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推荐8篇)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共24题;共142分)

1.(7分)数学小知识

“勾股定理”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例如: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4,则32+42=52,即斜边的长为5。

已知图中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求出图中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

2.(5分)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4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0分)看图计算.如图,圆的面积是50.24cm2,求涂色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圆周率取3.14).4.(5分)一片草地中央有一个木屋,木屋占地是边长为5米的正力形(如图),A是木屋的一角,在A点有一木桩,用10米长的绳子把一头牛拴在木桩上,牛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20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

(3)

(4)

(5)

(6)99×

6.(20分)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

(2)

(3)

7.(20分)神机妙算(能简算的要写出简算过程)

(1)1

+2

+3

+…+10

=

(2)(×

+)÷(1﹣)

(3)3.5÷1

+6.5×[12×(1

﹣0.3)﹣15%

(4)已知:

=

=

=20092010,求的值.

(5)

+

+

+…+

8.(6分)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8天修完,乙队单独修12天修完.两队合修几天修完?

9.(2分)在含盐10%的120克盐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

A

.1:10

B

.1:11

C

.1:9

10.(2分)15分钟是1小时的几分之几?正确的是()

A

.B

.1

C

.D

.11.(2分)与12÷4的结果相同的式子是()。

A

.(12×2)÷(4×2)

B

.(12+2)÷(4÷2)

C

.(12-2)÷(4-2)

12.(2分)小红比小明重,小明比小芳重,小红比小军轻一些,这四个同学中,()最重.

A

.小红

B

.小明

C

.小芳

D

.小军

13.(1分)一辆自行车车轮半径是0.4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_______米.(结果用小数表示)

14.(1分)如图所示,小圆半径是2厘米,大圆半径是3厘米。现在先由小圆绕大圆转一圈,再由大圆绕小圆转一圈。那么圆心O1经过的路程_______圆心O2经过的路程;小圆扫过的面积_______大圆扫过的面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1分)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是84.78平方厘米,则小圆面积为_______平方厘米。

16.(1分)下列漂亮的花型图案是由基本的菱形摆成的。

如果我们要摆三朵花型图案,需要_______个基本菱形,如果摆n个又需要_______个基本菱形。

17.(5分)在下面方格纸中画两个不同的四边形,并求出它们的周长。(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cm)

18.(5分)六年级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女生有18人,相当于男生参赛人数的。比赛结果,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40%,获奖的有多少人?

19.(2分)看图回答问题.(1)第6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个□.(2)第n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个□.20.(5分)这筐梨一共可卖多少元?

21.(3分)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这些方圆中的数学给我们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数学变得精彩。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1)图1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2)图2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3)图3圆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

22.(1分)下图中,F、G是BC边的三等分点,DE=EF,三角形DEG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的_______

23.(6分)一杯盐水,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占盐水的20%;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5%;

(1)第二次又加入同样多的水,盐水的含盐百分比变为15%,则盐:盐水=(_______:_______)。

(2)若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含盐率为百分之几?

24.(10分)如下图,图1中一张长方形纸条准备从正方形的左边水平匀速运行到右边,每秒运行2厘米。图2是长方形纸条运行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面积的部分关系图。

(1)运行4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共24题;共142分)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篇2

一、研究课程标准,分析内在联系

要做好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任课教师必须要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从表1可以得知,两者基本理念有共通之处,都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知识、组织形式、作业评价等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小学科学是强调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着重强调活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表2中较为详细地对比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为初中地理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在适龄阶段接触到了最基础、最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仔细梳理会发现有些知识是与初中重合的。例如:人类认识地球及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涉及的“地心说”与“日心说”、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地球的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关系、影子的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等。有些知识范围甚至高于初中,比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四章第六节“地球在公转吗”中出现了恒星的周年视差,六年级下册中出现月相、月食、日食等天文知识。这些宇宙天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初中的地理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学科学课程里设有地球仪知识的课标内容,要求为“了解”,教材里出现了“地轴”“北极”“南极”等字样,而地球仪部分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难点,要求则上升为“运用”,这些都为初中地理学习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熟悉小学的课程标准,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有效衔接。

