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篇1

Llt32100

一、阅{卖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

一、(1)B3分、D2分、E1分【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结合”。】

(2)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白勺两项是(4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7分)

答:

二、(1)CE【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字和“悲”字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门发,表达丁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观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7分)

答:

三、(1)AD【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D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②燕将警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飘零无定。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结客少年本事的高超。“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结客少年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

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写的是结客少年的境遇,不包含其他情感。

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2)请简要分析“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的妙处。(7分)

答:

四、(1)CD【C项不是“正面”而是侧面。D项“不包含其他情感”分析不当,还包含对朝廷不能重用结客少年的不平。】

(2)“转蓬飞不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结客少年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冰河结未流”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结客少年的运气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n>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8分)答:

十五、(1)C.(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2)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8分。情感3分,每点1分。抒情手法分析5分,写出一种3分,语文月刊写出两种即可得5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燕民,周雅③何曾专荚。【注】①晋师胜淝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此处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燕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8分)

答:

六、(1)B【“破强敌”一句主要强调谢安的从容,“颐指”指从容不迫,进退自如,并非“颐指气使”的意思;B项后半句错误。】

(2)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作者借用“淝水之战”这个典故是为了借古讽今。词的上片主要写战争,有利的地势和出色的将士,地利与人和兼备,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劝谏统治者,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战功,而要继续抵抗,以此劝谏统治者要力主抗金,凭借南宋的地理优势、抗金勇士和历史经验,一定可以击退侵略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注】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2)王昌龄的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下列诗句均出其手。请你判断下面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2分)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B、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D、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3)这首诗,勾画出哪几个军旅生活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答:

七、(1)C(3分)(2)B(2分)(3)(6分)

日暮:傍晚行军图,写出了军队生活的紧张多变,时间紧凑,体现军队气势凛然和庄严的行军场面。

傍黑:沙地宿营图,平坦的沙地上,整齐地排列着帐幕,行伍中的将领,正在召集自己属下的士卒,不仅体现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而且显现出这支队伍的整备有素。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篇2

由上述表格内容可见,今年各地高考语文15套试题诗歌鉴赏题除分值、题型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唯北京卷由去年的3题11分增为4题16分,重庆卷由去年的2题7分增为2题8分),其他方面呈现出不少变化。

一、由短变长

去年18套试卷中,有6套考查了绝句(5首七绝,1首五绝),占总量的1/3。今年15套试卷考了10首诗、5首词,未考绝句。相对说来,考查的篇目由短变长,增加了阅读的信息量,减少了鉴赏的难度。也便于各省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平衡性,使高校能录取到真正能力强的考生,因为绝句只有4句,七绝也不过28字,要对其内容、手法进行分析评价,考生甚感其难。而律诗最少也有40个字,是五绝的2倍,文字量信息量相对较大,这样考查,便于考生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准确理解。

二、由杂变专

去年18套试卷,体裁丰富,有绝句(6首)、律诗(5首)、古诗(1首《诗经》)、词(4首)、散曲(2首),看似风格多样,但也给考生带来了困惑,使他们无法明确学习中的重点。就诗词而言,艺术高峰当在唐宋,用高考这根指挥棒,着重对此进行考查,可以引导考生多加涉猎祖国的文化遗产。材料选择分散,固然能避免猜题押题,但学生在复习中若盲目去跟风,穷于应付,久而久之,反而起不到语文考试应有的作用。今年高考15套试卷考查集中在律诗(10首)、词(5首)上,可谓由杂变专,便于学生将诗歌鉴赏的复习精力集中在唐宋诗词这一古代诗歌的精华上。

三、唐宋并重

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看,去年18套试卷中,唐代5位;元代及其他时代3位;宋代有10位,其数量是唐代的2倍,比其他时代之和还要多,似乎重心失偏。今年15套试卷中,唐宋作者各6位,其他时代(元清)3位,可谓唐宋并重,整体看基本保持平衡。虽然这只是事后分析,但可以看出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在研读去年试卷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变。这种格局若能延续下去,将促使学生更好地涉足唐诗宋词这两座古代文化高峰。

四、形象缺席

就考点而言,去年各地高考试题可谓布点广泛,有考文学常识的,有考炼字的,有考手法的,有考内容的,有考情感的,有考形象的,但今年与之不同的是没有考到形象把握题。这可能与所选文本有关,今年不考,不代表明年就不考,若碰到适当的文本,相信形象把握题还会进入考试范围的。由上表可见,今年重点考查的是手法、感情、内容、炼字四个方面。下面就这四方面的考查题型进行简单归类,以便广大考生能对此有个大致了解。

