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意花鸟(精选8篇)

写意花鸟 篇1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1、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重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难点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A、笔法:

中锋、侧锋、逆锋、拖锋。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B、墨法: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临摹练习: 以竹、兰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三、作业布置:

完成以竹、兰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中国画——写意菊花

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准备工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重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难点: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启发: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可以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然而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

——菊叶、菊枝、菊花

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 ——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 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 ——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②请同学们观察步骤图中菊花和菊叶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 ——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二、新授课:

1、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

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2、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 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三、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四、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五、课外拓展: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写生或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中国画——描绘蔬菜

活动目的:

1、了解构图方法,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2、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重点、难点:

1、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2、画菜叶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问: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有哪些?

2、小结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引入新课。

二、构图方法:

1、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有哪些?

2、怎么样画出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梨等?

3、怎么样安排画面?

4、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先用课件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白云笔调淡墨,墨中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水分多来叶儿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白帮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叶脉。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上的蔬果有大小之分、蔬密之分、浓淡之分等。

三、讲授新知识:

1、师生共同欣赏齐白石,李苦禅的作品,简介风格。

2、教师示范以大白菜和辣椒为题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边讲边画)。

(1)画菜帮:中锋蘸淡墨勾出,先从中间一块画。(2)画菜叶:用大笔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侧锋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注意墨团有浓淡大小的变化。(3)画叶脉: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4)画菜根:中锋蘸浓墨,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下按。(5)画辣椒;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一笔完成。

(6)题字和盖印: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3、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白菜辣椒》的水墨画。(2)用笔大胆、肯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墨和用色。

学画中国画—牡丹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理解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蕴。在本课教学中,墨的水分的控制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我们可引导学生在其他纸上进行多次练习和尝试,体会水墨与宣纸的变化关系。本课学习需要工具较多,致使桌面拥挤。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们互相配合使用一套工具。因墨色相对于颜料更易洇染,因此要指导同学恰当使用墨色,以防破坏画面。在添加背景时,不要因太复杂而破坏画面主体形象。建议背景处理要色少、简单。教学评价:

(一)学生是否对中国花鸟画有初步的认识。

(二)通过学习,学生能否掌握较简单的笔墨渲染方法。

(三)学生创作时是否用笔果断、大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学习中国画(牡丹)的笔墨技法,进一步了解笔墨与造型的关系,并运用于实践。感受画牡丹的笔墨情趣,了解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使学生了解牡丹的一种基本画法,掌握作画的方法和步骤。B.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画牡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意境美。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国画的魅力,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D.重点

进一步了解中国画写意花卉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采用欣赏作品及相应的资料图片进行解决)E.难点

写意花卉的笔墨技法。(通过写生、默写、示范进行解决)F.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墨汁、国画颜料、宣纸、毛笔、清水等。学具:墨汁、国画颜料、宣纸、毛笔、清水、报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

1、牡丹花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2、叶子是单叶还是复叶并请学生上黑板上画出草图。

3、牡丹花的寓意和展示同学们收集的图片。

4、教师的作品展示。

三、讲授新课

1、学生挤出所需颜色,毛笔浸湿。铺好宣纸。

2、教师示范,学生跟着临摩。A、画花头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笔)饱蘸白色、署红和大红色,在调色盘上调和,使颜色向笔根渗透,再用笔尖蘸胭脂色,稍作调和后即在画面上点画。传统的点牡丹方法是一笔紧挨一笔,整个花头是由一笔笔由浓到淡的色点组成。花头完成后,乘颜色尚未干时,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处用胭脂加墨的重色进行调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动。待颜色七、八成干时,用石青在花蕊处点上颜色,再用藤黄调白粉点花蕊。点花蕊时要按三笔一组的组织结构进行点画,千万不能无组织地随意点画。B.牡丹枝干的画法:

在一般情况下,枝干在画面上与花头和叶片相比,所占比重较少,但是在描绘时千万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随意点画,要了解它的结构规律和生长特征,画时才能表现出主干和嫩叶的不同质感。D.牡丹叶片的画法:

用中号以上京提笔蘸花青加藤黄的淡绿色,在调色碟上调和,再用笔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笔上原有的颜色融合,用侧锋干净利落地在画面上画上叶片。画叶片要成组地进行,以三笔为一组由规律地点画,这样画出的叶片就不会杂乱无章。写意画的魅力不仅表现在生动的笔触,活泼的形象,还体现在滋润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上,所以画叶片时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笔时色墨要饱和,下笔要迅疾,用一笔颜色画一片叶片,这样从起笔到收笔,自然就形成了干湿浓淡的变化。叶片色墨点画完成后,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时,用较重的墨(色)勾勒叶脉。勾叶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叶片的转折向背以及组织结构都是由它决定,因此要从画面的整体结构出发进行调整,不能只从局部考虑。

四、作品展示

每组选一幅上台展示。教师充分表扬的同时要做好点播与指点,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五、小结

根据本节的学习情况做总结。

六、布置课后临摩作业

国画—白菜和辣椒

教学目的:

一、参照范画,临摹其笔墨技法,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二、使学生认识画、诗、书,即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运笔、用水、用墨的方法;

二、画菜叶; 使用教具:(1)范画2张(2)步骤图6张(3)白菜、辣椒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提问,然后教师小结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引入新课。拿出大白菜和辣椒实物,说明本节课教学任务,并简介其结构,然后,板书课题——《蔬菜》(中国画);

