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精选8篇)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篇1

定义:

将相关的画面按照一定的速率连续播放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常见动画格式:gif和swf; 动画的组成部分:

相关画面:画面之间存在差别---帧,1帧=1张画面

播放动画所需要的时间:帧频,每秒播放整数,如果需要制作5秒的flash动画? 电影:25帧

电视:国内25帧,欧美32帧

Flash:原来12帧,现在24帧-36帧 Flash制作过程

(打开一个工具一定要注意,新建、保存)建议使用flash传统界面(工具栏、场景、浮动窗口)1)新建文件---ctrl+n 2)修改文件尺寸---做的动画主要放在网站上面,所以需要根据网站或者客户需求设定,包括帧频---修改文档---文档---ctrl+j---设定场景尺寸 3)保存文件---ctrl+s---flash源文件格式(.fla)4)工具箱---ctrl+F2(创建对象)5)对象浮动面板---ctrl+F3(修改对象属性)6)打开时间轴---ctrl+art+t(控制动画的时间与画面---帧)7)输出flash商业文件格式---*.swf---在flash中ctrl+enter 3 帧的类型

1)插入一个空白帧(空白的画面,用于创建对象)---F7 2)删除帧---shift+F5 3)除了空白帧之外,还有关键帧(后一帧完全复制前一帧所有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修改)---F6 4)插入一个普通帧(静止帧,起到的作用就是静止延长画面---停顿效果)---F5 4 动画制作方式:逐帧动画、补间动画

1)2)3)4)逐帧动画:动画每一帧都需要人为制作;

补间动画:只需要制作出动画的开始和结束的关键帧,中间过渡由flash自动完成; 补间动画:可以分为运动补间和形状补间

运动补间:要制作的对象必须转化为元件---F8;制作一个开始与结束的关键帧;在时间轴上鼠标右键,创建—传统补间; 制作技巧

1)分析动画技巧

2)分析产生效果的演员 元件

1)元件是flash动画中最基本的元素(对象、模板),创建后自动保存(保存在库中---F11),可以重复使用;修改一次,所有在“场景”中调用结果(元件的实例)会自动更新

2)创建元件的方法有两种,在场景中先绘制一个对象,然后F8转为元件;ctrl+F8直接新建元件;(元件相当于对象、模板,也就是演员,场景为后台,元件内容即为后台,需要化妆)

3)修改元件的方法:在库中双击进入元件编辑模式(后台化妆室);在场景中直接双击元件,进入元件编辑模式;

(商业flash动画,核心要点:必须要让你的用户能够看明白你的广告意图,所以必须在广告中要有动有静)7 多元件协同

效果:四个演员,先后出场顺序不同,最后一起停顿一次; 实现:分层(和PS一样,也是存在图层)放置不同演员 技巧:

1)将动与不动的对象分层放; 2)将动的对象也要分层放; 8 图文案例

1)库(道具库):将所用到的素材导入到库中;或者可以直接拖拉过去; 2)设定背景层,然后进行锁定; 3)添加相关文字,设置相关效果; 形状补间

Flash第二种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变形 形状补间的原则:

1)产生动画的对象必须是一个现状,如果不是,需要进行分离操作; 2)需要制作开始与结束关键帧,中间过渡由flash随机变化; 3)在时间轴上鼠标右键创建形状补间;

4)在形状补间中,有一个形状控制点。使用控制点的前提是必须有形状补间动画(先作出形状补间,然后在该区间添加控制点,修改---形状---添加形状提示)10 引导层动画

通过图层赖斯翔的动画效果: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层动画

引导层动画:比如想让球按照曲线移动,一种方法是逐帧设置,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设置引导层,通过设置一个引导层来确定移动的路线。(就是下面被引导层中的对象,沿着上面引导层中的路径做运动的补间动画)

1)要想实现对象的曲线运动,必须通过引导层与被引导层,两个层协作实现; 2)下面被引导层中放置的是运动的对象,上面引导层中放置的是运动的轨迹,而在动画播放时,引导层是被隐藏的。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篇2

