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精选10篇)
教学提示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记述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发布尔小时候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同学们,你们都有衣袋。通常情况下你们的衣袋里都装些什么? 可是有一个孩子,他衣袋里装的东西跟我们大家都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请看黑板。(板书:装满昆虫的衣袋)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很特别,它与一般文章的题目不一样。那你们在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呢?脑海里产生了些什么疑问呢?(出示提示语)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个把昆虫装满衣袋的孩子是谁吗?
那么,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这些昆虫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这些问题就是我
们学习这篇课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文章的生字都认识吗? 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出示提示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看看怎样书写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出示提示语)
请同学们拿出钢笔把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或者感觉容易写错的生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用心体会它们的写法。(出示提示语)
出示:
这是绿线内的几个生字,哪位同学来当一回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你们能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读书挑战赛,看看哪位同学课文读得最棒,咱们来比一比,好吗?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同学们的读书水平,建议同学们再把文章认真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要把那些自己感觉比较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出示提示语)
准备好了吗?你们有没有给文章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怎么挑战呢?挑战的规则很简单,只有两条——出示:挑战规则 1.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1—2个自然段来朗读。(因为文章的11个自然段有的长,有的短,为了公平,选择短的,要读两个自然段。)
2.评判获胜的标准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了挑战的规则,咱们开始挑战吧。
同学们,读书挑战赛进行得怎么样?谁在比赛中获胜了?
文章你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这篇课文就是紧紧围绕着文章中一句话来写的,你们能把文中这句话找出来吗?
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围绕这句话写了法布尔的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通过阅读交流,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先写了法布尔的生活环境,接着用了两个生动的故事写出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一个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起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个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机会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受到了父母的责骂,最后讲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在这篇课文中除了出现“着迷”这个词,还出现了“迷恋”和“痴迷”这两个词。
请你们把“迷恋”和“痴迷”这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找出来。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请同学们读读这3个句子,并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语在文中的顺序能够颠倒吗?为什么?
“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表达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的,但是程度有别,需要我们仔细体会。
“着迷”突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感兴趣,与它们结下不解之缘,文章一开始就点明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在文章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迷恋”中的“恋”,有想念不忘的意思,它更深一层地表明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尽管法布尔因对小虫子的着迷而遭受到了父母责骂,但他依然不改初衷,已经沉迷其中了。
“痴迷”这个词是对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着迷的概括,但程度更深,因为“痴”是极度迷恋的意思。正因为这种对昆虫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正因为这种对昆虫痴迷,才使得法布尔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语层层递进,既道出了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昆虫的原因,也构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我们下节课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课的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那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好吗?请大家拿出本子。每个词语我只念一遍,你们可要注意听哟!
小溪纵横 观察 迷恋 满载而归 责骂 殿堂
请对照大屏幕校对一下,如果有错误的请订正一遍,注意把字写正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6个词语当中选择一些来说一说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二、精读理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以“迷”作为主线来贯穿全文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静下心来阅读全文,用笔把文中那些描写法布尔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在文章的空白处简要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学们,我们从文章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文章的有关语句,把自己阅读感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先来交流法布尔抓“纺织娘”这件事。看看这个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现在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交流。
同学们都交流好了吗?谁来把第2、3两个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交流了第一件事,我们再来看第二件事,这件事写得比第一件事要详细。那么,这件事又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4自然段,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们能联系有关词句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吗?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父亲是让法布尔去放鸭子的,然而,法布尔却把放鸭子当成副业,把“逮蝴蝶”“捉甲虫”“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当成自己的主要“任务”,可见,法布尔从小就对小动物非常着迷。
同学们,课文的5—9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具体的事例,这个事例能更
加地突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你们在阅读这个事例的时候,有没有把文中那些描写法布尔心情的词句给勾画出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样的3个句子。
出示:法布尔高兴极了。
夕阳西下,发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得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你们能联系有关语句来说说自己对这3个句子的理解和体会吗? 我们先来看法布尔高兴什么?请你们把文中有关描写法布尔高兴原因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法布尔的心里为什么会甜滋滋的?也请你们把文中的有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第5、6两个自然段。
同学们,这一天,对法布尔来说,收获真是太大了,他不仅捉到了漂亮的小甲虫,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他心里甜滋滋地回到了家。那么,法布尔的心情后来为什么会由“甜滋滋的”变得“难过极了”呢?
