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实习报告内容(推荐5篇)
(一)、仓库管理员工作
1、物料进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凭送货单、检验合格单办理入库手续;如属回用物资应凭回用单办理入库手续,拒绝不合格或手续不齐全的物资入库,杜绝只见发票不见实物或边办理入库边办理出库的现象。
2、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查点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合格证件等项目,如发现物资数量、质量、单据等不齐全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未经办理入库手续的物资一律作待检物资处理放在待检区域内,经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一律退回,放在暂放区域,同时必须在短期内通知经办人员负责处理。
3.物资入库,保管员要亲自同交货人办理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资名称、数量是否一致,按物资交接本上签字,应当认识签收是经济责任的转移。这项工作让我学会了很多,因为每天都要来很多的货物,每件事情的处理办法是不相同的,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学会的经验较多。
(二)、在工作期间与同事的沟通和交流
1、由于库管员工作的协作性。让我和很多理货员 调度员 工人师傅 叉车师傅 加快了熟识,货物抵达后根据种类我要和其他的工作人员协作分配工作,没有合适的地方要和调度员一起为货主找仓库,找到合适地方还要和叉车师傅或工人师傅一起安排卸货。
2、和大家都熟识后工作变得更容易,合理分配工作类型。配到适合仓库,快速装卸货这鞋都因为和大家的熟识使工作效率变得更快。每天都会装卸很多货物,就是这个原因让我很快认识了公司所有的人员。(三)、物资保管方面要求:
1、仓储物必须保证无霉变、无损坏。
2、仓储物资应按规格型号,按品种分类保管,不准乱放。
3、搞好仓库的“四防”工作,确保仓库安全。
4、仓库单据的记录要与实际相符。
5、对仓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要向领导汇报。我所在的仓库主要储藏成品货物。整个仓库分三个区分别储藏三个不同厂家的货物。每个厂家都有几十种不同商品,需根据产品批号码放于不同的货位。在实习中我发现入库在管理中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周我们的仓库都有几次大批量的进货。信息员首先要接收并打印出入库通知单,接着通知仓库管理员准备接货。
(四)、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即将过去,根据本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我计划从下几个方面开展2010的工作:
思想上:
1、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强化服务与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公司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成日常的工作,严格遵守公司要求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业务上,努力做到:
1、准确地做好材料进出仓库的帐务工作。
2、严格按照材质的验收要求做好材料验收工作、不合订购要求的或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验收。
3、认真做好每日供应商来料报表。
4、认真做好仓库的区域规划,材料的分类摆放和保管工作。
5、认真做好仓库安全防范及仓库卫生工作。
6、认真做好仓库发料工作。
7、认真做好退料工作。
8、配合物控员做好物控工作,配合物控员认真做好车间材料使用的监控工作。避免重复领料和材料浪费。
9、配合采购员认真做好物料采购计划工作,服从主上级管分工安排。
10、有责任提出仓库管理的合理建议。
11、认真做好各项材料管理和保护工作。
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决定工作是否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随着时代发展和新形势的需要,我越发感到本工作的责任重大,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公司的要求及想要达到的工作效果很大的距离,所以不敢掉以轻心,也正在持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各位同事们学习,向周围的朋友学习。总体感觉自己近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并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并且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积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
实习已经几个月了,如今站在仓管的职位上,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重大,作为一个仓管,我对仓管做了以下诠释:“物料”包罗万象,客观存在,但那只是其表现形式,其实物料就是钱,物化了的钱,而仓库就是放钱的口袋。当然,钱会丢失,也可能被盗,同样,物料可能被浪费、被损坏及被盗窃。所以严禁产生任何仓库内非生产浪费、破坏和盗窃物料的行为,仓管是仓库的管家,权力小但责任大,所以我们对物料就应该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东西一样,我相信我们每个仓管都会做到的。
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理货工作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我对日常出口物流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要做好理货工作,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相结合。修过集装箱运输实务,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供应链管理,港口装卸技术,物流管理,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市场营销,港口企业管理,物流操作,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航运英语,物流地理,计算机,货物学实务,外贸单证合同,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这些学校的理论课程在我们这里都得到了实践的应用。像如何辨识箱位箱型,如何驾驶叉车等,总之,在实习的几个多月里,我在指导老师和同事的关怀与培养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我知道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工作很繁琐,但是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同事们友好,闲了的时候大家一起开开玩笑,很开心。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有几个月我的实习即将结束,但我想这次的实习经验将是我人生都很难忘的,我相信我一定会顺利的完成实习任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继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入库管理, 储存、保管, 出库管理.Management of stock in, maintenance and out.?
