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语文教学情感(通用9篇)
二井中学
马灵华
激发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深入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图片、幻灯、录音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又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柳绿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
四、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变色龙》、《竞选州长》、《孔乙己》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出来?
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最后一课》、《我的老师》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一、开门见山, 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 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出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为之所动, 为之所感, 并产生共鸣, 进而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 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 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能迅速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 创造意境, 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橘灯》, 教师可自制小橘灯, 在导入新课之前, 将模型展示出来,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有趣思考, 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为学生理解新知提供感性材料, 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二、巧设悬念, 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 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 在关键处停下来, 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 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 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 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 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可针对所讲内容, 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这样导入新课, 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 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四、故事吸引, 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 针对教学内容, 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逸事出发导入新课, 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 教授新课前, 花极短时间, 用绘声绘色的语言, 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 既显得亲切自然,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 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 这样, 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 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 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入画, 即以画导入, 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 即由入画将学生情感引入其中;入理, 即让学生由情明理, 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 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 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 学生能触类旁通, 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 纲举目张
教学中, 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 这样, 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 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 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封建官吏的憎恶之情。
八、有意留白, 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 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 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 故意留白, 让学生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 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而让学生重读课文, 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 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归纳主题思想。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情感氛围,设身处地与学生心理换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疑。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课前先问:“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大家紧张吗?”(老师直击学生心理要害),学生都说:”不紧张。“(学生们口是心非的回答更说明他们心理紧张)。老师又说:”大家没讲心理话,这么多人听课,老师也有点紧张。“学生齐笑,紧张感顿时消除了。老师说:”我们要讲心里话,上课的时候希望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不要性讲错,大家能做到吗?学生情绪高涨,高声说:“能”,老师巧妙运用“故擒故纵”的手法,一下子就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融洽了师生感情,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老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已》、《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实现情知交融,升华情感功能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我们要把握“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的相互融合,努力使教材中的“情感和知识”教育相互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并使情感体验强化认知活动,使认知清晰深刻,情感感情更加刻骨铭心。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我们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种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在知识学习中升华情感功能,让学生理深刻的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之达到一个文中有我,我与文融的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使情感功能能真正实现升华,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
第三,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政治思想的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初中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四、身体力行,以情激情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激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用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供托等方法,扣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其次,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达到忘我的学习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语文的兴趣,做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摘要: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重从教师的影响、教材的开发与评价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钻研教材;科学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认知加工。而在不愉悦的情绪状态下,情绪的作表现为干扰,破坏认知活动的进行。”足见情绪与情感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提出了趣味教学的理念。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开展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上,而不是学生的学,更谈不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只能将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因此,在新课改下,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能让学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得到情感的提升与性情的陶冶,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呢?
一、师者影响,赢得学生的喜爱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情感正是建立在对教师的情感之上。教师只有先赢得学生的喜爱,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才能使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来,形成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1.给予学生热爱与尊重。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只有热爱才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热爱,自然就可以接纳教师,亲近教师。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感,要俯下身来多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排解消极情绪与心理问题,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尊重学生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
2.给予学生信任与期待。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完全被忽视,教师包办代替,成为学生的保姆。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成为学生潜能的挖掘者,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与期待,给予学生更大的展现空间与舞台,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自主学习,让学生更有信心,成为一个发现者与探索者。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认可自己,自然也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二、钻研教材,找准情感的触发点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机械的讲解,而是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每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以此作为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触发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将枯燥而静止的文字讲活,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活力课堂,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学习热情。
1.用音乐来渲染。音乐具有强烈感染力,将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让枯燥静止的文字动起来,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与景转化成音频。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又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这对于提高与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2.用画面来烘托。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更容易从直观的图片与画面中来获取直观信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插图以及相关的.图片等,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现优美的桂林山水风光,将学生带入美景中,给予学生美的感受,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用故事来吸引。故事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作者的生平趣事、创作过程中的小插曲,即使是一个汉字本身也是一个故事。我们要收集更多的趣味故事,以生动幽默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知的学习。
三、评价激励,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评价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得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今后的教学中来,形成持久的学习情感。这就需要我们讲究评价的方式与方法,科学合理地评价才能发挥激励与导向作用。
1.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权不要只是牢牢地握在教师的手中,而是要将评价的主权下放,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认知活动。这样,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所得到的不只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能力与思维,是情感上的提升,信心上的增强。
2.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素质教育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在评价时也不能同一标准、同一方法,而是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让评价成为每一位学生求知的推动力量。
3.评价要真实而具体。赏识教育的功效是不可小视的。但赏识并不是假大空的表扬,而是要能够基于学生的自身基础,做出真实而具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客观并具有激励效果,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总之,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倾向,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而快乐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享受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实现知识与技能等三维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荀其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的有效激发.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9).
