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的作文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诗词的作文(共7篇)

关于诗词的作文 篇1

高分的孩子也许值得羡慕,但我们不妨设想到古典气质也是另一种成就。好像尽管你站在世界的中心,车水马龙,异常喧闹,但一切嘈杂流过你的耳边,你朱唇轻启,一切喧闹之声又恍恍然离去了。你宛如温玉软香,胜过青花瓷,任何场景都由内散发着宁静自然。这难道不美吗?难道不值得追求吗?

一场细雨,古人轻呤“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场别离,他劝“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一片月光,他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千万分愁,她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去,许多愁”,落红雨打,她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源于生活啊!诗词源于自然!

我们终日地终日地囚禁了自己的心啊,我们沉醉在华灯初上,高楼林立的摩登时代,可是,可是我们没有一个人不是自然的孩子啊!天地载物,轻舟一叶的苏子“侣鱼虾而友”,这正是千古绝唱《赤壁赋》的创作源泉啊,我们囚禁自己那颗向往自然的心,终日地面对车水马龙。心境浮躁着,却忘记了一草一木皆风景,一花一泉皆诗情。乡野路边小树下听一场春雨,古断桥头赏一场落红,乌蓬船内观一轮圆月,小桥流水人家旁折一枝柳,春日百花争艳,夏日艳阳高照,秋夜隔着月光思故乡,寒冬里披着一件大衣在漫天飞雪里披荆崭棘,这些不都是自然的美好吗?古人的诗词是美的使者,源于生活,升华于自然。

现代诗词尴尬确实是个严肃问题,对着残垣破瓦,雾霾冬临,黄沙漫卷,溪流恶臭,秃山童岭,确定的满肚子的诗情美意早已逃之夭夭,孩子们亲近自然才能更好地体味诗词,古人无一不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而这一点对当今的我们确实不易。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文明的冲撞,现代工业文明与古时诗词古典文明。

修身养性是诗词的效应,亲近自然是诗词的体味。语文不仅止于课堂,诗词不该仅为应试,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软实力,更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气质,而如今„„

关于诗词的作文 篇2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诗词的翻译上, 学生在逐字逐句的解释中, 根本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美。而且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 学生只是背诵一些考试范围内的名言名句,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缺少独立感知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学习古诗词, 不体味意境, 就好比囫囵吞枣, 不知其味, 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魅力。要让学生学会领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从诵读入手, 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意象, 抓住“诗眼”展开联想, 感受古诗词意境。

一、结合创作背景, 把握感情基调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由于相隔时间的久远, 学生理解创作背景有难度,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 尤其是音像资料, 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还原历史, 体会古人创作时的心境。这样既为教学做了知识铺垫, 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理解作者, 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为品味诗词意境做好准备前期。

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 结合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 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官场的鄙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品格, 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诗圣”杜甫的大部分诗歌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的疾苦, 因此教学这部分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教师可播放有关“安史之乱”的音像资料, 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 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 “安史之乱”造成尸横遍野、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这样, 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 能够理解诗人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凄苦、悲愤及忧国忧民之情。再如李清照的词《武陵春》, 写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之际, 词人孤寂一人, 随只顾逃跑的南宋朝廷奔波避难, 掌握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愁苦悲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背诗词, 描绘画面, 领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隽永,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充满独特的节律美和音韵美, 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诗词的语言来表达的, 而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 朗诵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品味诗歌创造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诵, 推敲诗词的语言, 想作者所想, 抒作者情怀, 在课堂上为学生渲染浓厚的诗歌意境。这样, 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并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朗诵技巧的指导, 注意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音调、节奏上给予学生点拨。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 奔放豪迈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 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 或激越高亢, 或轻慢舒缓的朗读, 会使学生对诗词内涵和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者背诵也是读的一种形式, 熟读至能背诵, 有助于学生在脑海描绘诗词呈现的画面。

