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共13篇)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生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其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园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其所著《造园学概论》、《中国造园史》、《园冶注释》等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经典论著。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第二轮第二批学科评估工作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点参加本次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取得名列第十的佳绩。学科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高学历、年轻化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教学队伍的特点。现有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理论方向以生态学为理念,3S技术为手段,研究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具有城市本土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模式,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等8项科研项目,发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浅析”等论文13篇,出版“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等专著5部。
2、景观建筑设计与理论方向着眼于园林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致力于景观建筑设计与理论的系统研究,对园林建筑、生态建筑和绿色建筑等进行长期的设计探索,并力争在景观建筑与工程的生态环境研究和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上寻求突破。已发表“现代木质建筑在中国发展前景分析”等论文7篇,出版“建筑技术与设备”等专著3部。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方向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以城市规划理论为核心,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区域学等学科,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剖析本学科问题,探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方法。已发表“主题与表达”等论文23篇,出版“农业观光园规划与经营”等专著4部。
4、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方向从园林发展历史入手,探讨与总结中西方园林发展的脉搏,园林思想形式与风格的演变过程;研究园林行业中的重点与热点内容。已发表“城市园林发展的社会学分析”等论文6篇,出版“中国造园史”等专著8部。
一、行业性重点大学的特点
1. 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经验丰富, 优势明显
行业性重点大学大多是应行业发展需求而生的, 而且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对行业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培养了大量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校输送的人才在全行业的各个环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与母校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反馈着富有行业特色的人才需求, 促进高校不断优化面向行业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 形成其他高校所无法比拟的人才培养优势。
2. 面向行业的科研条件完善, 科研潜力巨大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原动力, 而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行业性重点大学学科分布广泛, 研究方向又面向特定行业收敛, 在长期的面向行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科技攻关的过程中, 积累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 成为行业发展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突破技术瓶颈、引领产业革新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3. 面向行业的服务基础扎实, 服务平台完善
在行业性重点大学的发展中, 不断以咨询、合作创新、技术转移等形式, 承担着相关行业中企事业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品研发项目, 逐步搭建了一批面向行业的集科技孵化、文化培育、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在相关行业内, 政产学研互通工作网络相对健全, 随时能够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行业性重点大学的特殊发展使命
行业性重点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大学基本职能的过程中, 还肩负着促进行业发展的特殊使命。
1. 行业性重点大学应成为行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与培训摇篮
人力资源是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队伍已成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行业性重点大学直接面向相关行业输送综合性、创新型人才, 理应在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方面起到主导性作用, 同时, 行业性重点大学因其与相关行业的紧密联系, 也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的最佳场所, 理应承担起拓宽管理人员视野, 更新技术人员知识储备的重任。
2. 行业性重点大学应成为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
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渗透, 虽然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但还是主要面向新技术的运用和新产品的开发, 还无法独立建立起面向本行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储备体系。行业性重点大学拥有宽厚的基础理论, 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储备, 并且面向相关行业有很强的针对性, 可以承担前期研究、产品设计、技术攻关等创新性工作任务, 进而可以借助产学研平台, 迅速地将“创造”转化为“制造”, 是理想的技术创新和转移推广中心。
3. 行业性重点大学应成为行业发展的文化源头与信息源泉
在信息时代, 先进文化借助不同的信息媒介不断向各行业扩散, 具有包容性、亲和力、创新和开拓意识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校文化环境宽松, 包容性强, 又藏有海量电子信息和图书信息资源, 是孕育新思想、新技术的肥沃土壤, 不时有理论与实验碰撞的火花。面对行业内企业的文化与信息需求, 行业性重点大学在向相关行业输送人才和技术的同时, 也潜移默化地向行业内企业渗透着文化, 并且在人才和技术往来过程中, 传递着科技信息为代表的各种信息。行业性重点大学应当更好地引导文化方向和信息内容, 把握好各种信息传递渠道,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互动, 发挥在强化行业发展软实力方面的作用。
三、行业性重点大学发展规划制定中的几个重要导向
发展规划是指引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发展指南和决策部署的依据, 可以在战略层面将学校发展和行业发展相结合, 因此必须在制定中体现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1. 促进学科发展, 满足发展需求
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龙头, 学科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主线, 因此发展规划无论是目标指引还是实施路径的规划都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 要瞄准科技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特别是背景行业的发展需求, 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定位, 优化学科体系, 凝练学科方向, 明确任务, 制定措施, 巩固基础学科, 强化优势学科, 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实现学科发展方向与行业发展的科技诉求的一致性。
2. 突出人才培养, 提升人才素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努力培养人才, 特别是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科技、管理人才是行业性重点大学的首要职能。行业性重点大学的发展规划要突出人才培养作为服务行业、进而服务社会的主阵地的地位, 要在顶层设计层面就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 塑造人才的创新品格, 有意识地鼓励面向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同时要对人才全面素质提出要求, 促进学校与行业可持续发展。
3. 引导自主创新, 服务行业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各行业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期, 科学技术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举足轻重, 行业性重点大学的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是在科技发展与产业进步的前沿阵地上做规划, 引导自主创新成为行业性重点大学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要营造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向行业辐射的环境, 要通过政策导向汇聚队伍潜心科研, 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 帮助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服务行业发展。
4. 注重多元拓展, 推动成果转化
随着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行业性重点大学也应当注重多元拓展, 发展规划要有更宽广的视野, 既要守住大学的根本与灵魂, 也应凭借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依托行业, 并利用行业发展的外延平台, 有选择地规划搭建多样化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建立政产学研信息互通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规划工作实践
1. 立足行业确立发展理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应航空而生的国防科技类全国重点大学, 其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研活动无一不带有浓厚的以航空为主的国防科技特色, 因而学校在办大学的过程中, 确立了“以育人为本, 促进人才辈出;以学术为本, 促进学术繁荣;以航空为本, 促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和定位不仅抓住了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 更从学校顶层设计的理念上突出了行业背景, 将航空报国的学校使命提升到学校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2. 面向行业规划发展目标与思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到2020年远景规划中, 将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奋斗目标, 指引各项工作依托行业背景打造发展特色。在发展思路上, 更是以瞄准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一种牵引, 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 明确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化等重要因素的协调关系, 在高校与行业的互动中谋求发展。
3. 依托行业规划发展任务与举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英才培育计划、学科攀升计划、科研提升计划、人才引育计划、国际拓展计划、基础能力提升计划等六大计划, 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党建和大学文化建设等两大系统工程, 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任务。具体内容和举措上, 都把以航空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作为重要依托, 人才培养方面, 在培养模式的改革上, 更注重培养更加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各部门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主要向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履行高校的人才培养使命;学科建设方面, 更加注重巩固提升航空类优势学科群, 重点建设国防特色学科;科学研究方面, 在平台建设的选择上, 更加注重围绕国防科技重大需求整合科研力量, 通过国防科技基础研究、重点技术攻关为行业进步和国家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总之, 学校是通过依托行业将规划做好、做实。
在新的发展时期, 高校虽面临着众多不确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但国家的发展主题和教育的发展主线还是明确的, 把研究行业作为规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和发展行业特色, 将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和服务行业有机统一起来, 一定能走出一条互动式的特色发展之路。
摘要:本文以规划的视角, 从考察行业性重点大学的特点入手, 提出了行业性重点大学的特殊发展使命, 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几个方面论述了行业性重点大学规划制定中的重要导向性问题, 并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规划工作实践加以论述。
关键词:行业性,重点大学,规划
参考文献
[1][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8.
