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实习报告(通用9篇)
——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
实习生:钟标平学号:10125194 实习地点:龙岩市长汀县人民检察院
摘要:专业实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及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专业实习也是大学生活中所必备的课程,是对我们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一次重要检阅,是我们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对于法学来说,实习显得更为重要。
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5月30日,我在龙岩市长汀县人民检查院侦查监督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暑期实习.实习期间,得到了检察院领导的热心指导,学到了一些实践经验,了解了检察院侦监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巩固和提高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法律实践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实习期间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以及实践经验的匮乏。现在,我就实习期间的工作和感受做如下报告:
一、实习目的:
首先,我想通过在我们学校基层人民检察院的实习,获得一次认识社会的机会。社会是法律学科的源头,没有社会就没有法律,法律因社会的需求而产生,所以认识社会是一个法科学生能够真正学好法律的必备条件。
其次,我想通过此次在市中区人民检察院的实习,来了解一下处于基层的人民检察院所处理的案件的特点,包括案件的来源、数量,案件的性质等等。从而在此基础上发现基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想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法律是极其讲求实践的,所以实践应是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实习内容:
在检察院实习,有法律实务方面,也有法律理论方面,由于我主要在批捕科实习,所以更多的是做一些法律实务方面的工作。批捕科的工作是环环相连,从接到案件到做出决定,任何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都非常重要。实习这一个月我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翻阅卷宗,协助检察官制作阅卷笔录。侦查监督科的主要职责是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卷宗材料,以及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内江市市中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率较高。单从一般的刑事案件来看,这一个月来,我们科一共办案三十八件,涉及人数达四十人之多,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我们科要收到一到两个案件。公安机关移送的卷宗材料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的主要证据,我们都必须逐一审查。有的案件复杂,卷宗材料厚达七八十页,每天的工作量相对较大,通过这一个月高工作量的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不足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运用最广泛。所以,学好这两门学科对于任何一个将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到看守所提讯犯罪嫌疑人。这是案件承办人制作阅卷笔录的一个辅助工作,公安机关移送提请批准逮捕的卷宗材料内有一项重要证据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为了行使好法律赋予检察机关这一监督职能,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我们都要认真、仔细地讯问,核实公安机关制作的讯问笔录是否真实、合法。实习这一个月,每次去看守所提讯,我都要协助案件承办人做好讯问笔录,偶尔也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制作讯问笔录的过程中,由于批捕科只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予以认定,所以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核对公安机关获得的证据是否真实,以及犯罪嫌疑人构成何罪。在记录的时候,不必字字都记,记上主要犯罪事实即可。
第三、参与案件的讨论,并做好讨论案件笔录。这是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之上,在承办人审核了卷宗材料之后,由检察长主持的对案件进行研究的会议。首先,由案件承办人简单介绍案情,然后提出本案中存在的问题,由大家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最后由检察长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这一环节尤为重要,特别是大家在对犯罪嫌疑人主观行为方面的认定时,可能会持不同的意见,同时,主观行为也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罪的重要证据,所以,在记录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大家的意见,然后把问题和结论都写清楚。
第四、法律文书的写作。在检察院这一个月,写得最多的法律文书是批准逮捕决定书,还有其他文书,如检察意见书,补充侦查提纲,逮捕决定书等。批准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审查批准逮捕所制作的文书,这种文书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是由存根、正本、副本、回执组成的四联填充式文书。由于法律文书对当事人具有绝对效力,所以在填写的时候,不能有丝毫差错,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姓名,犯罪事由等。制作法律文书一定要有一颗细致的心,经过反复查看后,才加盖人民检察院的公章,然后送达公安机关。
第五、登记案卡。从工作流程来看,这是工作的最后一项,即将犯罪嫌疑人的主要信息登记在互联网上,以备后查。这一项也要求细心,因为案卡要在互联网上公布,一旦公布,就会成为查看犯罪嫌疑人有无前科的重要依据。
三、实习心得:
在检察院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使我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首先,学习法律的必要性。通过实习,我了解到整个社会对法律的需求是如此强烈,也了解到普通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很多案件是行为人对法律认识不够才导致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不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是有一定的责任。所以,在全国开展普法教育,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一个法科生来说,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起强烈的正义感。法律本身对司法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一部良法在高素质的司法人员那里能够体现立法者的本意,并且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相反,则会与法律背道而驰。所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次,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检察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是公权力的行使者。既然法律赋予了其监督权,就要敢于监督,勇于监督,做好法律的捍卫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再次,通过查阅卷宗和提讯犯罪嫌疑人,我发现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过早踏入社会,找不到立锥之地,在想不到求生办法的情况下才铤而走险,迈出犯罪的第一步。再有就是青少年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令人担忧他们大多都是实施的暴力型犯罪,如抢劫、抢夺。当我们在提讯青少年犯时,情不自禁的为整个社会叹一口气,由于青少年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难免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青少年的成长。所以,对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我们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最后,从具体工作来看,第一,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交办的任务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最佳。作为法律职业人员一定要细心,法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差别要求我们在将法律运用于实践时一定要细心,否则,将漏洞百出。第二,在工作中要注重沟通、协调。人要融入社会就必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便是重要一步。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知识的不对称会导致工作的被动,降低工作质量;所以,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协调,培养团队精神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顺利进展。第三,分清轻重缓急,有条理地做事。
三个多月的实习,在学到很多司法程序方面的知识以外,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各种利益的驱使会使人性变得扭曲,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每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匮乏,从这次来看,课堂知识对于从总体上把握工作的方向,对于某些工作的指导作用,是实践所不能代替的,加强课堂知识的学习,对于工作是很重要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和认可;学校的学习脱离实践的需要,我们只知道这项制度在理论上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知其在实践中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只知道这种情况在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却不知道其在实践中是怎样处理的。另外觉得懂法、执法人员违法和法盲的违法行为太严重了!
四、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三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这几个月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在实习的日子里,我逐渐认识到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性,认识到对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灵活加以运用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中具体操作技巧的形成和积累的必要,也认识到与人相处适应社会的必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时刻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尽我所能的帮助各位老师办案,发挥我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这里我很感谢我的实习老师,正是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我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得很快,很短时间就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在这些成长的日子里,我实践、思考、反思、总结,所得收获都已经成为大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或许大学生活中的的片段随着岁月的流逝难免被遗忘,但这段实习的日子相信仍是会记忆深刻,它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承载了即将面对现实和挑战的心情,必将难忘。我学的法律知识最后还是要服务于大众,因此我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做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在此,谢谢福建警察学院给我提供这个实习机会,谢谢长汀县人民检察院给我提供了这个实习场所,还有谢谢这三个月来一直关照我的同事、科长、检察官。谢谢!
