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推荐12篇)
——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先来看情境表演:
(二)、情境表演《跳皮筋》
1.李雪、李雯、刘卫丹和郭显君跳皮筋,怎么玩呢?郭显君说:我不和李雯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郭显君说自己笨,李雯顿时火了,她指着郭显君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郭显君听到李雯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师:李雯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郭显君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
生:郭显君不合群,说别人。因为李雯说她,嘲笑她,她受不了。师: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生:郭显君不应该说别人的缺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气气。(生充分说)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看情境表演《上课铃响了》。
2.情境表演: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刘盈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刘小宇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何小宇别哭了,刘小宇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刘小宇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师:孩子们看完了表演,大家来说说,刘小宇做得对不对?为什么?(生充分说)
生:他爱生气不好,对身体有害。
生:那个女同学已经说对不起了,她还生气,谁愿意和这样的同学玩呢!
师小结: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下面(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1、师读、2、生齐读、3、男女生读)同学之间
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
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
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
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师: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了上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信你会正确处理。
(三).说句心里话
(1)你的同桌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三八线”。
(2)考试时,你的同桌没带橡皮,可是昨天你跟他借笔,他没有借给你。
(3)选班长时,你的好朋友当选,你却落选了。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一) 事件背景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 由于一些人对道德水准的迷惘、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衡, 从而导致了道德缺失现象的出现。道德的底线也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 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 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 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 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 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 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 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 目前女童已脱离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 其手臂骨折, 受伤较重, 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 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 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 危急之下, 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 自己却被碾到车下, 造成双腿截肢, 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
5月29日, 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职员吴斌, 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 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 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 肺、肠挫伤, 危急关头, 吴斌强忍剧痛, 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 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 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 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 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 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 年仅48岁, 大家称他“最美司机”。
“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和“最美司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好人好事的出现,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中国人的道德高地并没有丢失, 那些“最美的人”正站在这一高地上, 他们的无数追随者和“粉丝”, 也正在向这一高地上攀登。
(二) 班会背景
本次主题班会“最美***”系列主题班会, 它分阶段实施: (1) 主题班会主要和学生探析当下部分人社会道德缺失的深层原因; (2) 通过学习先进事迹, 发表同学们的观后感; (3) 从“最美***”主题引发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
二、班会的目的及意义
(1) 利用“问题树”的策略, 通过对“最美***”的现象引起的社会反响, 让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
(2) 教育和引导学生面对社会现象,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习爱和温暖践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班会主题词
道德缺失;“最美***”;社会责任
四、班会对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
五、班会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 处在大三的他们虽已熟知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 但目前比较缺乏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判断能力;作为90后的主力, 其个性突出, 通过常规宣讲的方法难以有效利用社会热点 (或焦点) 事件对学生进行唤醒、行动教育。
六、主题班会实施地点与形式
(一) 地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6教306教室。
(二) 形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影像资料, 导出问题, 由学生进行主题式发言和讨论, 形成良好的互动。
七、主题班会设计思路
八、主题班会实施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准备主题班会
1. 回顾思考, 搜集相关论点资料。
提前两天向学生布置搜集关于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等有关的社会价值观方面的资料以及“最美***”等系列故事, 以便主题班会发表观点时使用。
2. 设计“道德缺失”问题树。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设计“道德缺失”的问题树。
3. 分组:
对参加主题班会的50位同学按照座位区域分成五组, 以便后面进行讨论。
(二) 班会实施过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提高其辨别事件材料的能力。
主题班会第一阶段(10分钟)
1. 各组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积极发言, 列出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表现;
2. 同学们针对这些现象分析出现的原因。
主要目的:利用“问题树”的策略, 对“道德缺失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梳理, 并列举政府、社会组织的努力表现。
1.情景导入——以“小悦悦事件”为例—— (3分钟)
学生代表搜集了有关“小悦悦事件”的问题, 辅导员引导大家设计出“小悦悦事件”问题树。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新闻事件导入, 经问题树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2.辅导员通过PPT给出空缺的问题树模型提示, 由学生互动后呈现完整问题树。
— (7分钟)
导入:“小悦悦事件”发生后, 愤怒、悲痛、谴责、质问……一面倒的情绪遍布全国, 几乎席卷了整个坊间、网络, 舆论哗然。一连串的追问与反思, 也随即而来。不仅如此, 还有2006年南京的“彭宇案”等也似乎在说明什么。
给出讨论主题一:大家根据“问题树”模型, 首先分析造成“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十八个路人无有效的援救, 大家讨论半分钟, 分析一下造成此现象的因果关系。
锚定细节:同学们在讨论、完成“小悦悦事件”因果关系分析树形图的同时, 辅导员可参与个别小组同学的讨论,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分析。
小组汇报:各小组可派一个代表简要分析汇报造成“小悦悦事件”无人第一时间救援的根本原因, 完成树形图第一部分。
辅导员通过课件逐一列举同学分析的原因后给出第二个讨论主题。
