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演讲稿:教师精神之我见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节演讲稿:教师精神之我见(精选14篇)

教师节演讲稿:教师精神之我见 篇1

唐代的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教师不能再是解答疑问和传授本领了,创新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进行教育?当今的教师的职业精神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既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又无愧于我们的学生呢?

一、树立敬业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对于自己而言是生命的唤醒,是生命过程的丰富,使我们从这一职业中获得生存和精神寄托。对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燥,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古今中外,多少在教育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敬业者。教师这个岗位没有显赫的权力和地位,没有丰厚的报酬,在社会上没有四通八达的关系网,有的则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正像有位名人所说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做叶子吧,因为叶总是谦虚地垂着他的绿荫。”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这样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才能无怨无悔。

二、树立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而热爱学生正是教育的灵魂,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正如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作乐趣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前途命运主要靠他们来把握,我们的教育对象没有高低贵践之分,不能只关心个别学生,而应关心热爱全体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教育的爱作为人类复杂感情中最高尚的结晶,它不是一种自觉的情绪反映,也不是一种个人的狭隘感情,它超越了父母子女之间的个人情感需求的层次,它自觉真诚,普遍持久,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寄于教师的职业要求。

三、树立敬业精神——热爱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

书是万善之源。如果说教师也要索取的话,教师最大的索取就是要读书。作为教师,如果从业之后没有书的滋养,注定心灵会走向荒芜。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要通过读书营造一注心灵的文化深潭,让自己沉醉其间,让学生沉醉其间,那么,教书育人的工作定然走向快乐,走向幸福。因为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都不应该觉得有个稳定的职业和岗位就可以高枕无忧,无须进取,因为家长在选教师,社会也在选择教师,他们无时无刻地在时时关注着教师的成长。所以,每位教师都要朝着学者型的教师努力。

教师敬业精神的养成,还需要社会、学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而我们的教师不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项职业,而要当做一项事业去追求,因为时代在召唤着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本领奉献给自己的职业。体现出教育者的职业精神。

一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说,把职业当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把职业当事业,往往成就非凡。的确,如果你把职业当职业,你想到的就是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就是挣钱养家……你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待遇不公、升迁无望等而生出诸多的怨言和愤懑,也会有不如意、不称心的感觉。于是你的工作就变得无奈、被动、消极,即便快乐也痛苦。

而当你把职业当作事业时,工作便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中,你就会主动开拓、奋发进取,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

教师节演讲稿:教师精神之我见 篇2

一、当前教师听课存在的问题

1.敷衍了事,三心二意

听课过程中,不少教师人在心不在,出人不动脑,敷衍了事,三心二意。听课时,有的在下面开小会、有的神游天外、有的批改作业和写教案、有的干脆打瞌睡甚至中途离开。在听课中,只带了人来,但没把头脑带来,只是一个看客与听众,对所听之课没有更多的思考。

2.没有准备,盲目听课

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马上要上课了,很多教师才急急忙忙地拿个听课本直奔教室,课前没有任何的准备工作,有些可能会赶着课前两分钟拿起学生的书本浏览一下教学内容,有些甚至根本都不知上课要讲什么内容。这当然也和听课活动的安排有关系,因为很多时候听课的教师只知道在哪听课而不清楚听谁的课,听什么内容,所以也不会提前分析教材、教参,研读课标,研究学生,想想如果自己来上课的话,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突破难点等。

3.为听课而听课

每所学校通常都将教师每学期的听课任务与教师考评结合。因此,许多听课教师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只要听够节数就万事大吉,至于听课作用无从谈起,导致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到了最后听课节数是完成了,可质量却上不去,无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一位教师在被问到近期忙什么,她说在忙听课,也忙“被听课”。当谈到累不累时,她说“被听课”多少有点累,但听别人的课,更累。原来,学校规定每人每周要听4~6节课,原因是“校领导看到老师在忙,就放心了”。

更何况有的教师是跨学科听课,若抱着学习的心态当然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凑听课节数。听课的教师对这门课程根本不了解,听课带着强烈的盲目性,完全处于被动,也就不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的听课其实可以说完全无效,纯粹浪费时间。

4.听完就结束,没有后续跟进

每次听课结束后,教师一哄而出,各奔东西。但事实是如果听完课以后没有评课,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可能因为工作安排的原因,听完课后让教师立刻聚在一起评课比较困难。但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进行听课的后续跟进。如,可以要求每位教师写听课反思,等到每周备课组活动时,安排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反馈交流,评议得失。大家共同总结经验修正不足,这样的听课活动才可以说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均有帮助。

二、重视听课方法,引领教师有效听课

听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听课才能发挥听课的作用,让听课更有效呢?

