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写出彩(通用14篇)
善用科学分析法
大多数职场人都会对业绩作出分析,但往往只限于文字表述,如果用上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则会让你的总结显得专业和精彩。
个案、数据化、图示、做类比就是写好年终总结屡试不爽的“铁定律”.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领导看总结时既一目了然看得清楚,又节省时间。只要能给上司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一份年终总结就已经完成了70%.
重点要突出
一年的时间,做了很多工作,有些工作内容和结果,自己都不能记得很清楚了。“写总结不是没有东西写,而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写,写些什么?”这样的痛苦,或许很多职场人都有感受。
年终总结最忌讳写成流水账,看似洋洋洒洒,篇幅巨大,却是一点没有针对性。在陈伟看来,年终总结不是一年的经历汇总,在内容上必须进行有效的选取和整理,需要一个或几个核心事件来贯穿和体现工作的成果或业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写年终总结和写简历是非常相似的,都是如何凸显重要的业绩。
建议,要是找不到突破口,就从自身岗位的考核或者部门关注的指标及考核内容上入手,或者是在日常工作中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事件入手。
转换指标
直接产生业绩的部门,写起总结相对容易入手。但是有一些部门写年终总结就很痛苦。“都是机械性工作,没有新意。”“日常工作琐碎,很难总结”,行政、人力资源、财务部门等常常会遇到此类问题。
从事这类工作的职场人可以从如何优化现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着手,体现一些合理化建议和实施方法,附带一些与往年的数字对比来体现工作内容。
比如行政部门可以总结,公司日常费用开支、日常办公设备的完好率和维护支出,企业日常活动安排的组织,日常工作流程体系的简化及效率提升等等。
重在态度
在写年终总结时,一定要进行换位思考,去了解自己老板或者上司的考评思维。除去年终总结最后的审查权由上司和老板决定之外,年终总结对上司也很有帮助。
在层级化管理构架下,每一级管理者都会对自己的下级有考核和关注的指标,自己的上司也要向他的上司递交年终总结——很多职场人都会忽略,自己的年终报告往往也是构成老板或者上司向更高一级主管汇报的素材,因为上司们更乐意引用现成的数据。
一、字、词、句的选用
1. 字、词的选择运用。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 要表现它, 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 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需要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 非发现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 也不能因思索困难, 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写出“有文采”的作文就应当如此。应该讲究字、词、句的选择与运用, 选用那些含义具体且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来增加文采, 运用那些富于变化的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例如, 鲁迅的小说《药》写了刽子手康大叔用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 其中“撮”字用得就很好。“撮”字的本义, 是以三指取物。那个鲜血“还是一点一点往下滴”的馒头, 大概谁也不会用满把手去握持, 自然“拿”、“握”、“攥”、“捏”、“持”等字都不能恰当地表示这个动作, 唯有“撮”字最好。
又如, 鲁迅的小说《风波》里描写七斤嫂看到七斤的辫子被人剪掉, 没有好气地“装好一碗饭, 搡在七斤的面前”, 这里的“搡”字也用得极精彩。“搡”是一个用力推的动作。当七斤嫂“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 便忍不住动怒, 怪他恨他怨他”, 忽然想到辫子是再也长不出来了, “又绝望起来”, 正是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 端起一碗饭会怎样送过去呢?会平平稳稳地端过去吗?不会, 会“举案齐眉”地递过去吗?更不会。她只可能带气搡过去。一个“搡”字, 把七斤嫂盛怒之下的心理、情态和动作全都描绘了出来, 真可谓一字传神。
再如,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有一篇《出关》, 有个句子是这样写的:“大家都从此没有话, 好像两块呆木头。”后来, 鲁迅把“块”改成“段”, 这样一改, 语意精确了。“块”与“木头”连在一起, 给读者的联想是含混的。“块”的形状可方可圆, 用以形容人的体态, 不够贴切。“段”表示长形, 与人的体态就比较贴合了。
2. 句式的选择运用。
在句式的运用上, 应该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 灵活搭配, 交替使用, 这样语言就会变化多姿, 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例如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有这样一段文字: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从句式的运用上看, 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等交错使用, 灵活而富于变化, 极富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听起来声声悦耳, 可以说是富有文采的典范。
3.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使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例如某年高考作文《诚信不可抛》中的一段文字:
拥有诚信, 一根小小的火柴, 可以燃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 一片小小的绿叶, 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 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这段文字, 比喻、排比兼用, 语言形象, 色彩鲜明, 引人遐思, 极具感情色彩, 这种种构建了文章的亮点。再如下面这段文字:
万里长城, 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 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 她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东方明珠, 好像一枚待发的火箭, 矗立于黄浦江畔, 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中关村, 宛如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 坐落于京北大地, 她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标志。
这段文字, 之所以大气磅礴、气势奔腾, 极富有文采, 确实与新颖独特的比喻和排比的运用分不开。如果不使用修辞格, 改用平铺直叙, 那么效果就差远了。
二、展示丰厚的文化底蕴
好的作文不仅词句优美, 而且内涵丰厚, 能够启发人们深入思考, 进而得到人生的教益。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的学生要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做, 会使自己文章的语言随之明亮起来。
