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结婚习俗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潭结婚习俗(精选4篇)

平潭结婚习俗 篇1

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时到今日,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要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男家过大礼如下:精装龙凤礼饼两盒、西式礼饼一盒。双喜八样生果吉子篮(生生猛猛)椰子两对(有爷有子)、特长精装龙凤烛两对(长长久久)精装烫金男女家对联各一对、精装茶叶、芝麻各两盒(女子坚贞、守信不移)双喜烫金大礼金封两个(装聘金用)百年好合三牲封两个(鸡、鱼、猪肉大礼可以三牲利市代替)双喜贴盒(核桃、有衣莲子、百合、红枣、有壳花生、荔枝干、龙眼干、红豆、绿豆、芝麻、茶叶、十一样吉祥京果)扁柏一包、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女家回礼如下:金莲藕船(佳偶天成)、石榴一对(多子多福)添丁姜、连理芋头(添丁发财)、芙蓉、扁柏(趋吉避凶)、桔子(大吉大利)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双喜贺惟巾一对大茶礼(大发松糕、金钱、龙利、煎堆、红包等)搬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好友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孟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新娘嫁妆用品:百年好合茶具(一盘、一壶、四杯)百年好合衣食碗(碗、筷、碟、匙各一对)百后好合有盖杯(一对)真丝刺绣同心筷子双人套、双喜全红子孙桶(痰孟)双喜鸳鸯面盘、安床京果盘安床 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亲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子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

[上阁]举行婚礼前最重要的仪式、礼节是[上阁]及[上头]。[上阁]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时间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由一班闺中姊妹、密友陪伴,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准备,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新娘会直至出嫁当日和离开阁楼,因此,俗称姑娘出嫁为[出阁]。现代人也有类似[上阁]的活动,新娘于婚礼前的一晚邀请姊妹、密友在女家留宿整晚互诉心事,为明天踏上人生另一阶段作好准备。虽然偶然也有姊妹们情绪激动落泪的情况,但整体气氛仍是充满欢欣的。早生贵子子孙桶:(红枣[早]、花生[生]、桂圆干[贵]、莲子[子])女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行用绿柚叶沐浴,之后要穿上全新的内衣裤有睡衣,然后要择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生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针线包、红丝巾;而龙凤剪刀代表有利、子孙尺、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即所谓[龙头镜、铰剪尺] 须择好时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男女双方需先沐浴,并由[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好命婆,为男女双方家族中的长辈,需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以柚菜浇水洗身(柚叶据说可涤除污移)。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有睡衣,靠一个可以看见月光的窗口而坐由好命佬或好命婆替其梳头。男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用绿柚叶沐浴,之后要穿上全新的内衣裤有睡衣,取其新的开始之意,案前应准备汤圆三碗(每碗九粒)、镜、红头绳、尖梳、子孙尺、龙凤剪刀,到吉时由好命人上头(梳头),并诚心向天参拜,上头完毕后便可与家人及兄弟们同吃汤圆,分享结婚的喜悦。(编辑: 李元)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久久结婚网http://zt.99wed.com/gzhbh/huigu.php

如需了解更多帖子内容,请点击来源链接查看原帖。

辽宁结婚习俗 篇2

辽宁汉族结婚习俗

一.“喜车”出发

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二.“喜车”到达新娘家

(1)敲头道门;

(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

(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

(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

三.“喜车”返回新房

(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

四.参观新房

(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五.“喜车”抵达酒店

(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

(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六.拜席及四彩礼

(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

(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

(3)新郎父母或兄长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时间后,向客人敬酒,顺序同上;

(4)宴席中,有客人离开时,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门口;

(5)男方父母适时给女方来宾中的小孩赏钱;

(6)如果酒店给老丈人桌加菜时,新娘父亲要给厨师赏钱;(7)新娘父母要离开时,新郎父母应为其送上四彩礼:离娘肉一块(要带皮、带两根肋骨);鱼品一份;粉条一把;大葱数棵,用红丝线系活结。

七.团圆饭

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并对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满族婚嫁习俗

满族结婚日程需3天。第一天请帮工,杀猪、搭炉灶,接远方亲友或送请帖。

第二天雇吹鼓手,陪同新郎携带供品及纸箔等去拜祖陵。新娘在送亲奶奶和诸友的陪同下,到男方事先选好的、离男方家不远的寓所住下,俗称“打下处”。女方把嫁妆送至男家,摆到门前案上,俗称“过箱柜”,也叫“亮箱底”或“摆嫁妆”。男方设迎风酒招待女方送嫁妆之人,称“下马杯”。

