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推荐11篇)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子商务与信息时代相结合,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传统旅游业需要融合与突围。本文主要对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旅游行业发展带来的变化、传统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传统旅游行业的发展措施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为旅游行业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突围路径;传统旅游
当前中国已经有超过30万家的旅游公司实施在线旅游服务,世界上旅游组织预测在今后的5年之内,将近有25%的旅游产品是通过在线途径实现销售。我国现阶段旅游电子商务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旅游企业网站、旅游目的地营销机构网站、计算机预定系统、全球分销系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专业旅游网万丈等,这些平台或者网站互相竞争、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发展,但是,传统旅游行业也在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我国旅游行业带来的变化
我国电子商务始于,起步较晚。旅游电子商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缓慢,不受到普遍的重视,21世纪初期,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旅游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其突破性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我国旅游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使旅游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让更多的旅游行业、旅行社等开始关注电商旅游并抓住电商旅游的契机。从19到如今的,电商旅游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以及目前的新探索阶段。[1]电子商业影响下传统旅游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信息技术挑战、对于多变复杂的客户需求难以预测的状况,例如早在几年前美国五大航空公司就开始联合出资进行orbiz.com网站开设,并在1年时间之内获得将近24%的美国网上旅游市场,并成为世界前三大在线旅游网站,通过向客户提供或者购买各种旅游产品服务来获得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帮助旅客预定百老汇节目演出门票,从而成为全新的一个利润来源。传统旅游行业只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研制,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收益。
(1)与当前“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吻合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发展形势迅猛,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旅游消费观念、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信息时代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于旅游产品、经营的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借助电子商务这网络媒体而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传统旅游企业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发展下的市场变化,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要能够综合开发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便捷性,例如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完善的旅游目的相关信息,包括酒店、旅游线路、旅游景点以及车船等,游客只要能够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够在旅游网站上面获得关于旅游团的相关信息,完成缴费以及定团等相关工作。[2]电子商务以及相关产物本身就能够突破时空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这个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较为吻合。
(2)旅游电子商务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传统旅游社主要凭借传统的平面媒体进行宣传,宣传一般是以宣传单的方式,宣传单版面受限,从宣传单获取的旅游信息也比较简单,无法深入了解情况,而且宣传的范围极其狭小,受到局限。旅游电子商务可以迅速整合各种资源,以电子信息传递的方式将旅游注意事项、路线指南、旅游产品、酒店预订、支付方式、等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将原来分散的利润点集中起来,促使其系统化、专业化。将银行(支付宝)、旅行社、旅游产品生产者、旅游者四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方便快捷的局面。目前很多游客提出的旅游消费都朝着个性化、理性化方向发展。
(3)旅游电子商务适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
抓住散客就是抓住市场,传统的旅行社的服务是有限的,给予旅游者的信息不能满足其需要,传统旅行社的旅游路线也是有限的,不能提供多样化选择。而旅游电子商务将分散的旅游景点、服务设施和旅游者在空间上有效的结合起来,将供给者能提供的与需求者所需要的整合起来,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为散客以及小团体提供更加方便的个性化服务。根据国家旅游局相关数据统计来分析,国内旅游人数占总数的97%,将近有92%为散客,因此,散客市场相对较大,其对在线旅游服务也提出了较高的需求,他们的旅游目的除了观光之外,还追求一种自由、舒适、高回归的要求。[3]旅游电子商务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双向交流作用,就能够让游客在享受实惠、方便的同时,为其提供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从根本上满足大众游客逐渐变化的口味。
二、传统旅游行业存在的缺陷
(1)观念较为落后
虽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我国网民数量开始得以增加,但是,传统旅游行业依然没有认识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网上预订、网上销售以及网上结算对于很多旅游企业而言都较为陌生,一些传统旅游企业对于网上宣传和网上促销效果缺乏一定的体验和认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调整以及准备不满足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
(2)营销手段相对落后
传统旅游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并以传统旅游营销为主要发展模式,也就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媒介广告宣传的手段来对企业根据技术人员自身的意愿或者设想研制出现产品进行推广,但是,总体效果并不明显,有着较高的成本。[4]有的大型旅游企业所拥有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相对较少,缺乏局域网等硬软件设施,办公条件的落后导致营销手段相对落后。
(3)支付方式和联系方式较为落后
传统旅游企业的商品交易很多依然是利用现金方式进行交易,游客随身携带很多现金,导致其便捷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其次,传统旅游接待方式依然是电报、电话、传真进行联系,这些传统单一的联系方式不但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而且费用也相对较高。
三、旅游电子商务和传统旅游的优劣势比较分析
1、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分析
1、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性减弱促使旅行社的组织地位动摇。
传统的旅游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旅游者要想同时获得多家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信息和价格是很困难的, 需要头如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各家旅行社线路有限也并不完全相同, 无法做出最满意的选择。依靠对综合信息的垄断, 旅行社确立了自己作为“组织者”的地位, 而旅游电子商务打破了这一传统局面, 一张电网将旅游产品的信息最大限度的集中在一起, 可以综合比较评价各家旅行社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选择最优的旅游线路和旅行社, 高度透明的电子商务环境使旅游者能有更多的旅游线路选择和更理智的旅游价格定位, 增加了他们对旅行社的讨价还价能力, 也迫使旅行社重新思考定价策略。
2、旅游供应商对旅行社的依赖性减弱促使旅行社的包装地位动摇。
因为旅游供应商和客源市场都很分散, 造成信息不对称, 大量分处在不同地方的旅游供应企业如饭店、餐馆、景区及交通等将产品直接销售出去很困难, 成本也相当高, 如:广告费、铺设销售网点费用、运营费用、劳务费用等等。为了节省成本, 旅游供应商将部分利润让渡给旅行社, 由被人们称作“旅游产品灵巧的装配者”的旅行社批量的购入各种旅游产品要素, 经过设计和整合之后卖给旅游者。为争取旅行社客源, 供应商销售政策也一直倾向于旅行社。电子商务的出现, 为分散各地的供应方和需求方提供了一个直接交流的网络平台, 实现了旅游供应商进行网上直销。
二、面临的问题
1、法律制度规定不详。
信息化政策还有待完善, 目前, 我国的信息化政策, 特别是发展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还不够明朗, 相应的标准、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存在较大问题。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参与电子商务的不仅仅是交易双方, 而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工商行政、海关、保险、财税等众多部门, 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框架, 以及跨部门、跨区域的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组织, 才能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的行业管理怎样进进?如何进行网上监管?质量保证金如何缴纳?旅游者投诉如何理赔?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网上支付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在银行业影响更为广泛, 国内一些银行机构为解决跨地域支付的问题, 已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及相关业务 (如国际通用银行卡业务) 也开始涉足我国, 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环境将日臻完善。但毕竟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才刚刚启动, 网上支付的信用问题, 安全、方便的网络支付机制欠缺。目前我国我过网络支付的技术手段尚不成熟, 安全通用的电子货币尚处于认证阶段, 在但前信用卡消费未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网络分销的现金分割只能靠用户事前 (后) 交费才能完成, 网络分销成了一种“网上预定, 网下付款”的四不像交易方式, 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分销的效率。
