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规程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图书馆规程(精选7篇)

高校图书馆规程 篇1

摘要:新修订的高校图书馆规程是指导图书馆改革、发展和评估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本文解读了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更新观念、提高重要性认识,统筹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创新管理、健全完善内部用人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规程;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19-03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呈现出文献馆藏多样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用户需求复杂化等发展态势,对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技术手段、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为了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和规范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教育部组织了对200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再次修订,并于2015年12月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职能和任务进行了再定位,强化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图书馆在高校教书育人主战场上的作用,同时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和面向社会开放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规程作为高校图书馆在改革、发展和评估评价工作中应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发挥权威性指导作用。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第一资源,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顺应形势发展,积极思考新规程指导下的队伍建设问题,以应对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任务等重新定位后的图书馆队伍建设面临的各种挑战。

一、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1.从职能和任务方面的新要求。新规程在坚持了原规程中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主要职能的同时,增加了对图书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作用的新要求。对图书馆的主要任?找蚕嘤ψ隽说髡?,要求从学校层面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保障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文献信息需求;建立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师生获取各类信息;拓展和深化改革,为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社会提供信息和专业服务。同时,新规程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具体任务,要求图书馆要注重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主动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采取学科化服务形式,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

2.队伍管理和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首次明确将馆员队伍分成了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两大类,并规定专业馆员的人数应不低于总馆员人数的一半。对馆员的学历、职称和专业等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专业馆员一般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职称,所学专业应是图书馆学专业或经过图书馆专业教育的系统培训;要求辅助馆员一般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层次学历。其次,对馆员的聘用、考核和待遇等方面也进行了规定,同时明确要求学校应将专业馆员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其他高层次的专家,同时鼓励馆员积极通过在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综上,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进行了较大调整,对图书馆在实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及文化传承创新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图书馆在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图书馆的任务扩展到校园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领域。与原规程相比,新规程对图书馆队伍建设和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馆员的基本作用和职责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完成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组织、维护、检查,又要承担建设、提供和传播信息资源的责任,同时,还要具备信息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全程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和认识没有及时更新。受传统藏书式图书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眼中,图书馆员只是负责图书借还、上架整理、书库管理等日常工作,除了文献资源部需要一定的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来承担馆藏资源的规划、采访、分编、加工、整理、典藏工作,以及信息开发部需要少量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馆员为提供馆藏数字资源的开发、发布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撑之外,大多数馆员只要具有一定的日常管理能力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这就导致从学校领导、人事部门到少数图书馆的领导对图书馆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不了解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变化,更没有把图书馆摆在高校教书育人主战场的位置上思考图书馆队伍建设问题,导致图书馆人员引进缺乏把关,进人门槛低,很多图书馆甚至成了学校人员分流和引进人才配偶工作安排的场所。

2.队伍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根据发展目标、师生规模和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任务做好图书馆队伍建设规划,也未能有计划地引进所需人才和对已有馆员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和能力提升培训。

第一,人员引进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进人随意性大。对引进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和能力等没有严格把关,从而导致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的专业馆员人数远远低于总馆员人数的50%,低学历、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数偏多,难以满足新规程对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二,对馆员的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提升缺乏规划和具体措施。按照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的基本分工,专业馆员一般应具备承担文献规划、采访、分编、信息咨询、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等专业工作的能力;辅助馆员应具备承担文献加工、书库管理、借阅管理、一般问题咨询和安全值守等岗位工作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现代图书馆馆员还要具备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文献管理、信息建设和信息传播等能力。对于学科馆员,还要能及时跟踪把握相关学科前沿和动态,了解相关专业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要求,为相关学科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按照上述岗位能力要求,不管是经历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的馆员,还是其他专业从事图书管理的馆员,其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都或多或少存在欠缺和不足,都有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重视不够,没有采取措施对专业馆员、辅助馆员和学科馆员的岗位要求制定分类能力提升计划并加以实施,导致大部分馆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类专业进修培训,缺乏知识更新意识,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老化严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缺乏。馆员队伍建设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职能和任务的新定位要求。

