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精选12篇)

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 篇1

放眼望去,两岸是青山,我被锁在一汪碧绿之中。()云,在我的头顶上飘来又飘去,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柔软的白云,那么近,又那么远。正如我的思乡愁绪,身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可心里却时时想着家乡,念着亲人,那么远,又那么近!

我坐在船舶上,轻轻地顺着绿水行进。我站在船头,凝望着江面――不知,家乡的亲人可好?我何时才能回到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我本不应该在这儿的,是吗?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与家人团聚,也许,只有我,只有我会在这个本该回家的日子与家背道而驰吧?

岸边的桃花早已悄悄开放,垂柳也抽出了新条,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意早已闯入江南

排着“人”字行的大雁略过江面,向北方飞去。我朝着大雁呼喊:“北归的大雁呐,到洛阳时,记得帮我捎一封家书!”

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 篇2

一、壮阔的江面之景

第二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春潮涌动, 江面与岸相平, 更显示出江水的浩渺, 视野的开阔。一幅满江春潮图, 在诗人的大手笔下洋洋洒洒地表现出它的恢弘气势。而“风正一帆悬”, “风正”表明风顺而不猛烈, “悬”, 表明白帆高高挂起, 青山之下, 绿水之上, 白帆高悬, 是多么美丽的点缀, 景物相互映衬, 又是多么的和谐。“风正一帆悬”这一句尤为精彩, 乘风破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是多么的得意, 这种喜悦之情更给启航人增添了信心。

二、喜悦的迎春之意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海日”就是太阳, 古人认为日出于海, 故称“海日”。“江春”就是春天, 诗人以“江”对“海”, 也是对偶的需要。这两句, 一方面是写景:眺望江面, 夜色未尽, 但一轮红日已从东方升起;江南春早, 虽还在旧年腊月, 已有春风吹拂, 春水荡漾, 春意满目。一方面写出时序的交替, 时光匆匆, 时不待我, 更重要的是, “海日”、“江春”这是新的事物, 代表着新的生命, 具有强大的活力, 它驱尽黑暗, 赶走严冬, 旧的事物终究要被新的事物所代替, 它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三、含蓄的思念之情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红日东升, 春回大地, 而诗人则行舟江上, 人旅江南, 一种漂泊羁旅之感, 一种怀乡思亲之情顿然而生。也许父母妻儿在等着他的书信, 盼着他的回归与家人团聚。可是航船在发, 只有那一群北归的大雁, 请你们给我捎信, 向家人问候吧!诗人借“雁足传书”的典故, 表达自己的淡淡乡愁, 一种思乡之情感染着读者。

王湾《次北固山下》背诵教学片段 篇3

教学目标:通过《次北固山下》教会学生古诗词背诵技巧,提高背诵效率

教学准备:每生计时器(秒表、手表等)一只

课堂呈现:

师: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律诗。如何将这首诗快速准确地背下来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诗歌背诵的技巧。在背诵之前,首先要读,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时间2分钟。(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既准确又流利。大家看看,如何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呢?1分钟!(生读,划层次)

生:这首诗分为两层:前三句都是写景,最后一句抒发情感。

师:你这种划分是可以的。前三句是写景,这些景色是同一个地方的吗?有没有更细致的划分?

生1:第一句是过渡,从山外引到水前;第二、三句写作者在船上看到的景色;最后一句是作者抒发的情感。

生2:第一句是说作者从陆路改成水路,第二句是作者白天在船上看到的景色,第三句是作者凌晨在船上看到的景色,最后一句是作者抒发的情感。

师:这两种划分老师认为都很好!后一种划分更细致,条理更加清晰。这就是背诵的第一步(板书:划分层次)。具体地看每一层又该如何背诵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抓关键词语(板书)。我们先试试第一句也就是首联。大家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抓关键词语,我们可以选择句中的景物——青山、绿水。用什么方式通往青山,用什么方式通往绿水呢?

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师:第二句也就是颔联,写白天在船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选择的景物是——

生:潮、岸、风、帆。

师:潮和岸什么关系,风和帆什么关系?大家尝试背出来。

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师:非常好。我们看第三句也就是颈联。我们可以选择的景物是——

生:海日、江春。

师:凌晨时分,作者在船头看到海日和江春怎样的景象?

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师:尾联是作者的感慨,我们可以抓住的关键词语是——乡书、归雁。古代就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就让大雁带去我对家乡的问候吧。齐背!