给出讨论主题二:其实, 这个事件前后, 政府都在努力引导和鼓励民众积极行动起来, 浓郁社会风气, 请问谁能回答政府现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学们予以回答, 辅导员完善树形图的第二部分后进入主题班会第二阶段。
主题班会第二阶段(8分钟)
主要内容:
1.针对“最美***”事例,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中国人的道德高地并没有丢失;
2.作为大学生, 如何用自身行动来践行“让社会充满爱”的责任。
主要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面对社会现象, 应保持客观、冷静, 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爱和温暖践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1.给出讨论主题一:当社会改革大潮到来, 在我们经济上和其他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 有人被商品经济完全冲昏了头脑, 我们似乎正在出现被某些有识之士称之为的“道德和信仰危机”。海内外华人普遍担心, 这种负面和消极的变化, 已经带来社会总体诚信的逐步缺失和民众修养和素质的无形降低, 长此以往, 我们赖以立国和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德高地, 也必将逐渐丢失。那么, 中国的道德高地是否丢失?同学们可以拿出辩论的姿态。—— (6分钟)
辅导员引导大家形成正反另个观点:
正方:中国的道德高地还未丢失。
反方:中国的道德高地已经丢失。
锚钉细节:辅导员可临时根据现场境况承担辩论主持的角色,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主题辩论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辩论,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观点交锋, 直扣班会主题。
现场境况预计:学生发现可能形成针锋相对的态势, 辅导员要把握和调控全场气氛。
正方发言学生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陈述诸如“最美***”等好人好事, 来支撑正方观点。
反方发言的同学可能认为在社会改革大潮下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诸如“小悦悦事件”等悲剧事件经常发生, 凸显了人性道德下滑等。
2.辅导员接过学生激辩的话题, 陈词总结—— (2分钟)
今天, 我们利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来探讨“最美***”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启示, 中国青年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世界的未来, 并对人类社会的前景产生很大影响, 如何在青少年中有效防止由于道德危机导致的道德水平的下滑, 加强以引导健康向上、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道德教育, 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国内的一个重大议题, 而且对全球正向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的形成和重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需要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次我们通过分析以“小悦悦事件”为例的社会道德缺失现象, 在那些“最美的人们”身上, 我们再次看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积极和正面的导向, 人民的精神财富的日益积累和发展,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极大改善而来的道德风尚的升华和提升。我们坚信, 中国既然能够占领世界的经济高地, 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 也一定能够占据和构筑好我们的精神和道德高地。其实, 政府民众都一直在努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 我想我们要达成以下几个共识。
(1) 现实认识:在都市社会的复杂条件下, 人的情感与本能似乎被慢慢扭曲, 社会救助系统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毁坏;
(2) 满怀信心:同学们仍满怀希望, 在追问、反思、自省的努力下, 能查知“病灶”根本所在, 这会让遗憾和悲剧可以少一点;
(3) 蜀道之难:法, 能真正催人向善, 但需要时间;德, 能变教化为习惯, 但需要共同努力;
(4) 统一认知:任何一个主流的价值认识的形成都是“斩荆同学们, 相信善良, 秉承良知是每个正常人都具备的能力。无论环境多么复杂甚至灰暗, 都不能轻易放弃。
重拾良知,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九、主题班会设计反思
1.因是系列主题班会, 同学们对于班会主题的讨论时域较广, 能较好的激发和提升绝大多数同学参与思考。
2.主题系列班会呈现逐步深化, 思考范畴更深更广, 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能较好挖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3.此主题系列班会紧跟社会热点话题, 帮助学生分析社会现象, 探析现象本质, 最终落脚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上, 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
摘要: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 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 由于其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景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 无形中使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文章通过实例, 探讨如何策划一场有效的主题班会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主题班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127
主题班会,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班级内针对某件事、某个人或某种观点而专门召开的由全班学生参加的讨论会。主题班会的形式有多种,如辩论式、演讲式或自由发言式等。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通常是希望能在班级范围内就某一特定的人或事物形成某种看法或达成某种共识。而主题班会的开展往往能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对于班风建设、班级管理和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意义重大。因此,许多班级都会定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隐性的德育教育。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主题班会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其一,它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一种班级活动。学生通常都喜欢就某一话题进行自由的发言或阐述,因此越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就越能成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例。其二,一次有效的主题班会,往往会向学生传达一种正能量、健康向上的德育理念,从而使他们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得体与充满正气;反之,一次无效的主题班会,则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言行上出现偏差。
要想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就要用心准备主题班会的内容和认真选择主题班会的形式。面对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和主题内容的独特性,主题班会的形式就不能一成不变。
在担任初中班主任期间,笔者曾经开展过一次关于文明礼仪的主题班会。当时的媒体对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报道较多,尤其是其中很多不文明行为是在国内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而学生对此的反应却是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外国人的小题大做和针对中国游客的行为。正是因为这样,笔者在班上利用晚自习时间开展了一场关于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辩论型主题班会。笔者让学生自由组队,分正反两方来辩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正方需要证明文明礼仪很重要,反方则要证明文明礼仪无关紧要。由于笔者事先已布置学生分头查找资料和搜集意见,因此本次辩论会进行得比较顺利。正方学生一一列举的资料不但说明了文明礼貌无小事,事事关乎个人脸面和国家尊严,还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矛盾冲突归结为他们对于文明礼貌的不重视;而反方学生虽然坚持为自己的立场辩护,但他们也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重视文明礼仪会给生活和学习造成种种不良影响。在本次活动即将结束前,笔者在班上展示了一份自制剪辑小报,报上有三篇中国人眼中的外国礼仪的文章和一篇国家相关部门声称将考虑对国人在国外不文明行为采取相关惩罚措施的报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大多明白了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此后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学生之间使用文明用语的多了,班级中的一些不良行为相对减少了。
如今笔者担任着中专班的班主任。中专生比初中生想得多,看得深,谁也不服谁,因此他们更喜欢自由发言型的主题班会,这样可以表现出他们的独特性和自主性。2013年3月,笔者在班上召开了一次关于“学习雷锋精神 弘扬传统美德”的自由发言式的主题班会。在这次活动之前,班上学生已经观看了电影《少年雷锋》,并对雷锋的成长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次班会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学生自己谈谈观看影片后的感受,然后全班一起汇总看法,并找出雷锋精神的实质——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其次,让学生谈谈身边所见所闻的好人好事,并让学生说出做好事后的感觉和想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做好事—心情好—人气顺”;最后,和全班学生一起列举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美德都包含哪些内容,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常遇到和最应弘扬的内容有哪些,由此将单一的雷锋精神与传统美德相联系,并在全班发出倡议:学习雷锋精神,弘扬传统美德。此次活动给学生再一次明确了什么是雷锋精神,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他们有了具体的行为指导,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作为。