五、实习建议
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增加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实际及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大力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
(一)提高对毕业实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应加强宣传,引导学院(系、部)、老师、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毕业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毕业实习经费投入,通过企业和社会赞助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为毕业实习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进一步充实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人员,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毕业实习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学院(系、部)要根据本单位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的,全面细化毕业实习操作规程和工作要求。加强对毕业实习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不能仅停留在开动员会、收实习报告、评定成绩等几个环节,做表面文章,致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程序与配套机制
(一) 捕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范围设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修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 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 (试行) 》的相关规定, 结合司法实践, 笔者认为,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 对于犯罪嫌疑人采取或变更为非羁押强制措施应符合以下几种情形:
(1) 患有严重疾病, 生活不能自理的; (2) 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 羁押期已满, 但案件尚需继续查证、审查的; (4) 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以及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 (5) 犯罪后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 (6) 故意伤害 (轻伤) 、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悔罪表现, 有效控制损失或积极赔偿损失, 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 (7)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悔罪表现且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8) 在押人员系70岁以上老年人; (9) 在押人员系残疾人; (10) 其他可以采取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形。
在审查逮捕案件当中有时会出现“风险逮捕”的情形:犯罪嫌疑人在逃, 但由于不能取得犯罪嫌疑人本人口供, 现有证据虽可以对嫌疑人批准逮捕但存在些许风险, 在犯罪嫌疑逮捕归案后, 仍应督促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对不需要羁押的, 应建议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二)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律配套设想
新刑诉法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何时审查、如何审查值得探究。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04条规定检察机关对已作出的批准逮捕决定发现确有错误的, 应当撤销原批准逮捕决定, 送达公安机关执行。该条是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规范之一。但此外, 《规则》作出更多规定。因而, 笔者认为, 《规则》可就检察机关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适用范围、期限、方式等作出更细化的规定。
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任务主要是在公安机关身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逮捕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如果公安机关发现逮捕不当的, 应当及时予以变更, 并将变更的情况及原因在作出变更决定后三日内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变更不当的, 应当通知作出变更决定的公安机关纠正。”该条仍可以继续使用, 若要适应新刑诉法的要求, 可增加关于检察机关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相关规定。
(三) 侦查监督科职能变更后的人员装备配套设想
在基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每年要审查逮捕案件四百余件, 涉案人数多达五六百人。犯罪嫌疑人被拘留的案件的审查逮捕案件期限为不变期间七天。若要实现审查逮捕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两手抓且两手都硬的局面, 建议基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人手至少8人, 并配备电脑等基本设备。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侦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
(一) 执法理念方面
新刑诉法该条的修改意味着检察机关必须转变观念, 不但要在捕前审查中注重羁押必要性审查, 而且在捕后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侦查监督科干警要在思想上重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随着犯罪率不断上升, 看守所经常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对于确实已经认罪悔罪, 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 积极履行赔偿义务, 不具有人身危险性而无羁押必要的轻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 尤其是对无羁押必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可以减少看守所复杂环境的交叉感染, 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二) 办案实践方面
开展捕后审查羁押必要性工作存在两种基本情形:一是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方的申请进行审查, 二是依职权进行审查。无论是哪种情形, 都应当设立书面卷宗材料, 作为审查逮捕案件卷宗的组成部分。书面卷宗材料应包括受理申请的证明材料、开展审查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审查报告等基本内容。同时要与公安机关、监所科以及公诉科加强沟通联系, 构建起切实有效而且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机制, 确保能够掌握案件的全程动态, 在此基础上把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落到实处。
(三) 机制创新方面
注意将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与已有的工作机制相结合, 注重办案方式方法, 整合社会资源, 使审查机制工作取得最大的效益。1.与刑事和解相结合。在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的同时, 在充分考虑被害人意见的前提下, 积极促成当事双方之间的刑事和解。2.与化解矛盾相结合。坚持将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息诉罢访促和谐的有效举措, 将执法办案与化解矛盾有效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3.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相结合。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 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
(四) 侦监改革与队伍建设方面
为落实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 在办案中进行有关司法文书的改革, 即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证上均注明具体的逮捕理由和事实, 尤其是羁押必要性事实。侦查监督干警要定期组织讨论学习新刑诉法, 将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牢靠, 改变“一捕了之”工作理念, 不断探索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方面的探索
10月10日,记者从广東省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东检察机关自2011年创建全国首个侦查活动监督平台以来,全面梳理法律监督节点和难点,突出监督的时效性、可操作性,将侦查监督环节常见监督事项精细分解为25类111项。截至今年8月,广东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通过平台取得明显成效。
广东省检察院侦查监督一处处长刘顺龙介绍,今年1至8月,广东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已通过平台发现质量问题案件共2719件,存在质量问题的监督事项共计3590项。其中,检察机关通知公安机关整改质量问题案件1405件,公安机关已整改反馈481件,如广州越秀区公安分局整改反馈率达到100%,监督效果较好。4月到8月,全省各地公安机关案件质量大幅上升,问题案件数均有大幅度下降,其中广州、东莞分别下降了69.5%和59.52%。
据了解,随着侦查活动监督平台的深入,检警工作合力形成“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帮助”的新理念,开创了互利共赢的监督新格局。广东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先后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刑事案件侦查监督和执法监督相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刑事案件侦查活动监督衔接配合实施办法》。《意见》明确检察机关侦监部门定期向公安法制部门提供审查逮捕案件质量分析报告,作为公安法制部门执法质量考评的重要参考。检警合力从省级层面建立了侦查监督与侦查机关执法监督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大大提升了平台运行的刚性和实效。
今年8月,广东省检察院应邀参加最高检组织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监督平台建设和应用座谈会并进行经验交流。此外,最高检专门发文部署在全国分两个阶段推广侦查活动监督平台。
