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通用13篇)
关于运用各门课程德育资源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的要求
(宜昌市教育局)
2012年9月18日
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接班人,我市就各学校运用各门课程资源,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简称“三级”课程,是国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落实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开齐开足所有规定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文化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班队活动等德育课程,和文体科技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活动课程。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大讲堂和经典诵读。课表一经制定,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变更,不得随意换课或者改上其他课程,确保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能按照课程计划落实。
二、加强学科德育渗透
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各学校组织实施学科德育渗透有如下三条途径: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各学科进行德育教育时:一是“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二是教学方式的水乳交融,即在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避免单纯的说教。我们反对纯技术性的学科教学,也反对将其他学科课上成品德课,从而失去了学科本位。
三、充分挖掘德育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善于利用本学科教材挖掘德育资源。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备课时应深钻教材,于平凡处发现闪光点,于肤浅处提炼深刻点,努力寻找其中的育人契机;二是挖掘教学内容外的德育因素,如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寻找与教材类似的或起补充、拓展作用的资源;三是挖掘第二课堂的的德育因素。利用早自习、午自习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或读报、听广播,了解时事新闻;支持每周的升旗仪式,为主题教育和活动开展提供足够时间;重视阳光体育锻炼和眼保健操,开展各类运动会,关爱学生身心健康;鼓励学科组举办学科节,如语文的诵读与演讲,数学的生活数学竞赛和玩转魔方,音乐的合唱比赛和器乐比赛,美术的绘画比赛和书写比赛等。
四、重视综合学科教学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努力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让学生得到一流的智育;对于其他的综合课程,更加重视。首先是要保证每门课、每节课都开设,都上好;其次是建立完善学科组制度,在原有科学组、体育组、美术组、音乐组的基础上,增加电脑组、思品组,让综合学科尽可能专职化、专业化,有利于凝聚组内智慧,形成“我的学科我能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更加全面、专业、快乐的美育和体育。第三是尽力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其综合性的优势,让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得到协调发展。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生命乐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有效教学逐步过渡到追求更为高效的课堂。我们在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中要做到组织教学有序、纪律严明,倡导民主的师生关系,营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小手常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小眼发光”成为一种常态;达到“本真”的教学状态,学科教学特色明显,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扎实的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关注,得到成长;提倡“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科学处理“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探究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切实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纠正唯智育的倾向。在作业训练方面,少练精练,作业尽量当堂完成练习,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推行考前三天不布置家庭作业,节假日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代之以实践体验类作业;作业逐步向“布置科学、题型多元、质量结合、注重创意、批改规范”方向迈进。组织好“作业布置与批改”交流分享会,在交流中学习,吸纳,提炼符合班级和自身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作业布置方法。通过多种措施,让学生学得既扎实又灵活,既轻松又快乐,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七、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评语评价要以赏识性评价为主,批评、建议性评价为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同时给出实在而可行的改进措施。学业成绩评价要以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辅,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修为和习惯培养;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甄别式评价为辅。考试方式坚持书面考试和口头(操作)相结合,坚持闭卷考试和开卷考查相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继续实施综合+特长的模式,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成绩、艺体成绩和特长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给学生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导向,引导学生朝德智体美等方向全面发展。
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一)直观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华历史中凝聚的灿烂文化和对历史中一些捍卫祖国利益的英雄的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二是对历史上曾经侵害中国权益的侵略者的否定,激发学生强国不受外侵,勿忘国耻的爱国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巧妙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在近代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键不是如何对待列强的侵略,而是如何反思。
二、联系生活实际,指引学生的道德行为
