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学实验(通用8篇)
2010级生物科学 黄晓姗 学号14
枣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重要果品资源,栽培历史悠久。枣的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钙、铁、磷、硒等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每100 g鲜果达400~600 mg,居所有栽培水果之首。近年来又相继发现鲜枣中还含有较多的黄酮(ECB)和环磷酸腺苷(cAMP)等活性物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有良好作用。最近有研究表明,人体食高钾低钠的食品,有利于抵抗癌细胞的生成,而枣的钾含量比钠含量要高580倍。所以鲜枣既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又是天然的保健食品。
鲜枣质地酥脆,口感甜润,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鲜枣供应期很短,枣采收后主要进行晾晒干制(红枣)或加工成蜜饯,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进步,鲜枣供应期延长,经济效益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了采后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许多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鲜食枣产业放在了优先的位置,近几年,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提高。
但是,枣果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考虑到采前因素(如品种、成熟度、产地等)、采后技术因素(如采收方法、采后处理、贮藏的温湿度、库房管理等)和采后生理及贮藏特性等。上述各个环节任何一项脱节,都会导致贮藏保鲜工作的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损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大力普及枣果贮藏保鲜技术,对促进枣果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
采收成熟度对鲜枣贮藏寿命有明显影响,一般成熟度越低越耐贮藏,但过早采收影响鲜枣的品质,研究表明枣果在初红时采收,既能提高鲜枣的耐贮性,又能保证枣果的正常品质。多数研究认为,枣果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枣果采后呼吸强度很高,约为红富士苹果的2.3倍,这是鲜枣果实不耐贮藏的一个重要原因。枣果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很低,和其他跃变型果实相比,乙烯对枣果采后品质的影响较小。
鲜枣表皮结构蜡质层较薄,果皮保水性能较差,采后在自然状态下会很快失水皱缩。研究表明,鲜枣失水速率是苹果的5~7倍,而且成熟度越低的果实失水越快。因此,加强保水措施是鲜枣贮藏的关键环节之一。
枣果由于糖分较高,呼吸旺盛,加之易受机械伤害,采后极易发生缺氧呼吸、酒化以及发霉腐烂。密闭和通风较差的环境都会导致枣果的发酵。传统的加工醉枣的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果肉发酵引起的软化和褐变是导致鲜枣难贮的重要原因。鲜枣果实对贮藏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特别敏感,高于5%会加剧果肉的软化褐变。鲜枣比较耐低氧条件,在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可忍受1.5%的低氧条件。
鲜枣的耐贮性因品种的不同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耐贮;鲜食制干兼用品种较单纯鲜食或制干品种耐贮;抗裂果品种较耐贮;小果型品种或大果型中果肉较疏松的品种较耐贮。在主要栽培品种中,山西的襄汾圆枣、临汾团枣、太谷葫芦枣和蛤蟆枣等耐贮性较好,而郎枣、骏枣耐贮运性最差,屯屯枣、相枣、坠子枣耐贮运性居中。河北、山东和北京产的冬枣和雪枣最耐贮,其次为北车营小枣、苏子峪小枣、长辛店脆枣和金丝小枣,婆枣和斑枣最不耐贮。
枣的成熟期各地不一,一般多在9月份成熟。枣果成熟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果面绿色渐退,变为白色至微红色,味甜质脆,为脆熟期,鲜食、贮藏枣果均在此阶段采收。此后,果皮转红,果肉糖分提高,水分减少,为完熟期,此期采收一般用于干制。需注意的是,用于贮藏的枣果必须无伤采摘,最好人工逐个采摘,并且尽量保留果柄。伤果、烂果等不能作为贮藏果。为避免人为损伤,采收人员要剪短指甲,或者戴手套。枣果在采收和运输时一定要避免机械伤,采收时要用柔软的布袋装盛;若用条筐时,筐内一定要内衬软布。严禁用木杆敲打震落。另外,为了提高鲜枣的耐贮性,在采前半个月对树冠及枣果喷洒0.2%氯化钙溶液,还可喷150倍液的高脂膜、过碳酸钠,能防止霉菌感染。
枣果的冰点比一般水果低,在-5℃左右,因此冷藏的最适温度为-3℃~-2℃,气调贮藏时以0℃为宜,相对湿度95%以上。
可见,采用低温、高湿、低氧、超低二氧化碳、防腐的综合技术措施,是贮藏好枣果的关键。
二、鲜枣贮藏方法
1.常温贮藏。
挑选半红的无伤鲜枣,在阴凉潮湿处铺3~5厘米厚的湿沙,上放一层鲜枣,再铺一层湿沙,进行沙枣层积,如此堆高至30厘米左右。为防止沙子干燥,可定期用少量清水补充湿度。用此方法可贮藏1个月左右。
2.窑洞贮藏。
果实采收后,挑选无伤枣果入窖,预冷12小时,然后装入0.01~0.02毫米厚的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容量不超过2.5公斤,袋中部两侧各打两个直径约1厘米的小孔。果袋最好竖着摆放在多层的货架上。贮藏期间应注意窖温管理,定期观察袋中果实的情况,当果实原有红色变浅或有病斑出现时,说明果实已开始变软或腐烂,应及时出库销售。用此方法,襄汾圆枣、蛤蟆枣可贮30~60天,脆果率70%以上;赞皇大枣、骏枣、郎枣等品种可贮20~40天。
3.冷藏。
研究表明,冰点以上的最低温度是多数枣品种贮藏的最佳温度。根据测定,鲜枣在半红采收时,冰点均在-2℃以下,为了避免冻害,鲜枣的冷藏温度最好控制在-1℃左右。贮藏方式可采用打孔袋或用纸箱、木箱、塑料周转箱等内衬塑料袋等方法。打孔袋贮藏同窑洞贮藏中介绍的方法基本相同。采用箱内衬塑料薄膜方法时,最好用0.03厘米厚无毒聚氯乙烯薄膜,每箱容量不超过10公斤。装果后袋口不能封死,对折掩口即可。掩口前,应敞口充分预冷,待果温降至接近贮藏温度时,再掩口封箱码垛贮藏。果实在贮前最好做预处理,如用2%氯化钙+30毫克/公斤CA3浸果30分钟,可提高果实的贮藏效果。
4.气调贮藏。
不同品种枣果对气体成分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讲,鲜枣气调贮藏时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95%以上;氧气3%~5%,二氧化碳 小于2%。气调贮藏的果实,入库前应做防腐处理。应用气调贮藏,可将襄汾圆枣、临汾团枣、永济蛤蟆枣、尖枣、北京西峰山小枣、冬枣、雪枣等耐藏品种贮藏3.5~4个月,金丝小枣、赞皇大枣、梨枣等贮藏2~3个月,脆果率70%以上。
三、红枣贮藏技术
鲜枣经烘晒干制后的产品称为红枣。用于贮藏的红枣要干燥适度,无破损,无病虫,色泽红润,大小整齐,红枣含糖量高,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氧化性,因此贮藏期间应尽量降低贮藏温度和湿度,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枣果贮存量少时,可用缸贮藏,缸口用塑料薄膜扎紧密封,置于阴凉处,可安全度夏。大批量贮藏时,采用麻袋码垛贮藏。码垛时,袋与袋之间、垛与垛、垛与墙之间要留有空隙,以利于通风散热。多雨季节,在每袋红枣外再套一条麻袋,有利于隔绝潮气,而且要注意关闭库房的门窗和通气孔。在外界气温低且干燥时,应经常通风,以排出库内潮湿空气。南方地区高温多湿,梅雨季节应使用冷库贮藏。
根据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培养适用园艺产业现代化生产的高科技人才,不断深化果树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现对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1 实践教学的规范与设计
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变。这种改革不仅体现在理论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得更加充分。在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首先体现在实践教学大纲制定上,使其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经过不断地修订,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安排、教学形式、所需设施条件、对学生的考核办法等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例如,实践教学内容分成两方面,第一是实验教学方面,主要以室内为主,以园艺产品的实物为素材,对果树各器官进行解剖。同时结合室外现场教学,室外主要观察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如茎、枝、芽特点、开花结实习性、物候期等。第二是实习实训教学方面,主要是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对于果树栽培学来说,现代化教育手段取代不了实地操作训练。不会做、不熟练永远是实践性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实习实训采取校内基地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基地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果树栽培管理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嫁接、修剪等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校外实习实训部分主要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理水平高的果园,结合单位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果树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掌握果树生产前沿的新技术、新设施以及企业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教学实习重在培养学生在果树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课内技能训练、课外生产实践、生产实习等方式,实践与理论相互融会贯通,实现“教、学、做”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样让学生边学边做,通过“做”来实践、印证理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利用理论予以解决;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技能训练过程中熟练技能,巩固所学的果树栽培理论知识。
2 课程设置体现实践环节的连续性
