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一: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写法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目 录
一、“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二、案例——《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四、案例——《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典型教学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五、撰写结题报告的要求和方法
六、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一线教师,也可以归纳出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六认真”就已经让我们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比较陌生,有的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最基础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
(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3.课题提出背景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步骤 7.成果形式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表述不准确的课题举例:“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课堂”是一个场所,不能用“优化”与其组成动宾结构的词(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是“优化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表述不规范举例:“语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后面加上“的研究”三字即可);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改为“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连标点共26个字,不够简洁,宜改为:“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
不少老师不懂得对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绝大部分教师对课题涵义的叙述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
(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
(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
(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再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
很多老师研究目标指向不明,没有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有的干脆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的叙述。21个方案中,9个方案的研究目标不明确。5.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7.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 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穴市实验中学
导读: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1、黄冈市是个农业大市和教育强市,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市的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各地、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他们在心理问题所反映的问题和在学业水平上反映的差距和困难日益突出。
2、本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调查他们的心理表现、探索他们形成的原因、研究转化他们的一般方法,积累转化的一般经验。不仅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增加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督促我市广大教师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克服重智商、轻情商的失衡倾向,走出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误区,不断吸取一切有效的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寻找现代的、自身特有的,比较完善或最具育人效果的教育方式。使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成为我市广大教师最普遍、最可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实践。
3、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而我们学校学困生比例更大,有时高达60%。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我市每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中,都出现了15%左右的学生处于低分,我们学校更是出现20%以上的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低分。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4、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能为学生提供差异性教育。这种特点就决定了我校生源的对象:一是父母在本地上班,但工作非常繁忙的;二是父母在外务工,一
年回不了一次家的;三是父母以做生意、包工程为生,一年四季也很难抽点时间跟子女在一起的。根据问卷调查,这三类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而这三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好,但缺少家庭管教和约束,自控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薄弱。
所以,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强化教师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有利于我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稳健实施;有利于我市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我市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熟知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剖析学困生的成因、转化学困生是我市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课题的认识 篇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附:
海安县教育科学2007~2009个人微型课题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方案
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锋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这种被普遍关注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它在数学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它又似乎在人们的泛用中成了教学日常用语中含义不言自明、也无需考究的“常识”。口算是什么?好像很清楚,又觉得不太清楚。在这样清楚与不太清楚之间的徘徊,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慢慢对口算的本真意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异化,往往忽视了对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这个看似基本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探讨和研究。
二、相关研究分析 1.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
口算发源于“日常数学”后,它融合了数学的特征与数学教育的规律。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认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作为向导,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像在黑暗中走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传统的口算教学往往把口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口算而教,使口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而课改初期,教师们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
景吸引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导致口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新教材对口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口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另外,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如今口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口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就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2.研究的价值
