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转专业名单(推荐11篇)
一、调查了解转专业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我们向南京林业大学经管院各年级139名转专业女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访谈, 我们发现这些转专业的女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问题:
1.新的环境不适应。 (1) 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有56名 (约占40.2%) 受访女生因为不能正确面对新环境, 难以融入新集体而产生恋旧心理; (2) 调查访谈对象中有31名女生 (约占22.3%) 觉得转入经管院的生活并非理想中的那样丰富多彩,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产生了失落心理; (3) 有部分受访者 (19人, 约占13.7%) 感到经管院里人才济济, 不能适当定位自己而产生困惑心理。
2.学习方面。由于对所转入的新专业了解还不够深, 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宏微观经济学”、“财务会计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与所转入班级原来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有62名 (约占44.6%) 受访女生觉得转入所学专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 学起来较吃力;有35名受访女生 (约占25.2%) 觉得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点难, 多下点功夫基本能赶上;有33名受访女生 (约占23.7%) 觉得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怎么难, 和转专业前的知识难度差不多, 基本能跟上老师上课的进度;仅有9名受访女生 (约占6.5%) 觉得转专业后所学知识容易, 老师讲什么内容都能跟得上。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分析, 我们发现:很多转专业的女生由于对学习成绩、考试结果过于担忧而产生了焦虑心理;有些转专业的女生觉得自己学习上再怎么努力也一定不如别的同学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3.人际关系。转专业的女生们到了新的班集体中, 由于种种原因, 很难立刻就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 在一些班集体活动中就总觉得自己只是“旁观者”。因此,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人际关系问题也是转专业女生们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 (1) 抑郁心理。女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往往由于不善交际、缺少朋友而产生。这种心理使她们遇事总往坏处想, 不愉快的事情常在心头萦绕不去, 学习、做事心不在焉, 严重者还会产生失眠、厌食、轻生等现象。受访女生中, 就有15人 (约占10.8%) 坦言自己曾有过类似的心理困惑。 (2) 胆怯害羞心理。通过对转专业女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我们发现:约有一半的转专业女生在班级活动及和新同学及舍友的相处中总是小心翼翼、敏感拘束, 喜欢回避矛盾, 害怕当众出丑, 严重影响了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3) 强烈的自我意识心理。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女生在回答“你对待新同学或舍友提出的意见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时, 有16名女生 (约占11.5%) 选择“不接受”;有49名女生选择“视情况而定”;有74名女生选择“虚心接受并改正” (约占53.3%) 。 (4) 自负心理。自负是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的一种心理表现。我们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同部分女生的交谈中了解到:转入经管院的很多女生大一时在自己原来的院系、班级中都是成绩名列前茅的, 这使得部分女生在转入经管院后仍然抱有自我优越感, 在与新同学的交往中往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心理使她们很难与新班级同学相处, 与班级同学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二、转专业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针对我们所发现的转专业女大学生所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搞好宣传教育, 预防心理问题。 (1) 面向全校女生开设女性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系列课程, 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 (2) 经管院可以结合本院女生较多的实际情况, 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这也可以帮助解答转专业女生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 (3) 其他形式的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播放音像资料、办心理卫生宣传栏等方法对转专业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教育, 使她们能够开阔视野, 提高心理素质。 (4) 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强对转专业女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使转专业的女大学生们都能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 并寻求积极的解决途径, 树立生活的自信, 成才成人, 培养健康的人格。