园艺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进行探索和改革,提升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注重与专业相关实践的介绍和联系,并利用基础课程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劳动等实践过程,进行及时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让学生接触实践、了解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纵向联系,除了正常实践教学外,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和课后自我实践;利用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多让学生参加实践、培养动手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利用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了解前沿性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真正实现产、学、研、创相结合。
3 充分利用“科技下乡”“科普之冬(夏)”等活动,激发学生实践兴趣的提高
果树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培养出的人才除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科学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果树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另外,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果树栽培学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践教学过程的完善和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程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院校都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由地方(省、市、县)科技部门组织了不同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普之冬(夏)”等活动。果树栽培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生产实践,组织一部分具有较高认知力和号召力的同学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望;以便向其他同学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实践范围和受教育范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实践成果。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明白农民、农村、农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科技下乡活动也使高校与农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使“支农”模式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大学的优势和潜能得以在农村充分发挥,使科技支农工作上一个台阶。
4 创建适应现代教育和生产需求的教学模式
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大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果树栽培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针对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例如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如茎、枝、芽特点、开花结实习性、物候期等,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能完全观察到的果树生长特点,应用录像、幻灯等教学媒介进行展示,既直观又生动,学生很容易接受,也便于教师的讲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开发和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例如将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Powerpoint或Auhorware课件、实验、实习指导书、习题库,主讲教师的特色教学录像或是收集和展示实践教学的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部挂在课程学习网站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有效的资源,也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良好平台。同时也可作为同行专家及果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
5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拓宽实践教学
5.1 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园艺作物具有生长周期长、生产季节性强等特点,实际生产往往需要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园艺专业学生的短期实践锻炼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学生需要实现对某一作物整个生长周期的全程实践锻炼,这就要求有一个固定的、交通方便的实习基地,即校内基地。利用校内实习基地,结合课堂讲授开展实践,通过观察和动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我校园艺专业现有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能在不同层面上(如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更不能同时满足专业核心课程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的实践教学需求,还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生产实践进行补充建设。
5.2 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校内实习场地毕竟有限,校外生产果园,材料丰富,规模大,便于进行生产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或是充分利用高校技术、设备的优势和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开展校地(企)合作,建设共赢的实践基地。首先,利用这些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实习主要是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参观,调查和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在这些示范园区实习,不仅巩固和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园艺生产的模式,加深学生对园艺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认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和转化。其次,还可以邀请校外实践基地的果树生产专家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或是开展果树生产技术专题讲座,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基地(或企业)进行工作,即工学结合,使学校与地方或是学生与企业互惠共赢。
6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是促进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考核是对效果的检验,对学生的约束和提高。所以对要改变以往的课程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定方式,以利于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建立综合化考评机制:实践教学的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所以在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只根据实践实习报告的书写内容进行评价,还要加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进行综合的评价,一般书面占30%左右。其次要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提问、讨论、实践比赛、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可以作为课程平时的考核指标,最后加入到实践教学考核的综合评价标准中,并加大其所占的比例(一般占20%左右),有利于鼓励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中,通过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考核方式等,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通过由实践认识到理论认识、再由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媛,李明等.果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5):75~77
[2]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大学学报,2005,26(2):75~76
[3]中国统一教育网.改善学习方式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EB/OL].http://www.tongyi.com/news/?id=145
[4]百度百科.教育信息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4151.htm.
[5]周碧燕.提高园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2009,9:136~137
【摘要】结合作物栽培学实验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好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Experiment of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ing "Experiment of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skills ,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and encourage their initiative to learn, we did a useful exploration on the contents ,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inspects .