从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我们可以体会到,父母对法布尔的的责骂是相当严厉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布尔“很不情愿得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这里的“放进”能不能换成“扔进”或“丢进”呢?为什么?
是的,“放进”一词,看上去平常,实质用得极为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法布尔实在舍不得但又不得不这样做时的痛苦、矛盾心情。而用“扔进”或“丢进”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法布尔的这种心情。由此可见,所谓 的好词儿,并非华丽辞藻,而是用得恰当得体的词语。
那么,父母的责骂有没有削弱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0 自然段,然后,注意抓住有关词句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同学们,法布尔就是这样迷恋昆虫,尽管他因迷恋昆虫而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但他依然不改初衷,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大人认为“没用的玩意儿”,这是一种多么执著的精神啊!
学到这儿,我们再来读读这3个句子,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的。
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再读这3个句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拿出笔来,先把你们此时此刻心中的感受写下来,然后再来交流。
交流了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题目,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衣袋的昆虫”作题目吗?请现场的老师组织同学们来交流这个问题。这里我要提醒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文中那四次写到衣袋的语句。
三、迁移运用
1.写一篇观察昆虫的日记。(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去,观察昆虫,然后写一篇观察日记。)
2.阅读《昆虫记》。(同学们,《昆虫记》是法布尔用毕生的心血凝结成的一本简单而通俗的昆虫巨著,这部巨著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法布尔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
师:同学们, 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板书课题) 读读课题, 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
生:我关注到了“昆虫”。
生:我关注到了“衣袋”。
师:把你最关注的词放回课题, 再读读。想想课文会围绕课题写些什么内容呢?
生:是谁把衣袋装满昆虫?
生:他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满昆虫?
……
师:那么通过预习, 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学生交流。
【意图:标题是课文传神传情的眼睛, 是向读者敞开的心灵窗户。它统领全局, 是对题材内容的高度浓缩, 对思想内涵的集中提炼, 是读者走向主人公、走向作者人生旅程的精神通道。读文章必定先读标题, 学课文必定要先解读课题, 这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
二、聚焦标题, 提纲挈领
师: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师:首先, 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吗?
生: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生: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生: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 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师: (指“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 从这三个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三个词语表达的程度不一样, 是越来越深。
生:写出了法布尔是从“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
师:课文是怎样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对昆虫的“迷”的呢?
生:作者是通过“捉纺织娘”和“捉小甲虫”这两件事情来写出他的“迷”的。
【意图:依据文眼“迷”, 引导学生品悟“着迷”“迷恋”“痴迷”的不同含义, 既让学生感悟到汉语言文字的奇妙, 又能使学生明白法布尔的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走出来的, 既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品读感悟, 提升理解
(一) 明确要求, 引导自学
师:同学们,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故乡, 去探寻法布尔那美丽的童年, 品读他的童年故事吧。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走进法布尔的故乡, 你有什么感受?
生:法布尔的家乡很美。
生:法布尔的家乡真好玩, 有那么多的小动物。
师:美好的环境造就了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请同学们选取其中的一个事例, 自由品读, 哪些地方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圈画出有关语句, 读一读, 并将你的阅读感受写在圈画的语句旁。
【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 接下来就应该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学习。】
(二) 自学交流, 品读感悟
1. 捉纺织娘。
生:“一天傍晚, 暮色笼罩了田野, 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 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 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从这里我知道法布尔为了抓昆虫, 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妈妈, 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是法布尔的语言, 从两个感叹号我知道他非常兴奋, 非常激动。
师:你感受到了法布尔的这种心情, 你能读出来吗? (生朗读)
生:“三天前, 法布尔就告诉她, 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 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 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
师:“三天前”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他早就在找这只纺织娘了, 已经找了三天了。
师:法布尔做事真是很执著呀!想象一下, 当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 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法布尔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他们肯定会非常生气, 然后狠狠地骂法布尔。
生:他们可能会说:“你是不是傻了, 捉虫子重要还是回家重要?”
