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共13篇)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1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 学生的智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讲授“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时,进行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索,教学过程大致如下: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建立起运动电荷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即洛仑兹力的作用的概念,并初步认识到洛仑兹力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有关,但这还只是对宏观表象的认识,并没有认识到微观实质。在这一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动画课件并播放内容解说,使学生顺利地由宏观安培力过渡到微观领域的洛仑兹力,并领会到洛仑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与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相同,都是运用左手定则判断。这时学生从计算机网络中调出巩固性练习,对着计算机练习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掌握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之后,接着再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向学生显示由安培力的大小到洛仑兹力大小的推导过程和播放其 1

中的简单说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推导洛仑兹力公式,并请一个学生演板。从演板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也很快掌握了洛仑兹力公式的推导方法。为了巩固学生对洛仑兹力公式的进一步理解,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一道例题,学生很快学会了运用洛仑兹力公式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给学生一组检测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我再通过提问和从计算机网络中的抽查来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这节课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教师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则往往要困难些。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掌握、运用洛

仑兹力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动手动脑,越过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障碍,成功的喜悦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他们不仅没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自发之中进行的,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培养的学生考分不低,能力不强,素质不全面,即“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节课中,学生动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自学能力、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发展。这节课从宏观安培力到微观洛仑兹力,从阴极射线管的实验现象到理论结论,以及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以其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启发性感染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洛仑兹力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无不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使学生在学好洛仑

兹力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学、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素质。这堂物理课,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口授,学生听讲。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调动学生的方式也很单一——提问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时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例如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节课中,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由安培力的宏观表现领会到洛仑兹力的微观实质,很快掌握了洛仑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和洛仑兹力大小的计算,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计算机将载有洛仑兹力的文本、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一起传输给学生,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对新知识学得快、掌握得快。利用多

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学生学习更加刻苦,其探索欲、创造欲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教学过程也更完善。良好的教学过程保证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这一节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光板书和画图就约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约需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具有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2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话题。 多年的教学让我体会到如果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那么整节课的课堂效率将非常高。 然而, 教师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但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则往往更困难。 我认为较有效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密度知识的应用》的实验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领奖台上领取金牌的视频, 接着问:“奥运金牌是纯金做的吗? 怎样来鉴定? ”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 再如:在《平面镜成像》这堂课的教学中, 可这样导入: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猴子捞月》, 然后提出问题:井水中为什么会有一个月亮? 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很难看到的实验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 一些初中物理实验很难完成, 有些实验现象也难以观察到。 如果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模拟, 则能突破很难看到的实验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物质微粒的结构、船通过船闸的航行过程、电动机等, 可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播放碟片, 从而大大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且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于生产实际的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电流》、《电压》时, 由于电流、电压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感到很抽象, 难以理解, 课本中虽然有几幅相关的插图, 但都是静止的。 如果教师制作成相应的课件, 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 电流强度的大小等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 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 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三、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讲解很简单, 内容归纳很少, 但对于内容的延伸要求很高, 练习涉及的内容很细, 所以上课需要补充的内容很多,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进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 教材的科学内容归纳得较少, 很多知识需要补充。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光板书和画图就要花费十几分钟时间,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把要板书的内容直接投影在屏幕上, 这样就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 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实验探究、完成巩固性练习和检测, 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如教师在教《声音是什么》这一节, 当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完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北京奥运会鸟巢等视频, 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取知识, 拓宽视野, 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 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教学过程, 实验有不可预见的情况, 实验的失败往往会影响整节课的节奏, 所以对于物理课来说控制教学节奏非常重要。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 增强教学效果。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全部学生答案迅速收集统计, 及时分析教学效果, 从而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 及时反馈, 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 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 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 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但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 对某些演示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的, 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 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 则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可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将实验直观化, 并使教学过程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总结得出来的,但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知识面窄,实验器材配置不合或欠缺,教材又不断变化,很多实验无法演示,因此能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能填补实验器材不足、拓宽农村学生视野,更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益。现就应用多媒体技术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论述如下: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化教师课前研究力度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学校远程IP教育网的开通以及越来越完备的电子备课系统的出现,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网络上同行们的优秀课件,优秀教案,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我们可以共享这无穷尽的备课资源,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物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缩短自己的备课时间,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为自己,更为学生提供了不少“方便”。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学是一门深奥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不少学生感到难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隐含丰富的兴趣因素,可以直观形象展现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如在上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这节课时,新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放映“桂林山水”图片,欣赏着美丽的山水倒影,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情绪渐趋兴奋,于是学生带着好奇与急切求知的心情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探索中去。又如在“压强”的教学中,我播放一个视片,配以解说,有演员赤身谁在一排尖细铁钉上面、让人用铁锤打碎压在身上的大石块等艇实际的画面,学生立刻被吸引了且惊呆了,心中充满强大的求知欲望,于是出现质疑题目,这些人是为什么能顶住这么大的压力?是他们有特异功能吗?学生讨论,适时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轻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多媒体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物理现象,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特别是象涉及到一些宏观或微观的自然现象和高科技的现代物理知识的,不能用演示实验来展示,对这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仅靠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述物理事实和现象,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磁场、电流方向、电磁波的应用、无线电广播、电话交换机等,这些都是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宏观化、可操作化,且对化解知识难点,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的东西,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速度,提高了课堂效益。