3.用人及考核?C制有待健全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权限还是由学校人事处等职能部门统一掌控,馆员个人收入待遇基本上由其职称决定,除了担任中层管理干部的馆员外,不同岗位同级职称馆员的待遇相差不大。年度考核大多采取馆员的自我述职、馆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部门领导最终鉴定的形式。这样的考核,一方面受人情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够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受现行高校用人机制的制约,大多流于形式,少有考核不称职的情况。这种粗粒度的岗位设置和考核用人机制往往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现象,难以产生激励先进的效果,无法引导广大馆员主动更新知识、提升个人专业能力,长期下去就会出现大多数馆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局面,无法形成人才积极上进、脱颖而出的局面。

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在学校中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一方面,在职称评审方面难于教学科研一线的各教学学院教师;另一方面,在职务晋升方面与学校机关职能处室的职员相比也不占任何优势;再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收入与同类人员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长期处于收入不高、职称晋升困难、难以得到重用的处境中,结果必然是优秀人才大量流失,而部分工作时间较长的馆员也慢慢习惯于将图书馆作为“休养生息”的场所,得过且过混日子。长此以往,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必然大幅下降,无法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需求。

三、新形势下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思考

1.更新观念,提高对图书馆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新规程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纲领性文件,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各高校和图书馆应以召开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要加强对图书馆职能、任务和地位的新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主战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领导和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将图书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纳入全校队伍建设规划,了解新规程对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在严把进人关的同时,加大对在职馆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2.统筹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图书馆的工作任务,确定图书馆队伍建设总体编制。对照新规程中对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摸清家底,查找差距。根据图书馆新的职能、任务和定位,对各类馆员分类分期人才引进和培养制订计划,完善图书馆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采取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措施,有计划地引进所需人才和对在职馆员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和能力提升培训。一方面,根据队伍建设规划和实际工作需要,公开招聘急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为图书馆发展增加生机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计划,根据各类馆员的不同岗位要求,分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短期培训、系列讲座、外派进修、出国访学和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对馆员进行有计划的继续教育,以达到更新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3.创新管理,健全完善内部用人考核制度。细化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根据新规程要求、人员总体编制情况及图书馆实际工作任务,结合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各类岗位,细化关键岗位和一般辅助岗位的职责,明确上岗条件及目标任务,适当拉开与岗位挂钩的奖励性绩效档次,强化关键岗位的地位和作用。

完善和优化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引入公开竞聘机制,把竞争引入到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的选拔之中,营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加强岗位绩效考核,强化“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建立以读者满意度为主导的馆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以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和绩效考核为抓手,为各类馆员建立相应的上升通道,引导不同类型的馆员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馆员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精神,营造图书馆公平竞争、协作共赢的良好环境。

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以为师生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深层次对口信息服务为目标,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加强对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为学校的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鼓励学科馆员努力完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视野和理论水平,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参与相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促进图书馆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深度融合。

队伍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新规程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任务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也对高校图书馆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以贯彻落实新规程有关要求为契机,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认识,完善队伍建设规划,健全用人考核机制,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5.12.http://

高校图书馆规程 篇2

一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功能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功能, 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应积极采用现代技术, 实行科学管理, 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同时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个《规程》虽然是教育部的一个部门规章, 但却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图书馆最新的一个具有约束性的规范性文件。高等学校都应当认真贯彻。

《规程》清楚表明,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体是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而对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服务的前提是“有条件的”、“应尽可能”。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功能, 必须把满足教学、科研所需的图书信息服务放在第一位, 作为主体功能体现出来, 切实落实在具体工作上。

高等学校图书馆如何体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这一主体功能呢?

第一, 要彻底改革以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 把“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 健全服务体系, 做好服务”作为高等学校图书馆职责、功能定位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 强化服务功能, 健全服务制度, 完善服务设施。

第二, 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主体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在形成自己的特色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特色优势, 努力拓宽服务范围, 在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做好方便快捷借阅服务的同时, 开展专家导读、情报跟踪、文献代查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充分发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作用。

