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人才培养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肥学院人才培养

合肥学院人才培养 篇1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宣传画册策划方案

(草案)

画册架构

(一)目录(二)学院概况(三)办学理念(三)发展成就(四)领导关怀(五)校史沿革(六)人才培养(七)学术科研(八)社会服务(九)校园文化(十)国际交流(十一)新的起点

结构详析

(一)封面、封

二、扉页------------------------3P P1:封面。P2:封二留白。P3:扉页(目录)。

(二)学校简介-----------------------------2P 图片:1.学院全景图;

2.校园环境

运动场、校园长廊、花园、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大礼堂、食堂、宿舍等

文字:学院简介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院现有沙坪坝校区、巴南校区、江津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 1498 亩,建筑面积 21.26 万平方米(江津校区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校舍在建)。固定资产原值2.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300余万元。校内实训基地(室)90余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实训基地3个、实训室2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近200个。图书馆藏书55万册,数字资源20T(其中,电子图书6.8T),电子专业期刊近万种。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绿荫蔽日,书香浸润,传统与现代交融,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600人,专任教师415人,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2人(6人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120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80余人;“双师”素质教师30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 4 个;国家督学1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 人;国家和重庆市专家 27 人。学院聘请 380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并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等4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学院现设有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经与贸易学院、电子工程与自动化系、艺术设计系、继续教育学院、哈密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院系和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军事体育工作部2个教学部门。经国家煤监局、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劳动局(人社局)等部门批准,设有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是国家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矿业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成员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开设有9个专业大类的44个高职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和重庆市级重点专业12个。经重庆市批准,与重庆科技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举办应用本科专业4个。经教育部批准,与澳大利亚堪培门理工学院联合举办双文凭国际合作教育。学院是国家首批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高职院校,面向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高职专科在校学生逾10000人,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和各类培训学员9000余人。

学院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与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校推进”的“政企校联动”平台,推动形成了重庆市教委、重庆煤监局、重庆市煤管局、重庆能源投资集团联合共建我院的“四方共建、五方合作”的新格局,并与市内外300多个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在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安监局共同支持下,学院建立了安全科技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平台。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与大型企业联合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措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后“零过渡期”和紧缺专业学生上学“零缴费”。近几年,新生报到率超过 90%,第一志愿填报率超过 200%,毕业生“双证书”率 97 %以上,连续五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在 99% 以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 85% 以上,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办学六十一年来,学院秉承“砺苦、谨信、技精、图强”的校训,“和谐敬业、求实创新”的校风,“德正学高、教书育人”的教风,“立身笃行、勤学上进”的学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专业人才,毕业生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多数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骨干,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的大型煤炭企业中层以上技术和管理干部中,我院毕业生占70%以上,被誉为西南地区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

(三)办学理念------------------------2P 文字:校训:砺苦 谨信 技精 图强

校风:和谐敬业 求实创新

教风:德正学高 教书育人

学风:立身笃行 勤学上进

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 以质量求发展 以特色创品牌

发展目标:立足重庆,面向西南,依托行业,科学发展,深入推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建设,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层次

政校企合作办学历程和框架介绍

2009年5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管局签订共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协议。2011年8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重庆市能源集团签订共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协议,在重庆市开创政府和行业组织共建高校的先河。

2012年7月26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签订了支持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安全科技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平台备忘录。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重庆市教委、重庆煤监局、重庆市煤管局、重庆市安监局、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等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共建”、“五方合作”,并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共同构建“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院推进”的“政企校协同”合作机制。在此机制下发挥政府导向与服务作用,紧跟产业发展,以学生社会定位为基础,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将人才培养融入政产学研全过程。

目前,共建单位已经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列为重庆市煤炭人才培养基地,纳入重庆能源安全发展、人才强 5 煤支撑体系,重点支持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图片:政校企合作有关签字仪式和座谈会

(四)发展成就----------------------------1P 图片:全国教育系统、能源系统、煤炭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十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重庆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唱读讲传”示范基地、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文字:我院示范建设成功案例两次入选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学院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要成员单位、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煤炭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煤矿安全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五)领导关怀-----------------------------2P 图片:

1、周济、赵铁锤、黄奇帆等部、市领导给学校的题词

2、上级领导视察学校的照片

(六)校史沿革---------------1P

1、学院发展沿革图形表——选取学院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图片

2、校庆庆典活动照片

(七)人才培养——————24P 表格:1.专业设置一览表、重点专业一览表、精品课程一览表、2、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架构等图表、3、学生就业单位以及社会企业负责人反馈意见的情况图表 图片:

1、学生实际动手实训或上课照片

2、师生互动的上课场景照片

3、重点专业及专业建设研讨会的相关图片;

4、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的相关著作、教材、荣誉;

5、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和获奖照片

6、学校培育的优秀在校学生和毕业生代表照片(附简要事迹)

7、优秀教师代表照片(院长游普元教授为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以及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重庆市名师、重庆市教委授予的重庆市教育育人楷模)

文字:(以建工学院为例)

1、拥有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建筑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29%,“双师”素质教师占85%,研究生及博士生达59%,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占35%,土建类各工种高、中级考评员占3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

2.建立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学院围绕建设行业人才需求,按照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档案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任职标准,构建了能力递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学院现有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建设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市精品课程1门,土建类全国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主编全国高职高专教材22部,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

