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推荐8篇)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1

廊坊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文/霍伟平

摘 要:进入21世纪,中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国民的总体素质。研究我国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改革和总体实施的情况,对改善和加强体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据整理等方法对廊坊市(6个县市)中小学的师资队伍、体育教学质量、场地器械等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现状;分析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抽取廊坊市6个县市的42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廊坊市6个县市42所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设计了《廊坊市中小学体育课表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发放28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93.6%,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91%。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1300份,有效率86.7%。通过问卷信度检验:a=0.85,利用问卷信度系数公式:

a=[k/(k-1)][1-(∑Si-/)(Sx],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Si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和,S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经检验,问卷调查符合要求。

2.2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调查收集的各种数据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了常规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廊坊市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表1显示:廊坊市100%的中学都已经开展了体育课程,96%的小学也都开展了体育课程,说明学校已经认识到了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2.廊坊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如表2所示,廊坊市中小学生教师学历比例与我国家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劣于中学的问题比较严重。

3.场地器械状况

3.1场地状况

通过表3发现廊坊市中小学学校场地不足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通过表格我们发现有20%的学校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地,95%的学校没有体育馆。

3.2器械状况

通过表4发现,体育器械种类单一化,种类少。大部分学校没有充足资金来购买必要的体育器械,致使必要的体育器械缺少。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廊坊市90%以上的中小学能够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体育课间操锻炼,部分中学有自己业余的体育训练队。体育师资的数量普遍不足,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差。

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师资队伍规划和管理,确保体育教师队伍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各级学校领导部门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体育教师师资、场地、器械的配备和投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器械,使学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合理、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周等蒿。学校体育。人民出版社,2004-05:76.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2

1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对于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 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推进农村信息化, 有利于促进农村科技进步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和信息引导, 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的改善, 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 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推进农村信息化, 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 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 疏通信息传播渠道, 还可以增强广大农户和企业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3 推进农村信息化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 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 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 借助于网络技术, 可以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 提升农村发展速度, 缩短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 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 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 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2 廊坊市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 北临京都, 东与津门交界, 南接沧州, 西和古城保定毗连, 地处京津两大城市环渤海腹地, 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现辖三河市、霸州市、广阳区、安次区和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及大厂回族自治县, 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 总人口38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对推动整个廊坊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廊坊市在农村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 廊坊市充分利用户联网、电视、电话、广播等, 为农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综合服务, 使农业信息覆盖40%以上的农村用户, 其主要模式有:

(1) 行政主导模式。抓好廊坊农业信息网站群和农民合作社商务信息网服务, 年发布信息4万条以上;落实农业部“三电合一”和省“农业多媒体视频专家诊断系统平台”项目, 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站200个, 视频专家在线试点1000个, 农村信息员1000名。

(2) 民企经营模式。依托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全市推广应用农机监理、农业智能语音、农业触摸屏等服务系统, 开展农村信息“户联网”综合服务。

(3) 行政与国企合作模式。农业职能单位与联通、移动联合, 通过手机、固话、电脑等方式, 推广农业短信、设施农业专家远程监控、农业专家视频在线等服务。农业短信用户达到50万户, 建设设施农业专家远程监控试点20个。

(4) 行政与民企合作模式。推广神农农业科技进村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农村信息“户联网”综合平台, 开通集发布查询信息、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功能于一体的廊坊市农村土地流转网。

(5) 国企与民企合作模式。推广华夏神农等民企公司与通信部门合作, 依托网站、短信、热线等媒介, 开展新农村金色俱乐部、省农村信息户联网资讯热线服务模式。

2008年, 廊坊市推进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是该市农村信息“户联网”的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星火科技“12396”热线采取以电话为主线、以因特网为总线, 电话、短信、网站、手机上网、电视、广播等多信道全方位接入, 实现互动联动。一是整合搭建包括电话、短信、手机上网、网站、电视、广播、触摸屏七个子平台在内的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二是丰富服务方式, 实现人工坐席应答、专家远程转接、系统自动应答三种服务;三是扩充信息资源库, 服务门类从23个增加到34个, 农业专家和咨询系统的数量由130个增加到157个、语音数据达到10万条。内容涵盖农村科技、涉农商务、农村政务、生活百事、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农村教育等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四是建立星火科技“12396”呼叫中心, 中心现有坐席人员10人、农业专家10人, 实现了每周七天、每天十二小时在线为农民服务。农民只要利用有线电话、手机等通信设备就可获得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全市建成统一标识、配置、服务、管理的地市级服务支持中心1个、县级服务指导中心3个、乡村企服务站100个, 覆盖了无公害蔬菜、奶牛养殖、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等全市的农业主导产业, 直接受益农民达40万人, 增收近亿元。

3 廊坊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廊坊市启动农村信息化工程以来, 各县农村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比较理想, 但是农民在信息利用方面、政府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质量及农民信息素质都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农民缺乏信息化知识

