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恩之花绽放在幼小心灵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感恩之花绽放在幼小心灵(推荐12篇)

让感恩之花绽放在幼小心灵 篇1

如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快,联想多,聪明可爱。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并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及别人。也可避免幼儿形成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奠定基础。因此我在自己班级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感恩教育,为孩子们创设了浓厚的感恩教育环境,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培养了中班幼儿的感恩之心。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与感受:

(一)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家长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1、问卷调查使家长意识转变

我在课题开展前期,对全班幼儿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本班幼儿感恩意识的现状。通过这次的家长问卷调查及宣传,使家长们的意识提高了,深知感恩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从调查表的回收情况看,多数家长对此课题很重视也很配合,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孩子感恩意识了,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案例,提出了许多建议,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网络平台进行经验交流

在当今信息社会,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给家长们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随时道出自己的困惑,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家长学校介绍教育方法

我们开展了家长学校讲座《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通过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也向家长介绍了感恩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推荐了一些感恩教育方面的书籍,使家长们受益匪浅。他们知道了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多加强家园联系,能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4、编辑班刊达成情感共鸣

我们还定期编排了自己班级的班刊《感恩之星》,收集了家长写的自己孩子感恩事例、妈妈日记、爸爸心得、宝宝日记、童言稚语、感恩掠影等,为家长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另外还为每位家长发放了《感恩故事集》,便于家长平时给孩子们讲些感恩小故事,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二)家园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1.开展相关的文学作品欣赏,产生情感共鸣。

平时我们收集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乌鸦反哺》《黄香替母暖被》《孔融让梨》《陈毅探母》等,利用晨间谈话、午睡等时间讲给孩子们听,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绘本往往以有趣的内容,生动的画面,简单淳朴的语言深受孩子们喜爱,因此我经常选择一些有关感恩方面的绘本如《我妈妈》、《我爸爸》等让孩子们欣赏,带孩子走进绘本,在阅读中再次体验充满温暖的亲子情感——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爸爸爱我,我爱爸爸。

2、充分利用一些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父亲节”,“护士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

(1)老人节感恩活动

老人节时我们邀请爷爷奶奶与小朋友一起共庆老人节,小朋友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绝活,将最精彩的节目和笑容献给了辛苦一辈子的老人们。在老少同乐的活动中,孩子和老人们在欢笑声中体会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活动信息还登上了《宁波日报》。

(2)感恩节主题活动

在感恩节来临之际,我组织本班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主题活动,有“为爷爷奶奶洗脚”、“为爸爸妈妈敲背”、“小鬼当家”等活动,重点引导他们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感谢、孝顺父母。让孩子们逐步摆脱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心中有别人,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让暖暖感恩情在幼儿园、在家庭、在孩子的心里流淌。从家长的反馈看,当爸爸妈妈收到感恩卡的这一刻都很感动,而且孩子们亲昵的话语: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确实心中洋溢起一股暖流。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真情的流露,促进了亲子间的关系。

(3)母亲节感恩活动

为了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体验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我们开展了“感恩母爱”的系列活动,让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唱歌、听故事等活动了解了母亲节的来历,通过谈话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母爱的伟大。通过绘画、折纸等方式为妈妈画像,送礼物给妈妈,还请孩子们说出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帮妈妈洗脚,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让妈妈体验到孩子带给自己的幸福!三八妇女节时,我们收集了巧手妈妈们制作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让孩子们感受了妈妈的心灵手巧,还举行了“巧手妈妈厨艺大赛”,进一步体验了妈妈奶奶们的爱,同时也教育了孩子要更爱妈妈、奶奶。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小朋友到新美心亲手为妈妈做 “母亲节蛋糕”,并亲口跟妈妈说:“我爱妈妈”。作品完成后,由小朋友亲口说出为什么自己要做出这样的蛋糕给妈妈,有什么意义。其中,有的小朋友说“我做的蛋糕象盛开的花朵一样,也希望妈妈象花儿一样漂亮”,如此童稚而纯真的祝福,让年轻的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

(4)父亲节感恩活动

爸爸就像一座山,所以在很多时候,感受父爱就像在爬山。对于爸爸的爱,我们总是感触不深。很多情况下,感受父爱又像是在进行一次长途跋涉,只有经历过才能够找到。在父亲节时,我们开展了“我老爸最棒”亲子竞技活动,“你演我猜”、“大力士老爸”、“巧手老爸”等游戏充分体现了父子间的默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与爸爸之间浓浓的血缘情,也通过爸爸在游戏中的表现感受到爸爸的勇敢、强大,并为自己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高兴和自豪。经调查现在父亲角色正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渐渐缺失,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的生活、管教应该是母亲的责任,其实不然,在幼儿教育中,父亲的责任不可或缺。母亲易对孩子包容迁就,造成其刁蛮任性的个性,父亲一般不会像母亲那样唠叨,而且男性的阳刚之气、思维的条理性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此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希望爸爸们多陪陪孩子们,同时也让孩子们更爱自己的爸爸。

(5)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活动

除了培养孩子感恩家人外,我们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感恩其他劳动的人、感恩社会。在《勤劳的人们》主题中,我们带领孩子参观社区,看食堂阿姨烧菜,看清洁工人打扫街道、看修鞋匠补鞋、看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看超市服务员整理货架、看建筑工人造房子„„让孩子们观察了成人的劳动,萌发了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护士节前几天通过谈话、家长助教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知道医生与护士和自己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体验他们在劳动中的苦,萌发对医生护士的感激之情。护士节那天,小朋友们带来了亲自制作的贺卡,虽然并不是很精美,但却体现了小小的一颗颗感恩之心。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丹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那里的护士阿姨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孩子们的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以及一张张可爱的卡片,让护士阿姨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上除了给孩子们庆祝生日,送上生日祝福的同时也给孩子们讲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如何长大的和妈妈怀宝宝时的辛苦,让他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