二、讲授新知识:

1。师生共同欣赏齐白石,李苦禅的作品,简介风格。然后出示教师示范作品,简单介绍一下。

2.教师示范以大白菜和辣椒为题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边讲边画)。(1)画菜帮:中锋蘸淡墨勾出,先从中间一块画。(2)画菜叶:用大笔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侧锋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注意墨团有浓淡大小的变化。(3)画叶脉: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4)画菜根:中锋蘸浓墨,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下按。(5)画辣椒;用大红色画辣椒,尽量一笔完成。(6)题字和盖印: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15分钟)。

2。出示作业要求:

(1)临摹一幅《白菜辣椒》的水墨画。(2)用笔大胆、肯定。

(3)保持画面、桌面、地面的干净。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三。讲评:选出几件好的和差的学生作业讲评,然后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国画——南瓜和茄子

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南瓜和茄子》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欣赏时,结合上一节基本技法练习入教材分析进行。

二、教师示范以青菜为题材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教师边讲边示范):

1、先想好画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刮出大体轮廓。初学者可用铅笔、炭素铅笔或森炭条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选择大师作品中的主要物体,重新组织画面,下笔前要先想好用笔方法:水墨应如何调合?浓的还是淡的?运笔采用铡锋还是中锋?运笔方向如何确定?总之应“意在笔先”。

练习时,教师要特意说明,练习水墨画法,因经验不足,往往要画上好几次才能画好一幅画,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讲评: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与大师的作品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中国画葡萄的画法

一、画葡萄

1、介绍名家画的葡萄。

2、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国画葡萄。分析葡萄:

分部:葡萄、叶茎。

葡萄画法:色彩、侧锋、湿画。

二、画法:画面上的一整串葡萄可以分为若干小组。一般分为三、五组,每组六、七枚葡萄。每一枚葡萄的画法,是将大白云笔在笔洗中蘸湿,笔中的水挤干,然后用笔尖蘸紫色在色盘中调至毛笔中部,此时毛笔上的紫色为笔尖深、笔根浅。再用笔尖蘸汁绿色少许,在色盘中调至汁绿与紫有过渡。此时毛笔上的颜色变化应为:绿——绿紫——紫——淡紫。最后将调好色的毛笔用笔尖蘸吸清水,在色盘中微调,使笔尖的水吸入毛笔,但是不可破坏毛笔上已调好颜色的顺序。如果觉得笔尖清水不够,可以再次用笔尖蘸清水。这一调色过程是画出葡萄立体感和丰富色彩的关键,比实际画葡萄的过程更为重要。

三、作画时用左右两笔画成一枚完整的葡萄。左一笔细短,用笔锋画,右一笔宽长,用笔锋和笔腹画,画成半圆形。由于笔尖有清水而且含有汁绿,画出的葡萄应该是左上部明亮泛绿色,右下部灰暗呈紫色,彼此形成了极强的明暗立体感和微妙的色彩变化。葡萄的形状可以画圆形,也可以画成长圆形,每枚的大小要有些变化。用此方法画的葡萄亮部已含有高光,所以不必留出或再点高光。高光太强则像玻璃球,反而会破坏葡萄应有的质感

3、学生示范,集体评讲。

4、教师纠正。

5、学生再示范。

叶子:淡墨面、浓脉、干、中锋。茎:浓墨、干、中锋。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小结。

六、展示作品。

七、集体讲评,择优表扬。

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1.演示并分析笔墨变化。

焦墨、浓墨、交融的墨色分别可以表现梅花的哪个部分?(演示)

2.分析作业步骤:

(1)画干:先从树干转弯处,向右下方侧锋运笔,使主干笔触出现飞白,再向右横出,向右上斜出主枝。(同学们用侧锋随意表现树干的体态。在画时可以留空,在空白处待会添加梅花。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调墨,用干涩的线条表现树干。)

(2)画枝:从主枝向前生出新枝。

(3)点花瓣:用中锋变侧锋渐次点出可呈现浓淡变化。(4)点蕊:正面的花丝画全,侧面花宜过半,背面花交界下方及花蕾的下方点花萼。

鼓励:看谁能把梅花清幽的芳香散溢在我们的画纸上。(5)落款:写作画时间、姓名、印章。辅导要点:因材施教、照顾全体、灵活多变。学习画梅花的方法和步骤。总结 部分 根据墨色、动态、趣味三方面讲评作业,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延伸 部分

你还在那儿看见过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梅花。

同学们开动脑筋,也可以常识用中国画的方法装扮我们的生活,弘扬我们民族的艺术。

中国画菊花的画法

一、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二、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 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时表扬与纠正)

三、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四、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 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五、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认识中国画

一、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写意认识中国画中国画的艺术特色,感受独特的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人文精神。认识中国画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认识中国画

3、认识中国画用具,学习写意国画简单的笔法、墨法。认识中国画

教学重点:

认识感受写意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笔法、墨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国画笔法墨法,并可以随意画张画。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组织教学。

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范本欣赏优秀国画作品,直观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全面接触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墨色。认识中国画

2、认识国画的笔法。

四、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习练。

水墨画——动物

(第1-2课时)

目标: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讲述调墨、调色。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

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水墨画——动物

(第3-4课时)

目标: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画的小动物。学习螃蟹和松鼠的画法。

重难点:笔墨的掌握和使用小动物的造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松鼠和螃蟹的图片。准备作画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师准备好范图以及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