缺乏知识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广大农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 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综合素质较差, 对农业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村民信息意识薄弱, 信息人才匮乏, 加之传统的保守意识使得大部分农民对信息, 尤其是对网上信息表现出漠然和无知, 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时常表现出随机性、从众性和观望心态, 不善于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加快农产品信息发布、搜索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等, 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者的积极性。

3.2 信息获取成本较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与信息应用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各种信息获取手段的费用需求减缓了信息进入农户的步伐。现在虽说电脑普及了, 价格相对以前便宜了, 但最低也需2500元左右。另外, 加之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且分散, 导致农民购置设备上网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经济, 采用电话获取信息虽然方便但费用普遍较高, 而通过电视、板报、传单等方式, 方便且节省费用, 但获取信息方式大都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信息需求。

3.3 信息资源状况较差, 信息实用性不高

目前, 全国虽有农业信息网站2200多个, 但是网上综合性的信息多, 专业性的信息少;简单堆积的多, 精心加工的少;交叉重复的多, 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 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 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 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4 缺少信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现实中, 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素质难以保证。

4 促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体系规划、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开发等任务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要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大力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 并着重培养农民的三种现代意识: 一是现代的科技意识, 即让农户具有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意识。二是现代的市场意识, 即让农户具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三是现代的信息意识, 即让农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同时, 要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能力, 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

4.2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

农村地域辽阔, 对信息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 因此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体系开发、信息技术装备、基础设施铺设、人员培训等软、硬件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 鼓励、支持、吸引社会力量, 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逐步探索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体制,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4.3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点应是采用乡镇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村级培养信息员的方法, 健全乡 (镇) 、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 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 有条件的村, 购进电脑, 建立网站, 无条件的村, 鼓励经济能手购置, 利用党团员活动日进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 使之把农业信息服务作为自身的重点服务内容,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 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 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 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加强农村信息专业人才建设

目前, 廊坊市信息人才仍然比较缺乏, 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搞技术的多, 懂经济的少, 搞生产的多, 懂市场的少。因而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 造就一批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 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 使农业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农业信息专家, 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5 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政策法制环境

实现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抑制信息垄断、信息封锁, 打击坑农、骗农的虚假信息, 统一标准, 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政策法制环境, 促进农业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摘要:农村信息化是使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 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在分析廊坊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3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立足于廊坊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现状,分析了发展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存在问题,并对如何发展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服务产业现状发展策略

0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健康的消费需求由简单、单一的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发生着转变,促使了以追求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服务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健康体育服务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国家扩大内需宏观方针的指引下,发展非医疗性的健康体育服务业,不仅可以满足国民改善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需要,还可以促进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拉动和促进作用。

1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1.1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整体概况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起步较,但是发展步伐缓慢。随着廊坊“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战略的实施,廊坊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为“GDP千亿元俱乐部”的一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到了极大的改善。廊坊市的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社会化、产业化得到了不断提高,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是,健康体育服务产业还存在着一些与廊坊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方面,如以健身娱乐、体育旅游、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等为主的相关产业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呈现出规模小,机构实力弱,产出水平低,社会贡献小,发展定位不清晰,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可喜的是,近年来社会投资办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许多健身娱乐性强,受大众喜欢的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涌现出一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廊坊市的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市场,现已逐步形成了相对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1.2廊坊市市区居民健康体育消费现状廊坊市经济快速的发展,促使廊坊市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花钱买健康”渐成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将健康列入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把体育消费作为对健康消费投资的部分正逐渐增多,特别是在用于健身娱乐、体育旅游、体育服装、体育器材方面的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城乡居民最喜爱的健康体育消费项目依次是篮球、游泳、羽毛球、瑜伽类健身操、乒乓球、足球、网球、武术、保龄球、高尔夫等,该消费群体主要以开发区中外企业高级白领、市直机关公务员、各中省直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及职工、大中专院校学生。消费场所主要以公共体育场所,健身健康活动场所,公共体育锻炼设施及居民小区相配套的健身场所,社区健身场所、私营、民营的健身场所。目前,随着廊坊市公益性全民健身运动场所的不断增容扩点,部分居民的体育消费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发生着变化,即由支出性消费转向公益性消费,这在中低收入者中表现尤其突出。

2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

近年来,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受到经济、体育和产业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与北京,广州和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较,我市健康体育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有较大的差距,相关产业资金紧缺、观念滞后、经营粗放等问题显得比较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及熟知本领域的优秀经营人才,有关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的法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从消费的角度上说,廊坊市受经济发展、群众可支配性收入的影响,体育消费仍很有限。

2.1市场整体规模状况和市场发育程度研究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体育市场的成熟和完善,而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体育市场内外要素的成熟程度。廊坊市体育市场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但水平仍然很低。就体育市场主体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规模小,发育不良。在体育用品市场上,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在廊坊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新型的高档运动器材,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器材几乎都是国外公司产品,廊坊本地体育用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少之又少,在我内叫的响的知名品牌更是没有。