2.引导转专业女大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的自我评价越接近实际, 自我产生的心理障碍就越少, 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反之, 过分地高估或者低估自我, 就会在实践中出现焦虑、紧张不安以及狂妄自大等不良心理状态[2]。因此, 要解决经管院转专业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就必须引导她们学会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1) 自我反思。针对自己在转专业后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冷静、理智的自我思考, 做出客观评价, 及时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及早解决问题。 (2) 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学习中, 转专业女大学生往往通过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 尤其是与自己条件相仿、情况类似的人, 从而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 做出类似的自我判断, 帮助自己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判断。 (3) 心理测验。转专业女大学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选择相应的标准化心理量表进行测验, 根据测验结果, 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 明确自我定位, 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3.学校要选择优秀的相关专业课老师为转专业后学习上有困难的女生开设专门的辅导课程, 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不适应性, 增强自信心。由于转专业女生各自原来的学习背景不同, 她们转入新的专业后, 其专业知识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女生在面对“财务会计学”、“宏微观经济学”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时, 往往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任课老师利用丰富的知识、出色的才能、优秀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的行为、情感向积极方面转化[3]。针对经管院转专业女大学生的特殊情况, 学校要选择经管学院较为优秀的相关专业课老师为转专业后学习上有困难的女生开设专门的辅导课程。任课老师要多鼓励、多疏导, 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不适应性, 增强她们学习的自信心, 使她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避免各种因学习上的不适应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4.协调改善转专业女生所在班级同学间以及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 加强同学间信息交流的通畅。转专业的女大学生进入新的班集体、新的宿舍, 相互之间尤其要加强沟通、交流, 处理好彼此间的人际关系。 (1) 在新的班集体和宿舍, 应该倡导学生之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不搞“小团体”, 使同学之间尽量处在一种“不即不离”的状态。 (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也有好奇心。对于同学之间的隐私, 要教育学生们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即使知道同学或者舍友的某些隐私, 也要守口如瓶。将同学或者舍友的隐私告诉他人不仅是对同学或舍友的不尊重, 也是不道德的, 这种做法也会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3) 鼓励转专业女生们积极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班集体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 更是同学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教师应该鼓励转专业女生积极参与配合新的班集体的活动, 让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班级的大集体中。 (4) 班主任及辅导员平时要多鼓励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转专业女生发现班集体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 自己遇到困难也要主动求助, 有时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任, 能够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 加深感情。 (5) 班主任、辅导员老师, 可以经常对转专业女生进行“社会适应教育”, 指导她们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使转专业女生和班级其他同学之间本着真诚、尊重、平等、相容的态度相互交往, 使同学们生活在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
三、结语
大学生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 在社会转型逐步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 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进而深刻影响到各界人才战略能否得以实现。
要提高一所普通高校的综合实力, 学校不仅要做好教学、科研、招生、心理、就业等各方面工作, 同时也要广泛关注各种类型的学生。转专业女大学生是经管院女大学生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 由于其学习环境、学习强度、职业要求、职业期望等的特殊性, 她们的心理状况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一些特点。广大高校要十分关注转专业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大学生人群, 群策群力,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真正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转专业女大学生及所有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摘要:转专业女大学生是女大学生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经管院转专业女大学生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 发现她们身上所存在的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如何引导使其更快更好地成长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转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284.
[2]周平, 沈建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6) .
英国读硕转专业读商科难度系数最低
一般而言,文理科学生出国都可以转读商科类课程。但转读金融专业需特别注意,金融专业在英国属以数学为手段的理科类课程,一般要求学生要学过数学专业且成绩良好,不同学校要求略有差别。埃克塞特大学、巴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伯明翰大学、萨塞克斯大学等都在金融商科方向十分突出。
英国读硕文科生可转专业较多
文科生出国留学,可选择转读的专业较多。本科学语言类的学生可以转学大众传媒、翻译、新闻、外语教育等专业;本科学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可以转向新闻、会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推荐学校:谢菲尔德大学、诺丁汉特伦大学、莱斯特大学、金史密斯大学。