刘顺龙表示,侦查活动监督平台已经成为广东检察机关的闪亮名片,广东省检察机关将依托侦查活动监督平台,深入打造侦查监督升级强化版,让监督工作“横到边、竖到底”。(文/蒋佳伽 韦磊 王磊)
侦查监督工作包括审查逮捕、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和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13年,我科在院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新刑事诉讼法,立足侦查监督职能,着力提升审查逮捕质量,切实增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实效,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保障公正执法,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尽职尽责,受到各方面的好评,2013年在全市侦监业务考核中,位列前三名。下面,我根据县政法委的安排,就我院侦监工作述职如下:
一、强化人权保障,确保案件质量
我们始终把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为首要任务,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要求认真审查每一起案件,2013年我科受理审查逮捕案件 84件129人,批准逮捕73件111人。一是坚决贯彻少捕慎捕方针。我们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严格贯彻少捕慎捕方针,对没有现实社会危险性的一般轻微刑事犯罪分子,特别是其中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以及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犯罪,能不捕的尽量不捕,全年共依法不批准逮捕 18人。二是积极推行刑事和解、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不捕案件,我们积极与公安、司法、所在乡镇及当事人沟通,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立面,挽救和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如我院办理的犯罪嫌疑人马某涉嫌故意伤害一案,经审查发现马某与被害人严某因邻里纠纷发生扭打,造成严某鼻梁粉碎性骨折。经鉴定,严某所受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两个家族也出现了严重对立。公安机关在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对马某提请批准逮捕。我们受理案件后,得知双方系邻居,邻里关系一直很好,且马某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并愿意赔偿被害人损失,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及时联系被害人,释法说理,促使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后,依法对马某不批准逮捕,两人握手言和,两个家族一触即发的矛盾也得到顺利化解。此案作为我院适用新刑诉法办理的首例不捕案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为推动贯彻新刑诉法,正义网特进行了宣传报道。由于我们工作到位,2013年不捕的18人中,没有出现重新犯罪,再次关押,也没有一起因不批准逮捕引发涉检上访现象和公安机关提请复议的情况。三是积极创新人权保障机制。社会危险性审查是新刑诉法赋予侦查监督部门的重大职能,为减少不必要的羁押,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出台了《捕前社会危险性审查和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一体化工作机制》,被省、市检察院推广。2013年我院启动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提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和审查公安机关提出变更强制措施15人。由于我们严把批捕关口、羁押必要性审查,使我院受理的审查逮捕案件中 25%的犯罪嫌疑人未被逮捕或捕后免予继续羁押,有效维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侦查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侦查活动监督面广量大,如何抓住侦查监督的牛鼻子,取得侦查监督的实效,我们一是坚持提前介入力度。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通过介入具体侦查活动、了解侦查方案、出席现场勘查、听取案件汇报、参与案件讨论的方式,及时掌握侦查进展,并从逮捕和公诉角度有针对性地对侦查取证的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导侦查活动正确、高效进行。同时,通过介入侦查,也便于发现侦查活动中的违法和不规范行为,从而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实行同步监督,协助和引导侦查机关依法、正确、全面地收集和固定证据,确保公正执法。我们全年提前介入侦查50余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认真审查案件,深挖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如我们在审查李某涉嫌失火案时,发现这起违法炼山引起的森林火灾案件,不仅过火林地面积近700公顷,造成的损失巨大,而且案中似有隐情,我们通过耐心审讯,使推诿罪责的李某认罪服法,根据通李某的供述,我们深入调查,隐藏在失火案背后的戴某、王某涉嫌的渎职犯罪也浮出水面,遂移送反渎部门立案侦查,该案已提起公诉。三是强化立案监督。随着公安机关立案管理工作的规范,一般意义上的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情况已不多见,但因对公安机关不立案不理解而到检察机关要求立案监督的越来越多,对此,我们不是推诿塞责,而是认真分析,对证据不足却有犯罪事实的,我们依法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不构成犯罪的,我们释案说法,做好息诉工作。四是积极推进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衔接。新形势下如何增强立案监督活动的实效,我们将贯彻落实“两法衔接”工作为重点,因“两法衔接”尚无具体规定,对基层院来说是一大难点。我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2013年7月,我们了解到山区某乡有一头死牛被人买走,去向不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公安、农委等部门相关人员一起深入山区摸排,查出了雷某等三人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犯罪,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近,雷某等三人已被依法判处刑罚。我们以此案为契机,邀请县公安局、农委、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等部门,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贯彻执行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主题,召开了“两法衔接”工作座谈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被市院采纳并在全市推广,也为我县“两法衔接”工作的持续开展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
三、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侦查监督工作的重要职能,我们一是注重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做到案结事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促进诉讼和谐,提升检察机关的亲和力与执法公信力,取得涉检案件处理的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嫌疑人还是受害人,无论是要求立案监督的还是进行法律咨询的,我们都认真做好法律法规、刑事政策的解释和情绪疏导工作,使他们看到法律的公正,相信检察机关的公允,带着希望等待法律的裁决。二是积极参加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我们随叫随到,积极参与调解,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依据,有效促进了各类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三是针对严重危害我县稳定的治安问题主动献计献策,特别是对工作中发现的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问题,我们都认真对待,主动履职。如我们在审查有关涉林案件中,发现**林星板业有限公司收购的生产原料已不仅仅是其注册的次小薪材,亦不仅仅是合法采伐的木材,而有涉嫌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行为,结合社情舆情,我们依法向县林业局、县森林公安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林业主管部门加大对涉林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涉嫌盗伐、滥伐和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的要依法查处,组织力量对林星板业有限公司非法收购林木的情况进行清理并依法处理,并以此为契机,对林星板业有限公司的木材收购进行依法监管,确保其收购木材的合法性。此后,我们又多次与林业主管部门沟通,但由于我县对招商引资企业的保护政策,林业主管部门对此也束手无策。在此,我也向各位领导呼吁,支持我们侦查监督工作,支持林业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还我们这片天的蔚蓝,还这杯空气的清新。
检察院XX年侦查监督科工作总结
今年,在上级检察机关和本院党组的领导下,我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工作模式,着力加强侦查监督自身建设,大力履行检察职能,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现将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我科共受理各类提请批捕案件XX件XX人,经审查批准逮捕XX件XX人,件数比去年同期上升XX%。其中,涉毒案件XX件XX人。编写调研X篇,信息简报X篇。
二、工作特点
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
我科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结合开展的“三大主题”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刑事犯罪和职务犯罪,对办案程序进行规范,注重整改、注重实效,积极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作用,做到快捕快诉,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办案时限,批捕、不捕准确率均达 百分之百,办理的案件无一超时限,无一出差错,确保了我县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提高逮捕案件质量,依法正确行使审查逮捕权。
