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精选8篇)
宝力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校毗邻宝力中学和七家中学等我县名校,我校优质生流失比较严重,留下来的学生主要以学困生为主,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相当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问题成为制约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校依托实际情况开展了“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去探讨、去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 “以德育拓智,以信心促智、以艺体增智。”研究为抓手,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同时促进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寻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达到“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品质,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从德育提升动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从艺体展示亮点等方面进行探寻和实践策略,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
2、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3、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面向全体,提倡关注差异,注重学困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
(1)坚持以爱换爱的原则。一般说来,学困生与教师之间都有一堵无形的墙,这就要求教师用爱心来拆除,用爱心来换取学生对老师的爱,促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喜欢听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
(2)坚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习信心的原则。可以说自卑感在每个初中学困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在教学中要遵循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心。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困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困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过程,学困生的进步,往往进步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5)坚持重视家庭教育因素作用,重视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
2、方法(1).问卷测试、调查法:通过测试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追踪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行为、能力、心理、表现等发展状况;
(2)资料和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模式中的对子“教师+学困生”“优生+学困生” 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教师、参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
(5)经验总结法: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改变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强化领导是教师的服务员,教师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是家长和学校的服务员意识,校领导利用教师座谈会和教研会等机会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守其师、信其道。研究改善师生关系,创立新的师生关系;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准则教育学生,特别要热爱每个学困生,有信心、恒心和爱心,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们,进而帮助后进生分析他们的心理品质,向他们说明差距主要不在智力,而关键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与对未来的希望,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让学困生自己有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拓宽德育途径,深化学生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实现德育工作生活化、特色化。着力优化了德育内容,做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更新教育理念,加大养成教育力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坚韧的意志、自觉的精神。突出了德育工作实效性,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达到以德拓智。
3、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策略,结合学情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分层教育、差异化教学转化。课堂上进行信心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反馈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兴趣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能力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转化的研究,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注意教学问题梯度设计、密度设计、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设计。照顾“学困生”。进行课内练习时,更多地提问“学困生”,辅导“学困生”。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主动及时地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知识的日益落后,重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稳步提高他们的成绩。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4、提倡采用多元化课堂评价方式,搭建学生展示发现的平台,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
5、优化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学期展开校园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质和兴趣;每学期展开文体演出,做到以体促智,以艺增智。
6、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补缺补差。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辅导两种方式:学校制定补差制度,教师课前早进,课后晚走及午休时间,晚上通过QQ白板在线视频等方式为学生义务辅导,及时清除知识和思维障碍,帮组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习习惯养成。班主任积极探索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根据学习情况和住址确定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发挥优等生示范作用,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7、突出班主任的教育转化作用,利用好班会和课后时间了解学生,温暖学生,激励学生。做到正面教育,树立人生生观;深入了解,对症下药;捕捉亮点,正面教育;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8、家校结合是转化“学困生”的最佳途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缺乏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甚至有可能是失败的教育。如果教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忽略了学生家长的作用,就有可能失败。为此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⑴、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序实施,务求实效。
⑵、按计划认真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由教学校长亲自组织家长教育座谈会,客观分析学生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⑶、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⑷、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教育经验心得,并在家长会中交流。
⑸、充分利用“家长微信平台”充分调动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更及时更深入更全面更顺畅交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9、持之以恒,勤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内容和措施
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安排为一年,即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4---2015.7)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研究人员,建立健全制度。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
3、组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材料,找准学困生。
4、确立课题分工,做好宣传发动。
5、建立合理的评价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9---2015.11)(l)选准试验班级,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了解调查试验班的情况,指导试验班学生分组认真配合调查。