请两位学生上台画麻雀和虾,老师进行讲解,指出优缺点及应改正的地方。

老师现场示范讲解松鼠及螃蟹的画法,并归纳出作画的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直观感受作画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布置作业,画松鼠和螃蟹。

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动物的造型及笔墨的处理。

征集作品并讲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写意花鸟 篇2

一是“写”,应该笔中有墨,墨中见笔,更要求笔中有意,墨中见情。笔墨是活的,有血有肉,且与画者的心灵相通,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笔墨愈丰富,就愈能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对待笔墨应是认真的、有情的,应是观照自然而倾注灵魂的畅神、尚韵,不是为玩弄笔墨而来的笔墨意味。

二是“意”,象为先。意,不仅仅是人的精、气、神,更应该是对自然体验的总和。宏观之意最能表达人与自然相融的玄妙之理——天人合一,这是一种恒久的精神;主观之意,是被升华了的心灵在感悟自然基础之上的流泻,使物我之间达到“归于无物”的理想。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通过意象传达意趣。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意就是写心、写神、写情、写象。

三为“花鸟”,神为先。以形写神,以形写意。写意花鸟画的花鸟是为画者传情、达意、畅神、造境的,所以它们都应是鲜活的、被人格化了的,是形而上的。花鸟是画面处处活跃着的生生不息的灵魂,是画者倾注情感的心。一幅花鸟画更应从深层的审美情感去理解,此时的花鸟,无论从个性情态还是精神本质来看,它都融入了画者的个人情感、主观意念,已然变成了神形兼备的超然意象。其中蕴藏着画者对自然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花鸟已变成代人说话的语言,变成传达情感的多彩语汇。

《北塘葵花》、《看豆出篱》、《芙蓉花开》,是我创作的“追忆往事”系列当中的几幅,每一幅都寄托了我的无限回忆与怀念。在《北塘葵花》里,挺拔的茎干用双勾赋彩完成,壮而不腻,支撑着黄灿灿的花头,花头有层次,艳而不俗,好似一张张笑脸,天真快乐;用大笔泼墨加勾勒的阔叶,浓淡相宜,丰富厚重,好似有力的臂膀保护花的美艳;几株随意但不随便、秀而挺拔的草儿,似乎也从花的快乐中得到了幸福,极力地靠拢着。整幅画浓墨重彩、丰富和谐,处处有我的情感寄托。在这幅作品里,隐含着我儿时的向往。那时我为了看太阳花(向日葵)如何随着太阳转头,竟然能坐着小板凳对它看上半天。《看豆出篱》,在错落有致的墨叶中缠绕的茎蔓似穿针走线,如涓涓细流似的怀念,无法阻挡,几串看豆角挣脱了篱笆和石头的束缚跑到外面,展

示花落结角的自豪。还有《芙蓉花开》里红红的花朵,散发着怡人香气,大块的泼彩加爽快的勾勒画出的花脉,使花轻盈秀美,轻巧的叶子衬托出花的红艳,让人不由自主地去闻花香。小时候,我为了闻闻陈奶奶家招人的芙桑花,那是村里唯一的一株,我却被蜜蜂“亲”到了脸上,红肿好几天……看着画,想到这儿,我会情不自禁地笑。有趣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圆满了如今的作品。

陶瓷写意花鸟的艺术特点 篇3

一、写意花鸟的艺术特点

1以书法为画法——书画同源

写意花鸟,“写意”二字,含义深刻,它要求画家取物造型需笔笔见功,强调“写”,即以书法入画。中国历代写意画大师,其画风各异,均与其书法功底有着密切关系。“能画者必善书”,书法上没有功夫与个性者其画必平庸无味。所以学习书法是学习写意花鸟画不可缺少的首要基本功,必须下大气力深研之、实践之。不懂书法、不学书法就不懂什么叫写意画,也就学不好写意画。

2以神取形、以意舍形——似与不似

写意花鸟之形既不是画家主观杜撰出来的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是极目所知的“具象”,它是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是从具象中抽象出来的不同于表象的形象。意象既不同于自然真实,又不失自然真实之神韵,是以神取形,以意舍形的。这里的形是“似与不似之间”之形;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形”,它是画家观察客观物象极精细以至达到入微之境地后,千锤百炼不断进行艺术加工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通性。

3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写意花鸟画要求做到笔墨高度简约概括,笔不恭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到而意到,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是写意画的最高准则。它如同中国古诗五言绝句般精练而含蓄,使读者有随之想象,联想发挥再创造之余地,从而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这里尤其要注意中国写意画中的“空白”,即中国画之“虚”的处理。“虚”并不等于无,而是虚中有物,虚中见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朱耷、齐白石画鱼、虾皆不画水,留大片空白,而感觉鱼、虾即在水中畅游之趣。

4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写意画把画面之题诗、落款、钤印视为画面不可缺少之组成因素,相互配合,互为生发,相得益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二、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为: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和没骨。

写意花鸟画在动笔时,必须把所要描绘的对象通过观察或写生,默记在心,做到意在笔先而后落笔成形,一气呵成。

在作画时,运笔要大胆落笔,用笔的浓淡、粗细、刚柔、顿挫等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创作把握。正因为落笔成形就必然形成“可一不可再”的效果,所以写意画的“难”就在于此。

