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推荐14篇)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1

1、在帮助小星星找回丢失的星角的情境中体会朋友间相互帮助的快乐。

2、尝试用图形添画的方式表现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主要特征,在比较中感知菱形的外形特征,引发对生活中图形的敏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双色卡纸、记号笔、水彩笔。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家的图片。

背景图一幅:小河星空背景、星星插入教具、菱形小鱼若干。

已有经验: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些基本图形。

活动过程

一、回忆发现——生活中的图形朋友

地球上有三个家:圆形家、方形家和三角形家。每个家里都住着许多朋友。说说三个图形家里分别住着那些朋友?

二、创意表现——图形变变变

1、过完节日,图形朋友该回家了。你想送谁回家?请笔宝宝帮忙,把它变成你送的宝宝。

2、幼儿创作,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1) 幼儿把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创意?

(2) 幼儿添画时是否表现出该物体的主要特征?

(3) 幼儿在创意表现时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

3、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欣赏交流幼儿作品:哪些朋友回到圆形的家?…你认识它们吗?

三、情感体检——找回丢失的星角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2

春天悄悄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虽说春天的脚步静悄悄的, 可是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时, 我们开始了春天的主题活动, 我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美, 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春天的美上, 设计并开展了“春天的秘密”“我眼中的春天”“春天进行曲”“春天的色彩”等活动。在此基础上, 孩子们又生成了“我眼中的绿地”“春天里的为什么”“绿色和黑色” (创编小青蛙和小蝌蚪的故事) 等活动。而我选取《春天的色彩》这篇文学作品开展活动, 旨在通过色彩这个很小的点, 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运用画画、编编、讲讲的方式充分感受和表现春天的色彩。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 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编编、讲讲, 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3.学习创编, 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的色彩》课件、班德瑞《春》的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理解作品内容。

(1) 完整欣赏文学作品 (一边演示课件, 一边朗诵) 。

教师:小朋友们,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 (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2) 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 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 红红的, 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 天气暖和了, 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 (引导幼儿接下去说)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教师小结:对, 春天来了, 小草变绿了, 所以小草告诉小熊, 春天是…… (让幼儿接)

(3) 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 原来春天有绿色, 有红色, 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

2.大胆绘画, 表现春天色彩。

(1)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色彩, 那么, 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 播放《春》的音乐, 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 准备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3.学习创编, 体验成功快乐。

(1) 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 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 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如:这只美丽的蝴蝶是谁画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告诉小熊:春天是……

(3) 整体欣赏 (播放课件)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色彩, 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 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看了小朋友们的画, 小熊突然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 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

4.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 再来告诉小熊。

活动反思

策略一: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开始在一片漆黑中, 出现若隐若现小熊睡觉的情景, 让幼儿观察是谁, 猜想在哪里睡觉, 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 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随着春雷声音和文字的出现, 实现场景切换, 镜头从树洞内小熊睡觉推进到整个树洞的画面, 再切换到树洞外小熊出来的场景, 让幼儿通过情境感悟到原来小熊是在树洞里睡觉,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策略二:营造动态, 利于幼儿语言表达。我借助多媒体课件, 营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 比如:我让小草动态地从土里钻出来, 让幼儿感受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 易于幼儿理解和表达。

附散文:春天的色彩

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 小熊在黑黑的树洞里睡了一个冬天, 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 春天来了, 春天是黑色的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色。”

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毛线在中班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 毛线 美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74-02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我园与生产毛线的大型企业澳洋毗邻,毛线就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资源之一。因毛线集扎、卷、编、贴、画等工艺手段于一身,对于手部灵活性有所提高,表现愿望强烈的中班幼儿来说,可使用各色毛线粘贴、装饰画面,或用毛线作画、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从而提升他们多项活动技能。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毛线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蕴含着无限的教育教学因素,可以成为一门隐形的课程。因此,借助毛线创设教育环境,让中班幼儿从环境中感受毛线的艺术魅力,成为我们运用毛线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一步。