首先,围绕话题,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自己的诗歌储备中检索需要的诗歌。
例如以“母爱”为话题,可以让孟郊的《游子吟》走到我们的作文中间。以“位置”为话题,可以让郑燮的《竹石》走到我们的作文中。
其次,围绕话题,确定使用方式.。具体展开可有以下方法:
1、诗句并举阐释话题
⑴以“幸福”为话题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⑵以“思念”为话题
思念是一道风景。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太白先生陷入伫立玉阶叹长亭短亭何日是归程的惆怅;思念使边塞诗人双袖龙钟遥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⑶以“读书”为话题
读书真好,它使我足不出户便欣赏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欣赏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读书真好,它让我穿越历史的隧道,走马塞上,看黄沙百战穿金甲;流连赤壁,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读书真好,它让我徜徉于想象的时空,和李白举杯邀明月,与义山共剪西窗烛……
2、意境再现。以与话题密切相关的诗或诗句的意境为背景展开描写。
以“母爱”为话题
悠悠寸草心
人生路上,一回首,就能望见简陋的家中,那盏昏暗的油灯,在风雨中飘摇,却始终不灭。
那晚,就是母亲粗糙的手,点燃了满屋的温暖。
灯光下,又是母亲粗糙的手,颤颤地瞄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用那根细细的针,长长的线,穿缝出一件名为母爱的衣服,每一针,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
缝好了,母亲将衣服穿在我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又反复抚平衣服的每一丝褶皱,仿佛要帮我拂去人生路上的仆仆风尘。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的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春天里一棵稚嫩的小草。母亲会用阳光般的注视恩泽我的一生。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风雨中那盏飘摇不灭的灯。
3、诗句引证法。
⑴学然后知不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的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⑵心灵的守望者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是屈原的选择,纵然身投汨罗江,他不曾后悔;“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文天祥的选择,即使捐躯献国,他不曾后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选择,虽然为反动文人所“唾弃”,他不曾后悔……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享受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却至死都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心灵的选择,生命的尊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面对抉择,不用手选,而要用心选,用心去面对选择。
当然,要想正确运用诗歌名句,为作文增添文采,需要同学们注重平时对诗歌的积累,有了这些的源头活水,自然会写出一派“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风景。
你不能总是在流行、畅销读物里流连。前几年,学生写到文字,总是喜欢用这样的词句“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悲伤逆流成河”;如今,“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样的话比比皆是。我不会说这些词句就一定不好,我也不会说你用得不对,但是一大群人都在这么说的时候,你的个性就被淹没了。基于此,我以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切不可仅仅局限于此,流行的不一定不好,但如果你的阅读只有流行的,那就很不好了。因为你的大脑就是一台CPU,向里面输入什么,决定了输出的是什么。
你读的书就是你的标签。作为一个知识人、学习者,你读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你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你的思想、价值观和情趣是怎样的。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讲,通过一篇作文即可“管中窥豹”,判断你的阅读品位和精神境界。那么,从准备高考的角度的来讲,我们应该着力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扩充自己的阅读视野,努力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经典是最好的素材宝库。好多同学写作文苦于没有“素材”可用,到了高三,到处“搜寻”素材,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我以为,经典著作才是最好的素材宝库。经典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集大成者,它们几乎覆盖了人类社会全部的问题、现象。我们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我们考试时遇到任何作文题,其实都可以在经典作品中找到答案,受到启发。譬如《红楼梦》、《史记》这样的作品,足够我们用来应付所有的作文题。当然,要注意的是,现在几乎所有同学都读过这样的经典作品,你要显得有个性,那就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关于这个作品的“小专家”。譬如同样是写司马迁、屈原、苏东坡,如果你能用上新鲜的材料、你能有独特的分析角度,那么你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阅读也可以是一场远征。世界上经典的作品很多很多,你要是能够读一些身边同学较少涉猎的经典作品,那么你的文章就很容易脱颖而出了。阅读的远征可以有这样一些做法:一是避开“热门作品”:别人读红楼三国,你可以看看《儒林外史》;别人用唐诗宋词,你可以背《诗经》《楚辞》。二是向外国人取经:你用李白、杜甫、苏东坡,我读莎士比亚、雨果、普希金;你用王开岭、莫言、毕飞宇,我来个卡尔维诺、茨威格、聂鲁达……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于汉语文学,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民族、那么多种语言,阅读应该“心怀天下”。三是突破文学范畴,向更多领域探索:我们可以读读哲学,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虽然“艰涩”,了解即可;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中国的,美国的,或者阿拉伯、伊斯兰的都可以;我们还可以读读科学类的,你喜欢什么领域,就去读读这个领域的发展史和现状……
个性化的阅读,当然并不仅仅是机械的输入,阅读必须伴随着思考。没有了思考,你的头脑终究只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马跑得越多,你越混乱。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你要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摘抄、批注、点评、写札记等等,努力将别人的思想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读书、吸收、融合,“运用自如”从而变得可能。
