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内容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内容(精选9篇)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内容 篇1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总结

水部街道乐天泉社区现有失业人员601人;其中领取失业金的有243人,现已就业356人,未就业2人,零就业家庭46户,动态管理为零。今年办理小额担保贷款7家共计27万,登记军转人员23人,均已就业,接收企业退休人员1006人。乐天泉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立足社区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成绩。曾被省、市、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评为“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达标”先进单位、“充分就业先进集体”、“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等等。

翻开中央到地方政府有关文件,就业已成为关键词。中央提出了抓就业、促内需、保增长。而水部街道领导班子根据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特点提出了:“科学管理、重点扶持、稳定就业”的新思路,要求在各社区制作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动态管理分布图,让需要服务的对象一目了然,做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社区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我们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推荐工作、“4050”社保补贴申报工作、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一系列日常工作跟踪的基础上,侧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对零就业家庭进行动态管理,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稳定就业;二是加大城镇居民医保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

参保意识,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具体做法是:

一、动态管理重点扶持促进稳定就业

1、我们深知要做到充分就业,就要做到科学的动态管理才能促进稳定就业。我们社区现有46户零就业家庭到年底前动态为零。为使零就业家庭能稳定就业,我们46户零就业家庭逐一进行摸底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资料,为需要重点帮扶的零就业家庭拟定帮扶计划书,确定帮扶时间表。经过努力,其中有6户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已成功创业,另外40户我们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均已就业。

2、根据市、区劳动局提出的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要求,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社区滚动宣传、同时在每月领取失业金的机会发放再就政策明白卡、以及计生楼长每月例会的机会宣传讲解小额担保贷款的优惠政策和申报办法,尽可能做到家喻户晓。我们在开展新一轮的摸底调查中,把有创业愿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分类,在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有侧重点的,有步骤地开展帮扶工作,特别是对零就业家庭和可安置较多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或公司,优先办理,只要符合条件的,成熟一家办理一家。这期间区劳动局也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协助我们认真审核指导,即时审批报送,大大缩短了报批时间,申报的成功率达到了100%。今年办理的7家中,有6家均为零就业家庭,其中利群建筑公司就安置了20多位下岗失业人

员,还有雅特利装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同样也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10多名,起到了以创业带就业的效果。

3、我们还利用“信用社区”这一优势,采用家族联保的形式,为确实有创业愿望又有创业项目的,但无法提供担保的失业人员,社区以“信用社区”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同样可以圆他们的创业梦。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医保意识

建立城填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辖区内城填居民的参保登记缴费工作和宣传工作。

1、对已参加医保的居民(492人),我们采取电话和上门随访的服务形式。告知续缴方式和金额,宣讲续保的惠民政策,力争续保率达到较高的水平。载止12月底已参加续保465人;17人转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另有5人死亡。)续交率达到99%。

2、在去年摸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摸底,扩大宣传范围,动员符合条件的居民参加新一轮的医疗保险。摸底新增应参保193人,已办理99人。

为得到广大城填居民的理解和参与。我们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医保在居民中的影响力,使这项惠民政策真正深入人心人人受惠。

三、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内容 篇2

一、完善社区组织管理机构, 强化技能教育工作领导

明确的责任体系是提高社区技能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社区两委班子中, 应当明确专人负责技能教育工作, 牵头成立领导小组, 吸纳民调、治保、青年、妇女、农业等分管干部作为成员, 并积极延伸组织管理触角, 形成层级鲜明、人员充足、制度完善的社区技能教育工作领导与管理体系, 为这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扎实基础。许多社区都采取了以社区党组织书记挂帅, 分管领导、部门干部以及社区辖区内教育机构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 按照本地区实际状况, 制定工作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 落实专门的办公地点与活动经费, 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做事。 完善的社区技能教育工作管理机构, 能够统筹本社区的群众技能教育工作, 起到承上启下、整合资源、牵头协调的功能。