诵读应贯穿古诗词教学的始终,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 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 加深理解和感悟, 品味意境, 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抓住意象, 融情入景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 它通过形象表达, 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 意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实在的, 如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明月”、“梅花”、“流水”、“归雁”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自然事物, 作者赋予这些意象以象征意义, 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 在古诗教学中, 我们尽量让学生多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主旨, 进入古诗的意境, 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古诗词时, 要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味, 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方法。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 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例如, 杜甫《登高》诗中, 前四句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 描画开阔而悲凉的秋天景色, 看似写景但情藏景中, 实际上句句都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 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 形成了诗歌悲凉壮阔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 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 要抓住诗中的意象, 理解意象中蕴含的情感, 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而品味意境美。

四、“诗眼”悟读, 拓展意境

“诗眼”是领会意境的窗口, 能使全诗的意境豁然开朗, 要欣赏品味古诗, 必须抓住“诗眼”。在教学中准确地捕捉住“诗眼”, 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意, 弄清诗词含意, 又能对诗词的精华部分反复推敲、琢磨, 拓宽诗歌的意境, 而且能够把古诗词品得更全面, 悟得更透彻,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进而对诗歌的景外之情、言外之意有更深刻的领悟。

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 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意境,诵读,联想,情景交融,诗眼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71-02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属于一种最精致、纯粹、优美的文体,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情趣,它通过凝练精美的文字,展示了一个广阔无限的意境和空间。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更可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和文学功底。可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情感和意境美,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量也较少,这极大地影响到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读古诗——教师逐句分析诗句意思——写出诗句意思——生背古诗、背诗意——抄写古诗——默写古诗。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开辟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我们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优化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抓字眼,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活动。“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对于语文,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古诗词的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诗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或道德观念。每教一首古诗词,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环境,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体味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例如执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引发学生理解作者背井离乡,经历了人世沧桑,终于叶落归根,但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凄凉无奈的思想感情。

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少小”至“老大”,岁月长久,期间有几多翘首,几多等待!但终于回来了,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尽头,这是何等欣喜!

师:“乡音无改”是自己乡情的真实流露,也是老大回乡,叶落归根的原因。但自己“鬓毛”已衰,青春已不再来,这是多么可悲啊!

师:下面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明故乡的民情风俗依旧,故乡人民好客热情依旧,但可惜彼此互不相识,形同陌路之人,更勾起自己的沧桑之感。

这些深沉的感情,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领会古诗词表达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会诗词中创设的意境美是诗词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的。领会作品中的意境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学生抓住构建意境的物象展开想象,实现意境的重现和重建。

例如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见秋风、意万重、匆匆、又开封”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念?是秋风?秋风无形,何以能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秋风、柳条等是诗人寄托思乡的物体。在这首诗中,诗人见到的是什么?生纷纷回答:诗人见到的是落叶、是大雁南归。是啊,这落叶归根,大雁南归,不正是诗人的思绪的表达嘛!这“见秋风”足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意万重”指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哪些呢?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诗人在思念谁,他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相互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

“又开封”是指将信封再次打开?这只是个细节描写,通过这个细节,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可能又在想些什么?

通过诱发学生想象,领会古诗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瑰宝,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知诗词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首先要求学生初步朗读,读准节奏。诗歌的朗诵有明显的音乐性质,无论新体诗、旧体诗,都要讲究节奏,或整齐划一,或长短不一。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其次要进行表情朗读,体会情感。这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读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中“洛阳城里见秋风”这一句在朗读时,“见秋风”可以读轻一些,读得缓慢一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可读重一些,特别是“万”字,还可拉长声音,使人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但一时之间却不知从何说起。再次要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学生如能熟读成诵,那么诗词的语言将会是学生自己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用整理,将诗词的语言融会贯通,化为己用。

五、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都凝结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但有时不同的诗当中所凝结的感情和构建的意境有相似之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由此及彼,把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同点找出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我们不能每教一首诗就只局限于在这首诗中进行纵向剖析。同时我们还要进行横向联系,将不同诗词中的某些共性找出来,让学生在联想比较中加深印象。