让历史贴近学生生活也是新课程中的一个新理念。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国家、对社会负有责任感,对新生的事物抱有热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以此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这段史实时,我让喜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的学生分别为一组,然后各组讨论运用自己的思想主张针对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等某一方面管理问题,为班级出谋划策。这样将学生生活实际与历史课程相联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积极情感。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
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功能给教学带来了便利。尤其是与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学得有趣。因为它可以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场景与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在清静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以达“触景生情”之功效。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播放了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疯狂抢劫的纪录片,学生很投入, 个个义愤填膺……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国情感,对史实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发展起来的思潮,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发展。人文主义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教育是要立人。人文素养教育要靠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基本效果。目前,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是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一直被当做副科存在。教师要么对本学科不重视,要么必要时采用题海战术以提高成绩,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养成。而历史学恰恰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科学。
关键词:化学教育;德育;价值观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意识越来越淡。尤其在青少年中更为严重。记得高中毕业后聚会时,老师曾说:“现在的学生可不如你们那会儿,越来越难管。”老师说的还是普高重点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素质不错的学生。如今我自己也带学生,终于有了深刻体会:“现在的学生真是一批不如一批。”就像鲁迅《风波》中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在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今天,德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让思想偏离轨道的学生有更好的精神洗礼。
面对普遍素质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学习热情的职高学生,我们首要的就是进行德育,进行思想的提升,如果可能,每时每课都应渗透德育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差主要是思想观念差。“差生”其实是“双差生”。只有思想差,才会导致学习差。面对这些价值观扭曲的学生,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先对其进行洗脑,把他脑袋中那些不该有的先洗掉。
在化学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同时,与化学有关的德育也提上了日程。在化学学科中,我们可以抓住每节课进行德育。例如,我们高中的第一节课绪论的内容就是介绍化学发展史,对于开篇的讲解,对于今后化学课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篇要介绍我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我们古人的智慧结晶——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的制造,火药、造纸术的发明,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发展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把化学史中的内容对应到课本知识内容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中国伟大的文明史,使他们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此课的德育目的。
第一单元学习常见金属元素及应用,课题三要学习几种重要的盐,主要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就是我们蒸馒头用的碱面,要想知道碳酸钠如何制得的,就不得不提杰出的化学家侯德榜。侯德榜191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侯德榜1933年出版的《纯碱制造》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侯德榜用英文写的《制碱工业》一书的出版把原来一盎司黄金一磅的纯碱做成了白菜
价。通过对侯德榜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非金属元素,课题二硫的学习中,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我们要提到近代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他在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开创性地建立了中国化学工业。三酸两碱是化工产品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当时,范旭东碱厂已创办成功,他认为“酸”这一基本工业一定要自立,且由于“硫酸厂平时可为民用,如国家遭受侵略,立可转为军用,因此绝不能让外国人染指”。范旭东于1929年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承办硫酸铔厂,并做积极准备。1937年2月5日,永利铔厂出产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批硫酸铔化肥,这是中国化肥工业史上崭新的一页,打破了外国化肥垄断中国农村市场的局面。国人称永利铔厂为“远东第一大厂”。我们要通过范旭东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化工工业的起源发展,在范旭东振兴中国民族化学工业的激励下,让学生斗志大增,思想上一个台阶,充满民族自豪感,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了国家发展学习上努力再努力。
第九单元营养物质合成材料课题二蛋白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知道蛋白质的最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学到氨基酸,就要提到我们每天做饭放的调味剂“味精”。这又要从一位实业化学家“味精大王”吴蕴初说起,20世纪20年代初,十里洋场上海滩,外货倾销,到处是日商“味の素”的巨幅广告。当时味精只有日本能生产,吴蕴初潜心钻研,分析出味精成分并批量生产。成立天厨味精厂,定名“佛手牌”。意为“美味天上来”,是神仙才能做出的美味。由于生产味精的原料从日本进口,吴蕴初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氯碱厂。吴蕴初又将氯碱厂生产盐酸的氢气利用起来,成立合成氨和硝酸的工厂。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习吴蕴初刻苦钻研、不断进取、自学成才的精神,独立自主、力克艰辛、发展民族工业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要有自立、自强的信念,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周益明.中国化学史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
[2]陈元伯.利用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6(Z1).
