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的职责与职业行为规范(推荐7篇)
教练员的职责与职业行为规范
安全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保障。构建无交通事故的安全与和谐的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最基础工作,是预防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的最有效途径。
教练员是培养驾驶员的教师,是保证培训质量、提高驾驶员素质的最关键环节。只有高素质的教练员才能培训出高素质、安全的驾驶员。
教练员的职责和义务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道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淡薄和对安全知识的缺乏,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驾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作为驾驶员的驾驶启蒙老师,教练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对驾驶一生中的驾驶行为和行车安全产生生远的影响,因此,教练员要充分认识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履行教练员的职责和义务,从驾驶员素质教育入手,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培养安全的驾驶员,承担起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重任。
一、教练员的职业特点
和其它教师一样,教练员也是教育工作者,从事专业性的教学工作。与一般学业教育不同的是,教练员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层次多样化,教学内容专业性强,教学要求严格,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1、教学对象层次多样性
教练员所面对的教学对象虽然都是成年人,但是层次不一样。学员在年龄、知识背景、职业、性格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学习性趣、习惯和接受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区别;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学员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有的文化基础很差,相应的给教练员完成教学任务增加了难度,因而,教练员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复杂性。
2,教学内容专业性
教练员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驾驶车辆的安全驾驶员,包括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和传授安全的驾驶方法。因此,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紧密围绕安全行车的主题,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等。理论和实际操作在教学中相结合,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3,教学要求严格性 采用“计时制”的方式进行教学,保障有效驾驶学时。教练员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施教,确保每位学员的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个学时,实际操作训练时间每天不得超过四个学时,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各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后,必须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客观的进行评价,并在教学日志上进行签字确认。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对驾驶技术的掌握程度,灵活选择接受培训的时间,并对教练员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使学员的利益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4,教学组织特殊性
采用除理论教学外,教练员的教学主要在教练场内和实际道路上进行,教学环境与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差异。一个操作动作、一种情况的处理或一个案例的教学,都要通过讲解、示范、指导、提示、讲评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由其是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教学,学员和教练员同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练员只能靠手势和短暂的提示进行教学,没有时间介绍为什么,只有靠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讲评,往往效果不理想。这就要靠反复讲解,反复示范、反复指导、反复提示来使学员加强记忆,逐步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5,教学过程风险性
驾驶训练过程是一个动态、互动的教学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加之学员的素质不同,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教学过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学员从刚接触车辆到掌握驾驶技能,要经过四个不同的阶段。在驾驶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教练员的悉心指导,学员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操作错误,难以察觉周边的潜在危险和灵活应对各种紧急的情况。
教练员在一定速度的动态中边指导学员,边辅助操作,教练员和学员的精力都必须高度集中,稍有疏忽或不集中注意力,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训练的道路环境条件越复杂,速度越高,教学过程中的风险性就更大。
二、教练员的职责
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增强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把好新驾驶员培训的质量关,教练员的作用最为关键。让每一位学员都成为安全的驾驶员,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教练员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绝不仅仅只是培训学员的驾驶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引导学员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行车理念,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员安全意识,增强学员安全知识,传授学员全面驾驶技能使其成为安全的驾驶员,是每一位教练员的职责。
1、培养学员安全意识
