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精选7篇)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1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教育部制订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一册均强调了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为配合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从初一开始,希望赋予英语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并带来生机和活力。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而起作用。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内部的动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识策略,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二、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应考虑的原则 活动要有针对性,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并完成一定的任务。

三、任务型教学的过程和初步结果

(一)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并给合JEFC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体系,逐步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Leading-in/Warning-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了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笔者现以

(三)、任务型教学实例

任务:采访一位名人;

目标:通过采访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掌握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材料:介绍某名人的文章或个人资料;

话题:Friends

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活动

操作过程:

a: 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b: 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c: 教师提供收集材料的样本

d: 学生分小组确定个人职责(采访对象、记者、记录员、听众、汇报员)并自制采访表;

e: 学生小组采用问答形式进行采访,记录员填写采访表;

f: 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报告采访结果,教师和学生对采访做出评价;

g: 根据采访获取的信息,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200词左右的介绍某名人的短文;

h: 文章贴在班级黑板或墙上供交流。

(四)课外作业项目化

初一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期中,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最讨厌抄抄写写的重复性作业。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我们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做项目”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也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意识的培养,使课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四、结论: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合作意识较强,口语表达能力强,我认为,取得如此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则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了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由于有意义的任务活动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

第三,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第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任务中笔者也发现了还可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战友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左同等消耗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三,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习惯小组讨论,相对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消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

青县曹寺中学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2

一、任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任务设计应以学生语言技能为基础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任务设计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技能出发,不能盲目地为学生设置任务,否则学生将无法完成任务。

2. 注重任务设计的梯度

在一节课中,任务设置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阶段性和系统性的,任务可以出现在多个阶段和多个层次,构成一个“任务链”。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应注重任务的梯度,每一个之前的任务都是为后一个任务所做的铺垫,只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才能保证“任务链”的连续性。

3. 注重任务设计的真实性

既然任务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就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模拟再现一个真实的任务完成情景。任务设计既要适用于课堂活动,又要与课文内容相符,更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让学生尽量获得完成现实任务的真实体验。

二、任务设计的一般环节

1. 任务呈现

任务呈现是任务型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是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英语技能和语言知识训练的开始。一般来说,为保证任务型教学效果,任务应在课堂伊始就呈现给学生,而不是在完成知识与技能训练之后。任务呈现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任务,也可以采取直接说明的方法告知学生任务。任务呈现是引导学生参与任务、完成任务的第一步。

2. 任务完成

这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任务设计,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任务驱动下,运用自己的方法和思维通过对一些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主动获取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真正实现“Learning by doing”,从而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并在任务完成的每个阶段都获得成功体验。一般在这个环节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为主。

3. 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的目的就是巩固任务成果,对任务完成情况做一个检查与落实。评价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成果展示的方法,让每个小组都将自己的成果依次进行展示,接受其他学生及教师的质疑,然后展示小组通过回答问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的方法,对于本小组中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没有搞清楚的词、词组、语法点,以及重点句先进行讨论,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为保证任务课上课下的延续性,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写作作业,其内容应与课堂任务相关。

三、任务设计的具体实践

笔者以“高一英语必修1第一单元friendship”一课为例,为大家进一步详细讲解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具体做法。

Step 1:Lead in

Look at the proverbs, and guess what they are about.

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You can buy friendship with friendship, but never with dollars.

So,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topic of friendship.

设计意图:用几句英语谚语导入课题,不但能达到快速导课的结果,而且能明确地为学生提出任务目标。

Step 2:Warming up

Brainstorming (group competition)

Which kind of friend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riend?In groups of four to list as many as possible the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设计意图:组织活动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通过温故新知进行词汇积累,让学生们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合作意识。

Step 3:Pre-reading

1.What else can be our friends besides human beings?

2.look at the title and skim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text to find what Anne’s best friend is.

设计意图:问题引导给学生继续阅读做好铺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做好阅读前的充分准备。

Step 4:While-reading

Skimming

问题设计:What is Anne’s dairy mainly about?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扫读抓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Scanning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join the correct parts of the sentences.