写意花鸟画学习随想 篇4

学号:135169

写意花鸟画学习随想

摘要:通过杨佳焕的教学演示视频,了解花鸟画创作的构思立意,画面布局,构稿落墨以及着色点染等关键环节与创作特点。写意花鸟画技法的练习应该贯穿画者的艺术生涯,对技法的练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次,而应该倾注感情;

关键词:技法

意在笔先 应物象形 诗书画印

写意花鸟画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摄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

写意花鸟画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注重“象征寓意,遗兴抒怀”。

写意花鸟画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意味,在简短稀疏中,却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感悟。如何创作好写意花鸟画,似乎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出规则,逐步学习。然而临摹容易,创新很难,一幅好的作品,读者不仅会被它的构图、色彩所吸引,而且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当时作画的一种心情。由此这种强调主客观高度统一的艺术主张便成了中国画境界的核心价值,也使得画家处于更为自由、更加主动的境遇。

本文由此出发,视角不是放在画的技巧,而是希望通过对创作本身这一行为进行反思,进而达到建议的目的。

一、技法的练习

对于写意花鸟画创作来说,加强技法,尤其是基本技法的练习尤其重要。但是,我认为只有好的创意、好的意境,或者只有作者在情感上的超越,作品才能传神,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品。尤其是知名画家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花鸟画的写意重在突出画面所产生的意境,恰如其分的用笔与巧妙的布局,会让我们惊叹不已。在观赏一幅好的的画作时,我常常在用心意会:作者为何如此用笔?添一分如何?减一分又如何呢?但最终的结果是:作者纯熟的技法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而表达不尽如人意的画作时,因疏于技法练习而叹息。技法的纯熟是意境表达的前提,如同美味的蛋糕,最可口的蛋糕是由最具特色的食材与熟练的手法来完成的。当然,这些材料不一定是最昂贵、最稀缺的,但是熟练的技法必不可少。在技法的练习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临摹,这看似老套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

我认为,临摹不是像初学者简单地照搬,而是一种创作的过程。在对名作的临摹,应该是有“移情”的临摹,这种感情的注入是非常需要的。很多情况下是被读者“误解”的,但是不要小瞧这种“误解”,对于临摹者而言,本身就对画作有着有价值的“误解”,这也是在画者的不同人生阶段,对同一幅画有不同的领悟的原因。如此感情的注入,形成了对基本技法的重新诠释,也丰富了创作者的创作素材,形成了有价值性的临摹。

“意在笔先”不仅是中国画的特点,而且也是突出的优点,在花鸟画中则更具有典型性。“意”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幅绘画创作的章法、取景、造型的准确传神与否,情景的交融、细节的描绘、意境的创造,都要在“意”的指引下才能完成。

“意在笔先”成为花鸟画千余年来所遵循的一条成功的创作原则和典型性的突出特征。

2、构图,确切的说是章法,章法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其作用不可小看。因此认清构图及章法的内在联系是相当必要的,构图作为外来的绘画语言被运用与花鸟画中,这对于传统与现代绘画在形式方面是一种很大的突破,它的介入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的形式。绘画的构图,它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讲求构图的目的在于使绘画作品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审美所接收和认可,产生一种和谐之美。

构图,为了表达某一主题思想,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事物或不可能连在一起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其按照自己的想法连接起来,这就是构图。

二、作品的鉴赏 对于临摹而言,鉴赏名家作品是最好的提升方法。对作品的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具体的画作而言,我们既要了解作品的纵横历史背景,还需要们深入挖掘内在的情感,这是欣赏作品最基本的知识。在欣赏名作时我们要试着去诠释这幅画让我感受到了什么?体现了什么?值得学习的精华在哪里?构图与布局怎么样?等等,多个角度地诠释名作。哲学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曾经说过,作者原意不可理解。而在诠释学理论中提出“历史视域”的说法:由于作者乃至不同的读者之间存在时空以及知识背景的差异。所以在对作品进行解读时,实际上是自身与作者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

三、意在笔先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中国花鸟画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摄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

中国花鸟画具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注重“象征寓意,遗兴抒怀”。

“意在笔先”是中国画共性化的创作方法,但在花鸟画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这与花鸟画不朽稿、放笔直取的作画形式是密不可分的。

“意在笔先”不仅是中国画的特点,而且也是突出的优点,在花鸟画中则更具有典型性。“意”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一幅绘画创作的章法、取景、造型的准确传神与否,情景的交融、细节的描绘、意境的创造,都要在“意”的指引下才能完成。

“意在笔先”成为花鸟画千余年来所遵循的一条成功的创作原则和典型性的突出特征。

四、遗貌取神

齐白石对花鸟画的造型精辟的总结——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的所应之物,既有“物物之应”,也有“物我之应”,由于绘画的特性决定了“应物象形”的“物物之应”不可能像到与真实物象同等的程度。

遗貌取神

只有在表现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神韵上的追求,才能达到表现目的并回避绘画功能之不足。为了神韵的追求和表现,就要对其主要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以使其突出。同时,对其外形上繁琐的细节、无关紧要处进行归纳、概括、舍弃。这就导致了内在神采上经过加以强调、夸张之后的“似”和外形上因归纳、概括、舍弃而导致的某些局部的“不似”,这个过程即被称之为“遗貌取神”。

五、计白当黑

花鸟画的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衬托了主体,也使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发挥最大的主动性,使被表现的对象达到最突出、最集中、最明确的艺术效果。花鸟画对空白的利用,即使墨与纸的黑白二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又使墨华的种种变化在白的衬托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果没有了空白作为水墨展示的依托,花鸟画笔线的视觉张力与水晕墨章的种种变化,势必混淆不清,中国画特有的笔墨韵律也将消失于无形。

