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与自我管理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态与自我管理(共8篇)

心态与自我管理 篇1

改變自我十大基本心態

1、要成為公司的資產,而不是負債或工具。

2、嚴師出高徒,年少慎選師傅,若要功夫深,就要鐵杵磨成繡花針。不要認為只要跟隨輕松、隨便、甚至可以混水摸魚的主管做事,就是幸運的事。剛開始可能覺得工作輕松愉快,幾年下來會覺得空無一物。

3、學習負責任,主管及老板才會托付重任。

4、做一個招運的人,而不是等待運氣的人。每一個成功的人士,先前的運氣或立足環境可能相當惡劣,但他們的樂觀、進取、行動、耐性,終於能成功。人只要努力耕耘,聚集人氣,氣旺就能成功。

5、積極接近成功的人物,減少摸索的時間。

6、抱怨只會讓自己頹廢,打倒自己。

7、不要只做薪水份內的工作,否則永遠升不了官。

對事不對人,自我管理二十大原則

1、懂得自我管理。

2、察言觀色,勿掉入辦公室的政治圈。

3、拒絕加入辦公室互吐苦水的牢騷會。

4、多與熱愛工作,人緣佳的成功人物接近。

5、善用時間管理,排定每天的工作優先順位。

6、尊重每個職務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7、凡事對人不對事,處事合乎公平合理。

8、勇於挑戰別人不願做的事。

9、用溝通代替談判。

10、有錯就改,並立即向相關者致歉。

11、廣結善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12、盡善盡美,讓經手的每一件事盡量完美。

13、避免自己做了無知的儔聲筒。

14、該與不該應有分寸。

15、小心眼、大嘴巴、是辦公室的討厭鬼。

16、公私分明,盡量不讓私事影響公事。

17、拒絕利誘,明哲保身。

18、保持永遠的新鮮度。

19、培養中性人格。

20、健康的身體。

最後以四句話來呼應上述的十大基本心態與二十大自我管理原則。

一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态与自我管理 篇2

一、目前高职学生常见的不良就业心态

(一) 缺乏清晰的求职意象

在目前的高职学生群体中, 很多学生都在怀疑, 自己毕业之后到底能够从事什么职业, 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明确的规划, 没有一个清晰的求职意象, 少部分的同学眼高手低, 这无疑对他们的顺利就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代的高职学校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也让他们拥有着独立、自信的优良品质和天生的优越感, 但是, 这类学生往往不能承受学习和工作的辛苦, 畏难情绪严重,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 急于求成的心态严重

自信是当代高职学生的一个优点, 但是过于自信就反而变成了缺点, 由于眼高手低, 部分学生盲目的择业和创业, 最后只能一事无成。此外, 过分地依赖父母也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方面, 他们都渴望父母能够助自己, 这也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四) 自卑的就业心态

与本科、研究生相比, 高职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偏低, 无疑让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 不少学生不敢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就业中, 对自己的未来迷惘、困惑。还有些学生在求职市场中没有勇气与招聘者进行交流, 无法表现出自己的优势, 这都是自卑心态的具体表现。

(五) 功利的就业心态

调查显示, 多数高职毕业生希望可以在城市中就业, 他们不愿意到农村和基层, 可见, 功利的就业心态在目前高职毕业生群体中也是广泛存在的。之所以存在这一心态, 主要是由于就业体制的影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意愿来自主择业, 他们希望选择收入好、待遇高的职业。而市场经济的完善也给这种心态的滋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家庭和校园环境也是学生产生功利性就业心态的一个重要诱因。

(六) 追求稳定的守旧心态

在20世纪80年代, 大学生毕业后, 就可以拥有稳定的工作, 到了90年代末期, 统招分配变成了双向选择, 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激烈。与本科院校不同, 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中, 这些企业风险大、自负盈亏、稳定性差。一些学生在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下, 依然想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 端上铁饭碗。

二、如何利用自我管理评估改善高职学生的不良就业心态

高职学生缺少的并非就业机会, 而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心态,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的就业, 开展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评估非常有必要:

(一) 利用自我评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为指导老师, 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识, 认清楚社会的就业形势, 努力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 但是学生依然有大量的就业机会, 面对着庞大的买方市场, 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 认清社会形势, 养成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管理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科学的评估, 进行适宜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目前,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已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但是真正取得成效的并不多。虽然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但是却不明白在每一个阶段, 自己应该完成什么任务, 不仅浪费了学习时间, 还失去了宝贵的就业机会。为此, 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做好自我管理评估。

(三) 采用多元化的途径来锻炼实践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需要采用多元化的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鼓励他们参与就业实践, 让学生可以利用勤工俭学、暑期实践等机会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 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而循序渐进的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 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

让学生定期开展自我管理评估工作可以帮助他们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 积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现阶段的新形势, 指导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态摆正, 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合理的评估, 摆脱不良思想的束缚, 用端正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就业,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结语

不良的就业心态影响高职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不论是作为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 还是作为未来劳动力大军的高职毕业生, 都应当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态若改变, 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 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 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 人生就跟着改变。”高职毕业生只有改变不良就业心态, 才能正确定位职场,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钱丹, 施展望, 张兰.从就业形势浅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

[2]陈增标, 李志锐.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如何优化班级的就业心态[J].成功 (教育) , 2011 (2) .

