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铅球运动员的广播稿(精选8篇)
如果你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肯定会知道我们广播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广播稿,没有准备广播稿就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广播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1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的运动健儿们在充满汗水的跑道上,努力拼搏。
XX那英勇的身姿,打动了无数少女的心。
快看,他那近乎完美的起步,让全场都振奋了!
XX拼劲了全力,在这光荣的跑道上,他那英勇的雄姿,让我们大家都疯狂了起来!
加油吧!为了梦想,为了汗水,加油!
致铅球运动员们广播稿2
走过荒山野岭高峡低谷
我们在沿途燃起篝火,一站一站的路被抛在身后
我们感到疲惫感到困惑。
还有那么长的路伸向远方,远方那片星光藏在哪儿
远方那颗童话树躲在何处
努力吧
奋斗吧
远方有我们的理想
有我们的希望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2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在赛场的尽头你奋力的一掷中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就是你们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拼搏,是们是激情是们是荣耀加油吧,让所有的人目击你们胜出的那刹那瞬间,让所有的人为你们而骄傲.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3手握铅球,心有成竹
虽有几分沉重,几分辛苦
正现人之本色,豪情万丈
一声嚎去,只见铅球已飞出
呀,太棒了,我为你欢呼
我为你骄傲
运动会铅球加油稿100字
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4当你面对强劲的对手的,请你不要忘记——你能行。
当你要抛出铅球时,请你不要忘记——你能行。
当你失去斗志时,请千万不要忘记
在场外为你呐喊的我们
永永远远都相信——你一定能行。
运动会铅球加油稿100字
看,眼前的那个铁球,黑黑的,还依稀可见锈迹斑斑。
也许它曾经连在烈士们沉重的脚镣上,或许它曾经不小心砸伤了你的脚。
那么,不要再犹豫了,用力推掉它吧,让它离我们远远的。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5沉甸甸的希望
——致铅球运动员
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奋力一抛的瞬间,一道闪亮的弧线划破美丽的长空,希望向前,再向前!
你胜利了
望着远方红色的终点线,那是汗水铺成的路,泪水堆成的山,平时的努力与奋战,不就为这一瞬间,于是你们用尽全身力气,冲向那决定命运的红线,你胜利了,耳旁飘来了同学们的欢呼与赞叹。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6铅球从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每一次的落地,都是努力的结果。
加油,赛出你的水平,秀出你的实力。
运动会铅球加油稿100字
在赛场的尽头你奋力的.一掷中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就是你们
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拼搏,是们是激情是们是荣耀加油吧,让所有的人目击你们胜出的那刹那瞬间,让所有的人为你们而骄傲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7看,眼前的那个铁球,黑黑的,还依稀可见锈迹斑斑。
也许它曾经连在烈士们沉重的脚镣上,或许它曾经不小心砸伤了你的脚。
那么,不要再犹豫了,用力推掉它吧,让它离我们远远的。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8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9沉甸甸的铅球寄托着你的希望,一道亮丽的弧线划过美丽的弧线,寄托着我们热切的期盼。
当你面对强劲的对手时
请你不要忘记——你能行,当你要抛出铅球时
请你不要忘记——你能行。
在场外的我们为你骄傲,加油吧!健儿们胜利向你们招手。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10一道优美的弧线从眼前划过,我不禁浮想连篇
这精彩的弧线啊
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这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
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
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11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联翩。
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论的弧线啊,穿托着多少热切的企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没有什么遗憾,只留下一片美的体验。
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12铅球在你手里抛出,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
铅球从空中划过,落在这竞赛场上,留下一个精彩的痕迹。
每一次的投掷,都是激情的展现;
关键词:铅球,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
1 选材的身体形态要求
由于投掷铅球需要绝对的身体力量, 这就要求运动员身高体壮, 能够在直径2.135米的圆内, 通过滑步或旋转, 由肩上将铅球推出去。为了达到好的成绩, 应以身材高大、肌肉结实、臂长肩宽、胸厚手大的为主要条件, 上体和下肢的比例是否合理, 但不是绝对的。双臂的臂展长度最好要大于身高, 躯干和大小腿部肌肉发达的孩子为理想的选材。
2 选材的发育情况要求
把发育迟缓作为选材的首要条件, 年龄10~12岁之间的儿童少年为宜;要求身体健康、无病史及遗传病史, 身材高大, 肌肉结实, 身体比例匀称, 上肢粗长, 下肢有力。不应该选拔发育过早, 提前发育、基本成熟的儿童少年。因为早发育儿童少年的身高、体形已经基本定型。身体不能够再发育、再生长, 这样的运动员没有发展前途。虽然短时间内通过训练, 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但是把这样的运动员输送到省体校优秀运动队后, 只能停留在以前的运动水平。很难再提高, 不论对运动员本身来说, 还是对教练员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为了不发生和少发生这类的事件, 应尽可能选拔那些发育迟缓的孩子。例如:男孩的嗓音未变、喉结未起、唇须未显、腋毛和阴毛未现等身体第二性征还没有发生变化的特征, 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3 选材的身体素质指标