1.1 网络学习现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网络学习正在深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单一的文本、音频资源走向丰富的多媒体资源。OCW(网络开放课程)和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更是为网络学习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然而,在网络学习环境显著改善、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日趋丰富、便捷的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与预期相差甚远。

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到信息,却不能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信息,无法及时将知识内化,构建知识网络。学习笔记,作为重要的学习支持手段,有助于学习者进行组织概念和自主建构。由于学习笔记在网络学习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学习者不能做到“读写结合”、“学思结合”,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建构和加工。

在对网络上大多数学习资源及学习平台进行探究后我们发现,超过60%的资源和平台都缺乏对学习笔记的支持。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无法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体会进行记录、总结。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支持手段,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概念组织和自主建构。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笔记的缺失,对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产生极大影响。

1.2 网络学习笔记工具

现在网络上的笔记工具形式多样,但大体可分为独立式笔记和嵌入式笔记两类。独立式笔记,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其功能主要是个人记事备忘、生活记录。虽然功能较为丰富,但是与网络学习资源联系不紧密。学习者较少选择此类系统作为网络学习的辅助工具。

另一类组件式笔记则嵌入在学习资源中,是为提高网络学习效率而设计,如jjot、backpack等。然而这类笔记工具存在许多的不足:(1)组件式笔记功能形式过于单一。组件式笔记大多只支持文字记录,对视频、音频等资源“无能为力”;(2)组件式笔记只能嵌入在某一特定的学习平台内。学习者无法跨越不同学习平台进行知识迁移和整合;(3)学习者不能在学习资源上直接记录笔记。笔记无法与原资源相对应,造成信息分离;(4)学习者之间缺乏沟通和共享。学习者成为信息孤岛,学习经验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无法通过共享使知识得到更新与升华。

现有笔记工具的诸多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学习笔记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也导致了笔记工具在学习者中的使用率较低。这些笔记工具不仅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反而抑制了其兴趣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2 研究内容

2.1 关于网络学习笔记系统的需求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自主设计的《关于网络学习笔记共享系统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共计13个题目。其中,第一部分是关于个人基本情况,具体包括性别、学历、年级、科类等信息。第二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使用笔记的调查,具体包括使用态度、使用频率、使用工具等信息。第三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对于新的笔记系统的预期想法及笔记记录偏好,具体包括偏好记录形式、是否愿意共享等。

本研究采取随机的方法,对武汉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通过研究者现场指导填写、当场逐份回收的方式进行,发放的问卷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75份,回收率为95.6%,有效率为95.8%。

对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信息记录的频率”进行调查时,有32.5%的学习者表示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经常记录有用信息”;有52.5%的学习者“偶尔记录”。由此可见,与传统学习相似,绝大多数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仍需要用笔记来辅助网络学习,笔记工具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如图2所示,在对“网络学习时学习者选择的信息记录工具(多选)”进行调查时,75%的学习者表示仍习惯使用传统的纸笔进行记录;65%的学习者选择使用如word等文档编辑器;57.5%的学习者直接用手机拍照或是电脑截图;而网上琳琅满目的各类笔记软件却只吸引了2.5%的学习者。现有的笔记工具虽然形式多样,但依然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文本类和图片类的纪录、编辑工具仍然是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时进行笔记记录的首选。

“您希望笔记工具可以记录哪些形式的网络资源(多选)”一题中,学习者中有53.4%认为文本文件需要笔记工具的协助;51%的学习者希望对视频资源进行及时记录。28.2%的学习者希望能记录音频资源而43.6%的学习者希望可以直接在网页上做笔记。以上数据看出,学习者需要记录的网络资源已从单纯的文本文档逐渐转变为视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此外,不同于以前在文档编辑器中对网络上的资源内容进行记录,学习者更希望能够直接在视频资源、音频资源、Web页面上“做笔记”,使资源与笔记相对应。学习者的需求极大提升,而现有的笔记工具多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在被问到“是否希望笔记工具有资源推送功能(即能为您推荐有用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笔记的功能)”时,有61%的学习者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另有30%的学习者认为“无所谓”。而关于问题“您是否愿意将您的笔记与他人共享,相互交流”,高达69%的学习者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另有25.6%的学习者认为“无所谓”。由此可知,学习者对资源推送和共享功能有较大的需求,笔记工具中应融入推荐共享功能。