(一)手法题的考查类型

1.选择型

此类题目是命题人给出手法,让考生根据要求从相关选项中进行选择。由于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完成,难度相对较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2015年高考北京卷)

醉 翁 操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解析】以声写声,实际上是一种比喻。这里B项前句以“商声”“羽声”直接写音乐声的凄苦,后句以环境烘托笛声的寂寥,与以声写声不是一回事。A项以“龙吟虎啸”“万籁百泉”写觱篥之声,C项以“蜂吟”“蝉鸣”写琴声,D项以“白玉”“黄莺”写胡琴之声。

【答案】B。

2.联想型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相关要求,由此及彼想到学过的跟这些手法相关的诗句。这种考查手法旨在引发学生触类旁通,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如2015年高考北京卷(诗歌内容见上):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以声写声)来写琵琶声:“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解析】白居易《琵琶行》用比喻写琵琶声,其中许多是以声写声。横线处应填珍珠之喻句。

【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说明型

命题者要求考生结合诗句说明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答题模式:手法+例句(词)。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2015年高考天津卷)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解析】此类题目与例证题稍有不同,命题者不暗示手法,要求考生对诗句的手法进行全面的审视,尽量不要遗漏。至于手法的效果,则不必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4.例证型

命题者在题目中点出某句的手法特点,让考生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说明。这种考查方法,类似于给出观点,让学生用材料进行证明,我们称之为例证型。其答题模式:特点+例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5年高考湖北卷)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解析】这里命题人告诉前二联手法特色是时空变化。让考生通过诗句证明时间空间变化分别体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5.赏析型

命题者先明确赏析的对象(往往是某一句或一联诗),然后让考生自选角度进行赏析。做这类题目一般先要细读诗句,然后从动静、远近、视听、触嗅、色彩、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模式:明确手法(1、2…)+例句(1、2…)+效果(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5年高考四川卷)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解析】这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某一联,没有明确的角度。考生做题时先要选定角度。这里“风声”是听觉,“月色”是视觉,可以确定为视听角度。“谷静”“山空”是静态描写,“风声彻”是动态描写,以此描写山间的美景。

【参考答案】这两句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风声”是听觉,“月色”是视觉;山谷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动静结合,作者以此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此类赏析题还有一种变式,即用前人一句话点评某句,让考生具体说出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

残春旅舍

韩 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解析】此题设问形式虽与四川卷不一样,但仍是手法赏析题,答案要领与上述一样。

【参考答案】此句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蜂抱”“鱼吹”,新奇巧妙地写出平凡的残春景象,构思奇巧,不愧为“晚唐巧句”。

6.比较型

将所考之诗与其他诗歌(多为课本上学过的)或将同一首词上下片的写景手法进行比较,让考生分析其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从描写塞外景物角度将岑参不同的边塞诗进行比较,看二者之不同。一般写景的角度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之别,解题时先要找出相关的写景诗句,然后据此进行比较,看有何区别。这类题的答题模式:甲诗手法+例句分析+效果;乙诗手法+例句分析+效果。

【参考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采用正面描写,如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边塞景物,呈现眼前壮美的雪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采用侧面描写,如用“闻说”“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借别人之口,侧面交代边塞荒凉恶劣的环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2015年高考浙江卷)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解析】这题比较的是本词的上下片描写特点,可联系《琵琶行》中学过的相关写音乐的手法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二)感情题的考查类型

1.指认型

命题者让考生直接指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此类题目答题一般不要多费笔墨,考生只要根据诗句内容将所表达的感情指出来即可,但答案要尽量全面。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诗见上文):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诗尾联上句“勤王敢道远”写报国不能因征程遥远而怨,但下句语意一转,“私向梦中归”重心落在“归”上,这样一来,整句的感情也就清楚了。

【参考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5年高考江苏卷)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解析】尾联在上述描写窦员外新居环境之后,先慨叹不要说公务多繁忙没有时间,接着抒写自己有幸在此结识员外,从而抒发诗人对此种生活强烈的共鸣。

【参考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再如天津卷(诗见上文):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解析】此题考查全诗的感情,需逐联分析。前三联写雨后至城中所见的清丽景色,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尾联写至苏家痛饮,抒发忙里偷闲的快乐之情,结合注解也可理解为替苏轼重新官居要职的祝贺。