例如教吕岩的《牧童》,这首诗中的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可联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也可联系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因为这些诗句所创设的意境有相似之处。通过牧童、牛、短笛等物象展现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运用古诗。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情感激发情感,以心灵启发心灵,以过去引导现在,那么,我们的诗词教学必定能大放光彩。

关于革命的诗词 篇4

无题 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七律 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梅岭三章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杨超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蹈火归来又赴汤,只身亡命是家常。

东西南北路千里,父母妻儿天一方。

太息斯民犹困顿,驰驱我马未玄黄。

风尘小憩田夫舍,索得浓茶作胆尝。

熊亨瀚 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恽代英 慷慨登车去,临难节独全。

余生无足恋,大敌正当前。

投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者番成永别,相视莫潸然。

杨匏安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那肯还,埋骨岂肷h鞯兀?

人生到处有青山。

黄治 诗一首①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 磊落生平事,临刑无点愁。

壮怀犹未折,热血拚将流。

慷慨为新鬼,从容作死囚。

多情惟此月,再照雄心酬。

陈法轼 献诗——为伊甸园而歌

那是谁说

“北方是悲哀的”呢?

不!

我的晋察冀呵,你的简陋的田园,你的质朴的农村,你的燃着战火的土地

它比

天上的伊甸园,还要美丽!

呵,你——

我们的新的伊甸园呀,我为你高亢地歌唱。

我的晋察冀呵,你是

在战火里

新生的土地,你是我们新的农村。

每一条山谷里,都闪烁着

毛泽东的光辉。

低矮的茅屋,就是我们的殿堂。

生活——革命,人民——上帝!

人民就是上帝!

而我的歌呀,它将是

伊甸园门前守卫者的枪枝!

我的歌呀,你呵,要更顽强有力地唱起,虽然

我的歌呵,是粗糙的,而且没有光辉……

我的晋察冀呀,也许吧,我的歌声明天不幸停止,我的生命

被敌人撕碎,然而,我的血肉呵,它将

化作芬芳的花朵,开在你的路上。

那花儿呀——

红的是忠贞,黄的是纯洁,白的是爱情,绿的是幸福,紫的是顽强。

诗一首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

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

陈辉 有感

男儿奋发贵乘时,莫待萧萧两鬓丝!

半壁河山沦异域,一天烽火遍旌旗。

痛心自古多奸佞,怒发而今独赋诗。

四万万人同誓死,一心一德一戎衣。

朱学勉 咏史

万千逻卒猎街衢,偶语宁辞杀不辜?

安内难忘伤手足,攘夷偏惜掷头颅。

天之未丧斯民主,人尽能诛是独夫。

二世亡秦前鉴在,祖龙何事怒坑儒?

南京书所见

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

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寄母

赴义争能计养亲?

时危难作两全身。

望将今日思儿泪,留哭明朝无国人。

寄内

一朝分袂两相思,何日归来不可期。

岂待途穷方有泪?

也惊时难忍无辞。

生当忧患原应尔,死得成仁未足悲。

莫为远人憔悴尽,阿湄犹赖汝扶持。

无题

何须良史判贤愚,正色宁容紫夺朱?

半壁河山存浩气,千年邦国树宏模。

风云敌后新民主,肝胆人前大丈夫。

莫讶头颅轻一掷,解悬拯溺是吾徒。

祝董老六十大寿⒁

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张赤帜独当先。

诛心有论追良史,强项无惭对昔贤。

抗日不虚程二万,承风何止士三千?

笑看桃李庭前发,雨露从知未枉然。

虎穴刀丛惯险虞,万千魑魅视如无。

中流独力撑危局,内助英雄亦丈夫

天下几能称大老,苍生何幸见楷模!

红岩此日传佳话,百寿图成晋一觚。

正气丹心孰与俦?

黄安一老自千秋。]

六年参政争言路,万里长征记壮猷。

为挽颠危甘尽瘁,每怀饥溺辄先忧。

巴山祝嘏留佳话,名将如今见白头。

李少石 留取丹心照汗青

忍看山河碎?