2.2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管理水平和从业者专业素质研究健康体育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体育人才一直是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即按照竞技、教练、教育、科技、裁判等体育人才计划进行划分,而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和中介等方面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稀缺。然而健康体育产业的经营与发展恰恰需要同时具有健康体育知识和市场经营意识的两方面知识。目前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市场上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人才的短缺使廊坊市体育健身、中介服务、体育用品的售后服务等方面缺乏市场化的经验和能力,使服务营销与管理的约束和方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直接造成了廊坊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迟缓的局面。

2.3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区域发展状况研究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在市区,健康体育服务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少,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出现发展不均衡,该产业没有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3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报告首次提出将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列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行业。体育也是一种民生,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素质也是民生。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要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健身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内容,会带动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健身与运动器械、器材密切相关,对于绝大多数人也并不是高消费。通过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来拉动内需,会对经济形势形成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廊坊经济保持较高的快速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府更是结合自身实际,紧紧抓住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提出“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把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休闲商务产业放在优先发展、重点突破和努力扶持的位置上,这将为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4廊坊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4.1加强政府在健康体育服务产业中的调节作用当今世界,没

有哪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要政府的干预,因此政府必须要发挥在产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廊坊市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应为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把发展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纳入新一轮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应进一步组织修订和完善城市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总体战略,出台行业政策,确定发展的重点项目;定期发布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的投资导向和行业信息,对鼓励项目、禁止项目和限制项目做出明确规定,以发挥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指导作用。

4.2培养体育健康服务产业管理人才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任何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效益的高低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经营者的素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经营人才的素质就决定了产业的未来。一个优秀的体育经营人才应该是一名杰出的复合型人才,在语言能力、市场运作方面具备突出的才能,掌握多学科的知识,熟悉国内外的体育发展状况,具有一定商业运作能力,巧妙运用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主管部门要把人才问题作为发展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的首要工作。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去发现和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要建立高效合理的用人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市场为依托,面向社会,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选拔一批有战略眼光且懂金融、体育、法律、企业管理、财务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健康体育服务产业队伍,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强化岗位职业培训,建立完善健康体育服务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办好产业管理干部培训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3创造条件来优化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结构建立一个门类齐全、功能齐备的健康体育服务产业体系,是优化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结构的需要。当前首先应该加快健身娱乐业的扩张,以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两大产业为龙头,提倡科学、健康的健身娱乐观念,引导其消费结构的调整。合理的消费结构将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形成合理的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结构。其次尽快发展滞后的健康体育服务相关产业,提高产业问的关联质量。体育中介业和体育咨询业是我国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群中的连接点,对竞技体育产业和群众体育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4建立健康体育服务产业多渠道的良性运行投资机制健康体育服务产业要得到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产业投融资机制。就需要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种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份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

引言

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党的十六大已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村学校体育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增强农村人体魄、提高农村人的身体素质的功能,还能发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迷信等不健康的活动在农村然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利用农村学校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可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一个重要部分,发挥其丰富农村文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摸清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难的途径,探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乡级和乡级以下)的普通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部分地市的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样本。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1.2.2访谈法对地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1.2.3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中小学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调查。本课题共发放《体育教师调查问卷》135份,回收到135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263份,有效问卷1203份,有效回收率为89%。

1.2.4数理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2.1.1体育课的开课情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直接承担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而3-6年级,每周为3学时,中学为每周3学时。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学校中,全部都开设了体育课,每个地市的开课率都是100%。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课率都是100%说明山东省农村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教育都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但100%的中学每周只有2学时的体育课;小学情况同样并不乐观,45.5%的小学是每周3课时,没有一所学校在1~2年级保证4学时的体育课程,3~6年级一般只有2课时的体育课程,达到每周3课时的学校仅占调查学校的32.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

2.1.2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在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仅为46.95%,中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3.06%,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小学学生,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非常不丰富的百分比竟达到5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率较高,能较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质量较差。

2.1.3影响体育课开设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在农村中小学中,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此外,重视其它学科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观念也是其原因之一。有些地区政府和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师资不足,也影响到体育课的正常开设和质量。各级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校休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省体育教学现状,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其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形成一流的体育教学体系。

2.2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师资情况

2.2.1体育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为1:210,即合计210名学生有一位体育教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为1:213,合计213名学生有一位教师。这种师生数比例失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地方为控制教师编制、减少财政开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中小学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城镇学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2.2.2体育教师教师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按照农村中小学50%的教师分别达到本科和专科的要求,山东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能够达标,但中专学历的教师仍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远低于达标要求。调查中也发现,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生活环境差,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二是地方农村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减少事业编制,进而控制中小学教师编制,使一些有意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不能如愿。