三、传统中小旅行社的应对措施
1、经营理念改变。
态度和思想上, 不要把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与传统旅行社业务对立起来。应该主动适应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变化, 正确认识电子商务和电子交易, 主动将电子商务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 旅行社要主动改变经营观念, 主动接受电子商务, 其实, 电子商务对于中小型旅行社来说虽然是一种挑战, 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因为仅仅在网络上, 营销与资金数量上的差别远远不如实际那么明显。通过网络, 任何旅行社可以让全世界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者都知道你, 并且只要旅游者愿意, 都可以享受到你的服务。可以说, 互联网把中小旅行社的经营范围扩展到了全世界, 这是传统的营运模式所无法做到的。因此, 在经营理念上, 中小旅行社要充分挖掘网络特性, 在信息的搜集、分析和产品销售等多方面为自己所用。
2、细分市场和经营项目的从新定位。
旅行社代理的地位受到供应商直销的挑战, 所以, 旅行社应该重新定位。不同的旅游细分市场, 其查询信息和购买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会有很大不同。例如:不频繁出游的老年市场很有可能继续通过传统方式购买旅游产品;而频繁出游的商务游客市场则可能使用在线服务安排旅游线路, 并最终预订旅游产品。因此传统旅行社应尽可能地细分市场并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 从预订机构转变为能够增加旅游产品价值的旅游管理商和咨询商。由原先的以销售为中心变为以提供咨询、协助消费为重点;要将票务代理看成是提供完整旅游服务 (吸引忠诚客户) 的手段, 而非赢利支柱;开发特色服务项目, 建立旅行社一条龙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适当的市场引导, 开发高质量的团队旅游项目。
3、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品。
当旅游者很容易就能从网上了解到相关旅游的各种信息, 旅行社的依赖性就会大大降低, 统旅行社势必将失去中间商的角色, 而被网络旅游抛开。在这场变革中, 中小旅行社由于条件限制, 要想在大旅游商和在线旅游经营商的夹缝中生存下来, 唯一的出路就是特色化、个性化经营,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小而强、小而专, 找出那些具有唯一性、垄断性或者强烈排它性、独创性的因素, 以此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这样旅行社生存的空间才会更加广阔。例如:可开发有深度的休闲、体验型的旅游产品。如家庭旅馆、渔 (农、果) 家乐基地、度假村等结盟, 设计出时间长、内容新、针对性强的休闲度假型产品。
参考文献
[1]、邹晓红, 沈华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中小旅行社发展对策分析.2006
[2]、储九志, 丁正山.旅行社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风险;对策
引言: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模式,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网名数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网络,就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电子商务时代来临的时候,传统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电子商务作为传统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在发展电子商务时,也会遇到很多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于互联网。因此在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防范,从而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契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一、电子商务面临的风险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知,在电子商务经济模式下,企业的发展渠道得到了拓展,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也使得企业的营销形式变得更广,比如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因此网络购买力也很大,加上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所以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当然,企业在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型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风险。
首先是来自于互联网的风险。由于电子商务促使企业的发展方式发生变革,比如一些产品的促销过程,就是一种实体营销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企业的各种产品的了解会更加清楚,对产品的形态、功能等有一定的心理认知。但是在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中,由于电子商务依赖的是一个虚拟环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很多人对电子商务模式中所销售的各种产品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电子商务营销中的产品没有保障,甚至存在产品的实际情况与宣传情况完全不相符的现象。另外一个风险就是资金风险。电子商务发展依赖的是互联网,各种产品的支付也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完成的,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支付等,都是一些网络支付平台,这些支付平台中有可能存在漏洞,使得用户在进行产品支付的时候遭遇财产损失,所以导致很多用户对电子商务持有保留态度。这些都阻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
二、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市场调研的力度。市场调研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大众需求的一个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水平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网络经济,市场调研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市场调研的力度,应该要对消费者对这种商业模式的态度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可以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的调研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由于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较多,所以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调查来对市场进行了解,从而对大众的偏好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电子商务营销方案的设计,使得企业可以进行更加高效地营销管理,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
(二)借助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电子商务的产生以及发展都离不开网络,无论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是一些个体户,其经营和营销都必须要网络作为保证,因此网络成为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在电子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网络,互联网中有很多营销平台,企业可以加强对这些营销平台的应用,使得企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可以惠及更多用户。
(三)加强对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监管。电子商务经济是与传统的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由于网络本身是一种虚拟的平台,因此网络经济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时候要对这种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我国应出台相关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竞争行为、不良的营销行为进行监管,对贸易双方的利益进行保护,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电子商务经济体系中来,然后逐渐扩大电子商务经济的规模,盘活我国的经济形式。另外,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对于各种产品要进行监管,给用户提供更多真实高质量的产品,加强对行业规范的制定,并且随时进行抽查,从而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的规范性。
(四)加强对支付风险的控制。最后,针对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支付安全问题,要加强对支付风险的控制,对于各种支付平台而言,要设置完善的保护措施,加强对一些互联网钓鱼平台的预防,并且加强安全支付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使得用户在各个电商平台上进行购物的时候可以规避风险。
结语: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时代,使得企业的营销重点发生了转移,从传统的营销转向电子营销。传统企业在向电子商务发展的时候,也面临了一些挑战,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子商务风险的防范,加强对电子商务行业规范的了解,净化电子商务环境,促进传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作为一项“朝阳产业”蓬勃发展起来,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甚至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面主要对我国旅游环境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做简单的探讨。