二、联姻上级专业教育机构, 提高技能教育层次水平

在实践中, 许多社区开展技能培训工作深感专业水平不足、力量薄弱。当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 群众对技能培训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电焊、编织、服装等成为了热门行业, 群众对这些方面的需求较为迫切, 但是依靠社区自身的技能教育力量显然无法满足群众的这些需求。突破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是积极与上级教育机构进行联姻, 采取联合培训、委托培训、驻地培训等不同方式, 提高社区技能教育质量与层次, 更加切合社会发展与群众需求。有些社区同县市级职业学校、电大、技校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由这些专业教育机构委派专业教师到社区开办讲座, 有效弥补了社区技能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这些高层次的专门人员到社区进行授课, 将课堂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有群众以“卷起裤脚下田, 放下裤脚进课堂”来形容这种下派式技能教育的好处。另外, 针对部分中青年群众对职业技能教育需求的迫切愿望, 社区技能教育机构还采取选送培训的方式满足群众的需求, 将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年龄适中的群众选派到技校、职中、电大等学校进行跟班学习, 以更加专业的教学条件提高群众技能水平, 培训结束还组织考核, 颁发相应资格证书。这些技能教育的有效开展, 能够让群众掌握一到两门切实有效的专业技能, 对于增加劳动力转移质量、提高群众自主创业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立足本地传统特色产业, 发挥专业经济组织作用

近年来, 在农村经济产业机构调整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趋势, 群众自发地组成各类专业合作团体, 各级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引导与扶持, “党支部 + 合作社”等成功的模式, 让群众这些自发经济组织迈入了组织化、规范化、科学性的发展轨道。社区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充分发挥这些经济组织的作用, 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培训方式, 可以结合本社区产业传统特色, 确定一批专业经济组织的经济载体作为实训基地, 将群众组织到基地中开展新技术培训。如某社区梨果产业发展是传统优势, 社区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梨果专业合作社设置了梨果技术培训基地, 邀请农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地对群众开展培训, 并进行实际操作, 提高群众的技能掌握效果, 还邀请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对群众进行了相关新技术的推广介绍。这种专业基地加农户的培训形式, 对群众发家致富具有更为明显的辐射功能, 同时基地也能够以优质价格供应种苗, 实现统一技术、统一商标、统一销售渠道, 增强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四、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 引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

在社区技能教育工作中, 针对部分群众态度迟疑、参与性不高的状况, 社区应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在技能培训教育工作中首先培养党员干部骨干, 在不同区域有意识地重点培养两到三名党员干部致富创业先进户, 让他们从技能培训中学到扎实的技能, 学到实用的技术, 给予他们短平快致富项目的资金、信息技术扶持, 让他们在周围群众中率先富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 树立社区技能教育的威信, 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更加投入到培训工作中来。同时, 这些首批培养出来的示范户重点户, 也能够以自己所创办的产业或掌握的技能为基点, 向周围的群众进行辐射, 发挥以点及面的带动作用。实践证明, 党员干部带头掌握一到两项职业技能, 带头开展农村创业致富, 在经济产业机构调整, 尤其是新型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中能够发挥示范作用, 在农村发展中起到风向标的导向功能, 有助于提高群众参加技能教育的积极性, 提升了群众干事创业本领, 而且对于整个农村经济产业机构的调整与转型, 也将发挥积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社区技能教育在整个农村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应当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要从组织领导、技术扶持以及全面带动等方面入手,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涛, 章洁倩, 赖运生.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长效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0 (10)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内容 篇3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教育;弱势群体;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60-02

一、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的发展状况

人类社区教育一般以1849年创办于北欧的“民众中学”为始端,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社区教育已成为与正规学校教育并重共存的现代文明的主要传播渠道,并已构成现代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成功的社区教育一般都伴随着比较完整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如美国类似于社会学院的社区学院,加拿大通称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公民馆,三个国家社区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国家的大力支持。

随着经济危机和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等一些问题出现,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社區教育为应对新状况做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如通过立法继续增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影响力,通过政府积极有效的干预保障社区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总之,国外社区教育运行体系不断变化和拓展,充分体现了社区教育实用性、适应性、灵活性等特点和为社区服务的宗旨,在社区教育方面严格注意“全员性”理念的保障,而保障“全员性”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在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方面。