[2]尹伟伦.我国重点行业性大学的使命与学科发展—兼论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科建设思路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8) :7-10.
摘 要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林业产业大国,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众多,为使林业生产建设有序进行,必须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首先,介绍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及森林资源概况,然后分析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及促进林业生产建设持续、稳定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生产建设;关系
中图分类号:S757.4;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及森林资源概况
1.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规划、决策的依据,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前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由3个部分组成:林业规划、林业调查和林业设计。其中林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林业的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经营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林业调查分为以下3类:一类调查是以全国或某个较大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的资源调查;二类调查是为林业资源规划设计而开展的调查工作;三类调查是为作业设计提供依据[1]。这三类调查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森林调查体系,这个体系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此外,林业设计涵盖了诸多的设计内容,造林作业设计、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低产林改造设计、林木移栽作业设计、森林抚育设计等。
1.2 森林资源调查
我国第八次森林资源调查的部分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资源从2009-2013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森林资源的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的关系分析
对于林业生产建设而言,土地是其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森林则是其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整个生产建设过程由3个部分组成,:造林、营林和森林开发利用。林业生产建设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如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容易受到环境的制约等[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与造林之间的关系
在林业生产建设中,造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造林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出合理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要优选造林树种。在造林工程开展的前期阶段,需要制定造林规划设计,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造林是否进行、造林规模、完成年限等[3]。林业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包含造林工程项目,由对林区的调查结果,可以为造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2 与营林之间的关系
通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对目标区域内林木资源的分布情况、林木品种、消长变化等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由此可以使目标区域的林业经营状况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依据林业调查结果,可对森林进行资产化管理,并针对当前林区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补救,从而使林业经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由此可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对于林业经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与森林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在林业生产建设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将林区中的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传统的森林利用有着较大的局限性,致使大量原本存在于林区中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部分资源过度消耗。通过林业调查,能够掌握森林资源的消耗结构,有助于控制森林内资源的消耗。
3 对策建议
为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应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进行不断完善,下面就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3.1 加快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为此,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可对互联网进行利用,借此来提高调查规划设计效率。互联网上有着非常全面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对它的利用,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从本质上讲,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是技术和观念的更新,是提高工作效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4]。为此,可加快建立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将数据统计与计算机数据、遥感技术等结合到一起,借助GIS技术、RS技术、GPS技术和森林资源数字模式等手段,将各类先进的技术成果运用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当中,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服务。
3.2 积极转变观念
近年来,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各级有关部门也都纷纷加大了对林业工作的关注力度,由此给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基层林业部门应当抓住机遇,处理好林业生产建设、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基层林业部门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构建起一套内容完善的林业调查规划标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弥补调查报告及规划方案中的不足,为国家林业部门制定林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对林业调查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此,基层林业部门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以往单一的生产服务模式向分类经营、造林抚育的多样化服务转变。在林业资源调查中,要本着全面、详细、具体的原则,对林区自然生态环境、林木采伐、营林造林、木材市场以及林业科研动态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实现基层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的目标,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科学、全面、详实和具体的调查规划报告,促进我国林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3 健全规章制度
想要实现基层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合法化的方向转变,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由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性质比较特殊,为此,基层林业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问责制度。由基层林业调查人员提供的相关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不但对林业生产建设有着直接影响,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林业的发展,鉴于此,基层调查必须对自己的调查工作负责,对所提供的调查数据负责。通过问责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基层调查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还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有助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为确保该制度的落实实施,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调查规划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调查工作不负责、数据错误率高的人员应进行一定的处罚。
3.4 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林业调查规划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其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为此,应当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应当为工作人员的成才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竞争上岗,使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进而推动基层林业调查规划队伍的发展。此外,可以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讲座、播放相关教育类视频等形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方式,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借此来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4 结论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与林业生产建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为了进一步推动林业生产建设,各基层林业部门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并积极转变观念,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加强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确保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这不但有助于调查规划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能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更加详细、可靠的依据,对于我国林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松,尚玉霞.浅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28-30.
[2]张绍飞.浅谈林业建设中乡镇林业站的重要作用[J].农技服务,2014(8):20-22.
[3]张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10-12.
[J]孙燕飞,宝力道.加强林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重要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1):54-56.
[4]王向新,潘伟民.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林业现代化发展[J].林业勘查设计,2015(11):76-78.