英国读硕理科生应慎转专业
有不少理科专业的学生专业成绩非常不错,但纷纷以商科就业前景好为由选择商科专业。由于大部分理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都相当不错,因此建议理科生,如果不是对原有专业特别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继续在该专业深造,或者转的专业与原专业有一定关联,比如本科学生物的学生,如果觉得读医难,可以选择读与生物专业相关的营养学和药剂学。这样的话,一方面,不会浪费本科阶段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日后就业也有利。因为,这几年留学的中国学生中,起码有六成都选择读商科专业,这些学生在未来几年的就业竞争肯定激烈;而报读理科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就业空间显然较大。
转专业申请材料需扬长避短
学生若想转其他专业的话,尤其是如果所转专业的跨度过大,我就建议应该考虑在申请过程中多提供些辅助材料作为支持。如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大学期间学习或接触过某一领域的工作写一份个人陈述,来论述申请动机,使教授相信你确实非常喜爱新的专业,并有能力来学习这个专业,这样更有利于申请到好的学校。
大家刚刚上大学,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理想中的专业也并没有切身实地的感受。
而转专业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务必要搜集好信息,考虑清楚再决定。
2、打听清楚学校的政策后,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然决定要转专业,就要努力完成。
3、如果无法转专业的话,可以考虑修第二学位,这样也能让你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只是过程会比较辛苦,因为要同时上两个专业的课程。
4、大家要知道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会从事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大部分专业的“专业性”并没有那么强。
你们以后工作了就会知道,你们的专业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可替代。
5、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纠结专业这件事情。
大学的公共课程非常多,每个学院里面,专业课程的差别并不是太大。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我叫XX,籍贯,是我校(大专)XX班学生。在入校的三个月多时间里,我逐步地完成了由一个高中生到专科生的转变。在本系学习的这几个月里,辅导员和老师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关怀,给了我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不过随着本专业系统的学习和深入,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来自理想与现实的,还有更多的。我承认XX专业是一个有发展前景专业,并且其就业率在我校也在高水平。因种种原因,现向学校提出从校(大专)XX班转为(大专)XX班 因此和冒昧的向辅导员老师提出申请,希望能够转入XX系XX班,使学生能够更顺利的逆转我偏离的航向,以最优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并且我保证:在以后坚决刻苦学习。遵守校纪校规与认真学习专业内容.此致 敬礼
我是xx级xx系x班的学生xxx。来我校一年以来,在对xx专业有一定了解后,发现此专业有众多名师,学校也给予高度重视,就业前景、发展前途十分光明。能就学于此,实在是很荣幸。
但是,就我本人而言,也逐渐发现对此专业的种种不适应。动画专业并非我所喜爱的,我对xx专业课程的热情和对自身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存在很大缺失。在这种不喜爱与不自信下,我很难全身心投入对xx专业的学习中。
而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xx专业,一直以来对此专业也很关注。对于将来的就业,我也想从事有关于xx方面的工作。我也相信,我会报以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广告专业的学习中。
因此,我想申请转系。由我xx专业转向xx专业。希望领导能予以批准。
特此
敬礼!
申请人:xxx
一、高等农业院校转专业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于2005年修定出台以后, 为贯彻落实新的规定, 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相继修订了本校的《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其中各高校又均对本校的转专业政策进行了新的修订。高等农业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学科背景, 因此转专业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高等农业院校转专业的现状, 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助于高等农业院校不断完善转专业机制,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 转专业的学生比例总体不高。
对于高等农业院校而言, 农科类专业是其特色, 也是其主导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进入农业院校学习都是因为确实热爱农业。因此, 除了少数对于农业没有兴趣的学生申请转入其他科类的专业外, 总体来说农业院校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较之综合类院校要少。此外, 由于教学资源的制约以及转专业后将带来一系列教学管理的不便, 如教学安排、学分转换、学分更改, 有的甚至还要办理转入下一年级等学籍异动手续等, 即使申请了, 成功实现转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很少。而且, 新时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 对自己的未来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划。
(二) 转专业流向主要为农科类学生向工科、经管类异动。
分析高等农业院校转专业学生的流向, 不难发现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农科类学生向工科、管理经济类异动。我校近年转专业过程中由农科类转到工科和经济管理类的就占到了总数的60%。农科类专业相比其他工科、经济管理类专业, 无论是社会需求量还是毕业后的工资待遇等都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 学校也要引导学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农业, 要看到它的发展前景, 以培养学生的爱农意识, 让学生了解只要努力, 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三) 学生转专业不够理性。
由于现行的转专业制度相对比较宽松, 大多数学生都可
步努力。
注释:
(1)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62.