驾驶员素质的提高,绝不仅仅是驾驶操作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良好驾驶习惯的养成。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安全意识的驾驶员,即使技能再高,也会成为“马路杀手”。
教练员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要让学员从培训开始就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遵章守法、安全行车和文明行车的理念。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员在享受机动化带来的舒适、便捷的同时,不能漠视交通事故到正在无情地吞噬无辜的生命,牢记生命无价,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安全教育和安全礼让有机结合,使学员能够充分理解和体谅其他交通参者的行为,本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珍爱的原则,自觉遵守道路通行原则,采取预见性驾驶方式,文明行车,确保行车的安全。
2、普及学员安全知识
学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能够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掌握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车辆构造与安全性能知识以及交通风险知识等,在行车过程中,学员才能知道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险的;遇到紧急情况时,知道如何妥当处置,如何减少事故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学员的安全知识,是学员遵章守法、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练员的基本职责之一。
3、传授学员全面驾驶技能
行车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危险,不具备合格驾驶技能的驾驶员,会对社会和人们生命财产
构成威胁。因此,教会学员安全驾驶车辆的操作技能和节能驾驶方法,是教练员的职责之一。
教练员与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授课,是教练员和学员的互动教学过程。教练员应向学员讲解安全驾驶行为,引导并帮助学员。使学员掌握驾驶操作技能和驾驶知识,并能根据学员各自情况的不同而调整教学方法。-
学员形成良好的驾驶技能的快慢,一是在于学员自身的努力,更主要的是在于教练员的
讲解、示范等教学工作,让赏理解的程度。从事教练员工作,在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安全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驾驶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才能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练员的义务
1、领会教学大纲内涵,满足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项目、内容、目标和学时,是教练员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是教练员的责任和义务。教练员应该认真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教学进度。
2、保证学员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计时制教学,是学员利益得到保障的有效方法。按计时制要求保证学员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教练员应尽的义务。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规定了每个阶段、每个教学项目学员应达到的最少学时。不按规定学时进行教学,投机取巧缩短教学时间,就等于侵犯了学员的权利,也可以说教练员没有尽到义务。因此,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学员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规定的要求,帮助学员提高学习的效率,保障学员的利益不受损失,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
3、规范教学,确保教学过程安全 在驾驶训练过程中,不论是学员还是教练员,稍有疏忽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教学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管责任在哪一方,都会给学员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挫伤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事故危及人身安全,便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遵章守法和安全意识的教育放在首位,严格按规定坚持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和检查,始终保持安全速度行驶,积极培养良好的驾驶作风和职业习惯,不作任何冒险动作,不存任何侥幸心理,确保教学安全。
4、尊重学员,创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练员与学员之间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尊重和爱护学员是教练员道德品质和服务意识的具体体现。建立不同于其他教学的师生关系,将安全知识和驾驶技能传授给学员,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效率,也是教练员服务意识的落脚点。教练员应怀着浓厚的感情,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满腔热情地鼓励、指导、关怀和帮助学员,做学员的贴心人。教练员教育赏时,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设身处地的为学员着想,毫无保留地把驾驶技术传授给学员,但不庇护,不迁就放纵。在技术上要求学员认真训练,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在思想一要求其热爱集体,遵章守法,不断上进;生活上体贴关心,做学员的朋友。
5、服务学员,满足学员学习需求
教练员是服务的主体,因此要找准自己工作的定位,摆正与学员的关系,确立自己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在驾驶训练过程中,因学员的素质不同,训练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练员要缌研究学员的心理动态,检查学习效果,虚心听取学员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学员的需求,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要尽量采纳,以此改善教学方法,让学员树立积极进取的信心,提高训练效果。
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教练员作为指导学员学习驾驶技能的启蒙老师,是推动驾驶员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是构筑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线的主力军,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能否培养出安全的驾驶员,首先在于教练员是否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
