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通用7篇)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篇1

马村乡加快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

马村乡把村级卫生所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加快标准化建设进程,着力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常见病诊治、疫情监测、预防接种、新农合推行等提供了保障,乡村卫生服务条件日益规范完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该乡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共参与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把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列入年终考核目标,并分别与乡卫生院和各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完成村卫生所建设“双九十”目标。二是科学规划建设。该乡坚持为民、便民、利民原则,依据村落分部、交通状况,对全乡村卫生所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并严格按照省定标准,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四室分开”,诊疗器械、用具齐全,人员、培训、业务、药品实行统一管理,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提高了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三是解决资金难题。该乡积极探索卫生所经营方式,鼓励村卫生员个人投资建设,并根据个人经济情况,组织部分村帮助协调村内空房、闲置校舍,免费提供经营场所。另外,部分村还通过协调贷款、干部垫资等方式,有效解决了村卫生所建设资金难题。四是严格督导检查。该乡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各行政村,对卫生所经营、管理和建设质量、达标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立即整改完善,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目前,该乡已按标准化要求新建、改造村卫生所19座,7所正在加紧建设,月底可建成投用。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篇2

1 多方面加强“村卫生室”卫生服务工作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人口大省, 总人口近1亿人, 并且近70%的人是农村户口。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地区 (18个地市, 180个行政村) “村卫生室”卫生服务情况的抽样调查, 发现目前“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1.1 加强农村健康教育工作

调查发现, 180个“村卫生室”中, 只有134个“村卫生室” (74.4%) 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说明河南省“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健康教育不仅是传播医学知识的教育, 还是一种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它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态度和行为, 鼓励人们养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 为建立一个健康文明的和谐社会创造条件。目前, “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传播医学知识的层面上。需要对他们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的培训, 使他们深刻理解健康教育是解决卫生问题和进行预防控制最为重要的措施;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投资少、收益高的最佳途径, 从而使他们重视发挥健康教育的社会作用。只有当他们的认识提高了, 理解深刻了, 通过他们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才能使农村居民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文明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从而获得幸福生活。

1.2 加强农村用水安全工作

调查发现, 180个行政村中, 有71个村 (39.4%) 能够为居民提供自来水, 其余109个村 (60.6%) 则不能为居民提供自来水;有33个村 (18.3%) 能够为居民提供水冲式卫生厕所, 其余147个村 (81.7%) 则不能。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 要更加重视农村工作, 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要加强农村水、电、路、气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由于自来水是经过净化消毒处理的安全饮用水, 比分散式给水 (井水) 更能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 所以建国以来政府一直致力于农村改水工作。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修建了自来水供水设施, 有效地防止了介水传染病的流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河南省农村地区自来水的普及率较低。今后仍需要加大农村自来水建设的工作力度, 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能用上安全、方便的自来水, 保障用水安全。农村环境卫生之所以脏、乱、差的原因, 主要在于粪便、垃圾和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及时地收集和清理。因此, 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需要加强村级道路、下水管道、垃圾回收站、公共照明和公共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

1.3 加强农村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

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妇女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的质量, 能够促进民族健康、增强人口素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全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扩大优生优育服务覆盖面。调查发现, 180个“村卫生室”中, 有122个“村卫生室” (67.8%) 能够提供妇幼和老年保健服务;有136个“村卫生室” (75.6%) 能够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服务。这说明河南省“村卫生室”的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了一定成效, 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 加强老年保健工作显得意义重大。尤其是我国尚缺乏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 农村老年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伤残率及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率日趋上升, 他们的日常保健、康复及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加, 需要有更多的卫生人员从事服务工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建设”。因此, 在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 政府应建立医学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畅通渠道, 努力解决好“村卫生室”对卫生人员的需求增加和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1.4 加强农村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和地方病、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调查发现, 180个“村卫生室”中, 有156个“村卫生室” (86.7%) 能够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131个“村卫生室” (72.8%) 能够提供地方病防治服务;有121个“村卫生室” (67.2%) 能够提供慢性病防治服务。这说明河南省“村卫生室”的预防接种和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有待加强。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把“预防为主”放在首位, “预防”不仅仅是要预防疾病, 更是要促进健康, 提高劳动能力, 延长寿命,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目前, 河南省农村居民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除了满足“病有所医”外, 政府卫生工作的更大成效还在于能够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让老百姓健康、快乐地生活。因此, 需要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的工作力度, 深入开展细致的传染病预防接种工作和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 使那些能够通过预防接种控制的传染病在农村不再出现, 使那些能够通过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加以预防的慢性病的发生率在农村降到最低。只有农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了, 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才能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而体现卫生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1.5 加强农村中医中药服务工作

