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精选8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英法双语
班 级: 4140100430
学 生: 4140100430 沈锦霞
摘 要
古代希腊文化无疑是西方文明为之骄傲的源头之一。事实上她是酝酿西方文明的文化酵母,当一个现代人满怀惊异之心欣赏古代希腊几近完美的艺术品时,他仍然会清晰地感受到希腊文化的震撼力在蔚蓝色的地中海和爱琴海的海岛上。
被称为现代西方文化之源的古希腊文化,以其独特的风采、卓越的成就和奠基性的地位在西方文化的启蒙、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信仰、科学等诸多方面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对以后的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古希腊文化中的主要几个领域的成果对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概述,希望能进一步探讨其深远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 西方文化 影响
III
ABSTRACT
Ancient Greek culture is undoubtedly the pride of one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sources.In fact she is the brewing yeast cultur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when a modern man see near-perfect views of the ancient Greek art with a wonderful heart, he still clearly feel shocking at Greek culture in the blue of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Aegean islands.Ancient Greek culture which is known as a source of Modern Western culture, with its unique style, exceptional achievements and groundbreaking role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Western culture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create a dazzling cultural achievements and spiritual wealth the development in philosophy, literature, history, art, religion, science,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nd had a tremendous and profound impact for the future of Western culture and world culture.In this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made by the main areas of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Greek culture hoping to explore its profound impact further.Key words: ancient Greek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influence
IV
目录
摘 要........................................................................................................III ABSTRACT.............................................................................................IV
一、古希腊文化简介...............................................................................1
二、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1 1.古希腊宗教神话影响了欧洲民族的人生观.................................1 2.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2 3.古希腊艺术是欧洲艺术发展的启蒙导师......................................3 4.古希腊宗教是西方民主思想的启蒙者..........................................3 5.自然科学成就是西方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三、小结....................................................................................................4 参考文献:..................................................................................................5
V
一、古希腊文化简介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腊文明分为五个阶段:
古希腊神话发展得十分完善,相当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和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态。我们可以看到神话中的神就像孩子一样天真、纯朴,敢爱敢恨,会哭会笑,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自由地追求自己所想要的快乐,恣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关于神为所欲为的自由描述,正是人类欲望的隐喻表现,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欲望的崇拜。
当人从童年进入成年,从幼稚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稳定的思想、性格、气质,也失去了童年时代毫无掩饰毫无顾忌的快乐、悲伤和痛苦。人们更多地是在理性文化中生存,奔放的情感被冷静理智所控制,自然的欲望也被道德伦理所压抑。理性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贫困、寂寞,空虚和无聊。而希腊神话所反映的古代神灵自由奔放的感情生活就如醍醐灌顶,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满足内心世界的渴求。宗教神话给予现实的理性以最好补偿,平日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和欲望的追求和渴望,能够在神话世界里得到宣泄和满足。
人们满足内心的渴望在希腊神话的延续中得到了精神补偿,于是人们乐于在生活中表现和发展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不仅有罗马神话作为继承,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能够为作家们创作的无数优秀作品提供良好文化素材。
不用说在西方世界长大的人们,就连在东方现代社会成长的我们,童年时期或多或少都听过或看过古希腊神话故事。故事中的神,会哭会笑,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这让看惯了严肃、端庄的中国神仙的我们耳目一新。我认为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中国神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对性的差别上。中国神一般宣传无欲无求,更是禁止谈恋爱,这从七仙女,白蛇传等神话传说中都有体现。而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都遵从自己的内心,毫不忌讳。这也形成了欧洲人和中国人对性的不同看法。
2.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哲学一般认为源于公元前
3.古希腊艺术是欧洲艺术发展的启蒙导师
古希腊艺术作为西方艺术的起源,为西方艺术提供了理想的典范,它通过将宇宙与人类合为一体来进行探究,充分认知人体的和谐特征与人体由于和谐所带来的美感。古希腊人相信人体是美的,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体现出宇宙间所能够发现的智慧与秩序,同时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
当古希腊人开始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神和自然力的崇拜时,古希腊艺术家们已经把这种观念推广到建筑、雕塑艺术等各个方面。他们以人体雕塑表现其心目中的神的形象,并以此象征宇宙的神圣秩序。寻求一种人体标准来表现美,这表现出古希腊艺术中对“人”的颂扬与重视。
随着欧洲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二者除了在经济上存在冲突,在思想文化上也有彼此相对立的观点。封建统治阶级试图通过宗教来控制民众的思想,而新兴资产阶级则要求人权的被尊重以及不受侵犯。体现出以“人”为核心精神的古希腊艺术契合了资产阶级的理念,于是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及古罗马文化”的名义轰轰烈烈地展开,继承了古希腊艺术中对人的尊崇,通过创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艺术作品来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作为对现实反抗的重要力量。
古希腊艺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根基,而文艺复兴又始于意大利,在文艺复兴时的艺术作品大量借鉴了古希腊艺术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对这类古典艺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共同特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就充分体现出古希腊雕塑和谐的理想美,主要突出在人物雕刻中,后来欧洲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古希腊神庙柱式建筑风格相当大的影响
4.古希腊宗教是西方民主思想的启蒙者