中国的旅游环境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旅游环境的污染造成生态失衡;旅游旺季过度游客的进入对景区的造成的拥挤;混乱,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人口停留超过环境容量等。总结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旅游资源开发阶段造成的环境问题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吸引力,作为完善游客吃、住、行、购、游、娱各项活动的初级手段之一,其开发建成的成功与否一方面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益,一方面也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部分地区和政府往往只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效益。在缺乏对当地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环境影响的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的,过度的进行开发,最终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土壤侵蚀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政府政策引导不合理,造成景区开发商重开发,轻保护,是严重的对环境对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任何一个地方的风景名胜都希望有人去,提高当地经济。但要去就要涉及到修路修房,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修建的时候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哪怕绕点路都行。然而西岳华山,为了在自然景观中点缀人文景观,炸毁绝壁,填埋溪流泉水,把6000米长的山道山的数目全部砍光,有些千年古树也被砍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如,云南的大理,作为我国的历史古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曾因片面的考虑到石板地面不利于旅游车辆的行驶而改为柏油路,导致路面与古城的风景格格不入,大大破坏了古城的特色,影响了旅游的美感。又如,无论大小山曾一度掀起的“索道热”,严重的损害了旅游地景观的完整性。张家界武陵源的天梯也一度引发争议。此外,河北省滦河上游的自然保护区由于盲目、过多的建设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明显的改变了原有的旅游自然和人文景观,使景区面临严重的旅游压力,近年来新建的“木兰围场狩猎场”“木兰围场滑雪场”等旅游场所,破坏了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对自然保护区的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活动,其吃、住、行、购、游、娱等活动都依赖于当地的资源,必然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新的影响。下面做如下分类:
1.旅游者“吃”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旅游者乘坐交通工具到达景区游玩,大部分远途旅游者选择跟团的方式,但短距离旅游者比如,选择北京一日游,天津一日游的部分散客越来越多,这些散客以及当地游客到景区游玩考虑到出行自由或费用等往往不跟随旅行团,因此旅行团不为他们安排饮食的地方,游客可能由于景区就餐费用高或不方便等选择自备食品。游客不在固定的地方用餐,没有服务员等对产生的食物残渣,以及垃圾袋等进行清理往往很容易造成污染。部分景区由于景区内产生垃圾多,清理不及时,导致垃圾随风转移,随处可见的垃圾,严重影响游客的游兴,对景区则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加大了清理的成本。尤其是面积较大的景区,如,颐和园,单单昆明湖上一个水域,每天都要随时对其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清理,园内寿山等大面积的景区固体废弃物更是需要随时进行清理。
2.旅游者“住”产生水体污染
旅游者多数会选择在当地住宿,这不可避免的使当地的生活用水量增加。旅游者人数增加,不仅使旅游目的地水的消耗量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水体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某些宾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变直接排放,造成当地地表水污染。某些景区接待游客过度直接排放污水易造成景区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严重超标,悬浮物,飘飘浮物,油迹污染严重...这些都严重污染了当地景区的原始旅游风貌。
例如,1990年及1998年的太湖几乎所有的景点水体都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太湖岸边几岛洼里积聚了油漆状蓝藻。太湖蓝藻大爆发,一方面是由于工业用水的排放,另一方面是由于太湖周边风景区过度接待开展旅游活动引起的生活污水过多、无序、无处理排放造成的。
另外,游客乱仍的垃圾会导致病原体微生物进入到水体繁殖,污染水源。比如,十年前的黄浦江江水清澈,今年来水质越加浑浊。周庄景区伴随大量游客的到来,使得周庄的环境得不到保障,水体污染逐渐严重。
3.“行”造成的大气污染
2008-08-26 08:45 admin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势头很好,各乡镇部门发展旅游的热情很高,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制调整后重新定位不清。近期,我市为了理顺景区管理体制,调整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对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实行垂直管理,成立了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主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我县对这一区域的管辖受到了制约,对我县开发黄河口旅游资源提出新的挑战。当前形势下我县如何开发黄河口旅游,如何在全市黄河口旅游开发中合理定位,发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2、规划滞后导致无序开发。目前我县各乡镇办事处发展旅游的热情很高,相继开发了多个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了多项乡村旅游节庆,但是作为起步阶段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着产业基础不牢固、基础设施不配套、运作机制不灵活、整体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尤其是由于规划的滞后和实施乏力导致出现各乡村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节庆存在无序开发、争抢客源和层次不高的问题。
3、多元化投资体系尚没有建立。我县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基本上仍停留在政府投入上,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的力量仍很薄弱,目前实施的几个旅游项目基本上是政府投入,尚没有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招商引资乏力,尤其缺乏大型的有实力的旅游商投资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有大品牌无大景区大项目的情况,制约了黄河口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4、促销不够造成客源市场不稳定。我县的旅游资源宣传促销主要以整体宣传为主,以旅游产品为主的宣传促销仍非常匮乏,重要客源地宣传促销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机制。尤其是在调动旅游企业宣传旅游产品的积极性,通过旅行社和大的旅游商将我县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宣传出去的力度还很不够,游客对我县旅游资源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造成我县旅游客源市场不稳定,主要以自驾游散客为主。
5、拳头旅游产品匮乏导致吸引力不足。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我县旅游产业,必须能看到盈利点和发展空间才有可能性,目前我县旅游业发展仍在初期,资源整合很不够,现有的旅游资源由于存在利益主体不同的问题尚不能抱成团,形不成拳头产品,缺乏非常有黄河口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长岛“渔家乐”),造成吸引外资困难和当地旅行社地接业务极为匮乏。
6、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制约产业链条拉长。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然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其他的配套设施例如交通、供电、给排水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比较滞后,餐饮、住宿、购物以及文化设施等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导游解说、咨询和信息发布等各种必要的服务系统也不完善,制约了旅游产业链条的拉长。
二、对策及建议
1、体制调整后我县旅游发展需重新定位。国家和省里提出以东营为主战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并作为振兴山东的“五大板块”全力推进。这是我们强抓机遇的战略选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市把生态旅游业作为重点突破的四大产业之一,把黄河口旅游开发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来说,应该坚定“旅游兴县”战略,在当前工作中突出大品牌,发展大旅游业,做成大产业。黄河口景区开发主要由市里投资以后,在新的形势下我县必须重新考虑我县在黄河口旅游开发中的位置的问题,必须把我县的工作放到全市的大盘子中通盘考虑,发挥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做好地接和配套两篇大文章,以我市把黄河口旅游开发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点突破口为契机,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全力配合市里对黄河口旅游的开发,同时善于因势利导,变劣势为优势,转变观念,在配套服务项目、地接服务开展、辅助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实现突破,变景区开发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完备旅游要素,使我县成为我市黄河口旅游开发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2、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统筹规划避免一哄而上。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与垦利县旅游总体规划搞好衔接,在整体风格、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入论证、慎重决策,在符合垦利县旅游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出特色、求发展。同时与各乡镇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搞好衔接,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对蜜桃、冬枣、河蟹、葡萄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以特色产业的壮大,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加强对各乡镇乡村旅游的宏观指导,对垦利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搞好资源互补、实现错位发展的基础上,推出几条有代表性的线路,打造一个既各有特色、又浑然一体的旅游产品系列,做好做活乡村旅游这篇文章,丰富黄河口生态旅游内容。
3、有针对性地抓好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继续办好黄河口文化旅游节和其他乡村旅游节庆,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主流媒体的宣传效应千方百计吸引世人的眼球,将黄河口旅游炒热。主动融入环渤海旅游圈,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省内重点开拓周边地市;国内重点开拓京津及沿黄省市;境外重点开拓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和港澳台市场。做好客源地促销,继续探索重要客源地旅游代理的方式,千方百计将我县旅游产品营销出去,同时做好区域联合营销,加强与泰安、曲阜、青岛及环渤海城市的旅游线路对接,统一策划旅游形象,统一编排旅游线路,统一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合力打造山东旅游的三大品牌(一山、一水、一圣人)线路。