调查发现, 180个“村卫生室”中, 有101个“村卫生室” (56.1%) 能够提供中医中药服务。这说明河南省“村卫生室”的中医中药服务工作需要加强。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的瑰宝, 它注重让人们如何不得病, 提倡“顺四时, 应天感悟, 爱惜身体, 爱护自然”。中医中药知识和针灸推拿按摩技术在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具有现代西方医学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尤其在疾病治疗上, 它更为注重标本兼治, 将人体看做一个整体加以调理。而且,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医中药在现代流行病 (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 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村卫生室”开展中医中药服务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目前, 河南省还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不能为居民提供中医中药服务, 因而需要一大批具备此项技能的卫生人员来充实基层卫生服务队伍, 政府应积极搭建好基层中医中药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的平台, 让老百姓能够早日享受到中国传统医学的惠泽。

2 全方位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2.1 以“村卫生室”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建设

政府应做好政策导向、资金扶持并采取有效举措努力筑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网底———“村卫生室”。将完善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规划, 结合各地的实际卫生资源情况, 考虑人口数量、自然和交通等因素, 争取在所有行政村设置“村卫生室”。通过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 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足够数量的卫生人员, 使“村卫生室”具备开展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条件, 努力实现河南省“五大工程”建设目标——所有“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 将“村卫生室”建成能够承担农村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第一哨所。

2.2 继续开展农村基层卫生人员 (尤其村级卫生人员) 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培训可依托河南省各个地市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实习医院, 采取学校理论教学和医院临床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包括临床实用技能和公共卫生服务技能, 并注重培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培训目的不单是帮助基层卫生人员获得执业资格, 更关键的还在于提升他们的卫生服务水平, 从而真正为农村居民的健康服务。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可以更好地推进河南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 重视和提高“村卫生室”人员的工资待遇, 为其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建议加快河南省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规范用人程序和聘用、退休制度,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提升他们的职业归属感, 使他们能够安心地从事基层卫生服务工作, 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2.4 做好医学专业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的政策支持和人事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加强“村卫生室”的人才队伍建设

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成绩斐然 篇3

自去年以来,叶县卫生局枪抓机遇、克难攻坚、多策并举,强力推进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作,全县581个行政村的标准化卫生所于2008年11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的村卫生所四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分离,美观整洁,并统一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瓷片板面,配备了被褥、诊断床、身高体重仪、工作服、出诊箱等必需品。基本实现了全县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有病及时治的目标。该项工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周边市县专程来此学习者络绎不绝。

叶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8个乡镇,58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其中约74万人为农村人口。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大部分村级卫生所医疗设施比较简陋,医疗条件和卫生环境比较差,还有10多个行政村没有卫生所,就医难、看病难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

2008年6月,平顶山市标准化卫生所建设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主动地把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叶县卫生局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在取得上级领导支持后,立即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实施方案,并报请上级批准。

加强领导宣传先行

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在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初期,该县专门成立了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导组、技术指导组,并安装了专线电话。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局,具体负责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日常服务和督促、指导工作。专门制定了《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室)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还召开了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动员大会,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各乡镇长分别做了表态发言。此外还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重要意义,跟踪报道建设情况。县领导小组要求把项目建设匹配资金落实到位,进行专户管理。各乡镇、行政村根据要求,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了主抓领导人员。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为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澄清底子合理规划

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套路可走,许多事情都是边摸索边进行。在建设初期,诸多问题相继而来,如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村两所、一村多所问题,个别行政村没有因乡医而成了空白村的问题,村支两委班子不健全,村民不支持村所建设等问题。为此,该县卫生局局长柴宝鑫亲自率队,对全县各行政村卫生所现状、执业医生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重新登记造册。县卫生局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照《建设方案》,结合乡、村实际,对全县标准化村卫生所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对执业医生资格重新进行了审核。对制定的村卫生所建设方案,在报请县领导小组研究后,进行逐一定点并确定了开工时间。县领导小组充分尊重乡镇政府意见,以乡(镇)政府加盖公章上报的资料数据为依据,在市里下发“标准化村卫生所(室)示意图”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拟定了面积分别为80平方米、6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两种方案,还聘请城建部门规划设计人员为卫生所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平面示意图。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情况,有能力新建的就按设计标准进行建设,没有能力新建的,可以利用集体现有房屋或者在村医自己原有卫生所基础上进行改造。同时,卫生局带领相关人员先后到舞钢市、方城县实地参观考察村级卫生所的建设情况,借鉴经验,取长补短,组织村医到比较好的村卫生所学经验、长见识。此外,还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对建设标准化村卫生所的认识,想方设法共同把卫生所建好,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干好。县领导小组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按照政策规定,减免相关费用,积极帮助乡、村和村医解决有关问题,搞好职能范围内的各项服务;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及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与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尖问题,确保本乡、本村标准化卫生所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因地制宜 多策并举

在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过程中,该县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避免了一刀切。如:常村乡将村卫生所建设纳入全乡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与村委会、党员宣教室、计划生育村室、乡村超市及文化娱乐广场建在一块,做到了标准高,进度快。旧县乡为落实国债村的建设用地问题,经与村支两委班子反复商定,最终将一块准备开发的临街土地划归村卫生所使用,老百姓对此非常满意。水寨乡在确定村卫生所及卫生人员时,进行逐村把关,逐人审查,很短时间内就确定了村医与场地问题。邓李乡在召开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动员会后,组织全乡村医到舞钢市学习考察,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规划,使得该乡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质量好、标准高、进度快。