我科把办案质量作为审查逮捕工作的生命线,准确掌握逮捕条件,正确理解和全面执行刑事政策,始终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增强证据意识、人权意识和程序意识,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认真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轻微犯罪人员实行轻缓的刑事政策。对符合逮捕条件的,坚决予以批捕;对于初犯、偶犯、过失犯和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的社会危害不大的犯罪分子,以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没有逮捕必要的或不符合逮捕条件的,依法作出不捕决定,要求每个案件承办人不管办案任务多么繁重,必须坚持讯问犯罪嫌疑人,注意听取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发现和排除非法证据。既规范了办案流程,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在审查批捕工作中,依法掌握批捕条件,不盲从,不迁就,把住事实关和证据关,所批捕和不批捕的案件准确率均达到了XX%。
强化对侦查活动的监督,规范执法活动
我科积极探索引导侦查取证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与公安机关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就适时介入、呈捕时限、延押期限、捕后改变强制措施等相关机制进行沟通和通报,就个别案件进行会诊,积极引导公安机关提高取证和固定证 据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介入侦查,引导侦查取证”制度。加强了对侦查活动中严重违反程序、侵犯人权问题的监督,在配合侦查部门共同打击犯罪的同时,发现违法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加强信息采集和报备工作
统一认识,迅速行动,完善和巩固信息网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及时、客观、准确地了解社会治安总体情况和犯罪规律、特点,为领导决策服务,切实维护我县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
三、下步工作打算
1、依法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继续重点打击毒品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一方面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办案效率,加快办案进度,加大打击力度。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工作。
2、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
一是按照上级院的工作要求,及时做好捕后不起诉、撤销案件、法院判无罪以及不捕案件的自查及复查工作,一旦发现有捕后撤案、不起诉、判无罪的案件在十天内将案件材料报上级院接受审查。
二是坚持对自侦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报上级院 备案审查制度,对职务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认真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使批捕案件的审查工作趋于规范化,确保案件质量和及时打击犯罪。
3、开展立案监督工作在案件类型和质量上取得实效。对所办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达到捕、诉、判的程度,对不应立案而立案的案件的监督,做到适用法律准确,经得起考验。加大对经济领域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不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不依法立案的案件的监督,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的完善。
4、加强调研,提高侦查监督干警钻研业务的能力。
一是要继续深入教育干警珍惜时间,把握机遇,努力学习的学习观念,靠每名同志自身素质提高促进侦查监督部门整体工作上水平,进一步形成钻研业务、努力工作、大胆开拓,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加强调研的力度,通过调研,大力探索强化法律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上报。
总之我科全体干警仍将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一如继往的履行侦查监督职能,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本院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XX人民检察院侦监科
一、当前侦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肯定我国各级侦查机关对刑诉法中有关侦查的制度和规范的执行情况,总的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侦查权缺少制约,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进而影响案情的切实查证。1.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都有,主要发生在某些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一是有的案件罪与非罪的界限难以划清,担心把人放掉会放纵罪犯;二是侦查工作出现“反复”,比如犯罪嫌疑人串供、翻供等,侦查陷入僵局,羁押期满而未能结案;三是少数案情确实复杂,虽经批准延长羁押期,仍然未能查清全案;四是共同犯罪的同案犯在逃,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不按有关规定处理。五是由于鉴定的原因等等。
2、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以及诱供、套供、骗供等问题时有发生。
3、侦查活动同刑事政策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严打斗争中,侦查手段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倾向于选择最严厉的方法,从而使严打的概括性精神转向具体化,往往使嫌疑人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4、其他不按刑诉法办事的情况。例如,不允许犯罪嫌疑人对询问笔录中遗漏或差错提出实事求是的补充或改正意见;实施勘验,检查,扣押物证,书证,侦查实验等侦查行为不邀请见证人到场见证,等等。
二、检察对刑事侦查监督的途径、方法及其不足。我国检察院目前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途径主要有:(1)通过审查逮捕、起诉工作进行监督。(2)通过派员参加侦查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进行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和第一百零七条的有关侦查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的,可以要求侦查机关复验复查,并且可以派检察人员参加。(3)通过受理有关控告进行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因此,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者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发现侦查活动中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理。(4)通过审查侦查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情况以及释放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三条、第一百三十条中有相应规定。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侦查活动监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口头通知纠正违法行为。这种监督方法适用于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2)书面通知纠正违法行为。这种监督方法适用于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即对于侦查活动中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侦查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追究有关侦查人员的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侦查人员在采取侦查措施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立案侦查。目前侦查监督机制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我国警检关系的基本模式: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侦查,检察机关主要负责起诉。检察机关无权指挥公安机关。侦查和起诉在程序上被明显分开,侦查是独立的诉讼阶段。侦查机关独立进行侦查,除逮捕外可自行采取任何强制措施。检察机关主要通过批捕和审查起诉进行监督。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检察机关实施监督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往往导致难以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违法,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有关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的大量工作都是书面审查侦查机关报送的材料,而侦查活动违法的情况很难想像能够反映在案卷中,即使犯罪嫌疑人等向检察机关反映警察在侦查中有刑讯、诱供等违法行为。如果无明显证据证明,实际上多数也难以查实,有些虽然能够查实并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给予了适当制裁,但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已成事实,由此造成的损失和恶劣影响已难以收回。依照法律,检察机关可以参与公安机关的复验复查但其前提条件是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复验,而且复查的案件,一般仅限于大案、要案。实践中,绝大多数案件的侦查活动,检察机关都不参与。在侦查程序中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滞后性,参与程度的有限性与活动的被动性都使其预防和纠正侦查违法的作用大打折扣,调查报告《检察对刑事侦查明的监督》。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享有广泛的职权,在程序上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除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须经过检察机关批准外,其他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措施如勘验、检查、搜查、扣押、鉴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乃至拘留等,均可以自行决定,自行执行。权力如果缺乏真正有效的制约,往往导致滥用。特别是刑事侦查权的行使频繁涉及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就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和紧迫。(2)检察院缺乏中立、超然地位,监督带有倾向性。检察机关尽管属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却事实上担负着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的职责,它们本质上也属于国家追诉犯罪机构,在诉讼目标和诉讼角色方面与侦查机构是一致的。这就使得检察机关在监督警察心理上就不是那么坚决和明朗。尽管法律要求检察机关要尊重事实真相,并同时注意收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但刑事侦查的一个基本情况表明,检察机关无论作为侦查机构还是作为公诉机关,往往更加重视对嫌疑人不利的证据和事实,即使进行法律监督,也经常是从如何有效进行追诉的角度进行法律监督。