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共10篇)
核心提示:王 祥 陆方善 翁玉根 孙秀生(南京市农林局)摘 要:这几年,由于对动物产地检疫重要性认识不清,我市部分区县产地检疫工作趋于滑坡状态,市级产地检疫工作基本排在全省中下游。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经过调研,...王 祥
陆方善
翁玉根
孙秀生
(南京市农林局)
摘 要:这几年,由于对动物产地检疫重要性认识不清,我市部分区县产地检疫工作趋于滑坡状态,市级产地检疫工作基本排在全省中下游。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经过调研,本文从产地检疫概念入手,认真分析现阶段我市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对我市动物防疫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产地检疫;问题;对策
一、产地检疫目的与意义
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决定了动物检疫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如果失去了这条原则,检疫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根据这一原则,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动物进入流通之前,也就是放在生产饲养环节。在产地检疫时,通过查验《动物免疫证》或免疫耳标,对不按规定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的个人或单位依法进行处理,实施补免,达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所以说,产地检疫是搞好防疫工作的重要手段。
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饲养、生产场地前,由动物检疫员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依据《江苏省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规定,产地检疫主要查验动物是否健康、偶蹄动物是否佩戴耳标、是否有《动物免疫证明》、动物是否达到休药期等事项,合格者回收《动物免疫证明》,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管理相对人凭《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收购、运输动物。
产地检疫是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通过产地检疫能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及时扑灭疫情,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情传播。如果产地检疫不规范,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就会流入市场,造成疫病的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给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二、产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殖业者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养殖户对产地检疫认识不够,认为产地检疫只是为了收钱,不理解检疫工作的真正目的和作用,特别是部分招商引资过来的饲养场,管理难度大,且出场的畜禽大多不在本地销售,往往在销售或上市前不报检,甚至想方设法逃避检疫。
二是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区县政府对产地检疫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镇街一级行政领导主观上对“以监督促检疫、以检疫促防疫”中“以检促防”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产地检疫对疫病防控的重要性,把产地检疫工作与防疫工作分割开,导致业务单位存有畏难情绪,认为产地检疫不但购买票、证,增加成本,且需大量人员才能开展此项工作,阻滞了产地检疫的开展。
三是服务措施不到位。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管辖范围广、地域分散、交通成本高、检疫人员收入低、养殖户抵触情绪等情况,有的镇街、村虽然设置了报检点、报检电话,但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经常出现报检时人不在,报检后人不到,个别检疫员敷衍了事,甚至不看动物就出具检疫证明,违背了产地检疫的实施程序,无法达到产地检疫工作的最终效果。
三、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工作重视度。产地检疫是动物卫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是扑灭动物传染病的源头,也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的起点。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产地检疫工作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重要一环,并将产地检疫推进工作纳入政府防疫责任状中,制定出场报检的强制性政策,打击、制裁未经产地检疫出场行为,确保产地检疫工作推进力度。通过印发传单、制作展牌、广播电视宣传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还可以镇街兽医站为咨询点,提供无偿咨询服务,使广大饲养经营者认识到产地检疫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二是加快镇街兽医体制改革,加大推进产地检疫力度。加快区县产地检疫推进力度,加大对区县的考核,在维持财政对检疫收费上缴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建议从《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票证上缴费用中按照一定比例,对区县进行奖励,调动区县实施产地检疫的积极性,细化产地检疫工作中各环节管理制度。加快镇街兽医体制改革,落实镇街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员,专司产地检疫工作。组织动物检疫员、协检员进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培训,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检疫人员。实施检疫员、防治员分片监管,责任到人,细化考核奖惩制度等措施,对在产地检疫工作中,工作马马虎虎、没有责任心和知法犯法的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做到奖罚分明。
1 产地检疫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民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工作虽然挂牌早, 但检疫工作的落实只是近几年的事。近年来民和县虽然推行动物产地检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各乡镇站报检点的设置, 但检疫相关配套建设尚不完善。目前, 虽然在八大集镇的乡镇中产地检疫开始实施,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该项工作开展面狭小, 不够深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养殖户数量多, 居住分散, 检疫难度大
民和县是青海的东大门, 是海东地区农村大县之一。全县总面积1 780 km2, 下辖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 现有牲畜存栏65.93×104头 (只) , 从业农户72 799户、351 091人, 养殖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 饲养方式以散养为主, 到户检疫具有工作量大、检疫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 而且乡镇畜牧兽医站由于人力和经费的严重不足以及交通工具的缺乏, 不能全面深入实施产地检疫, 而相应的收费数额少, 难以保证工作的深入开展。
1.2 宣传工作不到位, 养殖户报检意识不强
由于经费不足、农户人口居住分散等原因, 产地检疫宣传工作没有深入和到位。很多养殖户及干部群众没有认识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还不能积极支持工作, 同时对产地检疫的具体要求、做法和一些合理的收费, 尚未完全理解和接受, 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主动报检意识不强、在畜禽产品上市或销售前不报检、逃避动物产地检疫的现象比较普遍。
1.3 检疫人员数量少, 工作量大
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实施动物防疫检疫的主体机构, 一方面承担本辖区的动物防疫、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另一方面也负责本地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在22个乡镇兽医站中仅有41人取得动物检疫员资格, 承担1 780 km2面积内65.93×104头 (只) 畜禽的防疫和产地检疫, 工作量巨大。自2001年起民和县财政局出资为22个乡镇配备了318名村级防疫员, 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参入春秋两季动物强制免疫, 产地检疫工作还是依靠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落实。
