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 篇1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因此,教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二、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我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XX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我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三、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我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四、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五、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我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 篇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我也随着作者的思路来谈一谈。第一个问题是“教课文和教语文的区别在哪里”。课文是凭借, 是我们教授语文课程的凭借, 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 从而真正地学习可以受益终生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也就是学生可以学到听说读写的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 有时可能更多关注课文内容背后的人文性, 却忽视了课程的工具性, 包括现在有时候处理课文也经常会“教课文, 而不是教语文”。如本学期教授六年级上册略读课文《藏戏》, 我在教学时把教学目标重点设定为“了解藏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读了这篇文章后, 我开始反思和顿悟, 我设置《藏戏》的教学目标时存在偏差:不应该仅仅关注藏戏这一艺术形式, 更应该关注它的言语表达和运用, 所以应该把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学习介绍戏剧的描写方法也就是它的写法”, 让学生学习后不只是了解了藏戏, 更多的是知道如何向别人介绍一种戏剧, 如何落实到笔头。正如这一单元的主题“民风民俗”, 不仅要了解更要会介绍, 会写一个传统节日、一种戏剧、一处特色民居。文中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觉得很好, 香港老师教授《毕加索与和平鸽》一课, 整节课围绕一个语言训练点进行教学设计, 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梳理课文内容和词语, 更多的时间是有条理地让学生学习如何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 围绕“掌握方法———指导运用”的课程设计理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让学生通过一节课掌握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形象。乍听这节课, 也许会认为这是一节脱离文本的课, 但却恰恰是教授语文课程的最好范例———真正地把课文当例子, 让学生学习了语文方法和技能!语文课上更需要把教师“拉”出来, 把学生“放”进去, 把时间用在语文实践上, 更需要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其中, 敢于大胆放手!

第二个问题是“教课文转向教语文主要与语文课程设计有关”。语文教学有时候会走向“教课文”的误区, 归根结底是对教学设计的偏差。现行的语文教学流程更多的是偏重于对课文解读的过程, 正如吴教授说的那样:“语文课堂上大量时间被利用来讨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 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我们的课堂缺少目标明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 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这些都指明了教语文的大方向。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大胆放手, 在“牵”的同时, 更要注重“放”。教语文要善于按照“掌握方法———指导运用”的步骤来设计教学, 要敢于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表达、实践。文中提到烟台搞双轨教育实验, 每个星期语文老师把两节语文课贡献出来, 让学生去图书馆看书, 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得到提高。从上学期开始, 我校每个班在每周都会抽出一节语文课组织孩子到图书馆读书, 这非常棒。就我们班而言, 从四年级到现在, 每个语文午读我都会将其作为孩子的读书时间, 甚至有时候多出的语文课也是用作读书课。我很珍惜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氛围, 这种氛围会影响孩子读书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活动形式, 但我有时会和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 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渐渐地会发现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真的有所提升。我认为语文除了教会方法、技能, 还要有所感悟;感悟提升了, 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感悟从哪里来?感悟就从不断地读书中来。

此时, 教师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在刚刚进行的班级“小故事, 大智慧”的读书活动中, 我无意间和孩子们分享了《读者》这本杂志, 从多角度进行了评价, 并分享了其中比较有深度和趣味的故事。没想到第二天午读时间很多学生都自发买了《读者》并且在全班传开阅读, 这让我倍感欣喜。孩子自发购买杂志阅读, 这一主动行为的背后一定会带给他们真正的阅读乐趣, 因为不是“我被要求读”, 而是“我要去读”!由此想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 小学就辍学的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文学造诣, 归功于会源源不断讲故事的启蒙老师, 归功于成长在大文人蒲松龄家乡父老乡亲们口耳相传的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民间故事。因此, 老师的引领很重要, 放手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也同样重要。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运用课文来教语文”。文中谈了很多让我们受用的方法, 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 合理开发课程内容。不要贪多, 每一篇课文结合单元主题和要求, 确定一个训练点, 从而不断深入, 不单单要教过, 而且要教会、练透!这里的“练透”应该是针对一个重点教学目标,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去实践一个语言训练点。总之,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我们要以运用语言为目标去设计教学流程,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该包含尝试运用课文语言的教学环节, 这样就不会走偏。

《翠鸟》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3

师:好,顾老师今天非常欣慰,因为我看到了大家听课的时候特别是听别人读课文的时候,习惯非常好,听得特别认真。好,我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翠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外形。

师:谁能说得完整一点?