【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5年高考重庆卷)

好 事 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解析】开头二句是动作描写,写作者仰卧船头,悠然地看着江山美景,表明一种自得之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2.分析型

命题者同样是让考生指出诗句感情,但要求考生加以分析。此类题目答题模式:感情+诗句印证。

如全国新课标卷Ⅱ(诗见上文):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后两联从不同层面抒发作者感情,要逐联分析。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第三联“禅伏诗魔”写想用参禅来使自己平静,“酒冲愁阵”写想借酒化解愁苦,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第四联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再如四川卷(诗见上文):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三联借景抒情,尾联直抒胸臆,表明志向。分析要逐联进行。

【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一遣樊笼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

3.比较型

此类题目命题者往往用两首诗文让考生比较其感情的异同。答案根据题目要求答出同与不同之处即可。如北京卷(词见上文):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

【解析】这题将所考之《醉翁操》与学生学过的《醉翁亭记》进行比较,要求考生写出两文感情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阕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2015年高考湖南卷)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解析】这题不仅要考生指出划线句人生感悟的不同,还要进行赏析。不过这里的赏析不是说用什么手法,而是对你看中的人生感悟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肯定与赞赏。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4.赏析型

此类题目命题者指出诗句抒发感情的方向,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2015年高考安徽卷)

月 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解析】最后两句到底是怎样真挚的情感,命题者提醒从虚实角度进行赏析。所谓实,即诗人在月圆之夜的行为。所谓虚,即诗人想象中万里之外的家人的行为。

【参考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三)内容题的考查类型

1.联想型

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联想相关诗句。这也是间接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把握程度,一般用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此类题目难度较小。

如北京卷(词见上文):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也曾写道: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惟翁醉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解析】这两题是由《醉翁操》里的“啸咏”“声和流泉”让考生联想《归去来兮辞》《醉翁亭记》的相关句子。答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所学过的诗文要熟悉。

【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筛选型

命题者让考生根据要求对诗歌内容进行筛选,从而得出答案。如天津卷(诗见上文):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解析】此诗前三联都是写春雨后的景象,考生可对此进行筛选,然后摘录诗中的词语进行整合。

【参考答案】九陌净、紫烟散、晴日丽、红花湿、柳色绿。

再如重庆卷(词见上文):

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解析】这题要求考生根据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并筛选归纳原因。

【参考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之所以这样说,是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3.概括型

命题者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对诗歌内容进行概括,答题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简洁,还要对诗句中具体的描写内容进行提炼,不能原句照抄。如江苏卷(诗见上文):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解析】结合文题及诗歌内容,“开颜”的原因有到员外家新居,看到门外的水,墙头的山,周围栽的碧松、红药,感到“诗人在此间”。这只是零碎的内容,考生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该题有一定的难度。

【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再如安徽卷(诗见上文):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析】前六句一句一画,考生可以以“月”为中心,从不同背景对六幅画面的内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楼上月,门上月,江上月,席上月,山间月,空中(天上)月。

4.扣题型

命题者要求考生扣住题目中的某个字,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5年高考广东卷)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解析】律诗写作一般围绕题目进行起承转合。此诗四联,每一联都跟“过”相关。写“过”之时、“过”之见、“过”之感。

【参考答案】“过”,途经,路过。作者首先点出“过”大通驿的时间(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然后描写“过”大通驿时所见之景色(炊烟袅袅,市镇可辨;朝霞映木,江泛涟漪),最后则由眼前的自然美联想到艺术美。全诗紧扣一“过”字,由时而景,由近而远,由实而虚,写出了晓雾朝霞中的江南秀色,俨然一幅写意山水画。

(四)炼字题的考查类型

炼字题的考查形式不多,基本是以赏析为主,常见的是命题者让考生分析或赏析诗歌中某个字的妙处。此类题目往往考查形容词、动词的妙处,答题模式:词义+手法+分析+效果。如湖北卷(诗见上文):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解析】“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答案】①“荒”是“荒凉、偏僻”之意,“瘦”是“贫瘠”之意。②此二字看似平常,却自然工稳。③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贫瘠之至。④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丰富了全诗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2015年高考山东卷)

卜 算 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这二字都是动词活用,颇值玩味,形象地写出了夜间泛舟的情景。