1.毛线造型,打造童话意境

毛线工艺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不是难题,几乎每个老师都有利用毛线编织、勾线造型的经验。我们从微信中看到毛线艺术深受启发,在幼儿活动环境创设中,我们用毛线塑造了各种幼儿熟悉又喜爱的形象,让幼儿感受到仿佛置身于灵动的童话世界。如门窗的长条形把手上穿上了彩虹衣,孩子们这个说是《我是彩虹鱼》里的那条彩虹鱼,那个说是《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波浪形的各种器具则正被一条贪吃的小蛇吞食着,孩子们说那就是《好饿好饿的小蛇》,它吃完了葡萄、苹果、菠萝、香蕉、饭团,还是没有吃饱,现在到我们这里来找吃了;球形的握手等物品则变成了一只只小蜜蜂,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两条触觉向远处张望,好像正盼着孩子们唱着“两只小蜜蜂呀”快乐地奔向自己……这些可爱的造型惹得孩子们常常三三两两地围在那里说笑着、抚摸着,很是好奇,也开心不已。

2.毛线装饰,呈显多彩样态

毛线除了以编织的方式用于造型,我们在环境创设中还将它以线条的团、绕、贴等方式用于作品的装饰,使得作品有了强烈的立体感,再加上毛线本身鲜亮的色彩,更使这些作品在环境中显得光彩夺目、活灵活现。如给作品中的花朵粘贴花瓣;用毛线编成小辫子粘贴在画面里小姑娘的头上做头发、打个结粘贴在衣服上就成了漂亮的蝴蝶结。

二、运用毛线锻炼幼儿的多种能力

当环境创设中毛线的运用让幼儿产生了好奇感,就能成功激发幼儿动手试一试的愿望。我们利用多种时机让幼儿借助毛线进行活动,在我们启发引导下,毛线在幼儿手中成了百变之源,而幼儿也在运用毛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1.多种毛线激发幼儿创作能力

利用毛线可随意塑型的特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多种不同色彩的毛线,如附有较长绒毛的马海毛、较为光滑的羊毛线、粗细各异且色泽多变的腈纶线等,让幼儿可以根据各种毛线的不同特征,在艺术活动中有选择地运用创作。如冬天的手套围巾装饰画中,幼儿就选择了毛茸茸的马海毛进行粘贴,使作品给人以真实感。

2.多项工艺锻炼幼儿动作能力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因考虑他们的能力和实际水平,毛线最常用于美术活动中的粘贴装饰,但到了中班后期,幼儿对毛线运用已有了一定基础,则还可用于多种工艺活动中,即让幼儿在编、织、刺绣等多种活动中锻炼手部动作。如将三束不同颜色的毛线捆住一头,就可让幼儿在示意图的帮助下学习编辫子,这对于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动作能力很有帮助。

3.以物代物发展幼儿想象能力

毛线无论投放到哪里,都可以激发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想象,让它以替代物的身份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晨间体育锻炼中,我们把毛线投放在器材篮里,有的幼儿就手拿长长一束毛线像艺术体操运动员一样的舞动、旋转;角色游戏中,小舞台的幼儿拿毛线挂在头上或是围在脖子上、腰间来打扮自己,理发店的幼儿将它或做成卷或直接长线条地粘贴在浴帽上,戴到顾客头上就有了彩色的多种发型。

三、家园合作提高毛线的使用效度

由于毛线常出现在奶奶、妈妈的手中,可谓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毛线,因此,我们以不同方式和家长一起带动幼儿运用毛线开展各种活动,使毛线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最大可能的有效度。

1.专项亲子活动

为帮助家长配合教师运用毛线开展活动,我们组织专项主题活动,邀请幼儿家长来园,以讲座式的专项培训、游戏式的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在不同方式的活动中了解毛线可以用来和孩子一起开展哪些活动。我们向家长呈现平时幼儿利用毛线开展活动的照片和作品,介绍玩法,并让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尝试练习,让家长感受到毛线这种常见生活材料带来的不同平常的美和快乐。

2.家庭延伸活动

在家长对幼儿园运用毛线开展的活动有所了解后,我们运用QQ群、短信息等方式不时地和幼儿家长交流沟通,向他们介绍适合家中运用毛线开展的活动,让幼儿在家中可以独立或是和家长一起来做一做、玩一玩,作品则带到幼儿园来展示交流。

和幼儿、家长一起用毛线开展美术活动,家长成为了我们的得力助手,幼儿更是在活动中认识到了常见生活材料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因而以往被大家称为废物的东西都重新获得了他们的重视,各种包装盒、豆类等逐渐丰满了班级里的收藏箱。幼儿能有变废为宝的意识,并用自己的双手挖掘、呈现不同的美,那我们利用毛线开展美术活动的研究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中班美术活动 有趣的图形 篇4