1.听课前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地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要有充分准备。第一,要了解授课教师,了解其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习惯等;第二,要熟悉教材,熟知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对要听的课程内容有个清晰的了解与把握;第三,事先了解要听课的班级的班风和学生的日常表现,了解学情;第四,带好听课必需的物品,如听课本等,并且要注意听课时的纪律,不要开小会,保证听课时注意力集中。

只有在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关注到自己要关注的重点。做到有“备”而听,课堂中的一切就会尽在掌握之中。

2.听课时有针对性地听看记,善听巧记

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要认真听的就是听上课教师是怎样导入新课、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的,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是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是怎样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要看上课教师的板书、表情、体态、看上课教师使用的教具与运用的教学手段;不仅如此,更要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等。

听完课后并不断地加以揣摩和回味,才能真正地消化和吸收听课的精华。而要能够在课后揣摩和回味,就必须善于记录,为课后“反思”提供依据。那么,听课时应该记些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按听课顺序以课堂实录或提纲挈领的形式记录下课堂时间分配,即教学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的时间和学生学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情况;记录练习内容、形式和效果等。记录中,要重点关注教学目标落实、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等。具体而言,重点记录以下几点:

(1)记讲授环节。讲授环节体现着授课教师授课的方法性、艺术性、灵活性等特性化内容。所以,要注重对讲授环节的记录,这对听课人更有启迪性。

(2)记录闪光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节课也总会发现一两个闪光点。把这些记录下来,课后可以仔细揣摩,再将这些精妙之处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

(3)记录不足点。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理想与现实还是会有距离的。事先做好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很可能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处。听课记录时把这些也要特别记录下来,帮助我们吸取教训,以便自己在教学中得以改进和提高。

(4)记录疑问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个人对于教学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听课时,我们对别人的教学,可能会持不同看法。在听课时,也应把这些地方重点记录、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和询问。尤其是自己与执教者有不同的思考、不一样的环节设计时,更应该记录下来。教学水平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中得以提升。

(5)记录灵感点。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的感想、感悟和收获,并进行归类、整理、总结。这不仅有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3.听课要有自己的思考,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不要为了听课而听课,教师听课要有自己的思考。听课只是在模仿,模仿得再好也是别人的。亦步亦趋的结果是失去了自己,画虎不成反类犬。听得多不一定就能提高教学水平,即教学水平能否提高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听课的数量,不在于教师听了多少节课,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会不会听、能否在听课中举一反三。能否在听课时通过思考,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模仿。

三、教师听课时应注意的细节

1.教师听课前要把需要处理的事务处理完以后再去听课,听课时要做到专心、心无旁骛。听课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教师在听课时手机要关机,不要发出影响上课的声音。在听课时不要私下交谈,更不要谈论与上课内容不相关的事情。不要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

3.听课要有计划,不要突击听课,不要为了听课、为了完成任务而听课。要保证听课数量,更要注重听课质量。

“教师的成长”之我见 篇3

开博,就是开通博客。博客是一个创新展示的平台,首页的自定义模块给了我们无限想象与设计的空间,在博客中可以撰博文、办论坛、创音画、编影集、搞动漫等等。博客的出现,让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的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了资源共享。2010年3月,我开通了网易邮箱,因而顺理成章有了自己的博客——金美儿博客。金美儿是我的乳名,李琳是我的美名。有人戏称我为“万年的才子,李白的徒弟”,还自编了几句戏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吾辈岂有此贤才,不过凡夫俗子焉。不是妖姬不是仙,娱教娱文乐万年。”初次闯入网络世界,眼前只有惊艳,心里只有惊喜。网络无限,精彩瞬间,你我有缘,愿相识相知到永远。今天在这里能有幸与大家一起共事,是前世的约定、今生的情缘,遇上你是我的缘。

阅读,指阅读书籍。纸质阅读不同于网上阅读,网上阅读信息量大,精彩纷呈,眉目繁多,使人眼花缭乱。书本阅读有墨迹飘香,在夜深人静时,在明媚春光里,在茶前饭余后,或卧室,或厅堂,或山野,或小径。近期学校网络发生故障,在图书馆我借得一整套教师丛书,有《现代教师教育读本》《现代教师科学读本》《现代教师艺术读本》《现代教师生活情趣读本》,还有一本《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智慧》。里面有魏书生、李镇西、李希贵、杨瑞清等人的介绍,阅读他们的故事,徜徉于教育的百花园,与先哲对话,与名师交流,与同行切磋,或有所得,或有所思,或有所感,或有所悟,或有所乐。

学习,即向他人学习、向同行学习。我们这个社会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纵是你有三头六臂又怎敌得了千军万马呢?每个人与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2009年,我上了一堂语文实践课——“漫游语文世界”,分三个部分讲授:①西湖——语文世界;②生活——语文故事;③作文——语文之美。上完这堂课后,语文组进行了集体评议。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非常成功,尤其教师的备课非常充分;有的教师认为“西湖——语文世界”这个模块开设得好,西湖之美、地理风情、人物风俗、诗词歌赋、故事传说、语文素材精彩纷呈,不胜枚举,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好处;有的教师认为“作文——语文之美”令人遐思,心向神往,漂流于语文的涓涓溪水,徜徉于语文的百花园,怎不令人妙笔生花,再展风采;有的教师认为这堂课从古到今、自外而内娓娓道来,一个个故事展示古今中外语文奇趣,真是妙趣横生,令人大开眼界。当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老师的讲解占很大的篇幅,学生的发言寥寥无几,所谓“备教材充分,备学生欠缺”。这堂课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当简略,第二部分“生活——语文故事”则显得非常成功,重点突出而且内容相当完整,精彩纷呈。我听取了全体语文教师的建议,对这堂语文课作了修改,撰《串讲故事说语文》一文作为这堂课的导言,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明代刘基的一篇《说虎》写得好,文章说:“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作者最后以虎喻人,以事喻理,作了进一步的推论演绎:“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告诉我们要学会“用智”,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让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吧!