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发展,我国的社区教育明显滞后,起步于80年代初期,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已经有一定规模,并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成果较多,为进一步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刘奉良等在《关于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研究》中总结提出建立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的具体措施:广泛宣传,提高民众对社区教育认识的整体水平;规范管理,发挥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如完善法规、整合资源、资金保障等;建设基地,构筑社区教育平台,如农科教结合、劳动就业培训、“夕阳红”、卫生保健、体育训练等基地;组建队伍,培养社区教育的骨干教师;构建网络,突显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如开设应用性课程、人文性课程和工具性课程等。

(二)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社区教育保障机制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李平在《国内社区教育研究综述》中提出我国社区教育和社区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理论性研究不够充分,实证性研究不够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总结而言,我国社区教育和社区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基本可以归结为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

1.理论研究方面。相对于国外社区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国内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理论性研究不够充分,对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重视;缺乏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意识,对国外的社区教育理论,介绍引进较多,吸收转化较少,对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较好地利用国外社区教育理论指导国内改革实践,办出自己的特色,研究较少”。

2.社区教育实践方面。当前社区教育实践中缺乏先进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引用方面也较差,很多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是社区教育的内容干瘪,教育时间过短、具有临时性等不足,各参与主体要么同时到场,要么集体退场的现象严重。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在前人学者的艰苦努力下,实现了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远,当前相关研究和实践仍然处于探讨阶段,理论过于空和大,实践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于零碎。

二、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全员、全程、全面”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主要理念,也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宗旨。社区教育没有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和层次的区别和限制,对社区内所有居民一视同仁;社区教育更多关注底层群体、弱势群体,满足他们受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并且帮助这些人群提高文化、科学和综合素质。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既有别于一般社区教育,又是社区教育框架内的一部分,保障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是完成我国社区教育目标的关键,是在社区教育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努力的部分,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一)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和作用不够明确

构建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需要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在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构建中主要有如下七个主体:政府、学校、社区组织、社区弱势群体学员、媒体、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弱势群体家庭。

政府在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承担着多个角色,比如政策法规制定者、社会资源整合者、倡导者、支持者和监督者等一系列角色,政府作为主体的参与量大小决定着社区教育的成败;学校主要承担着师资力量提供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社区组织承担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除了配合和落实政府政策法规,还要组织和协调社区内资源,协调各主体间关系,承担的角色最多,如协调者、倡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实际资料的调查者等等;社区弱势群体学员是教育行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有受教育渴望的需求者和自身受教育权的争取者;媒体作为社会重要的宣传机构,承担着宣传者的角色,并对提高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作用;社区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支持者和管理者,对于教育保障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是社区教育学历的授予者;弱势群体家庭是在一般社区教育研究中被忽视的重要支持者,经常决定着弱势群体学员参与教育的机会多寡,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提供者。由于个参与主体的目前配合不足,尤其是除政府外的其他主体,没能够对自己的作用明确定位,导致在社区教育中,主体角色混乱、定位不准,从而影响了城市社区弱势群体的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设。

nlc202309011802

(二)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教育资源过于分散

当前造成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过于分散,这种分散将本来就不足的资源浪费或者重复利用了,主要体现在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机构建设中。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机构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教育实体建设和教育体系建构两个方面。首先,社区教育实体的建设主要包括教育场所、师资以及教学配套设施等,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靠政府介入,包括资金提供、场地划批等,社区组织要充分挖掘社区内可利用资源,两者互相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建设任务。目前政府提供的一些包括资金等资源由于过于分散而没有起到预想效果。

其次,社区教育教育体系的建构包括社区教育学校内部教育管理网络和外部教育管理网络建立。社区教育学校内部教育管理网络包括行政、教学及教辅等管理网络的建设;社区教育学校外部教育管理网络建设主要考虑建立怎样的层级管理关系最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刘凡在《构建城市社区教育体系》中设想了构建社区教育体系的多种途径,很值得借鉴。但是除政府外的其他社区教育主体也没有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群策群力,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管理、师资等力量的分散,影响了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的建设。

另外,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社区教育文化品位的不高,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投入不足等也造成当前弱势群体社区教育保障机制差。