【Key words 】Experiment of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是作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也是《作物栽培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该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不同于理论教学课的特点和规律。该实验课程与《作物栽培学》课堂理论教学密切配合,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是《作物栽培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环节为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作物生产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能根据实际生产上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教学工作既要服务理论研究、又要服务学生成长。但我校一直以来多采用的是单项实验为主的小实验教学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只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课堂理论乃至最后完成一篇模式化的实验报告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根据农业院校作物生产类各专业的特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考试方式,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入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1.革新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实验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的兴趣。作物栽培学科实验内容多,课时少,从而需要在实验教学中以实验方法为线索整合优化实验,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试验,增加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这样一边可以减少实验的枯燥性,一边又提高学生对作物栽培学实验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探索,诸如实践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形式、成绩评定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为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可以先试选派素质好的优秀学生到实践基地或企业实践锻炼。其次,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从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演示性实验的主导地位, 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新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公布一些实验项目,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实验设计小组,选题、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教师评阅后,通过师生讨论,确定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培养。综合性实验课程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自主性实验教学、分层实验教学等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也值得借鉴和学习。
3.利用网络建立教学与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不断补充综合实验内容,开发基于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可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达到综合实验的目的。
4. 改革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能力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理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考试时学生根据抽取的不同实验题目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供指导。在考试中,学生成绩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定: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选题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实验计划的合理性、实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态度、团队精神和实验结果进行考核;其他实验也可根据实验出勤、实验态度、实验报告进行评分。(1)实验能力测试 操作部分占50%,随机抽取考试题目,根据题目进行仪器的选择,试剂和药品的配制,实验的完整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操作的规范及熟练程度,试剂用量等情况。(2)实验结果 占15%,若是定性实验考虑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是否相符。若是定量实验,考虑实验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3)卫生情况 占5%,包括洁净用具,整理实验台面等。(4)实验报告 占10%,包括实验报告写作是否符合要求,实验结果分析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试剂的作用,用量是否正确等。按以上标准评定的成绩结果表明,成绩档次明显拉开,分布也较合理。 由此可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鉴定、引导和激励功能,把考试融入教学全过程,以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果树栽培学自学课程心得
在果树栽培的学习中,我们自学了第一章(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第二章(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和第四章(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影响)。我在自习的过程中,基本掌握了章节的主要内容,一下是我对这几个部分知识的认识与收获。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果树的种类与分布情况、果树的分类依据及方式,并对我国果树带进行了划分。我在这章的学习中收获到以下几点知识。1.1 果树定义
果树主要指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及做砧木的陆生的木本、多年生草本或多年生藤本植物。1.2 目前产量前10的水果
目前全世界产量前10的水果依次为:柑橘、苹果、葡萄、杧果、梨、桃和油桃、菠萝、李和草莓。1.3 我国果树分类
我国主要果树种类资源共47科,98属,280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42科,90属,267种。单子叶植物共3科,6属,1种。种类极多,分布较广。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发现我国果树资源种类极多,很难记忆,不过现在基本能记住主要常见水果的科属,也了解到蔷薇科和芸香科是所有科属中较为重要的科。1.4 果树的分类
果树常以生长特性、形态特性或果实构造为分类依据,可以用植物学方法或园艺学方法加以分类。
1.4.1 果树生物学特性分类
据冬季叶幕特性分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据植株形态分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果树。据果实结构分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聚复果类、荚果类、柑果类和荔果类。1.4.2 根据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
根据果树生态适应性可分为寒带果树、温带果树、亚热带果树和热带果树。1.5 我国果树带划分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气温、降水、海拔、维度等)、果树分布实况及参考过去的果树带划分方法,可以吧我国果树分为八个自然分布带:热带常绿果树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带、云果树栽培学——自学课程心得
贵高原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温带落叶果树带、旱温落叶果树带、干旱落叶果树带、耐寒落叶果树带及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
自学本部分内容时,了解了8个划分带,也记住了各个带在我国领域中的分布,及各果树带中的主要水果种类。果树的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周期
2.1 生命周期的意义
生命周期指种子植物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的萌芽、生长、结实、衰老和死亡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全部的生命活动。
实生果树个体发育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明显不同的发育阶段,即幼年(童期)阶段和成年阶段。当果树从幼年阶段进入成年阶段时,果树实现质的飞跃和改变,成为阶段转化。
了解果树生命周期,有利于指导缩短幼树期、延长成年期、推迟衰老期和制定栽培技术方案。
2.2 实生树生命周期
实生树是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果树个体。实生树个体发育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幼年阶段、成年阶段和衰老阶段。2.2.1 幼年阶段