同时,该县卫生局还根据政策要求,提出有国债项目的村卫生所必须建成示范化村卫生所,有省级补助项目的标准化村卫生所必须高标准达标。各乡镇以国债项目村卫生所、省定标准化村卫生所为重点,对卫生所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并以点带面,推动本乡镇各行政村标准化卫生所的建设。部分乡镇还在原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标准,如邓李乡的新建村卫生所,其外部都建起了铸钢花眼栅栏墙和欧式大门,旧县乡同心寨村卫生所在达标基础上又进行了绿化硬化,做到了美观大方。龚店乡的楼马村卫生所、田庄乡的杨庄村卫生所、水寨乡的徐王村卫生所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

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以村级医药卫生改革为契机,按照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乡村卫生这一工作重点,以创新机制和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促进各项任务目标完成,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通过构建村卫生室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有目标、有责任、监督到位、科学评价的一体化管理新机制,促进全院村卫生室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行一体化、规范化管理,使全镇村卫生室依法执业覆盖率达到100%,规章制度落实和规范执业率达90%以上,注册乡村医生系统化管理率100%,乡村医生培训合格率达10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率达90%以上,国家卫生惠民政策落实率达95%以上,村民对村卫生室的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工作内容

村卫生室一体化、规范化管理主要围绕落实“八统一、两独立”和卫生室

依法执业、规范执业、业务培训、规章制度建设、考核等展开,具体内容是:

(一)我镇村卫生所继续坚持落实“八统一、两独立”的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1、统一机构设置。一个建制村设置一所村卫生所。村卫生所要实行有机制的整合,原来设置的的其他卫生室统一整合为一个卫生室,实行所长负责制。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可以联合设置标准化村卫生所。

2、统一房屋建设。村卫生所设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防保室,四室分开,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业务用房面积服务人口800人以下的村卫生所不少于40平米,800人以上不少于60平米。标准化建设后出现的基础设施损坏的卫生室要和通过所辖村委会沟通,帮助给予维修。

3、统一人员准入。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规定,我镇卫生所工作人员在具备乡村医生资格或执业助理以上资格的人员中,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已竞聘上岗,上岗后实行聘用制,任期内考核不合格的要实行解聘制。形成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今后,因缺编进入卫生所工作的人员,一律实行资格准入制,村委会提名,卫生院审核,卫生局备案。

4、统一药械购进。卫生室今后药械的购进必须通过卫生院统一购进国家基本药物,实行统一调配和零利润销售。

5、统一收费标准。标准化村卫生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医疗收费价格统一收费标准,常规收费上墙公示。

6、统一业务管理。卫生院负责对村卫生所的医疗卫生业务的指导和管理,负责指导并督促标准化村卫生所认真履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合作医疗政策落实和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协管、传染病报告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计划生育宣传等职责,定期对乡村医生开展业务培训。

7、统一制度建设。村卫生所行政、业务、药品、财务等管理制度由县卫生局统一制定,镇卫生院负责制定工作制度,卫生所遵守执行。

8、统一档案规范。标准化村卫生所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帐册、证、卡、簿等,规范档案管理。使用的各种票据和医疗文书统一印制、印章统一刻制。

9、财务独立核算。标准化村卫生所按照政策法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卫生所每年按业务收入5%提取卫生所的发展经费,村卫生所开展业务活动形成的债权债务由卫生所经营人员承担,村卫生所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主动接受镇卫生院的监督和检查。

10、责任独立承担。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村卫生所为独立医疗机构,独立承担开展业务发生的民事及相关责任,村卫生所的从业人员对卫生所承担责任。

(二)依法执业

村卫生室要严格按照核准的执业地点、范围、诊疗科目,依法开展农村常见病诊疗及急危重症的转诊工作,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做好农民健康教育及农村卫生政策的宣传执行等工作。乡村医生要依法注册、聘用,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准入和新技术应用,做到人员资质、技术条件、管理规范达标,确保技术安全可靠,质量优良。要做到以下四个规范

1、严格规范执业。实行所长负责制,不得擅自聘用无证人员上岗,规范村卫生室人员执业行为,不准超范围执业。要严格执行各项临床操作规范和治疗原则,杜绝过度医疗,不合理治疗和滥用抗生素行为。

2、严格规范医疗文书。各卫生室严格医疗文书的书写,按时并准确书写或填写处方、新农合各种资料、门诊日志、消毒记录、医疗废物焚烧登记、传染病登记、转诊记录、过期失效药品销毁登记、器械浸泡液更换标签等,并做到标签与登记相符,疫情上报及时。

3、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各村卫生室将每天的医疗废物毁型后放在黄色的垃圾袋内,锐器放入利器盒内并按时焚烧,医疗垃圾存放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焚烧后及时登记并签名;对病人的排泄物及时清理和焚烧,焚烧炉定期清理并将焚烧物深埋。