2 对策和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使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要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媒体以及经常深入到乡镇举办培训班, 书写板报、宣传栏、条幅, 开设咨询台, 散发宣传材料等方法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理解、有利于产地检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使《动物防疫法》真正深入人心, 取得养殖场 (户) 对产地检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2.2 建立完善三级管理组织, 加强对产地检疫员的培训
为把工作落到实处, 民和县检疫站一手抓组织管理, 一手抓队伍建设, 根据《动物防疫法》结合民和县工作实际情况, 制定产地检疫实施细则。在县乡、村管理上采取目标责任制, 即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县站成立监督稽查大队, 配备高素质人员, 对全县22个乡镇产地检疫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协助乡村产地检疫员解决实际问题, 查处违章违规人员, 维护产地检疫执法形象。检疫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开展检疫工作的关键, 直接关系到检疫的质量和水平, 必须从多方面加强学习和培训, 进一步提高检疫人员政治思想素质, 增强法制观念, 掌握执法办案程序, 熟练应用检疫业务知识, 为全面推进民和县产地检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村级防疫员具有防疫工作经验和兽医卫生知识, 又有一定文化水平, 再经县站集中培训、考试合格后分散到各行政村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可以提高产地检疫率。
2.3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操作性强的产地检疫管理办法、检疫人员岗位责任制、检疫工作制度、兽医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以制度约束检疫人员的行为, 以法律、法规来规范检疫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使检疫员做到履行职责、文明服务、严格执法。对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情况推行目标化管理, 对各项检疫指标进行细化量化, 制定奖惩办法, 对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情进行定期检查, 动态考核, 奖优罚劣。对于不执行收费标准、只收费不检疫等违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查处, 保证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抓好定点屠宰场的监督管理, 做到凭证屠宰
实行定点屠宰的乡镇, 有畜禽进宰场的养殖户一律凭产地检疫证明和运输证明方可入内, 无证者除补检并加倍收费外, 还要按照产地检疫实施细则规定对动物来源地的产地检疫员视情节严重进行处罚, 以增强产地检疫员的责任心, 促进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2.5 建立保健网络, 做好畜禽登记建档
福建省建瓯市畜禽养殖业比较发达,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情况,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动物产地检疫模式。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熟悉了解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组织与开展,并注意总结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新做法、新经验,使之得到提高和推广,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驻场监督法
驻场监督法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出检疫人员,常驻大型饲养场、养殖小区实施动物防疫监督,从而保证产地检疫的实施和检疫质量的落实。本方法适合经济发达区,适用于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畜牧养殖业,其关键在于健全的防检监督和先进的防检监测手段。
二、监促防检法
监促防检法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综合运用动物防疫监督法,推动动物产地检疫的开展和落实。
本方法适用于在全面实行定点屠宰和规范的动物交易市场基础上,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建立驻场监督办公,对供屠宰和交易出售的动物要查验畜禽标识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本方法适用于散养和偏远地区。
三、防检结合法
防检结合法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开展产地检疫时,以健全的动物防疫档案和防疫责任制为基础,实现防检结合,落实产地检疫工作。
防检结合法产地检疫,适用于分散的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此法建立在健全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基础上,对防检疫人员实行分工划片,定岗、定责、定人,建立动物产地防检疫岗位目标责任制,使辖区的养殖村、场、户与防检疫人员一一对应。对饲养的动物建立档案,实行一村一场一档案,一户一账页,存档在基层站,由责任区的防检疫人员掌握在手,适时到村入场入户进行动态管理,开展产地防检疫工作。基本方法以防检疫责任制为基础,防检疫人员入场入户监管为措施,建立“户籍式”动物档案,实施“片警式”管理方法,开展防疫、检疫工作。
四、社会自律法
社会自律法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协调畜牧兽医学会、养殖协会和其他经济组织,规范动物防疫行为,推动动物产地检疫的开展。
此办法适用于外地收购和散养动物出售。建立在基层动物检疫站、山区路口、交通枢纽地带和市场等地的动物防疫检疫报检处基础上,组织吸收动物收购贩运经济人和合作组织加入学会和协会,宣传、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制度,使他们能自觉遵守,积极配合做好防检疫工作。基本方法以“报检报验处”为基础,“社会团体组织”为措施,建立动物防检报告制度,派出人员进行防检工作。
五、行业服务法
行业服务法产地检疫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运用畜牧兽医系统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开展技术信息服务促进动物产地工作的开展。通过防检疫机关优质、有效、产业化的服务,为经营者提供帮助,解决动物交易活动中的买卖难题,使被管理者自觉服从管理。适用于各种散养动物的防疫检疫管理。
本方法以畜牧兽医服务组织为基础,法制管理与技术服务相给合为措施,建设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沟通产、供、销市场信息,结合为动物及其产品交易、运输、经营提供服务,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六、村级防疫员管理法
利用村级防疫员搞好产地检疫。本方法适用于各行政村、自然村,以动物防疫员和动物销售人员为基础,经培训选设1~2名助理检疫员,主要负责产地检疫的基础信息工作,发现在产地有收购、外运、买卖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乡镇站)报告,并协助动物检疫员进行临栏检查。助理检疫员的报酬由检疫收费中给予适当补贴解决。
生成时间:2009-07-08 发布时间:2009-07-08 信息索取号:013-40309001 点击次数:1881
产地检疫工作总结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产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我们全体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根本任务。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对于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人民群众食肉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09年产地检疫工作,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半年来共检疫猪5689头,牛526头,羊36390头,鸡25025只,其它361只,现将前半年产地检疫工作展开情况总结如下:
一、周密部署,确保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产地检疫由于数量零散、交通不便、群众接受难等因素影响,一直是我们检疫工作中的难点。为促使这项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我所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县、市区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了《长武县产地检疫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今年产地检疫各项事宜。同时,积极与农业局联系,取得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任局长主持,在农业局会议室召开了产地检疫座谈会,充分征求各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台了《长武县产地检疫实施办法》,并以该办法为依据,进一步制定下发了《长武县农业局关于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通知》及《长武县关于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通告》。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为我县产地检疫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产地检疫知晓率。
今年,我所把《动物防疫法》宣传作为产地检疫有序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使宣传工作不流于形式,我所确定了以畜禽交易市场和屠宰场为主的重点宣传场地,以规模养殖场(户)、牲畜经纪人、运输户为重点的宣传对象,集中2个月时间通过电视、录音、传单等形式面向社会进行了深入人心的宣传。并在全县5个畜禽交易市场、11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张贴了产地检疫通告和宣传资料。半年来,累计出动宣传车辆30余次,散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张贴产地检疫通告200余张。通过为期2个月的大力宣传,使群众充分认识到了产地检疫的重要性,主动报检的多了,逃避检疫的少了;凭证交易运输的多了,无证经营的少了。
三、调查摸底,准确掌握畜禽存栏现状。
按《实施方案》安排,从4月份开始,我所进入了调查摸底阶段。调查摸底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准确掌握各乡镇、各养殖场(户)畜禽存栏与分布,才能科学合理设置报检点,才能及时开展产地检疫,杜绝逃避检疫现象发生。我所县境内检疫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地毯式调查摸底行动,详细准确地掌握了我县畜禽存栏及分布情况,为报检点设置及检疫员配备提供了科学依据。截止5月底全县存栏生猪7.22万头,牛0.86万头,羊5.27万只,鸡4.02万只,并与33个规模养殖场签定了产地检疫协议。
四、设立报检点,健全基层检疫队伍。
按照《长武县产地检疫实施办法》规定,我所在全县设立了11个基层报检点,每个报检点配备2-3名检疫人员,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产地检疫任务,有集市的乡镇同时承担上市活畜及肉品的检疫。明确了检疫员的劳动报酬(按检疫收入的40%予以兑现)。报检点设置完成后,我所首先对各检疫员就法律法规和检疫知识技能进行了学习培训,随后为各报检点统一制作了公示台,为检疫人员及时发放检疫票据,并配备了必要的检疫用具。在我所监督指导下,各报检点工作均进展顺利。五、三管齐下,共同推进产地检疫报检制。报检制是产地检疫的基本制度,但是由于养殖场(户)一则对报检缺乏认识,二则怕承担检疫费用,致使报检制度难以落实。为进一步提高产地检疫覆盖率,我所加大了对交易、运输、屠宰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在乡村道路上增设执法人员,加大了对无证运输违法行为地打击力度;在活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加派执法人员,严格查验、回收检疫证明。对未经检疫的牲畜,一律加倍收费;对未经检疫货主又不同意补检的一律不得进场,有力地促使了报检制度的落实。
六、存在的问题
1、群众报检点意识不强,报检制度尚未完全落实。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屠宰、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以及出售或者运输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但是广大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对产地检疫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检与不检并不影响自身利益,还可节省检疫费用,因此心里上存在侥幸,主动报检者为数不多。
2、没有与产地检疫相匹配的交通工具和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于产地检疫是到养殖场、点实施的检疫,路途遥远、量大、面广,且牲畜出售机动性强,随报随检情况较多。过去一人一车(自行车)一器(听诊器)一计(体温表)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型势下产地检疫工作之所需。
3、对基层情况不够了解,对养殖户情况不熟悉。
目前,我所与规模养殖场已签订了产地检疫协议并定期深入养殖场、点执行监管任务,但是和散养户联系不密切,有些散养户时有时无,致使检疫人员难以准确掌握其饲养数量、品种、出售等情况。
七、改进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产地检疫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抓好落实。
2、加强宣传。采取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产地检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养殖户树立疫情大于风险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主动配合我所检疫人员落实报检制度。
3、密切与基层兽医站及防疫人员的联系。
基层防疫人员每年开展两次春秋防疫,常年进行适时补针,对各养殖户情况了如指掌,加强和基层防疫人员的联系,互通信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进一步推行产地检疫签约式管理模式。通过与规模养殖场签订产地检疫报检协议,带动周边散养户树立产地检疫报检意识。与牲畜经纪人签定产地检疫助检协议,协助我所共同完成产地检疫工作。
5、加大对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和运输环节的监管力度。查处一批不执行牲畜凭产地检疫证明交易、运输、屠宰的违法行为,并予以严惩,使一些心存侥幸的人望而止步。
总而言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产地检疫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保质保量完成产地检疫工作任务,确保我县人民食肉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实行动
物检疫申报制度,根据工作需要,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了16处动物检疫申报点。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对于未经检疫私自出售或者运输动物、动物产品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行负责。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八条 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
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第十四条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经检疫符合下列条件,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一)来自非封锁区或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户);
(二)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三)临床检查健康;
(四)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五)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乳用、种用动物和宠物,还应当符合农业部规定的健康标准。(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提高牲畜二维码耳标佩戴率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10〕23号的要求,全面推进猪、牛、羊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实现耳标佩戴率达100%,坚决查处牲畜出栏时才加施耳标的行为,如发现牲畜未按规定佩戴耳标的,要按《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动物检疫申报点报检电话举报电话
以上告知书内容我看过,我保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
办法》等有关规定,并按要求执行,如有违反,按法律规定接受处罚!
