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搞德育(推荐8篇)
——周嘉小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周嘉小学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和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学校牢牢把握“学会礼仪做好人,和谐发展奠基础”的办学理念,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规范了学校的德育运作机制,学校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校训,形成了“勤思、善问、守礼、求真”的学风,“博学、敬业、文明、严谨”的教风。学校于2008年初被县教委授予为“示范小学” 称号,2007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家长学校,2008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8年被县教委评为“德育四星级学校”。
一、德育工作思路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德育工作重在实效,德育的实效性在于树立“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育才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以
为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奠定了基础。学校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德育工作的格局。
为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学校实行量化考核机制,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学校把班主任工作、家访、德育后进学生的帮教措施及成效、班队会开展情况、家长会等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建立了对教职工的评价制度,对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开展评议。学校每次将考核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个人,评价不是为了给老师贴标签、排名次,只是让老师找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
(二)坚持全员参与,优化德育队伍
学校调优配强了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队伍,优化了队伍结构。学校狠抓了中层干部队伍管理,加强了中层干部自身学习,自觉接受民主监督,通过领导干部年级责任制度、教研组联系制度,以模范行为带动全体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全体教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渗透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思想,引导老师用多元、多边及发展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建设,依据班主任工作条例和各项评比办法,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比、量化,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和解决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做的事情,使他们把“认识”付诸于“行动”使“知”和“行”统一起来。
我们在工作中为学生搭建实践舞台,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努力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我们编织网络,形成机制,从学生干部的培养入手,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部干部、班委、队委的积极作用,带领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因为我们认为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短期的目标培养达到长效的德育效果。
通过实践,他们认识到此项工作不仅仅是检查、评分、反馈、小结等简单的程序操作,而是影响到学生评优、班级考评以及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因此,一日常规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从没出过差错,相反为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及评优评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次,同学们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从交接班到分配岗位,从岗位检查到信息反馈,从评分小结到对检查人员的考核,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在独立工作的过程中,同学们提高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协调以及竞争的能力,更提高了根据需要,转换角色,服从配合的能力。
3、自我教育——创建高雅校风,形成激励氛围,拓宽教育渠道。“自我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和开辟特定的氛围和渠道,使其从认识到管理,从管理到提高,逐步理解,领悟和完善,达到“不教”的境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是对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身幸福负责的教育观念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成为合格的适应发展需要的社会人的必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学会进行自我教育,才
为此,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制定我校的课程育德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育人机制,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建设与现代教育观相符合的课程文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校课程育德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以发掘课程内容中的德育资源、开展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各种活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通过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途径和方法,将课程育德工作落实到实处,使之真正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求新突破、创高水平、上新台阶。
2、狠抓特色育德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办学特色的打造,我校业已形成的文明礼仪特色、教育科研特色、环境人文特色又为德育工作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1)以文明礼仪特色为抓手,打造德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学校坚持以“文明礼仪”教育为重点,着力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特色。一是礼仪课堂抓明理导行(校本礼仪教材、每周一项礼仪教育要点),二是学科渗透抓激情育意(课程育德),三是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每月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四是家庭教育抓辅导配合(制定家校联系卡),五是成果体现抓社会效应(媒体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特色打造和凸显的过程,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2006年3月,全县小学德育现场会暨文明礼仪现场观摩活动在周嘉小学成功举办,现场会上教委领导对周嘉小学的德育教育和文明礼仪活动的开展作了充分的肯定。2007年,学校被表彰为重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还表彰为重庆市
“文明”、“礼仪”的要求和格言随处可见,走廊、梯间、教室随处可见反映师生志趣和个性的书画作品,走在整个周嘉小学校园,只有温馨提示,而没有强制的语言和行为;二是我校一直坚持打造“地上无纸屑,墙壁无污迹”的清洁校园。为此,实行区域自治,在抓好清洁卫生保持的同时,坚持做好不乱抛等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三是抓好绿色校园建设,充分挖掘花草树文化内涵,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周嘉小学人融入校园氛围,并用这种熏陶,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3、创新活动育德
搭建活动平台,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发挥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我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活动,如: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结合2+2活动,举办文艺汇演、演讲比赛、长跑活动、田径、乒乓运动会、科技创新等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的德育活动基本上形成了系列。全年以“礼仪”教育为主线,辅之以其它多种活动。如:
“三八”期间,我们开展了“我让妈妈露笑脸”的活动,即为母亲捶捶背、揉揉肩、搓搓手、洗洗脚等。号召全体学生以这些内容为主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学生都能参与,并写一篇感恩日记参加学校评奖活动。在运动会中,我们提倡学生当好文明运动员、做一个文明观众;大型集会后会场没有一片纸屑、垃圾……
4、注重阵地育德
(1)组建文明礼仪监督岗、清洁卫生监督岗、国旗班、红领巾
工作,必须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一)规范机制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础。没有领导的重视,就没有加强德育工作的根基;没有完善的机构,就不能系统、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机制,就不可能形成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教师是学校德育的具体实施者、引导者,教师队伍的育人观念、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此外,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神圣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高效开展德育工作。
(三)活动不断创新是实现德育成效的动力。在日常德育工作中运用科研方法开展德育研究,创新活动载体和内容,使德育工作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变着眼于事情的解决为着眼于与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四)抓好实践活动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孩子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视野,而且还能增长社会经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五)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是实现成功培育的根本保证。小学生的强可塑性积极呼唤“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模式,三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教育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方向。