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感
近几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目前,我国平均每5分钟有1人死于车祸,平均每1分钟有1人因交通事故而受伤。2002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的78.4%,而同期美国占45%,法国占11%.我国每万辆车每年的死亡人数是法国的5.3倍,是美国的7.6倍,是德国的9.8倍,是日本的15.2倍。我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3%,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的15.6%.2、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复杂,涉及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驾驶员单车作业和车辆高速运行的特点,决定了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是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据统计,在2004年发生的51、7万起交通事故中,因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46.5万起,造成9.3万人死亡、43.5万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89.8%,87.4%和90.6%.其中,3年以下驾龄驾驶员肇事共造成3.4万人死亡,占机动车肇事致死亡人数的36.3%.在2004年道路运输行业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运输事故中,有78.2%与驾驶员超速、违法占道、不按规定让行、酒后驾车等因素有关,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总数的83.7%、79.4%.在2005年发生的45.0万起交通事故中,因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导致交通事故41.7万起,造成9.1万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92.7%和92.2%.其中,3年以下驾龄驾驶员肇事共造成3.1万人死亡,占机动车肇事致死亡人数的31.9%.驾驶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并且阻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作为驾驶员启蒙老师,教练员首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才可能培养出安全的驾驶员,承担起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重任。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
安全驾驶不是对车辆的简单操作,而是一种涉及到交通心理学、交通学等诸多知识的复杂行为方式。在驾驶培训过程中,教练员不仅要教学员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学员为什么这样做,做到晓之以理,才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因此,教练员首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且能够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车辆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知识的不断更新,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巩固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三、伙伴式的教学风格
伙伴式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共同互动型。在这种风格下,尽管教练员对学员进行操控与指导,但学员可能享受参与对话的权利。学员达到其学习目标是教练员就始终重视的,为此教练员对其进行指导和纠错。教练员和学员间的交际方式也始终是伙伴式的。无论是教练员还是学员都在自己的角色中感到愉快、相处和谐,这将给学习效果和考试结果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学风格:伙伴式
教练员的行为:清楚、平和地向学员讲解为什么做动作,紧接着向学员展示做该动作涉及部件的工作原理,或给学员做示范
教学效果:学员理解了为什么做该动作
通过教练员清楚、平和的讲解,学员掌握该动作要领 学员领会这一动作,并对此感到满意,学习进展顺利
由于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承担教授学员驾驶技能的任务时,学员往往对教练员存在一种依赖关系,因此,在双方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起主导作用。教练员还可能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 专制式的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练员下达指令,操控学员的动作;学员服从指令,机械的遵循教练员的指示。这种风格常常使学员感到不舒服,并且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为这种风格不适用于对成年人的培训。成年人的自身性格已经形成,并且有自己的职业、个人生活和的思维方式,专制式的风格使他们无法接受。他们需要的是被平等的对待,而不是使他们重温学员时代的感觉。所以,选择专制式风格的教练员不仅不受学员欢迎,还会给学习效果与考试结果带来消极的影响。教学风格:专制式
教练员的行为:命令学员做动作。如果学员没有照他的指示去做,他甚至可能会以中断培训来威胁学员 教学效果:学员感到十分困惑,他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该动作,而教练员一次次强烈的反应使他更加困惑
学员变得沮丧,并且失去对驾驶学习的乐趣
学员学习进展缓慢,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表现冷漠,塞耳不听,消极等待培训的结束
放任式的教学风格。放任式的教学风格和专制式的风格正好相反,即任其自然。教练员对学员几乎不加约束与指导,原因出自教练员的冷漠或不友好。教练员放任学员驾驶,而没有明确地给予适时的指导和纠错。学员只是在某些暗示中对自己的驾驶方式和交通观察做出判断与评价,而根据学员技能的形成规律分析,学员在培训的开始阶段很难对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做出评估。因此学员在放任式的教学风格下几乎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考试结果,其结果只能比专制式的教学风格更差。教学风格:放任式
教练员的行为:教练员不加干涉,放任学员犯错,对为什么做动作不加解释。即无讲解,又无指示 教学效果:学员尝试完善自己的动作,但不知如何完善 学习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教练员在培训中应重视教学方式的运用。一方面,教练员在讲解正确的动作要领,指导和纠错时,不是用命令式(专制式)的口吻,而是以伙伴般的口吻;另一方面,还要明确各自的角色,教练员是施教者,不能让学员任意为之(放任式),发明奖不加干涉。
四、良好的教学能力
教练员是一位传授驾驶技能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教练员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仅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具有传授驾驶知识和驾驶技能的能力。
1、能够客观、清楚地教授知识,教学有耐心。