三、保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长效性的途径

(一)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各主体间配合的长效机制

鉴于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的状况,社区教育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政府应继续积极发挥主导者的角色,引导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但是在社区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方面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建立各主体间配合的长效机制。能否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保障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长效性,是衡量我国社区教育开展成败的关键。

1.政府应在维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机制长效性中起到关键作用,为维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机制长效性提供充分资金保障和管理保障。

首先,资金保障关乎到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存亡,因此,建立稳定持续的资金供给是保障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前提。其次,管理是社区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管理得当才能有效运用资金、吸引师资力量和保障学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实现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目标的保障。

2.学校、社区组织和媒体等主体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为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争取尽可能多的资源,尤其是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充足的师资力量可以保障学员的教育质量,提高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开发新课程,吸引更多的弱势群体学员参与学习,并能够满足他们受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目标的保障。

(二)丰富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社区教育的有效性

1.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内容的设定是实现社区教育和弱势群体教育目标的重要支撑,这个问题还关乎到弱势群体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采取怎样课程设置、教育期的长短等问题。因此,社区教育需采取因人、因时而异灵活设置与弱势群体需求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并合理规划学习期限。

2.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根据社区的实际状况与其他单位或者学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同时采取多样化教育方式,根据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采取与之相应的教育手段滿足弱势群体受教育需求是比较可行的教育方式。比如针对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学员,可以采取家教方式,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和网络学习等方式。

(三)充分调动弱势群体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性,保障社区教育学员的数量

学员的数量可以显示学员参与度和社会认可度;保证学员的学习质量是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根本目标,保障学员数量和学习质量是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的重中之重。

弱势群体通常社会地位较低、生存状况较差,经济上存在困难或处于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他们很难有受教育的机会,作为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的收益者,也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弱势群体学员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应充分调动。尤其是弱势群体家庭的支持力度,直接关系到弱势群体参与社区教育的可能性。因而,充分调动弱势群体参与社区教育,重在帮助弱势群体学员和弱势群体学员家庭排除认识上的障碍和实际面临的经济等障碍。

四、结语

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状况也存在差异,内地城市的社区教育研究和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一些发达城市,走出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发展地方特色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城市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研究的难点主要在宏观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一方面国内在社区教育宏观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薄弱,在基础理论薄弱的情况下研究城市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比较困难。另外城市社区的分布状况稍显复杂,受经济发展、民族文化风俗影响,弱势群体社区教育保障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复杂性。

参考文献:

[1]李平.国内社区教育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4,11.

[2]梁艳萍,黄大乾.发达国家社区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3]陈永华.试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7,2.

[4]朱小明.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的研究[J].黑河学刊,2010.12.

[作者简介]李荣峰(1980.12-),男,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吉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陈前,男,汉族,长春建筑学院。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职责 篇4

1、及时掌握社区内劳动资源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2、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相关就业服务。

3、按照有关规定,为享受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出具相关证明。

4、协助镇、区劳动保障机构,为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建立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5、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

6、协助街道(镇)劳动保障机构做好本社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7、建立退休人员基础台帐,做好人员变动、增减、资格认定工作;帮助亡故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

8、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开展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9、配合社区党组织做好退休人员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开展党的组织活动。

10、做好特困、高龄、鳏寡、重病、残疾退休人员的帮困解困和走访慰问工作。

11、为社区内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及劳动保障政策业务查询服务,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篇5

为详实掌握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情况,我们经常走家串巷,与群众拉家常、谈心事儿,时间久了,群众也不把我们当外人,有什么困难愿意与我们倾诉,我们会把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一记录在册,把他们的困难记在心上。今年我市为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扩充了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力量,我们把社区人力资源入户调查作为上半年的工作重点,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辖区走访调查,我们本着认真负责、耐心诚恳的态度去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体会他们的难处,特别是对一些有困难的特殊家庭,我们进行了重点调查,明确了重点援助和服务对象,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我们对人力资源台帐进行了分类造册,重新建立了失业台帐、特困人员台帐、就业台帐、新成长劳动力、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等规范化台帐,对以上台帐进行微机录入,并实行动态管理。工作有据可依,为整个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打好了基础。

