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5.12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通用10篇)

5.12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篇1

我乡的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防震减灾精神,加快防震减灾进村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增强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了一定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XX乡地处XX县东北部,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东与XX省辉县接壤,西与XX镇、XX镇相连,南靠古郊乡和潞城镇,北接壶关县。全乡总面积237.9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辖32个行政村103个自然村,境内峰岭重叠,山大沟深,植被良好。

我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乡划为五片(XX片、冶头片、浙水片、小番底片、东双脑片)每片设立信息员,转移疏散员,应急抢险队员,医疗救助人员,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和完善社区应急救助预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措施,进一步规范灾害应急行为,提高宵时应急反应能力和救宵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好灾民的吃、穿、住、医及灾后重建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二、宣传工作到位,群众知晓率提高

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乡制定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宵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村级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营造浓最的防灾减灾宣传氛围。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全乡开展减灾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增强农民的减灾意识,强化宣传力度。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村居民家中。

三、开展防震减灾活动,提高灾害应对力

全乡利用广场,绿地、空地等设立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灾害避难场所有指示牌,组织机关干部、派出所民警和村民开展防灾减灾演习,提高村民抵抗灾害的能力,灾害来临时,各村组织村民,积极应对灾害。

四、注重以活动提升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居民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织每项活动前都精心策划,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每项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开展相关综合活动:、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村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十项活动。即: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社区宣传展活动;防震减灾宣传到家庭;防灾散演练;防震减灾专家报告会;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栏;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

综合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篇2

近年来,我社区的综合减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 “减灾进社区”的指示精神,加快防灾减灾进社区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区基本概况

广场南社区居委会隶属于东河区街道办事处,位于爱国北路,社区管辖面积0.6平方公里,东面以建国北路为界,南至广场南路,北至广场北路、光明路、西至人民公园。辖区内共有14个居民小区,居民楼58栋,居民2123户,6944人,辖区内居住着汉、回、维、哈萨克、蒙古族、满族等7个民族,汉族1656户5754人,维吾尔族213户605人,其他少数民族254户585人;出租房屋97户,流动人口223人,重点管控3户都是刑满释放人员;失业下岗人员205人,待业人员70人,独居老人12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56户102人。社区有辖区单位30个,商业网点1265个,是党政机关、商业密集圈的所在地,也是哈密市人民购物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社区党支部有党员116名,其中离退休党员69名,退役转业党员17名,大学生党员12名,其他居民党员18名。

多年来,广场南社区在上级组织的关怀和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针对社区外来人口多、情况复杂等情况,社区工作者迎难而上,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级党组织的 1

充分肯定和表彰。先后荣获哈密市“建设和谐哈密”百日文化广场活动优秀参演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地区级文明社区、绿色社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哈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自治区示范社区党组织。

二、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社区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也要第一时间应急处臵灾害,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和开展自救互救的水平的高低,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意义重大。广场南社区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和完善社区应急救助预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措施,进一步规范灾害应急行为,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三、宣传工作到位,群众知晓率提高

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制定减灾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把5月12日“防灾减灾日”作为“社区减灾宣传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答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强化宣传力度,把宣传资料发放到社区居民家中。在此宣传活动中,我社区制定了各种行业应急预案,并组织我社区干部及信息员、志

愿者深入到居民中去,为大家讲解自然灾害方面、事故灾害方面、公共卫生方面、社会安全方面应急常识。我社区通过各方面的宣传,使居民有了全新的认识,居民反响热烈,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四、建章立制,提升社区防灾救灾能力

广场南从建立之初一直秉承“抗大灾,防大灾”和“主动减灾”的原则,以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强化减灾宣传,落实减灾措施,提升了社区防灾救灾能力。社区成立了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对社区内居民摸清情况,分类建档。组织人员对灾害点、危险源进行排查,并针对社区儿童、老年人、大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减灾意识差,避灾能力不强的情况,分别建立档案,为减灾救援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和数据依据。

