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推荐5篇)

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 篇1

2012年十二月十三日,班级组织去常州天宁寺进行壁画赏析、调查研究。在欣赏壁画之前,老师向我们解说到天宁宝塔的历史与往来,将我们欣赏壁画的思路打开。

天宁宝塔总建面积2.7万平方米,塔高13层153.79米,为国内4000多座宝塔之最;从底层地宫到顶层钟楼,整座宝塔以佛教文化为主线,以东阳木雕、扬州漆器、常州乱针绣、惠安石雕等手工艺术为表现手法,巧妙地诠释了大乘佛教的诸多教义。佛塔的建成,与北方云岗大佛、中原龙门大佛、西方乐山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坛大佛遥相呼应,成为五方五佛的佛心。天宁宝塔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风格:八角飞檐,形态端庄,简洁粗犷,气势宏大;塔身装饰也沿 天宁禅寺袭唐宋建筑的风格:华贵而不繁复,简洁亦显大气,虽无雕梁画栋之美,却有古色古香之韵,透出一股庄严之气。

我们先做电梯登上塔顶,从塔顶往下游览。在宝塔13层顶的钟楼层,悬挂一口15吨重的大钟。钟声需数人合围,钟壁厚如青砖,敲钟之柱更粗于碗口,需几人合力。钟声幽远,福音广布。这口大钟虽然称不上最大,但118米的高度足以令其成为第一高钟。“高钟第一”及天宁寺松纯方丈题写的“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分别位于南北两壁。另外六面墙壁,则是一部完整的《金刚经》全卷,8000个8厘米见方的大字,镌刻于千年香樟木上,苍劲古朴,一气呵成。在第一高钟四侧内壁上,是四幅雕刻精致、金色饱满、富丽堂皇、庄严肃静的扬州漆画。这四幅《华严大法》、《法华妙典》等大型贴真金漆艺壁画,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吕永林、杨忠宝等人的呕心之作,也是扬州漆画首次进入佛门。宝塔13层,十方圆融殿,展现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各路佛法神仙共聚灵山盛会的宏大场面。诠释这一场面的分别是五方五佛和四幅壁面。五方五佛分别供奉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位于中央的是一尊堪称镇塔之宝的天然水晶佛。这尊通体透明浑然天成的释迦牟尼古佛像源于16世纪印度,上世纪流落于欧洲,2003年,爱华人士高培芝将其迎请回国并捐赠给天宁宝塔,另四方玉佛将采用新疆和田玉和昆仑玉中白、墨、蓝、红四种色玉雕刻而成。

宝塔十二层:古佛殿,第五层:法界源流,第四层:罗汉示迹,第三层:因缘果报,第二层:众缘和合,第一层:华藏世界。

中国古代壁画以形式分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一)中国古代墓室壁画。是画在墓室内的。

(二)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是画在石窟寺壁的。

(三)中国古代寺观壁画。是画在寺观壁的。

中国古代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绘画型

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③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⑤油画,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⑥丙烯画,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快干,无光泽,现代壁画常用。以上画法有时

混用,或与工艺制作、浮雕结合。

绘画工艺型

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故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分: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③镶嵌壁画,主要以水泥调入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④ 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的手段。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而天宁宝塔中的壁画形式几乎全都有,宝塔内还藏有四大石窟壁画,敦煌壁画、云冈石窟壁画、龙门石窟壁画、麦积山石窟壁画,和一部巨构的关于佛教文化的壁画创作————《正道图》等等。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主要可分为五类。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教史迹故事画、比喻故事画。

云冈石窟壁画:云冈石窟开凿晚于敦煌石窟,早于龙门石窟,但是它很多石窟的破坏却比敦煌大得多,几乎所有的壁画都被毁坏了.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研究很多,但对云冈石窟壁画研究很少,云冈石窟壁画无论从矿物颜料的搭配组合运用上,还是公共空间艺术表现上都存在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色彩装饰美。龙门石窟壁画: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憎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麦积山石窟: 窟址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麦积山,现存窟龛194个,壁画约1000多平方米。北魏洞窟壁画数量较多,除飞天、莲花等装饰性图案外,还有在窟顶或四壁绘出内容连续的大型佛本生故事,如睒子孝养盲父母,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等。大型经变画有维摩经变、西方净土变等。127窟形制不大而壁画特别丰富,为麦积山诸窟之冠。窟中右壁所画《西方净土变》,人物和建筑众多,构图严谨,气势宏伟。这是中国石窟中已知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净土变。这一时期的壁画中的人物服饰趋于世俗化,人物形体修长,面容削瘦清秀。画法古拙,色彩强烈,风格独特。北周洞窟数量也较多,出现了以绘为主、绘塑结合的新形式。

