从头学起, 不但给酒店带来麻烦, 学生也会倍感压力。

(三) 师资力量

餐饮教学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课程教学的随意性大, 教师对课程开设情况影响巨大, 老师决定课程的实施内容。这不符合教学的科学性, 如果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教学, 这些内容就可能安排不够合理, 比较容易误导学生。而且该课程对现实实践经验要求高, 要求教师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知识要扎实。比如酒店餐饮服务, 主要有餐前准备、迎宾、就餐、餐后服务四个环节,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细致演练这一流程, 如果教师不能对各色餐饮的文化了解全面, 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和实践方法就是比较模糊的[3]。另外, 教材的陈旧也妨碍了教师组织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 从而不能带领学生学习前沿经营理念。高职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体, 自身专业素质决定教学效果, 所以, 高职教学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 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应用技能, 所以完善和培训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四) 教学条件

当前该专业餐饮教学多以授课、演示等教学手段为主, 借助多媒体仪器协助教师授课, 这种教学手段用于理论教学效果显著, 但是对餐饮技能实践教学应用效果不大, 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 给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学生领会效果没有动手实践效果明显。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固定的酒店实习地, 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实训这一环节, 影响了学生对实践技能知识的理解[4]。该专业课程考试还比较的单一, 学期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这种考试方式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 重理论轻视实践, 把学生的现实操作能力边缘化, 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探索欲望,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餐饮教学改革措施

(一) 科学引导教学目标

科学引导教学目标, 首先要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内容开发设计时, 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培育出适用于酒店人才需求的学生。以学生为目标指的是课程在设计时要在目标框架内, 促使其适用于高职学生学习。还要完善教学内容、开发广泛的学习资源, 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酒店餐饮业迫切需要熟悉餐椅发展局势的服务人员, 能够熟悉酒店餐饮流程, 对酒店餐饮定位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当前高校培育精通业务、管理、操作的人才, 目的是适应当下酒店餐饮业发展趋势。因此, 要改革新传统教学内容, 采纳与时俱进的资源辅助酒店餐饮教学,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课堂演练, 有步骤的设计酒店工作环境, 根据餐饮用具准备道具,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扮演客人、传菜员、餐厅主管等角色, 进行情景再现的模拟实战, 根据餐饮服务环节可能突发的状况进行演练, 比如酒店突然停电、上菜时不小心弄脏客人的衣服等等, 让学生自主思考处理措施, 从而培训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 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一定要完全符合酒店餐饮市场调查结果, 但是一定要具备超前意识, 在当前酒店餐饮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其未来发展趋势, 制定高职院校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人才目标。教学内容的构建方向与教学目标是同向的, 都是课程良性开展的前提, 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前途。所以, 教学内容里要强调学生的岗位应用培训, 对管理能力、专业技能能力同时培养, 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 要促使学生掌握酒店餐饮概况, 使其熟悉中西餐服务技能要求, 还要注重人们当前的绿色饮食要求, 结合实际发展酒店餐饮文化。比如在考试中加入迎宾、点菜、事件处理措施等考核, 让学生更加的注重服务技能。

(三) 整合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要积极的鼓励教师参加酒店餐饮培训学习, 并制定出台考核制度, 给优秀人员予以奖励。还要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 与餐饮企业建立合作项目, 给教师酒店餐饮调查工作提供机会, 促使教师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工作。另外, 高职院校还可以聘用从事餐饮工作的专业人才, 以客座教授形式, 丰富高职师资力量, 提升教学质量。

(四) 安排教学实践

根据酒店经营特点,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在酒店环境中, 学生能够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增强其职业素质。在酒店中, 学生可以学到餐饮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对其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帮助学生在经验中总结学习, 这是巩固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实践, 学生能够更好的消化课本内容上的理论知识, 从而提升专业水平。

结束语

高职教学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要坚持将服务意识与酒店职业道德贯穿教学始终, 同时重视餐饮教学问题, 因为服务人员的餐饮技能属于酒店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具备专业素养的酒店服务人员是酒店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高职教育要根据酒店餐饮业需求的人才特点, 制定教学培训方针,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酒店的人才对接。

参考文献

[1]李路.基于行业需求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餐饮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11, (3) :18-19.