3.创设情境,积极参与感恩活动

平时我们会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蚕宝宝的爸爸妈妈”“我和豆豆一起长”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孵化的蚕宝宝、种植小豆豆等,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4、自然灾害事件中培养幼儿爱心奉献

天灾人祸,今年好多地方遭受了自然灾害,如西南地区的旱灾;青海玉树的地震。当我们的孩子听老师说那里的孩子们喝不上水,那里的孩子失去了家人时,他们落下了闪闪的泪珠,都说我们要帮助他们,献上一份爱心。他们纷纷捧来了自己的储蓄罐,有的还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图书,说要给灾区的小朋友带去快乐。

我们还和万里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联手进行了“放飞梦想、情系灾区”爱心义卖活动。哥哥姐姐们带来了他们事先做好的海宝风筝架子,指导我们小朋友画画、粘贴尾巴、绑线,不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海宝风筝就在小朋友的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高兴地欢呼雀跃。在家长来接时进行了义卖,把义卖所得捐给青海玉树灾区。此次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不仅展示了万里学子和我们小朋友的艺术风采,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

5、关注社会,培养幼儿做小主人

今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全世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对我们孩子的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迎世博的主题活动。如我们开展了“迎世博,争做文明出行小使者”活动,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绘制了交通宣传小旗子,上面画着生动的漫画和警示语,把这些小旗子送给了身边的人,希望人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市民。

6、积极鼓励,注重宣传

另外我们还抓住同伴的态度和行为是他们最容易、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这个特点,开辟了感恩墙,定期评选“感恩之星”,树立同伴中的感恩明星。孩子们为了能登上“孝星榜”,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帮助别人、关心同伴的好事。虽然他们仅为做好事而做好事,但孩子们渐渐地从同伴感激的语言、老师欣赏的眼神、家长由衷的赞叹中,开始得到了成功、快乐的积极体验,这种体验的积累则是感恩教育的关键所在。在同伴们的相互模仿和竞争中,孩子们从外在动力的驱使下逐渐转变成内心主动自愿的行为。

(三)加强家园联系,让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应该加强家园联系,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教师积累了许多的教育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孩子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

1、关心同伴

我们的孩子在看到同伴哭时便会关切地询问原由,并会马上拿来纸巾替她擦眼泪。午睡起床后会互相帮助,整理衣服、系鞋带等,同伴没有学习用品时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借给她用。

2、大方捐物捐钱

在每次幼儿园组织的各种爱心捐款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总是捐的最多,当他们得知西南地区遭受旱灾、玉树地震、生白血病的孩子需要帮助时,他们都为之动容,纷纷捧来了心爱的储蓄罐。在为玉树灾区献爱心活动中一位孩子捐出了1111、1元的压岁钱,代表了她的5个小小的心愿„„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生的财富。

3、拾金不昧

平时对幼儿进行拾金不昧的教育也收到良好效果,一个孩子两次捡到手机马上交给老师,经老师联系找到失主,失主还写来了一份感谢信表示感谢。

4、体贴、关心家长

经过一年的教育,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反映孩子的确懂事多了,会开始体贴、关心长辈了,经常会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敲敲背,会帮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了,让家长们感到欣慰。

5、受到家长肯定

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将会使他们自身乃至社会受益匪浅。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家长们在《感恩之星》的来稿中阐述了孩子们平时的感恩之行为,纷纷表示感谢。家长们认为幼儿期是幼儿的感恩教育关键期,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他们更愿意自己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光中各种潜能得到有效发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以后再进行感恩教育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美丽的感恩之花在幼小心灵开放吧!

让感恩之花绽放在幼小心灵 篇2

一、深挖教材感恩素材

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容易发现编者早就注意到了感恩这个问题,字里行间渗透着感恩思想,教材中的感恩文章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总体说来可分为五类: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父母之恩、亲朋好友之恩等,这些充满人性光芒的文章,深深触及学生的灵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采取这样的做法:1.深挖社会之恩。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我们不但要把他们培养成个性十足的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爱社会、爱人民、有博大胸怀的人,如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社会感恩教育。2.深挖祖国之恩。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如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祖国感恩教育。3.深挖自然之恩。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学习《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自然之恩教育。4.深挖父母之恩。父母恩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因此,学习过程中 ,我总是让 学生多层 次、多角度 地理解父 母之恩 ,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地震中的父与子 》等课时 ,我对学生进行父母之恩教育。5.深挖亲朋好友之恩。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亲朋好友感恩教育。

二、做一名感恩的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性格、人格、道德修养、态度言行、学问知识都对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学生面前,我们应该说话算数、以身作则,想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自己首先做一名感恩的教师。为此,我采取这样的做法:1.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期望落空,付出没有回报,成绩得不到认可,甚至还被冤挨批评等问题,出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从不气馁,而是努力调整心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问题,心里就想开了,心胸也就豁达了,再干工作就会心情舒畅、信息十足。就能妥善对待、处理好这些事情,工作顺利、心情舒畅。2.用感恩之心对待学生。如果你会感恩,幸福就是满满的,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有很多不如意,如果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对待这些,对待学生,就会发现学生是那样可爱,反之,总是指责、埋怨、敌视、不满,就不会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因此,平时工作中,我总是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面带笑容出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力量和信心。这样,自己开心,学生也会高兴,感恩工作、感恩学生,每天都开出一朵感恩之花,芬芳着学生,也芬芳着自己。

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孩子的心田是奇异的,只要给他们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会真诚感谢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 并不是大恩大德才算报恩, 给父母捶捶后背、揉揉肩,给老师拿回作业都是报恩的表现。因此,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 我采取这样的做法:1. 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说:“没有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神圣,父母的心是贴心的朋友、是仁慈的法官,它的火焰照向我们的心灵深处。”所以,平时教学中,我常常教育学生回家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育学生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生气,等等。2.教育学生立志报国。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教学中,我常教育学生“为中华崛起读书”,“先天下之忧而忧”,让他们明白热爱祖国、报效国家是感恩祖国的表现。

让德育之花在学生心灵里绽放 篇3

晨会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德育形式,宝贵的十分钟晨会课时间,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更是学生一天学习情绪的重要基础。好的晨会课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张扬班级个性,有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