(1)口算源于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人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口算,强化口算教学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口算是学生建立数感、发展数学心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口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3)关注口算教学有利于加深教师对数学教学行为的理解,提高自我反思力,增进教师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核心概念界定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是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进行建立在有意义基础之上,符合小学生口算心理机制的口算解题方法的指导的教学。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是指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充分激发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
(2)通过口算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题研究者对口算教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改进或提升口算教学。
(4)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5)能对全校的数学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起推动和辐射作用。
五、研究内容
1.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的研究 2.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六、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准备阶段,查阅国内主要报刊杂志,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信息,浏览网络中相关研究内容,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借鉴先进的研究经验。
(2)案例研究法。一是进行课例研究,二是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不断探索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不断观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2~2007.6)确定课题名称,进行调查分析,填写课题申报表。
(2)初步研究阶段:(2007.9~2008.1)开题论证,通过文献查找和观察了解,研究小学生口算的数学基础与心理机制。
(3)深入研究阶段:(2008.3~2008.6)积累个案,探索口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模式和途径,对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升。
(4)总结阶段:(2008.9~2009.9)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申请结题。篇三: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证)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课题
——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子课题研究论证
根据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安排,我校申报了《学生厌学对策研究》研究课题,根据需要,我负责《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子课题研究任务。为了配合学校工作,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我校学生厌学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方法,探求心理疏导对策,让学生告别厌学、远离厌学,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喜学、乐学。实现教育的理想——让学生愉悦的学习,实现我校的办学宗旨——为了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论证
1、厌学的普遍性
(1)、搞清楚什么是厌学。
厌学,就是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者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2)、厌学的表现。
在初中学生中,轻微的厌学,偶尔在学习中感到疲倦,难以坚持,发生懒惰的行为,但是,等到调整情绪,或者进入课堂气氛后,或经过老师的疏导,又能够重新投入学习之中,这种轻微的厌学现象比较正常,也比较普遍。严重的厌学,是指厌学者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投入,效率低,记忆难,成绩差。严重的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阅读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难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进而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虽经教育,但厌学心理难以改变,经常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行为。
2、开展学生厌学研究,进行学生心理疏导,助厌学学生一臂之力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1)、必要性 资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指最适合考试)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表明,从教育到教学都需要来一场大变革。(《中新社》2005年2月18日)
学生,年轻本应与活泼相伴,兴趣本应与乐学相随,生活质量本应与时俱进,科技本应给学生带来便利,但是,在现实中,学生为什
么在喊苦、喊累,子女与家长想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越来越少,沟通为什么越来越难。学生应该有如何的生活、学习环境,学生应该有如何的学习和娱乐生活。
从资料可以看出,厌学是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承担者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却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厌学的学生,学生的种种厌学行为,不管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因此,我们要具体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找出厌学心理障碍,想法设法进行心理疏导,找适合厌学学生学习的方法,施予厌学学生更多的爱,让厌学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喜欢上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2)、有效性
针对中小学生厌学的种种现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学生厌学的心理对策,有助于丰富思想教育的内涵,促进思想教育的活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效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中简单化的模式和狭隘化的格局,从而使厌学学生重塑健康的人格,使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起来,走上喜学、乐学的正常轨道,让积极主动的心理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和谐地发展起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地方,而学校组织教学的最常用模式是班级授课制,尽管当前班级授课制存在种种弊端,但目前来说,还没有一种比班级授课制最好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在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模式
关键词: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开题
2012年10月16日,课题组长苏华老师主持了开题仪式,2012年7月申报的“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荣获自治区三级立项课题。开题仪式上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我校商务部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讨论了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
二、课题及子课题名称
本课题是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级 立项课题,课题名称 是“中职校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的研究”,其中分为三个子课题,分别为“中职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中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中职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我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 不足。我校现办学采用“2+1式”。该模式的内涵是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于商务部学生实习就业基本上是从事收银员和营业员,属于传统的中低端行业,能坚持在销售行业一个单位工作实习半年以上的不到10%,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不好管理。学生跳槽率较高,所以,企业参与 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
(二)模仿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尝试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互助双赢教学实 践模型。通过 尝试校企 合作“订单班”互助双赢教学实践模型,结合我校商务部“订单班”校企合作情况,找出问题所在,进一步探讨校企互助双赢的更好合作模式。
(三)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节假日促销活动期间是商品流通企业短期用工紧缺阶段,企业不妨邀请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全程参与促销活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让学生真正得到实训锻炼的机会。参加企业短期见习的学生,请企业评价鉴定其表现,企业与其中意的人选可以提前签订实习协议,或者在就业时缩短试用期。