生:写了翠鸟的外形。

师:对了,我们说话要说得完整,还有吗?

生:翠鸟的活动。

师: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还有吗?

生:还有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师:课文先写了——

(生齐答)

先写了翠鸟的外形,再写了翠鸟的活动,最后写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当中,哪一自然段,写的是翠鸟的外形啊?一齐说。

生:(齐)第一自然段。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把书拿起来,请你放声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好,开始,自己先读。

〔评点〕

教师指名试读课文以后,立即引导学生讨论文本围绕翠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从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沥青了文章的脉络,把握文本梗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能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严格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随后,教师不露痕迹地突出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并交待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做有利于可是目标的达成。

〔片段2〕

师:好,大家表现得真好,说明大家语感很强。同学们,翠鸟鸣声清脆,羽毛颜色鲜艳,实际上呀,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鸟,(出示鸟类图)请大家认真地观察,选其中的一种,想一想,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方法,来介绍其中的一种鸟。有鹦鹉、燕子、猫头鹰、啄木鸟、鸳鸯、鸽子、丹顶鹤、白天鹅、乌鸦还有企鹅。谁愿意来试一试,说不好也没关系。

生:鹦鹉喜欢停在稍稳的树枝上,嗯,一双灰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树枝,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小嘴巴红红的,眼睛小小,非常可爱。

师:好,老师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好不好?她是我们班老师认为勇敢的人,不过,你们可以不仿照课文,再介绍其中的一种鸟类。好,谁还来,你来,可以和课文说得不一样。

生:我要介绍企鹅。企鹅它的肚子白白、胖胖,很像我。(众笑)

师:很像你和你一样可爱对不对呀?

生:它披着一个黑色的斗篷,嘴巴尖尖

师:好,斗篷用得好,课文当中用了外衣,他用了斗篷,这就叫做学以致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

生:啄木鸟,啄木鸟喜欢停在树干上,头小小,嘴巴尖尖,它的颜色不怎么鲜艳,别看它的颜色只有白和黑色,它可以在树干和白云之间穿梭,其他动物不容易看见,它喜欢停在树干上,因为它喜欢在树干里捉一些小虫子填饱肚子。嗯,好,说得太流畅了,句子通顺,而且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楚。老师再给你加一句,啄木鸟被称为“森林的医生”。

师:同学们,看到文章中的彩页了没有?这就是翠鸟。刚才我们观察了这一组小动物,大家选了当中的一种,在翠鸟的在插图下面,请你们仿照课文当中的描写,写一写其中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一句话行,两句话也行,老师看谁写得好。

(生写)

〔评点〕

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又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了这一段。在此基础上,顾老师适时地映出鸟类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运用今天学到的表达方法介绍其中一种鸟。这个教学环节的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是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明白了写一种鸟要写出它的外形特点,观察和表达都注意顺序;二是激活了学生关于鸟的知识储备,诱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介绍出来。

从学生的表达来看,先是仿照课文的表达顺序说,但也不乏个性用词,如运用了叠字

“红红”“小小”。后经教师点拨,学生便洒脱自由地表述出来,一句“很像我”,发自肺腑,幽默而有风趣,真是妙不可言,引发了全场笑声。此时,顾老师的教学机智令人感佩,他睿智地说:“很像你,和你一样可爱,对不对?”这就将极易导致尴尬的场面迅速化解为教师对学生由衷的赞赏,从而更激发了学生流畅地、富有个性的表达。

小练笔,是顾老师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师让学生在课文插图下面,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由于有众多学生的说作为铺垫,思路已经打开,学生书面表达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更何况教师要求宽松,激励的举措也到位,相信学生一定给大家一个惊喜。

(顾晓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教师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a.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2位,开双轨火车,擦去拼音,齐读。) 出示:苇秆 小爪 小巧玲珑 腹部 衬衫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 橄榄色 翠绿色 浅绿色 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 ?(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