社区还建立综合减灾工作制度,建立畅通无阻的减灾安全信息渠道,确保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信息畅通。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整改措施。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规定制度,保证工作人员24小时通讯联络无障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度,确保反应迅速、救援及时,确保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提高社区内防灾减灾救援能力。

广南社区完善了《社区防灾减灾应急救助预案》、《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制度》、《社区减灾工作计划》、《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制度》、《社区安全生产排查工作制度》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及

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系列有关防灾减灾工作制度。

五、发动各方参与、提高其应对灾害的能力

广场南社区在救灾减灾工作中积极应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生活,促进防灾减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采取“社区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形式,培育、发展由社区、驻区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共同组成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完善社区及驻区单位、学校等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臵能力,确保社区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发展。

六、减灾救灾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广场南社区在减灾救灾工作中也积极组织辖区各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设立了社区减灾救灾日常工作开展机构,积极寻求减灾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不断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社区居民的避灾自救能力。近几年来,我们社区未发生一起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居民对社区减灾状况非常满意。

我们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一是妥善安排好社区群众基本生活。重点关注灾害来临时房屋倒塌、家庭财产损失,重大火灾等严重灾害的发生,对在灾害中新增需救助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并根据困难情况给予重点救助。二是扎实抓好减灾应对工作。社区积极拓宽救灾渠道,灾害发生后要及时上报灾情信息,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三是大力推进综合减灾工作。组织利用好“防

灾减灾日”的宣传,积极探索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新途径,逐步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东河区街道广场南社区居委会

防震减灾科普学校汇报材料 篇3

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具有发生中强度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同时,我校又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防震减灾中存在许多特殊困难。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性评估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师生应对震灾的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04年泉州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中我校教师代表队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依托在我校建立的泉州市青少年防震减灾教育基地2005年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殊荣。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1、职责明确: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副校长为主管,各处室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

2、师资队伍:聘请泉州市地震局黄金钟副研究员为校外辅导员,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参观一次泉州市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2008年10月份我校聘请市地震局的黄金钟副研究员对全体教师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应急自救互救要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3、学科渗透: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残障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六认真”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

二、加强基础,丰富资源,突出特色,力求实效

1、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广阔

根据闽安监[2008]152号文件精神,经查阅各幢办公楼和教学楼建设时备案资料,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均达标准。其中主体办公大楼、盲部教学楼、聋部教学楼、盲聋部食堂都按7.5度抗震设计施工,福华楼、基地宿舍和食堂是按8度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均达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抗震等级。同时,在学校空旷地都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根据规定师生每人1平方米,全校约需400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而学校的运动场可用面积就有5400平方米,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有1200平方米的草坪、1400平方米的操场及军体区,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能够满足学校和基地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2、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

(1)依托在我校建立的泉州市青少年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内设有多功能展馆约60平方米,馆内有地震知识、自救互救常识宣传画廊约20米,有图书画册专栏、震灾应急知识电子触摸屏和TY—1型地震仪等。该展馆坚持每周一次30分钟以上的多形式(知识授课、讲座、参观展馆、观看VCD知识竞赛等)的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知识面广,互动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目前已有12万人次学生接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2)学校网站“泉州特教信息网”开设了地震科普专题栏目,创设了工作档案、地震科普、案例解析、系列活动等分栏目,同时成功地与泉州地震科普之窗进行链接,师生们可以通过此链接阅览到综合知识、法律法规、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地震问答、科普长廊等相关知识,信息丰富,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3)在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角”,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

我校是一所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又是全寄宿的听障或视障儿童,因此,在进行紧急避险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1、立足校本,务求实效

(1)通过晨会、班会、校会、团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你应该了解的地震知识》等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动画片《蟾童》,参观学校地震展览室。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2)开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电视、广播、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3)以学校为教学阵地,坚持地震知识的宣传,利用墙报、专栏、讲座、兴趣小组活动等,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4)科学制定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专用信息传播和指挥平台。针对学生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学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