如讲平面镜成像原理时,虚像在平面镜后又看不着,很难讲清楚,学生也难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点光源在平面镜前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及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点,配合教师讲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又如介绍电话交换机工作原理时,我就通过播放电话交换机的现场录像,学生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且兴趣高畅。

(三)模拟演示实验,提高视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细致的观察。但农村初中由于实验器材不足,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用时长,无法在课堂中当堂完成等,因此很多物理实验只能做演示实验,后排的学生就很难看得清楚。如此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或利用实物投影仪就可以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物理实验的效率,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如在做讲电动机工作原理时,先用常规仪器按课本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线圈在磁场中为什么能连续转动这一现象不易观察,致使学生对电动机的原理不甚理解,因此我改为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134页图20.4-5“线圈不能连续转动”模拟实验,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知识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融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如学习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现象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还有像冰的升华现象模拟、托里拆利实验等等,都向学生展示了形象的物理画面,学生一看即懂,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三、辅助学习总结,深化反馈检测

在进行初中物理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多媒体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进行物理作图复习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物理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和习题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和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总复习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4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在语文环境中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事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而这些仅靠我们教师手工板演和解说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目前小学生识字量大,错字现象非常严重,我校也是如此,错字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年级。再则,我校又是一所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的流动性大,造成我校的生源质量较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希望,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索性不拿学习当回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已全面渗透进课堂教学之中。它以形象的感观刺激、灵活的人机交互、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当今课改的一个亮点,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优势是很明显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多媒体引入课堂能很好的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令人惊奇教学环境,可以解决我们人为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识字教学,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可以创设语言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目前我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较弱,我校目前有3个年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后将逐步完善。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取了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将多媒体的使用更广泛地运用在识字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及小学生识字效率。

(2)研究出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改变原有的传统识字教学方法中的费时费力无效的活动。让多媒体成为教师识字教学和学生识字的好助手,以提高识字效率。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促进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景和氛围,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探究识字教学中多媒体如何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识字,减少错别字。能够达到识字迅速、写字准确、运用自如。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课题组成员加强现代心理、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识字效率。根据以上所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前期准备:

1、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2、学生的识字现状调查。

3、教师的理论培训。

(二)内容研究:

1、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课堂环境。

2、教师要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活动及课件,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及愿望。

3、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是平等的合作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准确,以鼓励为主。

(三)策略研究:

1、教育方面:

成长激励策略、谈话鼓励策略、成功体验策略

2、教学方面:

(1)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特点开展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 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中每个人都能有成功的体验进而更加乐学。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杜绝差生评价等级,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 能行”、“我是最棒的”,以增强识字兴趣。

(3)注重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提高识字效率。

(四)方法研究:

结合本课题特点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进行研究。

五、研究基础: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识字教学始终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集中识字,汉字标音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等。至今,识字教学已打破了“各自为战”的格局,进入了一个相互学习、自我完善的新阶段。在识字教学中引进多媒体辅助,无疑为传统的识字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一条探索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

心理学证明,活动的对象易于被感知,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它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提高识字兴趣的同时,还促进了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的培养。

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对初学汉字的低年级学生讲解字义是件难事,往往是越解释越深奥、越解释越糊涂。多媒体课件提供了丰富的图象及动画,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

在识字教学中,写字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书写更具其优越性。它比传统书本、小黑板字样更清晰,是非常直观、非常形象的范例,使学生一开始学写字就有规可循,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字就会写得比较整齐、规范。

利用内容丰富、画面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对儿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把汉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有利于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识字和学习语言的联系。在兴趣盎然的识字过程中教给了识字方法,培养了识字能力,增强了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4月——-6月)申报立项、组成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实验教师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等。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9.07——2010.5)课题开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安排课题组成员分工。按计划进行研究;课题组成员开设研究课,形成教学设想与反思;形成阶段性报告,根据中期评估反馈结果,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小结。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0.6——2010.7)召开课题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邀请专家结题鉴定。

七、组织机构:

负责人:刘学丽

组长:王秉玉

组员:刘振刚殷学萍陈瑞玲王玉敏王海静张静香

李 佳夏孟瑜魏乃静

八、保障措施:

1、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刘学丽主任为课题研究总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多为年青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5岁,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方面是学科带头人。

2、有一批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为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3、有一套详实具体的规章制度:学校为课题的申报、研究、管理等建立了规范的制度,定参与研究的人员、定培训及研究时间、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同时保证研究专项经费,确保课题研究能正常开展。

九、成果展示:

1、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在教学中自觉地改革传统教学结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

2、教师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通过课题的研究,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有所提高,能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上课。

北辰区模范小学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5

武汉市吴家山中学 李红莲

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是一个老问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的标准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基于此,笔者在如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多联系,功夫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时既要掌握课文重点内容,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实际。只有把课文钻研透了,才能整体把握,知道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只有知道学生应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在检查学生笔记的时候,发现一些学生将“绿草如茵”的“茵”写成了“因为”的“因”,于是,下次上课时,我就给学生讲“茵”、“姻”与“因”的同源关系,顺带讲了“婚姻”二字的由来,讲了甲骨文中“既”与“即”的联系及区别。而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上课时才能信手拈来。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效率自然就上去了。不只是在课文教学方面需要精心备课,讲评试卷前也应如此精心准备,尤其是要做好详尽的质量分析,这样,讲评时才能说出学生真正想知道的内容。

二、变形式,权利放在学生身上

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方式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师的作用就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解决,甚至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欣赏完文中月色下的荷塘及荷塘上的月色这些景物描写之后,发现作者面对这些美景时居然来了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何出此言?对于这一问题,我没有直接答复他们,而是放手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相关背景讨论解决。事实证明:你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可以给你撬动地球!

三、抓重点,内容讲到点子上

“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而一篇课文可讲的东西很多,如果平均用力,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什么都讲,势必难以突出重点。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效率,我以为,教师必须抓住重点,要讲就讲到点子上,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例如《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文,这是海子在卧轨自杀前一个月做的诗篇,欢快的背后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苍凉感。我在上这篇文章时,估计到学生可能在这个方面存在分歧,就做了如下设计: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当很多同学认为基调欢快的时候,我有意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起来,问他这首诗歌从哪

里可以看出基调不是欢快的,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从明天起”暴露了秘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诗人恰恰不是幸福的。为什么不幸福?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重点介绍海子的生平与追求,尤其是他所认为的理想境界。事实证明,这篇课文这样处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安排,时间用在刀刃上

有的文章,可能确实不止一个重点,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有效完成多个要点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巧做安排。我在教《我与地坛》这一较长的课文时,既想完成智能目标,又想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内容较多。于是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就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再读课文:从双腿残疾到小说获奖,史铁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变化?他的这一变化与地坛这一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他在地坛里思考了哪几个与生命有关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母亲的具体行为,作者写了哪些?母亲的心理活动,作者何以知之?母亲的一生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然后分组讨论,重点赏析地坛及母亲对我产生影响的有关段落,最后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收获。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另外还使他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可谓一举多得。