2.2 网络学习笔记系统模型

网络学习笔记系统模型旨在探究在现有学习资源和平台上,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不受学习平台限制,允许学习者对各类学习资源进行操作,支持共享与推荐的笔记系统。

为了使网络学习笔记系统能够运用于各个学习平台,将系统开发成浏览器扩展程序的形式。学习者安装该扩展程序后,打开浏览器即可直接启动扩展程序,使学习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各项笔记功能。

2.2.1 系统整体架构

基于上述分析,木文设计的网络学习笔记系统将实现为Chrome扩展程序,对待记录网页动态注入Java Script代码以实现动作捕捉,与浏览器交互、发送请求给服务器等。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的核心逻辑(笔记的标注、存储)均以Java Script实现,仅使用了Chrome向目标网页注入Java Script文件的API。其他浏览器如Firc Fox也提供了类似机制,因此系统经过简单修改后也可以移植到其他浏览器上。

网络学习笔记系统分为四个部分:注册登录界面、笔记标注模块、推荐共享模块和数据库模块。

2.2.2 注册登录界面

注册登录界面是学习者最先使用的界面。新用户在第一次使用系统时,需先注册账号,然后再进入系统,对浏览器上的内容“做笔记”。老用户在登录后,系统会自动调出其保存在数据库中的笔记数据。学习者可以看到自己曾经写下的笔记,整理的知识,领会的感悟。这样的设计帮助学习者及时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学习者系统管理自己的知识,促进知识内化和知识网络建构。

2.2.3 笔记标注模块

网络学习笔记系统中除具有注册登录等基本功能外,还提供学习笔记的创建、更改与保存等功能。学习者不仅可以利用文本文档记录所思所想,也可以直接在视频资源、音频资源或Web页面上进行记录,笔记与学习资源直接关联、相互匹配,从而避免了纪录信息与资源材料“脱离”的尴尬。每个学习者的笔记都会被保存在数据库中,可以随时调取、浏览、修改。学习者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思考过程,及时复习旧知识,整理新知识。有效促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和总结,防止知识碎片化和知识惰性化,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2.4 推荐共享模块

笔记共享和资源推送功能是本系统最具特色的部分。学习者不仅可以创建、修改自己的笔记,也可以将自己的笔记分享给使用该系统的其他学习者,从而达到共享的效果。同时,学习者可将笔记分享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让更多人能够看到精彩的笔记。这一功能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也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共享的平台。

网络学习笔记系统采用基于学习行为的资源推送机制。系统将会自动记录学习者在Web页面的浏览行为,将相关数据存储入数据库中,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确定其个人爱好、学习行为等,并向其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与精彩笔记。

网络学习笔记系统采用基于学习者推荐的资源推送机制。对于同一学习资源,会存在大量不同的学习笔记,此时学习者面对海量信息难以提取优质信息。因此,本系统为学习者提供相互推荐的共享方式。学习者可以对共享的笔记进行推荐,而学习笔记的推荐度将会决定其出现先后顺序。这一功能设计使得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学习笔记。同时,点击率较高的热门笔记和学习资源,也会推送给学习者。

对大量笔记数据进行信息处理,挑选出较为优秀、有针对性的笔记,并向学习者推荐。这使得学习者能够快速获得优质共享资源,达到知识传播交流的目的,促进知识的巩固与升值。资源推荐与共享机制为学习者提供了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学习者通过学习优秀的共享笔记来巩固知识,增进交流。它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经验、思想的传播和交流,突破自身的有限性,将学习从单纯的“消费式学习”转向“生成式学习”。