(2)课题组成员研究工作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具体实施办法。
(3)从家庭和学校教育方面及社会背景入手,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4)题组研究教师两个月举行一次研讨与交流及成果汇总,课题组进行综合研讨和评估,并及时调整整理补充完善,反馈信息,调控进程。
(5)收集积累资料,整理研究成果,书写论文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2---2016.3)
1、收集并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存档,为总结做好准备。
2、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撰写结题报告。
3、学生写出个人总结。
4、召开教师总结实验课题,撰写论文,上报结题。
5、课题组写出总结论论文,展示研究成果。
6、如果验收合格,积极推广课题成果。
七、研究成果
1、课题组的教师思想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真正了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我们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4、要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5、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微小的进步,是转化的关键。寻找和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及时表扬其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他们谈心,成为知心朋友,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积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们深知博爱是基础,平等是关健,激励是成功。
6、消除了学困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渐从心理上克服了个人的学习畏难情绪,基本上能按教师的要求,逐步有效地对化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7、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这样会使学生采取积极进取态度,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改变对原有的厌学态度,学习成绩提高会很快,进一步使学困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8、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构建新的高效教学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端正了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
初中教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其教学质量观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力强、和谐发展的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10、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在课后,我们也抓紧一切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11、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上体现三个优先: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板演、优先批改作业。作业布置上适当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困生”将平时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汇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并针对易错点,设计二次过关试卷。
12、改变了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除了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练习批改时,采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奖
励。每次测试后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通过对他们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存在问题
1.教师思想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次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在研究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科学,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5.有急功近利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课题研究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6、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体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困生转困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会发挥学科特点,加大实践力度,继续进行探索,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九、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彻底转变教师观点。
2.完善学困生跟踪服务。对学困生转化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认真反思前期研究情况,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做好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3.做好经验总结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推广。
一、鼓励学生, 增强自信
大多数学困生都比较自卑, 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差, 再加上受到家长、同学的讽刺、嘲笑, 自尊心受到伤害, 于是越来越厌学, 如此下去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转化学困生, 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作为教师, 我们要多从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他们一些关爱,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 先接受教师再接受教师所授的学科。 在学习上, 教师要多一点耐心, 适当夸大他们的优点, 进行鼓励、表扬。 在生活上, 教师要多关心、照顾他们, 多一些情感交流, 多一点爱心。
二、适当指导,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不要急于讲授知识, 而是应该首先吸引学生的目光,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困生这一点尤为重要, 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知识是以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将现在与将来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组成。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将来才会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只有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 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二) 以旧引新, 激发兴趣
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名人趣事或者个人经历, 引导学生了解生动的语文知识, 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离不开语文,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以前的被动学生被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从而喜欢学语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准备一些衔接性的知识点, 以旧知识引出新内容, 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习兴趣。
(三) 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我们在读小说、看电视的时候不难发现, 章节、剧集之间往往是设在情节向前推进时, 这样暂时挂起就会让读者、 观众产生一种期待的心情, 同样这也可以运用在教学中。 比如, 在讲《背影》一文时, 文章开头便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时, 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 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 接着, 教师再问:一般会描述人的哪一个部位? 经过讨论得出:一般是用面部神情来描述。 而《背影》一文, 为什么会细致描述“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里讲的是一位老父亲的背影, 它描述了父亲的艰苦生活, 和为儿子无怨无悔的付出, “背影” 表现出一个父亲到儿子的爱, “背影” 是父子分别时留给儿子最深刻的烙印。 所以, 作者采用描述背影的方法来充分渗透其中的情感,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 体会成功, 激发兴趣