当然,主题班会并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唯一方式。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德育内容,通常会选用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但笔者认为,若能巧妙地运用好主题班会这个小帮手,我们班主任就能比较轻松地把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班级活动中,而学生也能从贴近生活的实例中接受和理解德育内容,从而避免德育教育过于教条式。对此,笔者也还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反省,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掘更好的主题内容,不断发现更适合学生的主题班会形式,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
一、班会计划:包括班会的目的、主题与内容、形式与方法、准备工作的分阶段完成时限、班会的程序与组织等。
二、选好主题:见附录
主题是班会的中心,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
三、必备的课前准备
1、将本次班会的主题、学生谈话的话题、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在班会前交给学生。
2、将所需的调查问卷、才能展示、小品、故事等交给学生准备。
3、准备班会所需的多媒体设备、幻灯片、板书、剪纸片等。
四、班会进行
1、一个核心: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2、两个符合:心理活动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心理学原理。
3、三个原则:
一是团体互动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运用多种活动模式,增进团体成员互动,尤其要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
二是经验分享原则: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交流的安全、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开放自我的宽松环境中,表露自我,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情感体验,分享彼此的经验。
三是自助助人原则: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要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会自助助人。
4、四种基本模式:
(1)认知模式:这一模式突出“知”,让学生把外在认知内化为自我领悟。
(2)活动模式:以活动为主,通过泻、议、导、行,即学生合理宣泄,广泛发表议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行为改变这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3)训练模式:以思维训练为主,对学生进行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4)调控模式:以对学生不良情绪,如考前焦虑、情绪冲动、烦恼痛苦的调节为主,让学生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学会情绪转化,自信、积极、勇敢、快乐地面对挫折和考验。
5、六种活动形式:
(1)游戏:将游戏寓于心理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讲文明、爱学习、守规则、懂纪律的道理,尤其适用于小学低年级。
(2)情境创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角色扮演:通过相关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增进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4)问卷调查:可以加强心理活动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5)问题讨论:是心理活动课中最基本的形式,通过分组讨论,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自助助人的目的。
(6)辩论会: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在辩论中学生的口才、辩才得以展现,学生的观点看法、选择判断得以明了,学生的爱好、倾向得以表露,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明辨了是非,使外在的认知说教转化为自我的认识,这种形式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6、六个做到:
(1)主题明确:多个环节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活动目标明确。
(2)注重实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较突出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3)参与面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尤应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启发、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发言。
(4)体验真实:学生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充分暴露出了心理问题,情景交融,以情感人,课堂具有感染力。
(5)气氛宽松:学生思维活跃、踊跃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民主平等。
(6)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让学生内心感受愉悦、轻松。
五、教师总结、效果反馈
六、开好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的十个避免
1.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
2.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
3.避免由于选题过大、目标过空导致对主题挖掘不深、不透。
4.避免活动设计平行并列而不是逐层递进。
5.避免看似学生表面活动很多,但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苍白无力。
6.避免学生认知需要提升时,教师跟不上,点评不到位。
7.避免教师自我封闭的心理和自我优越的体态。
8.避免自卑、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敢发言而隐瞒内心的真实感受。
9.避免由于学生发言过于随意,而导致课堂缺乏正面导向。
10.避免教师越俎代庖,不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代替学生选择和判断
A同学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B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 A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B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AB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如何交往。
A接下来将展示几个案例,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B《跳皮筋》
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才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她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说完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小欣和小红也不跟小芳玩了,小芳又伤心又奇怪,怎么她们都不和我玩了?
B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谁来说说?(提问同学们)A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B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看情境表演《上课铃响了》。A《上课铃响了》: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王小燕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王小燕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王小燕别哭了,王小燕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
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王小燕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B大家来说说,王小燕做得对不对?为什么?(提问同学们)
A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B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请第一组的同学一起朗读第一句.同学之间要(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A请第二级同学齐读第二句(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B第三组,(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A第四组(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B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了上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信你会正确处理。
A你的同桌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三八线”。这是正确的吗,请哪位同学回答。(回答的很好)
B考试时,你的同桌没带橡皮,可是昨天你跟他借笔,他没有借给你。这是正确的吗,请哪位同学回答?(你回答的太好了)
A课桌下有纸屑,你说不是你的,你的同桌说不是她的。这是现象好吗,请哪位同学回答。
B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AB奉献着,相信你也会快乐着!