2、具有与学员沟通的能力,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
3、能够正确地评判学员的学习情况,根据学员不同的特点组织教学,因材施教。
4、有语言表达能力、操作技能的示范能力、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5、能够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施教,及时掌握和研究教学中学员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科学评估自我的能力
教练员职业生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些时候会觉得很简单,工作很有乐趣,但同样也有一些时候会感到不顺利,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常常觉得工作停滞不前,或者必须忍受悲观失望的情绪,教练员应当时刻正确反思自己,尤其是不顺利的时候问问自己,原因在哪里?
1、是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吗?
2、是对这一职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吗?
3、是意志消沉、心烦意乱或者精疲力尽了吗?
4、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教练员的职业行为规范
教练员是学员的楷模和培育者,教练员的职业行为,会对学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是要具有熟练的驾驶技术,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行为,要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驾驶员,教练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一、珍爱生命、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珍爱生命,是驾驶员培训工作的宗旨。教练员从教学员起步开始,就要严格按操作规范要求,教育学员安全驾驶,珍爱生命,时刻把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从维护交通秩序、保障道路畅通的高度出发,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各个阶段的教学都要强调安全意识、安全礼让,让学员真正明白,只有安全的驾驶员才是合格的驾驶员。
二、遵章守法、培养学员安全的驾驶习惯
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安全性车的基本保证。教练员首先自己要做到知法、信法、守法,安全地驾驶车辆,才能教育学员遵章守法,养成安全驾驶的行为习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驾驶教学的核心内容,必须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教练员自身应加强修养,培养优良品德,树立安全行车理念,建立环保意识,做到言传身教。同时教育学员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操作,谨慎驾驶,养成安全驾驶和文明行车的行为习惯。
三、诚实守信、服务学员
诚实守信,是经济交往中最可贵的理念。教练员作为服务主体,只要做到诚信,才能赢得学员的信任和社会的承认。因此,教练员必须履行教学大纲赋予的教学职责,认真按照大纲的要求和规定的学时进行教学,使学员付出的价值和得到的利益相吻合。决不允许以权谋私,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欺骗学员,变相索贿,侵害学员的正当权益。服务学员,与学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教练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员与教练员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利与义务、被服务与服务的关系,为学员服务是教练员的义务。教练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服务的理念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诚实、平等地面对所有学员。从第一次见面时就开始创造出积极的、轻松的、诱人的学习氛围,以此赢得学员的信任,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员的不同年龄、性别、知识背景和职业背景,要求教练员具备特殊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员的不同类型随时进行调整。优秀的教练员应真诚、公正、积极地对待每一位学员。
四、文明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练员从事的教学,主要在动态条件下进行,往往面临着不同的教学环境,是一个理论与操作紧密联系的互动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练员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素质,有要有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教练员教学对象复杂多样层次参差不齐,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就必须因人而异,文明教学,本着为学员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从培养学员的学习态度着手,用爱心、诚恳、亲切和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员树立学习信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鼓励到逐渐严格要求。根据学员不同性别、性格、接受能力,乃至家庭和生活环境及生理、心理反映,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练员的素质决定了驾驶员培训的质量,教练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是培养安全驾驶员的关键因素。学员驾驶技术的高低取决于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教学能力,而学员驾驶行为和品质的优劣在于教练员的教学理念和道德风貌。教练员专一知识浅薄,操作技术生疏,就无法引导学员学好专一知识,牢固掌握驾驶技术,同时也得不到学员的尊重。教练员的思想意识、道德风貌、治学精神、言谈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员,对学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综合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也曾在南京某驾校学过驾驶, 其过程中目睹驾培教练员的许多不文明执教行为。并且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报告, 调查的对象是驾校的学员, 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性别, 总人数为200名学员的调查对象中, 对于问题“你是否认为驾培教练员在执教过程中有随意辱骂学员、收礼、利用学员关系为自己办私事、在执教过程中做个人的私事等等不文明的行为?”选择这一项为“是”的有78.5%的学员。14%的学员认为驾培教练员的执教行为较不文明, 而只有7.5%的学员认为驾培教练员做到了文明执教。由调查数据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的学员认为驾培教练员的执教行为有违教练本身应有的职业道德, 在许多不文明行为的背后反映了大多数的驾培教练员不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 以一直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方式去培训一批又一批的驾驶员。这样的驾培教练员培训出的驾驶员其驾驶过程中的行为素养、道德素质必然也是受其影响的。