第三, 面向社会的图书信息服务只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对社会开放有三种情况:一是图书馆与社会完全隔绝, 对社会需求不予理会。有的高校在本校图书馆的职责定位中甚至没有涉及为社会服务。社会读者无法得到或者很难得到高校的图书信息资料或咨询服务, 他们对此颇有微词, 有的甚至影响到高校和社会之间应当具有的和谐关系。二是在做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受到了社会读者的欢迎和称赞。虽然能这样做的仅是一些大城市为数不多的高校, 但毕竟是难能可贵的。三是已经开展社会服务的院校图书馆中, 有的图书馆把过多的力气花在了为社会服务上, 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教学科研服务工作。这类情况多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为了增加收入, 把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业务面开展得过大, 占用大量人员和设施, 给主体服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本末倒置。当然, 对社会开放, 收取合理的费用是必要的, 但如果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把过多的人力、设施转移到“创收”方面, 就必然导致“舍本求末”, 是违背《规程》规定, 影响为教学和科研这个主体服务的。

综上所述, 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功能, 舍此, 高校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以强化服务理念为核心, 革新管理制度

我国现代社会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 在社会管理方面, 倡导管理就是服务。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首先必须强化服务理念, 革新管理制度, 用制度规范服务、保障服务。制度是工作的保障, 把服务体现在制度之中, 是革新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应切实按照《规程》关于“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 健全服务体系, 做好服务工作”的要求, 从革新健全图书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制度开始。

1. 建立健全开放式服务制度

当今, 多数高校图书馆仍延续着传统的以提供借阅、文献检索服务为主的封闭式服务方式:只对本校读者服务, 不对社会开放;多采用闭架服务, 开架服务比率很低。这种服务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据我所知, 欧美一些大学的图书馆早就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 无论是大学总馆、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 (研究中心、所) 和学院图书馆, 对校外读者不仅是开放的, 而且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一样阅览相关图书资料, 包括免费上网等, 我国高校一些图书馆也开始类似的尝试, 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建立开放式借阅制度, 实行纸质图书文献开架借阅, 便于读者自主选择自己最需要的图书资料, 减少了一些繁琐环节, 使读者和图书馆各得其便。当然, 实行开放式管理可能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想, 外国人能做到的, 我们中国人一样能做到。关键是这种方式确实体现了人性化, 是一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先进的管理服务方式。

开放式服务, 应当在建立开放式管理制度的同时, 从本校的实际出发, 做好相关设施完善、读者宣传等工作, 打好实施开放式管理的思想和工作基础。即实施以后, 也不等于一蹴而就, 还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开放式管理水平。

2. 建立健全培训服务制度

一是建立知识技能培训服务制度。对一些缺乏图书资料信息检索经验及不懂得如何利用图书资料信息知识, 不掌握复印、缩微、胶印、打字之类技术的读者, 进行及时培训和指导。二是建立辅导制度。对读者开展阅读辅导, 通过编制推荐书目、导读书目, 举办书刊展评等多种方式, 使读者熟练掌握选用自己所需资料的便捷方式;三是网络实用技术培训服务制度。使读者能够熟练地利用网络阅览信息和电子出版物。四是图书资料信息咨询服务制度。不少图书馆目前还只能对读者提供原始文献, 而不能进行较高水平的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来说, 这是一个重要缺失。图书馆安排专门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 开展咨询服务, 是把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重要的环节, 不可忽略。

3. 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 使读者能愉悦便捷地享受到相关服务

如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课题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导等信息服务工作, 以便读者及时了解相关的最新图书资料信息;开展网上预约、催还、续借服务和网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 既能给读者提供更多方便, 也有利于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网上信息资源导引和最新信息定题通告、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设置网上意见箱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等。总之, 应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服务领域, 强化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力争尽其所能地体现图书馆“服务第一”的宗旨。

4. 合理安排图书馆工作时间

在图书馆工作时间安排上, 按照《规程》的规定:“书刊阅览服务时间每周应达到70小时以上;假期应保证一定的开放时间;网上资源的服务应做到每天24小时开放。”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时间, 应从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特殊需要出发适当安排, 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不宜局限于每日8小时。