五、重应用,训练放在能力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训练重点放在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即使是平时点人回答问题时,也要随时纠正不标准的发音。这样,时间长了,润物无声,而学生的素养就在不知不觉中上来了。

六、多充电,余暇花在读书上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6

黄贇

2014,11,1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形成物理概念,培养其各方面能力,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精心准备,要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分析等过程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领悟知识,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而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果。一,挖掘教学资源

物理要想进行实验,主要的依赖仪器进行实施,但有时候受到资源的限制,不能正常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实验资源,尽可能的自制器材,用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确保物理实验的正常开展。例如,用玻璃杯装水做放大镜,也可以做量筒,拿一个石子,捆住就可以做单摆等等。生活中随手可得的资源,大大丰富了实验教学资源,为我们的物理实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学生的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一些探究性实验提供帮助。总之我们要用好身边的资源,确保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篇7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为了激发学生探求新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要重视新的创意,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 , 适时运用多媒体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变“给桃吃”为“伸手摘桃吃”,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1.1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挥能力不可缺少的情绪。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形象直观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开始我用课件演示:一只小白兔绕直径10米的圆形花坛跑, 一只大乌龟绕着边长10米的正方形花坛跑。我边演示边问学生:“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学生感到茫然, 于是我抓住学生渴望知道答案的心理特点适时引导:“学完今天的知识便能知道谁走的路程多”。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新内容, 为学习本节课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2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静态的事物变为动态的事物, 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 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 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大大减轻学生的认识难度, 变难为易。例如, 《圆的面积》这一课的重点就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中 , 我先在电脑大屏幕上画一个圆 , 然后采取分步推进的方法, 先用动态画面形象直观地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 拼成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演绎出来。然后展示一个平均分成32份的圆, 切割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 并引导学生找出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讨论完后, 在屏幕上闪烁圆的周长的一半和近似长方形长的关系, 圆的半径和近似长方形宽的关系, 便很容易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所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 减轻了认识的难度, 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1.3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容声、色、文为一体 , 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形象生动的画面, 悦耳的音乐背景, 标准逼真的情境, 能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 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一些教学软件中, 练习题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 面对有趣的学习, 学生思维敏捷, 精神集中,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气氛活跃, 摘对了果子, 还有悦耳的音乐或精美的图像做奖励, 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2 借助多媒体, 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通过多媒体的声、形、色等各种渠道,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 《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在推导公式时, 学生的疑惑是为什么沿高剪开, 怎样剪?不沿高剪开能不能拼成?根据这些情况, 在推导公式时我利用“割”、“移”、“拼”的办法在课件上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的过程, 结合数方格的方法 , 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的图象、文字、移动等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剪开、平移、拼补的转化方法, 解决了为什么沿高剪开的核心问题, 发现了这个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思维明朗化, 清晰地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动手操作的环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去探索和思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学生受阻的思维得到疏通,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把握关键,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 巧妙使用多媒体 ,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帮助学生接通思维上的“间接点”, 变静态为动态,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降低理解程度, 可有效突破重、难点,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 圆周率的含义是本课的重难点, 由于推导圆周率涉及到把曲线拉直、测量、计算、综合等知识, 学生受已有知识的限制, 很难建立解决问题所需条件的表象, 思维受阻, 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在教学时为了突破难点, 在引导学生用滚动法、绕线法自测手中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后, 收集6位学生 (每组1人) 的测量数据填在画有表格的投影片上, 通过计算对比, 归纳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利用课件演示绕线法和滚动法,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进一步验证得出的结论, 加深印象。通过这种有序的媒体的展示, 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疏通了学生的思维渠道, 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新知识、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4 巧用多媒体, 有利于增加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巩固练习是强化学生对数学认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 重在强化重点, 沟通联系, 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 增加教学容量, 优化教学信息的传输, 控制数学节奏, 实现多思路的训练, 才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思维。利用多媒体, 可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 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 避免小黑板的多余累赘, 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 使精讲精练落到实处,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 , 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我设计了以下一组演示文稿, 让学生判断各图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通过这组练习, 不仅巩固了三角形的三种概念,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 用多媒体设计具有层次性、趣味性、智力性的练习题, 很好地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深化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课堂效率 , 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能使教学成为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趣活动, 可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增进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难点, 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扩大信息量,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本、动画为一体, 以鲜明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逐步打破了“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的局面,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文章举例分析了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8

