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规范(精选7篇)
发布部门: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适合范围:地方
针对人群:医生
适用区域:广东省
适合层次:药品守则类 临床医疗类 管理行政类
发布时间:2007-01-06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月16日,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粤药会字[2007]1号
各医疗单位:
医疗单位静脉药物由药学人员集中配置,是发达国家医院药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如何加强医疗单位药学服务,是我国医院药学界的热点。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建立,对加强药学服务水平,保证静脉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医疗单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水平,确保静脉药物配置质量,我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8月开始筹备《广东省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的起草工作,经一年的充分准备,2005年8月起草工作正式启动。经多次专家会议,充分征求药监、卫生主管部门和部份医疗单位意见,七易其稿,并挂网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广东省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现予以印发,供各医疗单位参考。本规范电子版可在我会网站上下载。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会反映。
联系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53号之二广东省药学会 510080 联系电话:(020)37886321,37886320 传 真:37886330
电子邮箱:zhengzhihua01@gdda.gov.cn 网 址:http:// http://
附件:《广东省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二OO七年一月十日
广东省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广东省药学会 2007年1月10日印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是指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在符合规定的环境中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配置。第三条 医疗机构应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相应规模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或建立实现危害药物及肠道外营养药物集中配置的配置中心(室)。
第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对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医疗机构负责对参与静脉药物配置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六条 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规范在该机构的实施负责。
第七条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八条 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有独立性的组织机构,应隶属于药学部(或药剂科),并配备相应数量及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 中心内人员配备应与所需服务的病房床位数、高峰时间段所需要配置的输液量等工作任务相适应,以确保完成临床静脉输液配置工作为原则。
第十条 中心负责人应由主管药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十一条 中心内静脉药物处方的审核及成品的核对工作应由临床药师或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药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二条 中心内配置工作可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在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第三章 人员培训
第十三条 中心内应备有完整的各个工作岗位的培训资料。培训资料应及时更新,更新内容应经药学部(或药剂科)审核同意。
第十四条 中心内工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及考核。已上岗人员应每年进行再培训及考核。并建立培训及考核档案。
第十五条 中心内人员培训内容应包括:本中心工作意义、职业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本中心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章 房屋与设施
第十六条 本中心要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不应对配置过程造成污染。洁净区采风口应设在无污染的相对高处。
第十七条 中心内应有防止污染、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设施。
第十八条 本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物流运输及人流的便捷,并经过专业方法计算出满足临床配置需要的使用面积。中心内应具备二级仓库、排药准备区、审方打印区、洗衣洁具区、缓冲更衣区、配置区、成品核对区等工作区域。同时在面积充足的情况下应设有其他辅助工作区域如普通更衣区、普通清洗区、耗材存放区、冷藏区、推车存放区、休息区、会议区等。全区域设计应布局合理,保证顺畅的工作流程,各功能区域间不得互相妨碍。
第十九条 中心内各工作间应按静脉输液配置程序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布局。不同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区之间的人员和物流出入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第二十条 中心内需将抗生素类药物及危害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配置和肠道外营养及普通药物的配置分开。需要建立两套独立的送排(回)风系统,或配置抗生素类药物及危害药物的洁净区为独立全排风系统。排风口要远离其它采风口,距离不小于3米,排风应经处理后方可排入大气。
第二十一条 中心内抗生素类药物和危害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配置,需要在BSCII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肠道外营养药物和其它普通药物的配置,需要在百级水平层流净化台中进行。
第二十二条 为保证百级层流台保持较好的净化工作状态,中心内对各区域的洁净级别有以下要求:一更、洗衣洁具间为十万级,二更、配置间为万级,操作台局部为百级。洁净区应维持一定的正压,并送入一定比例的新风。配置抗生素类药物、危害药物的洁净区相对于其相邻的二更应呈负压(5~10 帕)。
第二十三条 本中心在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洁净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面与地面、天花板等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它措施,以减少积尘和便于清洁。
第二十四条 中心内洁净区的窗户,技术夹层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顶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二十五条 中心内洁净区应设有随时监测的仪器、仪表,包括温度计、湿度计、空气压力计等。
第二十六条 中心内各洁净区在尘埃粒子数、细菌测试、换气次数、温湿度等方面按洁净级别均需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相应要求。中心建立后需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省、市属法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并出具书面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中心建成使用后每年应至少做一次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检测报告须存档。
第二十七条 本中心应具有与所配置静脉药物相适应的药品库房,并有通风、防潮、调温设施。应设立专门的外包装拆启场所(区域)。
第二十八条 中心内仓库、排药准备区、成品核对区、审方打印区等区域为控制区或无级别区域。
第二十九条 中心内应有足够的照度,普通工作间的照度宜大于300 勒克斯。洁净区照度参照GMP标准。
第三十条 洁净区内安装的水池、地漏的位置应适宜,不得对配置造成污染。万级洁净区内不可设地漏。工作区域内不宜设置淋浴、卫生间等。
第五章 设备管理