三优化人员结构, 加强图书信息服务工作队伍建设

近年来,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为图书信息工作服务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是人员素质与图书信息服务工作的需要之间的差距较大。总体上说, 具备专门图书管理知识的人才缺乏, 不懂业务的人较多。有的是无岗位可安排, 被安置到图书馆的;有的是因为不适宜在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被“调整”到图书馆的。这些人员的加入, 表面上“壮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 实际上因为他们不懂图书馆工作, 反而占用了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没有接受过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教育的人员较多, 承担业务工作的担子只能靠长期从事这一工作、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多数图书馆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较低, 距离《规程》的要求较大;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专业人员不足, 高层次的学科专家尤其缺乏。高校图书资料信息服务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庞大的具有不同专业需求的知识群体, 满足这个群体的图书资料信息需求, 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经验是无法胜任的。一些信息的采集特别是对读者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查找有关的文献和文献线索, 主动地将埋藏在大量文献中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 加工整理后向读者进行报道, 使读者迅速获取科研与生产所需的情报, 这些工作只有靠专业人士才能做好。这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上的又一薄弱环节。

图书馆事业的兴衰, 服务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人员的结构是否合理。因此, 优化人员结构就成为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但总体上按照《规程》规定, 高等学校应“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 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应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 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 综上所述, 对现有工作队伍的人员结构进行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 高校图书馆只有把为教学科研服务作为主体服务, 并从具体工作上切切实实地体现出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重大问题,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教高[2002]3号

[2]乡赵同安.耶鲁大学一样敞开图书馆大门[N].山西日报, 2007.08.10

[3]赵同安.公共图书馆进入21世纪需着力解决的四大问题[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1 (1)

图书编辑规程需紧跟时代变化 篇3

将“全程策划”列入了编辑规程之中

“全程策划”是在一个图书项目立项的时候,对选题及图书编、印、销全过程所做的战略性筹划,包括选题策划、编程策划、印制策划、营销策划。也就是说,在一个图书项目立项的时候,就不但要考虑到选题的主题及名称,选题的内容、规模、文体,选题的价值,在同类选题中的特色,读者对象,而且还要考虑到作者人选、编辑人选,图书的形态、用料,进行本量利分析,预估成本、印数、定价、利润,提出资金筹措的方案,设计印制程序和进度,根据选题的特色、价值、读者对象和编辑、印制的时间,提出营销策略。

改变了“整体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认为整体设计不应只是“装帧设计”,而应是从项目实施的需要出发,对全程策划中涉及项目整体工作和图书整体样式的环节进行细化,包括结构设计、体例设计、流程设计、装帧设计。征求意见稿具体设定了四种设计的目标、内容和程序。

依据编辑实践的发展,修订了“审稿”的界定

“审稿”的终极目标不应只是为了决定稿件的取舍,而是为了让有价值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明确提出“审稿”分三个审级、两道程序、六个环节。三个审级是责任编辑(简称一审)、编辑部主任(简称二审)、总编辑(简称三审);两道程序是审读、审订;六个环节是责任编辑审读、编辑部主任审读、总编辑审读、责任编辑审订、编辑部主任审订、总编辑审订。六个环节之中,前三个环节属于审读程序,旨在从宏观上把关,任务是鉴别书稿是否可以采用、有没有加工基础,做出采用、退修、退稿的决断,并对退修的书稿提出修改意见;后三个环节属于审订程序,旨在全面把关,任务是对已决定采用并具加工基础的书稿进行润饰、优化,使之达到出版水平。

根据微机使用的深度,对校对程序做了分类规定

微机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使校对工作的规律、方法、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微机应用的程度不同,校对的程序也随之不同。

(1)先发后录。书稿完全为纸质、完成审稿程序并签发后才行录入的,一般书稿须走“三校、三改、三读、誊样、再改、核红、对片”程序。

(2)先录后审。审稿时已有电子版且电子版与纸质稿完全一致、在纸质稿上完成审稿和签发程序的,先行拷贝电子版,依照签发的书稿修改电子备份稿。改版后原则上走“先发后录”的程序;签发稿与电子版出入不很大的,视情况可以适当减少校、改次数,但要确保责任校对校稿一次和“三读”、“誊样”、“再改”、“核红”、“对片”的程序。

(3)全程微机。稿件为电子版、三级审稿全在微机上进行的,稿件签发后出电子备份稿,送作者通读。作者对通读稿改动较大的,改动部分须再走审稿程序;作者对通读稿做一般性修改的,责任编辑认可后修改签发稿并出一份纸样。责任编辑通读纸样,确认无误后出片。责任校对对片,无误后进入付印程序。执行全程微机审稿,须配置相应的编辑软件,编辑软件与出版软件必须兼容。