课文翠鸟说课稿 篇5

《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保护环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翠鸟》是一篇状物的课文,主要通过对翠鸟色彩鲜艳、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反应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将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语言学习方法不仅是获取语文内容的手段,其本身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结合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交流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朗读感悟法。本课的语言优美,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感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充分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利用课文插图,观察翠鸟外形,图文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3、品词析句法。通过对比、想象,感受语言的精妙,表达的精确。如课后思考题中,两组句子的比照,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确,描写的生动、形象。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我在本课还采用了图文结合法、想象法等,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体会内容中掌握方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篇课文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朗读、圈画、品味词句法等方法,具体学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述。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以感知、感悟语言为主,主要环节是:温故知新,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感悟语言;巩固识字,指导写字;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复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全文;领会表达方式,提升情感,读写迁移。

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你们能说出哪些小鸟的名字?(用多媒体出示翠鸟图片),这只小鸟的名字是?”当孩子说出是翠鸟时,我让孩子们举起手和我一起写课题,边写边说:“翠”上面是羽毛的羽,但是少两个勾,注意哦,“翠”这底下的一竖,注意,出头就行,千万不要写长了,写长就错了,写长了就把上面这两位小朋友分开了,这两位小朋友就不高兴了,“鸟”字,跟着我写,这鸟的眼睛亮不亮?没有眼睛就乌黑一片了,就变成什么字了,对乌鸦的乌,就看不见了。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对汉字有了审美的愉悦。我提出疑问:“你知道她为什么叫做翠鸟吗?好,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就会知道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接着我们自然地进入第二个环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识字心得,教师在检查生字时,主要突出“腹、衬”等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在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次朗读课文,引导孩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初读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梳理总结,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等。以上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初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只有读通读顺了才能深入探究语言表达的特点。

3、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以教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观察、探索来消化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自由徜徉在语言文字中,了解翠鸟的美丽和动作的敏捷,激发保护动物的情感。具体我是这样安排的:

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划出表现翠鸟外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一说“鲜艳”是什么意思?运用多媒体出示: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等,让学生进行练习,增强学生语感;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翠鸟外形的印象。

②引导学生细读二、三自然段,圈出文中表现翠鸟等鱼时的安静和捉鱼时动作敏捷的词语。运用比较的方式,体会“贴着、蹬开、像箭一样”用词的贴切,再找出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比赛朗读,要读出翠鸟捉鱼时动作的敏捷、灵活和神速。

一只颜色鲜艳,小巧玲珑、敏捷灵活的翠鸟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翠鸟谁不想捉一只回家试养呢?那我们的愿望能实现吗?在这里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也提示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精读1至3自然段中,我综合运用了朗读法、想像法、圈画法等,使孩子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精妙,体会用词的精准。

4、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三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他们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教师要及时巩固识字。写字指导应该细致落实,虽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但是难写易错的字,教师应及时提醒,如本课“衬”是衣字旁,“壁”的下面不要写成王等等。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翠鸟》教学反思 篇6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对于我们三(5)班的孩子来说背书是他们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事情,但是要学好语文,积累背诵一定篇目的文章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经常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能背诵重点段落,怎样的教学才能成为点燃孩子们的火种呢?我想就从朗读开始,如果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享受朗读,在朗读成诵的基础上再要孩子们背诵,那就易如反掌。

《翠鸟》一文内容简单明了,语言活泼优美,加上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成为一篇进行朗读训练极佳的好文章。因此,教《翠鸟》这篇课文时,我决定让学生把这篇文章读个彻底!读个淋漓尽致,让孩子们好好享受朗读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朗读时间?又如何能让孩子们整节课乐此不疲呢?我采用读评结合,以表扬鼓励为主,问题指出为辅,再加以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耐心倾听为重点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我表扬:读得非常好!你把翠鸟的特点读出来了,可以看出你非常喜欢翠鸟。 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我又喊了一位孩子朗读。这位学生大方地站起来朗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这位学生读得很认真,也读得很有感情,我马上评价她,听你读第一句,就把我惊呆了,让我感受到你多喜欢翠鸟的红色的小爪子呀。你对翠鸟的感情多丰富啊!几句“褒奖”加“激励”,就给学生积极读书注入了活力。在让孩子们感受翠鸟捕鱼速度之快这一特点时,刚开始学生们还不能通过自己地朗读来表达翠鸟的机灵和动作的敏捷,于是我指导学生们朗读这一句“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并提示孩子们,这时湖面上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读好了这句后再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学生自由练习之后我再让孩子们来展示自己的朗读,读完之后要同学当评委学习他人的优点,也可以指出不足。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读出了文本的味,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轻松的完成了回家的背诵作业。