一、名词解释及辨析(50分)
1、社会分异
2、包容性增长
3、有机更新
4、城乡统筹
5、控制性详细规划
6、战略规划
7、区域规划
8、现代性
9、后现代性
10、转型
二、论述题(100分)
1、请分析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设计有哪些启示。(30分)
2、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突破50%,请回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总体特征,当前趋势以及制度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30分)
近几年来,国内报考MBA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每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考得上国家的统一联考MBA呢?2016年来,在职人士报考MBA均需要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的,参加联考需要备战考试,需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习基础不好的人群来说,将会成为进入名校MBA的一大障碍,这意味着又有一大批人落选。
同时一般的国内MBA项目都是在2-3年,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修完相应学分甚至可能会延迟毕业。国内的MBA项目由于联考这个门槛,使得很多考生打了退堂鼓,而且很多是脱产2-3年来进行学习,让很多小伙伴想觉得一是没有精力去准备,二是读下来耗费太长时间。
因此,全国联考的考试形式更适合脱离学生生涯不太久、一般毕业时间在3年左右的在职人员,这个时候的在职研究生学习更多是为未来发展做储备,有利于转型,为管理提升创造可能。但如果让毕业5、6年甚至10年以上的在职人员再重新体验中高考那般的题海战术,确是件艰难的事情。商科教育本身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工作经验,单纯靠知识性考试是无法判定申请人的商业潜力和管理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亚洲城市大学、欧洲大学免联考MBA走入人们视野,因其不需要参加国内联考受到很多人追捧,而且就读时间短,甚至1年即可修完所有学分,这种形式究竟靠谱吗? 免联考MBA,通常是与香港、台湾以及国外商学院合作办学的项目或国内独立办学项目和海外商学院独立在国内办学MBA项目,统称为自主招考国际MBA。毕业可可获得海外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完全承认其学历学位,国际公认。
不论是联考还是免联考MBA项目,基本采取了相同的在职学习方式,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对于职场人和创业者而言,如何最高效利用有限时间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是十分紧迫的难题。这种免联考MBA,准备的过程相比MBA统考,没有那样复杂和繁琐,形式流程更加人性化。这种MBA,即国际MBA,可以分为中外合作办学MBA和海外商学院国内独立办学MBA,可以参加学校自主考试入学,也可以选择资质审核、推荐入学的学校。
虽然国内的MBA所传授的管理知识更符合我国国情,报考MBA的同学、老师、校友将有很大几率成为自己将来的上司或者同事,但国际上的认可程度还偏低,近些年由于申请者井喷式增长,申请的难度大大增加。
国外MBA更倾向于国际化思维,国外名校的MBA课程是站在世界管理学前沿,更加自由、更加先进,免联考是以实战课程为主,能够系统的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免联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压力,同时想要报考MBA项目的人群,有一大部分是参加工作较早、年龄偏大、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人群,在面对高昂的学费、生活费,是完全可以负担得起的。同时,亚洲城市大学免联考MBA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设立教学中心(新与成商学院)让国内学员可以就近上学,师资力量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顶级高校商学院或经管学院的知名教授、亚洲城市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教授,同学则是来自国内各行各业的精英,兼顾了国内MBA的元素和国际MBA的特色。
据了解,亚洲城市大学免联考MBA招生群体是一群工作经验在5-10年甚至更长的企业中层的管理人员,年龄相对体制内联考MBA更长,由于所处位置完全无法脱离岗位进行学习,工作繁忙,无法适应应试教育的一群职业经理人,为了有更好的事业发展。
So!想快点毕业、创业、升职加薪。极力推荐免联考MBA,流程非常紧凑,现在报名今年即可入学,两年后就可以毕业了。
亚洲城市大学江苏、上海地区唯一官方授权教学中心南京MBA班致力于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开拓决策能力和能适应竞争激烈环境的下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政府、银行等非企业类机构高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高管人员;外资企业类的高管人员。学员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将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化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和决策的办法,具备现代化商业竞争环境中进行宏观决策与管理的能力,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
1.决赛采用机试形式。
2.机试可以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严格遵照每届“大赛通知”中指定的程序设计语言。
3.组委会为每名选手提供一台计算机。比赛共设8道题目(以每届“大赛通知”为准)。以答题多少和用时多少由考试系统自动排名。机试比赛的预定时间为3小时(以每届“大赛通知”为准),但当比赛进行一定时间后,可以因为出现不可预见的事件而调整比赛时间,一旦比赛时间发生改变,将会及时通告所有参赛队员。
4.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可以携带诸如书、手册、程序清单等参考资料,但不能携带任何可用计算机处理的软件或数据。不允许携带移动存储设备或计算器。不允许选手登录Internet。
5.参赛选手不得携带任何类型的通讯工具,包括无线电接收器、移动电话等。
6.当参赛人员出现妨碍比赛正常进行的行为时,诸如擅自移动赛场中的设备,未经授权修改比赛软硬件,干扰他人比赛等,都将会被剥夺参赛资格,并依学校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7.在竞赛中,参赛成员不得和其他成员以及竞赛指导委员会指定工作人员以外的人交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竞赛组织委员会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思考
提出的缘由与概念剖析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近几年提出的全新理念, 目前已在高校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它的提出与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密切相关。依据经济学“倒逼机制”的原理, 大学毕业生是待售的产品, 它能否畅销, 受培养质量、社会口碑的影响, 在买方市场、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要提高市场占有率, 就必须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教师授课效果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是最根本的途径, 其中, 学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学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取向的基础上, 确立大学学习、道德品质及综合能力的总目标及分阶段目标, 并制定实现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法。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高度的包含性,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基础性。它既包含又独立于职业生涯规划, 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第二, 个体性。“条条大道通罗马”, 每个大学生个体都有通向成功不同的路径选择,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第三, 动态性。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根据发展的阶段与时机的不同, 随时调适,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学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 学业生涯规划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提高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高校普遍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学业生涯规划是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效的重要基础。因此, 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提高就业率, 维护高校社会声誉, 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学业生涯规划是激励大学生成才、培育优良学风的需要