昌吉州实验小学——黄赟梅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怎样的.老师们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发挥学和
教师最大的优势,上出自己的特点,上出自己的风格.关键词 数学课堂 渗透 德育教育
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主题图,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主题图。主题图中包含多个信息,由情境引发出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由于主题图的信息在呈现形式上不仅有图画,还有文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有关数学知识的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同时结合主题图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仪等教育。如:在教《分类与比较》时,可由明明的话:“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这一句话对孩子品德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二、利用练习题中的信息图创编故事。
故事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位置》时,可创编《小动物做操》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育学生有秩序地站队,认真做操。做守秩序,爱学习的
文明的好孩子。再如:在教《认识时间》时,可用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朦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觉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贝贝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从而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大量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如:在教《认识图形》时,可设计摸物体,说感觉,作拼答游戏,给物体分类,抽象形状等等,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谦让、学会助人为乐,学会挑战自我。
四、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活动照片,激励教育学生。
在教《
8、9的组成》时,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我就采用学校开运动会时的图片和饮料图的课件展示导入。师:瞧,大哥哥跑得真快,第一个冲到了终点;跑接力赛的大姐姐跑得多辛苦呀!所以李老师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香甜可口的饮料。数一数,有多少瓶?(生:8瓶)对呀,8瓶饮料要放在一个里,可装不下,只好用两个袋子来装,该怎样分装这8瓶饮料呢?这样,既渗透了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渗透了爱心教育。
五、结合国家大事贯穿主题图,向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找规律》第一课时,今年是北京奥运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和自豪的,所以以奥运为主题,用小朋友喜欢的福娃带领同学们逛奥运乐园当主线,把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连贯起来。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时,由问题29届奥运会将在什么地方召开引入。(学生发言)首先课件出示贝贝和晶晶,了解水立方和鸟巢进行爱国教育。再由爱国、爱家的思想渗透到欣赏贝贝和晶晶布置的奥运乐园。展示主题图的时,语言感悟福娃的热情好客。在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环节,我设计了先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如果没有规律世界会怎样?是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不是,四川地震)。最后让学生当小设计师。(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四川的小朋友多么希望能穿上一身漂亮的校服呀。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请你们帮纺织厂的叔叔阿姨设计一匹图案排列有规律的花布好吗?)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的同时,又一次向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心渗透。
六.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教育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都统一格式,字迹认真。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文理 《中华教育纵横》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7。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这是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大纲所明确规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体育教师只重视学生体质的发展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人为地放弃了培养学生品质情操的好课堂,也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看法,片面地把体育课看成是练身课,放弃了对思想品质的陶冶。实际上,体育教学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失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呢?也就是说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之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自然素质(自然素质是指人的外表形象、体态等),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体育教师的人格品质不仅表现在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平易近人,富于幽默感和同情心,尊重别人,敢于承担责任,果断勇敢,处事公正。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具有深沉的个人感情,坚毅顽强,善于克制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教师的仪表风度,更重要的是学到一名体育教师正直、善良的品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得到身心的发展,这也为顺利地实施体育教学打下基础。
二、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堂常规之中。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
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上课时学生队伍不整齐,注意力不集中,讲空话等现象。此时需教师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来改变现状,教师可讲述语文课中“开国大典”一文,天安门广场国庆检阅情况,划一的方阵,整齐的步伐,以此说明队伍的形象,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强大的军威和精神面貌。班级体育课中的队伍,也是一个班级风貌的窗口,在课堂中队伍整齐,做到快、静、齐,不但可以显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的集体主义精神,为积极而有秩序地锻炼提供了一个先题条件。
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操练之中。
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操练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活动,在此情况下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因此,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优良道德意志作风的过程。
在从事体育活动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极为活跃。他们一心一意地考虑如何掌握技术,如何在竞争中击败对方取得胜利,因而平时被意识控制或掩盖着的心理活动、思想意志品质的真实性及内心世界等极易得以表现。如有的活跃,有的稳健;有的沉着,有的急躁;有的自信坚定,有的胆小懦弱;有的自尊心极强而勇敢顽强,有的知难而退且不求上进;有的患得患失,有的爱护集体而不惜牺牲个人得失;有的认真负责,有的敷衍了事等等。这些都会失去掩盖,不自觉表现出来,这就为有的放失地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集体活动之中。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进行的,为了方便教学有时还要分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长期在班组织、队组织的集体中学习,训练和比赛,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练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问题。即使是单项个人竞赛,也都要纳入团体总成绩之中。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他在竞赛活动中充当什么角色,当他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为争取集体荣誉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时,他就能充分体验到内心的愉快和满足,他所承担的义务和自己内心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竞赛活动中有主力队员,有替补队员,还有队内的工作人员以及呐喊助威的“拉啦队”队员,他们都在为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把握住为集体争荣誉这一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深入到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是体育教师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