​教师师德修养之我见 篇4

教师师德修养之我见

师德修养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质,作为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的无私奉献,表现在工作上应该是认真不怕苦,教师的言行要起到表率的作用.一、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各界人士、家长及学生的共同要求,也是任何人对自己的工作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不好这项工作,更谈不上在这项工作中有好的成绩.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苏老师的话道出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和重视.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全面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去分解难点,突出重点,要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导作用.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对学生的任何事情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把精力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对学生的爱不等于严厉批评,不是脸上整天没有一丝笑容,犯错误了就罚他们跑十圈、二十圈,而是要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去感染他们、融化他们,他们才能和你成为好朋友,没有逆反心理.三、要为人师表,不断进取

教师责任心之我见 篇5

申冠昌

苟堂镇玉皇庙小学

2011.4.6

责任心是教师师德最好的诠释

学校近段时间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在这次活动中,我又一次深深地感觉到,教师的责任心,才是教师师德的最重要的体现。校园需要责任,教师有一种责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责任心的最好的诠释。

一、何谓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事业心等相比,是“群心”的核心。

如果一个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那么他就是缺乏了基本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原则问题上应该能做到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的、怎么做才是对的。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自己工作的成败。对教师而言,责任心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没有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责任心呢?

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作负责,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个职业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才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表现出责任心。二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三是要对学校负责。所谓对学校负责,就是要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一个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展现教师的风采。四是要对自己负责。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始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成为学生成才报国的引领者。否则,无法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二、责任心的重要性

1、责任心是这个社会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做人需要道德约束和责任心。作为教师,责任心就是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师德。只有在责任心的驱动下,教师才会爱岗敬业、言传身教、钻研进取、关爱学生。可以说,责任心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2、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础。世界上的成功人士很多,虽然他们生活的环境和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拥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对自己深深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态度。

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对教师而言,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只有每一位老师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会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才会拥有勤奋工作的热情,才会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具有责

任心的教师不需强制,不需责难,甚至不需监督。他们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

三、如何增强责任心

责任心对一个人,特别是教师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培养责任感呢?

1、要有一颗对自己负责的心,做积极向上的人。一是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根本,精雕细刻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二是要制定自我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的目标,并为之而不懈努力,才能促使责任心与成就结伴同行。三是珍爱生命,做合格公民。生命可贵,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生命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质量,这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2、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意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负责就是责任心的体现。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将来的发展。工作中,我们既要严格要求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也要善于欣赏每一位学生;既要让学生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从业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既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也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

3、要有对学校负责的意识,做有益于学校的人。集体是水,我们是鱼。所以,无论你处在那个岗位,你都有义务和责任对学校负责。对学校负责,源于对学校的热爱。教师只有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热爱学生,才会刻苦钻研业务,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去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走出教师职业困惑之我见 篇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给人们通往“彼岸”自由世界的真理,这是“大道”。也可以理解为老师传给学生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授业”,“业”可以理解为事业,即人们的求生存的技术与能力。可以理解为“七十二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解惑”,“惑”疑问,疑惑,即人生历程中的困惑。下面我就谈谈在学习后我的认识:

我们得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教师要进行全面的自我探索,要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以及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通过自我分析,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从而顺利摆脱职业迷茫,重新确定人生目标和职业定位。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与教学之我见 篇7

其次, 我们教师在抓好教学的同时, 应会做一些思想工作; 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要胸怀育人目标, 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着“育人”。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紧密结合起来, 融汇成促进学生进取的巨大力量, 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 从无能到有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道德的合格的接班人。

再次,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的教育要不断改革, 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任何培训、教学法都一样, 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潜在的精妙之处, 教师深入钻研, 就会奠定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气氛如果洋溢着美好的氛围, 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由被动变为主动, 有意昂破变为自觉, 学生心情就会变得愉快, 进而使注意力集中持久, 观察力变的敏锐, 想象力变得丰富, 从而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在充满情感的教学中, 学生感知、观察、理解和思维能力等心理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所以, 努力改变过去的教师讲课, 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式、诱导式、探究式、发现式等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 既严密紧凑, 井井有条, 有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艺术享受。讲课语言一要“精”, 简单明了才能让学生去思考和实践; 二是一个“情”字, 因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时运用无声的语言表达情感, 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目光亲切二有神地瞧着学生, 这都有助于突出课堂教学的美。

另外, 我们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索机会,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教学不流于形式。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 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产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可喜的是,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 通过师生互动再度开发教材, 创造新的教材资源, 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开发教材的形式多种多样, 师生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与实践教材中享受着教育的快乐。

最后,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古今教师作用之我见 篇8

新理念强调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开发和构建新的课程意义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刻挖掘其内涵,品位和体会其含义,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充分地解读课程的原始意义,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并把它升华为自己的意义,只有这样才称得上“用教材”。

新课程资源怎样做到优化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做到知识,能力,情感和思想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简洁化;其三是教学意义整体优化,使课程的意义得到升华,便于学生完整意义的建构。制订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一不,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忽视人的和谐发展。