[3]姜赛飞.不良就业心态对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影响初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过客心态与台湾自我认同的建构 篇3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沉痛历史的代名词,许多屈辱性的条约都是经他之手签署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谈到李鸿章时往往是无奈又痛心。大陆友人在问我这个问题的同时,或许期待的是我有着与他一致的共鸣与疼痛,但我却让他失望了。我回答他的是:“你应该先问我台湾人恨不恨日本人,如果台湾人不恨日本人,你的问题根本是不存在的。”而事实上,台湾人并不讨厌日本人,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存在。

过客心态与选择性遗忘

从台湾人眼中来看,中国大陆实在是一块很沉重的土地,从紫禁城到圆明园,从北京到敦煌,只要有古迹的地方就会提醒着所有中国人近百年历史的屈辱,所以古迹往往同时也是“爱国教育基地”,随时提醒着原本试图放松心情的游客“不要忘了过去的屈辱,要记得爱国”。反观台湾,没有哪个地方会挂上“爱国教育基地”牌子来提醒你,古迹的说明牌只告诉你过去此地的历史,也就是“谁曾经来过这里”,提醒人们原来大家都是过客——荷兰人来过了,郑成功来过了,清朝来过了,日本人来过了⋯⋯最后呢?大家也都走了。同理,站在这里的你我,迟早也是要走的。既然大家都是过客,又何必去彼此怨恨呢?

两岸历史经验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的差异也造成两岸今日交流的无形障碍。中国大陆的绵长历史,是资产也是负债,更多地带给中国人“不能当败家子”的心理压力,所以中国人时时都在追求强大,也提醒自己必须要“站起来”。无论是奥运还是世博,都旨在证明中国人站起来了,相信未来只要有这种世界级盛典,还是会继续用来证明同一命题。这种心态既自大又自卑,所以大陆人在与外人(包括台湾人)互动时,一部分是基于自以为是的大方气派,另一部分是基于自卑的斤斤计较,二者巧妙地融合在大陆人的性格中,外人不解内情,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红线。这样的心态使中国始终无法脱胎换骨,成为一个真正让人敬重的大国,即使今日中国经济高度发展,武力也十足强大,但在国际上总觉得哪里似乎不到位。一个真正有自信的“三好学生”,是不会一天到晚要别人承认,并再三肯定他是一个“三好学生”的。

中国人在追求强大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不断追求外在肯定来强化自身信心外,也经由不断寻根去确认自我的认同建构。在自我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如果与外人在象征性的事物上产生冲突时,情绪性的冲突就会发生。例如近些年大陆愤青网民对于近邻韩国与日本的言语与肢体攻击,便是此类问题的代表。日本的问题比较明确而清楚,中国人对于二次世界大战的伤痛至今依然耿耿于怀,所以修理日本便是一个既简单又廉价的出气方法,还能凝聚民族士气;同时日本是中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一个巨大又必须超越的障碍,拿政治与民族情绪修理它,一方面满足自身需求,另一方面压压对方气焰,一举两得。韩国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个案,它近年也在追求自身民族情感认同,在此过程中,如何诠释与中国的关系便成了关键,诠释得不好有碍韩国的民族认同建构,诠释过了头则伤害中韩友谊,同时又触及到中国人自尊心软肋,其下场就是大陆网民编造的一连串讯息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例如“孔子是韩国人”、“屈原是韩国人”、“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结果,韩国大使馆新闻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经常开记者会去澄清这些谣言,这在全世界也是一个有趣的例外。

而在台湾,大家都是过客心态,看起来就像是一副随时准备离开的样子,因此对于历史的问题也就马马虎虎——反正随时都可能要走,谁在过去或是此时此刻做过什么,有那么重要吗?所以,台湾人说的好听点是“对历史很宽容”,其实是“爱怎么解释都行”。除了政客外,大概谁也不会去深究历史的过往,而且就算是政客,也是选择性的深究。因此跟台湾人谈历史,每个人都像是得了选择性的失忆症,大家抛弃他要忘记的,记住他想记住的,同时也选择他所想要诠释的历史。

很少有台湾人能够完整地说出这块土地的点点滴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支离破碎的:外省老兵记得的是大陆家乡的好,本省台籍老人记得的是日据时代的夜不闭户与秩序井然,双方完全没有任何交集。日本人在殖民统治时期对台湾的剥削与杀戮,几乎不存在于台籍老人的记忆中,所以抗日英雄简大狮与林少猫没有多少人记得,连引起国际震动的“雾社事件”,都同样在台湾人的印象中逐渐消失殆尽。同样,对于蒋介石在统治大陆时期的腐败与孔宋家族的贪婪,外省老兵也是选择性的遗忘,不但忘了自己是如何被迫拉上军舰当兵,来台后更视蒋介石为“伟大的领袖”或“民族的救星”,并认为蒋介石是唯一能把他们再带回老家的人,这简直就是集体性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对于一个过客而言,过去并不重要,现在也不重要,未来要去哪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种过客心态,在人多了以后,量变也会产生质变。1949年退守台湾是段神奇的历史,所有过客挤在这个小岛上,竟然产生出新的文化,迥异于1949年以前的五千年中国。

这种基于过客心态所造成的历史与文化的断裂,其实在台湾屡见不鲜。例如,当世界各国都在热烈庆祝二战结束70周年时,台湾却是一切冷冰冰,好像二战战火从未波及过台湾,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二战末期美军在台湾的惨烈轰炸,以及所造成的惨重伤亡。这种冷漠也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在2009年9月,孟良崮之役阵亡的国民党将领张灵甫遗孀王玉龄女士到台湾来,申请补发张灵甫生前所获得过的勋章,其中还包括军队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结果有关部门的办事员有眼不识泰山,居然要求王女士必须按照价目表缴交“勋章制作工本费”才能补发,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显然张灵甫是谁已经被绝大部分台湾人所遗忘,只有到忠烈祠去,才会赫然发现张灵甫居然是排名第一的人物!而在中国大陆,拜电视剧和中学历史教材所赐,张灵甫的形象虽然未必正面,但却仍鲜活地印在中国大陆人民的心目中。所以,两岸对历史解读的差异很有趣,虽然共同经过,却未必观点一致,不一致的史实又各自选择遗忘,或是各自表述立场。多像现在的两岸关系!

