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村庄布局规划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溆浦县村庄布局规划(推荐7篇)

溆浦县村庄布局规划 篇1

编制要点(试

行)总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 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 尊重自然,保护历史。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

2.1 村庄布局规划的作用

编制各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主要用于指导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2规划层面划分

村庄布局规划一般分为总体层面和详规层面。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属于总体层面,与县(市、区)域体系规划保持一致;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则属于建设性详细规划层面。

2.2.1 总体层面: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1)、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体系规划为依据,落实县(市、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

(2)、以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为依据,提出村庄撤并、迁移标准,明确迁移和保留的村庄的名称、地点、人口及用地规模;落实并调整近远期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

(3)、重点解决各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和新型社区的布点和发展规模;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

(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

(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2.2.2 详规层面:村庄建设或整治规划(1)、依据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对村庄聚居点进行综合布局规划或整治规划,落实聚居点的各项用地规划,(2)、重点解决村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的具体布局;引导村庄进行建设,促进村庄发展;

(3)、统筹安排村庄之间的共享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4)、对一般聚居点提出具体的建设、改造措施;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房改造进行规划设计。2.3 村庄具体载体

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乡驻地的位置和发展规模;

依据“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和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确定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位置和规模。2.4 村庄选址

村庄选址条件应当符合建设用地选址的一般性规定。规划新建的村庄不得在有自然灾害隐患的区段内选址。2.5 村庄布局

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尊重历史,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山林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妥善保护、延续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2.6 配建要求

2.6.1村庄聚居点应按照《村镇规划标准》配置村委会、支部活动室、科技服务点、文化活动室、医疗点、计生服务站、全民健身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市政公用设施; 2.6.2有条件设置小学、托幼、图书室、敬老院、农贸市场等设施的村庄聚居点,应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的要求进行区域统筹配置。建设规模及用地指标

3.1 人口规模:

3.1.1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分配并复核村庄聚居点的人口规模;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控制由各县(市、区)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3.1.2确定聚居点的人口规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居住习惯、就业途径、配套条件、耕作方式和耕作半径等因素的影响。

3.1.3应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求大、过分集中而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还要避免过于迁就现状,导致布局分散。3.2 人均用地指标:

3.2.1依据各县(市、区)的村庄建设用地标准自行确定聚居点人均用地指标;

3.2.2新型社区、城郊型村庄聚居点以及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村庄聚居点,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下限;山区、高原的村庄聚居点和一般聚居点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可以取上限。3.3 配套设施用地

配套设施用地按《村镇规划标准》和配套设施的规划规模进行用地控制。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4.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4.1.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依据各县(市、区)的农房建设标准和当地村民的居住习惯自行确定;

4.1.2农房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建农用机具停放场地、牲畜圈养设施及杂物堆放、凉晒场地。这些辅助面积不能计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2建筑形式

住宅建筑的形式应重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塑造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和乡村风光相协调。4.3建筑设计

村庄聚居点建筑层数大于或等于3层以及单跨跨度大于或等于6米的建筑,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确保村庄建筑的使用安全性。道路规划建设标准

5.1过境公路

严格执行“三部一委”关于绿色通道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各级过境公路的建筑后退红线宽度,禁止夹道建设。5.2村庄对外联系道路宽度

中心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6-10米;基层村聚居点的对外主要联系道路,路面宽度宜为4-7米。5.3村庄内部道路技术标准 中心村聚居点内部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宜为7-10米,次要道路红线宽度宜为4-6米,道路铺装率应达到60%以上;基层村聚居点的道路等级可适当降低;

道路线型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避免大挖大填,突出特色。5.4建设时序

村庄聚居点道路建设应与管线的敷设同步实施。管线工程设施规划

6.1区域共享管线系统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建、共享的基础设施管线系统。

6.2村庄独立的管线系统

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配置各类管线工程设施。以远期规划规模进行规划配置。6.3指标及建设规模

依据各类工程规划设计《规范》,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当地的工程设施指标和建设规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7.1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共享的环境卫生设施(如垃圾处理场)。7.2村庄独立的环境卫生设施

参照聚居点的用地布局规划,拟定聚居点环境卫生设施的配置要求及配置标准。防灾减灾规划建设

8.1区域防灾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细化区域防灾规划,确定防灾抗灾标准,落实区域防灾减灾规划。8.2防洪

中心聚居点防洪设施按不低于2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规划,排涝设施按不低于3-5年的标准进行规划。位于山区的聚居点应设置截洪沟,位于洪淹区的聚居点应设置避灾场地。8.3消防

聚居点应按消防规范要求留出消防通道,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有条件的聚居点应结合给水管网设置消防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的聚居点应设置消防水池,并配置消防器材。8.4抗震

