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名家范文(精选4篇)
二、《明月照酒--李白作品朗诵》(苏 民、濮存昕父子朗诵)1.将进酒 10.登金陵凤凰台 2.蜀道难 11.望庐山瀑布 3.行路难 12.早发白帝城 4.塞下曲 13.月下独酌 5.静夜思 14.望天门山 6.梦游天姥吟留别 15.秋浦歌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6.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8.南陵别儿童入京 17.梁甫吟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秋风落木--杜甫作品朗诵》(张家声朗诵)1.望岳 16.登岳阳楼
2.前出塞九首(其六)17.蜀相 3.后出塞五首(其一)18.客至 4.赠卫八处士 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石壕吏 20.秋兴八首(其一)6.兵车行 21.秋兴八首(其六)7.哀江头 22.登高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江畔独步寻花 七绝句(其六)9.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24.绝句四首(其三)10.房兵曹胡马 25.新婚别 11.月夜 26.江南逢李龟年 12.春望 27.天末怀李白 13.月夜忆舍弟 28.赠花卿 14.春夜喜雨 29.羌村三首 15.旅夜书怀
四、《琵琶唱恨--白居易作品朗诵》(曹 灿朗诵)1.琵琶行(并序)10.秋雨夜眠 2.钱塘湖春行 11.赋得古原草送别
3.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12.夜坐 4.杭州春望 13.问刘十九 5.题元十八溪居 14.卖炭翁
6.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15.上阳白发人 7.暮江吟 16.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 8.夜筝 17.李都尉古剑 9.大林寺桃花 18.长恨歌
五、《大江东去--苏轼作品朗诵》(鲍国安朗诵)1.念奴娇 大江东去 12.八声甘州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3.永遇乐 明月如霜 3.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14.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4.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15.和子由渑池怀旧 5.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16.新城道中 6.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17.饮湖上初晴后雨 7.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18.题西林壁 8.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 19.惠崇春江晚景 9.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20.前赤壁赋 10.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21.后赤壁赋 11.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22.喜雨亭记
六、《轻舟载愁--李清照作品朗诵》(姚晓娟朗诵)1.武陵春(风住尘香)18.临江仙(庭院深深)2.声声慢(寻寻觅觅)19.醉花阴(薄雾浓云)3.渔家傲(天接云涛)20.行香子(草际鸣蛩)4.如梦令(常记溪亭)21.鹧鸪天(暗淡轻黄)5.如梦令(昨夜雨疏)22.念奴娇(萧条庭院)6.点绛唇(蹴罢秋千)23.永遇乐(落日熔金)7.孤雁儿(藤床纸帐)24.蝶恋花(泪湿罗衣)8.满庭芳(小阁藏春)25.点绛唇(寂寞深闺)9.玉楼春(红酥肯放)26.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10.清平乐(年年雪里)27.题八咏楼(千古风流)11.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28.偶成(十五年前)12.一剪梅(红藕香残)29.菩萨蛮(归鸿声断)13.菩萨蛮(风柔日薄)30.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14.浣溪沙(淡荡春光)31.怨王孙(帝里春晚)15.蝶恋花(暖雨晴风)32.蝶恋花(永夜恹恹)16.小重山(春到长门)33.鹧鸪天(寒日萧萧)17.怨王孙(湖上风来)34.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七、《月下的荷影--朱自清作品朗诵》(孙道临朗诵)1.荷塘月色 6.沪杭道中 2.绿 7.匆匆 3.歌声 8.春 4.小草 9.背影 5.静
八、《寒夜的桔灯--冰心作品朗诵》(丁建华朗诵)1.笑 6.诗的女神 2.梦 7.往事(一)
3.寄小读者(一)8.往事(二)·1· 4.寄小读者(二)9.往事(二)·8· 5.纸船
九、《梦中的康桥--徐志摩作品朗诵》(陈 醇朗诵)1.再别康桥 8.山中
2.我有一个恋爱 9.两个月亮 3.她是睡着了 10.难得 4.我等候你 11.乡村里的音籁