高校图书馆规程 篇4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职高专院校实施指南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与学术性机构,担负着为学校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任务。

为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结合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与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职高专院校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以《实施指南》为依据,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价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发展与建设;各高职高专院校应高度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落实《实施指南》的各项要求;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对照《实施指南》加强自身发展与建设。

《实施指南》适用于全国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

《实施指南》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分委员会解释。

1.目标与任务 1.1目标

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范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引导图书馆发展方向,评价图书馆发展与建设,进而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质量、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

1.2 任务

图书馆应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秉承先进理念,运用现代技术,丰富服务内容,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实现科学管理,构建切实有效的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1.2.1 建设满足学校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需求,体 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保存、维护和推广。

1.2.2 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工作。拓展和深化文献信息服务内容,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益;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有效开展读者满意度测评,着力提高读者满意度。

1.2.3 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提高读者有效获取、准确评价、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1.2.4 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应致力于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切实发挥文化育人和第二课堂的作用。

1.2.5 积极参与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多方合作,加强馆际交流与协作,实现资源共知、共建与共享。

1.2.6 结合本校馆藏特色、专业特点和科研成果,建设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资源。

1.2.7 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研究图书馆学及相关领域的理论、技术与方法。1.2.8 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对社会开放图书馆部分资源,为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2.体制与机构

2.1图书馆实行主管院(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

2.2在学校重大建设和发展事项的决策中,对于涉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应吸收图书馆馆长参与或听取其意见。

2.3高职高专院校应从图书馆实际工作出发,以方便读者和有利于科学管理为原则,设置业务部(室),明确各部(室)的相关职责,并按照学校人事管理办法聘任或任命部(室)主任。并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给与相应的待遇。2.4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实行分馆制,分馆是总馆的分支机构,受总馆领导。分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纳入学校统一规划和建设,以确保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共建与共享。

2.5 学校应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并纳入学校章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应由学校分管图书馆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主任 委员,图书馆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应由相关职能和教学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图书馆工作报告和委员的意见与建议,研究图书馆发展与建设的重大问题。

3.工作人员

3.1图书馆馆员应热爱图书馆工作,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3.2 图书馆设馆长一名,副馆长或馆长助理若干名。

图书馆馆长是专业技术岗位,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馆长和副馆长原则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业务副馆长应具有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以上学位。

馆长和副馆长要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熟悉图书馆业务,掌握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馆长主持全馆工作,组织制订并贯彻实施图书馆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工作计划、队伍建设及经费预算等。副馆长协助馆长负责或分管相应工作。

3.3学校应根据图书馆馆舍分布、读者人数、资源数量、服务项目与开放时间、设备设施维护需求等因素为图书馆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图书馆馆员由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组成,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工作人员总数的50%,专业馆员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通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辅助馆员可由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应具有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学历,上岗前应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

按照馆舍面积和工作职责,在校生人数3000人以上没有分馆的,配备工作人员指数应不低于3‰,在校生人数少于3000人的应不少于8人定编工作人员。有分馆的图书馆适当增加工作人员。

3.4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学科与专业背景应满足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需求。有计划地引进、聘任具有图书情报或其他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数量不低于工作人员数量的20%。

3.5图书馆专业馆员专业技术职务和年龄结构应科学合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应不低于30%,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应不低于70%;年龄结构应呈现合理梯度。

3.6 图书馆应发挥专业馆员在图书馆核心业务工作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根据学 校主要专业类别加强专业群服务馆员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人事分配制度制定相应的绩效奖励方案。

3.7学校应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图书馆专业馆员的业务培训应纳入本校师资培训计划,定期对专业馆员进行考核。

3.8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岗位聘任制,享受相应待遇。根据图书馆工作特点,制定考核办法,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人员岗位、绩效调整及续聘等的依据。

3.9 学校对于在图书馆从事特种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的劳动保护待遇。

4.经费、馆舍、设备

4.1 图书馆经费应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占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比例应符合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中的有关规定。图书馆经费包括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运行费和专项建设费等,运行费包括设备设施维护费和办公费等。