晨会课是我们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心对心交流的最佳时间,它是班主任一天中所上的第一堂课,它就像一首乐曲的前奏,为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奠定了主旋律。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要上好一堂晨会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合理安排晨会课,强化一个“专题”。

一堂晨会课必须明确一个教育目标,扣住一个主题内容,如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保持教室内外清洁、养成饮食卫生等等。因为学生的注意点和接受强刺激不宜过多。只有集中一点,渲染强化,才能深入“生”心,切不能海阔天空,漫无中心,漫无边际。

比如:在训练学生养成文明午餐的习惯,我把这一条细化为“午餐三步曲”即:整理、洗手、吃饭。周一提出要求,告诉孩子们该怎么做;周二至周四,就把三步曲,一步一步地训练;周五总结并表扬做到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经过晨会课的讲解及平时的训练,现在我们班中午午餐的秩序井然,有的同学还从家里拿来了洗手液,孩子们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就是平时不太讲卫生的孩子,在洗手液的“引诱”下也乐于洗手了。

通过这样具有一个主题的专题性学习,孩子们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并能有效地反映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很大进步。

二、把握好晨会课,掌握一个“尺度”。

晨会课上对班集体和学生必要的表扬或批评是应该的,但不能一味地训斥批评,特别是当众训斥学生,要掂量掂量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凡事都有一个分寸,表扬不能过滥过假,批评不能过激过失。

许多老师把晨会上成训斥会,每天把学生已犯的错误和可能会犯的错误一一罗列,然后告诫学生不要这样、不能那样,要不然就会怎样怎样……结果学生听厌了这类训话,任你东西南北风,照样我行我素。用说话取代训话,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低年级的孩子并不能给自己定位,老师说你是好学生,他就觉得自己是好学生,老师说你不行,他就认为不行。我总是鼓励孩子们:“通过努力,你们个个能成为好孩子!”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为了提醒孩子们,我把每一周将要养成什么好习惯,用红粉笔清清楚楚、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的左上方,让孩子们每天对照,每天自问,我今天做到了吗?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行为、学习等习惯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制定晨会课计划,形成一个“梯度”。

晨会课有了计划,就能克服以往的随意性,充分发挥晨会课的德育功能。不用长篇大论,只要简单地罗列几条就可以,这样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通过这样有计划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特性。

晨会课虽然时间短促,目标专一,但每节课应该是相互衔接,注重教育内容的相关性、连贯性、递进性,形成层次和梯度,产生连续性的教育效果。譬如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要从走好路、扫好地、捧好书、整好书包抓起,从握笔姿势、读书的语调抓起,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形成阶梯,逐步升华。比如:本学期我就重点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根据不同阶段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六个需要养成的好习惯。主要有: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出操、午餐三步曲、诚实不说谎话、保持教室安静、自觉遵守纪律等习惯。然后分几周逐渐养成,这个时间是机动的,可能提出一个好习惯就要训练几周。同时我也注意与时事、与学校的有关要求和活动紧密相连,根据不同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晨会内容。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4日“清明节”等等,我就根据不同的节日,安排相应的晨会课内容,学生学习的时候更加感兴趣了,因为这样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四、不搞教师“一言堂“,让晨会丰富多彩。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以利用晨会课,让孩子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每周五是我们班的新闻播报时间。每到星期五,让孩子轮流播报感兴趣的新闻。对一些新闻,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使学生慢慢养成了关注时事的习惯,孩子从中受到的教育也很深刻,同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早上的心情往往会影响一天的心情,晨会课上让孩子唱唱歌,会让学生在美妙的的歌声中开启一天快乐的心情。唱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自告奋勇独唱、领唱,也可以小组唱、齐唱。学生可以唱音乐课上唱的歌,也可唱课堂以外的歌。如今小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纷呈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也喜欢追流行风。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将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带给学生,使他们在唱歌的同时享受乐趣,受到教育。我们可利用晨会课的十分钟选择其中健康向上、琅琅上口的作为晨会课的序曲,如《不怕不怕了》、《隐形的翅膀》、《北京欢迎你》等。让晨会课歌声朗朗,让孩子在歌声中开始新的一天。

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范例”。

晨会课上可以用榜样示范来进行教育“定位”,讲一个德育方面的好片断、叙一个身边的好事例、读一篇好文章、评一部好电影,正面引路,让学生进行片断、事例的评价,形成心理品德定位。再进行自我评价,在教育评价的比较中,强化学生的行为品德。

记得我在开学初的一次晨会课上,给小朋友讲了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后,孩子们震撼了,他们决定也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孩子们听后,对照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展开思考和讨论,当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要向居里夫人学习,像她一样认真学习!”是呀!孩子们有信心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他们呢?我知道他们会努力的!

让心灵之花美妙绽放 教师随笔 篇4

恍惚间,坚守在三尺讲台已有十一年,四千多个日子里,听得最多的是人们对教师从不吝惜的赞美,本该倍感身受,却在从教多年后,心生惭愧与惶恐。周遭幼儿园频频发生虐童案,某某学校学生不堪重负跳楼轻生,衣冠校长恣意妄为,触犯法律------无一不刺痛着我的心。反省自己,惊觉曾几何时,年轻时许下“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誓言,随着平淡日子的划过,激情化作愤懑,爱心变作指责,诲人不倦也渐为暴跳如雷。茫然若失间,打开《教师道德修养》,让心灵之花在阅读中绽放,在引领中成长。

记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作为教师,若不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路标,纵然水平再高,教育的方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上说,教师的思想、行为,情感都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成为学生成长的无声路标,这种无声路标将在学生的心灵形成孩子进步的内在动力。所以,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洒进孩子心灵的“阳光”,如同引导孩子成长的“无声路标”。选择了民工子弟学校的三尺讲台,我心中的教师职业道德就寓含在甘愿清贫,乐于奉献之中。尽管我们的工资不是很高,条件也不是很好,福利几乎为零,但每当我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的双眸,一颗颗无邪的心灵;当课间泡在孩子中间,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的心在顷刻间就醉了。透过书本缕缕墨香,我记起了那一天------