【参考答案】“湿”是“润湿”的意思,“迷”是“迷失”的意思。这二字在这里都是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使行云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此二字,串起“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总之,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选诗时代相对集中,能力要求相对均衡,能有机地与课本结合,引导学生注重所学知识的牵移,在彰显各地自主命题特色的同时,尽量体现诗歌鉴赏的共性要求,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值得我们点赞。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篇3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一、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

想象、象征、渲染

烘托(衬托)白描

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

比喻(比兴)夸张

借代

四、行文结构:过渡

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⑦虚实相生。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语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2024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 篇4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1、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在人际相处和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适当恳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下面是一位刚转到你班不久的同学对你说的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运用“同理心”原理。同学: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书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和善。

你的回答:

参考答案:如果我处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也一定会感到非常孤独。但抱怨肯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会主动和同学交往。也许很快我就会拥有更多的谈的来的朋友。[共4分。体现出自己明白同学说这番话的原因是感到孤独(2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分)。

压缩、扩展、仿写

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九篇交流论文的题目,推断出“浙江省第四届名校长论坛”的主题。(不超15字)(4分)

《打造强势品牌学校》《校不在老,有特色才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创特色?树品牌?促发展》《办学特色与特色办学》《学校特色教育及其支点》《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国际人才》《以新的教学理念创学校质量品牌》《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资源》

参考答案:树立品牌意识,办好特色学校。(共4分。答对一个方面给2分。)

3、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要求:①补写一句话;②含蓄简炼;③不超过20个字。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象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翌日。

4、西方基督徒在吃饭前要祈祷一番:“感谢主赐给我们食物。”我国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还有人给“感恩”列出了“菜单”:3月5日学雷锋日——感谢别人的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3月8日妇女节——感谢妈妈、感谢奶奶、感谢外婆,使我们懂得尊重女性、尊敬长辈、感悟亲情„„

以下三项也是“菜单”中的内容,请任选两个节日,仿照例句各写一句感谢的话。要求突写出各节日的特点,句式大致相同,但内容一定要有新意。

端午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

参考答案:

端午节——感谢我们的先人,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伟岸的风范,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五四青年节——感谢我的年轻伙伴,让我们共同享受友爱的欢乐,永葆青春的情谊。

国庆节——感谢祖**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应聘词

当今社会,人才流动频繁,一般企、事业单位都实行招聘制度,应聘词的写作日渐重要,是个人向用

人单位推销自己展示个人才华的手段之一。写作时要根据目的做到不失分寸,语言得体,既不盲目自夸,也不过度谦虚。

6、东方电视台要招聘业余记者和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打算应聘,请你分别从“记者”和“播音员”的要求上介绍自己的优势。(每句不超过30个字)

①应聘记者:

②应聘播音员:

【参考答案】 ①应聘记者:本人善于观察分析,口头和书面表达及应变能力较强。②应聘播音员:

本人相貌端正,口齿清晰,普通话纯正,朗诵水平较高。

主题词

所谓主题词,就是用来标明图书、文件等主题的词或短语。

7、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热点

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如果2005年以“海洋保护”或“植物保护”为主题,请分别为它们设计一句精彩而有号召力的主题词。(每句20字左右)

(1).以“海洋保护”为主题:

参考答案:.为了人类健康繁衍,请还生命摇篮以澄碧。

(2).以“植物保护”为主题:

参考答案:.对植物奉献爱心,你将陶醉于温馨祥和之中。

画外音

画外音是指电影、电视中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直接发出的声音。如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祝福》改

编的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见人就说逢人就讲“我真傻,真的┅┅”,大家围拢着聆听。此时画外音为:“这个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8、请对下面一组画面加以想象创造,进行解说,使之成为恰当的画外音。注意:解说时,注意主体

和陪衬物、背景的关系,注意顺序,要给人很强的可视性。

画面:①FLISH动画——蒲公英老了;②小蒲公英问妈妈:有什么遗产;③“妈妈”默默地给每一个

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小伞;④“孩子”高兴地在大地的怀抱戏耍。

【参考答案】 深秋,秋风瑟瑟。田野中一株蒲公英,叶子枯萎,枝上一簇簇的白白的“花”,在风中

摇晃。渐渐露出小小的蒲公英籽,在风中摇晃,仿佛在问妈妈。妈妈默默地给它们配上白色的小伞。小蒲公英籽一颗一颗离开妈妈,随风飘去,宛如一群小伞兵。飘呀飘,飘在湛蓝的天幕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晃,用它那干枯的手向远飞的“孩子”们挥手告别。

宣传标语

标语是实用性较强的宣传手段,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会议的宣传、大型

活动的动员往往借助于标语这种传统手段来营造氛围制造气势,拟写时要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

9、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拟两条标语,(从以下3题中任选2题)要求主题

鲜明,构思新颖,角度合适,语言简明,富有文采。(在10-20个字之间)(4分)

(1)(从学生角度)展出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答:

(2)(从社会角度)表现对和谐社会的热情期待:

答:

(3)(从历史角度)表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答:

(1)答题示例:从我做起,青少年要做建设和谐社会的急先锋!