(6)各班主任认真开展“五个一”活动,各科任老师扎实开展学科渗透,分解次生灾害,使地震在盲聋学生心目中并不恐惧,形成一种常态的、有序的、科学的、人文的防震减灾心态反应。(7)深入开展地震后心理预防和恐慌心理的调整技能的培养,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的培训。

2、延伸校外,带动辐射

(1)学校充分发挥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馆的优势和作用,每年利用夏令营等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模拟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学员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2)动员残障学生及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向家人和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共同建设安全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了解掌握地球的地质结构,地震的孕育与发生,防震、抗震、自救、互救的科普知识。同时精心策划科学的防震减灾模拟演练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等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地震是种偶发性自然灾害,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校园环境的布局、建筑物的抗震、人员应急反应能力等因素,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我校将继续努力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引向深入。

二00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邹城市兖矿二小2008年创建防震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2008-12-02

按照邹城市地震局、教育局要求,结合我单位具体情况,今年以来,认真开展了创建防震科普示范校活动。并向地震局申报了2008年防震科普示范校。现将有关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邹城市兖矿第二小学,于1976年建校,位于邹城市龙山路139号;属于市属全日制小学;目前教职工104人,在校学生1567人。

二、工作目标

1、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始终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为办好邹城市兖矿二小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加强与邹城市地震局、科技局的合作,建立兴趣小组,培养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尖子学生,并能在防震减灾知识中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3、积极参加市地震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多向市局反馈我校最新进展和最近工作重点,多向兄弟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学习、取经,扬长避短,以观测基地为阵地,形成了本校特色。

4、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网站,制作了地震多媒体课件,并着手编写地震科普教材,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

5、人人争做防震减灾科普小讲解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讲解水平、防震意识和能力。

三、具体计划和措施

1、本,落实人员,组织教师着手编写地震科普校本教材,到年底基本定稿。

2、本,继续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晨会课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利用科学课对最新地震及灾情等予以及时介绍,联系防震示范校教师来我校讲课,让学生开眼界长见识。

3、大力完善学校网站,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及时公布最新地震消息及学校科普动态,增加课件制作方面的研究。

4、本,在11月份组织师生观看了地震专题教育录像,12月份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

5、“防震示范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扩大辐射面,努力提高全校小学生从小就有较强的“防震减灾”意识。

6、邀请市地震局专家来我校作地震科普知识科普讲座。

7、在全校举行了一次震时紧急撤离演练。

8、要求学生在家组织一次家庭1分钟地震应急演练。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丰富。学校与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主要活动选择在有关重要纪念日进行,如5月科技活动周、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10月8日国际减灾日等。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黑板报比赛,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创建防震科普示范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崔连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防震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

珍惜生命,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马鞍山七中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学校基本情况

马鞍山七中建于1964年8月,占地35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0多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学校坐落在城市新区中心,拥有以华东地区首家倾斜式校园天象馆为代表的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绿色的校园,以及人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了美丽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充满现代气息。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求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的办学方针,把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课堂普及、活动延伸、科研先导、质量为本”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追求新高度,提高办学水平,学校从一所昔日城郊结合部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先进学校,2005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特色初中”。

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人才幼苗培养基地、中国少科院科普基地、安徽省少年科学院二级分院及会员单位、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推广厂(事)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档案管理省一级先进单位、马鞍山市首届文明单位标兵、马鞍山市教学研究基地等荣誉。学校办学水平逐年上升,已连续五次获得两年一度的马鞍山市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公办品牌学校。

二、主要做法

我校对实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高度重视,以省、市两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使得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去年底,市地震局、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启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后,我校根据自身科普特色的实际情况,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书记决策,分管校长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落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机制,制定了方案,使得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创建思路,不断实施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先导,营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

今年初我校就启动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首选的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在这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了“四会”,即行政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动员。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电视网、广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今年3月份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5月份在“5.12”活动期间分别出了一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校园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二)课堂普及,让学生人人受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