我深切的感受到, 坚持以人为本, 抓本育人, 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各类职业技术院校蓬勃兴起, 开花结果, 形势喜人又是逼人。于此同时重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目前我们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德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灵魂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明确提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德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德育过程的理论, 是要揭示德育过程的实质和规律, 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依据。因此, 深入研究德育过程, 对于我们更自觉地遵循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 卓有成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一位哲人说过,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 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 加强深化德育教育的理念,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形成规范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德育现状
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 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指的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 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与此同时, 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 许多学生的行为道德水平出现下滑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观念方面
从整体上看,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方面有所实行。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了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对他人要诚实守信、彼此尊重等对个人乃至社会的重大意义, 但在观念选择和行为选择之间存在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在人际关系上, 有的大学生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态度, 只顾个人方便, 不顾及他人感受, 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 因而才出现了“水长流、灯常开”的不良现象。
2、行为举止方面
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公共意识, 但多只停留在口头上, 较少付诸实际行动。
在公共场所, 不遵守公共秩序, 随地吐痰, 大声喧哗;不懂得与人相处, 同学之间常为一些小事发生口角, 怀恨在心, 甚至拳脚相加。从校园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现象中不难看出,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德育教育意识的淡漠, 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理念的培养的加强势在必行。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 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有的放矢。因此, 在德育教育中, 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 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 以身示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 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 让学生耳濡目染, 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 意志品质薄弱, 性格尚未定型, 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 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 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 不是纸上谈兵, 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 联系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 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学会自觉调节情绪, 培养坚强意志, 塑造良好性格。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高职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 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 因此, 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4、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
校园风气是校园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强烈愿望, 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校园风气主要包括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宣传, 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 创建和谐校园。
总之, 德育教育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成长, 高职德育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 我们只有全面客观地分析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才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构建新的德育教育模式, 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在高职教育中, 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出发, 分析现状, 剖析问题, 提出对策。
一、“形象”工程:树教者形象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要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干部、教师的品德修养是关键。为此,学校确立了干部一线工作制,即干部到一线教学、教研,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树立,力求使他们在思想作风上带好头、在工作作风上带好头、在教学业务上带好头。
为了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学校遵循“内培为主,外培为辅”的原则,通过培养德育骨干教师和业务骨干教师来实施育师“形象”工程,促进教师的优质发展。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感动棠下人物”评选活动,用感人肺腑的颁奖辞激励教师,用真实生动的先进事迹影响教师;每年开展一次“师德教育月”,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定期举办“秋实杯”教师基本功大赛,选拔业务骨干教师到省外培训;改革人事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教师平等、尊重、宽容的教学品性。
二、“养成教育”工程:促学生规范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为此,学校以制度文化为载体、以严格管理为龙头,反复抓,抓反复,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制定了由行政领导、值日教师、少先队共同管理的值日检查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让学生的言行有章可循;开展了不同主题的跨年度教育工程,突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2004年——2005年学校开展了以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为主旨的活动,解决学生行为规范的问题;2005年——2006年启动“爱心和责任心”两心教育工程,解决学生健康发展的问题;2006年——2007年开展“红色记忆永驻校园”的传统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学生优质发展的问题;2007年至今,进行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中的“小学生阅读学习习惯培养与研究”子课题研究,解决学生内涵培养的问题。
三、“心灵净化”工程:重情感培育
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以传统教育为依托,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众所周知,学校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上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过棠下,当时的朝鲜首相金日成也曾参观访问过棠下;60年代末,毛主席委派中央办公厅送给棠下人民两棵芒果树,现在校园里开花结果,成为传统教育的“活教材”;今天,学校创建了17个以伟人命名的“英雄中队”,举行“英雄中队”授旗仪式,开展“红色记忆驻校园,丰碑人物记心中”的系列活动,倡议全体队员“学永远的丰碑人物英雄事迹,走永远的丰碑人物人生道路,举永远的丰碑人物光荣旗帜,做永远的丰碑人物精神传人!”
与此同时,学校以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为契机,倡导“绿”的理念,引导他们爱科学、爱自然、爱地球,在学习、生活中善于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发展他们的情商,净化他们的心灵。
四、“学科渗透”工程:融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因此,课堂内的学科教学活动必须渗透德育,两者不可割裂开来。学校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同时,学校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发挥班队课、校本课、阅读课和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此外,学校编写了两套校本教材《伟人的足迹》和《思品与习惯》,把红色传统教育、绿色环境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系统地、有机地整合起来。《伟人的足迹》共分三篇,包括《成长篇》《伟业篇》《幸福篇》, 于2006年9月正式进入课堂;《思品与习惯》共分六册,于2007年9月正式进入课堂。
五、“三结合”网络教育工程:筑德育平台
学校在推行德育的过程中本着“教好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原则,积极构建德育平台,与家长、社区合作,全力推进“三结合”网络教育工程,深入开展德育工作。
为此,学校开展了以下活动:每学期主动与社区联系,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社区共商学校发展大计;每学期通过家访、开展家庭教育咨询、设置家校联系手册等方式,规范家庭教育要求,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每学期评选“好孩子”“好家长”,邀请获评的学生、家长介绍成功经验,并进行表彰;聘请曾五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钟叙本爷爷为校外辅导员,与师生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上传统教育课。
六、“文化育人”工程:创德育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氛围和办学风格的集中反映,也是特色德育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从四层面着手,积极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1.物质文化。学校布局合理、场地开阔、环境优美,设置了校史和书香庭院2个文化长廊、13个宣传橱窗和宣传栏,配备了24个课室、27个功能室和11个办公室。
2. 制度文化。学校积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民主生活会制度、集体议事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并编辑成册。同时,为了积极发挥制度的作用,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奖励机制,推动制度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发展。
3.行为文化。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而行为文化则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的组成部分。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安全习惯、卫生习惯等,借助家、社、校的教育合力,努力创建良好的行为文化。