六、书法入画

花鸟画的用笔来源于书法,这是形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画从初始以来与书法的关系一直亲如联袂,书法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在其他画种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了中国画书画同源的特点。但当时对绘画中的用笔的认识,只是作为描绘物象的框架而与书法用笔有同构关系,绘画的笔法变化和书法用笔的内在联系还远未达到自觉的程度。把书法的点、线运动所体现出的“取会风骚之意”(唐·孙过庭)的深刻内涵直接引入绘画中,则是在元代文人画进一步发展之后出现的。

以书法入画,不仅对于花鸟画笔精墨妙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因为其笔法形态稍离于形但却更重意象,可供想象品味的成分也随之增多,从而使笔墨具有了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审美价值。

花鸟画以书法为基因的用笔,不仅仅限于描绘物象的形态,而且在用笔的过程中,倾注了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在笔精墨妙、功力深湛的同时蕴含着具有个性特征的特殊韵致。使笔墨既生动有致地表现了物象神态,又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内在特质;既极大地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又扩展了画面建构的稳定性与力度。

因此,以书法入画是写意花鸟画不可或缺的艺术建构,同时也形成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七、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构成了花鸟画特有的形式美。

诗书画印与画中物象的相互配合,与笔墨、意境的相互生发,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花鸟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形成了中国绘画民族风格的又一特殊性,其包容性也成为中西绘画的一个重要区别。

诗书画印的结合,其作用往往有“点石成金”之妙。诗言志,画抒情,诗与画形有别而质相通。篆刻的金石特质与书法用笔一脉相承,印章的朱红与墨色相得益彰,不单在形式上完善了花鸟画的艺术构成,而且加强了缘物寄情的思想内涵。诗画合一,文画并茂,取长补短,使花鸟画的诗情画意具有了水乳交融般的情致。

诗书画印的结合还使花鸟画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而且对于作品的品评、考证、欣赏、研究都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意义。

八、总结

通过杨佳焕的教学演示视频,观摩两节花鸟画实践创作,在杨老师的示范和讲解下进一步领会对于金鱼、喜鹊等传统花鸟绘画题材进行创作的基本过程和技法要领,尤其是在落笔前我们如何统筹安排构图、对所画对象的形态、笔墨、色彩等都要做到了然于胸。了解花鸟画创作的构思立意,画面布局,构稿落墨以及着色点染等关键环节与创作特点。

写意花鸟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设计:

1、导入。

(1)欣赏图片。首先,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2)欣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总结(如:什么事美术?美术的分类是什么?)

2、展示。

(1)展示《齐白石作品》,让学生们加以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这幅工笔画是怎样表现形象的?(可以从色彩、线条来回答)

3、欣赏花鸟画。

(1)教师讲解花鸟画的产生背景,展示几幅花鸟画作品。

(2)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4、讨论。

(1)欣赏罗中立的油画《花鸟画作品欣赏》,提出问题:花鸟画的特征有哪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3)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作业。

当代写意花鸟画中的图式转换分析 篇6

我国写意花鸟画的历史悠久,其图式也十分丰富,表现内容与技法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而越加丰富,发展到现代已经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学者去研究。当代我国与国外交流越加深入,花鸟画图式也相互借鉴,为我国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1传统花鸟画图式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画花鸟传统,画家们通过画各种的花鸟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我国很多优秀的诗人,本身也是画家,进而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文化。这种由于这种文化的积淀,使得我国的花鸟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图式。我国传统花鸟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折枝花鸟画,这种花鸟画主要采用的是画面程式的图式方法,在画家作画时,截取花卉中一段,而不是将花卉全部的画出来,其所要传达的是以少胜多的意境,通过小的片段而突出整体,与此同时画面还拥有一定的留白,以使其已经更加的深远,这种作画的方法与上水画中为大家熟知的夏一角所传达的已经相同。画面程式的花鸟画兴起于北宋,在元代有所发展,梅兰竹菊正是元代形成,其四君子的说法也流传至今,在这两个朝代,画家们大部都采用折枝画法来为花鸟作画。这种作画方法在明清逐渐发展成熟,比如著名的画家徐渭等人,将这一画法推向了高潮,使其发展到顶峰,进而确定了折枝花鸟画法在我国花鸟画中的地位。

另一种是全景式花鸟画,这种画法起源的五代,虽然与当时的山水画画法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后来逐渐脱离,发展成为独特的花鸟画式,目前全景式花鸟画法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很多学者对此都展开了研究。这种花鸟画的方式与我国山水画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创造语言几乎都来源于山水画,这种画法到明代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文人画家比较比较看重文人画。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上述两种是我国传统的花鸟画图式,这两种图式在我国花鸟画中的地位都非常高,但是随时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而画家们的创意灵感也有所改变,因此现如今这两种传统的花鸟画图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这两种花鸟画图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的发展却密切相连,相互共存,并不是完全独立,现代很多画家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以期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2山野花鸟画的重新崛起

在花鸟画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科目之前,其只是单纯被看作是山水画的点缀物。花鸟画真正的走向独立并且成熟是在我国的唐代,因其已经独立,所以其图式也有所改变,逐渐的`丰富起来。但是在发展期间,也并没有完全的脱离山水画,而是借鉴了山水画的表现方式,比如三远表现方式,与此同时还借鉴了山水画的计作画技巧,比如笔墨技法等。这使得花鸟画焕然一新,个性更加鲜明,而在这一时期山野花鸟画的发展值得一提。