(2)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德.第181页.以申请转专业, 所以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经过理性思考, 而是盲目地申请, 转专业成功后又后悔了, 这便浪费了转专业的名额。另外, 部分学生受一些所谓热门专业的影响, 跟风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学生对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术水平不太了解, 专业意识模糊, 凭想象盲目转专业。甚至, 还有极少数学生申请转专业是为了通过笔试和面试证明自己的能力, 增强自己的信心。这些不理性的想法, 导致后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增加了学习压力。
(四) 对特殊学生无明确的转专业政策。
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都是刚性的, 对事不对人的态势限制了一部分特殊学生的发展。很多高校都把数学和外语作为考试的必选科目, 专门组织统一考试。虽然这种统一的组织考试能给所有申请者一个公平的机会,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发展潜力。但是这种考查方法, 并无法全面地考查一个人的能力。尤其对于部分因本专业学习困难而提出转专业申请的学生而言, 由于受到名额限制, 有可能落选, 而继续原来的学习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毕不了业。摸索一套针对特殊学生既客观又便于操作的方法, 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这也是很多高校没有明确转专业政策的原因。但是, 即使有困难, 我们也要努力地探索, 不为其开通特别的渠道, 就可能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更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一生。
二、应对策略
大学生转专业是由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 高等农业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特点, 不断完善转专业政策, 虽然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也存在一些隐患。如果各高校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考虑, 找出更多的应对策略, 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引导, 从教育体制上进行一些改革, 对于学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 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学习渠道。
目前, 各高等院校尤其农业院校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 因此真正能如愿地转到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学生很少。如果一味压抑学生的兴趣爱好, 可能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在教学资源紧缺问题无法短时间改变的情况下,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其他途径, 引导学生通过其他学习渠道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目前, 很多高校试行了辅修制、双学位制和第二专业。我校从2001年开始和武汉地区其他6所部署高校签订了七校联合办学协议, 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除此之外, 如果个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容许, 自己自学感兴趣的学科也是一条不错的学习渠道。
(二)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
转专业要求的出现, 说明原来的专业结构等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 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高等农业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科自身的特点、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尤其, 要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以求更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高等农业院校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现实情况的变化及
(3)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第1008页.
参考文献:
[1]沈应平, 梁勇.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资源的综合性大学美育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6) .
浅析高校心理咨询网站的发展
张银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 上海
摘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发展至今, 主要面临学生对心理咨询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咨询队伍薄弱两大难题。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方式, 对心理咨询工作提出了建立网站的新要求, 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咨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目前国内重要高校都已建成自己的心理咨询网站并投入使用中, 与国外重要高校的心理咨询网站比较, 发现国内高校心理咨询网站还存在很大不足, 有待改善。根据当前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 完善心理咨询网站建设, 能为心理咨询工作带来显著帮助。针对这些不足, 设计并开发出一个可供参考的高校心理咨询网站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网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 各种心理生理障碍及心身疾病犹如异军突起。受这些社会变化的影响, 现在的象牙塔里, 很多学生一进大学甚至还没进大学就感受到了就业的困难, 更不用说紧张的学习生活、情感、经济问题造成的压力。大学生处于心理的第二断乳期, 生理、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成熟, 面对挫折就更容易受到伤害, 产生心理问题。近年来, “伤熊”事件、“马加爵”事件的频繁发生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高度重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校园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达成,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它们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帮助。高校心理咨询网站的发展是软件条件———高校心理咨询成熟和硬件条件———互联网普及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 运用心理学的方法, 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高校心理咨询, 即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 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多年间, 从无到有、从萌芽到蔓延。进