据调查发现, 多数的大学生听说过学业生涯规划, 认为学业生涯规划与学业成就有关联, 作过大概的学业规划, 但也存在对自己专业认识不足, 缺乏行动保障, 就业前景不了解等问题。部分学生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下, 回避压力, 学习动力不足, 打发时光, 出现所谓“三无大学生”, 即未来无目标, 学习无动力, 生活无乐趣。因此, 加强学业生涯规划是激发大学生主动向学, 提高学习动力, 培育优良学风的迫切需要。
3.学业生涯规划是促进大学生成人, 提高综合素质, 完善自我的需要
大学生处于身体发展成熟、心理趋于成熟、理智情感斗争激烈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思维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具有明显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成人意识增强, 开始审视自己及他人, 重视他人的评价;情感世界开始丰富多彩。另一方面, 思维容易出现偏执, 脱离实际;个人意识过于膨胀, 忽视他人利益;情感世界敏感而又脆弱, 容易遭受挫败。
上述“纠结”的矛盾心理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 具有远大的理想及抱负, 并愿意为之而奋斗。譬如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2007级一个学生, 在“四年的规划”一文中写到, “我想要发挥我的特长, 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我选择了动画专业, 我并不因美国、日本动画的杰出而崇洋媚外, 我想要尽我所能来振兴中国的动画事业……我想要创造奇迹与辉煌。这是我的选择, 我努力的方向。它将成为我的勇气与动力, 督促我不断进取。” (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工作简报》, 2007年第8期) 。另一方面, 缺乏规划、决策能力。表现为缺乏对专业、社会的了解, 信息获取不够, 凭直觉与兴趣去设定目标, 难免与现实脱节, 呈现浮躁、空洞、易变的特点。
加强学业生生涯规划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特点, 充分发挥他们志向远大、愿成就个人价值的心里趋向, 加以正确的指导, 最大程度的减少盲目及浮躁, 引导在正确认识自我、专业前景、社会需要的基础上, 明晰学业规划的前景及阶段目标, 提升个人素质, 全面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学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及经验
南京财经大学自2006年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重心逐渐下移。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始, 开始试行校、院两级制, 在学校统一设定的主题基础上, 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自主设立学院主题。学校主题体现学校发展的思路, 把握时代脉搏, 体现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特点, 突出“务虚”的原则;学院主题把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 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务实”原则。
校、院两级制施行以来, 充分调动了各学院的积极性, 学业生涯规划开始在个别学院试点。2007年艺术设计学院率先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2008年其他学院陆续开展。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已纳入学校主题, 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我的大学, 如何做主”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成效较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大力在新生中推行学业生涯规划, 对解决“一年级现象”有较大作用
所谓“一年级现象”, 是指新生在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的不适, 表现为生活目标迷茫、学习动力不足、情绪低沉、无所事事等。
各学院主要措施有:第一, 召开主题班会。班会以学业生涯规划为主题, 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踊跃发言, 经过热烈讨论, 达成共识。第二, 召开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往往比老师的教导更有效。经老生以“过来人”的身份加以指点, 新生往往有茅塞顿开之感。第三, 本科生导师见面会。导师在学业上的一些点拨, 对于学生明确目标, 效果尤其显著。第四, 各种经验报告会。报告会虽然不似交流会一样的敞开, 但因其权威性, 更具说服力。主要有英语四、六级经验报告会, 考研经验报告会等。
2. 学业生涯规划中结合心理健康测验、职业发展测评, 更具科学性
苏格拉底的千古命题“认识你自己”, 在学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生入学之初, 心理健康中心会对大一学生进行心理测验。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也对学生的性格有大概的描述。这为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除此之外, 职业发展测评软件对于明确职业定向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已公布可免费下载的朗途职业规划测评软件。调查发现, 学生对朗途的评价是:84.7%的学生认为系统能准确地描述个人性格;82.2%的学生认为有益于对自己地深入了解, 71.7%的学生认为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较好的参考。
3. 把握学业生涯规划的灵活性, 适时调适
根据管理学著名理论“权变理论”, 学业生涯规划应做到随着各种关联因素的变动而及时调整。部分学院采取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档案的做法, 加强监督、督促, 于每学年初下发每个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书, 对照检查, 做出自我评价, 再明确下一学年的目标。这些措施防止学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 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中去。
可提升的空间
由于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时间不长, 因此, 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1.统一思想, 提高重视程度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已经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范畴, 就业指导中心也已经开设相关课程, 并纳入学院就业考评体系。学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关联度甚高的基础性工作, 要提高重视程度, 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学业生涯规划范式需要统一
首先是指导理念的统一。学业生涯规划不单单是学习规划, 更重要的是通过规划教育, 达到让大学生了解自我、完善品格、铸造人格的目的。其次是内涵的统一。要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纳入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进行个性化指导。最后是格式的统一。以现有的学业生涯规划书为基础, 结合南京财经大学实际, 适当的扬弃, 建立起具有财经类特色的学业生涯规划书, 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为防止工作流于形式, 院系应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档案, 详尽的记录学生自入学之初至毕业离校期间的所有规划指导及完成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反馈、调整, 确保大学四年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完备的学业生涯规划档案。
3. 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的作用
目前从事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要是辅导员。辅导员可鼓励学生提高认识, 使学生明确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也可通过分析就业形势的严峻, 增强学生主动问学的内在动力。但涉及专业学习指导时, 往往捉襟见肘。
本科生导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熟悉专业未来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及水平, 因此, 本科生导师在专业发展设计、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 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王本玉, 于祥成.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 2008 (1) :61.[1]王本玉, 于祥成.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 2008 (1) :61.
[2]秦韶华.高校管理与大学生主动向学的内在动力系统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8) :62.[2]秦韶华.高校管理与大学生主动向学的内在动力系统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8) :62.