山野花鸟画起源与我国的宋朝,这种画主要参考了折枝花鸟画的图式,将这种图书的优势与山水画中体现出来的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得山野花鸟画更具特色,其大自然的气息十分浓重,能够让人体会到大自然的野趣。不过,山野花鸟画的图式在我国花鸟画的地位与传统的上述两种图式相比并不高。山野花鸟画单纯的从画面角度来说,花鸟通常情况下都是近景,也就是是实景,而山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远景,通常都是以虚景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近景与远景的融合具有一定的难度,真正将其画好的画家并不多;如果对观赏者而言,花鸟画主要是为了把玩,而山水画则更为了怡情,寄托个人的恢宏之志,因为对观赏者来说,难以将两者融为一体,因为欣赏角度与习惯都不同,因此难以接受山野花鸟画厂这也正是山野花鸟画图式地位并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如此,我国的山野花鸟画直至目前都没有形成一种潮流,只有个别画家对其进行了探索。

山野花鸟画一直延续到近现代,逐渐的呈现出发展生机,尤其新中国成立之后,现实主义美学传入中国,山野花鸟画受到了启发,使其表现方法与内容更加丰富,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作品,这一阶段可以将其看作是山野花鸟画的重生阶段,对我国整体的花鸟画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更多画法涌现出来,以此促进我国的花鸟画的发展。

3当代创新图式

我国的花鸟画发展至今其图式十分丰富,该局面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画家与美学家们从各个角度来对花鸟画进行探索。尽管各派的审美取向不同,继承的图式画法也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一个派系,都能够体现出花鸟画时代的要求,这对我国花鸟画的发展意义重大。

3.1王晋元的全景图式。我国当今花鸟画王晋元的全景图式,在我国花鸟画中特色明显,受到了追捧。王晋元的花鸟画更多的展现出大花鸟的精神,而且在画中融入了山水,除此之外,还加进了工笔等方式,其构思十分精巧,意境也十分优美。

3.2何水法的近景图式。何水法依据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造型功底,对传统花鸟画的各种局限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显现了与传统花鸟画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趣与形态,赋予花鸟画以新的时代精神。故曹玉林曾推崇:在花鸟画领域,将传统中国画的文化本质与艺术趣味与当今社会的现代精神(包括大众化趋势和视觉化取向)结合得较好者,首推何水法。何水法的花鸟画,对传统花鸟画,特别是折枝花鸟简洁明快的式采取了颠覆式的创新,用近景中花卉枝叶的密集取代了传统的寥寥几支的疏朗。所以其画面中物象极为密集,而且借用花卉之间的相互烘托、映衬、穿插,形成了整体酣畅淋漓的气势。

3.3风格各异的探索群体。在当代写意花鸟画的转型过程中,有些画家是固守传统的特点,又吸收了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相关因素,如江宏伟、霍东阳等。只是相比较而言,江宏伟更多地倾向于工笔中的写意精神,其花鸟中的典雅源于宋代院体。而霍东阳则在写意的范畴中将古人的托物言志化为现代的平和。但他们的作品并不是传统的完全承袭,而是赋予了现代精神和审美意识。杨正新,则又更多地强调现代意识和精神的融入,从而与传统花鸟拉开距离,但又没有完全脱离中国画的范畴。

结束语

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概述 篇7

我国绘画历史悠久, 艺术风格的形成是长期创作实践的结果, 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绘画的发展进程中较晚形成独立画科, 但是理论完善、风格鲜明、体系完整,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写意花鸟画是以大自然的花与鸟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 广义上包含着鳞介、草木鱼虫、飞禽走兽。这些题材, 通过画家以高超的笔墨, 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花鸟形象。

古时文人雅士, 追求笔墨游戏, 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现象。写意画, 从本质看, 是画家主体意志的自由抒发和表达, 毫无疑问, 是充分感性的, 较为情绪化的。这种现象发生在文人的主观情绪中, 不以颜色而是以水墨自由挥洒, 富有文学趣味, 借笔墨抒发主观激情, 从而使激情升华为艺术, 随之也开启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写意花鸟画是以简练的笔墨, 奔放的笔法表现花鸟的形象和神态。大写意画, 顾名思义, 首先是大, 所谓“大”,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气象大, 而非尺幅大;境界大, 而非物象大, “大”即更恣肆、更奔放、更纵逸。其次是写, 所谓“写”, 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抒发、表达。二是强调书写性而非描绘性, 是文人通过书法性, 笔墨的浓淡干湿, 提按顿挫来抒发画家的情感, 书写心中的情怀。最后是意, 所谓“意”, 指的是画家的精神主体:意志、意趣、意态, 而非外在被描绘对象的客体。

写意花鸟画是画家心灵的写照, 是画家对物象观察后的思想感受, 这些感受通过笔与墨来表达, 笔是绘画的工具, 墨是绘画的材料, 二者缺一不可。笔居于主导地位, 笔中的物象是画家思想的反映, 这种思想蕴含在笔墨的运行中。绘画创作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 是画家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思想感悟, 以笔墨挥洒来表现, 激情从臂、腕、掌、指间经笔端直达画面。所谓笔墨一点一线的完美表现都将决定绘画的质量, 生动的用笔往往给人带来真正的艺术享受。清代画家恽南田言:“有笔有墨谓之画”。其意就是说画须讲究笔墨在画中的运用, 强调笔墨的作用。