时地调整和更新专业, 或者对一些传统的专业赋予体现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比如, 当前市场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需求主要倾向于工程方面, 但是我校本专业的重点倾向于设施栽培, 因此就应将两个专业结合起来, 进行适当调整, 互相渗透, 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才能使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此外, 高校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各专业每年的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
(三)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 加强导学和专业思想教育。
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应该对学生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学专业, 帮助其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尤其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爱农思想。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过程中,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也要及时有效地做好导学工作。要让学生在转专业前对自己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前景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 做到理性转专业。我校及大多其他高校的转专业考试都安排在新生入校的第二个学期, 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熟悉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做到理性转专业。
入新世纪以来, 一方面, 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巨大改变, 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冲击, 以及激烈的竞争机制下现代人生存压力大使得各种的心理生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 科学发展表明了心理健康对人的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引起了人们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关注, 使得心理咨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大学阶段既是人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 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高校心理咨询尤其受到重视。目前全国有85%的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心理咨询, 上规模的约占38%, 基本都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和专职人员。
观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 发现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高校心理咨询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面临两大难题。
(一) 学生对心理咨询缺乏足够认识。
杨宏飞、刘佳对875名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认知调查显示, 仍有部分学生倾向于把心理咨询单纯地认为是障碍性心理咨询, 认为心理咨询主要帮助其解决心理疾病, 且大部分学生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心理疾病患者”和“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有的学生因担心别人把自己看作是对社会有危险的精神失常者而不敢去心理咨询, 使本来可以通过咨询消除的心理不适加重并发展成为心理障碍。错误的认识阻碍了心理咨询在大学校园里的普及, 阻碍了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心理咨询。
(二) 心理咨询队伍薄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从事学校心理教育的专业人员的资格和训练提出过三项明确的要求:1.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2.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3.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美国等发达国家正是按照这三项基本要求来培养鉴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目前, 美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为1:1500, 这一发展趋势还在逐年增加。与美国庞大的咨询师队伍相比, 我国的专业队伍十分单薄。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者德育工作, 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的培训, 难以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数量上, 据统计, 北京的67所高校中设有心理咨询机构的只有28所, 占41.8%, 其它经济条件差、师资
(四) 制定特长生、兴趣生转专业制度。
由于受到转专业比例的限制, 对于一些达不到学校转专业申请条件, 但是有某方面专业特长或者确实不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特殊学生, 没有一个明确的转专业政策。因此, 应建立特长生、兴趣生等特殊学生的转专业制度, 为他们开通转专业渠道, 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1]方惠圻, 郭宇.高校转专业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2) .
[2]沈银花, 陈毅广.对大学生转专业的“另类”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 2003, 21 (5) :89-91.
[3]孙士宏.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 2006, (6) .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转专业 制度
近年来,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成为热门话题,导致学生转专业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方面看:一是因为就业压力较大,为方便就业,多数学生追求“热门专业”;二是由于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他主性,再加上很多学生并非第一志愿录取,使得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个人学习兴趣、特长不吻合;三是我国高校专业划分过细、范围过窄,导致专业市场适应面狭窄,迫使学生对专业的关切度上升。从高校方面看:一是各高校为争夺生源,也纷纷许诺进校后可以转专业;二是随着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国外“以生为本”、“学生可以自主选专业”等思想也逐渐被我国各高校所接受。自从2002年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允许244名学生成功地进行了专业再选择之后,全国很多高校相继推行了转专业办法。不仅如此,转专业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转专业条件也不断放开。例如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允许转专业比例为30%,到2006年再次扩大到40%。复旦大学既可以理转文,也可以文转理。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在校生可以多次转专业。浙江省2008年选拔优秀二年级本科生转人省内部分高校重点专业学习,全省有490名大二学生跨校转专业,实行“2+2”培养模式。