有趣的图形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运用几何图形拼贴各种物体,并能添画细小部分,丰富画面。

2、通过用蜡笔和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大小的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的各种颜色卡纸。

2、教师范画(几何图形拼贴的各种物体)

3、每人一张A4纸、蜡笔、胶水、棉签。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是什么呢?(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逐一变出各种图形。

师:图形宝宝告诉我它们有很厉害的本领,会变成各种漂亮的画。

2、出示范例(几何图形拼贴的各种物体)师:图形宝宝真厉害,能变出这么多漂亮的画?(引导幼儿观察每幅画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细小的部分(例如眼睛、嘴巴、树干等可以用蜡笔画出来。

3、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这些画漂亮吗?老师觉得这些画不够漂亮,好像少了点什么。对了,如果给画面添上小草、大树、白云、太阳等会更加美丽。

4、教师示范给添画。

(鼓励幼儿运用多种颜色进行创作)

5、幼儿作画。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拼好后,给画添画其他物体,丰富画面。

6、作品贴到美术区。集体评价。请幼儿说说你拼的是什么?

7、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漫画作品,感受人物脸型、五官的夸张变形。

2、尝试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面部进行大胆想象和创作。

3、感受夸张和变形的乐趣,开拓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各种夸张的脸的漫画作品。

2、脸部图片若干。

3、各种大小的刷有底色的铅画纸,黑色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欣赏漫画作品,感受脸型的夸张、变形。

(1)教师:前几天我们看了一些漫画作品,这些画家的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教师: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把脸变成什么样子了?

(3)教师小结:这些画家喜欢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进行创作,这样可以强化脸部的某些特点。

2、引导幼儿讨论,重点欣赏五官的各种有趣的变形。

(1)教师:除了脸形可以变,你觉得我们脸上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我们看看画家是怎么变眼睛、嘴巴、耳朵的。

①教师出示嘴巴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中的嘴巴特别在什么地方?这张图片中的嘴巴像什么?牙齿像什么?

②教师出示眼睛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中的眼睛是怎么夸张变形的?这张图片中的人眼睛特别特别的小?有点像什么?

③教师出示耳朵部位夸张变形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2)教师:看到各种各样变形的脸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这些作品让我们觉得很有趣!原来我们可以用移动五官位置、改变五官大小的方法将五官进行夸张、变形。

3、明确要求,幼儿创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的脸变一变。你想把脸型变成什么样子?把五官的一个部位变成什么样子?用移动位置的方法还是改变五官大小的方法?

4、相互交流作品,感受脸部的夸张变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教师:你画的脸哪里变形了?变成什么样子了?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欣赏毕加索有关脸的绘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脸的夸张变形,幼儿尝试绘画。

☆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脸的底图和五官的小图片,幼儿将五官摆放在脸的不同位置,感受移动五官位置所产生的夸张变形。

☆家园共育 家长和幼儿在家里可以玩一玩做“鬼脸”的游戏,增进亲子间的交流。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6

设计意图:

“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对幼儿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孩子们每次洗手时,一双小手好象总也洗不干净。一天,蒲智童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杯碰翻了,活动室里顿时乱成一团,孩子们有的跑来向我报告,有的出主意让蒲智童赶快把水擦干净,有的干脆用手把桌上的水往地上抹......当时我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抓住时机,顺应幼儿的兴趣,借助真情实景提出问题:“谁能想个好办法,帮桌上的水搬家。”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我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就这样诞生了。为此,我设计了融认知、情感、表现力为一体关于水的探索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持续性的探究,并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创造性地加以表现。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2、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3、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2、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活动难点:

1、了解糖、盐等物质的融化现象。

活动准备:

1、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雪花片。

2、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若干。

3、一次性透明的杯子、小勺子,白糖、盐、铁、塑料品、毛巾等 人手一份。

4、水宝宝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啊?(出示水宝宝图片)教师:你们喜欢水宝宝吗?水宝宝它呀有很多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二、探索活动(一)

1、闻一闻,尝一尝教师出示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牛奶是有颜色,有味道的)

2、猜一猜教师分别在盛有水和牛奶的玻璃杯里放进彩色雪花片,请幼儿猜一猜水里有什么?牛奶里有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得见里面的东西,牛奶是不透明的,看不见里面的东西)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水的一个秘密,原来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水,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

(二)探索活动

1、盛水活动请幼儿用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教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水的东西,有浇花用的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现在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引导幼儿讲出结果,水是会流动的)教师:那我们就来看看水到底会不会流动呢?(教师操作)分别用洒水壶、篮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师小结:原来水真的会流动。小朋友真棒,那么水还有没有秘密呢?