3 网络学习笔记系统对学习的意义

笔记系统是网络学习的辅助性工具,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有用信息帮助学习者提升学习效率。首先,网络学习笔记系统协助学习者有效管理个人知识。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既关乎其对知识利用和创新的效率,也体现其个人信息素养和竞争力层次。由于网络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学习者容易产生知识碎片化和惰性化的问题。而网络学习笔记系统帮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梳理,促进组织概念,将知识内化并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将“碎片化”的知识“化零为整”。

其次,网络学习笔记系统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进化。学习资源是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需要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发展、结构开放的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笔记系统提供笔记共享功能,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笔记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他人交流,从而将学习资源进一步优化,同时学习者也从单纯的“知识消费者”变成了“知识生产者”。信息从单向传递模式转化成了融合大众思想,不断进化的模式。

系统向学习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自动向学习者推送其感兴趣的笔记、学习资源,使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精准、优质的资源,从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准确性。这是一种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的转变。

4 结语

本文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和网络学习发展现状,提出了网络学习笔记系统模型。该系统能够让学习者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感悟和思考过程,促进及时总结和反思,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克服自身有限性,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经验、思想的传播和交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网络学习笔记系统亦有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保持和学习社会的构建。

摘要:本文分析了笔记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概述现有网络学习笔记工具的发展现状,并依据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者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学习笔记系统的模型,以期改善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的学习效果。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03-01

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在于实践运用,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之前首先要有夯实全面的理论作为指导,然后经过自己的感悟思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这就是一个信息技术基本的学习思路。

一、全面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抓重点抓核心提取学习线索。

信息技术说到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性大于其理论性,实践性高于其理论性,实践性重要其理论性,我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融合于实践当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理论课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命令和操作之外,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兴趣的学习,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接受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1、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重点思考与分析学习

例如课本中介绍的“信息的获取、信息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信息资源管理”等,这都属于计算机本身的基础知识,关系到以后的计算机应用,需要牢固掌握。

落实基础,跟进实践;稳固理论,培养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效的融合穿插,通过适当的课时安排和调整,完全可以做到“知识与能力”协同提高的效果。我们学习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及“常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这是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掌握,达到这种程度,教学中可以协同跟进提高能力。

2、信息技术知识的系统整合与整体学习思考。

以课本为核心和基本精神,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全力渗透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这是基础和第一步,在做好这一步的基础上,方能谈及能力跟进和提升。

将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和分类,根据知识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基础练习,形成知识体系,根据学科特点,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能力,进行灵活搭配,做到有效的穿插。在信息技术里有一章是“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包括“用图片编辑器处理图像,大小亮度,尺寸裁剪和效果处理”等,而在此的下一章是“文件的管理”。根据知识体系模块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那一章的学习目标,将“图像处理”和“文本信息加工”进行有效的搭配,形成“图文体系”,打破原有的知识排序,将知识拉近,

二、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1、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思路。

我们在信息技术知识的讲授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思考每一点理论的用途和用法,能够使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双向的提升,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这又是信息技术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效的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轻松和有趣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中,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且能够将知识点有趣的体现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沟通交流,创新思维活跃思路。

小组合作能够全面有效的提升本组学生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本身的学习与在课堂中的运用,要求学生的思维的开拓和创新性,这种课程设置本身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基础、能力、思维、视野“,贯穿之,就是“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创新思维开拓视野”,这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情谊三个培养目标。

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学,就能将知识、能力与素养综合起来,通过课堂小组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动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自己的去讨论和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做到协同发展,互相补充,以知识促进能力,以创新活跃思维”,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谈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这样就会得到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看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仍然是要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核心位置,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做到分布掌握的同时,要做到整体的利用与认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信息技术知识前后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前后的整合,从而扩大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的拓展思维,加强认知.