翠鸟的课文教学反思 篇7

一、第一次教课:2005年 第一轮

Step 1 Lead-in

在开场白里,教师接上一节课所教的世界名胜,引出非洲的话题(同时用PPT展示一幅非洲地图),提问学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Africa?”学生七嘴八舌给出许多答案:pyramids、mummies、the curse of the mummies、the River Nile、wild animals、black people、hot weather、deserts等。然后教师再问:“Do you think Africa is a land full of mysteries,charm and attraction?Is it worthwhile going to Africa for your holiday?”在得到学生“Yes”的肯定回答之后,教师就可表示自己也很想去,只是可惜没有机会去,但听说一个叫Toby的男孩打算去非洲探险,并且已经为此制定了一个游览计划。接下来请学生们一起读Toby的信,即本课课文。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上一节课《Welcome to this unit》中世界名胜的余热引出本课的话题“非洲探险”,让学生迅速进入本课的阅读内容。

Step 2 Fast reading

放课文录音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前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1)How will Collin and Toby travel through the desert?

(2)What animal is uncomfortable to sit on?

(3)How long will the author stay in Africa?

【设计意图】译林牛津版教材的每篇课文之前一般都有三个问题,要求学生用扫读(scanning)的方式,从文中快速找到答案,并且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Step 3:Careful reading

要求学生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Paragraph 1:______want to travel before______goes to university.

Paragraph 2:From______,we’ll travel on______through______.

Paragraph 3:From Lake______,we’ll go______down the River______.

Paragraph 4:We’re going on a trip in______,living with local people,eating and drinking whatever they do,including______!

Paragraph 5:We’ll take photos of______,such as______.

Paragraph 6:In______,we’ll climb______.

Paragraph 7:We’ll go to______.

Paragraph 8:I’ll send______from all the different places we visit.

【设计意图】Toby的旅行计划路线很长,去的地方很多,内容较复杂,为降低难度,教师将这部分设计成填空的模式。

Step 4:Post reading(1)

展示Toby计划去游览的非洲各地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复述Toby的旅行计划。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们回忆所学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熟悉乃至学会使用课文里的用词和句型。以下为参考答案:

Toby and his older brother Colin will leave London for Morocco by plane/by air on July 15th.Morocco is in Northern Africa.They are going to travel through the Sahara Desert on camels.They’ll be camping in tents and sleeping on the ground in their big,thick sleeping bags.In order to see in the dark,they’ll bring a torch with them.The whole trip in desert will take them 6 days.

After the trip by camel,they are going to travel down the River Nile from the Lake Victoria.They’ll go white-water rafting.They have to wear special clothing,a helmet and a life jacket,just in case their raft gets turned upside down.

Leaving Kenya,Toby and his brother Colin will move/be moving on to Tanzania,where they’re going to climb a most wonderful/amazing mountain—Mount Kilimanjaro.It is a snow-capped mountain in the equatorial/tropical area!Mountain-climbing is most challenging and exciting.

The whole African part of their trip will take about 4 weeks.Then they’re going to the Himalayas and finally back to their home in London just before Colin goes to university.

Step 5:Post reading(2)

结合Word power的内容,让学生们想一想户外旅行所需哪些工具。

如:backpack、boots、strong shoes、raincoat、lifejacket、tent、sleeping bag、camera、films、towel、compass、water-purifying tablets、book、first aid kit、pocket knife、candles、torch、flashlight、food、waterproof matches、pan等。

Step 6:Post reading(3)

课后听力训练:Martin’s adventure travels

(1)Martin went on a boat trip up a long river in______and stayed on the boat for______days.

(2)Martin was followed by some______and didn’t know if they were______.

(3)Martin was very happy to see the______in the morning.

(4)Martin loves______.He always looks forward to______.

(5)Things to carry:A water______,a warm______comfortable______and______.

(6)Things to learn:How high the______are.How wide the______are.The______spoken in the country you are visiting.