(1)概念:幼年阶段也称童期,是指从种子萌发起,经历一定的生长阶段,到具备开花潜能的这段时期。
(2)特点:果树童期特点是生长迅速,树冠和根系离心生长并迅速扩大。光合面积逐渐增大,同化物质逐渐增多。
(3)性成熟过程:树体逐渐具备形成性器官的生理基础和能力并最终实现开花,童期的这一动态过程叫性成熟过程。
(4)形态组织特征:枝条直立生长;具有针刺或针枝,密集而分枝角度大,芽体小,叶片小而薄。木质部发达,以木质纤维为主,导管少,栅栏组织和叶脉不发达。
(5)生理生化特点:童期枝条呼吸强度高,苹果酸和可溶性氮含量高,还原糖、淀粉、蛋白质、果胶物质较少。童期叶片RNA含量低而RNA酶活性强。2.2.2 成年阶段
(1)结果初期:树冠和根系仍快速扩展,叶片同化面积增大。此期部分枝条先端开始形果树栽培学——自学课程心得
成少量花芽,花芽质量差,部分花芽发育不全,坐果率低。
(2)结果盛期:树冠分枝级数增多并达到最大限度,年生长量逐渐稳定。此时期叶果比比较适当,花芽容易形成。正常情况下,生长、结果和花芽形成易达到平衡。
(3)结果后期:地上部分枝条分枝级数渐高,先端枝条及根系开始回枯。产量不稳,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果实变小、含水量少、含糖较多。2.2.3 衰老期
树势明显衰弱,枝条逐步衰亡,结果量少,树冠更新服装能力显著下降。
2.3 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
营养繁殖树是指通过压条、扦插、嫁接、根插等营养器官繁殖法获得的果树植株。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和实生树生命周期基本一致,只是童期更短。
2.4 果树的年生长周期
果树随一年中气候而变化的生命活动过程即果树的年生命周期。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影响
3.1 温度
温度是影响果树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种果树的地理分布是受温度条件的限制,其中主要是年平均温度、生长期积温和冬季最低温。3.1.1 果树的三基点温度
果树维持生命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即称为三基点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果树表现为生长发育正常。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是果树生命活动与生长发育终止时的下限温度与上限温度。该温度范围内表现为生长发育出现异常,受到抑制或完全停止。3.1.2 温度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影响果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讲到影响根系、茎、枝、芽、叶、花、果实生长发育的因素中都有详细的论述,在此就不再重复。3.1.3 温度对果树生理代谢的影响
温度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等生理过程。温度对这些生理代谢的影响因树种和品种而不同。
3.2 光照
光照是果树的生存因素之一,是果树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果树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都果树栽培学——自学课程心得
需要来自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3.2.1 果园的光照状况
果树对下光和后光的利用不如上光和前光,但可增进树冠下部的生长与果实品质,因此在建园和采取管理措施时不能忽视,对提高产量、增进品质起相当大的作用。3.2.2 果树的需光度(对光的需要程度)
对于不同果树要判断其需光的程度,可根据测定其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高低来进行,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高的果树较为喜光。反之,一般在较低光照下能达到最大光合作用,而且光补偿点也低,是耐荫树种。3.2.3 果树的受光量
果树的受光量取决于光的辐射强度;树冠形状、大小、结构;叶幕状况:叶面积指数、叶片的向性。
3.2.4 光照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会对果树光合作用、营养生长、果树生殖生长和光照与品质,光照好着色好(花青素形成多)。
3.3 水分
水是果树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也是果树体内的重要成分,足够的含水量使细胞保持膨压状态,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3.3.1 果树需水量
果树的需水量是指生产单位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单位数。即果树在生长期或某一物候期所蒸腾消耗的水分总量与同一时期生产的干物质总量的比值。果园的需水量包括土壤的水分蒸发和树体表面的蒸腾耗水之和。3.3.2 水对果树的影响:
水是果树的生存因子;水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水是果树物质吸收、运输和分配的介质或载体;水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3.4 土壤
土壤是果树栽培的基础。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主要都是通过土壤吸收的。土壤的温度、水分、通气性、酸碱度都会影响果树的生长。
3.5 地势
地势对果树的影响是通过海报高度、坡度、坡向等影响光、温、水、气、热在地面上的果树栽培学——自学课程心得
分配,进而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其中以海拔高度对果树的影响最为明显。课程心得
果树栽培学是我们接触的第一门正式的专业课,自知对我们很重要,学的也比较认真吧。也很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专业讲授与悉心指导。
周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我们写了自己对这门课的希望与要求,感觉这样很好,让我们在开始学习之前就明白了自己想学什么,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吸取知识。然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买水果”计划,这个挺有新意的,让同学们主动的去了解水果,并与大家分享。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占用时间吧。
再说说我们上课的内容吧,两位老师的思路都非常清晰,让我们能比较容得的掌握重点知识。而且都跟我们讲了很多知识点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让我们记住了知识点,也提前给我们讲授了生产上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最后,两位老师跟我们的交流都很多,我们不明白的问题能及时反应给老师,并得到及时的解答。这个也很利于我们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的。谢谢两位老师。教学建议
5.1 对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意见
(1)周老师给我们补充的内容比较多,导致PPT信息量较大,希望周老师能精简一下PPT内容,我们做笔记的时候才能很快记录哈。
(2)建议一下周老师在PPT中尽量少设置一些链接,不然内容跳跃我们有时候抓不住思路,不利于我们的知识框架搭建。
(3)建议周老师在绪论部分用的时间压缩一点,前面速度较慢,但后期的速度我们确实有点难于跟进。
5.2 对果树栽培学自学意见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指导
黄国辉 王贺春 编
(园艺专业用)
农学院 2011年7月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前言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指导书》是针对辽东学院园艺本科专业所开课程《设施果树栽培》而编写的,考虑到此门课程开设的时间和学校现有条件以及其它要求,共编写4个实验。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在这里先表示感谢了。
编者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3 实验二 桃设施栽培生长季修剪技术····································4 实验三 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技术····································6 实验四 蓝莓设施栽培修剪技术········································8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实验一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每一种形式的主要特点及利用情况。
通过参观、调查和查资料归纳总结出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每一种形式的主要特点及利用情况,完成相同题目的论述文章。
二、实验原理
通过果树设施栽培的参观掌握果树设施栽培的各种主要形式,进一步认识设施栽培是未来果树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果树设施栽培不仅是防治病虫害、自然灾害的有力措施,也是调节果树成熟期,促进市场均衡供应,解决市场水果需求和短缺的矛盾。还具有提高栽培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便于管理,见效快,风险小等特点。同时更能掌握果树设施栽培的各种技术特点。
三、实验仪器、装置、工具及主要材料
1.工具:记录用具
2.材料:果树设施栽培场地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参观桃、葡萄、草莓、蓝莓等设施栽培实例,听取栽培技术介绍。在提供的参观实例场地,听取现场设施栽培情况及栽培技术介绍。
(二)以组为单位进行果树设施栽培实地调查。
1.进行参观设施调查,了解设施各部结构、材料构成及建造成本。2.对果树的栽培方法,土水肥管理状况、整形、修剪方法,花果管理及果实采收期等进行详细调查。
3.对设施日常管理,技术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调查,掌握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
4.了解设施病虫害及其预防措施。
(三)广泛收集果树设施栽培资料。
在图书馆、书店、网上广泛收集果树设施栽培资料,归纳总结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果树设施栽培特点特点有哪些?