于是,同文同种的两岸人民,对历史事务的诠释也就开始产生了歧异。举例来说,大陆人与日本人,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怨,也是愤青时常做文章的好材料;而历经了“皇民化”运动的台湾人,对日本人及日本文化不仅能接受,甚至产生孺慕之情,以至部分文化成分已经渗入了基因当中,彻底改变了台湾人的文化认同。所以一个日本文化已經渗入基因的台湾人,怎会去恨日本人呢?如果这些台湾人都不会恨日本人了,又怎会去恨李鸿章呢?至于《马关条约》所带来的耻辱,则更是早从台湾人的记忆中彻底扫除出去了,宛如一个失忆症患者。在很多台湾人眼中,日本人仿佛是近亲,有一种文化上的熟悉感与亲切感,而分隔了50年的对岸大陆,却像是陌生人了。因此,当李登辉说他20岁以前是日本人时,必然引起了对岸的愤慨:“怎么会有中国人愿意以日本人自居呢?”但在台湾,李登辉的观点却是相当部分受过日本殖民统治的老一辈台湾人的共同心声。既然在20岁以前他们都被教育成日本人了,对岸大陆还一直强调“同文同种”、“血浓于水”,或者是不遗余力强调两岸有那么多共通点,就这些台籍老人来说,就成为一件莫名奇妙的事了。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大陆朋友常说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台湾,或者认为这是两岸交流的基础或共识,这样的认知是否正确,其实见仁见智。台湾的文化与记忆,是在1949年之后被重组过的,重组的元素除了1949年来台的200万军民,还有原先居住在台湾受过日本殖民统治的600万台湾人。如果用个数学题来看,即便这200万人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被日本殖民统治了50年的台湾人的记忆比例该算是多少呢?这样的组合,又经过了60年的刻意引进的美国文化的重新组合与涵化,其所形成的文化与记忆,自然迥异于所谓的“中华文化的精髓”。除了这些元素以外,近些年很多台湾人娶大陆与东南亚籍的配偶(总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自然也给台湾的文化构成又多增添了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去改变它的构成比例,这样所形成的文化与认知,自然与传统中华文化的认知会有着更多的差异,也会让对岸的大陆人觉得更加陌生。

其实,到底什么是“中华文化”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恐怕连台湾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从具体的故宫博物院的国宝,到中秋、端午与春节,再到部分宗教人物如圣严法师所提倡的“心六伦”,都有人认为是。但这到底是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实都很难说。举例来说,大英博物馆里也有很多中国国宝,难道能说英国也有 “中华文化的精髓”吗?中国周围的国家如越南、韩国、日本也都过农历新年,我们也很难说这些国家也都有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只能说,在台湾的文化建构过程中,中华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但不是唯一的元素。至于它比例有多少,坦白讲没人能说清楚。

如果我们举例剖析,要找一个东西代表台湾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川味牛肉面”了。早年台湾人多务农,不吃牛肉,自然也不存在牛肉面。受到驻台美军的影响,台湾人开始吃牛肉。部分外省军人因嫌美式牛排难啃,军队伙房于是开始研发牛肉的中式红烧制法,下个中式面条就成了阳春版的牛肉面;或把牛肉卖给肉贩,内脏杂碎留下来煮成一锅,又成了牛杂面;而高雄冈山的四川军眷仿郫县豆瓣酱制成冈山辣豆瓣酱,则成了川味牛肉面不可或缺的一味。一碗小小的牛肉面,包括了美军、外省老兵、四川军眷等人的心血与创意。大家都是过客,这些过客的个别因素整合成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有传统的旧元素,也有着好几个旧传统衍发出的新元素。这些新文化,我们还能够说它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精髓”吗?

建构认同的多元立场

至于台湾本身自我认同的建构,在多元文化重新组合的情况下,就成了大陆人眼中难解的“多选题”了。除了两个统独选项外,更多的选项是蛇鼠两端的“边走边看”、“维持现状”。换言之,就是大家都不说破,以后再看看。在这追求自我认同建构的过程中,台湾也不断去找寻各种元素,来作为建构有别于中国大陆的自我认同的象征。例如繁体字、妈祖绕境、关公信仰、注音符号、台语,或是异于北京腔的普通话⋯⋯有些元素即使与对岸雷同,台湾人也不介意,即使妈祖信徒每年组团去福建湄洲祖庙进香,但是绝大部分的台湾人还是认为这是属于台湾人特有的信仰与风俗。因此台湾人在建构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妥协与包容力,即使部分元素与对岸相同,他们也不会脸红脖子粗地去论证这是“专属于他”的元素。从某个角度来说,台湾人并不在意跟大陆共同拥有这个元素或特质,因为就一个过客来说,原本就不存在“专属于他”的元素。既然如此,在选择的同时,自然也可以接受未来某一天会放弃这一选项。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陆人与台湾人不相争论的所谓“共同元素”,大陆人当它是同文同种的文化基础,以台湾人来看,这只是现阶段的暂时选择,而不一定代表永恒的选择。也因此当大陆人自认为可以此为基础与台湾人进行对话的同时,却不知台湾人正随时可能准备放弃这个基础。

当然,这种多元与包容除了历史塑造的偶然性,也跟台湾后来民主政治的实施有很大的关系。显然,在两岸的文化形塑过程中,政治因素始终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项。对岸大陆当下的政治选择与判断,不断影响着这一切。从“破四旧”到文革,这些历史事件无不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构成。甚至连要评价历史人物,也都离不开政治正确。评价离现在历史愈近的人物,受政治影响愈深,也愈难客观公允。这个问题原本在台湾也很严重,但在1987年解除戒严令与民主化之后,这个问题逐渐减轻,迄今几乎已经不存在。由于民间史料不断的出土(例如蒋介石与宋子文日记在美国的公开),各式各样原本名不见经传小人物的回忆录出版(例如蒋介石侍卫翁元等人),或许资料未必全部可信,但是确实丰富了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诠释角度。许多过去居庙堂之上的人物,或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被拉到公平及庶民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品评,品评的角度虽然各异,但是多元的角度让这个人鲜活了起来,让他开始像个人,不会像个神。