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竞赛之中。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是好动、好胜心强,在竞争中进行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接力跑的教学,教师在赛前强调团结协作,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互相帮助、热情鼓励。比赛开始后,同学们你追我赶,非常努力,加油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整个操场犹如一个欢乐的海洋,跑在前面的不松劲,跑在后面的不气馁,棒子掉了捡起来继续跑,不小心摔倒了,马上爬起来。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个个汗流满面,朝气蓬勃,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团结,增长知识的目的,发扬了拼搏精神,形成了积极进取、永攀高峰的优良品格,营造了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为了提高活动兴趣,在进行跑的教学内容时,一改往日单调跑的方法。如用让步追击跑的形式,对学生体质强弱进行区分,强的追弱的、快的追慢的,调动了不同体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一般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交往性都很强,通过竞赛还可调整人际关系。在运动竞赛的交往中要以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约束自己,使人们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人心情开朗,培养谦虚、谨慎、忠诚、合作、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等优良品质。我们提倡在运动竞赛中讲究健康的体育道德风尚,要求运动员尊重对方,服从裁判,理解观众,讲文明礼貌,真心向对方学习,要求裁判员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
六、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学生从动作的生硬、呆板到动作的熟练、协调直至动作的自动化,学生会表现出疲劳、情绪紧张、胆怯、怕苦、怕累。此时教师应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掌握动作的过程中,达到动作的自动化,心理的喜悦化。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常期不懈努力、艰苦磨练。教育学生要正视各种困难和问题,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课堂练习为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密度,教师规定了练的次数、距离、组次,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完成。同学们的内心被充分的展现出来,有的同学表现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愿意去完成任务;有的同学情绪波动大,动作技能不协调,不愿意去完成任务;有的同学畏难情绪大,完不成任务。教师要针对同学不同心理表现,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目的。教学中如碰到大风大雨天气,在教室上理论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强身健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使同学们充分了解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
在小学体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转移的过程,也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喜欢体育,它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天然条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亲其师,信其道”,“身教胜于言传”,证明了教师良好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行为,外观,外观甚至习惯,所有的信息传输到学生的大脑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讲解清晰,示范言行一致,树立一个好的教师形象对学生影响深远,更能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吃苦耐劳,不怕累,不怕风吹,不怕日晒,工作认真负责,和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练习中,耐心帮助学困学生。要求学生做,教师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学生穿运动服,但是老师自己穿休闲服;学生应该讲文明,而老师却满嘴脏话,这样的言传身教给学生的教育效果好吗?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使学生掌握和道德意识,自然而然的接受和模仿,因此,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教育。
二,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日常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每学期我的第一节课都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注意。如果在以后的课堂上有违反常规教学的学生,就有必要和他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学生的坏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要求每节课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刚开始有一些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形成上课前排好队的习惯,这时候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做到,所以我采取了严格的队形队列和集合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几节课的训练与学习,在后来的课学生在铃声响完之前都能自觉地排好队,而且站得十分整齐。
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会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在热身,50米,100米跑,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队形和路线进行跑步,不得插队,不得推搡,不得串道,训练学生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接受德育教育。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体育,也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结合教学材料,学习《投掷》,除了讲解投掷的安全知识,还应强调投掷的秩序。
2、在游戏竞争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喜欢的游戏,更喜欢竞争性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团结合作,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慢,有些同学跑得快,还有同学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比赛,这时埋怨声就出现了:“你怎么跑那么慢,都是因为你跑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子交好掉在地上,才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可能就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应该对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同学知道只要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教师应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上课前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大好时机。例如,老师叫学生们拿体操垫、计分牌、木马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球类项目不能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如果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和爱护公物的学生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既保护学校体育器材,也促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教育