(Keys:Africa,fifty,animals,dangerous,sun,traveling,exciting experiences,bottle,coat,walking shoes,chocolate,mountains,rivers,language)

【教学反思】

1. 这堂课是接着上一节课“世界名胜”话题引入的,但上节课所学内容其实和非洲探险的关联并不大。在这之后就直接进入阅读正文环节,为学生准备的信息还不够充分。

2. 在快速阅读环节,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边听一遍读,还要用扫读的策略快速寻找信息,强求学生阅读速度一致,导致有部分学生跟不上。其实,听录音跟读可以放到读完一遍课文后再做。

3. 教材中课文前的三个问题缺乏层次感,教师直接拿来问学生并不合适。应该自己重新设置更贴切的问题。

4. 阅读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其实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按照Toby计划的旅程顺序设置一些细节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读后的复述做准备。

5. 在读后的复述环节,由于之前学生只粗略地概括了文章的段落大意,并未深入细节,所以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导致这一过程很不流畅。

二、第二次教课:2008年第二轮

针对第一次教学中的问题,笔者做了深刻的反思和积极的改进,争取以学生为本,灵活使用教材。在问题设置、内容编排和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做了修改。具体做法如下:

1. 课前导入环节紧扣文章标题“An adventure in Africa”,让学生对即将讨论的话题有直观的感受。

直接用PPT呈现一幅非洲地图,并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了一段视频,选取的图片都跟本课Toby将要旅行的地点有关,并配以轻快的音乐。学生在开心观看的同时,也仿佛身临其境。

2.利用文章标题,引导学生课前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重点放在adventure一词上,问学生:“What do youthink of an adventure?”学生纷纷联想到dangerous、unusual、exciting、uncomfortable等形容词,由此预测Toby要进行的旅行会经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出来,开始有期待地准备阅读正文。

3.在快速阅读部分不放录音,让学生不受干扰地自行阅读,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What places will Toby go to?

(2)How long will Toby stay in Africa?

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扫读文章,就明白Toby要去哪些地方,要待多久。

4.在读后拓展训练部分,去掉书后的听力训练,改为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自己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教师板书:

(1)Where to go?

(2)When to start?

(3)How long to stay?

(4)How to travel?

(5)What to take?

这是一个读后的一个思维拓展训练,学生两人一组,合作研究,由书本而至课外把所学运用于课后实践,设计自己的旅行计划。这一过程是学生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学习任务由阅读过渡到了写作。

【教学反思】

第二次的教学以学生为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细心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课文,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但是在读了学生自制旅行计划环节之后,教师的指导性帮助还不够,导致学生完成任务有困难,教学支架还需完善。

三、第三次教课:2011年第三轮

在这一次的授课中,笔者在总结前两次的经验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

1. 把careful reading部分的段落大意概括和逐段分析改为任务型阅读,既让学生熟悉内容,又节省出时间用于读后拓展。

2.在细读环节后,强调一下重点词汇和句型,以便学生能在读后拓展部分熟练运用。如:

句型1:有许多奇异的地方要去参观。

There are lots of amazing places to see/visit.

句型2:为了保护,务必穿上/戴着……以免……

Be sure to wear/take sth.for protection,in case...

句型3:你将会需要……,否则会受伤/口渴……,因为……

You’ll need...,or you’ll get hurt/thirsty...,since...

3. 在读后拓展训练部分,笔者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设计一个苏州一日游旅行计划),让学生有的放矢,进一步完善支架,使学生制定计划起来更容易上手。这一部分单独印成了一张学案:

Activity:Make a travel plan for a one-day trip in Suzhou.

It’s August 1st.You are a tourist guide in charge of a group of 10 visitors from Beijing.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your guests have visited Suzhou.

You are supposed to

(1)make a travel plan for a one-day trip in Suzhou and

(2)introduce the plan to your guests.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structures:

(1)There are lots of amazing/extraordinary places/gardens to see/visit in Suzhou.

(2)Be sure to wear/take sth.for protection in case...

(3)You’ll need...,or you’ll get hurt/thirsty...,since...

(4)It will take you some time to do/doing sth./You will spend some time(in)doing sth.

Think about:

(1)Where to go?

(2)When to start?

(3)How long to stay?

(4)How to travel?

(5)What to take?