职业道德是指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 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 从思想到行动, 理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恩格斯说:“每一个行业, 都有各自的道德”。教练职业道德的高低, 直接影响其学员的驾驶技术、驾驶习惯和对交通法规、文明意识的认同感。爱岗敬业是教练员职业道德的基本点。正如我们所知道并且一直践履的那样, 一个社会中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当官要有“官德”, 从艺要有“艺德”, 经商要有“商德”, 教师要有“师德”而作为汽车驾驶员的最初管理者与培训者, 驾培教练员也应该有自己相应的职业道德。
我国许多驾校都会发给驾培教练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职业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一书, 书中明确的把驾培教练员的职业行为规范列为以下几点:“1.珍爱生命, 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2.遵章守法, 培养学员安全驾驶的习惯;3.诚实守信, 服务学员;4.文明教学, 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5.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中就把驾培教练员文明教学作为其的职业行为规范。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会出现这样一系列的不文明执教行为:“训练时擅离职守、直接或变相向学员索拿卡要或接受吃请、用教练车办私事、酗酒和酒后驾车、瞒报交通事故、私自更改训练路线和擅自缩短训练时间、粗暴教学和辱骂学员”。对比实际操作与明文规范的差距之大, 不得不令人深思。
二、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综合素质偏低原因剖析
驾培教练员的不文明执教行为单向度的看是教练员个人自身的问题, 但从面上来看是整个驾培管理系统的弊病。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在交通事故中, 因驾驶员驾驶技术引发的事故达15%, 因驾驶员素质问题引发的责任交通事故占92.7%且低龄化比例较高。公安部有关部门曾经做过调查, 驾龄4—5年的肇事驾驶员占肇事驾驶员总数的20.1%, 或者说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不得不去探求深层次的原因, 而根据笔者收集资料与个人论证, 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之一:教练员个人素质普遍较低。在驾驶培训行业现有的教练员队伍中, 普遍存在着教练员文化学历较低、年龄偏高、教学讲解水平不高、往往凭经验教学;教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不注重自身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并且有个别教练员语言表达能力差, 还有的教练员服务意识差。
原因之二:驾培教练员在露天的环境中工作, 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教练员是在户外, 不论寒冷的冬天还是酷暑的夏天, 都需要工作, 处于比较恶劣工作环境下的教练员个人的工作情绪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并且由于教练员的工作性质, 需要面对不同的学员教授一些基本的、相同的动作, 反反复复, 长年累月, 他们不免产生厌烦心理。
原因之三:驾培教练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执教行为产生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教练员本身的素质修养较低。提高驾培教练员的素质水准, 这一点,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竞技体育对教练员的管理和规范。尤其是渐渐国外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管理模式, 去取精华, 去其糟粕。例如:随着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 日体协在教练员培养已形成体系, 不仅严格控制资格授予, 而且严格规定必修科目、必修内容和时间, 以确保教练员质量, 从而激发教练员学习欲望, 促进其素质的提高。严格控制驾校教练员资格授予, 严格规定驾培教练员必修科目、必修内容和时间, 提高驾培教练员准入门槛, 是提高教练员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原因之四:驾校与车辆管理所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透明。驾校学员在面临驾培考试、拿驾照等问题时, 找教练, 教练会把责任推给驾校, 而驾校则会让学员去找车管所, 实际上伤害的是学员的利益。驾校与车管所之间不透明的关系, 让学员无所适从。
三、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综合素质提升对策
针对驾培教练员的工作环境, 可以从改善工作环境说起, 例如:在夏天高温天气时, 可以在驾校中合适的地方设立一个位置专门供应降暑的设备, 以及矿泉水, 同时包括教练员可以简单休息的地方。这样做虽然驾校的投入成本会提高, 但是可以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和其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即是提高学员的驾驶素质, 这也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加大对驾校的投入成本, 改善驾校驾培教练员的工作环境, 提高驾培教练员和驾驶员职业道德素养, 这既符合我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治国理念, 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驾培教练员的薪酬水平是直接影响其工作状态和工作投入的因素。为了摒弃因驾培教练员薪酬水平过低而产生的消极怠工, 不文明粗暴对待学员状况的发生, 因此可以对驾校的薪酬体系进行再设计。基本的思路大致是:首先, 对所有岗位进行工作分析, 并编制岗位说明书;其次, 对所有岗位进行岗位评价, 明确岗位价值, 确定汽车驾培教练员岗位对组织的贡献, 并确定基本工资。第三, 进行绩效制度的设计, 明确绩效工资的考核标准;最后, 形成薪酬制度的最后方案, 并且实施。
加强驾校与车辆管理所的联系, 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 切实为驾校学员提供服务与帮助, 将是提高驾培教练员职业道德修养, 建立健全我国驾培体系的另一重要途径之一。