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

枣岭乡中心校 郭仙芳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把“喜欢学汉字”、“对学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小学低年级学段识字的首要目标。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编顺口溜趣味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利用字形特征编顺口溜能较好较快识字,提高识字能力。例如,教学“告”字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教學“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教学“善”字编成“小羊很善良,长着两只眼睛一张口”。这样一编,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学生不仅有兴趣学而且易学易记。

二、在动作表演"中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习"摇、推、摆、挂、找"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含义的理解。

三、结合生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

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方法之我见 篇9

建设社会精神文明是一个巨大的综合工程,而基础教育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站到了中学讲台前,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师德修养将直接影响到当代中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并将由此产生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深远影响。因此,如何来提高整个青年教师群体的师德修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大课题。

我校自1988年起,开始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对青年教师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同样是一份值得总结的经验。现在,复兴中学的35岁以下年轻教师有40余人,其中担任中层干部的有3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有4人,高级教师2人,担任班主任14名,占全校班主任工作的50%。整个青年教师队伍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成绩显赫。自九○年以来,因出国或其它原因离开教师岗位的仅有5人,这在许多学校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而自九○年以来,单以笔者所在的物理教研组为例,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的成绩(见附表),就叫人啧啧称赞。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复兴现象”。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懂得这一切与全社会对青年教师特殊关怀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没有我校青年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一份执着,没有我们青年教师对学生无限的热爱,没有我们青年教师的忘我奉献精神,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而这份执着、这份热爱、这份奉献精神却并非与生俱来,她是深植在复兴十年教改丰富的土壤上,茁壮成长的一朵精神文明小花。

下面笔者想从一名普通青年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复兴现象”的由来。

(一)、以老带新,狠抓三年

刚毕业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信息面广,精力充沛;缺点是浮躁,缺乏责任心和耐心,缺乏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而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大。俗话说:“三岁看老”,同样,青年教师的可塑性,决定了头三年的重要性。可以说在这几年里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基本态度和素质、工作学习习惯,将影响到今后的一辈子。

复兴有一批高素质的中老年教师队伍,这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崇高的师德来说,最好的说教也无法与潜移默化的力量相比。第一年,每位新教师都会得到两位有经验老教师的带教,一名负责指导教学业务,一名负责班主任工作。每次备课笔记老教师都会认真批阅,很多节老教师的课要求去听,在“蹒跚学步”中,年轻教师学到的岂止是上课的方法和备课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样在深入班级工作的同时,我们在老班主任身上不仅仅学到了带班的方法与规律,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对学生无私的热爱。

记得我有节物理课上了一半,在下面听课的张静甫老师铁青着脸走出教室,说教室外有人找他。可一下课,他便找到我说:“根本没人找我,象你这样上课,永远也不会有出息!”而当我的一节公开课成功后,他竟然高兴地到处去说,还跑到电教组大发脾气,怪他们没来摄像。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忘我的关怀,同样体现了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前几年竖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谈什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呢?

(二)、上下重视,形成共识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高尚的师德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师爱之中。对年轻教师来说,喜爱一些行为规范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容易的,因为他们本来就可爱。而要青年教师去热爱那些“差生”,就有些困难,因为他们很多地方确实可爱不起来。

对这方面我校非常重视,经常召开一些研讨会,请有经验的班主任介绍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特别强调对品质、行为规范、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和关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年前在同济大学举办的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的一句话,“差生”更需要关心。确实,对优秀同学的关心可能是锦上添花,可对“差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从教育的目的来看关心每位学生

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教育的原则来看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和受教育权是教师的崇高职责;而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把一名原本“不可爱”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可爱”之人,才真正体现了师爱的艺术。

应该说,刚开始我有个错误的观点,觉得每位教师都讲师德,都热爱学生,不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社会并非处处充满了爱。甚至觉得,全方位的关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通过交流和实践,青年教师们慢慢达成了共识:讲师德是维护教育和教学秩序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也恰恰是师爱的一种表现,爱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爱社会、爱劳动、爱他人,同样在于教会学生辨别、憎恨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教会他们与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三)、放手放心,形成氛围

一年带教,二年压担,三年放手,四年放心。这恐怕是我头四年教育教学成长经历的写照,也是大多数复兴年轻教师成长的轨迹。

年轻教师在基本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对工作有可能失去新鲜感,由于精力旺盛,容易产生不满足,甚至产生改行的念头。最好的方法便是压担子,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说,独立地担任班主任,在和学生的频繁接触中,大多数年轻教师会深深地爱上学生,从而热爱上教师这个岗位。有句话很有道理,说“不做班主任,不知道做老师的甜”。有趣的是,我校近几年离开教师岗位的5位年轻教师中,竟无一人是班主任,这恐怕很能说明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学校培养我真是煞费苦心,一开始安排的班级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班级,我从学生那里学到的东西真是远远大于我教给他们的。