除了对大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品评以外,对当下事件的立场选择,更是多元到让人目不暇接。这也让对岸的大陆人对于台湾人这种多元分歧的立场与选择,更是觉得难以理解。一个简单的善意的举措,例如“一国两制”、ECFA等议题,也可以在台湾内部引发激烈的辩论,这是让对岸的大陆人难以理解的。在大陆看来,为何释放了这么多的善意,愿意有这么多的让步或让利,台湾人却还在挑三拣四,这是多么让人为之气馁。大陆人也永远无法理解为何想要努力与台湾靠得更近的同时,部分台湾人却努力伸手把大陆人推得更远。这种对彼此内心世界的难以理解,其实也是现在两岸沟通的最大障碍。因为双方彼此永远在不同的频道上对话,自以为用对方理解的词汇,论述着彼此无法理解的观点。

每一次去大陆参访,大陆朋友常用“兄弟”去形容两岸关系。我也常开玩笑地说,如果你觉得两岸未来将走向统一,那两岸怎会是兄弟关系呢?因为中国传统的兄弟关系,都是在父母过世之后分了家产出去开枝散叶的,这反而论证了独立。我进一步说,两岸之间未来发展的前提如果是统一,那应该更像是表哥想跟表妹结亲,永久共同生活。既然如此,就表示除了有著共同的血缘与关系,又有着更多不同的元素与差异存在(例如姓氏不同、原生家庭不同)。如何弥平这些不同的差异,了解台湾表妹内心深处幽微不为人知的变化,让台湾姑娘心甘情愿地出嫁,才是大陆表哥应该要有的心态吧!

端正心态挑战自我演讲稿 篇4

端正心态挑战自我演讲稿1

晚上,我与爸爸到中心花园玩。“快来捉我呀!”旁边传来孩子欢快的喧闹声。我扭头一看,有一群孩子在玩“抓人”游戏。

孩子们你追我跑,我心里痒痒的。我拉着爸爸的手说:“我也要玩。”“行啊,你跟他们说。”爸爸回道。我想:“如果他们不理我,多难为情。”便摇了摇头。爸爸瞪大眼睛问:“为什么?”“万一他们不带我,怎么办?”爸爸歪着头,沉思了一会,说:“勇敢点,去和他们玩。”“好啊。”我紧张地走近他们。他们快乐地追逐,脸上全是汗,兴志正浓,从我身边跑过去,没人答理我。

我想:“他们肯定不会带我。”我停下脚步,转身回到爸爸那,依偎在他身旁,爸爸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事的,勇敢一点。”我鼓起勇气,又走向孩子们,才迈出第一步,便收了回来,我红着脸,望着爸爸说:“算了,不玩了。”爸爸皱着眉头说:“要学会战胜自己。”

听了这话,我重新获得了信心,挺着胸膛,快步走上前,用手点了一个大男孩子,低声说:“能不能带我?”“好啊,那该你捉。”大男孩大声说。我转过身,伸出食指与中指,对爸爸作了个“胜利”的手势,高兴地与他们玩起来。

有小伙伴玩,真开心,我以后一定要战胜自己,多交朋友。

端正心态挑战自我演讲稿2

今天上午我与我的小学最好的朋友崔本正一起去华联购物,我本身自己会骑自行车也想趁这次机会在好朋友面前展示一下自己!

在去的路上崔本正一直不敢坐我的自行车,他毕竟竟也是第一次做我的自行车。路上的车辆很多这让我又紧张又刺激,崔本正坐在我的后面一直给我说话,我也聊得很投入也忘了自己的紧张,自己小心翼翼的骑着自行车,好像不一会到华联,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进超市,食品还真不少,叫我目不暇接.一位年轻漂亮的阿姨走到我的面前,笑了笑,热情的说:“小朋友,你要点什么?”阿姨的这一问,可把我变紧张了,小声的说:“我自己找。”然后,我走进食品区了。

我走进食品区的中间,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真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我走到我要买的饼干面前,刚要去挑选饼干,一位阿姨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小朋友,你买什么饼干,我可以帮助你挑选?”我不好意思,小声的对阿姨说:“阿姨,我要买巧克力饼干。”我正说,阿姨就给我了一个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饼干。我高兴的对阿姨说:“谢谢阿姨。”阿姨对我笑了笑,她笑的是多么甜啊!

接着,我又来到了粮油类区,找到了方便面,可是,并没有我要的方便面,正在我着急的时候,一位阿姨走过来,对我说:“小朋友,你想要什么样的方便面?”我对阿姨说:“阿姨,我想买五包华龙面。”阿姨不好意思的说:“我们这里的华龙面卖完了。”我正在着急时,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换一种方便面,于是,我拿起了我另一种最爱吃的康师傅方便面。

这次主要目的有两个:这次回老家过春节,我特意为爷爷买刮胡刀,以表示我的孝心;二是我要为我刚出生弟弟买玩具。

我接着来到刮胡刀柜子面前,阿姨好像没有看出来我给谁买,我一面咨询阿姨就一直给我推荐那款,终于我看好了一款,阿姨对我说了一句很吃惊的话;“你自己用吗”这一句让崔本正大笑起来,我说我给我爷爷买,我不需要,阿姨这是脸红了起来。

我跑到玩具面前,崔本正也给我挑,我想了想我弟弟刚出生也玩不了,我就自己做主给弟弟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领带熊”它很可爱,它可以陪伴我弟弟成长。

买完东西我再次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可是我第一次自己去购物,我真高兴!

