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变生活(精选8篇)
1.通过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使学生感受创新,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
2.通过回顾,科技创新改变2018年的央视春晚,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春晚的惯常看法。
3.通过讨论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感受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4.通过观看视频:《辉煌中国》科技篇,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观看视频:“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的央视春晚融入了很多人工智能元素,不仅有在桌上活蹦乱跳的机器狗,还有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组成的“三无舰队”,在大桥上摆出令人惊艳的队列阵型。在这个全世界华人共同欢庆的节日里,这些全部由中国自主制造的智能产品,也在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工智能值得期待的未来。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总结:
(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总结:互联网改变世界,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3.辩论赛:分成小组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有无关系”进行辩论。
4.总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3.总结:
(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二)创新发展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总结: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三)改革创新
1.阅读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雄安新区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雄安新区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总结: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4.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5.围绕以下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
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智能。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人类智能。
三、课堂总结
1.温馨提示:一则消息触动人类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正在进行一项不同的项目:利用包含活细胞的油墨凝胶打印患者耳朵的3D模子。打印的产品会被注入牛软骨细胞和老鼠的胶原质,培育直至3个月后它们生长成成品。研究人员表示,人类有可能会在3年内开始移植这种假体。
2.板书设计:
创新改变生活
一:感受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二)创新无处不在(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二:创新引擎(一)呼唤创新(二)创新发展(三)改革创新
四:作业设计: 1.实践作业:
“小户大家”这个理念我认为非常有意义, 无论是从短期来看, 还是从长期来看, 住宅的创新对于我们都是迫在眉睫的。2011年9月1号温家宝总理在《全球》杂志发了一篇署名文章, 对房地产讲了一大段, 核心思想是调控的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降低。从中可以看到, 中央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前几年由于市场发展过快, 我们的房地产开发, 对产品定位、产品性能的研究、对以人为本满足人需求的研究, 考虑得真是不够, 完全是在追求快速的周转、快速的开发、快速的销售, 围绕产品的研究和创新确实差得太多。
但是今后, 如果国务院决心不让投资性需求在市场主体化, 那么这个市场是要回归的, 回归到以“住”为核心, 提高住区的使用附加价值,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企业的下一步竞争力就是产品的竞争力。所以现在海尔地产研究的“小户大家”, 研究产品的创新, 特别有意义。
我们研究日本的保障性住房、公民住宅, 可以看到户型很小, 但实际上功能非常全, 特别注重周围配套的环境。功能齐全, 配套完整, 住的空间虽小, 但是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日本人在细节方面的设想确实非常周到, 空间小, 所有拐弯的地方都有个斜面, 让你不碰到, 考虑得很周全。2011年5月份, 我去看了新加坡的住宅市场, 他们特别注意产品的定位。产品满足谁居住, 是有儿童的家庭, 还是有老人的家庭, 还是两代人在一起住的家庭, 还是夫妻两人的家庭?产品的定位清清楚楚。因为产品定位好, 所以内部对人的需求就设计得非常对应。你感觉房间不大, 但是住着特别舒服, 因为它的家具和空间是一体化的, 没有一点空间的浪费。中国的房地产太粗放了, 所以“小户大家”的推行是非常有意义的, 产品必然要回归到“住”的核心上, 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空间特别大。
我们现在的发展和100年前的美国、200年前的欧洲城市化已经不一样了。因为现在面临着高能源价格时代, 所有的建筑, 包括出行, 包括使用, 包括建造过程中, 能源的节约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或者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所在。你所有的投入都与能源相关联, 所以我们不可能按美国的模式发展, 我们必然是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按照现在中国土地利用的模式, 中国政府今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不可承担的, 哪有建筑就要把电、水、道路建设到那儿, 最后政府的维护、养护和对它的财政补贴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效率太低, 太浪费。“小户大家”既涉及到大环境的规划, 也涉及到小的居住空间, 所以不管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 这种住宅产品的创新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央提出引导人们住房消费理念, 没有产品是没有办法引导的, 现在人们的住房理念就是追求大, 其实大而不实, 造成了很多的浪费。时机成熟的时候, 我觉得应该正式开一个“小户大家”的论坛, 让大家关注这个事情, 实实在在把咱们的住宅产品创新落到实处, 引导人们的居住理念。
“小户大家”一种新颖的居家理念
卢铿先生倡导的“小户大家”创新理念, 有其独特之处。我同意房地产的创新不能仅仅围绕于单一的技术层面, 需要从哲学、新的生活方式来突破。总体上讲, 本课题对当前我国住宅建设以及人们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 如何建造出宜居的住所、环境、设施、以及社区的服务等等。从多个层面上, 包括哲学、生态、资源、居住行为、居住文化、以及城市发展模式等等进行了探讨、论述, 并以“小户大家”冠名, 提出了我国今后住宅建设的一种新颖的居家理念, 这对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较快, 人口密集度较大, 为使居住条件的改善与经济、环境、资源等条件以及人们生活行为相协调, 以适应社会人居质量、生活水平的提升, 是有其引导作用的, 且有其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当前保障性住房的建造, 更有现实性。
我在上海曾经走访过类似的住宅公寓, 提几点想法和建议:
第一, “小户大家”目前主要适宜的城市, 第一种是人口密集, 土地资源稀少的城市, 第二种是经济较发达, 商业活动频繁的城市, 第三是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城市。
第二, “小户大家”除了普通居民以外, 可以服务的对象, 第一种是中等收入的白领或者是蓝领、单身群体;第二种是年轻的新婚夫妇;第三种是外地或者境外来本地工作的人;第四种是老人;第五种是城市间工作变动频繁的人, 今后工作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大, 因此居住的住所也会经常的变换, 未必就是永远不变。
第三, “小户大家”提供的居住形式是私人的居家公寓, 或者长短期的租赁公寓。
第四, “小户”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使用面积在30~90平方米;有独立的卫生间, 淋浴、洗浴、洁具都要有, 可以不设洗衣机;一到两间卧室, 加床柜;起居室、厨房可以餐饮合一。“大家”必须具备基本的功能:每层有洗衣间;每层设公共厨房;每层要有二三平方米的储物室;要有会客厅、茶厅, 这是公共空间。
第五, “小户大家”扩大推广需几方面条件。一是允许购置这类房的业主, 在自身条件改善后可以购置第二套住房 (以这套小户作抵押) ;二是在该楼 (或小区) 的底层、地下室 (或会所) 能提供为本楼业主服务的会客、茶室等服务场所;三是在该楼 (或小区) 附近, 相应的便民服务设施能配套、且方便;四是如果建保障性住房、政府对各方面的服务及配套设施能更多投入。
第六, “小户大家”要进一步走向住宅产业现代化, 必须要加大对“住宅建筑体系”与“部件设施体系”这两者的模数协调, 做较多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模数化、标准化、工业化。目前, 万科是从住宅建筑装配化开始的, 海尔地产应从住宅部件体系着手。
“小户大家”符合中国国情
“小户大家”这个题目非常好, 提到夹心层问题, 最近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对我讲, 他们现在关心四类人口, 第一类是农民工, 第二类是城中村人口, 第三类就是夹心层, 第四类是年老的市民。从社会学角度研究, 他说将来问题最大的有可能是第三类人口, 就是夹心层。这一类人买不起房子, 但是又不愿意回到二三线城市。“小户大家”恰恰是为这些人考虑, 当然也不仅仅是为这些人, 所以我觉得“小户大家”的意义很明确。
