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歌词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喜欢的歌词(精选7篇)

我喜欢的歌词 篇1

你嫁衣如火灼伤了天涯,从此残阳烙我心上如朱砂,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问谁能借我回眸一眼,去逆流回溯遥迢的流年,寻着你为我轻咏的上邪,再去见你一面,在那远去的旧年,我笑你轻许了姻缘,是你用尽一生吟咏上邪,而我转身轻负你如花美眷,那一年的长安飞花满天,我听见塞外春风泣血,轻嗅风中血似酒浓烈,耳边兵戈之声吞噬旷野,火光里飞回的雁也呜咽,哭声传去多远,那首你咏的上邪,从此我再听不真切,抵不过的哪是似水流年,江山早为你我说定了永别,于是你把名字刻入史qian,换我把你刻在我坟前,飞花又散落在这个季节,而你嫁衣比飞花还要艳烈,你启唇似又要咏遍上邪,说的却是我愿与君绝。

浮梦逍遥

回梦云峰仙乡,青山幽谷白鹤成行,灵散无踪月迷似暮,怎忍又见烟水两茫,为寻旧梦隐剑芒,好花好景莫负韶光,天涯遥望,莫失情浅莫忘情长,仙灵一别经年仍否有霓裳,独敛衣袂倚斜阳,千年还似一梦前尘已茫茫,谁言别后才懂牵肠,玉笛声渐青鸾箜篌响,自古痴心多离肠,不若斗酒千盅醉卧云海旁,留待后人风云一世逍遥痴狂。寂寞瑶宫难访,笑归红尘满袖含香,山风桀骜,细雨无声,共我清扬,仙灵一别经年仍否有霓裳,独敛衣袂倚斜阳,千年还似一梦前尘已茫茫,谁言别后才懂牵肠,玉笛声渐青鸾箜篌响,自古痴心多离肠,不若斗酒千盅醉卧云海旁,留待后人风云一世逍遥痴狂。蝶恋飞花凋入水龙吟和夜风鸣朗,还魂草寄语谁的青丝绾作玉满堂,飞絮轻点湖如镜,青空流过纱织云,摘一颗璀璨夺目换得一夕馥郁芬芳。一别经年仍否有霓裳,独敛衣袂倚斜阳,千年还似一梦前尘已茫茫,谁言别后才懂牵肠,玉笛声渐青鸾箜篌响,自古痴心多离肠,不若斗酒千盅醉卧云海旁,留待后人风云一世逍遥痴狂。

情醉

情思如梦,愁断白头,花开花落望穿多少个秋,千年等候,只为破茧重逢,一生的痛只愿你为我读懂。红颜独憔悴,莫笑桃花劫,一江春水只为你搁浅,把酒唱离别,倦倚鸳鸯弦,用生命换永远,驻你心间。潮起潮落月缺月又圆,沧海桑田春去春又归,缘起缘灭轮回落凡间,天上人间醉无眠。情思如梦,愁断白头,花开花落望穿多少个秋,千年等候只为破茧重逢,一生的痛只愿你为我读懂。红颜独憔悴,莫笑桃花劫,一江春水只为你搁浅,把酒唱离别,倦倚鸳鸯弦,用生命换永远,驻你心间。潮起潮落月缺月又圆,沧海桑田春去春又归,缘起缘灭轮回落凡间,天上人间醉无眠。情思如梦,愁断白头,花开花落望穿多少个秋,千年等候只为破茧重逢,一生的痛只愿你为我读懂。

江湖

倚剑逍遥天地间奈我何言,拭剑隐去多少爱和怨,拔剑笑看红尘远何须挂念,断剑落花空自怜,山河枯乌云布苍茫亘古,箜篌无声谁作伴江湖路,浮生短终留憾相知恨晚,百年后怎堪遗忘,笑儿女情长,尝尽多少豪情壮志不换,落红莫不使春泥肥,何来剑鞘美,笑岁月不返韶华白首终了此情长,换得半刻鸳侣梦,何惧春时空。倚剑逍遥天地间奈我何言,拭剑隐去多少爱和怨,拔剑笑看红尘远何须挂念,断剑落花空自怜,山河枯乌云布苍茫亘古,箜篌无声谁作伴江湖路,浮生短终留憾相知恨晚,百年后怎堪遗忘,笑儿女情长,尝尽多少豪情壮志不换,落红莫不使春泥肥,何来剑鞘美,笑岁月不返韶华白首终了此情长,换得半刻鸳侣梦,何惧春时空。

倾国倾城

雨过白鹭洲,留恋铜雀楼,斜阳染幽草,几度飞鸿,摇曳了江上远帆,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心事轻梳弄,浅握双手,任发丝缠绕双眸,所以鲜花漫天幸福在流传,流传往日悲欢眷恋,所以倾国倾城不变的容颜,容颜瞬间已成永远,此刻鲜花漫天幸福在身边,身边两侧万水千山,此刻倾国倾城相守着永远,永远今夜如歌般委婉。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心事轻梳弄,浅握双手,任发丝缠绕双眸,所以鲜花漫天幸福在流传,流传往日悲欢眷恋,所以倾国倾城不变的容颜,容颜瞬间已成永远,此刻鲜花漫天幸福在身边,身边两侧万水千山,此刻倾国倾城相守着永远,永远今夜如歌般委婉。

山水间

远上蓝天白云间,几帘瀑布挂眼前,春意暖暖风带香,吹落花儿水中远。落日彩霞满千山,轻舟晚归荡炊烟,吟歌对唱月半弯,不知迷醉山水间。一山一水一梦间,一路你我心依恋,一春一秋一留恋,一生相约爱永远。空山新雨落晚秋,秋色连波水连天,山映斜阳人思念,落红片片泪点点。明月高楼倚栏杆,望断归去路漫漫,难舍当年两情牵,还原山水常相伴。一山一水一梦间,一路你我心依恋,一春一秋一留恋,一生相约爱永远。一山一水一梦间,一路你我心依恋,一春一秋一留恋,一生相约爱永远。