然而目前高校学生转专业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例如安徽省各高校自行制订的学生转专业规定与安徽省教育厅2003年颁布实施的《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与转学暂行规定》相冲突,且省内各高校之间学生转专业规定差异较大。《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与转学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不予转专业与转学。确有特殊原因,转专业与转学累计也不得超过一次”,且“文、理之间一般不得互转”。然而为了吸引优质生源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安徽省很多高校各自制订的转专业条件已突破了省教育厅的政策限制,且各高校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将高考入学成绩作为是否具备转专业资格的依据,例如《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章程》对报考该校志愿被录取的考生,其总分高出一般本科线50分以上的,进校后允许自主选择专业一次。《安徽大学本科招生章程》规定,凡各省(市、自治区)报考该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的考生,考分高出该校第一批本科最低投档线50分以上的,在入学报到后两周内可以申请重新调整一次专业。有的将转专业前的学习成绩作为转专业资格的依据,例如《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规定,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平均成绩(不含体育课和公共任选课)名列所在专业前10%的,二年级学生前三学期平均成绩(不含体育课和公共任选课)名列所在专业前10%的可以申请转专业。有的采用竞争考核方法,例如《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第一学期期末,由教务处公布各学院接受转专业学生的名额、条件、考核方式和时间,第二学期第10周为拟转入学院考核时间,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转专业学生名单。此外,几乎各个高校都规订了对具有特殊才能和具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可以转专业的条件,但是执行中具体尺度难以把握。与此同时,全省各高校也规定了有些学生被取消转专业资格,例如《安徽师范大学普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非第二学期在校学生、有违反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行为的学生、教学计划内必修课成绩有不合格的学生、已在校内转过专业的学生不能转专业。根据《安徽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细则》,已录取在第一志愿专业的新生不提倡转专业。必须指出的是,另外有些高校虽有转专业现象,却没有制订相应的转专业制度,或者虽有制度而不按其执行。很多高校不顾办学宗旨,固守因人(师资)设置专业或“保专业”的狭隘思想,否认学生转专业要求的合理性,人为设置转专业障碍或抬高转专业门槛,在教学资源许可的情况下,也不愿满足学生转专业要求。
显然各高校学生转专业的制约因素包括教育思想观念制约、教学资源制约、教育制度制约,各高校转专业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盲目转专业、转专业条件或标准自相矛盾、转专业学习衔接上出现的问题等。毋庸置疑,高校转专业制度不仅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公平与校园和谐稳定,更是对其教育理念是否先进的衡量。因此省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制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的原则性指导意见,从而为各个高校制订转专业制度提供政策依据。
一、本科生转出 1.辅导员要向学生讲解学校有关转专业的规定,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2.对于转出学生,本科生导师首先要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介绍准备转入专业的情况。3.本着自愿的原则,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转出和转入何种专业。转出学生根据学生转入专业所在学院的要求进行。
二、本科生转入审批程序 1.申请转专业的本科生需填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从本通知中下载),请辅导员写出情况介绍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后,我 将转专业申请表以及转专业学生成绩单一并交到我院,院 不接收学生个人提交材料。2.我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转专业学生的考核和审批工作。3.转专业领导小组将根据学生填写的申请以及成绩单,确定面试名单,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面试。转专业领导小组将分专业组织学生面试,面试过程中,每位面试者准备 1 分钟的自我介绍,并接受面试小组成员的现场提问;根据面试表现,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合议。4.根据初审、面试及合议结果,初步确定转入我院学生名单,并上报学校教
务处,进行公示。
三、转入学生审批办法及要求 1.申请转入我院的学生必须思想积极进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奖学金获得者、高级别奖励或竞赛获得者、学生干部等将予以优先考虑。2.申请者必须为我校 2012 级各专业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异,原专业课程成绩排名前 30,必修课优良率达到 50及以上;必修课如有不及格,或选修课不及格门次达到 2 门以上(包括 2 门),将不予以考虑;综合测评在专业前 10,必修课优良率 80以上,大学英语四级成绩 550 分以上者将予以优先考虑。3.申请者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德意识强,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4.申请者应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服从学校有关部门的管理,在以前的学习中受到过学校各种处分的学生将不予以考虑。5.申请者须诚实守信,生活态度积极端正,欠缴学费的学生将不予以考虑。6.申请者仪表端庄大方,个人卫生习惯良好,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7.申请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在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将予以优先考虑。8.学生转入新专业后,须对进入新专业的学习、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困 并严格按照转入新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补修完所有难有良好的思想准备,的课程,参见附件《石油工程学院要求转专业学生补修课程统计表》。9.人数要求:石油工程专业拟接收约一个自然班。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拟接收约 15 名学生。10.录取学生将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及面试成绩,由转专业小组严格选拔确定。
三、本科生转入时间安排 1.5 月 23 日前,学生进行转专业申请。学生填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转专业申请表” 将转
专业申请表、成绩单(由学生个人通过三教大厅成绩单打印系统自行打印)交我院教学秘书,过期不再接受报名。2.5 月 24-31 日期间对要转入的学生材料进行初审,公示面试名单。3.6 月 4 日前,学院转专业领导小组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遴选、并安排面试(面试拟定于 6 月 1 日、2 日),确定转入学生名单,并进行 拟录取名单公示。4.6 月 3 教学秘书将拟录取学生名单汇总表及报名表原件送教务处 复核、公示。
四、课程安排 1.转专业后严格执行新专业的培养计划,毕业资格审核时,严格按 照转专业后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执行。2.转专业后填写“转专业学生课程及教学环节处理说明表”。