改变驾培教练员执教过程中的问题, 除了依靠伦理道德的自律作用, 还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建立和完善驾培教练员的职业化制度是根本保证。职业制度起到一个筛选的作用, 把不合格的教练“过滤”掉, 保证教练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建立教练的职业化制度为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指导以及规范专业化教练员专业素质要求, 促进其专业成长。但目前我国驾培教练员的认证制度并不成熟, 同时并未建立一定的制度保障。应该建立一个教练员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 这一新系统由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一是官方认可的教练员培养机构;二是以成绩为基础的首次资格证书颁发;三是胜任教练员的资格论证。建立由认可制度、检查制度、审定制度、分配制度构成的教练员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摘要:在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中, 交通安全事故占了80%以上, 因驾驶员素质问题引发的责任交通事故占92.7%。因此, 汽车驾驶培训质量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作为汽车驾驶培训的具体组织者与实施者, 驾培教练员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对目前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现状的发现, 进一步探讨其中出现的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驾培教练员,执教行为,职业道德,对策
参考文献
[1]余玉花.张秀红.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 2007, (2) :28
[2]顾玉飞.谈教练员的职业道德[J].安徽体育科技, 2001 (2)
[3]张少琦.驾校教练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J].知识经济, 2011 (20)
工作概要:
严格遵守俱乐部的工作流程,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努力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授课和场地指导服务,给公司树立好的口碑与美益度。 工作职责:
根据公司规定销售教练员课程或自行开发有效客户;
按照公司规定给学员授课以及场地指导,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按照公司要求认真填写各种表格,包括考勤,第一次预约训练登记表、学员预约表、健康问答及体能检测表、学员签名卡、日课时记录表、日销售记录表、日销售报表、训练记录表等;
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俱乐部的工作流程; 正确使用和维护俱乐部各种器械,做到用后及时归位。 对所有员工、客人都要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
与客户有效好沟通能力,具有服务意识,为人正直、诚实、敬业。 接受公司拳击基础课程培训,并考核合格。教练员行为规范:
必须穿整洁、干净的专业运动服和拳击鞋上岗 佩戴工卡,工牌号佩戴在胸前。
男员工不得留胡子,不得留怪异的发型;女员工应化淡妆,不准佩戴夸张头饰及手饰。
上班前要注重自己的仪表,整理仪表时要到客人看不到的地方,不可当着客人的面整理。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可上班时带有倦意。 在岗时要面带笑容,和颜悦色,坦诚待客,不卑不亢,时时注意自己的仪容仪
整洁的仪表、礼貌的用语、突出专业化。
在与顾客交流时,应注意倾听,给人以受尊重之感,不可无精打采或漫不经心,以免给顾客不受重视感。
在岗时要沉着稳重,给人以镇定感,不可慌手慌脚,给客人带来毛躁感。 不可带本不应有的情绪上岗。专职教练管理制度:
1. 统一着装,佩戴胸卡上岗,否则视为缺勤。2. 教练在指导和做私教时不得接听电话。
3. 积极配合本部门和俱乐部的活动。
4. 主动热情的服务,对于被学员投诉的教练如查实,本部门一定严肃处理,对于严重影响本部门及俱乐部名誉的教练,一律开除处理。
5. 教练工作时间不能会客,不得随意将家属或亲戚朋友带入俱乐部训练场地。教练吃饭时间为半小时,如外出买饭路途时间算在半小时内。教练离岗吃饭不得超过一小时。
6. 教练必须自我训练以确保俱乐部教学水平的提高,与详细规定见公司文件。7. 文明语言,行为规范,严禁在岗打逗,严禁污言秽语。一律讲普通话(外国客人除外)。严禁在工作时间与学员讲与训练无关的事情。
8. 教练不得收取学员馈赠,包括物品,钱财,打车,吃饭,娱乐等,更不能收取小费,一经发现立刻开除。
10.所有教练包括私教不能私下接受学员聘用,收取费用或不按俱乐部规定收费,一经发现立刻开除,并扣除当月工资。11.讲究卫生,严禁酗酒、吸烟、服用药物后上岗。12.每一课结束后都要清理场地(包括自由重物)。
13.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您、请、稍等、对不起、没关系”等。
14.工作中使用专业术语,包括肌肉名称、拳击动作名称、器械名称。15.工作时间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严禁懈怠或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16.事假、病假需本部门主管批准。请病假时使用假条,并出示医院证明,需要自己安排替班或替课。事假、病假超过两天,需部门管理人批准后,报请总教练批准;无故旷工开除工职,原则上两天以上的事假需提前一周与总教练请示,并需要自己安排替班及替课。
17.当班出现任何情况应及时汇报给本部门主管
18.每位教练每班都需要为一定数量的学员提供服务,并记录在册,以供检查。19.下班前填写日报表格,(包括电脑里的每日业绩统计表)确定盯岗时间、测试时间、私教时间。并确定当天测试实到数、私教实到数、当天私教收入。特别提出,此条需严格遵守,若有违反,(当月)第一次警告视情节扣分,第二次业绩充公。
20.严格规范在指导、巡视、测试中的正确站资、体态及体位。
21.私教必须提前10分钟等候学员。并保证每次1小时的训练时间。
22.严格教练考勤制度及规范测试、盯岗制度。教练在服务或训练后将使用过的自由重物放回原处。
23.教练之间出现问题及时与总教练沟通,不允许在学员面前损坏其他教练形象。24.所有教练在下班前整理、检查自由重物区、器械区、训练区。25.所有教练如发现任何设备有问题及时上报,并监督检查修复情况。26.全体教练需严格遵守会议制度。兼职教练管理制度: 严格履行俱乐部与兼职教练协议。 提前5分钟参加公司有关例会。
因事缺勤无法进行教学任务,必须提前至少4小时向俱乐部总教练申请。 不得在俱乐部高声喧哗、打闹、睡觉。
不得在当值期间翻阅报纸及其它书刊和杂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工作状态中须按照部门规定时间就餐。 当值期间非因工作关系,不得私自会客。 不可私自接受顾客馈赠之物。
1、热情友善地与家长和孩子互动、游戏、授课教学;
2、定期调研了解学员需求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表现和情况,每月进行课程质量回访,学期末进行总结;
3、维护中心及办公室环境,清点与维护教具设备。
4、认真研读教案,备课,授课,确保课程质量;负责周中周末班和校本课的日常训练工作,要求制定足球训练课教案并不断完善足球训练大纲;
5、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保证足球课的训练质量和授课效果。按照规定参与教练员培训,定期参与接受教练员考核。
6、定期联系组织与其他俱乐部进行友谊赛,在相关赛事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7、积极参与到公司市场活动或赛事中,配合并协调完成相关事宜
任职资格
1.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富有亲和力;
2.为人诚恳,工作态度积极,踏实肯干;