大好河山

黄河水沐浴的皮肤,让我和我的民族颜色看着舒服,黄山松不老的容颜,上下五千年站立的姿势从不改变,一块一块长城的砖,垒出坚硬的脊梁那是龙的模样,一条一条运河的船,装满史记从公元前驶向永远。我挥毫泼墨画一幅大好河山,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愿与你斗酒之后诗百篇,雄关漫道踏破铁鞋此生不枉然。我龙飞凤舞写一副大好河山,宣纸上我傲骨雄伟壮观,待他日泰山顶览天地宽,那一刻不是年胜似年,共赏锦绣无限。黄河水沐浴的皮肤,黄山松不老的容颜,一块一块长城的砖,一条一条运河的船。我挥毫泼墨画一幅大好河山,彩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愿与你斗酒之后诗百篇,雄关漫道踏破铁鞋此生不枉然。我龙飞凤舞写一副大好河山,宣纸上我傲骨雄伟壮观,待他日泰山顶览天地宽,那一刻不是年胜似年,共赏锦绣无限,共赏锦绣无限。

相思引

我喜欢的歌词 篇2

圣诞节时唱的赞美诗称为“圣诞颂歌”。圣诞颂歌很多, 其中以《平安夜》 (Silent Night) 最为有名。这首歌诞生于十九世纪, 有几个故事版本解说其来源。流传最多的是, 在1818年由奥地利的一个教会神父约瑟夫·莫尔 (Joseph Mohr) 作词, 当地一位乡村音乐老师弗兰兹·格鲁伯 (Franz Gruber) 作曲, 共同创作而成。《平安夜》作为民间音乐, 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 它越过国界, 随着德国移民远涉重洋, 传播各地。1859年, 约翰·弗里曼把这首圣歌的三个诗节翻译成我们今天传唱的英语诗句, 他就是后来的佛罗里达大主教。直至今日, 这首歌已经成为圣诞节的官方“节歌”, 被译成许多种文字。仅http://silentnight.web.za/网站上就收录了142种不同语言的227种不同版本的歌词。

(二) 《平安夜》歌词汉译文对比分析

附录选择了三个中译本, 所列译文的版本一由“五四时期新文化基督徒”, “生命社”成员之一刘廷芳所译, 也是流传最广泛的中译文。

以下将从形和意两个方面对附录中三个版本的汉译歌词进行分析。形是指诗歌的形式, 包括发音和书写两个层面, 如节奏、用韵、句长等;意是指诗歌的内容, 或者说字词的选择 (黄国文, 2001) 。其实, 形和意常常是不可分的。形式的选择反映了一定的意义, 而很多时候字词的选择是由形式决定的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 2005) 。

1. 音节与节奏相似

版本一从配唱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成功的译作。每句的长短、节奏几乎与英文相同, 每行的音节数目也与英文相似。我们可以参看配乐中英文歌词:

第一段的第一行silent night, 英语按元音划分, 共三个音节。先看版本一, 汉语中一个字按一个音节计算, 也是三个音节。所以“平安夜”的汉语拼音/ping-an-ye/音节数和英语silent night/sai-lent-nait/刚好对应。接下来, “圣善夜”对应holy night, “万暗中”对应all ia calm, “光华射”对应all is bright, 都是三个音节对三个音节, 数目完全一样。因此, 英汉歌词节奏一样, 配唱乐谱也一一对应。

版本二的第一段和版本一大致相当, 只有第三、四行差异较大。从字数上看, 版本一“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上下对应比较工整。版本二的第三行前一小节“光辉环照”和第四行的前一小节“圣婴纯真”对应整齐, “照”和“真”押头韵, 声母都为zh。但后一小节“圣母圣婴”和“可爱”, 无论从字数上还是用韵上都不对应。

版本三更倾向于直译, 句式更长, 不太注重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和韵律上的对等。第五、六行英文歌词有六个音节, 版本一、二刚好也有六个字, 即六个音节。但版本三“在天堂般的平和中睡去”有十个音节。轻声不能等同于全音节, 如果把轻声“在”和“的”共算作一个音节, 也有九个, 比英文多出三个音节, 给乐曲配唱也带来了难度。

2. 译文直译、意译相结合

字句的选择要忠实于原诗的语言, 更要重视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 也就是语境的差异 (黄国文, 2003) 。

先看题目, 很多人对为什么silent night译为“平安夜”很是好奇。一些人认为, 因为圣诞前夜称为平安夜, 所以这天晚上的必唱歌曲译为“平安夜”。也有人认为, 圣诞前夜之所以被称为平安夜, 是源自至这首圣诞赞美诗《平安夜》。到底孰先孰后,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推知的, 在新生命诞生时, 中国人习惯用“平安”一词来表达“祝福”、“喜庆”等意义。如果直译成“安静、静谧”, 中国人可能就联想不到这个夜晚的重大意义了。

第一行holy的中文意思是“神圣”。版本一译成了“圣善”, 译者处在五四这个白话文刚刚流行的时期, “圣善”这个词不是现代词, 所以给人一种“古旧”感。版本二的第二段和版本三译成“圣洁”和“神圣”, 让人更易理解。版本一二摘自基督教颂歌, 版本三摘自儿歌, 接受对象不同, 自然选词各异。如果“圣善”一词放在儿歌中, 就显得有些生涩, 难以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 用“神圣”或“圣洁”更好。

第二行的英文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是两个小句。版本一前后两个小句中“万暗”与“光华”形成强烈的对比, 一暗一亮。而版本二把“万暗”换成了“万籁”, 对比意味减弱, 但“籁”字更接近于英文“calm”的“静”的意思, 并且“光华射”成了“光明夜”还原了英文静态的描述。版本三译的“多么平静/多么光明”在修辞上与英文一致, 都是排比, 但只保留了形容词的意思。