另外,学校还鼓励年轻教师单独开设选修课,安排年轻教师带超前班、带毕业班,甚至担任一个年级的备课组长。压担子需要信任,更需要老教师的理解。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刚开始也许有些想不通,凭什么要听从几个“嘴上没毛”的“领导”,但一旦他们认识到后继乏人、后继没人的现状,往往就能理解学校的安排了,甚至会对小青年们倾囊而授,从而真正形成了一种重视年轻教师的良好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年轻人心情舒畅,觉得有奔头,同时进一步从老教师的行为中学到了为师之道。

从压担到放手,再到放心,需要一个过程,但在复兴这一切就这样发生了。教学水平与师德修养同步提高,是每位年轻教师成长的正道。

(四)、既设重奖,又讲奉献

一名青年教师有志向,愿为教育事业作一份贡献,是特别需要鼓励的。甚至有一些名利思想,只要不出格,也无妨。在一个群体中,有人为实现自我的价值而非常努力时,常会激发起周围人不甘落后的竞争心态。年轻人最怕未老先衰,不思进取。因此,学校在给青年教师压担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年轻教师间的公平竞争。在学校里,只要你取得了一点成绩,学校就会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当你取得较大成绩时,就会及时给予大奖,乃至重奖。

我们组里的一位年轻教师,对带尖子学生非常投入,带班级也很有特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常规上有点欠缺。学校赏罚分明,他带学生获奖,为校争光,就给予奖励,有时奖励的钱款一次就达上千元。教学常规出差错,就按规定罚款和批评。尽管他的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学校仍然给他评先进,安排出国机会,申请政府特殊津贴,脱颖而出评高级,并且发挥其特长,始终安排他带尖子班。可以肯定这些举动利大于弊,激发了组内其他几位小青年的竞争欲望。

重奖不是目的,更不可能成为永久的动力。对青年教师来说,如果不提高思想觉悟,没有勇气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只求索取,不讲奉献,那么迟早会失去方向和上进心。因此,学校更多地提倡奉献精神,注重培养年轻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让青年教师觉得做教师有乐趣,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很快乐。学校里特设的艺术节、科技节刚好提供了这个与学生共同进取的舞台,许多年轻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活动中,忘了吃饭和休息,和学生建立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爱上了学生们,看到有些同学学习有困难,就会着急,就会自觉地、毫无计较地给他们补课,自然而然,奉献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五)、自挖潜力,永无止境

年轻教师几十年后就不再年轻,但师德修养犹如大海,永无止境,前人竖立的高尚师德尤如明灯,伫立在我们的面前。“为人师表”四个字,就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据说有些人凭良心做事成了好教师,但他肯定会觉得很累;有些人只是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那他会觉得做老师很没意思。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敬业、负责的态度,但决不可能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只有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乐此不疲。

有句话非常刺耳,“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值钱”。但假如一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停滞不前了,这恐怕是十分精确的同时又是十分残酷的描述。

教师的职业道德之我见 篇10

一、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师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理顺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能通过自身的激励功能,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献身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还能通过自身的教育功能,促使教师以自身的高尚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当前加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吴玉章先生,以“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的献身精神,“一贯有利于人民,一生有利青年”,数十年如一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尚有待提高,这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內在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为。

(一)社会地位的现状对教师师德水平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许多教师却感到迷惘和困惑。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各方面仍较差;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观念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教师有时并未真正受社会的尊重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李瑞环同志指出:“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目前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许多行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

1的问题还沒有根本解决。中小学教师的福利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领导同志的忧虑是有道理的,低落的社会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感情,不少优秀教师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教育行业。除有形的流失外,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性流失,特别是敬业精神的流失。近年来,少数教师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大损教师形象。

(二)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教师师德的影响

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这一点,说明了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的是看重师道之“尊”而忽视对学生之“尊”,于是任意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打骂学生等等现象屡屡出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对学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伤害,容易造成学生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学校,甚至不信任社会的严重后果。这无疑与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有些教师容易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醉心于已有的成绩,或者骄傲自大,盲目蛮干,弄虚作假,等等。教育者这些身心素质上的缺陷,是导致师德水平不高的内在因素。

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

目前,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作为教师自身应对师徳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徳素养。

(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师徳的灵魂,也是师徳素养得以提高的内在动力。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二)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

2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三)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教师教学机智之我见 篇11

一、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变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许多教师仍被传统教育观念所禁锢,热衷于填鸭式教学,以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成绩,使课堂缺乏吸引力、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单纯地做课本、教学案的坚定贯彻者,使课堂教学乏味无聊,如同一潭死水。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化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幸福感、成就感和尊严感,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做一个社会人。

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将知识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机智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情感性、生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教师能灵活地处理各种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实行新课标以后,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大大增加,教学机智有利于教师凭借自己的才智、经验和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在不露声色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机智的培养

虽然教学机智是一种不假思索的、急中生智的随机判断处理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由教师的文化内涵、教学经验、专业知识等长期积累锻炼而成的。所以,要做具有丰富教学机智的教师,需要进行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锻炼。

1.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几乎每节课都是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忙于讲授知识、突破疑难点、巩固练习、组织考试,这种课堂教学一点也不需要教学机智,正如陶行知所说“学生学会考,教师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 所以,要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首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应改变以本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先前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已形成丰富的知识经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以此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2.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要自然发挥教学机智,就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专业知识修养是教师素质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学科知识,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如,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较高的心理学、教育哲学方面的修养。教师还应多读书,多学习,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3.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优秀语文教师素质之我见 篇12