另外“小户大家”的提出确实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中国现在一年有20亿平方米的建设量, 包括农村, 建设量巨大, 不能再这么发展下去了。节能减排的重点不在于效率的提高, 而在于对建设量的控制。在建设部去年的年报中, 人均居住面积31.2平方米, 但是差别很大, 因为有的人买不起房子, 有的人有很多套房子。去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 中国户均的人口数已经到了3.1, 就是到了不断下降的阶段, 户均人口3.1意味着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现象很少了, 所以我们提出的“小户大家”概念是符合潮流的。
“小户大家”是对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转变, 不用住大房子, 小也可以很好。我前两天去新加坡, 新加坡人不做饭, 就在街上吃大排挡, 但是前提是干净、安全, 中国人做饭花的时间太多。
“小户大家”怎么跟国家的保障房建设管理制度结合起来, 我觉得将来可以考虑一下这个课题。另外“小户大家”是不是可以和绿色建设推广结合起来, 将来“小户大家”的产品不需要太高, 成本也不多, 但都是绿色建筑,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我觉得这都可以探讨。
另外, 准确的市场定位也很重要, 规定地域范围, 首先在北京、上海、深圳做试点。我在深圳呆过三年, 深圳的小户型销售非常好, 谁来买?香港人来买, 香港人觉得在这里置业有个第二居住地, 很实用, 在深圳“小户大家”绝对有市场。将来还可以再推广到老年公寓中, 北京这么多老人进不去敬老院, 老年公寓严重缺失。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小户大家”可以给老年人一个居住和交往的空间。
最后还要有一些支撑条件, 比如家电系统, 包括全装修, 把可组合的“变形金刚”全装修模块化, 形成系列。装修和装饰要结合起来, 进去就能住, 有些夹心层白领去租房子连一个坐便器都不愿意换, 所以“小户大家”一定要从规划设计上就全部做好。同时“大家”也要有个标准, 哪些是配套的, 会所、教室、书吧、食堂都要有一些支撑条件。这些还需要深入讨论。
“小户大家”概念好大力推广需努力
我建议把“小户大家”改成“小套大家”, 因为现在全中国犯了一个大错误, 就是把套型改成户型。套型和户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完全不同的定义, 套型是指一套住宅布局, 户型是指一户人家门口的结构。所以我认为“小户”要改成“小套”, 可能这样更科学。
“小套大家”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小套, 第二个是大家。
首先讲“小套”。我认为是可行的, 一是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1999年对重庆5000户老百姓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问题是理想的家庭一套房子的面积是多少?最后归纳出来是80到120平方米, 所以70、90我不是很赞成。如果变成80到120平方米, 那就完全可以涵盖了。30平方米可能是过渡性的, 但不可能是永久性的, 80到120平方米就可以永久性了。根据这5000户的调查看来, 小套是符合国情的, 同时符合对环保的要求, 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另外, 中国的住房面积确实很大了, 我曾经对世界各国的套型住宅面积做过统计, 全世界最大的是澳大利亚210平方米;第二是美国, 150多平方米;中国大概120、130, 全世界第三;日本是100平方米以下。
小套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情况?什么东西都是有定位的, 30平方米还是90平方米?这个定义怎么定, 适合什么范围?我认为主要适合夫妻两个带一个小孩或者丁克家族, 这样的小套我认为不适合两代人三代人, 而且都是过渡性的住宅, 到底适合于什么样的人居住, 应该思考。
有人提出错层, 我非常反对住宅的错层, 为什么?一错层, 你这个房间就是过渡性的, 不是永久性的, 永久性住宅就是年轻人买了房子到年老也可以住。错层, 不适合老人居住, 而且错层在地震的时候最容易倒塌。
张智强的房子是一个特例, 不能普遍化, 作为一个特例来讲, 人家一看会觉得新奇, 但是家里有一个小孩以后该怎么办, 可能还是不行。
所以我认为, 小套适用于什么范围, 会有多大的市场?需要研究, 盖一个两个没有问题, 盖多了以后呢?
第二部分是“大家”。这个“大家”多大?海尔地产现在开发的产品, 据介绍在1000户到5000户之间, 商配8000到20000平方米, 一户三个人, 也就是3000到15000人。“大家”特别强调规模, 什么规模需要配套什么东西, 小规模可能不需要那么多配套, 而且住宅小区是不是什么都需要, 比如说品牌餐饮店有没有需要。我觉得有几个问题要考虑, 各方面的设施必须做一个成本效益分析, 一个小区大概一千户或者五千户, 配了健康服务中心、食堂、服务站、交流中心、四点半学校、咖啡馆等等, 所有这些设施在规模确定以后, 到底有多少人来, 它的成本效益分析如何, 我认为这个都需要分析, 不是说越全越好, 将来人少, 是支撑不下去的, 我建议海尔地产做第一个小区的时候要非常的谨慎, 让每一种设施以后都能够收回成本, 能够盈利。
另外, 是不是住宅小区里面每个人的各种需要都要满足?我认为可能不是这样, 住宅小区肯定就是以住为主, 人的各种满足还是要靠社会靠城市。我买东西有时候还要到王府井, 你那个小区不会有也不应该有, 你有了要亏本的。这需要考虑人从家庭对社会的延伸, 会延伸到什么程度, 什么样的家庭可以延伸到小区, 什么样的不需要延伸到小区, 而是延伸到社会。
社区食堂这个概念我觉得不现实。我有个朋友去美国呆了半年, 回来他教我怎么养生, 他炒菜先不放油, 而是炒到最后再把油放进去, 像他这样的菜食堂里面肯定没有, 像我爱人就不愿意到食堂吃饭, 她爱自己做。我到过30多个国家, 到这些国家的很多人家里面去看, 人家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家里吃饭, 并不是在食堂。所以说, 像这种服务设施, 包括食堂在内, 想法挺好, 我建议做调查, 这些人是不是愿意到食堂去, 别把食堂搞起来了以后经营不下去。
“小套大家”的概念很好, 问题是“小套”适用什么范围, 大家规模多大, 有些什么设施?这些一定要做经济分析、可行性分析, 将来我们建成了以后才可持续,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特别是第一个小区, 要使得它立于不败之地, 将来才可以推行下去。
“小户大家”推进住宅改革
“小户大家”的创新理念, 首先推进了住宅改革的创新;第二点, 从人均占有土地量这个方面, 如果可以推行这个计划, 意义还是很大的, 从节约用地上, 人均占用100多平方米, 是不是真需要这么大;第三点是从空间利用最大化上, 包括节能省钱省材, 这也是小户大家的意义。
几点建议:作为课题研究, 首先要让人了解“小户大家”是什么, 就是理念或者概念及要素, 要用特别通俗的语言来表达。第二是要解决“小户大家到哪里去”的问题, 也就是小户大家的适用范围, 适合的人群, 对客户的群体提出一个模式。“小户大家的意义和内涵”要把幸福指数补充到里面, 先谈小户大家的意义和内涵, 最后是小户大家的实现途径。这样更清晰一些, 这是第一条建议。
第二条建议, 在实现途径里面能否做一些简单的经济分析, 从空间合理性利用上分析, 同哪些相较便宜一些, 买大户型多少钱, 买小户型的多少钱, 最后能不能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 这个更能说明问题, 在实现途径里面或者在适用范围里面, 还应该补充国内外的案例。
第三条建议, 能不能对户型进行一些研究, 因为研究户型的时候要结合家电考虑, 比如这么小的空间我们的家电放不进去怎么办?既然要研究小户就要结合家电的形状、大小、颜色, 是不是都可以配到里面, 补充研究一下户型和家电的关系, 哪儿能买到配有家电的小户型, 海尔地产有, 这样大家就愿意去买海尔的小户型房子。
“小户大家”要突破技术难点
第一点, 我觉得出书的话, 题目还是叫“小户大家”合适, 为什么?因为它只适合小户, 大户住不进去, 而且户是对着家的, 如果是套, 那是指的房子, 只是个空间的概念, “小户大家”实际上是提倡一种生活的理念, 内部的套内生活和套外的公共交往。
第二点, “小户大家”适用哪类的人群和对户型面积如何使用。如果是老年人居住就会存在几个问题, 如果房子设计有很多“机关”, 又有很多台阶, 肯定不适合老年人居住。也不是说这种户型绝对不能让老年人住, 而是要考虑到无障碍。有台阶、机关多了, 老年人操作起来会很困难, 他们手脚不如年轻人灵活。所以产品可能要考虑不同人群而做出对应的设计, 包括家具的摆放, 空间的内容, 要有详细的区分。这样适用的人群就比较广一些, 否则的话就只能适用于单一人群。
“小户大家”如果要出书, 就是面对大众的, 不能像报告那样严谨。为了推广这一理念, 让大家理解和接受, 就要在里面描绘美好、便捷、便宜等方方面面的意义。其次要让它直观, 描绘是一回事, 毕竟是买房子。既然说是小户, 老百姓首先考虑是不是小了之后很多东西放不下, 所以要把相应的东西展示出来。要有事例在报告里面作为附录, 在书里面, 可能你的事例要变成重点, 包括不同的户型, 适应哪些人群。家的概念是怎么表达的也要说清楚, 否则的话, 别人只知道这个概念, 但是没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涉及到小户最小的面积, 如果是二三十平方米, 还涉及到标准规范, 必须严格地按照我们国家的建设标准设计这些规范。把房间面积加一下最小要求不小于多少, 作为住宅最主要的功能区, 卫生间、厨房、居室都有面积要求、朝向要求。因为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地修订, 过去厨房、卫生间的面积就很小, 后来把厨房、卫生间的面积提高了。包括厅这个概念, 刚开始没有厅, 后来有了, 大家追求大厅, 现在生活方式变了以后, 大厅没有什么意义, 家里就两三口人, 而且谁都不愿意呆在厅里面, 以前厅里有一个电视, 现在各个房间都有电视, 厅大了浪费。所以我倒赞成“大家”的概念, 把公共的交往放到一起, 我个人比较向往。
另外一个, 户型小, 涉及到的尺寸都很小, 对建筑形体有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都是板式, 可能采光很小, 就涉及到公摊面积, 如果户数一多, 跟标准规范也有关联, 要求的朝向, 公摊的面积, 是高层还是低层, 是不是做走廊, 都要考虑到, 还要跟相关的部门做好沟通。既然国策要节约, “小户大家”这种方式确实节约, 节地, 也节约材料, 这应该是很好的。因为这种小户型, 不可能住进去还自己买家具, 必须是精装修, 拎包入住。还涉及到空调, 你的户型一小, 都是中央空调还是每户装好室外机, 类似这些问题, 都要仔细的研究。