二、完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一)广辟渠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深入开展社区职业介绍服务特色活动。

我们规范并完善社区求职登记制度,做到了下岗失业人员不挑不拣,72小时内安排就业。针对求职人员的求职要求及个人特长,实行人性化服务,采取电话通知本人、联系技能培训、统一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到场求职等服务形式,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后续跟踪服务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在第一时间向下岗失业人员发布招聘信息。

1、利用区域资源拓宽就业渠道。首先,及时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主要为一些就业困难便于就近工作的求职者提供岗位,积极引导、鼓励、扶持辖区企业充分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其次是开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等服务行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三是结合社区楼群院落守护、卫生清洁、公共环境绿化等公益性岗位的需求,协调联系就业渠道。如我们安置张今英在社区内的美莲串店做服务员,安置李兆海在社区洪泉浴池做清洁工,安置娄革为建兴委的管水员。他们都是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没什么劳动技能,在社区内做这样力所能及的工作,生活有了一个较稳定的收入。

2、积极与我市一些企业取得联系,一方面可安置我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用人提供服务。我们在合作区的裳邦尔制衣厂、森林山木业有限公司招工时,输送了相关人员,如介绍刘立伟等去森林山工作,介绍潘菲等去裳邦尔工作。

(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再就业援助活动。

一是发挥社区内的创业和就业典型的带动作用,促进一些人就业。我社区胜华盒饭屋一家,夫妻二人都是原水泥厂的失业人员,二人本着“从头再来”的精神办起了盒饭屋,他们用辛勤和汗水把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在我们的沟通和协调下,他们还吸纳了5名下岗失业人员在店里就业,把小店管理得有条不紊,每次来到店里,总让人感到他们的和乐融融。我社区的王淑芳曾经也是一名下岗职工,她以自己的聪明能干、善良朴实做起了钟点工的工作,很快取得用户的满意和信任,现在不少人都抢着用她,在我们的宣传和她带动下,我社区“4050”人员杨亚芬等人也做起了钟点工。像以上两位典型的带动作用成效真不小,今后我们会挖掘更多的典型就业人员去宣传和促进就业。

二是利用我市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社区公益性岗位中,我们安置“4050”人员谭丽等3人为劳动保障协员和民政协理员;安置残疾特困人员邰忠生为残疾助理;安置刘汝贤为社区医疗室工作人员。在我们的努力下,使社区的.公益性岗位真正地发挥了作用,解决了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

三是成立“零就业家庭”档案,并在年内消灭了“零就业家庭”。根据调查我社区有6户“零就业家庭”,针对于他们每户家庭的实际情况,我社区集体研究解决方案,把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纳入低保,千方百计为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介绍和指导,并组织有需求的人员参加市劳动局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我社区5名工作人员根据“零就业家庭”的不同情况研究决定分别包保一户“零就业家庭”,对这些家庭实行经常性的援助。在我们的努力下,安置“零就业家庭”庄景来在英安“一采”做打更的工作,郎艳洁在毛网厂上班,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就业,截止目前我社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一年来,新兴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创造城镇就业岗位131个,新增就业11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90人,“4050”人员21人,劳务输出700人,100%完成目标任务。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职责 篇6

1、认真宣传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结合社区实际,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具体实施社区就业工作。

3、发挥社区平台优势,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做好辖区内“4050”人员及困难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4、受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申请;指导下岗失业人员用好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促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5、按照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

6、协助社会保险机构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服务性工作。

7、做好辖区内劳动力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基础台帐和数据库;运用劳动保障资源,做好辖区内劳动保障信息化服务工作。

8、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和其他劳动保障统计服务工作。

9、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组织辖区内退休人员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核实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和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办辖区内社会化管理退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申报工作。

10、协助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调查了解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

11、完成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职责 :

1、具体承办本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日常工作。

2、负责办理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和用人单位用工登记,向求职者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

3、负责采集本辖区内就业岗位信息,分析本社区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并负责将信息及时传送到区、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

4、负责按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本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各类工作台账,主要有: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台账,社区就业情况综合统计台账、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台账、4050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台账、职业技术培训台账、社区公益性岗位台账、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台账、企业退休人员增减情况台账、辖区内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用工和社会保障情况台账、就业岗位信息及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台账、灵活就业人员台账等。