4、规范财务管理。卫生室设兼职人员管理财务,建立财务账目,收入支出公开透明,建立固定资产登记;药品、物品采购集体参与;收入分配公平合理。

(三)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

全镇卫生室上岗人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包括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公共卫生服务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觉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村级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院要利用视频教学软件,对乡村医生开展全员业务培训。通过制定全员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方案等,建立培训管理机制,确保每位乡医均能得到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提高乡医的素质。要把参加培训的考核和绩效挂钩,实行奖优罚来劣制度。

(四)规章制度建设

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为重点,大力推进和不断完善村卫生室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村卫生室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各村卫生室要按照市卫生局制定的标准,认真推行和落实,卫生院做好工作指导和日常性监管工作。

(五)考核

综合考核,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进行。主要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基本医疗、群众满意度等三个方面的考核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村卫生室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是全面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途径和手段,对于深化和巩固村级医改成果,加强农村卫生三级网络的网底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精心组织,科学制定工作标准和程序,全力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依法监督,严格管理

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对村卫生室执业活动的监督频次和质量,逐步实现村级卫生组织监管全覆盖。卫生院要认真履行辖区内农村卫生监管职能,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对村卫生室执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对各种违法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和上报。

(三)严格考核,客观评价

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对乡医定期培训和系统考核。在明确村卫生室、乡医的工作目标任务基础上,认真抓好每个环节的考核和评价,建立严格的考核组织和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客观公正。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

(四)落实责任,强化措施

村卫生室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任务面广、量大,必须常抓不懈,要不断改进和强化工作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要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分工负责制,确保管理组织坚强有力,管理措施得当,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抓好环节不遗漏,及时调度保成效。卫生院对那些工作中敷衍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影响工作进度或造成不良后果者,将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的总体评价,将作为一体化管理成绩纳入综合目标考。

村卫生室建设意见 篇5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范文篇一...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

范文篇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的通知》(鄂政办发〔2013〕51 号)等文件精神,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 2015 年底,全市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力争达到 30%,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标准。

二、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建设

(二)科学制定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各地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 1 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少、交通较为方便的行政村可实行村村联办,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超过 3000 或覆盖范围超过 2 个行政村的卫生室可设为中心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的数量一般不得超过村卫生室总数的 20%。

(三)加大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投入。各地要在统筹中央和省级项目补助的基础上,科学测算村卫生室实际建设经费,对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市政府将对村卫生室建设考核合格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对村卫生室建设资金要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和截留。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质量监管。

(四)加强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各地要依托中央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确保到 2014 年底全市村卫生室房屋产权 100%公有化。新建村卫生室的建设用地由村卫生室所在地村委会无偿提供。在建设模式上,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组织部门开展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一体化管理相结合,与村集体闲置用房有效利用相结合,与村民实际需求相结合。

(五)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备”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基本装备要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原则上村卫生室

业务用房面积为 100~160平方米,设“四室一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卫室、药房),配齐 29 种常用设备。

(六)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诊疗操作规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要督促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完善业务记录和财务记录;要将乡村医生待遇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七)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确保到 2015 年底村卫生室信息系统联网率达100%。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新农合即时结算、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绩效考核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信息融合互通。

(八)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六统一两独立”(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监管、统一绩效考核和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的要求,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九)创新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村卫生室“村办院管”、“村办共管”、“院办院管”等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医上挂”、“村医直管”、“村医乡派”等试点,实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良性流动。探索农村卫生“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严格乡村医生配备标准和执业准入。原则上按每千名服务人口配 1名的标准,对乡村医生总量、岗位、身份进行核定。按照“退出一批、培

养一批、调配一批”的原则,将超额配备的乡村医生在 2015 年底前全部调整安置到位。乡村医生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要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十一)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从 2014 年起,依托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订单式”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立乡村医生培养和补充机制。各地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免费岗位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各地要严格落实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偿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要全面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政策,实行一般诊疗费总额控制的地区,要按不低于“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5 次/人×4 元”的标准落实。要将 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经绩效考核发放。要按照乡村医生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 5 元的标准,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后,不足部分由县级政府足额落实到位,并列入常年财政预算。要按照每年每室 3650 元的标准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县级要足额落实配套经费。所有注册的村卫生室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费用纳入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范围。要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在规定时限内将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十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将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范畴,通过参加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四、强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是村卫生室建设和落实乡村医生待遇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从 2014 年起,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

(十五)落实部门责任。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重点抓好村卫生室的规划建设、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乡村医生待遇政策落实等工作;发改部门要会同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制定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将全市所有未达标和房屋产权私有的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补助范围;财政部门要统筹国家和省支持村卫生室建设的项目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加强使用监管。

(十六)强化督导检查。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综合督办,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市发改、财政、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市政府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督办,并予以通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 年 1 月 2 日

范文篇二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综合服务能力,巩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村群众健康安全。市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全市每一个行政村(城区等不设置村卫生室者除外)有一所村卫生室并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疫情有人报,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及时转”的目标。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9〕14 号)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农村卫生工作中最薄弱的地方。它担负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统计和报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等职责。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关心农民身体健康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抓,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为推动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汉中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卫生、发改、财政、监察、城建规划、国土资源、审计、药监、红十字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为这项