聚居点内的新建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按国家现行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对现有建(构)筑物和工程设施,应进行评估鉴定,提出抗震加固的措施和建议。8.5防地质灾害

聚居点应远离滑坡、塌陷等危险隐患地,所有建设工程在设计建设前,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地质勘测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8.6避灾疏散

应将聚居点内的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规划作为灾难发生时的紧急避难场所,并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紧急疏散避难所的人均用地不小于0.5-1.0平方米。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建设

9.1保护对象

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各类建、构筑物、传统街巷,规划建设中必须进行严格的保护,均应按原貌保存和修缮;对现已破损的按原貌进行修缮和恢复。9.2风貌协调

新建建筑物应进行严格的风貌控制,其体量、形式、材质、色彩均应与传统风貌协调一致,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特色。9.3文化传统保护

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要素,如:民风民俗、传说、典故、音乐、技艺、饮食等传统文化应进行传承和延续。规划主要成果要求

10.1 符合编制技术规定要求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四川省的村镇规划编制要求。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与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致。10.2 基本内容要求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应包括“三图一书两表”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0.2.1 规划图纸

(1)XX县(市、区)域村庄分布现状图(2)XX县(市、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

(3)XX县(市、区)域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10.2.1 规划说明书

《XX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说明书》 10.2.1 规划附表

(1).《XX县(市、区)域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一览表》

(2).《XX县(市、区)域村庄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附录:成果内容深度规定

1.规划图纸

所有图纸都应以1:10000的测绘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出图比例可以按照表达方便的要求进行调整。

(1)XX县(市、区)域村庄分布现状图

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个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

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聚居点人口、聚居点的用地面积;

准确标明各级现状公路的名称、等级,据实标明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反映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

(2)XX县(市、区)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图

依据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村庄迁移”规划,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规划的乡界、村界;

依据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标明经济分区和产业用地; 准确标明规划保留的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的位置、名称、规划的行政区域人口与区划面积;

列表统计各个乡驻地、中心村、基层村、新型社区的规划聚居人口和规划的聚居点用地面积;(3)XX县(市、区)域村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中、小学位置、规模; 标明区域共享的医疗、长途汽车站、集市等社会服务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准确标明县(市、区)域内各级规划公路的名称、等级、标准; 据实标明规划的各类区域市政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容量; 反映规划的各类主要工程管线的规格、等级和走向;

标明县(市、区)域内区域共享的防洪设施、消防站等防灾减灾规划设施内容。

2.规划说明书

《XX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说明书》

详细表述清楚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过程、规划依据、规划目的、规划内容(全部)。做到图文表述一致。

3.规划附表

(1).《XX县(市、区)域村庄规划建设标准一览表》

溆浦县村庄布局规划 篇2

村庄布局规划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规划中确立了以下目标:全面了解垦利县村庄的现状,对交通、供电、供水、电讯、商业等生产生活设施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巩固、完善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明确村庄位置、规模、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实施村庄规划和村庄合并。建设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加强村庄绿化建设,保持村庄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2 细化规划内容,遵循五个原则

村庄布局规划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划类型,其规划原则应重点从规划内容入手,提出与“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规划原则:

2.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提倡以强并弱,以大并小,以富并贫,即以支部班子强、经济实力强、村庄规模大的行政村同地域相邻的支部班子弱、经济实力弱、村庄规模相对小的行政村建制合并。属其他情况的地域相邻的行政村,具备条件的也可以合并。

2.2 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原则

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注重历史沿革,坚持宜合则合。充分认识各地区、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新农村建设,允许起点有差别、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提倡多样化,不搞一刀切。要立足乡村特点,突出行业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2.3 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讲求实效,量力而行,要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科学发展。

2.4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原则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2.5 实事求是、分期实施原则

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固定模式,力戒形式主义。

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如下“四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形成规模优势;二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三是有利于优化村庄产业的结构,提高村庄的经济发展;四是有利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形成聚集效应和城乡统筹一体化。

3 提高规划质量,制定四种类型

在村庄布局和合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村庄,在规划中应把握其类型特点,注重村庄的特色和产业研究,为村庄的发展提出一定的指引。规划对垦利县的村庄归纳为四种类型:

3.1 农业型村庄

农业型村庄均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其分布区域和产业发展情况分为传统农业型、特色农业型和生态保护型三类。

(1)传统农业型村庄: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以在黄河堤坝内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环境较差。该类村庄多数集中在黄河堤岸边,建设用地局促,改造难度大,因此要结合防洪要求,在确保居住安全的前提下改造村容村貌,并在解决好村民就业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逐步搬迁。(2)特色农业型村庄:仍以农作物种植为主要生活来源,近年来逐步发展果品采摘的特色旅游,形成“一产、三产”多元发展局面,该类村庄应重视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改造村容村貌,开发家庭旅馆、特色饮食等行业。(3)生态保护型村庄:主要为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村庄,该类村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该类村庄应逐步搬迁该类村庄,一方面利于生态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黄河带来的洪涝灾害。