3.体育院校毕业,持证教练员资格证,退役队员或具备其他相关技能和条件者优先录用。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 运动员和教练员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参与个体, 运动员和教练员关系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训练满意度、乃至运动生涯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两者良好的关系还能促进运动员个人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典型的例子是运动员刘翔和教练孙海平的关系。孙海平是刘翔训练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两人关系的和谐融洽, 为刘翔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之鲜明对比的, 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关系出现矛盾甚至激化和升级, 例如, 2011年男篮国青队主教练范斌因为对队员“打骂”而遭到队员写血书集体抵制, 最终先停职再复职。之后不久, 又爆出了北京女篮因为不满工资低及主教练人选而罢训的事件。类似事情层出不穷, 使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 对在众多体育项目进入职业化的今天出现这些矛盾进行广泛讨论和深度反思。
2、职业化背景下运动员与教练员矛盾激化的深层次原因
2.1 新一代的运动员不同前辈, 不娇气但自我权利意识强
“棍棒之下出孝子”, 这个观念似乎也一直在中国体育教练界通行,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往被打的运动员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现在这种“家长制”训练方式终于碰到阻力了, 因为教练们现在面对的是一批“85后”、“90后”乃至“00后”的运动员, 这批新一代的运动员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和以往的运动员最大的区别是自我权利意识更强, 对人权自由要求比较多, 渴望被尊重和被理解。单纯地判定他们“更娇气”其实并不正确, 他们并不是不能吃苦, 但需要教练用一种更新、更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而不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在国外也出现不少教练员打骂运动员的事情, 但很多国外教练员也会用各种方法表扬你、鼓励你, 这是很多被国外教练带过的国内运动员的感受。【1】
2.2 运动员与教练员教育水平低, 文化素质相对较差
受我国三级训练体制的影响, 运动员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 当前运动队普遍存在“重训练, 轻教育”的现象, 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从而导致运动员正常的文化教育难以得到保证, 除了运动技能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专长, 导致中国职业运动员成为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人群。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教练员的作用日益突出, 对竞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起着核心作用, 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科学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大都拥有高学历, 而且运动水平也很高。由于对教练员的理论水平要求比较高, 所以很多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大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运动背景。【2】相比之下,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教练员是运动员出身, 这些运动员脱下运动服之后摇身一变成为教练, 即不懂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知识, 也不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即便有考核, 多数也是过场, 依靠自己当运动员时的那一亩三分地进行训练。对于像乒乓球、羽毛球等强势项目尚可, 但在其他项目上, 这种不职业就造成了一代代运动员长期停留某一层面上, 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2.3 对运动员的管理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采用激励策略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设计。从本质上说, 就是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 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 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3]管理者实施激励, 必须要从人的需要这一问题入手, 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矛盾。而长期的事实表明, 我国各项目管理中心的管理者和教练员, 对于运动员并没有实施足够的人文关怀, 致使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环境下, 运动员的市场属性正在发生着变化, 而投资者 (国家) 目标取向如果不发生变化, 就会带来新的冲突。典型的案例是“王治郅回归事件”, 王治郅之所以滞美不归, 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长期的体育人文环境不够理想, 国内体育管理体制的弊端, 制约了篮球管理部门做出对运动员更为人性化的关怀和帮助, 不能采取更为妥善的、理性的措施来引导王治郅, 致使王治郅有很多的顾虑不敢回国。【4】
2.4 相关法律的缺失
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很细致地涉足运动员和教练员这个领域, 针对运动员管理, 我国体育法仅在第二十七条作了一个概括性极强的规定“培养运动员必须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训练和管理, 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以及道德和纪律教育”。相比之下, 西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非常成熟, 运动员维权意识也很强, 在我国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他们却很平常。例如, 曾有一名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为自己无缘亚运会将主教练告上法庭, 主教练认为, 另一名年轻选手比这名曾经的亚运会亚军更有潜力, 但法庭最终却以《公平竞争法》判主教练败诉, 并责成进行选拔赛, 最终该运动员取得亚运会参赛资格。
3、运动员与教练员矛盾激化的后果
3.1 破坏了运动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
教练员训练中骂运动员, 虽然用心良苦, 但处罚运动员时, 却不免与正常训练相脱节, 少则儿天, 多则十几天, 这样就破坏了运动训练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必然也会影响训练效果。有人说, 打骂暂时会起到一定作用,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都使其与训练相脱节。
3.2 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及成长
多数运动员由于教练员年长力大以及他的特殊地位, 不得不服从教练员的暴力和压力, 但心里不服, 容易养成运动员当着教练员的面一套, 背后另一套的阳奉阴违的不良行为。有些意志薄弱的运动员, 一想到教练员说自己“没出息”、“不是这块料”等, 就灰心失望、一蹶不振, 使一些非常有希望的运动员从此夭折了。有些性格倔强的运动员, 由于愤怒而采取了顶嘴、罢练、逃跑等对抗行为, 以此发泄不满。