(四)以提高市场营销就业层次为载体,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四、课题的预期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预期 目 标。1.通 过 尝 试 构 建 校 企 合 作 “订 单班”互助双赢教学实践活动,探讨职业教育体制中,校企合作高度融合的前提条件。2.解决职业教育体制中,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3.解决校企双方合作的规 范 及其长效性问题,从而实现双方共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法、教学模式实验法、比较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实施的方案和进度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了文献资料的调查与研究,对校企双方合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构建实践模型):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对校企双方合作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理论认识和实践教学模式,初步构建实践模型。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对企业与学校互助双赢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论认识,总结出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经验成果。
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构建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教研论文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一)组长。苏华,中学高级教 师,南宁市数 学科教学骨干,具有国家中级营业员职业资格证,双师型教师,担任商业教研组组长。负责拟定课题实施的总方案,进行任务分解,主持开展“订单实验班”的实验研究,协调教师的工作事宜,完善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二)子课题组组长及成员。1.市场营销子课题组。组长:苏华。组员:李彦鸿。2.电子商务 子课题组。组长:薛毅。组员:梁倩旖。3.物流子课题组。组长:张雪莹。组员:周全。
(三)分工。1.苏华负责制定“订单实验班”的研究活动计划,组织编制营销专业实训课校本教材,更新教学内容。2.李彦鸿负责“订单实验班”活动开展,与校企合作伙伴协调沟通工作。3.张雪莹、周全设计企业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在“订单实验 班”中渗透企 业文化建设。4.薛毅、梁倩旖担任“订单实验班”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体制,设计学生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科学小课题;自主探究;方案
科学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做”,亲身经历“动手做”的活动,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希望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指导,从不同类型的小课题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自主探究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通过对全年级学生的小课题研究调查发现,80%的学生很乐意去挑战自我,动手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予学生自我研究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课题方案设计
科学小课题研究可以按照现行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进行方案的设计指导。流程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课题。科学小课题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动手探究的;二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条件下的可操作性;三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具有独立研究的可能。
根据调查分析将从以下三种类型指导六年级学生科学小课题方案的设计:
1.科学实验类
科学实验类是科学小课题研究的主流方向,可直接按照科学探究的七步法进行课题研究。从问题出发,先对问题提出疑惑或假设可能的结果,根据假设制订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以学生小课题“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学生发现的“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是否有变化”这个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设计课题方案。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每天利用身高贴量出身高,用画脚步轮廓图找出脚趾和脚后跟的直线长度,持续研究至少半个月以上,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2.科学幻想类
如果说科学实验是科学小课题的主流方向,那么科学幻想绝对属于偏门,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以前的科学幻想在现在都变成现实,比如说电话诞生之后,从有线到无线,从体型硕大到小巧玲珑,从功能单一到智能手机;再比如说电脑,从刚诞生的埃尼阿克占据几间房,到微机,到笔记本电脑,到掌上电脑。纵观科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很多时候都是思想在先,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实现的可能性。科技创新大赛中的科学幻想画类也许就是想从孩子们的想象力中发掘未来可能变成现实的想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创造发明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画出一幅蓝图”——幻想达到的效果,这个可以用画笔绘出,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最好是图文并茂;其次,进行“结构设计”——如果是实物幻想发明,则需要说明内部结构特点;如果是未来展望,则需要全面介绍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实现幻想的效果。
3.资料整理类
这种类型的小课题,主要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地球与宇宙范畴,现阶段很难有条件去进行实验观察。经调查发现,六年级近50%的学生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用资料搜集整理的形式进行类似文献综述类型的课题研究。
例如,《阿波罗登月真伪》从网络中发现对阿波罗登月的怀疑出发,搜集各种类型的资料进行分析,去寻找证据来认证阿波罗登月的真假。可利用网络搜索关于阿波罗登月的争议话题,登陆谷歌月球,寻找登月第一手资料,从双方辨识的焦点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结论。
二、课题实践研究,数据记录
确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对于时间较长的实验研究来说,坚持不懈、认真实验是比较难的,可以称为长周期实验的课题研究。此时教师需要不时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鼓励学生的研究过程,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持续研究。例如,“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要求至少研究半个月以上才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因此这个课题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完成长周期任务的能力。
科学幻想类的课题,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不怕学生天马行空,只要能圆满解释,那么就是成功。学生最怕的就是别人笑话他异想天开,这种情绪有时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科学课课标里明确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资料搜集类课题,就是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分析总结,撰写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课题以科学小论文的形式表达研究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在分析自身的观察结果、实验数据、搜集的资料等基础上表达课题研究的成果。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教师应强调原始数据的重要性:哪怕是错误的数据,也不可以更改。有时错误的数据也能引发重大发现。
以“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小课题为例,出示研究的科学小论文。
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
我针对身边的小疑问: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是否有变化?从自身感到困惑的地方出发来设计实验:每天在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20点先通过身高墙贴测量身高;再通过画脚部轮廓图,测量脚长。最后通过比较早中晚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经过17天连续不断地测量,分析数据发现:一天中晚上的身高比早上要矮将近1.5厘米,脚长却是晚上要比早上长1厘米左右。
通过资料搜索,人一天中身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和职业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肩担、背扛的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举重运动员,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更为明显,早晨起床时要比晚上睡觉前高出2~3厘米。
而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又是评定生理负荷大小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个体而言,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脊柱这一生理增减,仅是一日之内的变化,经过一夜睡眠,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疲劳消除后,身高也随之恢复。
通过观察和资料搜索发现:一天中脚长的变化原因是人活动了一天之后,脚的血液循环慢,发生了肿胀,脚部就会增大;而当晚上睡觉时,脚和心脏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血液循环加快,所以早上脚部就会小。
根据不同课题类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让学生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整理数据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蔡艳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新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2).