防护管理:严格执行仓库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等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各种灾害或人身伤亡事故,确保人身、物资、设备的安全.Safety management: strictly comply the safety regulations of warehouse, implement the security work like anti-fire, anti-thief and anti-damage to prevent varies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and ensure safety of people,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账物管理:建立完整的物料账,做到账物一致;当日单据,当日完成;定期做好仓库各项报表.Account management ,create complete account for materials, ensure that account matches to the reality, complete the documents within the same day, create various reports of warehouse regularly.?
盘存管理:定期进行仓库盘点,协同其他部门进行盘点差异处理.Inventory management ,inventory warehouse regularly , work together with other departments to handle the discrepancies of inventory.?
依照公司制度明确清楚地管理保税与非保税物料。Clear management of bond and un-bond material, under the company rules.Storage, warehousing and materials handling 储存仓储和物料搬运Transportation 运输Inventory 库存Information and control 信息和控
岗位名称:仓库管理员
Position: Warehouse Keeper 汇报对象:仓库主管
Report line: Warehouse Supervisor
岗位目标:保证仓库储存物品的安全及物品收、发、存等仓储业务正常运转 Targe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goods in warehouse and keep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goods receiving, issuing and stocking.4 岗位职责:Responsibilities:
1)
遵循公司仓库管理流程,负责物品的收、发、存等日常仓储业务和作业,做好分管物品的帐、卡、物一致,确保库存准确性; Following the company’s warehouse management process, responsible the goods receiving, issuing and stocking, ensuring the account, mark and stock accurate.2)负责在系统中做好出入库记录,确保数据输入系统及时和准确,并提交相关报告Responsible for keying in goods issuing/receiving/shipping data into Fourthshift correctly and timely, ensuring the equality of actual stock qty and system stock qty, and reporting timely.3)配合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的工作,协助其进行材料使用的计划、控制与核算; Cooperate with production, sales and purchasing departments, and help them to plan, control and account on raw material.4)按照公司的政策实行月度、季度、和盘点,确保较高的库存准确率; To implement company’s policy to make stocktaking monthly, quarterly and yearly, and ensure inventory accurate.5)负责对物料储存环境、质量、呆滞情况、不合格物料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反映并积极处理; Responsible for ensure the goods in suitable storage condition, focusing on slow moving material, unqualified material.Report and dispose timely and actively.6)负责供应商寄售物资、其他部门寄存物品保管工作; Responsible for keeping the consignment goods of vendors and other departments.7)
负责定期对出、入库单据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与整理; Responsible for collecting the bill of documents of issuing/receiving/shipping regularly.8)按照5S的管理要求,做好所管辖区的管理工作; Arrange the working area in good order according to the 5S requirements.9)
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操作规程,负责仓库区域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 Seriously implement relative regulations and SOPs.To be responsible for safety and fire prevention of warehouse.10)
负责叉车和仓储设备的维护和正常使用; Responsible for using and maintaining the forklift and other warehouse equipments in proper way.11)负责工作中降低水、电、材料的消耗,节约资源和能源; Responsible for reducing consumption of energy, water, raw, processing materials and other resources.12)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包括如下两个目的:
(1) 分析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现状, 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为企业管理当局及企业外部有关评价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有用的依据。
(2) 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 为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服务。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有着丰富的用途和目的, 这就要求绩效评价系统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准。绩效评价系统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能够贯穿公司的战略, 并将企业、部门、团队和员工的目标和利益进行整合,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持续改进的学习氛围, 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 因此, 需要明确绩效评价的内容以及绩效评价的方法, 以确保组织长期目标的实现。
一、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要从实际工作出发, 具体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分析