五、本办法解释权在石油工程学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石油工程学院要求转专业学生补修课程统计表院(系)转入专业 转入后需补修课程 毕业标准 石油工程 一年级末转入:大学化学(I)
4.5 学分,大 转入前、后的必修课全部及格、学物理(I)4 学分,大学物理(II)4 学分 普通地质学 3 学分,机械制图 2.5 学分 转入后的选修课达到转入专业 二年级末订单转入: 大学化学 4.5(I)学分,的毕业要求、补修的课程及格 大学物理(I)4 学分,大学物理(II)4 学 分,普通地质学 3 学分,油层物理 3 学分,石油工程 流体力学(双语)4 学分,工程力学(双 语)5 学分 学院 海洋油气工程 一年级末转入:机械制图2.5学分 转入前、后的必修课全部及格、转入后的选修课达到转入专业 的毕业要求、补修的课程及格。备注: 学生转入我院后,学院将只负责统一补修《普通地质学》和《机械制图》课程;课程补修的 具体时间安排,待学院与教务处
大学怎么转专业
1.各个大学转专业要求不尽相同,首先要求的就是学习成绩,在所在系成绩排在前3%有资格申请转专业,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成绩指的一般是大一上学年的成绩,因为学校大约在下学年五月份左右就开始转专业的筛选和面试了。
2.当学习成绩达到了,面试成绩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会有许多人面试同一个专业,而大部分专业规定所接收转专业的名额不超过本专业人数的3%,这就需要在面试中出类拔萃。
3.面试前会有本专业的书面考试,这是第二步筛选,接下来就是面试了。
4.面试第一步是自我介绍,然后主考官进行提问,大部分是为什么要转入这个专业,接下来是专业知识或是对现在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仅注重知识还注重能力、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是,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却不高:敬业精神不足、吃苦耐劳精神不足、发展后劲不足。这确实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短板,而这个短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我们的学校只注重专业教育,忽视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造成的,特别是没有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各地在抓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同时,都注重质量的提高。但是,各地各职业学校往往只注重抓专业教育,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当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部。学生认为只要拿到技能等级证书就万事大吉了,因而弱化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学习。
企业家聘用、培养人才有句话:“德才兼备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职业技能相当于一个人的硬件,以“德”为核心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软件,“硬件”与“软件”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市场竞争力。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等同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不注重抓立德树人,必然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那么,技术、技能“硬”但品德“软”的人,他们的职业道德、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值得怀疑的,甚至连就业创业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现在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十年、二十年以后同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到那时,他们要承担起与我们国家地位相符的责任,承担起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重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指出:“提高质量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指出:“不要把技能培养与人的发展对立起来,不要把就业与人的发展对立起来。”要“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学校学生有过硬的技术和技能确实很重要,但是,没有良好品德为基础,再好的技术、技能都是行而不远的,甚至有害的。所以,职业院校必须既抓技能、技术教学,又抓立德树人,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重点的“德”。同时也要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立足实际,把立德树人这项工作抓紧抓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学校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抓手,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把其作为必修之课,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专业教育和立德树人两个“轮子”同时转动起来;注重知行统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建构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又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普通高校的转专业类型
目前, 很多高校都制定了允许学生转专业的政策, 本文按照转专业政策的松紧程度将普通高校进行分类, 纵观当前国内的普通高校, 其转专业政策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1. 禁止型。
即不允许转专业或者转专业条件极其苛刻。这类高校一般教育观念比较滞后, 思想保守, 不愿突破长期遵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 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不到保证, 这也成为学校长远发展的顽固绊脚石。
2. 苛刻型。
这类高校有相关的转专业的政策, 但是将符合转专业的条件设置得非常严苛, 如:限制申请的年级学期、限制学生的成绩排名、不得有补考课程、转入专业和转出专业的相近度要高等等, 有的甚至直接将相关文件命名为《优秀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属此类型。这大大缩减了转专业的受众面, 限制了其他特殊情况学生转专业的机会, 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
3. 开放型。
这类高校为转专业设置的门槛低、机会多, 如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这些高校勇于探索转专业的新模式, 尝试新的转专业政策, 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完善。
二、转专业政策推行的必然性
推行转专业政策有其必然性, 这些必然性有的源自学生本身, 有的源自社会的需求, 还有的是受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 概括说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初选专业的盲目性。
普通高校学生第一次选专业是在高考填志愿及录取时, 此时学生往往会受到当时就业市场“冷热”的错误导向、高考成绩的制约、父母家长意愿的支配及对专业的认知不专业等因素的影响, 选了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的专业。如此, 转专业政策的推行是高校对“一考定终身”高考体制的一种补救。
2. 专业学习上的不适应。