还有个区位的问题, 按理说小户大家最适合在中心城区, 离上班比较近, 但是这是个矛盾, 里面地都没有了, 在外面一建房子就涉及到交通, 这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小户大家”的人群, 如果说有一定的实力, 周边的交通不是很便利, 买车就意味着交通流量增大, 停车的问题怎么解决, 如果公共交通换乘比较方便会比较好。这个和区位有关联。
不管从国策来讲, 还是从住宅本身来讲, 前一段追求越做越大, 现在反其道而行之, 提出来小户, 除了国家提倡70/90, 从产品本身产品类型和结构, 应该也算是一个补充, 过去小的概念不一样, 只是把面积缩小, 功能还在里面, 其实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铺不开的感觉, 还是那种“套”的概念, “套”就是厨房卫生间厅啥的都有, 现在用“小户大家”的方式把有的部分移出去了, 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功能完备紧凑高效才是“小户大家”所追求的本质
“小户大家”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人文背景、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剖析较为深入, 引经据典, 论说充分, 但对于如何利用政策策略、物质手段、设计手法实现“小户大家”的美好理想说明得并不十分充分, 还有待加强。
为实现“小户大家”, 课题中提到家居空间要紧凑化、精细化, 还有一个重要的思路是将家的某些功能外延化, 把人生活的一部分需求和活动放到了会所、配套服务设施和社区环境中, 让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但“小户大家”的概念在套型设计上尚存在难点。
在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巨大、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 可负担性的中小套型的住宅必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力方向。在有限的套型面积的前提下住宅能提供完备的居住功能和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才是“小中见大”的核心。
基于人体的尺度, 给住宅的各部分功能空间做精细化的推敲, 确定空间合理的面积和布置方式, 既要满足人在空间中使用和生活的舒适性, 又要摒弃无谓的浪费, 给住宅瘦身, 坚决摒弃面积“大和奢”就等于“好”的观念。
合理有效的布置和组织套型的功能空间。如减少套型中不必要的交通面积;高效的利用空间或三维空间 (如吊柜) 进行收纳和储藏;采用LDK的布置方式使厨房、餐桌、客厅的空间更加紧密的结合, 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的厨房, 或将餐桌与橱柜的操作台面相结合, 节约空间的同时, 视线也变得更加通透, 是小中见大的有效手法。
与此同时, 设计上要赋予中小套型住宅以完备的功能, 使空间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如套型设计中应考虑纳入入户玄关空间、收纳空间和洗晒空间;采用大跨度的空间结构, 使套型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造性, 在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空间的重新划分来满足家庭生活的新需求;或套型中设立α空间, 入住者可根据需要把此空间的功能做调整, 如白天可作为读书学习空间, 夜晚可作为卧室使用。有限的小空间可满足居住者各方面的生活起居需求, 空间既功能完备又紧凑高效才是“小户大家”所追求的本质。
北京公租房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杨家骥
完善相关内容将“小户”做得更好
大家都有买大户型的欲望, 买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一个过渡, 没有办法达到生活的需要。但是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 小的户型能够做到各方面功能都非常完善的状态, 所以小是可以做好的。
“小户大家”对当前中国倡导保障性住房大局中的意义很大。北京市现在有一个政策, 把原来买经济适用房、限价房这部分人群, 引导到公租房的领域。但是在这个过程比较难, 传统意义上大家都是要买有产权的房子, 现在要把这部分人群引导到公租房, 或者说我们公租房的60米以下的小户型没有做到宜居的状态。那我想“小户大家”这个引导过程就非常有意义, 对于我们国家的政策从租售并举, 到向租的方式转变, 有很大的意义。“小户大家”如果能创造出一个好的模式, 意义是非常大的。
关于适用范围, 我感觉它还是应该有比较明确的套型面积标准, 还是应该有一个界定的范围, 因为毕竟是小户。从我们最近跟万科合作的情况来看, 万科要推15平方米户型的产品, 在北京先试点。所以小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界定, 在多少平方米之内是我们“小户大家”研究的范围或者是适用的范围。
对于地域, 我觉得也是有界定的, 在土地资源特别紧张的, 人口密集的, 流动人口很大的这些大城市更适合这类产品。至少可行性研究里面, 应该确定哪些城市可以率先推行这种模式。
适用人群也应该有个目标范围, 这对于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产品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最适合的还是白领、年轻人, 包括单身或者新婚夫妇, 这些人可能是最适宜的。在我们初期做可行性研究阶段, 应该制定出一个框架和方向, 这样才有利于下一步细化工作。
我觉得在范围上可能还要有阶段性的认识。这种小户型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吗?比如公租房, 不是让他一辈子住那儿, 是有流转的, 北京规定五年必须搬出来。那么, “小户大家”是个过渡性的产品还是住一辈子的产品, 这对我们下一步产品研究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我建议“小户大家”这种模式可以结合当前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时期, 充分利用相关的一些政策。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路径, 应该先把这个概念让大家接受, 另外有一些实际的产品出现, 然后选定全国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一些大中城市, 比如上海、北京, 去做一些试点。可以结合公租房的类型的项目, 然后通过试点摸索出一些经验, 这样再进一步去推广。
目前, 比较多的还是对套型、户型本身单体的产品去研究, 这里面的内容很丰富了, 但是我觉得毕竟是设定在一些特定的城市。在城市大的环境里面, 比如在北京, “小户大家”应该选在什么样的地段, 什么样的位置, 在选址方面涉及的比较少, 这个也非常重要。“大家”怎么配套?是完全自成一个系统呢, 还是充分利用周边社会配套?这个还要结合整个城市来选址, 总之, “小户大家”的内容还应该不断完善。
如果在保障性住房做试点的话, 我建议还是要深入做一些需求上的调研。我们目前做一项工作, 就是调研北京市公租房的产品策划。从调研情况来看, 关于吃饭的问题, 我们现在跟清华联合做调研, 发现现在大部分租赁住房的年轻人, 第一年住进去在外面吃饭的次数比较多, 从第二年开始自己在家做饭比较多。所以“小户大家”还需要深入调研一下消费群体的生活形态, 有利于做配套。
开发理念创新居住改变生活
“小户大家”这个题目就让我很感动, 不是单纯从产品来看, 既然这个名字已经喊出来了, 也就不要再改了。现在我们都说居住改变生活, 但开发商很少考虑生活, 最多考虑产品, 产品是一种技术性的东西, 关键是我们怎么通过产品来改变我们的居住模式, 提高我们生活质量, 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小户大家”。第一, 从政策层面, 政府号召小户型的普及, “小户大家”对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太大了。从政府这个层面来讲, 应该为“小户大家”找到一个可实现的门槛, 这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宣传;从消费者来讲更得宣传, 消费者现在不接受。
第二, 从开发角度看, 在宏观背景下有什么意义。我们是搞产品的, 一天到晚评判技术方案, 专家走技术路线, 包括销售理念, 销售有很多理念, 但是销售理念的策划好像空的更多一点, 提出这个策划却落实不下去, 很少有人既可以把理念做得很好, 又可以落到实处, 所以这件事情应该综合性看。
第三, 产品推出之后怎么运营。“小户大家”的产品跟别的产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只有品牌公司才能做到“大家”, 小的公司做不到, 会出现好多运行管理的问题, 在规划、项目策划阶段没有考虑到, 它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 从产业化来讲, 重要的还是一种生活理念。因为随着居住水平的提高, 配套越来越关键, 我们以前的设计规范太死了, 太没有创意, 没有生活的理念, 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所以生活理念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拿什么对比理念呢?农村建房以后有很大的体会, 农民是一家一个院, 家里很配套, 村里什么配套都没有, 最多一个小卖部。现在农村也改革了, 吃饭从饭店里要个菜, 连红白喜事都产业化了, 该大的大, 该小的小, 所以我们“小户大家”在适用范围上也不要太多人为的界定。什么是小, “120”跟“140”比起来就是小的, “90”也是小, 不一定完全追求做到30平方米, 在小户型上的研究是对的, 我觉得这个小可以有大, 只是个相对概念, 不能一心弄到“小”上去。
从宏观层面的宣传来讲, 保障房、城市化, 尤其是社会管理正在被热议, 咱们现在传统的居住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规范, 在国家房地产的宏观背景下一定要改。我们将来提倡业主自治, 办事处就取消了。怎么自治呢?农村有集体资产, 城市居民没有集体资产, 所以我们要有个概念, 在小区的公共配套上给业主资产, 有了资产, 业主们就把社区用活了。
在技术层面, 技术可能是我们的劣势, 为什么这样说?涉及到规划, 我们强调底层加工, 不说它的面积, 必须有比例, 配套该做到什么程度, 要跟规划联系。我觉得“大家”比较容易做, 问题需要研究好它的投资、产权界定、销售模式, 现在“大”的概念比较容易实现, 但是一般的“小”, 开发商绝对是不愿意做的, 好多开发商都把会所卖了, 这块涉及到经营产权和经营业态。小户型突出了海尔的家电优势, 全中国只有海尔可以做, 另外海尔是产业化基地, 一个整体。海尔配套是全中国无人能比的, 再一整合, 就能引领全世界的潮流。
最后, 强调一下“小户大家”怎么运行。业主住进来以前是建房子, 业主住进来之后才有生活, 这跟物业管理密切相关, 会所谁来运营, 包括幼儿园, 涉及到很好的运营模式, 保障房谁来运营?得找到一个很好的运行主体。在这方面还得下番功夫。