[2]茹成.以爱为媒,以情为介,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现代阅读:教育版,(12).
2.如何避免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产生消极情感
这里先要了解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时产生消极因素的原因。当学生刚刚接触初中物理时,由于有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体验,学生既有熟知感,又对新的科目有了一种新鲜感,可以说此刻的情感因素是积极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课程学习,学生的这些感觉就会丧失,不少学生还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学生出现消极情绪,与初中物理教师的物理教学情感有关。一名好的初中物理教师,其前提是他对初中物理教学和对初中学生存在很好的感情。在这种感情因素的参与下,他的备课、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他对学生的热忱关爱,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一名学生进入初中物理课堂,如果这堂课物理教师做过精心的安排,学生不但思路清晰、知识性强,每名学生都有用武之地,而且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么学生当然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再配合初中物理教师恰当的肯定和遇到物理难题时的耐心关怀,学生自会引发对于物理科目学习的良好感情,从而专注于初中物理学习。相反,一名不负责任的初中物理教师,他对初中物理教学毫无感情可言,对学生的态度更是冷冰冰;他准备的物理课就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按照课本的编排,一副指挥官发号施令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上初中物理课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当学生一脑袋瓜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得到的是教师的冷嘲热讽,那学生怎能还热爱这个教师的初中物理教学呢!可见,初中物理教师对于物理教学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感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其次,学生自身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热情不高也会成为他物理学习的消极因素。我们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历程中一般会出现一条波浪形的曲线学习状态。如果学生能够在这条曲线的高点到低点时,不至于完全滑落底谷,而是低到一定程度再出现逐渐向上反弹,那么,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就算是较为成功的。
在这种波浪形的学习历程中,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感情变化,对应着学生在物理学习时的成绩的变化。如果成绩一直不佳,他们的物理学习劳动一直得不到正面的肯定,教师又没有及时帮助和予以心理上的热情支持,那么这时学生很可能出现巨大的学习困难,学习的感情就会明显消极起来。很多时候,不了解学生状态的物理教师,还会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严肃批评,甚至会说学生不争气、没耐心、吊儿郎当等。这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更会引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厌恶情绪,甚至因此放弃物理学习。这是因为,在学习成果感受长时间不能得到满足、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之下,教师再不分缘由地一味指责,必将对心灵极其脆弱、已身处悬崖边上的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又把学生往悬崖边上推了一把。这时,学生只能选择自卑、逃避,别无他途了。结果,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行动和对待学习的感情都将跌至谷底,很难再有起色。
最后,教师与学生两者的相处不融洽也会对学生学习初中物理产生消极情感。一个学生每天都要和教师见面,他对每位师长都有自己的看法。初中物理教师从事着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这门学科注重理的因素,抽象性极强,学习难度较大。这种学科本身就具有的神秘感,给初中物理教师套上了一种“神秘”的光环。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果故作神秘,与学生疏远,那么学生就不愿在自己遇到物理学习难题时,把困难对物理教师诉说,他不相信高高在上的物理教师能跟他同甘共苦。日积月累,问题越压越大,不得解决,最终就会出现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不满情绪,生发厌烦之情。反之,物理教师如果打破物理科目造成的那点神秘感,表现得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学生就喜欢和这个教师打交道,就喜欢把学习问题与教师分享,从而师生相互协作,在初中物理漫长且艰深的行程中能够互相扶持,走向成功。
一、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及课堂参与意识的影响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积极的定位、维持和调节作用。而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从英语教学法等外部环境人手,过分注重语言学习中大脑的理性和熟悉功能而忽略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语言学习中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熟悉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组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美国的Douglas Brown从其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认为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具有决定性的本质(crucial nature),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感情障碍。美国当代语言学家克拉申也在“情感过滤假设”中提出,语言学习者实际上并不全部吸收他们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等都会对输人的语言材料加以筛选。因而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不仅包括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如焦虑、抑制、自尊心及学习动机,同时也包括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如移情与课堂交流等。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较大的情感障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在面对英语教师和全班同学说英语时都有过紧张和焦虑的体验,因而焦虑感成为阻碍学主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形象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的行为,学生遭受的批评和嘲讽越多,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愈强。因而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正确面对学习困难的挑战,其参与课堂活
动的意识也会严重受损。学习动机能够为学生指引方向并提供内部动力,而自尊心则使学生对自身价值和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和熟悉。只有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自我感受,才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并增强其自信心。移情是指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假如能正确运用移情和课堂交流因素,就能架起师生之间彼此理解,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表达情绪、释放情感,进而形成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及观点的课堂参与意识。
二、教师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
由于语言学习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投入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积极、热忱的情感投人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地融人课堂的交际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对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运用移情原则,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答交际活动。在课堂教学的移情原则中,进行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往往乐意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尝试舍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此时,教师将自身置于学习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待英语课堂并考虑学习者与自己相似或不同的需要和体验。因而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扮演诸如朋友、桥梁甚至心理咨询者等不同角色,使课堂形成平等、尊重、互动和融洽的气氛,也使师生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情感共鸣油然而生。由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与人交流的愿望,肯定的情感会加强这种愿望,而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这种愿望。因而师生间具有的情感共鸣有助于产生肯定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满足与尊敬等,并促使学生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为此,学生能够减轻自我保护的抑制性情感因素,并打消顾虑和不安全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交际活动。