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课堂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让学生受到深入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安排了“四种”课堂,一是专门安排地理老师对初

一、初二各班级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两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下雨天学校大课间活动不能进行,我们就利用学校电视网组织学生在班级观看科普教育片,其中我们有意识地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片,让学生观看,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受教育。三是每学年安排不少于两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每年安排不少于一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课,由相关专家进行,比如,今年5月12日我校就邀请了市地震局陈研究员给我校学生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四种”课堂,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得到普及和深入,有较好的效果。

(三)打造阵地,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有效平台

为了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能够实施,我们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教育,有一定效果,但是,这样做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活动设施,必须搭建新的平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概括起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搭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我们比较重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比如:我校和市地震局开展共建活动,得到了市地震局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最近我们还准备带学生到市地震台实际感受。又比如:我校和市气象局是共建单位,每年我们都带学生到气象局科技馆参观学习,其效果是在学校不能做到的,最近几年,我们每年还带学生到江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上海科技馆、安徽科技馆等参观学习,尤其是学生在科技馆内“地震小屋”体验地震,其效果非常的好。另一方面在校内搭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项教育平台。虽然我校教育用房紧张和教育经费短缺,我们还是挤出教学用房和经费,建设了一个宣传内容比较全面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展室,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对学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这一平台建设标志着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入了正常化,我们将在这一平台上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做的更好。

(四)凸显活动,以活动提升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活动的开展,注重让学生有实践体验,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能力。为此,我们组织每项活动前都精心策划,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每项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创建过程中主要开展五项相关综合活动: 1、3月初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防震减灾法》宣传主题班会;班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了十项活动。即:防震减灾社区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校园宣传展活动;防震减灾主题班会;防震减灾宣传到家庭;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专家报告会;防震减灾校园宣传栏;防震减灾心得评比活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历时九天,有比较好的效果。

3、科普夏令营活动。7月10日---11日,我校200余名师生前往上海科技馆开展科普夏令营活动。在此之前的5月29日、30日,6月6日有700余名师生分三批前往南京科技馆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有不少学生特别找到“地震小屋”进行模拟实践,使学生感受到地震,对地震有一定的体验。

4、“11.9”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11月9日上午9:10全校师生参加了安全疏散演练,演练后进行了点评,这项活动花山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和市地震局有关部门领导莅临现场,进行了指导,提出了要求,演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科技创新大赛活动。2009年7月~9月进行,收集了学生科幻画52幅,科技论文40篇,科技创新发明制作作品47件,其中也不乏有防震减灾内容,这项活动展示了学生科技才能。

以上这些活动,强化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锻炼了学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体验,比如:5月10日是一个双休日,部分师生到江东社区进行“5.12”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学生配挂绶带,引导居民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展牌”,给居民发放“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使得学生和居民共同融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之中,这个社会大课堂给学生的教育是深刻的,双比如:防灾疏散演练、防震减灾心得评比、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深刻的。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我校科普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网网 收集整理)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已接近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深刻反思我们整个创建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还未形成。虽然安排了老师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学,但还未形成系统,急待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校本课程建设。

2、防震减灾科普室开展活动还不够正常。主要原因是科普室刚建成不久,需要尽快地发挥其作用,利用其功能开展活动。

3、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活动还不够好。这其中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学校上课安排的太满,无法抽时间开展正常活动。

4、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动手方面的设施未建设,使得教育缺乏直观性和说服力,影响教育效果。

今后,我们将以《马鞍山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和《马鞍山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指标》为依据,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落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四、几点认识与思考

根据创建过程的实践和本校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1、“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学校科普特色联系起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对学校科普特色的丰富,是把科普特色引向深入的重要平台,是科普特色的必然要求。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特色。

2、“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联系起来。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到生命的高度,纳入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地位才会凸显,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才会为师生和学生家长重视。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设施要和学校整体建设联系起来。学校应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场所和活动场所纳入学校教育规划,尤其是防震减灾实践活动设施建设要更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全面实施,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4、“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学校的有限资源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社会也需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统一行动,所以,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要与社会结合,资源共享,形成社会物质资源和专家资源为学校服务,而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内容,宣传到社会,教育国民,促使防震减灾成为全民行动,这也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应有之意。