作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紧张、最困难的认知过程,教师每一次作文任务的布置,都会感觉到台下怨声载道,如何让学生从紧张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根据情感因素的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一认识,本人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关键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它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从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认知心理。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才的开发靠两点:一是培养智力因素,二是开发非智力因素。作文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在作文教学中,许多的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我们会常常看到“有心栽花花不成”的现象,深究其中缘故,就不难看出这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结果。其实,非智力因素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情感因素。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根据这样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利用作文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亲切感。

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应该深切认识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要使得学生有活要说,有冲动要写,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就应力从生活实际中提出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最好是联系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叫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它的存在,充分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作文,只不过是认识和感受了的事物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只有在自己充分认识了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从所得的材料中选择什么,反映什么,怎样取舍,怎样遣词造句,排段成章等。伟大的美学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例如要练习写一种熟悉的动物或植物,教师先让学生猜个谜语或听个有关的故事,必要时制造一些悬念,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迫切想得到答案,使得他们会自沉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教师所讲结合起来回以推敲验证,此刻教师应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相融合的境况下,趁势引导他们把所感转移到书面表达上,于是,班上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作文的效率也随之而提高了。

对于一些有关活动的作文,教师也要尽量引导学生尽情地回忆活动中的趣事,对别人讲,试着向教师描述,然后再把对活动的举迁移到作文上,效果一定比盲目的布置好得多。

(二)发挥相互作用,增强自豪感。

相对教师而言,作文不仅是给予学生一个文字练习的机会,而且还给予教师一个对学生思想评定的机会,从学生的作文中,教师不仅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看出他们认识水平的高低,在进行作文的指导评改方面,教师要透过学生的作文,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把握他们的思想命脉,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进行有目的的肯定与否定,发挥优差生的相互作用,增强各自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学生执笔的前的指导,教师应结合上次作文的情况适当地表扬某些优秀的、进步的学生,对于他们表现在该次作文中较好的选材和构思也要给予评析与肯定,这样,学生萌发的自豪感便是写作的动力,至于基础差的学生却会感觉到榜样在自己身边,学起来效果也会比较好,思路便源源不绝了。

另外批改作文的目的是提高学的作文水平,教学中批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很多,本人多年对批改作文的体会认为:对学生进行面批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面批,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其的重视与关爱,这是教师利用师生互动的情感提高作文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动静结合,激发兴趣感

如果作文教学只限于静态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的话,教师肯定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但假如教师能使用一些新手段,结合动态教学,作文前把学生带到课室外的世界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分析,体会,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写公园的一角,让他们到公园去,写春天的生机,把他们带到校园上走一走,让他们在花草底下观察、感触,海伦·凯特曾对我们听觉视觉正常的人“在树林中穿行一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表示惊奇,其实我们的学生也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在观察中反应出的问题给予指导,提出要点,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引导他们得到真实在感觉,那么,当学生执笔构思时,真实感便随之而来,兴趣盎然了。

(四)创设情景,滋生快乐感

关于这一点,它既可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阶段,又可以体现作文教学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应该设法创设情景,使学生去探究作文的奥秘,不断发现乐趣,从中尝到甜头,享有快东,这是提高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如本人在辅导《使我最伤心(开心、委屈)的一件事》这个题目时,我先与学生讲,今天不上课。学生当然精神一振,于是顺势提问:哪位同学在十多年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讲到眉飞色舞,有的则讲到黯然神伤。当这些同学的发言引起共鸣时,就让学生在静静回忆往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讲出本次的写作题目。由于学生刚才已经讨论过了,难题不再难,那当然有兴趣写。试的次数多了,学生觉得,写作其实也不难,那自然有兴趣。另外,还可以多些加强读后感、观后感的教学,对于某一优秀影片,某一优、劣人物,某一事迹行为,教师应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转换角色,想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假如换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试一下把自己所想做说出来,写下来,经常加强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主动感受周围的事物,把自己的所想溶合进去,替换进去,写自己所想的,写自己想做的,那样,写起作文来也就有话可说了。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9