摘要:优美的文章有什么诀窍?其实,答案很简单,最简单而又重要的就是两个原则:斩首行动和拒绝重复。我们就分别来探讨一下。
大部分中学生都会困惑为什么写作始终拿不到高分,始终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为什么该背的单词都背了,该默的课文也默了,作文还是迟迟无法提高呢?大部分人会回答你说你的作文不够优美,于是你又犯愁了,到底什么样的作文才叫做优美的作文呢?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优美作文的内涵,到底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美的作文来。
我们都知道,中文跟英文存在着严重的语言差异,中文习惯的写作方式跟英文也大不相同。但追根问底想要了解中英两种写作方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无非还是由于中英两种文化的区别。我们知道中文要想写的优美,有几点是不错的办法:散文,叠言,引用等等。但这些方法在英文中行得通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1、优秀的中学生英文作文不需要散文
对于中学生来说还远远达不到写出英文散文的地步,而且对于中学类考试作文大多是以议论为题,而议论文是绝对与散文有着天壤之别的。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思想,一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而做,每一句话都是主题思想的有力论证,不应当有任何可有可无的废话来凑字数。
2、优秀的中学生英文作文不需要叠言
一句很有名的中文诗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很多中国学生叹服,这么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欣赏在借鉴这种写作方式,中文作文的时候多去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确实能让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也是大多数高分学生的必备武器,但对于中学的英文写作而言则绝对不是如此,英文的写作中最忌讳的就是重复出现那些简单的普通的毫无新意的单词,即使是有些难度的词汇,能不出现重复的也尽量不要出现重复。因为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体现出一个学生词汇量的匮乏和英文作文技能的缺失。
3、优秀的中学生英文作文不用狂背名言警句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妨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在平时作文和作文检测中就会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中学生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组够的重视。
下面,笔者拟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
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做到文章的清与通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句子要简单完整。中学生在作文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2)注意句子的前后搭配,防止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用词时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3)修饰过分雕琢的地方,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看它表述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不要写书生气太浓的语句。
(4)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停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忽视标点符号的用法。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我们也不可忽视。
第二: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三:修改内容空洞,令人沉闷的地方
中学生的作文常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毛病,文章读起来乏味,让人感到沉闷,应从如下方面加以改正:
(1)要分析所写句子的正误优劣,看所说的事理是否准确,情调、语言色彩是否合适,读起来是否顺畅,尽量时局字表译名系,内容充实。
(2)句子不要太长,段也不要太长。句子一长,别人不能一下子就看懂,势必影响阅读兴趣;段太长则显得行文呆板枯燥,让人觉得压抑,而写短段则使得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3)要精心分析所写的句子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不合逻辑,一定要做到句意明晰。
(4)文章不能以量压人,要做到内容充实,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第四: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尽管目前考试作文有淡化文体要求的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顾文体特点,任意为文。
文体不同,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记叙文要生动形象,能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议论文要论断准确,逻辑严密;说明文要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应用文要合乎款式,简洁明了。因此在作文修改中,一定要注意这篇作文是何种文体,它是否符合该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千万不能写出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说明文的“四不象”作文来。
第五: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忽视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倒重写的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必去改,非改不可的地方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白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卷面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字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思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关键词:写出自我,感悟生活,抒发实感
一、感悟生活, 寻找自我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和对象, 来写出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1. 在家庭中寻找真实体验
我引导学生在家庭当中积极扮演各种角色, 让学生得到真实的锻炼, 并且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完成并进行讲评、打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 又能充分积累写作的素材, 使他们能体会真实感情, 写出真实感情。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作文、日记。
