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习题大全(精选6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04北京朝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下面语境中“故”字与“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A.既克,公问其故。B.温故知新 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欲擒故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战于长勺。
(2)公将鼓之。
4.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条件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004北京大兴
5.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信未孚()②小大之狱()
③公将鼓之()④望其旗靡()6.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7.翻译下列语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
2004重庆
9.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又何间焉
立有间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3分)翻译:
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12.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4分)2005广东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挑拨离间
B.①遂逐齐师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①望其旗靡 ②所向披靡
D.①忠之属也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15.用原文语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2分)
答:(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
(2)军事方面:_______________ 2005湖北咸宁
1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牺牲玉帛 为国牺牲
B.故克之 公问其故
C.又何间焉 亲密无间
D.何以战 可以一战 18.在上文中的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2分)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20.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2005新疆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彼竭我盈
庶竭驽钝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4.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5.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005江苏徐州
2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②小惠未徧()③牺牲玉帛()④虽不能察()2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29.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2006黑龙江哈尔滨
30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福:
狱: 3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2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33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2分)
2006广东佛山
3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又何间焉(间:参与)
B.弗敢加也(加:虚夸或虚报)C.神弗福也(福:保佑)
D.彼竭我盈(彼:彼此)35.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可以-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以塞忠谏之路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36.选出下列句子译文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失去宝玉和丝织品)B.望其旗靡(看见他们的军旗破烂不堪)C.小惠未徧(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D.夫战,勇气也(大丈夫打仗,是靠勇气的)37.选出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正确的一句。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按实情处理。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没有才能察看清楚,也一定凭感情办理。38.选出对曹刿请见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A.曹刿的乡人想让他参与这件事。
B.高官厚禄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C.庄公请求他参战。
D.曹刿自己想参加这次大战,以谋取功名利禄。3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均与“肉食者鄙”的“鄙”相照应。B.本文第二段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C.“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庄二人的对话,略写战斗的场面及战后的分析。2006甘肃酒泉
40.“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
和
,其中的“我”是指
。(3分)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分)译文: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汇编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答:
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2010年福建泉州市)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6.翻译句子。(6分)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5分)5.(3分)C6.(6分)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2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孚”“福”各0.5分)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2010年山东省滨州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译文: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9.(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随(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10.B 评分:共2分。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四川省宜宾市)
(三)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0—23题(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必以信()(4)公问其故()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
答:
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答: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 视 其 辙(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答:
(二)10、(1)赐福,保佑。(2)大腿。11.(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 {9 a& a” f/ x2 J7 Q/ M0 N3 G8 _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5 K: |} l1 z-f/ d9 a/ 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1)三鼓:(2)败绩:
(3)不私:(4)恂恂:(5)立斩以徇: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文: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译文: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答:
17.(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溃败,失败,败逃(3)不占为己有(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5)立即斩首(来)示众(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18.(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9.A(2分。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
20.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2分,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2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2010年河北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
二.10.(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11.C(ABD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2010年辽宁省丹东市)
(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③置酒,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②帝:宋太宗。③僚属:下属官吏。④坦:指姚坦。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众皆褒美,坦独俯首。()(4)尝作假山。()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2)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
译文:
10.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鲁庄公与宋太宗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答:
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
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会据实情断案。评分:3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27.(2011·山东省德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案】
11.答案示例:①参与②猪牛羊等祭品
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在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说:“官老爷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便入朝拜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问(庄公):“君王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它)分给别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还没有普遍施赐,老百姓不会跟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说:“祭神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等,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说到:“(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庄公说:“大小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说道:“(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写出黑体字的特殊句式:
何以战
(3)找出文中通假字:
2. 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3.“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交代了战争的性质:是齐国对鲁国的一场侵略战争
4.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5.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曹刿请见、请从。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9.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就追赶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作战,要靠勇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远望见它们的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写出黑体字的特殊句式: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二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
的时候。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时候。
4.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第一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急躁冒进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进攻)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2.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虚夸)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二、古今异议词: 1.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2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必以信.