5、负责做好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就业安置进度和就业岗位及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等各类报表统计上报工作。

6、完成区、镇劳动保障部门、镇劳动社会保障事务所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基础工作

1、建立工作制度,公开办事程序,服务流程上墙,工作栏填写规范,内容准确,调整及时。

2、开展政策咨询、业务查询工作。

3、组织开展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帮助辖区内就业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

4、做好各类基础台账。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享受扶持政策、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发布用工信息、就业推荐、再就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4050”人员安置台帐等。台账要规范,并输入微机。

5、建立辖区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卡(库),实现信息管理微机化。

6、调查掌握辖区内务类人员基本情况,入户调查率达到100%,并定期对信息进行维护。

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目标任务

1、积极开展“社区帮扶4050人员就业”活动,开发社区岗位,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困难问题。

2、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

3、完成新增就业岗位及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等目标任务,有措施、有统计报表等基础资料。

4、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5、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完成小额担保贷款任务,做好到期贷款的回收。

6、积极推荐、鼓励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并扶持其进行创业活动。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内容 篇7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最主要的挑战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高龄化的来临, 养老逐渐变成一种弥漫全社会的压力。2007年, 黑龙江省老龄委统计, 黑龙江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446万, 占人口总数的11.67%。并预测, 2010年以后, 黑龙江省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将达到4.8%;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数将达到792.67万, 占人口总数的19.4%;到203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期, 全省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 120.74万, 占人口总数的28.27%。国际上判定社会老龄化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达到10%或5%以上, 就认为其进入老龄化社会。依据这个标准, 黑龙江省已经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

2. 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是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观念相适应的。历史演进至今, 家庭养老仍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然而, 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一系列的冲击。由于黑龙江省生育率的持续下降, 家庭日趋小型化, “四·二·一”家庭增多,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养老供给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中青年人的跨地域职业流动加大, 空巢家庭增多, 老年人的照料问题面临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 到2010年黑龙江省的空巢家庭将到达80%, 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渐弱化。

3. 老龄化超前于城市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普遍是在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开始老龄化过程, 如英国老龄化滞后于其经济“起飞”约50年。而我国城市老龄化则超前于城市经济发展, 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黑龙江为例, 黑龙江进入人口老龄化时 (2001年)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8 500元。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 000美元时, 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才5.5%, 当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9%时, 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未富先老”成为黑龙江省城市老龄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开展城市社区养老工作两年多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 观念认识不到位

社区养老观念的问题主要来自社区职能管理部门和老年人自身两个方面。一方面,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 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认识不高, 很多老年人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社区关系密切性, 同时, 对社区服务还存有一定的顾虑, 总觉得服务人员的服务没有自己儿女照顾的好。这两方面的观念问题都影响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

2. 政策法规不健全

政策法规的出台, 制度的健全, 能够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发挥有力的指导和规范作用。黑龙江省一些地市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 出台了《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特困老人补助办法》等相关文件。但是, 由于黑龙江省是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 许多地方需要承担“扶贫”与“养老助老”双重任务, 使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地方得不到保障;部分人道德水准较低, 养老助老意识淡化, 不尽瞻养义务等现象时有发生。

3. 资金缺乏且来源渠道单一

黑龙江省的社区养老服务是依靠政府资助才发展起来的, 但是这种仅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壮大的需求, 致使社区养老处于资金短缺的困境。高福利国家实践表明, 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建立起一套可持续的福利制度的。而且黑龙江省的经济尚不发达, 仅依赖政府直接的经费会给政府带来财政压力。目前,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是民政厅投入。同时, 民政厅用于社区养老的经费的筹集渠道比较单一, 主要来自于社会福利彩票的福利金, 而社会福利彩票的收入存在着不确定性, 使得社区养服务难有大的发展。