在给学困生设置教学目标时, 教师要适当放低一些要求,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信心, 对初中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再学习, 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学习目标, 用目标来激励自己。 在实现目标后, 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语文的教与学都离不开听、说、读、写。 其中, 写是最复杂的。 写综合了听、说和读。 对于学困生, 我们要把要求放低, 最初可以从写一句话开始, 比如写一句话来形容天气;再写几句总结性的话对一天的生活进行记录;最后写篇幅短一些的文章。 只要长期坚持, 学生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五) 通过活动, 巩固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尚小, 兴趣爱好不太稳定, 所以需要教师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进行巩固。 特别是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设置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 通过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 展现他们的特长, 进一步巩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成绩
学困生的转化是否成功, 除了增强自信心和激发兴趣之外, 还要注意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高。 在指导学困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1.事先准备。 每节课前, 教师要专门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来回答, 并根据学生的表现, 及时表扬。
2.学会评价。 在学优生回答完问题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来做总结, 使其在评价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
3. 提示鼓励。 教师可让学困生独立回答一些难度稍高一点的问题。最开始, 学生可能因为胆小、不自信而有些困难。 对此, 我们可以适当鼓励或者通过简单的提示来引导学生完成。
(二) 及时有效的课后辅导
为了做到当日事当日清, 教师课后要及时根据学困生当天的表现进行指导, 插漏补缺。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 让他们互帮互助,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四、持之以恒, 弹好“尾声”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 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 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 再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 如今天认识的东西, 明天又会忘记, 刚刚得到表扬, 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 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 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 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 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 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 应客观地加以分析, 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 我们应一而再, 再而三, 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 困难 帮助 转化 成功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十分关键的时期,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已经落在其他学生的后面。作为老师要及时挽救他们,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他们克服碰到的困难。
一、学困生的情况
教师应首先深入了解,找出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再制定解决措施。以下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习兴趣低。缺乏求知欲,缺乏对英语本身和运用英语的热情。
2.学习习惯差。不预习,不复习,上课不听不记,有问题不问,对批改的作业置之不理,抄别人的作业,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不足。
3.学习能力差。缺乏拼读,书写能力和基本的语法知识。
二、学校、家庭、老师的情况
1.学校实施大班教学,让老师没有过多时间精力关注学困生,过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2.在教学中, 教师一般只关注传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很少运用情感的有力因素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不少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顶撞老师。和同学打架斗殴,无心学习。
三、解决问题,转化英语学困生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学生对英语“厌学”的原因后,我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重视感情投资,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而学生尊重、信任教师,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加倍关爱学生,不厌弃他们,多理解,多帮助他们,使他们受到鼓舞,得到心灵满足,萌发向上的动力,老师努力去发现学困生身上哪怕是很少的闪光点,发觉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2.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其次要摆正教师为学生服务的位置,深入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3.利用课堂教学积极评价学生,使其获取成功体验。
良好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英语课堂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用处很大,它们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课堂活动。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教师就要鼓励他:“ I believe you can!”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说“Well done!”或“Good job!”;当学生回答很有创意的时候,老师要由衷地赞赏“You are very clever!”如果学生这些微小的成功能及时得到老师的赞赏,那么就会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就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大的兴趣。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得当,学生的兴趣就能调动起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英语课堂就不会出现沉闷的局面。
4.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情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经常调整变化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实物、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唱英语歌、听故事、用英语交谈等各种手段,使英语课堂充满情趣,从而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点,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5.家校结合。
中国教育家冷冉说过:“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支柱。它的方向和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也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终生幸福。没有一定水平的家庭教育的配合,要想取得学校教育的完全成功,是很难想象的。”英语的基本学习技能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如此大量的训练,学困生很难完成任务。因此,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长来访,教师家访,给家长打电话等方式和家长进行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和教师一起关心爱护学困生,帮助他们学好英语。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和鼓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用智慧和耐心为他们的英语学习创造成功的条件,帮助他们走向自信和成功。
参考文献:
1.桂诗春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一、初一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初一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2.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调查表明,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定理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他们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初一数学的学习,最终逐步形成了学困生。
3. 考试障碍
调查发现,不少初一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①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完卷 。②心理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③处理不好,造成全题失分。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困生正常数学水平的发挥,使学困生得不到满意的数学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4.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一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1)教师教学上要求“一刀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