端正心态挑战自我演讲稿3

别看我个子高高的,其实胆子小小的。那一天,我对自己发起了挑战——

夏日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商场闲逛,看见中庭有一堵高高的墙,从一楼延伸到三楼,目测有15米高。墙下面铺了厚厚的海绵垫,墙上隔一段就有突出的东西,妈妈告诉我这是攀岩训练基地,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我看得目瞪口呆:这完全是90度延伸!而且在近顶端的位置还有一个反向120度的高难度斜坡!我胆怯了,攀岩墙那么高,我一向胆小,万一一个重心不稳摔下来多恐怖啊,而且商场里还有那么多人,也好尴尬呀!妈妈给我打气:“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去挑战自己一次吧。”看着妈妈鼓励的目光,我决定去攀岩一次。

我被工作人员全身“武装”地带到攀岩墙前,抬头望去,好高呀!我的腿开始发抖。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必须战胜胆小的自己!一定行的!我深呼一口气,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攀岩,每一步我都是小心翼翼,还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难。用余光扫一下,好像我已经快爬了两层楼那么高了!我很好奇,禁不住往下看——好晕啊!恐惧让我顿时手脚发软。这时,我听到妈妈大声对我喊:“往前看,加油,你可以的!”我马上收回向下的目光,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抬起头继续往上攀爬。

我一步一个脚印来到了难度最大的120度反向斜坡处,我知道在这里很多人都打退堂鼓了,但我觉得我还有体力,也可以尝试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个。于是,我仔细地观察,小心踱步,让自己来到最接近顶部的地方,利用腰部的力量把腿蹬到顶部,再用腿和手的力量一鼓作气翻到顶点。我成功了!再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我不但不害怕了,心中也满是自豪!

我第一次攀岩就成功了!我真为自己骄傲!挑战自己感觉真好!

端正心态挑战自我演讲稿4

我是一个胆小的女生,平时一看见昆虫便躲得远远的,一只青蛙也能把我吓个半死,游乐园里的什么过山车,冲浪更是看也不敢看。可是今年暑假,我彻底地改变了。

七月份的时候,大姨带着我和哥哥去常州游玩。我早就听说常州恐龙园里有许多惊险刺激的项目,我真的是既向往又害怕呀!向往的是又可以疯狂而开心地玩一次了,害怕的是那些刺激的项目实在让我望而却步。最终对向往战胜了恐惧,我把心一横,“既来之,则安之”。大姨便早早地给我和哥哥买了票,第二天一早,哥哥便“押”着惴惴不安的我去了恐龙园。

我们首先来到了“翼飞冲天”。这个项目就是一个人趴在一个位子上,扣上安全设备后,便开始旋转,一边旋转还一边升高,升到最高处时再缓缓地一边旋转一边降落。我一见那机器便感到恐惧,想赶快逃走。可是马上就到我们了,想跑肯定会被哥哥抓回来的。没办法,我只好咬牙跟着哥哥坐上了机器。

开始转了,我感到像被甩出去了一样。一圈接着一圈,我的头越来越晕,底下的人们越来越小,被甩出去的感觉也越来越强。就在我快坚持不住时,机器便开始慢慢降落了。下了机器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回味着刚刚的经历,“好像没有我想的可怕。”我自言自语道。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我的胆子渐渐地变大了,跟哥哥又一起玩了“雷龙过山车”、“冲天塔”等许多有趣而刺激的项目。通过这次的经历,我懂得了:人要敢于挑战自己,不能一味躲避自己害怕的东西,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只有亲身经历才敢于去面对更大的挑战,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端正心态挑战自我演讲稿5

古人云,开卷有益,果然诚不我欺,读一本好书,确实让人收获良多。

今天,我读了《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张博爱由于父亲入狱的缘故,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指责,渐渐的他也以坏孩子自居,常做坏事。后来他在校园明星胡小闹及其舅舅——一位心理学专家的帮助下,挑战自己,改正缺点,走出心理阴影,成为了阳光男孩。

读完这本书,我的体会是: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不去努力就认定自己不行,会失败,又怎么去超越别人,怎么去搏击人生呢?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是更加努力去克服,而不是自暴自弃!做一件事,成不成功,不仅在于你能不能,更在于你敢不敢。只要你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己,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一直以来,虽然我是长辈口中听话的好孩子,但也有很多缺点。就拿拖拉来说吧,往往是别人吃完饭很久了,我还在漫不经心、一粒一粒地数,等到吃完,黄花菜都凉了。做作业也不性急,有时会拖到晚上八、九点多。妈妈常叹着气说:“你这磨蹭的毛病是改不掉了。”

读了张博爱的故事后,我下决心要挑战自己,改掉坏习惯。于是,每当我做事拖拉时,我就会提醒自己:专注一些,提高效率。加油,别输给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较量,现在,我终于告别了磨蹭的习惯。

阳光心态与压力管理a 篇5

一、课程背景

心态变则意识变,意识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性格变,性格变则命运变。——日本管理大师

安岗正笃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若想要改变员工的行为,就必须先改变员工的心态。心态改变了,一切都随之而变!你快乐吗?生活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快乐其实是一种心态,你缔造阳光,快乐就光顾你。这也是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岗位,有的人生活很快乐,而有人却生活在终日抱怨当中的原因。积极心理学将帮助您找到如何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途径,如何使您拥有像阳光一样的知足、感恩、积极的心态。帮助您快速融入团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用快乐之心去工作,去生活,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释放出强劲的影响力以获取健康的人生。

二、课程受益

1、通过培训进行自我认识。

2、减轻工作压力,放松自我,焕发工作激情;

3、培养积极心态面对人生;

4、掌握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学会各种有效的放松方法;

5、增强正面情绪,处理负面情绪,从根本上解决带来心理问题的不自信

6、建立阳光心态,让生命充满阳光

三、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压力篇

第一章节:正确认识和解除压力

1、正确看待压力: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1.1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当的压力是好的)1.2压力的无力状态 1.3压力的动力状态 1.4压力的重力状态

2、什么人没有压力?