愿将赤血流!

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

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

且欣天破晓,竟死我何求!

吕惠生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水生!

叶挺 自誓诗

幼年仗剑怀佛心,放下屠刀求真神;

读破新旧约千遍

宗教不过欺愚民。

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怒涛洗净千年迹,江山从此属万众。

不劳而食最可耻,活己无能焉活人,欲树真理先辟伪,辟伪方显理有真。

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车耀先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 把牢底坐穿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何敬平宣誓

在战斗的年代,我宣誓——

不怕风暴,不怕骤雨的袭击!

一阵火,一阵雷,一阵狂风,一阵呼号

炙热着我的心;

脑际胀满了温暖与激情。

我宣誓——

爱那些穷苦的、流浪的、无家可归的、衣单被薄的人民;

恨那些贪馋的、骄横的、压榨人民的、杀戮真理的强盗。

我宣誓——

我是真理的信徒,我是正义的战士,我要永远永远

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战!

1948年作于渣滓洞楼下一号牢房

无题

假如山崩地裂,假如天要垮下,假如一动就会死,假如有血才有花……

只要能打开牢笼,让自由吹满天下;

我将勇敢上前,毫不惧怕!

古承铄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沾污党的荣誉!

我们死而无愧!

…………

重庆解放前夕赴刑场之际朗诵于“白公馆”

刘国鋕

毛主席的啊,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誓诗幼年仗剑怀佛心,放下屠刀求真神; 读破新旧约千遍 宗教不过欺愚民。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怒涛洗净千年迹,江山从此属万众。不劳而食最可耻,活己无能焉活人,欲树真理先辟伪,辟伪方显理有真。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献诗——为伊甸园而歌那是谁说 “北方是悲哀的”呢? 不!我的晋察冀呵,你的简陋的田园,你的质朴的农村,你的燃着战火的土地 它比 天上的伊甸园,还要美丽!呵,你—— 我们的新的伊甸园呀,我为你高亢地歌唱。我的晋察冀呵,你是 在战火里 新生的土地,你是我们新的农村。每一条山谷里,都闪烁着 毛泽东的光辉。低矮的茅屋,就是我们的殿堂。生活——革命,人民——上帝!人民就是上帝!而我的歌呀,它将是 伊甸园门前守卫者的枪枝!我的歌呀,你呵,要更顽强有力地唱起,虽然 我的歌呵,是粗糙的,而且没有光辉…… 我的晋察冀呀,也许吧,我的歌声明天不幸停止,我的生命 被敌人撕碎,然而,我的血肉呵,它将 化作芬芳的花朵,开在你的路上。那花儿呀—— 红的是忠贞,黄的是纯洁,白的是爱情,绿的是幸福,紫的是顽强。无题 孙中山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七律 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梅岭三章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一阵雷声从墓碑上碾过 像掌声 没有人愿意 在十八岁就永远睡去 唯独绿色的他们 为了保护身后 那群白鸽子的梦 自动匍匐在地下 筑起一座长城 忘记是罪过 但也不要用“永远年轻” 来安慰这些长眠的人 也许有一天 墓碑也会长出皱纹 代替他们模仿 那个早已向往的 将军的年龄 还是别出声 崇敬烈士的人 必须像烈士一样沉默 只有雷有权力轰隆隆碾过 像战场的回声 或者 我们的心声在烈士纪念碑前 ——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前献诗 为什么我们的脚步轻轻? 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沉重? 为什么苍天落泪? 为什么松柏也动情? 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播撒着革命的火种。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从戊戍六君子的甘洒热血,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壮动; 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 从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到天安门城楼上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 先烈们斗志昂扬、势不可挡。先烈们视死如归、气贯长虹!把滚烫的热血倾洒,把鲜花般的年华奉献。枪林弹雨中,您挺起坚毅的身躯; 硝烟弥漫中,您发出震天的吼声!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又有无数的战士冲向前; 一面红旗倒下了,又有无数面红旗高高举起。热血奏响壮烈的凯歌,青春谱写光辉的历程。烈士长存!丰碑永恒!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烈士无限的崇敬。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长江、黄河,因为你们满腔的热血而沸腾。巍巍昆仑、万里长城,因为你们豪迈的壮志而永恒!敬爱的烈士啊!你们虽然长眠不醒,但我们却将你们永记。雄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溪水长流,是你不朽的心灵,松柏常青,是你长存的浩气,蓝天白云,是你英魂的栖地。如今,我们站在金色的阳光下,手抚滚烫的赤心,充满壮志豪情; 就让鲜艳的五星红旗为我们作证,你们未能走完的征程将有我们进行!我们是文明礼貌的人; 我们是勇敢顽强的人; 我们是探索新知的人; 我们是雷锋精神的传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囚歌