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分析包括企业环境的分析、企业内部条件的分析、企业总体战略的分析、企业基本竞争战略的分析、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分析、企业经营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销售分析等。
2.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包括企业利润预测的分析、企业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企业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分析、企业股票价值的分析等。
3.企业财务分析
企业财务分析包括企业资本结构分析、企业资产结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财务诊断、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等。
4.企业经营分析
企业经营分析包括企业经营成果的分析、企业经营条件的分析和经营流程重组的分析等。
5.服务成本分析
服务成本分析包括服务成本预测、服务成本指标完成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服务成本的影响等。
6.项目投资分析
项目投资分析包括投资环境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内容、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分析等。
7.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综合记分卡评价体系等。
二、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
1.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又叫功效函数法, 它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 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以满意值为上限, 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 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 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 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功效系数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记分方法上采取功效系数法时, 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例如, 评价标准的档次可以适当增加, 原本公式中的两档评价标准值包括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可以增加到5档评价标准值, 即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5档。公式中的基础分和调整分的固定比重也可相应变动, 原本为60 分和40 分, 固定比重发展为变动的分配比重后, 绩效评价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也能从整体上得到提高。其计算公式为:
2.综合分析判断法
综合分析判断法是一种定性评价的方法, 又称隶属度赋值法, 它是指评价人员按照评价工作制度的规定, 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 以及以往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 参照评价参考标准, 对评价对象从不同侧面进行质的分析, 从总体上描述出评价对象的特征。
综合分析判断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也可以应用, 评价人员在了解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后, 结合评价工作制度中相应的规定, 充分发挥自身所掌握的知识, 以及以往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 综合考虑对企业效益和业绩能够产生影响的一些非计量因素或者潜在因素, 参考一定的标准, 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和分析, 并根据结果得出评价的意见, 将所得的意见汇总形成对对评价对象的最终判断。
3.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 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 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即主成分) , 其中每个主成分都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且所含信息互不重复。在评价企业业绩过程中, 选取一些指标作为变量。考虑到变量过多会加大工作量, 并且不能得出准确地结果, 并且每个变量会重叠的反映所研究对象的一些信息, 因此, 减少一些变量自然会成为人们所希望的事情。主成分分析法正是符合了人们的这一愿望而产生的一种统计工具。绩效评价所用到的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在这些变量中存在着起决定作用的一致因素。从这一点出发, 找出起决定作用的一致因素形成几个综合指标, 这些指标是原来那些变量的线性组合。综合指标保留了最初几个变量的基本信息, 彼此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使得研究问题变得更加简化。
4.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有一定的相似性, 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变量按照相关性的大小分组, 这样同一组的变量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每一组变量组成一类公共因子。因子分析法的作用就是用最少个数的公共因子构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共同描述最初的问题。
5.模糊评价法
模糊评价法的基础是模糊数学, 是一种模糊关系合成的应用, 模糊评价法首先将那些边界不清的因素定量化, 然后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时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建立因素集合权数矩阵。例如, 对从事运输业的经营者进行评价时, 运输效率应是因素集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而且在权数矩阵中要赋予其较大的权数, 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来确定模糊关系矩阵。不同的指标适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模型, 当经营业绩评价对象包含的指标比较多的时候, 可以选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将众多的因素按属性分类, 先按类评价, 再将不同类之间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结语
在我国, 物流企业发展要晚于国外, 基础设施尚不完备, 经营状态处于较低层次, 物流管理方面的经验也还不成熟, 当前社会, 物流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物流企业必须完善日常管理, 才能生存和发展, 企业的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理论研究只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 还应该深入到企业当中,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评价指标, 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做跟多的实证分析和研究, 只有这样, 才会对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静, 董继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 2012, 02:170-173.