第四行Holy Infant so tender and mild, 版本一省略了“圣婴”, 增加了“慈祥”的意思, 导致译文跟原句意思不符。原句只描述了婴儿并未提到圣母, 所以“慈祥”一词不知道是用来形容圣母还是圣婴。如果形容婴儿, 则用词不当。如果形容圣母, 不仅与原意不符而且直接影响到后句Sleep in heavenly peace的翻译, 这句描述的对象只是熟睡中的婴儿, 与圣母并无关联。版本二“圣婴纯真/可爱”在结构上符合文意, 但节奏上有些欠缺。tender和mild都有温和的意思, 译文的“纯真、可爱”采用了意译的方式。版本三“多麼柔顺/温驯的圣婴”直译原文, 文意最贴切, 但用“柔顺”和“温驯”来形容婴儿, 有些不妥。

第二段第二行粗看版本一“牧羊人, 在旷野”, 虽然形式和节奏很符合, 但句意跟版本二“牧羊人/因所见而颤栗”和版本三“牧羊人/震撼于眼中所见”相去甚远。我们知道英文歌词也是由德语歌词转译而来, 可以参看另几个版本的英文歌词“Shepherds hear the Angels sing”, “Shepherds keep watch on Bethlehem's silent hill”, “Shepherds first tell the sight” (摘自《平安夜》歌词网站) 这几句都大致地描述了牧羊人发现耶稣诞生的场景, 并没有强调“震惊”之意。圣经故事中说:“耶稣就降生在伯利恒客店的马槽里, 用布包着。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人, 他们听到主的使者说:你们有救主, 就是基督。”由此可见, 这句译为“牧羊人, 在旷野”, 跟后面两行的译文结合起来看也是符合歌词本意的。

第二段第四行Heavenly Hosts sing Alleluia这句中, Alleluia这个词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欢呼语, 意谓“你们要赞美上帝”。在古代礼拜仪式中, 此语是利未人唱诗班歌唱的应和句。现在也是基督教徒祈祷时的常用祝颂语, 所以直接音译为“哈利路亚”, 跟其他基督教颂歌里的译法一样。host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意为:主人, (广播、电视的) 节目主持人;作主人招待。在这个句子中host是古英语词的意思, 译为:军队。如果根据the lord (God) of Hosts即基督教《圣经》中的万神之主 (指耶和华) , 版本一的“天军”和版本二的“天国的使者”体现不出host的地位, 版本三的“天堂中的众神”较贴切。

尽管英文歌曲在中国广受欢迎已久, 但迄今为止有关歌词翻译的研究论著仍然甚少, 歌词的翻译可以借鉴诗歌。诗歌翻译讲究形对等和意对等, 所以歌词翻译也应如此。歌词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译文应力求适合于听和唱, 如果不能达到该目的, 则意味着译文的价值未能充分实现, 因此译者的翻译行为应时刻以歌词翻译的交际目的为导向, 译者应努力做好译配工作, 才能真正实现其所译歌词的功能。歌词是否合乐即译配的优劣决定着歌词翻译的质量。《平安夜》版本一和版本二在节奏对等上比版本三强, 从配唱的角度来说是成功的。虽说版本三在意思上是最忠实原文的, 但基本没考虑节奏和用韵。这也许就是版本一和版本二流传得比版本三广泛的原因之一。

摘要:歌词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由于它的特殊性, 翻译界对于歌词的翻译谈之甚少。借鉴诗歌翻译的形对等和意对等的理念, 通过对圣诞颂歌《平安夜》的英文歌词和三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 探讨了英文歌词汉译的节奏和用词的处理。

关键词:歌词,形,意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

“我的歌词就是说话” 篇3

“刻意地低八度、尾音往下掉、诸多语气词、失声、喑哑、声带裂开”,不少人批判他失声、跑调,“像吃了沙子一样”,乐评人也认为帕氏声音“高逼格”,曲高和寡。就是这样艰涩的嗓音和音乐形式,却获得了空前的认同。最后帕尔哈提凭借着质朴和真诚的性情和嘶哑而有爆发力声音,一路进击至总决赛的亚军。

大学期间帕尔哈提开始在乌鲁木齐区酒吧驻唱,“就是特喜欢这种感觉,抱一把吉他在舞台上唱歌。”毕业后两年,他组建“酸奶”乐队并担任主唱。“酸奶”寓意“从自然发酵而来的纯粹”,即演唱简单直白,没有花哨的歌曲,“我的歌词就是说话。该说的说,别在乎它漂不漂亮”。听他的歌,如听他讲故事。

他想录制一张不进录音棚的专辑,在自然里演唱,当场收音,不做任何后期制作,曲声、歌声,鸟、风和水的声音融为一体。他还想去监狱唱歌:“在那里没有所谓VIP或者看台区的价格划分,每个人都在等待机会重生,如何更好地活下去,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我希望我唱歌能帮助人。”他说他最讨厌束缚,害怕失去自由,只想做他自己,自由自在地跟音乐、家人在一起。

达人微探

1. 享受平凡的生活。生活就是这样,你觉得幸福就是幸福,你觉得不满足就会不满足,越是享受生活的人越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帕尔哈提将自己的生活写进歌里,演唱真实的人生。他创作的歌曲《工人》描述了父辈的生活境况:“炉子吐着烟,炙烤着你。拉着二轮马车向前,你往外冒着汗水……每天工作八小时,你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帕尔哈提创作的歌曲都有一个共通的主题是生活,有一首叫《幸福》的歌:“幸福就在身边,它是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简单、不复杂。”抛开那些纷纷扰扰,我们也该找到自己最纯粹的人生。

中老年喜欢的歌曲歌词大全 篇4

晚风轻拂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

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

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

将我手轻轻挽

踏着薄暮走向余辉

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

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

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 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 沙滩 海浪 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晚风轻拂澎湖湾

白浪逐沙滩

没有椰林缀斜阳

只是一片海蓝蓝

坐在门前的矮墙上

一遍遍怀想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

有着脚印两对半

那是外婆拄着杖

将我手轻轻挽

蹋着薄暮走向余辉

暖暖的澎湖湾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

消磨许多时光

直到夜色吞没我俩

在回家的路上

澎湖湾 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 沙滩 海浪 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澎湖湾 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

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

阳光 沙滩 海浪 仙人掌

还有一位老船长

恰似你的温柔 蔡琴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

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地来

让它好好地去

到如今年复一年

我不能停止怀念

怀念你,怀念从前

但愿那海风再起

只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温柔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