上文科班的数学课时经常能看到少数同学精神萎靡不振, 甚至趴在那里睡觉, 即使把他们叫醒, 过不多久又重新趴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这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或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一次上课中途看到有同学趴下, 我就很生气地说:“经常听到其他老师表扬大家常规好, 你们除了常规好, 还应该具备些什么呢?”没有人说话。我又说:“有一句俗话说, 听话的孩子将来不一定有出息, 不听话的孩子将来也不一定有出息, 你们说什么样的孩子一定有出息?”还是没有人说话。我接着说:“就是有思想的孩子, 就是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孩子将来才有出息, 而爱学习是有思想的重要标志;希望大家做有思想的孩子, 更希望大家做爱学习的孩子, 只要上课听讲时精神抖擞, 大家将来一定都有大出息。”这次终于没有人再趴在桌子上, 全班同学都很认真听讲。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教育
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研究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图像变化趋势, 我用这样的故事引入新课: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 国王十分高兴, 决定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 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放一些麦子就行。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 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 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 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 依此类推, 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 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国王想区区几粒麦子, 这有何难, 就令人如数付给西塔。计数开始了, 第一格内放1粒, 第二格内放2粒, 第三格内放4粒……还没有到第二十格, 一袋麦子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但是, 麦粒数飞快增长着, 国王发现, 即便拿出全国的粮食, 也兑现不了他的诺言。原来, 所需麦粒总数为18446744073709551615。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造一个仓库放这些麦子, 仓库高4公尺, 宽10公尺, 长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生产这么多的麦子, 全世界要两千年。这样一个故事,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指数函数先慢后快的变化趋势, 体会到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产生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力教育
在期中考试之前, 课下向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复习的, 很多同学是看书看笔记, 也有的同学不复习。总体来讲, 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复习的原则是什么, 也不知道怎样复习效果更好。针对这一问题, 上课时, 我提问:大家对“事不过三”这个词怎么理解?有同学说是指人对同样的错误可能犯一次两次, 但不会重复犯三次。我及时指出这样理解不是很准确, 但基本意思是对的。同样的道理, 复习的基本原则是“查漏补缺”, 而采用“事不过三”的方法是最有效的。一个人做一道题后, 隔一段时间再研究一遍, 过一段时间再总结一遍, 这样三番五次地研究它, 最终永远记住它。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样无论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搞清楚。
四、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
在讲解完求曲线的方程后, 找一道可用多种方法的题目检测学习效果,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然后找两个同学上来板演。第一位同学是班上上课认真听讲计算习惯也很好的同学, 第二位同学是上课听讲不是很认真但是很有思想的同学。第一位同学很快用我所讲的转移代入法求出了曲线的方程, 解答步骤非常标准。第二位同学上来后先是抓耳挠腮想了好一会儿, 然后想出了一种很有创意的方法 (参数法, 课上没讲过) , 但是怎么也算不对, 我只好让他下去了。我让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做法和答案。大家普遍认为第一位同学的做法值得学习, 第二位同学的想法好, 但不会用也不会算。这说明第二位同学是有思想的同学, 但由于计算能力有限实现不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把这位同学定义为有思想无能力的人, 把第一位同学定义为有思想也有能力的人。这些思想不一定是原创的, 但他们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 这些同学数学成绩必然优异。因此, 建议大家一定要向老师学习, 向同学学习, 做有思想有能力的人, 学会思考, 决不做有思想没能力的人。
一、搜集信息,渗透德育
当今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语文学科是人文、哲学、自然、社会等多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以接触到很多信息,而且会产生相应的看法和理性判断。因此,让学生主动搜集信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网等多种渠道寻觅有关小兴安岭木材、矿产、动物、药材、环保等方面的资料。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搜集信息的过程,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小兴安岭的富饶,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这块土地的无限热爱。
二、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情境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意境。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引起共鸣,通过情感的共鸣、认同,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水平的目的。如我在教学《五彩池》一文时,让学生一边看五彩池的录像,一边听课文录音,学生一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陶醉在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之中,体验到自豪、激昂、奋发向上的情感。正是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人格境界得到的提升。
三、启发想像,渗透德育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想像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或文字外的内容,不但能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成“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任务。
如教学《将相和》“负荆请罪”这段时,我就引导学生想像廉颇和蔺相如可能会说些什么?有些什么动作?神态怎样?把这些想像写下来,大家交流,学生写出了不少生动的对话。如: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说:“廉兄,有事好商量,何必如此呢?”廉颇不好意思地说:“贤弟,我为了地位一味与你过不去,你却事事处处相让,你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计小人过呀!”蔺相如一听爽朗的笑了,说“廉兄,你能知错就改,我们永远是兄弟。”说着蔺相如扶起廉颇,把他请进了屋,从此以后,他俩成为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又如: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起身相迎:“廉大将军,你这是干什么呀?快,快进屋。”“蔺大人,都怪我,哎!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而您却从不与我计较。我自以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功高盖世,现在才明白,您才是赵国的大功臣,您,您处罚我吧!”廉颇说。“快别这么说,廉将军快快请起。”“不,今天你若不处罚我,我就长跪不起。”“廉将军,我们还是商议一下如何辅佐赵王吧。”“好!”“哈哈……”从此以后,他俩成为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由于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深深地受到“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胸襟开阔”的人格美的熏陶,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四、借助诗歌,渗透德育。