孟繁萍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

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新视角。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阵地;学生为本;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教学的中心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课界定标准,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合作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用学生学的效果来衡量自己教的成败。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学生为本,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

1.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应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改自练的时间。解决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2.把个性还给学生

教师应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悟,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把权力还给学生

教师应该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明个人见解、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言堂”的状况,要勇敢地“让位”,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勇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去交流。

4.把尊严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还给学生自尊心。师生间应进行平等地知识交流、思想碰撞和情感磨合。

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1.调整教学目标

准确设定任务化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任务,要考虑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方法和活动来实现,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2.调整教学内容

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重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3.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

要通过变换学生思维角度,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创设各种能激发探究热情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焕发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4.调整评价机制

要通过制订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调控不当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但是有时教师只顾自己说,忽略学生;有时又一味地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纪律一团糟。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导向性不强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大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无效问题、假问题充斥课堂,这样既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面向全体不够

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好的恰恰就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比较新奇的见解和主张,然而教师却误以为引导得法,因此中等生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4.学法指导不利

有时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实际上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是,也离不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如果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课堂上精心组织,让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认真思考,英语课堂教学就会更充实、更精彩、更高效。

参考文献:

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1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堂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方面快捷的优势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纳,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的阅读从封闭、静止的教材变为形象的图画、有声的读物、动画的视频资料等。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学生不在是被动接受的机器,而是信息的真正加工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直观形象 创新思维

一、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有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情感基础上,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心灵沟通,生成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因此,许多教师在开课之前都要进行一段“小插曲”式的课堂导入,或讲故事、猜谜语,或一段精彩的谈话,都是为了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可是天天如此,学生也未必会喜欢。这时则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总,通过播放音乐、文字、图片等来代替教师的导课。如果想层次更高一些的话,则可以制作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来显

示相关信息,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教材的编排呈现出了灵活多样性。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英雄事迹、文化遗产、自然风光等,无不体现在教材当中,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课文不仅画面生动而且文字优美,教师根据课文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泛读作用,让学生同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己归纳出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和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了它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但小学生无法通过形象的对比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的课件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漓江的特点。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的课件进行对比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情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一上课我就用电脑演示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配音朗读并设置悬念: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蝙蝠就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

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学生边看边听,提出的问题就如同导火线,点燃了思维的火花,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直观形象

多媒体的形象化合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学习会起到死板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教学《燕子》一课时,第三段中讲到“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我适时播放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这样,让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了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多向思

维型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参与、实现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也能用于教学,更为达到这一目的开辟了一条通道。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火花。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篇11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主动性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育现代化改革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从而使多媒体教学应用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

一、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查阅资料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是由于资源有限,很多时候找到的资料也是大同小异,运用多媒体网络,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一节课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资料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不仅资料内容比较全面,而且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文字、声音、图片,甚至还有视频,这给课堂带来了更多的丰富资源,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展开丰富多彩的讲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在书本、教室或者学校中必备的一些书籍、报刊、杂志中查找。多媒体网络的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录像)可以较好地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能力需求

1.要求教师有教学设计能力

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要比常规媒体的复杂,即使是使用现成的多媒体素材也涉及如何将这些素材恰当地呈现出来,往往要依赖教师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积累经验。

2.教师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计算机操作能力是采用多媒体手段上课的重要条件。如果要使用好多媒体手段,对于一些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用途、使用方法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3.组织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个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协商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一个主题。

