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米酒散文随笔(精选7篇)
粮食总不够吃,家里几年不做酒了。
在饥饿中长大后,我要去很远的地方,父亲为我送行,在年前做一缸米酒。父亲准备了柴火,做酒要用野草或者修下的树枝,烧出来的米饭才有野草的清香味,旺旺的火力,才能让糯米饭劲道十足。为此,父亲用锉刀修锯子弄梯子修树枝忙了好几天。
糯米是用存放的稻谷新碾出来的,存放时间久的糯米缺少水份,糯性就差,做出来的酒品质要差上许多。圆滚滚的糯米在清水中泡了一天,吸足了水份,淘净后晶亮亮的,珍珠般煞是漂亮。
开蒸前,一家人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灶具锅台洗了几遍,洗好手先在堂前上香跪拜,父亲说,这是对酒神的敬重,酒神才会保佑你做出香淳的老酒。其实,除灰净屋是保证汽水上冲时没有落灰,不让酒沾上油类异味,酒才会纯真;上香跪拜是为了心的纯真,不带丝毫的杂念,只有纯真的酒才能称得上是好酒。
传说,夏代酒神杜康发明酒时用了三个人的三滴血:读书人、将军及乞丐,从此酒中就有了文雅、豪气、沮丧,什么样的心情就能喝到什么样的酒。做好酒时已到酉时,又是用水做成的,所以起名为酒,喝下就让人像到了黄昏一样昏乱情迷。
蒸米的蒸笼是女人出嫁时的必备嫁妆,一是祝夫家蒸蒸日上,二是用来帮夫家做酒蒸糕。做酒是男人的事,父亲把蒸笼放在盛满水的大铁锅上,在蒸笼底下铺好洗净的稻草桔梗,把糯米倒进,我负责烧火,野草树枝的火特别旺,一下串出,把我头发烧焦了一片,一弄得一脸黑。父亲教我烧火要慢慢地往里放柴,要让锅底全部烧到,均匀的火才能让铁锅一起热,蒸笼里的米才会一起熟,火才是米饭熟的根本。以后出门做事交朋友,也要懂得控制火候,撑控了火候你就会得到朋友们的信任,撑控不住的火会烧到自己,一锅米饭从生到熟有大火小火文火,不同的时候需要不同的火。直到我家再也不做酒了,但这团火一直在我的心底成长着,人生就是一锅米饭,烧火的人是自己。
很快,一蒸米饭熟了,晶莹剔透,粒粒向上,饱满的饭粒第一次看到了这个世界,蠢蠢欲动香气四溢。父亲顾不了腾腾直冲的汽水,抱起大蒸笼,带着一团雾冲向早就准备好的大篇,将米饭倒入,铺开冷却。一家人围了上来,馋得直掉口水,父亲先用小碗盛了放到灶台及堂前上香的地方,用心中的敬畏,供奉灶神及祖宗,然后如宝贝一样地分给每人一小团。指着可怜的一小团白嫩,父亲吮吮吮地说着,这可是一大碗酒啊,如同别人抢了他心爱的玩具似的及不尽愿。米饭入口,真香啊,有劲道的糯米饭,一嚼有股甜甜的`味,可惜不能多吃,否则没饭做酒了。
母亲拿出一粒粒圆圆的东西,说是酒药,这形状和颜色我怎么看也像路边的狗屎,怪不得母亲骂时称酒是尿了,原来还真有点沾边了。母亲把称作酒药的小团碾碎成粉,再把放酒的大缸用水洗净泡热,做着准备工作。
父亲继续蒸饭,等全部好了,用村里老井里的水冲淋米饭,一是不让米饭结团,二是冷却,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下缸后的温度不超过35度。有经验的父亲是不用温度计的,手感比机器要精准,因为米饭芯子里的热量机器感受不到的。冲淋好后米饭放入缸中,均匀地拌上酒药,最后在米饭面上掏一个拳头大的叫酒井的孔,加好温井水做原露,再在面上撒一层酒药,放到风吹不到的屋里墙角,用稻草包住大缸,保温等待三天。