4. 精神文化。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基石,制度文化是屋架,行为文化是砖瓦,那么精神文化就是砥柱。为了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学校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切入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以科学有效的管理为辅助,以优质的服务为保障,不断积蓄文化底蕴,推进精神文化的开展。
七、“三个基地建设”工程:丰德育内涵
近年来,学校实施“三个基地建设”工程,创建了红色传统教育实践基地、绿色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丰富了德育的内涵。
1. 红色传统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学校新建“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室”,组织少先队各中队分批、分期进行参观,并开展不同形式的观后交流活动。在参观、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感受了伟人风采、欣赏了伟人才略、学习了伟人精神,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2. 绿色环境教育实践基地,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憧憬。当前,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焦点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学校与时俱进,把培养学生的环境素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环境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四结合”教育模式,并以环保教育活动为抓手,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关心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3. 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学校2007年承接了全国“十一五”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中的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子课题研究。同时,学校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授予“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的光荣称号,许良校长也被聘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这都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法制教育”工程:保德育前行
法制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2009年3月14日上午,由广州市纪委宣教室主办的“清廉薪火天河行传统美德代代传”主题活动在学校顺利举行。此后,学校又开展了以“弘扬廉洁之风,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并创作了颇具教育意义的宣传版画参加“清廉薪火天河行”法制教育作品巡展活动。
同时,学校聘请校外民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向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教授自我保护措施;利用宣传板报、班队会等渠道,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力营造“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人人宣法”的法制氛围。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棠下小学
广东广州 510665 )
以德治校
——乔木中心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总结
杨少华
钱进
我校是一所共有13个教学班,21名教师,465名学生的农村中心小学。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通知精神,拓宽德育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学生日常行为、身边小事和载体活动抓起,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积极构筑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一、加强领导,优化队伍,实行目标激励
1、成立组织,科学规划
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我们认为:首先要设立职能相对专一的管理机构,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二要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规划,每期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三要重视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实行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党小组、团支部、少先大队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四要实行教师德育目标责任制,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成绩的重要内容,直接与教师的考核、评优、评先挂钩。
2、加强学习,优化队伍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搞好德育工作,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党中央颁发的有关德育工作文件精神,树立三个观点:一是育人为本。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人、成才,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二是德育为首。在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当中,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首位。三是要注重实效。
3、目标激励,狠抓落实
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要实行目标激励,狠抓落实,定期考核。我们坚持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全面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每学期制定班务计划要有班级德育工作目标,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讨论研究班级工作。同时我们对班主任进行了多次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获取信息,有利于在班级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加强了对班主任履行职责等情况的检查、反馈、评比,制定了班主任岗位考核细则,每学年对班主任进行两次考核评优。这样,学校通过健全的德育管理机制,确保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德育活动形式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学校的德育工作切忌空洞说教,应注重形式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德育工作真正开展到孩子们的心里面去。
(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熏陶和感染。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1)加大投入,美化校园。教学大楼建成后,先后投入近五万元绿化美化校园,如今校园内绿树常青、花草争艳,大楼、花池、碧草相映成辉;(2)制定校训,建造固定宣传栏。我们从办学观念、师生规范、校园规划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教风、班风、学风,在校内醒目位置建立了固定的宣传栏,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学科各类别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时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节”,坚持每学期开展踢毽子和跳绳两项体育健身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4)开辟班级德育宣传阵地,形成班级文化特色。各班坚持每月办好一期黑板报,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内容,缜密考虑,精心设计,讲究针对性,观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学生们把黑板报看成是自己学习的朋友,生活中的知己。班主任把黑板报看成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能力的芳草地。同时,学校拥有爱国主义教育三辰影库一套,远程教育接收站一套,图书室和红领巾广播站各一间,加大了德育宣传的途径。
(二)开展系列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多年来,我们以德育活动引路,创造德育基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德育活动分为固定和不固定两大类。固定活动主要是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对师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学雷锋,树新风”、“珍惜水源,节约用水”、“革命英烈在我心中”等系列主题活动;不固定活动是随时根据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开展为社会,为他人献爱心活动。
2、抓日常行为规范,重视养成教育
我校坚持以 “养成教育”为主线,对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要求,按“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等四个方面开展 “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的专题教育。分年级设置教育重点,循序渐进,形成活动序列。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乔木中心小学学生日常行为十要十不准》和《卫生检查评比细则》,坚持每日一检查、每周一评比活动。通过抓文明礼貌、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并转化为行动。
3、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协作精神
当前,我校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大,他们性格活泼,思想活跃。但是他们大多数的性格特征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针对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我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开展“敬老助残”、学习先进人物、评选学校“十佳少先队员”等活动,用先进人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感染学生,使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能力,对挫折的容忍力较差的学生受到影响,受到教育,让他们懂得走雷锋成长的道路,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环保专题教育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校针对乡情和学校育人功能,从1998年起逐步摸索,尤其以2000年9月学校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为主要标志,把过去环境教育只是对少数学生进行的以环境科普宣传为主的零碎知识传授变
2 为环境教育的全面普及与发展,并制定《乔木中心小学创建绿色学校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我们还更注重“绿色学校”内涵建设,坚持在德育、文化节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逐步形成了由必修课、渗透课、活动课三个板块组成的环境教育课程结构。
经过2年多的实践,形成了我校环境教育“四个结合”、“三个基地”、“三个层次”的“433”操作模式,“四个结合”为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环境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环境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环境教育与校貌改变相结合;“三个基地”为活动课基地、学校茶园实践基地、乡林场环境教育基地;“三个层次”为一、二年级的起步层、三、四年级的发展层、五、六年级的提高层。通过这种操作体系来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003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