[2]任英丽.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的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永乐镇中心小学李时森
研究题目: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实施目标:
1、使全班学生人人都掌握修改作文的符号。
2、学生能用修改符号,从有无错别字、词语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3、让学生养成自改的习惯。
实施步骤:
1、让学生拥有自改的热情。
2、教给学生修改符号。
3、老师在黑板上教学生修改作文一至二篇。
4、让学生掌握自改的方法。
⑴让学生熟悉修改符号;
⑵让学生掌握修改步骤;
⑶让学生跟老师修改: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
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1 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参加人员及研究时间 参加人员:学校所有一线教师
研究时间:2010—2011下学期、2011—2012下学期
四、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务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上报结题。
五、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 部门主任 教研组长 相关人员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3.加强对研究骨干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分层对教研组组长、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和研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学科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学科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同年级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 , 形 2 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它有别于专家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有着其特有的灵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动态修改和论证。为了使小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别组织召开小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小课题研究评比竞赛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是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要推选一人上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展示课。二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评价和质疑。三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实搞好成果鉴定。为了验证小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和有效,到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各教研组实验教师研究情况和进程进行考核,并视其效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推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并结集编印。
7,学校规定从2009年开始凡是晋升中,高级职称教师,本必须具有校本小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预期成果
1.提交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份。2.每学期(年)提交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学习借鉴价值的研究论文和案例专辑,总结出具有指导性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3.建立小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探索,培养一批在市、州、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
4.结集编印我校小课题研究成果系列文集。
一、研究意义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养成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二、研究目标
过实验研究出适合于北方冬季使用的,用于降低室内空气干燥度,使室内空气湿润、清爽、宜人的加湿器。
三、研究内容
利用废旧物品开发出适合北方冬季使用空气加湿器。
四、研究方法
实验法
五、研究步骤
首先考虑的是用什么原理来实现其目的,为了使水与干燥空气融合,有三种方案。其一是让水自然挥发,既然靠自然挥发那么挥发的表面积要大,所以占地面积大,加湿效果慢不理想。其二是使水气化或蒸发,这种办法就得对水进行加热,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使水产生气化或蒸发,这种办法加湿快,但加湿量无法控制,另外一旦加湿器里的水气化完后,这种方法容易产生火灾,所以这个方案不可取。其三是使水产生雾化,用什么机理使水雾化呢,用超声波的方法对我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它牵扯的各方面的知识理论,规划方案《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用空气动力也可以使水产生雾化,这就使我产生了灵感,那么用一个旧电吹风做动力就能达到其目的。用废弃的可乐瓶做储水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用来滴水,水滴滴到电吹风的某个部位,用电吹风流动的空气射流就把水滴给雾化,用这种方法就达到加湿的目的,而加湿量也可以调控。经过长时间的潜心思虑和反复研究,在我爸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终于设计制作出一个“自动加湿器”。
制做工具:电吹风、废弃可乐瓶、细方木棍、铁钉、手电钻、锯子和薄铁片
制作方法:
1、储水器的制作
我先把废弃可乐瓶瓶盖打上一个小孔,小孔里面塞上棉球,要塞的非常紧,瓶底用剪刀剪去,把瓶盖螺紧,然后把瓶内注满水,观察瓶盖上的棉球的滴水状况,约5~6秒钟滴一滴即可,若水滴滴得快,把棉球塞得紧一点,若水滴滴得慢,把棉球搞得松一点,这样储水器就大事告成
2、加湿器箱体制作:
首先把细方木块锯成12块约200mm长的木条,用小铁钉合成一个立方体,在顶面和两端面钉上大小合适的木板,上顶板中间开一个直径约80mm的园孔,这个孔就是为放置储水器而设计的,在箱体两端面各开一个与电吹风管大小相近的圆孔,其孔距底板的距离视电吹风的大小而定。该孔就是为架设电吹风而设计的。
3、电吹风的改制
首先把电吹风的风罩取下,拆除加热装置,把开关上加热的接线用电烙铁焊下(最好是旧电吹风),在风罩防尘网上端打一个直径为6mm的孔,然后把风罩再装回电吹风主体上,而10mm的孔就是为了水滴滴到防尘网上,让水滴散开。
4、加湿器组装
把电吹风插入箱体,用铁片和木螺钉固定牢固,把改制好可乐瓶放置在直径约80mm的园孔上即可。
5、加湿器调试
把组装好的设备放置在一个空地上,接通电吹风电源,开启电吹风(用冷风档),把储水器加满水,水滴开始向电吹风防尘罩上滴水,水滴被电吹风的射流雾化,若雾化效果不理想,调整水滴的滴入方向,水滴应滴到防尘网的后部,不应滴到防尘网的前部,为此整套加湿器就制作完成。
6、优点