诗歌音韵和谐,内涵极为丰富,是德育的最佳媒体,利用诗歌的特点,让学生于吟诵中感悟,在涵咏里熏染。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極致,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读之诵之,学生在吟诵中积淀、升华,情操得以净化,心灵得以熏陶,心胸自会开阔,情操得以陶冶。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惊叹,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握腕,叹时光之长流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哲理深蕴之篇,给人感悟,坦荡磊落之举,让人敬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其志何甚恢宏,高远,“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自信何其逼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历史让人感到一份沉重,感到一丝悲哀,不禁深思百姓何时才能成为世界的主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治国之道纳于语中,令人得以警醒。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显旷达胸襟,又示真挚情怀,殷殷之情,劝勉之意,使人倍感温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马喻人,让人感受壮士不服老,而继续发奋的跳动的雄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老友的情深深怎不让人感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仅是一幅江南初春图能让人从中获得的是哲理的感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一支乡村丰收曲让人为之陶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喜人的春雨,带给人间的不仅是惊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报国的耿耿忠心,能因自身的遭遇而更改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那志向虽遇挫折而更坚定。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生机勃勃的春花是那么宜人,浓艳争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别有洞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亦声势惊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凛冽的冬也给人一份火一样的情。
五、指导美读,渗透德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无论品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指导学生动用抑扬顿错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对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很容易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美词佳句反复吟诵,仔细品味;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感情美读,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这时学生如临其境,自然地溶入到美丽的景色之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仍会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崇州市王场东关小学
孔丽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要求,但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尤其是有效的德育教育呢?
从教学过程来看,我们知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论自觉与否,整个教学过程从来不是孤立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都会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知识教学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具有水滴石穿的影响力,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非常注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教育,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欣赏课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素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纵观小学美术教材,许多作品包含德育元素,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方法,不能把美术课变成品德课。要解决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的关系,把握好比例是总要的。教师应合理利用、精心引导、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既能得到美术知识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
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二)在绘画课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比例较大,在上绘画课时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教育的材料。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绘画本身包含很多内容,如:国画、水粉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的学生意志薄弱,遇到创作困难时爱放弃;有的学生自信心较差,经常犹豫不定,涂涂改改的。这样的学生就是需要进行思想教育的对象。作为美术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自制力差、坐不住、耐心缺乏、半途而废的性格,帮助他们养成不轻易放弃、果断选择、有耐心,会观察的意志品质。
(三)在手工课中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可利用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够让学生把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再一次升华,当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好体验的同时,将德育不失时机的切入,就会感觉到一种顺水推舟,流畅自然的教学设计层次的提高。例如在上《服装设计》一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在这一课中渗透德育思想呢?后来我想到
在配乐中教师演示为妈妈设计一件衣服,通过优美抒情的乐曲把学生带入立刻对妈妈的亲情中,当老师为音乐停止时完成了为妈妈设计的衣服时,所有的学生都被感染了。在接下来的服装设计环节中,孩子们设计衣服时,都带上了对亲人的感恩之心,对朋友的真诚之心,整节课中,德育主题得到了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教育。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美术教学的必要补充。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教育。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带到校外去欣赏自然风光,使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不断深化。小学生心灵手巧,工艺制作一向为小学生所喜爱,美术课上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条件,发挥他们善于动手的特长。比如将瓜子壳贴成祖国的图形,了解北京首都的位置;用冰棒棍贴成天安门的图案,用橡皮泥捏成国旗等,让学生认识祖国版图的形状,了解首都,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总之,美术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因为美术作品不仅是绘画、雕塑、线条和色彩等美术形式和技法的单纯表现,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任何一个美术作品都包含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情感的认识。一个时代的美术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经济、文化、艺术、道德的折射。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把握美术作品中深刻的德育内涵,巧妙的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记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一、创设情境——呼唤情感
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唤起相应的道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要观点充分利用插图、挂图等教学手段,创设突出本课德育认知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如在讲《我们的责任》时,我先扔出去一个纸团,里面写着:“你有一双充满责任感的眼睛”。纸团掉地后,有个同学马上把它检起来。然后我趁机说:“你不光有一双充满责任感的眼睛,你还有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是啊,其时,我们有时拾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纸团,而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很自然倒入新课。