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师:这首借景抒情的诗写作者沿途中所看的景色,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我们在背诵时,要划分层次,再抓住关键词语。这些词语主要是景物,同学们可以先把这些景物写在空白页上,再尝试背诵。时间3分钟,之后老师抽查。

(生背诵)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也很用心,掌握得也很牢靠。划分层次再抓关键词语,化繁为简,让复杂的诗变得容易起来。如果只是单纯性地去朗读,去理解背诵,我想花的时间再多,大家也未必能够这么快就背诵出来。为了巩固成果,老师准备了崔颢的《黄鹤楼》这首七言律诗,大家看投影仪,字数比《次北固山下》多16个字,有没有信心将这首诗背完呢?

生:有!

师: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这首诗,注意某些字词的读音。(师读学生听)

师:需要注意的字是“萋”“鹦鹉”。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力求读得准确、流利。时间4分钟。

师:哪名同学示范一下?

(生读)

师:完全正确。大家再读读这首诗,想想看这首诗该怎样划分层次?思考之后,同桌间交流一下。

师: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生:一、二句是叙事,写黄鹤楼的传说,第三句写作者登上黄鹤楼看到的景色,第四句是作者登楼之后的感慨。

师:有没有别的见解?

生:第一句是写黄鹤楼的传说,第二句是作者根据这个传说抒发的感慨,黄鹤楼如今没有仙人只有白云飘荡,第三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看到的景色,第四句是作者抒发的感慨。

师:两名同学的见解老师认为都合情合理。我们划分层次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背诵的难度,方便我们背诵。我们采用第一种说法来背背看。一、二两句我们可以抓住的关键词语是什么呢?

生:黄鹤、白云。

师:黄鹤一共出现了三次,“黄鹤去”“黄鹤楼”“黄鹤一去”,把这个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串联了起来,如今只留下一年又一年悠悠地飘荡的白云。同学们齐读一、二两句。

(生齐读)

师:看着老师,大家齐背一下。

(生齐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师:第三句就是颈联。白天阳光明媚,作者登上黄鹤楼看到的景物是什么呢?

生1:汉阳树、鹦鹉洲。

生2:晴川、芳草。

师:有川,有树,有草,有洲,在白天这些都看得历历在目。我們齐背一下。

(生齐背“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师: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什么让作者忧愁?

生:烟波浩渺的长江。

师:烟波浩渺的长江让作者看不清楚故乡在哪里。抓住“乡关”“烟波”,一问一答,我们齐背一下。

(生齐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这首诗初步背诵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我们还需要整合一下,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自由准备,之后全班齐背。

(生自由地读背)

师:声音不是很整齐噢!不过没关系,时间还很充裕,我建议大家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利用你们身边的秒表,比比谁背得又快又准。

(生拿出秒表比赛,师巡视)

师:不知不觉要下课了,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借景抒情类的诗歌的背诵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步骤:一是划分层次,二是抓关键词语,在抓关键词语时,我们抓住的是景物。以后遇到这类诗大家不妨试一试,练一练,久而久之,背诵能力就会提高。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4

话说当年曹丕对曹植苦苦相逼的时候,曹植曾语惊四座,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诗作是什么?对,是《七步诗》。本学期的古诗学习,我们也来个《七步来学诗》。不过此七步非彼七步。这七步是读古诗要过的七关:
文字关
文意关
文理关
文趣关
文采关
文学关
文化关

三、学习新课

(一)读背第一首《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嫉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七关:

【文字关】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家信)。

16.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文意关】

1、文面的解析: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2、背景的探求

(1)作者为什么客行他乡?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2)这种背景下的思乡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次北固山下虽是写羁旅乡愁,但只有淡淡一缕,更多的显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

【文理关】

全诗各句与“思乡”有何关系?