那是个初春的中午,阳光很好。我像往常一样从学校食堂向办公室走去,路上我看见了他们兄弟俩。很不起眼的两个孩子,如果一定要说出点什么不同,那就是兄弟俩从来不在学校用餐。因为他们是回族。我们所有的老师似乎都习惯了送饭爷爷的那顶雪白的四角帽,习惯了兄弟俩执着地端着饭碗站在大樟树下就餐的模样,习惯了祖孙三人旁若无人地交谈,吞咽和生活。从来都是波澜不惊的,但今天貌似有些不同。爷爷竟不知为何回去了,弟弟正呜咽地哭着,哥哥端着饭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怎么了?”我踱步过去随口问道。没人说话,哥哥抬起了头,一双清亮的眸子,写满了委屈还有丝丝的尴尬。“告诉我,好吗?也许我可以帮你。”我的语气很职业化。“他,他把沾了他口水的饭倒在了我碗里!反正我不吃了,都给他!”弟弟忍不住了。“是吗?为什么这么做呢?”我的声音拔高了。“我,我只是想给弟弟一些汤。爷爷生病了,今天的面送得少,我怕他吃不饱......”这嗫嚅的声音一下子钻进了我的心,使他变得潮湿而松软。我抚了抚这颗还沉浸在内疚中的小脑袋,一种母性升腾在心中。我向弟弟赔了些好话,再小心翼翼地把哥哥碗中的汤倒回弟弟碗里,然后找来餐巾纸擦拭碗边和我们沾了油迹的手。做完这些,我望了望和好如初的兄弟俩,笑了。

日子淡定而从容地划过,那天的事犹如鸿雁飞过,谁也没去在意他。又一个阳春三月,轮到我周一值日。不知是不是刚过完周末,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兴奋。我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东奔西走,却总是难以制止住他们打闹奔跑的身影。正当我筋疲力尽之时,我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身影,他正在帮我维持秩序,帮我捡起地上的垃圾,帮我声嘶力竭地喊着:“别跑,小心!”我的眼睛顿时浮上了一层雾气,我的心在那一刻充溢着酸楚和甜蜜。杨柳为感谢春风给予它成为舞者而年年葱茏;繁花为感谢清晨赠予它甘露而香远益清。孩子,我要感谢你,是你打开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市侩而狭隘的理解,是你向我诠释了生命中何为奉献的最全面意义。正如书中所言:“教育应是有童心的人从事的最人道的事业,爱是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当我们的身边日渐充斥着浮华的追求,迷离的诱惑,教师的言行更可以被解读为学生的榜样,社会的标杆。徐特立老先生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因此,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格外显得重要。”读了这本书也使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更使我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太阳下最敞亮最温暖最诚实的职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是一种博大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中,最大的意义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烦恼;因他们的退步而沮丧;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望,有时也会感到很累,很烦。但是高尚教师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强烈的责任不断激励着教师用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当你爱着他,他也爱着你,世界多美好!“教育是爱的职业。”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道德修养的人生写照。

捧着这本书,我似乎感觉自己人生意义有了新的寄托,对新世纪教师定位的认识达得新的层次。当今社会,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以培养高素质建设者的要求,做好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有“爱”,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路标”,更是培养孩子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求新知欲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良师益友。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位不断进取的人,是与学生一道成长的人。所以,让我循着来时的方向,带着爱心与努力,携着包容与鼓励,与你--我可爱的孩子们,踏上开往春天的列车!

让感恩之花绽放作文 篇5

感谢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爱戴,感谢学校给予我的各种机会,感谢父母的培养,也感谢我自己的付出。因为感谢着这些,所以我今天才能够充满自信与激情地站在这里演讲。

我们要感谢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感谢老师,是他们教会我们知识,引领我们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温暖、最纯粹的爱;感谢对手,是他们让我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还要感谢太阳,是它给予我们阳光和温暖,让我学会用热情去感染、温暖周边的人;感谢江河,它们不仅给予我们清澈的水资源,而且培养了我们水滴石穿的坚韧品格;感谢大地,是它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和万物,让我们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感谢!我们要感谢世间万物给予我们所有的一切!

感恩又是一种心态,一种品德,一种艺术。它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不断走向卓越。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感恩”传统的民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经典语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有人说,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真诚地说声“谢谢”,可能会让对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真诚的谢意,可能会促使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一种礼貌,也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

让感恩之花绽放在幼小心灵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积极进取,无私奉献,让心灵之花尽情绽放。

1999年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2004年,我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利用音乐老师的有利条件和同学们一起唱歌、发声、弹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进步,学生们对我“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我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我当作最要好的朋友,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把爱镶在举手投足间,嵌在我的一颦一笑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了信任与鼓舞。我总是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不失时机地为贫困的学生送一句安慰,为自卑的孩子送一份自信,为偏激的学生送一份冷静,让学生时刻沉浸在温暖中。工作中,我无私奉献,我每天利用早、中、晚三段时间对特长生进行训练,并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生活中,我真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唯一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孩子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的,我认可这句话。所以我是在用爱心浇灌着每一朵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我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丹丹老师,我很喜欢上你的音乐课,假如音乐课再多点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的心中充满了甜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我辛勤耕耘了13个春秋,无私奉献着,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无论是论文,还是教学设计,以及专业的比赛,我都榜上有名;市、区大型运动会和文艺汇演中,到处都能看到我活跃参与的身影;我与国家总政歌舞团的演员同台演出;我在艺术节上,为祖国歌唱!