“小户大家”可与工业化结
构体系相结合
我理解“小户大家”的“大家”, 一个是内部的大, 一个是外部的大, 内部的大通过拼接解决, 外部的大通过配套解决, 内部的大, 在我们的住宅里面非常不容易实现, 要求我们的住宅有大量的接口, 我们的冰箱有一个插座可以解决了, 但厨房就没那么方便, 我们的卫生间里也有那么多的接口, 这些接口必须和我们的电系统、水系统连接, 这就需要有一个垂直的通道。如果做这么小的户型, 不管户型多大, 30平方米、15平方米或者到70平方米、80平方米, 水平管道的连通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再就是, 我们的工艺品是可以做成适合不同阶层老百姓需求的, 海尔做了这么多产品都非常漂亮和先进, 但是好多东西不能都摆到我房子里, 这就需要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工艺品随意的摆放到我们的住宅里面, 比如把内墙做成产品, 把厨房的功能集成做成产品, 这也是我们推广的理念, 叫工业体系, 这种体系如果跟我们的“小户大家”对接起来, 那就会很方便了, 工厂设计一个产品, 可以不受限制地摆到我们的建筑里, 两个方向都可以发展, 我们的结构体系可以按照结构体系方向发展, 我们的工业产品可以按工业的思路发展, 可以做得非常先进, 融合这一部分可能会更完善一些。
“小户大家”促海尔地产转型
“小户大家”这个想法是三年前提出的, 也就是我在海尔任职一年的时候。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很赞成这个想法。因为海尔做房地产不是为了简单赚钱, 或者增加一项业务, 海尔实际是想通过房地产集成它所有的家电成果, 甚至家电以外的成果, 最终形成解决人们居住的整体方案。由于海尔的特殊追求, 就有了特殊的关注。
三年前房价已经很高了, 很多人买不起房, 尤其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所谓的“夹心层”。既没有资格买保障房, 也没有钱买商品房, 处于夹心层的人越来越多, 包括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海尔是最早的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之一, 当时只有两个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 海尔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我觉得我们有责任, 通过建立一种模式来解决夹心层的居住问题。“小户大家”做好以后, 对于夹心层来说, 可以一步到位买来居住, 对于投资人来说, 有最佳的出租条件, 对于有钱人来说, 可能只是买一个概念。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市场需求。这几年我们一直研究“小户大家”, 现在开始做产品, 明年我们会推出几个“小户大家”的项目。
三年前, 我去拜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同志, 谈到“小户大家”理念, 他当时认为这个想法很好, 国家提出“90、70”政策, 实际上就是认为中国人的住房太大了, 为了节省能源资源, 中国人的房子应该逐渐往小了做。部领导当时说, 我们现在住的很多大房子有很多空间是用不着的, “小户大家”理念不光是把“小户”的问题具体化了, 更重要是提出了一个“大家”的概念。在日本、香港这些地方, 整个社会的布局、城市的布局已经解决了“大家”的问题, “大家”非常方便, 尤其香港, 走下楼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大家”。但是中国内地没有, 内地的商业布局有点失控。所以我们利用商业配套解决了“大家”的概念, 生活在“小户”里, 但是生活方式是“大家”的生活方式。所以“小户大家”能更好地诠释和落实“90、70”的国家战略。
第二, 其实十几年前在论坛上这个问题就被提出来过, 中国人住房普遍偏大。
第三, 国家提倡节能环保,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开发商已经面临着生存困难的境地, 尤其限购政策以后, 不可能再在成本上增加去谋划节能环保的问题。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面积缩小, 因为所有的能耗, 包括材料的能耗都是跟面积成正比的。
第四, 我们认为“小户大家”解决了越来越庞大的夹心层的住房需求, 夹心层真的买不起现在的商品房。现在很多人说我的钱不管怎么增长都赶不上房价的增长, 所以要给他们提供既买得起又适合住的房子。
第五, 有些设计师已经从科学的角度, 从艺术的角度, 从哲学的角度解决住房问题, 整个解决方案非常好。对于海尔地产来说, 我们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模式, 迎合海尔集团的战略转型, 今后做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整体解决方案, 而不是简单的家电。
第六, 我国是一个特殊的大国, 人口多, 资源少, 消耗大, 发展快, 据我所知每年新增的人口占全球的一半, 水泥消耗量是全球60%。这么一个资源消耗大国经不起这么发展, 这样发展下去会出问题的。中国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总共可以使用40年, 40年以后怎么办?即便发现了新的资源也没有办法, 只能维持100年, 这就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我们这么巨量的消耗建筑材料, 而且是在我们单位能耗比较高的情况下, 就必须要解决整体国家的战略。弄不好, 我们会透支自己, 透支我们的后代, 透支整个地球。
第七, “小户大家”会逼迫开发商精装修, 而且装修还要把紧凑型、产业化、工业化、标准化、模块化全部推广进去。现在开发商大部分都还在做毛坯房, 毛坯房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第八, “小户大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不光是对“小户”能够做出这个概念, “中户”、“大户”也都可以做出来, 很多房间里面的组合变异实际上对于“中户”、“大户”也是适用的。
“小户大家”可能会引导我们对中国人对未来生活方式进行新的思考, 中国人的未来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但是户型绝不可能越来越大。这是我个人对“小户大家”意义的认识。
另外, 海尔地产会率先实现这个理念, 我们明年会有一批新项目出来, 包括海尔主园区的改造, 在青岛有两个主园区, 其中有一半700多亩改造成总部创意基地, 厂房都不拆, 框架全部留下, 在内部进行全面改造, 包括写字楼、餐饮、服务系统、可对外出租的公寓。我们明年会有六七十万平方米的面积来尝试这方面的研究。
其实“小户大家”理念, 包括“变形金刚”等很多理念都可以用于写字楼, 我相信写字楼会发生一个时代性的变化, 写字楼也会越做越小。因为现在堵车, 上班不方便, 房子租金贵, 新的科技足以支持人们坐在家里办公。以前在家办公是没有氛围的, 但是“大家”是有氛围的, 我们做过一个调研, 美国现在已经有1/3的年轻人不是在办公室上班, 是在星巴克办公, 联上网, 有台电脑, 就可以上班了, 这种趋势估计几年之后就会流行到北京来。
香港的张智强先生已经做出来32平方米的房子, 他的设计非常巧妙, 很多外国人, 包括世界著名设计师都慕名到他家里参观。如果在北京有一座楼, 全部这样来做, 就是未来生活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有机会, 我们可以尝试来做。
对海尔来说, 率先做“小户大家”有几个优势:一个是海尔的品牌;一个是海尔产品可组合的实力, 所有的东西都有, 而且还可以组合很多其他的东西;另外一个就是技术研发的力量;再就是海尔的追求和企业的心态, 我们不只是卖房子, 还要做出一些示范, 大家一起思考研究, 哪怕做错了, 也是一种贡献。我们非常有信心把“小户大家”做好。
现阶段, “小户大家”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比如在“大家”中就存在这样的矛盾:配套如果都是开发商自己持有, 怎么做都没事, 但是当这个社区里面的一部分商业还得卖掉以解决现金流的时候, 业主买了之后就不以你的定位为准了, 所以这是一个矛盾。
还有, 当你做“变形金刚”的时候, 肯定有一部分市场。现在好多家庭不生孩子, 这种家庭买变形金刚的房子比较容易, 而且比较符合80后这一代人的情况。但是当装修成了超精装的时候, 就必须配备家电和家具, 而且还得精心设计家具, 这个就出现了维修的问题。维修问题其实也有办法解决, 就是做成容易卸装的模块化的东西, 把零件先做好。
再比如车位配比, 很多城市规定一户一个车位, 那户主就吃大亏了, 因为住这个房子的户主好多没有车, 但也得做车位。这个也可以解决, 就是按照每一百平方米配置, 这是需要面对和突破的问题。
对于国家标准问题, 现在有些小户型不符合标准, 规划局审批通不过。规划得很好, 但是却有种种条条框框限制。
还有结构问题, 是小户型还是高楼, 高楼怎么做结构, 怎么做外形, 怎么安放空调机, 空调是什么形式, 好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都还没有考虑周到。有一个可以肯定的是, 小户型不一定做成过渡性的, 可以考虑它是永久性的。我听某个专家说, 如果中国按照现在这种状况发展下去, 可能再过几十年我们连刷墙的白灰都不够。这个可能有点夸张了, 但可能到时候白灰够水泥不够, 现在全世界60%的水泥都用在中国。或者可能钢铁不够, 中国就是缺铁矿石, 所以需要考虑一步到位的居住, 限购时代人们不可能买几套房子, 所以今后的房子就得考虑一步到位。不一定都做30平方米, 90平方米也是小户, 但是一定要可以不断升级。这种不断升级一是靠一些配件的更换, 另一个可以考虑云社区智能化软件的升级, 再加上云会所里面的一些东西, 所以会有很多技术问题要研究。
“小户大家”现阶段还是一个哲学理念, 还需要把它深化下去。“小户”有若干种, “大家”也有若干种。只有勇敢地面对技术性的问题、技术性的难题和技术性的障碍, 才可能真正把“小户大家”做出来, 所以我们得坦然面对这些问题。
不一样的地产一样的社会责任
海尔提出“小户大家”, 对今天的中国有特殊的含义, 由海尔提出并且推进的话, 有自身的一个产业发展历程和逻辑上的必然性。海尔家电进入了全球第一阵营, 海尔地产也是风声水起, 海尔地产和家电的这种结合, 自然而然会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会形成家电产业的模块化, 同时卢铿先生是一位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企业家, 是站在一系列社会现象上而提出“小户大家”概念的。
“小户大家”的人居理念是基于新都市主义的理念, 以人为基本的思考, “小户大家”的推出是幸福新时代的起点, “小户大家”的理念会转化成一个时代的可能性, 找到一种全新的居住方式, 达到一种明智的平衡。它的意义在于哪里?对国家来讲, “小户大家”会带来节约化、可持续的发展, 还有住宅产业化;对行业来讲, 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 和产业健康发展;对消费者来说更直接, 大部分消费者可以低成本买一套房, 解决他的居住问题, 同时突破传统生活方式, 提升资产的价值、投资的价值甚至居住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讲, 海尔地产非常有特色, 也是做“小户大家”非常有优势的企业。