首先对孩子进行30米计时、立定跳远、纵跳摸高、投掷实心求、前后抛实心求等项目的测试;观察孩子的灵敏性、爆发力、协调和柔韧性, 选拔那些跑得快、跳得远、跳得高、投得远的儿童少年。在测试时, 观察孩子跑的步频和步幅, 摆臂是否协调一致, 跳的过程动作是否连贯协调, 爆发力好不好, 投的远度如何, 能不能把下肢、腰腹和上肢的发力协调起来。通过测试, 有目的去选拔理想的专项铅球运动员——跑得快, 动作协调, 柔韧性好;跳得高, 灵敏性强, 下肢有力量;投得远, 爆发力强, 动作协调。
目前, 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还明显落后世界水平, 要改变这种局面, 就要求我们教练员从儿童少年的选材抓起, 要经常下基层学校, 多走多看, 和学校的体育教师搞好关系,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基本资料。发现和挖掘那些身材高大, 有前途的儿童少年, 及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 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综上所述, 铅球运动员的选材, 要通过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选择出来的苗子, 潜力大, 成材的机率高, 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 困难多, 任务艰巨, 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 切实作好孩子及家长的思想工作。明确目标, 针对儿童少年的身体特点, 科学选材, 系统的训练, 更好地为优秀运动队培养出优秀人才。
运动员简介:赵勇超, 男, 99年2月5日出生, 身高1.78米, 体重85公斤, 臂展1.83米, 身材匀称, 结实有力, 特别适宜做铅球运动员。 (见表1)
参考文献
铅球这个项目属于斜抛运动,想让运动员尽快掌握投掷铅球技术和将铅球投得更远,运动员必须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使投铅球的动作符合力学原理,完整的推铅球技术动作包括握持球、预备姿势、滑速、最后用力和缓冲平衡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统为一体。因而教练员必须在讲解动作时,要做示范动作,对少年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要科学有效,并不断改进提高技术训练,以达到掌握提高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目的,同时,注意技术动作与身体训练相结合。
推铅球的基础训练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一般采用分解和完整相结合的训练法,同时加强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训练。
一、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正确用力方法
1、双手持轻球或实心球,做各种前抛后抛练习。目的是对铅球的认识和从下而上用力顺序。
2、两脚左右站开约与肩宽,五指自然分开,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根托住铅球,拇指扶于铅球内侧,握好球后放在右肩锁骨窝处,右臂屈肘,掌心向外,手臂尽量放松。身体重心偏右侧,右手持球,左臂前伸,然后两腿蹬地,将球向前方推出。
3、两脚前后站立,在前的左脚尖内扣30°,右脚以前脚掌着地,两脚距离宽于肩,上肢向右转,两腿有力蹬地,挺宽、展胸、抬头,将铅球推出。原地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要不断提高,是从下而上的用力顺序,最后传至手指,将铅球用力地推拨出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由易到难,上肢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到脚和髋的快速传递,使运动员更好地掌握最后用力技术,为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
二、掌握背向滑步和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1、滑步是铅球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铅球预先获得一定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
滑步前要做预摆动作,预摆时,上肢前倾,左腿缓慢地向后摆起,左臂微屈,前伸下垂,两眼看前下方两三米处,头部和背部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当左腿摆到约同地面平行且身体稳定后,完成团身动作;当左腿回收靠近右腿时,臀部向投掷方向移动,同时,左腿快速向抵趾板方向摆出,右腿用力蹬地,迅速收拉右小腿至身体重心之下,右大腿内扣,脚尖内转,前脚撑落在圈中心附近,与投掷方向成90°角,左脚前撑积极下落于抵趾板内侧,投掷中线约10厘米处,两脚落地间隔时间要短,在滑步过程中,左肩要保持内扣,不转向投掷方向,头部始终保持原来的姿势,使滑步结束后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姿势。
2、最后用力动作是在滑步结束,左脚积极落地前瞬间开始,右腿收拉小腿过程中,膝和脚向投掷方向转动,并在着地后继续蹬转,迫使左脚落地快,右髋不断向投掷方向转动,上体在转动中不断抬起,头和胸部转向投掷方向,体重移上左腿,左腿在支撑过程中被迫弯曲并转动,左臂从前方摆至体侧制动,右臂将球用力推出,铅球出后两腿弯曲交换,降低重心,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出圈犯规。
3、为改进和完善技术,在训练中应不断提高动作环节的技术质量,随着技术的熟练掌握,应加大动作的幅度和提高加速节奏等方面的要求,并对不同少年运动员的技术细节,采用相应的不同练习手段。
三、全面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发展专项力量
1、铅球运动员需要较好的力量素质和跑跳素质,想要提高少年运动员的铅球专项成绩,必须加大提高专项力量的训练,从轻到重,不断增加,在训练中主要采用卧推、斜推、高翻、下蹲、抓举、借力推,来加强力量素质训练,30米、60米加速跑、立定跳、立定三级跳来加强跑跳素质训练。
2、在训练中要注意专项力量素质,更重要的是把绝对力量向专项速度力量转化,进而提高专项速度力量,来提高成绩。
你是田径场上万众瞩目的焦点,你是赛场上的王。铅球是完美的句点,融合万千技巧与力量的双臂将它挥向远方。它的沉重被你化为速度,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而这一刻,它不仅是一颗铅球——它凝聚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绽放,闪亮!
不要害怕,不要紧张,秋风阵阵,到处是金黄色的梦想。豪情万丈,是你日夜练习的热情和希望;后退一步,是你积蓄的向前的力量。推出铅球的一秒那么短暂,在你的世界,在我们的眼里却那么长。那是你日夜训练积累出的最美的一瞬,那是我们在赛前翘首期盼盼来最美的一瞬,那是你的赛场上你踏上巅峰,超越自我的一瞬!