1.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避雨棚等。2.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经营特点:(1)调节果树成熟上市时期,促进市场均衡供应。(2)设施防灾,调节果树成熟期。(3)提高栽培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4)见效快,风险小。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3.果树设施栽培的技术特点:(1)果树品种选择技术(2)设施果树的栽植技术(3)设施果树扣棚时间的确定与人工破眠技术(4)设施果树环境调控技术(5)设施果树综合管理技术。
五、注意事项
(一)通过参观、调查等感观认识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
(二)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现场观察对比归纳果树设施栽培的特点。
六、预习要求
(一)熟读教材、实验指导中相关内容。
(二)明确实验内容和步骤,写出预习报告。
七、问题讨论
完成《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论文。
实验二 桃设施栽培生长季修剪技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实地参与保护地桃生长季修剪,掌握保护地桃生长季修剪原则、常用的修剪方法及修剪技术。
熟练掌握保护地桃生长季修剪原则,掌握常用的修剪方法及修剪技术。
二、实验原理
通过设施修剪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合理进行生长季修剪是桃树设施栽培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技术,能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还能使树体透光,减少消耗树体的营养。培养牢固的树冠骨架,建造合理的个体和群体结构,协调果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和结果、衰老和更新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果树达到早产、高产、稳产、优质、长寿和便于管理。在修剪实验中熟练地掌握各种修剪方法。
三、实验仪器、装置、工具及主要材料
1.工具:修枝剪
2.材料:桃设施果树植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修剪方案
生长季修剪的目的要因树龄不同有所侧重:幼树期间,主要完成整形;初果期,主要培养结果枝组;盛果期,主要是调整花、叶芽比例,维持和复壮树体长势。各种果树都有自己的生理特点,修剪时要区别对待。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桃树设施栽培生长季修剪要根据树形状况、各个时期来掌握修剪程度和修剪量,一般要遵循如下内容。
看桃设施栽培用的是哪种整形:
桃设施栽培常用的有3种树形,即圆柱形、“丫”字形和自然开心形,以圆柱形和“丫”字形应用最多。
按生长季的各时期的技术要求制定修剪方法:
1.修剪在花后一周进行,抹去双生芽中的弱芽,对背生的新梢短截至5-10cm;对徒长枝进行疏剪。另外,对树势强的可进行早期扭枝,有利于控制树势。2.修剪在生理落果前进行。此时若树势过强、枝条过密,会影响光照,造成果实变小和裂果等现象。因此,在这次修剪时应注意开张主枝的角度。对主枝延长枝剪口下背上所长出的竞争枝,必须给予控制,密而直立的可疏除。对内膛萌发的徒长枝,一般的均应疏除;如有空间生长的,可在下部留1-2个副梢进行缩剪,培养成结果枝组。此时对生长势弱的树可以扭枝,而对树势强的树扭枝已无效果。
3.在采收前10-15天进行。此时除了对过密的新梢进行疏剪,并控制徒长枝外,主要任务是摘心。对于仍在生长的长果枝,剪去1/4左右,控制其生长。对第二次夏剪控制的徒长枝和竞争枝上的副梢也应进行摘心,促其枝条组织充实。4.是在PCR修剪以后20天,对新萌发的过密枝、双枝、背上徒长枝进行疏除。要注意抑制“上强”。
5.是在7月中旬,以缓和树势为目的,对骨干枝实行拿枝、摘心、扭梢等处理,以促进花芽形成。
(二)实验的实施 1.教师现场示范修剪。2.学生修剪操作。
五、注意事项
(一)注意修剪时期的生物学特性。
(二)注意该时期的修剪技术要领。
六、预习要求
(一)熟读教材、实验指导中相关内容。
(二)明确实验内容和步骤,写出预习报告。
七、问题讨论
学生归纳总结保护地桃生长季修剪常用的修剪方法及修剪技术。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实验三 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参观、调查及参与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掌握草莓日光温室栽培主要技术环节,掌握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补充光照、喷赤霉素、植株管理、花果管理等技术。
熟练掌握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的主要内容,总结草莓日光温室栽培主要技术环节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技术是反季节生产提前供应市场,实现早产、高产及优质,提高的经济效益的关键保障。通过实验参与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参观、调查草莓日光温室栽培主要技术环节,来掌握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补充关照、喷赤霉素、植株管理、花果管理等的具体技术及操作方法。最后按照实验掌握的管理技术内容,归纳总结出草莓日光温室栽培主要技术环节及操作方法。
三、实验仪器、装置、工具及主要材料
1.用具:记录用具。
2.材料:草莓日光温室栽培场地。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及操作方法 1.温度管理
覆棚膜初期,因外界气温尚高,为促进植株的生长及发育,棚内温度控制可适当高些,保持白天25~30℃,夜间12~14℃。当进入现蕾期,白天气温可在25~28℃,夜间10~12℃,如夜间温度超过13℃,则会使腋花芽退化,雄蕊、雌蕊受到不良影响。进入开花期,白天要求气温在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要求23~25℃,夜间6~8℃,此时白天温度如低于23℃,则草莓收获期将推迟,但果实可进一步增大。到果实收获期,白天可在20~23℃,夜间可在5~7℃。总之,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白天棚内温度不低于18℃,夜间不低于5℃即可。在整个冬季,如温度可达到上述要求,草苫应尽量早揭晚盖,以延长日照时数,增加同化产物,即使在连续阴雪天气也应如此。
2.水肥管理
草莓根系入土较浅,表现喜温喜肥不耐旱。除在定植以前施足底肥以外,还需在覆盖棚膜以后(大约11月上旬),植株的快速生长及花芽分化期和开花及果实的膨大期(大约11月中下旬),结合浇水追肥2~3次。追肥以速放性磷钾肥为主。6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少施或不施氮肥。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每次每亩追施10千克左右。如结合叶面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料2~3次,则效果会更好。覆盖棚膜以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将会大大的增加。过多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仅有碍于开花授粉,而且也易引起各种病害的发生及果实的腐烂,故在管理上应结合放风,降低棚内湿度,以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为宜。放风可根据天气好坏及棚内的气温来确定,正常情况下每天中午放风约3小时。
3.赤霉素处理
覆盖棚膜保温约7天左右,为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及发育,防止休眠现象的出现,对休眠期短浅的品种,可使用浓度为5~8毫克/千克的赤毒素溶液,进行全株喷施,喷1次即可。如选用的是休眠期相对较长旦深的品种,则喷施浓度宜稍大些,以8~10毫克/千克为宜,每株喷施溶液5毫升,可喷两次,中间隔10天左右。因为赤霉素在高温时效果好,所以喷施宜选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重点是喷施心叶。喷施完毕应适当减少放风,以提高棚内的温度,达25~30℃。一般经3~5天即可见效。
4.植株整理与疏花疏果
草莓植株在其旺盛生长时会发生较多的侧芽和部分匍匐茎,应及时摘除,以促进主芽的开花与结果。对于容易发生侧芽的品种,应特别提起注意。对于老叶、病残叶也应及早摘除。疏花疏果可集中更多地养分,提高平均单果重。一般第一花序留果12~15个,第二花序留果6~8个,其余的小花小果及畸形果应及早摘除,并带出棚外集中销毁。
5.辅助授粉
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低、湿度大、日照短,对草莓的花药开裂、花粉飞散极为不利,极易造成畸形果,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及品质。开花期间除根据天气状况,尽可能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外,棚内人工养蜂是提高授粉机会,增加坐果率的有效办法。一般每0.5亩左右的日光温室,可放置1~2箱蜜蜂。放置蜜蜂的日光温室的通风口,须增设纱网,以防蜜蜂飞出。放置蜜蜂的时间,宜在草莓开花前5~6天进行。