关键词:一卡通;市民卡;建设;运行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58-02
一、引言
校园一卡通系统近年来在教育系统内得到了迅速普及和推广,大大推动了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但多数高校基本上都只能在校内实现“一卡通”,无法将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与城市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进行有机的整合。南京理工大学在充分考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进行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建设,借助南京市市民卡平台将校园卡应用向校外拓展,拓宽范围,突破应用瓶颈,实现了校内校外一卡通,一张小小的i理工卡为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项目建设
鉴于高校一卡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建设既利用市民卡作载体,学校又可以自主管理校内应用;同时发挥政府背景及资源整合优势,最大限度降低校方系统投资和运营成本。系统贯彻“以人为本、运行稳定、管理科学”的原则,坚持以使用者为中心,在卡的使用和管理上为卡的最终使用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降低新老系统过渡影响。整个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建设分为三期进行。
1.消费支付为主的一期系统建设
智慧理工一卡通一期系统建设主要完成了与消费支付相关的项目建设,实现了校园内新老一卡通系统的平稳过渡。
(1)建设情况
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始于2012年6月,同年8月底完工交付,9月正式投入使用。一期建设包含一卡通网络的建设,平台的搭建,与市民卡结算平台对接、银校圈存系统、消费管理系统、浴室节水控制系统、学分制财务收费系统、自助服务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的对接、与图书馆管理系统、通道系统、自助服务系统对接、与校医院HIS系统对接以及与上网、考试系统的对接等等,该系统同时兼具了市民卡与校园卡功能,既实现了校内校外一卡通,又保证了学校的独立运营和管理。
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改变了传统校内一卡通应用模式,打破学校围墙、连通校内校外,集校内应用和市民卡应用于一卡。在校内,一卡通集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医疗证、就餐卡、钱包于一卡,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在校外,通过一卡通的市民卡功能,可实现在 “行、游、购、食”等四大领域刷卡消费的应用。如: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停车场、轮渡等公共交通方面的电子付费功能;在图书馆、公园、影剧院、游乐园、体育场馆等文化旅游方面的电子付费功能;在商场、连锁超市、娱乐中心等购物休闲方面的电子付费功能等。
校内校外一卡通功能的实现,也使得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张卡片集成校内一卡通和校外市民卡辅助业务两个系统;各类卡账户性质不同,学生卡和临时卡只用钱包账户,教师卡有钱包账户和后台账户;包含消费类应用和辅助业务类,且辅助业务类的常态化应用有别于传统办理流程;圈存资金流复杂,银行可分别向市民卡公共钱包和校内专用钱包圈存,市民卡公共钱包可以向校内专用钱包转账。
(2)运行状况
整个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一期布署消费终端283台,节水控制终端885台(后增加到1304台),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57套;截至2013年底,系统用户数为47834人,银行圈存金额为8855万元,市民卡转帐金额为70万元,刷卡笔数为2174万次,消费总额为8925万元。从一卡通系统开通运行至今,系统运行稳定,运行状况良好,结算无差错,保证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正常使用。
i理工卡不仅代替了学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证卡,而且还与南京市城市一卡通(市民卡)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内外互通。截至2013年底,校外卡片活跃数28718万张;自校内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向i理工卡市民卡钱包的圈存金额达358万元;校外刷卡1786941笔;校外刷卡金额501万元。
2.身份认证为主的二期系统建设
智慧理工一卡通二期建设以身份认证项目为主,内容主要包括楼宇门禁系统、会议签到系统等。
(1)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于2013年5月完成方案,通过多番与用户交流、征求意见,于2013年暑假完成了对校内十余个单位的门禁系统建设。
该门禁管理系统包括门禁、通道和访客三个子系统:门禁子系统中,持卡人使用i理工卡代替钥匙开门,系统根据管理员输入的人员出入规划来判断刷卡人是否有出入的权利;通道系统的通道闸与IC卡技术相结合,实现门禁、考勤、通行控制等功能;访客子系统从一卡通平台内部下载信息,是集识别、读取二代身份证和打印回执等技术为一体的专业化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下特色:
1)门禁管理系统基于校园网,以i理工卡为电子钥匙,扩大了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的覆盖范围。
2)门禁系统是独立于一卡通系统的二级管理平台,通过通用接口和一卡通系统实现身份下载及权限管理,采用保卫处统一管理和各个二级单位独立管理本单位人员进出相结合的方式,权责清晰。
3)门禁、通道的读卡器及系统控制器均支持i理工卡,并同时支持本单位教职工在没有带i理工卡时可通过刷二代身份证方式进出本单位大门。
4)访客管理系统同时支持校外来访人员通过二代身份证登记及支持校内外单位人员采用i理工卡进行登记、拍照和打印二维码。来访人员通过装置在访客通道机上的二维码读卡器进行识别进出,并留存记录备查。
5)门禁系统通过软件与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相连,并与视频监控系统集成。通过设置在门口的网络高清视频摄像机,在人员通过时在录像的同时抓拍人员进出图像,并统一存储在指定存储服务器供查询,为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各单位的门禁管理系统使用情况良好,方便了各单位的管理,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2)会议签到系统
使用i理工卡进行会议签到,实现了参会人签到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和签到统计过程的自动化,完善了签到管理现代化,从而方便了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各会议出勤率,准确地掌握会议出勤情况。
会议签到系统根据南京理工大学的要求进行定制,基于校园网,支持i理工卡、二代身份证和教工号签到方式,可实现会签管理、会议签到和现场统计的不同区域显示。经过多番修改完善,会议签到系统于2013年秋季学期应用于学校中层领导干部例会,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今后会议签到系统还将扩大应用范围,全面实现学校签到考勤的自动化。
3.功能拓展为主的三期系统建设
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一期、二期建设主要完成了消费支付及身份识别类系统建设,三期将进行功能的拓展,使i理工卡的功能向纵深发展。
在三期建设中,将以i理工卡为介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新型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无缝对接可视化教室建设,实现教室学生自动考勤,建设校园停车管理系统;但也不局限于仅仅使用i理工卡,将建设手机一卡通,提高校园管理现代化水平。在建设的同时将对一卡通系统积累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智能分析,发现数据隐藏关系和趋势,辅助高层管理人员决策。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以市民卡为载体的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并对一卡通系统的功能拓展建设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宏坤.现代高校“校园一卡通”建设概述[J].中国电子商务,2011(7).
[2]罗影,熊大红,罗益荣.信息化背景下校园一卡通研究与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7).
[3]熊频.校园一卡通的应用效益与管理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1(8).
[4]刘君义.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3(1).