1.Anne kept a diary because A.she couldn’t meet her friends.

2.She felt very lonely because B.Jews were caught by Nazis and killed.

3.They had to hide because C.she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it.

4.Anne named her diary Kitty because D.She wanted it to be her best friend.

设计意图:课文细节内容连线,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同时训练了他们寻读的阅读技巧。

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bout how long had Anne and her family been in the hiding place when she wrote this part of her diary?

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

Why do you think her feelings changed towards nature?

Why did Anne no longer just like looking at the nature out of the window?

设计意图:利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训练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Step 5:Post-reading

With a partner brainstorm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her feelings.Make a list of at least five.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完这篇文章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输出和巩固,并对新学的课文形成有效的自我评价。

Step 6:Homework

Prepare to retell the text.

Find out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in the passage and preview them.

最后,作业布置让他们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虽然在英语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良好效果,但在具体任务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效衔接、任务完成时间等。这些问题需要广大教育者做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从而使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摘要: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就是指通过任务设置, 为学生组织较为真实的课堂活动, 让他们通过“对话性互动”明确任务、完成任务, 进而使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任务型教学法由于其教学效果显著, 是目前高中英语课堂的最佳选择。

谈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3

一、任务型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英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教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灵活多样,一般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决定,同时受制于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或途径。教师角色的恰当性较大程度地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任务活动的完成情况。任务型教学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目标语言,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有利于学生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知道如何完成任务,能够克服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能汇报任务完成的结果。所以,教师在任务型课堂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应该为:任务设计者;任务呈现者;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必要时适当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者(在活动前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语言帮助);激励者(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并较高水平地完成任务);评价者(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做出评价)。

二、“任务型”活动倡导活动的互动性和合作性

课堂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事件,它包括执行,相互作用,有目标的努力,令人愉快的经历以及文化基础。在“任务型”活动中,激发主要来自学生之间而非教师的特权。对于分组的活动环境可以给全部的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机会,同时也产生更准确、更透彻、更及时、更全面的评估和反馈。除小组内的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另一反馈方式为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如各活动小组可推荐一人作总结性汇报,听取其他组的意见,然后加以自我修改和完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自主探究问题,完成任务。

三、“任务型”活动强调活动的整体性和多样性

由于中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以课本为依托的,所以“任务型”教学法也应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以意义为中心的教材内容的“扩展法”,这就决定了活动具有围绕话题和特定内容为中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但由于它重视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不同的任务,而语言又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倾听、反应、劝说、探究、通报、解释、交谈、询问等,以及语言活动本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研究、讨论、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任务型”活动应具有不同于“结构性”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确切地说,该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变中有稳,稳中求变”。

四、“任务型”活动突出个人化学习和学生情感体验

任何课堂活动只有结合个性化学习,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任务型”活动也如此。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开放性(open - ending)给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在开放性活动中,允许学生选择材料和方式,使用“必选”(compulsory)+“自选”(optional)训练,即有些是每人必须完成,而有些根据他们的个人兴趣任意选择。完成任务也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是有大量的不同的可接受的回答或结果。同时小组活动的宽松环境使不同学习风格的人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有些学生擅长的不是传统的通过听觉获取信息,他们需要和他人交流才能理解内容,或喜欢靠实践活动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任务型”活动的方式可以使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教学实例如SEFC 1B Necklace一课,为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允许各组对剧本进行大胆的改编,甚至可以和另一课文An interesting Life进行故事情节组合。同样的任务自然可以导致风格迥异的活动结果。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对于能否成功地掌握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型”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极其个人化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的英语基础原先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長期的保持。