(一)研究对象
本文是以洛阳市东方二中、轴承厂第一中学的20名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东方二中12人,8男4女。轴承厂第一中学8人,4男4女),利用学生们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两个小时来作为训练时间,保证不耽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铅球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等大量的书籍,并且利用网络资源查询和了解了近几年有关铅球训练和铅球运动力量训练的相关文章,进而归纳出适合铅球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
2. 实验法
观察东方二中、轴承厂第一中学铅球运动员的训练,经历二个月的时间,对其力量训练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构建此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结果与分析
(一)铅球项目的特点
铅球运动是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高的运动项目。其成绩主要取决于推铅球的出手角度。要求运动员掌握完善的投掷技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素质。铅球运动员的专业训练一般需要6—8年甚至更长,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的项目。
(二)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力量训练是指身体克服阻力已达到强健肌肉的目的。它能使肌肉变得强壮、增加运动员的力量、增强爆发力、提高运动员利用能量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力量的主要来源是大小肌群,大肌群强壮,极限力量、爆发力就强一筹,而小肌群则更耐力。通常,铅球运动员的肌肉分布比率都是大肌群强壮,小肌群比之则弱了很多。
(三)中学生力量训练所采用的方法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利用青少年运动员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烈、求知欲望强的特点,不但能使他(她)们对力量训练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也可使其实现训练的持久性和肌肉全面协调的发展。对东方二中、轴承厂第一中学的六名运动员,我们首先采用一般的力量训练。一般的力量训练是人体整个肌肉系统完成任务动作所需的基本力量。它主要包括腿部的力量、腰部力量及屈腕力。而对这20名运动员我们可以把这三种力量连贯的结合起来,合为共同向上的力,才能使铅球被推得更远,这样就比以前有力气使不出来要好的多。采用的方法如下:
1. 利用自身体重练习法
这是指利用各种形式和要求以克服自身体重采用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很有效,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简单易懂,而且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神经负担小,易学、易练,对速度、弹跳也有一定的效果。采用的方法如下:俯卧撑、立卧撑、俯卧的交换跑、跑坡、仰卧起坐以及各种跳跃练习等等。每周可安排2—4次,每次3—5组,每组10—15次为宜。增长数量会根据运动员的训练周期成绩决定,设定每两周为一个周期。
2. 原地拨球训练法
铅球的主要技术部分分为五个动作:握、持、滑、力、缓。其中的力,不仅仅是铅球运动员的四肢力量。很多有经验的教练在训练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时候,都会采取原地拨球的训练方法,因为铅球出手时,并不仅仅依靠手臂的力量,下肢的转体带动上身,手肘推球,指尖拨球。很多青少年铅球运动员在接触铅球伊始,因为力量训练方法不得当,投掷铅球时往往变成“抛铅球”。原地拨球的主要训练方法是寻找一块塑胶场地或者跳远专用的沙坑作为作训场地。运动员持球,将球放置在锁骨的位置,用力朝下拨球。一周训练5次,每天一次。一次3—5组,每组15—20次。拨球所使用的教具铅球可以采用8kg训练球、9kg训练球等大重量的训练球。
(四)中学生铅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的基本要求
在铅球力量训练中有好的训练手段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在训练上遵照一定的基本要求去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第一点要求应是在铅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随着运动员成绩的不断增长来增加训练负荷,这就要求训练负荷不断超过原有负荷。而超负荷的关键是使力量训练比以前的负荷量要大,但超负荷并非过度负荷,而是指在不引起机体衰竭的情况下刺激机体,使之发生预期的适应变化。超量恢复与负荷的非适应程度有关,随机体适应性的提高,力量训练的负荷水平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二点就是要求教练员要依据一定的量化指标进行控制性安排训练:其一是训练内容的量化,其二是运动负荷的量化,使训练目的与任务产生更为有效的训练效果。第三点就是要求铅球力量训练必须有周期性,就是将进行一种动态控制,使其能够更合理地安排训练。第四点就是要求运动员要保持经常进行铅球的力量训练,做到循序渐进。查阅的资料中显示有人试验,训练20周,每天训练,力量增长100%,以后完全不训练,这样在40周以后训练所获得的效果则完全消失。而另一种实验是训练45周,每周只进行一次训练,力量增大了70%,可是训练停止70周后,以获得的力量效果尚未完全消失。这样的实验表明力量训练增长得慢,停止训练后消退也缓慢;增长得快,停止后消退也快。所以铅球力量训练要经常进行,并使其缓慢增长。第五点就是要求铅球力量训练的全面性,也就是以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刺激运动中枢和肌肉本身,使其产生适应性,让其改造得更丰富、全面,从而提高肌肉在运动中的同步水平,改善运动中枢的协调关系,更有效地提高铅球力量训练的整体效果。因此,只有力量得到了全面均衡的发展,在运动训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全身的力量。
力量不是短时间就能训练好的基础科目,而是需要时间的堆积。速成法永远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因此,揠苗助长、填鸭式的训练方法在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法中属于极不可取的错误训练方法。想要增长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不仅仅需要训练速度力量(大肌群),小肌群的锻炼也尤为重要。一个木桶能够盛放多少水,不在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是在于最低的木板有多低。因此,力量的全面均衡十分重要。
(五)试验前后对比
通过观察东方二中、轴承厂第一中学铅球运动员的训练,经历二个月的时间,通过表1和表2对比可以看出,这30名名运动员遵照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成绩均有明显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铅球是速度力量型项目,力量是基础,速度是核心,所以力量训练对铅球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从对这二十位运动员的观察来看,发现他们在推铅球的过程中身体的力量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对这三十位运动员的实践练习中总结出铅球运动中力量训练能够在实际当中应用的方法。推铅球属于力量性的投掷项目,除了要具备一般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有适应推铅球所需求的专项素质。同时,运动成绩越好,对专项素质的要求也越高,力量训练的量也会随着身体的能力而逐渐增加。
另一方面,铅球必须做针对性训练。力量训练固然重要,可是,单纯力量、速度、爆发力的充足无法达到理想的成绩。力量是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单独的基础素质训练无法满足提高成绩的需求,针对性训练即投掷铅球,熟能生巧,多次数的投掷练习可以增强自身技术,配合基础素质训练,是提高成绩的必要条件。
铅球属于危险性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有效地提高铅球运动员的力量可以让肌肉在训练或者比赛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例如,运动员A肌含量为25%,运动员B的肌含量为40%。两人同时从180cm的高台往下跳,运动员A落地时会有较强烈的晃动,甚至可能受伤,而运动员B则仅仅有些轻微的晃动便站稳脚跟。肌肉的强壮不仅仅代表力量的强大,也同时能够保护自己的关节不受损伤。
(二)建议
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训练应以发展快速力量(即爆发力)为主;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选择正确的力量训练方法,贯穿到整个训练计划中去,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力量训练一定要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好的功效。还要按照铅球力量的基本要求进行训练,那样效果会更佳。训练量应根据体质检测的结果来给运动员拟定相对应的训练计划,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一时的成绩增长而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发育。训练量增加的同时,营养膳食也应该相对提高,一切以运动员体魄健康为基础进行训练。以上均是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能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增.浅谈铅球教学中学生的“抛球”现象[J].文化教育,2011(05):86-87.