A下面,请看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来,一起读:
AB同学之间: 学会关爱热情大方 学会体贴细致入微 学会调节消除嫉妒 学会激励互相进步
B过渡: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了几道有趣的检测题,通过这个检测游戏,主要自我评价以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在A.B.C.三项中进行选择,希望大家实话实说。(出示检测题)
A请同学们花三分钟的时间把这6道题做好,把答案写在纸上。
B,大家都做完了吗,现在开始对答案喽,选A得3分
选B得2分
选C得1分
A 把6道题的得分加起来,对照以下分值,来检测自己的心理健康吧: B(提问几个同学),看看他们的得分。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这不要紧,关键是要有战胜自我的勇气,这样才能拥有健康。
B最后,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这样更能调整你的心态,使你拥有健康的人生。
(出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A标准里列出了我们要认识自己、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B同学们,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A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B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A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面对疫情,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死亡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长的行为。
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彻底煮熟所有食物。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四)创新方式,教给孩子防护知识在孩子问到疫情的详细问题时,家长应用有趣的、具体的、积极的语言,给孩子解释病毒及其防护方法,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情绪。
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关于疫情的信息,而不是只让他们看新闻,或者听大人说:哪个地方的情况又更严重了。对孩子最好的知识普及的方式就是减少孩子直接接触新闻的机会,给他们讲相关的儿童故事或者绘本。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隐喻的方式把对抗病毒的知识和当前的疫情告诉他们,是最容易让儿童接受的方式。(五)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
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在空闲时间,可以陪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放松心情。玩玩具、读绘本、唱歌、文字接龙、下棋、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等,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搞卫生。让孩子的生活被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占据,这非常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体会当下生活的乐趣,这样自然而然就放松下来了。(六)因势利导,加强孩子德育教育家长应利用疫情防控的契机开展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人生观教育、生活教育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科学和科学家的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最美、什么样的行为值得颂扬等等。
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这次抗疫中无数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而争分夺秒、奋不顾身,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极为生动的教材。此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三、面对疫情,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一)劳逸结合,做好假期计划延长的假期给了我们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还有不少的同学趁着这段时间“弯道超车”。
所以,在假期要做好详细规划,划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屏蔽电子产品的干扰,按照日程表安排每日的生活学习,给自己更多的生活掌控感,让自己在假期中有所成长。同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跳绳、仰卧起坐、健身操等,增强免疫力。(二)调适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可能会焦虑紧张或者觉得空洞无聊,及时觉察自己的心情,通过写日记、与他人倾诉等方式抒发,或者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缓解。
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情绪,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进行自我贬低。我们的计划可能被打乱,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感到不适应,像以前一样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是很难的,但如果我们排斥自己的“焦虑”,会让自己更加焦虑,进入死循环。同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虽然没有办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但是我可以重新制定计划”,“虽然疫情让人恐慌,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我们可以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三)保持联络,与家人朋友倾诉自己心情虽然不可以走访亲友,也不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游玩,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
和家人、朋友通过视频的方式拜年,聊聊大家的近况和最近的心情,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现在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等到疫情过后,我们再一起相聚!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以往的趣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走进彼此的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一起包包饺子,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四)及时求助,加强与父母老师沟通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了,应及时通过和父母沟通,或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感受,通过家长老师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让专业的咨询师陪你走过这一段路。
四、面对疫情,应该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防护?
由于各地延迟开学,只能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和心理咨询,一些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面对面的心理咨询都不能使用,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许多挑战,但这不等于学校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可为。
(一)开展在线心理辅导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个人辅导和家庭辅导相结合、各种服务平台和网络通信手段相结合”的思路和方式,通过电话、微信等网络手段提供在线心理辅导服务。
学校可以为学生和家长编写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在线读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班级群或更小的学生群开展在线心理课堂。当然,还可为学生建立心理危机服务热线和平台,把电话提供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随时拨打。当然,在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流程专业规范,避免对受助者的二次伤害。(二)关注重点学生心理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一是父母是确诊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学生;
二是身边有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学生;三是疫情重点区域的学生;四是初三、高三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五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家庭不健全、没人照料或父母自身有不良心理的学生等等。(三)多措并举做好防护第一,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
要让学生知道,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第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等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第三,发布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第四,特别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合作。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篇二:疫情期间缓解心理情绪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共同努力
二、班会背景
由于突发的疫情,使得过年期间正应该是走亲访友,与小伙伴玩耍的机会没有了,学生被要求进行自我保护,不能与外人进行接触,长时间的封闭生活使得学生出现了浮躁、懒散、害怕、焦虑的情况,影响身体健康。
三、班会目的1.懂得新冠病毒的危害,学会正确认识病毒。
2.做好疫情期间的预防,学会基本预防常识。
3.了解焦虑与突发状况的关系。
四、班会准备
1.将自疫情爆发以来的相关事件进行搜集。
2.分享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五、班会过程
老师以直播的方式
1.介绍此次班会的流程,介绍了班会召开的背景。
2.将重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做正向分析。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柱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已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2)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症状为轻、中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3.就容易引发的焦虑情绪与突发状况的关系进行明确。
(3)什么是焦虑?