第三十一条 中心内设备的选型安装应符合静脉药物的配置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操作、维修和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第三十二条 中心内与药品内包装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和吸附药品。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和容器造成污染。
第三十三条 中心内应建立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标准操作规程。设备应有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四条 中心内洁净区更换空气过滤器(包括初效、中效、高效)以及进行有可能影响空气洁净度的各项维修后,必须经运行、检测达到配置规定的洁净度并经验收签字后方可使用。验证记录存档。
第三十五条 中心内所有购置的核心设备应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证,其生产厂家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核心设备的维修要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厂家进行维修。
第六章 药品和有关物料
第三十六条 中心内应按《药品管理法》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药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三十七条 中心内应建立药品进库验收、药品储存和养护、药品的领用、药品库存维护、药品的报损等相关程序。
第三十八条 中心内各种药品应分类合理存放。按规定条件储存。
第三十九条 中心内药品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储存期内如发生问题应及时退回一级药库。
第四十条 中心内所用的注射器、针头等一次性耗材,应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医疗器械产品合格证》。应按规定储存,并定期检查效期。其领入和使用等应制订管理制度。用后应按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 中心内配置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具,应表面光洁平整、耐腐蚀、易清洗和消毒,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不吸附药品。
第四十二条 中心内进入洁净区的物品应尽量少,避免一次性耗材在洁净区域内存放。
第七章 卫生控制
第四十三条 中心内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以及卫生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第四十四条 中心内工作区域中不得放置与工作无关的生活使用物品,准备间、洁净区不得存放与配置无关的物品。中心内的废弃物按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收集并由医院统一处理。
第四十五条 中心内洁净区应有清洁规程,内容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适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等。
第四十六条 中心内洁净区应定期消毒,使用消毒剂不得对设备、药品和输液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第四十七条 中心内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和穿戴方式应与配置操作和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洁净区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洁净工作服应可尽量减少人体皮肤暴露面积,头发和脚部不应外露,建议为连体服,洁净服需能防止人体脱落物,不同区域的洁净服不能混穿。不同洁净度级别的房间使用的工作服应定期分开清洗。应选择无微粒的洗涤方法,必要时应消毒或灭菌。
第四十八条 中心内洁净区仅限于在该室的配置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第四十九条 进入中心内的所有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区域的人员更衣消毒程序要求进行更衣及消毒后方可进入。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第五十条 中心内配置人员应有健康档案,并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静脉药物配置工作。
第八章 文件管理
第五十一条 中心内管理文件的要求:
(一)制定文件应符合《药品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
(二)应建立文件管理制度。新建立的文件应经药学管理机构批准。
第五十二条 中心内应有下列文件:
(一)配置类别申报及批准文件。
(二)年检、抽检及监督检查文件记录。
第五十三条 中心内应有配置管理、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记录。
(一)应有相关规范文件,如本规范。
(二)应有关于流程管理、质量管理的文件,如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内岗位操作规程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内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应有相关验证记录,如药品的验收、配置操作验证、成品检查、成品发放及临床的反馈、投诉制度和记录等,并应有各环节责任人的签名。
(四)应有相关缺陷记录,如药品退库、报损、配置返工、不合格品管理、特殊情况处理制度和记录等,并应有各环节责任人的签名。
(五)应有临床药学相关记录,如初次使用的药品、医师坚持使用的复杂处方、预配液的配置记录等,并应有各环节责任人的签名。
(六)应有相关内外环境、设备、人员等卫生管理制度、测试结果等并记录。
(七)应有相关设施设备检测、使用、维护、维修保养制度和记录。
(八)应有相关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考核、继续培训、继续考核的制度及记录。
第五十四条 中心内应将有关处方和配置记录等医疗文件应完整归档,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保存、备查。
第九章 配置质量管理
第五十五条 配置质量管理是对静脉药物配置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或指定质量管理专门人员,制订质量管理制度以及配置操作规程。
第五十六条 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操作规程所规定的各项记录,填写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需更改时,更改人应在更改处签字,并使被更改部分可清晰辨认。
(一)根据医嘱所生成的输液标签应具有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相应的签字位置。
(二)打印即时的医嘱清单、领药单、退药清单,保存备查。
(三)为防止配置的输液被污染和混淆,每批配置后应该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每批配置前应确认无上次遗留物。
第五十七条 洁净区的质量管理
(一)每天配置工作开始前检查设施与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相关仪表显示数据是否在要求范围内,并有检查记录。
(二)每月检测洁净区内空气中的菌落数并有记录。
(三)为确保洁净区内的洁净度,进入洁净区的操作人员数目应严格控制。
第五十八条 药品和器具的管理
(一)药品应分类按批号、效期摆放。不稳定药品应冷藏放置。药品的效期应有记录,应采取近期先用原则。
(二)配置过程所使用的注射器等器具应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和器具。临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有破损的、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三)静脉药物配置所用的药品应符合静脉注射要求,不符合静脉注射规格的药品不得参与配置。
(四)注射剂液体出现沉淀、混浊、变色、分层、有异物的,及粉针剂外观颜色改变的不得使用。
(五)药品有破损、泄漏、无标签或标签不清的不得使用。
(六)定期检查药品效期,效期前使用不完的药品要及时退库,超过效期的药品不得使用,应退回药库销毁并记录。
第五十九条 配置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临床药师应仔细审查处方。对有疑问的处方,应从网络调阅有关病历或到临床查看患者情况,并参考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权威书籍、文件,以确定处方的正确。
(二)静脉药物的配置应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三)在配置过程中,应有防止药液喷溅、渗漏而引起交叉污染的措施。
(四)对操作台面摆放的多份药品要有有效的阻隔措施,防止药品混淆。
(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配置。说明书无注明的应查找有关资料,并报上级技术人员,必要时通过实验解决。
(六)医师开具的处方中有配伍禁忌的、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配置。应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正处方后方可进行配置。
