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家圈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龙家圈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共2篇)

龙家圈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 篇1

龙家圈镇现有初级中学1处,中心小学1处,完全小学8处,教学点2处,中小学在校学生4411名;中心幼儿园1处,公办幼儿园9处,民办幼儿园14处,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2209人。2013年以来,龙家圈镇党委政府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把教育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围绕学校布局、资金投入、规划建设做文章,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镇有建设任务的9处学校已全部启动。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观,呈现出了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一、以规划为龙头,科学合理设置学校整体布局

针对学校布局零乱、教育资源相对分散的现状,镇党委、政府本着“合理布局,资源共享,方便师生”的原则,对全镇教育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科学制定了调整方案。一是将原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进行合署办学,对原有院墙全部打通,使操场、厕所、餐厅等资源实现共享,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节约了资金投入。二是围绕节约资源、方便入学原则,通过撤点、合并、搬迁等方式,对柳泉、南套两处不足100名学生的完全小学,改为教学点;结合诸坞小学建设,对越庄教学点进行撤并。三是配合柴山小城镇改貌提升,为改善西部山区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原柴山初中校舍资源,投资500万元,对柴山小学、柴山幼儿园进行了整体搬迁,新建2000平方米小学教学楼和1300平方米幼儿园教学楼,实现了校际间的相互带动、资源共享,让学生享受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

二、以投入为拉动,全面改善提高教育办学条件

一是着力提高驻地中心办学条件。在先期投资500万元,建设中心小学24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和2466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教学楼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新建占地1.5万平的全县中小学中首个300米塑胶运动场地,去年11月已投入使用;中心学校新建540平方米的水冲式厕所,完成了980米的校园排水管网工程、学校正门及西门改造重建,硬化路面5500平方米,重建院墙500米;完成了中心小学、中心初中4幢教学楼的改造提升。投资160万元新建中心初中1742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四层框架柱开始施工,6月份将投入使用;3626平方米的中心初中四层综合教学楼、2140平方米的中小学共用餐厅和2500平方米的教职工安置楼,2月20日开工建设,暑假后投入使用。

二是全力打造片区教育中心。对柴山、峪子、诸坞、港埠口等办学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进行全部拆除重建,打造高标准的学校。目前,投资500万元的柴山小学、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5月底投入使用;投资300万元,1900平方米的峪子小学教学楼和1300平方米的幼儿园教学楼已经于3月3日开工建设;投资300万元,1700平方米的诸坞小学教学楼和1400平方米的幼儿园教学楼已经于3月8日开工建设;投资400万元2500平港埠口小学教学楼和1500平幼儿园教学楼正在设计中,近期进行原校拆除重建。

三是努力实现其他学校均衡发展。投资150万元,1200平方米的希望小学教学楼已经于2月26日开工建设;投资140万元,1310平方米的下肖家沟小学教学楼已经于2月25日开工建设;投资50万元的柳泉小学、南套小学改造工程3月1号开工。以上学校在规划建设主体楼的同时,同时配套建设厕所、食堂、门卫、大门、操场等附属设施,并于暑假后全面投入使用。全镇学校标准化建设总计投入3000余万元,新增建筑面积33000平米。

四是广泛开展捐资助学。制定了全镇捐资助学意见,广泛发动企业家、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助力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沂水兴龙房地产有限公司捐资16.25万元,为中心学校捐赠课桌凳近3000套,在全镇掀起了多方筹资推进教育发展的热潮,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

三、以管理做保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实行未位淘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职工评价考核改革试行工作的意见》,对一线教师进行全员公开竞聘,定岗定责,末位淘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全方位激活教师队伍活力。全镇共有18名教师落聘、分流;有4名教师复岗,并全部安排上课。

二是提升教育理念。一方面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走出去,全方位学习先进地区的办学理念,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名师指导,传授前沿教学理念,鼓舞老师的干劲。先后开展教学观摩、名师研讨等活动30余次。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一方面加大对在建项目的督导考核,通过领导包扶、责任人员靠上、交纳工作保证金、倒逼节点等措施,高标准推进在建项目。另一方面加大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拿出专项资金,对全镇教育工作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实行重奖,努力形成人人争先进、个个创一流的浓厚工作氛围。