(6)What to bring back?

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节课上,学生只能完成一个计划草案,更多的资料查阅到成为作品则需要在课后完成。他们的成果可以下一课时进行课堂汇报。

在学生设计旅行计划时,两两之间密切合作,起草定计划→查资料→英文成文→润色上墙报→课堂英文汇报。

学生们查找到了苏州园林及苏州博物馆的英文译名,如: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留园Lingering Garden、狮子林Lion Grove Garden、沧浪亭Surging Wave Pavilion、网师园Master Fisherman’s Garden、怡园Garden of Delight、藕园Couple’s Garden、西园West Garden、苏州博物馆Suzhou Museum等。还查到了苏州特产的英文说法:刺绣embroidery、双面绣double-sided embroidery、碧螺春茶叶Biluochun green tea等,并隆重向世人介绍著名的苏州昆曲Kun Opera。学生们不仅搜集了图片,更有学生一笔一划地画出了家乡苏州的美丽风景。

逐魂装翠鸟 篇8

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是一句比喻。明为说鸟,实为喻人。“逐魂”之所以要装“翠鸟”,为的是伪装美好形象,掩饰自己的丑态,取得群众的信任,以便在江湖上混。

如今“逐魂”也与时俱进,花样翻新,干脆将“翠鸟”身上细巧的羽毛弄将过来,插在自己身上,这样效果就大大增强了。例如近日引起全国舆论哗然的大学生魏则西之死事件中,发迹于电线杆上治性病的小广告,不上台面的莆田系“老军医”,如果不借助大名鼎鼎的百度搜索引擎为之鼓吹,不借助头戴“三甲医院”桂冠的武警北京二院的金字招牌,魏则西会对他们如此信任、性命相托吗?如果说在这起悲剧中,莆田系是“逐魂”,那么百度和武警医院就是用“翠鸟毛”包装“逐魂”的“翠鸟”。当然,“翠鸟毛”不是白给的,价钱很惊人的哦。从莆田市委梁书记曾透露的一个细节可见一斑:“百度2013年的广告费是两百六十亿元,莆田的民营医院在百度上就做了一百二十亿元的广告。”怪不得莆田系被称为百度的“大金主”。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这笔巨额广告费还不是由病人买单,包括既丢了性命又倾家荡产的魏则西花掉的二十多万元冤枉钱。

又如形形色色的电讯诈骗案中,骗子们通过电话向民众施展骗术时,必定是亮出种种漂亮的“翠鸟毛”进行伪装——或冒充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恭喜你获奖了,只要付一些所得税和手续费,价值三十万元的汽车就归你啦;或冒充银行、海关、公检法等机构人员,说你摊上大事了,有人举报你在洗黑钱,赶紧将你银行账户里的钱统统转入某个安全账号;或冒充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利用中国移动国际漫游免费服务热线进行诈骗……

再如在非法集资案中,那些引诱人们投资发财的“逐魂”们,也无不插“翠鸟毛”,作“翠鸟”状。笔者最近得悉,宁波有一百五十多位老人,将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的共两千多万元血汗钱,投入到辽宁一家公司里,结果公司倒闭,老人们血本无归,欲哭无泪!为什么老人们会将自己辛苦积攒的养老钱,投入到千里之外、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一家公司里呢?因为这家公司在中央大报上作了大幅宣传,这些中央大报无形中就成了被“逐魂”利用的“翠鸟毛”。这么高大上的新闻媒体都为其点赞,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显然,“逐魂”若是以真面目出现,许多人就会望而生厌,退避三舍,危害还不至于太大;一旦它插上了美丽的羽毛,必然迷惑性大增,危害性翻倍。所以,我们必须擦亮眼睛,高度警惕“逐魂”,扯下它买来的、偷来的、骗来的种种“翠鸟毛”,让它原形毕露!