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地来

让它好好地去

到如今年复一年

我不能停止怀念

怀念你,怀念从前

但愿那海风再起

只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温柔

到如今年复一年

我不能停止怀念

怀念你,怀念从前

但愿那海风再起

只为那浪花的手

恰似你的温柔

套马杆 乌兰托娅

给我一片蓝天

一轮初升的太阳

给我一片绿草

绵延向远方

给我一只雄鹰

一个威武的汉子

给我一个套马杆

攥在他手上

给我一片白云

一朵洁白的想象

给我一阵清风

吹开百花香

给我一次邂逅

在青青的牧场

给我一个眼神

热辣滚烫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

一望无际的原野随你去流浪

你的心海和大地一样宽广

套马的汉子你在我心上

我愿融化在你宽阔的胸膛

一望无际的原野随你去流浪

所有的日子像你一样晴朗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乌兰图雅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

总想听听你的声音

总想住住你的毡房

总想举举你的酒樽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

如今踏上这归乡的路

走进了阳光迎来了春

看到你笑脸如此纯真

听到你声音如此动人

住在你毡房如此温暖

尝到你奶酒如此甘醇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想约去祭拜心中的神

如今迈进这回家的门

忍不住热泪激荡的心

我曾在远方把你眺望

我曾在梦乡把你亲近

我曾默默为你祈祷

我曾深深为你牵魂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去诉说思念的情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我草原有个约定

相约去诉说思念的情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

约定凝成永恒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站在草原望北京》

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 我在高岗眺望北京 侧耳倾听母亲的声音 放眼欲穿崇山峻岭 绿波波的草场骏马行 我在草原歌唱北京 谁的眼睛掠过了风景 迎风高唱五星红旗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 一望无际国泰安宁 唱出草原的豪情和美丽 让这歌声回荡紫荆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 青青山岗心旷神怡 让心放飞着喜悦的心情 吉祥彩云献给你 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 我在高岗眺望北京 侧耳倾听母亲的声音 放眼欲穿崇山峻岭 绿波波的草场骏马行 我在草原歌唱北京 谁的眼睛掠过了风景 迎风高唱五星红旗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 一望无际国泰安宁 唱出草原的豪情和美丽 让这歌声回荡紫荆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 青青山岗心旷神怡 让心放飞着喜悦的心情 吉祥彩云献给你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 一望无际国泰安宁 唱出草原的豪情和美丽 让这歌声回荡紫荆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 青青山岗心旷神怡 让心放飞着喜悦的心情 吉祥彩云献给你 吉祥彩云献给献给你

我从草原来 凤凰传奇

我立马千山外 听风唱着天籁 岁月已经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 我放歌万里外 明月与我同在 远方为我等待 心澎湃 我寻梦梦就在 未来为我盛开 天空开始泛白 脚步如此轻快 我想爱爱就来 不要寂寞尘埃 心里花开不败 才精彩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我立马千山外 听风唱着天籁 岁月已经更改 心胸依然自在 我放歌万里外 明月与我同在 远方为我等待 心澎湃 我寻梦梦就在 未来为我盛开 天空开始泛白 脚步如此轻快 我想爱爱就来 不要寂寞尘埃 心里花开不败 才精彩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Rap:云白 白出了毡房华盖 草绿 绿出了绵延如海 花红 红出了急风烈马 酒醉 醉出了一生所爱 云白 白出了毡房华盖 草绿 绿出了绵延如海 花红 红出了急风烈马 酒醉 醉出了一生所爱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风从草原来 吹动我心怀 吹来我的爱 这花香的海 我从草原来 温暖你心怀 不变我的情 那天蓝的爱

最炫民族风-凤凰传奇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火辣辣的歌谣是我们的期待 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 你是我天边 最美的云彩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留下来)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 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

(我知道)你是我心中 最美的云彩 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留下来)永远都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留下来)(哟啦啦呵啦呗)(伊啦嗦啦呵啦呗呀)我听见你心中动人的天籁 登上天外云霄的舞台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开怀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 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 火辣辣的歌谣是我们的期待 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 你是我天边 最美的云彩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留下来)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 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

(我知道)你是我心中 最美的云彩 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留下来)永远都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 你是我天边 最美的云彩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留下来)悠悠的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

(我知道)你是我心中 最美的云彩 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留下来)永远都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

RAP:我听见你心中那动人的天籁 就忽如一夜春风袭来满面桃花开 我忍不住去采 我忍不住去摘 我敞开胸怀为你等待 你是我天边 最美的云彩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 悠悠的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

(我知道)你是我心中 最美的云彩 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留下来)永远都唱着 最炫的民族风 是整片天空最美的姿态 知心爱人-付笛生、任静

让我的爱伴着你 直到永远 你有没有感觉到 我为你担心 在相对的视线里 才发现什么是缘 你是否也在等待 有一个知心爱人 把你的情记心里 直到永远 漫漫长路拥有着 不变的心 在风起的时候 让你感受什么是暖 一生之中最难得 有一个知心爱人 不管是现在 还是在遥远的未来

我们彼此都保护好今天的爱 不管风雨再不再来 从此不再受伤害 我的梦不在徘徊 我们彼此都保存着那份爱 不管风雨再不再来 让我的爱伴着你 直到永远 你有没有感觉到 我为你担心 在相对的视线里 才发现什么是缘 你是否也在等待 有一个知心爱人 不管是现在 还是在遥远的未来

我们彼此都保护好今天的爱 不管风雨再不再来 从此不再受伤害 我的梦不在徘徊 我们彼此都保存着那份爱 不管风雨再不再来 不管是现在 还是在遥远的未来 我们彼此都保护好今天的爱 不管风雨再不再来 从此不再受伤害 我的梦不在徘徊 我们彼此都保存着那份爱 不管风雨再不再来

月亮代表我的心-邓丽君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我的情也真 我的爱也真 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我的情不移 我的爱不变 月亮代表我的心 轻轻的一个吻 已经打动我的心 深深的一段情 教我思念到如今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我爱你有几分 你去想一想 你去看一看 月亮代表我的心