签名: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关键环节。为了将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减轻动物防疫、屠宰检疫环节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县畜牧兽医管理局主管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三、动物产地检疫限定在我县境内的区域间和乡镇间开展,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官方兽医实施检疫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聘用委托具备条件的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组、养殖场的相关人员作为助检员、协检员,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四、委托动物产地助检、协检人员必须签订委托责任书,相关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执证上岗。
五、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原则上以在区域间设立报检中心,在乡镇间设立报检点为主,有条件的可在养殖村组设立报检处,没有条件的设立村、组、场报检协检员,并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及相关人员电话和地址及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六、检疫申报:
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出售、运输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产地检疫报检中心和报检点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四)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申报检疫。
(五)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六)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七)由外县外省调入我县动物或动物产品必须持有效检疫证明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实施查证验物和抽检。证明过期、证物不符或抽检发现问题的,实施重检,检出不合格动物和动物产品一律进行隔离或无害化处理。
(八)申报检疫采取申报单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七、检疫与出证:
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经所在地检疫人员和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离开产地。
(一)动物:
1、本辖区未划定为疫区、疫点。
2、临床检查健康,食欲、静态、体温、体表、精神等均正常。
3、持有有效免疫证明或免疫档案,猪、牛、羊佩带有合格动物标识。
4、检疫未发现规定的动物传染病。猪未发现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牛未发现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未发现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绵羊痘羊和山痘、小反刍兽疫、炭疽。;家禽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鸭瘟、小鹅瘟、鸡白痢、鸡球虫病。;蜜蜂未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兔未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瘟)、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犬科动物未发现狂犬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利什曼病。猫科动物未发现狂犬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
5、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应符合符合国家规定。
6、由外县外省调入我县的种用、乳用和幼畜、雏禽必须按规定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和审批手续报告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并经重检合格后隔离饲养15至21日后方可混群饲养。宠物犬、鸟应由户主隔离15至21日后方可交易和移动。
7、县境外动物运输车辆和县内外出运输动物车辆,实行定点清洗消毒和装卸制度,禁止以上车辆在我县进内走村串户收购装卸动物,防止外县动物疫病传入我县。
8、检疫出证按国家规定由法定人员(官方兽医)出具规范的新式检疫合格证明或标志,有效期最长为七天。
(二)动物产品:
1、种用动物精液、卵、胚胎、种蛋的供体动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供体动物符合动物健康标准;农业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供体动物的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农业部规定。
2、骨、角、生皮、原毛、绒等产品按有关规定消毒合格;
3、胴体肉品和袋装生肉品必须检疫合格盖章,并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或加封合格检疫标志。
4、检疫出证按国家规定由法定人员出具规范的新式检疫合格证明或标志。有效期最长为三十天。
八、检疫收费及消毒收费:
按陕西省物价局、财政厅陕价行发【2011】160号文件执行。如下表:
(三)消毒收费按国家财政部、物价局规定每平方米0.2—0.4元收取。
(四)动物产地检疫收费资金用于检疫设备改造和未纳入财政供养的聘用助检员和协检员劳动报酬使用,不纳入财政调节项目。
(五)保障中、省、市动物检疫业务项目的落实,其他单位不得挤占或挪为它用。
九、动物产地检疫的监督管理:
(一)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定期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监督检查活动,依法查处拒检、逃检、漏检、错检案件,全县动物凭动物标识和检疫合格证明出售、运输、屠宰,动物产品凭检疫合格证明或检疫标志运输、销售、贮藏、加工。
(二)各屠宰厂查验回收动物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没有动物标识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禁止入厂屠宰。
(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不按规定实施动物产地检疫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处罚,确保各项检疫工作正常开展。
十、动物产地检疫关乎我县的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关乎全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各镇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同心合力,协助畜牧部门搞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镇政府及所属办事处、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组要全力协助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做好动物产地检疫的宣传、动员、工作,教育养殖场户积极配合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食品药品、工商、交通、卫生、及各级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搞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交易、运输、屠宰、销售、贮藏、加工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促进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1产地检疫工作现状