(七)配置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立即停止配置,待查明原因后再行配置。如不能马上查明原因的,应及时建议医师修改处方,改为各药分别配置。
(八)肠道外营养药物等多种药物混合的静脉药物要严格按规定的加药顺序进行配置,不得随意改变。
(九)需避光的药品必须加避光罩。
(十)发生配置错误的输液不得使用(包括品种、规格),应纠正后重新配置。
(十一)配置好的输液成品应检查其外观,有异物者、出现沉淀变色等异常现象者不得使用。
(十二)配置好的输液成品经质量检查人员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方可放行。
(十三)配置好的输液成品应立即进行包装。存储输液成品的容器应密闭良好且定期消毒,输液由专人运送到护士站,并经主班护士验收并签字。
(十四)所配置药物出现热原反应者,经查明原因,若属于该批药品的问题,应停止使用该批药品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十五)中心内应进行全封闭软袋输液的配置,便于存储、操作和质量管理,同时防止在输注过程中开放或半开放的输液系统从外界引入污染,对患者造成伤害。
第六十条 中心内药师应定期与临床联系,改进不合理处方。听取临床医务人员的意见,不断提高用药质量,并有记录。
第十章 临床药学工作
第六十一条 中心内应配备临床药师从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第六十二条 本中心应开展与其工作相关的临床药学工作,以提高静脉药物的疗效、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第六十三条 本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包括:
(一)审核静脉药物给药方案的安全性: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中毒、药物滥用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方面,分析待配置的处方,若有可能是或属于上述情况之一,应立即电话或当面与经治医生讨论沟通,推荐正确、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处方。若有争议,经治医生坚持其治疗方案的,应由经治医生或其上级医生在有争议处方上再次签字以示负责,方可为其继续配置。若发现处方所列药品违反治疗原则,应拒绝配置。
(二)推荐适合的肠道外营养药物处方:定期抽查肠道外营养患者用药、相关检查的变化及所需热量,根据患者营养需求与疾病状况,推荐适合的肠外营养处方。
(三)定期向临床医生推荐最新的药物治疗信息和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
(四)参加与静脉药物有关的药物不良事件的处理,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中毒等,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所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都应有详细记录,及时向有关上级汇报并归档保存。
第十一章 信息流程管理
第六十四条 中心内需建立与医院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信息流程,以保证病区内录入的输液医嘱可以直接传送到中心,保证实现中心内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及处方的直接打印等。在实现网络信息传递的配置中心内建议安装注射剂体外配伍审查网络版软件进行处方的审核,以实现最大程度上减少输液使用的不合理处方。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规范所使用的术语:
输液成品:按照医嘱配置完成的可立即用于临床输注的药品。
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管理
1.1 PIVAS的定义
PIVAS也曾被称为药物配置服务(pharmacy admixture services,PAS)、静脉配置服务(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
1.2 PIVAS的设置
配置室由排药间、准备间、配置间、成品间、更衣室等组成。配备层流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净化设备。
1.3 人员配置及素质要求
配置岗位人员相对固定,共有4名护理人员,1名药师。配置人员应具备具有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配置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
1.4 管理制度
TPN液必须由专人在100级超净间的层流净化工作台上配置。配置前后必须做室内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无菌环境,每月进行空气培养。配置前30 min启动层流净化工作台,入室必须换鞋,更换消毒衣,戴好口罩帽子,配置前严格洗手,戴好消毒手套,配置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及配置程序进行。
2 配置程序
2.1配置前将所有物品准备齐全,避免因多次走动而增加污染的机会,检查药物的有效期,有无混浊、变质、沉淀、裂痕、松动等,核对TPN配方,包括科室、床号、性别、姓名、年龄,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密闭,有无破损。用75%酒精擦层流净化工作台表面及输液瓶[3]。
2.2 TPN液配置步骤(1)先将不含磷盐的电解质(如Na+、K+、Ca2+、Mg2+)和微量元素(如安达美)加入氨基酸中,充分混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2)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3)关闭静脉营养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净化工作台的挂杠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氨基酸和脂肪乳剂溶液全部溶入静脉营养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4)翻转静脉营养液袋使这两重溶液充分混匀,并挤压静脉营养液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流出。
3 静脉营养液配置注意事项
静脉营养液配置必须严格按配置程序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1)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内稀释以免出现CaHPO4的沉淀,故在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后,肉眼检查以下袋内有无沉淀生成,待确认无沉淀后再加入脂肪乳剂;(2)由于脂肪乳剂粒表面磷脂带负电荷,电解质中一价或二价离子与之结合并中和,致使颗粒聚集或合并,乳剂破坏。因此在配制时,不宜将电解质,微量元素液与脂肪乳剂直接相混;(3)静脉营养液保存注意避光,不加脂肪乳剂的静脉营养输液袋尤其要注意避光;(4)静脉营养液最好是现配现用。国产聚氯乙烯袋,更应于24 h内输完,最多不超过48 h。配置后不输注可放置4℃~10℃冷藏箱内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48 h。
4 静脉营养液配置的效果评价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层流环境中严格按配置程序操作配置过程中静脉营养液无混浊沉淀,在室温下静脉营养液应在24 h输完,4℃~10℃冷藏箱内保存时间不超过48 h。患者未发生因输注TPN液引起的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
5 结论
肠外营养支持是一项理论深,技术强,要求高的临床工作,TPN液配置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为确保肠外营养的正确实施及应用的安全性,从管理的角度笔者认为:(1)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严格遵守TPN液配置的程序是确保TPN液质量的关键;(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的管理对TPN液的质量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3)正确的保存方法和严格限制保存时间确保了TPN液的理化性质不变,从而达到安全输注的目的。
摘要:为了确保全静脉营养制剂(TTPN)在临床的正确配置和应用的安全性,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TPN液配置的管理,保证了TPN液的质量。在3年期间共配置TPN液1195袋,用于2466例患者,各例患者均未发生因输注TPN液引起的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笔者认为:(1)开设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严格遵守TPN液配置的程序是确保TPN液质量的关键;(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的管理对TPN液的质量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3)正确的保存方法和严格限制保存时间确保了TPN液的理化性质不变,从而达到安全输注的目的 。
关键词:PIVAS,TPN,管理
参考文献
[1]谢琼.全营养混合液配置的护理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10 (36):768.