古希腊宗教与古希腊神话密不可分,具有多神崇拜、人神同性、活动频繁、民主政治等特点。古希腊宗教没有统一的经典教义束缚,没有教会组织以及神职人员的控制盒敢于,这种宗教的世俗性使人们拥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和政治权利,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芽,为孕育西方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5.自然科学成就是西方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方面,泰勒斯证明了许多几何学命题, 提出了“ 直径平分圆周”、“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等定理和圆锥体、球体等体积的计算方法。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最早证明勾股定理的人,该定理也因此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天文学方面, 泰勒斯曾正确地预言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全食;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宇宙是球形的, 其中心是“中心火”, 各天体都围绕它运行。欧克多斯则提出了“地球中心论”, 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并据此建立了世界上
个宇宙几何模型。
生物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平时注重观察动植物, 亲自解剖动物, 著有《动物志》、《植物学》等著作,并按照从低级的无生命到高级的动物界的不同层次对生物进行了分类,这对后来的达尔文进化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医学方面,贡献最大的要数希波克拉底, 因为他
参考文献: 1.彼得克里斯著:《探索古希腊史》,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年9月。2.黄颂杰、章雪富著:《古希腊哲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3.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著:《爱琴海的文明——古希腊》,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
4.魏凤莲著:《古希腊民主制研究的历史考察:近现代》,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5.郑振铎编著:《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7月。
希腊在科学技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和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广泛的吸收着东方文化因素, 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且丰富了自身的文明。所以,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西方文明的源头, 即古希腊文明的发展以及繁荣均与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埃及文明等东方文明的贡献息息相关。曾经著名的科学史专家萨顿认为, 西方科学的技术是东方的, 若缺少了这些基础, 无论希腊的天才有多深刻, 希腊也难以创立或者形成与实际成就可比的任何东西。早在西方尚且处在原始社会时期, 印度、埃及和两河流域等地便相继创建了较为强大的国家, 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贸易的发展、大规模的移民以及两地人民的不断往来, 各个地中海民族相互融合, 逐渐推动了东方文明与希腊文明的融合。由此可见, 东方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 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诸多影响
古希腊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 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古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各种接连不断的海外殖民, 再加上古希腊人热爱冒险和旅游的天性以及频发发生的战争, 最终使得古希腊广泛的与东方文化相互接触。古代东方的科学技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和文学艺术也正是借助于旅游、海外贸易、战争及殖民等多种途径融入且传入古希腊文化当中的。
2.1 东方文化西传的必要途径——旅游
爱好旅游时希腊人的天性, 而当时从后列各地到中国、从伊奥尼亚到巴比伦、埃及之间的交通已经建立。古希腊众多知名学者基本上都曾经游历于国外, 一些探险家深入东方地区, 并且抱着探疑及科学的眼光考察所遇到的新事物, 由此可知, 这些古希腊人接受了多么丰富的东方文化和东方知识。旅行家之父希罗多德自其三十岁便开始在希腊本土、西西里、意大利南部、黑海沿岸、埃及、马其顿等地游历, 不仅丰富了知识, 而且开阔了眼界, 从而撰写除了《历史》这部宏著, 大量的介绍了东方波斯和埃及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科学文化, 对古希腊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漫游了埃及、北非的昔蓝和叙拉古等地区, 对各种的政治制度和学派思想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而亚历山大的东征实质上是对希腊文化的传播和东方文化的吸收, 亚历山大的东征加速了东西方民族的加速, 在此过程中, 东方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古希腊文化, 推动了古希腊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
2.2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纽带——殖民
海外殖民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希腊吸收东方文化, 并且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文化的兴起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殖民城邦强化了海外各地与希腊的联系, 为古希腊人吸收且接触东方古代文化提供了条件, 进而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及交流。在爱琴文明时期, 古希腊人便向海外开始殖民, 将部分城邦居民向国外甚至海外迁移。由于古希腊土地贫瘠而又多山, 人口一旦增长, 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耕地不足问题。在生产力非常滞后的古代时期, 为了将这个尖锐严峻的现实问题加以解决, 希腊人不得不移民于海外, 不断地将定居范围扩大。公元前七世纪, 古希腊人的海上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所以希腊殖民性质也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殖民初期是为了从事农业, 而后来更多的则是为了经营贸易, 在如此激励性的大环境当中, 古希腊人对哲学以及科学进行了大力的发展。由于贸易势必会带来思想上的交流, 以及对信仰和习惯的融合及摩擦。商务方面的竞争, 一定会引起思想上的活跃, 音乐古希腊人长时间的远离故土, 因而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和制约, 更容易对海外文化加以接受。比如, 爱奥尼亚哲学极有可能是波斯的东方贤哲以及埃及祭司的古老智慧, 甚至还有可能是迦勒底的僧侣科学、印度的卜者。若没有这些殖民磅秤, 那么希腊人就无法与东方世界接触, 希腊历史更无法形成。东方古代文化正是通过殖民邦城传入希腊的, 进而影响着古希腊的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 成就了古代希腊的历史。
2.3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海外贸易
古希腊地理范围的中心是希腊半岛, 主要包括西面的爱奥尼亚海与东面的爱琴海, 以及今天西西里东部海岸、意大利南部和土耳其西南沿海等地区。正是因为希腊岛内部的土壤十分贫瘠, 因而该岛农作物往往生长不足, 古希腊人为了能够得以发展及生存, 很早便开始发展海上贸易。希腊内部岛屿众多并多山, 陆地交通存在较大的困难, 然而却有着优良的天然港口以及漫长的海岸线, 所以, 海洋便成为古希腊交通的主要线路, 而发达的航海使得各民族与希腊的相互交融提供了可能, 而海上远航贸易则意味着要与新的文化和新的语言接触。古希腊人在叙利亚北部地区的奥龙提斯河附近创建了贸易点, 开始逐渐在两河流域进行贸易往来, 最终这一贸易点成为了东西方贸易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借助于贸易, 不但将西亚的珠宝、象牙和青铜器传到古希腊, 同时因西亚当时社会的动荡, 还将众多工匠带入到了希腊地区, 这些工匠有的在希腊从事青铜器的制作、珠宝饰品的加工, 甚至有的到了更远的希腊世界, 这样的联系及交往对古希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对古希腊历史加以研究, 就必须对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了解。古希腊文化对东方文化当中的各种养料广泛的汲取及创新, 并且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埃及文明以及两河流域文明等东方文明委古希腊文明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因此, 研究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众所周知, 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便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然而在形成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进程当中, 东方古代文化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谓是功不可没。东方古代从科学技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以及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通过旅游、贸易、战争和殖民等途径, 在不同程度上对古希腊文化带来了影响。本文结合东方古代文化及古希腊文化的发展, 深入的探究了东方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东方文化,古希腊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1]、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试论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
[2]、瓦尔特.伯克特, 唐卉.希腊文化的东方语境[J].江西社会科学, 2010 (6) .