2.3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现状

2.3.1体育设施现状我国教育部规定,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8m2,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在本次调查中,山东省农村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9.64m2,高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6.8m2标准;农村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8.93m2,也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的标准。

但由于体育场地建设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又较为落后,所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多为土质,建设不标准。

体育器材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一个指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体育器材达标率须在80%以上。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的学校仅占23%,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在50%以下,属于不合格范围。

2.3.2经费现状体育教师是体育经费的直接使用者,对体育经费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具有发言权。被调查的农村体育教师64%认为没有体育经费,36%的人认为有经费但得不到保证。另外,从调查的生均体育经费来看,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仅为0.76元。总的来说,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也与全社会及主管教育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关,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现象。

3结论

3.1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被调查学校都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单调、项目少;班额过大,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2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差、标准场地比例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部分学校配置的某些体育器材根本不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维护、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3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不受重视、学校放任体育工作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的体育教师缺乏认真工作的动力,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4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4建议

4.1有步骤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解决分配渠道不合理的状况;号召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给予一定的优越政策。

4.2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4.3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的达标标准,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思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曲宗湖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5(4):26-28.

[3]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2-324.

[4]林文同,李习友.试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J].体育与科学,1990,11(6):19-22.

[5]武军.中国农村体育的动力—争创体育先进县[J].体育文史,1995,(3):18-19.

[6]裴立新.我国农村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N].中国体育报,2004-06-24(7).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5

摘要:休闲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悄然兴起的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利用城市先进的体育设施和优美环境,将健身、旅游、餐饮和购物融为一体的大众消费时尚。本文从河北省廊坊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结合城市竞争力提出如何大力发展廊坊市休闲体育产业。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城市竞争力

0引言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以其现有的在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在资源要素流动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聚集、吸引和利用各种资源要素的能力,并最终表现为比其他城市更为持续发展和提高市民福利水平的能力。显然这一概念包括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休闲体育产业作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其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就值得研究。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廊坊市为例展开探讨。

1廊坊市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廊坊经济的不断发展,廊坊全市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蓬勃发展。廊坊市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每年组织各级各类比赛2000余次,参与活动近百万,政府投资100万元用于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在2004年廊坊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首次跻身全省体育先进行列,并在2007年第十二届省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第四的好成绩,于此同时成功获得2010年省运动会的承办权,这是廊坊体育迅速发展的见证。

近年廊坊体育设施建设规模、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截止2008年,廊坊全市共有体育场馆3186处,主要建设了市体育馆、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局办公楼、全民健身中心和河北省摔拳跆中心等,总投资近4个亿。廊坊体育局训练项目由最初篮球、田径等8个大项目增至现在具有自行车、跳水、跆拳道等21个。全市城区人均占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达到了0.6平方米。廊坊利用区位优势、现有体育资源和与北京、天津地理气候环境相近等条件,吸进国内外运动队和运动员来廊坊训练和参加比赛,同时许多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的比赛业在廊坊举行,如2006年全国男子排球甲级联赛和全国马术锦标赛、2007年全国马拉松冠军赛和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赛前训练营活动、2008年奥运会的分赛场、2009年全省青少年散打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廊坊体育综合水平提升的表现。

在廊坊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廊坊地小、人少、发展时间较短,与其他城市相比具有体育起步晚、体育底子薄、体育发展层次比较低的特点。在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休闲体育想产业观念滞后、体育资源的运用与匹配不尽合理、休闲体育产业的门槛过高、消费层次偏高、休闲体育场馆有规模但利用效率较差、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落后、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人员、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廊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城市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廊坊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2廊坊市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有利因素

2.1政府政策指引——指路明灯廊坊市召开市委四届三次全体会议,正式确定廊坊“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就是要借全省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之机,充分发挥京津之间独特的区位优势,突出发展高水平休闲产业和各类商务商业设施集群,抢占新兴的高端市场。“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就是借全省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之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占新兴高端市场,突出发展高水平休闲产业和各类商务商业设施集群并使之相得益彰,把廊坊建成京津之间大公司、大机构和成功人士休闲居住、休闲办公、休闲创作、休闲会展、休闲洽谈、休闲保健、休闲娱乐、休闲观光等高品质健康生活置业的首选之地和创富金区。要努力把“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打造成为廊坊新的产业标志和城市品牌。以北京新机场和轻轨建设为标志,京津重大基础设施加速向外扩张,为廊坊市对接京津、融入京津构筑了新的平台,提供了难得机遇。这些政策对廊坊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会大幅提升廊坊的城市价值,加快廊坊与北京的”同城”发展步伐。