(1)该加湿器简单易制作,利用现有的旧电器和废旧物品就可实现。
(2)加湿器工作可靠,操作方便。
(3)加湿器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4)加湿量可调控,储水器取、装方便等优点。
化学课题研究是以实践为基础, 深入分析和总结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象, 从而深刻揭示其本质规律的过程。通过对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探索, 使化学教师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化学课题的研究涉及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化学课堂结构的研究。
教学改革的深化呼唤多样化的新型课堂结构的建立, 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亟待深入地探究。例如, 化学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与体现途径的研究, 教学环节与课型的研究, 并进式实验的选定原则与实施方式的研究, 课堂练习的设置目的与组织形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2. 学生的素质结构及施教策略的研究。
在化学教育教学中怎样承担学生的素质培养, 学生的素质结构应由什么组成和怎样实施的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需要我们作出明确的回答。
科学方法论与科学世界观教育的研究, 形成良好严谨学风的研究, 都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 都是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中学化学的考前总复习几乎成了一些学校约定俗成的教学计划, 这就需要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及复习课的地位与作用;无穷无尽的“题海战术”对学生学习心理与素质形成带来的危害, 也需要给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研究;令人生厌的“顺口溜”在化学教学中的滥用所起到的不良作用, 同样需要作客观的评析等。
3. 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
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完整地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规定, 课程标准中知识结构怎样在教学进程中形成网络等, 都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 国内出版了多套化学教材, 因为教材的多样化, 使教学设计的优化有了更多可以参照的依据。要把“优化”变成可能, 就得围绕课标要求, 融合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进行多维对比研究。
4. 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因此,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有必要对怎样组织实验作深入的研究。怎样使实验课有序地进行, 怎样使实验课形成理想的科学气氛, 这种课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还包括对实验内容的研究等。有些实验被很多人引用, 但它却未必十分正确。学贵有疑, 这是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目前强调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有利的,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是一个颇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
5. 三维目标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化学教学主要应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的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因此, 对这三个目标内容的研究, 三个目标之间关系的研究, 三个目标结构的研究, 三个目标形成过程的研究, 以及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状况的研究等, 都是当前化学教学研究中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往往对人的素质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这个课题较大, 涉及多学科的协同, 但可以从具体的化学问题入手来逐步解决。
6. 成熟理论再创造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 国外一些已成熟的现代教育理论纷纷传入我国。例如,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等, 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发表。对这些已成熟和基本成熟的理论,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引进到教学改革中来, 开展教学研究。
在做这类研究时, 不能机械地引用, 要使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以一种理论为中心, 可以考虑兼收并蓄, 吸收其他理论的优点, 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体系。还应注意, 对国外的理论不能无批判地接受。
7. 指导备考研究。
有考试就有备考, 用有限的时间指导学生准备中、高考, 这与应试教育是两回事。教育改革在深化, 中、高考改革也在深化。指导备考的研究可以包括:考试说明的研究, 题型的研究, 各种题型所承担的功能的研究, 能力结构与考查的研究, 实验考查的研究, 试卷结构的研究等。尤其是中、高考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正向导向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至于那些猜题、押题、不负责地传播“中考信息”、“高考信息”, 并不属于对中、高考的研究之列, 只是备考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二、化学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研究课题。
进行课题研究, 首先必须选好题,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研究的价值, 引导着研究的方向, 制约着整个研究过程。选题主要突出一个“新”字。要选择有别于他人又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观点, 还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化学教育教学现实中的问题或是在教育领域新出现的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等。
2. 制订研究计划。
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及基本状况和在课题中的分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对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本课题当前在国内外的基本状况、课题研究进度安排、课题研究的基本手段、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状况及使用计划等。
3. 查阅文献。