三天中,酒缸咕咕地响,阵阵香味传出,一天比一天香,害得我不停地往放酒缸的地方跑,要不是父亲说过,中度不能漏气,跑了温度就会坏酒,我早就要想尝尝了。时间终于到了,掀开盖子,香味更浓,父亲宣告酒酿成了,一缸酒酿缩成一团,与缸脱开了,尝一口甜甜的,有点辛辣,一点不像老酒,因为真正成为老酒要在二星期以后,酒酿还要继续发酵。然后加水,一斤米可以做成二斤酒,喝一口很温柔,再喝让人浑身发热,野草的狂野藏在酒里,野草的香也藏在酒里,糯米的张力溶在柔柔的水里,野性与文明在酒中相遇相融。
临走前,我喝了自己第一次参与做的酒,没有举杯邀明月的情怀,只与父亲轻轻地碰杯,父亲说,喝过了酒就是男人了,男人的责任并不在酒中,而是要让你周围的人知道你的香,如酒一样的香。那次我喝醉了,只知道酒劲的厉害。从此,酒的记忆一直在我心中。
江南人的酒,江南人在酒中,甜蜜甜蜜,温柔温柔,说着细声话语,心中藏着纯朴、原始的狂野。
苏教版必修一教材“像山一样思考”板块中, 第一篇散文就是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 对于这样的名篇, 有太多成功课型了, 笔者处理该课文时并没有什么创新, 只想把散文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尝试是否可以让老师或学生有不同收获。
一、创设情境
笔者开篇导入时提出一个问题, 即 “我们恰巧地处江南, 对江南四季有切身体会, 那么作为一个家乡人, 你要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 会写什么”。 这个问题刚抛出, 学生就议论起来, 听起来似乎有很多东西可以下笔。
近年来, 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写作教学的“新宠”, 这样一个与自身相关度很高的问题, 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有话可说, 不管说得漂不漂亮, 关键是让学生愿意张口, 愿意动手。 南师附中的张小兵教师就有很好的经验, 他曾经在课堂中差点被绳子绊倒, 灵机一动, 以“绳子”为话题, 让学生创作“一句话格言”, 效果甚好。这都是生活中的事例, 只要利用得好, 就可以创设良好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 说好话。
二、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名作, 平常教授课文时, 一般从文章的几个画面 (谈天曝背图、午后郊游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部图) 入手, 然后以“鉴赏你喜欢的语言”为切入点让学生鉴赏散文中语句。 这样提问是散文教学中的常见手段, 也是学生熟悉的, 因为从初中开始学习散文, 老师都是这样提问、这样教学的。 如此既让学生审美疲劳, 又让学生只能说一些类似“标准答案”的套话, 显然不是教师和学生想要的。
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 提出让学生感兴趣, 又能鉴赏散文的问题, 何乐而不为? 鉴于此, 笔者提出“如果你想写家乡江南的冬天, 会写哪些东西”的问题, 原以为不管写作水平如何, 学生都能写上几句。 结果出人意料, 学生谈得非常好。
附:如果让你写关于家乡江南冬天的文章, 你会写些什么?