映山红 梦鸽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小苹果

我种下一颗种子 终于长出了果实 今天是个伟大日子 摘下星星送给你 拽下月亮送给你 让太阳每天为你升起

变成蜡烛燃烧自己 只为照亮你 把我一切都献给你 只要你欢喜 你让我每个明天都 变得有意义 生命虽短爱你永远 不离不弃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 火火火火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 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 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从不觉得你讨厌 你的一切都喜欢 有你的每天都新鲜 有你阳光更灿烂 有你黑夜不黑暗 你是白云我是蓝天

春天和你漫步在盛开的 花丛间 夏天夜晚陪你一起看 星星眨眼 秋天黄昏与你徜徉在 金色麦田 冬天雪花飞舞有你 更加温暖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 火火火火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 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 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 火火火火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 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 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同我一起守边防 我只在乎你 邓丽君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那里 日子过得怎麽样人生是否要珍惜 也许认识某一人过着平凡的日子 不知道会不会也有爱情甜如蜜 任时光勿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如果有那麽一天你说即将要离去 我会迷失我自己走入无边人海里 任时光勿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 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 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说句心里话

郁钧剑

说句心里话

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

常思念梦中的她

来来来来既然来当兵

来来来就知责任大

你不扛枪我不扛枪

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

谁来保卫她

说句心里话

我也不傻

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

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

人间的烟火把我养大

来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歌名:难忘今宵 歌手:李谷一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告别今宵 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 人未老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共祝愿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南泥湾 演唱:梦鸽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学习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太阳出来照四方 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太阳照得人心暖哎 毛主席光辉的思想 照得咱心里亮 照得咱心里亮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 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 男女老少齐参战哎 人民战争就是那 无敌的力量 无敌的力量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哪怕敌人逞凶狂 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哎 要把那些强盗豺狼 全都埋葬全都埋葬

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呀 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 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啊---music---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帆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啊---music---洪湖水呀 长呀嘛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 闪呀嘛闪金光啊 共产党的恩情 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 一年更比一年强啊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林;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党的光辉照我心。

沧海一声笑

作词:黄沾 作曲:黄沾 演唱:许冠杰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 红尘俗世记多娇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 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

啦啦

我喜欢的歌词 篇5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作者:徐铉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国有承祧重,人知秉哲尊。清风来望苑,遗烈在东藩。

此日升缑岭,何因到寝门。天高不可问,烟霭共昏昏。

夏启吾君子,周储上帝宾。音容一飘忽,功业自纷纶。

露泣承华月,风惊丽正尘。空余商岭客,行泪下宜春。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甲观光阴促,园陵天地长。箫笳咽无韵,宾御哭相将。

盛烈传彝鼎,遗文被乐章。君臣知己分,零泪乱无行。

彩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

我喜欢的歌词 篇6

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结合, 决定了电视相比印刷媒介, 不仅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丰富性, 而且给受众以更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而真人秀节目, 以其真实和人本理念的特点契合了电视媒介自身的倾向性, 成就了大众娱乐。真人秀电视节目大约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兴起。2005年, 一大批选秀节目的成功诞生, 让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迎来了高潮。现今, 求职类、婚恋类、选秀类等各类选秀节目层出不穷, 我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从一味的借鉴模仿慢慢走上了本土化的创新道路。但是, 这一过程中暴露的种种问题依旧值得我们思考, 而电视画面的差距, 也有待我们研究和改进。

二、中美同类真人秀节目比较

对于我国而言, 真人秀节目属于舶来品。虽然节目策划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但是画面的表现力却和国外同类节目有着较大的差距。下面就以我国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真人秀节目和美国同类节目《莫忘歌词》为例进行比较。

(一) 两档真人秀节目简介

美国真人秀节目《莫忘歌词》在2007年的夏天风靡全美。仅仅3个月后, 这档原汁原味的美国大餐就被移植到国内——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真人秀节目隆重推出。“《我爱记歌词》一经亮相, 收视率就拿到全国网0.44%的好成绩。此后, 其收视率一直稳步上升, 全国网平均收视率已达到1.103%, 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位电视观众中至少有1人在收看这档节目。”这两档节目作为互动类音乐节目, 门槛都很低。只要歌词不要调是两个节目共同奉行的原则。节目并非想考验选手的演唱水准, 更多的是借唱歌这个受众范围广、接触人群多、所需技巧少的方式, 挑战人们的记忆力。

(二) 电视画面比较

1. 景别设置。

《我爱记歌词》节目中, 景别的设置比较单一。拍摄舞台上的主持人和嘉宾时, 以大量的中近景为主。这样一种简单的拍摄手法大大削弱了画面的表现力, 少有景别切换使得画面显得较为单调。《莫忘歌词》的机位设置不仅有传统意义上舞台正面的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还有侧面的全景机位、环视整个比赛现场的俯拍机位等。不同景别之间的快速切换调整了画面节奏, 给观众以很强的视觉刺激。在比赛进行到关键环节的时候, 参赛选手头部的大特写镜头给人很强的压迫感, 大特写和公布答案的大屏幕镜头之间不断地来回切换, 增加了节目的紧张气氛, 也增强了真人秀节目戏剧化的效果。

2. 拍摄手法。

《我爱记歌词》节目中机位的设置非常中规中矩, 选手比赛的过程中甚至鲜有推拉的镜头语言, 给人以平淡的画面效果。而《莫忘歌词》中不仅有传统的推拉摇移, 跟拍、升降拍摄等也使用得非常频繁。以拍摄场内观众为例, 《我爱记歌词》节目一般拍摄观众表现, 很多情况下都是采用一组摇镜头, 或者是全景、中景、近景不同景别的切换。这种拍摄方式在国内节目中十分常见, 和电视新闻的拍摄如出一辙。因此, 在选手比赛的时候, 电视观众很难真实了解到观众的反应。节目的整体气氛往往是由比赛本身环节设置所推动的, 即使现场再活跃, 镜头语言依然是平淡的。《莫忘歌词》节目, 由于舞台设置的特殊性, 避免了晚会式的拍摄, 常常使用摇臂反映观众表现。摇臂的使用更加灵活, 可以随意捕捉到观众的动作和表情, 电视观众永远有机会看到他们想关注的画面, 全方位了解整个比赛现场。而且摇臂可以制造快速升降的效果, 使画面具有冲击力。正因为这样, 电视节目的真实感更强, 观众也更容易融入比赛的情境之中。

三、结语

引进国外电视节目的成功模式, 我们不应只局限在节目形态和样式上, 还需要关注国外电视节目的画面制作技巧, 学习他们应用得更为巧妙的电视画面创作, 增强真人秀节目的戏剧冲突感和画面表现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电视“视觉艺术”的特点在电视节目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决定了节目的成败。

参考文献

[1]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真人秀[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cc39a6e58fafab069dc02d8.html.