师:面对父母的责骂, 法布尔会怎么想呢?
生:他可能嘴上不说, 但是心里很得意:只要能捉到这个“歌唱家”, 我才不管呢。
师:是的, 法布尔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就完全沉浸其中, 难怪作者说他——— (引说) “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
【意图:“要读懂人物, 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 读出自己的思考, 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在找出中心词“迷”后, 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 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体验,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走进主人公的心灵。】
2. 捉小甲虫。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 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他捉小甲虫的故事, 追寻他迷恋昆虫的足迹。在捉小甲虫的故事中哪些词句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有一次, 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忽然, 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 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 敏捷地捉住了它。”从“掠”我知道小甲虫飞行速度很快, 法布尔能很快地发现它, 并能敏捷地捉住它, 说明他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生:从“放”“包”“装”我感受到他对小甲虫的喜爱, 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生:从“比……还要……”“比……还要……”我感觉到他眼中的小甲虫很漂亮很美, 他很爱它。
师:很会读书, 充满情感。继续交流。
生:“法布尔难过极了, 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 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躲起来偷偷地玩。”从“很不情愿”“放”“偷偷地玩”, 我读出他对小昆虫的不舍得, 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师:在这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将父母责骂法布尔的话写得这么具体呢?
生:虽然父母狠狠地责骂, 但是法布尔还是舍不得, 这里还是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
师:说得好。由这些描写更好地衬托出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像这样的描写, 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板书:侧面描写)
师:面对父母亲如此严厉的责骂, 法布尔仍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 仍然将衣袋装得鼓鼓的, 呈现给我们的还是那——— (引读课题) 。这件事情写得很具体,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地介绍这件事情的?你觉得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
生:在具体描写时, 作者通过描写法布尔捉甲虫的动作, 描写父母责骂的语言, 使事情很具体。
生:作者描写小法布尔遭到责骂以后依旧玩昆虫的表现, 生动地向我们描绘出一个对昆虫充满热爱的小孩子形象。
【意图:文章写了什么, 这是学生一读就知道的, “怎么写的”, 往往是被大家 (包括教师) 所忽视的。“怎么样”比“是什么”更重要。】
师:你赞同法布尔父母亲的责骂吗?你觉得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用意?
生:我不赞同。我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所有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兴趣, 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爱好。
师:法布尔不仅没有停止对昆虫的痴迷与探索, 而且终其一生。《昆虫记》是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 又花了30年工夫写成的。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 展现出昆虫世界的奇妙。
【意图: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 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学生从相关的语句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表现在观察事物的细心上, 表现在捕捉虫子的动作上, 表现在收获的喜悦上, 还表现在遭受责骂后的坚持上。通过朗读, 在读中活化人物的形象, 同时引出了《昆虫记》, 激起了学生的后续阅读欲望, 使本课的教学真正成为起点式教学。】
(三) 质疑问难, 提升理解
师: (引读最后一节) 读了这一自然段, 你有什么疑问吗? (个别指导答疑)
师:若干年后, 如果你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法布尔的雕像前, 你会告诉孩子什么呢?
生:我会把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生动地讲给他听。
生:我会告诉孩子要向法布尔一样, 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进行认真研究。
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其人, 作者写这篇文章, 除了要让我们了解这些, 还有其他的目的吗?
生:作者要告诉所有的父母, 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 支持孩子的爱好。
生:作者也是要告诉我们, 对自己的兴趣要有执著的追求, 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意图:学习课文, 不但要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 更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相比较而言, 第三个问题显得更为理性, 也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 因为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步。】
四、再品课题, 掌握技巧
师:文中三次出现了法布尔那“鼓鼓的衣袋”, 我们的课题是——— (引读) 。如果让你来给课文定题目, 你会定什么?