(编辑:王晓明)
这几年看网上文章,感到有哽在喉不吐不快,东南大学与南京大学的校史争论此起彼伏总结起来看,南京大学大学网友的文章更具攻击性,如果大家心平气和的在研讨的话,完全可以说清楚南京与江苏高校的近现代发展的历史,给天下一个公平的交代。
可惜,在南京大学的部分网友文章中,我嗅不到作为南大学人高尚、大气、睿智、豁达的老东南、老中央大学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积淀。南京大学要发展,东南大学也要发展,江苏境内的高校都要发展,看看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地,一花独放才是江苏等教育的大不幸。可是,在某些南大学人心中爱校爱到了极至,爱到了容不下东南大学的地步,东南大学取得的每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你们可以闭目塞耳,可东南大学发展中一遇到一些问题和负面的传闻的时候,你们就非常亢奋,以至于挑灯夜战,竭尽讽刺挖苦和断章取义之能事,让南京大学的以留在了这个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校园,如果要续族谱的话,也就是说,当时的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继承了祖上最重的一份遗产。实事求是的说,新南京大学应该是老国立中央大学、老南京大学一个重要的血脉,一个分支。1952年后,南京工学院的食品系到了无锡组建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即现在的江南大学,农机系到了镇江组建江苏工学院即现在的江苏大学,1954高大形象大为减色,让东大师生顿生怨恨,让国内其他大学感慨磋叹。
远的暂且不说,国立中央大学的历史,还有许多老人健在,总是可以说清楚的。历史是谁都不能篡改的。南京解放以后,许多国立中央大学的教授已经离开了学校,按照南京军管会的命令国立中央大学改为国立南京大学,校址仍在现在的四牌楼东大校园,仅仅两年以后,1952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要大力发展高等工科教育。人间苍桑,南京的高校面目变化极大,从此,老国立南京大学已不存在。最大的变化是原国立中央大学的文、理科与金陵大学合并在原金陵大学校址即鼓楼组建新南京大学,去掉了国立两字。文、理科走时带走了原学校的大部分图书和档案资料。据老中大校友回忆当时有的文科院系只有几十名学生,有的年级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境况非常糟糕。工学院由于学生占当时全校学生的一半以上是最大的一个学院,加上国家要大力发展工科的初衷,所年,周总理下命令抽调了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的许多骨干教师到成都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即现在的中国电子科大,其不久前刚刚卸任的校长刘盛刚院士是原南京工学院四系的老师。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南京的其他院校如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虽然都是建国以后
由国内相关院校的专业重组来得,但身体里大多流淌着老中央大学的血脉,多年来,东南大学的领导和师生与这些院校保持着兄弟般的友谊,从来没有卑微贵贱之分。所以,在国内高等教育界东南大学的谦和、内敛、诚朴有目共睹。原东南大学副校长钟秉林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原副校长李延保现在是新组建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原副校长林萍华现在是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原副校长王卓君现在是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北方交大的谈校长更是与母校紧密相连------即使以上这些都不足为道,但这些总是应该反映了东南大学的为人处事是得到了上下前后左右的认同。国内高校只是近年来才热衷于大搞校庆,出发点都是为了笼络校友感情,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50年以前,国内绝大多数院校谁敢提自己是来源于何处。想必南京大学打死也不会承认蒋中正曾经做过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人同此心,各校大多以新中国建立后的各时期作为母校的生日,这一点也不奇观,少有历史常识的学人应会有正确的判断。2002年,南京大学与省教育厅和办江苏九所院校的百年校庆,不管南大校方是主动还是被动,最起码是承认了这些高校是同出一源,归结到国立中央大学大家无话可说,可有些人总是拿从更名到解散仅两年的老国立南京大学说事,非要东南大学当儿子、要其它院校当孙子,更为恶劣的是,在五台山公然拿洋人当枪使,据说,除了东南大学见怪不怪,大度笑之以外,有些院校义愤填膺,直到省教育厅讨公道。随便提一句,有一件事情笔者大惑不解,因为不了解其中的事实经过,烦请某位高人指点一、二。两江师范学堂的校碑现在南京大学的校园内,可那曾经是金陵大学的学苑,两江师范的办学地一直在四牌楼2号,校碑却从东大校园飞到了南大校园,其中断裂了几处,着实令人惋惜。客观的说,现在的高校日子除北大、清华以外大都不好过,大家应该共谋发展,争取早日在诺贝尔获奖名单上刻上某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大名,当然最好是南京大学的学人,早日超过北大,东南大学也早出世界级的科技发明赶超清华。
实际上,这些年东南大学的日子比南大更难过,但从来没有听顾冠群校长公开叫过苦,东南大学的广大师生,教师干部的经济待遇在江苏全省高校中只能算中下,学生也是如此,但东大人也只是在学校内发发牢骚,在外仍然竭力维护着学校的形象。无论是“211”还是“985”东南大学得到的经费都只有南京大学的一半,东大工科比南大文科花钱多是不争的事实。可从来没有看到东大人在各种公开的媒体上抱怨过什么,东大人谦和、内敛、诚朴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只有用默默辛勤的工作和不断的发明创造来改变世俗的偏见。最近,东南大学喜事不断,好事连连,也没有看到东大人轻狂的了得。可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对顾冠群非常尊敬,东南大学的一个子项目的论证会都要在北京开,由他亲自主持。国家“863”计划两大标
志性成果第三代移动通讯和显示技术都有中国人自主的知识产权,科技部明确表示,这些成果在东南大学,也都属于东大。2003年,东南大学获得国家“863”项目的经费全国超过5000万的高校只有11所,东南大学名列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之后第五位。东大的“863”专家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仅次于清华与上海交大并列第二,而且平均年龄才四十出头,大都在信息和生命科学领域。还好老天有眼,在大陆科技界不能没有东南大学,国家高度认可。现在看起来,各种高校排名为什么东南大学总是淡然处之,不善言语、不图虚名、发展是硬道理在东大校园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氛围,这样的学校肯定有远大前程。再回到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的校史问题上看,是谁在挑起事端、制造矛盾。按道理来说两校对各自学校的历史表述是各自学校自己的事情,局外人没有说三道四的权利,1988年从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东南大学起,同城的南京大学就大为感冒,官司打到了当时的国家教委,在韦钰校长的据理力争下,东南大学这一响亮的名字才得重新刻在了原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门上,当然东大人知道,要恢复上个世纪老国立东南大学的面貌已是不太可能,但总可以用老国立东南大学的精神感召后辈学子,国立东南大学的第一任工科主任茅以升老人还专门题写贺词来祝贺。按照一些对东南大学充满恶意文人的作派,东南大学的校史应该从1988年算起不成,简直是强词夺理,“一国两制”一个中国还要允许各自表述吗。吴健雄纪念馆是袁家骝先生在世时所定,由东南大学高民权教授设计,袁先生在东南大学对设计图审看多次,顾毓琇2001年给顾冠群校长写信,建议东南大学建立高能物理研究所,聘请袁先生担任名誉所长,丁肇中教授本是在南京读过小学设好现在的东南大学,才能对的起东大辉煌的百年历史。最近,在一些媒体上南京大学某些人通过蒋校长的专访形式对东南大学进行了大不敬的描述,东大人都看在眼里。在学校合并问题上对东南大学的攻击由来已久,违背事实,歪曲事实的事情都历历在目,为什么在江苏就不能有东南大学的一席之,对东大校园总有些了解,加上对顾冠群校长谦和个性的高度认同以及对东大年轻学者在他手下的工作优良表现等等产生了对东南大学深深的好感。
2002年,东大百年校庆,千名老中央大学的校友,相互搀扶着从南京大学执意要到东南大学校园来故地重游的情景让人不由心生感慨,东南大学真诚迎候了这些归来的学子。这些就是事实,不管别人看着怎么不舒服、不顺眼,这就是东南大学古老校园的魅力。东南大学师生从老中大、老南工校友的身上汲取了极大的力量,只有建生存环境不能在自相贬毁中受到污染,大家应该相互提携,共同发展,不能以邻为壑。—自中国教育网地,为什么堂堂东南大学老是受到南京大学的挤兑,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对东南大学对江苏经济实实在在的贡
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部分
1、城市道路与交通的基本知识
行人和车辆的基本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纵断面线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端面规划设计,道路线形综合设计,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路面基本知识,城市桥梁和隧道。
3、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特征、城市交通调查诊断预测与评价、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个体交通、城市步行交通、城市货运交通、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铁路、港口、公路和航空港规划。
二、城市工程系统规划部分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深度
2、各专项规划
城市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系统规划。
3、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
4、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关键词:林业资源;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生态工程