【关键词】古希腊 西方文明 神话故事 思想家
在古希腊,最受崇尚的美德是勇敢,这美德的形成与古希腊的三面环海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爱琴海参差而狭长的的海岸线为船只提供了大批港口,因此,海洋成了古希腊的生命线,他们靠海为生。但是,由于海洋多变凶险,进而铸就了海洋上希腊人民的勇敢探索精神,这也孕育了后来西方文明中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例如,在2008年,美国遭遇了金融危机,很多企业破产,股市暴跌,失业率上升,物价暴跌,经济进入萧条时期,在此背景下,提出“Change”口号的奥巴马赢得了美国民众的心,得以上台执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2009年,奥巴马签署了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稳定金融经济环境,完美地实践了当初“Change”的承诺。
古希腊多山,连绵不绝的的山脉将平原阻隔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单位,进而形成一个个城邦,每个城邦都相对独立,都有自己崇拜的神明,当时古希腊的信仰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虽然如此,但众城邦却有一个共同的、影响最为广大的信仰——《荷马史诗》。 由《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组成的荷马史诗是现存的最古的希腊文学作品,标志着希腊文学的辉煌的开端,对于当时古希腊人来说,这两部史诗是相当于《圣经》的存在,是每位公民都相信,而且必读的。由于影响巨大,其中所讲述的神话故事、所推崇的精神对西方文明有着深远影响。
《伊利亚特》的主人公之一是阿喀琉斯,阿喀琉斯代表的是平民英雄,体现个体主义。引用BBC纪录片《古老的世界》的一句话:从一开始,文明就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战争与文明形影不离,不可分离。当毗邻的城邦挑衅对方的领土主权时,它就成了战争的导火线。而《伊利亚特》主要就是讲述神或者人在战争中的故事,讲述特洛伊战争的神话传说。不同于古希腊其他早期神话的呆板形象,《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是有鲜明特色的。而作为主人公之一的阿喀琉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虽然他英勇善战,但是一开始时他是不愿意参战的,即使他们那一方军队节节败退,他也不为所动。但是,当与他情同手足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人杀死以后,他终于暴怒了,他发誓要不顾一切为朋友报仇。在他杀死对手赫克托尔之前,神告诉他,如果你杀了赫克托尔,你也必然逃不过死亡的命运,但是他为了朋友,还是义无反顾杀了对方。所以说,他的行为极其强烈地体现了个人主义。这就是孕育了作为西方文明特征之一的的个体主义思想。
个体主义意识在西方社会中有明显体现。西方人特别注重“社会对个人是否公平问题”,每公民的合法权利是第一位的。美国宪法规定了大量有关公民个人权利的,体现的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能够无缘无故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从权利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不能以任何理由去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假设来说,恐怖分子要袭击白宫,他们在白宫藏了炸弹,恐怖分子提出条件,只要你们把某某人交出来,我们就可以把炸弹拆除。面对这样一个处境,除非那个人自愿奉献,否则美国是不会选择牺牲个人的,而且美国也没有权利这么做,这就是个体主义对美国价值观的影响。再比如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西方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去参加比赛,他们追逐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国争光,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可见,个人主义思想对西方影响深远。
另一部史诗是《奥德赛》,它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取胜后及返航途中的历险故事。其中不仅体现了奥德修斯的冒险精神,更多的是对他智慧与理性的体现。他把古希腊所弘扬的智慧、忍耐、节制和勇敢融合在一起,受到古希腊人民的推崇。同样,这些精神也对西方文明产生深渊影响。就拿节制来说,西方人希望对社会实行事后被动制约,用法律和组织措施来解决问题。
但是,不管是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还是奥德修斯,他们命运都是被神事先安排好的,是宿命,仅仅是神话。但是,只有神话没有理性还不是真正的文明。当人民从神话慢慢走出,走向理性的时候,西方文明才真正产生。被认为“自然哲学之父”的泰勒斯认为水是构成宇宙和自然的本体,他不再受信仰的牵制,走向一种理性与哲学。之后的人们开始怀疑神的存在,继而开始有了关于世界本原的理性的思索。之后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让人从信仰走向理性的哲学理论,这些无疑都是以理智为基础的。从英国的经验主义到美国的实用主义;从路德的宗教改革到韦伯的新教资本主义理论,再到穆勒的利己主义,都浸透着一种理智精神。理智精神是整个西方文明最典型的精神,进而在理性精神的基础上产生了法治,法律是任何人都必须服从的。这其中最经典的是“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用生命来维护雅典城邦的法律尊严,从而演绎出苏格拉底著名论断——“守法即正义”。苏格拉底之死对他的弟子们震撼极大,也促就了后世对法律的更深的思考,使得法治观念永存,进而影响西方世界的法治观念。
历史只是现代人对远古时候的回想记忆。其实现在每个人看见一些关于远古的人物、事物、还是其他一些东西,现代的人都想知道以前的人们是如何的生活。每次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人与自然》,还有一些关于对古时候的探索神秘的事物,以前的东西是很古怪的,对于现在是没有想象到,也无法想象到的事物。所以我对古代的事物有一种神秘感,我发现现在对古代的历史越来越感兴趣了。现在我们就谈谈古希腊的历史。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爱琴文明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它是爱琴海及周边地区青铜文明的统称。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希腊爱琴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北希腊的卡尔息狄斯地区曾发现早期人类头骨,研究者认为是尼人类型。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发现在希腊半岛。大约公元前7000年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居民用黑曜石制作的石器捕捉海鱼。新石器时代的居住地分布于希腊本土和爱琴海各岛,最早可推至公元前6000年前,著名遗址有马其顿新尼可米底亚、色萨利塞斯克罗和克里特克诺索斯等。新石器时代各处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种大麦、小麦和豆类等作物,驯养绵羊、山羊等家畜,崇拜象征丰产的泥塑女神像。农业技术大概从西亚通过小亚半岛由海陆两方面传来,可能伴以农业移民。新石器文化各处居民多以黑曜石制造具有较锋利边缘的石器,而黑曜石只产于基克拉迪斯群岛的米洛斯岛。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6000—7000年间,爱琴海上就开始了互通有无的贸易往来。
约公元前1200年,希腊人(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此后300年,希腊完全陷入沉寂状态,封闭又贫穷,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因为对这一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史诗》,所以又称“荷马时代”。在荷马时代末期,铁器得到推广,取代了青铜器;海上贸易也重新发达,新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希腊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并于前776年召开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古希腊文明进入了兴盛时期。随着人口增长,希腊人开始向外殖民。在此新的希腊城邦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这不是为了否认其他在古埃及、闪族以及巴比伦文化里出现的早期哲学家而作的谣传。诚然,每个文化中都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们有证据证明一些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可能至少接触过某些埃及和巴比伦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腊思想家与他们的前人相比思想上多了一种元素,使他们与前人的思想区分开来。