心理焦虑:是由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为什么会产生焦虑?
(2)怎样缓解焦虑情绪?
①认知疗法: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
正确看待冠形病毒的危害,对它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了解自己身边的具体疫情,做好适当的防范,不要过度害怕和紧张,按照要求正常应对即可。比如:做好日常的消杀、测温、配合管控、尽量不出门、多关注时事……
②行为疗法:呼吸训练、松弛训练。
做深深呼吸、眺望远方等放松训练,或是干一些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比如瑜伽、看书、做手工、画画、弹奏乐器、唱歌等,并且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4.就自我防护过程中的细节部分进行讲解。
5.学生连麦,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
(1)正确认识新冠形病毒,从自己身边做起,做好自我防范,不为医疗人员麻烦;
(2)正确看待新冠病毒,树立正确的心态,积极应对,积极配合。
六、班会教学设想
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对此项工作越来越重视, 不少高校成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二级工作站成员一般由学院的学工干部、辅导员老师组成, 主要功能是及时掌握所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 并对多数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性辅导, 帮助他们面对大学期间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扰。
结合大部分高校二级工作站目前建设的实际状况, 本着提升工作实效性的考虑, 由二级工作站发起、 指导各班级根据需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班级学生某一阶段普遍关注的心理问题科学地设计方案、有序地开展活动, 真正达到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提升其心理品质。
二、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思路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要实施过程
1.完善组织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 各二级工作站应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实际情况, 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开展此项活动, 并将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落实下去。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要提供具体指导, 并调动各班心理委员及其他班干部具体组织实施, 充分发挥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
2.主题选定。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首先就要确定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 主题选定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 甄选出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应该具体视各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 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需要, 可以结合调查问卷、座谈会、平时观察到的具体问题等方面确定主题, 主题既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 以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 也要有助于班级团队的管理。
3.活动方案策划。活动方案策划是以所选定的主题为核心, 对班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一份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策划应包括班会的目标、具体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流程、活动分工及注意事项等。二级工作站的辅导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在活动方案策划中运用并融入相关的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对学生的策划方案给予必要的引导。以使班会目标集中、明确;使内容的选择切合主题;使形式活泼、独特, 利于表现主题;使班会流程设计流畅、科学、合理。
4.活动开展。活动开展主要就是在班级实现活动方案策划的过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使各环节的活动进行到位, 比如一些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后一定要进一步挖掘、分享, 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流程, 要调动班级同学积极参与, 共同领会主题的意义, 实现真正的感悟和成长。
5.活动总结、评价。活动结束后, 对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结、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后的感受、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教师的点评应该给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要客观, 具体、个性, 同时也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的评价更多应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对班会主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深化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 在分享、探索等环节是否积极表达, 也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活动满意度等措施来得到比较客观的反馈。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项目实施要求
各二级工作站要使所组织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明确, 针对性强。每一次班会的主题应当集中、具体。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来自各班同学学习、情感、人际、生活等方面, 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要能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 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 促进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使大家体验到班级的友爱和温暖, 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2.内容丰富, 受益面广。主题班会要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 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以提高班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对主题的相关认识到实践体验, 各种内容之间相互关联, 层层递进, 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 互动发酵, 影响如涟漪发散。
3.形式多样, 操作性强。在主题班会中可以适当地穿插心理小游戏、心理情景剧表演、空椅子技术、头脑风暴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小测验等。心理研究表明:自身参与体验的活动, 印象最深刻, 相互影响最大。所以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验, 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探索自我。
4.准备充分, 提升效果。“凡事预则立”, 要想成功地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前期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从班会前期二级工作站辅导老师关于主题及方案策划的具体指导, 到具体各环节班级心理委员和各班级干部的任务分解、精心准备, 都将为班会的成功召开做好铺垫。
三、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实践应用举例
针对目前很多学生沉迷手机, 在很多场合都只顾着低头玩手机, 对很多生活中的美好却视而不见的现象, 某学院二级工作站组织2013级某专业开展了以 “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整个班会用时约1个小时, 由七个环节组成, 紧紧围绕主题, 环环相扣, 具体环节如表1所示。
通过这次精选主题、科学设计、准备充分、高度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 使同学们对幸福有了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 很多同学表示愿意收起手机, 多抬头看看世界, 愿意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学会感受幸福。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四、结语
二级工作站结合所在院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并将它作为各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规化形式和平台, 既能缓解二级工作站成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尴尬, 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及连续性, 是符合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理想选择。当然,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效果评价的量化、活动的连续性、推广性等方面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摘要:本文就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现实意义、主要思路展开论述, 并以“身边的小幸福——做幸福的使者”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为例, 进行实践分析。
关键词:高校,二级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参考文献
[1]钟昭英.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标准[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3, (12) .