[2]娱乐节目要先探“水土”[DB/OL].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21380&tid=2598120198041181659.

[3]傅宁, 刘利群.美国电视节目形态[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4]周晓珍.电视节目真人秀研究[D].厦门大学, 2009.

[5]谢耘耕, 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尹鸿, 冉儒学, 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7]殷俊.电视栏目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8]刘荃.电视摄像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没有歌词的国际歌 篇7

当各大主流媒体盛赞《十送红军》创造性地重述长征故事,以其“由信仰支撑的人性光辉”[1]诠释了“中国梦”的精神内核时,并没有人格外注意这部“主旋律剧”背后这支并不“主旋律”的作者队伍。去年盛夏,《人民日报》还以“莫让青春染暮气”的严词厉句,感慨80后一代集体变老,今夏,同样是这批未曾经历过革命年代的年轻人,已经在自己讲述的红色故事中激情澎湃。据统计,《十送红军》以1.234%的高收视率夺冠,观众中低于39岁的人群比例高达77%,成功地拉低了央视黄金剧场收视构成观众的年龄层。《小时代》继续,已过而立之年的80后们唱起了《后会无期》,而《十送红军》俨然在“青年观”的争夺战中打开了新的讨论空间。

致青春

以“无名英雄”为主角,由十个单元串起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从主题思想、题材和叙事结构来看,《十送红军》都迥异于一般主旋律剧的史诗风格,但以个人史透视大历史,在人道主义视域中重述革命史,其实自新时期以来就是文艺与历史反思的主潮。正如编剧李修文谈及创作动机时改写里尔克的诗句,“如果他叫喊,谁能从天使的序列中听到他”――不难听出几年前冯小刚在《集结号》中质询历史叙述与集体记忆的主旋律。那么《十送红军》究竟新在何处?抛开重写历史的大抱负,李修文在采访中曾不无动情地说过,写这部剧,是要帮小马奔腾的创始人李明圆梦。李明1966年出生于军人家庭,对于这位英年早逝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到底什么是他的梦?编剧这一句更加个人化的创作说明,提醒我们注意“故事被讲述的年代”,即在今天,在这些常被革命前辈视作历史中缺席的60后、70后、80后那里,“长征”与“圆梦”究竟为何、又如何被关联到一起?

在48集的《十送红军》里,除了钟石发、贺老憨等,绝大多数主线人物都是年轻人。这并非编剧有意而为,长征中工农红军普通士兵的平均年龄是19岁,军官则是24岁。尽管“革命”与“青年”,自中国进入漫长的革命世纪开始,就不断碰撞出星星之火,有焦虑、奋进、也有幻灭与追求,但“长征”之特殊,恰在于它发生在国共合作破裂、产党内部关于政治现实的分歧尚未辨明、抗日统一战线尚未形成之际。就像有学者指出,所谓“长征”一词都是事后追认[2],1934年萧克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开始西征时,红军的绝大部分队伍还在独立作战,每天给中央发电报求问下一步作战计划[3]。“人们不应该用英雄主义和伟大的人类史诗来模糊这样一个事实:长征是以政治上的失误和军事上的失败而肇始,并以军事上近乎于新的失败而告终的。”[4]尽管以后来人的视角,可以断定革命史脉络中“长征”的意义,但回到这趟漫漫征途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在支撑这些头顶红五星的年轻人,在历史晦暗不明中坚持前行?

红军由最初的30万人降到几万人,平均每行军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李修文坦言,在《十送红军》的撰写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如何解释红军战士行为的逻辑”,“你必须找到中国人的人情伦理,找到红军所依赖的情感和价值系统。”[5]如果说在过去有关长征的经典叙述中,这一问题还能被归纳为坚定的革命信念、排除万难的革命意志,那么李修文的创作焦虑恰恰暴露出我们的时代之变:当“革命”成为要被小心讨论的词汇,当“青年”已经“暮气沉沉”时,又怎样让电视机前的年轻观众在精神上重走长征路呢?

与以往战争题材电视剧不同,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战场并非《十送红军》的重点。乍一看,《十送红军》的每个单元并未完全脱出革命历史小说中的经典成长小说模式,即主人公在代表党的引路人帮助下,成长为更加坚定的革命主体,但情节展开的重心被更多地移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转变,或者说革命感觉的形成过程中。明面上,每一个战士的敌人都是“白狗子”,但事实上,他们首先面对的是自己。比如总是掉队的女战士戴澜必须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干队出身的知识分子贺坚必须要挑战自己曾笃信的真理,神枪手张二光要从他最初蔑视的战友们身上学习枪和人的道理。剧中大量的细节设置被用来渲染这些内心之战。戴澜躲藏在幽闭井底的颤抖,同志被辱时难以下定决心开枪的痛苦自责,与她自毁容貌声音后的坚毅冷静形成鲜明对比;贺坚的眼镜、钢笔、手风琴、大头皮鞋、漂亮的俄文书信,以符号化的方式呈现革命对人的重新锻造……在《十送红军》里,内心之战不再依托于阶级斗争话语,而是回归到个体对自我生命的把握上来――我是谁?我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所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剧中人物身上几乎有所有年轻人的幼稚病,比如自负、怯弱、莽撞、自暴自弃,但也分享着所有年轻人蓬勃的浪漫与激情。而剧中每一次死亡的终点,都是个体成长在完成内在冲突与自我撕裂后的圆满。戴澜在苏区慰问表演时嘹亮的歌声,贺坚和小桃的血色婚礼,这些在虚化的光影流转中呈现出明亮色调的场景,无疑弱化了雄魄的史诗风格,但也正是这些曾经要被批评作“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画面,给观众提供了亲近革命的另一种方式:不是去直接面对大写的“革命”或“历史”,而是面对历史回声中关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面对在当下现实焦虑中选择逃避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十送红军》果真是李明们的“圆梦”,是要借长征故事的“致青春”,提醒我们注意在“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之外,还有另一种仍能与如王蒙《青春万岁》、杨沫《青春之歌》般唱和的“青春叙事”。