3.校企共建,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实训条件

学院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重庆建工集团、重庆巨能集团、重庆渝康建设集团等二十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聘请包括学校校友重庆建工集团董事长杨镜璞等一批企业负责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专家作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学院现设有教育部、建设部批准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建委批准的土建类各工种鉴定分站,校内建有建筑技能实训基地、建筑仿真实训基地、建筑劳务培训考试中心、路桥隧仿真实训基地、力学与材料检测实训室、软件应用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学院还受单位邀请,组织学生到沪杭高 8 铁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顶岗实习,已初步探索出了实训室进企业、课堂进工地等合作模式。

4.人才培养成绩

建筑工程学院形成了“双向主导、五项融合、三岗递进”“订单式、预就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学子多次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第二届“北京住六杯”全国普通高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总决赛中,我院代表队创下佳绩,学院造价073班周奕汐同学荣获全国高校专科组三等奖。2010年和2011年学院承办了第三届和第四届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建筑工程技术项目),并在比赛中取得连续两届包揽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多年来,建筑工程学院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生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待遇、企业满意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就业质量好!

(八)学术科研--------------2P 表格:1.学院学术科研成果一览表

2、学院教师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

图片:1.学校学术研讨会场景和教师参加校外学术会议图片; 2.学院教师重要科研成果的图片、奖牌、证书、获奖照片等; 3.学报(学报封面图片)

4.设在我校的学术研究机构(高职教育研究会秘书处、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 9 技术研究中心);

5.与政府行业以及兄弟院校进行科研项目交流合作; 6.学校领导、教师外访的相关照片; 7.知名专家、教授到校讲座、讲学;

(九)社会服务--------------2P 图片:

1、开展矿长培训、农民工培训的会议和培训过程活动照片

2、开展对口支援院校培训照片

3、承担重庆市建筑高职教师师资培训照片

4、教师到企业实地现场指导工作(包括挂职兼职)文字或者表格:主要介绍服务的项目、类型和取得的成绩

(十)校园文化---4P 图片:

1、校园文化艺术方面学生活动照片

2、学生党团思政文化活动照片

3、运动会等体育比赛活动照片

4、三下乡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照片

(十一)国际交流--------------4P 图片:

1、各类国际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照片

2、国外政府机构领导、专家学者来我院访问照片

3、外国专家教师与我院学生互动交流照片

4、学院教师出国考察培训照片

文字:以交流国家或者交流内容类型进行分类简要介绍国际交流情况

(十二)新的起点-----------2P 文字或者表格:学院十二五规划摘要 图片:江津新校区规划图、沙盘。

(十三)落款、封

三、封底------------------------------3P P50:落款(后记)P51:封三 P52:封底

合肥学院人才培养 篇2

笔者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 抽取四届汉语言文学 (高级文秘) 本科专业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发现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独立学院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 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适应本地企事业单位需要。

独立学院由于生源、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的地域性较强, 毕业生大都选择本土就业, 基于在人文环境、社会认知、人脉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较好地适应本土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对一般秘书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 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综合素质不高。

独立学院在我国发展较晚, 人才培养水平尚未可与“211”“985”大学同日而语。秘书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综合素质不高, 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 对常用办公软件掌握不够熟练;二是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匮乏;三是文字表达能力不够理想, 尤其应用文写作水平较差;四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强, 工作交流技巧不够;五是应变能力较差, 缺乏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六是交际能力较差, 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三) 实习实践经历较少, 就业准备不够充分。

秘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习和课外实践的经历较少, 许多课堂知识没有及时学以致用, 导致毕业后已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缺乏办公室事务处理经验, 不熟悉基本办公设备的使用;二是综合素养不高, 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较稚嫩、不成熟, 未体现应用型人才特点;三是就业准备不充分, 对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对自己及职场缺乏正确的认识;四是法制观念薄弱, 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政策法规缺乏系统了解。

二、独立学院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如前所述,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颁布之前, 我国秘书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只有专科及高职层次, 本科教育则只有“文秘教育”或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下设文秘方向的方式实现。不管是哪种方式开展的秘书专业人才培养, 其定位都与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秘书专业人才有所偏差。

(二) 课程体系亟须改进。

1. 偏重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开展不力。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 应尤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但秘书专业的实践教学并不尽如人意, 主要体现为实践教学学时不足, 实践教学过程马虎两个方面。以城市学院文秘专业 (2012版汉语言文学 (高级文秘) 人才培养方案) 为例, 其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19%, 但除去军训、课程实训、学年/毕业论文等, 在校期间 (不算毕业实习) 仅有2周 (一学期一周) 的专业见习。由于实习时间太短, 实习单位一般不愿意深入指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 学生亦只能走马观花。

2. 偏重必修课, 忽视选修课。

当前,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必修课程数量居多, 毕业必须达到的选修课程学分要求较少。以城市学院为例, 秘书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14%。公共选修课从0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12学分改为6学分 (12版人才培养方案) , 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放低, 且学院近年来严格控制公共选修课开设门数, 学生选择余地逐渐减少。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被忽视, 既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又导致秘书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匮乏, 不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秘书工作者的要求, 不利于应用型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

3. 课程结构随意化, 依师资增减课程。

独立学院文秘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突出表现为依师资设置课程、增减课程模块, 而非根据社会对秘书的知识、技能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以城市学院为例, 2009版的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由汉语言文学及秘书学两大学科课程组成, 占总学时的比例分别为38%及19.6% (按学科实际归属统计, 非方案中数据) , 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一比例调整为41.4%及18.1%。秘书专业课程学时的压缩, 某种程度上有满足教师工作量的考虑。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情况体现了这一问题。秘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由教研室安排, 教研室根据教师工作量安排情况, 是否有教师可担任课程, 以及往届学生对课程的反馈等统筹考虑开设哪些课程。