[2]朱薇.浅谈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研究[J].教育界, 2013, (31) :171-171

[3]王青.论《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才智, 2014, (35) :247-247.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篇3

关键词:高职 老年服务与管理 专业技能培养

教育要实施多元化,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是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个方面结合,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并确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占的比重相当大。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毕业就能上岗,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养老机构的护理管理工作,能力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关键所在。

1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意义

1.1 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从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即学会工作,学会从业。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的综合能力,将使学生具备在今后的岗位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创新 专业技能的培养,起点应放在如何结合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从业技能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综合的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造就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的必然要求。

1.3 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生存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既强调智力因素的开发,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增加承担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生活的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的内容

我们培养的老年服务业人才必须是思想政治素质高,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老年学、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老年社会工作这些应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地调查,以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评估,写出调查报告的实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学生必须具备老年技术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康复护理、老年事业与产业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3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老年服务业人才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1 修订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编写实训大纲 2008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以来,我院以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为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首先,不断修改教学计划。到目前已经完成12版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在12版教学计划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把职业技能训练等项目列入其中;提出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比例相当,淡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按岗位技能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如09版教学计划中的《老年政策与法规》课程修改为《老年人权益保障》课程。其次,督促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了考试方法的改革,提高了课内实践教学成绩的比例。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按规划拟建设老年护理实训室,要求要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大纲与其配套。制定实训大纲时,要以实用、能力为主,不断扩展充实新知识,优化职业技能。

3.2 到涉老机构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到涉老机构进行实践训练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涉老机构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到涉老机构进行专业见习、职业顶岗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将见习、实习贯穿在老年服务与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学期进行专业见习。见习的单位以鞍山市各大养老院、鞍山市老年病院为主。通过见习过程中的参观、参与涉老机构的基础护理工作、写见习总结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了涉老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具体的工作内容;第三学期通过职业顶岗实践活动,学生选择养老机构进行为期半年的职业顶岗实践,真正的顶岗,使学生深入到养老机构,了解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岗位职责;第六学期进行13周的毕业顶岗实习,把实习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3.3 开展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技能大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借鉴养老机构举办的护理大赛,我校可参照其方案,定期举办护理技能大赛,积极练习比赛项目,把技能大赛的准备工作贯穿整个学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还能深刻体会到每一个技能的操作步骤、过程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标准。

总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本着改革发展的目的,与时俱进,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面向养老机构从事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纪祖.论开放远程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

[2]鄂秦泰.以就业为导向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

[3]胡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长汽高专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基金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科研规划立项,立项号:LZY13326,立项:创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研究。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 篇4

专业代码:640151

二、专业名称:旅游服务与管理

三、专业性质:非师范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旅游及酒店企业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旅游客源开发、组团、旅游接待策划、带团导游、旅游产品营销、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供应部门)、与旅游相关的部门从事服务接待、管理、开发、文秘、公关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五、培养具体要求

1、熟悉旅游学基本理论和旅游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当代旅游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及我省有关旅游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

2、掌握导游服务基本知识;掌握导游专业必备的组团、带团及一般的演艺、摄影等技艺,具有运用旅游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旅游业职业道德规范和礼貌礼节的基本知识,能通过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

3、具有从事旅行社营销、接待、协调等主要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

4、具有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通过酒店经理职业资格考试。

5、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7、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健康的体魄。

8、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及网络技术知识。

六、学制:三年

七、学分:131

八、专业层次:专科

九、开设的主要课程

本专业总学时为2048学时。

(一)必修课:为本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1724学时,占总学时的84%。

1、公共课:(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规定),652学时,占总学时的32%。

包括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公共体育、计算机等课程。

2、专业必修课:为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1072学时,占总学时的52%。

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管理学概论、旅游与酒店会计、旅游地理、旅游文化学、公共关系学、旅游资源学等课程、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

(二)选修课: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324学时,占总学时的16 %。

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主要包括礼仪与形体、地方导游基础知识、中外文化概论、旅游美学、装饰布置艺术、音乐欣赏、旅游信息系统等课程

十、实习实践

军事训练1.5周,社会实践2周;形体训练(含礼仪训练)2周,模拟导游训练2周,旅行社业务实习2周,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实践2周;毕业实习12周。

1、军训:1.5周2、社会实践:2周3、专业实习实践

形体训练(含礼仪训练)1周,模拟导游训练2周,旅行社业务实习2周,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实践2周。