(四)依法治校,开展法制教育
1、落实法制措施,强化法制意识 建立完善了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明确了责任内容及责任负责人,健全了各项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校长要对全校安全工作负责;班主任对班级安全工作负责;上课期间的安全由上课老师负责;值日教师人人做到准时出岗,时时巡视督查,自觉承担起指定区域内的安全责任;总务处要加强校舍的管理与维修,消除事故隐患;教导处要加强学校各种教学设备、器材设施的安全管理。全校教职工均有维护学校安全和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对其责任范围内发生的安全事件应积极予以配合救护。
学校对全体学生提出要做到五个“不”:上下楼梯靠右轻轻走,不争先恐后;课间休息文明守纪,不追逐打架;器械练习要有老师保护,不单独做危险动作;校园环境要保护,不任意破坏;放学后随路队回家,不在外玩耍逗留。对全体教师提出要做到四“要”:自行车、摩托车在校内要摆放整齐;各教室、专用教室日常管理及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好;体育课或体育活动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创造安全锻炼的良好环境;课堂纪律要强调,准时上课,及时下课,加强防护,注意安全。并将这些细则要求作为优秀班集体评比的条件,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结合起来。
2、开展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培养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为了进一步探索法制工作的新路子,我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一是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开展“法制小常识”、“与法交朋友”等专题教育活动;二是定期组织师生到学校建立的“青少年法制基地”观看法制图片展,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听讲座、参观等教育活动;四是组织学生观看反对“邪教”电影、电视、录像等科教片,举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演讲比赛;五是引导学生科学文明上网和远离网吧、毒品活动,通过开展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多年来,学法、知法、守法已经成为我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学校的案发率为零,师生犯罪率为零,校园内未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五)以家庭教育为途径,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影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应该社会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所以,3 我们努力探索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建立“家长学校”,并发挥其功能,为了搞好家庭教育,近几年学校成立了家长管理委员会,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对思想波动较大、学习较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认真家访,或把家长找到学校来,向学生、家长全面汇报学生各方面情况,思想状况,道德水准,遵纪守法情况,学习情况,哪些方面进步了,存在哪些严重问题,例如个别同学经常进游艺室,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及时汇报给家长,增强家长社会的责任感。应该学校、老师做好的工作,学校老师一定做好,应该家长做的工作家长责无旁贷。经过不断摸索,我校先后被命名为省市级“优秀家长学校”。
三、以德治校结硕果,思想教育谱新篇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拓宽德育途径,营造校园和谐的育人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为遵纪守法,勤奋好学,关心集体,文明向上的小公民,德育工作硕果累累。学校在2000年被授予县“文明校园”;2001年被授予县“优秀学校”;2002年被授予市级“绿色学校”、“池州市师德建设督导评估先进集体”、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2003年被授予市级“农村示范学校”;2004年被授予省级“绿色学校”、省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池州市教育管理年先进集体”、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总课题组授予“子课题先进单位”。教师受省级表彰2人、市级表彰3人、县“十佳教师”2人,班级和学生在省市县级各类表彰、比赛中获奖上百人次。
四、面对新形式,认真反思,再走新路
面对新的形式,我们也发现目前学校在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不在不重视,而在不实在;不在不突出,而在不渗透;不在不知情,而在不贴心;不在不活动,而在缺实效。我校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一是我们仍存在“重应试教育、轻思想道德”的思想倾向,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开展活动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为此,我们将在已有成绩基础上,继续加大或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抓紧抓好;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问题,扎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
2、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将克服困难,培训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落实场所,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抓起来。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建设人才,学校德育工作大有文章可做,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2004年10月30日
丹麻中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丹麻镇中心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素质为重、安全为上”的工作理念,以养成教育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共青团工作为主要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认真学心了中心学校提出的“理直气壮抓质量、千方百计提质量,凝心聚力促质量”为丹麻中心学校“抓管理、提质量、树形象、保安全”的新举措。树正气、压邪气、接地气、旺人气、抓四风、提质量“的动员讲话。教导处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升质量为中心,以生本教育为抓手”,“以学生为本,强化常规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指导思想,确立2015年六年级了:保12,争11,创10的教学目标;九年级确立了:保20,争19,创18的教学目标;工作开展如下:
一、德育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安排了专职干事负责此项工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为组员”的三级纵向管理网络。二是各校以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法制环境等工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协调配合,确保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建立完善了对校长、主任、辅导员工作评价办法,使得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能够得到快速、准确的传达,促进广大教师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确保了实效。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我们坚持以师德规范为根本,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开展了师德建设“四个一”活动,即每月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一次师德案例分析,一次师德专题研讨,观看一片师德典范光盘。将师德教育与学习、讨论、观看相结合,在学习中提升,在讨论中体会,在观看中陶冶。同时,将每学年的四月份、十月份确定为师德建设月,通过师德演讲、师德宣誓、师德承诺、师德讨论、师德自查、师德评价、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辅导员培训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教师敬业意识,使全体教师真正树立了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教师形象,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构筑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夯实了坚实的德育基础,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
(三)、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德育渠道。
在实施德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旧观念”,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理念”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育人、行为规范育人、社会环境育人、家庭环境育人四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努力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各学科教学中,广大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思想品德教育。
2.思想品德引领德育。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开齐开全小学思想品德、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上,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全体学生受到了有效教育。
3.法制育人强化德育。
为加强广大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学校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与公安、司法、消防等部门加强合作,并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报告会、图片展览、文化展板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普法教育,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
4.心理辅导深化德育。
为贯彻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围绕学生年龄小、控制能力差的特点,每周开设健康教育课;中学紧扣学生青春期变化这一特点,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去年中心学校邀请青海师大教授向中学女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学校的心理教育生机勃勃,给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四有”新人。
1.积极开展学生养成教育活动。为抓好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心学校根据《学校生守则》、《学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实际制定了《丹麻镇中心学校学校生一日常规要求》、《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着力加强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推普习惯、守时习惯、感恩习惯、勤俭节约八种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将养成教育与周星级考核评比、学生品行量化挂勾,使养成教育得以落实。通过抓入学,抓平时;学校抓,年级抓,班级抓,形成了大家齐抓共管的格局;抓教室,抓寝室,抓校园,全方位开展学生自律教育,培养了学校生良好的习惯。