(二)实验内容
1.实地参与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管理。2.参观、调查草莓日光温室栽培实例。
五、注意事项
(一)注意在实地参与管理中掌握技术环节。
(二)注意在各环节的实验中掌握操作方法。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六、预习要求
(一)熟读教材、实验指导中相关内容。
(二)明确实验内容和步骤,写出预习报告。
七、问题讨论
总结草莓日光温室栽培主要技术环节及操作方法。
实验四 蓝莓设施栽培修剪技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蓝莓设施栽培修剪意义,掌握蓝莓修剪的时期和修剪基本原则,掌握主要常见蓝莓品种、常用设施栽培形式的修剪方法。
熟练掌握蓝莓设施栽培修剪的时期,掌握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不同设施的修剪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蓝莓设施栽培修剪技术主要在果树生长期中进行,故又称生长期修剪。因为在生长期修剪会剪去有叶的枝,对果树生长影响较大。整形、疏枝对树体控制、通风透光、平衡树体营养分配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夏期修剪是冬期修剪的辅助工作,对萌芽初生的新梢及时留优去劣,调节所留新梢的生长发育并矫正其生长姿势与方向。这样将来冬期修剪轻而易举,可免大剪大砍,而导致多损伤树体和多花劳力。从而,在实验操作中掌握修剪技术方法。
三、实验仪器、装置、工具及主要材料
1.用具:修枝剪。2.材料:设施蓝莓场地。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修剪的主要类型 1.不同树龄的修剪
高丛蓝莓幼树要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促进树冠长成;老树培养基生枝除掉老枝。
兔眼蓝莓幼树主要是去除下部枝条,去掉树冠中部枝以免过分拥挤。对老树,主要是防止树冠过高、过密。
2.不同品种的修剪
高丛蓝莓来说,修剪目的主要是调节当年结果与下一年的结果潜力,直立生长的品种,可以把中心枝疏去几枝,开张树宜剪去一部分下垂枝。在花芽量有余 8
辽东学院
设施果树栽培实验 指导书 的情况下,可以把较弱小枝疏去,衰老枝给以更新。
兔眼蓝莓修剪总的原则是轻修剪,因为兔眼蓝莓能承受很高的产量。
矮丛蓝莓的修剪可用火剪或平茬修剪。火剪即在休眠期将地上部全部烧掉,重新萌发新枝,当年形成花芽,第2年开花结果。以后每2年火剪1次,始终维持壮枝结果。平茬修剪即于早春萌芽前,从植株基部将地上部平茬,全部锯掉。锯下的枝条留在果园内,可起到土壤覆盖和提高有机质的作用。
3.不同时期的修剪
春季修花修果,夏季疏枝,秋季摘心,冬季疏弱留壮、疏下留上、疏过密枝等。
4.不同设施的修剪
北方除温室大棚采用正常修剪外,冷棚、覆盖、套袋等设施防寒要在春季除去防寒物后根据抽条程度进行修剪,除去枯枝,根据情况疏枝。
(二)实验步骤 1.教师现场示范修剪。2.学生修剪操作。
五、注意事项
(一)注意各种修剪类型的操作区别。
(二)注意修剪时严格按具体要求进行。
六、预习要求
(一)熟读教材、实验指导中相关内容。
(二)明确实验内容和步骤,写出预习报告。
七、问题讨论
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 :生物科学1001任课教师: 米兰芳评分:
这个学期很荣幸选修了《果树栽培与育种》这门课,虽然只上了十次课,但
学到的、所了解的,可谓是数不胜数。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只给我们讲述了果树的分部情况、生存环境、防害虫和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而且接触都是一些皮
毛知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下面让我脐橙苗木嫁接切接法的技术为例说说:
切接的接穗,用单芽、芽苞片均可。用单芽的称单芽切接,用芽苞片的称单
苞切接。在雨量充沛的地区,嫁接前1~2天,在距地面15厘米处,剪断砧木,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以防接口水分过多,导致切口发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砧木切口:在距地面10~15厘米处,选择东南向的平滑一侧,纵切一刀,切口深达形成层。在砧木切口上部,用嫁接刀朝怀内斜方向切断砧木。
砧木的断面应光滑,以利于愈合。砧木切口在断面低的一侧,切口长度与接
穗相关:若接穗用单芽,切口应短于接穗,接穗放入切口后,芽应露出砧木切口;若接穗用芽苞片,砧木切口应与芽等长,并将砧木切口处切开的皮层削去1/3~
1/2,以防皮层包住芽眼。若嫁接的砧木粗壮,用嫁接刀切断困难时,可用枝剪
先剪断砧木,再做切口,将砧木断面用刀修光滑,砧木切口仍在砧木断面低的一
侧。接穗放入切口时,要使接穗短削面下端与切口底部接触,砧穗的皮层、形成层互相对准,然后将接口包扎好。包扎接口用20厘米长的薄膜条带。包扎时,将条带一端在接口中部捆扎1~2圈,然后将薄膜上端倒折至对侧,扎入条带内,使其在接口上部形成一个薄膜“小室”,将砧木切口和接穗芽罩住,以起保温、保湿作用,提高成活率。当萌芽至长出3~5片叶时,剪破“小室”顶端,以免
妨碍接穗的抽梢生长。在气温稳定上升的脐橙产区,可作露芽包扎,但仅留芽眼
处的小孔,不然会降低成活率。
②嫁接时期:通常在春季嫁接。在春季气温稳定上升的南亚热带脐橙产区,春季用切接成活率高。
除此之外,老师还给我们讲了相关种植、施肥、病虫防害等方面的知识,时间飞
逝,这门课就此结束了,感谢我们的老师,谢谢你们这一路的陪伴,带来许多课
1 实验内容的改革
1.1 实验教材的编订与创新
经过3年多的摸索, 改变许多学校课程大纲、实验指导不变, 所用的材料、方法、操作过程基本一样的传统做法, 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办学特点、学生实际和地方特色, 本着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 自编实验教材, 其中收录了被称为“林间仙草”的灵芝、“山珍美味”的猴头菌、极具市场价值的蛹虫草等实验项目。它们迷人的观赏价值、丰富的营养价值、神奇的药效价值、诱人的开发价值,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1.2 实验项目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实验项目内容的编排以菌种组织分离、一级种制备、二级种制备、三级种制备、液体菌种制备, 代表性菇类的栽培为主线,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系统地了解食用菌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重点掌握菌种的分离方法、菌种制作技术及主要食用菌种类的栽培技术, 并能举一反三地在实践中应用。整个实验项目的安排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各个实验项目紧密衔接, 环环相扣, 承上启下, 基本上是采用上一次的实验结果开展下一次的实验课。例如, 以组织分离获得的菌种为材料, 进行一级、二级、三级菌种的制备, 环环相套, 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每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相互联系, 前一个实验是后一个实验的基础, 后一个实验要利用前一个实验的成果。前一次实验没有做或做得不好, 直接影响到下一次的实验, 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学生们大多能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 缺课现象大为减少, 表现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开始学习食用菌时, 同学们对所做的实验不理解, 甚至怀疑, 而经过他们一步步的操作, 从最初试管里的一小段雪白的菌丝, 到最后这些瓶瓶罐罐真的能长出黑木耳、杏鲍菇、猴头等各种食用菌来, 很有成就感。这种系统、连贯的教学安排,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食用菌有了透彻地认识和理解。
1.3 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实验室里, 对于具体的实验项目, 不仅注重实验室操作的相关技能技术, 还注重生产实践中的做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所在的新洲区徐古镇被农业部授予“中华蘑菇之乡”的称号, 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外, 周末或者蘑菇节组织感兴趣的学生去参观规模化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以使课堂学习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踊跃参加, 并在参观过程中积极思考, 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对菇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栽培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1.4 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食用菌最新科研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 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技能。例如, 金针茹生料栽培及反季节栽培、鸡腿菇和姬松茸引种栽培实验等。这样教学内容充实了, 科研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可信、生动形象, 学生听起来兴趣浓厚、记忆深刻, 从中受到启发, 也培养了其探索精神,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5 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现有微生物、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把食用菌与食品交叉结合, 延伸了实验的内涵。学生利用发酵工程的知识技术制作猴头菇保健饮料。这种探索和改革除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外, 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的食用菌实验的格局, 丰富了教学内容。