3.2 工业型村庄工业型村庄已经基本掘弃农业种植的模式,根据其生成原因和产业类别分为油建村和工贸结合型两类。

(1)油建村:这类村庄因开采石油带来人口聚集而产生,多数为油田职工及其家属,虽以村庄模式建设,但油田的配套服务设施较全面,基础设施比较到位。该类村庄应纳入统一管理,促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同时应组织改善其村容村貌。(2)工贸结合型:主要集中在工业性乡镇村庄,也是东营城区的西部城郊村。由于东营市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于乡镇,因此这部分村庄继续依托东营城区的带动作用发展。

3.3 城中村

主要为现状城市(镇)建成区内和建成区周边的纳入城市(镇)规划区的村庄,又分为市级城中村、县级城中村和镇级城中村,该类村庄在城市规划中将被纳入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应在合理安置村民生活和就业的基础上进行搬迁改造,原有村庄所在的土地应由政府统一开发建设。

3.4 其他类型村

主要包括黄河展区搬迁村庄和沿海部分渔村。黄河展区内村庄按照市黄河防汛规范要求实施村庄搬迁,重新选址淤房台,集中建设发展,合理安置展区内村庄实施改造,高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沿海部分渔村实施村庄搬迁,重新选址,实施时要充分考虑现有渔村的产业及生活、生产便利性,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4 结语

村庄规划文本 篇3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规划运用了“有机更新、因地制宜、自然生态”的规划理念,提出了“保持肌理、完善服务设施、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村庄建设规划。布局特色:延续现状的村落肌理;山水的有机结合,形成“四水绕村,两山做景”的总体格局;分类整理现状院落,使之与村庄观光旅游、村户生活居住有机的结合。

功能特色:村庄作为止马岭——大泉湖景区的一个停留、住宿的基地,也为游客提供农庄住宿体验、田间耕作体验、果园采摘等娱乐项目。

村庄规划合同 篇4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合同编号:

规划设计单

位资质等级:

甲方:

乙方:

签定日期:年月日

村庄规划设计合同

一、项目名称

规划。

二、中标价格

人民币(大写),¥。

三、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4、乡规划或镇总体规划;

5、其他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规定。

四、规划质量标准及编制期限

规划设计质量应达到或超过

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五、规划设计项目范围1、2、3、4、5、6、7、8、9、10、六、规划编制内容

(一)编制村庄规划

1、综合评价村庄的发展条件。要进行村庄经济基础和

发展前景的评价,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现状,提出村庄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

2、明确村庄发展的总体要求。包括村庄产业结构、发

展重点、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方案。

3、划定村庄规划区范围。

4、预测村庄人口。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的人口数量,确定人口发展的策略。

5、明确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规划措施。包

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6、确定各项建设要求与用地布局。包括住宅、畜禽养

殖场所、文体设施、医疗卫生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等。

7、确定道路系统。包括道路系统的平面及控制点的坐

标与标高,道路红线宽度与断面形式。

8、明确各项工程设施配置和建设要求。包括供水、排

水、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工程设施的建设要求及其线路走向、敷设方式。

9、确定环卫设施的配置和建设要求。包括垃圾分类及

转运方式,垃圾收集点、公厕等的分布和规模。

10、提出村庄防灾减灾的要求并作出具体安排。包括消防、抗震、防洪、地质及气象灾害防治、防疫等设施的分布、规模和建设要求。

11、安排分期建设时序。对近期建设的工程量、总造价、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和估算。

(二)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提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村容村貌改造、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任务,明确建设项目、标准和完成时限。

(三)规划成果

1、规划说明书。

2、规划图件:

(1)区位分析图;

(2)村庄综合现状分析图;

(3)村庄用地布局规划图;

(4)村庄道路系统规划图;

(5)村庄工程设施规划图;

(6)村庄环卫与防灾规划图;

(7)推荐户型图;

(8)节点透视及鸟瞰图。

七、规划文件交付份数

8份(需提交书面文件、图纸和电子文件)。

八、提交供审查成果的时限

九、付款方式

规划成果评审通过后付合同总价款60%,成果批准后付合同总价款40%。

十、其他

(一)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时间延误不属违约范围。

(二)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必要时可签定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与原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履行完合同规定的条款后,本合同自行终止。

(四)本合同执行中如有纠纷,应本着平等、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通过行政部门调节,也可通过项目属地仲裁机构或通过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五)本合同一式九份,甲方四份,乙方五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地址:地址:

邮编:邮编:

电话:电话:

传真:传真:

联系人:联系人:

开户行:

帐号: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备案部门:

联系人:

村庄规划调研主要内容 篇5

一、驻村调查内容(村委协助收集调查资料)

每个村的驻村时间应不少于5日,并形成驻村工作日志。

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组长会、村民代表会、乡贤长老会,深入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

因地制宜开展入户调查和调查问卷,入户调查应重点关注村民对村域发展、农房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保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想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1)调查准备

编制技术单位提出资料清单,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基础资料和规划成果的收集,并按照相关要求向编制技术单位移交。

收集好村庄遥感影像图(1:2000)、三调数据、村庄基本情况、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2)现状调查

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图)踏勘调研、村落文献调研、访谈调研、问卷调研等多种调研方式,深入了解村民意愿。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要素、历史文化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和相关政策要素五个方面。

①社会经济要素:村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包括户籍人口、户数、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

②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

③历史文化要素:包括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有形要素包括村庄形态与整体格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等,无形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

④土地利用要素:包括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⑤相关政策要素:包括与村庄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管理制度等。

(3)补充调查

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针对各方对规划方案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补充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多次补充调查。

基础资料调查分类表

行政区划

村域辖区、区位等

自然条件

与资源

1、气候气象、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质、自然灾害等

2、水资源、旅游等能源资源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资源

人口情况

1、总人口、总户数、户籍和流动人口变化等

2、人口年龄、劳动力就业、收入水平等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1、村域生产总值、投入产出等,产业类型和结构,产业发展趋势

2、村域社会事业、商业服务业、历史文物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内外交通运输现状、旅游业等

3、生态环境状况(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情况,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等。

土地资源

与利用

1、户均耕地、宅基地等,土地流转经营情况,村庄建设用地的利用变化和权属调整等情况

2、土地承包权、村内分地规则等

一、村域层面(到村委会咨询)

1.1 村域道路:(乡道、县道、通村道、通组路、候车亭)

1.2 村域产业:

1.3 村域市政基础设施:(给水、排水、电力、电信)

1.4 村域公共设施配套情况:教育、行政、医疗、商业网点、公墓等

1.5 村域建设情况:集中安置点是否有?选址在哪?

1.6 村庄布点规划情况:(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

1.7 村域各自然村边界、名称、人口现状

1.8 村庄发展其他建议

二、建筑

2.1 建筑风格:确定建设或改造风格(徽派、现代中式、简欧及其他)

2.2 建筑功能:住宅、公建、市政建筑、历史建筑

2.3 建筑质量:一类(好,保留)、二类(一般,整治)、三类(差,拆除)

2.4 建筑归并:保留建筑、整治建筑、拆除建筑

2.5 规划布局:新建房屋与公共配套选址、哪些房屋是原址重建、异地新建。在图纸上标示(注意: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尽量集中布局)

三、道路交通

3.1 已硬化道路(线型及宽度)、待硬化道路、意向规划道路

3.2 社会停车场、候车亭

3.3 规划设想:

四、水系

4.1 驳岸:自然驳岸、人工驳岸、混合驳岸

4.2 存在问题:淤塞、污染

4.3 水库:功能

4.4 规划设想:

五、公园绿地与广场

5.1 分类:公共绿地、庭院绿化、村口绿化、滨水绿化

5.2 明确活动广场位置、村口标识

六、公共设施与市政设施

6.1 公共设施:

村委、卫生室、养老院、活动室、健身场地、小学、幼儿园、图书室、集市、超市

6.2 市政设施:

6.3.1 供电:10KV变压器位置/村内高压线/变电站

6.3.2 供水:是否分片区集中供水;供水水源(地下水/山泉水/接市政管网)

6.3.3 排水:村庄现状污水处理情况

6.3.4 环卫:公共厕所、垃圾收集设施

6.3.5 通信:通讯基站、线路走向

二、近期建设项目库(村委统筹全村近期项目)

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人力、财力和居民的迫切需求,研究提出近期急需推进的村民建房、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整治、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建设、公共和基础设施配套、历史文化保护等项目,合理安排实施时序,制定近期建设项目表、估算投资规模。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制定近期建设项目书,明确近期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实施时间、资金规模和筹措方式、建设主体和方式等。

近期建设项目表

项目

类型

序号

项目名称

空间位置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资金规模

筹措方式

建设主体

协作部门

建设方式

生态修复整治

农田

整治

水田

垦造

拆旧

复垦

历史文化保护

产业

发展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人居环境整治

三、村域基本情况调查表(村委发放至各村小组统计)

自然村基本情况调查表

人口

户数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外出人口

外来人口

外出务工人口

主要产业

一产

产值:200万元

传统种植业(水稻、油料等作物种植)(3户)