2、溶解实验(1)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盐、铁、塑料品等分别放在自己的水杯中,然后告诉大家你放了哪些东西?

(2)请幼儿用小勺在杯子里搅一搅,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在水中的变化,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4)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老师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几样东西?还有几样东西到哪里去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说出有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教师: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会被水溶解了呢?(教师操作)分别把白糖、盐、铁、塑料品放进水杯里。

教师小结:白糖和盐真的被水溶解了。

3、扩散性思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被水溶解吗?

三、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水的很多秘密,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的,有些东西还会被水溶解。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说一说怎样用水和保护水的洁净。

教学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宝宝。让幼儿去探索水宝宝的秘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在探索活动(一)中,我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动(二)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在盛水活动和溶解实验中,感知了水是流动的及有些东西在水里会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把握上还比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个体操作与集体分享交流的时间分配,幼儿的自由探索时间再适当长些。

谈中班幼儿色彩创意能力的培养 篇7

中班幼儿能基本辨别混合色,颜色和它的名称能巩固地联系起来,细微地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对色彩具有敏锐性、丰富性。因此,中班是幼儿色彩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色彩创意能力是指幼儿运用独特的色彩符号和多种形式,新颖有个性地表达的能力。在中班,幼儿可以以色彩为载体,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绘制出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又极具个性特色的绘画作品,同时也获得了色彩创意能力的发展。

一、以色彩为载体激发幼儿探索色彩的兴趣

1、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色彩。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春夏秋冬,他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色彩,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我们大手拉小手,来到花园里和蝴蝶蜜蜂嬉戏;来到稻田里,拾起金黄金黄的稻穗……我们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斑斓、艳丽的色彩定格了儿童画的色彩表现,殊不知黑白的世界也有着异样的美,那种美是朴素的美、简单的美。如孩子去江南旅游,江南水乡风格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黑瓦、白墙,生动的实例帮助孩子感受黑白之美,孩子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大胆运用黑色、白色来表达对江南水乡民居的外形特征、装饰特点的理解,画出一组别具一格的江南民居。

2、在游戏环境中感知色彩。

马蒂斯所说:“色彩不是用来模仿自然的,而是用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的”孩子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心情,时忧时喜,开心时会哈哈大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则会闷闷不乐,有时甚至会大哭一场。于是,就生成了美术活动《画心情》。孩子们创作出了一张张色彩、表情各异的脸谱。有的把自己生气的眼睛画成一个三角形,还配上了红红的火气,看的我不亦乐乎;有的小朋友长大自己的嘴巴展现出自己生气的样子;还有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脸图上粉嘟嘟的颜色,展现出自己的可爱一面……这样,他们把自身的感受提升为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色彩、构图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二、以创意为核心促进幼儿体验色彩变化的魅力

1、变化的运用作画工具。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承认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能手。”他们用最普通的材料,一张旧报纸、一根树枝、几颗纽扣,甚至花生、通心粉、毛线、蛋壳等都成为玩色游戏的工具,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不仅能刺激幼儿的创造欲望,更有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达到“动”起来的效果。

玩平时不玩的材料——直接用材料引发的操作、探索。在开展主题活动《秋叶多么美》的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些蔬菜和各式树叶,如:青椒、莲藕、胡萝卜、笋等。我先是切开这些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横切面,再鼓励幼儿蘸色印画,当一块块蔬菜的切面在画纸上呈现的时候,孩子们感到惊奇和兴奋,他们没想到蔬菜能变成一朵朵如此美丽的花和叶。特别是能力弱的孩子更容易从这类游戏中获得成功感,孩子也许缺乏足够的表现技能,但从来不缺乏愿望和想象力,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能帮助孩子很轻松地把他们心里的对世界感知、对美的感受释放出来,同时积累使用多种材料的经验和能力,还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更加感受到了色彩的美。