五、设计任务应遵循的原则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设计任务,如何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合、课堂上操作性强、学生喜欢参与并能够完成的任务,是教师们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设计任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真实性原则。任务要尽可能接近或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履行任务的情境也要贴近现实生活;目的性原则。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且教师和学生都要清楚需要完成的具体交际任务。形式、功能原则。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生习得语言的得体性;信息交流原则。完成任务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过程。学生分角色表演书中的对话不能算作任务,因为在表演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对话的内容和结果,这个过程中没有信息的传递与获得;任务链原则。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该是在内容与逻辑上相互衔接,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指向,组成一个任务链,后面的任务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和出发点。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获取任务所需要的信息、知识、能力和技能。如在教学SEFC SAVINGTHEEARTH单元时,设计这样的任务:①If you are a designer, please design an advertisement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请设计环保的广告)。②Please design a blue print of our city, and give the necessary introduction(为我们城市设计蓝图,并作必要的英语解释)。学生通过分工,查阅,上网,制作CAI或绘制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们的成功作品。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把握了课文知识,学习了相关语言知识,增加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验研究 篇4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和合作,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生活全球化,外语已成为走向世界,通往未来不可或缺的通行证。新的形势使我们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具有时代感和紧迫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出大批的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高中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从7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就开始了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任务型教学(task - based learning , 简称TBL).是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有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任务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l、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写作技巧等。

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为目的,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于教材。

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式由初级到高级任务 ,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学习过程充满了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识策略,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运用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交际应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许多研究表明:任务型教学在一定条件下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探索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2、验证通过任务型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听、说、读、写能力)是否比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得更快。

(二)实验对象

高一年级两个班,即实验班和对照班各有学生64人,两个班学生部通过了中考,属平行分班。两个班保持正常教学秩序,不形成人为的竞争氛围。每周均为五课时,由作者为他们授课。

(三)时间

9~6月

(四)实验方法

实验班采用人教社教科书和《新概念英语》两套教材,用任务型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只采用人教社教科书,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实验班中,我们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过程化”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实行的课堂教学的六个基本步骤如下:(l)Leading-in/warming-up(activities for interest);(2)Pre-task (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具体步骤);(3)While-task (设计出数个mini - task,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4)Post-task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最终任务结果);(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6)Homework(布置课外作业,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级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project work)。

1、课堂教学任务化

下面,以Semiro1的Umit26 Lesson102为例,进行详细的任务设计。该课的任务目标是复习情态动词的用法,学习不定式作主语的宾语的用法,掌握下列句型:(1)His great success has not been in singing but in organizing other singers to sing for him. (2)Bob made sure that it was played many times on the radio…。设计的活动有:

(1)任务(task):采访当地自己熟悉的一位名人。

(2)目标(goal):交流、了解个人信息是高一年级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语言应用内容。学习通过采访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学习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3)材料(material):介绍某名人的文章。

(4)话题(topic):a famous person

(5)技能(Sin):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6)形式(form):四人小组行动

(7)操作过程(process)(略)

(8)评述(comment)

2、课外作业项目化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化和补充。通过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我们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做项目”形式,从而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任务型教学的多维度和立体化。

“项目”是指由若干交际任务或学习任务构成的一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活动。我们所设计的项目有:制作名卡和地址薄,给好朋友或老师打一个英文电话,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讲一则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报,写配图短文,设计英文晚会的活动(如圣诞Party),收集自已所崇拜名人的个人信息档案。这些项目都是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设计,并和某一话题挂钩的,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始终充当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过程化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客观评价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机会和条件。如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读等学习行为和学生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序做出过程性的评价。这种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有助于纠正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的偏差。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表格,对学生进行各类评价。

表一、完成任务/做项目(A出色 B尚好 C一般 D需努力)

Task1/Project1

Tast2/Project1

日期

内容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对一些较大型的任务,还可以设计有分项细目的评价表,见表2

表二、名人采访自评组评表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自评得分 组评得分

1、计划制定 详细具体 实用可行 基本明确 笼统含糊 毫无计划

2、采访表现 积极出色 顺利完成 基本完成 勉强完成 临阵退缩

3、信息获取 丰富有趣 收获实在 有所收获 收获不多 无所收获

自评得分与组评得分合计

(点评:根据统计学的要求,自评得分与组评得分不能直接相加)

评价的重点放在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感受,从而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得到进一步强化。以采访名人为例,可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碰到什么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项活动自己获得了什么经验或教训;如果要进行下一次采访,自己打算做什么样的改进,等等。总之,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反思(reflection),加深对活动本身的认识,从而强化他们对后续活动的动机。