“小户大家”的内涵有这样几个层面:一个是90/70民生崛起的小户, 为城市而生的幸福大家, “小户大家”对城市空间有一个反思, 同时我们对城市的本质也进行一些思考;第二, 从社会价值来看, 1000万的保障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同时站在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上, 我们觉得“小的就是美好的”, 80平方米的住宅空间, 大概8000平方米的社区空间, “小户大家”有一系列自身规划的东西, 这个会成为“小户大家”核心的成果;第三是“小户大家”时代的成因, 一个是建设节约型的社会, 一个是宏观调控的时代话题, 再就是“小户大家”的目标群体。
海尔做的地产是不一样的地产, 不是纯粹为做房地产而做, 不是为了市场化的盈利做房地产, 房地产对海尔来说是一种社会使命。海尔地产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从市场层面上来讲, 中国人买大户型已经成瘾了, 我们要对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指引。“小户大家”会有自身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的特征, “小户大家”有自身的哲学追求和文化重塑任务。现在很多社区里面居民和居民之间, 大人和小孩之间, 老人和小孩之间缺乏交流, 比较冷漠, “小户大家”可以对社区的精神和文化进行一些重塑, 包括海尔地产倡导的“云社区”也是一个很好的融合。
“小户大家”是海尔地产结合我国人口状况与资源现状设计的一种全新居住模式, “小户大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几何空间, 或者是“大”和“小”的问题, 它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理念, 不仅仅是“小户大家”, 也可以延伸到“中户大家”、“大户大家”, 把户型做小, 生活做大, 是中国未来人居生活的必经之路。
“小户大家”的双重价值
我认为“小户大家”首先应该定位在夹心层, 白领、蓝领;第二它既是过渡性的, 又是永久性的, 可以跟公租房结合起来。要瞄准定位点, 先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人口流动性强的城市试点, “小户大家”课题做好了, 就有了示范项目, 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蓝本。
汽车更是过去所梦想而不可及的,那时中国人只能骑自行车。但是经过十几年时间,汽车已经大量普及,在大城市已经车满为患了。现在我们在反思和审视现在的交通方式,想要回归到自行车时代。
上述事实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使得国家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伴随财富的增加,各种创新的手段也更加丰富,反过来继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新形势下创新面临的挑战
今天,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走出阴影,欧债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进一步恶化,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放缓。过去我们始终希望保持强劲的发展速度,期望到2020年还能保持8~10%的速度,但目前来看发展速度已经放缓。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创业,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这都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企业发展宏观微观环境当中,有些重要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比如发展模式能不能继续支持改革开放初期以及90年代以来高速增长?这是因为,高速增长是更多依靠着消耗大量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更多依靠廉价劳动力等,大量的进城农民工辛苦的工作得到的仅仅是微薄的报酬,换取对外贸易合作中的超低利润,造成了很多社会矛盾。
这样的发展模式还引起了环境巨大的变化,使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过去谁也不知道PM2.5是怎么回事儿,现在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例如,工业所需要依靠的原材料和其他资源更多的是靠着国际市场,比如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这对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上涨。另外,一半以上各种矿产资源也都大量依靠国外资源,产业的发展依靠全球资源的消耗。在这些方面,大家开始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够再继续按照原来的模式往前走,过去老模式难以为继。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这个难度是很大的。每年都在讲“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这种口号至少喊了十来年了,但是到现在来看还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这个转变越迟到来,对发展就越不利。
与发达国家的转型对比,我国的差距还有很大,比如我国的能源消耗就已经很难承受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耗是6亿吨标准煤,人均水平跟全球差距很大。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总量达到了第一,但能耗达到30多亿吨标准煤。所消耗的资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其中仅煤炭占了70%,煤炭的大量消耗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由,也是包括二氧化硫等各种污染气体的主要来源。根据目前的速度,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能耗超过40亿吨标准煤,如果继续依靠煤炭,那时的交通运输状况、二氧化碳等等问题都会很严重。
全球都在减排,欧洲已经走上依靠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德国作为强大的工业国家已经宣布到2020年关闭最后一个核电站,转而依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整个德国电力系统正在逐渐转向依靠新型发展能源,而中国还依然延续过的老的模式。我国再生能源发展步履维艰,遇到很大困难。风能的电本来都是清洁、低成本的,由于不能进入市场就白白消耗掉了。我国的太阳能发展也有很好的条件,德国远不如中国,但是德国国家非常重视,一年推出七八个鼓励计划,并成为装机最多的国家。
美国的页岩气,经过几十年创新的研究和发展,可以从石头里缝头把天然气和油挤出来,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改变了美国进口天然气的现状,并已实现了天然气的出口,其成本、价格比我们低四五倍。这使得美国能源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至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是逐年递减,对比之下,我国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今后,我国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上述大的环境,创新也要围绕这个大环境进行研究。如何改变中国目前的状态,如何发展更清洁的低碳技术来推动,这些问题在大的环境当中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重大转型,创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主攻方向。现在国家提出了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其中创新的潜力巨大,可以说是潜力无限。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创造”
我不同意中国完全变成“中国创造”的模式,应该以创造引领制造,否则,离开制造,那么多的劳动力就无法安排。所以,要通过创新提升制造业能力、竞争力。增加活力。现在很多产品基本上都是模仿别人,能否开拓更多创造的产品?要改变这种状态,也要提高效率。现在美国在重振自己的制造业,尤其是在能源成本和排放成本比中国低的情况下,对我国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目前,转变观念、创新文化也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很多人没有去做艰苦的工作,却想马上转化一个大成果,马上上市赚钱。须知,美国的页岩气是经过二三十年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工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幻想在一两年之内能够彻底改变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有很多创新成果都是经历了几个“五年计划”发展的。要看到未来,并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尊重知识产权,怎么建立更好的环境去保护,更好地鼓励人们创新而不是抄袭、偷袭仿冒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大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绝不是对付世贸组织,对付国外公司和团体,首先是保护了中国自己的创新。创新,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环境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保护不等于不让用,要提高知识产权的使用效率。国外往往采取把知识产权打包、促进其转化的措施,这是可以借鉴的。