从文献中了解其他人在有关本课题各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就, 为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 也可吸取前人工作的经验以避免工作的重复和少走弯路。
4. 确定控制因素。
一个客观事实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或几个对其他因素起着制约的作用, 这样的因素称为控制因素。确定了研究课题的控制因素, 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例如, 研究学生在学习化学中思维能力的形成时, 思维层次是它的基本因素, 而思维层次与思维属性密切相关, 在思维属性中思维的创造性又是其最集中的表现, 因此, 在这个课题研究中, 可以把思维创造性的形成作为控制因素。
5. 运用因素, 开展研究。
在确定了有关因素和控制因素之后, 就要运用它们开展研究工作。一般的常规手段有: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性的教学实践, 编制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 用对比组的办法进行一个阶段的测试, 对所得数据作统计等。用初步研究得到的结果提出一个有关本课题结论的假说, 将这种假说应用于实践, 对假说加以修正, 得出课题结论。
6. 写出课题报告 (论文) 。
教学研究多数是以课题报告 (论文) 的形式来表达其成果的。论文的一般结构, 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结论与反思等。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 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
三、化学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重视过程。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展现的,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特点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论成果, 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在教学中自觉地发现问题, 然后进行自我探索、监控、评价, 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 要注重应用。
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首先, 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 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 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其次, 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 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一方面,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 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 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 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3. 要遵循原则。
课题研究要有科学性, 不要为研究而编造数据、凑材料。有一些教师将课题研究庸俗化, 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一种见解写出来就当作科研成果, 不想搞调查、做研究, 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有些学校提倡教师人人有课题, 却忽视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还很差, 硬要他搞课题研究, 又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 结果造成课题研究的形式主义泛滥。
作为化学教师, 应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反思来更新知识、确立理念、提升境界。向书本学习, 确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学习, 做到教学相长;向同行学习, 取长补短。现代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研究, 现代教师要学会研究, 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可以写教学日记, 进行资料信息的研究;可以写教学札记, 进行现状的研究;可以写案例分析, 进行个案的研究;也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 进行持续的归纳、提炼、总结, 直至形成研究成果。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我们可以从学生作业上、考卷上、课堂中了解教学的问题, 进而分析问题, 改进教学。
做好化学教育科研不仅有利于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更有利于化学教师专业的成长。虽然在日常化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但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剑南, 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范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3]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李进.教师教育与教育领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5]解腊梅.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当代艺术;精神;物质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47-01
前言:
视觉艺术发展至现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同时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危机。本课题的内容是通过利用当下学者对现代主义艺术之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反思与批评的研究成果来更好地指引我们在绘画艺术创作上的取舍和方向。其中的三篇文献是三位中外教授各自用于大学讲座时的文件整理稿。他们都站在对过去艺术的再认识和对当下艺术现状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艺术前途与道路的展望。但三位作者在文章中论述的侧重点、方式方法和最后的结论观点都有所区别。
一、当代艺术的问题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这两个概念在西方从形成到演变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但这两个概念却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加上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无法避免伴随而来的各种疑惑和曲解。怎样认清当代艺术的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意义之所在?
二、当代艺术的出路
当代艺术无疑是当下世界艺术之潮流,也是中国艺术之潮。那么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出路在哪里?