2.结合社会焦点事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一是观看大阅兵现场直播、《建国伟业》等影片,感受祖国变化,体会过去与现在,从而增强学生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二是统一组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现场直播,了解英雄少年抗震救灾事迹,教育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立志成才。三是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爱的奉献”大型赈灾义演,举行了“伸出援手、献出爱心”的捐款活动,共捐现金5225元,用实际行动支援受灾地区和受灾群众,表达了孩子们对灾区同胞的一份真情。四是学校观看或收听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光碟和录音,使全体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危害性,树立了各民族是一家人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广泛开展重大节庆、纪念日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六一、七
一、教师节、国庆)、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元旦)、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一二九),采取主题班会、演讲、歌咏比赛、办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以主题班队课活动为阵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每学期各学校的班队活动紧紧围绕学生养成教育这一主线,开展“别让地球妈妈哭泣”的环保教育、“我与土乡同生长,我与祖国共奋进”的理想教育、“祖国在我心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感谢老师、感谢父母”的感恩教育、“安全伴我行”的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5.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各校充分利用周五安全教育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防电、防火、防煤气中毒、防水、防汽和道路交通安全等的专题教育;中心学校制定了《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学生进行定期演练;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加强对学生校外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
(五)、打造书香校园,陶冶学生性情。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我校在六至九年级学生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值周教师承担诵读的具体指导任务,进行集中诵读。活动实施后,学生们除了坚持每天下午课前10分钟的诵读外,还自发组织了诵读活动。课间十分钟,到处可以听到学生们随口而出的《三字经》,朗朗的读书声就像一首首动听的课间音乐,教室里也常能听见同学们为能多背几句《三字经》的欢呼声,大家都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争先恐后成为诵读的高手。
(六)、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十个一”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1.感谢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学校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的国旗下演讲,通过升旗仪式,对升旗手、护旗手进行事迹介绍,不仅起到了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元旦、感恩日、国庆等节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观看国庆大阅兵、歌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元旦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更加认识到要珍惜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2.感谢社会,为社会做应有贡献。
近年来中心学校从县妇联、西宁万丰集团公司、香港乐善行基金会等不同单位、不同渠道争取多方资助款10万余元之多,为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解决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以及学费,从中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浓浓暖意。各种捐资助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懂得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立志成材的决心。
3.感谢父母,做父母的好儿女。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融恰父母子女关系的感恩教育活动:给父母一封信;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通过这种形式,孩子可以很好的与父母谈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
4.感谢老师,做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每逢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生通过制作贺卡、送老师一句祝福语、诗歌朗诵会表达对老师的深深祝福。在平日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一句“老师好”,一件好事,一次勤奋学习,都是对老师的敬意。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能争取好成绩,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5.感谢他人,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好同学。
我校实施成功教育策略,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和“一帮一”活动,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表彰成绩优秀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我们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主要是看进步幅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在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同学,感谢同学的帮助,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友谊,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风气越来越浓。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德育功能。
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品德是我校近年来的一贯做法。几年来学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优化,受益更多、更直接的是孩子们。利用学校改建、扩建的优势,立足于学校实际,遵循发展趋势,创建“文明、平安、和谐”学校,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努力营造一个花园、学园、乐园式的校园,规划设计了人文的宣传栏、文化墙、三字经长廊、名人名言长廊和文化广场、休闲广场、教育广场,并斟酌学校“三风”标语和名言警句,制作宣传条幅置于校园适当位置,教室内的“学习园地”、“新苑校报”记载下孩子们学习、成长、收获的点滴。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无不营造着浓浓的艺术氛围;校园里每一个班级,无不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八)、抓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未成年人的问题,说穿了是成年人的问题。每个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在效仿着家长,因此,我们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评议、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等手段,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互相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取得家长配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导工作:
(一)、两基工作
1、坚决执行两基方针政策,教导处和各班主任以“谁导致学生流失谁负责”为原则。利用大课间活动加大了学生的活动量,加大了对学生的控流保学的力度,防止学生流失、减少了学困生变相流失。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两基”均衡发展档案。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生本课堂教学深入班级”,从教师的“备、批、授、辅、测”等方面对全体教师做了明确的要求与规定,备课工作大部分教师做到了教案字体工整、清晰,布局合理,教学目标基本做到了可观察,可操作,可测评;授课中,课堂教学积极突出生本教育要求,12345工程为导向,切合学生实际,渗透了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的“两基”检测与训练;作业的布置与批阅抓好、抓实了六个方面:作业布置所选习题难易适中,有层次性(优生有优生做的作业,学困生有学困做的作业);凡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了解作业的深度和广度,弄清各类习题的安排意图、要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学生作业完成基本规范化、整洁化,字迹端正、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作图准确、答题完整、卷面整洁;合理地布置有效作业,及时认真地批改,不错改、漏改,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和批改,对优生的作业可由课代表收齐进行集中批改,对基础差的学生提倡面批;及时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带普遍性的错误要在课堂上集体订正、讲评,个别性的错误要求自己订正,教师当天检查批阅;练习册的批改教师、学、小组长各占三分之一,在老师辅导时学生用红笔及时订正错题;学生辅导工作,各年级以“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认真确定辅导学生名单,以“四心”(爱心、耐心、恒心、精心)为准则开展了培优辅困工作;测评工作,全体教师精心设计练习,定时与不定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查;阅卷工作,每位教师本着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校负责、为自身负责的原则,客观、公正、认真地进行了每一次阅卷;本学期特别加强了学生记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各教研组开展了别具特色、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语文组开展了知识抢答赛、英语组开展了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竞赛,加强了学生的写作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数学组开展学生计算能力、解题思路培养等方面的竞赛,加强了学生基本解题、运算能力的培养;政史组开展了一些相关知识点的辩论大赛、时事政治谁先知、知多少等方面的竞赛,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理化组组织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运用能力。
3、召开了教育教学研讨会活动,总结上学年工作,精心部署今年的工作。4、10月份,召开了期中考试家长会,在会上,表彰优秀与先进,并开展了有关我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介绍和职业教育宣传动员工作。
5、召开了毕业班任课教师动员会,对各项工作做了提前布置与安排。
6、分年级召开了教学质量分析会,通过全体教师的讨论,科学、合理地制定了2015学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
(三)、扎实认真地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
以“促进教师技能发展”为原则,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提高业务水平。
1、学校培训