4、毕业实习:12周十一、毕业条件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篇5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课程改革是技工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技工教育要想办出特色,要想办出生机和活力,就要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是有生命力的、前景广阔的专业。为培养适应现代饭店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本专业首先在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分离的状况,根据饭店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重新设置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开设了近20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优良的思想品德;强烈的事业心、职业道德;牢固的服务意识、组织意识和吃苦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现代饭店前厅接待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吧服务与管理能力等。课程设置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既开设“英语精读”,又开设针对性较强的“饭店情景英语”,既注重学生们的综合英语水平,又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口语与听力能力。

由于能够根据酒店的用人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我们在教学上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学生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过硬的技能。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操作能力弱,眼高手低,是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酒店在录用中职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学生技能操作是否扎实、实践经验是否丰富。针对酒店的用人要求,我们开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传授就业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培训。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线型与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纯线型教学方式战线长、效率低、学生进入角色难的局面。对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前厅、客房、餐饮等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集中学习、强化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在技能教学中,采取“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的“四我”方法,对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使学生的基本功学得扎实、规范。对培养素质和基本能力的课程,如德育、美学、心理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采用线型教学法,使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建设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积极利用Internet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课件等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录像、图片了解酒店的规范化服务与管理,了解国际酒店业的最新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形象性、高效性。

(三)建立产学结合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实施订单培养

根据本专业的办学特点,聘请与专业有关的领导、经验丰富的饭店管理专家和学者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进行教学研讨,开设酒店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参与指导实习等。同时,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试点,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了酒店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

(四)改革考试办法

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技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在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对餐饮、客房、前厅、社交礼仪等技能课程,在期末考试中采取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理论课与技能课考核各占50%,技能操作又分成几个项目,按照省劳动厅考试要求,分别考核记录成绩。这种“一票否决制”打破了死记硬背的老框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技能操作练习的积极性,引导督促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又能掌握过硬的技能,保证了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特色

(一)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激发就业意识

在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例如餐饮服务,要求指导教师先组织学生了解各类餐厅的服务程序和操作标准,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引领宾客入座、斟茶、点菜服务、上菜分菜、席间服务、收银结帐到送客,进行模拟训练。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

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

(二)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性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安排中,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培养占了教学计划的一半左右,而且还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践计划。

观摩考察: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校内实习、实训,结合专业课程,组织学生去酒店参观,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请酒店人员给以讲解,增加学生对酒店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酒店见习锻炼,使学生对饭店有更直接的体验,然后再回到课堂,深化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岗前培训:高年级的学生利用实习前的1周时间,严格按照饭店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前厅、客房、餐厅服务技能的高强度训练,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并适应饭店角色,尽快实现由一个学生到一个饭店人的转变。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期1年。学生在学完所有课程之后进入实习阶段。这期间,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的各个环节,更深入地了解酒店服务与管理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深化对饭店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饭店人做好充分准备。实习期间,学校要与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给予指导、慰问与鼓励;选好学生实习组长,加强学生实习的自我管理;要求每位学生写好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填写实习自我鉴定,谈心得体会,进行全面总结。实习成绩记入学业成绩。

几年来,我们与喜来登大饭店、瑞豪酒店、海德酒店、南航凯宾斯基饭店、塔里木酒店、吐哈石油大厦、鸿鑫酒店、金谷酒店等建立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与这些知名酒店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结合,提高教学水平,树立专业形象。

(三)组织好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对学生推行“双证”制度,即毕业时必须同时拿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中级餐饮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鼓励学生考取中级调酒师证书、导游资格证。

(四)围绕教学中心,模拟酒店管理模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市场,教书育人,旅游行业的用人标准就是我们育人的标准”。为了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赢得社会承认,尽快实现由一名学生到一名饭店人的转变,我们在学生管理中模拟酒店管理方式,围绕教学中心,以酒店需要为标准,突出“从严、深入、到位、爱心”。班主任由熟悉酒店业务、懂得酒店管理、擅长学生思想工作的专职人员担任,从根本上克服过去兼职班主任无精力管和不懂业务的班主任不会管的弊端;模拟酒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比如改过去的班长、班委、组长为经理、主管、领班,并佩带职务标志;重点抓好军训、早操、课外活动、自习、卫生、考勤,培养学生先进的理念、良好的作风、过硬的技能、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教会学生“做事先作人”。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及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敢于面对现实,正视挫折,并能从挫折中崛起;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相信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对前途充满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求职简历 篇6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五星级行业类别:旅游业、餐饮、娱乐、酒店

担任职位:接待员工作性质:全职

新光百货(XX.03-XX.05)