4、侧重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现代旅游产品的特点是从传统的点线旅游体系向板块旅游体系转型,从景区开发为主向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转型,从旅行社线路产品为主向由散客服务体系支撑的自助旅游产品转型,从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向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主题旅游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转型。我们的旅游产品开发也要侧重于休闲度假产品,不局限于门票收入,而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在参与性项目开发,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上多作文章,使广大游客感受到在我县旅游吃的是环境,住的是特色,玩的是参与,讲的是重游率,目前重点依托我县资源特点重点开发逍遥游旅游产品。在保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入海口核心景区由市里开发,我县应做好外围文章和辅助旅游产品开发。近期结合我县实际,在城郊旅游、乡村旅游和滨海旅游开发上实现突破。
5、加快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紧密配合市里对黄河口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餐饮接待水平,在开发“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休闲度假设施,完善景区、景点服务功能,配套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整合开发黄河口特色旅游商品,合理规划设置旅游商品集中购物场所,完善通信、电力、供水、标识等设施,建立重点景区景点的医疗救助、安全防范、事故处理等快速应急系统,提高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完善导游解说系统,锻炼队伍,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6、努力实现产业招商新突破。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利用第二届黄河口文化旅游节和市旅游博览会广泛宣传我县旅游资源和优势。在继续与乡镇办好蜜桃采摘节的同时,举办冬枣采摘节和葡萄采摘节,以节促销,以节招商。建立垦利旅游信息网站,印制垦利旅游指南和旅游招商手册,充实旅游项目库,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加强与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旅行社的交流合作。积极走出去和大旅游投资财团对接,争取实现旅游产业招商的突破,借助外力实现我县旅游业的跳跃式发展。下一步主要是把我县的地热资源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作为招商的重点,力争年内实现突破。同时,积极帮助东营市毓龙航空旅行社做好利用治蝗机场开展的空中旅游项目。
(二)网络直销模式优点是能给买卖的双方都带来较好的收益。卖方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推销和广告投入的费用下降,在维护好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有效打通网上销售渠道,以较低的成本打开新的市场。买方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可以获得详细的商品信息、实惠的价格、便捷的购物、多样的选择等方面。这种模式下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该模式一般为卖方驱动,对买方来讲,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购物过程中产品的可选择性等都是由卖方来控制,这就使得该模式下不能有效代表交易双方的利益;二是宏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用户对网购的偏好情况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流通模式的发展。因此,综上而言,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模式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广大的普通农户来说,一般很难负担的起,另外这一模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进而产生规模效应后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而目前我国分散性大、规模较小的普通农户根本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依靠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很好地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再者,仓储物流、网络支付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也是普通农户无法解决的。因此,这种模式目前并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不适合广大农户参与。
(三)网络信息平台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专业化媒介的身份为平台用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政策和客户等方面的信息。优点是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企业捜集相关信息的成本,且因参与用户众多,客观上分担、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模式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得到了一些市场参与者认可和使用。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提供信息服务,并不进行具体的农产品销售,实际的交易都是在线下开展的。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它仅仅实现了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和畅通,而缺失了与之配套的物流和资金流,未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效统一起来形成“三流合一”,这使普通农户在使用该平台时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物流和资金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模式的便捷性,发展前景不好。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10-03
一、什么是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是以研究各民族音乐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历史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音乐学中的一门专门学科。
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了各民族特有的民族风俗,区域特点等特征的音乐文化现象。我国的音乐家们将我国传统音乐系统化地梳理,这就形成了民族音乐学理论。民族音乐学发展到如今已经逐渐的完善和发展,与很多其他学科产生了深刻的联系。如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等。中国当前音乐的发展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民族音乐的特色元素,民族音乐的研究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发展、壮大的局面,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民族音乐成为我国音乐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中华音乐史上灿烂的明珠。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所谓中国传统音乐是指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建立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和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音乐。在民族音乐学诞生之前,我国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和学习,过于专注于研究传统音乐的旋律,韵律,曲调结构等,忽视了对于传统音乐背后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和民族习俗的考察和研究。随着我民族音乐学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研究逐渐将重心放在了研究传统音乐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上来。从历史上看,《穆天子传》这本书中有记载,在公元前21世纪的时候,西周时期的周穆王曾经带领大规模的音乐队伍对外国进行“友好访问”,并且就音乐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周到之后的各朝各代,传统的民族音乐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在音乐体裁、音乐题材、旋律音调、音阶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在这之后,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不断的融合,我国的民族音乐又迅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外来乐器也进入人们的音乐生活中,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琵琶等乐器,改变了商、周时期的以“青铜铃铛、大倒钟”为主要乐器的现象。