平凡之路

埃德加€匪古翟凇段餍新恰分行吹溃骸八淙凰羌负跞宥荚庥龉松谋纾撬嵌济挥刑耍残硎且蛭昙吞岬脑倒省T谖铱蠢矗窍嗟笨旎睿残硎俏宜吹焦牡谝慌嬲械娇旎畹闹泄薏摺!盵6]可以说,让斯诺不解的“快活”,就是《十送红军》要解开的谜,而我们都深知这份“快活”不会轻易在复述革命口号中复活。

nlc202309051253

那么《十送红军》里的“快活”是什么呢?是钟石发看到四个儿子都成为红军战士时做父亲的骄傲,是贺坚在小桃歪歪扭扭写下的“爱”字里对幸福的重新认识,是战士们为戴澜准备的镜子、梳子,是他们替失声的戴澜唱出的歌。这些泪中含笑的“快活”里都裹挟着“痛失”,是丧子之痛后掩不住的父子深情,是爱的表白后不能去爱的遗恨,是孤独无援时围拢过来的温暖的人群。它们即是李修文所谓普通人的人情伦理,是革命的“快活”的肌底。

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红军过草地误食毒蘑菇一章中沙奎的“笑”。沙奎本来就是个爱笑的年轻人,打快板唱歌时兴致昂扬的笑,想起心爱的徐护士时痴痴的笑,但“笑”很快成为连自己都憎恨的罪,中毒后僵硬的笑脸徒徒保留了“笑”的形式,却抽空了精神世界中的愉悦。仿佛一语成谶,囤叔不断强调要“笑着走出草地”,真的成了沙奎的宿命。沙奎的“笑”必须面对死亡,它本身毫不具备生产性,甚至像一个黑洞,不断吞噬“活下去”的意志,但也因为它是必须要兑现的承诺,不断帮助沙奎召回那些满怀笑意的温暖的脸庞,徐护士的、囤叔的,瞎了眼的老红军的,沙奎的“笑”是他们留下的印记,这笑容会在走出草地的那一天被重新填满。这样三段论式的成长史几乎是每个单元的基本模式,不仅仅是在传递照片的情节线索功能上,每一个主人公都是他人的信使,即使传递意味着“我”的止步,但在整个长征的链条中,“我”的生命存在一定会被传递予“我”、以及“我”所传递的他(们)确证。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宣传片,也远远达不到理论家们关于毛泽东主义中“唯意志论”分析的思想深度,它其实讲的就是一个普遍又朴素的道理:当我们知道“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时,疲惫恐惧的身心便有所安顿。

于是,革命离观众更近了。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有别于临阵杀敌,《十送红军》的主人公总是被安排去完成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任务。开篇第一个单元就借钟石发的疑问重新定义“革命”,就像钟一发的绰号是“钟妈”,革命当然不是请客吃饭,但可以是“作文章”,可以是“绘画绣花”。烧火做饭是革命,火线上小小的电报员是革命,为革命留后让自己的儿子做“逃兵”是革命,像贺老憨照顾痴呆儿十一斤也是革命。他们既不像好莱坞电影里的超人英雄每天拯救一遍地球,也与我们印象中那些随时高喊革命口号英勇就义的英烈不同。他们最初也不能理解、甚至抗拒这些“莫名其妙”的革命任务,但当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些革命的角落时,他们才真正走完了成为革命者的第一步。

模糊的领袖像、照片背后甚至只能以圆圈代替的无名氏,这些符号不断提醒观众,《十送红军》是要接地气的,是“无名战士的赞美诗”,是“战争炮灰的心灵史”。讲述小人物,如众多评论所言,当然是对既往革命史一贯偏重领袖、英雄叙事的观念纠偏,但如果不局限于题材论,它更是为了高度契合创作者和接受者的现实生活感受与期待视野。革命被个体化,也被日常化,革命史距离年轻观众从知识和经验上来说都是遥远的,但“内心之战”或“小人物的成长史”难道不是一个超时空的普遍母题么?“两个邓秋生”一章无疑提供了最恰当的观影指南,文弱的小白脸邓秋生,可以从扮演和模仿同名同姓的“邓模范”开始,最终成为战斗英雄“邓秋生”。红军战士的姓名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并且应当成为“他”或“她”。

在关于“长征”的正典叙述完成之前,长征首先属于个体记忆。1936年,为了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毛泽东开始向全军征稿,号召写红军长征的回忆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50万字,后由丁玲、成仿吾、徐梦秋统稿,于1937年完成由朱德题名《红军长征记》刊印。这部被认为是有关红军长征最早的历史记录文本,并没有着墨于党内路线斗争等重大史实,许多执笔者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都不高,今天读来更像是中学生流水账式的日记。[7]。于是我们会读到普通红军战士在离开苏区时与家人分离的失落,会读到夜行军中互相埋汰的年轻气盛,会读到在遵义城后下馆子的口味品评,还会读到过雪山时饥饿难耐、就地取材的“吃冰淇淋”。这些文字看似与我们熟悉的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枪林弹雨、血肉厮杀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些日常化、个人化的记录,给革命英雄主义的坚硬骨架附上了鲜活的血肉。