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标准,积极实施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规范、管理达标。要按照先选定村医,后进行建设的要求,一个行政村建设一所村卫生室,实行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用药目录、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提高村卫生室业务水平,增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各县区政府要认真学习借鉴南郑、勉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试点经验,结合县区情,积极探索,围绕目标任务,积极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络,严格标准,把握细节,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任务。通过建设,基本建成设施条件标准、内涵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优质、考核督导健全的乡村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网络体系,基本满足当地农民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村卫生室达到建设规范、运行顺畅、管理科学、保障有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县区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要在 2009 年 3 月底前编制完成并报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县区和乡镇政府是建设工作的主体,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的积极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村卫生室建设的统筹与指导,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依法对村卫生室机构及人员实施指导、考核、评价、准入和监管工作;发改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位;城建规划部门负责落实建设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村卫室建设用地优惠政策;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强村卫生室药品监管;各级红十字会要将灾后重建、社会援助资金向村卫生室倾斜,加快建设步伐。

四、强化督导,严格奖罚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检查督导,采取月报、季报、联合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迅速开展。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的县区要在 10 月底前向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村卫生室,实行“以奖代补”,以县为单位每个村卫生室平均补助 1 万元。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对圆满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态度消极、进展缓慢、失职渎职的县区将予以责任追究。

二○○九年三月十日

范文篇三

20xx 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医疗工作实施新医改政策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基层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村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目前农村医疗事业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围绕基层医疗单位在医务人员结构、医疗设备、门诊和住院人数、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新医改后基层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文昌农村人口 44 万人,现有基层卫生院 27 家,在职职工 972 人,其中医生 260 人,护士 294 人,药剂 113 人,医技 114 人,编外跟班学习191 人。自 2009 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 4131 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各镇卫生院普遍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化验科、防疫科等科室,拥有 B 超、心电图、X 光室、自动生化分析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共投入 1506 万元建设村卫生室 159 间,村医 179 人。2013年全市镇卫生院门急诊 930175 人次,同比增长 85742 人次,增幅 9%;住院3254 人次,同比下降 391 人次,降幅为 12%;业务收入 5873 万元,同比增长 19%;村卫生室门急诊人数 392106 人次,销售国家基本药品 220 万元。在镇卫生院就医人均花费 63 元/次;在村卫生室就医人均花费 5.6 元/次,比新医改前大幅减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实地视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认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相对滞后,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具体表现:

(一)医疗水平不高,卫技人员缺编较多,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

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从职称上看,文昌各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初级职称占80%以上,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放射、检验科目大部分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半路出家人”。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空编较多。文昌卫技人员编制 853人,现在编在岗 631 人,空岗 222 人,占卫技人员编制总数的 26%。三是骨干医师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大部分镇卫生院只有一至两名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年龄老化,知识更新不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中青年医务人员不多。四是村医人员缺乏,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文昌尚有 69 间已

经建好标准化卫生室没有乡村医生。

(二)工资分配上实行“大锅饭”,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是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后,编内职工工资按照档案工资发放,收入难以拉开距离,工资水平比较平均化,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严重挫伤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项目,比如:医疗行业服务特殊性的的“夜班、加班、节假日值班”等 8 小时以外的工资、高温补贴、交通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

(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负债经营,欠账严重

一是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突出公益服务性,压缩并减少了收费项目,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造成基层卫生院利润收入减少,使乡镇卫生院低利润或零利润运转。二是岗位编制设置不合理,无编制而又必须的岗位只能临时聘请,增加医院负担。三是镇卫生院编外人员较多,全市编外人员 191 人,如锦山镇卫生院编制 72 人,实有 95 人,超编 23。编外人员工资由镇卫生院负责,压力较大。四是大部分镇医院都向药品供应商借款发放工资,负债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文昌各镇卫生院共负债 800 多万元,其中锦山镇卫生院负债 169 万元,冯坡镇卫生院负债 75 万元。

(四)村卫生室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村医养老问题无保障

一些村卫生室建设在墟镇周边村委会,一些卫生室建设在人口稀少的山坡上,造成资源浪费,如文城南阳新合卫生室建设在新合 向蓬莱方向两公里处,周边没有村庄,距离南阳卫生院又较近,每天来就医的群众都没有几个人。大部分村卫生室水电、绿化、硬化、网络没有配套,村医 2013年人均月收入 2116 元,待遇低又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

(五)医疗设备陈旧,维修费用大。

一是设备配置不齐全,影响到医院正常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二是设备老化失修维护费用过高,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卫生院公益性质的特点越来越得到强化,而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修理费用较高,目前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无力承担此项费用,导致部分设备已不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制订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省市各级医院跟班学习,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医务骨干的业务培训,解决镇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二是各级政府应尽快解决镇卫生院人员缺编问题。三是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本科以上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解决卫技人员缺编和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