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勤劳的古希腊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本文将分成,文化艺术,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探讨。西方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多么地深远。也许从这种透入骨髓的深刻中我们能学会反思自己的文化,找到其中的精髓,重新合理地给自己希腊文化元典就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与首创的学科经典之作,在我们看来,除《理想国》(柏拉图,、《形而上学》与《工具论》(亚里士多德,等先哲论著外,尚有《伊利昂记》与《奥德修记》(荷马)、《伊索寓言》(伊索)、《几何学原理》(欧几里得)、《政治学》与 《诗学》(亚里士多德)、《普罗米修斯》(伊斯库罗斯)、《俄狄浦斯壬》(索福克勒斯)、《美狄王》(欧里庇得斯)、《鸟》(阿里斯托芬)、《历史》(希罗多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等等,它们的传世为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产生了巨大与深远的影响。冯天瑜说元典之作为“其思想富于原创性,其主题具有恒久性,因而元典有着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超越性”,上述被列为元典的作品,无疑都具有这样的品格与特,洼,由它所孕育的“希腊民族精神”,经过世代的继承、充实、演绎与发展,已日渐融合到西方社会的集体意识中,并进而成为影响西方社会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传统,人类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程中不断地迈开了前进的步伐。
希腊发展是一种互相合作的良性竞争模式。并且,后者己渗入当代西方人的精神领域。除此之外,希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商人进行的海外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本土的农民耕种。希腊城邦中的奴隶数量比罗马少得多,罗马经年累月的征战,带来财富的同时还有大批大批的奴隶,这些奴隶广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产业,比如采矿,冶金,驾船,铺路和大型建筑的建造。可以这样说,古罗马的伟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隶创造的。
一谈到民主,我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除此之外,在文学、雕塑、自然科学等方面,古希腊为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马克思曾高度评价希腊艺术和史诗的成就,认为它具有 “永久的魅力”、“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其实,古希腊文明的永久魅力何止艺术和史诗,随着古希腊文化的元典精神一再被弘扬与重建,古希腊文明的现代价值也就一次又一次地被追寻与创造(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可称为典范)。在这过程中,人们莫不感受到希腊元典精神的原创力和那刻骨铭心的“永久的魅力”,这也正是古老的希腊文明与希腊文化所蕴含与发散的“永久的魅力”。定位,从而更有动力地前进。
通过本学期的《世界文明史》课,学到了很多关于古代文学、政治、人物活动等一些不为解开的想法,以前心里有好多的为什么,现在却不会再问了,这学期的课让我对历史有新的了解,有新的认识;今后我会关注历史,关注我的疑惑,一切将会迎刃而解。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0913班 张小曼 0904093125
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有其优点必有其缺点,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说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灾祸是福报的倚靠,福报是灾祸埋藏的地方)。有人说这什么祸端呀灾祸呀福报呀,听着怎么这么玄乎呢,是不是都是封建迷信呀。这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听着很玄乎,但是道理真的就在其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现在的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有多大,的确,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条件可以说是飞速发展,工业经济步步高升,但是西方文化典型特点就是,强调个体自由度,强调物质,也就是物质第一性,更高、更快、更强,他们不遗余力的通过提高技术手段来认知人类周围的这个物质世界,这就造成了精神境界的枯萎,它跟不上物质条件的发展了,失去平衡了,你说它能不跌跟头吗?偷盗、抢劫、酗酒、打架、吸毒、犯罪,一系列灾祸全来了,而且这些灾祸同样具有西方特色:更高、更快、更强!因为他强调物质呀,强调效率,强调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物质结果,急功近利呀,疯狂的利用资源,自己的资源不够,满足不了个体的自由发展,满足不了个体膨胀的欲望,满足不了人类牵拉出来的欲望,资源是有限的,欲望是无限的,怎么办呢?抢啊!夺呀!从其他国家或者从其他人那里坑蒙拐骗,烧杀抢掠呀,从
小打小闹到后来的世界大战,人类灾难不断升级,后来终于认识到世界战争的可怕了,才有了现在暂时的相对和平时期。但是呢?这种劣根性并没有改变,虽处在相对和平之中,却怀揣着随时战争的心态,这就是这些年来西方文化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弊端。
看看现在的国人,尤其是我们年轻一代,盲目的追随西方文化的热潮,盲目而过分的强调个体自由度,纵情牵拉自己的欲望,很多国人学会的更多的是私欲、放纵、疯狂、无常、偏执,喊着所谓的人权、隐私、自由、平等,殊不知这些东西只有在特定范围内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越过这个度,超出这个范围,这些东西就不再适用了,就不再符合自然规律了。比如,你强调人权,可以,但如果在任何环境下都拿所谓的人权作为护盾,父母老师你都敢无视,我行我素,我要人权,老子天下第一,这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很多年轻人都犯了类似的错误。你强调隐私,可以,但是过分强调隐私的话它就变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父母与孩子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就不会有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信任与理解、这就是隔阂与代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你强调自由、个性,当然可以,但你的自由不应该成为限制别人自由的枷锁,你的个性不应该成为扰乱他人生活、扰乱社会秩序的武器,当前社会酗酒、打架、吸毒等种种乱象甚至犯罪与过分强调西方文化中所谓的个体自由度与个性有直接关系。你强调平等,当然也可以,中国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借鉴西方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做朋友,女儿和妈妈成了姐妹,儿子和爸爸成了哥们儿,你觉得合适吗?亲子关系看起来似乎更亲密了,然而好景不长,悲剧发生在了很多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对父母说:咱们现在是平等的了,你们现在能看电视凭什么不让我看,你们在屋里亲热凭什么不让我谈恋爱,如果你们再这样我就不和你们交朋友了。。孩子小不懂事,可是家长也跟着盲目胡来,那还了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已经发生在了很多家庭中,导致亲子关系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当父子做了朋友就很难再变回父子了。这个道理,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明确的阐述:人与人之间有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如果其中任何一伦关系颠倒、混乱或出错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现在很多家庭老子管儿子叫爸爸,儿子管爷爷叫孙子,长辈围着晚辈转,迟早有一天这个家庭会有灾难。
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那就是:西方文化为什么就能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第一是我们自身的内部原因,中国分为3个派别,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走老路子),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中间派(认为单纯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则能救国)。一开始是中间派掌权,推行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中间派的做法不可取,于是激进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被丢弃。新中国成立后,阶级斗争以及文化大革命,再加上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不推崇,使很大一部分国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误解,认为传统文化全部都是封建迷信时代的产物,这样一来,国人在文化的精神上处于一种空缺的状态,所以在改革开放后,西方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压抑的文化需求,正是这样西方文化才被年轻人接受并且迅速的推广开来。第二是从西方文化自身方面来说,其思想是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的影响,重视个性与意志的自由,人权,注重实践和探索,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在一定程度上给西方文化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再加上它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特点。因此才导致了今天社会文化的面貌和盲目追随西方文化热潮的现象,当然,这也伴随着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流失。