这次天宁宝塔一行,让我们不仅了解了壁画的文化历史,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佛光普照。佛法修行,正确的认识人生意义,太虚大师曾有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卞林婷

10环艺1W

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 篇2

一、泰云寺历史与现状

据《洪洞县志》:“泰云寺在县东石桥村唐天宝十载建”,《临汾市志》:“泰云寺位于……宋雍熙四年(987年)重建,元代重修……”,《宽公庵主托祭祖先功德记》:“初,师之父张三十与师之房担张实,共有水磨一区……仍将己身磨分施于本院,师督本院半修其磨,兴葺既完……其本院三门外,师麻地一亩二分,遂施与本院,以广三门基址正路,师修本院钟楼……适有吾祖遣业,地土已妇用于本院外,有水磨四分中一分,又地基二间,计地四分有余……”可知该寺始建于唐代,宋代重建,元中统二年(1261年)前50年间释宽公将其水磨田地等家产捐给泰云寺,该寺进行了增修扩建。据《泰云寺地亩碣》:“石桥村水地九亩九分、平地二亩仍归泰云寺。为寺僧香火之产。”可知清嘉庆三年(1798年)该寺面积可达7934平方米。按《重修泰云寺序》载:“殿庑、北窑,及东西楼房、寺后石塔一律重修,俾复旧现。”可知清宣统三年(1911年)该寺香火冷落,由本寺各僧分措钱对殿庑、北窑,及东西楼房、寺后石塔进行重修。从田野调查获取的信息中了解,该寺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被占用,“文革”时期改为农业机械厂,寺内戏台被拆,大殿内佛像被毁,壁画被泥土覆盖用于记工分。2000年该寺进行重修。

现泰云寺坐北朝南,东西宽34.5米,南北长63.5米,总占地面积2190.75平方米。寺内建筑依次排列从南向北有:山门、照壁、东西廊房、东西侧殿、大雄宝殿、猎碣亭。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筒版瓦顶,面积为155.7平方米。殿内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覆盆柱础,前檐明间辟板门,两次间安直棂窗。主体结构尚保留有宋代建筑风格。殿后猎碣亭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由灵石杨墨林与何绍基合勾宋拓奉,摹刻上石,何绍基书“猎碣亭”三字并题跋。

二、泰云寺壁画简介

泰云寺壁画以大雄宝殿内东西两壁和南壁为主。由于年代久远,壁画多处脱落掉色,有些墙面则被黄泥抹平。东西墙壁画面积各为50.1平方米,南墙壁画面积各为3.64平方米,共存有壁画约108.3平方米。

东墙画面的中尊为阿弥陀佛。此像饰磨光肉髻内着僧祗支外穿红色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脸型方圆,双耳肥大,额有毫光,唇上两撇蝌蚪形胡须,手结禅定印,身后圆形头光、椭圆形身光组成火焰形背光,头上有天盖用以庄严佛像。佛的两侧有大势至、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慈祥端庄,面形方圆略丰硕,双耳带环,头戴莲花纹花冠,身饰璎珞,手贯环钏,双肩披黄帛,帛带下垂至腰部后反折于左右肘间,自然下垂至体侧,蓝发在前额梳六个圆圈形发瓣式,在头后两侧形成两条蓝发束,上身袒露,下束长裙,腰部束带打一结,双手捧莲左腿曲盘右足踏莲结半跏趺坐于黄狮莲台上,黄狮咬齿瞪目四足踏莲花横身作行走回首样。观音菩萨头戴天冠,脸型圆润,鼻短翼宽,肩披黄帛,帛带下垂至腰部,交叉后反折于双肘间,自然下垂至体侧,满身璎珞,左手抱宝瓶,右手执柳枝结跏趺坐于瞪目咬齿龙身莲台上。两菩萨身后皆有圆头光、椭圆身光组成的背光。中间主佛阿弥陀佛,两侧观音、大势至菩萨胁侍,形成所谓“西方三圣”的基本样式。