学生回答罗列:
雪———特有的事物
冷———特征
打雪仗———活动
和亲人的故事———亲情
过年———民俗文化
北方的雪———不同地域雪的对比 (空间)
过去有雪和无雪比较, 现实批判
记忆中雪景 (虚写)
其他作家笔下的雪景———诗词歌赋中的“雪” (虚写)
学生快速把握了《江南的冬景》的写作思路脉络, 省了老师多少口舌, 效果奇好, 因为他们参与了整个文章设计, 写作规律更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学生认识到无论是《江南的冬景》, 或其他一些借物抒怀类散文, 创作规律之一就在于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手法的综合运用。
此类问题设计是符合散文教学的, 能提升学生对散文写作规律的认知,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作家思维是如此接近, 和名作并没有区别。 相信只要从学生角度出发, 无论是散文还是写作教学, 学生都能给我们惊喜, 给他们自己惊喜。
三、重点突出, 语段对比讲解
人们认识问题往往是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慢慢认识的, 前两个问题设计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和鉴赏思维, 散文重点段落的精细分析旨在提升学生对散文教学和写作的深度认识。 笔者以《江南的冬景》和《江南无雪》片段比较为例, 让学生从内容、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和效果。
一提到雨, 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 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 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 风雪夜归人”, 是江南雪夜, 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 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 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 也许不尽是江南人, 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 岂不直截了当, 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不一会儿, 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 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 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 丁丁东东。 多少年过去了, 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 夜里总是睡不稳, 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 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 雪, 说不上是什么时候, 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 屋外, 清冷的月光下, 没有人踏雪而行, 用不着着急, 像林冲那样, 一步高, 一步低, 踉踉跄跄, 捉脚不住, 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 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 上下旋转着, 左右飞舞着, 飘飘洒洒, 疏疏密密, 忽而转身腾空, 忽而前展双臂, 然后, 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 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 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 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 关于天的辽远, 关于风的吟唱, 关于云的彩衣, 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 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 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 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 镶上他家的窗台了, 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 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 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 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 现在被大雪所掩盖, 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 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 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 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 听不见流淌的声音, 没有桥, 也无须桥, 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 河那边是田野, 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 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 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 在那里, “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 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
(《江南无雪》 刘长春)
学生在比较中很快就能发现, 对于江南雪景的描写存在异同, 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虚写, 但是前者引用古典诗词写出了雪景的意境, 后者是儿时记忆中的雪景, 写出了对曾经生活的怀念和喜爱。 学生通过比较, 认识到前后雪景虽然都是虚写, 但是不同处理会有不同效果。
如此, 学生对散文写作规律的认知就不再停留在表层, 而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达到鉴赏层次, 对学生写作有一定帮助。
四、由此及彼, 拓展延伸
散文教学不能局限在文本上, 对于高中生而言, 由此及彼的审美与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相关课外阅读。以《江南的冬景》为例, 可以补充学生阅读苏教版读本一中的张岱的 《湖心亭赏雪》、李汉荣的《雪界》、鲁迅的《雪》等, 拓展学生知识广度。笔者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时拓展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序》、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和《柳侯祠》, 教学《赤壁赋》时增加了“水与月”意象的重点解读, 另外以“由一杯水想到……”为题进行了写作形象思维训练。
五、总结
杜长明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孵化器》中如此描述:“如果说写作是自行车的前轮, 那么阅读则是自行车的后轮, 只有借助后轮的驱动, 前轮才能碰撞生命的‘红线’。”将写作和现代文阅读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楚又形象。 学生只有通过阅读, 间接体悟生活中的情感, 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思, 才能将生活和文章打通, 从而为写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现当代散文阅读教材是一块读写结合的最佳阵地, 值得老师深入挖掘和利用。
这次教学尝试, 效果尚待时间检验, 散文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既把散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了, 又提升了写作认识, 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问题, 往往讲了很多却效果甚微, 但是作文却在高考语文中占据70分, 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对写作教学都有“想要爱它不容易”的矛盾心理。作者尝试了很多方法教授作文, 效果都不是很显著。教师应该反思作文教授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写作教学,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参考文献
[1]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02) .
[2]胡春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寻求突破[J].考试周刊, 2013 (96) .