2.2消费需求改变——关键因素一直以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和体验体育运动,是基于人们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和对生命健康向往的文化基础。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以健康为主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资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更多地走向户外,参与体育锻炼、珍惜生命的消费方式和价值取向已经悄然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主题。廊坊人下班后去北京、天津看看体育比赛、假期去健健身,缓解一下生活的压力,放松心情,逐渐成为廊坊人一种主要的休闲方式,这使得有更多的人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休闲体育活动,这就为廊坊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2.3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条件休闲体育作为产业提出来,本身首先要依托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温饱还是个大问题,休闲体育产业也就根本没有市场可言。如果经济不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能谈休闲的消费方式,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近年来廊坊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2006年——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0亿元、883.4亿元和1051.5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11263元增加到2008年的16302元,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收入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有了可以消费的基础,因而也就拥有了休闲的能力。

3休闲体育产业在提升廊坊城市竞争力中的作用

休闲体育产业即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文化服务产业,对一个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尤其是大型运动会的举办,对城市的基础建设、生态改变、人文环境以及城市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3.1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就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体育休闲产业是朝阳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一支生力军,据有关统计,目前休闲娱乐产业一年可以创造财富20亿元。目前全球体育休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休闲产业创造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成为国内产业中的大项。今后廊坊可以借鉴西方和北京、上海等城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经验,发展以休闲商务为核心,以高级商住、康体娱乐、会议展览、文化创意、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温泉旅游等产业建设为重点,打造高水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为廊坊增加就业、经济稳定发展开创新天地。

3.2在提升廊坊形象方面商务休闲业是休闲体育产业的制高点,商务休闲所占比重也是休闲体育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应以促进商务休闲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实现休闲、体育与商务嫁接。因此我

们要结合廊坊商务休闲业的特点,从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新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发展体育产业,来提升廊坊城市的竞争力和承载力,促进加快廊坊经济和社会人文素质的持续快速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建设主题雕塑、主题文化长廊、主题文化展厅、文化艺术广告牌等为商务休闲区提供一个有品味的文化地带,让廊坊在“三年大变样”战略中增添文化气息和精神享受。

3.3在提高廊坊人文素养方面休闲产业就是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资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休闲活动的商业化和社会化要求人们在休闲时间以内所从事的活动变成一种公共休闲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活动。这就需要对这些公共设施进行维护。休闲体育产业是一种维护国民健康的重要产业,对亚健康状态的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休闲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健身运动、消遣娱乐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3.4在丰富文化生活方面现在在廊坊的各大公园、广场,早晚都会看见很多锻炼身体的人。在艺术中心、人民公园、京客隆广场、时代广场等清展里的太极晨练是最让普通老百姓感到熟悉和清晰的休闲体育概念。而乡村龙狮队、秧歌队等风风火火的农村休闲娱乐的体育项目亦是将目前占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村的体育生活闲暇时间打扮得有理有趣,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整体的身体素质。

4打造意在提升廊坊城市竞争力的休闲体育产业

4.1休闲人——切入点休闲人是指一个人可以以自身的发生愉快地、自愿地去做事情,不受任何干扰,完全从外界环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使自己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去休息、消遣、开发智能,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活动的个体。其本质就是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恢复身心、发展自我。休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科学问题和哲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问题。国家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背后的理论支撑是体制、资源、文化等。文化质量决定国家和城市的质量。人的素质、文化素养是21世纪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休闲质量的高低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甚大。

4.2意在提升廊坊城市竞争力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途径

4.2.1鼓励创新——营造有品味的文化休闲氛围体育休闲产业直接受制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20世纪末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是2400亿美元,占其GDP的2%,在世纪之交,休闲产业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人们已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相比之下,廊坊体育休闲产业有做强做大的空间和潜力。在发展体育休闲产业上,我们必须要有创新,而且政府也必须出面来鼓励创新。因为休闲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新兴产业,在经营和运作中必须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可以说对于它的发展并没有可以套用的模式,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一定要与自己的创新结合在一起,廊坊有着有利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体育资源,有能力也有条件为每一项运动的推广、每一个时尚休闲的流行、每一处场馆的开发利用构思创新,为休的人营造有品味的文化休闲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成为提升廊坊城市竞争的动力源泉。

4.2.2发展多领域——休闲体育产业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国内休闲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与其相关的其他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购物为一体,成为大众消费的新时尚,同时带动着体育彩票、彩票广告、交通、通讯、印刷、住宿体育文化产品和其他产品的消费。到2008年北京的星级饭店总数达到800家,客房13万家,旅游外汇收入达37.2美元等。譬如2004年6月份开赛的欧洲杯,在英格兰产生了巨大经济效应:仅电视机和商品的热卖为4.35亿英镑,在酒吧消费1.1亿英镑。在廊坊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更应该关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如何衔接的问题,要注意产业之间的连带关系,做到上游与下游之间的随时畅通,所以廊坊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在多领域中把握时机,迅速腾飞。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49-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会宁县2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和30名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需要设计了2套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共30份,收回30份, 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85份,有效率95%。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有效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类和数理统计。