(三) 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1. 缺乏专业师资。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产物, 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情况不佳。由于我国2012年以前无秘书学本科专业, 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多数由文学、语言学、历史、政治等专业教师组成。这些教师大都具备较好的语言功底, 但普遍缺乏秘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专业知识储备较为零散。

2. 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足。

秘书学注重实践和应用, 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当前, 独立学院秘书专业教师大都没有从事秘书工作的相关实践经验, 缺乏切身体会, 上课只能照本宣科, 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 难以抓住问题的难点和重点, 且无法在课堂外指导学生实习实践。

3. 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

目前不少独立学院引用港台高校的办学经验, 聘请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 承担实践性强的相关课程教学。但碍于港台高校管理理念、人文环境等不可复制的因素, 以及外聘教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外聘教师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聘请秘书工作者担任外聘教师, 往往因为本职工作较忙, 备课时间不足、缺少教学经验、与学生交流不够, 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有些独立学院认识到这些问题, 便索性由中文等专业教师兼任文秘专业课程, 以弥补教师工作量不足等问题, 体现了某些高校对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不重视。

三、独立学院秘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市场需求。

当前独立学院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文学师范教育与秘书学交叉, 高职教育人才、教育管理人才、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人才混合培养, 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是当前独立学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

(二) 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新的突破。

独立学院的发展必然需要依赖母体高校, 包括管理体制、教育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组织方式等。独立学院大都参照母体高校一脉相承, 不少教研团队缺乏探索和创新, 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没有探索出适应本校秘书专业学生的应用型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 独立学院未发挥出体制机制优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 独立学院的问题逐渐被呈现出来并得到广泛认同。由于未能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建立灵活的分配及用人机制;利用好投资方及社会资源;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导致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处处捉襟见肘。

摘要: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 “秘书学”作为特设专业正式进入目录, 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如何改革, 是摆在许多应用型高校面前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调研, 就独立学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予以评价, 并探析现状背后的问题根源。

关键词:独立学院,秘书专业教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合宜.秘书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15.

[2]中国大学信息查询系统-秘书学-开设院校.[OL].http://www.gx211.com/collegemanage/Contentzhuanye1506_17.shtml, 2015-2-11.

[3]石咏琦, 上官飞凤.行政秘书管理实务[M].台北:华丽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7:8-10.

[4]陆瑜芳.秘书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企业;需要;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148-01

1目前企业聘用大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更加市场化,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用人原则,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希望是将学生招聘来之后就可以放置到关键岗位上直接使用,但是很多毕业生往往又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于是企业不得不先将毕业生招聘来之后,在单位再培养一段时间,再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以河北唐山市某大型国有企业从1993年至2008年的近15年中人才招聘及职务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

表1是唐山市某大型国有企业从1993年至2008年的近15年中人才招聘及职务的变化的统计数据表。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前3年大学生基本上是在企业中担任技术员,对单位的技术进行学习阶段。25%的学生可以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达到的一名合格技术员的水平,担任技术副区长的职务;一半以上的学生可以在4—5年内担任技术副区长的职务,少部分的学生随着管理能力的提高担任正科级以上管理职务;6—10年内有73%的学生可以担任企业的技术骨干作用,11—15年有51%的学生走上正科级以上领导岗位,其中有10%的学生走上了高层的领导岗位。从以上的数据分析表明,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企业里还要有1—3年的培养期,才能为企业所有。这说明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还不能称为“人才”,只能说是“半成品”。这就说明企业在用人目标与高校在培养人才模式方面还存在着脱节,这不但给社会造成财富的浪费,还造成了大学生时间的浪费。

2高校的培养机制

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目标不明确,在对是培养学术性人才还是应用性人才方面不能摆正位置。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对所有的学生均采用相同的课程,另外对一些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过时,而目前企业所使的技术、设备均与现代的科学技术接轨,这无疑会造成学生的“所学”与企业的“所用”脱轨。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反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单位所用的不足10%,这也反映出了高校在设置课程上存在的误区。

这是某独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课的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大学英语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机械制图 VB语言 CAD技术及应用 心理学 公共写作 法律基础 电工学 电路 材料力学 弹性力学 理论力学 工业生产概论运筹学等。

2)专业课程:采矿设计 矿井通风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金属矿山开采 地质学 露天开采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模糊控制

从课程的设置上看,所有学习采矿的学生必须修满以上设置的课程才能够毕业,而对于企业来说,单纯学习以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还要学会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其他设备的使用,能够与其他相关的专业的技术人数进行交流,共同管理生产。另外,对于从事不同矿种的采矿的学生所学习的采矿课程都一样,而实际上不同的矿种其生产工艺不同,所掌握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如果要使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企业还必须要进行二次培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少,学生无法体会到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感觉,使其参加工作后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缺乏同甘共苦的思想准备,不适应现场艰苦的工作环境,一线员工相处欠融洽,缺乏坚持不懈的学习恒心,满足于本身已有的知识,“吃老本”懒于学习,有的大学生缺乏勇于争先的创新精神,對新知识、新技术不重视,有的同学看重眼前利益,在待遇上盲目攀比,甘于奉献的事业心不足。