在一个初冬的雨夜,我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一个被碧水环绕着以河为街道的村庄,“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村庄,中国明清建筑保留得最完美的村庄。
站在周庄,我就站在了中国的江南。
在我印象中的周庄,是陈逸飞的画笔下温润细腻的飘逸的江南水乡,是三毛哭着舍不得离开的世外桃源,是摄影师镜头里深邃宁静的梦幻泽国。
当我呼唤着她的名字,轻轻来到她的身旁,还是被那瞬间流露出的绝世风骨震撼……
入夜,周庄正静静地依偎在江南的细雨里,是那样含蓄,就像穿着斜襟衫的江南女子,搅着衣角那般临风的妩媚。时空中飘逸着独特的古朴与典雅。我的脚步声就回响在历史的屋檐下,月影与红灯笼交映下的氛围让垂柳颤动着,风随意地流动,流动的还有江南水乡清澈的暗香,一脉浮雕般的画境洗练得神神秘秘。让人体会到徐志摩笔下的文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如果说夜雨里的周庄是一个清秀的江南女子在水边伫立成一首婉约的宋词,那么清晨雨中的周庄就如一片泊在湖上的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荷叶,我不得不惊叹那出神入化的江南神韵了。在周庄,俯拾是诗,仰首是画,随意切换一个角度,都是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画,这“画”中既有大写意,又有精工笔。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它是把家建在水上的,所以它也是睡在水上的。船是它的床,河是它的路。水乡人家的门前几乎都停泊着小小乌篷船,小河自然是人们随意徜徉的大街小巷。家家面河而居,户户窗轩临街。如在庄上的张厅,我看到了后花园中的一方水池,池子是灵动的,连接着外边的河道。水池边上有缆船石,可拴紧船只。屋里的主人可以在这里坐上小船,驶向通往外部大千世界的水路,来访的亲朋好友可乘扁舟直抵后院,活脱脱一道“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水乡奇观。
在周庄,只有沿着水的痕迹,才能找到通往外面的村道,“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舟楫”是周庄人的“水鞋”。三百首唐诗有一半浸在水中,而周庄却是整个儿。周庄与《水经注》,原是一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啊。
这样无处不在的水的环绕,再加上纯粹的明清建筑配上青青的石板路,周庄,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水乡”。
有人说周庄是“东方威尼斯”,我偏要说威尼斯是西方的周庄!
放眼细雨之中的水乡,犹如一双江南女子的秋波美目,水灵灵的充满灵性,是那样不可抵御地诱惑着我。视线之内,小桥流水岸边的垂柳,在绵绵的雨丝中迎风婆娑而舞,湿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浸润的心绪是那落下的雨滴,一半沁入水巷,一半洒在青石上。我站在小巷口看水,我倚在桥栏上看水,我追着河道上的小船看水。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出神,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仿佛看到水巷深处,摇出一舟,舟上那明清时代的女子穿着蓝印花的衣裳,载满鱼米和莲藕,一路唱着江南小曲从外面的湖泊回到这样宁静的家园的时候,那些炊烟从每户人家的屋顶飘出的时候,周庄,应该是最美丽的时刻和最动人的时刻吧。
我与明清之间,只隔着一个周庄的距离? 冥冥中我生出这样一种幻觉。
河里游弋着一艘艘木制的小船,船橹击水,绿波翻涌,船上传来游人们欢乐的嬉笑和船妇舟子们演奏的江南丝竹的悠扬旋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我急急地寻找了小码头。等候了一会儿,上了一只小船。天上飘着雨,我的指尖撩拨着周庄的水,那感觉是清凉凉的,好像触着了少女的肌肤,好像握住了温润的翡翠。小船徐徐地穿过了一个个月亮般的桥洞。岸上垂下的柳条,轻轻地拂着前边船娘头上的诗意斗笠,抚摸着船脸。船夫约有六十开外,手执木桨,轻车熟路,领着我们在周庄的水巷河街里悠游。河面被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和着雨点迷离闪烁。
离船登岸,撑一把雨伞,走进石缝里长着苔藓的青石小巷。一阕一阕的雨,很缠绵,很轻松地从水中跟着就移过来,淅沥沥地洒在青石板上那些古朴的旧事上,有淡淡的水的气息从小河边忽忽悠悠飘散过来,我感觉自己好似正漫步在戴望舒的诗句里。