[2]齐国华.全合一营养液临床应用体会.中国肠内与肠外营养杂志,1996,4(3):137.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 工作流程;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86-02
所谓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admixure services PIVAS),是指在符合GMP规范、依据药物特性而设计的洁净操作环境下,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普通液等药物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是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1-3]。我院PIVAS是由四川科伦公司协助,根据国内PIVAS标准建造,中心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配有5台用于普通药物配制的水平层流净化台、3台用于抗生素药物配置的生物安全柜、1台细胞毒性药物配置的生物安全柜。
1 成立PIVAS的意义
1.1 防止污染
配置从开放不洁净的环境转为洁净的环境配置,提高输液安全性,大大降低获得性感染等发生率,输液反应几乎为零。
1.2 有利于开展临床药学
建立了与临床医生探讨合理用药的环境和密切联系的良好机制,进一步提高了药剂科在医院中的地位。
1.3 减少临床给药错误
所有处方都经过临床药师的审核后才能进入配置流程,减少了临床给药错误。
1.4 提高护理效率
PIVAS强调专业分工,护士用于药品配制的时间大大缩短,将护士还给病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5 加强职业防护
细胞毒性药物、抗病毒药物等由原来开放环境转入洁净安全的环境中,在相对负压的条件下进行配置。
1.6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地位
降低了输液反应的发生,药师审方纠正处方上的给药错误和配伍禁忌,减少病人投诉,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2 PIVAS工作流程
2.1 医嘱传输
我院配置中心的信息系统由本院HIS系统和科伦公司开发的超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流程是先由医生录入医嘱,医生录入医嘱的同时要选择每组输液的给药时间及滴数(配置中心根据给药时间定出批次),护士执行后传入配置中心HIS系统,药师在HIS系统发药后,再用超然系统进行数据抓取,这就要求超然系统和HIS系统必须完全同步(服务器的时间也必须完全一致),否则会多抓或漏抓数据。
2.2 药师审方
药师用超然系统将数据抓取后进行审方工作,审方的内容包括配伍禁忌、溶媒使用是否合理、剂量是否准确等。若审方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与病区取得联系,如果医生执意不更改医嘱,配置中心则将这组药打包送至科室。
2.3 打印标签
药师审方后进行打印标签工作,标签按病人床号和批次顺序排列,最初标签时有打重及跳打的现象发生,且打印速度很慢,给药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后来由超然软件公司安装了一套新的打印标签程序后,这些现象已解决。
2.4分签排药
打印好的标签由药师分好后交与护士进行排药,不同批次分别放于不同颜色的筐里,排好后的药再由药师审核。分签分筐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成品打包工作,所以这一步的工作非常重要。
2.5药品传递
排好的药由护士按普药和抗生素及放化疗药品分类后分别传入普通营养区及抗生素区,传递时要注意每个病区要分开放置。
2.6药品配置
次日早上护士进入配置间进行药品的配置工作,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同一病区集中配制,配制好的成品输液按病区顺序向外传递。
2.7成品打包
配制好的成品输液从传递舱传出后,药师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封包。
2.8 病区签收
配制好的成品输液由工勤人员送至各临床科室,科室护士核对后签收。
3PIVAS在我院发展中的问题探讨
3.1成本核算
配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已普遍开展,但是很多地区还没有规范的收费标准,这就意味着配置中心的所有工作都是无偿的。在本地区已开展的两家医院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虽然集中配制能节省注射器,但就目前本院运行这半年多来看,节省下来的注射器成本价格和中心的消耗相比还相差甚远,如果强制性的从各科室支出的话,将使各临床科室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配置中心顺利的开展工作,所以制定出统一的收费标准迫在眉睫。
3.2 加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
我院部分科室退药冲帐现象严重,特别是在药品已传入配置间的情况下,科室又要求退药冲帐,这将给配置中心增加很多无谓的工作,且增加出错的机率,虽然我院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是收效甚微,这也和很多医生对配置中心的工作不太了解有关,这就要求配置中心应加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让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加深对配置中心工作的了解,共同把配置中心的工作做好。
经过半年多的PIVAS工作协调和探索,本院PIVAS的工作已处于高效有序的运作中,确保了输液配置的质量,也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真正体现了大型综合医院的部门协调能力和资源共享优势,提高了药学服务的科技含量,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蔡卫民,袁克俭.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25.
[2] 朱爱江.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现状和体会[J]. 天津药学,2005, 17(01):63.
[3] 李运景,唐蕾,郭锡华. 静脉输注药物集中配置与临床药学的开展[J]. 中药材,2005,28(1):62-64.