在佛座前两侧有迦叶、阿难尊者及两菩萨:迦叶像是一位年迈的长者,脚踩祥云,头部低俯,满脸皱纹,长眉慈目,肥耳穿孔,张口露齿,筋骨突出,一手拿红色法器,一手举在嶙岣的胸前,俨然一个虔诚的、持戒寡欲的苦行僧形象。阿难青年像,身披红色袈裟,眉间白毫,眼神下视,双手合十,恭顺虔诚,似专心倾听佛的教诲,具有含而不露、聪明贤慧的神态,与迦叶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身后均有圆形头光。两菩萨头戴火焰莲花纹宝冠,双手戴钏,胸前带红色璎珞,或双手捧花篮,或脸型圆润面带微笑,一手下垂,一手托盘内置两竖三面牛头,身后均有头光,形态优美,略呈“S”形造型,展现出了女性形体婀娜多姿的媚态。

佛像下隅有龙王及四随从。龙王手持笏板脸笑仰头作朝拜样。侏儒双手顶头托有贡品的盘子前行,画面南侧上隅为一树,北侧上隅有山。南北下隅各有四位金刚护法,金刚头系红带,圆瞪双目,肌肉紧张,青筋暴露,长发矗立,倒竖头顶,塑造了雄健威武、无坚不摧的佛教金刚卫士的生动形象。

西墙画面的中尊为毗卢遮那佛。此像饰螺旋髻,脸型圆润,眉呈新月,白毫相置于两眼之间,鼻短翼宽,大耳垂肩,略有胡须,身披红色绘黑色稠密网格衣纹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头顶天盖、身后背光、台座遮挡与东墙阿弥陀佛像一致,左手持法轮,右手触地印,面容端庄慈祥。佛的两侧有文殊、普贤二菩萨。文殊菩萨结半跏趺坐于莲座,莲座架在青狮背上,青狮开口露齿四足踏莲花横身作行走回首样。细眉小嘴,双耳肥硕,耳垂较长,头戴华冠,袒露胸脯,胸前璎珞精巧细腻,手臂上饰有臂钏和手镯。左手执棍,右手握经卷,两目平视远方。普贤菩萨头戴宝冠,额际方阔,眉弯细长,唇上下巴都留有蝌蚪型胡须,两眼下视,肩披彩带,左手垂放腿上,右手持一如意,左脚垂踏莲花,右腿曲盘半跏趺束腰坐于象背莲座上挺胸昂然,六牙白象横身作行走回首样,象背披鞍鞯,四足分踏在莲花座上。两菩萨背光与东墙对应菩萨一致。中间主佛毗卢遮那佛,两侧文殊、普贤菩萨胁侍,形成所谓“华严三圣”的基本样式。

在佛座前两侧有两胁侍:左侧女像头戴高冠,面部圆润,眉间白毫相,作四分之三右视,帔帛飘于身后,手中垫着方巾上捧琵琶,眉目传情,颇具唐代仕女的风韵。右侧男像头戴官帽,身着圆领广袖长袍,腰系坤带,双手持笏板,留有长胡须,作四分之三左视。两者身份有待厘清,与永乐宫壁画中形象极其相似,因地域并不算太远,两幅画同出自一手也极有可能。其前隅有迦叶、阿难尊者及两菩萨:迦叶像脚踩莲叶,一手持衣,一手胸前,与东墙形象相似。阿难像少年持重,两者身后均有圆形头光。两菩萨头戴火焰莲花纹宝冠,面形圆润,眼细嘴小,红黑发在前额梳六个圆圈形发瓣式,在头后两侧形成两条红黑发束,自肩部垂至臂侧,双手戴钏,璎珞遍身,或一手持花盘,或双手捧盘内置两竖三面牛头,身后均有头光。

佛像下隅有龙王及三随从。龙王横眉鼓目,手持笏板,一只龙角外露,仰头作拱揖状。上隅左侧有双人头鸟身站在莲花上手捧荷花的命命鸟,右侧为迦陵频伽。迦陵频伽与命命鸟同出雪山,外形类同,皆表示“法音宣流”,均以其美妙声音和优美舞姿娱悦佛、供养佛。