在三毛茶楼前我驻足良久,好似嗅出了三毛残存着的味道。没有错,曾经三毛就是在这里,倚窗而望。听周庄人讲述那般情景,三毛曾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老祖母哭泣,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啊。三毛临死时还念叨着周庄。
周庄是让三毛浓浓乡情得到最大释放和挥洒的地方,三毛把她的泪水蕴合在周庄的水里。
水托周庄,周庄托水。从陈逸飞的《故乡的记忆》画卷,到三毛生命最后的呼唤,我明白了,周庄最终托起的是人灵魂的乡情,她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啊。
在我离开的一瞬间,周庄这个美丽的女子,她浑身妩媚通透的灵秀感、不加修饰的自然本色感、天地作合的融通谐美感、浓郁的乡土风情感、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已湿漉漉地淋透了我全身。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想,虽然现在不是烟花三月的季节,没有桃红但却有柳绿。那种流淌着的江南味道就是用吴侬软语浸泡的清茶,浸泡的不仅是茶水的绿意,更浸泡出水乡人的淳朴淡泊。
走在雨中,轻轻仰起脸庞,丝丝细雨打在脸上,润润的,爽爽的,说不出的惬意与清凉。此时,若有人相伴,轻言软语呢喃,吟诗对句抒怀,更是情趣倍增,柔情惓惓,仿佛置身于古装戏中,大有公子小姐在后花园嬉戏时的做派哦。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真的有世外桃源之感:白发垂髫,鸡犬相闻;处处繁花似锦,满眼古木参天。古树之下,树根盘根错节,深深扎在岩石缝隙中。岩缝中有泉水渗出,顺着台阶涓涓而下,汇流成溪,清澈见底。溪水边,有浣女在石上或洗衣,或淘米,一脸的祥和与专注,便觉得是个怡然自乐之人,窃以为幸福的滋味也不过如此了。
到江南已经很多次了,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越品味,越觉得江南深深的文化底蕴与玲珑雅致,有一种不舍,有一种牵挂,有一种魂牵梦绕……
未到江南之前,从诗中已感受了烟花三月江南春的热烈,而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词句,又使人向往着江南秋的温柔,今生偏偏与江南有约,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这江南一秋。
时过霜降,人们还是身着单衣,风依旧那么柔和,只是太阳少了些毒辣。树木依然枝繁叶茂,太阳下泛着墨绿墨绿的光芒,几片浅黄、几片暗红的老叶点缀其间,或许是想告诉你秋天已经来啦,悄悄的来了,只是比北方晚了些。
说到秋,就必然想到秋雨,诚然没有秋雨的秋天是干燥的,也是无味的。说到秋雨,昨天竟真的飘了起来,不再似夏雨那么狂暴,也没有春雨的朦胧,只是不紧不慢的滴着,从早到晚绵绵不绝,上班族用雨衣全副武装,然而秋风似乎与秋雨有配合的默契,时不时的掀起一角,让你体验新秋的感觉。
俗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今晨气温初降,灿烂的朝阳似乎也凉了许多。人们的着装兴许是怆促了些,新的、旧的、皱的、破洞的几乎所有的外套都披挂上阵了。一些没作准备靓装族只得抱臂求暖,也许是秋的故意,让人促不及防,似乎有悖于江南秋的温柔。
月初一号是厂休日,同时也是一个出笼游玩的好机会。一大早就与同伴骑车进军大罗山,欲观赤枫,以览秋景。山脚下弃车沿溪而上,只见溪水依旧清澈,掬一捧饮之,夏时的冰凉如故,甘烈却增了许多。远远望去,山依然是墨绿墨绿的,层层叠叠,红叶却还没有影子。只是路边的野草枯黄了些,溪流边稀疏的几株苇荻,那灰褐色的抽穗也许是新的,根本没有枫赤芦花白的念头,秋似乎还很遥远,秋霜也照例更为遥远。
失望之余已转过矮崖,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山坡上生长着一簇一簇的竹子,很别致。新生的竹子长得与竹丛一高样了,根部仍有青笋环抱,秋天还会有笋,还能长成新竹?疑问着,好奇着,转身向一老者请教,原来这竹子叫雷竹,只在秋天生笋,秋天成竹的。于是便讨了几颗嫩笋来,谢过老者回至住所已近中午,随将嫩笋烧成菜肴,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味苦若黄连,难以下咽,即抱怨老者又欲弃之,朋友急向度娘求索,方知此苦对人有益,随喜而咬牙尽食之。也许是秋神的恩赐,让我啖尝这山珍之味,品嚼这苦涩之秋吧。我想人生大概也是如此。
江南秋天的.晚霞也很别致,在夕阳将要隐下西山的一瞬,原本飘着几片白云的瓦篮瓦篮的天空,几尽染成了橙红色,那云朵就象烧透的瓦片融合着,美极了!然而这别致的美丽却把飞鸟给吓坏了,纷纷逃也似的鸣叫着飞向山林,飞向栖身之处,而天边飞鸿却无惧意,依然六六雁行七八九,义无返故地向南疾去!可歌可赞!