5.在那山道旁 12.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6.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13.印度洋上的秋思(节选)7.灰色的人生
十、《雨巷的丁香--戴望舒作品朗诵》(乔 榛朗诵)1.雨巷 11.等待
2.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 12.狱中题壁 3.我的恋人 13.我用残损的手掌 4.在天晴了的时候 14.我的记忆 5.对于天的怀乡病 15.印象 6.致萤火 16.寻梦者 7.夕阳下 17.秋天 8.过旧居 18.游子谣
9.独自的时候 19.路上的小语 10.乐园鸟 20.眼
十一、《永恒的太阳--艾青作品朗诵》(瞿弦和朗诵)1.太阳 8.独木桥 2.手推车 9.树
3.太阳之歌(《向太阳》节选)10.礁石 4.北方 11.鱼化石 5.我爱这土地 12.盆景
6.月光 13.大堰河——我的保姆 7.古松
十二、《舟子的悲歌--余光中作品朗诵》(陈 铎朗诵)1.舟子的悲歌 7.白玉苦瓜 2.春天,遂想起 8.乡愁四韵3.当我死时9.独白
4.小时候10.中国结
5.民歌 11.还乡 6.乡愁12.听听那冷雨(节选)
十三、《遥远的绝响--余秋雨作品朗诵》(赵忠祥朗诵)1.都江堰 3.阳关雪
2.遥远的绝响(节选)4.苏东坡突围(节选)
十四、《燃烧的木棉--舒婷作品朗诵》(林 如朗诵)1.致橡树2.寄杭城11.双桅船
12.惠安女子
3.珠贝——大海的眼泪 13.童话诗人 4.船14.落叶
5.呵,母亲6.雨别15.始祖鸟16.墙
7.这也是一切 17.神女峰8.思念9.白天鹅10.路遇 18.四月的黄昏19.原色
20.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十五、《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作品朗诵》(李默然朗诵)1.自题小像 7.雪 2.自嘲 8.秋夜
3.赠画师 9.亥年残秋偶作
4.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10.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5.悼杨铨 11.纪念刘和珍君(节选)
6.野草·题辞 1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十六、《人间正道是沧桑--******作品朗诵》(方 明朗诵)1.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16.清平乐·六盘山 2.贺新郎·别友
17.沁园春·雪
3.沁园春·长沙 18.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菩萨蛮·黄鹤楼
19.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5.西江月·井冈山 20.浪淘沙·北戴河 6.采桑子·重阳 21.水调歌头·游泳
7.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22.蝶恋花·答李淑一 8.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23.七律·到韶山
9.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24.七律·答友人
10.菩萨蛮·大柏地 25.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1.清平乐·会昌 26.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2.十六字令三首 27.卜算子·咏梅
13.忆秦娥·娄山关 28.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4.七律·长征 29.贺新郎·读史
然而,竟有如此渊源的知识,引出了中国的历史,说明“金榜题名”这个难度很高,从郑板桥花几十年的时间才博得功名做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蒲松龄和曹雪芹更是与终身功名无缘,成为一辈子穷愁潦倒的向丁。
其中详谈的是方明秋,这个书生非常幸运,一个是招亲对联,另一个是试题两个正好配对,结果双喜临门,既金榜题名又洞房花烛。
不得不说,世间的事无奇不有,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会发生。那些千奇百怪的事情,原来跟数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怎么说呢?从前,我认为数学就是有单调的数字组成的。不曾想过,在数学的世界里竟也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色彩。这种文学色彩不同于语文,它包罗万千,思维清新。
看平凹一文,阅尽天下千万人。
若用一个佛来比喻贾平凹的话,那么“弥勒”则是再贴切不过的喻体。
第一次听到老贾是很久以前了,反正我也不记得了,但是知道有这个人,是个名作家,但是其余的就不知道了。等到真正开始想了解这个人,想读这个人的书,则是在初三,看《风言锋语》时,听到李蕾说贾平凹的《废都》时。我当时就想买本书看看,但苦于初三无隙,也可能是懒得去读,迟迟未买,直到这次,我才买了这本他的散文准备细细品味。
总的来说,他的文字是属于稍微有些嚼不烂的精肉这一类,比周树人的文字要更随意、诙谐,同时少了些许考究。但是就如我吃肉喜欢吃有嚼劲的肉一样,老贾的这种风格,也是我所喜欢的。