1、静脉用药的调配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未开展之前,可在病区治疗室内调配,但需参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规范》有关要求严格管理,其他场所不能用于静脉用药的调配。
2、配置药物必须由在职护士完成,配置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3、配置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根据药物说明书进行配置。
4、根据医嘱的用药时间进行配置药物,药物配置后在标签上注明配药时间、操作者签名。避免药液配置后放置过久。
5、静脉用药调配操作程序:
1)、按输液治疗单核对摆放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瓶口有无松动、裂缝,输液袋(瓶)内有无沉淀、絮状物等,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调配。
2)、用 0.5%碘伏消毒输液袋(瓶)口,待干。
3)、除去铝盖瓶盖,0.5%碘伏消毒瓶胶塞;安瓿用砂轮切割后,需用 0.5%碘伏仔细擦拭消毒,去除微粒。
4)、选用适宜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
5)、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6)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 摇匀。
7)、瓶装药液稀释后立即抽出瓶内气体,以防瓶内压力过高药液从针眼处溢出。8)调配结束后,进行检查及核对:
(1)、再次检查已配药液有无沉淀、变色、异物等;
(2)、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
(3)、按医嘱执行单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药瓶与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符;
(4)、核检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相符;
(5)、操作人员和核对人员应当分别签名,签名需清晰可辨;(6)、核查完成后,空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处理。
6、输液调配操作完成后,应立即清理现场,用清水或 500mg/L擦拭台面,除去残留药液,不得留有与下批输液调配无关的药物、余液、注射器等。
7、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注意事项: 1)不得采用交叉调配流程。
2)静脉用药调配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则必须 将实际所用剂量在输液贴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3)若有两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输液时,应当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品性质顺序加入,并注意配伍禁忌;对肠外营养液、高危药品和某些特殊药品的调配,应当制定相关的加药顺序调配 操作规程。
4)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点时应当停止调配,保留相关药品及用具,报告护士长或与处方医师协商调整用药医嘱,上述情况应做好详细记录,防止再次发生。
5)静脉用药调配所用药品、医用耗材和物料由药学及有关部门统 一采购,应当符合有关规定。静脉用药调配所使用的注射器等器具,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使用产品,临用前应检查包装,如有 损坏或超过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8、对化疗药物的配置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1)对化疗药配置在治疗室指定治疗台柜中完成。操作台上的物品摆放要少。2)工作人员着防护性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渗透隔离衣、护目镜、戴双层手套。3)准备药液在割据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液降至瓶底。消毒瓶颈,垫无菌纱布开安瓿瓶。
4)掰开的粉剂安瓿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液浸透后再轻轻摇动,防止粉末逸出。
5)瓶装药液稀释后立即抽出瓶内气体,以防瓶内压力过高药液从针眼处溢出,从药瓶中吸取药液后撤出针头时,应用无菌棉球或纱布裹住药瓶塞穿刺针孔,防止药液外溢。6)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及防护用具,用洗手液及流动水彻底洗手。
青岛市解放军第401医院车润平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返回
1.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 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 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并反复测试其通畅情况,确定在静脉腔内时便可置导管。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仍无回血时,不可再向前推进,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此时应徐徐向后退针并边退边抽,往往在撤针过程中抽到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到皮下而后改变方向(针尖在深部时不可改变方向,以免扩大血管的损伤)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方法徐徐前进,往往可以成功。送导管的方法基本上与锁骨上路相同,但由于此进路要通过肋间隙,用外套管针时往往送套管时较困难,阻力较大,常需要借助钢丝引导。另外此进路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可能。如果针干与胸部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腔和肺组织的可能。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锁骨下进路置管到位率较低,导管可进入同侧颈内静脉、对侧无名静脉。据观察此进路的到位率小儿为32.3%,成人为84%。心脏手术时撑开胸骨时可能影响导管的位置。
<<返回
2.颈内静脉 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再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易于被穿中。右侧无胸导管而且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几乎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故临床上常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尤其是放置Swan-Ganz导管更为方便。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个人的习惯各有不同,一般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针。
⑴ 前路 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成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⑵ 中路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
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试穿未成功,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以内的后缘,常能成功。若遇肥胖、短颈或小儿,全麻后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定点会有一些困难。此时可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此切迹就是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附着点)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按压,以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1.5cm处进针(此处进针又称为低位进针点),针干与中线平行,针尖指向足端,一般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若未成功再将针退至皮下,略向外侧偏斜进针常可成功。