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课程的合理编排,来让学生方便高效的学习,最后,通过课堂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进行讨论优化,激发思维,从而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和创新”统一于教学课堂之中,扩大知识面,提高成绩,提升能力,拓展思维,这是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知识。目的是“形成瞬间某内容的整体认知”,这是“重点关注”此举可加深同内容的横向比较,利于知识点内部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 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

[2] 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2011

[4] 祝智庭 李文昊《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9

综合教育基础学习笔记1 篇4

2、“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出自《荀子.修身》

3、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指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受教育之故”。

4、《学记》有言“当其可之谓时”,说明教育要抓住关键期,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6、“大学要引领社会”的精神体现了教育对文化所产生的创新功能。

7、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体现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要求。

8、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

9、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目的的迥然不同。

10、由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最大的区别是劳动方式的示范性

12、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强调以社会实际、学生的实际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13、孔德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之一

14、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学制萌芽于西周,形成于西汉,完备于唐宋时期。

15、三结合六并举中的三结合是指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6、教育研究方法有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

17、新手教师水平特点是通常是理性化的,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依赖原则、计划和规范。

18、权威型教养方式是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理性、民主的教养方式。

19、青年期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20、学生的认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其中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表现为认知方式的差异。

21、依据学习的定义,本能行为和由身体疾病引起的变化都不是学习。

22、班杜拉根据观察者观察学习的不同水平,把观察学习分为三种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23、锚概括指学习情境

24、连贯动作技能分配学习比集中学习好

25、态度是对象与评价的联结,评价是态度性反应的主要元素。

26、价值观反应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即主体有需要、客体有价值在社会实践中融合形成。

27、问题一般包括四种成份:目标、已知知识经验、障碍、方式。

28、问题解决策略有尝试策略和启发策略,其中启发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

29、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动机产生的条件。

30、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功能有(1)促进教师教学(2)促进学生学习(3)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31、政治教育主要是对阶级、政党、政权、社会制度、国际关系情感、立场态度等的教育

32、小学阶段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辨别是非,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33、品德发展具有多开端性 34、2008师德规范六原则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5、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特点是计划性,是国家根据培养人才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学校开设的课程

36、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也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是以改造社会为中心的。

37、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是知识。

38、泰勒的课程理论著作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39、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40、教学原则应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41、练习是指根据老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外作业有意识的反复完成某一活动,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42、教学机智是老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其基本特征是实践性、个性化、集成性、高效性、创新性。

43、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为(1)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2)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3)认识方式的简洁性和高效性

44、学生的守护者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的主导角色。

45、班主任对学生生活指导包括人际交往指导、个人生活指导、个人安全指导、闲暇生活指导。

46、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愽的相关学科知识。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

47、暗示法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诱导的间接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期望的目的相符合。

48、班主任工作艺术是充分显示班主任人格魅力的综合艺术

49、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0、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

51、交互媒体有程序教学媒体与计算机媒体。

52、教学策略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

53、webquest 是面向探究的学习活动。

54、教育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终止。

55、教育行政法规包括条例、办法、规定

56、适龄儿童应入学接受教育,依法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57、教师提出的的申诉,主管部门应在30天内作出回复

58、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59、终身学习的特性是(1)民主性或普及性(2)形式多样性(3)连贯性(4)自主性 60、教学方法选择要注意的要求是(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特点(3)学生身心发展状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5)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61、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影响人的成败因素有能力、努力、任务、运气,并指出归因的三种模式为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62、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63、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三阶段七过程:

一、选择阶段。(1)不自由选择(2)多种选择范围的选择(3)充分考虑后的再行选择

二、赞赏阶段(4)个体喜欢自己的选择并满意(5)个体承认和乐意让别人知道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三、行动阶段(6)个体按选择行事并愿意受指导(7)个体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复加以实践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篇5

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求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科学心里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的规律。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佛洛依德

心里包含意识与无意识,意识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讲起唤起。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吉斯、马斯洛

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佛洛依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之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在西方人本主义心里学被称为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接触的地方叫突触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功能上划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分为:脑干、间脑、小脑、端脑