4. 服务设施与服务内容不完善

判断社区养老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 对于黑龙江省整个老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 黑龙江省各类福利机构仅为1 400多家, 床位3.5万张。其中, 长期照料床位更是少得可怜。以哈尔滨市为例, 全市拥有110多万老年人口, 其中生活不能自理和半不能自理的约占到4.8%, 也就是近6万人。而哈尔滨市目前仅有一家可专门长期照料老人的“临终关怀”老年公寓, 仅能容纳30多位老年人。同时, 黑龙江省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与方式相对单一, 多数局限于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 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完善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保障的建议

1. 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

要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区养老服务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在发展过程中, 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强理论研究, 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 制定优先优惠政策, 鼓励发展。同时, 要规范管理, 明确职责,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政府应该从政策上来支持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建设。在规划市政建设时, 应把发展老年福利事业设施列为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积极推进和发展老年社区服务, 对举办社区服务给予优惠政策。可考虑借鉴国外经验, 在学校开办社区服务的学科, 培养从事社区服务理论研究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开展基础服务培训, 为提高老年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发展老年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社会福利机构的相关法规制度, 对社会福利机构的非营利性质进行统一, 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加入到社区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

3. 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黑龙江省各城市应结合本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 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黑龙江省各地应发挥福彩公益金作用, 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给予支持。为了调动各地工作积极性, 更好地推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争取省能从本级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 并协调争取省财政拿出一定资金, 作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引导资助资金, 支持各地开展工作。要制定严格的资金拨付程序, 规范管理, 禁止虚报、瞒报和挪用社区养老补贴经费。适时组织抽查, 发现问题将立即停止对该市引导资金的资助。要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鼓励和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投资养老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和筹资机制。

4. 丰富和创新社区养老的服务方式和内容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 以社区为依托, 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 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城市各社区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 开展上门服务、日托照料服务、机构辐射服务, 并通过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点和发放“社区养老”服务卡等形式, 积极探索福利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和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 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不断健全老年人信息资料和为老服务信息档案, 构建更加便捷、及时、高效的服务信息系统。在创新服务方式的同时, 要拓宽服务内容, 努力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餐饮供给、精神慰藉、送货代购、法律援助等项服务, 全面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 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各项事业的发展, 都离不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对于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各级民政、老龄部门在推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过程中, 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专职人员, 要普遍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按照统一大纲和教材对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 要加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还应有计划地从大专院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吸纳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社区养老的服务队伍中, 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付林, 李志宝.黑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 2010, (1) .

[2]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 2008, (3) .

[3]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7) .

[4]陈淑君, 公大勇.哈尔滨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16) .

上传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篇8

一年来,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街道人社站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网络和平台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动态管理重点扶持促进稳定就业

目前社区总人口有 人,劳动年龄段内 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劳动者就业人数 人,领取失业金 人,是典型的充分就业社区。就业率达 %已完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指标,实现了社区充分就业。

为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用工联盟,向联盟单位输送失业人员,发挥我社区的优势,挖掘社区就业潜力,促进灵活就业,社区就业,居家就业,开发就业岗位,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带领社区内的失业人员参加区举办的春季招聘会和街道举办的招聘会,对有就业愿望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进行重点帮扶,针对符合辖区单位用工,社区做到一对一的职业推荐。截止到 月底,我们联系各用人单位收集各种用工信息计 家,提供岗位 种,就业岗位数 个,办理了求职登记80人,职业介绍 人,人在社区的帮助和指导下实现了就业。

此外,小微创业园已投入使用,目前共有企业 家,园内共入驻 家。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扎实工作贯彻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社会保险补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失业人员家庭的关心和照顾。为此我们对此项工作做到认真学习贯彻,扎实工作为失业人员做好服务。到 月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人次,资金补贴

元。今年社区为 名儿童办理少儿医保,共计 万元,非从业人员 人缴医保费用 万元。为 位老人办理老年居民医保,共计 万元。

三、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1、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异地资格认证。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走访、慰问。目前社区社会化管理人数有 名。

2、定期召开企业退休人员座谈会,适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今年 月组织了退休人员到 活动,参加人数达 余人,针对未参加活动的退休人员,社区邀请了 走进社区为居民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演出座无虚席,掌声阵阵,退休居民连声称赞表示希望能多欣赏到这样的演出。对未能参加活动的 名高龄退休人员,社区领导还协同人社室工作人员一同上门慰问。为了能丰富社区企退人员日常生活,我们还组织了 等活动。