画面南侧上隅为一棵松树。下隅似为婆薮仙人奉佛的图像。其间男侍者手托玉盘,内装花果前行,武士面目通红,头戴骷颅冠和耳坠,手持宝剑,毛发纵横,须髯若飞,张嘴露齿,横眉怒目作愤怒状护驾。女侍者左捧经卷,右持毛笔尾随其后。画面北侧上隅为一座山。下隅由于年代久远漫漶不清,仔细辨别应为一道教人物二金刚。最北端一金刚面目通红,横眉怒目,咬牙露齿,须发巍立,身着红甲,左手持宝剑,右手拿葫芦。宝剑和葫芦都是辟邪用的,宝剑有威慑作用,葫芦有祈求健康的作用,两个放一起可以辟邪同时祈福健康。

南墙殿门东西两侧各有一金刚力士,为二王尊像。头戴宝冠,上身裸露,睁眼鼓鼻,神态威严,左手抱杆,右手执圈,满脸愤怒之相。东边力士怒颜张口,为“哈将”,西边力士则忿颜闭唇,为“哼将”。

结语

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论述洪洞泰云寺壁画的主要内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清代佛教壁画的内容和形式,间接看出清代统治的文化和宗教政策,对佛教壁画艺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良忠.中国壁画[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申维辰.山西古代壁画展壁画精品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天宁寺双塔 篇3

目录传说破解平定天宁寺双塔千古之迷传说

关于这对古塔,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鲁班和妹妹打赌,要在平定一夜之间建起一对佛塔,妹妹不信,于是半夜四更时,悄悄去察看,发现双塔几近完工,只剩下西塔塔刹还未安上,为了不让哥哥赌赢,故学公鸡打鸣,鲁班听到鸡鸣以为天将放亮,便匆匆收拾工具绝尘而去。天亮后,百姓们看到一夜而起的双塔,十分惊骇,并给双塔起了一个名字叫雌雄塔。

破解平定天宁寺双塔千古之迷

天宁寺导游词介绍 篇4

还没进门,只见黄墙黑瓦,环绕四周。殿堂巍峨,飞檐翘角,金碧辉煌,远望上去格外雄伟壮丽。空气中弥漫着烛香,烧香拜佛的都很虔诚,一切都很庄严,我们一家也受到了感染,放慢脚步,走入寺中。

刚进入寺庙,便看见了天王殿。里面分列着四大天王,大约高达8米左右。他们各持剑、琴、伞、绳,身躯魁伟,显得威风凛凛。妈妈告诉我他们是保护百姓和天庭的天神,象征着风调雨顺,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来到大雄宝殿,听爸爸说它可是全寺最大的佛殿。殿内雕梁画栋,供奉着三尊大佛。有一尊弥勒佛吸引了我的视线,他金身大肚,眼睛微闭,正在捧腹大笑呢!在这庄严的氛围中,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也引得我不禁微笑起来。

天宁寺最有名的建筑要数天宁宝塔了。它高153。79米,为世界佛塔之最。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宝塔前,只见宝塔拔地而起,顶天立地。站在塔下仰望,我要仰起脖子才能看到塔顶,我不禁失声赞叹:“哇,真高啊!”进入宝塔的第一层——大佛殿,整个大殿内的佛像众多,庄重而精致。宝塔还有一层神秘的地下宫殿,里面还有一件稀世珍宝——舍利,据说是高僧圆寂后留下的宝贝,安放在一间小巧玲珑的房间里,只能远远观望,显得神秘而珍贵。乘着电梯,们登上了顶楼。站在殿外的长廊上,手扶栏杆,放眼望去,只能看到城市的淡淡轮廓,一切尽入眼底,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常州天宁寺导游词300字 篇5

欢迎您光临天宁禅寺游览观光。请先允许我把天宁寺的身世来历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

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绝句》这首诗中,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句。他描写的虽是当时的金陵,其实常州东郊一带,旧时也是寺庙众多,楼台处处。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寺庙道观早已灰飞烟灭,唯有天宁寺经1300多年沧桑而久盛不衰。她有许多奇特有趣的东西,欲知详细情况,且到现场听我一一介绍。

各位游客,请看,这金碧辉煌,梵宇琳宫的建筑群,就是闻名四海的天宁寺。她始建于唐朝贞观、永徽年间,即公元627--655年。与镇江金山寺、宁波天童寺、扬州高寺并称为东南四大丛林。现在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先请大家看山门对面照壁上的“龙城象教”四个大字。

【天宁寺壁画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上一篇:爱在教育中的作用下一篇: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