关键词: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犯罪的多发,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重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远比只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
心理班会,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班会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主题班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班会中切身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在轻松与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班会教育课。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的选题不同。传统的班会课主题大多是围绕学校当前活动如“校庆”或者节日如“劳动节”等主题展开,多数情况下是由学校指定主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而心理教育班会活动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时性,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给予辅导和调整,选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相比形式更具有多样性。传统的班会活动课采取的形式多为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表演节目或者参观学习等方式,重视的是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完善与提高。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更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通过心理小游戏、心理话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传统班会课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课堂偏向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老师在课堂中起到的仅仅是辅助作用,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课程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重视不足
由于我国仍实行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升学而言,成绩大于一切,因此,社会大环境包括家长、老师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尚且不够,只注重追求学生的分数,对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应付乃至忽视的态度,因此,即使依照课程教学任务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老师与学生也可能应付了事,老师简简单单几句话一带而过,课堂剩余时间由学生自由学习其他科目,这些情况都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导致的。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容易转为传统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容易在无形中转变为传统班会的活动模式。由于老师长期处于应试教学模式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若要让老师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的模式,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需要老师在精神与思想上有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中的权威,“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对老师而言早已成为习惯,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中,如果老师仍不断采取“说教”模式,那么就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使班会转为传统班会的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堂效果如何难以确定
课堂结束了,学生快乐地参与了,但是,课堂效果如何呢?这是困扰班会老师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多时候,心理班会的内容并不会直接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可能只是起到一个预防作用,老师对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受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的课堂效果是否比传统课堂效果要好仍存在疑问。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中误区的对策
首先,学校与老师要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认真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认真引导与调整,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尽量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其次,老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的参与者与引导者,而不是对学生的掌控者,起到的应是主持人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开始前完成这一思想和角色的转变。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老师的说教,避免课堂转向传统班会,枯燥又无趣。最后,老师要坚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师对此持怀疑的态度,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态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时候它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但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老师也可以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用心留意,仔细观察学生是否在班会活动课后有所变化、有所改进。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班会课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由于心理健康班会课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误区也是正常现象,需要老师正确认识,积极寻找对策,完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
参考文献:
[1]方军,邹碧艳.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3).
[2]崔海贤.例谈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J].教师,2011(02).
[3]农大明.让主题班会课灵动起来:也谈主题班会的设计[J].广西教育,2011(02).
班会地点:五(1 1)班教室
参
加
人:五(1 1)班全体学生
主
题:诚实守信
主
持:
xx
班会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诚实守信,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少年儿童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我们少年儿童自已的一份责任,从小事做起,用诚信立学,用诚信立行。
班会过程:(一)讨论什么是诚信 诚---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信---言而有信、信守承诺(二)阅读故事,感悟诚信 1、《狼来了》的故事 小结: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即不尊重别人,也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应该培养诚恳待人的良好品质。
2、《曾子杀猪取信》的故事 讨论:听了这些诚信的故事,同学们从中都获得什么启示?(三)诚信守则
《小学生守则》第十条:诚实、勇敢、不说谎话 事例 1:小王和小杰是好朋友,他们曾经许诺,不管谁遇到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这天小王想抄小杰的作业,小杰没同意,他生气地说:“这点忙都不帮,真不讲信用。” 讨论: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事例 2:小娟的爸爸参加了援藏医疗队。最近,她妈妈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爸爸来信问到家里的情况,王娟不知道该不该把妈妈生病的事如实地告诉爸爸。
讨论:她应该怎么办(?)
(四)如何坚守诚信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坚守诚信? 我们的诚信可以这样建立:
1、在校按小学生守则做到每一点。2、对父母孝顺体贴; 3、对同学互助友爱;4、对每一个人都礼貌; 5、不轻言承诺,诺则一诺千金;6、不做损人的事;(八)总结 诚实守信诗一首,同学们,要知道,诚实守信很重要。
弄虚作假咱不要,犯了错误快改掉。
平等公平去竞争,争做文明小学生。
承诺一定讲原则,害人害已不去做。
培养诚实好品质,不断进步创新高。
1、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把礼仪贯穿到歌谣、听故事、知识抢答、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摆放桌椅 理论连接: 文明礼仪发扬广大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利益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礼仪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1
(一)家庭文明礼仪
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孔融让梨” “黄香诚心敬父母”(12分钟)
放录音
主持人:看到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那么我们就把我们的同学们当成我们的兄弟姐妹吧!
(二)校园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改革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年。你知道有那些文明礼貌用语吗?
知识抢答:答对的会有小小的奖励!
看来我们的同学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学会了许多的文明用语,你们真棒!
主持人:你知道校园礼仪都有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规范的校园礼仪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欣赏 等表演的几种最基本的礼仪形式。
学生表演校园礼仪:正确的走姿、正确的站姿、正确的坐姿、早上同学见 2 面问好、课上举手回答问题等
主持人:这是我们常用的校园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
主持人:刚才我们共同朗诵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那下面我又要来考考大家了
1、升旗是应该怎样做?
2、上课时应该怎样做?
3、上操时应该怎样做?
4、集合时要怎样做?