西方文化崇尚更高、更快、更强,他们发明了百米赛跑以及一系列惊险刺激的运动,他们喜欢挑战自我,挑战生理极限,挑战自然限制,挑战不可能,大家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敢于挑战一切,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很励志,很刺激,是吧,但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我们老祖宗搞过百米赛跑比谁跑得快,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惊险刺激的挑战更高、更快、更强是对自然规律的藐视,自然规律你都敢挑战,你这不是逆天吗?目前人类的百米记录是9秒58,有生理学家预测就人类现阶段的进化程度和生理机能来看,如果百米达到9秒3的时候会导致内脏破裂而猝死,你不是跑得快吗?那恭喜你,你离死亡又近了一步!因为总是一味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总是挑战极限,所以你总是不满于现状,欲望就像魔鬼,你喂它一尺,它就增大一丈,人们永远也喂不饱它,欲望满足不了怎么办?人们就开始急躁浮躁,钻营取巧,兴奋剂、瘦肉精、三聚氰胺、膨大剂、违规色素添加剂、过量激素催熟催红催产等滥竽充数、揠苗助长式的更高、更快、更强,贪污受贿、暗箱操作、垄断、循环借贷,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玩弄手段占为己有,从此走上了违背自然规律的道路,这就是形成了现在社会丑陋的一面:私欲膨胀,物欲横流,害了自己的同时也害了别人。
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只会做事而不会做人了。人的一生无非两个做为,第一,做人,第二,做事,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先做人再做事,如果一个人连人都不会做了,那他还能做出人事儿就奇怪了。中国传统文化教人做事的同时更注重教人做人,我认为学习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这个社会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古人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区区几字,尽含人生哲理,意思是说:违背了伦常,很快就会遭遇灾祸(包括疾病、意外、折福折寿),一个人的德行与所处的地位(包括名誉、职位等待遇)不相匹配的话,必然会招致灾祸。一个人发出作用必然会收到反作用,你如何待人,人家就如何待你,你怀着赤诚的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真诚待你,有些人觉得自己周围的朋友都充满了负能量,那很可能是因为你和他们一样,传统文化中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人称之为感召,你浑身充满正能量,自然会吸引来志同道合的人,因为你们立场相投,一拍即合,那么你周围自然都是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如果你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钻营取巧,经常出入一些不正当场所,那么你交的朋友肯定很多都是这样,精于算计,沾染恶习,充满负能量,弟子规中就有讲: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表面看像封建迷信或者道德恐吓,其实说的是自然规律,天就是指自然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西方文化,我们要取其所长,补我所短,西方文化有其可取之处,但我们要加以甄别,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选择性的吸纳、融合西方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其内在价值,最终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捧西方文化潮流,不加辨别,生搬硬套,导致鞋子不合脚,像剪下来的无根之花一样很快消亡,甚至像邯郸学步一样,不仅没学到西方文化中精髓的一面,反倒还把自己凝聚了5000年智慧的传统文化弄丢了。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西方文化带动了我们的物质发展,却引发了我们精神上的混乱扭曲和空洞,我相信传承了500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塑造我们的内在涵养,弥补精神世界的空洞,让国人重拾中华民族的灵魂,面对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能够泰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 ,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 ,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 ,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 ,分析其理论原理 ,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 ,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关键词:文化 差异 全球化 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 :“所谓翻译 ,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跨文化合作)”、“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因此,怎 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 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 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 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 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正是源于英国的著名历史事件—1815 年滑铁卢之战。所以,如果翻译工作者能多了解彼此语言的传统文化及某些著名历史,这无疑对翻译有很大的帮助。
二.宗教信仰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欧美人信基督教的居多, 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因而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的说法。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相信“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再如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要神形并茂地译成英语并不容易。主要问题在于信仰基督教的英语国家对“和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而有关和尚的典故更是鲜为人知。因此,译成英语时形意很难兼顾。所以只能传意或重形取其中一种,传意可用英语中现成的成语:One boy’ s boy;two boys are halfa boy;threeboys are no boy.再看下面实例: Being a teacher is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如果直译为“老师一直在创造中,犹如泥土开始呼吸”是错误的,因为信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是来自尘土,又归于尘土。因此,英语中的creation 往往与“上帝”有关,而dust 或clay 则常指“上帝创造的人”。由此可见中西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中。如果译者缺乏对这种文化个性的深刻了解, 就难以鉴别句子的文化内涵,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时间观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等。再看下面的例句“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故事的后面”不能译成“behindthe story”, 英文不这么说, 英语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地道说法是视角相反的“aheadof the story”(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说了)。因此, 这个句子可以译成“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the story.”译者如果缺乏对英汉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作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错误或误译。