在乐器方面,古人以自然界的“金、木、土、革、丝、匏、石、竹”材料创造了我国的“八音乐器”,比如石磬、笛、笙、箫、陶勋等乐器。在律学方面,创造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要比西方的音乐律学要早几百年。在音乐理论方面,荀子的《乐论》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论著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音乐美学方面,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的儒家提倡在艺术形式上应该是“尽善”、“尽美”,强调“乐”在政治、道德和社会风尚的教化作用;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提倡“非乐”思想,片面否定音乐客观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这种观点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消极意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提倡“大音希声”,在有声和无声的辩证关系上具有某种积极意义,但把社会不安定和动荡的原因归结到音乐本体,从根本上否定了音乐,这是一种唯心和消极的音乐观。我们对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要辩证的汲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文化不断积淀,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舞阳贾湖骨笛”,可以吹奏出完整的七声音列,距今有8000多年。它的出土把中国音乐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同时也把东方文明也推进了2000多年。中国也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的和谐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就形成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是包容开放的民族,在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也丰富了我们的民族音乐大家园。这是先人给我们流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法来“为我所用”,完全摈弃中国的传统的音乐,照搬西方的技法创作中国音乐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例如朱践耳的《第八交响曲》、金湘的《中国书法》、交响曲《天》等。但利用西方技法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也枚不胜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该曲是作曲家陈钢、何占豪以浙江越剧曲调为音乐素材,以家喻户晓的故事“梁祝”为题材,采用交响乐与我国传统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以西方的奏鸣曲式结构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将“梁祝”的主要故事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完美地融入奏鸣曲式的三个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呈示部的引子部分在轻柔的弦乐震音基础上,长笛吹奏出秀丽华彩的乐段,然后小提琴奏出诗意般的“爱情主题”;展开部是戏剧的发展中心。铜管与弦乐形成鲜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再现部小提琴奏出凄美的“爱情主题”,与呈示部相呼应,乐曲结束。《梁祝》经典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总之,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可以采用中西音乐结合的手法,但是过于依赖于西方音乐,使得很多音乐作品失去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应有的韵味。中国传统音乐才是我们创作的“根”、我们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我们的民族固有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创新中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直在发展的,但是一定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让中国传统音乐重新焕发活力。认真实践民族音乐学理论的研究,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三、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对策
音乐的发展一定是向着多元化发展的,不光是要研究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还要和国际接轨,汲取西方的一些技法,不断丰富我们民族音乐。由于我国各个民族的生活地域不同,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各族的民族音乐有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正是这些差异性构成了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1.树立中国传统音乐保护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外来文化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勇于去改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敢于创新,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寻求机遇,创建发展空间,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祖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挖掘其中的内涵,传承和发展下去,尤其是处在21世纪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信息交错复杂,如果一次小小的不在意,就可能会造成文化的流失,导致本土文化发展向错误的方向进行,进而导致遗失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因此,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端正自身的思想行为,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始终突出民族文化的地位,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重要的。
像汉民族的安徽花鼓灯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包括花鼓灯音乐、花鼓灯舞蹈、花鼓灯后场小戏等。它是我国起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还有我国内蒙古特有的“呼麦”,是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形式,类似于相声界的单口相声和口技一样,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式,从公元13世纪产生传承至今,经历了千年,现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流传于与黑吉辽交界处的乌力格尔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力格尔主要以说唱为主,彰显民族特色,受广大牧区人民喜爱,其内容多以说书为主,也改编过很多汉语著作,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在蒙古民族音乐中有很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国家音乐事业增添了一点新的活力,更为世界乐坛贡献了一份力量。只有全民族树立传统音乐保护意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才会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2.从国家政府方面来说,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政策来保证传统音乐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保障。联合国在进行多次的研讨之后,对全世界发表了宣言,建议全世界都要加强和促进自身民族音乐的发展,要督促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做到,像他们提倡的那样,可见联合国对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这不止在联合国中得到了体现,在此之前,中国就预知性的加强了对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世界音乐艺术领域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和特点,不断的强化咱们国家自身的独有民族音乐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此事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除了文化领域的专家,我国政府对此事也更加重视的态势,正体现出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具有创造性的思想,这也正值年轻的我们学习,应该肩负起文化建设的重任,在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思想文化同时,增强自身民族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
3.从教育方面,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民族音乐的培养,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给学生们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等,引导他们去领悟中华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许多的中小学由于传统课程学习的课时紧张,将音乐课取消,或只是把音乐课程作为一个摆设,这是一个非常不可取的。在中小学应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有很多学生都没有经过小学、中学音乐的熏陶,进而只发展成为一个考试机器,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同时也没有做到对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忽视导致现在我国逐渐暴露出民族文化流失的问题。重视当代音乐教育,应从孩子、年轻人抓起,除中、小学设置音乐课外,大学也应该设置音乐课,让他们更多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武装他们,让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内涵,这才是对民族音乐的尊重与重视。
四、结语
只有认真研究和实践民族音乐学理论,才能实现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要多多进行田野的考察,不要仅仅从书本上去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更要深入生活,挖掘我们更多的音乐文化。
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必须认真的时间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想要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必须抱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寻求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研究民族音乐学理论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伟大精髓。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8-10.
〔2〕周婉嫣.我国中小学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0(29).
〔3〕孙茂玲.内蒙古呼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初探[J].枣庄学院学报,2013(22).
〔4〕陈曲,王志清.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的深描与阐释[J].西部蒙古论坛,2013(01).
〔5〕董秀团.说唱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云南少数民族说唱艺术为例[J].民俗研究,1992(04).
〔6〕耿学刚.开发利用科尔沁音乐文化资源建设民族高校特色课程——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1992(04).
我国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以网络化、知识管理、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商务已成为传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但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以加快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步伐.