4.2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相适应,并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逐年增加。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和生均年购文献量不低于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4.3图书馆经费由图书馆统筹协调,合理使用。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与学校的经费使用规定的同时,做好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工作。

4.4图书馆应依法积极争取各种形式的捐赠和资助。

4.5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造独立专用的图书馆馆舍。馆舍建筑应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满足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的要求。生均建筑面积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相关标准。

4.6学校应做好图书馆馆舍修缮与设备维护工作,重视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空间。图书馆应具有防火、防盗、防水、防潮和防虫等安全防护功能和措施,配合学校做好照明、通风、防寒、防暑等保障工作。

4.7 图书馆应提供数量充足的、人性化的阅览座位,阅览座位与学生数比例应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

4.8图书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读者拓展知识、提升素质修养的主要基地。馆舍布局与装饰应具有人文气息,绿色环保和温馨大方,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入馆借阅、学习的新需求。

4.9软硬件建设

图书馆应加强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图书馆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软件开发与建设,保障图书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图书馆应使用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满足各项业务需求。应建设功能完备、内容实用的网络信息门户,使之成为学校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服务中心和宣传窗口。应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整体化建设,成为学校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应配备服务和办公所需的各类家具、设备及用品。

4.10数字资源整合

图书馆应积极推动本馆特色资源和本校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推送,提供一站式服务。4.11新技术应用

图书馆应关注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动向,促进移动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探索与建设智慧图书馆。5.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5.1 资源建设策略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发展规划,定期开展馆藏建设工作评价。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尊重知识产权,兼顾纸质、数字和其它载体资源的协调发展。

5.2 纸质资源建设

图书馆应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纸质馆藏体系。根据馆藏特点及读者需求采购纸质资源,兼顾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年新增纸质资源总量应符合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5.3 数字资源建设

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其经费在文献信息资源购置总经费中的比例应逐步提高。根据馆藏特点及读者需求选购数字资源,充分考虑数字资源的实用价值,重视数字资源的许可证协议以及联合采购政策。5.4 特色资源建设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开展特色资源库和机构知识库等资源建设,收藏学 术资源和教学成果等,逐步形成馆藏特色资源优势。5.5 资源共建共享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全国或地区性图书馆协作组织;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积极参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内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协同发展。

5.6 资源加工与管理

图书馆应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化。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加强书目数据库建设、管理与维护,保证数据与资源的一致性。对实行外包的业务要进行监督与管理。

5.7资源保存

图书馆应对纸质、数字及其它载体资源妥善保存管理,对特色资源、珍贵资源以及磁、光等介质资料实施重点保护,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机制,保障信息安全。

6.服务 6.1 基本服务

图书馆应保障充足的服务时间。在学校教学时间内,开放服务每周应达到90小时(含)以上;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假期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保证必要的开放时间;网络资源的服务应做到全天24小时开放。图书馆开放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占馆藏资源总量的90% 以上。

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借阅服务,改善借阅条件,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6.2 阅读推广

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编制导读书目,举办读书会、主题书展和读书竞赛等活动,增强图书馆服务影响力。积极采用新媒体,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

6.3专业群服务

6.3.1 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等馆际协作和共享服务,进而拓展与丰富馆藏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6.3.2 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咨询服务,推动面向专业群服务馆员制度的实施。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积极开展创新服务。6.3.3 图书馆应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专题辅导和展览等活动,向读者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帮助和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6.3.4图书馆应参与社会化服务,向社会读者提供文献传递和信息咨询服务。6.4 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可建立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研室或课程教学组。6.5读者交流与活动

图书馆应组织并指导读者协会等相关社团开展工作,引导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管理。

6.6读者满意度评价

图书馆应重视读者满意度调查研究,多渠道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通过读者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办馆条件、人员素质、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不断完善工作,提高服务水平。6.7读者权利

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并为特殊读者群体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

7.管理 7.1规划建设

图书馆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编制图书馆发展研究报告,并正式发布。

7.2制度建设

图书馆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业务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员工考核办法。7.3 民主决策与管理

图书馆应建立馆务会制度,涉及全馆工作的重大事项由馆务会集体研究通过。馆内重大决策实行民主决策与监督。

7.4 业务统计 图书馆要注重业务数据的统计和积累,按照有关规范做好统计和填报工作。妥善做好各类统计数据、文件档案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好资产管理,建立完整的资产账目和管理制度。