(二)正确看待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第一要素。情感即是动力。因而真正注重积极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平等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其拥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由于英语水平较低、自信心欠缺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待差错时,更轻易表现出焦虑和抑制等不
良情感趋向,此时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成为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培养外语学习爱好的要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珍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向自身的外语水平挑战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确定外语学习目标;而且也要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其自信心。无庸置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交际活动中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被欣赏时,才会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并积极努力地付诸实践、参与其中。
(三)通过非言语行为,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宽松空间。教师课堂上的言行往往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声凋、身姿、手势的变化中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真正做到情感投入的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并积极利用课堂机会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活动。教师情感投入中往往借助非言语行为,即身势语来传情达意,以此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教师说话时语凋的柔和,声音中的暖和以及愉快的面部表情都具有传递功能和感染力。教师在情感投入中表现出的对学生真诚的关注和亲切的引导不仅会缓解学生用英语交流自己的想法、感受时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同时也会使学生熟悉到,语言中的个别“错误”不会阻止其学习的进步,却有可能成为他们积极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情感投入为学生营造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有助于鼓励学生摆脱沮丧、自卑的心理,重新获得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动力。
三、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途径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处不在起着作用。由于情感因素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积极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用情感之火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倾情投入,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知情合一。语言习得是将学习与实践、交流与互动混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既然侧重交流和实践,情感必然成为左右学生是否愿意参与交流和实践的决定因素。西方学者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倾情投入的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改变传
统教学中将注重力集中于熟悉系统,而忽略情感系统的做法。在传授理性知识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对情感的依靠和需要,并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情感上的症结,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知情合一,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二)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对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情感的,如参与活动的爱好、情绪、信心等。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并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要精神饱满、愉快热情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情感投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给予鼓励和保护,而对学生的错误和胆怯应予以接受和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其信心并更加努力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尊重学生的需要与个性特征。众所周知,成功的教育必然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需要和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言潜能、动机态度、性格智力以及学习策略上各有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并且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对学生的需要及个性特征的真诚尊重和重视往往使其‘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旦学生与教师达成共识,学生就能把教师的需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创造无忧环境,激发交际意愿。心理学家指出,合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使学生的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产生戒备心理。为此,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学习积极性更为高涨,使用目标语言参与交际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善于情感投入的教师就应努力创造一种“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轻松和谐的无忧环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亲切感,减轻其学习的焦虑感和无能为力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长,并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和主动适应,进而融入交际课堂。
(五)保持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要害。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相交流,由单向的灌输关系变为多向的互动。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参加诸如Role-Play, Pair-work, 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实践证实,课堂中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减低了学生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感,促进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互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热情并以开放、协商、激励的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也因此从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协商式、鼓励式的话语中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更为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同样,课堂上的语言习得过程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完成。语言习得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在真实的话语环境中运用语言交流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感投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我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才会感到自己的真实价值与重要性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境地。