二、教学现状与分析

1、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情况

(1)体育课开课率和上课情况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92%。已基本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在未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3所学校里,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不足(2所),有1所学校是教师生病请假。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部分初、高中三年级体育课未能正常开课。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加上器材陈旧,体育教师多数以放羊式教学为主,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教学大纲实施、教案的制定以及教材编写

体育教学大纲是规范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只能部分实施大纲,说明在农村学校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存在很大的困难,现行的教学大纲与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另外调查还发现由于中学尤其是高中面临较大升学压力,体育课完全处于次要位置造成的。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案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各级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教案的审查工作,无教案不许上课,以减小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全面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有很大困难,因此提倡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自编教材。

(3)体育经费投人普遍偏低

近几年,被调查学校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83元(不包括部分学校每年接受一些帮扶物品),许多学校多年没有体育经费,大大低于全国中小学人均每年体育经费的水平,使得正常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在调查的20所中学中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42元。这些本来少得可怜的经费,有时还被挪作它用。在调查中发现,体育经费投人多少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成正效应现象。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场地和器材不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调查分析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与工资对比调查表

教师学历2000元以上1500—2000元1000—1500元

本科 5 \ \

大专 \ 6 \

中专 \ \ 1

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其工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调查中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而大专学历教师工资为1500-2000元,中专学历教师1000-1500。而这中间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较为年轻,教龄也较短。这就反映了学校工资是按照教师的学历下发的,而有的教师教龄长、学历低,工资水平要低于教龄短学历高的教师。这更进一步挫败了老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体育课的课程效果。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体育,个别体育老师充当其他科目老师,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有的从事其他职业。这种现象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会宁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问题基本解决,但体育教学内容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缺乏自编教材。

(2)会宁农村中学“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较差,缺乏体育业余训练条件。

(3)会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人偏低,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情况基本合理,培训方式单一,人才流失严重。

2、建议

(1)加大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更新现代学校体育观念,提高体育课的“素质教育”意识和质量,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2)积极研发适应农村中学课程的内容,使体育课合理化、科学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课余体育训练。

(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人。按一定比例列人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同时,可多渠道筹集经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提倡各类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因地制宜,逐步改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与设备来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4)大力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多渠道的培训体育教师,改善体育教师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 李春兰.洛阳市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endprint

摘 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体育就构成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会宁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中学所占有很大比例。本课题通过调查,了解目前会宁县农村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并分析提出决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49-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会宁县2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和30名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需要设计了2套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共30份,收回30份, 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85份,有效率95%。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有效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类和数理统计。

二、教学现状与分析

1、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情况

(1)体育课开课率和上课情况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92%。已基本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在未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3所学校里,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不足(2所),有1所学校是教师生病请假。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部分初、高中三年级体育课未能正常开课。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加上器材陈旧,体育教师多数以放羊式教学为主,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教学大纲实施、教案的制定以及教材编写

体育教学大纲是规范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只能部分实施大纲,说明在农村学校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存在很大的困难,现行的教学大纲与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另外调查还发现由于中学尤其是高中面临较大升学压力,体育课完全处于次要位置造成的。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案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各级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教案的审查工作,无教案不许上课,以减小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全面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有很大困难,因此提倡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自编教材。

(3)体育经费投人普遍偏低

近几年,被调查学校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83元(不包括部分学校每年接受一些帮扶物品),许多学校多年没有体育经费,大大低于全国中小学人均每年体育经费的水平,使得正常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在调查的20所中学中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42元。这些本来少得可怜的经费,有时还被挪作它用。在调查中发现,体育经费投人多少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成正效应现象。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场地和器材不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调查分析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与工资对比调查表

教师学历2000元以上1500—2000元1000—1500元

本科 5 \ \

大专 \ 6 \

中专 \ \ 1

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其工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调查中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而大专学历教师工资为1500-2000元,中专学历教师1000-1500。而这中间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较为年轻,教龄也较短。这就反映了学校工资是按照教师的学历下发的,而有的教师教龄长、学历低,工资水平要低于教龄短学历高的教师。这更进一步挫败了老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体育课的课程效果。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体育,个别体育老师充当其他科目老师,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有的从事其他职业。这种现象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会宁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问题基本解决,但体育教学内容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缺乏自编教材。

(2)会宁农村中学“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较差,缺乏体育业余训练条件。

(3)会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人偏低,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情况基本合理,培训方式单一,人才流失严重。

2、建议

(1)加大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更新现代学校体育观念,提高体育课的“素质教育”意识和质量,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2)积极研发适应农村中学课程的内容,使体育课合理化、科学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课余体育训练。

(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人。按一定比例列人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同时,可多渠道筹集经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提倡各类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因地制宜,逐步改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与设备来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4)大力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多渠道的培训体育教师,改善体育教师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 李春兰.洛阳市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endprint

摘 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体育就构成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会宁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中学所占有很大比例。本课题通过调查,了解目前会宁县农村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并分析提出决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49-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会宁县2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和30名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根据需要设计了2套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共30份,收回30份, 有效率100%。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85份,有效率95%。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有效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类和数理统计。