(二)建立健全机制,调动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尽快建立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机制。省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新医改政策实施前的镇卫生院管理状况,结合当前实行药品零差价、收支两条线后的一些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绩效考核机制和管理方案。要重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奖惩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

二是基层卫生院要打破 “大锅饭”分配方式,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及医德医风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方式,使医务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劳动贡献挂钩,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

(三)妥善解决镇卫生院非医疗人员过多和负债经营的问题

一是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调研基层卫生院非医疗业务岗位工作量,严格控制非医疗人员岗位指标。二是对在岗不在编的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应当尊重历史事实,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尽量让长期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聘用医疗人员继续在体制内工作,以稳定镇卫生院人员队伍。三是对基层卫生院负债经营的情况,建议由各级卫生部门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处置意见。

(四)加强村医的管理,解决村医养老问题,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建设

一是省卫生厅要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村医免费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技术水平,二是建议各级政府把村医养老保险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解决村医后顾之忧,稳定村医队伍。三是要合理规划建设村卫生室。各市县卫生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依据村民居住特点、交通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建设,要加大投入,完善村卫生室水电、网络、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四是基层卫生院要担负起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能,规范村医的从业行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镇卫生院保障能力

一是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基层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将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以及医疗设备(包括救护车)的购置和日常维护维修费用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建议省、市政府在药品零差率销售方面应

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增加基层卫生院经济收入,确保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各项工作业务正常开展。三是建议省、市政府划拨专款定向培养医卫专业大学生,以战略目光加强村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村医业务水平。

卫生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探讨 篇6

关键词:卫生监督体制,工作程序,队伍素质,技术内涵

1 理清职能, 推进卫生监督体制建设

1.1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职能和主要任务

这些任务分别为11职能、58类别、166内容、457项目。11职能分别为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测与评价、案件查处、投诉举报处理、突发事件处置、重大活动的卫生监督、卫生监督稽查、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监督队伍的培训和管理。

1.2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政策是保障, 体制顺畅是关键

只要体制完善、职责明确、机制清晰、保障有力, 卫生监督执法就能得到发展, 卫生监督实力就能得到加强, 卫生监督事业就能得到壮大。

1.3 积极建立卫生监督网络, 明确卫生工作职责

以“因地制宜、效率优先、功能对应、上下对口”为原则, 强化组织协调职能, 完善考核标准, 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

2 加强规范化建设, 是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基础

2.1 加强规范化建设, 建立高效、完善、健全的工作标准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实施有效的监督。不论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执法行为上, 还是在信息发布、举报投诉处理、工作考核等其他工作中, 通过制度的建立来规范工作的运作, 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

卫生许可和处罚工作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落实制订标准、规范文书、理清程序和职责着手, 规范许可和处罚行为, 在许可上, 每一项许可项目都分别制订发证管理办法, 对许可的程序和文书进行统一规范, 对职责予以明确。同时, 在完善和细化卫生许可准入条件上下功夫, 对许可项目的设置标准和人员配置进行完善和细化。为方便许可申请人, 对每一许可项目制定了标准范本, 制定了详细的申请指南在网上予以公布。

2.3 公开卫生监督员的行为规范、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依据等内容

制定了《卫生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单据, 促使卫生监督员在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前将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及相关的权利义务以及执法纪律和投诉途径等告知当事人。通过这些措施, 规范了监督员的行政行为, 保证了卫生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体现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宗旨。为进一步规范案件审核内部流程, 还积极制定各专业行政处罚文书范本, 完善案由规范, 并着手建立行政处罚数据库, 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文书生成的自动化。

3 加强规范化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

3.1 重视培养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每年开展卫生监督员的全员培训、骨干班培训、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加强学科建设, 形成立体的培养模式, 努力打造出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既有技术执法能力, 又要懂得专业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专业执法队伍。要创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高效廉洁”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3.2 重视卫生监督专业人才体系和科学建设

创新人才体系建设是发展卫生监督管理事业, 迎接卫生监督工作新挑战的重中之重。通过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 加强对业务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 搭建卫生监督优秀人才发挥才智的技术水平台, 注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学科建设是卫生监督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培养卫生监督人才, 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要积极创建卫生监督学科, 为卫生监督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学理基础, 从而带动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3.3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卫生监督机构是执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机构, 一定程度上体现政府的形象, 卫生监督人员是执法人员,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卫生监督人员最基本素质。卫生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服务理念、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廉洁作风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 在卫生监督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3.4 着力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

卫生监督人力资源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它的发展有较长的准备期, 不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上随意选择。因此, 应充分认识到卫生监督人才培养是卫生监督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卫生监督事业的兴衰成败。尽管目前卫生监督人员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但是随着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对专业人员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加大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力度, 不断进取, 奋发向上提供个人价值。培养出卫生监督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对卫生监督员进行了《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卫生监督相关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以及卫生监督理论、《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卫生行政执法文书书写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并严格按照军训方式进行了仪表风纪训练, 有效提升了参训监督员的内在法律素养和外在仪表形象, 提高了卫生监督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4 加强能力建设, 提升卫生监督技术内涵