2. 在社会中寻找真实感
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 我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跟着家长上班、到菜市场、商店购物, 参观附近的工厂花园等。我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行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从而较准确地评价他们的品格。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根据采集到的真实材料, 写出真感情的文章。
二、抒发实感, 写出自我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 真善美丑都有,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感悟生活, 以真实情感写出真实生活, 抒发个人真实情感。做到有感而发, 关键要做到:
1. 经历真实
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写作材料后, 我积极引导学生说出真实事件, 感受真实事件。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大家交换事件交换想法、看法, 互相讨论补充, 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事件, 多角度看待事件, 获得客观、真实、全方位的事件。
2. 写出真实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学生对事件都有了客观的了解, 我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写出对事件的全新认识, 要求各种要素要交代真实清楚, 并加上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想象。写出小组对作文中所交代事件的真实程度及认知程度, 并对写作手法加以评价和修改。最后教师查看、班级总结。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语文 高分 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79-01
高分作文针对应试作文而言的。那应试作文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学生要在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内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并根据题意和写作要求写出在评卷老师一、二分钟之内就被打动并欣赏的文章。
三十至六十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可能是一幅工笔画,笔笔精到无可挑剔。可以有错别字,可以有不通顺的语句,可以有结构上的瑕疵,可以有语言上欠斟酌,也就是说高分作文不是完美作文。评卷老师一二分钟要评定出分数,那样就要给评卷老师明示一些内容并且打动评卷老师。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呢?
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大家知道,好题目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题目有丰富的内涵,好题目能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写出了爸爸喜爱的夹竹桃的凋落,还暗示了爱花的父亲离世。像这样的好题目语文书中很多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王几何》《背影》《春酒》《阿长与山海经》等。考试中如何能写出这样的题目呢?
应该把题意中大的话题,虚的事物为小的、实的、具体可感的内容。如七年级一次以 “记忆”为话题习作。有的学生就直接以“记忆”为文题。试想“记忆”从时间可以跨越成百上千年,从空间包容天上地下又大又虚。以它为题,给人一种空洞、模糊、虚无、不可捉摸的感觉。
有的学生则写出了以下题目:《菜香中的回忆》、《那一夜的果子真甜》、《油菜花中渐远的风筝》《记得你说过》《记忆中童年挂在树梢》。这些题目角度小、具体、可感、耐人寻味,应算得上好题目。
二、要有明确、深刻的主题。写作要求中提出“做到中心明确”何为中心明确?就是突出中心明确中心。文章围绕线索来写,安排好主次详略才能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就是给评卷老师一个明示,让评卷老师一眼就能找到中心句。要在叙述描写中提炼、升华将自己的观点通过简洁的语言集中概括地表达出来,引起评卷老师的共鸣和思考,打动他的心。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何谓深刻?就是表达出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自己的认识,或是世上公理的自己体验。要对生活有深入的思考。如对“成功”的认识,“战胜困难就是成功”这是常人的体验,成功就是“自己内心的幸福”这就是深刻。
如作者对承诺的认识,小作者写到“独自走在路上,心理反反复复地想,轻轻拍拍没有钥匙的口袋,一下子泄气了,忽然想起你说过,只要我回家,你一定给我开门,并用微笑迎接我。我浅浅一笑,我还会相信吗?这不过又是一个兑现不了的承诺。”七年级得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才是深刻。
三、有匠心的结构。习作要求中提出“条理清楚,有创意的表达”。何谓条理清楚?也就是明示评卷老师你的的行文思路。即文章清晰的脉络,如时间的先后,场景的变化,情感的发展。
何谓有创意的表达?就是在结构安排上有巧妙地心思。前面有题记,中间内容充实丰富,后面又有尾声,使得文章结构完整;为了表现比较复杂宏大的或者时间跨度较长的事件,在整个事件的大海中撷取几朵精美的小浪花,通过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来表现事件的整体,用小标题的形式,通过几个并列的段落达到目的,使得结构整齐美观;用倒叙式、插叙的写法结构文章,使文章有波澜:用先抑后扬,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结构文章都是有创意的表达。
四、有精美的语言,有细致的刻画。习作要求中提出“语言通顺,内容具体充实”。何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准确是和歧义对应的。通顺是和语句间的连贯对应的。
内容具体充实就是要细致的描摹刻画。不仅有人物的刻画,还要有环境的描摹。刻画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细致描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还要抓住人物外貌典型的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绘,内容具体还体现在细节的描写。这样才能让评卷老师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有个学生描写夏夜姥姥给她用狗尾草编小兔子的情景:“轻轻午后的暖流,推动整个欢快的夏天。我和姥姥搬来散发着纯木香气的板凳,摆在老槐树下。姥姥随手揪来几根狗尾草,我坐在一旁,注视着姥姥那双乐此不疲的大手。这时姥姥的上眼皮会垂下来,睫毛扫视着,灰黑的眼眶。薄薄的嘴唇微微地张开,缠缠绕绕,无微不至。就这样几只不起眼的狗尾草被姥姥魔术般的变出一只小兔子。我惊呼,小心翼翼地接过举过头顶,奔跑在老槐树的周围,姥姥会在这时,直直腰板儿,转转脖子,眼神倾洒在我的脸颊。”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如一幅美丽的画面,勾起评卷老师的回忆,引起他的共鸣。
文章的景物描写,往往有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的效果,很像歌曲的前奏。还像朱军主持煽情时说的一句话“音乐该起了!”