作 者:朱振中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淄博,255091刊 名: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9(2)分类号:F713.36关键词:传统企业 电子商务 制约因素 对策
摘 要: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而且在网上购物便捷,节约时间,效率高并且成本低。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研究了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交易中安全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然而中国现在还没有很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消费不安全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致命的因素。信用卡信息的安全,数据传输的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有阻碍。当网上购物变得越来普及的今天,安全问题更亟待解决。
2.观念约束的问题。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对于网上购物存在顾虑。传统的眼见为实的观念限制了人们网上购物的积极性。思想的约束包括看不到交易的实体、自己的隐私、信用卡信息、虚拟的交易环境等所带来的担忧。
3.法律规范的问题。网上交易作为一种交易手段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形势,还没有健全的法律体制,使得网上交易不规范,影响网上交易的发展。而且中国还没有像重视实体产业一样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开店要不要到工商局注册、要不要收税、如果收税如何制定收税标准等都是不好与实体产业相一致,衡量的标准和方式也很难确定。现在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扶持。过严的约束会限制它的发展,同样法律规范的疏漏也会让其畸形发展.4.专业人才问题。21 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电子商务课程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但过程是漫长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用人单位苦求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也苦恼工作难找,两方都处于尴尬窘困的地步。
5.物流限制的问题。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是依靠发达而健全的物流的配送来实现。中国物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不合理,物流成本高等都成为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此外,还有相应的认证体系、技术不健全等问题,而且电子商务的普及教育培训也需加强。
二、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当电子商务的基本环境逐渐成熟之后,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再是外部环境所造成,更多的表现在企业内部,如经营战略、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对新环境下电子商务的重新认识等方面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1.所占比例低
进入1999年之后,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迅速发展,以网上零售为例,其标志是诞生了以8848为代表的一批电子商务网站,风险投资大量投向B2C网站,媒体将电子商务吹捧上了天,上市公司只要与网络发生关系,股价就会在一夜之间暴涨几倍甚至几十倍,那时普遍认为中国电子商务面临“三座大山”,即上网用户数量少、网上支付环境不成熟、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经过几年的发展,早期严重制约电子商
务发展的三大障碍尽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到2002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5910万人,是1998年底(210万人)的28倍,从数量上说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而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赶超美国,其市场潜在力和迅猛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可估量的,同时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也日益成熟。但中国电子商务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类似的新兴产业商品不够多样化,应该不断扩大网络销售公司的规模,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等,尽管目前生存下来的电子商务网站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但在整个商业零售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
2.规模化低
在电子商务领域,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经营,哪种模式更好一直存在不少争议。美国数据显示电子商务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尤其凸显在旅游业,书店和汽车零售业。例如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书店和汽车零售业由“大而全”向专业化模式经营,并且逐渐贴近消费者需求并建立自己的区域化管理,有关于“大而全”还是专业经营的理念,两者各有优缺点,其实无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做到规模经营,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从而取得更好的收益。目前,国内销售网站规模化低,产品选择性局限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成熟
从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代表了最先进的商务模式,节省了大量手工劳动和经营费用,尤其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交通等方面,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商业流程电子化系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何况许多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在技术方面还不完善,尤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性化,通常正是一些不太引人关注的细节问题让交易最终无法完成。在管理方面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顾客服务、在线帮助、营销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认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最终效果
。4.核心思想认识不深刻
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李琪教授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重要思想,但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至今对此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在于营销手段,营销方法,如何赚钱。当电子商务基本环境成熟之后,如果经营业绩不佳,仍然将原因归结于用户的消费习惯,营销方式不当等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并非消费者单方面的问题,更多的还在于电子商务经营者自身的认识。关于“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思想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说明。例如,“用户个人信息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在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中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网站比例还比较低,许多网站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也没有明确说明这些信息将被如何使用,或者并没有严格执行网站上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为了研究用户的上网/购买习惯或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往往需要用户注册,根据不同的需要,要求用户提供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如果遇到一些网站要求用户登记很详细的个人信息,除非对该服务特别有兴趣,用户可能会选择放弃注册,对商家来说,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潜在顾客。个人隐私问题引起的另一种情形是用户会提供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又难以验证,这样根据用户在线填写的信息来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往往会形成信息的错误传递,造成效果不佳或者资源浪费。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因素,用户甚至不会因此而投诉,已经下意识的拒绝了电子商务,而经
营者对此尚无感觉,所以核心是人的思想还需要经营者进一步探索。
三、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首先,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信息技术(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和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后,从2001年开始已经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如今的电子商务已经渐渐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和光明的阶段。但面对”新三座大山”, 在电子商务的管理上应普遍采取了登记、备案、许可的制度及同时充分重视网络安全与加强网络管理。在电子商务立法中,我国对网络安全与加强网络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刑法、电信条例到不久前出台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都有一系列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应加大执法力度对出台的法律法规作进一步的落实工作。相应的,安全性问题,交易主体的合法化和信用问题,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的有效性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等相关法律问题,就自然成了我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应致力于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建立用户和消费者的信任,建立数字化市场的基本原则,并充分发挥企业自律和市场推动的作用等。这些原则在我国已出台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中初步得到了体现,并且,也必将成为我们在今后的电子商务立法和结合WTO相关规则修订法律时的主要参考。
其次, 企业终归是企业,它有自己的业务领域,就电子商务而言,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都是外行就象农民进城后觉得汽车、电梯、地铁、娱乐城等什么都好,就是不会玩儿。那么体现在电子商务上的弊病就是规模化低, 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成熟, 网络平台的潜在商机和利润让每个商家都想分一杯羹,但却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和销售模式,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变成了企业的附属品,而并没有作为独立的新型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和实施。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做,建立自己完善的网络销售平台,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专业的管理和销售团队,相信规模化低和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将不是问题。