四.日常谈话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称谓的翻译。称谓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们反映了习俗风尚和表达习惯。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 比较模糊, 在使用上表现出相对的随便, 它不象中文里的称谓,非得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 这与西方社会的“人为本, 名为用”的价值观及中国文化传统的“重名分”有关。如父辈的男性亲属, 英语中概以“uncle”称之, 而汉语则有“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等称谓;“cousin”一词也可对应于中文里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姐、表妹”等称谓,因此英译汉时,就必须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此外,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尊称, 谦称词或词语,如“××君、××先生、×公、×老”以及“小人、寡人、鄙人”等等。要把这些词语翻译好,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英语里几乎没有与此相对等的尊称、谦称词语。因此, 在翻译时,只好将就按英语习惯表达,译成Mr.××,而不能把“某某君”译成gentleman ××, 把“某老”译成senior ××,or old ××等等。
五.各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社会 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形成一种独特的观点和认识。而词汇的象征意义是最富有文化气息的联想意义的。譬如,英语有man’s best friend(人 之良友)的说法。谁能想到这是指什么动物呢?说“人之良友”是狗,许多人会觉得奇怪,在中国,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习语几乎都是贬义的: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血喷人,狗眼看人低,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但在英国,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喜欢狗忠 实、可靠、聪明、可爱的品质,把它视为忠诚的伙伴,dog在英语(特别是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A luck dog 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 把我的朋友看作是你的朋友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时Hot dog 热狗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助人过难关;又如“龙”这个词在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外国人却“谈龙色变”,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由于各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习俗,从表面意义和形象构词到深层内涵和文化特征全都一一对应。这样就要求在进行翻译或是跨文化交际中,深刻把握其文化内涵,从而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六.饮食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有着源远历史的烹饪大国,其复杂的菜系更是举不胜数,当然对于国人来说,一说菜名就知道是什么菜,主料、烹饪方法、形状及口感都了解一清二楚,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如果直译的话,就有可能让他们产生误解。譬如,夫妻肺片,民间翻译:Husband and Wife’s Lung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麻婆豆腐,民间翻译:Bean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长满雀斑的女人制做的豆腐);如果是这样翻译给外国游客的客的话,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的表情,这顿大餐还进行的下去么? 所以为了避免笑话百出,我们可以这样翻译:夫妻肺片—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泡在辣椒酱里的牛肉和黄牛肚);麻婆豆腐—Mapo Tofu(麻婆豆腐的汉语拼音。有些菜名翻译为避免直译产生误解,我们可以从主料、烹饪方法、形状或口感、人名或地名等方面来着手进行翻译。其中,具有中国餐饮特色的传统食品,使用汉语拼音命名,如饺子:jiaozi;具有中国特色且被外
国人接受的菜名,使用方言来拼写,如:豆腐:Tofu;中文菜肴名称难以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汉语拼音,并在其标注英文注释。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严重的复杂情况”。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可见,要想译作传意, 甚至传神。首先心须克服两种语言所负载的不同的文化差异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因此,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如原译文语言与文化因素与译文基本一致时,可采用对等直译法、形象套用法、借用类似法等;如果原文语言的文化因素与译文不对等时,可采取求同存异法、意义 对等法、添加注释法等,当然将一种语言译为不同文化的另一种语言并非容易的事,而将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语词翻译成同样体现文化特色的语词就更是难上加难,有 时难免出现引起读者误解和曲解的翻译。这就要在异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中找一个正确的切合点。
参考文献:1.胡文仲1 文化与交际[M]1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4.2.邓炎昌,刘润清1语言与 文化[M]1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4 3.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希腊神话被认为是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神话, 其中一个原因, 就是它对整个西方文化, 尤其是英语文化, 产生了巨大和恒久的影响。它几乎囊括了整个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 比如语言、文学、音乐、艺术、科技, 甚至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本文旨在分析希腊神话对于英语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影响。
一、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要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文化的内涵。广义上来说, 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常包括信仰、习俗、体制、科技和语言, 而这些内容恰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文化渗透到几乎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 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显著的影响, 其中就包括语言行为。因此, 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 作为人类构成的一个本质因素, 语言渗透在人类的思维和世界观中, 阐释了文化现实;另一方面, 作为文化的产物, 语言有利于维持文化的存续。
希腊神话对于英语有着深刻影响, 促进英语的繁荣。很多词汇和习语典故都来自希腊神话。由于语言是文化的必要组成成分, 希腊神话对于英语文化的影响便显而易见。
(一) 源自希腊神话的英语典故
从词典的解释来看, 典故不单单是把几个不同的词的意思简单相加得出的短语或句子, 而是一种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特殊的表达方法。因此, 典故是包含着神、英雄或传说的文化故事。在英语中, 很多的典故都出自希腊神话。
1. 潘多拉的魔盒 (Pandora’s box)
在希腊神话中, 潘多拉是尘世的第一位女性。由于普罗米修斯 (Prometheus) 盗取火种, 宙斯 (Zeus) 为了惩罚人类, 命令火神赫斐斯托斯 (Hephaestus) 用黏土塑造了一个美艳却虚伪狡诈的女人, 取名潘多拉 (Pandora) , 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 并给了她一个墨盒, 里面装有人世间一切的邪恶, 并把她许配给了埃庇米修斯 (Epimetheus) 。埃庇米修斯处于好奇打开了墨盒, 于是, 疾病、绝望、怨恨、贪婪、嫉妒、死亡、憎恨、暴力和残忍等等人世间一切的丑恶全部从盒子里跑出来, 剩下的只有希望还留在盒子里。
于是, 在英语中, “潘多拉的魔盒”通常是指灾难的源头, 意味着看起来珍贵的礼物, 实际上却是诅咒。例如这句话:“The project, which seemed so promising, 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意为“这个计划看似很有希望成功, 实则为潘多拉的魔盒, 充满陷阱。”
2. 阿基里斯的脚后跟“Achilles’heel”
阿基里斯 (Achilles) 是出自荷马史诗的一位传奇英雄。当阿基里斯还是婴儿的时候, 他的母亲就将他浸入斯提克斯河 (the river Styx) , 希望以此让他变得无懈可击、刀枪不入。可是由于是被母亲捏着后脚, 他的后脚跟唯独没有浸入河水中。后来, 在围攻特洛伊的战争中 (the siege of Troy) , 他由于后脚跟受伤而丧命。
在英语中, 特洛伊的脚后跟往往指人的致命弱点。例如这段活“He is an excellent student is our class.He is almost good at all subjects of science, but he gets an Achilles’heel, he is weak in English.”意为“他是班里非常优秀的学术, 几乎擅长所有科学学科, 唯独英语是他致命的弱点。”
(二) 源自希腊神话的英语词汇