华亭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 共辖10个乡 (镇) , 1个工业园区, 114个自然村, 有8个活畜交易市场, 设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 乡 (镇) 兽医工作站11个, 共有检疫人员34名。2008年以来, 我们对华亭县的地理环境及养殖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总体情况是:华亭县80%以上是山区, 山大沟深, 交通不便, 畜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饲养条件简陋, 饲养方式单一, 以散养为主, 且畜禽养殖比较分散, 跨省牲畜交易频繁, 疫情风险较大, 为此, 我们制定了华亭县产地检疫实施方案, 在交通相对便利、养殖重点村、交易频繁的地方合理设置产地检疫报检点, 每个乡 (镇) 均设置报检点, 累计设置33个报检点, 并公布了报检电话、检疫人员姓名、产地检疫须知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监督电话, 检疫人员24h值班, 做到随叫随到。同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档案资料管理, 严格产地检疫申报、检疫、畜禽出栏补栏、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各项记录, 通过两年的运行, 产地检疫工作取得了—定的成效, 受检率明显提高, 但与实际出栏畜禽数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产地检疫只占出栏畜禽总量的30%左右。
2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淡薄
群众报检意识不到位, 群众对产地检疫不很了解, 法制观念淡薄, 认为检疫要收费, 主动报检的少, 逃检、拒检、拒绝交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多数动物贩运、屠宰户受利益的驱动, 逃避检疫, 部分不法商贩采取钻山进沟、沿山绕梁、深夜偷运或走村串户收购贩运畜禽等方式逃避产地检疫, 给产地检疫工作有效实施, 带来了一定难度。
2.2产地检疫力量薄弱
检疫人员少, 非专业人员占的比例较大, 多年来乡 (镇) 检疫人员没有得到补充, 检疫人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 加之接受培训的机会少, 检疫水平不高, 不能全面很好地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2.3检疫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检疫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检疫人员责任心不强, 经常出现报检时人不在, 报检后人不到的情况, 挫伤了群众报检的积极性, 再加上产地检疫本身就有工作量大、地域分散的特点, 个别检疫员敷衍了事, 甚至不看动物就出具检疫证明, 使产地检疫失去自身的重要意义。
2.4对逃避产地检疫的查处力度不够
虽然和养殖场 (户) 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了养殖档案, 但没有及时对出栏情况核对, 使相对管理人出栏畜禽时, 存在侥幸心理, 没有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申报检疫。有些贩运户走乡串户, 进行收购, 也没有申报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主要是监督检查人员少, 经费短缺, 没有对逃避产地检疫的当事人及时立案处罚, 另外, 县乡两级检疫脱节, 信息不畅, 配合不到位, 对出现逃避、抗拒检疫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查处。
2.5没有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
我县有八个活畜交易市场, 大多指定在河滩场地, 四周没有围墙, 活畜交易市场大多数由畜禽交易员承包, 管理不到位。在检疫人员较少的情况下, 畜禽凭产地检疫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很难做到, 给产地检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
3产地检疫工作的建议
3.1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根据《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 动物产地检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要明确检疫任务, 责任区域, 做到定岗、定人, 奖优罚劣, 实行末尾淘汰制, 激发检疫人员对搞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3.2强化宣传, 营造氛围
实施畜禽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基础环节, 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 防止疫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全面启动产地检疫工作, 要利用广播、电视、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 深入、广泛地宣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让广大群众知道开展产地检疫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各种畜禽疫病, 促进畜产品流通。把产地检疫工作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从而推动产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加强产地检疫队伍建设
产地检疫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任务艰巨, 建设一支业务精良, 作风优秀、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产地检疫人员队伍是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关键。
3.3.1补充检疫人员, 招聘协检员:
近年来, 乡 (镇) 兽医工作站人员少, 且老龄化, 要尽快招收近几年畜牧兽医院校毕业的大专生来充实检疫力量。同时要将符合条件的村级防疫员按程序招聘为协检员, 逐步建立协检员队伍, 全面推行村级协检员通报信息、乡级检疫员实地检疫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员动态督查的产地检疫模式, 更好地产地检疫报检制度, 促进产地检疫工作上水平。
3.3.2做好检疫员、协检疫员的培训工作: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 定期对检疫人员、协检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检疫技术的培训, 经考试合格后由动物卫生监督所颁发结业证书。通过培训, 不断提高检疫人员、协检员的执法水平和检疫质量, 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意识。
3.4搞好养殖动态监管
及时掌握当地的实际养殖状况, 是搞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前提。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和规模养殖场 (户) 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发放养殖档案,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管, 各乡 (镇) 兽医工作站要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 (户) 加强日常监管, 每月至少监督检查一次, 及时掌握辖区内规模养殖场 (户) 的养殖种类、存栏量、出栏量、免疫、检疫、发病、用药、死亡和无害化处理等动态信息, 通过加强动态监管, 及时查处逃避检疫案件, 促使畜主主动报检。
3.5严格动物产地检疫的操作程序