4.1 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的统一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均设有信息管理部门, 这些部门还同时负责信息化的服务工作。建立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登记、备案、存储和分发, 有关政策数据, 制定项目信息化预算, 任何一个信息化项目的建立必须要有数据提供依据、历史情况和数据分析, 对于公共卫生突发紧急事件响应,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很多应用系统, 数据一般直接输入到数据中心, 采用统一的方法收集、数据集中管理等。已建立了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和医疗机构管理信息两套日常业务管理系统。在现场监督检查是采用便携式电脑, 通过对照检查表使用鼠标点击输入, 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上传到数据中心, 也支持离线传输, 使系统在没有网络环境下使用, 待在有线网络环境下系统数据可以及时上传。通过两套系统, 完善了业务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规范了卫生监督工作流程, 对管理相对人许可、监督和处罚的信息进行实时监督, 确保工作的规范、公正。建立了具有网上政务公开、网上投诉、信息发布、知识宣传等功能的卫生监督计算机网络。

4.2 建立和完善计量认证体系建设

实现赏罚分离、下达处罚与收缴罚款分离, 处罚案件集中合议、卫生许可集中办理。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努力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维护了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

5 加强卫生监督稽查, 落实执法责任

卫生监督工作稽查是保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 落实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规范、保障和促进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有利于更加合法、合理、高质、高效地组织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提高运行效率, 保证执法质量, 促进队伍建设, 纠正执法偏差, 降低执法风险。为此, 严格按照《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要求, 加强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员在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 提高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竺.在2008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1]陈竺.在2008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8, 03.

[2]徐天强.卫生监督学科现状和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资源, 2006, 9 (5) :198.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篇7

(一)实施背景

2014年4月24日,《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以下简称《依法逐级走访办法》)出台,自当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河南省指定开封市、信阳市作为试点,学习推广北京市昌平区“一单式”工作法。河南省2014年10月24日在开封市召开了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现场会,决定从12月1日开始,在全省推开依法逐级走访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核心就是全面推行“一单式”工作法。

(二)“一单式”逐级走访办法的主要内容

1.“一单式”工作法。所谓“一单式”工作法,就是从2014年12月1日开始,所有采取走访方式反映问题的信访人都要拿着《依法逐级走访诉求单》上访,否则,上级部门不予受理。

按照《依法逐级走访诉求单》的相关内容,依法逐级走访要求信访人反映问题从最基层开始,首先向最基层单位提出诉求,对基层单位解决不满意的,再由各级责任单位出具处理意见,信访人持各级部门的答复意见逐级上访,没有处理意见的,上级部门拒不受理,这是《依法逐级走访办法》的核心要求。其释放出三个信号:一是充分肯定基层在解决信访问题中的作用。据统计,80%的信访问题来自基层,信访问题在初始和萌芽状态比较容易化解,因此,近年来,各级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及时就地化解信访问题的机制和经验,基层在化解矛盾中有独特的优势,和信访人居住近、生活近、感情近等,都利于矛盾的化解。二是充分体现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近年来,各级都在强调基层基础工作,都在致力于强基固本打基础,一些信访人“信上不信下”,不尊重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干部解决不了问题,《依法逐级走访办法》规定,信访要从村、社区开始,从基层开始,以制度方式进行规范。三是充分赋予基层干部权责。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延伸到村(社区)一级,这样会让程序更加完善,让任务更加明晰,让责任更加牢靠,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管,管到底。

因此,《依法逐级走访诉求单》实际上就是一个整合各级处理意见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各级信访机构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级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和处理情况,这就进一步压实了各级有权处理部门的责任,明晰了处理层级,为依法逐级走访工作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抓手。

2.依法逐级走访“一单式”流程。从流程图上可以看出,信访人对各级处理(调解、复查、复核)意见满意退出信访程序,对各级处理不满意或各级无权处理的事项,各级出具意见后信访人持诉求单上行,直至信访事项终结。

3.“七受理,八不受理。”简单来说就是三句话:越级上访不受理、涉法涉诉不受理、三级终结不受理。省、市、县均有具体规定:一是国家局“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有六种情形,其中,四种“不予受理”(涉法、涉诉、越级、不依法),两种“不再受理”(终结、超期复查复核)。二是省、市“七受理,八不受理”情况一样,“八不受理”是五种“不受理”、三种“不再受理”的概括。五种“不受理”情形大家很容易理解,三种“不再受理”不易理解,“不再受理”与“不受理”虽只一字之差,但内容差别较大,是指已经受理并有结论,信访人无正当理由或没有新的事实和理由仍然上访,各级不再受理。三是省、市人民政府有复查复核机构,县级人民政府只有复查机构,仅有复查职能,没有复核职能,因此,县级的“七受理,八不受理”中没有复核的要求。

(三)实施效果

《依法逐级走访办法》自实施以来,省、市、县均有明显效果,表现为:各级越级访人数明显减少,特别是市级最为突出。越级访各级均不再接待,劝导比过去容易,缠访、滞留访人员少。符合接待条件案件的信访人依法维权的意识、理性有序上访的意识比过去明显提高。