3、男人和女人压力测试?

4、男人女人减压的方式?

5、所有的压力的根源都是心态的问题

6、接触压力的方法:心态法——重新框架

7、物理解除法:运动、听音乐、看书、瑜伽……

8、心态解除法:建立阳光心态(心态修炼篇)

9、面对压力的错误反应

9.1没有压力就是最好的状态 9.2认为他人是造成工作压力的原因 9.3未来变化莫测,令人担忧 9.4认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控制一切

第二章节:构建压力管理系统

1、熟悉压力预警信号 1.1生理信号 1.2情绪信号 1.3精神信号 1.4行为信号

2、建立健康新概念 2.1健康 2.2疾病 2.3健康新概念

3、建设压力管理的资源体系 3.1积极心态 3.2理性思维 3.3解决问题的能力 3.4社会支持系统 3.5自我调节能力 第二部分:心态篇 第一章节:学习和改变心态

1、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问题:学习不够

2、学习积极向上的知识可以破除消极心态

3、案例:上海大众司机——臧勤!(视频+分享)

4、专家才是赢家!做一个4专的员工: 态度 技巧 知识习惯

5、工作抱怨:回报太少,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在为谁工作(显性财富和隐形财富)

6、学习最快的方法---向成功者学习,向最优秀的员工学习!第二章节: 积极心态

1、什么是积极心态?----积极心态的力量!

2、讨论: 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对工作/对生活的影响?(两次互动)

3、职场做不好原因:"消极负面的想法太多,”(案例:员工间的负能量传播)

4、员工工作中为什么没有激情,没有士气?--如何变消极为积极(上下班说什么话?)

5、建立积极心态的三大方法(训练)第三章节:宽容心态

1、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有宽容心态?

2、人生修来修去就是修自己!修心改变命运!

3、宽容是人生的大智慧!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4、宽容心态对促进团队凝聚力有哪里帮助?

5、人际沟通“三多三少”?

6、未来企业和个人赢的策略是什么?

总结:道歉是一种姿态,并不意味着真正错误,先道歉的人是天使!第四章节:感恩心态

1、为什么要感恩?--“感恩”的力量

2、所有消极负面心态的根源:不懂得感恩!

3、感恩就是感恩一切,凡事感恩

4、如何培养员工对公司感恩的心?

5、感恩的伟大秘密:感恩越多 得到越多

心态与自我管理 篇6

转载▼

标签:分类: 思想教育

杂谈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管理与经济学院团委学习实践部于11月7日在龙子湖校区6216教室举办了MMD系列讲座。管理与经济学院张梅教授,管理与经济学院10级MMD学习研究会全体会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中,张梅教授对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张梅教授追根溯源,为在场的同学讲述了中国人社会心态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嬗变。经过三十年的社会转型,现时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呈现出鲜明的‘‘边际’’特征:即传统与现实的抗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城市与乡村的对峙、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但从总体上说,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变得越来越理智和成熟、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越来越主动和积极,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但目前中国处于转型的时期,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还存在一些问题。接着张梅教授为我们简述了这些问题,中国人群体性的焦虑感、弱势化心态在社会各个阶层滋生蔓延、不公平感增强、社会诚信缺失、社会群体对官二代,富二代等的怨恨、浮躁等社会心态问题。然后张梅教授科学的分析和看待当前的社会心态,主要是经济上的不公平,文化上的迷茫和空虚,政治上的无望和无助,还有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的矛盾,社会信任困境,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提升不同步,底层认同可能导致群体极化与社会矛盾和冲突解决渠道低效等因素造成了当代中国人社会心态存在着那些问题。接下来张梅教授讲解了如何养心和引导正确的社会心态,我们应该给群众宣传什么是健康的心态,全社会也需要一个养心的过程。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最后张梅教授告诉在场同学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心态,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在这个深秋里,张梅教授的演讲如一场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心灵一次洗涤,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到用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心态去学习,工作,生活。张梅教授的讲话符合实际又幽默诙谐,让在场同学受益匪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在进入更加关键也更为艰难的历史阶段。最近几年,社会问题、群体矛盾、恶性事件的不时发生都向我们透露出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示我们把脉社会心态的基本走向,探究社会心态的内在动因,寻求社会心态的疏导模式,构建社会心态的优化渠道,是维护和保证改革开放健康前行的重要命题。

一、当前几种社会心态问题的主要表现

社会心态即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的是特定时空环境中人们的利益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社会心态通常通过社会情绪、社会态度或社会舆论得以表现。社会心态问题反映的是社会心态方面一些消极、负面或不良倾向。当前,几种主要的社会心态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域各有体现。

1、经济生活中的心理失衡。30年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获得了的极大提高,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没有人否认生活水平的改善与市场经济的丰富。但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人们的心理感受却失衡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明显的贫富差距,有些地区富豪成群,有些地区民怨载道;有些行业一夜暴富,有些行业杯水车薪;有些人挥金如土,有些人惜金如命。200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2009年已经接近0.5,逼近社会容忍度的临界点。巨大的的收入落差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挫败感,伴随而生的是仇富心理、怨恨心理、攻击心理乃至破坏心理。