[2]周金红.试谈初中生铅球教学技巧[J].大众文艺,2012(05):248-249.
[3]何友平.论推铅球教学中学生的素质培养[J].基础教育,2014(06):146-146.
[4]唐海霞.关于铅球训练特点与方法的探析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243-245.
[5]张开良.浅谈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运动训练学,2012(11):27-28.
[6]姜萍.铅球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16(08):129-130.
摘要: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相关运动环节及铅球的速度节奏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身体重心和铅球运动速度曲线在过渡阶段的分合对提高运动成绩有重大的作用;过渡阶段摆动腿快速落地缩短单支撑时间是尽快形成双支撑进入最后用力的关键;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双支撑前便开始最后用力,有待于提高向下运动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关键词: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技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G824.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94-03
铅球运动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竞技运动项目,同时,它又是一项重器械的力量性投掷项目,铅球项目的技术相对比较复杂。近百年,世界田径运动格局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铅球运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大赛中优异的运动成绩几乎都被欧洲的男女运动员所包揽,相比之下,我国的铅球运动成绩却徘徊不前,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要想使铅球技术水平不断跃向更高层次,创造出优异成绩,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无疑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在铅球项目的运动训练中,如果没有对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把握和崭新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认知其训练的本质,从而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本文试图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主要技术特征进行研究,针对他们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动作提出正确的评价方法来综合评定。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优秀男女28名铅球运动员为对象(表1),其中男子15名,女子13名,运动员均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
1.2材料仪器采用日本松下M90高速摄影机,均在28名男女铅球运动员比赛现场的正右侧面进行三次定点拍摄, 摄像机距投掷圈中心点14 m,拍摄频率为50帧/s,镜头高度1.25 m,且主光轴与投掷方向垂直,机内无时标,拍摄频率在比赛前后用拍摄电子秒表的方法进行校正,三次定点拍摄时比赛天气均为晴,风速小于3 m/s,拍摄环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内容具有很高的可比性,将拍摄所获得的录像资料采用生物力学平面定点解析的方法在爱捷运动分析仪(eimg7.1)上进行量化分析,得到所需运动学参数。
1.3主要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运动技术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在推铅球的完整技术动作中,人体经过滑步使处于静态的“人—球”体系进入动态,以获得一定的预定速度进入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是从右脚滑动结束到左脚落地,即是滑步的延续,更是最后用力的准备,其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减少“人—球”体系运动速度损失的基础上,为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发挥做好充分准备,并使身体处于最佳的发力状态。
2.1铅球运动速度与运动员身体重心速度变化的特征在铅球项目的过渡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和铅球运动速度曲线(图1)在滑步与过渡两个阶段的分界点附近出现重合,进而形成一种渐分渐合形态,两条曲线出现重合后按同一方向共同发展,并过渡到最后用力阶段,两条曲线再度分合对提高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当铅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成或即将形成最后用力姿势后,运动员应该有一个下肢的快速发力,使身体形成最大限度的扭紧、肌肉拉长状态,即身体形成“弓” 态,以便推球时能发挥身体最大力量,这一技术动作在铅球运动速度与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速度曲线变化中表现为:两条曲线重合后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速度曲线超过铅球运动速度曲线,理论上讲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速度曲线向上超出铅球运动速度曲线越大,说明运动员身体扭紧越充分,肌肉被拉得越长,越可能创造理想成绩,本测试的运动员两条曲线的差值最大为0.644 m/s,充分证明他们创造好成绩的根源所在。
在过渡阶段,铅球运动员右脚的前脚掌着地后,运动员的重心合速度立即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运动员在未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之前,便开始了制动缓冲过程,在过渡阶段结束瞬间,运动员重心速度均小于滑步结束右脚着地时的身体重心速度,且在过渡阶段中运动员身体重心的水平、垂直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垂直分速出现负值,表明右腿伸肌做退让性工作。另外,运动员滑步结束右脚着地后,重心速度下降至波谷的持续时间有差异,证明运动员之间右腿伸肌做积极退让性工作存在着差异,其主要产生原因有2个方面:1) 从解析的影片中观察到,运动员在整个滑步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腾空,身体腾空后的再落地,地面给右脚的反作用力和脚的运动方向相反,在该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右腿伸肌做退让性收缩,表现在数据上为重心水平速度下降,垂直负速增加;2) 滑步阶段的运动主要是增加水平速度,而最后用力阶段不仅要保持增加水平速度,而且还要增加垂直速度,人体工作方式的改变必须在过渡阶段完成,最后用力阶段时的神经反射和肌肉的退让性收缩必然影响过渡阶段身体重心速度的变化。