【摘要】近些年各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对高校的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危害,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高校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突发事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校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突发事件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学生突发事件 新媒体 现状 对策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2015年度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XK10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27-02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网民的人均上网时长为26.2小时,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亿[1]。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地位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原因,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急速加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这些事件在新媒体的介入下,爆发了强大的聚焦效应,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已不仅是学生个体事件或高校事件,而是已经演变为受全社会公众关注的“网络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校化解和应对学生突发事件提出挑战,若事件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财产安全乃至生命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还会对高校的教学、工作造成重大影响。若事件应对不力或不及时,不仅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内涵及特点
1.新媒体环境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因社会环境或人为因素,突然发生的,或发生在高校,或虽未发生在高校,但都与高校学生相关的,危及到学生身心健康、财产安全乃至生命的,对学生个人或高校、社会带来损害或威胁的事件。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介质进行传播的媒介[2]。其具有及时性、多媒体化、跨时空性、开放性、自由性、个性化、虚拟性、海量共享、高互动性等特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高校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和重要使用者,在发生学生突发事件时,由于新媒体的关注事件被广泛放大,新媒体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影响也更广泛、更深入。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
(1)主体的特殊性
高校作为社会的特殊组成部分,聚集着大量青年学生,这些青年学生大多处于18到23岁,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但社会经验少,对突然遇到的问题容易产生偏激的言论及行为。当学生遇到因自身原因,或学校管理的原因,或社会外界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心理和思想容易出现波动,若不能有效引导,容易引发突发事件。同时,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学生群体在整个网民中所占比重为25.2%,远高于其他群体。在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当有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往往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加上外界媒体的推动,使学生突发事件成为“社会新闻事件”,并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2)潜伏性与突发性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受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一方面,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上各种观念和事件由于新媒体的介入广泛流传,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冲击。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状态都不尽相同,再加上高校学生数量庞大,人员密集,出现突发事件的概率比较高。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真正发生之前,导致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各种诱因往往经过较长时间的潜伏和积累,最终由于某种矛盾的凸显突然爆发。
(3)扩散性与复杂性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旦爆发,初始引爆点往往只是微信上的一个消息或论坛上的一个帖子,由于内容涉及高校与大学生,使得事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新媒体快速及时的特征使得高校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新媒体多媒体化的特征使得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在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传递信息、发表观点。在学生突发事件的扩散过程中,当高校和政府不能及时、明确发布事件的前因后果、最新进展情况时,学生往往由于思想不够成熟、看问题片面化、情绪化,容易受各种流言、不实信息的影响,对事件发表极端言论、做出过格的行为,加剧事件的恶化[3]。在事件不断扩散演化过程中,关注事件发展的网民也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交流各种信息、意见,最终形成了人们能产生共鸣的一致态度,影响着事件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事件的走向。
(4)不确定性和危害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把关人”的作用,人们对信息的获得和传播相对准确、严谨。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原来信息审查制度不复存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的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只要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能短时间得到广泛传播[4]。但新媒体在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其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得人们获得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同时,人们在非理性情绪感染下,在盲目从众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支配下,容易形成群体极端化的意见,严重影响事态的发展,若不及时应对,不仅事态难以控制,还会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同时给学校声誉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高校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近些年,随着政府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已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由于学生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使得高校管理者认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危机预防和管理上“不值得”,同时,认为学校师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教学和科研上,作为低概率事件的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应由学生工作部门和学校保卫部门负责。大部分学校也组建了应对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但工作组的人员大多是临时抽调或兼任,他们大多不具备应急管理相关专业背景,更不了解新媒体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演化规律,更无法对事件进行研判和处置。
2.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
当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大多数高校认为学生突发事件是学校内部的事情,不希望外界介入,且学生突发事件一般是负面的,为了不让外界知晓,大都采取“内紧外松”的方式,希望“息事宁人”。但新媒体对学生突发事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许多学生突发事件最初都是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若学校发现不够及时,或是发现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事件的负面影响会伴随着学生和网民的不断转发而扩散,并引起更多媒体的介入,使高校失去“第一时间”处理危机的机会。
3.信息沟通不通畅
高校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出于各方面的顾虑,对学生突发事件的信息严格控制,对外界的质疑保持沉默,在新媒体不发达的时代,这种做法对信息的传播起到阻碍作用[5]。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旦发生学生突发事件,各种媒体总会第一时间关注信息的来源及事态的发展,高校师生也高度关注事件的情况。若无法从校方获得权威的信息,媒体只能“捕风捉影”,高校学生也会将主观臆测的信息上传到网上。各种信息相互交叉,至使小道消息满天飞或对高校带来不良影响时,高校才匆忙发布一些信息,而此时突发事件已经升级,难以控制。
三、高校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突发事件的策略探讨
1.高校应加强预警与研判
在制定《学生突发事件预案》时,高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突发事件制定详尽的预警方案,其中应包括处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可以有章可依。同时,加强新媒体舆情监测能力,通过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引发、发展、爆发、消亡等各阶段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对事件的发展做出判断并预测其走势,以帮助高校适时作出回应。
2.高校应加强危机公关意识
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尤其经新媒体的介入,高校会面临巨大社会压力。若仍然采取隐瞒、掩盖的方式消极应对,不仅会使公众产生不信任情绪,还会影响到学生突发事件的最终走向。高校应变“堵”为“疏”,努力争取主动权,并学会运用危机公关的方法和技能,如在第一时间内公开真相;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3.高校应利用新媒体引导舆论
随着新媒体媒介的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已成为人们发布资讯、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高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全面了解新媒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公开信息、交流信息。针对学生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采取不同舆论引导策略,事前进行舆论分析研判,事中跟踪舆论发展并及时发布信息、设置议题,事后进行总结并发布处置信息。
参考文献:
[1]CNNIC: 2016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1
[2]蔡盈洲.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谣言传播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6
[3]李新仓.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9
[4]韩芳.自媒体在高校网络舆论事件中的运用[J].东岳论丛,2013(7)
[5]庞宇.网络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3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病毒 信息安全 加密技术 网络层技术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日益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的问题日益严重。首先,分析了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其次,着重对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地探索并指出了电子商务安全的需求,最后提出对策。
1、电子商务的安全现状
目前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最突出的表现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业诚信问题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2011年,计算机病毒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疫情”的数据表明,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70.51%,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其中多次感染病毒的比率为42.71%.1.1、网络病毒的增长
北京时间2月21日,360安全中心发布《2011-2012互联网安全报告》指出,2011年国内日均有853.1万台电脑受到木马病毒攻击,占开机联网的电脑比例为5.7%。在去年新生网络安全威胁中,BMW木马、黏虫木马、Duqu(超级工厂Ⅱ)等入围“十大木马”。