2、政治生活中的心理无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参政议政的制度保障,但从现行人民代表的选举和组成来看,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与知识精英占据绝大比例。改革开放30年中十届人大代表的职业结构分布为:领导干部33.17%,企业家13.85%,教授、科研人员11.35%,农民和工人分别是2.22%、3.22%。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缺少参政议政机会,利益诉求渠道不通畅。令人担忧的是,政治、经济与知识精英的联盟与同构,普通百姓渴望向上流动的通道遭遇阻塞。广大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健康、资源等诸多领域面临的缺失、不平等与无奈,造成他们强烈的心理无助感。

3、文化生活中的心理空虚。文化繁荣、开放与多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的喜人景象,但在这一景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令人担忧的局面。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丰富多彩、良莠杂陈的西方文化相遇,传统文化的根基遭到撼动,纯粹的西方文化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不服”,适应新时代、新经济的当代文化还未成型。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呈现出空虚、盲目、模糊、杂乱等表征。缺乏主流价值体系的支撑,缺乏生命境界与人生意义的求索,缺乏稳定理性的精神生活,拜金主义、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当代中国人文化生活的空虚与茫然。

4、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焦虑。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建设”的命题,表明我们党承认并开始重视社会建设的紧迫。社会建设的滞后反映在诸多方面,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基本公共服务缺口很大,社会保障体系欠账太多,造成众多民众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养老难。这些基本民生问题挡在面前,导致人们担心未来,顾虑现在;上为老

人担心,下为孩子纠结;加之社会竞争激烈,求职就业艰难,职场压力重重,全社会弥漫的焦虑、不安情绪不容忽视。

二、当前社会心态问题的心理实质

我们从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四个角度描述了当前社会心态问题的基本表现,同时还试图探究这些问题与现象内部的心理本质,因为“社会心态问题,归根结底是公众心理需求与社会发展状况双向互动的产物”,上述分析侧重了社会发展状况的角度,接下来探寻公众的内在心理需求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我们认为心理失衡、心理无助、心理空虚和心理焦虑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稳定、不安心的感觉。安全感是心理需要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当这种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受到威胁的时候,人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当代中国民众的不安全感源于2个内在原因:存在焦虑与信任缺失。

存在焦虑是一种植根于心灵深处的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不确定性是恐惧的根源,这与生命初期婴儿的生命感有关。如果母亲给婴儿的慈爱是经常的、持续的、稳定的,婴儿就感到舒适和满足,产生最初的安全感,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与接纳。这种基本信任的获得是生命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同一性的奠基。存在感是关乎生命存亡的根本问题,当个体的存在感受到威胁时,焦虑感随之发生。存在感还体现在价值论层面,即个体的基本价值受到质疑或否定时,也会产生焦虑。信任是以确定性为前提的承诺与认同,分为“当面承诺”与“非当面承诺”。前者是指共同在场的情况下,人际之间体现与维持的信任关系,后者是指从象征标志与专家系统等抽象体系中获得的信任关系,分别表现为对人的信任与对抽象系统的信任。

“人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本体性安全与信任感,而这种感受得以实现的基本机制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惯例。” 说到底,当人们生活的稳定性、持续性、一贯性被打乱之时,个体心理上就体验到不安、焦虑或担心。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人习惯于一切依计划行事,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僵化保守,相安无事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格调。改革开放以来,打破僵化,唾弃保守,鼓励创新,弘扬开拓,生活日新月异,社会突飞猛进,不确定性成为社会的基本状态。由改革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导致社会个体不安全感的社会背景,从积极的意义说,这是国人超越现状,自我更新,开创新境界的必要阶段。当然,以必要的社会机制将不确定性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或通过制度创新,消解不确定性带来的震荡,也是改革开放的应有举措。

三、化解社会心态问题的政策建议

1、利益分配上让利于民。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力日益增强。让全体国人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化改革,凝聚人心,赢得民心的当务之急。优化分配体制,完善税收机制,遏制贫富差距过大的不良状态。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保证农民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充分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保证有劳动能

力的人劳有所得,不仅有利于调整利益分配,也是使人获得尊重,体现价值的必经之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

2、政治制度上取信于民。保证国人共享改革成果需要政治制度的保驾护航。改革各级政府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新分配代表比例,使基层民众、弱势群体、农民群体发出声音。真正落实人民参政议政的途径与渠道,在法律修订、政策出台、选举任命等事关人民重大利益的关键问题上,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透明,通过听证、公示、列席等具体举措,取信于民。切实惩治腐败,使那些以权谋私、丧失党性、坑害百姓的不良官员受到应有的惩处。

3、工作实践中服务于民。一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通过管理创新还人民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现代国家制度完全不同于封建王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代国家,人民是纳税人,各级政府,各级官员都是人民聘用服务者,建立服务型政府,强化服务意识,服务于民是一切政府赢得民心的必然选择。理解民众疾苦,体察百姓需要,回应公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是体现人民政府服务为民的具体举措。

心态与自我管理 篇7

一、认清就业形势, 积极应对挑战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毕业生应认清就业形势, 切不可过度焦虑或盲目乐观或等闲视之, 既要看到我国就业形势不利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利的一面, 积极行动起来,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这种情况是一时无法改变的, 与其怨天尤人, 虚度光阴, 不如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 及时纠正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变压力为动力, 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毕业生还应该主动了解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特别是师范类专业、中小学教育等相关的政策;广泛收集招聘信息;提前准备好就业材料;积极主动参加招聘会;敢于向招聘单位自我推荐, 而不是坐等机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 或依赖他人, 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学校或亲人朋友身上。