生:我会定《法布尔的故事》。
生:我觉得可以用《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生:我想起《他在昆虫世界里永生》这个题目。
师:与课文的题目相比, 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生:书上的题目好, 因为它更形象, 也更吸引人去读。
生:课文中的题目好。因为课文中主要是写他小时候的故事, 我们起的题目都太大了。
师:命题很重要, 题目是文眼, 有的用人物语言, 有的是人物名字, 有的借“道具”。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字数不宜多, 要与主要内容关系密切,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迷恋, 反映了法布尔正是凭着执著的追求、不懈的探索才取得辉煌的成就, 所以课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文中有这三个词——
(生齐读:着迷、迷恋、痴迷)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文中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故事。
生:捉纺织娘的乐趣。
生:逮纺织娘。
生:寻找纺织娘。
师:在法布尔的眼里,这只纺织娘会唱歌,他称小昆虫为“歌唱家”。“捉”“逮”“找”,哪个更合适?
生:“找”更好些,能看出他对纺织娘的态度是友好的。
师:是的,他很欣赏这只会唱歌的纺织娘。
生:我从“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感觉到他不是一下子捉到的,所以用“找纺织娘”更合适。
师:给一个故事取名字不难,难的是取个最合适的名字。(师板书“找纺织娘”,生齐读)
师:写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文中也有一个故事,在课文的第4~10自然段。请你默读后,概括这个小故事。
生:捉小甲虫。(师板书“捉小甲虫”,生齐读)
师(指板书):同学们,你们看,“着迷”对应着一个故事,“迷恋”对应着一个故事,“痴迷”该不该也有一个对应的故事?(师形成板书)
生(思考后):我觉得应该有,可是再写一个故事的话,课文就太长了,所以,课文用了这句话:“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说明在法布尔身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师:建议这里有掌声。面对爸妈一次又一次的责骂,法布尔依然迷恋,同样的事物“迷恋”了上百次,就是“痴迷”了。因此,“痴迷”的故事和“迷恋”的故事,没有多大区别,写了会感觉差不多。
环节二:朗读“说话”,探索表达
师:我们一起打开书本,读这个故事。
(生读到“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时,教师指名读这一说话句)
师:读得很流利。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注意这里的两个感叹号。谁再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多么激动!“瞧”又该怎么读?(生读)
师:法布尔找到了纺织娘想给妈妈看,这个“瞧”字,饱含着他的——
生:他的欣喜。
生:他的自豪。
师: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读完第三节)
师: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寻找纺织娘。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远远地听到妈妈喊你时,你会大声喊——
生(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假如你就是法布尔,听到妈妈的呼喊,你会从旁边的草丛里跳出来,欢呼道——(生读)
师:甚至,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妈妈——(生再读)
师:这个故事中,哪里还可以有人开口说话?
生:爸爸妈妈找法布尔的时候,他们会喊。
师:他们会喊什么呢?
生:他们会喊:“法布尔,你在哪里?天快黑了,快回家!”
生:妈妈找到法布尔的时候,她可能会批评法布尔:“你这个小家伙,天都快黑了,怎么还不回家?爸爸妈妈多么担心呀!”
生:妈妈看到法布尔抓到的纺织娘,可能会说:“不就是一只纺织娘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个傻孩子!”
生:妈妈可能还会说:“你脑子有病啊?花三天时间抓一只小虫子?”(学生大笑)
师:是的,这个故事里,爸爸妈妈还有很多的话,课文为什么不写?
生:这些话不重要。
师:那你认为怎样的话是重要的?
生:这个故事讲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写的话要突出法布尔着迷昆虫。
师:有道理。课文的主角是法布尔,父母是配角。这里只写法布尔的话,不写父母的话。(板书: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那么,第二个故事中有没有爸爸妈妈的话呢?
生:有。课文第7、8自然段。
师:很多时候说话句少不了提示语,提示语提示的是说话人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朗读时,要注意提示语的提示。自己练一练。(生练读)
师:读好说话句,你就是说话的那个人。谁来读父亲的话?(一男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生气的父亲,让法布尔扔掉他捡的东西。
师:三句话,连用三个感叹号,父亲仅仅是生气吗?