四、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和自管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类社区创建活动、维稳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企退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发挥余温余热。

五、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台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走访慰问登记台帐。协助街道办做好各项退管工作,并根据市退管中心要求,准时上报各类报表、总结等材料。

六、社区退管工作主要是走访关心高龄、特困、看望大病住院人员,截止到 月底共走访 人,接待来访来信人员,组织活动,为已故人员办理丧葬费,使退休职工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增强服务意识,为社区退休人员多着想,多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使社区退休人员发挥余热,做到

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健康长寿,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把我们社区的退管工作做的更好。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来源于街道领导和街道人社站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工作室成员的团结一致,拼搏进取,来源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相配合,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做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2018年工作重点

1、创业园的规范和完善

2、加大对社区独居企退人员的关心和照料,做到每周随访

3、强化社保室新进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 问题

卧病老人要求上门体检

社区劳动保障人员工作现状汇报 篇9

目前,全市xxx个社区居委会中有xxx个成立了工作站,聘用了xxx名从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人员,初步形成了为下岗失业人虽和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管理与服务的网络,使社区就业成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亮点。

但从规范的角度看,xxx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中的“僵、散、冷”情况仍在部分社区不同程度地存在。

从操作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僵”字上,从事杜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人员,基本上是作为xxx岗位安置的人员。此前,他(她)们中有的曾是企业干部,多数是工人。虽然上岗前都经过培训,但对有关政策规定知之甚少,各类报表统计方法不熟悉,经常出现重复劳动,拖延各类统计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性和无序性情形同时存在。

从管理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散”字上。人员的工资是由市xxx部门统一申报由xx拨款,xxxx负责发放;人员则由xxx管理,但人员工作范围却在社区,客观上形成了管理与使用的分离。在社区“一揽子”安排下,人员基本上忙于突击性的工作,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很难集中精力从事社区就业工作。另外,部分社区居委会不把人员当回事,既无工作要求也不给予扶持,任其自然。有的人员至今连办公桌都没有,办公电话也不敢打,更谈不上使用居委会的笔墨纸张了。

从认识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冷”字上。一方面,有些居委会对社区就业工作摆不到应有的位置上,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人员关心支持不够,如某些居委会过年过节分钱分实物,人员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员碰到问题,向居委会主任请示也是“爱管不管”,因而他们羞于启齿并感到很压抑。

上述问题目前已引起各级领导重视。我们认为,为了使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由基础建设进展到功能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工作平台的作用,目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进一步理顺关系。人员的工作既是独立的,又是关联的,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一方面,必须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纳入居委会的整体工作之中,人员由居委会管理,业务上受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指导。要明确人员不是不能做其他工作,但要确保社区就业工作。同时,人员既有投入,也要考虑给他们的回报(包括居委会的一些待遇)。另一方面,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经费应从xx财政中专项列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既是政府工作的延伸,又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其经费由xx财政负担都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建立规范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制度,排除各种人为的障碍。其中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职责、工作目标以及社区内工作对象的各种台帐等。要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事事有人负责。以社区就业工作为例,今年就要完善五个制度:一是月分析制度,每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对本辖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再就业和社区服务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把辖区内失业人员的情况掌握得清清楚楚;二是社区就业信息制度,开辟社区就业信息专栏,及时准确地将社区服务用工信息提供给下岗失业人员;三是跟踪服务制度,实行一人一卡管理,跟踪服务;四是健全各种台帐制度,台帐要有针对性、实用性;五是统计报表制度,要坚持按规定时间上报,以便上级及时掌握情况。

第三,加强业务培训,建立考核机制。做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继续强化人员业务培训势在必行。一方面,以xx为单位,对所有的人员每年要全部进行一次以上的.专业培训或召开专题讲座学习,使他们加深对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形势的认识,熟悉社区就业工作的基本台帐内容和电脑操作技能及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措施。掌握服务工作的要点。另一方面,人员也要自觉主动钻研业务知识,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上一篇:管理信息系统 超市POS机管理系统下一篇:副书记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