用常见常用、可塑性强的材料——延续创造的快乐,强化孩子对游戏的热爱。如:瓶子变变变、服装设计师等游戏。我们选用生活中的废旧用品来开展创意活动,因为孩子对材料有认识,使用时会比较熟练。而更让孩子高兴的是:他们的作品兼有实用性和艺术性——放在家中有人看、进入游戏能够玩。教师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创意来化腐朽为神奇,并在接受评价和不断使用中来体会、延续创造的快乐,强化孩子对创造性游戏的热爱。

选常用常新的材料——提升幼儿使用材料的经验,不断挑战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例如:幼儿在纸盒上玩色,作画方法、形式迥异。幼儿一开始在纸盒上随意涂鸦,到后来用符号表达或有更具风格的装饰,孩子的创造也越来越具艺术感。

当然,在玩色活动中,颜料是非常吸引幼儿的眼球,运用不同材质,画面色彩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根据内容的色调提供不同的作画工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幼儿操作的欲望,让作品的层次性更加突显。

2、大胆的尝试用身体作画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孩子知识的最佳动力。幼儿用身体作画是个体情感、审美趣味、对色彩运用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体现幼儿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孩子用手脚在纸上印印画画,再想一想、添一添、变一变,表现出风格迥异,富有童趣的作品,从而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我的掌印画》同一个题目,孩子表现的内容却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有的是印出可爱的长颈鹿,有的是印出笨重的大象,还的印出美丽的孔雀……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来说,应多开展此类的活动,让孩子用身体印出美丽的图案,开启自己的智慧,想象添画出更美的东西,表达对色彩的认知、想象。

(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39页)

三、以教师引领来推动幼儿色彩创意能力的发展

1、创设情景,发挥幼儿的主动作用。

“顺其童心,投其所好。”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特定的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如毛线拖画《绳子宝宝的舞会》,选择了用绳子来画画,让幼儿感知绳子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我用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通过绳子宝宝学跳舞,给绳子宝宝穿新衣服这些环节,给无声无息的绳子赋予了生命,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探索绳子宝宝的舞步,感知手部动作的变化会使绳子变化出不同的线条和图形。为绳子宝宝的舞步起名字,帮助幼儿将动作和线形联系起来。接着通过和绳子宝宝跳舞、玩游戏让幼儿重复感受手臂和手腕的动作变化。

2、多和孩子们交流,进行适当指导。

幼儿操作时,我们老师在赞赏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表现力的同时,也会用各种不同的身份和幼儿进行交流,给予他们一些色彩上的建议、用色手法上的指导,增强用色彩的表达方法,加深对色彩的知识,为孩子们的自由表达表现搭建支架。

3、充分理解幼儿,并给予肯定评价。

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我们不去直接批评或者否定,而是尊重幼儿自身的能力和想法,给予积极评价,以免打消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如果他们的作品不好,我们老师会用孩子的视角去解读孩子的画,去理解孩子内心的感悟,去鼓励和引导他,肯定作品是孩子用心表达的,或是换一种方式来纠正和激发幼儿,从而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指南》中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中班色彩创意活动应成为孩子表达所知、所想、所感的天地。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幼儿色彩创意能力,让幼儿在色彩中成长。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通过组合构成各种画面,能用拼贴方法制作叶子画。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2.制作材料:各种纸、双面胶、剪刀、记号笔、油画棒等。

3.数码照相机、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发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去采集种子了,在路上我们还收集了许多树叶宝宝。看,今天老 师把这些树叶宝宝都带到我们这里来了,它们想请小朋友说说秋天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来学一学树叶飘落的样子。(放音乐)。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的想象。

老师:小树叶很高兴,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呢。请你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和他做朋友,并说说它像什么。

老师:看看这片树叶像什么呢?(边说边用手在身后做摇尾巴的动作。)你们看这片树叶像金鱼的尾巴,那么还缺了什么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金鱼的身体(嘴和眼睛)呢? 小朋友想了好多办法,还想到了用工具把树叶进行加工的好办法。

3.幼儿制作叶子画。

老师:今天我们就用树叶来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剪一剪,把你喜欢的图案做出来,好吗?