二、准确把握学情,实现高效课堂

初一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基础教育,个体的学业水平差异显著,在家长、学生心中小学科学课程也是“副科”,学生对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掌握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我们初一的地理教师而言更是不得而知了。依据近两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就地理素养而言,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较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敏锐、活跃,课外知识比较丰富。例如在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部分时,有些学生可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把麦哲伦的生平事迹都了然于胸,对于这类学生,课本上的阅读注释已索然无味了。相反,有些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所学的课本知识都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

一方面,在开学之初,做一个简单的关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测评,如此一来便可知所教学生掌握的旧知识情况了,以便于把握整体教学的知识难度和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地理导学案。例如:地球运动部分,教学参考要求是一课时内容,但实际教学时会发现,课时容量较少,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间使用导学案会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挥教学机智,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实现高效课堂。此外,有些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随意地提出一些无效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啊?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吗……等等,课堂提问是面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这样的类似问题,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明显是无效、无价值的,根源就是教师对初一新生的学情不了解、对小学课程的不熟悉所造成的。

三、“吃透”教材,找准衔接点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篇3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认识新朋友乐乐,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再选2固定在个位,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碰见两个新朋友,想跟他们握手表示友好,每两个人握一次,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来给大家送点心了,面包、包子、饼干,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直接导入,进入密码门,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又为了方便做课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变成排列问题,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吃,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涂头和身子,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0、2、3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课本中)用 红、黄、蓝 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2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3个字,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虽然本次上课并不成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欠缺,但是这次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无线的思考。我的每一次试教,对教学设计的每一次改动,对课堂的每一点冲动,每一点思考,每一滴努力的汗水都是一次次收获,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用这样一种信念来坚持我的工作,成长我的专业素养。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篇4

第一单元(爱国)

1、祖国啊,我属于你作者:王宜振 文体:诗歌

(1)作者在诗中分别把祖国与自己的关系比作大海与鱼儿、高山与小鸟、花园与蜜蜂、天空与彩云、大树与绿叶、长河与浪花,把自己依存于祖国,与祖国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化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历史的画卷”是指祖国历史悠久,“飞船的呼啸”是指科技进步。

(3)诗歌第一小节与最后一节 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诗歌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强调了自己与祖国的关系。

2、江山如此多娇

作者:李冲(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国画凝聚了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以及陈毅、郭沫若、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的心血。两位画家在创作之初内心既异常兴奋又忐忑不安,吸收了陈毅、郭沫若的建议后,思路豁然开朗,确定了创作思路。(2)周总理对画作的凝神谛视、俯视仰望等体现了他对这幅画的重视以及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中华巨龙

(1)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盘踞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2)长城最早建于战国时期,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跨7个省,绵延13400多华里。(3)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是以秦长城为基础的明长城,是由烽火台和列城等建筑发展而成的,城墙顶上筑有垛口、瞭望洞、射眼等防御工事。(4)“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北京的天然屏障——居庸关

东西交通的咽喉要地——嘉峪关(5)矗(chù)立 伫(zhù)立

4、短文两篇(1)“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出于两人之口,表达了国人坚定拥护国家统一,两岸同胞同宗同源的观念。

语文活动1(1)《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艾青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之情。“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说明了艾青对光明的向往和必胜的信念。(2)《大江歌罢掉头东》采用“用典”的手法表达了周恩来总理立志报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青松》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表达了陈毅将军以及广大中国人民在逆境中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顽强精神。

第二单元(古典文学)

5、古诗二首(1)《出塞》【唐】王昌龄描写了边塞将士们的征战生活,其中“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与边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乱,百姓生活安宁。(2)《凉州词》【唐】王之涣描写了边塞的自然风光,“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象征着离别,古人有云:“柳者,留也。”诗歌表达了驻边战士的思乡离情以及他们开阔、豁达的胸怀。

6、孔明借箭

(1)改编自【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塑造了神机妙算的孔明、心胸狭隘的周瑜、忠厚守信的鲁肃与生性多疑的曹操等形象,突出了孔明的“通(精通)天文、识(识别)地利、明(明白)兵势”。

7、放风筝

(1)节选自【清】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顽皮率直、善良天真的贾宝玉;身娇体弱、心细如发的林黛玉等形象。(2)“于是丫头们······一时只有鸡蛋大小,转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儿,一会儿便不见了。”表达了贾宝玉等人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8、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1)改编自【明】施耐庵的《水浒传》,通过鲁智深/鲁达制伏众无赖、倒拔垂杨柳两件事,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突出了他粗中有细、智勇双全、力大无比的特点。