【原载2016年5月19日《宁波日报·茶座》】

插图 / 祸害 / 成士璧

《翠鸟》教学反思 篇9

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能够感动别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己乐在其中,对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语言。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语文的教学中去。

新大纲强调指出:要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的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们又对鸟儿十分喜爱,朗读课文使他们感觉愉悦,而我选择的配乐诗朗颂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因素。

于是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们感同身受,他们的思绪渐渐融入其中,缩短了与课文的情感距离,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从而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为本,活力课堂。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响应这个主题,以学生为本,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直以来我都在设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要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策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和全体学生一起来上好一堂充满着活力和童趣的课。

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亦师亦友,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本文的教学,在出现了教学失误而学生们又自己另辟蹊径时,我没有马上打断他们,而是及时地跟上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各种不同的理解纷纷得以展示。然后我再对他们的发言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很自然地引入到保护鸟类这一教学阶段,使得学生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保护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思考,另一方面也使知识得以更加柔和的传播,因此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

翠鸟教学片段与反思 篇10

师:老师对翠鸟的翠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个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生)

生:翠的意思是绿色。

师:那翠鸟是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绿色呢?大家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生读课文找答案)

从疑点翠入手,层层解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生:我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鸟的颜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很多种,是很鲜艳的。

(生读第二自然段)板书:鲜艳

师:鲜艳是怎样的?

生1:鲜艳就是有很多种颜色,不是只有一种。

生2:鲜艳就是颜色很显眼,很艳丽。

生3:鲜艳就是别人一看就喜欢的,很吸引别人的颜色。

营造课堂探讨气氛,让学生动嘴、动脑,主动思考。鲜艳一词引领整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师:对呀,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那么鲜艳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做记号)

讨论后师板书: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翠鸟身上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人们要叫它翠鸟呢?(生陷入思考)

生1:我知道了,因为翠鸟只有头上有一点橄榄色,腹部有点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绿色和浅绿色,所以叫它翠鸟。

生2:因为翠绿色和浅绿色都是绿色,翠鸟身上绿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鸟。

师:对呀,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

生自由读课文后指名朗读、齐读。

研究翠鸟的颜色主要为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的写法,读一读学习提示。(生自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板书:先

总起

分述

师:请你读一读总起句。(生读)

师:你认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应该是鲜艳。

师:为什么?

生2:因为后面的几句话都是写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的。

师:后面的几句话都属于哪个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师:请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话读一读。(三生读)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三句话是写翠鸟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头上、背上和腹部。

板书:头上、背上、腹部

生2:我发现作者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写具体了。

认识总起与分述是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处理这个关键点时看似无意实为匠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领悟与思考。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几句话,想想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读)

生1:我发现锈满这个词用得很好。可以看出翠鸟头上翠绿色的花纹有很多,所以用锈满这个词。

生2:我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几个词用的好,说明翠鸟身上的颜色很漂亮。

生3:我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这里把翠鸟头上的`羽毛比作橄榄色的头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浅绿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生4:我发现作者把翠鸟当成人来写了,只有人才有头巾、外衣和衬衫。

师: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师:作者很喜欢翠鸟,你喜欢翠鸟吗?(生齐:喜欢)你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生自由读后读给同桌听再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从学生口里说出来比教师说出来更有价值。

师:(过渡)翠鸟除了颜色很可爱外,还有什么也很可爱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觉得翠鸟还有什么也很可爱?

生1:我觉得它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很可爱。

生2:我觉得它红色的小爪很可爱。

生3:我觉得紧紧地这个词用的好,因为它怕掉下来,在为捉鱼做准备。

师:它为什么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呢?

生:因为它要捕鱼。

师: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翠鸟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都对捉鱼有好处。

师:所以它有一个外号叫──钓鱼郎,又叫──鱼狗。

师:看图,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吗?(生自由准备后指名说,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请几生上台作介绍员)

做介绍员为学生搭起了一个表演和说话的舞台,学生在这样的舞台上能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能力。

【反思】

1、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研究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理解、表达、应用语言的时机。在上文的片段教学中,让学生从疑点翠入手,理解鲜艳,理解总分段式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师为学生陈设了较好的理解和练习语言的机会。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作一些点拨引导。如你怎么看出来的?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让学生动脑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3、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翠鸟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它的喜爱,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和作者一样的感情,就需要老师去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如翠鸟身上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橄榄色和赤褐色,漂亮吗?喜欢它吗?那么把你喜欢翠鸟的语气读出来,试试看。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1:我从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欢翠鸟,才把它当作人来写了。

生2:我感觉作者把翠鸟当成了朋友,他对翠鸟有很深的感情。

上一篇:林权变更申请报告下一篇:做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