生:不是,是发怒了。
师:来,你就是这个发怒的父亲,读好这句话。(该男生的朗读绘声绘色,生鼓掌)
师:男生们,读好父亲怒气冲冲的话。(男生齐读父亲的话)
师:母亲一向是温柔的。请个女生来读法布尔母亲的话。(一女生读)
师: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严厉的母亲。
生:她吓唬法布尔老是捉虫子小手会中毒。
师:母亲的三句话,声声责备,句句严厉,女生一起读。(女生齐读母亲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演读)
师:前面不是说,父母是配角,所以他们的话不写。这里,父母的话为什么又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生(思考后):写法布尔父母责骂他的话,说明父母都反对法布尔捡贝壳、石子塞满裤兜。
生:父母的反对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法布尔还迷恋昆虫,说明他对昆虫不是一般的喜欢。
师:同学们,一般情况下,配角的说话可以不写;像这里,表面看是写配角,其实衬出的还是主角,就该写。配角的说话要不要写,得看是不是突出了主角。(板书:配角的话要写)
环节三:回归题目,学习取题
生读课文题目。
师出示: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法布尔的故事
痴迷昆虫的法布尔
昆虫迷
师:这些题目,哪一个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思考后):课文的题目比较新颖,会吸引人的眼球,容易激发阅读欲望。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一看,就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法布尔的雕像上,有高高鼓起的两个口袋,人们看到装满昆虫的口袋,就会想到法布尔,想到他对昆虫的迷恋。我觉得还是“装满昆虫的衣袋”好。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浏览一下课文,文中有几处提到“衣袋”?
(学生翻开书数起来。片刻后,学生齐呼:四处!)
师:文中四处提到衣袋,三次的描述都是鼓鼓的衣袋。法布尔的“衣袋”就像是一个道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课文内容和题目紧紧结合在一起,一个好的题目,往往需要精心设计。(板书:好题目)
环节四:延伸阅读,关注表达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只讲到了两个小故事,在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中(出示书的图片),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一定会深深地吸引住你。请你读一读《大自然的清道夫——粪金龟》中的小故事。(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内容)
裸胸粪金龟的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圣甲虫神奇手好奇地问它:“你们如何制作卵房呢?”
“母裸胸粪金龟会挖一个七八厘米深的洞穴,然后将卵房放进去,我们的卵房酷似麻雀蛋。”
“那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挖洞呢?”
“6月份就开始制作卵房,在里面产卵,产卵后不到1周就会孵化出幼虫来。我们的幼虫长得白白胖胖,身体呈U字形的模样,而且,背上背着一个袋子。”
裸胸粪金龟暂时停下了进餐,仔细地解释给神奇手听:“幼虫期是17~25天,蛹期是15~20天,8月份成虫在卵房里度过,等到9月雨季来临时,才会爬到地面上来。”
神奇手回想起自己所知道的粪金龟,大家都是喜欢吃粪便的甲虫,但彼此的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
“你好像很特别呀!其实我认识很多种粪金龟,但像你们这样穿着金色盔甲的还没有。”
“嘻嘻!是真的吗?”裸胸粪金龟害羞地笑了起来。
(学生自由读)
师:读这个故事时,你关注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母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方法。
生:我知道了裸胸粪金龟制作卵房的时间,还有幼虫的样子。
生:还有裸胸粪金龟的样子:身长约7~14毫米,属于体形较小的粪金龟。
生:裸胸粪金龟的卵像个麻雀蛋。
生:我了解到了裸胸粪金龟孵化幼虫的过程。
师:除了故事的内容,你还关注到了什么?
生(思考片刻后):我发现这里写到了三次裸胸粪金龟和圣甲虫的对话。
师:你关注到了故事的表达方法——说话句,真棒。仔细看这三次的对话,说话句的形式也不同,有新的发现了吗?