2 实验过程的改革
2.1 灵活安排实验教学过程
具体实验过程中, 灵活安排。比如, 栽培过程的原料准备需要提前处理;灭菌过程安排在课后进行, 三级种和栽培菌袋的接种安排在实验课的第2天课余时间进行。因此, 实际教学课时数远比4学时多。由于能够增加动手的机会, 学生对这样的安排也比较满意。
2.2 节能增效, 倡导资源循环利用, 建设节约型实验室
食用菌实验是一个比较费时费力的课程, 因为涉及到棉籽壳、木屑等固体料的灭菌, 需要灭菌2~5h。经过摸索, 把灭菌的温度一度一度的往上升, 时间一点一点的往下降, 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也节省了能源。在实验材料上, 大力推行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实验用过的菌袋粉碎, 曝晒, 用于发酵料的栽培, 将菌渣和新鲜棉籽壳混合配料, 这些举措增加了实验室的工作量, 增添了工作强度, 但大大降低了棉籽壳的用量, 每学期可节省棉籽壳1t左右。
3 培养目标的全新定位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新兴的服务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实用技术课程[2]。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意识、操作技能, 让学生掌握菌种的分离和一级、二级、三级菌种的制备方法以及代表性菇类栽培的知识、技能和技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外,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1 观察鉴别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鉴别能力。在每次实验课开始前, 将上一次实验中失败的材料向学生展示, 引导学生对失败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找出失误的具体环节, 这样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 也容易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加以改进。通过实物向学生展示合格菌种和污染菌种的情况以及不同生产环节造成污染的典型菌袋,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配料、灭菌、接种、培养等4个环节造成污染的典型症状。通过举一反三, 反复实践, 学生对菌种质量的鉴别和控制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仔细观察的科学习惯, 还增加了其学习兴趣。
3.2 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注重实验操作、观察、记录与分析。还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前完成一个大的综合性作业,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 设计一个年产10万袋的菇场, 一个村、一个镇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可行性分析或某种珍稀菇类栽培的可行性报告等, 要求学生从当地的气候条件、生产季节安排、生产菌种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来源、销售市场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其中。
3.3 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开设常规性实验, 还要增加很多设计性、探索性实验 (如食用菌反季节栽培探索性实验、食用菌新品种引种栽培实验等) , 使过去的“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变成“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
3.4 学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 有的学生专业兴趣及科研兴趣浓, 继续学习的愿望强烈, 要升本或者考研, 对这类学生, 要侧重从知识上、专业上培养引导;有的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强, 思维活跃, 目标定位是就业或者创业, 对这类学生, 要侧重于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宗旨就是要让学生能生存、能发展, 并且生存能力强, 发展空间大。
4 评价体系的改革
4.1 撰写实验报告的改革
摒弃传统的撰写实验报告的做法, 设计专用实验报告册, 引导学生科学地、专业地撰写实验报告。这样改革的结果, 发现学生的实验报告像一本生产实践指导书一样有吸引力。课程结束的时候, 老师们按照学校的要求留下5本实验报告册存档, 但是, 同学却认为, 毕业的时候什么也可以丢, 但是这门课的实验报告一定得带走。有的同学还说, 要把这本实验报告带给自己的父母、亲戚, 鼓动他们创收创业。
4.2 考评实验成绩的改革
食用菌实验课程的成绩由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课前告知学生每个实验的评分标准, 讲明成绩与实验操作技术是否规范、实验结果的好坏直接挂钩。由于从菌种分离到各级菌种的制备乃至代表性菇类的栽培, 都是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操作, 因此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课, 尽可能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污染, 因为这不仅影响到下一次的实验, 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绩。教师根据每次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报告、综合性作业的完成情况, 评定实验成绩。
5 结语
得益于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科研兴趣的培养、科研素养的养成, 很多学生对食用菌、对微生物、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得益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教学与生产实际与社会产业的紧密结合, 有许多学生毕业后专门从事食用菌的工作, 担任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 还有的学生自主创业从事食用菌的生产、加工,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有大学生成为村官、利用专业知识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我国食用菌产业年产量超过1 200万吨, 产值达1 000亿元, 从业人员有1 800万人, 是我国农林业的一个重要产业。该产业需要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在10万人以上, 每年需要新的专业人员要在1 000人以上。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各大学培养更多的食用菌专业人才, 因此在大学中开设食用菌专业课程并坚持教学改革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王贺祥.食用菌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今朝, 冉景盛.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2) :161-163.
[5]陈今朝, 冉景盛, 谭永忠.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213-215.
[6]毛永强.《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21) :210-211.
[7]刘斌.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菌物研究, 2006 (3) :87-90.