主持人:看来大家通过这次班会都收获了文明之果,希望你们能把礼貌用语挂嘴边,团结友爱记心间。下面请看儿歌表演: 儿歌:集体小天地,大家在一起,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谢谢你同学,不用谢,别客气,你我同进步,团结友爱记心里。
齐说:你我同进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记心里。
三、活动总结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礼仪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即将加入少先队的学生,我们要做到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起;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四、活动反思
一、中学生心理导向的必要性
1. 青春期的不稳定性与矛盾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当然,由初中到高中这个六年的过程,是由不成熟到成熟发展的过渡中,其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及可变性的肯定的,总的来说是由不稳定走向稳定。这阶段,他们在经历着青春期生理的巨变,容易产生心理种种问题。自我意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但他们更多会处于迷惘而矛盾的情绪纠结中:大多数中学生在心理上感觉已经是成年人了,可是现实中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在心理上多数中学生已经断乳,可是在精神上依然有依赖思想;心理上时而开放时而闭塞;生活中有时可以获得成就感,有时却会产生挫折感等等。这些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得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
2. 社会及家庭问题的复杂化
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有的文化是健康的,有些则是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传给中学生,如网络、报刊杂志、电视、书籍、电影、广播等。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则会造成种种危害。
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不良风气,会使一些中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城乡差异、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周围环境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如住房单元化,同邻居伙伴的交往就会减少,使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社会日新月异,城市化不断加强。过量信息、拥挤成为常态。中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他们常常最先敏锐地感觉到社会的种种变化和冲击,又由于中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生理和心理在迅速变化,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社会的变化与冲突在他们心灵中引起的波澜也最为明显、最为强烈和动荡。他们既欢迎各种新变化,又对某些变化感到迷惘、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家庭方面,受家庭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对成长中的中学生影响直接而重大。如家庭贫困、父母离异则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则形成孤僻性格,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自主能力较差,与同学相处时较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在被别人所疏远后易产生了阴暗的心理。而家庭充满冷淡、暴力、争吵,孩子的身心必然受创,也易形成有缺陷的个性。
二、中学生心理导向的几个注意点
(一)明确心理导向的基本问题
心理导向的基本问题应是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人生观、道德观等问题。班主任首先需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共性及个性作出确认,如学生存在好奇、好胜、片面的虚荣心理,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不成熟的恋爱心理,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设计好班会的主题,如中学生攀比心理的正确引导、中学生早恋叛逆心理的正确引导、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正确引导、对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正确引导。
(二)找准心理导向典例所对应的审美概念
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的案例可供主题班会利用,关健是要对每一案例落实其反映出的审美概念,并将其作为心理导向的要点。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丈夫抛弃了妻子及一个三四岁的女儿,但做母亲没有对女儿说明真相。总是说,你爸爸去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美丽的谎言持续到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女儿明白真相后,不仅被深深地感动,更从这种伟大的母爱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类所传承的精神财富和营养,让她懂得什么是善良,宽容,理解,让她远离仇恨,狭隘,偏激和怨天尤人的消极心态和不良情感。而班主任教师在主题班会上用此事例所导引的审美概念就是“善良”、“宽容”等。而对于现时的网络“热炒”事件,更需要在班会课上对学生做好心理导向。如网上热炒的“女儿状告父亲”的闹剧等,对于事件的是与非,须得对学生有个比较客观的符合一定审美规范的心理引导,才能构建起学生稚嫩心灵所需要的健康心理。
(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健全心理品质
心理导向的主题班会应能提供一套既让他们感兴趣又富有成效的训练模式,在“导向”的引导下,学生们将接受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四大板块:自我意识的训练、学习思维的训练、人际交往的训练、价值观的训练。这四大板块从自我意识、自尊、自信心、学习策略、记忆、思维、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到价值观等,构成了良好心理素质训练的整体,从而达到健全心理品质效果。从这四大板块中我们也很容易了解到,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几乎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要学习的全部。
开好主题班会,一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主题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確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向好的大环境。心理导向的教育模式应是一种诱导式的教育,应宜于开展师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会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心理情景中,教师更易于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如采用了讨论、交流、倾述、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的方法。利用幽默、小品、故事这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样式,更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氛围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这些设计中将学生健康心理的导引落到实处。
一、主题班会的内容规划
主题班会的内容, 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等为目的, 主题班会的主题设定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整体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 高职高专的大学生, 三年大学生活的主题可以按照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设定。
1. 第一学年———适应教育、纪律教育。
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主要包括心理适应教育和纪律教育。心理适应教育主要体现在角色的转换, 部分同学在中学阶段是学习上的佼佼者, 备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青睐。特别是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使得相当一部分曾经在自己的村上、镇上很优秀的学生, 一下子变得没那么出彩, 这样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从而产生心理失衡, 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同时还要帮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认识大学, 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以及如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2. 第二学年———方法教育、专业教育、三观教育。
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怎样有效听课, 如何有效运用手中教材和图书馆参考书, 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以及如何学习更加有效等学习方法的介绍和提升等。专业教育帮助了解专业的特性以及专业以后的发展, 学生经过大一一学年的学习以后, 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工作与事业, 专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强化, 辅导员可邀请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教育主题系列班会, 也可以请相关企业的精英人士给同学们介绍实际工作的情况等。
3. 第三学年———就业教育和感恩教育。
对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就业教育是最重要的指导。辅导员可以开展面试技巧、简历制作为内容的班会, 同时为同学们介绍当年的就业形势, 端正同学们的就业观念,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学校是一个有感情的地方, 感恩教育是要在毕业前教会每一个同学学会感恩, 感恩每一个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帮助过自己的人, 树立正确观念。