二、教学现状与分析

1、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情况

(1)体育课开课率和上课情况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92%。已基本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在未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3所学校里,主要原因是场地、器材不足(2所),有1所学校是教师生病请假。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部分初、高中三年级体育课未能正常开课。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加上器材陈旧,体育教师多数以放羊式教学为主,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教学大纲实施、教案的制定以及教材编写

体育教学大纲是规范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只能部分实施大纲,说明在农村学校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存在很大的困难,现行的教学大纲与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仍存在一定的距离。另外调查还发现由于中学尤其是高中面临较大升学压力,体育课完全处于次要位置造成的。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案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各级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教案的审查工作,无教案不许上课,以减小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全面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有很大困难,因此提倡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自编教材。

(3)体育经费投人普遍偏低

近几年,被调查学校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83元(不包括部分学校每年接受一些帮扶物品),许多学校多年没有体育经费,大大低于全国中小学人均每年体育经费的水平,使得正常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在调查的20所中学中每年的体育经费投人人均仅为0.42元。这些本来少得可怜的经费,有时还被挪作它用。在调查中发现,体育经费投人多少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成正效应现象。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状况不容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场地和器材不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工资待遇调查分析

会宁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与工资对比调查表

教师学历2000元以上1500—2000元1000—1500元

本科 5 \ \

大专 \ 6 \

中专 \ \ 1

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与其工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这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调查中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而大专学历教师工资为1500-2000元,中专学历教师1000-1500。而这中间本科学历的教师都较为年轻,教龄也较短。这就反映了学校工资是按照教师的学历下发的,而有的教师教龄长、学历低,工资水平要低于教龄短学历高的教师。这更进一步挫败了老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体育课的课程效果。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学校不重视体育,个别体育老师充当其他科目老师,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有的从事其他职业。这种现象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会宁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问题基本解决,但体育教学内容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缺乏自编教材。

(2)会宁农村中学“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落实情况较差,缺乏体育业余训练条件。

(3)会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人偏低,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4)会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学历、职称情况基本合理,培训方式单一,人才流失严重。

2、建议

(1)加大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更新现代学校体育观念,提高体育课的“素质教育”意识和质量,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2)积极研发适应农村中学课程的内容,使体育课合理化、科学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课余体育训练。

(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人。按一定比例列人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同时,可多渠道筹集经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提倡各类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因地制宜,逐步改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与设备来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4)大力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多渠道的培训体育教师,改善体育教师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7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体育器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96-02

1 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合并后各个学校的综合教育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但是体育教学资源状况并无明显改善,体育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缺乏

大部分农村小学存在缺乏运动场地或运动场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部分学校的院落就是操场,中间垒几个水泥乒乓球台,院落边缘象征性地树一两个篮球桩子,或者一副双杠一个单杠什么。有些学校虽然有操场,但是仅仅是一块平地而已,一遇到刮风天便尘土飞扬;即使没有风的天气,一节体育课下来,师生都是一身黄土。这样的运动场地,实在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投入难以画上等号。

很多学校的运动器材是在“普九”的时候,按上级检查要求购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器材因为时间关系早已变为废品,比如足球、拍球;由于场地的缺乏,这类器材买了就没有用武之地;而那些跳绳、毽子之类不受场地限制的器材,因使用频率颇高而损坏严重。

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缺乏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到体育课,除了整理队形外,不是跳绳、打乒乓球就是追逐打闹,能分清篮球、足球、拍球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参与球类运动了。

1.2 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影响新课程的推进

随着撤点并校的进展,大部分年轻教师都调到县城工作,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呈现偏大趋势,而且基本没有体育专业的教师,体育教师大多由教课任务不足的男教师兼职。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没有体育教学的经历,对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式都不熟悉,只能按照课本的基本内容照本宣科,带着学生做做基本的体育锻炼。由于体育课不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考核的科目,部分兼职教师为提高自己所担任的科目的成绩,直接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面对这种师资状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谈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理念了。

1.3 重智力、轻体育的观念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社会、家长,都存在严重的重智力、轻体育的倾向。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测试或者对教师进行文化考试,社会和家长也都只注重学校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这种考试指挥棒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要求,都在无形中影响学校对课程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学校只要在课表上排上体育课程、有任课教师,就是开全课程的全部表现,至于体育课程怎么上,教学效果如何,无人关心。80%的农村小学生不会打乒乓球,90%的学生不懂篮球运动规则,很少有人玩过足球和拍球;至于单杠、双杠,仅仅是作为一种可以在上边玩耍的器械,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山羊、跳箱。这种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也是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严重滞后的原因。