二、正确认识自我, 合理设定就业期望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才能在求职中抓住机遇, 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 根据自身实际, 合理设定就业期望, 找准求职定位。毕业生应该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不足, 学会悦纳自己;对自己的成就、成绩感到自豪;承认个人的局限并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能自觉确定恰当的职业目标, 独立自主, 持之以恒;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 相信自己能够发挥自身价值。毕业生应避免自我认识上的两个极端, 即“过”和“不及”, 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只挑工作轻松、工资待遇好的工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不敢参与竞争。毕业生可以通过比较评价、他人评价、心理测量等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包括自己的智力、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以及在社会、他人心目中的地位等, 进而明确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在客观正确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搞清楚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如:选择教学岗位还是教育管理岗位?选择小学还是中学?结合自身能力和条件, 调整就业期望值, 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单位、地区工作。

三、坦然面对挫折, 提高心理耐挫力

就业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 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获得成功, 是正常的情况。因此毕业生应正确看待就业中的挫折, 坦然面对挫折, 提高自身的心理耐挫力。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毕业生要意识到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出现求职失败在所难免, 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同时, 应把就业看做是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涯、适应社会的机会, 并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 促进自我成熟, 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学会从求职失败中积累经验, 获得成长, 努力寻求成功就业。当求职遭受挫折时, 应以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 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进行正确的归因, 及时调整自己。同时, 虽然心理学是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但毕业生自身还应主动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掌握多种心理调适方法, 例如, 认知改变法、理性情绪法、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情绪升华法、自我暗示法等, 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求职过程中, 在遇到挫折时能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从而提高耐挫折的能力, 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不至于焦虑彷徨、手足无措, 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前途感到渺茫, 消极被动地面对就业。对于无法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出现心理问题的毕业生, 不能讳疾忌医, 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重新建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 正确面对就业。

四、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夯实就业基础

毕业生自身实力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心态, 因此毕业生要全面提高自身实力, 夯实就业基础, 增强就业竞争力。第一, 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文化素质, 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当代中小学生呈现出知识面广、视野宽阔、思维敏捷、自主性强、勇于质疑的特点,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开阔视野, 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 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三字一话”技能训练, 掌握教育教学方法, 学习教师礼仪, 养成良好的教态, 获得教师资格证;在参加志愿者服务、见习或实习等不断实践中夯实教学基本功, 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提高说课的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和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还要提高求职的能力, 掌握求职的技巧以及面试的技巧。毕业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在就业过程中才会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就业。

总之,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心态对于顺利就业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就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

摘要:当前, 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毕业生出现诸多不良就业心态, 直接影响其顺利就业。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范类毕业生应从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耐挫力、全面提升自身实力等方面来加强就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 从容面对就业、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心态,自我调整

参考文献

[1] .吴婉如, 戴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现状及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心态与自我管理 篇8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机电技术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二年级的217名学生,其中男生85人,女生135人,年龄为18~24岁,平均年龄为20.96±0.86岁。

2.研究工具

采用测量法使用的量表,一是测量幸福感的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Single item self-reporte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SISRSWBS),由一个项目组成(“总地看来,我是一个幸福的人”),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同意的程度做出判断,给出5级评价(“很不幸福、不幸福、一般、较幸福、很幸福”),该变量反映的是被调查的自评幸福感,分值越高,幸福感越强。二是自我心态图问卷(College Ego State Questionnaire,CESQ)调查。问卷共有50题。自我心态有5种功能状态,即CP(Critical Parent,控制型父母自我、批评的父母),NP(Nurturing Parent,照顾型父母自我、教养的父母),A(Adult,成人自我),FC(Free Child,自然型儿童自我、自由的儿童),AC(Adapted Child,适应型儿童自我、顺从的儿童)。自我心态图测题按5种功能分为5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共计50题。每题有两个选项,记分标准,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问卷内在一致性系数Alpha=0.8129,说明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各因素负荷率在0.310~0.836之间。三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CSES),由Ralf Schwaizer等人编制,共有1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法。修订后的中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程序

本次研究数据采集的方式采用集体测试,由学院印制调查表,测前统一指导语,由教师简要向学生介绍本次测试的目的、意义。数据采用双录入,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高职学生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云南省机电技术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二年级学生共217名,其中男生82人,女生135人,年龄为18~24岁,平均年龄为20.97±0.90岁。

2.主观幸福感(SWB)

高职学生的SISRSWBS得分3.60±0.66,男生得分3.66±0.67,高于女生得分3.57±0.66,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科大学生相比,得分相近,但在等级上存在差异,见下表。与同期采用相同工具调查:中国人44.7%感到幸福,11.1%感到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结果相比,也有差异(χ2=25.00,P<0.01)。该调查时间:2010.11.12~2010.12.25,《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是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单位主办,调查对象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每年调查活动都覆盖了10万个中国家庭,能够准确反映数亿公民的经济生活情况,共收到调查人数85313人。

表1高职学生与大学本科学生SISRSWBS得分比较表

等级高职学生(n=217)(%)大学本科学生(n=636)(%)

较幸福或很幸福111(51.2)383(60.2)

一般105(48.4)204(32.1)

不幸福或很不幸福1(0.4)49(7.7)

注:χ2=28.66,P<0.01。

3.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心态图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人心态、自由型儿童心态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与顺从儿童心态呈负相关,见表2。

三、讨论

主观幸福感(SWB)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是测量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两个方面)的重要综合性的心理指标。本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中有51.2%感觉幸福,低于本科大学生(60.2%)(χ2=5.44,P<0.05),但高于中国人的平均水平,说明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本科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众多:杨巍峰调查发现,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极强的负相关,提示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总体幸福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余鹏等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影响主观幸福感,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佟月华调查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本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成人心态、自由型儿童心态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而与顺从儿童心态呈负相关(P<0.05或P<0.01),提示不同心态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等不同于本科大学生。学校宜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调整相应中介因素,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期提高其总体幸福感水平,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指数,积累与丰富高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经验与成果。

(作者单位:陈晖,云南省机电技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秸秆发电下一篇:寒假周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