古义:
今义:
10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1)公将鼓之鼓:
(2)小惠未徧徧:
(3)彼竭我盈盈:
(4)既克,公问其故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题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⑵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⑴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⑵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蓸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
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课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路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第一课时
一、自学导纲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的是什么战役?(学生回答:赤壁之战)为什么这场战役很有名?(学生答: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
那么历史上这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板书“曹刿论战”)
2.出示导纲
简介作者、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二、合作互动
1、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
①、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②、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③、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用多媒体打出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④、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2、合作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 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⑷
⑵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⑶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自占有)⑸
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⑹
公将鼓之(击鼓)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三、导学归纳
1、教师引导
概述课文大意。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2、学生归纳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蓸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并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四、反馈训练
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整体上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学导纲
检查背诵
二、合作互动
1、自主学习
研读课文,围绕战事,分析战前状况。
⑴、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明确:长勺之战 力量差别悬殊的战争;齐强鲁弱;齐国侵略鲁国(“齐师伐我”)
⑵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统治者鲁庄公积极应战(依据是“公将战”);百姓漠不关心(依据是乡人与曹刿的对话“又何间焉”);曹刿主动请缨(依据是“曹刿请见”)。
2、合作互动
以“论”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⑴、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名确)是一介平民;他参战的原因是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敌国外患,敢挺身而出,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
⑵、曹刿与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回答后用多媒体打出)
三个阶段:战前(“曹刿请见”);战时(“战于长勺”);战后(“既克”)。
⑶、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其主题是什么?有何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用多媒体打出)
通过三问三答论战;其主题是“何以战”,即讨论战争的基础和依靠力量。
庄公提出三个条件:近臣、神灵、人民。曹刿否定了前两者,肯定了第三者,表现了他的“取信于民”的思想,这是政治上的“远谋”。
⑷、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答)写了两件事:出击时机的把握和追击时机的把握;这是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的。
⑸、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的?有何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后,学生答:围绕胜利原因展开;作用:是对第2段战争指挥的解释,是胜利必然性的揭示,表明曹刿军事上的“远谋”。
三,导学归纳
1、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课文详略。讨论的问题:
⑴若文中加入战场厮杀场面描写和追杀齐军场面描写好吗
⑵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有学生回答,最后用多媒体打出明确答案)
⑴课文的标题是“论战”,通过“论战”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若加入战场厮杀场面和追击齐军场面,只能冲淡“论战”这个中心,有损全文主题。
⑵第1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谋”;第2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迫,指挥 5 若定;第3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刿的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划。
4、引导学生分析蓸刿、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明确答案)
教师点拨:对于蓸刿要多肯定其成绩,对于庄公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学生归纳
多媒体明确答案:
蓸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爱国,有政治远见,谨慎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谋略。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谨慎冷静的性格;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庄公: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四、梳理与反馈
1、梳理
①脉络梳理 ②全文主旨:
③写作特点概括
2、反馈
①、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②《曹刿论战》记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请你 写出类似于“长勺之战”的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战例:
五、课堂小结
1、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教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后,曹刿的英雄形象以及他的思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此有何感受,或者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谈一谈吧。要求:题目自拟,300字左右。教学反思:
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乃11入见。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公将驰29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彼竭我盈39,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曹刿论战》词句注释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獭保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再:第二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曹刿论战: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题: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鼓:
(2)小惠未蹋
(3)彼竭我盈盈:
(4)既克,公问其故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题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小题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曹刿论战》阅读题参考答案:
【小题1】(1)击鼓(1分)(2)同“遍”,普遍(1分)
(3)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分(4)战胜(1分)(共4分)
【小题2】(1)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1分)
(2)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分)
【小题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小题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鼓”,词类活用,击鼓。“獭保同“遍”,普遍。“盈”,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克”,一词多义,战胜。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辙”(车辙印)、“靡”(倒下)、“逐”(追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弗”(不)、 “必”(一定)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交代了曹刿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这表现出他是一个沉着、冷静、谨慎的人。
不应战显然被认为是怯懦的表现。鲁庄公听着齐军的嘲讽,气冲冲地就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拦住他:“万万不可,让敌军得意一时又何妨,一切以大局为重!”鲁庄公瞪着他:“那你有什么注意?再不开战天就要黑了!”“我正是要打一场夜战!”看见鲁庄公讶异的样子,曹刿运筹帷幄地解说:“齐军想要侵占我国,必定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定会在城外驻扎寻思攻伐之计。齐军百日奔波攻城,夜晚必定身心疲惫,放松警惕,我们趁那时夜袭,杀他个措手不及!”鲁庄公听了,连连说好。
夕阳西下,齐军攻城无果,败兴而归。而曹刿和鲁庄公乘着战车,率着大批人马,在夜色掩护下尾随而去。
风从西北吹来,既不柔软也不冷硬,厚厚的云层低低压着沙场,将天空遮的没有一丝星光和月光。四周是沉沉的黑暗,连雪白的马身也被染黑了。军队行进许久,翻过一座土坡,就踏上了一片平坦的大草地。鲁庄公和曹刿加快了马步,后面训练有素的军队紧随其后,悄声疾行,听不见一点谈笑声和马嘶声。
离敌营越近,军队中的紧张气氛越浓。夜半的酷寒和黑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忽然,前方亮起了几丛缥缈的火光,在这极其浓厚的夜里将将军营帐上的花纹都照得极其清楚。鲁庄公和曹刿停下战车,整个军队也收住了马蹄,大气也不敢出。曹刿和几个将军轻声说了几句,他们便带着各组的人马井然有序地向两面拉开队形,迅速由纵队变成月牙般的包围圈。敌军巡夜的士兵将是察觉到什么动静,刚要发出警报,鲁军已经敲响战鼓,“咚、咚、咚...”声音在寒冷的的空气里震颤扩散,刹那间,静静的战场人声鼎沸,马的嘶鸣、人的叫喊、鼓的轰鸣响成一片,高低起伏,经久不息。一时间声浪翻滚,声涛汹涌,向敌营压去。
声站一开,光站继起。突然间,士兵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火把,火光在冷冽的风中像潜伏着的野兽,忽明忽暗,比寒气袭人的刀光剑影更具有威慑力和恐吓力。
声浪和火光填补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空隙,给人一种人马无边的错觉。军队士气大振,“冲啊!”“杀啊!”喊杀声一片,呈包围状冲去。齐军稳住阵脚,骑上战马仓促应战,匆忙中连战甲都没来得及披,被鲁军打的节节败退。曹刿发出事先约定好的信号,鲁军连忙将火把投掷出去,落在齐军军营和草地人马上,一时火光冲天。受了惊的战马乱跑乱跳,将背上的士兵颠下马来,要不摔死要不被烧死,战场上哭嚎一片。齐军溃败,剩下的将士也无心恋战,纷纷逃遁。鲁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示意他先等等,过了一会探子来报:“方圆十几里没有伏兵。”这才下令追击。曹刿叹道:“齐军太过刚愎自用,认为我国懦弱无能,才会落得如此下场啊。”
【曹刿论战习题大全】推荐阅读:
曹刿论战习题11-29
曹刿论战 评课07-27
曹刿论战练习答案10-05
《曹刿论战》改写作文10-23
曹刿论战优质课教案10-07
《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10-17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赏析07-26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07-01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预习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