[关键词]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我国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果树起源最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是世界果品生产大国,但与果品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有些果树栽培技术落后,果品质量、效益还不高,果树栽培的一些基本常识还未被果农认知,有些果树栽培难题还没有被攻克,果品博大精深的文化还没有被挖掘。因此,我国果树资源开发利用有很大潜力,果品产业发展有巨大空间。应发挥果树资源丰富优势,加强果品生产与加工的合理布局,加快生物技术进步,提高果树资源利用,建立新型现代果业,以促进中国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果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果树栽培立地条件低使其发展具有更大空间。果品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相比,其立地条件要求并不高,在山地、坡地、滩涂上种植果树,就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果树多属于多年生阔叶常绿乔木果树,其发达的根系、繁茂的枝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灾防灾等作用,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
(3)果品产业成为位于粮食生产、蔬菜生产之后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对农民增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改善膳食结构,出口创汇、农民素质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4)果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杏仁、榛子蛋白质含量达20%~25%,荔枝、猕猴桃、枣等VC含量40~100mg/100g,食用果品对人类健康有利。可以以果代粮,也可以以果代粮酿酒等。
(5)果品的药用价值:各种果品都有其药用价值,西方有句俗颜:“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中文为“日食一苹果,医者勿其顾”’我国也有一句谚语,一天三枣,永不显老。枣补脾胃,梨清热,香蕉润肠、降压,银杏对脑血管起软化作用,斐济以杏及其制品为主食至今无癌症发生等。
(6)为加工工业及化工工业提供原材料,如加工成果干、果脯、果冻、果酒等。
二、果树栽培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1.发展概况
现代果树栽培业是世界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三大作物和产业之一,据FAO、我国农业年鉴等的统计:
(1)世界:世界水果总产达45580万t以上,面积达4748万公顷以上,人均占有量75kg以上。FAO列入单项统计的有30多种。产量居前10位的为:柑橘类、葡萄、苹果、香蕉、杧果、梨、桃和油桃、菠萝、李、草莓。
(2)我国:果树产值在我国农业(种植)中仅次于粮、菜居第三位。
水果总产量6611万t以上,总面积830万hm2以上,皆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48kg以上。产量居前10位的为:苹果、柑橘、梨、香蕉、桃和油桃、李、葡萄、杧果、柿、菠萝。其中,苹果(占世界同类水果份额的36.69%)、梨、桃和油桃、李、柿、核桃的产量皆居世界第一位。
2.发展趋势[1]
目前,世界各国果树栽培技术总的趋势可以概括为“六化”。即栽培集约化、品种优良化、苗木无毒化、管理化学化、栽培设施化、修剪简单化。
(1)栽培集约化。所谓栽培集约化,就是目前世界各国在栽植果树上普遍采用的矮化、密植的栽培方式。它与传统的栽培方式相比是一种先进的栽培模式,其好处是用较少的土,栽植较多的果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早的效益。
(2)品种优良化。随着果树优良品种的不断出现,各地通过引种、观察、试验、示范,选择适应当地推广栽植的具有丰产、优质的优良品种和高档品种。
(3)苗木无毒化[2]。果树无病毒栽培是一项农业高新技术。栽培无病毒果树苗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可提高单产30% 以上,并能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因此,繁育和栽培无病毒苗是水果生产的新技术,是增强国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4)管理化学化。现代化的果树生产离不开化学管理的手段。近年来,化学手段不断的在果树栽培中得到利用。可以使枝条粗壮,叶片增加、多生根、提高新栽幼树的成活率。
(5)栽培设施化。果树设施栽培是现代果树生产先进的栽培方式,它是用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意大利和日本在桃及葡萄上已普遍使用。果树设施栽培与露天栽培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如: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可定向栽培,减轻病虫危害,经济效益高等。
(6)整形修剪简单化。各种树形都是按照它的树体结构的要求通过修剪达到的。整形修剪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丰产的树体结构,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现代的整形修剪技术较为简单,可以得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三、果树栽培的几点注意事项
1.苗木品种的选择[3]
在果树栽培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应性强、早果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栽培时选择无病壮苗。如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应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及时地剔除病苗,剪除病部,并用70%的甲基硫菌灵或10% 的硫酸铜溶液消毒苗木,浸苗后再栽植。
2.果树园林的选择[3]
建园园址的选择决定果品是否受自然环境和周围污染源的影响。园址的环境污染将会造成果品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及有毒物质的危害。因此,果园的选址要远离一切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是指与果树生长和果品发育息息相关的土壤、水质和空气等的污染,主要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农药生产厂家、化肥厂、制钉厂、发电厂及造纸厂等等,这些工厂不仅会散发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等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排放出的废液会严重污染地下水源,进而毒害果树,使果品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选择园址时,既要考察果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还要对果园的灌溉用水的水质进行质量观察和测定。
3.果实套袋措施[4]
套袋将有效地保障果品的安全。对适于套袋的大果型品种,如苹果、梨、桃等,在疏花疏果后适时实行套袋,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果面的光洁度,减少果实表面的煤污斑块、药害斑块,避免枝叶迎风摆动对果面造成的机械磨损伤害,使果面更加光洁鲜亮。套袋主要有以下作用:
(1)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入侵机会。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套袋对在果面产卵的蛀果害虫。如桃小食心虫、卷叶蛾类、叶螨类、及玷污果实表面的木虱类、蝽象类,都有较好的隔离效果;对病害类,如轮纹病、黑星病、炭疽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全年喷药次数减少了3~5次,可以降低果品中农药残留量。
(2)可以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内部水分是通过皮层及角质层裂缝向外散失的,角质层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套袋后,果皮的发育环境稳定缓和,均匀一致,从而使果实表面的皮孔少而小,角质层分布均匀一致,果实不易失水变皱,同时套袋的袋料隔离了病虫害的侵染,使贮藏期的病害也相应地减少,大大地提高了耐贮性。
(3)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套袋后可以防止灰尘、农药污染果实表面,减少鸟类、蝽象、金龟子等害虫叮咬果面,机械碰撞伤害果面,同时由于果实发育的局部小环境得到改善,还防止了裂果现象的发生。
4.土肥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4]
化肥的施用将导致果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及其他不良危害。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在土壤中易产生有毒副作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甚至还污染周围水体,增加了果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果实品质,因此,在生产中禁止使用硝酸铵、硝酸磷肥等硝态氮肥。还有一些氮肥,如硫酸铵、氯化铵属生理性酸性肥料,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即使是尿素以及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等,在生产绿色产收
四、结论
(1)果树栽培立地条件低,可充分利用山地、坡地、滩涂等一般农作物不能利用的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对于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果树是位于粮食生产、蔬菜生产之后的第三大农业产业。这对农民增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改善膳食结构,出口创汇、农民素质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果树资源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
(3)果树栽培过程中尽量做到栽培集约化、品种优良化、苗木无毒化、管理化学化、栽培设施化、修剪简单化,使果树栽培科学合理的进行,保证果苗的成果率、果树的健康成长以及果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宋华,付建国.现代果树栽培技,良种良方
[2] 通联:山东曹县农业局.种植技术,2008(8):2
[3] 汪义贤.果树栽培技术与果品安全.环境·安全,2009(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