除了源自希腊神话的大量典故, 希腊神话对英语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它还衍生出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词汇。这些词汇几乎涵盖了英语语言的各个领域, 比如心理学、天文学以及科技等等。甚至在口语中, 也有大量日常用语, 包括很常见的名词, 都来自希腊神话。
1. atlas
“atlas”意为地图集, 这个词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 名字就叫做Atlas。Atlas是有着强大力量的神, 受到宙斯惩罚, 被迫身背地球。1595年, 比利时地理学家Gerardus Mercator第一次在他的一册地图集的卷首使用了atlas作为地图集的书名, 并绘有Atlas肩负地球的形象, 于是这个词就流传开来。
2. siren
“siren”这个词同样来自于希腊神话。在希腊神话中, “siren”是一位长着翅膀的能用迷人的天籁般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使航船沉没, 并把他们变成腹中餐的美艳女人。后来, 这个词引申为能发出警报的汽笛, 也指美丽却危险的女人。
3. titan&titanic
在英语中, “titan (或Titan) ”指“拥有巨大身躯、强大力量、极其智慧的重要人物”。“Titanic”意为“巨大的, 庞大的”。这两个词都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在被宙斯推翻之前一直统治地球的巨人。
4. nemesis
在英语中, “nemesis”指的是迟早要来的不可避免的惩罚, 或者叫做报应。在希腊神话中, “Nemesis”是报应之神。
除了上述例子, 英语中还有很多科技术语也来自希腊神话。比如拿天文学来说, 太阳系的八个行星中的七个:Mercury (水星) , Venus (金星) , Mars (火星) , Jupiter (木星) , Saturn (土星) , Uranus (天王星) , 以及Neptune (海王星) .都是以希腊神话中神的名字来命名的。并且, 这些行星周围的卫星的名字, 也都是以与这些神关系密切的人或神的名字来命名的。
英语中的心理学词汇受到希腊神话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最著名的两个心理学术语“Oedipus complex”和“narcissism”都来自希腊神话。Oedipus是希腊神话中杀父娶母的著名人物, 因此, 在心理学中, “Oedipus complex”是指“恋母情结”。“Narcissus”本意是指水仙, 在希腊神话中Narcissus是一个拥有美貌的神, 他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并最终淹没在河里化作一朵水仙花。因此, 在心理学中, “Narcissus”意为“自我陶醉, 自恋”。
二、希腊神话对英语文学的影响
文学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学是反应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及希腊神话对英语文化的影响, 就不得不提及希腊神话对英语文学的影响。
(一) 希腊神话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 文学创作的最重要的源泉就是神话。那时候很多文学作品都可以看做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古希腊, 一些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的作品都对现代英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 最著名的四位剧作家:埃斯库罗斯 (Aeschylus) , 索福克勒斯 (Sophocles) 、欧里庇得斯 (Euripides) 和阿里斯多芬尼斯 (Aristophanes) 的创作都来自希腊神话。除此之外, 伟大的文学家荷马 (Homer) 的巨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The Illiad and The Odyssey) 也源自希腊神话。这些作品都对英语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 希腊神话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16世纪, 最著名的一场文学运动当属席卷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Renaissance) , 这场文化运动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 在绘画方面直线对透视法的发展, 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变革。从这场运动开始, 英国的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开始从希腊神话中汲取灵感并开始在作品中使用典故。这其中, 有包括杰佛雷·乔叟 (Geoffrey Chaucer) 、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约翰·济慈 (John Keats) 、雪莱 (Shelley) 以及拜伦 (Byron) 等等的最著名的诗人和作家。
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Troilus and Cressida)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悲剧讲的是一个中世纪的故事, 尽管不完全是希腊神话的一部分, 但是实际上却来源于希腊神话。另外一个例子是弥尔顿的诗歌《科摩斯》 (Comus) 。尽管这首诗歌不长, 却囊括了希腊神话中三十多个任务和故事。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Prometheus Unbound) 借用了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 进行重新塑造, 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反映了雪莱与暴力统治和压迫斗争的信心。
直到现在, 英美作家、诗人以及剧作家仍然在继续引用希腊神话中的典故, 希腊神话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英语文学的方方面面。
三、结论
从以上论证可以看出, 希腊神话对于英语语言和文学确实产生了深远影响。语言和文学是息息相关的。不论作为英语学习者还是研究者, 都应该对希腊神话进行相应的了解和研究, 这将会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积模. (1998) .漫谈希腊神话的影响[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21卷第1期
[2]李小冰. (2001) .漫谈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词汇及其典故[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6卷第4期
[3]王发德. (2001) .谈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4卷第3期
[4]宋丽钰. (2004)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影响浅说[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关键词:汉语 英语借词 西方文化
引言
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语言和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是对文化进行反映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会反过来对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加深,当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其实也将外来语言背后的文化引入了。从汉语中借用的英语词汇可以看出,随着英语在汉语中的应用,西方文化也在这些语言中传递,与此同时也引进了这些外来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因素,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其他的语言体系,不同的语言之间会产生交汇。对汉语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英语逐渐融入进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汉语中对英语的借用,其实是借用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变通。本文尝试着将汉语借用英语词语现象置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语借用英语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词语主要是通过五种途径进入汉语中的,在这几种途径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和融入也十分明显。
一、媒体中的英语借词透露的西方文化分析
(一)电影和电视节目
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传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语的普及。英美电影的制作,无论是题材本身的内涵,还是各种电影技术的应用,都领先其他地区,因此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电影和电视节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十分广泛。英语电影和电视节目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英语的普及。另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电视也是一种十分经济地获取信息的方式,电视节目中英语新闻、娱乐节目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他们在观看电影以及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英语,学习了英语语言中的文化。这些文化以及艺术方面的词汇是结合了汉语和英语产生的一种新词。