二、利用插图——挖掘情感
由于小学思品课本中,大多数安排插图,表现情感的插图,展示了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人物事件。要学生能从图中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道德观点和激发道德感目的。如在讲《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一课时,出示插图——集体集资共同修路的场景,使同学一目了然,并从中明白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大家受益的道理。
三、身临其境——体验情感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观点的要求下,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才能为他们所接受并逐步转化为个人的品德。如在讲《伸出爱的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残疾人,让他们到前边分别扮演盲人、聋哑人、上肢残缺人。使他们亲自感受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困难,需要同情和帮助。加深了对残疾人的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内容。
四、引导体验——调解情感
一个人在一生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一个人因为成功而高兴,因为失败而伤心是很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培养自我调解情感的能力。联系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学习上取得成绩,不能骄傲,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以后如何,还取决于现在的努力。
五、运用知识——表达情感
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学的要求之一。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本课所学的道德知识以后,就要及时安排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道德知识去分析理解具体事例,深化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
六、师生之间——交流情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71
一直以来,体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受到的重视并不多,这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育技能的教授,却忽视了德育内容的渗透。其实,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可让学生在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虽然目前不少学校都有学科德育管理机构,但体育中的德育教学成果堪忧。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目前体育教学缺乏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体育教学缺乏德育渗透的现状
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少体育教师还没能树立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观念,认为德育教育是其他教师,如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的事情,尚未明白体育与德育之间具有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在做到了于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师里面,有不少教师没能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挖掘其中隐藏的德育内容,相反的,还使用那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排斥而没有达到德育的目的,同时还影响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此外,学校在这方面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学校虽然建立了德育评价管理系统,且领导们对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情况也表现得相当重视,但仍缺乏具体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体育教学中德育部分的监管措施也不够严密,故而较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际效果。
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技能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德育内容,偏重于“看得见”的教学成果,因而忽视了德育;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能够做到深入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未将体育技能教学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而有注意到渗透德育重要性的教师,却又忽略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没有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根据上面提到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培养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
可以通过教师培训、德育经验介绍会和公开课等的形式,让体育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究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从而培养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的是体育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将每节课的体育技能教学与德育内容相结合,并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例如,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列队并调整队形,就含有“增强纪律性,服从正确的命令”的德育内容;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包含了“团结互助、顽强勇敢、不畏困难”的德育内容。教师在挖掘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形成遵纪守法、勇于拼搏、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把握好分寸,因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故而德育内容一定要适当且具有代表性,做到“少而精”。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挖掘出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后,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渗透,这也是德育教育有效的关键。因为教学对象是学生,要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较容易接受,若一味地说教,学生反而听不进去。教师可以在游戏和比赛中渗透德育。体育游戏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想要顺利进行游戏,学生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而要遵守游戏规则,学生就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培养自制能力。同时,集体的游戏也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体谅的品格。例如,玩最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时,学生按照教师说好的游戏规则,或扮演“老鹰”,或扮演“鸡妈妈”,或扮演“小鸡”。每轮游戏结束后,学生交换角色,体验各种角色的乐趣。“老鹰”要拼尽全力才能抓到“小鸡;“鸡妈妈”则要努力保护众多“小鸡”;“小鸡”必须团结起来,不和“鸡妈妈”分散,尽可能不被“老鹰”抓到。在游戏中,学生领悟了团结、拼搏和努力的精神。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让学生谈谈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和收获,并给予总结。这就是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既充满乐趣,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渗透了德育内容。
总之,德育也是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责任。了解体育中德育的缺陷,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教学,是体育教师今后仍将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我不会轻言放弃学困生,而是告诉他们:“我们是一个整体,要共同进退。”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养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行,从而整个班级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 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等等,这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教材。