《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共新增木马病毒10.56亿个,相比2010年增加87.7%,360安全产品日均拦截及查杀木马病毒6468.5万个。在木马数量高涨的同时,木马攻击成功率则有所降低。在每天接触木马病毒的853.1万台电脑中,实际染毒比例仅为1%-3%,而且大多为关闭安全软件后使用游戏外挂、盗版视频播放器等诱惑资源的电脑。
360安全中心指出,随着免费安全软件普及和云安全技术成熟,木马攻击手段进一步趋向“顽固化”,深入感染电脑主板Bios的BMW木马就是其中的典型。作为2011“毒王”,BMW木马借助游戏外挂传播,使受害电脑无论重装系统、格式化硬盘还是换掉硬盘,都无法将其彻底清除,只能求助于专杀工具。迄今,国内已有超过8万台电脑感染BMW木马。
据悉,目前近半数木马带有强制广告行为,网民可据此判断电脑是否受到木马侵1.2、网络病毒传播方式的变化
过去,传播病毒通过网络进行。目前,通过移动存储介质传播的案例显著增加,存储介质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网络病毒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由于U盘和移动存储介质广泛使用,病毒、木马通过autorun.inf文件自动调用执行U盘中的病毒、木马等程序,然后感染用户的计算机系统,进而感染其他U盘。与往年相比,今年通过网络浏览或下载该病毒的比例在下降。不过,从网络监测和用户寻求帮助的情况来看,大量的网络犯罪通过“挂马”方式来实现。“挂马”是指在网页中嵌入恶意代码,当存在安全漏洞的用户访问这些网页时,木马会侵入用户系统,然后盗取用户敏感信息或者进行攻击、破坏。通过浏览网页方式进行攻击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用户更难于发现,潜在的危害性也更大。
1.3、网络病毒给电子商务造成的损失继续增加
调查显示,浏览器配置被修改,损坏或丢失数据,系统的使用受限,网络无法使用,密码被盗造成都给电子商务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例: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利用蠕虫病毒的传播能力和多种传播渠道帮助木马传播,攫取非法经济利益,给被感染的用户带来重大损失。继“熊猫烧香”之后,复合型病毒大量出现,如:仇英、艾妮等病毒。同时,网上贩卖病毒、木马和僵尸网络的活动不断增多,利用病毒、木马技术传播垃圾邮件和进行网络攻击、破坏的事件呈上升趋势。
2、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及存在原因
2.1、.对合法用户的身份冒充。以不法手段盗用合法用户的身份资料,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易,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2.2、对信息的窃取。攻击者在网络的传输信道上。通过物理或逻辑的手段,对数据进行非法的截获与监听,从而得到通信中敏感的信息。如典型的“虚拟盗窃”能从因特网上窃取那
些粗心用户的信用卡账号,还能以欺骗的手法进行产品交易,甚至能洗黑钱。
2.3、对信息的篡改。攻击者有可能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截获后篡改其内容,如修改消息次序、时间,注人伪造消息等,从而使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完整性。
2.4、拒绝服务。攻击者使合法接入的信息、业务或其他资源受阻。
2.5、对发出的信息予以否认.某些用户可能对自己发出的信息进行恶意的否认,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6、信用威胁。交易者否认参加过交易,如买方提交订单后不付款,或者输人虚假银行资料使卖方不能提款I用户付款后,卖方没有把商品发送到客户手中,使客户蒙受损失。
2.7、电脑病毒。电脑病毒问世十几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还有众多病毒借助于网络传播得更快,动辄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如,CIH病毒的爆发几乎在瞬间给网络上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以沉重打击。
3、电子商务对信息安全的需求
3.1、信息的保密性。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传统的纸面贸易都是通过邮寄封装的信件或通过可靠的通信渠道发送商业报文来达到保守机密的目的。电子商务则建立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Internet)上,维护商业机密是电子商务全面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保密性一般通过密码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来实现。
3.2、信息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简化了贸易过程,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同时也带来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的问题。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差异。另外,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的丢失、信息重复或信息传送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不同。因此,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将影响到贸易各方的交易和经营策略,保持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一般可通过提取信息摘要的方式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3.3、信息的真实性。只有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转换,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实现,而这一切是以信息的真实性为基础。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是指网上交易双方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是指网上交易双方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即对人或实体的身份进行鉴别,为身份的真实性提供保证,使交易的双方能够在相互不见面的情况下确认对方的身份。这意味着当某人或实体声称具有某个特定身份时,鉴别服务将验证其声明的正确性。一般可通过认证机构和证书来实现。
3.4、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对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贸易双方来说,一个很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进行交易的贸易方正是交易所期望的贸易方。在无纸化的电子商务方式下,通过手写签名和印章进行贸易方的鉴别已经不可能。因此,要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使原发方对已发送的数据、接收方对已接收的数据都不能否认。通常可通过对发送的消息进行数字签名来实现信息的不可抵赖性。
3.5、信息的有效性。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那么如何保证这种电子形式贸易信息的有效性则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电子商务信息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因此,要对网络故障、操作错误、应用程序错误、硬件故障、系统软件错误及计算机病毒所产生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这对于保证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确定的地点是有效的。
4、电子商务安全防治措施及安全举措
首先,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以Internet的基础设施和标准为基础,涉及从通信协议到应用集成的广泛领域,套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OSI七层协议模型,相应地将各安全措施映射到对应层次中,可以较好地描述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体系。
其次,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人们提高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的意识,加强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的制度建设。
4.1 网络层技术
采用多重网络技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目前,常用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物理隔离,VPN(虚拟专用网)。防火墙是实现内部网与外部网安全代理和入侵隔离的常规技术。使用防火墙,一方面是抵御来自外界的攻击。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在服务器内部部分未经授权的用户攻击。因此,电子商务内外网与互联网之间要设置防火墙。网管人员要经常到有关网站上下载最新的补丁程序,以便进行网络维护,同时经常扫描整个内部网络,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及时更改,做到有备无患。企业上网必须实行内外网划分和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要运用VPN新技术,为使用者提了一种通过公用网络,安全地对网络进行远程访问,同时又能保证企业的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服务器(如Web服务器、E-MAII。服务器)的安全。
4.2 加密层技术
运用密码技术,强化通信安全。应围绕数字证书应用,为信息网络中各种业务应用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保证。在业务系统中建立有效的信任管理机制、授权控制机制和严密的责任机制。目前要加强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工作。对于电子商务中的各种敏感数据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并且在数据传输中采用加密传输,以防止攻击者窃密。
4.3 认证层技术
电子商务信息交换中的各种信息,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来确认其合法性,然后确定这个用户的个人数据和特定权限。应采用基于PKI技术,借助第三方(CA)颁发的数字证书数字签名来确认彼此身份。”。
4.4 协议层技术
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是通过Internet完成的,必须使用安全协议来保证支付信息传输的安全、交易方的合法身份的确认及支付过程的完整。不同交易协议的复杂性、开销、安全性各不相同。同时,不同的应用环境对协议目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比较成熟的协议有SET、SSL、iKP等基于信用卡的交易协议,Net?鄄Bill,NetCheque等基于支票的交易协议,Digicash、Netcash等基于现金的交易协议,匿名原子交易协议,防止软件侵权和非法拷贝的基于PKC的安全电子软件分销协议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交易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和突出。由于电子商务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各相关技术的发展,如: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电子商务采购协议、支付协议及物流配送协议的进一步完善;XML的研究和标准化等。同时,除技术问题外,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还有赖于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设等社会环境的完善。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对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5、意识建设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电子商务的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发现影响网络安全行为的敏锐性,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动性。强化上网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就是要让上网人员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是电子商务正常而高效运转的基础,是保障企业、公民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前提,从而牢同树立网上交易,安全第一的思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大众媒体,普及电子商务的安全知识,提高用户的认识。二是积极组织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培养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安全管理人才。
4.6 法律建设
健全法律,严格执法。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方面还有很多缺失,不能有效地保护公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07-23
电子商务发展对策论文09-11
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09-16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探究论文05-24
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07-1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10-02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11-04
电子商务安全对策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