成绩代表过去!如何才能让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成为更加优秀的老师呢?我们十三中学也紧紧围绕“创业创新创优”的总目标,迅速掀起了新一轮的敬业奉献、拼搏进取、争当先进的热潮。并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5年来,克服了家有脑瘫女儿,儿子还很小的生活困难,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早来晚归,与学生相处在一起,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用她那事业心、责任心、赢得了学生对她的深深的爱,每一届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曲妈妈”。2007年她荣获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课改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十大感动七台河”。这一切都源自于对事业和学生的热爱。

老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能够创新自己的课堂,把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课上得有个性、有特色,她的课堂成了我们区杜郎口教学改革成功试点,观摩课、家长听课日、校际交流课频频展示。学生在课堂上自信的讲解、争先恐后的发言、大胆张扬的青春个性,令人赞叹不已。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们展现自己生命的精彩舞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像这样的教师,在我们学校不止这几个,很多教师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临着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工作创新的问题,积极投身“三创”活动中。我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多年的一线教学让我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每一个方面,每一门学科,都需要教学研究,因为,“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教学研究都是多么重要!这让我更加的热爱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我要把有如夏天般火热的的工作激情,转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让自己进入一种积极的工作状态,在教师平凡的岗位上重新塑造自己,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我甘于平凡,但是拒绝平庸,我提升自己,不求浮华,不存侥幸,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

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无私奉献,那么无数次平凡将凝成伟大,无数个普通将造就非凡。沐浴着“创业创新创优建设幸福之城”主题活动的春风,让我们以百倍的热情和干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身教育是我无悔的选择,追求更好是我一生的目标。让我们抢抓机遇,自我加压,争优创先,乘势而上,我们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让语文课堂绽放心灵之花 篇7

一、语文教学塑造学生人格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实际就是语言教学,而语言不仅是工具,言也是人性的体现,是生命的解码,由语言组合而成的课文,更是作者灵与肉、气与血和客观事物化合而成的产物。成功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语言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触,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中体悟语言妙处,学会运用语言。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认识语文是人文学科的特点,讲究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使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人格塑造也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在重视智能开发的同时,也在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及人格完善。这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人类在21世纪面临许多挑战与考验,但第一位的却是对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挑战。人的思想、道德、精神等人格的健全,将是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特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世界教育的共同目标。

二、语文课堂塑造学生人格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见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要创设审美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展示形象、进入意境为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进而形成美育的感情基础和外部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教材,因文而异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受到美的濡染,培养审美人格。又如有位青年教师在教《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话》时,巧妙设计自身形象,营造情感氛围。他换下了平常爱穿的夹克衫,改穿了一身黑色的西服,打了一条深色的领带,一改平时热情活泼的神色,换上一种庄重严肃的面孔。他在简述了萧红的功绩与影响后,动情地范读课文,悲痛的泪水噙满眼眶。教室里一片肃穆的气氛,学生沉浸在这充满悲情之美的氛围中,领略了萧红同志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有的教师注重以充满激情的诗化语言传达情感体验,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盎然的诗意中体悟生命,感受庄严、凝重、神圣、崇高。有位教师在教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是这样以诗化的语言创设审美情境的:……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在这一情境中,高山、大海、松涛与英雄的形象相映生辉;周总理为民请命、为国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和完美形象彪炳千古、光照后人,学生从中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升华。

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2、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生要义

“文学即人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分析,要让学生从或善或恶、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从人物或喜或悲、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从正面人物身上感受人格之美。如《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机智沉勇、胆识超群的智者形象,《出师表》中刘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仁君形象,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光辉榜样。通过对这类人物形象的分析,能让学生感受理想人格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崇高愿望,唤起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②从反面角色中认识生活的假、丑、恶。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个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无耻小人,教师要让学生认清其卑劣的行径、丑恶的灵魂,警惕生活中的卑鄙小人。

3、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的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篇8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 姜敏

【案例综述】

我校教师24人,在校生220多人。几年来,我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师德师风良好。能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小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确保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主要做法与效果】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1、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

(1)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我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大队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用以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学生行为的考核评价制度,并且日趋科学和完善。对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评价,有《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表》等;对班级管理评价,有《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考评,有《班主任考核细则》等,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我校把加强德育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兴衰的重要地位,纳入学校中长远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校长领导下,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所有工作都强调突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教师中形成“敬业爱岗、明理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

(3)重视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优劣,因此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臵。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把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养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班队活动现场观摩等平台,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学、研平台,努力促进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2、德育活动开展状况

我校德育工作以开展主题教育月为抓手,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黑板报评比、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主题教育渗透了民族精神的培养、爱国情感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

(1)开展“母亲恩情重于山”孝敬教育主题系列活动。(2)结合三八节、母亲节开展“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问卷调查活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书信比赛、写孝敬日记等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开展“雷锋精神在闪光”系列教育活动,各中队通过开展读雷锋故事,讲雷锋故事,做一件学雷锋好事,写一篇学雷锋心得,出一期学雷锋黑板报等活动,让校园形成“人人学雷锋、处处有雷锋”的良好氛围,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4)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

(5)以清明节、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网上祭英烈”、“红色经典歌曲传唱及中华经典诗歌诵读”、“热棕飘香话端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6)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二、学校德育工作举措与亮点

1、坚持二个结合,拓展德育内容

(一)与快乐校园相结合。我们的口号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因此在我们学校总的活动方案中,以少先队为依托,坚持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多样性。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创新,自我表现,真正地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流于形式。①文体活动丰富,参与率高效果好。每天下午第三节统一定为文体活动课,全校成立科技组、文艺组、体育组、书法组、绘画组共5个兴趣小组,体现了全员参与的原则。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备二件以上文体器材,开发各种课外文体活动资源,如踢毽子,乒乓球,篮球,跳绳等,由教师引导小组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从中培养、发现一批特长人才。快乐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②少先队活动形式多,针对性强。少先队成立“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歌曲欣赏,佳作欣赏等栏目。各中队活动不断,六年级中队绘画艺术展五彩缤纷,五中队的文艺节目令人耳目一新。今秋全镇德育大检查,我校的德育工作深受好评。这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发展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③积极举办大型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学校定期举行大型活动,如十月的两歌比赛、十一月的韵律操比赛,十二月的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展示自己的才能,又得到充分的锻炼。