法律在不提高嫌疑人地位、不设立中立裁判者的情况下,片面强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必然造成追诉力量的过于庞大和辩护方力量的继续萎缩,同时也无助于对侦查活动的司法控制。这显然表明,只靠侦查机构负责人实施的内部制约或者检察机关进行的法律监督,侦查活动将很难受到有效的司法控制。事实上,没有中立司法机构的介入,没有嫌疑人诉讼主体地位的确立和辩护律师参与范围的扩大,中国的侦查将很难受到有效的司法控制,也很难被完全纳入诉讼的轨道。现代意义上的“诉讼”的一个基本涵义就是控辩双方在中立裁判者的主持下进行对抗,裁判者居中裁判。这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念。我国的审判方式改革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进行的。任何一个诉讼制度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并形成一系列与它相配套的制度。改革一项制度必须考虑与它相配套的制度,例如我国的庭审方式改革就引发了起诉方式的改革,同样对抗式审判也要求侦查制度的改革。因为对抗的前提是控辩双方力量的均衡,这就要求建立一个中立裁判者对侦查机关进行制约。而我们目前恰恰缺少一个中立的裁判者,因而由中立司法机构主持的司法审查和授权机制并不存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拘留、逮捕、搜查、扣押的实施,还是对犯罪嫌疑人长时间的羁押,都是由侦查机构自己或者检察机关通过秘密审查来发布许可令状的,而没有类似法院这样一个中立的司法授权机构,也不经过专门的授权程序。即使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要求将羁押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也无法向承担侦查和公诉职责的司法机构提出申请。这样,那种由司法机构主持进行的所谓“程序性审查”活动在中国侦查程序中就不可能存在;那种由控辩双方同时参与的听审活动在侦查程序中也无从进行。一句话,中国的侦查程序不具有“诉讼”的形态,而完全属于一种超职权主义的、行政化的单方面追诉活动。在这里,无论是专门性调查活动,还是有关限制公民基本自由和权益的强制性措施,都是由侦查机构或是由公诉机构自行决定,而不是由中立司法机构进行授权。这种制度设计不符合“控诉与裁判职能分离”、“司法最终裁决”等一系列现代法治基本原则,也会经常带来诸如羁押、超期羁押、非法搜查、任意扣押等现象,主要导源于这种由追诉机构兼负司法审查职能的侦查构造。(3)侦检脱离影响起诉质量。侦查毕竟属于刑事追诉机制的一个环节,刑事追诉的成功与否,最终还要取决于检察机关能否成功地说服法庭作出有罪判决。在刑事诉讼中,案件不论是由检察机关还是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后的出庭支持公诉都要由检察机关统一负责实施。可以说,在确保已经侦破的案件取得最终“胜诉”方面,检察机关要比公安机关承担着更大、也更为关键的责任。但是,中国目前实行的检警分离的体制,却造成负责对大多数案件进行侦查的机关,与负责对所有案件支持公诉的机关各行其是的局面。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只要将案件侦破完毕,其余的追诉工作也就由检察机关去做了。于是,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负责侦破案件和实施鉴定的公安人员极少有出庭作证的,负责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很难获得公安机关的继续支持和配合。另外检察机关不能直接命令和指挥公安人员进行侦查,而只能在必要时请求公安机关派员协助,这样一来检察机关就无法从起诉的角度对侦查进行指导,进而大大影响了刑事追诉的效果。(4)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实际上脱离,也不利于促使侦查人员提高素质。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较少受到制约的现状使侦查人员缺少一种外在的压力,在办案过程中往往忽视提高自身素质及改进侦查方法和提高技术手段,而是习惯于过多地依赖和使用强制处分权,尤其是偏重羁押和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而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又极易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实践中存在的违法搜查、扣押刑讯逼供等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由于对违法侦查缺乏制约机制而不能有效预防及时制止并予以相应制裁,反过来又会强化侦查人员对这种现象的无所谓态度,形成恶性循环。
关键词:检察机关,警察,检警一体
一、检警一体模式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具体规定
在法国, 在一个刑事案件发生并由警察确认后, 警察所做的是即时将情况报告给检察官, 待检察官作出指示后, 初步侦查程序启动。“现行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明确规定:司法警察在共和国检察官的领导下履行职责”。在时限内或在确定嫌疑人后, 警察机关须尽快通知检察官, 由检察官决定对案件如何处理。在正式侦查中, 预审法官参与进来并享有一定的指挥权, 但是对于检察官的意见预审法官仍然必须服从。在进行改革后, 检察官不仅对采取强制措施有控制权, 对具体的侦查行为也享有控制权。该方案还指出在侦查过程中检察官与警察达成的侦查协议, 检察官单方可以不经警察同意而加以修改。2004年法国又对侦查程序进行了改革, 削弱了预审法官在侦查中的权力, 仅由预审法官负责最严重罪行或侦查复杂的案件, 从而更进一步加强检察官在侦查过程中的作用。在实践中多数普通案件需要检察官与警察直接的沟通来完成侦查, 客观上, 侦查期限较短, 也使得检察官与警察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更密集。
德国的检察官与法官的地位是平等的, 不仅如此, 检察官与法官的位置还可以互换, 同时还可以一同研究制定刑事诉讼政策。德国的检察官同法国的检察官一样, 在侦查阶段拥有无上的领导权。“这意味着, 每一调查程序必须毫无延误地提交给州检察局, 接着由州检察局接任调查程序的指挥权。”在整个侦查和起诉阶段, 德国检察官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 警察虽然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 但在决策和方向上要受检察官的领导。在实践中, 虽然由于警察机关具有必要的经验而进行独立的侦查, 在侦查结束时以提交案卷的方式通知检察官, 但这仅限于普通亦即较轻微的刑事案件。案件愈严重, 检察官的介入就愈深入, 直至警察的这种独立性消失。
二、检警一体模式的理论基础
检警一体模式在大陆法系国家大行其道, 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法律这一场域, 法国是欧洲众多国家的集大成者。在这里不仅诞生了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民法典, 在公法领域, 法国也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制造厂。大陆法系等众多国家所采用的现代检察制度, 正是起源于法国。在检察官这一角色诞生之初, 便被赋以权力, 以自身的权力去追诉那些没有被法官或被害人所追诉的刑事案件, 这无疑是检察官这一职业具有了浓厚的监督色彩。同样, 在受到法国大革命深刻影响的德国, 完全依照法国的检察官模式, 建立起自己的检察制度, 并赋予检察官监督司法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的监督权。“西方国家检察制度的产生, 以三权分立理论和实践为基础, 一方面是为了废除法官一身兼数职的纠问制度, 制衡法官的权力;另一方面是为防范法治国家转化为了警察国家, 以有效地控制警察的行为。这种对国家权力的双重控制角色, 使检察官处于法官和警察两大山谷的“‘谷间带’”。作为侦查阶段中的传统主角, 警察权的滥用, 造成了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乏力, 检察权的融入, 首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 使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得以发挥。故而检警一体模式从根本上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限制了警察权, 使侦查程序在法治的过程中得到完成。检察官对警察的监督, 渗透到方方面面, 尤其是在侦查过程中对侦查权的控制。侦查过程中, 如果对警察的侦查权监督不力, 必将造成侦查权的滥用, 对侦查客体的权利造成侵害, 基于此, 检察官成为了无疑是最好的监督者, 这是由于检察官在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监督的职能和权力, 并且被法律所确认。由此, 检警一体模式下, 检察官的监督、领导地位便有了依据。在许多国家, 检察机关不但具有监督职能、控诉职能, 还具有侦查职能, 这是由于在特定的案件中, 基于检察机关的监督地位, 检察机关直接进行侦查便于案件的处理, 能有效、及时的控制犯罪, 故而在检警一体模式中, 检察官直接参与到侦查甚至独立的开展侦查是合理的。
三、对检警一体模式的评价
针对侦查权的检察监督, 检警一体模式有其进步性, 但就我国现阶段的检警关系状况, 以及未来我国刑事诉讼的发展方向来看, 照搬检警一体模式并不有利于我国的刑事诉讼的发展。
(一) 我国现阶段的检警关系已有固定模式, 不宜变更。
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 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分工合作, 互相制约, 互相配合。多年以来, 在侦查过程中, 刑事警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除特定案件外, 基本都是由刑事警察独立完成侦查, 检察机关只是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监督, 不参与到具体的侦查过程中, 也不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指令的发布。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这种关系, 已经固定下来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成为常态, 相应的工作人员已经将这种模式融入到侦查工作的方方面面, 若对侦查过程中的检警地位做出大幅调整, 必然导致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不力, 检察机关的工作开展不了, 警察的侦查变得束手束脚, 影响刑事诉讼的进程。同时, 大陆法系国家有其独有的政治、法律和文化背景, 检警一体模式也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照搬到我国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二) 权力制衡的破坏。
检警一体模式中要求检察官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 监督并领导警察开展侦查工作, 但这也同时产生了一个问题, 即谁来监督检察官。虽然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 侦查阶段并不能完全独立出来, 但是其也有一定的独立性, 法官基本不参与到侦查阶段中来, 故而对检察官的监督在实践中变成真空。考察我国现行的侦查制度, 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 检察机关有确定逮捕等权力, 公安机关有对检察机关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复议权, 这种互相制约权力的架构防止了权力没有监督的情况发生。尽管当前我国现行的侦查制度中, 侦查权的监督不力被广大学者所诟病, 但检警一体模式的引入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相反还会打破现有的权力制衡。
(三) 检警一体模式不利于刑事警察开展侦查工作。