(1)本学期,开展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学习生本教育,突出了生教育的基本流程,四个突出、三个转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会诊活动,行政领导推门观课活动、蹲点领导对蹲点年级的各班、各任课教师进行推门观课、评课活动,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研究改进方法。
(2)组织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活动:12月10日,组织教师参加了在五十中学举行的生本教育观摩课活动;11月27日,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到西宁长青小学听生本教育观摩课,丹麻中学组织教师观看生本教育实况录象课,全体参会教师就“如何进行生本课堂教学”开展了主题研讨活动,出台了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手册。
(3)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检查与考评:教导处组织、指导学校评价小组人员,对全校教师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检查与评价,督促教师查缺补漏。(4)教导组织开展了“教师培训月”活动,通过新老教师结对观课、议课活动,中心学校推门听课,张校、乔志成、崔世兰老师的二级培训活动,任课
2、教研组培训
各教研组以“为学校的发展负责,为教师的发展负责,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负责” 的原则开展了各项工作:
(1)各教研组围绕“如何构建生本课堂教学”制定了教研专题实施计划,开展了,讨论与总结相结合的教研活动。
(2)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以“说——观——议”的步骤,开展了各种观、议课活动,将观、议课活动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途径。
(3)根据县教育局组织开展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安排,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我校组织各教研组认真开展了具有学科特色的、“结对子“、”一帮一”、“教师建设月活动”,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抽签听课活动,如:课堂多媒体运用、演讲、小组合作体现生本教育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每位教师的生本课堂教学基本功。
(5)继续加强了集体说课教学研究工作。学校指导各教研组,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师认真开展集体说课活动,活动中做到了“三研究三统一”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试动向,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
(四)、其他工作
1、体卫艺工作:本学期,保质量地完成了学校体质健康检测与数据上报工作;体、音、美教师除配合学校团委开展一些正常的体、卫、艺活动外,还开展40分钟的大课件活动,分25项活动小组130分钟的少年宫活动;学生年级组篮球赛;男、女教师篮球赛等一系列有益于师生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陶冶了师生情操,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2、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年终量化考核制度,奖罚制度。
三、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由于个别科目任课教师缺乏,导致教师教学工作量加大,对于很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产生了负面影响;
2、个别教师敬业意识不强,工作成效不突出,出现了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3、班主任工作之后,学生的纪律缓散,学校卫生脏、乱、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各项制度的更新与规范,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2、加强教研组工作的常规检查力度,以检查为手段,促进教研组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3、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把生本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摆正教师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与业务水平。
4、落实年级部主任工作,发挥年级部主任的作用,加强年级组的检查力度;加强班主任培训,强化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做到勤、严、细、实、活、新。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全面发展
创建德育特色学校
松北中心校前进小学 李江梅
朱振德局长在全市校长办学风格展示活动现场会上的讲话中说: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句话其实就是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校长面对一所学校,总会有一种追求——把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的近期和远期目标转化为群体的行动。在校长带领学校群体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创造发展后,就会逐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
松北中心校校位于松花江北岸,座落在风景秀丽、生态型新城区——松北新区中心。原下属9所村小,资源整合后现存4所,前进小学是其中最大的一所。中心校这种原有的农村管理体制,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中心校决定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前进小学,以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成为带动其他村小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前进小学拥有教师58名,学生857名,一直面临着生源杂、外来误工的家长素质低和师资队伍老化、文化底蕴薄弱等困难,2007年迁入新校舍后更面临着“白手起家”的艰难困境。但在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校际竞争日渐激烈这一大背景的助推下,时间就是 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生命,晚发展一天就等于倒退一年……我校正视现实,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迎难而上,不断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最佳发展路径。为了能使学校在强手如林的小教舞台上生存、发展并壮大,尽快在众多学校中“鹤立鸡群”,坚持特色立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校的办学风格也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日渐形成。
一、立足实际,更新理念,统领全局
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我参加了国家教育部举办的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之后,可以说办学理念和个人修养都有了质的飞跃,我潜心思考: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化知识的储备固然重要,但品德形成更为关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要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我的想法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赞同,因此,确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校园文化高品位,学校管理高层次,教师队伍高素质,全面育人高质量”为办学方向。着力打造“以志铭德、以境修德、以习立德、以艺传德、以德育德”的办学特色。以校训“塑德为人、砺行成才”和校风“知礼明信、博学善思”作为工作指南,努力实现“培养有责任心的中国人”的办学宗旨。几年来,我校力求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载体,提升学校品质,培养学生高远的志向、高雅的情趣、高尚的品质,促进 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学校逐渐由一所薄弱学校发展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德育先进集体”、“省百姓口碑最佳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市教师职业道德先进集体标兵”、“市校本研修示范校”、“市天文科普示范校”、“市级绿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二、规划办学,通力合作,和谐发展
学校的发展要有整体规划性,要形成体系,在学校办学风格形成的进程中,每个人都是学校建设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因此,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了人人关心学校建设、人人参与学校建设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和完善学校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
一套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我校先后制定了教职工考勤制度、德育工作制度、教学工作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工作管理制度、业务学习等一百多项制度,并汇编成册,由职代会监督执行,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学校还制定了教育教学奖金发放制度,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创造佳绩;针对学生教育的制度有:团队活动制度、纪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升旗制度、课间操制度、大型活动参与制度等。通过学校制度对师生的不断管理、激励和约束,让师生把执行制度和流程逐渐变成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
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人文氛围
学校要和谐发展,既要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人文氛围,而学校民主氛围的营造取决于校长的管理理念。因此作为校长,首先做到宽厚仁爱,赏人之长,容人之短,少一点领导的威严,多一点人文的亲和力,用民主的理念、先进的思想领导学校,影响师生;其次,通过设立校长电子信箱等途径,积极倡导师生、家长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采用班子集体决定、职代会监督、校务公开等形式,让每一个教职工熟知学校大小事,感受学校生命跳动的脉搏;再次,善于发挥多层指挥系统的作用,对于下层职责内的事,宁观勿说,宁说勿动,但遇到需要承担风险和挑担之事,我就会挺身而出,身体力行,使教师感到校长可亲可敬,是领导,更是益友,教师在这种民主管理的大环境下有话敢说,有事敢做,有责敢负。
(三)提高强化有限的师资力量
一所学校只有师资水平过硬才能打好素质教育的攻坚战,才能为形成办学风格提供有利的保障。我校始终把学习型团队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喊响“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事业才能成功”这句口号,将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紧密结合,大力营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氛围。经过不懈努力,我校被评为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启航团队被评为市级优秀语文教研 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组;飞鹰团队是松北区唯一参加省级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的团队……在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创建特色,熔铸风格,成就未来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展现办学风格的重要平台,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成为我校彰显办学风格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校努力创建德育特色学校,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形成熔铸办学风格的新起点:
(一)以志铭德:树立远大志向,成就精彩人生 树立远大志向,是育人、修身的重要课题,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美好的人生追求和崇高的理想目标,以成就学生的精彩人生。
我校在一楼大厅墙壁展示以《少年中国说》为主题的浮雕,以此弘扬热血救国、报效祖国的责任与精神,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右侧校训“塑德为人,砺行成才”与竹林相映成辉。同时在楼道两侧墙面上,把学生以励志勤学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进行展示,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每学校都组织毕业典礼,都会评选百名优秀毕业生,授予“小博士”光荣称号,学生身穿博士服,由校长颁发荣誉证书,让学生从小就有一个当博士的梦想,并为之而努力。
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曾被《哈报》报道的我校组织学生参加“边防少年”军事夏令营活动,社会反响极好。组织学生走进军营,感受军人的威武、坚强和保家卫国的神圣,从小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理想。
(二)以境修德: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人生完美品德
春秋战国时的荀况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德育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我校借助在二楼开放的展厅,布置成一座郁郁葱葱、立体的“美德园”。“美德园”围绕“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核心,从浩繁的传统美德中探珠撷英,写在景点上,学生在此不断汲取德育教育的精华,不断采摘德育教育的香甜果实。
我校将环保教育落到实处,创新教育形式,成立了以环保为主题的特色时装模特队,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时尚新颖的服装,学生在绚丽的舞台上找到了自信与成功的喜悦。并制作了《奥运系列》、《缤纷四季》两本时装集。可以说环保教育与时装模特队完美的结合,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舞台上教育他人的同时,更教育了自己,体会到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三)以习立德:播种好习惯,收获好品德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举止对学生来说极其重要,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我校在三楼倡导的主题就是培养习惯,和谐发展。利用大幅警示语同时配以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图片,让学生真正明白:好习惯就是好品德。
我校特开设了校本课程《礼仪》,并开发了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常识》,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手抄报、征文评比、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伴我行”班队会评比、“文明礼仪三字经”征集等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文明举止。成立“绿丫丫礼仪社”,多次承担大型现场会的引导、解说工作。在校本研修现场会上,市教育研究院刘桂芝院长与礼仪社的王颖同学亲切握手,称赞她讲解大方,礼仪规范。
千教万教,教做人;千学万学,学报恩。我校已经开展的感恩储蓄活动是在“小节约大理财”活动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学生把卖废品积攒的钱和平时节约的钱聚少成多,为家长准备一份礼物(如家教导报),既感谢家长的养育之恩,也为家长学习家教知识提供了资料;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我爱爸爸妈妈”主题演讲比赛、广泛学习“感恩的心”手语操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爸爸妈妈都发现孩子懂得尊重父母了,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可见,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四)以艺传德:走进艺术殿堂,继承传统美德与现代 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文明
《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手段。”这一段阐释为我校的德育工作又指明了一个方向。
“艺术让你的人生更美丽”成为我们的宣传口号,在四楼展示了学生参加几项大型比赛的照片,让学生在艺术享受和情感陶冶中“德艺双馨”。
我校学生社团中的书法竹青社、星趣天文科普社、丫丫剪纸社、梦想无限儿童剧团、古筝演奏社、阳光伙伴训练队和每年一度的艺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
“以古筝为龙头的民族器乐”和“以剪纸为题材的民间艺术”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特有品牌。学校高度重视古筝和剪纸活动的开展,把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管理之中。目前古筝演奏社团有成员20名,新建楼区内将建立古筝演奏室,在社团活动的基础上,让古筝走进课堂。剪纸艺术已经开始普及,校本课程《剪纸》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形成了人人有剪刀、人人会剪纸、人人有作品的良好局面。师生多次在市区现场会上展示创作的剪纸作品,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剪纸作品集。
我校“阳光伙伴”训练队成立于2008年4月,同年7 松北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与创建工作推进会交流材料
月就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北部赛区选拔赛并挺进八强。参赛的意义不在于结果怎样,而在于接受考验,锻炼毅力。家长们看着孩子神采奕奕的笑脸、昂扬向上的姿态、失败后伤心的泪水、摔倒后再次站起的坚强、永不言弃的执着,都热烈鼓掌。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促使自己不断成为一个自强自立、兴趣广泛、健康向上的人。
(五)以德育德,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行会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所以我校倡导以教师之德育学生之德。在五楼正厅设 “以德育德,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形象墙,多功能室设有巨幅标语“爱和奉献是教育的主旋律”。
从师德建设入手,全校上下开展“讲师德、铸师魂”师德演讲会;“爱与责任”教师国旗下宣誓仪式;“做最好的教师”教育叙事征集;组织开展“耕耘杯”名师评选、“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访学校”等活动,提升了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更教育和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以人为本,网络,德育
一、以人为本网络德育的内涵
以人为本网络德育是指在清晰认识网络本质和影响的前提下, 在肯定、尊重和关怀教育对象的基础上, 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 利用网络手段促进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品德的虚拟实践活动。具体来讲, 以人为本网络德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在网络德育活动中学生是出发点, 也是网络德育的归宿, 因此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展示学生的个性。
二是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理解和尊重。以人为本的网络德育强调主体之间应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强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由上下支配关系向合作伙伴关系转变。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求的同时, 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高校网络德育现状
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多元化、主体虚拟化以及道德上无约束等特点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而与之相对应的网络德育模式和理论却没有同步更新, 因此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传统的德育方式难以发挥积极作用
开放性的网络消除了时空的限制, 多元性的网络使大学生能了解各种价值观, 从而产生了道德的冲突。面对具有开放性、平等性、无域性、交互性等特点的网络, 传统的德育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
2.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使德育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
大学生进行信息选择的自主性空前增强, 过去借助于可控制媒介的单向传输以形成较大的舆论优势和时空优势的传统做法受到了挑战, 德育传统的主导地位被削弱。
3. 大学生自身控制力较差, 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够成熟, 自制力和控制力相对较差。一方面,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 大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宣传反动言论的国外网站, 会被其中的观点迷惑甚至迷失政治方向;另一方面, 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肆意表达现实中不敢说的话, 做出在现实中不敢做的事, 这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错觉容易使大学生对网络道德产生抵制。
4. 高校尚不完全具备高素质的网络德育队伍
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教育者素质的影响。高校承担德育工作的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经验, 但在网络面前却难以发挥优势。
三、以人为本高校网络德育模式的构建
在德育过程中, 受教育者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 道德内容要么是成人的道德经验, 要么是符合社会本位要求的道德规范, 采取的方法也没有把握人性与物性的区别, 这些都加速了以人为本德育理念的出现。以人为本的高校网络德育理念要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式上由灌输走向沟通, 在深入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思考, 认真研究应对策略。
1. 优化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
网络文化开放性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对此, 社会、家庭、学校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合力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文明系统, 网络发展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
2. 更新网络时代的德育观念
学校应当把网络德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及网络道德知识,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同时, 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 增强其对学生网络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网络环境下,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德育方法已不能满足德育的要求, 教师应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德育模式。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满足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要帮助大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 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 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因此, “教会选择”的教育观才是德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措施。