一是正确理解产地检疫是畜禽离开饲养产地之前的检疫。二是了解疫情, 确定动物是否来自非疫区。三是查验免疫证明, 畜禽是否佩带标识, 强制预防接种的项目是否在有效期。四是临床健康检查, 包括静态、动态、食态, 个体检查、视诊、触诊、叩诊、听诊体温、排泄物等。五是出证, 符合规定的健康的动物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3.6建设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
建设规范的畜禽交易市场, 使畜禽凭产地检疫合格证进入市场交易, 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市场进行消毒, 防止疫病的传播。
3.7实行报检收费从优, 加大逃避检疫处罚力度
关键词:措美县;动物检疫;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90-02
动物检疫工作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要求日益增加,家畜及畜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动物检疫成了群众吃上“放心肉”的必要手段。
1 动物检疫工作及体系现状
措美县位于西藏山南市南部,全县辖2乡2镇16个行政村,人口1.4万余人,平均海拔4 500m,年平均气温为5.2℃,年降水量400mm,四季不分明。总面积4 549.04km2,其中耕地面积0.1万hm2,草场面积37.11万hm2。措美县是山南市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展牛、羊等养殖,兼顾少量种植。2015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140 901头(只),其中大畜28 163头,羊112 354只。牲畜总出栏数76 876头(只),其中大畜10 328头,出栏率4.74%,羊62 079只,出栏率28.51%。
措美县兽防站人员1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助理职称3人,技术员5人,大专以上学历10人。年龄状况:30岁以下7人,30~39岁1人,40以上4人。2乡2镇的兽防所人员共8人,其中助理职称2人,技术员4人。年龄状况:30岁以下6人,30~40岁2人。
全县村级防疫员共71人,从文化水平上看:初中文化22人,占30.99%,小学文化49人,占60.01%。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16人,占22.54%;30~39岁11人,占15.49%;40~49岁15人,占21.13%;50岁以上29人,占40.84%。从业年限:3a以下5人,3~10a12人,10~20a17人,20a以上37人。
目前措美县还没有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动物卫生检疫体系,检疫监督工作由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兼职,负责全县动物检疫和技术指导。乡镇政府缺乏必要的专业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现有的村级防疫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识。面对种类多样的动物及其产品,在缺乏必要检测仪器设备的辅助下,仅凭肉眼观察、触感、气味等感觉和工作经验去判断,难免在检疫过程中出现纰漏。因此,面对发展所带来的动物及其产品安全问题,如何确保动物卫生检疫工作安全,一直困扰着措美县畜牧兽医工作者。
2 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检疫监督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缺乏 目前,我县动物检疫只属于兽防站的一项日常工作事项,同一人兼职动物疫病防治和检疫的情况便是比比皆是,常将两者混为一谈。没有单独的检疫机构,导致检疫的权利、责任、义务难以展现出来。动物检疫工作长期处于资金配备不足,硬件和软件不能配套,毫无检疫监督制度的状态。受到高原高寒环境的地理限制和交通障碍,专业人员极度匮乏,更加剧了检疫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深入到每家每户,大部分农牧区已经成为动物检疫工作的盲区。
2.2 产地检疫难度大 动物产地检疫是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是掌握家畜在饲养过程中发生疫病、疫情和防疫工作的最初环节。措美县是以传统畜牧业为主,养殖户及农牧民普遍认为经过了春秋2次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后,自家饲养的牛、羊身康体健,不会发生疾病,忽视了产地检疫重要性,在动物上市或销售前不报检,甚至逃避检疫。部分领导干部对产地检疫重视不够,不能及时安排检疫人员到实地进行检疫。检疫人员对检疫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加上责任心不强,不按相关规定进行检疫,常常只为收费而检疫,影响了产地检疫的有序化进行。
2.3 无定点的牲畜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管理混乱 措美县农牧区面积广,县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相距甚远,交通运输十分不便。县缺乏专门的屠宰场和交易市场,动物及其产品无法得到检疫和监督,私屠乱宰现象非常严重,检疫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牧民屠宰牲畜时,内脏常被丢弃在野外,有时被野狗叼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蔓延,甚至传播。动物皮毛、牛、羊蹄、骨骼等被随意丢弃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小部分动物及其产品,会于每年年底的山南市物资交流会期间销售;大部分被卖到拉萨或省外,且商贩经常逃避检疫。
2.4 检疫人员业务水平低 我县检疫人员是既从事兽医工作,又从事动物检疫,知识老化,没有进行过系统科学的动物检疫教育和培训。因此,他们常常在工作中只凭经验判断是否有病,其业务知识、技术水平达不到动物检疫工作的要求。
2.5 经费不足,检疫设备缺乏 经费的投入是保障动物检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仪器设备是检疫的骨架。我县对动物卫生检疫工作没有足量经费投入,缺少检疫设备,检疫人员仅凭感觉和经验无法保证检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落实动物检疫工作十分困难。
3 强化动物检疫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识 措美县的检疫工作主要是在农牧区进行,其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农牧民,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他社会人员宣传。由于人民群众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识还不高,对检疫流程陌生,不能积极配合、协调检疫工作,因此检疫工作进展不大。面对这些情况,县里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宣传制度,每年定期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相关资料,如《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检疫挂图等,使社会人员充分认识到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加强与商务、工商、食品安全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位,争取他们的理解、配合、支持,将检疫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动物及其产品的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检疫人员要下乡进村入户,到实地对乡(镇)干部、村干部、农牧民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确实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引导其自觉接受动物检疫。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复杂性的认识,才能做到群防群治,自觉参与动物检疫,减轻检疫人员的工作阻力。