花卉、苗木(31户)

观光休闲农业(4户)

其他(7户)

二产

产值:500万元

机械制造(1家)

三产

产值:30万元

农家乐餐饮(6家)

旅馆(2家)

其他(0家)

村民人均收入水平

2.61万元

村民住房总体情况

现状情况

居民点总面积

宅基地面积

公用设施面积

空闲地面积

建房需求情况

总户数

其中:无房户

其中:住房困难户

3户。其中:现有住房面积216.76㎡,需增加540㎡。

其中:危房户

1户。其中:原拆原建0户;集中安置1户。

已流转土地情况调查表

序号

面积

(公顷)

流转

方式

用途

流转价格(元/公顷)

流转对象

流转

期限

流转前

流转后

流转前

流转后

现使用人

0.5

转包

耕地

耕地

600

张三

某某公司

同流转后

15年

0.6

转包

耕地

花卉种植(耕地)

1200

李四

某某公司

同流转后

20年

0.09

转包

耕地

花卉种植(耕地)

900

孙五

某某农庄

同流转后

20年

意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表

序号

面积

(公顷)

流转方式

流转后

用途

流转价格

(元/公顷)

流转对象

意向流转期限

现在

意向流转人

0.8

转包

耕地

1500

某某公司

5年

1.2

转包

耕地

1200

某某大户

10年

0.05

转包

耕地

1200

某某公司

5年

农民建房需求调查表

序号

户名

现状用地面积

用地需求

类型

规划

措施

面积

(㎡)

人数

(人)

面积

(㎡)

人数

(人)

新增用地(㎡)

孙某

120

困难户

扩建

吴某

0

120

120

无房

新婚分户

新建

沈某

120

困难户

扩建

现状教育设施调查表

序号

名称

地址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班级数

(班)

学生数

(人)

老师数

(人)

备注

某某村幼儿园

900

1250

113

某某村小学

8000

6300

314

现状医疗卫生设施调查表

序号

名称

地址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床位数

(床)

医生数

(人)

备注

某某村卫生室

140

230

现状文化体育设施调查表

序号

名称

地址

用地面积(㎡)

主要设施

备注

某某村文化活动广场

1360

广场

某某村文化礼堂

1500

礼堂

现状公用基础设施调查表

序号

名称

类别

地址

用地面积(㎡)

规模

备注

变电站

电力

110kv

电信基站

电信

停车场

交通

1360

注:公用基础设施类别包括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环卫公厕、交通停车、消防防灾等。

现状历史文化遗存、古树名木调查表

序号

名称

年代

保护级别

保护要求

位置

备注

樟树

500年

省级

按省级

村口

注: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文物点、古树名木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查表

序号

用途

使用人

从事何种生产

批准时间

权属情况

工业

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

机械制造

1988.7

集体

工业

某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食品工业

1992.1

集体

工业

某某食品收储站

食品收储流通

1994.2

集体

村庄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调查表

序号

位置

区块面积

建筑状况

户数

居民复垦意愿

某某村东部

砖木为主,70年代

20户

90%原意

某某村南部

夯土为主,60年代

10户

95%原意

某某村中部

砖混为主,90年代

15户

国土空间规划下村庄规划设计研究 篇6

摘要:基于《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分析法通过对福州芙蓉村的规划现状分析,结合《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芙蓉村村庄规划(2019-2035)》,分别从“三区”和“三线”入手,对芙蓉村的空间土地的规划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最终发现只有严格遵照“三区三线”的规划原则,才能规划出生态和谐的美丽村庄,希望可以对类似的乡村规划起到指引作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福州市芙蓉村

0 引言

2019 年 5 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城乡规划空间、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等统一规划,并称为国土空间规划;随后,自然资源部为响应号召,发布了《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直接对全国各地提出加紧编制全国、省、市、县、乡等空间规划要求。现阶段,这些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编制工作已经渐渐启动落实,一些与之相关的编制规程和技术标准也在相互配合推进。可以说,《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已经建立起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而且,与之紧密相关的国土空间顶层设计也随之确定。本文基此背景,以福州市芙蓉村为例,探索村庄规划设计。福州市芙蓉村的规划现状