第三天是正日子。在日出之前,男方用轿把女方接到男家。新娘由女方哥哥或叔叔抱上轿穿大红袍,头蒙红布(俗称盖头红)。到男方家时大门关闭,喇叭鼓乐齐奏,等到一刻钟左右,再将大门打开(俗称劝性)。轿进院中时,鞭炮、鼓乐齐鸣。新娘由两少女搀扶下轿,走在红毡铺地的路上。院中摆一张桌子(俗称天地桌),桌上摆放供品,点燃蜡烛,香炉焚香。新郎、新娘来到天地桌前,一起向天地桌跪拜三叩头(俗称拜天地)。然后,新娘仍由两少女搀扶走到新房门口,在房内等候的新郎用秤杆把新娘的红盖头揭下,示意“称心如意,夫妻好和”。门坎上放一马鞍子,新娘跨过马鞍子进房,示意“缅怀先祖骑猎生活”。在新娘进入新房时,人们用五谷杂粮向新娘打去,示意“不要把鬼神带进屋内”。新娘进入新房后,先拿棍子搅猪食缸,示意“今年养猪肥大”,然后拿棍子捅捅灶炕,示意“以后灶好烧不倒风”。新娘到新房面向南坐在炕上,俗称“坐福”。坐福后,新娘梳洗更衣,临下地时由新郎的弟弟拉一把,示意“小叔拉一把,又有骡子又有马,往后日子富贵荣华”。新娘下地后,拜见亲友宾客,向长者敬烟。宾客饮宴时,由新娘婆婆领着,到宾客酒席前,向宾客鞠躬敬酒表示敬意。在宾客未走之前,新娘不得随意谈笑,要垂手站立于宾客之旁。当晚,青年人在洞房里围住新婚夫妻,尽情地说笑玩闹,俗称“闹洞房”。也有的在屋外,一人或数人唱喜歌,“拉空齐”,直至深夜方才罢休。

婚后第三天,由妯娌、嫂子带着喜娘去男方祖坟祭扫,并向坟墓敬烟,示意“认祖归宗”。第五天或第七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住上7-9天,俗称“回门”。

回族婚嫁习俗

在迎娶的前一日,男方请女方家亲人来到家中恭听教长朗诵古兰经,称“念喜经”,其意为答谢真主之保佑,祈祷真主保佑两宅吉祥如意,新婚夫妇百年好和、永相缱绻。娶嫁之日,新郎衣冠楚楚,恭听父亲训以迎亲之礼,拜别尊长并选一幼童坐于花轿之中,称为“压轿”,其他陪同人则坐在车里。至女宅门前,停轿、停车,女方执事、亲眷先迎新郎下车(或下轿、下马),后迎压轿的小客人,并以红纸包钱酬谢,再迎前来接亲的婆家客人进堂。新郎正式行拜见岳父母礼。岳父让女婿于上座,其余宾客陪于两旁。

闹喜也是回族婚礼习俗中的突出内容,但不是闹新郎、新娘,而是闹公婆。一般要掀起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花轿到来之前,第二次是在写“依扎木”之后,开席之前。闹喜的方式是给公婆脸上抹锅底黑。至今在义县一带还沿袭着这种风俗。

洞房之夜,由新郎嫂嫂、婶母等给铺被褥,同时往床上扔花生、枣、栗子等,意为早立子。回族婚姻,必限于同族人,如与它族论婚,对方要改奉伊斯兰教。因此,回族不少人家都有姻亲关系。然而,即或旧时代,他们也不在同宗族辈数不相当的近亲中通婚。近代回汉通婚者比以前略有增多,但回男娶汉女的多,回女嫁汉男的少。

锡伯族婚嫁习俗

锡伯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婚女嫁,一般都由父母包办。清代编入满洲八旗的锡伯族,是允许同东北一些少数民族通婚的,锡伯族有抢婚、明媒正娶等婚姻方式。抢婚有象征性、半硬性、硬性三种情况。明媒正娶是清代南迁盛京各地的锡伯族传统的婚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锡伯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新事新办,婚礼方式简化多了,有的基本上和汉族一样。