[2]王东清, 吴博.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 2012, 27:77-79.
[3]陈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 2013, 01:162.
[4]张强.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3, 06:14-15.
[5]代克洪.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分析[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08:37-38.
关键词: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教学内容体系;专业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42-03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流科学更加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称为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新学科之一。物流科学的产生和应用给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就迫切需要科学系统的物流管理教学工作。2001年,我国教育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拉开了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的序幕。物流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在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物质资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运作规律,要求培养能够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高级复合性管理人才。为配合高校专业调整后其它专业教学的需求,有上百家大专院校在经管类非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而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如何设置,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内容完成物流教学内容的配套讲解,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原则
1.导向性原则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依据工商企业及其他专业的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选择及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上岗需要进行,可适当配合开展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做到教学整体目标明确、就业导向突出。
2.针对性原则
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所设置教学内容体系目标应区别于物流类专业的高级技能型和管理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宽口径、广基础的培养模式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专业特点,增强专业优势。
二、典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国内非物流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课程名称多为《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为专业拓展课或公共选修课。由于课程大多为非物流专业教师讲授,教学对象也处于非物流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基本遵循各出版社出版的经管类《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等教材的编写体系,少有创新,和课程所属专业存在严重脱节。目前非物流专业所采用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1.“物流功能”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我国物流教学最初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是“物流功能”主导型。现在很多高校非物流专业教师在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也普遍采用这种简单清晰化并且适用面广、灵活性强的教学内容走线,不仅方便教师的教学,对内容模块的设计也更加明晰化、条理化,各物流功能部分内容自成一体,设置灵活,而且该体系更便于教学对象认识和了解物流的基础概念及产业相关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快速渗透。物流功能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该体系按照不同的功能要素安排章节内容,详细介绍各项功能的概念和组织实施方法及技能,促进了物流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但该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各项物流功能的单项分析容易忽视其间的有机联系,削弱了教学对象对物流系统整体运作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应对该问题,即通过综合性案例加强教学对象对物流系统的整体化认识。
2.“物流管理”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是在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后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该体系在内容结构上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者挑战传统管理的思维方式,从战略高度来看待物流,强调物流在企业中的跨职能模式,总体上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是经管类专业教学对象全面认识物流管理和运作的《物流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体系设置类型。物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系统管理、物流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组织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人员管理和物流质量管理。该教学内容体系通过不同管理模块的设置,把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先进理念融入到各模块的内容中,有利于教学对象挑战现有的思想,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更加深入地掌握物流实用知识和管理技能,但对教师来讲则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该体系的应用需要较强的知识驾驭能力。
3.“物流形式”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这是一种全新的物流教学内容体系,知识覆盖面广、专业领域跨度大、内容极具创新、引导行业前沿是该体系的最大亮点。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的融入体现了该体系超强的知识囊括力。目前,“物流形式”主导型教学内容体系的模块设置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供应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消费者物流、数字物流和精益物流,不仅详细剖析了所有的传统物流形式,还对新型的物流形式进行了介绍,内容上更加丰富完整。该体系较为适合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的《物流管理》课程采用。但在物流形式讲解之前,还应从物流的历史和相关概念出发,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避免因内容突兀而影响教学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4.“物流案例”引导型教学内容体系
该体系有别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延伸,从逆向思维角度出发,引导教学对象理解、分析、概括教学内容。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以能配合教学知识点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让教学对象处于案例中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处理方案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而新颖的“物流案例”引导型教学内容体系摒弃了传统的以物流理论为主导、先理论教学后案例体现的教学体系模式,充分引导教学对象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导,自我总结和概括案例中所体现的物流知识和理论,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并再次通过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深入性教学模式。该体系应用中主要以案例贯穿各个章节,在教学对象不了解章节相关内容的前提下给出案例,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思考,从案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总结出本章节的相关内容,再由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总结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完善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讲解,最后通过案例巩固本章节教学内容,加深教学对象的理解和记忆。在此过程中,教学对象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
nlc202309010352
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有专业针对性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