(2)教学方法上灌输型盛行,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
(3)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二、初一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就落到了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更新教育观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管升学客观存在,尽管升学必然导致“淘汰”,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2)创造条件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才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重点。
1.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研究现实数学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3. 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如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 “ ( -3x ) 2 =6x2” ,班上有 1/3 的学生都认为是对的,这时教师应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容易出错的问题。
4.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这对学困生特别有利,课内补强于课外补,大大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
四、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具体策略: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而且还给予学习与德育考核方面的加分,并发“表扬信”给家长,要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要把后进生分组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3.制定帮教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4.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把学困生转化对象分成几个小组,每天根据当天学习内容设计过关检测题,利用课余时间交换题目抽测竞赛,并把小测的成绩计如平时考查成绩,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有第二次补测的机会。对取得好分数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及大力表扬,促进他们重视每天的知识过关。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结论。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
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注意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他们上课时经常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语言讲授听不进耳,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更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学生的情感都很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就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不仅在学生中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注重对学困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适时鼓励,促使他们能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能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2)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3)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自习课不认真复习、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好的习惯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1、辅导人员:班级中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上的这部分“学困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都低于一般水平学生,他们不善于区分教材中的重点,概括分析能力差,思维独立性差;基本学习技能,如计算能力、转化能力等有一定的缺陷;实际知识中存在缺陷,使后续学习发生困难,缺少应有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存在较多的情意障碍:如成就期望较低,学习缺乏胜任感,学习的坚持性差.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非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
3、方法措施:
A,重视过程性评价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制定“一帮二”,“生教生”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3),每次质量检测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与他们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B,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其特点,使辅导有针对性,成效性
(1)在教学每一章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做好本章的计划与实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个充分的预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错题成因分析是提高辅导成效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提取数学“学困生”的作业,练习或检测中出现的错误,把这些错误系统地加以整理,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诊断,从而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预习,加强课前铺垫辅导,有利于缩小“学困生”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一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 家庭和社会的原因
有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里, 养尊处优, 毅力较差, 因而学习上无动力, 心理依赖性很强, 学习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挑战;有的学生父母感情不和睦, 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 或者是留守学生, 不能得到父母全面的细心呵护, 缺少生活上的关爱、学习上的督促, 导致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有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整天与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为伍, 休息时间不够, 上课精力不集中。更严重的是, 当学生过多接触了外界不良环境, 他们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读书无用”的想法, 并且他们也的确在社会中能够找到这样“鲜活”的“实例”。
2. 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原因
第一, 化学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化学学科知识的连贯性极强, 环环相扣, 所以, 一旦形成某个知识点上的盲点或弱点, 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学生一旦失去兴趣, 就很容易步入化学学困生的行列。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 只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 超过两种元素组成, 即使含有氧元素, 也不是氧化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这些概念之间连贯性极强, 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没有理解, 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几个概念的掌握。
第二, 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主动预习化学教材中的新知识, 不清楚应掌握哪些知识, 也提不出问题, 无法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题, 易受外界干扰, 读书被动, 无自觉性。
第三, 课堂上缺少做题的主动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化学习题漠不关心, 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 总是心不在焉。
第四, 对作业马虎应付, 抄袭了事。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做题时不遵循步骤, 没有逻辑性。不能灵活地运用每个化学知识点或死搬硬套。
第五, 不重视考试, 缺乏竞争意识。他们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意认真复习, 马虎应付, 考场上仅凭“临场发挥”。他们身上缺乏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先是厌学, 久而久之便是自暴自弃。
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1. 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带他们走出“心灵困境”