5.12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篇4

——代家中学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代家中学位于西宝北线一侧,它是一所县办农村初中,现有18个教学班,745名学生、69位教职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防震减灾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将我校防震减灾工作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以市、县防震减灾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开展工作。把校园安全和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首先学校成立防震减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育安全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领导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年级组长落实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制定了方案,使防震减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工作思路,不断实开展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我校通过防震减灾宣传营造氛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四会”,即领导班子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教育。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网、广播站、电子屏、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征文、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手抄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

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另外,每学期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

我校还聘请武功县地震局为校外辅导员,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每学期两次。

三、加强管理,认真开展工作。

我校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广阔。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均达标准。其中师生食堂、学生公寓按8度抗震标准设计施工,教学楼符合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抗震等级。同时,在学校操场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根据规定师生每人1平方米,全校约有3000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和逃生标志,能够满足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为拓宽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我校精心策划,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四项相关综合活动: 1、3月初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防震减灾法》宣传主题班会;班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四项活动。即: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举办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防震减灾主题班会;防灾疏散演练。

3、“5.12”安全疏散演练。5月12日上午15:40全校师生参

加了安全疏散演练,用时1分5秒,814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到操场,乡卫生院龙大夫给全体师生讲解、演示了简单防护自救知识和技能,最后县科技局朱局长进行了现场点评,县地震办、教育局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演练活动,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举办科技节活动。2014年10月27日-31日,我校举办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布置防震知识展板17块,收集学生作品280幅,科普文章78篇,科技制作作品158件,科技手抄报50幅,这项活动展示了学生科技才能。

以上这些活动,强化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锻炼了学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体验。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师生应对震灾的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今后,我校将以《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和《咸阳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指标》为依据,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5.12防震减灾日宣传总结 篇5

宣传活动总结

根据县《关于开展“5〃12”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文件要求,齐满镇认真落实了防震减灾的相关工作,部署了防震减灾工作,镇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干部深入学习了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各学校都及时的进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工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部署防震减灾宣传工作

接连发生在世界的几次大的地震,深深的触动了人类的心灵,因此在全国第四个防震减灾日来临之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为此召开了齐满镇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工作,各学校也做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工作。

二、深入开展5〃12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

1、在此次防震减灾活动过程中以各中小学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共进行了11场次防震应急演练,参加演练的师生达1500余人。

2、各学校在此次活动期间,在校园内悬挂了以“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为主题的宣传标语,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3、举行了国旗下讲话。内容为:宣传防震减灾基本常识、地震来临时逃生、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师生在学习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全镇各村、各单位、各学校各出了一期(村、单位、班、)防震宣传板报。中学还举办了防震宣传专栏,举行板报展览等。

5、我镇利用乡村大喇叭开展了防震常识宣传,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各家各户,提高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6、全镇各村、各单位、学校开展了一次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了办公场所、教室、宿舍安全隐患,做到防震减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确保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我们将继续抓好防震减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扎实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演练等活动,从而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逃生、自救和互救的基本知识。

***人民政府

和平中学减灾自救汇报材料 篇6

汇报人----李秀明

一、严重的灾情

和平乡位于肇源县城东北约8公里处,虽不临近松花江,但因为部分村屯地势低洼,加上今年的雨量特别大,全乡内涝灾情严重。据乡政府统计:全乡受灾民房310间,其中成为严重危房的有169间,倒塌民房62间。我们和平乡中学262名在校学生中有90名学生家里受灾,有2750亩耕地被淹,部分地块颗粒无收。