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配合相关专业的需求,所以在选用以上四种典型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还应避免教学内容体系的千篇一律,根据专业的不同对内容设置要有所侧重,体现出专业针对性。以下以经管类非物流专业为例,分析《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
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该专业所开设的《物流管理》课程,可侧重对企业物流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采购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物流部门是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协调、监控以及评估的机构,是平行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一个协调者,物流部门需要平衡所有企业内部以及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运作和相关联系。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产业已经引发国内外各生产、流通企业争先研究和开发,在企业管理系统中重视企业物流作业系统的管理,可从成本优化方向引导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对于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物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可在典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中提高国际物流相关内容的安排比例。国际物流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更大的“大物流”,国际物流服务商面临的需求通常要比国内物流服务商面临的需求更加复杂。在国贸专业《物流管理》课程中更多地融入国际物流内容的讲解,研究国际物流的运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对象对物流概念的全球化认识,更多地接触和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同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物流管理》课程,应在内容体系中加大物流信息技术的内容比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货物在途跟踪与定位(GIS与GPS技术)、条码技术与应用、基于射频技术的信息采集(RFID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物流信息技术跨越了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两大领域,并综合和应用了物流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该部分内容的丰富,使教学对象将物流基础知识和物流市场开拓能力与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对象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物流信息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对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对象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方向的拓宽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物流,打破了传统物流“面对面”的运作模式,并且具有标准化、信息化、综合化、低成本、高效率、一体化的特征。,是物流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物流依靠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壮大。电子商务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可把研究电子商务和物流之间的关系作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使教学对象提高对电子商务物流的全面认识,熟悉电子化物流系统的构建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复合型的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非物流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开设《物流管理》课程,足以体现高校经管类专业对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和前景的高度肯定,也看到了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市场的严重不饱和性对高校物流教育发展的影响。所以物流相关课程在各经管类专业中的必设性也日渐突显,对物流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一定要切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只是基于单项分析的原则,对典型的以《物流管理》为课程名称的非物流专业物流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目前部分高校已逐渐认识到非物流专业开设物流课程,应该更注重于与本专业特点的高度结合性,体现物流课程辅助性和服务性的特征。所以,非物流专业物流相关课程的设置也逐渐朝着多样化和更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如《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采购物流》等更具专业特点的物流相关课程,在非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中相继出现。并且,在教学内容体系中,还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完善和适用于相关专业。
《企业物流管理》是高等学校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据有关方面的调查:近年物流类专业的毕业生中约有三分之一从事生产企业物流工作[1]。企业物流管理所涉及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为了使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在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将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所用到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工具的讲解得更加透彻。
2005年,我院开设物流工程专业。该专业强调训练学生的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目标是使毕业生能在各类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等从事物流系统配置,进行物流系统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和企业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我院将《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目的是提升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运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2]。2010年11月,我院公布《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院发[2010]71号),正式启动校级优秀课程的建设项目;本次校级优秀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覆盖面广的基础课和突出专业特色的专业基础课上;作为我院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的《企业物流管理》被批准为院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3]。
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内容覆盖面广、基本理论丰富、方法和技术工具众多,同时对实践性要求高,因此对学生系统地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知识设定了很高的标准。近几年来,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理论、内容、方法、技术和工具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或变化,使得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大幅度增加。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容多以静态方式呈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率低下[4]。因此,设计《企业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有效引入并丰富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优秀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课程建设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成果,为其他院校同类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2 《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2.1 课程教学定位及目标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院发[2010]51号)》文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按社会需求设专业,实施“应用型”理论教学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将课程建设目标定位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能将相关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相关的技术工具解决工业或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目标。为此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主要达到以下目标[3]:
①整合并优化理论教学内容。使知识模块的划分更加科学、学时设计更加合理,使知识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知识点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创设与企业物流管理相近的真实情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达到应用理论知识有效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效果;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分工协作”能力培养的相关教学环节。
②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③有效地引入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传递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加容易,也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可程度,进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④打造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公共平台。结合天津学院优秀课程建设的目标以及该课程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强相关性的特征,可将《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建设的平台作为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公共平台,达到本专业内的教学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和科研与教学有效互补的目标。
⑤为申请省级优秀课程积累经验。课程建设期间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档案、规范教学检查记录、开展双语教学和编写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教材等工作,积极争取省部级教改课题的立项工作,为申请省级优秀课程项目积累经验。
2.2 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①掌握供应物流中的采购活动、供应商的管理和供应物流的职能活动等内容;②掌握生产物流中的生产物流类型及其物流特征、生产物流组织中的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和人员组织、设施选址决策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生产物流计划与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和现代生产物流管理的新模式等内容;③掌握销售物流的组织与控制和订单处理等内容;④了解回收和废弃物物流的原则、任务和方法等内容;⑤理解企业物流的组织与战略和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等相关内容。
学生如何将所学的企业物流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工具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是本课的难点。该难点主要通过设置与企业物流运作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解决。
3 《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教学内容
《企业物流管理》自2008年在我院物流工程专业开设以来,教学上秉承“继承、发展和改革”的思路,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3]。《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涵盖企业物流管理概论、企业物流组织与战略、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企业库存管理与设施选址决策、企业销售物流管理、企业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管理、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企业物流服务管理和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该课程具有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包容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并与其它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1]。因此,我院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3.1 理论教学的内容
理论教学中,主要突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的主线,重点讲授企业供应物流管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企业库存管理与设施选址决策、企业销售物流管理;同时兼顾企业物流组织与战略、企业物流绩效和企业物流服务管理;学生自主学习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中,已详细讲授信息系统的结构、作用、开发方法和开发步骤等内容,系统地分析了企业物流信息的类型、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分析等内容)的模块;学生以分组讨论+竞赛的方式完成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模块的学习任务。
3.2 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中,在强调与理论教学衔接的同时,重视技术工具的有效使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在近五年的实践过程中,课程组不断探索企业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建设思路,努力寻找使企业物流管理理论实践化的有效途径。经过近几年的积累,在学院现有实验条件下,开设了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和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等。
在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教学中,所选用的流程图设计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3。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①让学生通过体验流程设计来理解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的重要性;②让学生掌握业务流程描述的方法;③通过流程设计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掌握标准流程图的符号规则及流程设计工具的使用技巧;④掌握业务流程调研所用到的方法。
在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教学中,所选用的技术工具包括[5]:①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 Windows XP;②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③数据输出工具: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④程序算法流程图设计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3。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①使学生掌握精确重心法选址的原理;②能够应用精确重心法解决单设施选址的问题;③掌握单设施重心选址的算法流程,能够编制类似算法的程序。
在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教学中,所选用的技术工具包括:①数据计算和图表绘制工具:Microsoft Excel 2003;②流程设计工具:Microsoft Visio 2003。教学目标主要有四个:①掌握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应用;②掌握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库存成本的构成;③掌握订购批量与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④掌握经济订批量强壮性及其应用意义。
实践教学强调对理论教学的支撑作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应用,并能借助实验教学所学的内容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3],并结合08级物流工程专业的企业物流管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4 《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教学方法
实用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教学过程完全体现理论融于实践,实践促进理论,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模式[6]。因此,《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实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法要始终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强调 “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创新的能力强”的教学效果。结合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典型案例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 竞赛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快乐教学法等。