二、村级如何规范运用《依法逐级走访办法》

(一)及时受理

1.可以受理的要明确告知,安排专人进行调查调解。

2.不予受理的村干部要作好分类引导。

3.对一些突发信访事件,比如工地摔伤、摔亡、溺水死亡及各类伤亡事故等,不要轻易纳入依法逐级走访程序,村里应在尽力协调、帮助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信访人通过司法渠道解决。如果信访人坚持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且多次协调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交由镇政府或主管部门出具处理意见书,建议其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程序上要完善。

4.省里规定对特殊利益群体,如焦枝铁路守护营、企业军转干部、民办教师等群体,一律不予受理。举报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的不予受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受理主要是指新访户或老户新反映的问题,对于信访老户的老问题不纳入受理范围,这部分人员的问题已反映多年,经过多次处理,依法逐级走访的要求很难改变其行为,需要各地探索实践。

(二)按时答复

开封为3天,洛阳为7天,情况复杂的按《信访条例》规定时间来办。

1.对协调意见满意的要完善手续,备案归档。

2.对协调意见不满意的要填《依法逐级走访诉求单》,另将信访人引导到镇里反映。答复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说话的语气、语调。

通过及时受理、按时答复,起到引导和吸附的作用,使信访人从信访开始就能通过正确的路径、正确的方法、合理的方式反映,知道到哪个部门去反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维权,减少信访人奔波劳累,减少信访成本,减少信访人怨气,减少老户形成。

(三)注意关键环节

1.填写《依法逐级走访诉求单》要有信访人签名、单位负责人签名、填表人签名、加盖村委公章、填写协调时间。

2.书写字迹要工整,用字准确。

3.内容要符合法律、政策,合情合理。

4.材料粘贴处主要指调查中一些重要文书的粘贴、加章。

5.留影、存档。

(四)走出“三个误区”,做到“四个到位”

1.“三个误区”。一是涉法涉诉可以不管,认为是司法部门的事,村无职无权过问。二是越级上访可以不管,认为上级又不考核、不登记。三是三级终结可以不管,认为信访事项上级已认定无理。

涉法涉诉不受理、三级终结不受理、越级上访不受理,针对的是上级信访部门和有关部门,而作为村级都应该受理,不能推脱。涉法涉诉案件司法程序终结后,利益诉求类案件三级终结上级认定后,都要求村级进行帮扶和稳控,要求进行疏导和教育,如果失控或工作不到位,发生非访或极端恶性事件,上级处置信访人,也会追究基层干部的责任,越级访上级会集中通报,案件还会调查办理。

2.“四个到位”:一是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二是无理诉求教育疏导到位,三是家庭困难救助到位,四是违法行为依法打击到位。“四个到位”要求的工作任务都需要村级完成或配合上级完成,特别是稳控、帮扶等任务是村级干部重中之重的任务。

三、目前应做好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宣传

1.宣传的内容是《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见》(豫公通[2014]214号)、《河南省贯彻落实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的实施细则》《公安部关于依法打击违法信访行为的指导意见》《县推行依法逐级走访知识问答》《明白卡》、省市县“七受理,八不受理”规定、信访违法行为宣传页。

2.宣传的方式可以以会议、标语、广播、张贴、座谈(重点户)等形式进行。公告要求张贴到各村民组,《明白卡》《指导意见》《细则》发到各家各户,营造依法逐级走访和非访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对重点户不能仅满足于资料发放到位,还要借机耐心细致地对要求和规定进行讲解,对其目前的诉求和信访的动向进行了解,对其思想进行疏导教育。

3.宣传的效果要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开好会议

及时召开三委干部、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会议。

1.学习好。要求村三委每个干部都要全面掌握和熟悉《依法逐级走访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学深学透,做一个明白人。

2.运用好。要求村三委的每个干部都能熟练操作和运用《依法逐级走访办法》,对到村委反映的每起事项都能熟练地按政策依法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处理好。

3.效果好。不允许出现推诿扯皮、不作为等现象,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使矛盾纠纷演变为信访问题,个访变积访,积访变老户;不允许出现说气话、说大话,激怒信访人,造成越级访、非访、极端信访事项和被媒体热炒的信访事项。

(三)依法处置

1.强制终结。信访人不接受处理(复查)意见,又不提出复查(复核)请求,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反复信访、赴京非正常上访的,处理(复查)单位可提出申请,由上一级单位组织召开信访听证会、评议化解会进行评查。已经听证、评议的意见应依法在原信访事项的责任单位、信访人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进行公示,经复查复核程序后,可作出复核终结意见。

2.依法打击。成立领导小组、工作组。县里成立了依法规范信访秩序领导小组,由县政法委书记任组长,政法委、公检法司信几家单位常务副职为副组长,各单位具体办案人员为成员,具体工作由政法委常务书记负责,多次召开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安排布置。已选定的案件或正在固定的证据村委要积极配合。

上一篇:少儿英语学习诀窍下一篇: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