芙蓉村所在的寿山乡在福州城区的北面,地处山区,东面是连江

县,南面是福州城,西面是闽侯县,北面是古田及罗源。芙蓉村地处沿海,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温保持在 18℃~25℃,年内无霜期均达 280d 左右,整体的气候特性可以用冬冷夏爽形容,十分适合居住。另外,镇内的芙蓉溪发源于优山村的长垅,途经的地区较多,包括贵洋上仑、岭头、溪下等村,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芙蓉村也开始发展以优美自然环境为主的旅游业,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芙蓉村位于福州城区北部,属丘陵类村庄,顺应地形的关系,俯瞰芙蓉村的整体态势,该村庄的整体布局沿过境道路线形分布发展,如图 1 所示。其主要交通枢纽由田间道路、巷路、村庄支路及干路、过境公路组成,村内也设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村民以及外来游客日常生产生活需求。村民和游客主要活动的区域包括有村委会、幸福苑、卫生所、小商店、村内寺庙及公共活动场地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芙蓉村的规划设计策略

《若干意见》和《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2019 年试行)》出台,为芙蓉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指导,根据现在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立足村庄规划一定要明确国土空间使用情况的意旨,用“三区三线”方式引导村庄的未来建设,依法设定不同的区域范围。“三区三线”:即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 3 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等 3 条控制线。基此,建立三调地类与三类空间的转换关系,依法设立各类保护区范围,以及“双评价”相关成果,划定村域“三区三线”[1]。如表 1 所示,经划定,芙蓉村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

面积分别为 850.97hm2、364.61hm2、12.96hm2,占村域面积比例为69.27%、29.68%、1.05%。

2.1“三区”规划

2.1.1 城镇空间规划

芙蓉村根据福州市和寿山乡的上位规划确定的道路骨架以及用地布局进行规划,其具体规划内容如下:第一,明确芙蓉村的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划定,并对其边界进行校准和核对,确保生态红线边界清晰准确。第二,对芙蓉村的一般生态空间进行规划。在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内,同时对芙蓉村的生态功能进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开发可以利用的空间区域。

2.1.2 加强对农业空间部署

农业空间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芙蓉村的农业规划方案如下:第一,明确芙蓉村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成果划定,并且对其边界进行校准和核对,确保生态红线边界清晰准确。第二,对芙蓉村的一般农业空间进行规划。对芙蓉村的水土资源现状、气候现状、光热条件进行合理利用,选择适宜芙蓉村气候条件的农业发展区域,发展芙蓉村的农业产业。

2.1.3 生态空间的规划

生态空间主要是指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观。第一,划定村

庄建设边界。将村庄现状建设用地和近远期发展所需要的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村内道路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及其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等建设用地划入村庄建设边界[2]。第二,对芙蓉村的生态空间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明确芙蓉村的村庄建设边界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产业用地规模和异地新建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在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落实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预留的机动指标,用于零星分布的单独选址农业设施、农村公共公益设施、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

2.2 三线控制

2.2.1 城镇开发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城镇现状建成区、优化发展区,以及因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芙蓉村村庄规划(2019-2035)》以减量化为导向,立足不突破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基础,同时又满足村庄发展需求,通过对三调村庄住宅用地中涉及基本农田的空闲用地整理,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3]。图 2 是芙蓉村建设开发边界的鉴定结果示意图。图 2 显示,芙蓉村规划腾退现状住宅用地 0.18hm2。划定村庄集中建设区 8.0hm2,小于现状村庄建设用地 12.59hm2,同时划定有条件建设区 18.33hm2,为村庄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2.2.2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芙蓉村村庄规划(2019-2035)》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为底图,叠加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进行比较分析,排查差异图斑,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判断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芙蓉村通过将规划建议结合现状土地使用情况对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进行修正,对具有特殊功能的用地维持保留现状;对过境道路、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建议保留现状用途;现状为村民住宅的用地保留了现状用途。图 3 是芙蓉村的基本农田分布示意图,其中,芙蓉村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共 87.17hm2.

2.2.3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芙蓉村村庄规划(2019-2035)》,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为底图,叠加生态保护红线进行比较分析,排查差异图斑,得到了如图 4 所示的芙蓉村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其中,芙蓉村共有 92 个差异图斑,总面积约 3.65hm2,芙蓉村生态红线保护区共 655.29hm2。规划建议剔除对外交通用地斑块,依据“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的原则,确保划定 655.29hm2 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位。结语

村庄的规划应遵循《若干意见》和《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2019

年试行)》要求,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规划思路,对村庄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进行规划,同时需要加强对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线的控制,坚决避免出现通过减少耕地、破坏乡村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景观的方式来进行新乡村建设,唯此才能构建出和谐、生态的美丽村庄。

参考文献

[1]牛俊蜻,雷会霞,谢永尊.制度政策导向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9(11).[2]张齐心,郑锦丽.全域村庄空间规划探索———以厦门市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 乡村规划).2019.10.

[3]贾铠阳,乔伟峰,王亚华,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认知、职能与构建[J].中国土地科学,2019(08).