首先, 优秀语文教师都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这种爱心, 是基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患, 对孩子成长的责任。他们深信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语言, 就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语言一样, 他们深深地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就像爱护他们的生命一样。正是由于对母语的无比热爱, 他们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把用这种语言承载着的祖国优秀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正是因为这种热爱, 这种责任, 他们殚精竭虑, 义无反顾, 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传授祖国语言文字这一崇高的事业上。虽然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中华民族越来越兴旺, 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 他们除了经济的渗透外, 正在加紧进行文化的渗透, 企图用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腐蚀我们的青少年一代, 达到瓦解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险恶目的。我们汉民族母语的地位已经处境尴尬, 优秀语文教师都有这种忧患意识,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汉语的尊严, 正在用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影响我们的后代, 让我们的后代深深地受到自己优秀民族文化的浸润, 自觉抵制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也关系着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优秀语文教师既关注青少年母语学习的质量, 更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胸中有学生”, 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无尽的师爱, 正是无数优秀语文教师的代表。

其次, 优秀语文教师都有执着的意志和品质。这种执着, 首先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如果用情有独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魏书生为了当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 放弃了当厂领导接班人的机会, 写了160次多次的申请, 在当时教师地位不高、待遇还不够好的情况下, 可见其对教育的痴情和当教师的执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李吉林即使年过七旬还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而且一丝不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青年教师。正是这种对教育的执着, 张富老师在当了行政官员后还在探索语文教学改革, 还在执教研究课、示范课。正是这种对教育的执着, 才成就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精彩人生, 钱梦龙、洪镇涛、李镇西、余映潮、程翔没有哪一个例外。其次, 是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着。因为这种执着, 他们或放弃了良好的工作岗位, 或克服了重重困难, 始终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工作着、奋斗着,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者如魏书生、李镇西, 魏书生即使当了局长还要去上课, 李镇西放弃了成都市教科所优越的工作岗位而选择了语文教育事业。后者如于漪、钱梦龙、洪镇涛等, 他们即使身处逆境, 也仍然对语文教育痴心不改, 成为了一代名师。第三, 是对语文教育规律探索的执着。为探寻语文教育规律, 优秀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验证, 尝遍了语文教改的酸甜苦辣, 饱受了失败的考验, 耐住了寂寞, 忍住了清贫, 受尽了讥讽, 为语文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产生了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流派, 李吉林之于情境教育、钱梦龙之于导读法、洪镇涛之于语感教学、蔡澄清之于点拨教学、顾德希之于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赵谦翔之于绿色语文、陈军之于新语文, 无一不是对语文教育规律孜孜探求的结果。

第三是有底蕴, 这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显著标志。何谓“底蕴”?“底蕴”就是指一个人内心蕴藏的才智与见识, 既指广博的学识、横溢的才华、丰富的阅历, 也指高尚的品德、独特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优秀语文教师都是“有底蕴”的教师, 老一辈曾经是语文教师的如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等大家就不用说了, 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师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镇涛、欧阳黛娜等的学识、才华、人格堪称一代师表, 即便是现今活跃在语文教坛的年轻一代的语文名师, 也都是有丰厚底蕴的优秀教师, 李镇西、程翔、余映潮、赵谦翔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丰厚的学养、严谨的态度、高尚的师德、不懈的追求, 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学习的楷模。语文教师的“底蕴”, 首先是高尚的道德风范, “身正为范”, 只有语文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 才能准确地理解和诠释文中之“道”;只有文本之“道”与教师之“道”融为一体, 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育“教文育人”的目标。其次是人格修养, 包括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等。通常所说的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来自于他的道德风范和人格修养。第三是文学底蕴, 优秀语文教师都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有广博的文学理论知识, 形成了宽广的文学视野, 有些优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文学理论家;能够独立欣赏文学作品, 读出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有些优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文学鉴赏家;能够进行文学创作, 有自己的写作专长, 有些优秀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或杂文作家。第四是文化底蕴, 包括一定的艺术修养、历史哲学常识、科学常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常识, 用“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作为语文老师的要求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第四是会欣赏。“欣赏”对语文教师来讲有四层含义:一是具有所有教师的共同品质———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 会欣赏学生的长处, 这是语文教师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二是指语文教师具有欣赏学生作文的能力, 能够发现他们作文中的优点和长处, 并在作文评改中予以肯定和褒扬, 这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三是指语文教师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够发现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具有与作家、作品“对话”的本领, 这是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四是指语文教师具备欣赏除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的能力, 主要是音乐、美术、电影电视、戏曲、建筑、摄影等, 能够感悟这些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现手法, 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艺术素养。