公司性质:私有企业行业类别:百货公司

担任职位:收款员工作性质:兼职

广之旅(XX.05-XX.07)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行业类别:旅游业

担任职位:旅游顾问工作性质:全职

广州新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XX.09-XX.12)

公司性质:私有企业行业类别:传媒公司

担任职位:前台文员工作性质:全职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XX-07-01所学专业一:酒店管理与服务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XX.09-XX.07广州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酒店管理与服务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篇7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背景

1.湖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 湖北省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11年湖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797.4万, 到2014年底突破1 000万人大关; 武汉市老年人年均增长率6.02%, 超过全国年均3% 增长率的2倍。

2.养老床位对服务人才的现实需求

我国现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 097个, 床位153.5万张, 养老机构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仅为0.84%, 与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3%~5%相比, 床位欠缺720万。 2011年, 湖北省拥有县级以上养老机构340家, 各类养老机构床位为22.4万张, 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4张, 与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在需要机构护理的119万老人中, 每百名仅拥有床位16.3张, 不足需求的20%。

3.养老服务及产业链发展滞后

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老年服务发展缓慢, 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的供给无法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匹配, 造成供需错位, 一方面部分资源被闲置, 另一方面大量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同时, 湖北省老年用品市场缺乏龙头企业、拳头产品, 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滞后, 难以形成产业链。 如武汉市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老龄用品大部分为上海、 福建、浙江、江苏、广西等外省厂商生产, 湖北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老年人使用的产品极少, 各行业对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严重不足。 目前, 全省共有1 011家旅行社, 专做老年旅游的只有5家, 老年旅游业市场开发乏力, 质量意识和规范化程度不强。 老年保健品产业和老年房地产已初具规模, 老年金融业也渐露端倪, 但市场监管不够规范。

4.人才培养严重滞后

目前, 湖北省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队伍建设主要依靠职业资格培训、 政府免费短期培训等途径。 截至2014年, 全国高职院校实际开设该专业的不足30所, 部分院校处于待开设中, 全国招收在校生不足5 000人。 而湖北省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的院校仅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一所, 2012年开始招生, 每年培养不足30人, 远远满足不了湖北地区养老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科院校和社会团体中从事老年事业研究的机构和协会居多, 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的没有。

5.人才培养模式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目前, 全国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并没有统一的模式, 都处在积极探索实践阶段。 湖北地区仅有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进行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质性招生和培养, 正在探索适宜的、相对完善的培养模式。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时间和对象

课题组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分别针对湖北地区30家养老机构 (实际形成有效参数的29家) 、27名在校学生及部分家长、20家政府网站开展了调研工作, 查阅了若干国内外文献报告, 同时与中国养老教育产业联盟合作进行纵向调研。

2.调查方法

课题组成员根据职责分工, 先后采用政策咨询、 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站搜索、座谈等多种形式, 开展了有代表性的调研工作,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 整理和后期分析。

3.研究阶段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 第二阶段完成《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各分项调研报告, 正式按培养模式应用于2012级学生的培养实践; 第三阶段全面整理并完善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体系和实习就业体系建设。

4.因素控制

因条件所限和参数要求, 不采用全省普查;个人问卷调查不记名, 养老机构调查由负责人完成, 保证实事求是; 网站搜索和政策咨询全部筛选相关信息, 指导研究。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 调研结果

1.养老机构基本建设情况

29家养老机构基本建设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1。

2.养老机构人才结构及影响因素

29家养老机构人才结构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见表2。

3.养老机构的“职业能力、素质、岗位要求”

29家养老机构的“职业能力、素质、岗位要求”调研结果见下页表3。

(二) 结果分析

1.湖北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湖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2014年已经突破1 000万大关, 武汉市达150万, 并且分别以3.79%和6.02% 的年均增长率领跑全国, 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整体偏低

无论从资产规模, 还是床位数量, 湖北省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整体偏低。 大型民营养老机构偏少, 公办福利院面临公办民营改革压力。 医养结合模式均在探索, 基本以医务室为主。 仅有武汉侨亚集团的康复医院还在待开业中。

3.从业人员稳定性较差

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较大。 已就业人员稳定性较差, 一般在工作半年至一年左右就纷纷离职。 主要原因是护理员薪酬待遇偏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岗位混同于普通下岗护理员、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认同感不强等。