3.2 调整机构,加强检疫队伍的建设 设立专门的动物检疫监督机构,在各乡(镇)设立动物检疫申报点,以加强全县动物检疫工作。同时,要对现有的检疫队伍进行能力提升,积极引进动检人才,聘请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乡(镇)技术员及村级技术员为检疫人员,保障县、乡、村三级动物检疫工作顺利进行。加强三级动物检疫员的培训,更新检疫知识,增强其对检疫工作的认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检疫工作。
3.3 从源头抓起 加强产地检疫 措美县应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责任心强的基层检疫队伍,发挥他们的地理、风俗、经验优势,积极开展产地检疫。通过产地检疫,及时发现病源,消灭传染源。要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检疫程序进行检疫,做好产地检疫的登记制度,规范检疫证的管理、发放和使用。
3.4 规范牲畜屠宰和交易,加强监督管理 设立定点的屠宰和交易市场。牧区应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屠宰和交易,屠宰场应配备污物处理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农区居住较分散,应结合当地运输条件设定屠宰场,规范牲畜交易,加强检疫监督和管理,改善目前混乱的交易市场。
3.5 加强培训 提高检疫员业务水平 措美县政府及农牧部门应加强对检疫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更新老化的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技术水平。同时将培训的成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3.6 加大经费投入,更新检测设备 动物检疫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安全问题。动物检疫基础设施和检测仪器落后,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使得动物检疫工作停滞不前。面对越发复杂的动物疫病,应增加经费投入,购买必需的检疫设备,增强物资储备,确保动物检疫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巴桑普赤.试论日喀则地区动物疫病防检工作现状及对策措施[J].西藏畜牧兽医,2011(2).
[2]云旦顿珠.关于我县动物检疫工作的探讨[J].西藏畜牧兽医,2012(2).
[3]雷彩霞,蒋玉玲.拉萨市牛羊及其产品检疫监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藏畜牧兽医,2013(2) .
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不仅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也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进步,动物检疫关系到肉类产品的安全,也普遍受到了百姓的关注。动物检疫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百姓食品安全的保护屏障,因此推动检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1.动物检疫现状
1.1动物检验检疫工作还涉及到工商、税务、卫生、环境、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这是一项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仅凭畜牧部门的力量无法做到全面但是农村动物屠宰管理现状却是各单位受本部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定以及部门利益的驱使,各自为政、单独行动、很少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一些行政职能被分割,甚至存在互相扯皮推脱,无法形成整体合力管理,检疫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和开展,人为造成多头管理的“空档”。这种状况不仅发生有利益的方面重复管理,无经济收入的地方又出现真空管理的状况,使管理力度削弱,形成了农村动物屠宰不好管的局面。
1.2农村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不高
目前检疫工作已基本实现了运输检疫向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的根本性改变,在乡镇都设立了产地检疫报检点,实现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检疫工作的准确率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城乡市场供应的动物产品主要依靠各个养殖户的分散饲养,由于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分布过散,出栏时间不统一,使检疫工作面临成本高,报检率低,检疫率低等诸多困难,检疫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而且目前定点屠宰检疫的动物种类少、范围小,一些乡镇的定点屠宰检疫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屠宰工艺和手段落后,检疫措施无法落实到位。加之少数检疫人员为了降低出检费用,往往不到检疫现场实施临栏检疫或者检疫只靠肉眼观察,简单加盖检疫章了事,还存在个别人员将检疫证明交由动物交易商贩,代为行使检疫程序等行为,便检疫质量?y以保障。
2.建议与对策
2.1增强农民和养殖业户检疫意识
将畜禽按种用、乳用、役用按照进行分类,特别是猪、牛、羊等家畜应制定具体、明确规范的健康检疫标准,并随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狂犬病等及时调整有所侧重的检疫标准。针对各种不同的疫情对畜禽检疫规范及免疫时效期做相应调整。及时升级更新技术规范和畜禽标识,经检疫合格后出具的检疫证明应与现行的五种检疫证明相符合。避免免疫标识与免疫效果不符现象。政府可以给以养殖户适当的财政补助,用于补助他们的动物进行检验检疫,提高他们检疫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对恶意逃避检疫、以非法手段获取检疫合格证明的应加重处罚。以便引导养殖检疫逐步走向正规途径,减少动物养殖和经营的成本,也可以有效提高报检率;加重对违法经营活动的经济处罚,避免病死畜禽流向市场。
2.2政府部门重视动物检疫工作
产地检疫是动物疫病防控和肉类产品食用安全的基础,严格、高效、科学的产地检疫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具有领导责任的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工作,制定相应的动物检疫工作计划,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纳入地方财政全额预算管理范畴,为产地检疫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在人员编制、工作设施、办公条件、工作经费、劳动保护等方面予以改善,促进动物检疫科学实验研究。同时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配备先进科学的检疫设备、交通工具、取证办案设备设施,不断强化监督执法,充分发挥“以监促检”的积极作用。
2.3加大违法案的查处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结合传统宣传方式和信息时代的传媒优势,通过短信、微信、电视传媒等宣讲动物防疫、检疫知识;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栏等,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地进行动物检疫宣传工作。定期组织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向养殖户讲解检验检疫的重要性,做公益性技术的推广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群众对于动物检疫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私屠乱宰行为。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做好动物检疫部门配合工作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各种违法活动。