语文活动2(1)“一”有时表示少:一草一木、一朝一夕、独一无二、一知半解 “百、千、万”表示多: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奇百怪、千言万语 “

七、八”用在一个成语里表示凌乱:乱七八糟、七上八下、七拼八凑、七手八脚(2)“三十六计”成语:声东击西、反客为主、调虎离山、打草惊蛇、瞒天过海等。(3)《幼学琼林》【明】程登吉有关代称的小节:望人包容,曰海涵······

有关花木的小节:莲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内神仙······

第三单元(成长品质)

9、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 写作顺序:时间变化/推移(1)“中国儿子”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因为沈国华不是史沫特莱的亲生儿子。

(2)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国际友人向中国伸出了援手:史沫特莱(美国女记者)、白求恩(加拿大医生)、斯诺(美国男记者)。

10、表哥驾到

作者:秦文君(1)“驾到”体现了妈妈对表哥一行的隆重接待,以及“我”的调侃、排斥感。(2)表哥的性格特征:聪明、谦虚、彬彬有礼、文静

表弟的性格特征:灵活、孝顺、诚实、率直

(3)文中两位妈妈有一个通病:捧高别人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希望通过对比激励自己的孩子成长地更优秀。这透露了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1、同学,请大声点

(1)文中“同学,请大声点”共出现了4次,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紧凑。这句话最后成为了主人公的座右铭,带给他自信与勇气。

12、窃读记

作者:【台湾】林海音

(1)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突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2)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是“我很快乐,也很惧怕”(3)“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了下去。”说明“我”吸收知识像吃饭一样满足。不是比喻句,因为没有喻体。句中破折号是话题转折的作用。

语文活动3(1)ABB、AABC、ABCC、AABB式词语每款积累四个。(2)有关美德的三句名言。

第四单元(奇特的生命)

13、隔窗看雀 作者:周涛

(1)文中麻雀的特质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隔窗看雀:“它常常毫无缘由地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缘由地飞回来。飞回来的这只是不是原先飞走的那只,就不知道了。”这说明作者是隔着窗户观察麻雀,无法凑近细看。(3)全文用它、它们代替麻雀这个称呼,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并表达了周涛对麻雀的喜爱。

14、神奇的丝瓜

作者:季羡林 文体:散文(1)文章尾段的中心句总结了丝瓜的神奇之处:“仿佛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2)季羡林多次担心丝瓜的长势,突出了丝瓜的神奇。

15、蜜蜂 作者:克莱恩·沃森(1)文中出现了两次“跪”意义不同:“我才察觉自己一直跪在地上”说明作者因观察蜜蜂而入迷了;“我继续跪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在忏悔、致敬、愧疚······

语文活动4(1)形容做事认真刻苦的四字词语4个。

第五单元(西部生活)

16、会飞的孩子 作者:湘女(1)“会飞的孩子”与“飞得更高更高”中的飞意思不一样,第一个飞是指孩子们利用溜索过怒江的方式;第二个飞是作者希望孩子们不懈追求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2)文中通过大量恶劣环境的描写,突出了怒族孩子乐观豁达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情节发展。

18、采访对象是棵树 作者:艾山江

(1)艾山江采访的对象不是树,而是为绿化边疆建设西部做出贡献的人们。

(2)对象征着女知青李月娥的柳树大加赞美,表达了人们对李月娥的赞美、怀念之情。

(3)即将上大学的少年在临行前种下白杨树表达了他向前辈学习的决心,表明了自己学成归来将扎根边疆,为绿化边疆做贡献。

语文活动5(1)带“风”字的四字词语,每款3个。(2)老舍:“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的联想。”在文章中运用比喻,可以将事物描写得形象而生动。(3)《向西去》李季描写的是青藏铁路的修筑,赞美了人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六单元(和平)

19、和平女神像

(1)1944年6月,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发起了登录战役,与德军厮杀。(2)和平女神像高10米,表达了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20、奥运圣火

(1)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在希腊西南部的“奥林匹亚”。

(2)降福人类的取火者——普罗米修斯(3)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顾拜旦

(4)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的赫拉神殿;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主题是“传递火炬,凝聚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是“和平、友谊、进步”

21、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作者:【保加利亚】安盖洛夫(1)“用来制造子弹的金属,都变成银亮银亮的,发射卫星的火箭。”中的“子弹”是指战争,“火箭”是指科技,这表达了诗人希望世界和平,发展科技的愿望。