龙家圈镇中心校

龙家圈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介 篇2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欢迎大家欢聚龙家圈镇初级中学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龙家圈镇初中坐落于县城西郊,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28519平方米,建筑面积7670平方米,学校设施设备比较齐全,现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五栋,平房两排。是“临沂市规范化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临沂市红旗团委”、“临沂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现有教学班32个,在校生1800人,在编教职工141人,专任教师105人,学历达标率100%,中级以上职称94人,高级教师26人,县级模范教师1人,沂水名师5人,市级兼职教研员1人,县、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34人。建校25年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前瞻、开放、现代的发展观念,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实践教育三个面向,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是沂水县首批信息化示范学校,正在申报创建市、县数字校园。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日新月异,教育的信息化丰富和充实了教育现代化内容,信息网络链接全世界、过去和未来。可以说,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明天无疑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近年来,我校一直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当做一项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建设情况

(一)“四个到位”确立优先意识,健全保障机制 1.意识到位。我校在1998年就投资兴建第一口微机教室,信息化起步较早;后来的农远工程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先后投资10万,新配置学生微机室1口,缓解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紧张的压力;投资近40万新上高配置教师用机100多台,更新了教师办公桌椅,实现了教职工每人一台办公电脑;现在我们又投资3万,一是配置了三层交换机,实现校园网络提速,二是安装了会议室这套智能白板;全校多数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基本可以实现常规教学多媒体化。全校广大教职工充分感受到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深刻地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不久前,我们组织部分教干教师到信息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平邑流峪中学参观学习,更加提高了我们对信息化服务教学的认识。2.组织到位。我校成立有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校园”创建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为主体,“数字校园”创建工作小组协调组织、学校信息管理中心维护设备、提供技术服务和负责教师技能培训,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责督察评估的一体化管理机制,一环抓一环,环环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3.经费到位。去年以来,随着镇二中的合校并点,学校抓住机遇整合了两校信息化设备资源,同时多方争取资金投入、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另外加强学校生均经费的科学预算,保证了信息化建设费用。4.管理到位。为保证设备高效运转,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用于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工作高效,安全运行,信息畅通。

(二)“六个实现”构建技术平台,保障信息化高速运转 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1.实现了教室多媒体化。已经建成多媒体教室18口,网络教室两口,多媒体实验教室3口,多功能会议室1口,电视教学演播系统1套,远程学习交流平台1套。配备电脑260余台,其中学生用机120台,生机比接近10:1,教师人均1台电脑可以独立上网。校园广播系统1套,数码摄象机1台,照相机3部,DVD 2台。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中心,有专门软件开发设备,可以实现音像的剪辑、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这些设备的配置,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2.实现了会议室多功能化。现在我们使用的这口会议室,刚刚承办全县实验教学管理现场会、全县普通话演讲比赛赛区预赛、临沂市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等会场安排和赛点设置等任务。它已经由普通音响系统,到多媒体投影系统,再到智能电子白板演示系统三级跨越,信息化设备的不断更新,使这口普通的会议室具备了会议、教学、活动、展示多种功能,是体现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缩影。3.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化。我校现有千兆为骨干,百兆到桌面的光纤宽带网络链接。学校网管中心配备服务器3台,三层交换机一套,实现全校微机高速运行,全校师生可实现外网,内网高速访问。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我们创建了学校网站。并准备在将来逐步建成班级网页,作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班级之间交流的平台。目前校内网络共享信息已经包含音频、视频、文字、图象、课件等多类型资源。学校内网正在逐步完善,外网传输速度已达千兆,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5.实现校园办公无纸化。一是利用学校网站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为师生构建一个绿色、和谐、学习型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学校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架构平台,使学校逐步跨入电子化、无纸化办公阶段。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各项技术服务进行教干教师管理。6.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随着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我们调整了教学业务常规管理的思路,实行网络大集体备课。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大集体备课坚持“分工协作的个人电子备课-交流互动的集体网络研讨-学科带头人集中网上修正-教导处网上业务把关-课堂跟踪网络提交反思”的备课程序,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借助网络高效运转,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二、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使用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教育的难题,提高教育的效益,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我校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从信息化技术特点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础,着力探索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化课程开发和扩展教育范围,具体做法如下:

(一)“三个措施”规范管理: “三个措施”是:制度规范、技术服务、技能培训。1.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高效运行。制度保证设备高效运转,制度约束师生正确运用,制度规范信息工作程序。一是制定《网络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网管员任职条件和职责权限;二是制定《网络中心管理制度》,对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环境设备等的定期维护以及文档资料、网络安全、应用软件使用管 理等做出明确规定;三是《教育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保障网络安全、文明、畅通;四是《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规定计算机教室管理、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职责、学生上机学习守则等;五是制定《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规范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六是制定《办公电脑上网管理制度》规范教职工工作机的使用;七是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保证校园网络安全运行。2.建设专业技术服务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信息技术属于高科技,没有专业技术服务支撑势必影响工作。我校现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三人,以此为主,各年级、各部门抽调一些有信息技术基础的同志担任技术服务员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学校信息设备出现问题后,由本年级、部门技术服务员进行维护,如不能解决,上报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由专业教师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解决,报请学校或直接联系上级电教部门求助。3.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我校一贯重视教师信息技能培训。一是走出去、请进来。派专业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组织教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专门技术人员来校上课等。二是开展校本培训。学校制定并实施《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10课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各个方面,培训之后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个个合格”。三是以赛促训,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多媒体软件大赛、电脑制作大赛、多媒体辅助教学优质课评选、课件制作展评等,以赛促训,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应用水平。