朝鲜族婚嫁习俗

朝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之间不得通婚。传统的朝鲜族婚俗包括议婚、定婚、纳彩、结婚等程序,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一些繁杂的婚礼程序,如新郎婚礼中的“奠雁礼”、“互拜礼”、“侍妄礼”;新娘婚礼重的“舅姑礼”、“生活礼”“初日”、“姻亲见面礼”等,都大大简化了,新事新办已成时尚。在结婚大喜的日子,人们吹起唢呐,敲起长鼓,唱歌跳舞,十分热闹。新娘、新郎家仍摆“大桌”,并设宴款待亲朋,新郎、新娘接受长辈及亲友们的祝福。

蒙古族婚嫁习俗

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通婚。祭火是结婚仪式中的立宴礼仪。把新娘接来后,在院中燃一堆篝火或放以火盆,新娘新郎对火跪拜,祭洒奶酒。将酒洒入火盆,表示婚姻取得神的承认。祭火后,新郎新娘脚踩白毡走向新房。蒙古人认为白色象征吉祥如意。赞荷包是在祭火完毕新郎新娘走到新房门口时的一种仪式。荷包是新娘事先亲手刺绣交给男方的。赞荷包就是赞颂新娘心灵手巧、技艺高超。赞颂结束,将荷包抛向空中(有的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由男方祝词人举着的木杈上),围观的人去抢。仪式结束,新郎新娘方可入洞房。

台湾结婚习俗礼仪 篇3

住在台湾花莲地区的高山族小伙子爱上姑娘后。就砍柴割藤,大大方方地送到姑娘家去,表示爱慕之情。大胆一点的小伙子,放下柴担,还会向姑娘的伊娜(妈妈),阿玛(爸爸)问好。姑娘呢,如果看中了小伙子,也会亲亲热热地到小伙子家帮着挑水、杵米、做饭。

宠爱女儿的伊娜,除平常细细观察小伙子的一举一动之外,还会到部落头目家了解小伙子的劳动、 品行和健康情况。如果头目说:“ 马拉格(勤劳)顶呱呱!”姑娘的母亲还会亲自考察小伙子的勇气和能力。这时,她就会悄悄地躲在牛棚边,让部落头目把小伙子叫来。一见到小伙子,她就从牛棚里拉出一头大水牛,并用劲地拍打牛屁服,牛受惊了,迅即朝前奔跑。小伙子见到水牛,就要迅速冲上前去抓住牛角把牛制得服服贴贴。这样,姑娘的母亲才会笑逐颜开,表示放心了。

这以后,姑娘和小伙子就可以公开自由来往了。小伙子为了表现自己勤劳,天亮前就要砍好一大捆柴禾放在姑娘家门口。姑娘也常到小伙子家勤快地挑水做饭。干完活,男的必须送女的回家。按风俗男的必须走在后头,让女的走在前头,这样一应一和地唱着歌回家。过了一、二年,双方便可以定下婚期了。

娘家泼水送新娘

泼面盆水是婚礼当天,新郎前来女方接新娘时,当新娘、新郎一登上车,车子要开回夫家时,新娘的母亲或家族中的长者,手持一盆水,往新娘车上一泼,车子开动,紧接着新郎便把手中的扇子由车中抛下,泼面盆水者即刻捡起扇子猛扇,边扇边念着:“扇凉一点,很凉啊!很凉啊!”泼面盆水意即提示新娘:“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要好好地对待夫婿,永相厮守,就如同“覆水难收”,不能轻言 离婚之意。拿扇子猛扇猛叫意思是“女儿嫁出去了,又了却一桩心愿”,所以“好高兴,好凉快,好痛快啊!”

挂尾蔗示和睦

南阳订婚及结婚习俗 篇4

(城市婚嫁礼仪)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对于南阳各地人来说,婚俗程式中有“说亲、定亲、下聘、送好、迎娶”等几大步骤。现实中,男方送见面礼、送订婚礼、挑选吉日等项目仍然“流行”,只是一些细节有了新的解释。

现在南阳的青年人,已经融入了整个社会中,婚事新办蔚然成风,已经不拘泥于旧的繁缛礼节之中了。城镇青年男女在自由恋爱中,大多会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身高长相、人品修养、家庭状况、经济地位、文凭学历等,结合自身条件,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各方面较满意后方可订婚,男方需要买些贵重的订婚礼物。