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 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 笔与墨是不可分离的, 笔需要墨色来表现, 墨的干湿变化由水来决定, 用笔才能达到它的功效, 而高超的笔墨则需要高超的技法来完成。研究笔与墨不是单纯的模仿古人的笔墨技法, 而是通过创作过程, 找到一种自己的绘画语言。什么是笔墨, 笔墨就是绘画的一种语言。

谈到用笔也就涉及到用墨的干、湿、浓、淡的问题, 干笔是干墨, 湿笔就是湿墨, 浓淡即此。笔墨的干湿决定于水, 也有同于纸的性能, 没有水也就谈不到墨, 墨与水是分不开的, 它又是由水的比例分割决定的。我们要了解用笔, “笔是毛笔”首先是, “执笔”作画用笔与书法执笔相同, 以拇指、食指把笔夹住以中指与无名指固定起辅助作用, “指实掌虚”, 但是作画“执笔”需要灵活, 作画不是写字, 作画是要达到我们创作作品的效果。这里有“运笔”, 运笔的好坏决定作品的功效, 运笔是指作画行笔的过程, 笔有中锋、侧锋、散锋。中锋实用于线, 侧锋实用于物象, 散锋实用皴擦。

写意画的用笔千奇万化, 顺锋、逆锋、颤笔、绞笔、拖笔、揉笔。笔法丰富多变, 形成了勾、皴、擦、点、染的笔法。勾:用线来刻画物象, 写意画中有草勾、率勾。皴:是表现物象的纹理, 对于写意画勾的用笔交替运行。擦:是以略干的笔墨刻画形象明暗凸凹, 弥补皴法表现不足的画法, 是皴擦互辅。点:是表现物象, 直接以笔墨点出形象的块面, 是写意花鸟画的主要表现形式。染:是用以补充勾、皴、擦、点画法的不足之处, 加强画面效果。

写意画又分为干染与湿染。我们在了解了用笔的同时来了解用墨, 写意花鸟画, 水墨的兴起, 笔墨的相互作用, 那就是墨的功效所在, 墨:在中国画中居重要地位, 墨是颜料, 墨即是色, 黑白灰的颜色奠定了中国写意水墨画的地位, 在中国画绘画的颜料中, “墨”一直都是起着绘画的主导作用;没有墨就很难突出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有五墨六彩, 五墨即是焦、浓、重、淡、清。用来体现物象的色阶和色调, 借以表达物象的明暗、远近、空间及质感, 达到写意画的要求。焦:焦墨, 含水量少, 也称“干墨”, 也是最重的墨。作画时焦墨往往起到调节画面的效果。浓:焦墨在加入清水后强度减弱。重、淡、清是在加入清水不断渐变产生的结果。如:水的比例超过墨的成分。从浓到淡, 淡也就是似有似无之间。清:最淡的干墨。“五墨”虽然千变万化, 归根结底就是掌握清水在笔墨中的作用, 干、湿、浓、淡四个方面而已, 就是水与墨比例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干湿都是由用笔用水来决定的, 善于用水也就操纵了笔墨, 决定笔墨在绘画中的结果。“五墨”在绘画上不是不变的, 也不是机械的色阶数目或界限, 而是根据表现物象的实际需要灵活调配应用的。

笔墨创作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蘸墨、破墨、积墨、泼墨的笔法。

蘸墨:也称撮墨, 下笔前笔先于水, 然后蘸浓重墨, 再调淡墨, 水墨交融, 迅即落笔, 不同用笔方式产生不同的用笔效果, 在水墨写意花鸟画中应用极为广泛, 往往是每一笔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浓淡变化, 演化自然。

破墨:所谓破就是在淡墨上加浓, 浓墨上加淡, 以破开单纯的墨色, 渗破后浑然交融, 产生丰富变化的画法。“浓破淡”, 就是在淡墨的绘画渐变过程中, 加入浓墨, 如淡墨拓叶, 重墨勾线, 淡墨皴干, 浓墨点苔, 墨的干湿程度不同, 产生的效果则不同。“淡破浓”先画浓墨, 再以淡墨破之。多用于熟宣纸上没骨画法, 如以浓重墨点簇花叶, 用清水勾脉络, 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积墨:也称“积染”。就是墨上积墨, 画干了再画, 就是用淡墨一层层地积叠, 多次积墨才能使画面效果渐重, 逐步加深墨色的强度。

泼墨:是指笔蘸墨要足够, 用笔酣畅淋漓, 水色苍茫, 干润画面需要的变化。“泼墨”, 主要追求的是画面笔墨的豪放气势效果, 有些笔触, 因为水墨饱满, 而在有意无意之中产生了意外效果, 同时这种效果也丰富了写意画画面的内容, 有时笔墨的交融重叠, 在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新的形态, 都是与泼墨的功效紧密相联的。

六彩:即是黑、白、浓、淡、干、湿。所谓“白”不是笔画出来的, 是指笔没画的地方留出来的白纸, 由黑色对比产生的效果。绘画中的“空白”是对绘画的经营, “空白”往往是指物象联想的固定性, 而“空白”的形象多样性则指物象联想的可变性。