1、文题与思乡 次:

2、分析首联与思乡的关系

(1)首联的重点词语是第一句中的“客”与第二句中的“行”。关于这二句,自古就有这样的句子:
①“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②“客行长苦辛”(《春过函谷关》 唐 于邺 几度作游客,客行长苦辛。愁看函谷路,老尽布衣人。岁远关犹固,时移草亦春。何当名利息,遣此绝征轮。)③“客行朝复夕”(始平晚息 王勃 观阙(亦可见城阙非长安)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由此可见,一个“客”字饱含着羁旅他乡之苦,一个“行”字道尽作者漂泊无定的怨思。自然侧面写出了思乡之切,同时也为下文写思乡做了最充分的铺垫。

(2)首联另一组重点词语是“青山外”和“绿水前”。①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

②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③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④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小结】
诗人们喜欢以“青山”意象入诗,其原因除了山性的深隐旷达、山色的亘古不改,也不排除他们对“青”字本身的喜爱。在汉语表示颜色的词汇中,“青”是最抒情、最富于诗意的颜色之一,甚至在很多时候被用来暗示一种缠绵哀婉的情感:“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绵绵表草牵惹起离人绵长的思念,以致于梦魂萦绕;“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小雅•苕之华》),凌霄花嫩叶青青,自己的青春生命却在苦难中虚度,诗人甚至痛苦地希望自己从未出生!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其中就常用来暗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绿水,大体相同。

3、分析颔联与思乡的关系。

朝平二岸阔,风正一帆悬。

[起承转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dc53d0100kpka.html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主题)“起”就是开头,好的开头往往能起到承题启下、统领全篇的作用。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主题)承的方式大致可分为顺承和转承。顺承是指随着上句或上联所述意思的发展延伸来承接。“转承”是指选择服务于主题而又区别于前边所述的内容来承接的方式

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相对于起承的转变)

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合是突出主题、深化意境、晓喻事理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转的三种类型]
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

[转的要求]
在转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定要选择不脱离主题而又要服务于主题的内容来转,形象的说,就是不要刀断式转,而要藕断式转。否则,就会与上联脱节,与主题背道而驰,写成不知所云的作品了。另一方面就是在什么地方转。律诗一般认为是在颈联转,但这也不是固定的,根据思想内容表述的需要,既可以在颔联转、边转边承,也可以在尾联转、边转边合。绝句皆在尾联转,词的转折均在下阙进行。

【文趣关】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5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了解唐诗吗?说说你熟悉的唐代诗人和他们的诗歌。

2、王湾,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因为他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这首诗就是《次北固山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出示课题)

3、解题次

二、读诗味

1、自读

2、读诗有哪些要求?

朗读指导一: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朗读指导二:读出节奏

朗读指导三:读出韵味,找出韵脚

3、听范读,要求:闭眼倾听,边听边想,听时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从哪一句中出现的?

三、品诗境

1、这封家书写给谁的?猜猜他会写些什么呢?

2、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他看到的美景?王国维说:“诗中有画”,请你在颔联、颈联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联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小组合作学习)

3、赏析名句

(1)这两种景物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时序交替的景物。

悟诗情

(2)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愁有关吗?

4、如此一天天地过去,一年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这群大雁正要经过洛阳啊,怎么不引发我的思乡之情呢?因此在尾联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5、出示“鸿雁传书”故事

朗读指导四:读出感情。

四、话乡愁

1、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无数的诗人创作了无数的乡愁佳作,你能想起表达乡愁的古诗吗?我们一起分享吧!生展示积累的古诗。

2、师出示乡愁诗歌,生齐读。

五、作业

1、背诵诗歌;

2、积累表现乡愁主题的诗歌五首(积累本);

次北固山下教学反思 篇6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篇一: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11月11日至13日,这三天都在上《古代诗歌四首》。

课后反思:

篇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201*年**月**日下午,我在学校视频教室上公开课《古代诗歌四首》,用的是一年一班的学生。

这是学校本学期组织的 篇三:次北固山下

五年级精典诵读教案

上课日期:2015年9月第7周

课题 : 《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内容。

2、能大致理解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内容 :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注释:

词句注释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2-3] [4] 白话译文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教学反思: 篇四:初一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呢?我以为应体现如下几个方面:语感、情感和美感。

一、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多诵,一定能诵出它的韵味。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朗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朗读。让一些读得好的同学表演读,然后大家反复练习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上《过故人庄》、《次北固山下》时,先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再请优秀的学生起来尝试,然后带动下面的学生,这样就能为更高层次的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要读出情感。

情是古诗词的灵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物、情景交融,诸如思乡情、山水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

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比如《《过故人庄》的朋友情、《天净沙.秋思》的思乡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结合诗文中描述的画面,深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反复诵读,读出情感。这个品读欣赏的过程,正是从形象入手,抓住语言进行鉴赏从而获得自己朗读的情感体验的最直观体现。