核心提示: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辖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总人口63.8万,其中农业人口46.5万,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县,也是辽宁省畜牧业较发达的县区之一。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于2006...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辖区面积2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总人口63.8万,其中农业人口46.5万,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县,也是辽宁省畜牧业较发达的县区之一。
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2月组建,下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检疫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县畜产品安全监督所等5个局直单位及11个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所。全系统共有职工280人,村防疫员310人。几年来,黑山县动监局以产地检疫工作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模式,相继召开了国家、省市多次产地检疫现场会,推广了产地检疫经验,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措施是:
一是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动物检疫网络。自省动监系统改革后,黑山县设立了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县动物检疫站和11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完善了村级防疫、检疫人员设置,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检疫网络,为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提供了组织和队伍保证。2007年,黑山县按照市动监局的部署,加大产地检疫工作力度,以方便群众、方便畜禽经营业户、利于检疫为原则,每个行政村设立1名协检员(经过考试、考核,发证上岗),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协检员名单和联系电话在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和检疫分站进行了公示。检疫分站工作人员主动为畜禽经营业户联系协检员,实行24小时检疫服务,随到随检。为了真正实现产地检疫到场、到户,黑山县实行产地检疫和外运检疫分离的方法。具体是区域所实施产地检疫,由其所聘用的协检员实施;县动检站实施外运检疫,在全县设立13个检疫分站,由县动检站聘用的检疫员实施。
二是规范管理,推动动物检疫整体工作。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印发了《黑山县动物防疫、检疫及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调整防疫、检疫收费标准的通知》和《黑山县动物卫生证章管理办法》等文件,并签定了县动监局与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县动监局和县直各单位,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和村防疫员,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目标管理和动物防疫监督行政执法责任的责任状。明确规定了防疫、检疫和监督人员的职责及责任追究,规范了防疫、检疫和监督人员的行为。加强对检疫员、经纪人培训,提高检疫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掌握执法办案程序,熟练检疫业务技术,提高经纪人的法律意识。同时,黑山县实行了监督力量下沉,共下派7名年纪轻、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任乡镇所所长,全县每个乡镇动物防疫监督所由县监督所派驻1名监督员,并委托了防疫监督权利,同时也签定了违约责任书。全县设立3个监督科,2个补检组,11个监督小组,划分责任区、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重点开展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督工作。加强对贩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经纪人和货主的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处理。为全面推进全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优化产地检疫模式。黑山县于2007年率先在全省实行“乡镇所+村协检员”的检疫模式,这一新的产地检疫模式在全省各地得到普遍推广和深化。“以乡镇动监所为中心,以村协检员为实施主体,协检员在乡镇人员的管理下具体实施产地检疫工作,以乡镇所分管该区域的检疫员的名义出具产地检疫证明的做法使产地检疫真正做到了临栏。于2008年又在这一新模式中融入检疫申报制,在县监督所的统一规划下设立检疫申报点,有的申报点设在村兽医室,有的设协检员的家中,有的设在饲养密集区或经纪人密集区。同时,对申报点建设的标准、申报检疫的程序等又做出了相应规定,成功的将检疫申报制融入这一新模式中。这一新模式也给广大养殖者申报检疫带来极大的便利。
四是规范产地检疫操作。通过“规范产地检疫申报材料”和“规范产地检疫操作程序”,将查验《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制度引入规模饲养场产地检疫工作,规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必须是近6个月内,县以上疫控中心最后一次的监测报告。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产地检疫时核查动物来源,用以验证《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报告》的全面性、可靠性。上述两项查验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产地检疫工作质量,而且极大的促进了疫病监测工作、外引动物监管工作、例行性监督检查等工作的实施,成功地利用产地检疫作用促进和保障监督等其他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检疫、监督联动的良好格局。
五是主动出击,广泛收集防疫信息。深入贯彻落实例行性监督检查制度,饲养量定期核查比对制度、有奖举报制度等是 “预防性、常态化管理”监督理念的具体体现。黑山县将上述措施做了进一步发挥,将预测动物出栏时间结合在例行性检查和饲养量定期核查比对等工作中,按预测的出栏时间主动上门实施检疫,不仅体现了执法与服务并行,也给工作带来了主动。
产地检疫工作成功开展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黑山县连续四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达到了以检促免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末,全县生猪、牛、羊、禽饲养量为281万头、43万头、71万只、3500万只,肉蛋奶产量47万吨。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0%。黑山县被省局列为生猪优势区域优势县、蛋鸡产业重点县、肉牛产业重点县。畜牧业已经成为黑山县农村经济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呈现出规范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零控制,畜产品安全事件零发生、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的三大指标。
【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武山县动物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09-08
中药材的种类产地06-22
原产地证明样本10-25
原产地证申领程序06-21
产地证证明书09-19
关于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审核工作的通知09-23
动物检疫处理07-14
动物检疫培训09-11
检疫报告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