铅球速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影响铅球速度变化主要有身体重心速度和上体前倾角的变化。铅球运动员在滑步和过渡阶段只有很好地控制上体,才有利于加长最后用力工作距离及运动员不停顿的过渡到最后用力阶段,计算中发现运动员姜某某在过渡阶段铅球速度增加很多,通过录像可见她在滑步时上体控制较好,几乎与地面平行,但到过渡阶段左脚着地前,上体开始抬起,造成铅球过早加速,影响了最后发力,而贾某某在过渡阶段时上体控制较好,与此同时,右腿及时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移动,缩小两速度差,使各肌群有一个牢固的支撑点,为最后有力垂直距离增大打下良好的基础,故铅球速度的变化不但和髋部动作有关,也与滑步开始和结束时躯干角有关。
2.2铅球运动员髋、膝关节运动学特征我们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本次测试的铅球运动员左右两髋及两膝关节的速度与重心水平速度R左髋=0.498, R右髋=0.516,R左膝=0.667,R右膝=0.457,水平达到P<0.05,说明髋关节与膝关节的速度与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呈显著性相关关系,所以,铅球运动员的髋部与膝部技术动作是过渡阶段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铅球运动员在过渡阶段,其右髋均水平速度有下降(表2),在右脚着地后,左髋水平速度大于右髋水平速度,左髋速度快是滑步动作的延续,有利于左脚迅速下插,左髋速度越快,髋横轴越能迅速地从与铅球投掷方向垂直变为与铅球投掷方向平行,当左脚落地后,右髋水平速度又超过左髋水平速度,右髋速度的加快有利于右膝内扣,为最后用力做好力学方面的条件准备,说明左脚刚一着地,右侧便开始加速,有利于髋轴迅速向铅球投掷方向移动,而此时肩部基本未动,下肢运动先于上肢运动,最终形成躯干的充分扭紧产生超越器械的技术动作。
在过渡阶段,运动员左膝水平速度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图2),与重心水平速度显著相关,说明积极的向前下方摆插左腿有助于提高重心水平速度;左膝的垂直速度在过渡阶段为负值,说明运动员左脚下落的积极,而左脚的快速下插,不仅能使双支撑得以形成,使重心在滑步时获得的速度尽可能的保持,而且容易形成超越器械的动作,这是有利的技术动作;而右膝的水平速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右脚着地后伸肌积极退让,右腿速度下降,但右膝很快向前方转动,使下肢的运动开始加快,水平速度回升,说明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右腿落地后积极内收,内旋,带动膝和小腿向前移动较及时,较好的弥补了速度的损失,而右膝垂直速度为负值,说明重心向下减速显然右腿退让工作不足,因此,有待于提高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向下运动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2.3铅球运动员右膝角度的运动学变化特征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过渡阶段时的右膝角度均显示了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即滑步结束右脚着地后曲线下滑,经最大缓冲后上扬,而达到最大缓冲的时间运动员之间最大相差0.08 s,说明运动员缓冲地面冲击力能力这一技术环节存在差异,有明显的不足有待加强。为了深入研究,我们进行了右膝角度与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及合速度相关性分析(表3),结果显示,此过程中右膝的伸展角度变化与重心合速度、重心的垂直速度增加值高度相关(P<0.01)、与重心的水平速度增值相关(P<0.05),说明运动员右腿的蹬伸有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提高,运动员双支撑前右膝角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即开始了右腿的蹬伸,说明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双支撑前便开始了最后用力。
3结论
1) 铅球运动员身体重心和铅球运动速度在滑步与过渡两个阶段的分界点附近出现重合现象,运动员按同一方向共同发展,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作用。
2) 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右膝垂直速度为负值,即重心向下减速,右腿退让工作不足,有待于提高向下运动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
3) 在过渡阶段,铅球运动员右膝的伸展角度变化与重心的合速度、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增加值相关,说明运动员双支撑前右膝角度发生变化,即开始右腿蹬伸,证明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双支撑前便开始最后用力,这是有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张英波.推铅球现代投掷技术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 段世杰.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国家体育总局,1999.
[5] 熊西北,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 北京体育科学学会.教练员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7] 马明彩,等.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8] 王步标,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9] 许耀球,等.田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北航出版社,1990.
[10] 冯晓东,等.铅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1] 袁作生,等.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2] 崔允龙,等.推铅球技术研究与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3] 文超.田径热点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4] 王倩.田径技术诊断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15] 王庆跃.我国铅球技术生物力学分析[M].成都:四川省教育出版社,1990.
[16] 王少春,等.九运会铅球冠军王智勇的力量诊断方法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
[17] 刘明.推铅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体育科技,2002.
[18] 杨存斌.当今“中国铅球技术”的力学分析[J].体育数学与体育系统工程,1991.