作者:叶挺

提名时:六面碰壁居士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闻一多《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关于大暑的诗词 篇5

黄庭坚.北宋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水调歌头

大暑

刘辰翁 .宋

天地有中气,

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

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

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

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

潢潦净,

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

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

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

未可愿公还。

满江红

大暑

刘将孙.宋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关于诗词的作文 篇6

然而, 当前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存在严重不足, 其具体表现为:1.教师的文学素养和诗歌理论修养不足。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对诗歌的阅读是不多的, 没有厚实的诗歌艺术功底和驾驭诗歌的理论厚度, 因此, 遇到诗歌篇目就感到不太好掌握备课的尺度, 备课和讲授就只能扒教参、讲教材, 课堂干瘪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2.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朗读不够。我们的诗歌教学几乎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字的理性分析, 见不到教师声音的喜怒哀乐, 甚至是表情。教师自己都融不进诗人的情感空间, 走不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怎谈得上带领学生去畅游诗的国度?3.分析有余, 鉴赏不足。现行的诗歌教学主要还是从字词句的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进行分析, 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僵硬的分析之中, 往往一首韵味十足的唐诗被支解成七零八落的拼盘。诗歌鉴赏这一最富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 被程式化、标准化。这样, 只会剿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还有, 诗歌教学课堂容量太小, 延伸不够;诗歌鉴赏的技能教授不足;诗歌教学的手段单一等问题。

针对以上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转变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精心导入, 激发学诗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 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 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 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 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 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 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 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 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 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 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 并创造教学情境, 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 尤其是诗词, 既有鲜明的形象性, 犹如绘画一样, 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 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反复诵读, 感知音乐节奏,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这一要求, 我们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操。做法分四步:

1. 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读, 教

师对学生进行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如按表音节奏划分多, 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 如“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五言有“二二一”节奏, 也有“二一二”节奏, 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 读出诗歌的韵味。同时在咏诵中还要注意轻重、快慢和语调。

2. 配乐诗朗诵是一种文艺表演形式。

在朗诵过程中配以相当的音乐, 常起到烘托作用, 达到动人心弦的效果。一曲《满江红》表达了岳飞的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磅礴气势, 令人感情激荡。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对月亮的奇思妙想, 让人盼望圆月和欢聚, 让人难以入睡。因此, 在中学古诗的教学中, 根据古诗的内容, 配以相适应场景的音乐,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达到在音乐中享受到古诗的音韵美、语言美、修辞美, 进而体会到古诗有严谨的结构形式和完美的艺术形象。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教师在范读时就可以配上其《高山流水》乐曲, 悠扬的乐曲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 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抒发了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感情。

三、深入理解, 体味诗词意境,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 讲求“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 “神韵”, 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 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 展开联想和想象, 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 品味浓郁的诗情, 以获得审美体验, 达到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的效果就要靠教师创设情境了。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1. 意象整合法。