④推广一个全校性的活动——竹竿舞。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准了少数民族传统节目——竹竿舞作为全校性大型活动。学生们的兴趣浓,参与率高,目前,全校师生达到了人人都能跳,人人有花样的局面,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活动中,数百人齐跳竹竿舞的场面壮观至极,清脆而有节奏的敲打声,欢快的脚步声,跳动的音乐声,愉悦的笑声、掌声,声声入耳。有时前来参观、检查指导的来宾也会在学生的热情邀请声中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学一学,跳一跳,展示一下自己的活力和风采。

⑤让校园集体舞“舞”动校园。今秋为了加强集体舞的整齐性,开学初,利用下午的第三节课,由龚传全老师带领学生重新纠正动作,重新编排队形,达到人人会跳,队形整齐。大课间时,伴着优美的旋律,同学们翩翩起舞,动作一致,节奏感强,形体优美,韵律感强,真正让快乐的课间靓起来。

(二)与系列教育相结合。我校始终坚持五种系列教育: ①“国旗下讲话”制度化。每周一、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从内容、时间到主讲人,都做到了统筹、具体的安排,整个仪式庄严隆重,学生受教育效果好。

②红色教育系列化。我们以“龙口堰”为红色教育基地,深挖红色资源,利用每年的清明节,用听、说、读、写、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并由此延展到“三五”学雷锋纪念日、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纪念活动,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各项专题教育。在今秋全县举办的“爱湖北、爱家乡”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

③法制安全教育经常化。近年来我校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讲课1—2次,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安全工作制度、措施和奖惩办法,通过广播、标语、板报、讲座等宣传形式,全校形成一种浓厚的安全氛围。近几年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

④五类生教育温馨化。五类生在我校的比例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建立了留守学生家园,配备了留守学生活动室,设立了亲情电话,从心灵到生活对留守学生进行关心,确保留守学生在学校、在家园里获得家一样的温暖。二是为全校学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从基本情况到身心健康进行归类建档。建立了问题学生转化登记册,教师分工包保,每周至少一次谈话。目前此类学生转化情况良好。三是建立“悄悄话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这些措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每周信箱都能收到十几封学生的悄悄话,谈学习、谈生活、谈心理。学校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心理教育讲座,深受学生好评。

围绕教育内容一体化这个中心,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生活动丰富,学校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屡获市县各级奖励。

⑤落实“细、小、实”,打造诚信教育

内容细化,形式多样。学校根据诚信教育内容细化到每月,即一月环境保护,二月诚实守信,三月关心他人,四月遵纪守法,五月关心集体,六月自强不息,九月尊敬师长,十月热爱祖国,十一月热爱科学,十二月文明礼貌,各班又根据方案将诚信内容细化到周,落实到日。诚信日的活动内容制成表格印发给每位学生,使他们学有目的,做有内容,记有成效,评有标准。如五年级、六年级采取知识讲座、诚信承诺宣誓、社会调查,开讨论会、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明白诚信意义,如何诚实守信,并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给烈士扫墓等具体实践诚信内容。对于不讲卫生的学生要求他们争做环保小卫士,对于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做自立小明星等。各班还将“十小”内容分解到每个人,使人人月月都有目标,周周都有内容,日日都有榜样,规范了学生的良好行为。落实过程管理,强化全程监控。目前,从“细、小、实”入手,我校诚信教育已形成以班级“日记分”为线,以系列教育为珠,形成环环相扣,梯层递进的“一线穿珠”的教育管理机制。各班结合实际,统一诚信记载格式、内容、要求,班主任和少先队负责人有训练周的活动记载,各班(或中队)有“诚信日”考评结果记载,量化考核记载,每月小结记载,“十小标兵记载”等,切实做到一日一评分,一周一活动,一月一主题,一年一轮回。领导专班对上述要求每周一检查,每月一小结,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了教师月考核之中,使日、周、月、年的诚信教育形成了成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我校学生行为良好率达99%以上,带之而来的是人人讲文明,个个爱学习,组织讲团结,全校讲诚信的可喜局面。

三、规范养成教育,树文明守礼新风

行为来源于思想,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的外在表现。陶湾中心小学近几年来一直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点来抓,将习惯养成教育与学生的认知、生活、学习实际结合,重实践、重养成、重规范,运用种种方式,使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学有标兵,行有准则,听有事迹,全校学生在知与行地统一中,实现了心灵净化,思想升华。

㈠是多种形式体验新《守则》《规范》。我校在这方面重点落实了“背、演、辩、写”四个字,“背”即全校学生人人会背《守则》《规范》,“演”即组织学生自由创编小品、课本剧等知行明礼的节目在班会中演出,加深体验。“辩”即开展大讨论,辩论赛,分析身边的人和事,点评好与坏,深层次理解《守则》与《规范》。“写”即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见解。通过这四种形式,全校学生认真学习《守则》《规范》,践行《守则》《规范》,并将其与学校、自身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各具特色地个人、班级规范,学习、生活、卫生等方面的不良行为被戒除,文明守纪诚实守信成为新风尚。

㈡是评“先进班级”,五种好习惯蔚然成风。08年春季我校重新由教代会审定了新的先进班级评选办法,从安全、卫生、纪律、爱护公物等四个方面制定了评审细则,每周一打分,每月一评比。取先进班级的前两名进行经济奖励,并授于流动红旗。

通过这种方式,五种好习惯蔚然成风。一是做操“四化”,即入场军事化,指挥音乐化,队列图案化,做操韵律化。四化的形成使我校的课间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二是寝室生活“四线五无”,即牙具摆放一条线,手巾搭放一条线,被褥叠放一条线,鞋类摆放一条线;室内无垃圾,地上无痰迹,墙上无灰尘,墙体无痕迹,物品无乱摆乱放。走进学生的宿舍,干净、明亮、整洁会是你的第一感受。三是生活习惯文明化。学生在就餐时排队,饭钵拿在左手,不喧闹,不插队,不争吵;打水、洗澡一律在值日教师到岗后,整齐有序的进行。谦让,有礼是学生生活中的一大亮点。四是保洁经常化,自觉化。目前,我校已形成地上的每一块果皮,每一片纸屑,都会被师生随手带走的良好习惯。整个校园干净,整洁,亮丽。五是师生间礼貌,生生间友爱。在学习生活中,骂人等行为已基本杜绝,代之的是一种友爱和礼貌。早上见老师问好,同学之间嘘寒问暖,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关系和睦,融洽。这五种良好习惯的形成,带来了陶湾中心小学今日的和谐与向上。