我国自然资源地大物博,在世界占有量中居于前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浪费现象严重,这不但给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反作用,同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相悖的。尽管近年来我国在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上采用先进的技术、创造新工艺、营造生态工程等,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状,尤其是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为了实现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好林业合理规划设计是摆在林业部门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璄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二.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1、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林业主要就是指森林资源,在我国,从分布上看,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在:由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组成的东北林区,这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由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的西南林区;还有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为我国的南方林区。从覆盖率来看: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面积是18.3亿亩,占世界森林总量的4%,在世界排名位于第六位;人均森林资源的占有量是0.107公顷,为世界人均森林占有量的12%,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12.7%,低于世界平均值近10个百分点,在世界排名中是第116位。森林木材的蓄积量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3%。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少。全国的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像黑龙江、吉林等森林资源的覆盖率超过了50%,而新疆、青海等地的覆盖率低于1%。东北和西南两大林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50%,木材的蓄积量占全国的75%,在华北和华东森林覆盖率只有10%。
2、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林业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的生态环境比较好,气候为湿润和半湿润,人口密度小的大小兴安岭、东北地区和云贵高原等地,我国的林业资源分布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凸显的。
1)我国林地的质量高,但是利用率很低: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林地大部分都在东北黑土地肥沃的地区,土地质量很高。而全国的林地在全国用地总量这种占到70.5%,但是已经开发利用的只有30%,所以林地的面积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2)可用于开发的森林资源枯竭现象严重,资源现状急剧恶化:在近年来,我国的用材林成过熟林的蓄积量每年都出现严重的赤字,我国每年的用材量都超过了由近熟林进入成过熟林的资源量,所以森林资源枯竭现象严重。
3)森林的防护贤能低,区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很低,而且分布不均匀,常年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的质量不断的下降,森林资源所具有的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能力也不断的下降,造成了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发生率频繁。
三.我国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设计
我国的林业资源丰富、分布不平衡,就造成了不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所以为了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好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设计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1.做好林业资源的划分
首先要根据林业资源的特点,充分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林业的生产量做出合理的评估;然后在按照各个地区的环境差异、森林的覆盖量、气候的特点等因素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划分,最后在对每一个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条件、林业生产现状、自然气候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综合的分析,旨在寻求林业资源生长和开发的最佳布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好林业与农业、交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实行分区管理,对林业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因地制宜的管理,为造林工程做准备。
2.林业树种的规划
在我国对林业的资源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树种来进行的,在一个林业区域内经济环境和土壤结构等已经确定好了树种,但是为了保证我国树种资源的丰富性,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展和主树种相配合生长的其他树种,这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多方面的需要。树种的规划应该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自热条件即气候、水源、土壤等还有经济条件的限制进行分析来决定树种的选择;其次在树种的选择上要对当地人民的需求以及国家的利益做出大致的了解,例如,我国南疆地区,应该以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为主;黄土高原周边地区应该以固土固沙林为主,主要就是减少风沙、保持水土等。
3.做好工程造林的规划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造林的工程上升到地区建设的高度,主要就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技术,达到营造防护林、荒地绿化的效果。造林的工程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所以要做好工程前的总体设计、根据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施工的设计、最后还要对整个工程的管理和质量验收制定相应的标准。具体的设计过程是首先,选定实施造林工程的区域,并且对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的清查和分析,进行规划设计。其次是通过对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气候条件等分析植被的生长因素,在结合当地人们的需求,制定出造林的设计方案。最后对造林工程中的交通、树种、通讯、水源等工程必备的设施设备要做好统计和规划,确保整个造林工程能够顺利的完成。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科学具有高度可行性的造林工程管理机制,以确保工程的高校高质量。
四.做好林业合理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林业资源又存在着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匀、利用不合理的情况,所以做好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设计,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以上通过对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得出做好林业的合理规划设计无论是对林业资源自身还是整个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实现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好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设计势在必行。(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政府)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2]曾庆祥.建立科学的林业资本运作机制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
[3]张彦斌.着眼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1.1 林业调查
林业调查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前提条件, 只有保证了在林业生产之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 完成对于相关林业建设地区地质、环境等因素的考察, 才能够保证以最为完善的林业建设方案来完成林业生产。一般在进行林业调查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调查情况的真实性、多样性, 需要调查人员实地考察, 根据当地不同的社会条件全面分析调查结果, 以最为详细的方式记录调查发现。
对于林业调查来说, 搜索植物档案、种植或者砍伐树木都是必要的调查手段, 保证了调查方式的准确性与完善性, 才能够保证林业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保证林业建设生产能够在林业调查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1.2 林业规划
在进行林业调查之后,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 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性的规划, 保证未来的林业建设能够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以当地林业环境的现状为基础进行未来的发展探索。在林业规划的过程中, 除了需要保证林业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之外, 还需要保证其建设能够适应当地林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平衡林业建设的长远利益以及短期利益, 保证减小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林业建设规划中, 国家的林业建设总方针是林业基本规划的参考对象, 地方规划可以在林业建设方针下自由发挥, 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人文特性来完成具有地方特色林业发展建设, 保证了能够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进行经济与城市建设。