脊髓:前段运动神经元,后端感觉神经元,中段自主神经元

脑干:延脑、桥脑、中脑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组成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主管语言表达的区域叫布洛卡区,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试验。

内分泌系统: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条件反射

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也进行了条件反射研究。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

视觉适宜刺激——380纳米-780纳米视觉分——椎体细胞、杆体细胞

椎体细胞——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明视觉

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暗视觉

彩色——色调,明度,饱和度声音——音调,响度,音色

听觉的适应刺激——16-20000赫兹1000-4000赫兹最敏感

平衡觉——静觉,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组合,来源于感觉,高于感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错觉——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应。按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按认知心理学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容量:7+-2个单位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做再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度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呈负加速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按照探索问题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以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原因:迁移的作用(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原型启发的作用(鲁班)定势的作用(大沉小轻)听觉性语言中枢——维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运用性语言中枢——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书写中枢——失写症

表象就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特殊意识状态:睡眠、梦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听手表的滴答声)

和注意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说的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吸引。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动机:人的需要产生以后总希望得到满足,要满足人的需要就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去获得满足需要的对象。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情绪和情感是主题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

3、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她的情绪上的变化。

4、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叫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解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的目的和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按照温勒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双趋势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及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能力的能力叫智力。智力的分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液体能力,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因素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他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胆汁质:强,不平衡,兴奋型

多血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黏液质:弱,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抑郁质:强,抑制型

气质的特性:感受性和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实现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者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

荣格认为: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即可一直向内部,也可以指向外部。前者叫内向,后者叫外向。每个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人是内向占优,还是外向占优,可将人格分为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创始人)、卡特尔、艾森克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因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篇6

一、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历史(单选或判断)1.我国 ①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简单的记录、计算行为;、② 西周时期,形成了一种专职的、独立的会计活动,并出现了“会计”一词,标志着古 代会计产生了;③ 清代,《孟子正义》书中对“会”和“计”作了一定的区分: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 之为会”。2.外国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簿记论” 中,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例题 1?单选题】()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A.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会计”一词 B.中国西周时期形成专职的“司会”官职 C.意大利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 D.英国首创了执业会计师制度

[答案]C 【例题 2?单选题】 “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出于()。A.《周礼》 C.《大和国计》 [答案]B 【例题 3?判断题】我国历史上,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会计”一词。()[答案]对(二)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 一个单位 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理解:

1、经济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价值形式的管理);

2、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例如:一辆夏利和一辆奔驰相比,哪个贵?奔驰,大多数 人马上会说到。但我说的夏利是 08 年新款新车,而奔驰是小孩儿玩具车。如果我直接以金额 表述相信就不存在问题了,夏利不超过 10 万,而奔驰在 100 万以上,也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 了;但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例如:春兰空调公司 08 年 10 月底空调存货为 3504500 元,假 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 录,则很容易发现。故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2)通常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三种计量单位: 劳动计量单位(如,小时,工时如,普通人与金融高管的每小时相比)、实物计量单位(公斤,米等 1 斤的大米与黄金相比)和货币计量单位(元,万元等)。B.《孟子正义》 D.《元和国计簿》

3、经济活动,体现了会计的对象——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4、一个单位,体现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是针对某一特定单位做处理,也就是站在谁的 角度。例如:甲销售一批货物给乙。那么甲公司

会计要做销售业务,乙公司会计做采购业务。即使甲乙两公司用的是同一会计做代理记账,也得分别就甲乙做销售和采购的业务;

5、反映和监督,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反映,二者一致。【例题 4?多选题】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A.劳动计量单位 C.货币计量单位 [答案]ABC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一)会计核算(也可称作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 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例如,公司新挖入一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2)计量——(记多少)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购原料,发票上注明价款为 100000 元,增值税 17000 元,另有 117000 元的支票存根与其对应——原材料记账金额为 100000 元。(3)记录——(怎么记)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例如,上面的业务,经确认后确定原料要以 100000 元记录,根据地球人都用的借贷记账 法,我们在凭证和账簿中都会记录——借原材料 100000 元。(4)报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信息。