3创新思维,准确定位,优化独立学院的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在思维和观念上有所突破。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突破,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新的人才观的确立,以及由此而来的是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改革。

企业招聘时最看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潜力及道德品质。因此独立学院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时,学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竞争的“软实力”。首先要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课程设置上不单单满足于几堂政治课,考试时出几道考题,学生背过了就算政治课过关了,要灵活运用课堂教育,多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教育,从心里真正做到爱国家,爱集体,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以符合企业要求。最后为“心理素质”教育,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不能承受企业所带来的工作压力,也不能很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人才成长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在一定的时候外因的催化作用尤其重要,万不可忽视。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其培养模式上应予重视和不断探索实现人才管理目标化。一是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建立系统的工作机制。把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同步规划,既确定一个长期目标,又提出明确的阶段性任务。二是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根据他们自身条件和潜能,结合自己的愿望,提出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以此确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唐山市是一座以重工业为主,其他工业并存的城市。因此我们主要找准相关的行业,为企业培养对口型人才。现以采矿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大学四年课程调整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

1)大学一年级课程设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概率统计、机械制图、CAD技术及应用、心理学、公共写作、电工学、电路、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理论力学、工业生产概论、运筹学、经济学基础、心理学等,要求本科新生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全面了解适应高等教育的各类基础学科知识。平时成绩严格依照考勤情况和小型论文水平考核,期终成绩考核必须通过闭卷笔试进行。

2)大学二年级课程:采矿设计、矿井通风、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地质学、露天开采、高等采矿学、矿业技术经济、矿业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安全学原理、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电气安全工程、安全法、安全检测技术等,二年级不应再开设更多与学生所学专业无关的基础课,同时也不宜开设过深的专业课,应全面开设专业基础课,包括所学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进入所学专业氛围,熟悉或理解各二级学科知识基础,熟练掌握本专业对应二级学科基础知识。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期终考查方式为笔试,非所学专业二级学科知识可以考虑开卷。

3)大学三年级课程:鉴于大学前两年基础课程的集中设置,通过中期水平测试的学生已形成初步的整体科学知识体系,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大学三年级应停止一切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学生所学专业对应一级学科下非所学专业二级学科基础必修课,针对所学专业方向开设各门专业课程。所有课程分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知识应用两大部分,要求学生完全掌握。对于专业知识应用部分,应当由学校与具有典型性的专业水平的企业联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企业承担企业的技术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师的理论技术水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4)大学四年级课程:对于大学四年级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需求分两部分。一部分针对准备考研的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以保证学生的考研率;对于准备从事这一专业工作的学生,单独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参加实习工作,教师做到随时指导,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习到企业技术,同时了解教师对专业与实际相联系的实例。大学四年级是检验普通高校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培养成果的一年,学期末要由企业与在现场指导的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答辩提问,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企业进一步了解学生,选择学生的机会,同时使院校了解到学习的不足,以备下一步的改进。

独立学院必须走出一条既能培养出一批高技能水平的、适应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又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使独立学院真正的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真正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2]张保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质量,规范管理,努力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9.

[3]胡柏翠.对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8.

[4]李林,周震.独立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04.

关于黑龙江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篇4

各部门:

《黑龙江职业学院才人培养工作评估迎评阶段工作方案》已经学院领导研究决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黑龙江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迎评阶段工作方案

黑龙江职业学院 2013年4月19日

服务工作;负责评估期间校园网络畅通和主要活动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工作;负责沟通协调和保障其他工作组工作。

2.会务与服务组 组 长:李贵林

副组长:尚久悦 付万杰

成 员:刘志坚 赵志宽 苏存欣 邹春雷 高之波

吕洪峰 何蕴峥 赵 卓 王 实 曲 硕 职 责:完成专家组进校考察期间会议的安排,负责安排会议室、确定会议程序、布置会场及相关准备工作;负责评估相关事宜的通知,专家讲座和讲话录音整理;负责评估汇报会材料的起草和PPT的制作;负责会议讲话和发言的起草工作。做好专家在校内就餐准备和接待工作。

3.联络组 组 长:刘公远 副组长:王晓典

成 员:祝伯红 田文君 王晨宇 邢 颖 赵 威

张东娜 朱 晗 李庆苏 初 蕾 季 霏

赵宇迪

职 责:做好专家组进校考察期间的联络工作,负责安排和培训联络员,保证与专家一对一做好服务工作;负责专家与学院有关部门的沟通及相关问题的解答工作;负责协调专家进校考察期间各项工作的时间、地点、人员及安排工作。

4.材料组

组 长:王明海

查工作;负责教师座谈会的培训和准备工作。

7.学生工作组 组 长:张玉山 副组长:孙革新

成 员:陆广发 邢常伟 赵 岩 董庆波 张雨薇 杨东辉 吴 涛 邹昱音

职 责:负责做好学生评估培训工作;负责评估期间的学生“四率”的检查工作;负责评估期间学生组织和文明礼貌工作。

8.安全保卫与环境卫生组 组 长:郑福贵

副组长:周万举 王义刚

成 员:孙国文 金忠庆 廉清华 娄玉辉 王 磊

于景波 蔡 博

职 责:负责专家进校评估期间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负责评估期间专家活动领域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评估期间全部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扫与整治工作,保持各类设施的完整美观。

9.第二校区工作组 组 长:刘公远

副组长:南文杰 刘 莉 孙福忠 石明杰 成 员:相关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

职 责:根据工作方案制定第二校区实施方案,负责第二校区专家现场考察实训条件的准备工作;负责第二校区专业剖析、说(听)课工作;负责第二校区评估宣传动员、教职工培训等工