加强耕地保护做好村庄规划 篇7

全力创建文明乡村

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新课题,全国上上下下都没有遇到过。新农村标准是什么,我们大家都知道。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资金从何来?土地如何调整?什么时候是个头?我们身处第一线的村组干部从哪里入手?大家对此有些困惑,针对大家存在的困惑,结合我乡实际,今天,我就新农村建设中的规范农民建房和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规范农民建房和土地规划管理。

要想规范,我们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首先和大家谈一下当今跟我们农村土地有关的相关法律。根据《土地管理法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我们平原地区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能超过220㎡,有出租、转让行为的,不予批准宅基地。对于未达到婚龄、不够分居条件的,不予批准宅基地。对于细节问题大家回去看一看资料。

1.现行土地管理法主要法律制度。根据《宪法》和《土地管理法法》规定,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国家土地所有权是指国有土地,属于全民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国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农民集体所有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集体土地分为三种类型,包括:村农民集体所有、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

于集体所有,可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集体经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可以由村内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2.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法一项重要制度。8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中国土地管理法体制问题研究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用“三个最严格”、“四个切实”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即“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是严格保护耕地。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土地管理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并特别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的耕地红线。二是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面积不减少。三是实行占一补一制度。非农业建设项目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四是划定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土地管理法规定,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应当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为保证我国耕地的质量和基本数量提出的要求。同时根据该法第三十四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要求,对基本农田要以乡镇为单位,逐一地块划区定界与保护并广为公告。根据国土资源部第28号的文件规定,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禁止

占用基本农田挖鱼塘、种树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禁止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或者设施;禁止以农业开发等任何名义占用基本农田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五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耕地。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标准,征收耕地占用税,提高征地补偿费标准,对违法用地的确需要补办用地手续的,重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土地出让金等。

3.用途管制制度。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前提。《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二是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实现用途管制的重要保障。三是严格农用地转用审批是用途管制的关键。实行用途管制的关键是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不论是否需要征收土地,凡是进行建设占用农用地,都应首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4. 有偿使用制度。是我国土地供应方式分有划拨和有偿使用两种方式。划拨土地使用权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臵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二是有偿使用方式包括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现有国有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需要改制时适用。三是出让包括协议出让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集体土地当前还不准进入市场。

二、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新点增加,老点去不掉,村庄外延扩张严重,“摊大饼”模式向外扩展,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2、一户多宅和超标准占地现象普遍,土地闲臵浪费严重。宅基地使用的无偿性及占用无留臵成本性,由于宅基地使用和空臵住房流转政策措施的缺乏,导致建新不拆旧现象较为普遍。

3、通过土地私自调整、兑换、买卖、出租、抵押等变相流转的,个别交易现象。

4、土地闲臵浪费严重。原祖辈遗留的老宅荒地,分配不均等造成的空心庄现象,全乡约1万亩。

5、违规建设用地较为严重,土地乱挖乱占,谁有使用权,就认为有所有权,随意处臵,破坏土地严重。

6、未批先建,未申请先建设,批东建西,违规建房等。

7、不按程序,隐瞒事实,不按规划建特殊房,面子房,颠倒房,霸王房,群众意见一人手印一按了之。

8、控制性详规存在有遗漏问题,现仍有的自然庄没有做规划图,做好的有漏户、漏宅现象的,编号不认真,图与地形不属等。

9、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进展较慢,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按照乡政府要求去做,把关不严,资料质量不高。

10、农村和集镇严重存在九乱现象,即: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杂物乱放、污水乱泼、车辆乱停、横幅标语乱挂、小广告乱贴、摊位乱摆。未把建房和基础设施(道路、下水道、路灯、绿化、环卫等)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

11、干部群众认识模糊,有误区,一提到新农村建设,就认为要重选新址,一选新址,就要占用土地。一想到新农村建设,就想到政府要给予多方面的优惠条件,一是要求减免耕地占用税,二是国家给予资金帮助。忽略了此项工作长远性和艰巨性,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只做宏观

调控,不做细致工作,群众有依赖思想和攀比心理,产生“等”、“靠”、“要”思想,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现象。

三、乡村组干部的职责

1、村民组长职责。村民组长是耕地保护、村镇建设、文明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1)负责本自然庄本居民点的土地保护或控制性详规和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具体工作。(2)负责本村民组的村民建房申请及申报把关工作。(3)负责做好本村民组环境卫生保洁及公益事业收费工作。(4)因上述工作引起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做到小事不出庄。协助乡村做好违法用地和违法建房整改和拆除工作。

2、村包组干部是直接责任人,负责本责任片内的土地管理、规划建设、文明创建等具体工作,协助村民组长做好土地调整、规划建设、卫生保洁等日常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协调工作。并做好因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处理和拆除工作。