幼儿动手制作。

4.展示作品,体验树叶粘贴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9

【活动目标】

1.能用豆子一个紧贴着一个装饰各种图案的线条。

2.大胆想象创造,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豆类装饰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黑豆、黄豆、绿豆、红豆、勺子、图案简笔画。

【活动观察】

伊菲小朋友进美工区后,选择了一张蘑菇房子的简笔画,然后用棉签沾了白乳胶,涂在房顶的轮廓上,然后挑了黄豆一个一个放在轮廓线上。

她放豆子的时候,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有些豆子间还有空隙,而且有些豆子没有放在轮廓线上,这时候,邱老师走过来,告诉孩子“这边有点歪了,豆子要一个挨着一个”,说完,只见伊菲调整了豆子的位置,将放歪了的豆子放在了线上,再将豆子的间距缩小。

然后她在屋顶的圆圈圈里涂上白乳胶,用勺子打了好多绿豆放在自己碟子里,然后,用勺子打了一勺放在第一个圈圈中,太多了,散落在了圈圈外面,她用手把散落出来的捡回到圈圈中,圈圈中已经凸起来,很满了,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二个圈圈。

这时候,她站起来看看了别的小朋友做的,然后又坐下,准备做第三个圈圈,这次,她先将豆子涂上白乳胶,然后一个挨着一个放在圈圈的轮廓上,再用勺子打绿豆放在圈圈中间,不过还是太慢,凸起来。同样的方法,完成第四个圈圈。

接着,她用胶水涂了石头路,她选择了红豆,因为石头路的圈圈很小,所以她直接用白乳胶涂豆子,然后先围轮廓,再一个一个将豆子放圈圈中间。

她选择了黑豆做窗户的轮廓,里面填充绿豆,房子的大门也用同样的方法,轮廓和填充都是绿豆,最后在房顶的空白处填充了黄豆,完成作品。

【活动分析】

1.伊菲有自己的喜好,一到美工区,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蘑菇房子,就开始动手操作了。

2.老师告诉她“歪了”“要一个挨着一个”后,她能马上意识到,并进行调整。但是,她的调整方式不是效率最高的,她不是在空隙中直接填塞豆子,而是一个一个移动豆子的间距,花了很长时间。

3.房顶上填塞了两个圈圈后,发现一直散落出来,太多,说明她打豆子的时候没有去估算需要多少豆子的量,盲目打豆子,导致每次都太多。而且凸起的部分,她没有将多余的去掉,说明上课时,把老师讲得步骤忽略了,上课没有非常认真听。

4.完成第二个圈圈后,她懂得借鉴别人的做法,先将轮廓填满,在填充里面,这样豆子就不容易散落出来。

5.在房子的每一部分,她都选择不同的豆子,说明她对颜色搭配方面还是比较有讲究的,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大圈轮廓和小圈轮廓是用大豆子还是小豆子,没有进行思考,像两扇窗户轮廓用了大黑豆,里面的线条就看不到了。

【调整与对策】

1.老师在指导时,不应该直接告诉她哪里错了,而是间接得去引导她,比如,你可以问她“你看,你的豆子都在线条上吗?”“豆子和邻居有没有一个挨着一个呢”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去反思。老师直接告诉她了,她就不会去思考。

2.教师在讲解步骤时,可以提问孩子“面比较大的是用大豆子还是小豆子?为什么?面小的呢?”这样,孩子就会去想,哪里该用大豆子,哪里用小豆子不合适。

3.从孩子平时的表现,教师可以记录下孩子的不足之处,哪些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平时上课时才有所侧重。

4.对于初学豆类黏贴画的孩子来说,教师提供的简笔画还可以再简单些,等孩子熟练后,再提供比较复杂的简笔画,最后可以让孩子自己画简笔画,再黏贴豆类。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篇10

关键词:美术区域活动;班级环境;互动

班级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隐性资源,在开发幼儿智力、促進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功效,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班级环境创设也成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班级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而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能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适合兴趣、认知水平,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条件。相信资源和条件的同时具备,更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从幼儿生活最多的活动室环境创设做起,尊重幼儿,把幼儿的主体性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的智慧,将美术区域活动的资源融入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支持、引导幼儿和环境之间互动,使环境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经过一年多时间对美术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互动的实践、探索,我有一些收获和想法,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利用区域空间为班级环境做准备

在开展美术活动以前,不是盲目的自己创设各种空间环境,而是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活动室内的每个角落尽可能地成为幼儿游戏的主场。中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已经逐渐丰富起来,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许多。空间的布局要合理巧妙,比如:用玩具柜分割区域,正面的柜子里放各种材料或立体作品等物品,背面的版面可以用来张贴幼儿的页面作品;还可以利用走廊、转角处设置活动区域,比如:把表演区设置在走廊,既节省了空间,也便于美工区幼儿制作的成品展出或投入其区域使用。我们还可以把美术区域和其他区域结合起来,创设区域间的互动环境。比如:根据其他区域的活动要求,在美术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其他区域所需的道具或者材料。而在墙面装饰中要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以板块分类,色彩上以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以结合主题内容,幼儿在美工活动区制作的作品为主。