部门在评估期间必须服从评估工作的统一调配。

(二)启动评估工作问题报送制度。各工作组在工作出现协调沟通、人员调配、物质保障以及工作真空区域等问题须在第一时间报送到评估办,由评估办协调解决;5月份开始启动每日早会制度,由评估办组织每天上午8点30分在900会议室召开评估工作早会,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三)5月6日起恢复教师坐班制,人事处做好各部门到岗情况检查;专家组进校期间,学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手机开机,保证通信畅通。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评估办工作人员要在校值班;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处、保卫处、二级学院书记和院长值班至22点。

(四)各部门要统一组织本部门全体职工学习《评估手册》,理解和掌握学院的基本情况、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评估体系内涵以及评估工作程序和内容。

(五)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就本部门的基本情况、工作职责、工作思路、服务教学等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写出书面汇报提纲,以备专家深度访谈;各分院(部)负责人要就本部门的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思路及专业特色建设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并写出书面汇报提纲,以备专家深度访谈。

合肥学院人才培养 篇5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1月27日,企业定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科技楼201会议室召开。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副校长刘新祥、校长助理刘鸿飞、致伸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朱承平、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行政经理罗粤宁、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行政处长张仕贤等出席了研讨会。

会上,副校长刘新祥感谢多年来致伸科技对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研讨中,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领导和企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内容涉及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职业能力要求、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最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副校长刘新祥指出:通过这次研讨,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合肥学院人才培养 篇6

为切实做好以评促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切实抓住用好评建工作为学院发展建设带来的机遇,正确处理评估工作和内涵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效解决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顺利通过评估,为实现进入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一)评估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长:卫

黄思光

副组长:杨

张逊德

杜兵社

赵兴刚

宁建飞

成员:田

王安平

陈学谦

陈永利

李振龙

单新建

程相杰

李红霞

贺延林

张继学

祝德科

张克清

张俊霞

刘晓琴

李庆丰

胡成富

责:

1、全面领导、部署评建工作;

2、制定评建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3、审定自评报告等材料;

4、督促、检查、指导评建工作。

评估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公室。

(二)评建办公室

任:赵兴刚

副主任:王安平

成员:施云涛

潘小燕

刘延民

曹宇刚

樊珊珊

责:

1、负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评建工作;

2、制定评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撰写自评报告等材料;

4、负责评建工作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5、负责评建数据、资料的汇总、建档等;

6、起草评建工作的各种文件、规定和通知;

7、负责与省教育厅及评估专家的联络工作;

8、完成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评建工作专项建设小组

1、办学思想建设组

组 长:黄思光

成 员:赵兴刚

王安平

施云涛

贺延林

李庆丰

胡成富

联络员:施云涛

吕子静

刘国强张俊霞

刘晓琴

工作任务:

(1)研究确定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

(2)完善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总结、提炼学院办学特色;

(4)组织学院高职教育思想研讨活动。

2、资金保障组

长:安

成员:田

涛 权

陈学谦

单新建

联络员:曹宇刚

工作任务:

(1)负责筹集学院建设发展和评建工作所需资金;

(2)做好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用。

3、师资队伍建设组

长:杨

成员:陈永利

党彩莉 何志川 孙莹娟

张小卫

马雅玲

李臣娟

联络员:吕子静

工作任务:

(1)制定并组织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2)制定并组织实施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3)撰写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4)指导各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4、专业建设组

长:赵兴刚

成员:王安平李红霞 张克清

张俊霞

刘晓琴

李庆丰 孙

伟 胡成富 党彩莉

杨西京

联络员:潘小燕

工作任务:

(1)按照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负责指导各系做好专业剖析系列工作;

(3)撰写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4)制定学院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5)修订、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统一规划;

(6)统筹指导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7)制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实习管理等制度。

5、校园文化建设组

长:杜兵社

成员:李振龙

许庆林

韩凯军

何志川

联络员:于

工作任务:

(1)组织学生做好迎评促建系列工作;

(2)制定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凝炼校园文化特色;

(3)提炼校风校训;

(4)制定并实施学风建设方案;

(5)做好学生养成教育系列工作。

6、校园环境建设组

长:宁建飞

成员:张继学

白继刚

联络员:刘延民

工作任务:

(1)制定并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和治理方案;

(2)做好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

(4)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5)建立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7、监督检查组

长:张逊德

成员:陈学谦

单新建

程相杰

祝德科

徐学海

张晓娟

联络员:刘国强

工作任务:

(1)根据学院评建工作要求,督促、检查各部门评建工作落实情况;

(2)针对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三、实施步骤

根据学院总体安排,评建工作分为六个阶段:

(一)宣传学习阶段(2008年12月4日—2009年3月20日)

阶段目标:发动全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评建工作的重要文件,深刻理解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分批举办评建工作专题讲座和学习研讨班;做好评建的组织准备、思想准备、计划制定和业务培训。

主要任务:

1、组建各级评建机构与制定工作计划

(1)成立评建工作机构;

(2)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

(3)各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制定本部门评建工作实施细则,并于2009年3月18日前送交评建办;

(4)分解目标任务,落实项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2、组织学习培训

(1)邀请校外评估专家作评建专题讲座;

(2)组织评建办与各部门评建工作人员学习培训;

(3)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3、开展宣传工作

(1)建设评建网;