在家乡的村庄里,我们一年一年长大。回首当年的游戏是如此的幼稚,还有当年谈论的话题,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回忆。只有那雨,却始终那样清晰地镌刻在了记忆之中,永不磨灭。
家乡的小岛应该是属于江南的吧!人们想象中江南的雨总是温柔细致的,轻柔地敲打在青石板上。在那雨巷的深处,是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姑娘。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雨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情。当然蒙蒙的细雨也是有的,梅雨季节的时候,会下很缠绵的雨,整个世界都是湿润的,连睡觉盖的毯子都是潮潮的。那漫天密集的雨点汇在一起,如同薄雾,将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下面。
这样的雨是不怕被淋湿的,走在雨中,连雨丝打在脸上都是轻柔的,好像妈妈的手,轻巧地生怕弄疼了你一样。可是这样的雨往往太过缠绵,便变得绵绵无绝期了。一天两天的湿润温柔还是可以享受的,可是如果十天半月都是在这样的潮湿里,便开始难以忍受了。身上穿的衣服仿佛永远都晒不干,生性活泼的孩子们也无法外出,就少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了。于是一场梅雨便彻底变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霉雨”。
春雨过后就进入夏季,阳光好的时候,大人们会把玉米,稻谷等拿出来晒太阳。但是夏天又往往是雷雨暴雨多发的季节。
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吃过午饭后,奶奶总会让我和弟弟睡个午觉。在前堂屋的大桌子上,或者是后门口支上几块木板,便是我们午睡的床。空气很闷热,连苍蝇都热得没有力气了,无精打采地在我们身边盘旋。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闷闷的雷声。
要下雨了!
我和弟弟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外面的天气依然闷热,可是远处已经开始有一片乌云在集结,并且变得越来越大。真的要下雨了,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全体出动,用最快的速度把外面晒着的东西抢回家里。就在我们一起忙着收东西的时候,起风了,起先是一丝凉风掠过我们身边,接着风开始越来越大,远方的乌云如同“西游记”里的十万天兵天将,向我们这边滚滚而来,伴随而至的还有沉闷的雷声。
刚才还是满天的阳光,忽然因为乌云压境而变得昏天黑地起来。风刮得越来越大,打着转儿将地上的树叶刮到了空中,雷声也越来越近了。
远处乌云中可以看到电火花划破长空,像落到地上的银蛇,然后是一声惊天霹雳,雨点开始落下来了。像黄豆一样的的雨点,一滴,两滴,落在廊下的水泥地上,落在院前的泥地上,然后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仿佛用尽了全部的力气砸向地面。
大雨终于来了,豆大的雨滴带走了满地的暑气。满天大雨。霹雳震天。这个时候,我常常会和弟弟搬张凳子坐在楼上的阳台,欣赏大雨冲刷大地的美景,还有伴随大雨而来的银蛇,那电火花从乌云中落到地上,很是漂亮。只是这种美丽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隔壁邻居家里就曾经因为打雷打到家里,把电线线路都烧坏了。我也曾亲眼看到一个电火球落在我家廊前的水泥地上,幸好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
除了观雨,听雨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午后在楼上午睡,听大雨落在屋顶,打在玻璃窗上,落在后面的河水中的声音,每一点都仿佛落在你的心上,将满身心的热气都冲干净了。看来古人诚不欺我,“留得残荷听雨声”应该是听雨的至高境界了吧。