注:1.学时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部分实践类内容若课上未完成,则由学生课下自主完成,表1为物流工程专业08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及学时。2.《企业物流管理》总学时为40个,表1中显示为50学时,其中10个学时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环节所学的学时。3.该课程作为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物流学会2011年物流教改教研课题《快乐教学法在物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 JYJ081024)的依托课程之一。
4.1 分组讨论+竞赛式教学方法
在《企业物流管理》中,适当引入“分组讨论+竞赛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企业物流的现代化》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自愿结组的原则,五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成员按照事先选择的章节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并将可以讲授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讲授;其他小组各推举一个学生给讲课的小组打分(打分可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讲课的效果、团队合作程度等方面进行);之后老师进行评价并打分;最后将学生打分与教师打分进行综合,得出每个小组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教学形式,在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组协作、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交流与沟通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
4.2 典型案例+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讲授《企业库存管理与设施选址决策》章节中的设施选址决策知识模块时,用“顺风杯”第三届物流设计大赛案例中的“航空网络规划及其配套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子案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网路规划及其配套资源利用的相关概念;然后让学生围绕企业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并初步设计解决方案的框架;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评价。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关于航空中转站选址的原则、步骤、方法和工具等内容,教师在设施选址决策知识的理论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和吸收。这种教学方法笔者在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普遍采用,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3 实验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讲授《企业库存管理与设施选址决策》章节中的企业库存管理决策的知识模块时,先进行理论教学,之后利用实践教学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完库存模型之后,会安排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在实验进行之前,先以某个毕业生在企业参与一个产品的实际采购为例,引导学生考虑是否可以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之后以互动方式让学生考虑库存成本的构成、模型的适用范围、经济订货批量的推导过程及公式形式、年最低成本的形式等。这样,学生就能对该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给定实验背景的情况下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实验设计的内容。最后,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内容,比如分析经济订货批量的强壮性,并可考虑让学生用严格的数学推导找出经济订货批量强壮性的范围。实验中得出的经济订货批量的强壮性的范围如图1所示:
5 《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实施效果
5.1 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目前,《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环节,如:笔者指导的2007级的学生中,有2人毕业设计的内容中应用到《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并最终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设计;笔者指导的2008级的学生中,有2人毕业设计的内容中应用到该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并最终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部分同学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共发表与之相关的科研论文2篇[7,8];2009年参加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学生利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中相关内容进行设计的解决方案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0~2011年,学生参加“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利用该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的解决方案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
5.2 该课程对教师的影响
在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笔者在我校青年教师针对性培养“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项;同时,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在首都及全国各类物流竞赛中获奖3项,并且以该课程为依托共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5篇[2,4,7,8,9]。
6 结束语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考虑与其他课程有效衔接和保持该课程连续性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例如:经过对05级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反馈和考试效果的总结,发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原型系统设计》实验与该专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重合较多,故06~08级物流工程专业取消了该实验;同时在08级新增了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教学方法要配合教学内容,在保持教学方法创新连续性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只有符合学生特点和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才能被学生接受;只有采用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才会更加容易,并更加主动。因此,在《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由衡.《企业物流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45-147.
[2]汪传雷,刘宏伟,梁雯等.物流系统工程课程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2):113-115.
[3]孔继利.《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建设现状与思考——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1,30,(5):225-228.
[4]张珺,彭小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7):101-103.
[5]孔继利,冯爱兰.实验教学型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139-142.
[6]谢翠梅.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06):56-57.
[7]孔继利,孙欣.ABC分析法在客户与产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1):24-36.
[8]孔继利,顾苧,孙欣,等.系统聚类和重心法在多节点配送中心选址中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83-85.
岗位职责:
1、制定和执行物流工作计划,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制度和流程,持续改善,合理控制运输成本;
2、落实和安排物流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执行物流工作重点;
3、根据计划合理安排货品发送及跟踪货品到达情况,管理和协调外部物流提供商;积极协调上下游和内外关系,综合控制公司成本;
4、配合业务部门,提供物流成本报价
5、管理和监控公司包装材料的回收,统计及分析相关数据,处理异常,确保资产安全和回收及时;
6、推动、落实公司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管理及优化公司的配送网络;
7、客户服务、客户投诉及运输事故的处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客户投诉率;
8、建设并优化配送流程,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
9、制定与实施物流体系管理标准,对第叁方物流进行评估、管理、考核;
10、团队建设和其他日常事务;
11、积极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3年以上的物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