如何合理、科學的安排、划分区域让我们老师也费了很多心思,起初在活动前、活动中我们不断调整,以充分利用班级有限的空间环境来设计各个区域。我们还利用废旧材料把墙面装扮成和主题有关的情景,幼儿在操作时可以把自己完成的作品自由添加到墙面的环境中。在秋天的主题中,我们用废旧的报纸做成了秋天的大树,孩子们利用各种方式装扮出来的树叶就添加到了大树上和地面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的落叶飘飘的景象。

二、丰富的美术区域材料为班级环境做提升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也积极的采用绘画、剪贴、泥塑等多种美术活动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发展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欣赏能力。材料的提供要求必须具有多样性,因为不同的美术活动所使用的美术材料是各不相同的。

大自然中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制作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特点提供自然元素的材料。如:在秋天的主题中,我和幼儿一起捡树叶拼画,幼儿兴致盎然的利用树叶的天然造型拼出了金鱼,蝴蝶,长颈鹿,小姑娘等等;秋天水果熟了,家长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幼儿合作用水果做成了小车,娃娃,水果拼盘等。当这些可爱而真实的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时,就像那秋风吹进了我们的活动室里……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更让幼儿所熟悉,制作起来得心应手。在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来表达对毛毛虫的喜爱,他们决定分开做出自己喜欢的毛毛虫。于是,幼儿有的用手指点画出了可爱的毛毛虫,有的用橡皮泥捏出了七彩的毛毛虫,有的用硬纸版剪成的小圆拼成了看似平面又具有凹凸感的毛毛虫,当各种各样的毛毛虫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班级有关“春天”的一角时,让我们真心感叹:这不就是孩子眼中的春天吗?五彩、充满生机……同时,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形式本身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同时,一种美术形式有时可选用多种材料来表现,产生不同效果,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更是丰富了班级环境。将可爱、真实的幼儿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之中,这不仅仅带给幼儿一种成就感,还能在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促进他们之间相互发展。

三、合理的班级环境为美术区域活动做展现

班级环境是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展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展现,有时是美术区域活动的起始,有时是美术区域活动的延伸。我们班级环境中的许多作品是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所制作,它不仅是装饰、丰富幼儿生活环境的优秀之作,还能为幼儿间相互学习而所用。在班级环境与幼儿美术区域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班级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幼儿自己有效地将班级环境与美术区域活动相结合起来。在我们班级环境布置与更换中,幼儿积极的参与其中,将手工、美术绘画等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并且我们还及时根据主题进行更换,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环境中的变化,促进幼儿投身美术区域活动的欲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班级环境与美术区域活动共促幼儿发展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完成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在班级环境中的展现,还是班级环境中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中,部分幼儿制作的新年贺卡受到大家的喜欢,为了能和同伴互赠卡片,班级幼儿纷纷参与进来,他们制作的卡片还摆放在了公共区的展示台上,供全园幼儿欣赏。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能力和自信心,又有利于幼儿的相互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就是要对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通过区域活动和班级环境的有效互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为幼儿利用各种形式表现美提供机会,促进幼儿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

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方法策略,争取在研究中班美术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有效互动的道路上一直不断收获!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动物以及人的脚印的一些特征。

2、尝试用手印颜料的方法画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小脚印真有趣》。

2、每个小组一份用水稀释好的各色颜料、一张宣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播放课件《歌曲欣赏》,请幼儿仔细听歌词。

教师:这首歌唱了什么?提到了谁?它的脚是怎么样的?它的脚印像什么?

小结:原来小鸡的脚是尖尖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是圆圆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是扁扁的,脚印像小扇;小孩的脚是胖胖的,脚印像小树。

2、打开课件《互动游戏》,请幼儿集体回答,教师操作。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连连看,猜猜这是谁的脚印。

二、手印画。

1、请幼儿想想,怎么用手蘸颜料来画自己的脚印,并试一试

教师:下面我们来画一画自己的脚印,以前我们画画的工具是炫彩棒,勾线笔等,看看我们今天用到了什么?那我们怎么用颜料来画自己的脚印呢?