(2)答题示例:人民需要小康,社会需要和谐!

(3)答题示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切合,角度得当,语言连贯,合乎标语的要求,不超字数,即可得分)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是阅读书籍、报刊时写下的文字,可借此加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资料并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历代名人、学者都十分重视写读书札记,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把“看书”和“动笔”相提并论,这对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不无启发。

10、十几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你学习并牢固记住了许多课文。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也写上几句札记。

示例:在平凡的生活里,一个先驱者的使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肩负的,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替代的。现实的“山民”有太多太多的梦,却很少追梦。我喜欢《山民》。

【参考答案】 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很幽默好笑;再读《阿Q正传》,觉得阿Q和无聊下流。阿Q率真、质朴、自尊,任性、愚昧、自贱,几乎集合了所有中国人身上的奴才特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身影。

编者按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形式。

11、今年是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已有53位外国领导人表示将参加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报社准备发一组回忆二战的文章,请拟写编者按。

【参考答案】 岁月悠悠,人类已踏上新的百年路程。然而,上个世纪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何时都不会在人类的记忆中消失。今年是这场全人类的悲剧结束60周年,人们更应追忆那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认清当前国际冲突的根源,为世界的未来夯实和平的基础。

其他

12、已知:

①备考前夕:某学校高三(10)班晚10:30下自习。

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考入重点大学。

解:众里寻他千百度。

答:那人(周公)在灯火阑珊处。

(1)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两条出来。(2分)

信息:

(2)请你给该学校提一条切合实际的建议。

建议:

答案:(1)信息:某学校用“时间+汗水”的方法进行高考备考;这种方法极大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建议:应推行素质教育,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请多给学生一些睡眠时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13、请根据下面的说法填上相应的成语。

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便于人们学习和记忆。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再如:

(1)最宽阔的胸怀___________(2)最反常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

(3)最怪异的动物_______(4)最丰厚的稿酬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虚怀若谷(2)晴天霹雳(3)虎头蛇尾(4)一字千金。

开场白、结束语

开场白是指文艺演出、演讲或晚会活动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宜简洁、新颖、活泼。如胡适在一次演讲时这样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话音刚落,听众大笑。这个开场白既巧妙地介绍了自己,又体现了演讲者谦逊的修养,而且活跃了场上气氛,沟通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一石三鸟,堪称一绝。

与开场白相呼应的是结束语,其作用类似于闭幕词,它是由活动主持人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而作的小结陈词,要求简洁、准确、得体。

论坛留言

论坛留言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中学生没有理由不参与其中,就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焦点新闻人物发表自己的随感。

【创新示例】 任常霞是2004央视评选出的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之一。作为人民的好公仆,任常霞的事迹家喻户晓。作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当代中学生,一定想在互联网上发表你对任常霞的敬意或看法。请你为人民网论坛写上一条留言或网友感言,不得超过50字。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解题秘笈 篇5

一、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安徽卷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Ⅰ卷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字

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答:(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浙江卷

定林①(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答:(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

答:(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

二、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答:(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Ⅱ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14.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答:(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答:(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

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答案及解法

1.【试题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2.【参考答案】

(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2)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3.(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分析】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注意动词“绕、隐、争、归、见、飞”等。(2)【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4.(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3)A 5.答案提示:(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6.(1)运用拟人手法,请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7.(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8.(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9.【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10.(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11.(1)(4分)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2)(4分)

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12.(1)(3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分,“网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比喻生动、新奇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2)(5分)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和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答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情绪的,给2分,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分;能从一、二两句的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三、四两句的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的,经3分。(意思答对即可。)

13.(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4.(1)(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15.(l)(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16.(1)(2分)屈原 白居易(2)(4分)

内容:①漂泊的焦思 ②谪官的愁思 ③乘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获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上一篇:专访文案范文下一篇:《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解读及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