总之, 笔墨的渐变要服从于画家思想创作意识, 笔墨的变化服从于画面的需要, 用笔用墨的干、湿、浓、淡, 要求浓而不滞, 湿而不臃, 干的松灵, 淡的雅致。中国绘画笔墨有别于西方绘画的光影, 笔墨的创立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独具的审美形式, 也是中国画特色的一部分。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题材特点、范围、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等方面加以阐述, 尤其在技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其中对笔与墨的关系, 笔墨与水的关系以及用笔、用墨、用水等方面的技法, 加以着重介绍, 注重技法的实战运用, 并在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总结。既突出理论, 又有实践特点, 内容详实, 主题明确。

写意花鸟 篇8

如下综述,将林良的艺术影响作为一个简要的分析。林良,字以善,明朝宣德三年生于广东,卒于明朝弘治七年,享年六十余岁。林良三十余岁画技已经成熟,擅长花果、翎毛、树石等,继承了南宋院体画派。林良因善于绘画而被推荐入宫,初入宫廷受工部营缮所丞,林良直仁智殿时地位也不高,与其他工匠无异,后改为锦衣卫镇抚史才有了从六品的官职。林良虽为锦衣卫镇抚史,但是林良只领俸禄,并不执行锦衣卫镇抚史的职权,林良任职锦衣卫镇抚史后因经常受召见作画而接触到皇帝,也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到很多皇室收藏的历代名作。介于有应召觐见的机会,林良还接触到了很多的宫廷画家和王公大臣,这些机会对林良提高绘画技能和扩大名气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林良的“文人画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使明朝的院体花鸟画有了新的面貌。虽然在前朝也有水墨写意画的出现,但是仍然以勾填为主要表现形式。明朝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由林良开派,后来也有许多大家继承学习发扬林良的画法,如沈周、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等。正因为如此,林良的这种水墨写意花鸟画成为明朝最为主流的一种画派,汇总明清两朝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林良无异于起到了先到的作用,在花鸟画史上林良是不得不被记入史册的大家及重要的人物。

“院体花鸟画”符合了宋朝帝王宫廷的需要,注重华贵、细腻、色彩绚丽、题材富贵。尤其是题材多以珍禽异鸟、名花奇石为主,《宣和画谱》记载了宋朝的绘画模式,也介绍了宫廷花鸟画艺术的社会性与阶级性,“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弯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鹫,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林良的绘画继承了徐熙野逸的绘画风格,多以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的文人风格,题材多表现雄健壮阔、天趣盎然的荒滩田野间的雁、鹰、鹤野禽以及汀花、蒲苇、水草等。林良善于表现不同姿态的禽鸟,尤其是表现鸟的翎羽,层次分明。林良作画重墨轻色,重写轻工。李空同曾有诗句言:“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墨;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借此来褒奖林良画风的高雅。林良描绘的芦雁飞行、栖止、依偎、嬉闹等多种形态,展露大雁群居、群飞、警觉、坚韧的秉性,这类题材充满了民俗趣味,画风豪放,体现了平民化的贵族风貌,充分表达了林良作画时的情怀和意趣。

明朝花鸟画演变成了四大体系:其一,黄氏体系;其二,大写意体系;其三,小写意体系;其四,兼工写体系。写意花鸟画一直是“文人画”表现的载体形式,写意花鸟画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借喻现实物象的神采,能够及时的表现画家的意趣和情怀。写意花鸟画注重意境的表现,在绘画作品中意境是不分大小的,无论画面尺寸、内容还是构图均有一定的境界,而境界是修为,人生感悟。境界是一种微妙的内化感受,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境界上,写意花鸟画是不分大小的,由此可见,小写意花鸟与大写意花鸟并不是由境界来划分的。陈淳、徐渭是明朝末期著名的花鸟画家,与徐渭酣畅淋漓的泼墨大写意风格相比,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就属于小写意花鸟。所以,大写意花鸟与小写意花鸟是从笔墨语言上来区分的。当代小写意花鸟画家多集中于京津地区,很多画家继承了京津画派的衣钵,并在当代成为一代宗师,孙其峰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小写意花鸟画家。

孙其峰,1920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国立北平艺专毕业,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孙其峰先生自幼酷爱书画,1944年入北京国立艺专,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汪慎生、李苦禅等。早期创作以山水为主,后师法汪慎生多作花鸟,汪慎生先生师法白阳山人陈淳,承接小写意花鸟画一脉。作品多以梅兰竹菊、牡丹荷花、鹰雁杂雀等为主,画面精巧灵动,笔墨细致入微,文人画特点跃然于纸面。禽鸟画法独特,用重墨劲笔勾勒结构和轮廓,兼用淡漠渲染,形体显得结实,通过对西式鸟类的解剖研究,羽翼长势清晰丰满,结构动态严谨生动。背景多用淡墨皴擦点染,自由泼辣,粗中有细,收放自如。孙其峰先生的弟子霍春阳、贾广健等也均是当代小写意花鸟画大家,对当代小写意画坛影响举足轻重,并作为小写意花鸟画学科的领军人物,培养和指导出一大批具有潜质的学生,为小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林良花鸟画艺术对当代小写意花鸟画的影响有以下几点:第一,促进了小写意花鸟画流派的形成;第二,确立了当代小写意花鸟画以“文人画”为基础;第三,表现物象的造型与笔墨精研。中国画最讲究传承和流派的继承,因此中国画在内容上和创作形式上体现了对古人的无比敬仰,这也是中国画从古至今得以完美流传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者简介:

上一篇:教师师徒结对工作计划下一篇: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