2、介绍一种画脚印的方法

教师:手握拳后在小手指的一边蘸上颜料,在纸上印出脚掌的图案,然后用大手指在“脚掌”上方点出“大脚趾”,用食指点出其余“脚趾”。

3、观察脚印,发现脚印的特征。

教师:我们看看脚印中脚掌在哪啊?他的五个脚趾是怎么排列的呢?(紧密排列)

4、请幼儿跟着试一试:《画脚印》

教师:我们也来试一试,记得我们的五个脚趾可是好兄弟,总是一个紧挨着一个。

5、引导幼儿继续画手印画,用不同的颜色自由作画,看还能用手画出什么图案。

教师:画好了脚印,我们再想想还能用手画出什么图案。

6、教师展示幼儿作品,稍作交流。

延伸活动:

教师:我也带来了一些手印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看吗,我们下次再尝试用手印来作画。

教学反思:

1、选材好。

本次活动是在主题“夏天真热啊”背景下开展的,结合了主题式课程软件内的内容。虽然本次活动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可能过于简单,但是这正是本班幼儿目前需要的。由于已到夏天,小脚都出来自由的活动了,幼儿关注到了自己的脚,而且我班的孩子更是对色彩充满了好奇与兴趣,所以孩子对用手印画脚印兴趣很浓,也愿意去操作。

2、方式好。

这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有趣的美术活动,活动以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导入,帮助幼儿理解几种动物及人的脚印的特征,知道不同的脚印是不一样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手、眼、耳等多种感官,让孩子们听听、说说、看看、猜猜、动动,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我对脚印的结构没有讲解清楚,孩子在探索操作中有一定的影响。一开始孩子们得脚趾都画到脚掌旁边去了。通过我的提示,五个脚趾可是好兄弟,总是一个紧挨着一个,以及幼儿自己的探索操作,孩子们自己发现了手印脚掌时需要充分沾满颜料,小拳头左右晃一晃,将脚印印得大些,五个脚趾就会全都在脚掌上面了。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12

一、热身活动(价值分析:调动身心,与同伴共同做运动。)1.引导语: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我们一起跑一跑,我们一起拍拍手,我们一起笑一笑,找个好朋友跑一跑,找个好朋友一起拍拍手,找个好朋友一起笑一笑,找个好朋友一起抱一抱,找个好朋友一起屁股碰屁股。)2.小结:有好朋友在一起做运动真开心啊!

二、基本活动(自由探索)(价值分析:通过逐步增加难度,体验同伴之间合作的必要性。)(一)两人连体组合(图示1)1.提问:这是什么?2.引导语:纸上的两个洞是留给两个好朋友变成连体人的。(请两个孩子示范)找个好朋友试试吧。3.玩法:快速找到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协作把头放进卡纸的两个洞里变成连体人。先自由探索玩法,再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连体人做出不同的动作,如:立正、稍息、齐步走、沿圆圈走等。4.集中交流:你和好朋友是怎样玩的?(个别示范)5.小结:脚步要一致,身体要保持一致,好朋友一定要合作才能变成连体人。(二)多人自由连体组合(图示2)1.引导语:现在请你们多找一些朋友,再去试一试吧!2.玩法:快速找到两个或者三个好朋友,选择圆圈数量与人数相同的卡纸,协作把头放进卡纸上的洞里,变成多人组合成的连体人。根据老师的要求,连体人朝着一个方向行走。(根据幼儿玩的情况,可让连体人往后退着走。)3.集中交流:这次你是怎么玩的?4.小结:人越多越有难度,更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配合才能成功。(三)连体组合比赛1.引导语:你们想参加几人的连体比赛?2.先尝试两人的连体比赛,根据情况增加难度。3.玩法:选择好朋友组成不同连体人,看看哪组连体人速度最快。(中间可以增加一些障碍物,连体人必须绕着通行。)4.小结:看得出连体人都想取得好成绩,都很努力,老师觉得你们个个都是很棒的。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13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

二展开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指纹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征。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3.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4.还有什么东西像指纹一样有一些纹理?

四、进行指纹印画

1.引导幼儿指纹印画。

2.引导幼儿相欣颀赏指纹印画、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色彩》 篇14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上一篇:财政学期末考试试题下一篇:党的建设两个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