检警一体模式要求刑事警察在一定程度上从警察系统中剥离出来, 与检察机关构成一个整体来进入到侦查阶段, 同时要接受检察机关的领导、指挥, 这不利于刑事警察开展工作, 影响侦查效率。众所周知, 刑事警察在侦破一起案件时, 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协作, 这其中特别是其他类别的警察所提供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如治安警察、交通警察, 但如果按照检警一体模式的设计, 刑事警察在侦查过程中依附于检察机关, 接受检察机关的领导, 必然会造成警察与警察间的联动不畅, 效率低下。“因此, 将刑警剥离于公安肢体, 脱离于治安网络, 刑警将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 难以得到其他公安力量的有力支持, 其侦查能力无疑会大大下降。尤其是重大案件办理, 如缺乏公安方面全面配合、统一协调的总体作战, 办案将十分艰难。”
(四) 由检察机关领导侦查是不可取的。
检察机关监督侦查是必要的, 但是要检察机关领导侦查是“强人所难”。检察机关的优势在于对刑事诉讼相关法律的把握, 而警察的优势在于侦查手段、侦查技术及侦查工具等等, 具备不同的优势, 必然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者。首先, 侦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要处理千变万化的情况, 许多甚至是从未发生过的情况, 这需要迅速的应变能力,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如果将侦查完全的交由检察机关来领导, 以上的快速反应则在警察对检察官的请示过程中和检察官命令的发布过程中夭折, 极有可能造成侦查无法完成。其次, 检察官面对侦查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手段、技术的不熟悉、不专业, 同时具备相应技术的刑事警察, 在检警一体模式下自身并没有独立开展侦查的权力, 这对侦查的开展大为不利。最后, 尽管我国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在特定的案件中有侦查权, 但也仅限于特定的案件中, 如贪污贿赂、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案件, 这样规定也是基于现实情况的。贪污贿赂和渎职案件的侦查, 主要限于对书面材料的侦查, 检察机关独立便可完成, 但该类侦查只是侦查类别中的一种, 在面对其他类别的侦查时检察机关必然“力不从心”, 也就更无从谈起领导侦查了。
(五) 保持应有的检警距离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当前的实践中, 刑事案件发生后, 先有公安机关的侦查, 后有检察机关的控诉。如果将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之间的距离消除, 即将检察机关完全拉入到侦查阶段, 对人权保障不利。这是因为在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并得出结论后, 检察机关会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承担着审查起诉职责的检察机关, 具有“公诉过滤”的功能。由检察机关领导侦查, 检察官便会先入为主, 使“过滤”的效果大打折扣, 会造成对犯罪嫌疑人的过于严厉的对待, 不利于保障人权。
参考文献
[1]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2条,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宋冰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371页。
[3]林钰雄:《谈检察官之双重定位——行政官- (司) 法官-》, 《检察官论》, 学林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1999年版, 第67页。
[4]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 《法学研究》, 2000年第2期, 第56页。
关键词:法律推理 检察官 审判为中心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建立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机制。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侦查监督部门和社区检察室分工负责的派出所监督模式。社区检察室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前沿阵地,在对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中,可以有效弥补其他职能部门无法监督或难以监督到位的不足,充分发挥延伸监督触角的作用。如何把握社区检察室的职能定位,厘清与其他职能部门法律监督的界限,有效开展错位监督、补位监督,是基层检察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检察室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的现状——以某区检察院为例
近年来,某区检察院通过公安派出所监督发现和解决了一批影响基层刑事侦查活动规范的突出问题,共向区公安分局制发一类问题情况通报7份,与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议7次,促进了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同时向侦监、公诉等职能部门移送立案监督线索14件,建议排除非法证据5份,保障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一)争取公安机关的理解支持
基层刑事侦查活动监督的对象是公安派出所,一开始难免会产生检察机关是“捉漏找茬”等错误认识和抵触情绪。区院积极化解被监督方可能产生的思想顾虑,争取公安机关特别是派出所的理解和支持,在形成共识基础上,区院与公安分局会签了《关于社区检察室和辖区派出所加强监督配合的工作协议(试行)》,明确了监督的原则、范围、程序、要求。一是监督理念上共赢。区院将社区检察对派出所监督的目标定位于“助推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要求社区检察人员换位思考基层执法困难和派出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多进行预防性的提醒和监督,让他们感受到基层刑事侦查活动监督的根本目的并非一味追求监督数量,而是通过相互提醒不断规范办案,提升基层执法水平,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双赢的局面。二是信息沟通上共享。加强与公安机关的信息互通,派出所每月向检察室通报受案、立案、拘留、取保候审等刑事侦查活动数据及案件情况。在监督工作中也建立了“室与所”实时对接、“科与办”常态沟通、“院与局”定期协商的三层互动对接机制。三是协作联动上共商。每年与分局法制办共同研商监督的重点,对确定的专项检察,会同分局法制办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对派出所联合开展实地巡查活动,增强了监督的权威性。四是支持配合上共担。注重在派出所维护稳定、化解矛盾、解决执法难点、处理疑难个案、提高执法能力等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正是秉持着“以监督助推执法规范”的共赢理念,社区检察对派出所的监督工作受到分局及各派出所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配合,监督的深入性、有效性、权威性不断提升。
(二)加强社区检察室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协作
一是依托法律监督平台,整合对公安派出所监督的信息来源。2013年,区院在全市率先探索法律监督平台工作,目的就是要实现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侦查监督线索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逐步形成对一类问题、重大事项的专门监督,经过两年的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2015年,市院在区院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深化,并在全市推广。区院社区检察室在工作中积极拓展监督线索发现渠道,通过完善监督线索的信息录入、数据汇总、问题分析机制,研究解决基层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截止目前,平台共录入基层执法监督线索12条(其中立案监督线索1条,强制措施监督线索5条,涉及刑讯逼供线索4条,非法证据或瑕疵证据线索2条)。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增强对公安派出所监督合力。区院社区检察室与院内各业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和线索移送制度,及时互通刑事侦查活动不规范、不合法问题,及时移送法律监督线索。如社区检察室在梳理监督线索时发现,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被工程承包人代某、姚某以介绍费为名骗取数百万元人民币,致使业务无法开展,工资发放困难,而辖区派出所对2人迟迟不予立案。在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全面收集案件材料后,社区检察室及时将线索移送至侦监部门,并与侦监部门协作联动,至派出所核实情况,审查不立案理由,督促做好刑事立案工作。派出所以涉嫌合同诈骗对此案立案侦查。又如社区检察室收到涉嫌强制猥亵妇女的犯罪嫌疑人张某通过看守所来信投诉,经调阅案件卷宗发现案件被害人系韩国人,被害人笔录中的翻译签名系本案的另一名证人陈某,陈某的证人证言违反了刑诉法“翻译人员不担任案件证人”的相关规定,遂将监督线索及时移送侦监部门,并建议对该份证人证言予以排除。后侦监部门对该证据予以排除,并以证据不足对犯罪嫌疑人张某不批准逮捕。
(三)规范和优化对公安派出所监督的工作机制
社区检察作为一项起步不久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很多机制、制度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区院在系统梳理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各环节特点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机制,进一步细化“查什么、看什么、纠什么、改什么”,增强监督针对性、可操作性。
一是落实日常巡查制度。“很多侦查违法行为以及执法不规范行为……难以通过书面审查发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定期入所巡检办案场所,查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等方式,监督派出所依法开展讯问、询问……等取证程序。”区院制定《公安派出所日常检察流程规范》,要求对每个派出所每周至少巡查一次,通过查看现场、查核台帐、查阅案卷等,围绕派出所办案场所和电子监控设备使用、涉案物品和随身物品处置、权利义务告知、强制措施变更解除、补充侦查措施落实等重点问题和重点环节,着重监督是否存在应立案而不立案、不应立案而立案、未依法调查取证、随身物品处理不当、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等问题。近年来,共对辖区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开展日常巡查700余次,针对办案场所使用不规范、讯问监控视频录入不完整、保证金未及时发还等不规范和瑕疵问题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和建议110余条。同时建立“一所一档”,及时记录各派出所执法活动检察情况,纵向了解单个派出所执法活动规范化推进进程,横向比较辖区各派出所之间执法规范方面的个体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督意见和措施。
二是深化重点案件通报、备案制度。区院探索建立重大案件通报、及时介入以及特殊案件备案制度。要求公安派出所对立案后撤销、刑拘转取保、刑事转治安处罚等可能出现执法问题的特殊案件及辖区内发生的重大影响类案件及时向社区检察室通报、备案,便于社区检察室第一时间掌握案件情况开展监督。如在对辖区派出所集中开展大案备案审查监督时发现,全区派出所办理的非法销售毛蚶类案件大幅上升,且以往类似案件均作无罪处理。由于食品安全案件严重关系群众生命健康,类似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影响大,社区检察室立即通报侦监部门,牵头召集公检法联席会议,研究类案办理意见,同时书面建议辖区派出所审慎采取强制措施,建议侦监部门提前介入,加强引导。后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均变更了强制措施,由刑拘转为取保候审。