景物描写,一下就把读者带入指定的情境中。如一考生在《那一夜果子真甜》一文这样渲染“晚风微凉,灿烂的星系下,唯有一束火光在丛中燃起,然后亮出火星,像银河飘去。我们几个孩子,从各自的家里拿来各种小果子,过着我们的夏天。”这样一下把我们带进夏天,走进童年的果香。
语文作文历年来在教学中是一块“硬骨头”,而作文又占语文期末试卷总分的40%,所以,学生学会写作文,并且能够写好,这是当下之急。学生不喜欢学,老师不知道怎么教,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要教会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学与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要靠教师的指导,又要靠学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观察,对素材的提炼,对语言的驾驭的能力等,综合发挥效力。学生不会观察生活,选取的题材更是千篇一律。这就是现在老师们戏称的“新八股文”。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共有八点,提得很全面,很具体。其中第二点这样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好作文就是要有主观色彩,有感情真挚存在。我想就如何让中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首先是多读书。充分利用课内外读物,多积累,多运用。作为老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阅读,并且同一主题的文章多找几篇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表现同一主题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取材。作为学生,要自觉扩大阅读范围,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的作文都要去欣赏。其次,要会读书。这重在朗读培养感情。学生们会朗读了才能深刻体会作者寄予什么样的感情在里面,从而能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感情趋向。以往,学生们总是拿一件事反复的来写,比如写人物的,就会写他的母亲在他生病的时候如何悉心照料,以至于他感动的流泪等等,等到写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时还是拿同一件事来说。同样是写母亲的我们来看一下,朱德写《回忆我的母亲》,选取的是母亲除了煮饭,还要种田,喂猪,养蚕,把“原本连地主看也不看的饭食,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而林莉的《小巷深处》的选取则是母亲为了女儿,瞎着眼,在“毒辣的阳光”下卖冰棍,把皮肤晒成了“古铜似的颜色”,当女儿嫌她丢人时她选择请别人给女儿送钱送好吃的而自己躲在暗处。带有感情的多朗读书,学生们就会明白原来同样的主题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来说明,所起到的感情色彩是相同的,都能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来的。让学生明白一件事不要反复的说,要多注入感情,多角度选材。
二、分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学生拿过一篇文章来,分析它的中心思想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对于他的作文立意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会从多种视角来选材,还要学会拿捏写作对象所持有的感情:是爱还是恨,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就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热爱和赞扬之情;《硕鼠》则显示出了作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且又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不满。任何人都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写不出好文章来。许多大作家都是受到了刺激或者有了某种感受某种想法才开始动笔的。学会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流意识,培养自己细腻的感情,才能将作文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因此,作文创作最好的方法是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写作一定要从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来记录自己的心迹。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作文真实,只有真实才能让我们的作文有感情。
如果一个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那么他的世界无疑是黑白的。如果一个学生能用心记录下生活的琐碎的事,那么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只有这样,才会让读者读其他的作文来感到亲切,感到真实,从而为之动容。那么怎样去观察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呢?同学们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比赛、看电影、试演课本剧等,每次活动下来,学生尽量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下来。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随笔,日积月累你终会发现它对你的帮助非常之大。等你再去写作文时,有了这些经历和过程,有些情感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来了,完全不需要再一次进行感官刺激。
四、要真实发生,不要瞎编乱造