第五是能表达。优秀语文教师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能够随机应变, 妙语如珠, 机智诙谐, 出口成章。语文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只有教师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才能将文本的思想内容、表达手法、语言特色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于漪老师说:“身教具有榜样的作用, 言教具有感人的魅力。”她认为:“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打动学生的智慧与心灵, 须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 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要用语言“粘”住学生。语文教师的语言一要精确清楚, 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绝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二要简洁通俗, 做到“要言不烦”、“微言大义”、“通俗易懂”, 绝不重复啰嗦、艰深难懂;三要流畅自然, 做到严谨而不生硬, 顺畅而不吞吞吐吐, 自然而不矫揉造作;四要富于哲理, 具有启发性, 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语言中获得哲理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五要生动形象, 注意炼字炼句, 创设优美的语言环境, 给学生美的熏陶和感染;六要诙谐幽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绝不庸俗逢迎, 刻意为之。教师的语言不是天生的, 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练好的, 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训练。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要以于漪老师为榜样, 刻苦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她当初可是把课堂上要讲的话全都写在备课本上并背下来, 于是才有后来课堂语言精练、传神、形象、富于启发性、情感丰富的造诣。二是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指写作能力, 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能写“下水作文”, 而且还要能进行文学创作, 能创作出小说、诗歌、散文或杂感, 达到“身教”的效果, 同时还要能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一句话, 语文教师要能够写文章, 能够“我手写我心, 我言达我意, 我文传我情”。三是较强的面部语和肢体语的表达能力。面部语言和肢体语言是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 一举一动也表意, 一颦一笑也传情, 丰富的面部语言和肢体语言往往能够起到口头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

第六是会研究。这是语文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标志。这里的研究首先指教学研究, 能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等, 钱梦龙先生认为:“判断一位老师是否成熟, 主要看两条, 一是看教学思想上是否有明确、一贯的追求, 二看是否具备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会研究”的具体表现。会进行教学研究还要求教师能写教学论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教学研究文章。其次指教育科学研究, 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 独立完成从申报———立项———研究———总结———结题———深化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 还要求能够独立撰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科研论文等。第三指学术研究, 即业余从事包括教育教学、文学甚至历史、民俗等某一领域的研究。程翔的《说苑译著》、李震的《曾巩年谱》、张玉新的《孔雀东南飞集注》属于古文献学研究, 邓彤的《〈红楼梦〉导读:中学生读〈红楼梦〉》属于文学研究, 赵谦翔的《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属于艺术研究, 严华银的《阅读学新论》属于教育研究, 这些优秀教师应该说完成了从教师到专家的跨越, 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浅谈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13

——以小学教师为例

毛渡完小 田 芳

摘要:教学成效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变“师叫我学”为“我亦想学”的良好内因,为此,身为师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将传统的教学与新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质量 提高 创新 尊重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从小便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着别样的喜欢,便将做老师作为自己的一大梦想。不料高考时无心的一次失误使自己与师范院校无缘,欣慰的是我没有选择放弃。通过教师资格等一系列相关考试我终于圆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教师梦,从非师范生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换自是诸多感慨。短暂的特岗生活使我对教学这一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对能够站上三尺讲台感到欣慰同时更多的对自己该怎样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感到责任沉沉。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我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上,应将传统教学与新式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成效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变“师叫我学”为“我亦想学”的良好内因。为此,身为师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将传统的教学与新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执教《幸福是什么》一文时,由于刚走上教师岗位,没有任何资深经历而言,凭着青春的炽热和对我人生工作生涯第一批带着灿烂笑容的学生的满腔热爱。我以传统方式地让生齐读,我再做范读等之后,我滔滔不绝地从作者的背景介绍到一些名人关于幸福的描述或名言,甚至关于幸福的歌曲和小品也扯进去了。当我看见面对我的大谈特谈,侃侃而谈,高谈阔论换来的却是学生的满脸迷惑,不知所云,目瞪口呆。那一刻,我真的沉默了,为自己多么愚不可及地所犯的错误。只注重我所知知识的传授,却忘了最基本的也是课堂上最为主体的对象——这群学生的感受,疏忽了学生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想到新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我想采用课本剧方式或许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文句进行语言对话。一人演男孩甲,一人演男孩乙,一人演男孩(丙),一人演智慧的女儿。为了让学生拥有公平的表演机会,也让学生有个角色表演好坏的比较。我将三个男孩长大后的故事进行了分角色表演。其余的学生分别组成各种场景和各种道具,比如,山里的小树木,田野里的小麦苗,河两边的小蘑菇等等。孩子们被我的安排深深吸引住了,身于农村孩子的他们一改以往的羞涩,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孩子的天性被真实地充分地展现出来,他们的表演欲望是那么强烈。最后,该篇课文在学生的肢体和语言表演中轻松完成教学目标,到达很好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好的观念,要有创新,敢于创新精神。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难怪有话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学活动中,思想的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常听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面对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处于强烈(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教师要有广博知识是必要的。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这一传统观念做出合理且适当的改变。因为如不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知识基础创设教学情境,因势利导地激发生的想象,引发生的思考,让教学活动在生的想象与思考中由已有的知识边缘建立最佳生长点,在探索知识的同时提升生的实践能力,那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更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亦乐乎”地说个不停,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止,这种看上去学生个个都懂了的表面现象,往往生的思维只是在师的思维框架下径走。这不利于教学的长远发展。