1.3 林业设计
林业设计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关键性步骤, 在林业总体规划的框架之下, 林业设计需要从小方面入手, 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方式展现出具体的林业建设方案, 从多个角度完成对于林业未来发展的设想。林业设计除了造林设计、育林设计之外, 还包括了伐木设计等一系列的林业建设具体手段, 其对于林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 决定着未来林业建设发展的方向。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关系
2.1 为林业生产建设中森林保护打下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态环境所受到的破坏成为了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的重点,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是林业生产建设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保证在资源开采利用中保护生态资源环境, 就需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入手, 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分析了树木的数量以及质量, 根据不同的地区内森林植被的类型, 对于林业生产建设的方案进行了设计, 保证提供的森林资源有效信息, 能够为建设者提供具有一定特色的森林保护方案, 在维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 还能够完成地区的经济发展。
2.2 保护林业生产建设中个人权益
林业生产建设作为以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 对使用者以及所有者个人经济权益的保护必不可少。因为林业发展建设的多变性, 所以林业经济利益纠纷成为了林业承包者的重要问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以最为公平的角度全面划分林地使用界限, 保证所有者以及使用者都能够得到均衡的个人利益, 提升林业使用效率, 也保证了国家的基本经济收益不受到侵害。
2.3 给与林业部门林业生产建设参考
林业部门作为我国政府中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建设, 无论是生产、生活, 都需要林业部门提供一定的经济以及物质帮助。在这样的重要地位之下, 林业部门林业生产建设对于地方来说举足轻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 对于不同地区的林业环境给予真实的评判以及预见性的规划, 令林业部门在进行林业建设的同时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保证减少林业生产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内部矛盾, 全面保证林业经济的建设不损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 为多方面的环境经济建设创造合理的效益。
3 结语
总之, 我们可以全面认识到在林业生产建设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生态角度, 保证真实、全面的林业调查设计, 是完成地方生产建设的关键, 而特色性的林业生产建设, 能够突出地域环境特色, 带来全面的经济提升, 实现经济生态发展的互相协调。
参考文献
[1]黄卫民, 宋效严.新时期安徽省林业生产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 2003 (3)
[2] 陈生华.大通县发展林业生产的实践与思考[J].青海农林科技, 2003 (S1)
[2008-03-19 23:44:31] 力量QQ:850676057
注意:
1、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答题纸上,写在试卷和其他纸上无效;
2、本科目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填空题(每个空档各1分,共15分)
1、《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以景写人的哀、乐心情方面历来受到人们称道。其中的“昔我”句以(),“今我”句以()。
2、赋、比、兴是《诗经》所运用的重要表现手法,赋,是指(),兴是指()。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4、《()》是道家学说的奠基之作。
5、精确新闻的报道样式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而不满足于记者的经验判断和偶然经历。它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利用()进行采访、通过()进行采访、借助()进行采访、实施()进行采访等。
6、采写大型人物通讯,应努力使之具有说服力。为此,就必须写出三个层次:人物()、人物()、人物()。
7、第二代导语又叫()导语。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诗作《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A晏殊B李白C张若虚D鲍照
2、“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此语出自()。A《典论论文》B《进学解》C《文赋》D《文心雕龙》
3、长篇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
A沈雁冰B张爱玲C冰心D叶圣陶
4、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战国策》B《国语》C《左传》D《论语》
5、《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的诗作。
A余光中B徐志摩C席慕容D舒婷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天人合一
2、谈话实录型通讯
3、新闻速写
4、新闻敏感
5、体验式采访
四、古文翻译(每题5分,共10分)
1、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在采访过程中,应当怎样正确对待当事人、知情人、目击者?
2、请结合实例,谈谈对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理解。
3、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说:“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日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请对王国维的观点发表简短评论。
六、作文题(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各25分,共50分)
根据以下已被打乱的材料,写一篇你认为最适合表现现有题材内容的新闻报道(须注明新闻文体),字数在600—800之间。并配发一篇评论(500字左右)。
和其他采访不同,钱伟长没有受记者问题的引导,相反整个采访都是他在牵引着记者走,加上时间关系,所以非常遗憾,有些问题来不及问,如:1983年邓小平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下令让这位已过退休年龄(72岁)的科学家到原上海工业大学当校长的?他的四叔钱穆对他治学影响最大的有哪些?对目前许多大学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看法?
当我们告诉他是《科学时报?大学周刊》的记者时,他略带微笑说,大学,这个好。一个小时的采访,证明了记者的判断,钱伟长带着浓重的无锡口音,但一字一句,吐字清晰,他的思维非常敏捷,对记者的每个问题都是迅速作答,直言自己的观点,不掩饰对某些事情喜与恶,让记者看到一位真性情的科学家、大学校长、知识分子。
10月9日,著名的“三钱”之一钱伟长先生93岁生日。钱伟长先生虽然已届耄耋之年,但仍然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奋斗不息。记者在此之前的9月11日采访了这一位对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人。
做“木铎高等教育访谈”,其实第一位要采访的就应当是钱伟长先生,他是目前国内高校(可能是世界上)年龄最长的大学校长,而且不退休;钱伟长先生在上海大学进行多项改革已推行到全国许多高校,如三学期制和学分制;钱伟长先生的办学理念也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认可,即拆掉“四堵墙”: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各学院与各专业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
钱伟长住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乐乎楼的二楼一侧,当记者进到走廊尽头的房间里,钱伟长已坐在窗下等着我们了,他穿着红色夹克衫,双手放在沙发扶手上,双眼直视我们走进,“这是一位有力度的老人”,记者第一眼看到他时立刻得到这个印象,却忘了他实际上几乎失明。钱伟长没有戴助听器,只是要求记者大声一些。
今年6月,记者在一次会上听到上海大学副校长李友梅谈该校近几年的发展,学校每项改革,每点进步都离不开钱伟长,这位女校长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和对钱伟长校长的尊敬,她说钱校长一有新想法就把他们叫去谈,谈他的办学思路和如何培养学生,她还说钱校长经常约文、史、哲、社会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老师谈话,提出意见启发他们如何上好人文课程。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是研究钱穆的学者陈勇印证了这一情况,他告诉记者钱伟长先生每次和他们谈话都是长达几个小时。
《大学周刊》:1983年您一到当时的上海工业大学,就提倡教师搞科研,您是怎么有了这个想法的?
钱伟长:我刚来时发现,教师们都照本宣读,我是不赞成的。《大学周刊》:那时都是这样的?
钱伟长:那时大学教师都只能照本宣读,只有本本才行,没有本本不行。教师上课不动脑筋,他也没法动脑筋,要先有大学教他,只有做科研才能教新的内容,不是一生都不变的东西,当时教师中很多不懂这个道理,他们靠背从前那一套来教学生。
《大学周刊》:所以您要教师搞科研?
钱伟长:我是被逼出来的,要想办法培养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科研是作不了假的。背书可以,不能背科研呀!科研要研,不能作假的。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推荐阅读:
南京市城市管理条例10-12
南京市十二五规划09-2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9-14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06-15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11-20
南京大学考研难度歧视06-06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书07-21
南京有什么大学一本专业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