2、会计核算的三项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要做到全面、连续和系统地进行的,这样记录计算的结果,才能形成完整、综合的会计信息,以便客观公正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B.实物计量单位 D.技术计量单位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 行审查。合法性审查,即经济业务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性审查,即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如是否超支等。会计监督也分为事前监督(未来)、事中监督(正在发生)和事后监督(已发生)。(三)核算和监督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而会计监 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但不属于会计的基本 职能。【例题 5?单选题】算账是指在()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会计要素进行计算。A.会计报告 [答案]C 【例题 6?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

记录的金额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答案]B 【例题 7?多选题】以下关于会计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B.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C.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B.会计凭证 C.记账 D.会计主体

D.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提前 [答案]ABCD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篇7

1 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更新速度快, 应该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认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学习。计算机网络下的自主学习是以自学能力为基础,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网络学习大量的学习资源, 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思考、探索和分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学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教材为依据, 忽略了作为学习为主体的学生, 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知识,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引导, 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为主,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做到教学内容新颖,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为学生设计出趣味性、挑战性强的学习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还会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注入新的推动力。因此, 我们应该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努力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计算机网络中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首先, 学生缺乏自治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认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学会教师教的内容就行了, 自我约束能力差, 学生上网, 经常浏览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网页, 上QQ聊天、看视频、玩网络游戏等。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网络中自主学习的重视程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 确定明确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 选择重点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并努力地去探索和实验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告诉学生相关专业的资源, 如相关专业的门户网站、专业论坛及针对学生的学习网址, 教会学生如何搜索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 网络上各种信息资料很多, 学生要有分辨能力, 抓住主要的、有价值的可利用的知识,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以学习兴趣带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 网络中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 学生总是盲目地在网上寻求资源, 不会利用网上学术资源, 对自己获取的信息不会加工和处理, 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 学生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伙伴”, 其授课方式必须由“教授灌输”转向“引导协助”, 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就是要唤起学生内在的自学潜能, 能够在脱离老师的情况下主动而有效的获取知识, 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使自身素质技能可持续发展。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 但是网络知识繁多, 可能使得学生浪费很多的时间, 或是走上邪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中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 当前常用的自学引导方式有问题导向式、情景式、交互式、协作式等。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学习资源, 教学生如何选择和利用搜索到的信息, 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当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能够对一种新的知识或技能掌握的话, 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不断建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若教师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时, 应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更好地实现网络中自主学习。

3 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平台系统, 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提供环境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多, 教学信息量大, 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少, 学生人数多等等。学生很难在学校规定的课时内掌握所有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现网络中学生自主学习, 我校开发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学生提供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访问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网上课程作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课件、在线学习、网上答疑、在线讨论等功能。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自主查看信息, 自主实践操作。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主动地学,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网上布置作业, 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并提交, 教师在网上批改学生作业, 学生在线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 老师在网上解答学生的问题, 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互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本系统采用B/S结构, 以Windows 2003为网络操作系统平台构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客户端无需额外安装客户端软件, 在通用浏览器下运行可靠, 兼容各种运行平台, 操作方便、灵活, 交互性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由以下模块组成:学生网络学习系统、、教师网络教学系统和系统功能管理三个系统。学生网络学习系统功能:学生登录、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讨论等。教师教学系统功能:教师登录、上传教学资料, 编辑考试题库、发布学习资料、向学生反馈作业点评信息, 与学生在线讨论等。系统功能管理功能: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维护、教学资料和试题库维护、网上论坛维护、系统安全维护等。该教学平台是基于校园网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 不但提供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还提供强大的后台维护系统, 使学生轻松上网自主学习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实验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培养了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我们要加强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进行实验教学也是学好计算机的主要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连贯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网络媒体技术是开放性的, 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运用这些资源,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网络自主学习模式, 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奠定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峥春.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4) .