[19] 王倩,周华锋,刘茂辉,等.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铅球选手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4-406.
看,我们班的.运动员陶清新正在赛场上,手里抓着一个铅球,她手中暗暗用力,忽然,她用尽全力,一下子把铅球投了出去,铅球如同炮弹一样飞了出去,铅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下子就飞出去了很远。
陶清新,加油!你是一个强大的战士!你如同一个新星在学校中闪闪发光!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推铅球;最后用力;躯干动作;运动学分析;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108-07
目前关于推铅球技术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涉及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及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等动作的分析,对躯干运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998年,张健、郑亚平从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力学原理及运动解剖学角度出发,并结合推铅球项目的技术特点,对背向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的躯干动作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李强等人提出在投掷过程中积极的躯干上抬可以提高铅球出手速度,且躯干上抬的最大角速度出现在球离肩之前。前人对躯干的研究大多从整体上论述躯干在投掷过程中运动方式及作用,且大都是以定性,或是多采用单机定点、平面的分析。因此,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躯干转动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教学、训练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8年奥运达标赛(苏州)男子铅球决赛2名运动员王广甫、姚永光为研究对象,均为运动健将,且为右手持球,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他们成绩及出手速度分别为18.61 m、12.10 m/s和18.54 m、12.16m/s。
1.2研究方法
1)使用2台索尼PDl90常速摄像机在比赛现场同时进行拍摄,其中一台位于投掷方向右侧距离投掷圈圆心20 m处,另一台位于投掷方向的正后方距离投掷圈圆心20m处,主光轴距地面13m,拍摄频率为50幅/s,两机主光轴夹角约为85°,符合夹角大于60°小于120°的拍摄要求。在比赛后用三维标定框架对研究动作范围进行标定。对整个男子铅球决赛过程进行不停机的连续拍摄。
解析过程采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在解析过程中,确定OY轴指向铅球投掷方向,OX轴指向投掷方向的右侧,与投掷方向成90°,OZ轴垂直于地面向上。采用汉纳范(Hananvan)人体数学模型,按照模型关节点和附加点的方式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计算,通过做环节模型获得有关运动学的数据,并采用低通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为5Hz。
2)对所收集的文献数据和解析数据运用MicrosoftOffice Excel 2003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3)对运动员的运动学主要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指标定义:OY轴,指向铅球投掷方向的轴;OX轴,指向投掷方向的右侧并与投掷方向成90°;OZ轴,垂直于地面向上的轴,O为坐标原点。
肩轴转动角:指左、右肩关节连线所组成的轴与OY轴所形成的角;髋轴转动角:指左、右髋关节连线所组成的轴与OY轴所形成的角;躯干:肩轴和髋轴间的身体;躯干前振角:肩、髋轴中点连线(简称躯干中心轴)与XOZ面所形成的角。
为了便于研究,将推铅球的最后用力过程依据人体各环节的动作特征分为2个阶段、3个时相。
动作阶段: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时相:右脚着地瞬间(用t1表示)、左脚着地瞬间(用6表示)、铅球出手瞬间(用6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的转动变化
本文做出了2名优秀滑步推铅球运动员从右脚着地瞬间到铅球出手瞬间肩、髋轴与OY轴之间部分运动学参数的变化曲线(图1、2),图1、2中各曲线上第一个黑点对应的时相为右脚着地瞬间(用t1表示),第2个黑点对应时相为左脚着地瞬间(用6表示),第3个黑点的时相为铅球出手瞬间(用t1表示)。
1)各时相右髋分、合速度变化
图1为王广甫与姚永光最后用力投掷过程中各时相右髋分、合速度变化曲线,从图1中可以看出,t1时刻王广甫与姚永光的右髋合速度分别为1.76与1.88 m/s;王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28、1.74与0.05 m/s,姚与王相比较,主要表现为姚在t1时刻其右髋沿OX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均小于王,而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要比王的大;因此,在t1时刻,王今后要减小右髋沿OX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加大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以此来提高右髋的合速度。在6时刻王与姚的右髋合速度分别为1.81与2.39 m/s;王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95、1.50与0.33 m/s,而姚在这3个方向上运动的分速度都要大于王。通过在6时刻王与姚的比较发现,姚的右髋沿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大,右髋沿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小;右髋沿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过大容易使人体总重心在投掷方向上向右偏离;右髋沿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较小,则不利于它与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所产生的合速度增大。在t1时刻王与姚的右髋合速度分别为1.04与0.59 m/s;王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09、0.80与0.67 m/s,而姚的右髋沿OX,OY与OZ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均小于5E;通过分析表明,王的右髋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与姚比较,差别是非常大的,这容易使王在比赛中犯规。“右髋A”为合速度,从图1可知,t1-t3,阶段,2名运动员右髋合速度总体趋势是上升,达到峰值速度后迅速下降。相关研究表明,最后用力技术首先经过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使充分拉长拉紧的腰背肌发挥更大的力量,以加快铅球的运行速度。最后用力时的两腿蹬直,右臂的推球和抬头是同时进行的,在这个完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身体的髋、肩、腕关节的力量,以获得最大的速度,从而使铅球在出手时获得最大的速度。