对于学困生, 教师在布置化学作业时要有层次。要放低要求, 注意难易程度, 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 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多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优点。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起点, 逐步掌握, 逐步提高。在考前应提出具体的要求, 对学困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 并定出任务和目标。测试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 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些学困生在经过努力后能有较大的进步, 他们就更有成就感, 更愿意努力学好化学, 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如我任教的8 (3) 班有位典型的学困生, 生活在单亲家庭, 缺乏学习兴趣与信心。我从一些较易的化学题入手, 只要他取得了点滴进步, 我都予以极大的表扬, 还主动与其家长取得联系, 通过家校合一, 共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一段时间后, 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 上课也不再违纪了, 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 化学成绩从未及格过的他竟然考了71分。
2. 指点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很多学困生来说, 学习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质按量地完成预习和课后作业。作为化学教师, 有责任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指导他们要课前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课, 课后独立完成化学作业, 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学困生学习意志不坚定, 上课思想容易开小差, 很少去预习和复习, 所以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 一定要把好预习、听课和课后作业关, 注意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 逐步让他们学会自己动脑, 及时纠正他们出现的错误, 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注重情感教育
每个班级都有优秀生和学困生, 大多教师都会喜欢优秀生, 但对于学困生, 更应多给点爱。因为在教师和同学心目中, 他们总处于“第三世界”, 什么好事都不会落到他们头上, 这就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 当他们有所进步时, 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 以示鼓励和肯定。
只要学困生从内心上愿意接受教师, 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为人师表, 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情感教育,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4. 加强直观性教学,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安排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让学生产生好奇, 从而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 好奇心和求知欲始终处于激发状态, 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并会进一步产生学习的愿望。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 我带学生到实验室, 分组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 我在一旁巡视并进行指导。整个过程中, 学生兴趣高涨, 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 自主讨论并总结出氧气的性质, 就连那些学困生的脸上也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因此,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5. 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的时候思维会更敏捷, 而在压抑的时候神经细胞便会受到抑制。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不集中, 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充耳不闻, 对化学知识也不感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 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有效克服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从而促动他们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农民家庭。而且很多都是留守学生,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按照免试入学和对口直升方案,所有片内的小学生都将直接进入初中就读。这些进入初中学习的困难生,不仅带着他们在小学遗留下来的学习问题,而且自身对学习的要求处于一种极低的水平,由于缺乏个人的上进动力和遗留下来的困难,以及进入初中学习后迅速增加的知识广度,更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设置了重重障碍。尤其在当前学校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不让一个掉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物理老师面对的头等大事,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呢?
一、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1.智力型学困生
在听课的过程中,思想不集中,看似在听讲,其实对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分析充耳不闻;当他们的思维在活动时,又是小动作不断甚至干扰别的学生;课间与同学打闹争吵;家庭作业也有时不完成,或是脏乱,跟不上进度。
2.意志品质薄弱型学困生
他们智力正常但学习的自觉性、自制力差。课堂上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连起码的听课姿势都不能保持,完成作业时前半部分还比较认真仔细,正确率也较高。然而这种情况不能持续保持,作业的后半部分字迹上不工整、错误率也开始上升。他们不善于仔细全面考虑问题,回答问题时往往凭借一时之气,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完成一项任务。当遇到难题时,冲动中解答后再也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和思考。
二、造成学困生的原因
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因素。为追求教学质量,课堂上教师忽视了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急于求成,对学困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学困生适应不了。任课教师对学困生底数不清,缺乏情感交流,有时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和尊严,甚至于冷落学困生。教师评价学生课堂所回答的问题和所完成的练习,是教学过程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实现“和谐快乐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评价时不重视非智力因素,不饱含感情,缺少用肯定、鼓励、希望的语言,表扬赞美的少,没有营造出一个和谐、欢快的教学情感氛围。对于学生来讲,有些是家庭教育跟不上,缺乏良好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越来越困难,破罐子破摔,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式
1.及时和家长沟通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所以,要想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想法,必须先和家长沟通。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就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另一面,使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巨大。
2.一帮一,结对子
让每位学困生找一位小老师主要负责督促落实成效。给其明确学习目标。作业分层、面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加强巩固。座位上优先照顾。小组内采用比、学、赶、帮、超活动,定期评比。
3.教学环节中优先考虑和关注学困生
(1)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学困生同时并进。
(2)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难度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学困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
总之,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个别特征,从学生、教师、家庭教育中多分析,寻找出适合于该“学困生”的转化方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需要我们教师矢志不渝、充满爱心、坚持不懈地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坚定信心、磨炼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参考文献:
沈明全.初中物理起始阶段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08(20).
【如何转化初中学困生】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09-26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07-07
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后进生转化10-01
如何让转化阅读后进生11-20
学困生转化07-19
数学学困生转化06-06
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06-03
英语学困生转化措施06-15
农村学困生转化感想07-02
英语学困生转化总结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