三、王林在他的文章《反省当代艺术》的观点概要
当代艺术,意指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发生以来的艺术现象。波普艺术引入大众文化,改变了艺术创作的精英意识和文化资源,从而使当代艺术呈现出不同于以往艺术的文化特征。(1)文章中对当代艺术作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当代艺术的社会危机,在西方当代艺术经由现代艺术对社会的反叛已被国家接纳,艺术不断革命论为权利所左右,使当代艺术趋向异化,失去批判性而成为文化俘虏。
(二)当代艺术的美学批判其核心在标准丧失,实验与颠覆既是现代艺术飞起的双翼,同时也是带给当代艺术的一把双刃剑。实验的展开使创造精神极大地活跃,但其恶果是视形式为精神孤岛,这种自恋情结育成了艺术家天赋特权的审美专制主义。
(三)当现代艺术在对人类价值的寻找永无终结和归宿时,面对无希望的失落,当代哲学思想开始逆向而行,重新寻找人的价值。
(四)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现在当代人和当代文化的关系中,这种关系表现为人的主动、人的独立和人的自由——即便只是向往。所以当代艺术是人的精神力量和思维智慧的证明。
四、周宪在他的文章《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观点摘要
英国学者拉什认为:“如果说现代化是一个分化的过程的话,后现代化就是一个区分化的过程。这种去分化首先体现在审美领域在现代主义时期的自律性逐渐消失了;其次雅俗文化之间的界限也消失了;最后,随着‘作者之死,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界限也模糊了,等等。”(2)
周宪用这个去分化的观点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一)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消失。(二)艺术内部界限的消失。(三)雅俗界限的消失。(四)艺术、商业娱乐与信息之间界限的消失
作者总结出,后现代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意义。从总体上说,它的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体现在消解中心,去除霸权,提倡差异和共存,关心少数话语,对启蒙现代性及其工具理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纠正现代化过程中某些弊端和局限。
五、唐纳德·卡斯比特“Revisiting The Spiritual In Art”摘要
唐纳德·卡斯比特在文中对当代艺术中的问题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下面对于他在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做个摘要。
(一)作者针对当代艺术中物质主义的泛滥来分析和批判当代艺术精神性的严重缺失这个问题。1.当代艺术存在严重的精神危机,在康定斯基时代,物质主义已如噩梦般横行多年,掌控心灵,把人类生活卷入邪恶、无聊的玩乐漩涡。物质主义噩梦已经深入艺术和社会的肌骨,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2.如今,当代艺术圈已经被物质主义彻底征服。“想在当代艺术里寻求精神意义,不亚于大海捞针。当代艺术不屑于表达所谓的精神,也不敢迎头棒喝,点化世人。用康定斯基用过的另一理念来说,当代艺术与‘崇高(sublime)无缘,与观众内心的震撼也无缘。”(3)
(二)作者对于当代艺术出路的观点1.艺术若要有新生,须得首先返璞归真,重拾旧念。艺术家必须和那些“人性殉道者”一样,为精神而活,并以自身的艺术去唤醒精神生活。只有能将艺术体验化作为个人心路历程的人,才真正能称得上艺术家。2.当今艺术的最大问题是艺术家不再相信艺术就是精神生活的一环,更不要说是最有力量的一环。今天的艺术家比任何时候都更难成为精神艺术家。然而,也只有做精神艺术家,才能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成为真正的艺术英雄。
六、结语
通过对以上几篇文献的认真研读,使我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三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当代艺术的分析和批判,虽然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情感色彩,但确实加深了我对艺术本质问题的认识,当代艺术是当代的一种文化形态,也是艺术的社会形态,这是时代发展之必然,也是整个人类文化演变的结果之一。对此课题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在从事油画创作上更好的理清思路,理顺价值取向和所要坚持的方向。但艺术是无法靠谁指明或是传授的。我们要做的是视觉的革命而不是形式上的翻新,不是艺术的包装,而是精神的再挖掘与更新,是解放公众的审美心理,是视觉思维的拓展,是对自我的剖析,是对人性及生命本质和社会现状的剖析,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翻新和刺激。
参考文献:
[1]王林:“反省当代艺术”,许江主编:人文艺术[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76页。
[2]Scot Lash,Sociology of Postmodernism,London:Routledge,pp.11-12。
[3]唐纳德·卡斯比特:“Revisiting The Spiritual In Art”,余敏玲*译,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页。
[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5]马克·罗思科.美.著.岛子译.艺术家的真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07-12
如何写课题研究方案07-12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09-24
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管理09-12
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07-08
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方案06-2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案09-11
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