弘扬传统文化, 抢占网络思想阵地。为防止大学生被西方网站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腐蚀, 高校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以健康的资讯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努力营造主流文化氛围。
加强大学生自律和网德教育。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 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 提高个人修养, 养成自律的习惯。同时, 网络技术部门也要在网络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培养其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
积极利用网络手段提高德育效果。与传统的德育手段相比, 网络化的德育手段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德育时空变化的优势。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使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德育资源。二是德育效率明显提高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数据、声音、图像为一体, 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 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德育的效果。
3. 拓展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
顺应时代潮流, 培养一支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显得尤为紧迫。这支队伍一是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 并具有自觉宣传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二是应当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 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需求, 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三是要有强烈的开拓精神, 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高校应大力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创新德育工作网站, 形成德育工作网络体系。一方面网站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 网络管理员应当严格把关, 及时删除那些低级庸俗的言论, 把网站建成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精心设计网络德育活动。网络德育活动大多是形式喜闻乐见, 内容丰富多彩, 见解新颖独到、参与面广、操作性和互动性强的活动, 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
开展网络心理辅导。传统的心理辅导往往以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为主, 辅之以热线电话、信函方式。由于速度慢、效率低, 而且很多学校缺少足够的高水平师资,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 互联网的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为心理辅导开辟了新的途径, 能够避免因学生个体的认识误区而产生的羞怯心理。
4. 建立与网络化趋势相适应的德育理论体系
面对全新的网络时代, 高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德育体系。一是将网络德育纳入现行德育理论体系, 使其成为德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让现行德育理论体系回归到网络环境中, 进行深刻反思与重建, 形成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德育理论框架;三是建立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德育实践体系, 掌握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 使理论研究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四是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网络德育软件, 使之成为网络德育可操作的运作载体。
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高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校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的新特点,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网站内容构建为基础, 以网络个性化服务为特色, 以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为动力, 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方法、手段和机制, 构建适应网络社会发展需要的以人为本的高校网络德育理论体系, 最终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2003年以来,我们双桥原种场子弟学校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农村“袖珍型”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律、自主、自立”的德育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德育工作成效。
所谓“自律、自主、自立”即学生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自律是基本要求,自主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自立是(小学)阶段目标。
这一模式的创立,源于实践的需要,得益于新课程德育理论的指引。
一方面,过去德育工作方式不是简单的说教就是粗暴的干涉,已不适应新形势下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德育工作对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罗黎辉所言:“在我们实施的德育方法上,存在着灌输道德知识的倾向,……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抹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积极、鲜活的生命活动,思想道德的形成就可能变成一场缺少甚至没有观念碰撞、行为体验、情感冲突和意志磨砺的枯燥传递,乃至陷入机械的,脱离生活实际与时代发展的窠臼之中。”“我们学校德育中,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当发现学校德育环境方面有消极因素存在时,我们的反映常常是‘堵’……”而且,象双桥学校这样规模很小、教师10来人、学生才100多人的农村袖珍学校由于体制编制的原因,也不可能组建专门的德育机构,任用专职的德育教师,它只能充分利用仅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寻找新模式,搭建新平台,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另一方面,新课程德育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又为我们的德育实践指出了可供探索的方向。这就是新时代的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有德育主体的自觉主动地参与。
按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知识与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新德育模式也应有目标要求、展现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三自”模式就体现了三维目标。“自律”是基本要求。它体现参与者的情感态度。“自立”是最终目标。它展示参与者形成的知识与能力、价值观。“自主”则是手段。它反映德育过程与方法。
先说“自律”。我们要求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始终都要以《小学生守则》为行为准则,时时刻刻对照检查,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是分层次的,低一层次的是社会所允许的,较高层次的是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再高一层次的是社会所提倡的。中小学德育应该定位于‘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这一层次。这是因为,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它的特点一是全民性,二是非终结性。”(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自律”就是这低一层次要求。它是起点而非终点。
再谈“自主”。新的儿童观强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强调“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真正的道德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李季湄:《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观点及其实施》 北京:学科教育)而且,新的学习观观倡导广义的学习观,新的知识观倡导动态的、构建的知识观,新的课程观强调“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据此,我校通过组建学生会机构,由兼职辅导员进行指导,利用全校每天晨会活动、周一升旗仪式、每学期专题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自主管理自己。如晨会活动,夏秋季每天8:00—8:10,春冬季8:10—8:20,体育部长主持整理队列,两名轮值的学生会干部宣布前一天对学生一日常规量化检查分班评比结果,包括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的情况,清洁区、教室、寝室卫生情况,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情况,仪表仪容(着装与配戴红领巾)情况,违规违纪情况的清查评比记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当日应予改进和注意事项。还有每年3月安全教育周活动,“五一”、“六一”、“十一”、“元旦”文艺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组织,辅导员只是在活动初的计划制定中提出参考意见,在活动实施中进行安全监护,活动结束后帮助总结、进行终结性评价。安全性要求高的运动会则由教师为主体组织,学生参与。还有每周五的班会,则是各班集体德育活动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干部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交流沟通、组织活动的能力。为了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学校辅导员还非常注意干部轮换、新老干部交接。如组织活动能力要求较强的职位一般由六年级学生担任,任期至每学年下学期期中,期中以后为以老带新(五年级接任人选)过渡期。
最后是“自立”,它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即较高层次的“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具体来讲,我校“三自”活动模式要求达成目标是: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在社会上是合格的小公民。为了引导学生最终“自立”,我校还针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环境的表现制定了《双桥原种场子弟学校“文明小学生”评价标准》,并在每年新年元旦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评,对优秀的“文明小学生”还摄像拍照在学校公示表彰。这种方式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教育、正面教育的作用,成为学生“自立”的助推剂。
【以人为本搞德育】推荐阅读:
德育渗透-德育05-25
彰显德育魅力 收获德育成果07-20
怎样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德育10-22
让德育闪耀智慧的光芒-德育11-01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07-12
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07-22
德育与班主任专业发展-德育09-13
班主任德育工作体会-德育11-07
德育基地教育活动总结德育工作范文05-31
2024春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领导小组分工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