三、多媒体教学的操作误区

1.流于形式,盲目追求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推广,不少人认为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手段越先进,教育质量就越高。“有没有使用信息技术”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讲课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并成为当今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可用可不用的知识点,或者根本就不适合用的知识点生硬地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计算机上,其实这和放幻灯片有什么区别呢?重形式而轻内容,用电脑玩花样,反而会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块美观漂亮但却内容贫乏的黑板报。

2.忽略实际可行性,资源浪费

由于现在社会大兴多媒体之风,这样便迫使一些单位、学校不得不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引进多媒体设备,而引进设备后由于缺少课件制作的先进技术,缺乏人才,或者课件制作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优越性而使设备闲置,导致资源浪费,或因缺少技术维护而导致设备损耗严重,这样既浪费了财力,又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3.花费时间和精力多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花时多,投入的精力更多,要计算“投入与产出比”。所以鼓励同一课件应给不同的人员使用,最大限度地共享已有资源,不要让一个辛苦制作的课件在一两次使用后就“烂”在自己的计算机中。

四、多媒体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中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应该重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学生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从这个前提出发,则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1.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是什么

(1)理论基础: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体现,它主要是以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认识以及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理论与方法。

(2)资源基础:internet是最大的资源库,可是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直接从网络上查找资源可能有一点困难,所以学校可以成立校园资源库,尽力下载、整理internet资源,不断地扩充资源库,同时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整,以保持信息的健康性,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internet只是被动地接受,只有大力开发自主信息,将原有多媒体教育资源网络化,使之成为校园网信息,才能大大开拓信息的来源。

以上述两种方法为前提,我们可以加强校际联系,互通有无,成立教育信息共享联盟,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将有限的投入用在关键的建设上。

2.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使用多媒体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课件制作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让课堂有声有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我们不能把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应符合一定的教学原理,确定好教学目标,分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此确定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次序,呈现容量,真正做到整而细的把握,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使计算机多媒体真正发挥其有效性。

总之,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巨大的辅助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提高了教学效率,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12

一、注重在多媒体课件的选用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用来辅助教学辅助的工具, 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媒介, 课堂质量的提高不能单单依赖于这个媒介, 内容才是课堂的中心, 而对于多媒体技术而言, 内容就是课件, 所以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课件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课件选用得好, 就能够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 但是课件制作的不好, 课堂教学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作为中职英语教师, 我们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做足功夫。课件的内容主要是教材所要求的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的表述方式又是不同的,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接受水平, 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 将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风格和方式与课件相结合, 这样既能展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 又能够使学生在主观上易于接受。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切忌将简单的内容复杂化, 这样多媒体的优势也将会是大打折扣, 难以提高课堂的质量。

二、多媒体的正确使用

多媒体的使用不仅要注重课件制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做到正确使用。众所周知, 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在某些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它对于课堂质量的提高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因此一些教师偏面地将多媒体看作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救命稻草, 在教学过程中大肆使用多媒体技术, 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点, 使课堂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 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一定要有正确对待多媒体的意识, 即多媒体是帮助我们提高课堂质量的一种工具, 课堂的两大主体应该是学生和教师, 课堂上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不能让多媒体成课堂的主宰, 一定要适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于英语的课堂来说, 教师的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其作用是多媒体无法取代的。如口语训练课中师生间的口头交流远比用机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更佳。因为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会更加直观地将英语的发音原汁原味地展示给学生, 而机器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且口语交流对于学生听力的培养和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积极作用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用来进行教学的手段, 学生在短时间可能会对其有浓厚的兴致, 但是大肆使用, 学生难免会产生反感, 使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有良好的保证。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而服务的, 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在英语的课堂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能因为仅仅多媒体有优势就盲目使用, 一定要把握好度, 恰当使用, 让多媒体技术能够为课堂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三、多媒体的综合使用