7.5 读者规范教育

图书馆应引导读者遵守规章制度,爱护文献信息资源和公共设施,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7.6公共安全管理

图书馆是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学校应加大安防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组织公共安全管理系列培训,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公共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制订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演训练。

7.7 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学校应开展图书馆业务绩效的评价工作,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专家定期开展评价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整体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建设。

7.8学术成果与交流

学校应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成果评奖和学术交流活动。注重发挥学术研究成果对业务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注重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附加说明:

1.编制目的

全面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优化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应用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水平。

2.编制原则 2.1 导向性原则

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引导图书馆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2.2 规范性原则

规范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2.3 实用性原则

编制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操作性。3.规范性引用文件

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2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

3.3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国家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03.2.12 3.4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 3.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

3.6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试行)开展调研的函》教高司[2012]225号

3.7《高等职业创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高校图书馆规程 篇5

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乒乓球竞赛规程

(高校组)

一、承办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

二、协办单位

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乒乓球协会

三、竞赛日期

待定

四、竞赛地点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馆

五、竞赛组别和项目

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等7个项目。

六、参加和报名办法

(一)按照本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各代表团限报领队1人;男、女队教练员各1人,男、女运动员各5人。其中男、女单打各3人,男、女双打、混合双打各2对(运动员请按技术水平由高至低排列)。

(三)报名费:每名运动员50元。

七、竞赛办法

(一)团体赛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赛,第二阶段采用淘汰赛。

编号:10

(二)男、女团体赛均采用斯韦思林杯赛制,比赛次序为:

1、A——X2、B——Y3、C——Z4、A——Y5、B——X

(三)单项比赛均采用淘汰赛增加附加赛。

(四)采用中国乒乓球协会最新审定的《乒乓球竞赛规则》。

(五)所有比赛均采用五局三胜、11分制。

(六)比赛使用红双喜三星、40毫米、白色乒乓球。

八、录取名次、计牌、计分和奖励办法

(一)按照本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开展“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活动,办法另订。

九、申诉和纪律

按照本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裁判和仲裁委员会

按照本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谈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模式 篇6

谈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模式

在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采访工作需要在传统的.模式上进行延伸和发展,结合实践工作内容,对图书采访工作的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 者:陈馨梅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25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采访 采访模式

高校图书馆规程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

一、前言

2012年12月11日上午, 在昆明大学城呈贡校区, 笔者一行先后参观了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云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下午, 与各高校图书馆界领导和同仁共同参加了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大会, 同时参观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宝贵经验, 对未来高校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图书馆各有特色

1. 云南民族大学

(1) “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该馆的一大特色, 其名称是《中国西南民族特色文献中心》, 该数据库的子项目中的“汉文古籍善本目录”, 是根据该校珍藏的古籍善本“目录”整理出来的, 方便读者查阅。据介绍, 由于善本很珍贵, 所以很多图书馆是用高拍扫描仪扫描后, 形成扫描稿, 为需要读善本的读者提供“影印稿”一份。

(2) 使用廉价的数据库。为完成上级分给该馆的“少数民族特色资源子库”的项目”, 放弃了价格昂贵的“方正德赛”系统, 经过自主开发, 最后利用了Calis三期数据库, 圆满完成了60000多条数据的研究任务。

(3) 试用数据库数量众多。给读者培训这样的理念:在试用期内, 聪明的读者会把需要的资料全部充满他的硬盘。对所有邀请他们试用的数据库, 都来者不拒。试用期满, 读者感觉特别需要的, 好的数据库最后就被买下来了。

2. 昆明理工大学

(1) 图书馆具有美学价值。由于是理科院校, 图书馆外形给人的感觉是由几何图形的积木搭建的, 可由一楼“核心筒”通道进入楼内, 感觉就截然不同了:映入眼帘的是篆刻着荀子《劝学篇》的高雅的外围, 而“天圆地方, 上善若水”的理念在顶部和地面的造型中凸显。