图片一是我校二年二班郑国鑫同学的奶奶家。郑国鑫同学家里的土房在连日阴雨中倒塌,全家人只能暂时挤住在年迈的奶奶家里。郑国鑫同学母亲患有严重的癫痫病,父亲肌肉萎缩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但是郑国鑫同学却很懂事,她现在是班级的班长,在学习上十分刻苦,成绩在年组里更是名列前茅。她家里的十几亩口粮地也因为内涝而大幅度减产,现在生活非常贫困。

图片二是我校一年二班赵福英同学的家,房顶的塑料布是为了抵御今年的大雨而临时铺设的,屋内更是漏雨严重。赵福英同学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年近六十岁,腰部有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仅有的几亩口粮田也因为内涝而受灾。就是这样苦难的家庭,却培养出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儿,赵福英同学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名列全乡第6名。

图片三是我校二年二班王强同学的家,外表看上去这就是一所普通的民房,但是因为大雨的侵袭,房子的大梁已经移位,部分檩条有的已经下落,为了保住仅有的房子,王强父亲在相亲们的帮助下,用多根柱脚支起了大梁,又在房梁上穿上了几根檩条。现在一家人就住在这样的危房里。家里十几亩地受灾严重,颗粒无收。王强同学非常要强,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也很优秀。

今年的大雨也给我们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学校宿舍在连日大雨中,渗漏严重,男寝主梁断裂,成了危房,严重威胁到全校一百多名寄宿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操场由于地势低洼加之没有硬化,一遇大雨积水严重,退水后更是泥泞不堪,连续多日无法使用。师生们没有活动场地,出行也受到严重影响。

二、减灾自救的举措

面对严重的灾情,全校教职员工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应对灾情。学校第一时间组织班主任及校领导班子对受灾学生进行家访,统计受灾情况,积极对上争取救灾援助。现已将受灾最为严重的15名学生家庭情况上报肇源县教育局救助中心。此外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援助受灾学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9月27日肇源县总工会及社会爱心人士为我校40名受灾的贫困学生送来了500元助学捐款和各种学习用品,还到5名受灾最为严重的学生家里进行慰问,送去了米、面、豆油等生活必需品。肇源县总工会和我校一年二班赵福英同学达成了帮扶对子,每学期资助她1000元,基本解决了他在学校的学习和就餐问题。家长们对学校所做的工作都非常满意。

灾害面前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学校每周都开展安全教育课,每月都进行不同内容的安全演练。教育学生假期不要野游野浴,整个雨季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故。教师针对受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爱心的温暖,鼓起生活的勇气。

学校还成立了由年轻男教师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在汛情最为严重的8月21.22日我们响应县政府、教育局号召,抗洪抢险突击队奔赴薄荷台、二站抗洪大堤,填装沙袋,加固堤坝,为抗洪抢险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学校为了保障全体住宿生人身安全,决定将学生寝室从危房中迁出。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教学楼一二楼开辟为学生宿舍。进行必要的改造,粉

刷墙壁,打扫卫生,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解决了住宿生在校住宿问题。

三、学校所取得的成绩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援助下,我校不仅取得了抗洪救灾的阶段胜利,而且在教育教学成绩上更是喜获丰收。2013年我校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参加中考的62名考生中有10人考入县重点高中。我校是大庆市动漫教学试点校,为了更好地推动动漫教学,我校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开创了一条具有和平特色的动漫教学之路。不但顺利通过了大庆市信息科的验收,并且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勤奋的耕耘,收获的是金秋的硕果。2013年我校整体办学成绩排名已经跃升为全县第6名,我校先后被评为“肇源县教育教学先进集体”“肇源县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大庆市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大庆市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典型学校”。

四、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5.12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篇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防震减灾》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一瞬时,山崩地裂,家园损毁,生命消逝。熟悉而温暖的家园被撕裂成山般的废墟,天真烂漫的笑脸被夺去花一样的童年,鲜活的生命被那一瞬间把生与死分开,还有许许多多的梦想,被残忍无情地摧毁掩埋。