3.3 影响教练员自己的威信
教练员在生气、发怒的情况下, 头脑一般都是不冷静的, 也对问题产生错误的分析看法, 此时的惩罚行为当然也会出现错误。运动员的自尊心是非常敏感的, 极小的不公正也会引起心灵上的激动和波动。教练员的打骂、高压在开始时兴许还能奏效但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大和智力的不断发育, 自然会对教练员做出相应的评价, 教练员的威信便会在自己的打骂高压下丧失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3.4 容易产生伤害事故
教练员在打骂运动员时由于心理过于激动, 也容易产生头晕, 血压高等症状。另外, 运动员由于教练员打骂, 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 脑子里只想着教练员的训斥声忽略了动作要领而极易出现伤害事故。
4、运动员与教练员矛盾的协调
4.1 共情
就是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达到对来访者境况的心领神会。在训练、比赛中, 教练员也应该设身处地地去体会运动员的内心感受, 细致地体察运动员的内心变化。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辅导应该富有敏感的共情心, 让运动队中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愿望, 使其畅所欲言。同样重要的是, 对队员的愿望既作是非判断而且也勇于接受、改进自己训练工作中的错误。此时如队员在训练中受到挫折, 得到教练员的倾听和接受, 这样他们也会对自己在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身的问题。
4.2 采用体教结合培养体系培养运动员与教练员文化素养
虽然目前的训练体制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体育人才, 但一些体校的教育和训练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和体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形势, 运动员文化素养普遍偏低问题业已成为这一体制的顽疾。较低文化素养阻碍着运动员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脚步, 阻碍其潜在能力的发挥。2006年,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中国职业足球乙级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 以冠军的身份顺利冲甲成功, 成为我国足球史上第一个进入甲级职业联赛的大学生球队, 这就像一枚重型炸弹, 给中国的体制改革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以极大的震撼。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前身是人大附中BTV三高足球俱乐部, 球队采用小学一中学-大学一职业队“一条龙”式的运动员培养模式, 2007年全队参加全国高考, 经过严格的考试把关后, 整体招入北京理工大学组成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 改变了原有“体教分离”的不利局面。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的成功, 证明了实施“体教结合”是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行之路, 同时也引导着我们继续集中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两方面的力量, 立足学校, 统一协调, 形成纵向合理衔接, 横向紧密联合的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输送和培养机制。
4.3 加强法规及制度建设
师徒矛盾的激化和陷入持续的纷争与主管部门的功能缺失有相当的联系。体育主管部门应本着高效、公正、廉洁、透明的原则,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引导、行政干预等手段, 推进竞技体育和谐秩序的建立。譬如为教练员的考核、录用、培训、管理、奖惩建立一整套严密的法律法规, 以利于监督教练员的职务行为, 设立运动员委员会或运动员工会, 为运动员权益保护提供组织保障, 推动各级各类竞技体育训练组织建立协商对话机制, 就运动员的身份、工资、医保、奖金、休假、个人仪表、社会交往、转会和再就业等等关乎运动员切实利益的方面定期进行民主协商, 建立和完善体育仲裁机构, 从法律、体制、程序上保障劳资争议有完备的自洽机制。
4.4 建立以运动员为本、市场化利益的管理模式
中国竞技体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管理者来说, 首先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因为存在两个不同追求价值的取向, 一个是奖金最大化, 一个是为国争光, 两者有时候是对立的。行政性管理已经不能起作用, 应该实行的是人性化的管理和市场化管理, 积极探索适合运动员发展的最佳模式。在后奥运时代, 推出一种“以运动员为本”的新的管理模式:彻底职业化选手+国家队集训, 也可以说是一种双轨制!允许运动员自己选择自己的比赛训练模式。李娜就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典范。李娜在2008年以后脱离了“圈养”模式, 实现了“单飞”, 并最终2011年夺得法网冠军, 李娜的成功是在行政性管理已经不能起作用的情况下, 实行了人性化的管理和市场化管理, 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摘要:处理好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是竞技体育成绩提高, 运动队和谐发展的关键, 若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对运动员与教练员矛盾激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 并找出相应的调解对策。
关键词:职业化,运动员,教练员,矛盾激化
参考文献
[1]钱光鑑.新时期教练员创新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 (01) :41_45
[2]金冬星.影响CUBA与CUBS发展因素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吴鲲, 贾丽娟.以人为本构建竞技体育和谐师徒关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 24 (05) :27_28
(试行)
1、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2、上班时间不得吸烟酗酒;
3、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学员进行教学,不得私自决定危险性训练方式,否则安全后果由教练个人承担
4、严禁训练课上让学员追逐打闹,有破坏性或者伤害性的事情,教练应立刻阻止;
5、保护训练场馆的卫生干净整洁,课后安排值日生整理脚靶和训练器材;
6、不得私自收取或者索要学员家长的钱财和物品;
7、课前统计好缺课人数,按计划内容进行训练;
8、发放奖励性励志币。
1)配合西班牙籍足球教练进行日常授课;
2)配合主教老师对每学期课程任务做出统筹规划;
3)检查体育场地、器械的安全状况,做好课前场地、器械准备和安全检查;
4)完成学生足球成绩的测试与存档工作。
任职资格:
1)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英语、西班牙语相关专业优先,;
2)可用英语进行流利沟通,配合教练进行足球教学;
3)热爱足球事业,喜欢与青少年及儿童沟通,渴望传播足球文化;
4)有良好沟通能力,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