(二)通过新闻和媒体进行文化渗透
新闻是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世界新闻领域,英美新闻也处于垄断地位,比如美联社、路透社等英美主要新闻机构,每天都在向全世界传输大量的时事消息,这些消息的覆盖面也十分广泛,涵盖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另外,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消息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互联网上,如果想要获得更多其他国家的信息,则必然会接触到英语,因此,在英语的传播过程中,文化也蕴含在其中。
(三)消費文化的渗透
除了通过媒体、电视节目、电影等进行文化渗透之外,西方的一些国家也在极力推销自己的商业文化和消费模式,一些国外的产品品牌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几乎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比如可口可乐、摩托罗拉等,这些外国的公司在推销自己的商品的时候,也将他们的文化推销给中国人。虽然这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中文,但是在使用中文的过程中往往还是会结合英文,借用一些英语词汇,也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方式。
二、粤语中的英语借词体现出的西方文化分析
我国的语言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地域辽阔,我国的语言种类很多,五十六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的粤语受到英语的影响最为深刻。广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主要阵地,有资料记载,早在1637年英国就派出商船来到广州,而且在广州设立了相关的办事处,此后与中国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密切,很多广东籍的华侨以及定居在香港的同胞在与家乡的人民进行交流的时候,英语就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英语的影响也渐渐深入到每家每户,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多语言的环境,广东与香港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受到的影响也很大。居住在香港的居民几乎都会英语、汉语和粤语,加上改革开放的影响,使得很多广东人开始像香港人一样,在讲粤语的时候也会夹杂一些英语,并且渐渐地将这些英语使用得十分流利和顺畅。对于广东人而言,这并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时尚,更多的是为了减少语言的隔阂,使得交流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而且这种语言方式也已经渐渐成为人们使用语言的一种习惯。随着香港的回归和广东经济的发展,粤语对普通话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粤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很多有特色的英语词汇也渐渐在大陆的其他地区开始应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词汇,比如巴士就是借用英语单词“bus”,的士就是借用英语的“taxi”。在“的士”这个外来词的应用过程中,还产生了很多其他的词汇,比如“的哥”、“的姐”、“面的”、“摩的”等,分别指代的是开的士的人、以小型面包车作为的士的人、以摩托车作为的士的人。
三、中外交流中的英语借词体现出的英语文化分析
在古代,我国就已经与西方的一些国家有交流和沟通,近代以来,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包含了一定的政治背景,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个过程中,民族矛盾之间的激烈碰撞,也为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中西方的交流逐渐增多,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在汉语中借用英语词汇,使得汉语的词汇量不断增加,从侧面推动了汉语的发展。比如“丽丽穿上今年最in的迷你裙和同学一起去看芭蕾。但是到了剧场之后发现演出取消了,因此两个人只好去附近的跳蚤市场血拼,两人又去麦当劳买了一杯可乐和一支冰激凌,去网吧玩了会电游,网上聊天认识了一个GG,发了一个伊妹儿,拜拜之后各自回家。”在这段中文文字中,就有很多由英语词汇派生出来的汉语语汇。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时尚的借词,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使用这些词汇,这些词汇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些文化的传递。以这段话为例,这些词语在汉语中本身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英文的传入,使得这些词汇开始普及,随后便产生了相应的中文对应词,渐渐对这些词语背后的文化也进行了接受。中西方的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与各种书籍、文学作品等内容的翻译有关,在我国历史上就有一大批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对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著作进行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英语借词。后来,这种翻译又延伸到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对我国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词语。这些英语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这样的词汇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些词语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都有可能会顺便附带几个英文单词,让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而且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加深。
结语
“文化全球化”指的是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一个重要过程,包括很多方面。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英语是一种最为广泛的语言,所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自然会选择英语作为首选的交流载体,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使得英语所代表的文化也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借用英语词汇的现象较多,在我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借用英语的情况将越来越多。随着当前世界文化交流逐渐增多,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融合使用也越来越多,比如很多人会在使用汉语的时候也夹杂使用一些英语单词,汉语在借用英语的过程中,也传递了很多西方文化,这些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以及语言的发展也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冀宏.英语中借自汉语的外来词[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01).
[2]张泽芬,刘丽丽.汉语和英语连词语序对比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3]杨惠芳,郑奕.英语中国化的趋势及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4]韩怀伟,赵宏凌.语料库支持的汉化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1).
[5]郑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6]朱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临时词义缩小与扩大的语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7]周志培,冯文池.英汉语的相互影响——汉语的英语化与英语的汉语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1).
[8]黄鸣.从淡化洋节说开去——也谈“文化侵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推荐阅读:
古希腊文化对现代社会影响06-07
古希腊文化03-06
古希腊文化特征12-12
chapter1古希腊文化10-12
西方文明史 古希腊神话论文09-17
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11-14
古希腊12-04
古希腊文明感想07-17
古希腊文明与四大文明09-10
读古希腊神话后心得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