2009年,每年的5月12日被设为全国“防震减灾日”。“防震减灾日”的设立,既是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们,也是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那么,我们学生在地震发生时要注意哪些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镇静,任何突发应急事件不要慌乱。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应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远离窗户,以防玻璃碎片伤人。在走廊或楼梯上同学,应找墙角蹲下,保护好头部,远离墙上悬挂的装饰物,等震动停止后迅速向外撤离。

如果在操场等户外,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广告牌下、篮球架下等危险地方停留,尽量向空旷的地方集中。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不要大喊求救,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当然,人的一生遇到大的灾难的几率是小的,我们更加要注意小的安全问题,提高防范意识,第一 大家一定要讲究秩序,严禁追赶打闹。

第三、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解决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解决。

第三、严禁私自下河游泳。

第四、严禁乘坐三无车辆,遵守交通规则。

5.12防灾减灾日资料 篇8

1.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1.什么是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通常是指位于江河堤防背水侧、用于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和湖泊等。其中多数在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调蓄的场所。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

我国利用湖泊洼地分蓄洪水有着长远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明确指出“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囊就是蓄水的地方。在我国数千年筑堤防洪的过程中,在行洪能力不足的江河两岸低洼地区开辟蓄滞洪区,利用其调蓄洪水,是一项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防洪措施。

目前,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共有重要蓄滞洪区98处,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湖北、湖南、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山东、江苏、北京10个省(市),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1万亩,内有人口近1800万人,总资产超过2400亿元,总蓄洪量约 950亿立方米。

1988年,国务院批转了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对合理和有效运用蓄滞洪区,指导区内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建设,适应防洪要求等作了原则规定。,国务院发布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因蓄滞洪水遭受损失进行合理补偿的对象、范围、标准和补偿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

2.什么是汛期

江河季节性定期涨水现象称为汛。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按季节的不同,我国有四汛,即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通常所说的汛期主要指这两个时期。春汛是指春季在我国南方一些江河发生的明显涨水现象。如3月初,在福建闽江、湖南湘江及江西赣江、抚河等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北方河流因流域内冰雪融化汇流形成春汛。伏汛在我国七大江河均易发生,如19在长江、嫩江及松花江发生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秋汛常在江淮流域发生,通常所说的“巴山夜雨”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内。1983年10月汉江发生的大洪水,汉江、淮河发生的洪水均属于秋汛。凌汛是冬春江河水流受冰凌阻塞,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常在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和黑龙江发生。

汛期又分主汛期和前汛期、后汛期。主汛期是极易产生洪水的时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通常称为“七下八上”),全国七大江河均可能发生洪水。因此,“七下八上”常被认为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时期。

3.什么是堤防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到达该水位时,堤防防汛进入重要时期,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发展变化,在各自防守堤段或区域内增加巡逻查险次数,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工程当年状况确定的可防御洪水最高水位,可以是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防汛部门要按照紧急防汛期的权限,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保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并根据“有限保证、无限负责”的精神,对于可能出现超过保证水位的工程抢护和人员安全做好积极准备。保证水位的拟定是根据堤防规划设计和河流曾经出现的最高水位等,考虑上下游关系、干支流关系以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制定的,并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

4.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 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等。

5.什么是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可分为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种类。强对流天气灾害是因发生强对流天气而造成的灾害。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暴雨、局地洪涝、山地灾害多,北方冰雹、雷雨大风灾害多的特点。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6.什么叫管涌

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防背水侧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

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和泥土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和泥土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

一般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地层,上面是粘性土,往下是粉砂、细砂等。砂层间也有粘性土夹层的,再往下则是沙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在河床中露头与河水相通。

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的压力损失小,堤内数百米范围内粘土层下面仍可能承受很大的水压力。如果这股水压力冲破了粘土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就会随水流出(在没有反滤层保护的情况下),从而发生管涌。