四、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家校合力有待加强。家长外出造成留守儿童渐多,缺少应有家庭引导,造成学生在家与在校有着不同表现的双面性现象日趋严重,又易造成学生养成较多不良习性,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更多的难题。

2、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科研力度亟待提高。学校德育教师均为兼职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压力,让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冲击,教师无法潜心研究德育工作,造成教育方法、方式相对简单,老师不能针对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差异,把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补充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这种现状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3、媒体和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媒体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推进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可以通过媒体接触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背景,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的概率也在增大,从而影响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五、今后德育工作的新策略、新举措

1、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把握重点,创新模式,提高实效。

2、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制度化、正规化和系列化,德育工作坚持做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特别是要加强课外德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形成合力。

3、积极探索心理质询活动的有效途径。

4、注重建立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的教研机制,开展德育研究活动,力争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让生命之花在安全中绽放 篇9

——观《安全伴我成长》有感

光山县春晖中学八

(三)班 吕鼎君

生命是戏,一旦拉开序幕就得直面观众。生命不是戏,一旦失败便不能再重来。生命没有彩排,只需安全作后台。

——题记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丧生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触目惊心的场景时,你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如何去化解上述这些危险呢?《安全伴我成长》这部影片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人们常说:“事物都有两面性”。“火”与“电”自然也不例外。它们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之而来了一些危险。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被死神吞噬。影片中讲到的“公交车着火”与“酒店失火”事件,真实地再现了火灾现场,两场事故中的两位小主人公,正是因为懂得安全知识,才在紧急时刻,沉着镇定,想到用救生锤砸开车窗玻璃,用窗帘作绳索下楼。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大家从死神手里夺出。这些事迹也让我懂得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与安全事件时,我们应如何去应急避险。学会自救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关于“电”的知识,影片中也设置了一些小情节,生动地讲述了两个小男孩在家里超负荷用电,致使电线短路,一个名叫陈辰的小男孩不幸触电的故事,这让我明白了在家切勿超负荷用电;在救 助触电者时,切勿用手牵拉电线。这些小知识,我们不能不了解,因为正是这些小问题,一步步构成了对我们人身安全的威胁。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如果不去关注这些小问题,我们怎能让自己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

其实,仅仅知道这些也是不够的。所以,影片中仍涉及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如:煤气中毒,游泳 溺水,食品安全,传染病等。同时,影片的镜头还射入了最贴近我们的地方——学校。

学校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源泉,但也是危险这一“细菌”的滋生地。近年来,学校的踩踏事件时有发生。众多学校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嘻闹;学校在楼梯拐角处安将照明灯等。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安全的行为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

朋友们,当你沉浸在冒险心里愉悦时,想一想那些关爱你的亲人;当你带着侥幸心理在享受快感时,想一想影片中的场景,我们还会不顾危险图一时欢快吗?还会像走钢丝一样把自己的生命挥霍吗?一次小小的疏忽,能引起巨大的伤害与损失,就像人们常说的,当一系列的偶然聚合到一起,就成为必然的悲剧。

通过观看《安全伴我成长》这一影片我对安全的认识更透彻了。其实,生命就好比一座楼房,而安全就是楼房的基石,只有基石牢固了,整座楼房才没有倒塌的危险。

让感恩之花处处绽放 篇10

一、感悟母爱

1.读中知爱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学习和模仿的黄金时段,榜样和示范是不可缺少的,我向学生推荐了《三字经》、《爱的教育》、《阿甘正传》等书籍,在闲暇课余中,希望通过爱的教育和经典小故事来启发学生爱的灵感,用真诚渲染他们纯洁的心灵。让他们知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三字经》中有着“香九龄,能温席”这一家喻户晓的名句。九岁的小黄香每天都用心服侍父亲。夏天,担心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每天拿着扇子在床边把枕席扇凉。冬天,屋子冷得像冰窑一般。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后来,黄香温席的故事就一直流传了下来,成为孝顺父母的典范。黄香知道用自己的行动来孝顺父母,那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如何让父母减轻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这一问题值得学生深思。

2.“行”中有情

为了证明每一个孩子的孕育是伟大而又艰辛的,我搜集了大量关于母亲孕育的图片,并配上抒情怀旧的轻音乐,在思品课中展示给队员们。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奥秘,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我瞅准时机,布置给学生一道特殊的作业:给自己的父母洗脚。如果没有经过上面的品读环节和大量的图片资料,相信很多学生都会不大情愿去完成,甚至是嗤之以鼻。可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我连续接到了多个家长的电话,从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家长对这次活动的支持,同时也证明了一点:孩子们不负使命,认认真真地给父母洗去了疲劳,温暖了彼此的心田!生活中,学生也应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病了,给他们端茶倒水,说几句贴心的话;放学回家,先要问候长辈;吃饭时,要长幼有序,父辈在先。在父母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恩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3.写中露情

为了让爱充满心间,让爱流淌在笔尖,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学会书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学习生活中的爱的片段。我让他们把自己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写出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一刻,每一名孩子的心里已经汹涌澎湃,热情洋溢。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那满腔的爱意流泻在笔尖,然后用真挚的情感来抒发那满满的爱意。当孩子们写好之后,不用点名,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跑到讲台前,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演绎了一幅幅真实的场景。顷刻间,他们的情感犹如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质朴的文字,平实的语言汇出了一首爱的宣言,我的眼睛湿润了,所有人的内心都被打动了!