正确的认识到多媒体的特点后, 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为教学服务。虽然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我们教师应该将这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进行有机的融合。这里所说的融合就是如何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一些年轻教师在初次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后, 认为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便认为多媒体是一种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手段, 就加大了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从而忽视了传统的教育手段, 但教学质量却逐渐下降,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教师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应该做到: (1) 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在合适的、恰当地时机使用多媒体技术, 从而保证课堂质量。 (2) 重视传统教学的优势。传统教学自使用至今有着近千年的历史,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学会总结和分析, 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保留下来, 真正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3) 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不盲目运用多媒体技术, 而应该与传统的优秀教学手段相结合, 如将重点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以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能够保证重点知识的展现不是一闪而过, 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其重要性应当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制作课件时, 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如可以每隔一段的时间开展学生教学的模式, 让学生自主地制作课件并让他们代替教师进行教学, 而教师则在下面听课, 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够激发出来, 他们的思维也会得到锻炼。

以上仅是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的经验, 还有很多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归根结底, 我们英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虽然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教育教学中, 并且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但是也不能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我们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 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合理利用,多媒体,效率

参考文献

[1]汤岳.多媒体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

[3]张红玲, 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0 (3) .

(论文)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 篇13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小 颜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四个一”:一本书,一张嘴,一笔好字,一篇文章,这在提倡大语文教育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生活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语文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语文课应当是没有围场的放养,将学生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品味。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流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化,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因此,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首先要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触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图、文、声、像并茂,而且能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这种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如《二泉映月》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视频,音乐从委婉连绵到升腾跌宕把阿炳的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视频一结束,我问学生:“这首曲子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听了这首曲子的感受,有的学生觉得凄凉、悲伤,有的认为优美、动听,也有的认为乐曲跌宕起伏„„我对他们的感受没有作出任何评价,只是引导学生去课文中找找作者的心情再来回味自己的感受有和作者相通的感情没有。这样的情景和悬念引入,全方位、多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习目的明确,能自主学习,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无声为有声,营造氛围,唤醒学生阅读情感。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三亚落日》一课,生活在内地的孩子们都没有见过大海,单凭课文语言学生很难体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于是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播放三亚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三亚的诗意。接着,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落日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几种不同画面,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语言描写的生动形象。最后出示不同的三亚落日图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3-4节的写作方法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唤醒学生的阅读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重现情境,深化理解,突破教学难点。语文阅读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每篇作品无不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我想,教师应发掘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像整合优势,重现文章情境,化“静”为“动”把无声的文字描写用直观的声、像画面展示,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揣摩字、词、句、篇表达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突破阅读教学难点。

《军神》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小学生都怕疼,可是刘伯承手术的“痛”究竟是什么程度都不能体会。在理解“刘伯承做眼部手术不用麻醉药被沃克医生赞为‘军神’”这一难点时,学生大都很难从文字中体会到人物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力。于是,我截取了《刘伯承血战丰都》影片中“手术”一节的视频。在课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刘伯承手术中的表现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用这些语句来描写。接着我给学生播放视频,在观看中,我把课文中描写刘伯承手术的语句随着视频画面用旁白的形式一句一句读出来。学生被吸引了,当视频播放至床单应“唰”声而破时,我看到好些学生身体都为之颤动,我能感觉到他们心灵的震撼。观看结束,我就问他们想对刘伯承爷爷说点什么话吗?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钦佩、赞美之情,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赞扬刘伯承的基础上,我出示了沃克医生的话,学生朗读饱含激情,可以感觉到学生情感与人物情感已经融合,人物精神已经潜移默化留在了学生的心底。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人物有了共鸣,理解文字,语句时他们都能找到作者的文章思想立足点,很自然的就把这篇课文的难点突破。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声有色,唤醒学生朗读激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像《九寨沟》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大量约束。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教学中,我播放《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的MV,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屏幕上九寨沟如诗如画的景色,学生被深深打动了。哪些优美的画面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课文中,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由于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朗读激情随之而生。

五、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各种信息,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那么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本身,而是引入时代活水,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视野更开阔。

如《七律·长征》,这是一首与学生生活存在距离的诗篇,学生对长征这一事件知之甚少,因此对理解诗的意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在课前就搜集有关长征的文字说明,相关电影视频剪辑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根据学生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播放,这样既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了解了其他的课外知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效果,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兴趣、再现情景、营造氛围,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钟内获得获取最多的知识,使语文课堂教学再现辉煌。

上一篇:农产品销售工作会议总结下一篇:时尚秀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