[2]李娟.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7) .

[3]赵俊峰, 彭雅静.大学生自主学习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 (4) .

网络知识基础学习笔记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促进;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学习的机会”,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如何能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随着数学新课标教材的推广许多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课堂,更多的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下面我将谈谈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教学是一种抽象化思维的学科教学,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只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出发点,制订适宜的制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看似简单、平淡的数学基础知识,老师才会放心的教学,认为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一讲就会,没有困难,学生也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无关紧要,一学就会,最后,结果往往和我们预期的结果截然相反。数学是思维的体现,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从外表看不出来。再简单的数学问题,也需要从我们的大脑接受,通过大脑思考,最后,做出反映,出示结果。在这里就有一个前提,学生学习数学是主动接受数学问题吗?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述前引用故事或其他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引出此次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的接受效果会更好。心理学家做过很多实验,结果表明,主动接受,积极思考,可以大大提高认识者多事物的正确判断率,反之,会严重降低认识者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率。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我所教的班里,尤其是在期末布置综合试卷作业时,杨婕同学的作业经常有漏题现象发生,杨婕同学是一名在学习上很上进,比较认真自觉的孩子,我找来杨婕同学了解情况,她就说,她一看到简单、熟悉、会的问题,她就特别激动,内心高兴,比较着急,迫不及待的挑着先把它们做完,剩下的题目放后面,由于时间或别的事的关系,放着放着有时放过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是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即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其次,所提出的问题还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乐意接受问题所带来的挑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教师反复地强调“这是重点,难点,大家一定好好学”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本节课知识重不重要,有没用,不是重点,而这节课,是否吸引他,是否有趣,才是重点。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整式”一节中“合并同类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里有必要安排讨论。当学生由例题列出:“6x+3x+8x”的式子时,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这个代数式还可以表示什么?通过讨论,首先帮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的意义,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其次也拓展了思维,发展了他们联想类比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学生是课堂的积极活动者

学生天性就有学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现阶段课堂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比较难做到,基础较弱的孩子很难独立完成课堂要求,甚至一点也不配合,基本不参与课堂学习,有的还在下面搞小动作与其他同学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为什么学生不配合?为什么学生不参与?有部分学生根本就听不懂课,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上课好不好,关键看学生能不能听懂,教师要把一些简单的知识,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都能学会,这样的教师真的是一位不简单的教师。

变枯燥、呆板、乏味的课堂为有效课堂。我校还主动承担地区教研活动,承办主题“回归课堂,突显本真”,教研气氛热烈,教研效果非常好。并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率只注重“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量”,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有效益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为此我们本着力求高效的原则将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定位为: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发展、最快乐的体验这三点。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的知识,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木棒若根,让学生随意选择三根木棒作为三角形的三个边摆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很快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怎样的三根木棒才能满足三角形三个边的要求呢?”学生很自然的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并主动寻求答案,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变枯燥的课堂教学于快乐的游戏,变严肃紧张的课堂于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俗话说,只有走的踏实,才会跑的更快。教师要把关爱和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追究其思路,鼓励其自信,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习的多少允许有差异,发展的高度也允许有差异,但学生能否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从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教师应该提供理想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快乐的体验发展。不少中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缺乏自信和勇气,学生的发言有对,有错,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教师应肯定其主动表达的勇气和可取之处,针对学生不成熟的或错误的发言,通过适时的点拨,指导辨析,令学生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

总之,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过程,特别是一些重要概念、定理,要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同时还要结合一些简单的,趣味性强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例子,让学生初步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并且增加学习的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训练,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才会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赵兴中.《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6月

[2]张乃达.《数学思维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

[3]陈颖.让“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现代校长,2007(11)

[4]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5]《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6]张晓玲.数学教学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06)

[7]谢月华.紧扣主体能动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学习情感[J].考试周刊,2012(48)

上一篇:钓鱼的好地方作文450字下一篇:化作乡中心幼儿园幼儿园财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