语文活动6(1)倡议书格式

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标题居中,与书信格式不同的是,必须说明倡议的内容)亲爱的同学们:(称呼顶格,再加冒号)你们好!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我郑重地向大家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第一段的第一行需空两格,写明问候、自我介绍)绿色是永恒的颜色,它和生命难舍难分。而现在,世间的一抹绿色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摆在世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即是保护绿!我提出以下建议:······(正文第一行空两格)

王小明

2018年1月13日

(署名与日期写在页面右下角)(2)有关体育的宣传语4句。(3)三个外国的节日。

第七单元(高尚品格)

22、《论语》四则(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学创始人。(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他人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学习态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告诉我们要主动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习要常复习的学习方法。

23、词二首

(1)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字润之

A、表明季节更换的句子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B、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具有不畏严寒、豪放乐观、谦逊脱俗的特点。(2)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A、陆游笔下的梅花具有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特质。(3)卜算子·咏梅中的“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整首词分为上阙与下阙。(4)补充背诵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

24、墨竹如人

(1)郑板桥所画之竹具有劲节、高志、虚心的品质,这也折射了郑板桥本人的品质。(2)背诵《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萧萧竹”; 《墨竹》图是他晚年的代表作。(3)郑板桥因诗、书、画造诣极高,被誉为“郑三绝”。

25、黄山松

作者:丰子恺

(1)黄山(安徽省)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长环境、生长姿态、枝条长势三个方面分别突出了黄山松生命力顽强、一心向阳、异常团结的特点。

语文活动7(1)有关梅花的诗词:两首《卜算子·咏梅》

补充背诵: 《梅花》 【北宋】王安石

第八单元(自然风景)

26、巫峡赏雾 作者:戴箕忠 文体:写景散文

(1)文中首段与尾段表达内容相近,形成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紧凑。

(2)描写山帽子雾、半山雾、轻纱雾、江雾、跑马雾的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该自然段的中心句,起概括这一自然段,引起下文的作用。(3)“三峡”由瞿(qú)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巫峡位于湖北省。(4)有关三峡的诗词:《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赞美巫峡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zhěn)

(5)广告词、宣传语、公益用语的基本要求:简短,在16字以内;突出主题,话中最好有被宣传对象。

如巫峡雾的广告词:人间仙境在哪里?巫峡赏雾正等你!

27、仰望地球之巅 文体:写景散文(1)地球之巅/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文中应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讲述了有关珠峰的神话传说,增添了珠峰的神话色彩,表达了当地人对珠峰的敬仰与喜爱之情。

28、空山鸟语

作者:林红宾 文体:散文

(1)文中运用大量的拟声词,如:唧唧鬼儿、滴溜溜溜溜、啾等,使鸟鸣声更加具体,可感受。(2)为什么鸟鸣让作者刻骨铭心:“这是精美绝伦的山曲经典,这是大自然的原声唱片。听上这样一场空山鸟语,心如大山一样空旷,顿觉神清气爽。”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篇5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内容。

过程 与方法:

1、引导朗读,勾画重点词句,感悟交流。

2、联系生活体验,合作探究。

3、  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 亲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亲人对自己的爱。

突破口方法:引导 学生朗读,联系生活体验 ,换位 思考 ,感情讨论。

难点:理解“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这句话。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品读,联系生活体验 ,换位思考 ,感情讨论。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寻找记录自己成长的物品,回忆发生在它们身上的爱的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过生日时,总是希望爸爸妈妈买回生日蛋糕,点上生日腊烛,嘴上唱着《生日歌》,再送给自己一份珍贵的礼物,是不是啊?

有一个女儿,在生日那天,妈妈拿出几件她小时候用过的物品。她竟然深受感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将一同学习《生命的感动》这篇课文,看看这个女儿深受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1、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号。

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再去自由默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

2、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感受关爱,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出示“感受关爱”一词和能随机出示的句子)

▲  学习“爸爸在一边笑……有女儿真好!”

提问:在“我”出生时,爸爸的心情如何呢?

你能通过朗读爸爸的话来体会爸爸“无比欣喜”的心情吗?(指名读句子。)

1、通过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吗?