二、主题班会的特点
1. 形式的灵活性。
传统意义上, 辅导员“讲”, 学生“听”的“填鸭式”主题班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当前大学生的主题班会内容十分的广泛和灵活, 可以有传统的教育内容, 也可以是关于当前焦点、热点问题的讨论等, 形式也很灵活, 学者张锐根据形式, 列举了主题班会的十二种形式:模拟扮演式、咨询答疑式、专题报告式、节日纪念式、现场体验式、经验交流式、成果汇报式、才能展示式、专题辩论式、实话实说式、娱乐表演式、总结归纳式。这些形式丰富的主题班会, 使教育的效果深入学生的心理, 真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教育内容针对性。
大学生的主题班会的主题都是贴近学生的需求,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并且随着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 随时调整内容。主题班会具有特别需要呈现的主题性, 班会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采用什么的样的方法和过程, 最终达到怎么样的目的, 组织者都要有详细的方案, 而方案的制定还要依据主题。
三、主题班会教育功能的体现
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失去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1. 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主题班会教育中, 辅导员的地位具有主导性, 在整个班会的过程中, 辅导员都在以自己的讲解为主, 告诉同学们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等, 但这样苍白无力的说教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作用, 这样的主题班会的召开也让学生觉得厌烦,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不平等充分地体现了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 学生在课堂的主导性逐渐体现出来, 主题班会中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 而是活动的主体, 主题班会的召开形式可以有学生自主选择, 同学参与其中进行准备, 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班会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从而巩固了其班会的主体地位。同时, 主题班会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辅导员也是主题班会中一份子, 他的身份和学生一样, 是主题班会的参与者, 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座谈等, 辅导员教育者的身份逐渐淡化。
2. 有利于弥补“两课”的枯燥, 形成新的感性认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 比如《毛概》和《邓论》这样的课程, 课堂传授、书本理论的“灌输”十分重要, 是帮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但令人遗憾的是, 高校政治理论的教学效果还是有待提高, 概念多于形象、抽象多于具体、理性多于感性, 干巴巴的定义和原理, 加上牵强附会的举例说明, 很难使大学生产生共鸣。因此, 学生对于“两课”的知识理论“灌输”还是比较抗拒, 而主题班会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灵活性恰恰能够弥补“两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弱点, 为学生提供更多课本枯燥知识以外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在主题班会中, 学生是主体, 处在辅导员或者自身营造的真实、生动的环境中, 他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体验式”活动, 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 这为学生们理解课本枯燥的理论和概念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为他们解开疑惑,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3. 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班级的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如果一个班级没有凝聚力的话, 这个班级就会是一盘散沙, 各项活动都很难开展, 只有班级凝聚力强的班级才能有好的班风、学风。但随着学分制的实行, 传统的专业、年级和班级概念淡化, 学生上课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不尽相同, 使得学生表现出高度的个性化, 只和各别关系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 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因此, 辅导员需要通过组织形式各样的、主题鲜明的主题班会, 把班级同学聚在一起,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主题班会中倡导班级体的整体建设。
4. 有助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从而实现稳定。
主题班会能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沟通的平台, 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提供了重要保障。主要表现为:在主题班会的召开过程中, 大学生可以利用讨论、演讲、座谈等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由于班级同学的实践经验、认识能力、观察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 对事物的认识都存在着许多差异, 正是因为大学生有不同的背景, 大家沟通和交流时, 才能有不同的侧重点, 才能擦出火花,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换位思考。同时, 主题班会交流与沟通, 使学生之间形成思想的碰撞, 形成更多共性的特点, 有助于减少人际障碍, 从而能够有效化解人际矛盾, 从而营造和谐、稳定的班级氛围。
5. 有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则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一切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发和利用的物质、文化和信息的总称”。但是, 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与育人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互相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的部分任课教师认为, 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会学生专业知识, 而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是辅导员和学工部门的主要工作, 部分同学上课迟到、早退、课堂吃早餐、玩手机等坏习惯, 他们认为只要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就不需要管理, 或者直接找辅导员进行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无力要求所有教师完成自身教育育人的本职工作, 但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这个平台, 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 从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出发, 合理地利用学校、学生各项资源, 有利开展主题班会, 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改善育人的效果。
当前, 开好主题班会的根本问题是使主题班会具有特色。特色, 主要是指主题贴近学生的需求, 形式更加开放, 内容更加充实, 这样的主题班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因此, 辅导员更应该高度重视开好班会的价值与意义, 丰富班会的形式, 增加学生的体验, 确定在学校指导性文件的要求下, 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学期班会的主线、班级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 同时, 要认真提高主题班会的档次, 丰富班会的内容, 改进开班会的组织形式, 发挥班会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主题班会是开展班级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中介和桥梁, 是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的象征。本文在总结高校大学生主题班会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主题班会的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主题班会,成长,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范蕊, 李世康.高校主题班会的定位及具体实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6) .
[2]魏理.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创新开展主题班会[J].法制与社会, 2014, (16) .
[3]阙庆华.高职辅导员开展“别样”主题班会课教育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08) .
[4]黄国萍.三位一体:高校主题班会的整合创新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的整合[J].池州学院学报, 2012, (06) .
[5]周嫣嫣.如何有效利用主题班会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题班会实例分享[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22) .
【德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推荐阅读:
德育主题班会记录07-17
小学德育月主题活动09-20
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总结10-22
德育教育学生个案分析09-19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1-05
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的总结12-04
如何看学生的德育教育09-15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机构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