7.管涌的抢护原则

长江中下游地区抢护管涌险情的实践经验证明,处理管涌的原则应以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等不再被水流带出从而发生土体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溃口的常见原因,但对它的危险性仍有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或麻痹疏忽,贻误时机的。有采取大围井而抢筑不及,或围高井倒塌者,都曾造成决堤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历史的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管涌固然是严重险情,但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对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可以抢护脱险的。下面是多年来抢护管涌的有效方法:

(1)在冒水孔周围,用土袋围成低堰。孔内填反滤料,最好是按级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后填块石,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带出,但由于涌水,粗砂往往填不进去,则可先填碎石、块石,以杀涌水之势,再按级配填筑,略高于原在地面。如附近无适用石料,可以砖渣代替。如一次未能达到制止带砂。可以清除部分上层粗填料,再按上述级配填筑直到渗水畅流,无砂粒带出为止。反滤料填好后,仍需注意防守,如发现填料下沉,可以继续填块石料,直到稳定为止。

(2)同上述方法,但不筑围堰,直接填反滤料也可。

(3)如因管涌,堤防基土流失过多,导致堤身裂缝下挫,应及时予以翻筑加固。

(4)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观测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江水消长的关系,以供汛后处理作参考。

8.洪水频率和等级是怎样规定的

水文要素可以根据降水量、洪峰流量等观测调查资料,按其出现的稀有程度,来衡量它的大小和等级,在水文学上习惯称为“频率”。“洪水频率”常以%表示,水文上一般采用0.01%、0.1%、1%、10%、20%来衡量不同量级的洪水。洪水频率越小,表示某一量级以上的洪水出现的机会越少。如,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水文上除采用洪水频率衡量洪水的大小外,也常用重现期(以年为单位)来表示,重现期是指某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概念。如某一量级的洪水的重现期为百年(俗称百年一遇洪水),是指这个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每百年出现一次的可能性,但不能理解为每隔百年出现一次。实际情况是这种洪水可能1内不止出现一次,也可能一次都不出现。

洪水频率和重现期实际上是衡量洪水量级的一个标准,是确定水利工程、堤防建设规模和等级的重要依据。

结合我国的江河防洪能力,对洪水的等级一般划分如下:

重现期在以下的洪水,为一般洪水;

重现期10年至的洪水,为较大洪水;

重现期20年至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对一条江河某场洪水的等级,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由主管部门审定并发布的,不是指某个单一测站的洪水频率或等级。

9.什么是分洪与行蓄洪区

分洪是指对将超过保证水位或流量将超过安全泄量时的超额洪水有计划地分泄。超额洪水被分泄于湖泊、洼地,或分注于其他河流,或直泄入海,或绕过保护区在下游仍返回原河道。分洪是牺牲局部,保存全局的措施。

行蓄洪区是行洪区和蓄洪区的统称。行洪区是指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时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蓄洪区是指利用低洼地区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蓄洪区主要起存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以减低洪水对河道两岸堤防的压力。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行蓄洪区内都有居民围垦耕种。

10.泥石流防范

5.12防灾减灾日活动简报 篇9

一、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讲话,加强宣传,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专栏、板报、黑板报等,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二、通过发放告家长书,联合家长、社会力量,配合学校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三、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布置“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方法步骤等,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四、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在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各校要针对防震、防火、交通、溺水、拥挤踩踏、突发公共事件和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雷击、地震等气象和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开展一次以上全校性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

学校5.12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篇10

一、活动主题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紧紧围绕提升师生防灾减灾意识这一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三、活动安排

1、布置学生利用5月11、12日双休日时间,对台风、地震、雷电、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通过网上查找等方式制作手抄报,重点放在掌握如何正确逃生的方法上,学校将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手抄报的评比展评活动。

2、利用5月13日周一升旗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活动课时间,各班主任结合学校印发的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进行详细讲解布置,是全体学生明确疏散线路,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保护措施,提高应对能力。

3、组织师生进行防空、防震疏散演练活动,具体演练活动安排如下:

(一)防空应急疏散演练(初一全体师生及体育教师参加)

上一篇:看《大秦帝国》有感下一篇:河北有哪些大学二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