三是严格专项检察制度。根据高检院、市检察院相关部署,结合区域实际,区院每年选取1-2项容易发生不规范问题的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检察,通过自行检察、与公安法制部门联合检查等方式,剖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先后开展书证物证合法性、讯问询问合法性、同步录音录像与讯问笔录制作、不捕案件、派出所办案场所安全等7个专项检察监督。如,2015年区院开展了规范和改进派出所刑事案件办理工作的专项检察,针对2014年下半年以来公安派出所办理的立案后撤案、不诉不捕、退回补充侦查等案件开展监督,抽查案件40件,检察扣押物品32份,调阅监控讯问视频52人次,并就抽查中发现一人讯问、缺乏犯罪嫌疑人签字、讯问笔录时间与监控视频时间不一致等13个问题制发一类问题通报,引起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并积极整改。
四是探索监督事项办案化机制。作为全市诉讼监督事项办案化机制的试点单位,区院以司法化、案件化、规范化的办案理念开展监督工作,做到程序留痕、调查全面、事实清楚、审批规范、监督得当。实行繁简分流,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已用口头方式当面提出监督意见的案件,采用简易程序办理;需要后续开展相关调查工作、以书面方式提出监督意见、发现类案监督线索以及当事人控告需要答复的案件,采用普通程序办理。
二、社区检察室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途径还需拓展。开展监督工作的途径比较狭窄,往往都是看现场、看案卷、看录像等传统方式,缺少信息化的支撑,比如目前还无法做到通过公安专网查看办案的流程和全貌,监督的全面性、深入性、有效性还不够,真正发现公安派出所执法中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难度还较大。
二是监督手段缺乏刚性。目前有关对公安派出所进行检察监督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很多检察机关都只能依据和公安机关会签的文件开展工作,其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公安机关的配合。5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和顶层设计,对于公安派出所的刑事侦查活动监督,以相对偏柔性的口头纠正、工作通报居多,对于纠正的具体反馈情况缺乏刚性的监督手段,监督力度不够,一定意义上来说,监督更多的还是靠公安机关的自觉为主,监督的权威性还不够。
三是监督职能融合不够。虽然与侦监、公诉等部门建立了协作配合机制,但在一些具体监督环节上还做不到深度融合。比如,移送立案监督线索后的调查核实以及对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的跟踪督促问题;追捕追诉文书发出后的跟踪督促问题;绝对不捕、绝对不诉后是否及时撤销案件问题;还有职能部门发出监督纠正文书后的实际整改落实情况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和衔接,从而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整体性,形成监督的合力。
四是监督水平有待提高。社区检察干警专业素养与司法体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还不相适应,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经验不足,违法、瑕疵证据的辨别能力不强,被动式的通过案件审查发现问题多,主动的线索突破式的执法监督少,还需要结合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充实社区检察队伍,同时加强系统性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社区检察室对公安派出所刑事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的对策
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大背景下,公安派出所监督工作大有可为,需要进一步加大探索实践力度,着力实现派出所监督的常态化、机制性、内涵式发展。
一是优化办案模式。积极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重点关注公安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模式的调整变化,在监督重点上,坚持刑事侦查活动源头监督、前端监督;在监督方式上,结合司法改革,通过监督事项办案化机制这一工作模式的全面推行,尝试探索一般监督事项由独任检察官办理、重大监督事项由主任检察官带领办案组办理等新类型监督模式。
二是强化协作配合。对外,积极探索对公安派出所“无障碍监督”模式,通过深化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进一步做到“门要随时进、案件随时查、场所随时巡视、档案随时看”,提升监督效率。对内,进一步完善信息互通反馈、联席会议、联合专项检察等合作机制,促成监督职能的深度融合,形成监督工作合力。
现行刑事诉讼法是1979年制定、1996年修改的。实践证明,刑事诉讼法程序设计和职权配置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增长,刑事诉讼制度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次修改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体现了近十年来司法改革的成果,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实现了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完善和创新了我国刑事讼诉制度,对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形事司法制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修订(增加和修改)的条文达90多条,同时增加了新的编、章、节,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这将对司法机关及广大的法律工作者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对检察机关带来新的挑战,同时提出新的要求,因为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承载着多项职责,比如查办贪污贿赂犯罪以及渎职犯罪、提起公诉、批准和决定逮捕、受理举报、控告、申诉、监督法院判决等。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新的刑事诉讼法,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相关制度修改后的学习,从公诉、侦查监督、反贪和控告检察四方面了解新的刑事诉讼法出台后对检察机关造成的影响。
一、新刑事诉讼法对公诉工作的影响
此次修改涉及检察机关公诉工作的内容很多,如辩护制度、证据制度、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等,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了对辩护权的保障
新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律师法的相关规定,加强了对辩护权的保障,主要包括:一是将律师辩护提前至侦查阶段。二是加强了对律师会见权行使的保障。三是加强了对辩护人阅卷权的保障。四是完善了法律援助制度。五是规定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诉讼权利的救济。
(二)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修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扩大了非法证据的范围。(2)强化了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行为的监督。(3)增加了对证据合法性的法庭调查。(4)明确了当事人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但应提供相关的线索和材料。(5)规定了检察机关对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6)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则和标准。
(三)增设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这主要是为了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人员的方针而增设的内容,主要包括:(1)适用范围。仅限于刑法分则第四、五、六章规定的犯罪。(2)使用条件。必须符合起诉条件、同时可能判处1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有悔罪表现的。(3)适用程序。首先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其次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除此之外还规定了救济程序和考察机制。
(四)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这部分新增的主要包括:(1)案件适用范围。第277条做了具体规定:
1、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2)和解的前提条件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向被害人主动赔偿或道歉的前提下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同时被害人自愿和解。(3)和解协议。和解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的任何环节,因此和解协议的主持机关可以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基于和解协议,公安机关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从宽处理,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法院也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理。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公诉部门在职责任务的履行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加剧,工作的强度加大。同时给公诉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带来很大挑战,如审查判断证据的能力和敏感度;法律监督能力;出庭公诉能力;化解矛盾能力。
二、新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监督工作的影响
在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侦查措施,强制措施,证据制度等都与侦查监督工作密切相关,特别是逮捕。这里主要学习逮捕措施。此次对逮捕措施的修改主要包含两方面,即对逮捕条件的明确化和对逮捕程序的完善
(一)对逮捕条件进行修改
(1)明确了逮捕条件中的“社会危险性”。第79条第一款整理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五种情况。(2)增加了“应当逮捕”的适用情形。本条第二款增加了应当逮捕的三种情形。(3)非羁押措施与逮捕衔接中的自由载量权。
(二)完善了逮捕程序
(1)增加了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第86条,明确规定了审查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讯问由办案机关自由裁量。但同时,从提高逮捕质量和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必须”讯问的三种情形:即,1、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