三、诵读,要读出美感。

古诗词可以说是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优美的诗句中,把握诗人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加强诵读指导和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达到提高中学生欣赏古诗词水平的目的。

篇五: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朱剑敏

次北固山下改写作文 篇7

我走出了船舱,上了岸,打算趁大船修整,在附近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想必这时,北国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在这儿,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像是镶了一块块晶莹的碧玉,把寒意驱赶到了九霄云外。

借着朦胧的一点点光,我看到一艘船向我们这边驶来。船不大,只能看到一片浸满晨曦的帆。那片帆在平如镜的水面上行驶,显得十分明亮、显眼。

海上,一轮红日跳了出来,在东海上照亮了残余的夜。这时我才发见,春的气息早已浸润了这片冬天的土地。那广阔的海呀,似乎也升腾着一股暖流!

太阳升高了。

《次北固山下》理解性默写 篇8

1、《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或富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中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次北固山下》表现诗人王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了旭日东升,春天到来的美景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风景虽美却暗含令人不尽愉悦之情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3、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家书的渴盼;乡愁是崔颢在《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

1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的教案设计 篇9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1)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估计比较易于成诵;(2)整体把握诗的内容;(3)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整体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三、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 篇10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的:

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设想:

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杨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次北固山下》,诗题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次,停泊,诗题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说明这首诗是旅途中所作。

明确:停泊在北固山下。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如果你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身在旅途,你会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谈感受。

好在现在交通发达,即便你在天涯海角,飞机也会很快将你送回家。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那只有任由思乡之情流淌心间了,许多诗人将思乡之情倾泻笔端,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今天所学习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唐代诗人王湾在旅途中表达故园之思的佳作。

简介五言律诗知识

二、朗读

1、散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三、理解诗句大意

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四、理解主题,品味诗歌语言,指导朗读。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

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愉快,舒畅 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2、品味颈联

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

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和夜晚,旧年和新春,为何这般匆匆啊?

请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请听老师读,注意声调、重音。强调生,入。为什么不用“升”?

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朗读时声调可高一些。

请用这种情绪朗读。

男女重读,女感慨,男乐观。

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提示: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请学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

3.品味尾联:

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

齐读最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请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

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提示:诗人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乡愁,是归意。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

五.小结: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学生齐读品味。

试背。

在插图上默写。

板书:次北固山下

王湾

停泊

首联:旅途之思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风正帆悬,潮平岸阔

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生,入)

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 篇11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 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幻灯片4,文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图片:出现江水和两岸);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幻灯片4:出现悬着的帆)。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

《次北固山下》诗歌鉴赏

王 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次北固山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内容上,“意象”这个概念可以不提出,只讲“事物”即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也可不讲,否则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仗这个律诗的要求要讲清,这是讲课时遗漏的。

2、次序上,我先指明本问是表现了乡愁,然后让学生找出句子中表现出来的乡愁,这是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做法,应通过朗读分析,指导学生从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词语上,对重点词语,如“风正一帆悬”中的“一帆悬”解毒不够,没有没有在特定的景中渲染出特定的情。

4、提问上,集体回答较多,个别提问较少,没有很好地顾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学。

5、板书设计上,字不够端正,而且较乱。

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 篇12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答: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5、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7、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9、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4分)

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4分)

10、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4分)

答: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下字准确,

“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因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4分)

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6、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3、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4、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6、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18《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1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2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阔”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三:

相关试题及答案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1分)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1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2分)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人”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6.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反“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难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9.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

答:生、入。(答对1个2分,答对2个给3分。)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意思相近即可。只答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对大自然的热爱”给2分。)

13.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2分)

14.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15、这首诗尾联中“乡书”、“归雁”紧扣首联中“客路”一词,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1 分)

16、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分析:这里的“海” ,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答: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翻译:

离乡出游,来到北固山下,乘舟轻驾,顺碧水流。春潮上涨,水与岸齐,更觉江面宽。风平浪已静,孤帆独飘零。残夜还未尽,江上红日,早升起。旧岁还未除,春意已到,暖融融。写好的家书,我往任处投?北归的鸿雁,替我捎信,回到洛阳城。

【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次北固山下散文扩写】推荐阅读:

次北固山下唐诗10-30

《次北固山下》阅读理解答案及翻译赏析06-12

上一篇:优秀作文:晒晒我的家风下一篇:小公司上班时间规章制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