2)各时相右肩分、合速度变化。
图2为2名优秀滑步推铅球运动员投掷过程中各
时相右肩分、合速度变化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6时刻王与姚的右肩合速度分别为2.89与2.23 m/s,王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34、-0.50与2.83 m/s,从图2中可以知道姚的右肩沿OZ与OX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与王基本一致,而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则不及王的分速度大,这说明王在背向滑步阶段双腿进行左摆右蹬及全身协调配合的能力与腿部的爆发力要好于姚。6时刻王与姚的右肩合速度分别为2.62与2.52 m/s;王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67、-0.03与2.53 m/s,王的右肩合速度有所下降,而姚的右肩合速度则增大,其原因是王的右肩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在下降,沿OZ与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上升较小有关;而姚的右肩除了沿OZ与OX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上升与王基本一致外,沿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在t1-t2阶段总体趋势是上升。在t1-t2阶段,从双腿处于双支撑技术效果来看,姚的技术要好于王。王志明研究表明,铅球运动员在最后用力时的髋关节速度v1、肩关节速度t2、腕速度t3、出手速度t4与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5、0.969、0.935、0.956。速度节奏是影响铅球出手初速度并决定铅球运动成绩的根本因素。右肩的合速度在t1-t2阶段下降,它不利于保持铅球预先所获得的速度。t3时刻王与姚的右肩合速度分别达到4.06与3.71 m/s;王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分别为-0.15、-1.10与3.90 m/s,而姚的右肩沿OZ,OX与OY轴方向运动的分速度都小于王;这说明t2-t3时刻姚的躯干复合前振运动的效果不及王。
3)肩、髋轴转动角度的变化。
图3为王、姚投掷过程中肩、髋轴转动角度θ变化曲线,从图3中可以看出,王与姚的肩轴与髋轴转动角度变化曲线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t1-t2阶段两条曲线基本保持平行,王、姚t1时刻髋轴转动角分别为151.3°和153.19°,t1时刻肩轴转动角分别为110.68°和118.17°,即t1时刻髋轴转动角大于肩轴转动角,说明王、姚的髋轴领先于肩轴;至t2时刻,王、姚髋轴转动角分别为163.41°和177.28°,肩轴转动角分别为116.41°和137.95°,此刻髋轴依然领先于肩轴;至t3时刻,王、姚髋轴转动角分别为280.14°和289.85°,肩轴转动角分别为301.03°和298.64°,说明此阶段肩轴已领先于髋轴;t1-t2阶段,王、姚髋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2.11°和24.09°,肩轴转动幅度分别为5.73°和19.78°;t2-t3阶段,其髋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16.73°和112.57°,肩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84.62°和160.69°。t1-t3阶段,其髋轴转动幅度分别为128.84°和136.66°,肩轴转动幅度为190.35°和180.47°(见表1)。
李林指出:在最后用力阶段,其技术特征首先是右腿用力转蹬使髋部向前转送,然后髋部牵拉肩部再带动投掷臂利用全身的力量将球推出。有研究表明:在最后用力阶段,肩转动角度与髋转动角度差李梅菊小于张春景,说明在此阶段张春景比李梅菊的超越器械效果要好。
从总体来看,王、姚的肩、髋轴的转动幅度最后用力阶段要远远大于过渡阶段。最后用力阶段是铅球技术中最重要的阶段,铅球出手速度的80%左右在这个阶段获得,此阶段是铅球增加力的作用距离的主要阶段,从而达到提高铅球出手速度的目的,因此最后用力阶段加大肩、髋轴的转动幅度,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对铅球出手速度的增加和铅球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肩、髋轴转动角速度的变化
图4是王、姚的肩、髋轴转动角速度变化曲线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从t1时刻开始2人的肩、髋轴转动角速度都为正值,说明t1时刻肩、髋轴已经开始转动,且肩、髋轴同时转动。
过渡阶段,王、姚的肩、髋轴转动角速度曲线在过渡阶段几乎重合且略有上升,肩、髋轴转动角速度相差不大。王在整个过渡阶段髋轴转动角速度大于肩轴转动速度,在进入过渡阶段之后姚的髋轴转动角速度超越肩轴的转动角速度;至t2时刻王、姚的肩轴转动角速度分别为212.23和241.73(°)/8,髋轴转动角速度分别为336.95和376.13(°)/s,说明在过渡阶段两名运动员的髋轴已经开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最后用力阶段,2名运动员肩、髋轴的转动角速度都迅速增加,肩轴转动速度明显大于髋轴的转动角速度,但髋轴先于肩轴达到峰值角速度。此后,2名运动员肩、髋轴转动角速度依次快速下降。
在峰值角速度方面,王、姚的肩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分别为787.15和738.01(°),s,髋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分别为549.93和616.72(°)/s。可见王的肩轴转动的峰值速度比姚的肩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大,髋轴转动的峰值角速度则比姚小;从他们肩、髋轴到达峰值角速度的时间可以看出,王、姚到达峰值角速度的时间先后顺序上,髋轴要先于肩轴。
相关研究表明,最后用力阶段由下肢首先发力,左侧支撑腿积极主动快落且支撑制动,使人体助跑获得的动量传向躯干,与此同时躯干用力并产生加速运动,动量依次传递,直到传向铅球,提高铅球的出手速度。因此王、姚的肩、髋轴转动技术较为合理;从动量传递效果看,两名运动员的髋轴转动速度达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而肩轴转动速度不断增加,说明动量传递效果较好。
2.2躯干前振角度及前振角速度的变化
1)躯干前振角度的变化。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绕额状轴和纵轴的角速度分量是构成躯干绕瞬时转动轴合角速度的主要成分,是提高投掷臂速度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搞清楚躯干在最后用力过程中的前振角度及角速度的变化情况。