⑶ 后路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以上三种进针点一般以中路为多,因为此点可以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故误伤动脉的机会较教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中率较高。此外应指出,由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距很近,为避免误伤动脉在正式穿刺前必须先用细针试穿,以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深度,而后再正式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的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
<<返回
3.股静脉 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穿刺时以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切位置,在其内侧约2~3cm处进针,针尖指向头侧,针干与皮肤成30°,一般较易成功,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但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中心静脉压。如果从针腔内送入较长的导管可达到中心静脉,但导管在血管内行程较长,留置时间久,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现已很少采用,除非在某些特殊病情如巨大胸主动脉瘤或布加综合征时采用。术后应及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返回
4.贵要静脉 一般不用此途径,在巨大升主动脉瘤不宜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时(以免误伤动脉瘤)选用。但由于该静脉较细,路途弯曲,故送管困难。必须用一种特殊的穿刺针Drum-Cartridge Catheter,该导管长71cm,外径约1.7mm,内径1.1mm,管腔内有弹性钢丝芯卷成盘形装于可转动的塑料匣内,穿刺针头长5.1cm,外径2.1mm,内径1.8mm,当穿中贵要静脉后将该导管由穿刺针腔内送入静脉,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塑料匣,将导管送至中心静脉后退出穿刺针,抽出导管内钢丝局部包扎固定,并与测压装置连接。
<<返回
三.注意事项
1.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戳口要足够大,包括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使套管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时无明显阻力,否则会由于套管针通过坚韧的皮肤时引起套管口的裂开造成穿刺失败。
2.正式穿刺时的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时粗针头相对较钝,易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得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往可抽得回血。
3.应掌握多种进路的穿刺技术,不可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高而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可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4.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如需改变穿刺方向时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否则增加血管的损伤。
5.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内的气体抽出注入盐水,以防固定导管时血液在导管内凝固。
6.固定导管时,缝针的方向一定要与导管的走向平行,且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在皮下穿破导管。
<<返回
四.测压装置
中心静脉压一般以厘米水柱为单位。用一三通前端与套管的针座相连,尾端连接输液器,三通的侧孔与与测压管道(一次性塑料管)相连。并将此测压管垂直固定在有刻度的标尺上,再将此标尺固定在手术床头,可随手术床同时升降,待摆好体位后定零点。一般以病人的右心房的中点为零点,在体表相当于腋中线。
<<返回
五.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气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其原因主要是穿刺时针干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所致。如用锁骨下进路时,针干与皮肤角度太大使针尖离开锁骨下缘,很易穿破胸膜和肺。又如作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如果仅为一针眼产生少量气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
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在劈开胸骨后打开胸膜,并处理肺部破口。
2.血胸 在行锁骨下进路穿刺时,如果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这时应立即撤针并从锁骨上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3.液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⑴ 从此路给药(麻醉药,肌松药等)均无效。
⑵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体外循环前不应出现负压)。⑶ 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若出现上述现象应确诊导管在胸腔内,不应再使用此通路,应另行穿刺置管。原导管不宜当时拔出,应开胸后在外科医生监视下拔除原导管,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
4.空气栓塞 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对后天性心脏病(无心内分流)的病人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对有心内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尤其是右向左分流的紫绀病人)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5.折管 由于导管质量差,术后病人躁动或作颈内静脉置管时术后颈部活动频繁而造成,并多由导管根部折断。
预防方法:⑴ 劣质导管一律不用,尤其是颈内静脉置管。⑵ 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妥善固定,针体应在皮外保持2~3cm并用胶布加固。
6.心肌穿孔 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预防方法:不用劣质导管,送管不宜过深,一般送入8~10cm。
7.感染 引起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⑴导管消毒不彻底,⑵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⑶术后护理不当 ⑷导管留置过久。
无锡市人民医院于2007年成立PIVAS, 每天承担着全院38个病区的近三千袋输液的配置工作, 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有效、及时, 这就要求我们药师能与医师、护士、工人等密切配合, 优化配置流程, 合理安排时间、人力、物力, 保证配置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现将无锡市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流程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并提出解决方案。
1 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1 打单
长期医嘱由病区护士录入后, 电话通知打单药师, 药师保存计费后按批次打出输液单标签, 标签内容包括病区、住院号、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排药者、核对者、加药者、执行者、日期等, 每一个标签上有惟一的条形码与之对应。此环节要求打单者将不同批次的标签分开, 同时应避免重复打单或漏打。