(2)编印评建简报,利用广播、院报、校园网和宣传栏等阵地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3)编印并下发评建学习材料。

4、重要会议安排

(1)召开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召开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召开评建工作专题会议;

(4)各部门召开评建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本单位评建工作。

5、其他重要工作

(1)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任务书》;

(2)制定《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

(3)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

6、总结第一阶段工作,安排第二阶段工作

(二)自查与建设阶段(2009年3月21日—10月31日)

阶段目标:对照评估指标要求,摸清家底,找出差距,查漏补缺,注重建设,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加强内涵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自查(2009年3月21日—5月31日)

主要任务:

(1)各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逐项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全面摸底自查,并于2009年4月10日前,将相关原始材料复印件和本部门缺漏项目汇总报告送交相应汇总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继续教育中心),汇总部门于4月15日前将汇总情况送交评建办,其他部门于4月10日前直接送交评建办;

(2)评建办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于2009年4月25日前向各部门反馈评估工作缺漏项目清单;

(3)各部门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及评建办反馈意见,查漏补缺,补充完善佐证材料,拟定部门以评促建工作方案,并于2009年5月15日前将所需材料送交相应汇总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继续教育中心),汇总部门于5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式两份,分别送交评建办及相应评建专项工作建设小组;其他部门将佐证材料和以评促建工作方案于5月15日前直接送交评建办;

(4)采集、更新并核实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信息;

(5)评建办汇总原始资料;

(6)向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各部门自查情况。

2、建设(2009年6月1日—10月31日)主要任务:

(1)各专项建设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6月1日前将各专项建设方案(第一稿)送交评建办,6月20日前将各专项建设方案(定稿)送交评建办;

(2)评建办汇总并形成学院总体建设方案;

(3)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学院总体建设方案;

(4)组织实施学院各专项建设方案。

3、党委(院长)办公室负责举办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发展规划研讨会,凝炼学院办学特色,并于2009年6月10日前将研究成果送交评建办;

4、各部门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完成本部门自评报告的撰写任务,并于2009年6月30日前,将自评报告(第一稿)送交评建办;

5、各部门对本部门自评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09年7月30前将自评报告(第二稿)送交评建办; 6、2009年8月31日前,各部门将自评报告(定稿)送交评建办;

7、各部门于2009年10月20日前,完成所有支撑材料建档备查;

8、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阶段工作,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三)自评阶段(2009年11月1日—12月31日)

阶段目标: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评建材料的整理工作。

主要任务:

1、成立院内专家组并进行全院性评估检查,提出各部门整改意见;

2、各部门按照院内专家组的整改意见,继续充实完善评估材料;

3、检查各专项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 4、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支撑材料建档工作;

5、起草学院自评报告和院长工作报告;

6、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阶段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四)专家预评阶段(2010年1月1日—3月31日)

阶段目标:邀请校外专家,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进校实地考察、评估,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深度整改,着力解决存在问题。

主要任务:

1、做好预评各项准备工作;

2、成立接待组,安排好专家接待工作;

3、根据校外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深度整改;

4、修订和印制评估材料;

5、全面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评估氛围;

6、根据专家预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状态数据,并实施网络上传,接受专家组先期网上资料查阅;

7、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汇报本阶段工作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五)迎接评估阶段(2010年4月)

阶段目标:做好迎接正式评估的最后准备工作,接受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确保顺利通过。

主要任务:

1、做好正式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2、向教育厅、专家组送交评估主导材料;

3、迎接评估专家组进校评估;

4、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汇报本阶段工作情况。

(六)整改阶段(2010年5月1日—12月31日)

阶段目标:根据教育部专家的反馈意见,再次进行整改,做好评建后续工作。

主要任务:

1、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撰写整改方案;

2、召开整改工作动员大会;

3、按照整改方案再次进行整改;

4、召开学院评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5、接受专家组回访;

6、完成评估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必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评”是手段,“建”是目的。要通过评建工作,推动全院教职员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学校工作中永远处于中心地位的观念。要以评建工作带动学院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大力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必须强化评建工作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迎评促建工作。在迎评促建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师生树立“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估内容”的观念,充分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明确学院评建工作目标,切实增强评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评建工作,全院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齐心协力,加强协调和配合,确保评建各项目标的实现,坚决杜绝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对由此而耽误和影响评估工作进程及学院形象的部门和个人,学院将给予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监督检查组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检查,保证评建工作顺利进行。

软件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篇7

关键词:软件学院,人才培养体系,课程知识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资源

据统计, 2008年, 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7573亿元, 是2005年的1.94倍。软件出口快速增长, 实现出口142亿美元, 是2005年的3.59倍。其中, 软件服务外包出口从2005年的5.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5.9亿美元, 增长速度逐年提高。2008年, 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 并已培育了中软、长城、南天、中创、东软、用友、金蝶等一批著名品牌软件企业, 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 全国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1673家, 登记备案软件产品61641个, 分别比2005年的13194家和30992个增长了64.3%和98.9%[1]。所有取得的这些成绩和软件学院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研究背景

河南科技大学原名洛阳工学院,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洛阳, 是一个传统的普通本科院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4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河南省重点资助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特色本科专业, 在河南省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优势。2008年底, 河南科技大学申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获得批准, 并拟于2009年秋季开始招生。

当软件学院获得批准后, 学校即开始组建软件学院相应各种机构。经过实践调研和分析, 确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校院共建的二级学院, 学院的主要教学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负责。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有计算机系、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组成, 计算机系有教师63人, 其中教授10人, 副教授18人, 博士16人。