生:有的提示语放在前面,有的提示语放在后面。
生:还有没有提示语的。
师:说得好。我们读书,既要知道文章的意思,还要知道表达的方法。老师建议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看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读了这本书,你就真正知道什么叫“痴迷”。做事情,光有一时的兴趣不行,要坚持下去,要有法布尔那样的痴迷。下课!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好题目
着迷——迷恋——痴迷 说话句 配角的话不写
找纺织娘 捉小甲虫 ? 配角的话要写
一、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他是个对虫子特别着迷的孩子)
2、板书“着迷”,你来说说什么样子叫着迷呢?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别着迷的呢?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二、精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请你来找找从那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
a、从“捉纺织娘”
b、捉小甲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他着迷的精神来。
①、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读第三自然段,从那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②、读一读第四节,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加能了解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啊。
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小甲虫的故事,指明学生朗读5、6、7、8、9、五段,从这五段中,你觉的法布尔仅仅还是对昆虫很着迷吗?请你来找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能说明法布尔的心情。。
板书:迷恋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a、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明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b、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c、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
d、齐读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②、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三、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读一读课外资料。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将一个热爱大自然,对昆虫充满迷恋的小男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课堂之初,我以“衣袋”为突破口,以法布尔的行为为主线进行授课。“和你们年纪相仿的男孩,口袋里没有装着零花钱和零食,而是装满了昆虫,这是什么原呢?以此进行探究。
在学校吴校长的指导下,在这堂课中,我特别强调指导朗读和课堂评价,而这正是我以前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找出表现法布尔热爱昆虫的语句,鼓励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读出法布尔“欢呼雀跃”或者“极不情愿”的感情。并且在学生读完后进行及时评价。通过这次上课,我惊喜地发现了指导朗读和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同时,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了主题阅读书上法布尔写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法布尔观察的细致和对昆虫的喜爱。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多,吴校长的指导对我有很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实践。
1823年12月22日,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焦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不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拣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hē),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1、在下面带[]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蠕](nú rú)虫
[掠](lüè nüè)过
[塞](sāi sè)满
2、照样子仿写。
例:(漂 亮)的(螺 壳)
( )的游鱼五彩缤纷的( )
( )的( ) ( )的( )
3、读画“~~~~”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布尔的衣袋里可能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得鼓鼓囊囊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rú lüè sāi
2、来回穿梭 蠕虫 金属光泽的小甲虫 彩色的石子
3、法布尔对昆虫非常迷恋,珍爱。
4、螺壳、甲虫、石子、贝壳、蜗牛
一、说教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抓住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的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和“在文中认识人物——从课外知识中认识人物”两个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一个词语“迷恋”,围绕着课文中的两件事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紧扣中心,先让学生学习与课文中心紧密联系的第2、3自然段,感受“着迷”;接着学习第4至6自然段,感受“迷恋”;最后在交流资料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感受“痴迷”,使学生认识到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喜欢,最后已无法摆脱。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立体解读文本,又是以“突出重点,紧扣中心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感受着迷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喜爱昆虫、昆虫迷)由课外资料入手体会能成为昆虫学家身上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接着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通过法布尔童年的两件事走近法布尔,到底他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从而进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潜心会文,体会“着迷”
1、教学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教学中,我抓住了重点的句段。如:“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经常”“终于”这三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知道他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谁”“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接着出示法布尔回答妈妈的话是让学生作一个比较:他不顾父母的担心,不顾自己辛苦的付出,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是着迷了。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走进法布尔的生活,并及时体会他身上具备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之后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三、品读体会,感悟“迷恋”
在教学时,我先学生采用2、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大体的路子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紧扣“迷恋”找出句子,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展开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的段落。
在教学“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句时我先出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想象画面,细细品味,是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四、拓展阅读,深化“痴迷” 简介法布尔一生最大的成就《昆虫记》以及昆虫史诗对他的赞颂,又使学生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此时,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又回到课题,解决了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一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延伸,这个口袋里还装满了什么?