1.2 贴签
标签贴于输液袋的背面或瓶的侧面, 注意不要覆盖刻度标示, 以便加药、核对和使用。此环节可由经培训的护士、工人或实行学生完成。
1.3 排药
排药药师根据标签上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准确摆放。为了提高排药速度, 所有药品在上架前均已拆去外包装, 不同病区的输液以不同颜色的篮筐相间隔。此环节要求排药药师注意药品的规格和数量, 尤其是一品两规或不同剂型的情况。
1.4 核对
是配置流程中的重中之重。核对药师需核对输液袋 (瓶) 贴得正确与否, 所摆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是否与标签上一致, 所摆药品是否有变色、沉淀或破裂等情况, 以及该处方是否合理, 如有疑问, 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协调解决。对于不合理处方, 应拒绝配送;有争议的处方, 将药物“打包”由临床自己配置。一般情况下, 不合理处方有以下几种: (1) 载体选择错误: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冻干) (商品名韦迪) , 要求40mg加在100ml0.9%NS中, 如加在100mL 5%GS中, 则输液的颜色加深甚至变红而影响药效。 (2) 载体的量过大或过小:对于某些浓度依赖性或在输液中不太稳定的药物, 应在小量的输液中快速滴完;而对于时间依赖性或滴速过快对人体有害的药物则应用较大量的输液。 (3) 医嘱录入错误:如病区护士在录入医嘱误将1.0g输入为10g, 50mL输入为500mL等。 (4) 多种药物混合使用:每袋输液所加的药物种类应尽量减少, 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抗生素、中药、化疗药物尽量单用。 (5) 药物用量过大:有些药物在说明书中均注明极量, 核对时需注意, 如临床确需加大剂量, 电话通知后“打包”送病区。 (6) 重复用药:此种情况常发生在复方制剂中。由于临床对药品的处方组成缺乏深入了解, 如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 (商品名欣美佳) , 临床在补钾时应酌情减量。 (7) 配伍禁忌:此中情况最为复杂, 对核对药师的知识面要求较高。如维生素C禁与胰岛素配伍、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 禁与头孢菌素配伍、杀菌药禁与抑菌药配伍等。
1.6 冲配前扫描
此操作在第2天清晨冲配前进行, 通过扫描标签上的条形码, 可及时发现前1天计费后停止的医嘱, 同时作退药处理, 取出该组输液,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7 冲配
此过程由受过培训的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完成。冲配前护士应根据输液袋 (瓶) 上的标签核对输液及需加药物是否正确, 检查输液是否有破损, 药物是否有变质等, 如有疑问, 及时和药师联系, 协调解决;配好后应妥善放好空药瓶, 以免刺破输液袋造成浪费。
1.8 出仓后核对
输液配好后由传递窗传出, 药师再次根据标签核对输液及药物, 检查输液是否有漏液、变色、混浊、沉淀、异物等, 检查是否有漏加、加错等现象, 如有疑问, 及时和冲配护士联系。
1.9 出仓后扫描
由于输液量大, 时间紧, 不同病区的输液有可能出现混放。通过扫描, 可及时发现串病区的输液, 以便运送工人及时按病区装箱、密封后送病区。
1.1 0 运送
输液在送病区过程中要求密封, 需避光输液尚要放入遮光袋中, 保证输液不被污染、变质, 运送工人与当班护士根据清单核对输液数量、质量, 准确无误后在清单上签字, 一式两份分别由病区和配置中心保存。
1.1 1 清场
每一批次完成后均应将空瓶放入规定的塑料袋中集中处理, 用75%乙醇对工作台、使用过的篮筐、箱进行清洁, 全天工作结束后还需打开紫外灯对超净工作台及环境进行消毒。
2 讨论
无锡市人民医院的PIVAS环节较多, 输液量大, 但却使我院的输液使用更安全、科学, 使临床护士专心于住院患者的护理, 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同时, 也对配置中心的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加强对药物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输注要求等方面的学习, 必要时, 尚需深入临床, 了解患者的病情,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 切实发挥药师在药物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PIVAS真正成为临床药学的重要基地。
摘要:目的 促进无锡市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提高用药水平, 保障用药安全。方法 从无锡市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流程及每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推动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基地, 需要医、药、护、后勤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9-02
静脉液体治疗是将液体直接输入到患者静脉内,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了潜在的风险。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负责全院住院患儿静脉药物配置,静脉用药配置任何工作环节出现差错都直接关系所有住院患者安危。在运作过程中由于管理经验、人员培训力度、标准操作规程完善程度、差错防范措施验证等原因,在保证配置速度的同时有效控制差错的发生,是PIVAS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1]。我们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各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2010年度和2011年度发生的差错实行“免责”登记,即只记录差错事件,包括发生时间、事件经过、造成后果,不记录责任人。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记录差错事件261件(袋),统计分析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发生率,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2011年度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发生差错193件(袋)。
2 结果
2010年度共配置液体538810袋,发生差错261件(袋),差错发生率0.048%。其中直接差错以粘贴标签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25.67%,未纠正差错以配置环节发生率最高,占所有差错13.41%。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一)。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2011年全年共配置液体603497袋,工作量增加12%,发生差错193件(袋),差错发生率0.032%,差错率下降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工作环节差错发生率见(表二)。
3 差错类型 直接差错是指某一环节出现的差错;未纠正差错是指上一环节出现的差错,在本环节中未查出。
4 差错原因分析
4.1 审方环节 常见直接差错有药物浓度不适、剂量过大、溶媒不适、存在配伍禁忌、液体和药物不成组等。如单磷酸阿糖腺苷用量0.06,处方量误开为0.6;应用头孢曲松,24小时内又用葡萄糖酸钙等。原因是中心审方药师审方工作量大,每天审核近2000余组药物,长时间面对计算机屏幕,易造成视觉疲劳。其次是对药物用法不熟悉,不合理处方未能审出。
4.2 粘贴标签环节粘贴标签环节以直接差错发生率最高。包括贴错液体、不同批次混放、漏贴标签等。
4.2.1 贴错液体 最常见5%GS50ml和0.9%NS50ml混淆,主要原因是二者外包装大小一样,正面虽有颜色区别,但是瓶体小,如果瓶签贴在正面把液体名称和有效期盖住,不便于查对,所以瓶签贴在液体反面,增加了查对的难度,易于混淆;其次是5%GS100ml和糖盐钾100ml,二者名称相似易于混淆。
4.2.2 不同批次混放,主要原因是不同批次瓶签同一时间或同一区域粘贴容易混放;新添加标签批次未及时分开,贴签时混放。
4.3 排药环节直接差错主要是备错药物。未纠正差错主要是贴签环节中贴错液体、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未核出。
4.3.1 备错药物最常见的有药物名称相似,如: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包装相似,如:头孢唑圬和头孢美唑;药物名称相同而规格不同,如:头孢替安0.5和0.25;药物名称相同而产地不同,如:头孢曲松有国产和进口两种规格。