2 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

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不可能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体育设施、购置大量体育器材,只能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完善体育设施、补充体育器材。体育教师要克服客观条件的困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上好体育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选择最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比如,农村小学基本没有足球场,那教师就让学生在操场或学校院落里分组围成几个圈,每组一个足球,大家练习将足球踢向某个同学,同学接球后继续踢向下一个……这样既起到锻炼作用,也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足球,课堂也有一定的愉悦性。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校附近能够作为运动场地的公共设施,开拓性地上好体育课。比如,撤点并校后,部分学校从村内迁到村外,学校周围有行人稀少的柏油路,个别学校附近还有废弃的工厂,有开阔的硬化地面。这些地方都可以作为学生临时上体育课的场所,带领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越野长跑,或设置简单的篮筐作为篮球运动的场所。山区小学可以山区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比赛等。

2.2 全方位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

农村的大多数家长将教育作为孩子跳出农家的跳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体育只是有知识人的娱乐方式,根本没有将其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联系起来。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农家孩子只要参加必要的家务和田间劳动,身体就能变得强壮,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错误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学校要借助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体育课程内容的变化,让家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明白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家长的角度入手,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学校要将体育课程放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任教,减少兼职教师。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有三维目标,不但有明确的体育知识、技能目标,还要突出实施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显示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与运动文化的热爱。同时结合县里举办的运动会和社会上的其他文体活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绩进行考核,促使教师的教学正规化、专业化。学校和社会的双管齐下,一定能促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极少有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体育课的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执行新课程标准、推行新课程理念了,能保证基本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都是体育教学比较先进的学校。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适当招聘一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任教;或者以学区为单位,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将其放到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高度。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还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体育教材,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熟知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由此促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逐步走向正规,不断改善农村体育课的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体育素质。

2.4 大力開发本地体育课外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农村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各地农村,都有本地特色的大型文娱活动,含有大量的体育元素。比如,有的地方崇尚武术,有的地方有打太极拳的传统;有的地方有腰鼓、秧歌,有的地方舞狮子、龙灯等。其中的许多活动都可以作为体育课外课程资源。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来丰富体育学习,增加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与娱乐性。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利用体育课程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学会整理队形基本知识,掌握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等,然后结合本地的传统运动,让学生练习相对专业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既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落实,又保证了体育学习的多样性与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结束语

研究廊坊农村的体育现状的论文 篇8

摘 要 根据定西市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实际和新课改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经过加工整理、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定西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整体相对滞后,发展极不平衡,城区学校无论是师资、场地器材还是学校的重视等方面都优于乡村中小学。

关键词 定西市 学校体育 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全市所辖的七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影响,定西市在师资,还是场地器材,与经济发达地区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摆脱困境,尽快改变学校体育落后的现状,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不断改善当地学生的健康状况,是这次调研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对定西市的中小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走访。通过调查数据的整理、加工和分析,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与建议。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当地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定西市38所中小学。

(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定西市38所中小学发放问卷38份,回收38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100%。2.访谈法:走访了被调查学校的部分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了解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和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体育专著及期刊文章等。4.统计与分析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问卷进行了常规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定西市乡村中小学的专职体育教师十分短缺。除完全中学和部分独立初中的专职体育教师配备较为富裕外,大部分初级中学和小学严重不足,部分小学甚至连“一校一师”都达不到,总体来看专职体育教师数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但职称普遍偏低。专职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表1)。

表1 定西市专职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被调查教师总人数84人)

年龄结构 (人) 占总数(%)学历(人)占总数(%)职称(人) 占总数(%)

45岁以上 13 15.5

30~45岁 36 42.9

30岁以下 35 41.6本科 13 15.5

专科 61 72.6

中专 10 11.9 高级 3 23.0

中级 10 11.9

其他 74 88.1

(二)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从调查可知,所有被调查学校都开设了体育课。但是,受师资的限制,大部分初中和小学,特别是小学没有按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开足体育课时(1—3年级每周4节,4—9年级每周3节)。

(三)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被调查的中小学都安排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但由于操场面积普遍较小,到了冬季,大部分学校都停上早操,课间操虽然能够坚持,但效果一般。

(四)场地、器材与设施现状与分析:从调查可知,全市标准的400米田径场地较少,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3平方米。体育器材的数量就更少,几十人才能达到一件。部分小学的全部体育器材就是几根跳绳和几个破旧的篮球。场地小、器材少,严重影响着本市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体育观念滞后、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严重影响着贫困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建议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体育课时。

(二)师资短缺是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改善体育教师待遇,稳定队伍,另一方要增加体育教师招聘的人数来缓解体育师资紧缺的局面。

(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匮乏是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建议各学校要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拨款、学校自筹和争取社会捐助等,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改善,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力是西部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落后的主要表现。建议各学校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吸收民间和民族体育项目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争取选择学生参加人数较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作为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得到落实,不断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发挥积极作用。

★基金项目:课题编号:DX[2011]GHBZ39。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委员会令第11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版.

[3] 李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10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下一篇:圣诞节的初三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