(二)“五个方面”落实应用: 学校信息化必将遍布学校工作的角角落落。我校在信息化设备使用过程中,首先主要抓好如下“五个方面”:办公管理、教学教研、科研师训、文体德育、平安监控。1.信息技术构建无纸化办公管理。一是利用学校网站构建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平台。日常通知通告、检评公布、文件传达等都在校园网上进行。二是利用互联网服务进行教干教师管理。如教干管理。我们要求全体教干每天上班先要登录县局网站查看有无新的工作安排,查阅自己的邮箱有无工作邮件,下午放学前再看一遍,保证工作没有遗漏。我们要求各值日校长要将当日值班记录于次日8:00前提交校长邮箱、教干轮流值日管理心得体会于每周五放学前提交办公室邮箱、教干教师每周听评课记录、各备课组大集体备课材料皆于每周五上午12:00前提交教导处邮箱;学校各种工作安排和材料上报也都通过网络进行,快捷、节省、高效。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教研。一是我校现有两口学生微机室,基本保证开足信息技术课程;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观念,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教与学的过程,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有利于创设情境进行情感教学,有利于展示直观教学资料辅助学习。三是扩展教研活动,实现教师专业提升。在基于网络技术的大集体备课活动中实现“三个共享”:共享教学设计、共享教学反思、共享教学案例。3.信息技术应用于科研和师训。一是“学校管理课题化”的校本科研。即本着“问题即课题、管理即研究”的思想要求全员参与校本科研。校长带头承担“学校管理课题化”大课题,中层职能部门分别承担“行政管理组”、“学科教学组”、“班级管理组”、“教辅岗位组”分课题,全体教职工都有各自的子课题。整个课题就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以前我们要指导老师填写各种表册,撰写方案、总结等,工作浩繁,信息化的应用使得课题研究简单直观易于操作。二是发挥网络优势,构建教师专业师训平台。我们依托信息化,建设“一刊二坛三网”师训平台:“一刊”指教科室主编的校刊《远航》,主要发表教师教学教研成果,除了在 采编、排版、印行各环节运用信息设备外,学校网站还发布电子版。“二坛”指“教师论坛”和“联研论坛”。学校每周五放学后的全体教职工例会间周举行“教师论坛”;“联研论坛”是借助区域联研活动,定期举行主题论坛活动。把讲台让给一线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三网”是依托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构建网络教研、集体备课、科研平台。一个是以学校网站为依托的以网络办公为主网络平台;二是以教务通为依托的以开展大积极备课为主的网络平台;三是以教研网为依托的以开展网络学科教科研为主的网络平台。4.信息技术运用于文体活动、德育教育等。一是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开学初组织学生网络收看“开学第一课”;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冲浪”;适时通过网络了解重大新闻时事等。二是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专门开通QQ热号,利用网络交谈这种轻松、快捷、隐秘的特点,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了解,目前80%的学生都有网络寻呼号码,班主任成为他们的“好友”,通过网络交流与学生增进感情,及时引导学生的不良倾向,遇到不方便当面沟通的问题用网络来疏导。三是信息技术也很好的帮助我们开展常规文体活动,如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5.信息技术网络监控构建平安校园。目前,我校建有学校视频监控网络系统一套,实现校园安全的监控指挥,确保构建一个和谐平安的健康校园。校园视频监控网络能够进行全校各重要区域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录像存储等,图像清晰流畅,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学校其他联网电脑上即时调取观察。

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设想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保证先进的技术能及时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

(二)实现校务管理数字化。未来三年的设想是学校所有管理均实现数字化,做到管理信息均能采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传输都能运用校园网,教师人人都能、都喜欢用网络办公。

(三)建立与课程配套,丰富充实的多媒体资源库。目前学校有一定的多媒体资源,但管理不够完善,高质量与教学切合度高的多媒体资源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今后逐步分项建立四个库: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课件资源库;与教育活动配套的多媒体素材库;用于教学研究的科研资料库;教师教育个案库。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教师都能自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还有部分老师水平很低,今后尽快对老师进行课件制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网络运用技术的培训。

上一篇:寝室工作总结下一篇:重症医学主治医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