显而易见,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法都不能替代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忱和自觉性。而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热忱、亲切”的,绝大多数学生渴望教师在教学中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刻不容缓。当然,情感因素不能取代认知因素,不能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尽管如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投入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营造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真情与关爱。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一、开门见山, 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 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为之所动, 为之所感, 产生共鸣, 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 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 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 创造意境, 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 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 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 在关键处停下来, 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 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 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三、创设疑问, 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可针对所讲内容, 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 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 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四、故事吸引, 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 针对教学内容, 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 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 授新课前, 花极短时间, 用绘声绘色的语言, 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 显得亲切自然, 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五、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 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入画, 即以画导入, 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 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 即让学生由情明理, 认识到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六、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 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 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 学生能触类旁通, 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语文博大精深, 祖国语言文字具有无穷的魅力, 我们只有怀着满腔的热情, 才能学好语文。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具有丰富的情感, 在课堂上才能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的,能够给学生的难道仅仅是知识与能力吗?我想不是的。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与能力,还要给他们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力量,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让学生更坚强、更自信、更快乐。
语文教学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教学。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姿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文本语言,尽可能地挖掘作品中蕴藏的人类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激发情感、丰富情感、释放情感和完善情感的场所,以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语文教学需要师、生、文本三方的激情共鸣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可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情感活动与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的碰撞过程。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因素构成,所谓情感活动与交流,就是指作家的创作之情、教师的教学之情和学生的学习之情三者相互沟通,呈现出一个强烈的情感共鸣的状态。这种共鸣一旦出现,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之中,课堂上或表现为气氛活跃,议论纷纷,或表现为鸦雀无声,屏息凝神。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达到了最佳状态。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达到这种状态,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
可以充分利用作品的优秀情感,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挖掘文本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把文本的思想精华牢牢抓住,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深思。如教《火烧圆明园》一课,学生对圆明园辉煌时期的景观和八国联军毁灭圆明园的情景一无所知。因此,在学习课文前,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热爱,我根据课文内容配合一些精美图片让学生仔细思考,激发起学生的激情。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会因这样的艺术作品被践踏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从而对文章的情感有更好的把握。
三、教师应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阅读课文的热情大增,对教师的教学也很有帮助
好文章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关键词语。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语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轶闻趣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授新课前,花很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仅有助于我们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更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语文教师应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言为心声”,任何人说的话都是自己内心某种情感的反映。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者若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苍白无力,不能感染学生,也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语言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最好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的重要作用。抓住语言,重视情感培育,让师生都在充满积极情感的课堂中,带着情感去教、去学,努力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老师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有感染力。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的情境,再加上自己的语言,就可以感染学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广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小学班主任论坛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已近三十载,长期在农村学校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工作中,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我只是一名平凡、普通的班主任。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要感谢领导给班主任的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班级管理中一些做法和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希望能够聆听到大家对我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我将取长补短,进一步更好地搞好本职工作。下面我就自己长期以来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肤浅认识与点滴感悟《以“情感”激发,助学生成长》与大家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情感,道德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情感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是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那么,作为班主任怎样用“情感”这把金钥匙去激发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呢?