学生的作文最能体现出他的语文素养来,而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饱含感情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东西来。很多时候,学生们不会写作文,即便是写作文也是在应付事。瞎编乱造,任意为之,自认为作文只要有的写不会词穷就可以。这是相当错误的认识。作文一定要真实,一定要是你感情的自然流露。瞎编乱造的作文是绝对赶不上记录真实发生的事情的作文的。我们不提倡瞎编乱造,因为这样虚构而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总会有些逻辑混乱、语言不通的地方。但有时候在面对应试作文时学生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硬性的作文题目。所以学生时常写一些编造的作文,这也不是不可以的。我们说了,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如果真的是没得写非到了要编的地步,那么尽量要选取与你生活贴近的事例去写。学生可以写你身边熟习的人的一些经历,这样你会比较详细的了解整个事件的影响;还可以选取你亲眼看到的发生在不熟悉的人身上的事件,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你会比较熟习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此外,你还可以从书本中获取的信息加工改造成你所需要的作文事例和材料,这样至少逻辑上是通顺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作文提倡创新,讲究新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这需要极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并且这也需要看是什么样的文体了。如果写想象作文,那越离奇越好。如果是写叙事等常规性的作文,那么凭空想象出来的事件总是容易导致逻辑混乱、感情流失。
五、鼓励主观感受、提倡个性发展
学生的作文就是要体现每个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能力的。花与花之间有品种的不同,色彩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学生也是如此因人各异的。作文是展现学生内心想法的,是独一无二别人模仿不来的。我们提倡学生在作文时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些主观感受往往就是他独特思维、独到想法的体现,有了这些在客观生活当中的主观感受,有了这些在共性当中的个性发展,那么他的作文无疑是写出了自己的风格,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的。有自己的主见,并且符合主流思想、积极向上的就容易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学生再稍加一些作文的技巧与写法来衬托出感情,那这篇作文无疑得不了低分了。
一、审题
近几年来提出“淡化审题”的观点,许多学生就认为不需要审题,这是错误的。虽然减少审题难度,但是,减少审题难度,不等于不需要审题,这是学生必须注意的问题,以免落得个“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那么,应该如何审题呢?
首先要弄清楚试题对写作提出了哪些明确的要求,要读懂提示语。
现在考试对作文的要求是要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来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 并且还要标新立异。针对这些考纲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 写作文要求我们去“写”, 这就是说必须先得写出一笔漂亮的字, 至少也得工整。文章的字就好比一个人的穿着打扮, 只有让人看得舒服, 人们才会去靠近, 才想了解。现在的学生字体大都“龙飞凤舞”, 更有甚者自己都认不清楚自己写的是什么, 这样的文章如果让阅卷老师看到, 肯定得不到高分。那么怎么写出漂亮字呢?必须有恒心坚持练习。
小学生练字得用“诱导+鼓励+奖励”的方法。我校给学生加开了每周一节练字课, 在上这个第一节课的时候呢, 我会对学生用诱导的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练字的兴趣。例如, 我给学生讲述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 我把王羲之是如何练字, 如何受到他母亲的批评, 又是如何将八大缸的水用完的故事讲给大家。以此故事激励学生, 所有学生完后都会兴致勃勃地去练字。但是孩子们不一定能一直坚持下去, 因此, 我会把每天一篇字帖的作业留给学生, 并且让家长监督让他们认真完成。然后, 每次上课的时候会把写得最好的学生的字帖贴到学习园地上展示, 并且把进步最快的学生的字帖也贴在学习园地上, 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上面展示自己的字帖, 这是鼓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字。
其次, 我认为写作必须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家过的是小皇帝、小公主那样的生活, 他们怎么会去感受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启发他们、引导他们。比如, 我会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几点起床?是否知道自己的父母半夜会起来为自己盖好被子?是否知道父母亲是什么时间出门又是什么时间回到家?是否知道自己的现在的零用钱是父母的血汗?……通过这些事例让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并且用这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生活。另外, 我会时常带着学生们去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例如, 爬山、野炊, 然后让他们写出这次活动的体会。我还会给学生们留一些手抄报, 让孩子们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如板报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都加强了。
再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必须得有素材的积累。那么怎样才能有大量的素材呢?在教学中, 我每天在课前让一位学生在讲台上为同学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是励志故事、成语故事、名人名事……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 但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先鼓励学生可以去书店买一些成语故事、三字经故事等等这样的书籍, 回来自己去读, 然后讲给父母去听, 当讲得比较熟练的时候可以拿到班上来讲。当学生讲完故事后, 我会问听故事的学生有什么感受, 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及这个故事写在自己专门的一个笔记本里面。
当然,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还不好意思, 讲得也不是很流利, 但是在我的鼓励下, 现在我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接受了这种教学方式。这样他们既丰富了写作素材, 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