这样酣畅淋漓的雨,这样的感觉,自从离开家乡后便很难再碰上了。许是人也因为长大了,缺少了童年时的心境,于是那大雨也便永远留存在记忆中了。
江南雨
(民国背景,剧情很迷会有反转,文笔很渣逻辑也不对,轻喷)春天,雨季。“颜湘!东街的糖葫芦去吃吗?” “颜湘!南市那边有好玩的风车哦!” “颜湘!我们……” 名为颜湘的少女猛然睁开眼睛,耳边似乎还回荡着刚刚的话。是谁? 谁在邀请她去玩? 颜湘一直是没有什么朋友的,...青零_开坑不填的粉条
江南雨
灰蒙,潮湿,又下雨了。无锡的雨,多变。细密的雨丝像一张网,像温柔细腻的江南女子,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在雨的轻抚中,索性关上伞,感受甘霖沐浴。然而迁客骚人似乎不会喜欢无锡的小雨,因为在雨网中,太多的愁绪会凝结,太多的悲伤会无法消散,像是无锡秋雨后的寒冷...文编白露
陈翔出轨事件:希望每个人能善良一点
米 酒营养丰富
米酒是糯米或者大米经过根霉(还有少量的毛霉和酵母)发酵后的产品,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化学成分以及物理状态在发酵过程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营养功能也正是基于这种化学和物理变化而产生的。而且,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风味物质对于它的口味也有很大的提高。其中的淀粉转化为小分子的糖类,如单糖和低聚糖,这更有利于它快速补充人体的能量,以及改变口味。主要的单糖和双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异麦芽糖;所含的有机酸主有乳酸、乙酸、柠檬酸等;大米中大部分的蛋白质多是不溶于水的(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经过发酵的过程部分蛋白质被分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多肽类物质,这对于它的营养提高很有帮助;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大米中本身含量丰富,在酿制过程中他们的结合形式产生了变化,更有利于吸收。主要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
米 酒功效多多
中老年、孕产妇补虚佳品:江米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且含极少量酒精,所以具有中医认为的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滋阴补肾及润肺之功效。饮后开胃提神,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助消化。具有补气、生血、活络、通经、润肺之功,夏日更兼清热解暑作用。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
→ 催乳又丰胸
江米酒中的B族维生素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江米酒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增强食欲,有助消化。乳母的饮食增加,营养充足,乳汁自然会量多质优。所以江米酒是很好的“催奶剂”。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产妇食用醪糟的风俗。另外,因其含有能促进女性胸部细胞丰满的天然荷尔蒙,其酒精成分也有助于改善胸部血液循环,所以有一定的丰胸功效。
→ 美 肤