(2)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这一发现。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
(4)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
例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统计中路线的问题等。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 量力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 适度性原则。
防止形式主义,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3. 系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持之以恒长期地进行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4. 情感性原则。
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
5. 重点性原则。
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
6. 策略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策略,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宜兴市外国语学校
姚亚飞
摘要: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牛津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当今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孩子情感的成长,在教学中应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关键词 :挖掘 利用 德育素材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新编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的确,只有“爱使世界运转”。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 mom./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情境表演,排演儿童剧目等。
在Book4A “Unint1 May I have„” 中,我们学了各种学习用品的名称,因为有一部分单词在三年级时已出现过,所以在单词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有一个情境对话For Hope School,学完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并向我询问第二天是否可以真的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考虑到孩子们还是一个消费者,不宜捐款或刻意买东西来捐,面对孩子的美好的愿望,这不正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良好时机吗?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于是我决定利用学校举行的一次英语跳蚤市场活动,让孩子们捐出自己部分心爱的书籍、玩具或者文具用品,然后贴上价格标签,写上一句祝福语,放上学校的货架进行出售。并由热心捐物的同学担任销售员,销售过程中他们必须和“顾客”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将销售所得的钱款以学校的名义捐给希望工程。
如此种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情感。使他们真正懂得因为有爱,世界才会运转。
二、讲文明、讲礼貌 ──“Sorry”,“ Thank you” 不离口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多多少少的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如教学“I’m sorry”这一礼貌常用语时,由于这个短语在我们生活中的 出现率较高,所以对于它的读音、意思教师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而如何正确的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我创设了以下几个不同的情境进行了表演。情境一:下课的时候,Mike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写作业的Nancy,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呢?情境二:David和LiuTao约好8:00 去动物园,可是:LiuTao等到8:30了David才来,David该说什么呢?学生们在可爱的头饰面前,争相扮演角色,并进行极为生动的表演。---I’m sorry.---That’s all right.(——对不起。——没关系。)„.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场合极多,并大多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由此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同样对于“Thank you”(谢谢你)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教师也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三、爱护动物,保护环境——I love animals.在学习Book4A“Unit 2In a toy shop” 时,文中展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同样借助CAI,让学生看了一些自由自在的快乐的小动物,学生们的兴趣相当浓厚,为了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我又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鸟儿的歌声不再有,鱼儿也不见了踪影,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请同学用英语简单的说一说两幅图片之间的不同,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最后用本单元的一首英文歌 “We are happy bees”,欢快 的节奏唱出了同学们爱护动物的心愿。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四、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Be quiet in the library.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如学完Book6 Unit1 “Public signs”,借助CIA,我请学生们看了这样几个片段,请他们判断正误:
(1)Be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
(2)Drink and eat in the computer room.(在电脑室里吃东西)(3)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在花园的草坪上走路)(4)Smoke in the school.(在学校里抽烟)(5)Swim in the river.(在河里游泳)
答案是很明显的:(1)是良好的习惯,而(2)、(3)、(4)、(5)是不良习惯。孩子们用他们那稚嫩、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虽然这并不能保证今后在面对这样的人生考题时,他们仍能做出如此一致的回答,但至少在他们幼小而又洁白如雪的心灵上印着最初的,美好的人性品质。这也是为人师者所应给予的。
五、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I can wash the clothes.“What can you do?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do housework?”
(你会干什么?你会帮爸爸、妈妈干家务吗?)
“Sure.I can cook;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lean the bedroom;I can water the flowers ”(当然,我会做饭;我会拖地;我会整理卧室;我会浇花。)„„4人小组正在热烈的进行着讨论,大家都惟恐落后了似的完成我发给他们的一张能力调查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成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一举三得。所以让我们将语言植入生活,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吧,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热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06-25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10-02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09-26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07-07
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09-2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11-19
教师人格力量在德育中的作用06-01
浅谈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何做到爱岗敬业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