山东潍坊日向友好学校 陈朝祎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本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设计中依据教学目标,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立足文本以文中“迷”字为线索,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并加强学生语感培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并在讨论中明理,在探究中深化,让学生真正读到文字里面去,读到文字背后去,一步一步地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从人物身上受到启发,悟出道理,从而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引向神秘的大自然,引向热爱科学。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命题方法放在最后完成。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生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谁来告诉大家,谁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板书:法布尔
2、过渡:法布尔的衣袋总是鼓鼓的,装满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你觉得法布尔该叫什么迷呢? 板书:昆虫迷
二、初读课文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读后交流、板书: 着迷 迷恋 痴迷
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交流体会: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3、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抓纺织娘、捉小甲虫)【设计意图: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找中心句,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 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法布尔着迷于昆虫?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a.学习第4自然段(1)引读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2)扣住省略号,想象水底世界还会有什么?
(3)补充资料。这个奇妙的水底世界在《昆虫记》里有很多有趣的描述,老师摘取了一个片断给同学们欣赏。(……水甲虫在池塘深处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还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帮助它呼吸。胸下有一片胸翼,映着阳光闪烁着金光,仿佛佩带在大将军胸前的那块闪亮的胸甲。水面上,我们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珠‟在欢快地打着转儿、扭动……不对,不是„蚌珠‟,是豉虫在开舞会呢!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用它们傍击式的游泳姿朝这边游过来,如裁缝手里的缝针一般迅速、有力。……)(4)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5)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b.“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它的喜爱)c.“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才捉到它?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三天前就注意到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啊!父母找不到他,他丝毫没有感觉他们的着急)
d.“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重点结合插图和“三天前”“终于”以及两个“!”指导朗读,体会小法布尔的兴奋、激动!)
4、小结,点拨读书的方法:读书就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细细咀嚼、品味,学会感动,诵读出味道来就有了兴趣。这样,读书也能入迷哦!
【设计意图:“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
1、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捉小甲虫的故事。
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中括号“[ ]”标出;让你感动的句子画波浪线“~~”;给你想重读的词语加点“? ”;想说一两句的,就在页眉、页脚或行间等空白处写下来。
2、学习好的同学合同桌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3、讨论交流: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昆虫迷?(投影出示相关语句)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生活中,你看过谁把什么当作“小宝贝”?
②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③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从“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C“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①进垃圾堆的东西,我们一般用什么动词?
(②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扔”,而用“放”呢?——是啊!一个“放”字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是那么地不舍,又是那么地无奈啊!
(③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D、同学们,法布尔高兴是因为昆虫,难过也是因为昆虫。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某样东西时,他就是真正地爱上了这样东西,就是对它“迷恋”了!法布尔对昆虫太着迷了,面对父亲的怒斥、母亲的重责恐吓,法布尔放弃了对昆虫的迷恋了吗?他怎么做的? 指读、引读第10自然段。
此时的法布尔已经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啦!现在,你能说说对“痴迷”的理解吗?
【设计意图: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把体会到的意思读出来。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同时也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个性,一次一次地读,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过来,由感性到理性,有效地内化了文本语言,树立起法布尔的高大形象,使其具有立体美感,占据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步入法布尔痴迷于昆虫、潜心于科学研究的天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萌发爱科学的思想。】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此时的法布尔,这位昆虫迷,已经由最初的“着迷”到“迷恋”,甚至是“痴迷”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的特征——衣袋里装满昆虫。
法布尔痴迷昆虫,昆虫也像一位大师一样牵着他的小手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板书:走进殿堂.你知道长大以后的法布尔有什么样的成就吗?(1)学生交流收集的法布尔相关资料。(2)老师简介《昆虫记》。(3)指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扣课题,总结全文。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哪? 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可不可以?
(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2、是啊,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梦想,多少执着!正是因为这种痴迷、这份执着,让他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从法布尔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板书:一心一意地追求 锲而不舍地努力
3、教师赠送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五、布置作业
1、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法布尔,我向同学们推荐阅读《昆虫记》这部书,相信通过阅读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6)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1.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2.“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阅读:
五年级《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06-06
《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10-23
三年级下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设计06-20
描写昆虫的片段07-11
身边的昆虫教案07-12
昆虫的歇后语06-22
昆虫记的简介10-02
有趣的昆虫作文350字10-25
昆虫的描写好词好句06-27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