(1)、(启发学生找到爸爸讲的四句话和话中的关键词,以及概括爸爸讲的四句话的意思。再出示课件小结。)

关键词:焦急地等待、开心没法说、轻柔美丽、有女儿真好。

爸爸的四句话的意思可分别概括为(焦急地等待、开心没法说、轻柔美丽、有女儿真好。)

练习指导:在今后的阅读短文的,你可用抓段中或句中的关键词来概括段意或句意,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们可多试试。

(2)、(启发学生找到比喻句,并分析比喻句。)

①、读比喻句。

②、填空:(出示)把(     )比作(     );

把(     )比作(     )。

③、比较:用比喻句与不用比喻句有何区别?

(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多用比喻句。)

2、谈感动:爸爸不重男轻女,女儿一出生就受到了爸爸的关爱。

▲ 学习“寒冬腊月,你用的尿布是先放在我怀里暖热了才给你用的。”

1、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生活细节,于细微处体现了爸爸对“我”无私的关爱。)

2、爸爸的无私关怀,仅仅是这么一个细节的,你还知道有哪些生活细节,同样体现爸爸的关爱? 鼓励学生说说(冬天暖衣服,暖被窝,试尝吃的是否烫。)

3、  女儿从爸爸的语言中,再一次感受到爸爸的关爱,因此,女儿再次深受感动,在生活细节中,爸爸给女儿无私的关爱。

▲   学习“还有一次,我从木马上摔下来造成脑震荡……治疗时间。”

(1)、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我”摔伤了,为什么不描写“我”因伤而哭,却强调妈妈每天“以泪洗面”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谈感动:从这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动: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我”摔伤后是痛在身上,而妈妈是痛在心里。

▲   学习“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我幼小的心灵。”

1、生齐读句子。

2、提问: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3、谈感动:从妈妈为我唱歌,为我朗读诗歌和童话,感受到妈妈不光关注着“我”身体上的成长,更关注着“我”心灵的健康成长。感受幸福:

以文中主人公的身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课件出示上面的四段话,让学生愿意选读。)

过渡:文中的“我”,望着面前孩童时用过的物品,想着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又有怎样的表情呢?她又是怎样来回报父母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回报关爱。(出示课件)

回报关爱

(出示第10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理解:

要懂得回报自己的父母,但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滔滔长河,而自己的回报如一滴水滴入长河,报之不尽。

3、你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4、分析学生读不懂的句子。

(出示)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1)、理解“孕育”。

(2)、引导学生用缩句的方式理解句子: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3)、启发学生用例子来说明对句子的理解。

(4)、(出示句子的含义):

亲人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不但要学会如何接受爱,更要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因爱而孕育出的所有生命,都是值得人尊重的。

小结:是的,作者从父母身上受到了感染,因此,她决定“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补充板书: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

自我体验:是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而父母在我们健康成长的背后所付出的关爱更加珍贵。你愿意把你的成长故事和你对父母的回报方式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发言)

实践活动: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师倡议: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吧!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执教人:唐旭华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必用于生活,让他们感到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本校七年级261班的数学教学。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于思考则学得活,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的指导。在数学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气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数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问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用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的教学与生活。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 代数式

本章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它的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本章主要学习几何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重在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是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各种统计图表是描述数据全貌的直观形式。

课本每一节配有A、B两组习题,每一章配有A、B、C三组复习题。C组习题一般为探究题。全书配有两个课题学习和两则数学与文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欣赏与操作”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搞好教学六认真工作;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并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五、进度安排

第一章 有理数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课时

1.2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3课时

1课时 4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1.6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1课时 单元检测 3课时 第二章 代数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列代数式

2.3 代数式的值 2.4 整式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5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数学与文化:数学符号 1单元检测 3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3.2 等式的性质 2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小结与复习

单元检测 3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 4.1 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角

IT教室 用几何画板画出中点和角平分线

小结与复习

单元测试 3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5.2 统计图

小结与复习

单元测试 3期末模拟测试 3

3课时

2课时

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时

4课时

4课时

2课时

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结 篇7

一、努力抓好常规教学,认真细致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方案,选定教学方法。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置作业有针对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基本做到了全部面批,及时当面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

二、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理解为前提,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新接手这个班后,深感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来自于五个不同的班级),于是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根据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 1 想的辅导。经常和部分差一些的学生进行谈话,鼓励他们认真对待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同时给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复习,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教学方法上等方面。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过程中,能依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转化后进生的内容,计划中要求达到的目标基本能实现。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后进生也是学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转化后进生,首先要了解后进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看,主要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失误。从内因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针对这一点,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要注意三点。