一、以“爱”为主,关心学生
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的本能,爱和被爱都是一种幸福。爱又是神圣的,它能净化人的心灵。每个班主任都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学生能否接受你的爱,需要一定的工作技巧。在学校教育中,用真情感化,用信任沟通,以心交心才会心连心。教师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同时要做到对学生多了解一点,对学生的爱要深一点,对学生的关心要实一点,真诚地帮助他们,这样才能把爱的教育发扬广大。前些年教过的一位学生叫熊XX,她家庭特别贫困。她父亲是四川人来新舟安家落户,全家以租房居住,父亲靠走街串巷卖蜂窝煤攒钱,母亲因病不能干农活,以在新舟街上剪辣椒把有点收入,一家五口(还有两位老人)就靠微博收入维持生活。孩子学习和表现都很好,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父母经常闹矛盾,对孩子影响很大。了解情况后,我一方面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她,也多次与其父母进行交流,还联系像我校名誉校长、遵义市道德模范李光伦等有识之士实行帮扶,让学生和家长都看到了老师和同学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让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不仅家庭和睦了,孩子也成为了学习上的佼佼者,在各种竞赛中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了荣誉。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不在一一列举。正是如此,我带的班级是一个充满了团结和友爱、信任和关怀的和睦的大家庭。教师爱学生,学生就更爱老师。记得那年我声带息肉手术回家后,学生主动捐了零花钱集体送来了鲜花,我很感动,也提前两周到学校给他们上课,为了让我少说话,他们当起了小老师(我平时也有这样的训练),只让我给他们多指导和评价,而且除了讨论时间,课堂上异常的安静......,老师忙着的时候,水杯里的热水没了,会有学生主动加上,上课用的语言机电弱了或没电了,每天会有学生主动给充上电......看着这些,我感到无比的的幸福,深深的体会到,你只有在爱的厚土上勤耕不辍,才能得到爱的硕果。
二、放下架子,尊重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作为班主任,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交朋友,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心感受他们的需求,用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班主任不能高高在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坦诚相待,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敞开心扉来接受你的教育。例如:一个六年级男生叶xx,由于单亲家庭等造成孩子较为孤僻。因为作业和科任老师发生一点冲突,就回家不上课了,还撕了作业本。家人劝,任课老师做工作,就是不听。作为班主任,我比较了解这位学生,他重感情,自尊心强,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我去到他家,他正用被子蒙住头,躺在床上。我坐在床边说:“xx,听说你病了,我来看看你。”“我们师生感情一直不错,我想,过去我们是朋友,现在我们还是朋友,你说呢?”这一说,他掀开被子坐了起来,我立即跟他披上被子说:“你已经感冒了,不要受凉”。又问,你吃药、吃饭没有。我看着他眼里涌出了泪珠,就抓住这个时机因势利导,帮他分析错在哪里?当天他就返回学校,并主动找老师承认了错误......。
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信任鼓励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武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极大地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信任学生,可以实现学生的诚信考试(我的高年级学生就可以做到),可以挖掘学生潜在的智能因素(如:培养小老师、学生自己编排文娱节目等);信任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推行班委会竞选制、班委成员岗位轮流制、班务管理承包制,学生人人管人,人人管事,事事有人管),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班主任充分信任并适时鼓励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能够使学生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有个学生李XX经常私自拿父母的钱,旷课到游戏厅玩游戏,经过多次教育有所改变。前些年,学生在学校饮水是要缴费的。为巩固教育的效果,培养他的自控力,班上每次收费我都叫他负责。当时,他感到意外,说,“老师,我不行,你还是派其他同学来收钱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这件事,你一定能战胜自己!”他很感动,给我深深的鞠了一躬。后来还尝试让他参与了班级管理,进步也挺快,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从而激发了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信心。
四、以“严”开路,疏导学生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出了格,过了度,师生之间就会出现两个偏颇:一是师生之间过于庸俗,失去了原则性,二是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这两种偏颇都能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班主任严格的要求离不开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所谓的“科学疏导”内容有三:其一“因时而导”,即抓住时机进行疏导,其二“因人而导”,就是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进行疏导。其三“因事而导”,根据学生所做的事情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疏导。
五、“公正”为尺,评价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工作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要经常地评价自己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我认为教师的评价应当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其学生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在工作中,我力求公平地对待学生,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对成绩好的不护短,对学习差的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如何激发语文教学情感】推荐阅读:
如何激发组织活力06-1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06-20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10-29
如何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07-02
激励性薪酬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06-11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1-09
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09-2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05-29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讲故事的兴趣09-27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从多媒体开始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