3、村土管员。是全村土地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全村的土地管理和利用工作,严格落实本村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建设用地规划,严把耕地保护关,杜绝破坏土地及乱占乱建现象出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处理一起,恢复一起,上报一起,做到地动我动,地动我知。

4、村规划员。是全村规划建设和文明创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内建设用地及居民点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工作,做好村民建房的勘察、丈量、申报、缴税及资料填写上报工作,做好本村内的创建、保洁、垃圾处理等具体工作,配合村土管员及村委会处理好村民建房等方面引起的矛盾纠纷,负责违法建设的拆除工作。

5、村书记、主任的主要责任。负责本村内的土地保护、规划建设、文明创建、道路交通特别是对破坏耕地违法建房的应无条件做好土地恢

复和房屋的拆除工作,确保道路畅通无障碍,路边有树无庄稼,路面平整无垃圾等工作落实到位。

6、乡业务员是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1)负责本辖区内的土地勘察、监管、丈量工作。

(2)负责村庄规划及居民点的控制性详规、村民建房的申报、资料的填写、缴税、定位、放线等工作。

(3)负责本辖区内的文明创建、环卫保洁、道路管理等具体工作。(4)配合好业务片长及村委会处理好因上述工作引起的各类矛盾纠纷及调处工作。

(5)配合片长、村两委落实好因破坏土地和违法建筑的恢复及拆除工作。

7、业务片长是主要责任人。主要职责是:(1)带领好本片业务人员做好本片内的耕地保护、村镇建设、文明创建的具体工作。(2)协调好村委会与乡党委政府的业务衔接工作。(3)解决好本片内所发生的违法建房及破坏耕地的拆除和恢复原状工作。(4)确保本片内道路畅通无障碍,路边有树无庄稼,路面平整、无垃圾。(5)确保本片内村民建房申报及时、准确、资料与实际零误差。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1、调动干群积极性。新农村建设靠政府包办是不可行的,必须依靠群众自身力量,逐步建立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一讲新农村建设,群情振奋,恨不得三个月建成一个居民点,坐下来空谈一阵,结果是无影无踪。因此要求村、组干部要积极主动地出点子,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参与,扭转新农村建设被动局面。

2、合理规划,严把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先规划审批、批准后才建设的原则,严格保护耕地,遏制乱搭乱建。由于土地的用途管制要求越来越严,一般用地没有使用指标,过去做的详规不能使用的,一律重新修编,没有详规图的,应限期做好。但一定要按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达到70%以上农户同意,并公示七天后,有村委会审核研究上报。申报建房审批程序。①先有申请人分别写出建房用地申请书及规划许可申请书各一份,并征求村民意见后,由组长签字,有申请人把申请书交给村主任,经村主任、土管员实地勘察后,分别在审批表和申请书上签字后,报给乡业务片长。②乡业务片长安排业务人员做完实地勘察、丈量、填表、交税等具体工作后,经审核签字后,转交给乡资料员。由资料员分村打印后,交给规划所长、国土所长和分管领导。经审核审批后,由乡业务员、村土管员、规划员到户定位放线,发送审批手续。对于一户多宅的,占用耕地的,不符合规划的,或者买卖转让、私自兑换的等现象,坚决不批,对于以欺骗手段骗取审批证书的,发现一起吊销拆除一起,对相关责任人坚决追究处理到位。

3、把农村建房与配套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五新一好”目标。新农村建设工作应体现在5个“新”,即新农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好家园的要求。

①新农舍就是因地制宜建设地域风情的居住房,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色。

②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供水、绿化、亮化、广播电视、通讯、电力、沼气、太阳能等,配套设施齐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些硬件设施一般在我们乡做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按照设计要求达到30户以上申报为美好家园

项目,政府可以给解决一部分资金。二是通过一事一议的程序上报立项,政府也可以解决一大部分资金,真正实现了上述标准,也就基本达到了农村小康社会的标准。

③新环境主要是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特点。为了做好事这项工作,县政府给我们乡投资120万元,建垃圾处理场一个,环卫三轮车11辆及其它配套设施。从集镇到农村都能体现到保洁工作的实效。街道单位放臵有垃圾桶,农村以自然庄居民点建立垃圾池,把全乡所有的垃圾运到处理场进行无害化焚烧。也请各位做好宣传准备工作。

④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具备现代化的新农民素质,即 “四有”农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⑤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达到中央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

同志们!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相当艰巨的,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作为最基层的村组干部,一定要有耐心,恒心,你们长期生活在农村,你们都是一个庄,甚至几个庄的庄主权威,是否让我们乡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在座的各位肩上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希望你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统筹谋划,为实现建设美好家园、彻底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人居环境,共同宣传好、落实好这项工作。

【溆浦县村庄布局规划】推荐阅读:

合浦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5-27

上一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第一天日记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