一些学生在入学后对录取专业的适应性差, 或者兴趣发生变化和偏移, 还有的受生理条件或学习费用的限制等, 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 有的甚至不能完成学业。对这类学生, 学校有责任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 结合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接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 给他们以调整学习内容和目标的机会。
3. 学分制的实施和逐步普及。
自1978年在部分高校实施学分制以来, 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真正实现“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以往的学年制,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单一, 课程高度结构化和专门化, 很难实现对人才的分类培养。而实行学分制可以使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一的学术精英型转向学术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等多样化的模式。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而言, 这实际上是对人才的又一次分流筛选。因此转专业事实上成为贯彻学分制的衍生现象。
4. 大学教育目标的变化。
在大学阶段,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构建符合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努力拓宽专业领域。因此, 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情况, 避免学生因专业的不可变动性而影响学习,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 专业知识只是学习的具体内容, 学习过程中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是核心。因此, 灵活的转专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成为必然, 它能助推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
由此可见, 允许学生转专业, 让学生学其所爱、学其所长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转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均衡教育”和教育平均主义思想。
三、推行转专业政策产生的问题
当然, 一项新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施行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 转专业政策的推行对高校和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高校的压力。
转专业过程中, 学生人数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 将直接导致学校配套资源分配的失衡, 如教学管理秩序混乱、师资紧张、专业发展失衡等, 因此转专业对高校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形成严峻考验。
2.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
部分没有转成功的学生, 他们很可能在原来的专业混日子, 没有目标和动力;而一些转成功了的学生, 随着学业难度增加 (要补充学习新专业的基础知识) 、融入新班级困难会造成心理压力的加剧;另外, 新班级中的老生对转入的新生会有一定的排挤, 不利于班级的建设。
四、解决转专业问题的途径
随着高校专业自主权的放开, 允许学生转专业, 打破了高考“一锤定终身”的僵化体制, 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自主成才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然而, 这对学生的抉择能力和适应能力及学校的资源配置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事物的两面性给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研究其弊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可以发掘更多更优的途径来应对问题并优化政策。
1. 加强学生填报志愿时的专业指导。
包含高考志愿的填报和转专业志愿的填报两个方面。对于前者, 需要高校、社会及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对于后者, 学校应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须加强学生入校后的专业教育和政策引导, 学校在完善转专业制度的同时, 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指导学生要因势利导, 客观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 尊重其主体性, 充分调动起自主性、创造性, 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 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另外, 学校加强对新兴学科或潜力行业的介绍, 可以帮助学生多方面接触和了解当前专业与就业发展的最新形势, 科学合理地分析自身具体情况, 科学地做出抉择。
2. 建立健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辅修、二专业二学位政策的完善可弥补转专业名额的限制造成的学生专业学习广度的不足。再如推行大类招生, 先学习后选专业的招生模式, 把宽口径、厚基础、强调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作为本科教学培养的基本思路。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淡化专业概念, 开设社会急需的新型和前沿专业, 满足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的要求。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产生有利影响。
3. 调整专业设置, 实行“2+2”的新型人才培养结构。
学校应紧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加强专业建设和更新, 设置多样化的专业类型, 如冷门+热门, 理论性强的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的综合。另外还要加大投入, 本着“走出去”的方针, 寻求社会资源的扶持与合作, 将有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进行优化组合。有条件的区域还可进行校企合作, 实现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将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满足学生成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红丹.构建大学生转专业良性机制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4 (3) :99-101.
[2]魏琳.独立学院大学生转专业现象实证研究——以X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9) :238-239.
[3]刘涛, 蒋谦.试论农林高校转专业的供需对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 (8) :68-70.
[4]柯琼莺.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的动因、问题及对策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7) :234-235.
【清华大学转专业名单】推荐阅读:
清华大学专业申请理由07-23
武汉大学转专业细则06-07
大连大学学生转学转专业管理规定(试行)06-04
游清华大学有感07-24
历任清华大学校长09-16
清华大学入党自传10-01
清华大学建环10-11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试题题库11-03
清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11-26
大学开学典礼策划-清华大学毕业典礼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