二、感悟师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们教师的最真实的写照。老师具有这么崇高的思想,理应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爱戴。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某些方面却不断地在退步,尤其是对老师的尊敬。要让学生尊敬老师,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作为老师的一番苦心,从而打心底里喜欢老师、敬重老师。如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考虑:①自制贺卡(或写一封感谢信),由队员亲自构思制作,并写上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和祝福语,递送的方式可以多元化,这样的形式不但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②出一期以“我爱恩师”为主题的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必须是发生在学生和老师间真实的事件,颜色要鲜明,形式要多样,以此来展示师生间和谐的场面,不断地勉励双方做到更好。③在校期间争做老师的好助手。次项活动要求人人参与,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如何尊师的同时使他们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亲身体验老师的艰辛和不易。果不其然,两个星期下来,孩子们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

三、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让文明之花在社会处处绽放 篇11

“老师,你好!”一个个清脆响亮的稚嫩童声不时地飘荡在养正中心小学的校园上空。每每听到这甜美的童声,此时此刻我就感到身为老师的一种自豪感。同时思绪就会像展开翅膀似的,浮想联翩。学生文明礼仪的行为,这无疑是给养正中心学校的校园新貌再一次锦绣添花。

在开学的第一学月里,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总辅导员黄黎燕和总副辅导员颜夏蓉两位老师,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各年级“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活动,各班在班主任、老师及科任老师的悉心辅导下,将礼仪、礼节、文明、礼貌、敬人、自律方面的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常规训练中,要求学生学会礼貌问好,使用文明用语,课间文明休息并结合课间的经典诵读活动,将《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当中传承了千年的“忠、孝、仁、义、礼、志、信”的传统文明礼仪观念通过广播形式向同学进行宣传文明礼仪的宣传和教育。不但促使了同学们讲文明、懂礼仪的意识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而且还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只要你踏进养小的校园,你就会听到这么一声声的动听的语言:“老师,你好!”这美丽的语言无形中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魅力。

让生成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篇12

揭阳市东山区乔南中心小学

郑卫华

让生成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新课标指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叶澜教授也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课堂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应是运动变化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微妙表现,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新知识的“生长点”,为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充满生命活力。

一、在弹性预设中,生成之花悄然开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以生为本,根据学情对预设教案做弹性处理。在课堂中,最精髓的内容往往是教师预设之外的课堂生成,它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是教学敏感的结晶。课堂学情灵活多变、变化莫测,教师唯有根据学情从容应变,形成高效互动,将预设教案从“执行”走向“弹性”,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记得一天,天空布满阴霾,我正在上一节六年作文课,题材是:小学生活几个难忘的场景。在提出要求后我让学生讨论选材,教室里静得出奇——没有一人举手。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正在我无计可施之际,外面突然下起冰雹,冰雹斜打在走廊地面上,发出“叭叭”的声音。揭阳下起冰雹,这对学生来说是难得一见的景观,教室内顿时骚动。于是,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预设,改变了作文要求,就单写此时这一个场景。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倾听冰雹、观察冰雹、触摸冰雹、感受冰雹。一名学生突然被冰雹打到了手,吃痛地叫了一声。我及时抓住这一幕,引导:“被冰雹打到很危险,要注意安全。不知,冰雹打到农作物会怎样?”很自然的,学生开始讨论起冰雹的危害。这一节课“预设”变得弹性,学生个个饶有兴味,写出了一篇篇优秀习作。学生缺乏的不是写作素材,而是对生活的关注。无意间,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打破预设,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所以课堂教学不只是预设,更是动态的生成。有了这种师生互动的创造,教学才成为艺术,才能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绚丽景观!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教学艺术的课堂应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课堂上我们的教学预设应是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教师要能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依循学生情感的波澜和认知的曲线,适时地调整或重组自己的预设,以灵动的教育机智把握课堂生成的契机,做有效的生成催发者,使学生个性张扬,让生成之花在课堂悄然开放,成为新课程理念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在思维碰撞的异点交汇处,生成之花傲然怒放。

异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或看法。语文课堂应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呵护、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表现。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用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异点往往引起观点的撞击,生成课堂焦点,形成百家争鸣的气象,使课堂成为思维交集的场所。

记得在上六年级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严爱和慈爱两种表现形式不同的爱对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对这两种爱的看法。有学生结合自己学钢琴因妈妈的批评大受打击的经历而认为慈爱重要;又有学生因妈妈一味的赞扬而萌生骄傲心理导致学习退步,而认定还是严爱好;其他学生也观点各异,有认为慈爱不好的,有认为严爱不好的,也有认为两者都重要的。我趁势让学生讨论两种爱的优缺点。就在这异点交汇处,生成之花傲然怒放,学生懂得了两种爱都有其优点和缺陷,两者互补,对人的健康成长缺一不可。

学生的生活体验、个性思考往往是课堂中的智慧之源。当学生因意见相左而产生分歧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异点,利用这些异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真理。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认知的生成。在张扬个性的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要用心、细心,及时捕捉瞬间生成的精彩火花,要利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机制及时把握,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从而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三、在放飞想象的天空中,生成之花热烈绽放。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其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新设计、新教法中,一定要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生成之中”,(引自《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一书)教师教学中应善于架起知识原型和创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主题是隐含的,还有不少课文的内容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对文章的理解难免肤浅。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使其自主地走进文本的深处,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在教学六年级课文《女娲造人》时,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女娲怎样造人后,我激发学生想象:“女娲造人多辛苦啊!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对故事情节大胆改造,帮她造人,好吗?”学生兴味盎然,有的学生想象:“女娲让天空下起雨,雨点溅落地上,变成一个个小人。”有的学生想象:“女娲吹一口气,刮起大风,树上树叶、花瓣飘落,变成男人和女人。”……其中涌现了很多富有创意的想法,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更尽情地放飞,我进一步引导:“关于人的由来,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有很多不同说法。”在我略作介绍后,我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编一个关于人的由来的神话。在学生的回答中,涌现了许多奇思妙想。

上一篇: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下一篇:电信员工年度技术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