与此同时, 与软件职业教育相关的各项教学、管理准备工作也都同时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也都在进一步细化。河南科技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在这种环境下, 经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和分析研究建立的。

2 多方调研, 汲取经验教训

经过对知名软件学院以及省内情况相近学校的软件学院的实践调研, 如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郑州大学软件学院、河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等, 获得当前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经验及教训。

2.1 取得的主要经验

(1) 培养方式灵活、调整机制比较健全;

(2) 采用新教材, 实时跟踪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3) 校企联合,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使学生接触社会思维模式;

(4) 提前到单位实习, 地域性结合好。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硬件设施不足, 缺乏为学生实习的基础设施和场地;

(2) 软件学院学生的学历问题, 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遭遇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3) 缺乏符合要求的师资, 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

(4) 软件学院仍然存在着对办学定位认识不准确的问题。

3 确立人才培养体系

3.1 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根据实践调研的结果以及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确定河南科技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体系。该体系由课程知识体系、教学资源体系、师资队伍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学生管理体系、就业渠道体系和动态调整体系7个模块组成。其中, 课程知识体系、教师队伍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各包括两个子模块。课程知识体系是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三位一体进行知识传授;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验、工程师训、岗前实习三位一体进行实践训练。其模块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3.2 人才培养体系模块

(1) 课程知识体系

课程知识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知识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软件学院的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拓展知识以及理论环节、实验环节、实训环节与实习环节的课程开设和比例关系上。

课程设置是软件学院教学体系的核心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织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知识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此, 将软件学院的课程知识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并根据多方调研的结果分配合理的比例关系。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3个模块;实践教学部分分为课程实验、工程实训和岗前实习3个模块。

(2) 动态调整体系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 多数软件学院的培养计划更新速度跟不上应用技术的更新速度。针对这个特点, 构建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体系。在制定理论教学体系环节已经考虑这个问题, 将理论教学体系分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拓展知识模块。充分体现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特色。基础知识模块更新速度较慢;专业知识模块跟随本专业主流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要;拓展模块跟随本专业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调整。在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每年都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一定的调整。根据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 引入企业或与企业结合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训, 并将该模式融入到动态调整体系中, 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动态调整体系。

(3) 教学资源体系

教学资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想提高软件学院培养学生的层次, 丰富的教学资源必不可少。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式下, 需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教学资源。一方面是校内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各种硬件设施、校内实习基地以及教学课件、工程实训案例、图书资料等资源。另一方面是校外教学资源, 一般指校外兼职教师、工程实训案例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校内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体系、讲解能力, 但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引进企业简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新的元素, 另外与企业结合可以开辟广阔的校外实习基地。

(4) 师资队伍体系

师资队伍也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河南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归属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其计算机系现有教师63人, 其中教授10人, 副教授18人, 博士16人。可以为软件学院的初始运行提供充分的师资保障。随着软件学院的发展, 软件学院从两个方面扩充师资队伍。一是引进人才, 通过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新人才和企业兼职教师扩充师资队伍;二是通过教师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

(5) 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监控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和考核的有效方式。质量监控体系分为两个部分, 学生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师质量监控体系。

(1) 学生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定期的面试、项目答辩、检查等形式对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况进行检查, 实时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 避免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避免问题积累。

(2) 教师质量监控体系

对教师的考核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通过对教师指导学生的考核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二是通过报告、讨论会、项目答辩、讲课比赛等形式考核教师的工作。

(6) 学生管理体系和就业渠道体系

学生管理是软件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河南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经过实践调研, 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管理方案。但是, 由于第一届学生尚未招生, 该管理方案是否合理尚未可知, 需要根据今后的工作实时修正调整。

洛阳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基地, 软件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具有本地特色。学校在本科生就业渠道的基础上, 加强和本地企业、市政府联合, 使软件学院的学生培养和本地人才需要相结合, 提前为学生的就业去向做准备。

4 总结

河南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招生在即, 经过课题组的努力, 形成了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 由于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且本人才培养体系尚未经过实践检验, 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部分环节内容由于没有学生无法细化,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监控体系尚待细化和完善;

(2) 校外合作模式刚刚建立, 还需进一步扩展合作范围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3) 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4) 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 需要进一步开发。

在今后的工作中, 将进一步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探索, 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优化环境重点突破.http://it.hexun.com/2009-06-07/118393553.html

[2]张尧学.关于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0) :3-7

[3]张大良, 骆斌, 陈道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J].江苏高教, 2003 (3) :46-48

[4]卓伟, 任两品.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9) :43-46

[5]胡波, 李宏伟, 李卫兵.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5) :42-43.