2、重在表达。无论文体如何,均可由表达反映而出。学生作文,文体难以把握是常有之事,主要是表达的基本功尚不扎实,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着四样表达范式,与心中乱作一团,于是该用之时不知如何拈来,胡描乱写言语含糊,便满人表达不清之判也。
记叙文章,四样功课应皆有之,而尤以叙述描写为主,议论抒情是为深华而用,切忌未叙先议,故作无病呻吟之状,中国古代诗歌缘诗经起便“赋而为比,后之起兴,”可见一般的思维过程,乃是先有事实,后有感触,此理泛见一切诗词歌赋之中。
议论文章,说理为要,据事实挖掘,是简单的个别现象抽象为一种善遍规律,目的是为劝导说服,阐述自己的认识。此中对事实分析越深越透,推而广之联系现实越多,立意的针对就越强,表达起来亦会更为有力,说理分析时便会游刃有余。然而理清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或开门见山,一声断喝,文章自会表达的清晰明畅。
表达是一切文章的血肉,其气质类型如何,均看表达,语言之准确,误立练,详略之分明,各样功课的比例,便是表达成功的前提,表达关于文章成败,词法,句式,文采,亦不可忽视,而这些基本功,赖于平时的积累,即于课内求知,科升使用,当然一个人的语言敏感,语言兴越,对此影响也十分明显。故尔学习表达,可先从基本功练起,多读,多看,多思,多练,必要时可先模仿,这样亦可事半功倍。
3、美在章法。文章之美犹人之衣装。亦如房屋建筑之布局,其合宜,其恰切,使人初视即喜爱,其不佳犹人之如迷宫,徘徊而不得其要,劳民伤财,费工不省力。
古云文贵自然,一切可随手拈来,随心既欲不逾矩,此理甚得。但若是积累甚少,经验不足,则不可如此。学生为文宜先写规范形式,记叙文则主要素俱全。议论文则三要素齐备。散文则形散神聚,主线不乱。
至于章法亦各有不同。记叙赖于时间,空间乃至事物发展顺序。可顺序、倒叙、插叙、补叙,不同故事或可穿插,双线交织并行发展。描写抒情类散文,形式应以灵活为要,或依游踪。或以时间顺序,发展顺序不一而是,但其中始终统摄主题的情感不可动摇。变化使文章犹“糖葫芦”,各处出彩,整体优美、议论文体、结构规范最多,“总-分--总”式,“分--总”式,“总
--分”式,即使思维的一般特点、或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顺序安排。说明自己的观点认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便会严谨完整,详略得当。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同样如此。试想,如果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接触生活,不了解生活,不深入生活,不懂生活,又怎能写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活生生的作文呢?如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活圈子很小。每天就是家里--学校--家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深入、体会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分辨生活中的假、丑、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多组织一些如社会调查、小记者采访、助老助残、郊游等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供学生使用。
二、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行万里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暂时无法做到。但以当今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说,做到家里“百卷书”或“千卷书”甚至“万卷书”,并非难事。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有“读万卷书”的主观意识和“破万卷书”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读万卷书”甚至“破万卷书”,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于阅读的范围,教师也应加以指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不仅开阔学生视野,而且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点拔,指导写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有“米”下锅,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出“好饭”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其中还有个方法的问题。具体到写作也同样如此:即使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真实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好作文来。要想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精心指导,适当地传授一些写作方法如: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事物;抓住外形和生活习惯描写动、植物;根据具体事件反映人物性格品质;充分开展联想和想象等等。
四、客观评价,正确引导。
学生写出作文了,应如何评价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以是否真实为依据来评价,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讲评作文时,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即没有了“真”,写得再新颖、再独到,也是徒有虚表,也不值得赞扬,更不值得推广。相反,只要学生说真话、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就值得表扬,更值得推广。不仅如此,在具体的讲评中,教师还应该时时、处处以“真”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纠正以往那种热衷于抄范文、说假话的“不正之风”,切切实实在“真实”二字上下功夫。
另外,教师还应该彻底抛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切不可“求胜心切”,盲目提高写作要求,或过低地评价学生的习作,从而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有甚者,还会将孩子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对说真话、写真事的向往彻底打消,使其重投编造、虚构甚至抄袭作文的怀抱,这将使我们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掌握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重新赋于作文以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们一齐为重塑作文的生命而努力吧!