另外,现在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很多领域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垄断制约了民企发展,所以必须要打破垄断。中小企业发展当中,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要加强。现在很多政府很积极。想要办的事情很多。但是无论如何,政府不可能包办所有事情。大政方针、政策、监管、市场监督由政府来做,更多工作交给社会组织。国家曾颁发过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但至今仍有很多方面没有落实;社会组织远远没有得到政府重视,各种中介服务机构有很多,如孵化器、生产力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其作用也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当然,社会组织也存在本身自律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客户端应用的普及,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稀缺的部分,随之孕育而生的手机等设备的应用程序层出不穷,例如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及工作中游刃有余的利器,影响着人们生活及日常工作的诸多方面。企业必将随社会文明的提升而进步。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信息化部应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利用科技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局总部信息化部自助报修功能应运而生,运用计算机编程相关知识及现今时代流行元素,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日常办公流程等方面加以结合,并在局总部信息化部领导的指导下,信息化管理部与运维外包公司共同研制出自助报修功能,于2016年3月设计完成界面友好、办公更加便捷的自助报修功能,由此帮助局总部在报修电脑故障及申请电子备件方面提高效率,也迎合了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
回顾往昔,在没有使用到自助报修功能时,不论报修还是申请备件,都需要拨打电话或者自行来到信息化部办公室,由于局内部分用户对信息化部人员掌握的相关技能并不熟悉,因此在报修时无法找到相对应的维修工程师,以前我们办公时采用纸质工单的填写的记录方式,记录报修人的报修问题,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达到了办公的效果。但是,这种办公方式不仅消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精力,而且增加了工程师的工作量的同时耽误用户的办公时间,工作起来繁琐度增加。为了优化办公效率,减少在了解用户问题的途中过多耽误时间,在自助报修功能中分为了
1、电脑硬件故障
2、操作系统问题
3、打印机相关问题
4、网络故障
5、办公软件问题
6、申请备件等几方面,使需求的更加明了清晰,接触到自助报修功能后,更加优化了之前纸质工单的办公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相对会减少了人力,物力,精力的输出同时减少纸制品使用量更加环保,全面贯彻全会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在信息化部相关领导指挥及工程师的努力下,我们开发出更利于员工办公的先进软件。这款软件,可以直接利用具有 “扫一扫”功能的软件,进行自主报修,进入主界面手动填写报修内容,同时工程师在网上即可看到报修人的故障内容,不仅便捷了员工的使用,而且也方便了工程师的分类。这款软件还有最为人性化的、客观的设置,报修人在工程师服务之后还可以进行客观评价,一方面,报修人享受了人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工程师可以根据报修人给予的评价,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我们较之前的纸质工单的录制到报修工单中,再到现在的自助报修功能软件的开发,逐步提高了工作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信息化部门开发创新的积极性,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局总部乃至全局的各项工作。
自助报修功能投入使用后,在我们前期下发二维码运维服务卡的过程中,我们也从各部门收集到了一些好的反响。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第一位使用自助报修功能的办公室档案管理负责人张银华,用户对信息化部自主研发的自助报修功能概括为“简单、方便、及时”,在信息化部统一上线了二维码扫描功能后,张银华成为第一位自助报修功能的使用者,报修内容为OA文档相关问题,以前报修内容需要通过电话进行,而现今社会处于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各种信息交汇贯通,自助报修功能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库分析局内部报修数据,总结大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发现出现的问题以及有隐患的方面,更加有利于全局各部门设备的改进及管理。二维码扫描后可以出现报修人姓名,在安全方面彻底贯彻了局标准化实名制的准则,确保一对一责任制度,确定了责任的落实工作,在保密方面做到“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基本保密准则,自助报修功能通过后台的数据库可以显示电脑硬件基本信息,通过基本信息的获取了解计算机的使用期限,对于老旧电脑存在的隐患及时排查及做出相关处理方案,对于局内部办公资料的稳定性给予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全局办公电脑的台账整理,充分整理了局总部办公电脑的把控。通过对张银华的采访,极大的鼓舞了信息化部门对开发系统平台的积极性,特此非常感谢办公室张银华的配合及指导建议,信息化部一定吸取用户的良好建议,继续优化本软件的开发及应用,让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的办公信息化更上一层楼,坚定不移的落实信息化部领导给予的指导方针。
以前的我,笼罩着无彩的灰
平平淡淡的生活,稍显颓废
精干的短发,怒发冲冠,简单而纯粹
每当黑夜来临
我融入其中,享受着浓烈的黑
以前的你,点缀着单调的美
单纯的性格像你脑后的马尾
尽管抱怨生活的不公
但从没停止过对希望的追随
风雨中颤颤巍巍
时间不停的流转
人也潜移默化的改变
我决定要走出黑暗
而你也决定修饰打扮
华丽的外表使你成为焦点
我也变得衣着光鲜
沉溺在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
评论着旁边男女的八卦花边
慢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也忘记了很多事情还没干
生活总是那么现实
能够让一个人完全蜕变
生活也存在偶尔的浪漫
但那只是像流星一样短暂
每个人都有选择不同生活的权利
灯红酒绿的生活,享受别人的夸赞
还是埋头苦干,平平淡淡
总之有得必有失
永远没有一个标准可言
毕竟,有些男生总是学不会
适应你多变的容颜
至今,还是喜欢你曾经的马尾,单纯的美
毕竟,有些女生总是学不会
适应你多情的表现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科技。科技,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出门有高铁,不仅节省了时间,其舒适度也在普速铁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家里有冰箱,使饭菜可以保存得更久;通讯有手机,就算远隔万里,也能像在身边一样嘘寒问暖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大大改观。
记得那是一个天气寒冷的日子,我穿上了笨重的厚衣,跨出了家门,走向了冰冷的世界。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使得我打了一个冷颤。我不得不加速跑向学校。不久,充满生机的学校出现在眼前。我冲到了教室门口,一个箭步跨进了明亮又温暖的教室。我展开了身子,开始上课。
可是,好景不长,刺骨的寒风再次袭来,使全班好几个同学都冷得不停地发抖。老师一见这情景,便开启了空调。不一会儿,教室里边温暖如春,同学们都停止了发抖,进入了学习状态。
中午吃饭时,温度提升了许多。可是,饭菜的温度,还是被寒风降低了许多,使我们吃到的饭菜都是冷的。这时,老师提高了空调的温度,我们就吃到了温暖、热乎乎的饭菜。
下午放学了,刺骨的寒风向打扫卫生的同学袭来。同学们有的在发抖,有的在依靠搓手增加热量,都没办法好好打扫卫生了。这时,老师将空调打开,让暖风击退寒风,教室里就温暖如春。同学们纷纷脱下笨重的厚衣,快速打扫卫生。不一会儿,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教室便出现在眼前。
空调,使教室从寒冷的冬天变成温暖的春天。科技,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这个科技生活的世界中,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完善,但还是有很多发明很危险,一个不小心就会伤害到自身。虽然这些科技对人类来说带来很多的好处,但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先不说使用中的意外,以及对未来的改变,单是现在人类的依赖性就已经很强了,以后恐怕更是什么都用高科技就行,从而导致人类自身的身体机能退化,使人类成为只有发达的头脑却没有灵活的四肢,这是多么的可怕啊!
生活在这高科技时代,尽管有些科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可以带来巨大的便利,但也不能完全靠这些冰冷的机器来代替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些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来做,而不应该全靠高科技,否则我真的很难想象未来一个个巨大的肉团坐在一张张飞椅上,身上披着一层精密的仪器来操控自己的生活。
生活在这高科技时代,对科技的应用是必须的,但是这种必须才产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悲剧。人们自以为这些高科技都在掌握之中却从没考虑过意外的因素。我真的怀疑电视中机器人反抗人类的情况是否真的会发生。试问:在各种高科技中哪种没对人类带来危害?答案肯定是“没有”,高科技是很发达,但也危害巨大,虽然有些人可能尽量的小心这些危害,但谁又能料到哪天会对自己产生巨大的危害呢?