第一,以爱动其心。无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经验表明,教师只有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后进生。后进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班主任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第二,以理服其人。后进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的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之处,如自尊心特别强,思想、行为的情绪性色彩明显,意志和毅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作为后进生,他们自己也知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不一定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更难独自找到摆脱这种处境的方法。做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时,决不能一概地因事论 事作简单处理,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改过自新。

第三,以智导其行。后进生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可以说,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工作,它要求教师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注重艺术性。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其中难免会有反复和冲突。对此,教师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教育机智,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现象,要耐心说明,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8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课上通过引导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学生对于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扇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理解扇形概念知道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大小。

我对本节课作如下反思

1、本课内容简单比较好理解,属于概念教学,我设置的自探提示是让学生直接看书,并总结出什么是弧,什么是圆心角以及什么是扇形。但是在课堂上的效果以及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中看出我这么设置自探提示其实并不适合,应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独自探索并总结出什么是弧、圆心角、扇形。这样让学生独自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印象会更加深刻。

2、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应该采用画一画、剪一剪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在一些课堂中,尤其是数学课堂,必要的数学活动是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3、在讲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大小的关系时,我只是让学生在黑板的圆形里画一个不同的扇形,只对这两个扇形进行比较,不能将这一部分知识演绎的特别充分。我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教具,或者拿一把折扇,边演示边讲解在同一圆内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圆心角越小扇形越小。我想效果会更好。

4、在讲解弧的定义时,我应该强调在圆上两点间的曲线叫做弧,而不是圆上两点间的距离,如果是距离就成了两点之间的线段了,就不是弧了。

总之,这节课过后,我深深体会到了数学课上,教师的语言必须要严谨,否则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对知识掌握的就不会很牢固。本节课的不足还有很多,说明我的数学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会继续努力的。

《比的基本性质》案例与反思

一、预设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中的知识达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时刻注意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活动,及时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

二、教学中预设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根据生成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等来灵活处理。抓住师生不期而至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丰富教学目标。三、一节好课的形成,往往考验了一名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他的课堂灵活调控能力,是否能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巧妙灵活的调节,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

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 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反思

在教学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时,由于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是最简单的,而且容易掌握。教学时,我就在复习的基础上先进行教学。

把17%、40%、12.5%化成分数。你准备怎样去解答呢?由于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学生很容易想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我们学会了把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怎样能把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呢?当学生的思维兴奋、热情高涨时,就需要有个更高“果实”让学生去“摘”,从而让学生保持思维开启的活跃状态,而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正好能达到这个效果。

因为有一个好问题,学生获得了对问题和探索目标的初步感悟,对问题的解决心理处于“愤、悱”状态,而教师又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表现机会全部还给了学生,为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和提出创造性见解提供了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而且通过先易后难,帮助学生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这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圆的周长》的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大多数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并开始向形式阶段过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一般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运算主要依靠实物和能观察到的实际事物来支持。而形式运算的特点是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猜一猜,议一议,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猜测都含有很多合情推理的成分。教师再通过适当的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合情推理水平向逻辑推理水平过渡。例如在讨论“圆的周长是不是直径”时,有的学生运用直观的“看”、“比”或“量”的方法来判断半圆弧比直径长,而有的学生却运用“两点之间的曲线比线段长”来推理,这是两种不同水平的思维。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象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图形面积的探究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探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经验,本课伊始我便鼓励学生回忆以前是如何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并再现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知道以前的图形是如何推导出他们的公式的。这个过程不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引出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经过这样的抽象和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因为知识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数学的精髓。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动手探究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由于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很快的投入到研究当中来,并很快的发现了公式推导的方法。

在这一节课里我觉得学生学得很主动,由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觉得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把学习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圆环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首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要突出情境中数学的本质问题。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三个图形的比较,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圆环的特点,(引出圆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导出另一种方法。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激活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情境本身是为探究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提炼出数学问题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然后,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要尽可能赋予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用数学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都说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土壤,我们教师的智慧是阳光和雨露,数学课更是如此。在课堂评价时,我想了很多鼓励学生的话,学生在得到赏心悦目的语言评价中得到自信和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尽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去自己探索新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枯燥的课堂学习变得有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学习,孜孜不倦的探究新知,感受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徐峥电影《囧妈》观后感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