结婚一般选在五一、五

四、国庆节、元旦等法定假日,结婚前几日要发请帖,敬告亲朋好友举办婚宴的时间和地点等,结婚时还要举行结婚典礼仪式,内容多为向亲朋致敬等。

如今,城镇青年越来越崇尚旅游结婚、集体结婚等形式,这些结婚形式已成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恋人所采用。

“传统习俗在今日婚礼中更多是象征意义。年轻人算日子算仪式时间,赶着吉日吉时结婚,为的是一个„好兆头‟,早一天或晚一天,10点仪式与11点仪式并不重要,维系这段婚姻的,不是数字和时间,而是两个人的感情。现在的婚礼都讲究个性,场景、服装、请柬,客户能想到的,婚庆公司都能做到,婚礼一般花费在5万元左右,其中包含婚宴、首饰、车队等。豪华的婚礼声光电效果齐全,花费能达到十五六万元。撇开形式,婚礼的两大主题是不变的,那就是“情”和“孝”。从古至今,万变不离其宗。

一位民俗专家曾说过:“俗”这东西,本来也不过就是尘世中的小情趣,它让我们可以有个幸福生活的模板,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未来蓝图。就像姑娘出嫁,要找一个帮新人缝新被子的“好命阿姨”。我们看不见自己婚姻的未来,但从这位阿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望,看到一个鲜活的尘世幸福模型。

婚俗让我们“有俗可依”,但却未必需要“有俗必依”。在南阳民间婚嫁柬帖中多数使用的“雁”字和大雁图案,象征夫唱妇随,永结同心,但事实上,它只代表祝愿,只是开端。现实生活中,通往幸福的道路各有不同,俗礼之后,幸福还需要靠自己的努力。

(一)农村婚嫁礼仪

在农村,自由恋爱也较为常见,即便是自由恋爱,也需要找个“媒人”作为证婚人,当面将房子、债务偿还、赡养老人等商量妥当,以免婚后生出不必要的麻烦。经人介绍一般要认识一段时间,少数要看属相有无冲犯,待一切完善后,便可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中男方要置办礼物、定婚金、酒宴等,陪女方订婚者一般为女方母亲、姑姑、姨、嫂子等亲属,结婚时间可待商议后定。订婚以后的重要节气,男方需要备礼请女方去过节。订婚期间,若男方提出退婚,所付见面礼、定婚金、衣物等不再索取,如女方提出则如数退还。

农村结婚过程大致如下:结婚的前一晚,需要请一小孩睡在新床上,寓意“压床”;还要请结过婚的嫂子,将花生、枣、筷子等物撒放在床头,蕴含“早生贵子”之意。花生必须是生的,预示新娘会生,而且是一男一女。结婚当天需要布置新房,贴喜联,请鼓乐,邀请亲朋。亲朋要送上数目不等的贺礼。

结婚当天早上男方派出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女方礼仪性接待之后,将陪嫁物品抬上娶亲车辆,女方送亲队伍少则几人,多达几十人,随着娶亲车辆一起到男方家;当队伍行至男方家附近时,男方再另派一些人迎接,并燃放鞭炮,搬卸嫁妆,以便送亲的“娘家人”早入席以避讳;待新娘到门口时,由新郎背、或抱下车,至“天地桌”前。“天地桌”是一张桌子铺上红布或红纸,放上花等装饰物,上方贴一婚礼仪程,包括鸣炮、奏乐、拜天地、拜长辈、向来宾鞠躬、夫妻交拜、夫妇交换礼品、证婚人发言、介绍恋爱经过、亲友致贺词10项内容;婚宴仪式上,新郎要向新娘引介各自亲朋,并倒酒示敬。

新婚夫妻拜完后入洞房,饮交杯酒,弟弟、表兄弟、小孩等则拥入洞房向新娘讨要压箱钱、喜糖等;然后招待送亲人,宴请宾客,至黄昏席散。

(三)“闹房”习俗

这种习俗多见于农村,城镇亦有,但内容视具体情况而简繁不一。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友人,同学同事都可拥入新房,特别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各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欢闹气氛,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可以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所以,无论如何戏闹,或者难以接受,新娘是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会被视为是新娘任性,人缘不好。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之间的沟通和感情,及邻里之间的和睦。

本文摘自:喜缘结婚网

上一篇:高中关于坚强的优秀作文下一篇:人口与计划生育优秀工作者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