蔡殿龙
一、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 题目由教师特定, “写什么”不能逾越教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学生在教师所设的圈子里, 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所以, 要想张扬学生的个性, 必须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1. 不迷信权威。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怎么想就怎么说, 怎么说就怎么写。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敢于指出老师、书本等的不是, 培养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让学生勇于“挑刺”。刘雅馨同学就指出:“老师, 陈毅称母亲为‘你’, 我觉得不礼貌, 应该是‘您’。”“老师, 你刚才说错了一个字, 应该是鼻音, 你读成了边音。”能挑出别人“错误”的学生, 能不是认真、爱动脑筋的孩子吗?而这是创新的前提, 不爱动脑的人如何会去创新?
2. 多一点赞许。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给学生创造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 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求知的儿童, 由于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特征还显得很幼稚、天真, 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 难免在教学中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更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 作为教师, 应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 多一些鼓励和赞许。
3. 评价的尺度更宽松些。
不要用苛刻、挑剔的眼光去要求学生, 不要用一刀切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学生, 也不要单调的以教师评价为主。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的优点, 用宽松的、有弹性的标准去评价学生, 要让学生多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并且以肯定成绩、表扬优点为主。
二、和学生一起去观察生活
刚入小学的学生才睁开懵懂的双眼观察世界, 可这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好好地引导了, 套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 抓住时机引导观察。
自然界中的刮风、下雨、春来冬去、夏去秋来是最显著的变化, 是最易观察, 有话可说可写的内容。比如有一次, 正在升国旗时, 突然下起了雷阵雨, 学生亲临了这一场景, 我便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观察乌云、雷声, 豆大的雨点砸向地面, 体会紧张的心情等。不一会儿, 太阳出来了, 却还下着雨, 我赶紧招呼学生去欣赏“太阳雨”:无数的雨丝飘落时, 被太阳照得亮亮的, 真是奇观。学生说下雨真有趣。那段日子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下雨, 我便布置他们继续观察雨, 看谁有新发现就写下来告诉其他同学。乔蔚同学说:“早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的雨滴像一颗颗亮晶晶的珍珠, 轻轻一碰绳子, 它们便躲到泥土里去了。可以种花呀, 种草呀, 能不能种‘珍珠雨’呢?”多有童趣的创新之笔呀, 完全得益于细致的观察。
2. 和家长共同创造时机进行观察。
例如, 把学校的空花盆发给每个学生, 让他们回去学着种蒜、栽花;可以举行吹泡泡比赛;还可以布置特殊的作业:让家长带孩子去春游, 去逛夜市, 养田螺, 养金鱼……
3. 充分交流。
作文日记写好了, 老师的修改是次要的, 学生间的交流才是主要的。一个苹果两个人分, 每人只分得一半, 而一种思想两个人交流, 却是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可以全班范围内交流, 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评优或同桌比赛。学生看重的是结果, 看重的是谁得了优秀, 谁排在第一, 我看重的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交流的过程中, 不时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现:桑椹像小毛毛虫, 早上的衣服架光秃秃的, “叶子”全落光了, 晚上衣服架上挂满了衣服, 像长出了五颜六色的树叶。
4. 运用好书本、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观察。
三、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 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 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 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 不断强化, 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1. 音乐作文。
教学时, 教师将准备好的一段富于变化、含有情节、便于想象的音乐放给学生听。听前, 让学生明确听的目的、要求, 由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 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各具特色, 个性鲜明。
2. 图画作文。
由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想象、幻想, 在头脑中形成一定表象, 然后画出来, 再根据这幅画, 写成一篇文章。这种作文,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另外, 表演作文、素描作文、影像作文、数学日记等都不失为作文个性化训练的好形式、好方法。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课题。只有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与发展, 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摘要: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 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 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教师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与发展, 根据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文如何写出彩】推荐阅读:
如何写出好作文12-23
如何写出完美的自荐信10-27
如何写出成功的个人求职信07-21
大学生如何写出一份自己的个人简历11-03
写出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作文开头12-21
写出作文的真实情感10-25
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05-29
作文 如何快乐?12-11
中考作文如何挑选作文素材07-26
如何加工作文素材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