4.对专业化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迫切

所有被调研机构均表示, 迫切需要整体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也有评级达标等愿望, 但对于能否吸引并留用高职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信心不足。 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健康护理类、健康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社会工作类、行政秘书类等。 随着养老地产模式的兴起, 对于酒店式服务和地产营销人员的需求正在加大。

5.学生个人素质面临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 当今学生以独生子女偏多。 除了对学生个人素质要求外, 独生子女的特征性弊端开始显现出来, 如自我任性、团队协作不良、怕苦怕脏怕累、恋爱和住房压力对职业的否定感等。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基于前期调研和分析, 本课题组提出了“校企行政联合办学, 素质教育体系整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校企行政联合办学

校企行政联合办学即打造“开放式课堂”, 将学校教育与养老企业、 养老行业和政府指导全面联合起来。 我校先后联姻武汉地区十多家养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与武汉市老年事业研究会、湖北省老龄委、全国养老教育产业联盟等建立合作关系, 直接接受湖北省民政厅的政策指导和部署, 建立了“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武汉侨亚置业集团老年事业人才培养教学基地”。 同时, 省工会、老年文化艺术团体等也加入到我校学生培养活动中。

(二) 素质教育体系整体培养模式

本课题组打破传统的将高职教育设计为职业技术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习惯, 把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整合为职业思想素质、职业技术素质、服务礼仪素质、 身体素质等四大方面, 并按照高职三年学制培养进度融合贯通执行, 取得了较好效果。 具体见下页表4。

四、讨论及结论

(一) 讨论

1.样本的客观性

该调研项目选取了武汉市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养老机构, 并且将公立福利院和民营养老机构进行对比, 对调研过程、数据资料进行严格管理, 调研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 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样本的局限性

因客观因素, 该调研未能做到全省普查, 宏观数据来源于部分官方网站, 所以调研结果还不能完全真正反映湖北省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 不排除例外现象和新型养老机构涌现的新情况。 同时, 关于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的调研相对缺乏, 需进一步研究。

3.设想和建议

该研究在社会大众化认知、 学生和家长职业认知、政府政策与职业人才衔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以利于进一步完善培养模式。

(二) 结论

1.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抽样调查的养老机构基本信息客观反映了养老机构的性质、规模、人才需求、知识能力要求等, 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起到了指导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调研结果设计出的《素质教育体系分期进度表》在原有办学模式上有所创新, 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

3.完善了教学体系

通过本次研究, 构建了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完善了课程体系, 梳理了教学各个环节设计, 确立了核心职业技能培养等, 达到了科研指导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

摘要:基于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养老机构状况、养老产业链发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等, 对湖北地区29家养老机构开展调查研究,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了“校企政行联合办学, 素质教育体系整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 按照高职教育三年学制的规律, 拟定了“素质教育体系分期进度表”, 为切实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岩松, 等.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2]汪晓鸣.居家养老[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3.

[3]张烨, 等.高职院校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实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8

【关键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34-04

【作者简介】袁玲玲,江苏省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学。

2016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研制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今后教师教学的指南、相关教材编写的依据。对于广大专业教师而言,正确解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领会江苏省职教改革的精神,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程设计思路的解析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此次开发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分别为“导游法规知识”“导游服务技能”“导游基础知识”和“地方景点导游”。选择这四门课程,不仅符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而且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30200)建议的专业教学主要内容相吻合。

(一)开发理念:明确统一

确定了核心课程、组建了强有力的开发队伍之后,课程标准开发组成员首先统一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理念:严格遵循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结合导游考证的要求来确定四门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门(技能)方向有3个,第一位的是旅行社导游,对应职业(岗位)有5个,第一位的还是导游。要想成为一名导游必须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这四门课程就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必考的科目。所以,在课程标准的开发中,不能脱离导游考证的实际情况,但也绝对不能单单以导游考证的内容作为本课程的内容,而是兼顾人才培养目标和导游考证要求,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开发定位:因科而异

此次开发的四门课程都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但是,不同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时体现的作用不一样,因而课程标准的开发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见表1)。课程标准开发组成员通过研讨,结合导游工作实际情况,确定了每门课程不同的开发角度,并因科而异地确定了课程的定位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形式。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的解析

“课程内容和要求”是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线专业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组成员根据既定的开发理念和开发定位,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听取多名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对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内容和要求”不拘泥于任何现有的教材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融合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导游工作的岗位要求,体现了最新的旅游行业发展变化和趋势。