[6]引进C C A T体系, 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http://software.cqupt.edu.cn/college/detail.jsp?Type=see&ID=ec1474f0-ba5c-41e7-a70b-098102b54c98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 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能力构成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十年来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朵奇葩。截至2009年,我国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达241.4万人,占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4.1%;其中,独立学院本科生219万人,占民办本科学生总数的86.7%■。事实证明,发展独立学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类型将继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独立学院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分类和定位日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何定位独立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已成为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应用型本科人才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关系及定位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辨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l 、5A2和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之所以这样区分,一方面,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出现了重心下移、注重实践和应用的趋势,出现了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价值取向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的,都出现了精英型高等教育和大众型高等教育并存,并沿相对独立的方向发展的局面。例如,加拿大实行的技术学位制度、德国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都是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成功范例■。可见,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主力军,它与学术型本科及高职高专又有许多不同。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能力侧重设置培养目标

学术型本科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主要是为升入更高一级研究生教育做准备的;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属于“理论应用型”人才;高职专科培养的是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属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由此可知,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学术型教育并没有所谓高低之别,而是能力培养的方向不同。体现在能力培养上,前者强调应用性知识,后者强调理论性知识;前者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后者强调科学研究能力。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高专则表现为能力的学科性和专业性上,相对而言,前者强调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后者只注重操作的技巧性与熟练度。

2.以素质结构区分人才类型

一般来说,学术型本科以学科体系为本位,注重学术性,重视素质结构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应用型本科以社会需求为本位,注重应用性,具有复合性和跨学科性;高职高专则以岗位需求为本位,重在掌握实用技术和熟悉相关规范。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学术型本科要求具有想象力、批判与创新的意识;应用型本科要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与交际能力;高职专科应该具有更强的执行能力和规范意识。

3.以课程改革体现教学体系

从课程的教学层面看,学术型本科更多地考虑学科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相互衔接等;应用型本科着眼于专业技术、经营技术、管理技术及智能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较技能型人才有更宽的理论基础,较学术型本科人才有更强的现场解决问题能力;高职高专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考虑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因此,每一类型的教育模式,其课程改革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学术型本科以知识元素作为课程设置与改革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是以职业元素作为课程设置与改革的基础,侧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却是以岗位元素作为课程设置于改革的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艺与技能。

在对应用型本科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界定如下: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复合性和跨学科性,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与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人。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通过上文的分析,对于独立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高等教育的分类,独立学院明显属于5A2类型,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本科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这将属于本科教育范畴的独立学院教育与“职业化” 的专科职业教育区别开来,但又不能简单地照搬一般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特别是与母体本科教育等同。通过厘清独立学院与一般本科院校及高职专科教育之间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我们学院在探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坚持 “三个本位”开展教育与教学改革。

1.坚持理论知识的学习,突出能力培养为本位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生源特点决定了其在知识的定位上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就是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具有职业倾向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又要与完全“职业化”教育保持距离。秉承这种办学思路,我们学院坚持系统的理论教学,同时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外语教学突出口头表达与交流,数学学习少讲推理、多讲应用,专业学习突出实务操作、策划、模拟,素质课程强调礼仪、沟通能力等。这种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既坚持了本科教育的学科性,与单一的专业教学区分开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上比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深厚宽广多些;又不盲目地去追求培养理论水准较高的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强调学生要掌握一定职业技能。

2.获得母体教育的支持,体现特色教育为本位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在办学经验、教学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素质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将长期依靠母体的支持。但独立学院生源的差异也决定了独立学院不能简单移植母体学校专业与教学,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而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只有培养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体现出特色教育,在就业市场上才更具竞争力。因此,独立学院在学科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充分體现人才培养特色。我们学院则紧扣“商”字为中心,对全院教学进行调整与改革,不同专业开设管理学ABC、经济学ABC、市场营销学ABC、会计学ABC、计算机商务应用ABC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现代商业领域的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形成宽口径、强应用的特色教学体系。同时,组建一批实训、实验、实践的教学平台,鼓励学生报考报关证、会计从业证、证劵从业证、导游证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健全学生人格的教育,强调市场需求为本位

我国独立学院最早的雏形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些公办高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不管是从设立初衷还是现实需要、从学生生源还是师资结构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牢牢地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或高水平大学的母体在培养目标上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人才培养的特色是独立学院在教育市场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学校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学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潜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设置了一些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如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现实社会功利性并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除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以外,还要启发创造力,培养自我发展的动机和态度,即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因此,学院在管理与建设上坚持“以生为本”,着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人格教育。从2005年,坚持每月一次的院长接待会,五年来累计接待学生代表达6000余人次,解决的问题涉及学生住宿、饮食、教室安排、安全治理、学院建设等各方面,让学生参与到学院的发展与建设中,献言献策,维护了校园的稳定与和谐。从2003年起,坚持全院学生早自习制度,大一新生晚自修制度;2004年起,聘请德育专家陈忠教授开设成长对话的心理沟通;教学上开设学会学习、青年礼仪、演讲与口才等活动课程。这些教育活动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与人格培养串联起来,形成学生精神、情商与智商的完全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不仅仅是职业的“练习所”。

三结束语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可界定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母体资源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教育为创新,着力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好、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本文中我们抛砖引玉地比较了其中的几个问题,以期引起各独立学院的思考。其中,最要紧的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能力构成到底有哪几部分。我们认为首先要有差别化的专业素养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再就是复合地运用知识的技能,最后是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在学院办学目标的定位、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管理制度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中等各方面予以重点的考量,才能真正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思路。

参考文献:

[1] 羿羽.把握发展契机 共话创新成果—全国独立学院表彰大会暨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0年峰会在无锡召开[J].教育与职业,2010(22)﹕24.

[2]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03)﹕5-9.

[3] 顾志良.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0)﹕37-38.

[4] 林大健.对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0(05)﹕113-115.

[5] 阙海宝.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構建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09)﹕51-53.

[6] 许为民.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08)﹕45-47.

[7] 刘国权.同质性原则下的异质性思考—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10(01)﹕63-65.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上一篇:以暑假为题的作文100字下一篇:妇女节给女朋友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