(2) 舒适的阅览座位。阅览室方便自动选座系统, 即可防止学生占座浪费资源, 又实现了书中有人, 人中有书, 人在书中的阅读氛围。学生可以带书到图书馆的各个区域, 方便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阅览座位的设计也很有特色, 座位分布在可以利用的各个空间, 书桌上都带有台灯和电脑插口, 有的座位之间用隔板隔开, 读者可以舒适地学习和阅读。

(3) 管理体现在细微之处。每个楼层分成红黄白绿四个区。各个区都是开放型, 没有大门。里面的图书, 都在书脊底部贴着彩色的纸条, 各个楼层的书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 方便工作人员将读者在一楼大厅统一归还的图书, 按颜色归类, 分还到相应的楼层。

3. 云南师范大学

(1) 无声的地面。采用的是防静音的PPC。读者即使穿着高跟鞋, 在地面走动, 还是没有一点儿声音。

(2) 现代化的监控和综合控制系统。在图书馆二楼, 是19台综合控制系统, CPS为10千伏。通过监控室的屏幕, 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控图书馆各个区域。

(3) 爱心接力站。在三楼的大厅, 设有捐书区。几个大型书架上排列着读者捐赠的图书。毕业生离校的时候, 是捐赠的高峰期, 学生将很多图书直接放在书架上, 需要的人可以随时将图书带走, 不需要任何手续。

(4) 特色书库。只提供阅览, 不外借。书库左手边一侧有四库全书, 续修四库全书, 中华再造善本, 西南联合大学学者著作。书库右手边一侧有工具书, 辞海, 百科全书, 乾隆大藏经, 港台版百科全书, 综合类图书, 文学评论丛书等。

(5) 读者还书监控系统。一楼的统一还书系统中, 面对读者的方向设有带显示屏的监控系统。使读者随时监控自己图书归还情况, 防止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失误, 防止读者已还图书显示未还的情况。

三、图书馆不断改进

从图书馆的角色定位看高校的图书馆, 不同于服务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 主要服务于师生的科研, 属于研究型的图书馆。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 各个图书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1. 云南民族大学

该校图书馆风格古朴, 在原有的借阅功能之外, 做了一项重大改进, 在宽大的阅览室的一侧, 增加了若干讨论区, 每个讨论区之间隔开, 虽然椅子等还没有装修好, 但设想, 供研究课题的人, 经过申请之后, 短期使用。

2. 昆明理工大学

图书馆在一楼外围设置了视听阅览室, 目前属于试用阶段, 读者免费使用, 读者可在舒适的沙发座位上戴上耳机, 在宽大的液晶屏幕上观赏节目。

3. 云南师范大学

(1) 正在筹划建设可在“食堂”等读者方便的地方使用的含IFI技术的“自助借还书”系统。

(2) 准备将图书上的“永久磁条”更换掉, 目前, 自习的读者被围栏拘束在借书室和阅览室的外面的狭小区域里。将来更换磁条后, 读者可以带书进入各个阅览室。

四、图书馆发展趋势

1. 特色化

图书馆的特色藏书要体现高校图书馆在特定学科建设上的优势, 同时尽可能收藏和展示该大学在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的著作, 此外, 在地域性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 采用数字化等方式对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2. 现代化

独特的风格:利用现代的设计和材料, 在建筑风格上, 使图书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现代化的设施:如带触摸屏的新闻阅览器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借还书系统, 高精端的监控系统等;现代化的图书:未来, 电子图书, 直接可下载阅读的图书一定有更大需求量, 势必要求工作人员及时为读者提供所需求的电子图书和资料的服务。

3. 舒适化

舒适的阅读环境:漂亮的花盆, 无声的地面, 舒适的座椅等。

4. 人性化

处处为读者着想, 处处考虑读者的方便。人性化的突出表现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1]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潮流, 创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同时, 根据教师和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2]

5. 联盟化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 是云南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共享的有利举措。Uma Hiremath曾明确指出, 数字时代资源共享的形式是图书馆电子联盟。[3]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移动图书馆联盟将成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新形式。

结语

云南大学城呈贡校区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作为高校图书馆,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 在原来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改进, 呈现出未来图书馆特色化、现代化、舒适化、人性化、联盟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佟捷.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8) .

[2]周娜.浅谈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2) .

上一篇:小学生交通安全征文下一篇:经济要发展安全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