(一)“导游法规知识”课程

“导游法规知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的是模块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法规常识”和“法律制度”(包括“旅行社管理”“旅游合同”等十种)。与传统教学内容不同的是,本课程标准在“法规常识”模块的“法规基础知识”教学单元中提出了旅游职业道德的要求和内容(见表2),使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本课程时就明确导游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确立了导游职业素养的目标。

随着人们对于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因此,本课程调整了“旅游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模块的教学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建议学时。此外,根据导游人员管理制度的最新变化,删除了导游证年审管理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导游人员对应的权利和义务。

(二)“导游服务技能”课程

“导游服务技能”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采用的是项目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认知导游职业”“接团准备”等导游服务流程和“地陪、全陪服务训练”。“导游服务技能”的课程内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按照导游实际工作的流程组建教学模块:“接团准备—迎接服务—入住酒店—参观游览—旅途服务—送客后续服务”,并进行相关内容的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掌握这些教学单元的知识点,更能逐步熟悉导游带团服务的工作流程,为“地陪、全陪服务训练”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从“迎接服务”到“旅途服务”模块,课程内容一一对应地增加了“预防与处理可能性旅游故障”教学单元,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清晰地判断各类旅游故障并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以及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第三部分“地陪、全陪服务训练”模块包含“一日游地陪服务”和“三日游全陪服务”两个教学单元,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根据服务对象提供相应导游服务方案并规范实施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授课教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教学课时进行细化,并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本模块的教学效果。

(三)“导游基础知识”课程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的是模块教学形式,各个模块内容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逻辑关联,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顺序的调整。本课程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结合导游人员从业资格的要求,以从事导游及相关岗位将涉及的中国旅游文化知识为教学单元,将相应的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教学单元,以能力提升、兴趣培养、视野拓展为重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本课程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要结合当地景观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此外,在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都突出了学生的情感教育部分,如在“中国的年节民俗”章节中提出,学生要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培养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共处的核心民族观见表3,培养了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

(四)“地方景点导游”课程

“地方景点导游”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采用的是项目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校园导游讲解”“城市概况导游讲解”“景区导游讲解”和“走进景区”四大部分,其中“景区导游讲解”又细分为“山水名胜类”“古建筑类”等七种类型。

江苏省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各个职业学校中,“导游法规知识”“导游服务技能”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主要依托于江苏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各地拥有的旅游资源类型不同,所对应的“地方景点导游”课程内容完全不同,从未有过统一的教学大纲。此次,课程标准开发组对江苏省各地的旅游资源类型进行梳理和归类,细分为山水名胜类、园林类、宗教类、主题公园类、古建筑类、古镇类、博物馆类七种景区类型,基本涵盖了江苏省各地的旅游资源类型,规范了“地方景点导游”课程的教学内容。各地学校可根据本地景区类型,因地制宜地调整教学模块和教学顺序。

本课程内容的设计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方法的教授和能力的培养。以校园导游为载体,通过“校园导游讲解”模块教学,使学生掌握景区讲解和线路设计的方法。通过扩充、摹写、撰写导游词的途径,使学生掌握导游词撰写的方法,突出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时安排上,结合学生的习得能力,最初的模块建议课时多一些,后面的模块建议课时逐渐减少,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妙处。

三、教学建议解析

为了帮助一线专业教师更好地贯彻、实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开发组分别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选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既有共性内容,也有独特之处。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仅对教学建议作进一步的论述。

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从四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是诠释本课程标准所贯彻的教学理念。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四门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课改理念,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关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的建议,主要是根据岗位需要,结合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要求来设计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见表4)。“导游法规知识”要求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导游服务技能”强调了项目教学的内容应该按照导游服务工作流程来设计;“导游基础知识”提出教学中以讲授旅游文化知识为重点,并可结合当地景观资源对知识模块适度拓展;“地方景点导游”建议各地区学校根据本地旅游资源对课程结构、内容和学时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是对本课程宜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建议(见表5),如“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以讲授旅游文化知识为主,提出“可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导游服务技能”课程主要采取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的形式,建议“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微课、多媒体课件、三维仿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设置导游服务工作的模拟情景,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学习任务”。专业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方法优化组合与创新。

最后,建议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本课程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内容,四门课程各不相同(见表6)。“导游法规知识”提出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导游服务技能”注重“爱国敬企、尽职敬业、谨行慎为和不断进取的职业品质教育”;“地方景点导游”则突出“安全带团、文明礼仪”等内容。

上一篇:区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下一篇:下雨天心情烦躁的说说,下雨了难过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