意象, 就是融合了作家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 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如“月”, 也许因为其圆且亮的美好, 又也许其遥不可及的神秘, 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 表达美好祝愿, 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愁心”无处可寄, 只好寄予善解人意的“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瞻中秋团圆之际, 却无以见子由, 于是许下“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心愿。鼓励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 并运用已有的对诗词的感知和生活经验等, 发挥想象, 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如辛弃疾的《西江月》, 找出上阙的意象有“明月”、“雀”、“清风”、“蝉”、“稻花香”、“蛙声”, 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了夏夜幽美的景色:皎洁明月, 微微清风, 幽幽稻香, 乌雀飞啼, 蝉鸣高挂, 蛙声一片, 展示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和与淳朴农民的深厚友谊。

2. 散文描述法。

诗词是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 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还能起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的作用。而学生对诗词的展开和发挥, 使凝练的美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美,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解读。笔者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首先让学生根据词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心情。在听完学生的描述后再和学生一起欣赏梁大和在《苏东坡写作故事》一书中《千古绝唱“中秋词”》中的描述:“……一轮明月挂在中天, 把清冽的银光洒向大地, 默默地为千家万户祝福团圆。他们一边频频举杯, 一边谈天说地。突然, 年方7岁的苏迨, 往东坡怀里一滚, 天真地问道:‘爸爸, 这天上的明月, 是几时就有的?’苏东坡还未来得及回答, 已长得和父亲一样高的苏迈也忍不住插上一句:‘是阿, 不知天上的仙宫里, 今晚该是哪一年, 月亮竟然这般亮、这般圆?’听了两个儿子颇有哲理的问话, 苏东坡像喝了著名的碧香酒似的真有点醉意, 恍惚中好像驾着长风, 飞到天上……”此时学生似乎也跟着苏轼上天入地, 思念子由, 望月抒怀……

3. 音乐烘托法。

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 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 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 让音乐走进作品, 用音乐诠释古诗, 烘托气氛, 也能进入审美境界。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 淡泊宁静, 意境幽深寂静,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这样, 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 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 引入意境, “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4. 绘画入情法。

人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其实中国的许多古典诗词, 尤其是写景类的, 都具有这一特点。所以, 针对写景或描绘性强的诗词, 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 演绎古诗。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 在图画中, 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 配以登山远眺, 雄心勃勃的诗人, 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 使人身临其境, 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向学生展示意境相同的山水画或自己绘制的图画, 这样, 图文并茂, 更有利于学生揣摩诗中蕴涵的意境美。带领学生进入具体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 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 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 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表演;或者进行比较赏析, 拿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作品, 或同一类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等等。总之,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作品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去感味诗词的无穷含义, 并获得审美体验, 提高鉴赏能力。

四、改写诗词, 丰富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7~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我曾经在教学中利用古诗词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发现古诗词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很好素材。古诗词是经过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 凝聚着五千年中华精英的智慧和感悟, 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是每个当代中国学人的文化根基。如果断绝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滋补, 舍弃了我们的根, 中学生就会灵性凋敝、底气不足、文采黯淡。古诗词深蕴人文内涵, 其爱国爱民、心怀天下, 其励志抒情、警世省己, 其陶冶性情、浸润审美, 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情感道德力量, 并且与写作交融互化,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 修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1.“改编”情节。

针对一篇古诗词, 我们把它故事化, 让学生在品读古诗的基础上, 想象创造其背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张晓风在读张继的《枫桥夜泊》, 不是“改编”出了《不朽的失眠》吗?唱红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 创造灵感不是来自于“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要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作为学生想象的平台:“我”在旅途上是如何想念家中的父母妻儿/“我”在萧瑟的深秋回忆在家享受的天伦之乐/“我”回忆与父母妻儿告别的情景/“我”落榜后的徘徊失意, 无脸回乡……

2.“改”“绘”场景。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学生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不擅或不会描写。 (我曾多次作文课专题训练描写) 。描写有关于人物和环境的, 学生多忽略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学生多忽略自然环境的描写。但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能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的发展, 烘托人物的性格, 在文章中举足轻重, 在写景抒情类的散文中更是主体。而古诗词写景佳句多如牛毛,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在让学生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写作, 浓彩重笔描绘这些场景, 既是对古诗词精华的深度吸收, 更是学生模仿描写学会描写的二次创造。