在日本,一直都流行一种用天然酵母护肤的方法,而其来源就是米酒。米酒护肤是一位日本科学家在参观米酒酿造厂的时候发现的。他注意到酿酒老婆婆虽然脸上布满细细的皱纹,双手却非常细白嫩滑。经过多年验证后他发现,米酒在提炼的过程中,经天然酵母菌发酵后,会产生一种透明的液体代谢物。它与人体细胞结构相似,是极易被吸收的护肤成分。日本医生介绍了更为简单的美肤方法:在100毫升婴儿护肤露里加入50毫升的米酒,早晚当作润肤霜抹脸,不需清洗,然后再涂乳液和彩妆。米酒去油脂效果较好,所以如果是干性皮肤,就要多配入护肤露或婴儿护肤油,如果是油性皮肤,则可多加些米酒。青春期油性皮肤者可以每周做一次米酒面膜,即用一半米酒兑一半护肤露涂于脸上,15分钟后洗掉,可以杀菌去油并美肤。
→ 防止老年痴呆
日本科学家还发现喝米酒可以增强记忆力。他们的实验显示,米酒中的一组酶抑制剂可以降低大脑中另一组会影响记忆力的酶的活力,从而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专家因此指出,适量饮用米酒对防止老年痴呆症具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史书亦有记载,东汉医圣张仲景曾用醪糟配伍中药,为老百姓防止瘟疫(如流感)。
米 酒的其他妙用
→ 解 冻
一条冻得严严实实的鱼,在前半段淋上些米酒,完全浇没,几分钟后,会发现前半段已经感觉有解冻后黏黏的液体在上面,而后半段还是冻得像棍子;恢复松软:在冷冻过的面包上洒几滴米酒,放到微波炉里转一下,转好以后会发现面包就像新鲜出炉的那样,而且口感很好;化淤:用生姜末浸在米酒里,浸泡40分钟后,用生姜末在淤血的地方揉搓,会有化淤的效果;在炒鸡蛋时加一点米酒,可以使鸡蛋鲜嫩松软且光泽鲜艳;做菜时不小心多放了醋,在菜里加一些米酒,就可以减轻酸味;如果是用河鱼来作油炸鱼时,可以在油炸和裹粉之前将鱼在米酒中浸一下,这样就可以去掉河鱼特有的泥腥味。
米 酒小吃精选
→ 米酒汤圆
用优质白糯米为原料,经过水浸水磨后加工成糯米粉,将水磨糯米粉搓成小圆子待用。以上等白糯米蒸熟后,按一定比例掺和进酵母,几天后即成香味四溢、甜糯适口的米酒。把水烧开放入小圆子,待其浮到水面,再加入米酒、白糖和蛋浆,搅匀勾芡,盛入碗后撒糖、桂花即成。
→ 米酒银耳
干银耳25克,糯米酒100克,白糖400克。银耳用温水泡透,去掉黑根,洗净泥沙,再用开水泡发,使之慢慢地泡胀,用开水氽一下,捞出放在盆子里,加入开水,白糖,上笼蒸烂。将蒸好的银耳倒入锅内,加糯米酒烧开,调好甜味,盛入碗内。本小吃汤浓香甜,富有营养。
→ 樱桃米酒
鲜樱桃250克、米酒75克、鲜豌豆10克、白糖200克、糖桂花0.5克。樱桃洗净,摘下把,用牙签顶去核,保持形整。米酒用筷子搅散。豌豆用沸水烫熟,捞入凉水中冷却,沥去水。炒锅置火上,舀入清水600克烧沸,放入米酒搅匀,加白糖、樱桃、豌豆、糖桂花煮沸,撇去汤面浮 沫,离火,倒入汤碗内即成。此菜恰似玛瑙(樱桃)、翡翠(豌豆)、碎玉(米酒)融为一体,红、绿、白三色相映,甜如蜜汁,糯香微酸。
→ 米酒煨蛋
锅内加少量水烧开,放入米酒,多少根据自己口味来定。再开将鸡蛋磕开,慢慢放入。再开锅就好了。如果不喜欢鸡蛋太嫩就再烧一会儿。
→ 果味米酒
将橙子瓣的皮剥离,只要橙肉。烧水加米酒,再开放入橙肉搅拌即可。
→ 米酒圆子羹
先将水烧开,下圆子(自己买圆宵粉撮的,不要买带馅的圆子)片刻,圆子浮起,加入米酒,再开加入打好的蛋液,快速搅拌,使蛋液成很小的蛋花,再开锅就好了。使用加了桂花的米酒更有味道
→ 乱炖
将许多水果如苹果、香焦、桔子等切成小丁放在一起,加米酒一起煮片刻即可。
中 风、阴虚火旺者不可服食
江米酒绝对不是适合于所有人食用的保健食品。江米酒为发酵食品,所以也属于中医所说的发性食物,过多食用可以助阳化风,尤其不适合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癫痫、肝炎等患者。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中风等患者服用江米酒后,会出现阳亢阴亏的弊端,许多高血压患者也反映服江米酒后出现头晕、头痛加重,血压增高的现象。《药酒汇编》中亦有“阴虚火旺者忌服”的描述。因此,服用江米酒一定要因人而定,切不可因其营养丰富盲目食用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