2名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不断增大直到铅球出手,躯干呈上升趋势,结合运动员最后用力时躯干在不同阶段的前振角度可反映出在过渡阶段,2名运动员躯干都有不同程度的前振,王、姚的躯干前振角度分别为13.02°和23.61°;躯干前振程度姚明显大于
王,与其在过渡阶段用时过长(0.16 s)有关。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的前振程度明显增大,王、姚的躯干前振程度分别为64.21°和55.49°,大于过渡阶段躯干前振程度。通过观察t3时刻2名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度可知,王的躯干前倾角为正值,说明躯干在铅球出手瞬间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前倾;姚的躯干前倾角为负值,躯干基本保持垂直,说明其躯干在铅球出手瞬间有一定程度的后仰。在铅球出手时,躯干过于向前,导致出手点降低;过于后倾,仰身推球,不利于速度的传递,导致出手速度下降。
2)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变化。
图5是2位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变化情况(图5中原点位置代表的时刻是滑步时右脚离地瞬间)。从图5中可以发现,在右脚离地瞬间,2名男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速度都为正值,王的躯干前振角速度最大为81.43(°)/s,姚的躯干前振角速度较小,其躯干角速度为47.65(°)/s,尽管前振角速度值各不相同,但可以说明在右脚离地瞬间2名运动员的躯干就开始前振,且前振角速度不断增大。
从2名运动员躯干前振角速度曲线可知,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速度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达到峰值,虽然2名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速度都在最后用力阶段达到峰值,但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又有所不同。王在最后用力阶段前半段达到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峰值,说明王的躯干前振效果要好于姚。
姚在过渡阶段躯干前振角速度先快速增加后不断下降至最后用力阶段前半段,此后躯干前振角速度迅速增加,铅球出手前0.41 s速度达到峰值。根据动量传递原理可知,躯干前振角速度先快速增大然后下降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增大,动能消耗大,动量的传递效果较差。
根据投掷技术原理,在过渡阶段躯干应该保持后倾姿势,躯干不要抬起,保持原有姿势快速进入最后用力。但通过分析以上运动员的躯干前振角度及角速度变化情况可知,过渡阶段运动员的躯干都有不同程度的前振。究其原因,运动员右脚着地后为了缩短过渡阶段的时间尽快进入最后用力,左腿必须迅速着地制动,形成牢固的左侧支撑,但左腿积极的着地势必造成躯干的前振,以利于尽快的进入最后用力,因此躯干在此阶段的适当前振是有利于左腿的积极着地,有利于铅球速度和整个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进而缩短了过渡阶段进入最后用力的时间;在最后用力阶段,2名运动员因为躯干的过早前振或过渡时间过长未及时进入最后用力导致过渡阶段躯干前振角速度的先增加后下降,或是直接表现为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此阶段2位运动员的躯干的前振角速度峰值分别为209.75和177.1 1(°)/s,说明此阶段躯干的及时前振对投掷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各时相身体重心速度变化
图6是2位运动员最后用力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的变化情况。t1-t2阶段,2名运动员都表现出身体重心合速度曲线与OY方向速度曲线几乎重合,说明在过渡阶段OY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在身体重心合速度中起主要作用;王广甫的身体重心合速度稍有增加,而姚永光先略有下降后不断增大。从图6中发现身体重心合速度总是略微大于OY方向的身体重心速度。通过分析图6可知,除了起主要作用的OY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外,在OZ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的不断增加是身体重心合速度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OX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在t1-t2阶段相对稳定,且速度曲线在OX轴附近波动,因此,它在此阶段对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影响不大。
t1-t2阶段,运动员人体重心速度曲线和OY方向人体重心分速度曲线都近似于平行,且这两条曲线在后半段均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王与姚的身体重心速度在左脚着地后迅速达到峰值,此阶段他们在沿OY方向身体重心速度迅速降低,但OZ方向的速度却迅速增加,说明当左脚着地时,身体水平向前的速度不断降低,而右腿积极蹬伸用力以及躯干迅速的前振,又使身体重心速度不断增加,因此身体重心合速度能够迅速达到峰值,且速度峰值依次为2.43、2.59 m/s。此后,由于水平方向身体重心分速度急剧下降,导致身体重心合速度也不断下降,而垂直方向速度的继续增加达到峰值后再迅速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在最后用力阶段,人体重心速度下降过大,对铅球的最后加速是不利的。分析以上2名运动员左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分、合速度变化关系可知,水平方向身体重心速度迅速下降,垂直方向的身体重心速度急剧上升,结合运动员图像分析可知前者主要是左腿支撑制动的结果,后者主要是右腿蹬伸用力以及躯干前振的结果。再通过以上几个曲线图发现,身体重心合速度方向与OY方向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有一定的偏移,沿OX方向运动决定身体重心合速度的分速度在过渡阶段基本保持不变,而到最后用力阶段,2名运动员身体重心沿OX-方向运动的分速度前半段不断减小为负值,侧倾速度最小值变化范围大约在-0.4--0.8 m/s之间,说明在最后用力投掷过程中身体重心在OY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主要原因可能为左脚着地时,运动员的左脚积极插向投掷方向中轴的左侧,以便于最后用力时身体的转动发力所致。
【致铅球运动员的广播稿】推荐阅读:
致铅球运动员09-10
铅球运动员加油稿50字06-09
致三级跳远运动员广播稿06-06
运动会广播稿致60米10-19
致工作人员运动会广播稿06-02
运动会广播稿致啦啦队06-12
运动会广播稿致失败者12-19
铅球的辅助练习有哪些10-31
原地推铅球教案06-19
体育课铅球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