2、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
3、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2)增加了审查逮捕阶段证人、律师的参与。
(三)创建了羁押定期审查制度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对逮捕后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要进行必要性的审查,符合国外逮捕与羁押相分离的通例,也符合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有利于解决实践中羁押率过高和超期羁押等棘手的问题,为检察机关继续探索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延长了自侦案件审查逮捕时间
修订后的刑诉法将自侦案件被拘留犯罪嫌疑人的审查逮捕决定时间提高为 十四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一至三日,比旧法最长时间增加了三日。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给审查逮捕工作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同时面临着新的任务,首先、“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转变执法理念,将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有机结合。其次、逮捕条件的细化,要求加强对逮捕必要性条件的审查,进一步提高逮捕办案质量。再次、逮捕程序的完善,进一步转变了审查逮捕的方式。新刑诉法规定增加了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并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可以询问证人和听取辨护律师的意见。最后、关于建立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进行继续审查等规定,给审查逮捕工作增加了新的任务。
三、新刑事诉讼法对反贪工作的影响
刑事诉讼法是一部整体的法律,内容上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其中的一种制度可能在很多案件中都适用,比如辩护制度,在公诉环节中要用到,在起诉环节中要用到,在审判过程中同样要用到。检察机关在进行反贪案件中不仅要对案件进行侦查,而且要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询问来取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还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逮捕。以上这些制度在反贪案件中同样适用,前文已经涉及到,此处不再一一说明。在反贪案件中,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违法所得进行没收,新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逸、死亡案件中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主要内容有:(1)规定没收违法所得申请的提出及其内容要求。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法所得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写出书面意见提交人民检察院。(2)规定没收违法所得程序审判管辖和审前公告程序。此类案件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公告期为6个月。(3)规定对违法所得的处理。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应当裁定予以没收。(4)规定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终止审理及救济。审理过程中,在逃人自动投案或被抓获的,应当终止审理;没收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此次修改,对反贪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辩护制度的修改,强化了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对反贪侦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辩护律师自侦查阶段即可介入案件并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了解案件情况并提出意见。除了相关犯罪以外律师持“三证”(律师证、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的介绍信),48小时内就可见到当事人,并且不被监听。这些规定解决了律师见当事人难的问题,但是,律师提前介入也给反贪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强化了犯罪嫌疑人的对抗心理,可能导致拒供、翻供,还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所检举揭发的犯罪线索泄露,从而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二)强制措施的完善,提升了控制和查处犯罪嫌疑人的水平,也对强制措施的适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旧刑事诉讼法规定传唤、据传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修改后传唤、据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据传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此之外对于自侦案件中被拘留犯罪嫌疑人的审查逮捕决定时间提高为十四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一至三日,比旧法最长时间增加了三天。这些改动对侦查机关查明案件事实、调取证据和作出处理适当放宽了时间限制,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的侦查案件,但同时对强制措施的运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方面。
除此之外在侦查措施中,加强了侦查能力,同时也加强了防止滥用侦查权的制约措施,在证据制度方面,对公正、文明执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新刑事诉讼法对控告检察工作的影响
刑诉法修改直接涉及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首次明确规定了律师权利被侵害的救济渠道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律师的法定权利被办案机关不当限制或剥夺的情形比较普遍,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7条明确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认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阻碍其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人民检察院对申诉或者控告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情况属实的,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二)首次建立了对侦查阶段各种违法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5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法第115还规定了对于司法机关在强制措施的实施中、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还中、与案件无关的财务的扣押中的不当行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此前这类投诉多由公安机关和法院处理,但由于缺乏外部的监督机构,投诉难、执行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次修改将会有力的解决这一难题,充分保障司法公正和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
(三)首次赋予了控申部门对再审案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建议权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24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对已
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复查后,认为需要提出抗诉的,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委会决定抗诉后,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由刑事申诉检察部门派员出庭支持抗诉。这个规定明确将抗诉权从公诉部门完全剥离出来,强化了内部制约和审判监督职能,据此,控申部门认为在再审程序中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可以依法提出建议报检察长批准,从而保障再审程序的顺利进行。
此次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对检察机关控告申诉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工作量将大幅上升
新法第47条、第115条规定的情形很多是原属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自行处理的事项,新法实施后,这些原属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受理的控告、举报、申诉将转由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受理,这将导致信访量大幅上升,对信访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对办案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权、审判权和执行权的监督,尤其强调在强制措施、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执行程序等容易侵犯诉讼权利的关键点加强监督。这些事项对控申部门来说是新增的课题,此前很少接触,这就要求控申检察干警不仅要精通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相关业务,还要熟悉诉讼法律、证据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新刑事诉讼法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对着力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是提高检察工作水平的重要契机,广大政法工作者要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为促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检察院侦查监督科长竞聘演讲稿06-29
检察院侦查处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思路07-16
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09-16
看守所检察监督的定义11-08
检察院履职报告10-13
检察院实习之感07-06
检察院调查报告09-17
市检察院实习总结09-28
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述职述廉报告10-12
检察院办公室实习报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