因此,没有必要把《十送红军》的成功上升到“重写历史”,它只不过在历史中选择了一种最容易让当代人产生共鸣的叙述方式。当剧中人物释放着理想主义的光辉,说出“出生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死也要死在改变世界的路上”、“一定要参加最后一场战斗”等豪言壮语时,这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其实更适宜用一句当下流行的歌词来概括――“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没有歌词的国际歌

《十送红军》的热播,让人想到年初由关山和三宝合作的音乐剧《王二的长征》,同样关注小人物的长征路,该剧被赞誉为“对信仰和革命意义返璞归真的追溯”,体现了“深刻而冷峻的现实主义戏剧精神”[8]。比较另一部2001年上映,由王朝柱编剧,金韬、唐国强导演的电视剧《长征》,当镜头焦点从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转移到“王二们”、“钟石发”们的身上时,任何关于“谁更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讨论都是轻薄的,不同讲述背后的差异性,只是更清晰地提醒我们注意不同作者诉诸于历史的当代焦虑。

50年代生的军旅作家王树增在《长征》序言中写道:“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和世界的命运。”[9]如果说这种感慨还延续了80年代人道主义话语对“大写的人”的歌颂,在阶级话语支配的政治叙述之外,为重启革命的精神遗产提供了有效途径,那么对于70年代出生的关山、李修文,他们直接面对的已是“小写的人”。当前辈作家老当益壮地讲述“我们”的故事、争辩正史野史时,年轻人的焦虑是被生活琐事打磨后的虚无与烦闷。也难怪一个年轻观众在看过《王二的长征》后给关山来信,说《王二》往他空洞的胸口开了一枪,重新注入了热血。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力量冲破现实的苍白,让他们重新年轻一把。他们把这种力量叫做理想主义,如关山在创作谈中所说:“我为什么要写长征?……是残存的理想主义情怀吗?”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我们仍然需要认字,成人,我们仍然需要这一条长征路。”[10]

nlc202309051253

问题是,在这条长征路上召回的理想主义究竟有多大能量?如若把剧中的那一张照片,视作中国当代理想主义精神传统的历史遗留物,《十送红军》选择的是照片背面,是无名英雄们的遗言和心愿。照片正面有中央首长参与的合影被模糊化处理,电视剧找到了最能征服观众的立足点,但当坚硬的历史被加上一层容易亲近的蒙版时,它会不会又损耗了这条长征路对现实的回馈呢?回到大历史,长征的意义在于它在军事、政治、思想上调整并重新确立了党以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方向:开展土地革命与群众动员,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反对流寇思想,从纪律和战术上规范与巩固红军力量;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尽管在《十送红军》中,类似贺坚的左倾冒进、马斯基的“假红军”等情节设计,也多少触及了大历史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但对于每个具体的人物来说,大历史只出现在简单的情感表达中:“红军救得是咱受苦人”,“想要见一见毛主席”,“把眼泪留给白狗子”……这或许更忠实于普通人有限的历史感,但艺术要不要高于生活呢,要不要在感性表达之余提供历史分析?简单说,《十送红军》的故事背后有没有历史观?

归根结底,历史观决定着对历史的讲述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当下现实对话。在《十送红军》的最后一集中,历史如幻灯片一样滑过,从开国大典跳到国庆大阅军,所有死去的战士们都在新时期重生,戴澜在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唱,贺坚用新科技手段指挥军演……信念与理想被轻松地接续到今天,然而中间被省略的部分呢?这段被重新讲述的长征路,能够回应理想主义遭遇危机的历史困境吗?即使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地图里,也还有乔良在《灵旗》中审视长征路上的悲惨惊惧,有张承志在《金牧场》中讲述红卫兵重走长征路时的反思。回到最初的提问,究竟是什么构成理想主义的内核,支撑着红军走完长征路?如果没有对历史复杂性的整体观照,无论是致青春的激情,还是平凡之路上的人性之光,都只能是浮在历史表面的诗意表达。

这不禁让人留意起剧中作为背景音乐的《国际歌》。曲子略作了些改编,甚至有年轻观众在百度贴吧里提问这支总在战士们牺牲时响起的乐曲是什么?耐人寻味的是,剧中的《国际歌》没有歌词――“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或许是因为“劳动”、“群众”、“英特纳雄耐尔”等词汇,在新的历史观中已经丧失了原有的政治意涵;或许如关山解释为何在《王二的长征》结尾只唱了两段国际歌,“不能唱得完整,是因为没有底气”;或许如年轻人喜欢在KTV里声嘶力竭地唱唐朝乐队版的《国际歌》,只是为了在蹲坐一天办公室后发泄被压抑的情绪。《十送红军》中没有歌词的国际歌,恰恰是理想主义在当下中国遭遇的时代镜像。

这或许是《十送红军》在致青春的呐喊后仍无法避免的限度。可圈可点的美剧式悬念,佟大为、蒲巴甲等偶像派加盟,《十送红军》在复活红色记忆的感召力同时,也可能只是在成功的市场逻辑内部又生产了一批“情怀党”。但它毕竟以历史突入现实的方式,重新给出了这一代人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当下生活可能突围的提问方式――如《十送红军》的片尾曲:“是什么牵引他们,从皑皑雪山爬过,看时光荏苒已多少岁月,我依然在思索。”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1]《一次叙事的革命――十送红军热播引发的思考》,《人民日报》2014年7月14日。

[2]高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长征》,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1011227999.html

[3]【瑞士】薄复礼:《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张国琦译,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4]【美】莫里斯€仿跛鼓桑骸睹蠖闹泄昂竺蠖闹泄罚牌选⒗钣窳嵋耄拇ㄈ嗣癯霭嫔?990年版,第44页。

[5]《<十送红军>“大写”人的故事》,《北京日报》2014年7月4日。

[6]【美】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生活€范潦閫沸轮榈?979年版,第57页。

[7]《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刘统整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该版本收录了出版因宣传需要删除的篇目。)

[8]屈其宏:《对信仰和革命意义返璞归真的追溯――音乐剧<王二的长征>观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9]王树增:《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10]关山:《我为什么写了<王二的长征>》,《剧本》,2014年第7期。

上一篇:三年级开学第一课:难忘一堂课下一篇:导游行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