生活在这高科技时代,少不了对未来的憧憬。是啊!现在的科技已如此发达,那以后呢?在我的幻想中,未来是一片高科技的海洋,各种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但我忽然发现我的想象中缺少了一种颜色,一种能泌人心脾的颜色—绿色。是啊!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的破坏就会更加严重,就算再减少排污也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高科技时代的未来是发达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资源,否则人类天天生活在没有植物的世界和乌烟瘴气的世界中生活谁会开心呢?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3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许多!
说到科技,他的功劳还真不小呢!不信的话我就说给你听一听,看你信不信!
在夏天的.的时候,想喝一杯酸奶解解渴,但是看到外面烈日炎炎,就懒得出门,可是又很想喝酸奶怎么办?哈哈,现在想喝酸奶根本不用出门,酸奶机就是我们的好帮手!只要准备一些材料然后按纯白酸奶100g+白砂糖70g+牛奶1000g的比例均匀分装到酸奶机的6个小杯中,加盖;挨个放入酸奶机中,加上盖;设定时间4~5小时。完成时凝固得平湖如镜,象豆腐脑似的就成功了;完成后立即冷藏6~12小时或以上,以便酸奶进一步纯化。早上做晚上吃,晚上做早上吃。留出一小杯酸奶做下次的引子;混合自己喜欢的果酱适量或时令水果,再冰镇,味道更好!怎么样是不是很方便呢?怎么方便的酸奶机是怎么来的呢?没错现在我们能拥有如此方便的酸奶机都是科技的功劳。当然我只是举例子,科技的功劳大着呢!比如:现在的冰淇淋机、网上购物、电磁炉、微波炉、电话、电脑、电视、互联网……说也说不完!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永远离不开科技!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4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科技,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改变,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以前,没有相机,人们只能把一些美丽的景色记在脑子里,无法用图片记录某种景物,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相机,出门在外,相机就是最好的伴侣。在没有电脑的时候,人们可能需要翻看许多书籍才能找到答案,有了电脑,人们可以很快查到自己想要的资料……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最爱看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里面讲的都是一些科学发明。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台“山楂去核机”。它长的不怎么好看,一个圆圆的转盘上上面有不少小管子,下面是对应的插山楂的孔,还有一个出口负责收山楂的。接通电源后,放山楂的转盘开始转动,当山楂和小管子对齐,管子就会下压,核就会被取出,山楂继续惯性前进,掉到箱子里。因为机器旋转的速度非常快,去核速度要比人工的速度要快的多,大大节省了时间。
看了这个“山楂去核机”的发明,让我想到只有爱动脑筋,肯于钻研,才能让科技服务我们的生活。有多少科学家都是因为勤学好问,善于动脑才发明出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一点都不错,是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是科技让我们过的更幸福!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5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走出了以前茹毛饮血的时代,来到了科技发达的年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以前发愁晚上没有光明,而今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以前想尝尝海中的美味,都是很奢侈的,而现在鱼肉虾肉都是家常便饭;以往总觉得家信难传,而今天涯若比邻……是的,科学带给我们的一系列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唐朝杨贵妃想吃新鲜的荔枝,但是新鲜荔枝是在南方才能吃到的,于是,皇帝派人骑着快马千里迢迢从远在千里以外的地方运输过来,为了保证新鲜,累死了多少匹快马啊!可是如今,想吃到新鲜荔枝在市场随处可见,是普通百姓桌上的家常便饭。可见,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啊!
在古代,背井离乡的游子由于长期在外生活、工作,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写一封家信,寄出以后,家人却迟迟没有回信……为什么呢?因为那封信可能没有寄到家人手中就丢在半路上了;还有可能是寄出非常久了,家人才收到,再回一个信,在外的游子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收到家人的回信,因此,给远方的亲人说一句话都很困难。
现在好了,可以给在远方的家人发信息,速度很快,不到一秒钟对方就可以知道你想说什么,不仅可以对话,还可以视频聊天,这样,就随时可以与在远方的亲人聊天了,也可以看见在远方亲人的模样了,要是在以前,可以与远方的亲人见一面,那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一件事啊!人民没法解决的东西,科学技术一定能帮你解决,比如,学习遇到困难,只要打开电脑,打打字,正确的说法就会显示在电脑的显示屏幕上。只要有了科学,再大的困难都不用愁了。
但是,科学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的问题。大规模地把废水排放在河里,使人们吃不到放心的海鲜,大规模地浪费宝贵资源,却从来不想后果是多么地严重。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我们人类前进的动力,它给我们带来方便,带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好处,也不能忽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哦。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6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给人们带来的一份惊喜——科技发达。这几年来“科技”不断走往高处,人们的生活也伴随科技逐渐变得方便、宽裕起来。
发达的科技占据了我的整个现代幸福生活,它每天都在更新。电视、电脑、电冰箱、手机……都在这个黄金时代中脱涌而出。
电脑是这些科技明星中最灿烂、最耀眼、最受欢迎的的一个。他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普及,连小学生也离不开他,它的用途数不胜数,无聊时用它来玩游戏,给人带来喜悦,电脑由黑白变为彩色。电脑可以帮我查资料、练打字、做幻灯片等,像我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老师每周都布置作文差不多每次我都没有类容可写,在以前的话,我就会急得团团转,要不就把报纸翻来覆去都没找到满意的资料,麻烦到了极点,可现在不同了只要在电脑上打所需要的类容就能易如反掌的找到答案了,电脑是学生学习中中缺一不可的一项。电脑可以在过节日里为人们献上真诚的祝福。春节的一个E—mail就可以增进朋友的友谊和关系,促进亲情,幸福家人的生活,网上图片可以为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以前电视只有十多个台,可如今电视有上百个台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啊!电视也不像从前那样厚厚的啦,现在有夜晶电视了用起来也不麻烦了。以后还有3D电视呢,不用到现场也能享受那幸福时光!
在以前买了吃的后过了几天就发霉了,自从有了电冰箱后食物就可以保鲜了,吃的东西营养没有流失,家人们可以幸福美好的生活了。
如果没有手机人们互相联系就还处在困境之中。有了手机后人与人之间拉近了关系,人们的朋友逐日增多。
真可谓科技幸福了我的生活,便捷了我们生活啊!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7梦想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界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它犹如一叶小舟,载着我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奋力前进,使向成功的彼岸,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造福人类回报社会!