3. 填补空白。

部分学生想象展现不开, 只有文中之人, 文中之景, 如何让学生面对有限的文本激活无穷的想象, 可让学生在时间空间的坐标上延伸并添加人物、事件。如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发散想象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三十个字包含的内容情感不亚于张洁的长篇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哪儿去了》。我们可以给学生这么一些要素:时间---晚上, 最好是深秋的晚上, 地点---陋室的油灯下, 人物---我和母亲, 事件---母亲在我临行前为我赶制冬衣。一篇感人的记叙文的题材已具备了, 接下来就是构思问题了。

结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语文教师可在不断的实验和总结中寻找适当的方法, 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充分调动自身经验感受, 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又要能体现教师的独特个性, 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

摘要: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古诗词教学实际上是用文学的方式来教中华民族文化。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的误区出发, 就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 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 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 获得审美体验, 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174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奠基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成绩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更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自信心积累、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等有着深远的影响。素质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理念,这些都需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执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一定要加强思想认识,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放在整个的教育教学发展中来看,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看,深刻的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获得满意的教育教学成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化历史底蕴,具有很强的学科特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同时,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往往还是只停留在背诵上,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很好的运用,甚至时间长了就会忘却,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古诗词的魅力,发挥出语文学习的影响,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也是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實际情况,尊重学习规律,从朗读、背诵、理解、运用等各个环节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在加强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

中央电视台曾经开办过《中国诗词大会》的一档节目,节目收到很大的关注和重视,大大提升了我们对古诗词的关注。但好多经典的题目也暴露出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有些较难的比较运用的题目,反映出的是在理解方面的问题,但是也有好多是简单的记忆类题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台上选手中不乏精英人士,也有部分学生,但会出现共同的错误,比如有些小学阶段的诗词错误率就很高。从原因来分析,既有一部分人是完全不会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在诗词之间混淆,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知道说法但写不出或者写不对字的等等,状况百出。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课本内容选人的大多为经典之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多是浅显易懂又能朗朗上口的佳作。比较正规的练习、比较好的课外读物也都是能够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坚持适应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会过难或过于超越,至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会根据自我的情况进行合适选择。所以,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就要更加的严格,确保学生学习的准确性。

传统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对生字、生词、知识点的教学是比较注重的,但在效率和效果上还需要提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单一的讲解,过分的注重、强调,片面的重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去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经典诵读,让学生更自主、更完整的去学习古诗词,既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旋律、韵律之美,也让学生在熟练中掌握基础知识。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古诗词教学既要尊重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又要适应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把工具性和人文实践性很好的结合起来,又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度统一起来。在这一方面,古诗词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既有高度凝练的语言,又有生动的意向和高远的意境,充满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是语文学科的典型示范,杰出代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积极联想,注重古诗词的理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味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比如宋代邵康节的《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一首诗,但因为是带着感情、带着情趣去描写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故事场景,这些数字就有了意义,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延伸,让学生去想象、联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比如,对古诗词的呈现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教师声情并茂的演绎、多媒体的运用、诗画结合等的方式,都可以尝试并加以运用。同样,教师可以多一些设问,让学生去描述古诗词字面所能体现出来的场景、意境,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背景了解,深层的情感体悟等,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

三、在古诗词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灵活的去运用古诗词知识。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可以回馈生活,古诗词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正如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好的学习巩固方法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源,对新的知识和资源进行重组、建构的过程。已有的知识和资源既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所以,加强古诗词教学与日常学习生活的联系,注重古诗词的生活实用性也非常有必要。同样还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在宗旨中就将古诗词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诗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样,它力求引发全民关注,带动全民重温经典古诗词,是一种很积极的尝试,非常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借鉴。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诗词与绘画的联系,通过“诗画同源”的体现,让学生更全面的去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和运用所学到的古诗词,增强古诗词学习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古诗词学习的实用性。

上一篇:党员干部思想行为规范心得体会下一篇:华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