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要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观念,注重培养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激情导入和质疑解难,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有条件情况下,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演示,创设出使生产生“疑”的问题情境,便督使其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和同学的交流中加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和老师的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依旧以以上《幸福是什么》一文为例。我班学生在被问及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时,学生们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认为幸福就是下雨天当我无奈地站在学校走廊避雨时,突然看见雨中妈妈为我送伞。幸福就是放学回家后,妈妈尽管干农活很累,依旧问我,饿了吧便给我炒的香香的蛋炒饭。幸福就是。。。多么微小的事,多么朴实的话,我们却为之动容和欣慰,因为,这是孩子不加任何修饰的最真的快乐,如生命般最质实的幸福。

2.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使学习氛围变得快乐,轻松,和谐,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积极性。

3.尊重学生的“怪问”“奇想”,让其合理的想象得以插上腾飞的翅膀。学生“怪问”这是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现象。这时教师应一分为二区别对待,尽量避免“一棒子打死”。“怪问或奇想”它是学生善于思考的结果,闪耀着思维的火花。同时它包含着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例如我班学生在学《生命,生命》一文时,有学生问,老师,“究竟什么是生命?”我正要告诉他,突然一学生大声说到“其实生命就是七情六欲得以充分生长的过程。”那下,我愣了,也感动了,为那位回答的学生的果敢?为他答的蕴含哲理的答案?这些,都有!

还有一次,有位学前班的小朋友画画,画本上一头奔飞于空中的高大的牛,一只挎着医药箱停留在牛背上的苍蝇紧张地向下张望。我要作画的某某告诉我画的意思。她笑笑地不语,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说,老师知道你的画里肯定有个小故事,你愿意把它说出来给我听吗,老师很期待也高兴和你一起分享这个故事。她笑着说,苍蝇天天和牛在一起,牛重来不伤害苍蝇,苍蝇也重来不伤害牛,有一天,牛受伤了,可牛的主人还要它去犁地。苍蝇就和牛一起逃了,苍蝇带着药要为牛治伤。。。听她稚嫩好听的声音讲完这些,望着她快乐天真的眼神,我几乎不敢也不忍告诉她苍蝇停留牛背上是为吸它血的这一残酷的大自然法则。

教师节演讲稿:教师精神之我见 篇14

望亭小学 臧立香 小学语文

从教二十年来,别的收获甚微,但关于爱学生,我有一些小小的见解,写出来于同仁共鉴。教师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必须让孩子喜欢自己,必须有丰富阅历和广博知识的教师。爱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真诚地关爱他们,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不仅关心他们的现在,还想着他们的未来和发展。做好班主任工作,除了爱心,更需要智慧。现在的学生眼界开阔,个性鲜明,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只有读懂学生的心,才能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

1、用智慧敲开学生的心门,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每一位热爱本职工资的梦想。爱学生,不仅有一颗真爱之心,更要求教师有教育智慧,抓住教育契机,走进学生的心灵。平时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满腔真情地守护着学生。天气变化时提醒学生添减衣物;学业繁重时帮助学生劳逸结合;青春期学生遇到更年期家长时,永远是最佳调解员„„老师要有有一双敏锐的“眼”,能及时捕捉到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契机,并用充满智慧和创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享受每天的阳光。

2、引导学生读书、看电影,以美育美的途径之去爱学生。向学生推荐好书、好电影,与学生分享美的体验;让学生来推荐他们所喜爱的书和电影,在班级里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在艺术中感受美,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判断力。

3、引导感受生活中的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认识世界。注重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借助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主题教育课和学生一起感受身边这常被忽略的美。在班级开展“每周读报”活动,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中那些给人心以温暖,体现着真、善、美的人与事。唤醒学生心底对美的追求,美不仅是一种感知,更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是求真、向善。把这种美育和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由追求美出发,培养有良好行为规范,有文化修养,能够为自己负责,为他人、社会、国家负责的现代公民。

4、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品质,教师不应该把眼睛仅仅盯在应试教育的“育分”上,而是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个性特长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学生参加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掌握一技之长,也不在于得了多少奖,重要的是学生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练了心志,学会了合作;在展示的舞台上培养了自信,开阔了视野;在公益演出中懂得了感恩,体验到责任这些恰恰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良好品质。

5、拥抱学生的点滴进步,老师要深知“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课时,和学生一起跳绳、踢毽子、玩游戏;午休时,和学生一起在“哈哈俱乐部”讲故事、摆“擂台”。学生过生日,总是第一个送上祝福;学生有点滴进步,教师送上热烈的拥抱。用充满爱的心灵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带领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在这些活动体验中,让孩子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增长了处世的本领,享受着快乐的童年。用爱的艺术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尤其对于那些出现困扰的孩子,用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将师爱送达孩子内心。

6、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守望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快乐的童年。教育,就是真心、用心、精心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自己善于创造机会。“没有旁观者”,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一句“你一定要出名,让别人羡慕你的母亲”的寄语,让学生热泪盈眶。“轮流当主持”、“今天我是班长”,每一次活动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骄傲。耐心地等待学生觉悟,引导学生慢慢生长,默默成长,好的生命是长出来的。班级没有旁观者。

7、在孩子心中播撒幸福的种子.什么是幸福?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幸福,成为具有幸福创造力的人,这就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老师用大德育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成孩子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把班级打造成一片幸福的土壤,在孩子心中播撒幸福的种子,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世界。

上一篇:机电设备及材料配件管理办法下一篇:如何写好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