我想发明一个多功能书包。阳光明媚的早晨,多功能书包用悦耳乐曲把我从美梦中叫醒,从那一刻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整理书包喽!把学习用品放进书包后,按照事先设定程序,书包就会自动进行整理,整理完之后,书包还会快速地检查你有没有你忘带东西,如果没有,绿灯就会闪起:如果有,就会用红灯发出警报。
当你背起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因为书包内存了多种多样的形状:如水果形状、卡通人物形状┉┉你的书包将成为街景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你觉得书包非常重的时候,书包就会自动收缩,也随着书包的大小你立刻会变的轻松起来。你如果走在路上对书包悄悄说一句“我想听音乐了”,书包立刻会播放动听的音乐。
到了学校,你把书包放在课桌上,书包自动提示你该上什么课。写字时,只要你的姿势不正确,书包还会伸出“手臂”帮你矫正坐姿。
这就是我的科技梦,我一定会坚持我的梦想,努力把它变成现实,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8当今的社会,网络随处可见,瞧,网吧里的“网虫”们在尽情地操作鼠标、键盘,尽情地与外地的亲人聊天,或是查阅可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那时,我心动了,渴望有一台电脑,可以看看网络这个“世界”的美妙、奇妙之处。我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了,由于爸爸的需要,就买了一台电脑,我高兴极了,从此,网络成了我心里面的世界---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上网去查阅一些书籍、资料,听听音乐;每逢放假时间,我便与在外读书的表哥聊聊天,这种滋味还真的挺“爽”的,网络也是很奇妙的,可以上网购物、打游戏、聊天、查资料……它改变了我的性格,我从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了开朗的人,于是,网络在我心中是任何珍贵的东西取代不了的,我要听音乐,它就陪我听音乐;我要看电影,它就陪我看电影,它永远是我心目中最忠实的伙伴,最要好的朋友。于是,我吃饭时想着它,睡觉时也想着它,和别人说话时也想着它,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是一条“网虫”了,我离不开它,但是,它使我的成绩迅速下降,我从成绩全班前几名退到几十名;也因为它,我和我最亲的人---父母吵过架;因为它,我睡不香,吃不消;因为它,我差点成了近视眼。它改变了我的生活,于是,我在爸爸妈妈的强逼下,忍着泪离开了网络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个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在离开它后,我的成绩也迅速提高了。
1999年,网购是件神秘而复杂的事情
现年30岁的网友“猫小喵”现在已经是一个小不点的妈妈了。10年前,她还是一只不懂网购的菜鸟,现在,她已经习惯在网上买各种生活用品,大到家里的电器,小到孩子的一双小袜子。10年间,中国的网民从2250万增加到5.13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被网络改变的生活。
“猫小喵”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知道网购,是她高中时期,同桌在网上购买了一本畅销小说,这本小说在班里很受欢迎,从而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她听说是从网上购买的时,禁不住纳闷:“买卖双方不见面,打了款不给邮寄怎么办?在网上银行输入银行卡密码,钱被偷走了怎么办?”“猫小喵”的心理代表了当时国人对于网购的普遍看法。
10年前,大部分国人对网络仍很陌生,对于网络购物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感。也因此,尽管1999年我国最早的B2C网站8848.com和最早的C2C网站易趣网相继创立,但这一新的潮流并没有吸引大批消费者参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购仍是一件神秘而复杂的事情。
2003年,非典时期的第一次网购
“非典”肆虐的那个学期,“猫小喵”和很多同学被困在校园内,虽然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但被围困的生活还是让她百无聊赖。整天泡在聊天室里打发时间的她看到很多人提起网购,大赞不出门就可以买东西是多么方便,于是“猫小喵”也萌生了尝试一把的冲动。简单地登陆注册后,“猫小喵”挑选了一本小说,下了单。之后几天,她焦急地等待,心里在反复纠结:会不会送不到呢?送不到也就算了,就当花钱买个教训。而当这本书终于到手时,“猫小喵”禁不住生出“这是多么神奇呀”的念头。
第一次网购的成功增加了“猫小喵”对网购的信心。她开始勇于尝试这一新的购物方式,从图书到唱片再到日用品,“猫小喵”觉得自己体会到了网络的神奇:原来足不出户也能正常生活。
“猫小喵”当时并不知道,很多人和她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第一次体验了网购,“第一次吃螃蟹”的经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网上订货、送货上门”的方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网上购物。“非典”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意外的发展机遇,原本低迷的电子商务开始悄然崛起。
以当当和卓越为代表的中国B2C的早期拓荒者,从图书这个低价格、标准化的商品作为网络购物的切入点,借助快递配送和货到付款的交易流程,开始逐步奠定自己的市场基础,在度过互联网的寒冬之后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2003年5月,“非典”催生了淘宝网的诞生。2003年到2005年间,淘宝在不断学习借鉴中,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C2C运营模式,例如抛弃eBay邮件式沟通,开发了旺旺即时通信工具;创造了安全可靠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并在2005年升级,推出“全额赔付”制度。
2006年开始,经过前几年当当、卓越、淘宝等一批网站的培育,我国网民数量比2001年时增长了十几倍,很多人都有了网上购物的体验,网络交易可信度、物流配送和支付等方面的瓶颈也被逐步打破。
2009年,习惯了用支付宝付账
因为网银太麻烦,货到付款曾经是“猫小喵”网购的首选交易方式。但随着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的发展,“猫小喵”和很多网友一样,越来越习惯用支付宝结账,“支付宝可以暂管消费者支付给卖家的资金,到货后物品有损坏有瑕疵可以方便退货,买卖双方都放心。”
2006年之后,淘宝网后来者居上,很快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作为买卖双方的平台,淘宝各种健全的制度促成了它的高人气和高访问量,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买家和卖家驻足。调查显示,2009年,淘宝网已占据国内电子商务80%以上的市场份额。淘宝几乎成为网购的代名词。
2010年年底,“猫小喵”发现第三方支付可以快捷支付啦。不用费劲地开通网银,只要有卡有手机就能付款。因为省了一大堆的层层跳转,也避免了钓鱼网站跟踪。当网上交易简化为一分钟的瞬间体验,“猫小喵”欣慰了:网上买东西更方便了!
2010年,“猫小喵”做了妈妈,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再大不过的事情,因此,在孩子出生前,她就开始每天思忖着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所要用到的东西。给孩子准备东西不想假手于人,挺着大肚子又不方便外出,因此从奶瓶到小衣服、小手绢,到孩子的洗发水、沐浴露、痱子粉,“猫小喵”全部都是网购。孩子出生后,由于对国产奶粉缺乏信心,她又在网店中找寻信誉过得去的代购卖家直邮奶粉,经过一番比较,她选定了一个卖家。孩子终于喝到了从荷兰直邮过来的奶粉,“猫小喵”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了很多,“还是网购方便啊!”
2012年,网购柴米油盐的快捷宅生活
网络改变的不仅是购物途径,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6笔。”这是梁乐乐上个月的淘宝购买记录,这16笔交易花费了她将近2000元钱,“已经习惯网购了,有需要的东西首先就想到先在淘宝上看看。”
也因此梁乐乐已经习惯了网上下单后等待包裹的日子。在办公室,她接到电话,有个包裹即将送到,内容包括20包“出前一丁”方便面、话梅、开心果及各色零食。
按照快递的时间表,当天下午她应该还会收到一个包裹,那是她前两天在淘宝店里买的夏装,“下了单就一直期待,等着穿呢。”下班或休息时,只要在家,只要能上网,梁乐乐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登录淘宝网。
去年她和朋友一起到西双版纳5日自由行,除了自己制定行程外,所有的机票及酒店、包车,全部都是在淘宝网上完成预订。
在同事眼里,梁乐乐已经算得上是一个“网购达人”,但是,说老实话,在“网购达人”遍地的今天,像梁乐乐这种还只混淘宝的,已经有些“out”了。
网友“花花姐”自称自己“所有购物生活,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刚结婚时买的DV,是到京东上选的,家里的洗衣机和空调是在苏宁易购买的,床上华丽的床罩是在淘宝上秒的……而酷爱交友的“花花姐”还经常“逛”美团、窝窝团,团心仪的餐厅和闺蜜一起去吃,团便宜的KTV和朋友K歌;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她还会上酒仙网买老爸爱喝的酒带上,而这些酒的价格自然是非常合算的。
“花花姐”还曾做过一件十分疯狂的事情。前年她怀孕期间,恰恰赶上老家父母的一套房子急需装修,生为独生女的她非常着急,于是她大胆地将大部分的装修材料,包括家电,全部选择了网购。“真的没有精力在两个城市之间往返,家中老人又不知道如何去购买,不得已情况下就选择了网购。”这让她十分得意又觉得很时尚。
如今,尽管离家不到200米就有便利店,车程10分钟就有大型超市,但“花花姐”还是更多选择网购。“只要轻点鼠标,第二天就能送货上门,货到付款,购物达到50元还能免运费,挺好。现在网上商城的商品越来越丰富,日化用品、柴米油盐应有尽有,家里日常用的东西就基本靠网购了。”以前“花花姐”一家每周都要去一次附近的大超市集中购物,现在一两个月也不见得去一次了。
本届科博会上,围绕“移动改变生活”的参展主题,中国移动共展出个人数据业务、行业应用等两大类十三项科技成果。对于参观者而言,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现场互动等多种方式切实感受到通信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无限便捷。
安全便利的家庭生活是通信技术惠及民生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移动个人数据业务展区,以“宜居通”和“无线座机IC卡”为代表的新应用引起了参观者们的极大关注。据悉,“宜居通”结合了TD-SCDMA和物联网两项前沿技术,在现有TD无线座机基础上集成了家庭安防等功能。安装该设备后,一旦有非法人员闯入,用户便能及时收到设备发送的告警短信或电话。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市民家居的安全性,也能够满足部分中小商铺对人员、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而“无线座机IC卡”能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已开通手机支付业务的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用户使用“无线座机IC卡”便可进行电卡充值、查询等一系列操作。方便快捷的购电方式让百姓们足不出户就能处理好家庭事务。
除了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中国移动还将新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助推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中国移动行业应用展区内,智能交通二维码应用便是当前物联网行业应用的一大新亮点。该应用以二维码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交通信息平台和移动网络进行了整合,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便捷查询、无缝出行、实时更新功能的交通二维码信息查询系统。由于路口、公交站牌、建筑物等上印有二维码标识,用户便可以通过拍码或发送短信等方式在该系统上查询出行路线,更加方便省时。
事实上,除了上述几个典型应用外,在展会现场,参观者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移动应用:WLAN网络、手机电视、手机阅读、12580影票预订服务、电梯卫士、农业大棚监控……这些丰富多彩的技术和应用能够为参观者带来全新的感受。
【创新改变生活】推荐阅读:
以创新改变生活为题的作文06-29
【实用】改变生活的作文05-26
智慧改变生活作文600字10-18
改变心态适应生活的演讲稿09-11
音乐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10-10
汽车改变了生活小学生想象作文400字10-11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读后感06-04
读书与改变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