读他的文章不用费多大神,拿得起,放得下。你可以在任何时候读它,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放下。但是你却可以从中读出一种人生的哲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如一篇《卧佛》短小,但又不乏哲理,从中可以读出老贾的一种处事淡然的心境,又如“说死”,以一个旁观者的眼睛来看人面对“死”这一必修话题时的各种态度,特别是里面有一句“社会主义那么地好,你为什么要死得这么早”,笑话而已。
他也不是什么事都淡然。《月鉴》中,他用对环境的描写与对妻子的语言共同来描写或说艺术加工出一个虽有一身正气却无处发泄的贾平凹,而他只能向妻子发泄。这篇文章的妙处在于他将正义与人性之弱点放在一起,通过景物串在一起。《敲门》中,他亦对那些敲门求事并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骚扰”他人的人做了讽刺。(当然,他也说有一部分原因是那些敲他门请他做事的人都是空手而来,蹭饭一顿,再满载而归)。不过有时他的正气虽有,胆量却无。在《我有个狮子军》一文中,老贾阐述了他从无“狮”至“狮”成散兵,至“狮”成大军的过程,显示了他从有气无胆,至有胆亦会忍的阶段。
贾平凹说他有他自己的信仰,虽然我不信。我更愿意相信他是想借神佛之名来讽人表意。“佛”,他一直用的字,也是他一贯的生活态度———处事泰然,或者说是他步入中老年之后的心态。“钟馗”作为一个吃鬼的人,跟宋定伯一样是降鬼的。“吃”“鬼”二字,贾平凹将它们分而置之,合而置之。“鬼”是可爱的,老贾一直坚信这一点,更何况家里还有钟馗的画像。很奇怪,中国的鬼怪都是从志怪小说中流传开去的,而这些神鬼亦是可爱之物,有人灵、人性、人情,甚至有人会犯得低级错误。但是,鬼在现在却变成人人畏惧的东西,“鬼”这个意象变得玄乎其玄,成为一种从小孩到大人都害怕看又都想看的东西,恐怖片将这种原本可爱的东西变成人们寻求心理刺激的东西,而“佛”作为一个普渡众生,看破红尘的象征,却被用于各种电视剧中与“鬼”演对手戏的不二角色。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角色在贾平凹这里被还原为本貌,而贾平凹的思想则被这两个物象氧化得更深刻。
读贾氏文后,再观人生百态。
这次重温小说,总觉得是有个老头(作者)在你身边活蹦乱跳的讲故事,老头长长的胡子,一脸学究气,可是那份学究气里透着古灵精怪,就好像是孩童打趣粘上长胡子扮老先生一样。读着读着,对“老头”格外亲近起来,看他调皮捣蛋,一会儿把英俊的留学生弄得疯疯颠颠、哭笑不得,一会儿把教书的知识分子剥得只剩下内衣而不自知,就连太太、小姐们也不放过,端庄的弄去了投机倒把做买卖,娇怯的反而成了阴谋捕获唐僧的“蜘蛛精”,只那一个纯粹性情的小女生,却也因执拗落了个不知所踪……故事里的人物,一个个被戏弄得丑态百出,就那丑里头闪烁出了一串串智慧的火花,真个是妙语连珠,就好像有人剥好了新鲜的龙眼,一个接一个吃得香和甜串起来一样。故事讲到尾声,老头兴致也尽了,身体也疲了,颓然坐到地上,哽咽地抽泣起来,渐而嚎啕大哭,哭着哭着睡着了……
钱老的《围城》,写的是爱情。可这城,绝对不仅仅是爱情之城。这次读后,更多地想的是人生之城、欲望之城、执念之城。
围城,是每个人的心理困境。“围”是静态的,是孤立的,与世隔绝,死水一潭。而人类对“围”具有天生的抵触与反抗,这种反抗是欲望的涌动,完美的驱动,好奇的跃动,厌倦的躁动。
有围城就有“进城”和“出城”,而可悲的是“出城”亦是“进城”。人类就这样永不停歇地在“出城”和“进城”中徘徊和挣扎。就好像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西西弗斯,上帝惩罚他将一块石头推到山顶,当石头快到山顶时就会滚落,他永无止境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这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类命运的素描。
《围城》里写道: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进城。我觉得,这里说的是一个城和城里城外两类人。“一个城”,代表着生存状况,婚姻、家庭、事业、生活、工作,等等。“两类人”,一类是“出城的人”,想方设法逃离这样的生存状况;另一类是“进城的人”,千方百计追求实现这样的生存状况。如果从“两类人”“一个城”分析,可以有三个结论:一是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认知不同,认知决定了人生方向;二是有人拼命追求的东西,恰恰是另一部分人拼命想放弃的,得不到才是最美好的;三是人生是有层次和境界高下的,现实需求暴露了你处于什么样的层次。
引申看,“围城”对每一个人来说,也存在着“一个人”“多个城”的状况。比如,婚姻是一座城,结了离,离了结,看似进了城又出城,出了城又进城。可细想之下,婚姻是座“大城”,我们一次一次地“进城”“出城”,不是在同样的一座城中无限循环。那样的话,应该是:结了离,离了复,复了再离,离了再复,对象只是那一个人。而人们往往是,为了追寻那“完美婚姻”,执著地一个城一个城的寻觅,最终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每一个城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事业也是如此,有的人在一个岗位上终其一生,有的人不断地跳槽换工作。如果把人生比作“打井”,那在一个岗位上打,出水的机率就更大一些。可如果把人生比作“采蜜”,那在不同的花朵上采,能够采出更甜美的蜜来。关键是怎么定位人生,如何选择人生!
【读后感名家范文】推荐阅读:
名家散文读后感09-16
读后感范文12-06
祝福读后感范文07-10
名著读后感范文07-18
作文读后感范文12-18
书法的读后感范文10-11
景物文章读后感范文10-11
城南旧事读后感范文01-10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范文07-10
小学六年级读后感范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