4.3.2 液体贴错、药物批次混放在排药环节没有核出,主要原因是排药时核对信息量大,查对信息不全面及工作过程被打断等。
4.4 配置环节 配置环节直接差错常见非整瓶(袋)液体没抽出、药物剂量计算错误、剂量不精确、剩余药量大。主要原因是非整瓶(袋)的液体用量大,容易出现漏抽液体;儿童用药量小,剂量要求精确,常需要稀释后用5ml或1ml注射器加入,计算繁琐,容易出错。如:5%GS15ml,氨茶碱10mg,必须抽出35ml液体,由于液体装量不精确,15ml液体还要用20ml注射器测量精确再注入液体瓶内,再用1ml注射器加入0.4ml氨茶碱。配置环节未纠正差错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因是不整量药物和液体用量大,配制时既要计算药物剂量又要计算溶媒用量,精力集中在剂量计算上会忽视查对药物批次、溶媒、药品等。而且配置工作重复多、设备噪音大、时间紧迫,造成配置环节对前一环节的差错不易发现。
4.5 复核包装环节 复核包装环节直接差错常见分错科室、漏检瓶塞。主要原因是瓶签不平整,造成名称相近科室之间分错;光线不充足,检查不仔细,造成漏检瓶塞;未纠正差错发生率低。原因是复合包装环节是静配科工作流程的最后环节,是保障病人用药安全的最后防线。流程最后一关的风险和责任时刻警示员工,使该环节差错检出率最高,差错率发生最低。
4.6 退药环节 停药交代不仔细,导致遗漏。病区医嘱录入不及时或与中心当值人员沟通不当,当值人员疲劳或情绪问题、责任心不强,导致药物退错。
5 防范措施
配置差错的防范要建立有效管理系統来实现:包括受过培训的医护人员、畅通的信息化系统、合理的工作负荷、环节质量控制、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其他各类辅助材料。我院静配中心正是采取了有效的管理系统使得差错的发生率由2010年的0.048%下降至2011年0.032%。
5.1 首先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制定严格的差错防范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细化环节管理。
5.1.1 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记录的差错进行汇总反馈,目的是找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会议讨论只对事不对人。鼓励科室员工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环节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共同制定防范措施。
5.1.2 制定《静脉用药各环节工作流程》、《静脉用药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等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5.1.3细化环节管理:如特殊药品和高危药品由两人核对剂量准确再配入液体;每种药物统一稀释标准,配置和核对都按统一的标准计算剂量。
5.2 鼓励全员参与查找安全隐患,丰富工作缺陷资源。
实行“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鼓励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做好记录,记录时只记录发生的事情,不记录责任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瞒报、少报现象,尽可能发现所有安全隐患。
5.3 加强临床医生、护士专业人员专业培训,充分认识合理用药重要性及发生药物差错的危害性,制定合理用药奖惩制度。
5.3.1 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培训
定期搜集有关用药安全事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时刻牢记“一袋液体一条生命”的警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及时督导修正其不良行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5.3.2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培训
组织学习科室制定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让员工熟记各环节工作流程,并跟班检查,每一位员工都把执行标准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并都能严格按标准、按流程规范操作。
5.3.3 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培训
每月组织业务知识讲座,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讲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针对儿科用药特点,讲解加药技巧:药物稀释方法,减少瓶塞方法,避免差错的妙招,工作体会等。如减少瓶塞方法:选用侧孔针头,垂直刺入瓶塞,力度均匀,避免在瓶塞同一部位反复刺入等。
加强药学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药物配置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随着新药大量研发和应用,药物的种类和规格繁多,护士对药品说明书知之甚少,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药品说明书,缺乏对药物相容性、配伍、药物稳定性等方面知识[2]。对每种新进药品要组织学习药品说明书,特殊药品组织专题讲座。
5.4 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环节责任人。
每一工作环节结束,要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设立质量奖,兼顾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配置量而忽略配置质量,而导致差错的发生。
5.5 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减少安全隐患。
通过和信息中心沟通交流,设计安全警示标记,如将非整支药品剂量做特别标记,从而提示配置护士,在配置非整支药品时加以注意。对于现配现用的药品在输液标签上予以注明,同时此类药品在打印瓶签时予集中打印,集中放置,配置护士在同一批次最后配置,以缩短配置和使用时间,以防药效降低。对于通用名相同但药品规格或厂家不同的药品,在药品字典维护时,将规格和厂家加于药名前,以提醒配置护士注意,从而防止药品错误配置的发生[2]。通过改变审方屏幕字体颜色,区分新老医嘱,使审方药师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审核新医嘱,减少差错发生。
6 小结
提高输液配置质量,确保配置液体的安全,责任是每一个配置人员必须自觉牢记的,严格控制对输液无菌和配置准确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来执行,才能降低差错的发生率。
6.1 实施“免责”安全隐患登记制度,只对事不对人的处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强化专业人员的沟通意识,实现信息共享,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适时进行流程再造。
6.2 保证药品及液体的质量安全,按批号、有效期顺序摆放,操作中坚持采用近期先用的原则,定期检查,超过有效期不得使用。
6.3人人参与质控,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药师严格审方,护理人员规范配置,如有疑问及时沟通,共同解决,杜绝差错的发生。
6.4 合理安排作息,不带情绪上岗和疲劳上岗,提高差错防范意识,增强操作安全意识,使工作流程变成工作习惯,工作差错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吴瀛达,计佩影,王增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 [J]中國药业,zoo7.16(6):5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规范】推荐阅读: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10-29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05-28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区的设计与施工11-11
病区药物管理规范05-29
中心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06-16
深静脉穿刺技术06-06
静脉采血的流程09-08
下肢静脉曲张09-13
2.静脉采血操作--流程07-11
静脉输液新技术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