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期中、期末考试等),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后,我本实验以教学班为单位,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在实验前的实验后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英语水平测试,分听力和笔试两大类,测试后成绩全部输入计算机。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点评:在此应提供实验数据表)

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听力、笔试能力上差别很小或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听力、笔试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在实验前两班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经过一年的任务型教学.实验班在英语水平上有了明显提高,该实验具有一定的成效。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促进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从平时课堂观察看,实验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合作协商意识强烈,口语表达能力强。

四、讨论

经过教学实践,我真正体会到,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起着语言习得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作用。任务型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从一个规定的教学大纲和一定的教学方法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一个自己课堂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的主动创造者;从一个现成的理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转变成一个以自己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的研究者和理论探索者。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在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越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在实验中发现了不少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在同等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有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高中英语任务员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改进建议: (1)本文所强调的评价过程化没有在评价表中体现出来,希望在这方面进一步细化;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任务型教学 篇5

内容提要: 本文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围绕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进行初中英语《新目标》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变、二个拓宽、两个创造和两个提高等改进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任务型教学;三个转变;二个拓宽 ;二个创造;二个提高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要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观感知、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的语言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途径。它是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引人的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法。它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要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它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而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随着外语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会逐一得到解决。下面,笔者主要阐述新课程标准下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我们英语教师应采取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单一,主要担任着“主讲”和“指挥”的角色,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主要是“精讲多练”。外语教师关注的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少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发挥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很严肃的师生关系,很少进行合作性的学习。但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比较丰富。教师充当者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还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同时组织和控制好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就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标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开展任务型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总之,当前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利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转变教学模式

要实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转变。现行教学模式必须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传递接受式教学向以引导式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也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以任务教学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或选择任务与活动,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习者就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什么,就会去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发现式学习。在教材处理方面,许多教师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材。如在教“职业”这个话题时,设计下面任务活动。1、小组活动,学生询问同伴及其家人的职业及其工作地点。2、全班活动,各组选一名学生介绍同伴及其家人的职业及工作地点,3、统计班中学生家人所从事的工作种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化、交际化,还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会得到培养。

二、实现二个拓宽

1.拓宽自身知识宽度

要知道教育创新的实现依赖于实施创新计划的主体-教师,以往的教学形式始终以“师

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传统;教学过程固守于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则依样画葫芦。很多教师把自己禁锢在自己所教的教科书和练习册里,很少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除了自己所教的课本、所做的练习外,别的东西几乎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任务型的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许多的爱好。每一科知识、每一个爱好都是师生沟通的桥梁,都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知识更新,迫在眉睫,对于教师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局限于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因此,应该培养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高度” (站在时代的高度)、“长度”(义务专长)、“宽度”(兼收并蓄,拓宽知识面)、“深度”(精神的教育理论)方面构筑起立体化的知识,真正肩负起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担。

2.拓宽教学资源渠道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主,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教师们一直认为,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是教师备课、讲课的根据,谁都不敢跨越雷池一步。21世纪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淘汰、人类社会现有的知识很快就将被更新。教材、教科书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要跳出教材、教科书的小圈子。教师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总之,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尽量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自主学习的条件。

三、实现两个创造

1. 创造宽松教学氛围

目前,我们师生间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在客观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主观上也造成了师生感情的不融洽,不仅直接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也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对开展任务型教学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任务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把已有的知识机械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所以,首先必须改变师生之间这种主从型关系,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师生之间逐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尽量寻求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悦的。要不断地给学生树立一个个荣誉,让学生维护现有的荣誉,为追求更高的荣誉而自强不息。学生在奋斗中找到自尊,就会产生出自信的情感。教师宽容了学生,就意味着破除了师道尊严,就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只有创造出这样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任务型教学的顺利开展。

2.创造真实语言环境

任务型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力求任务的真实性。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号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活动时应充分把握教材、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语言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真实的交际任务越多,学生使用现实生活语言的机会也就越多,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也就越强。当然,构成任务的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结合某些节日设计相应的表演节目、制作贺卡、装饰教室、举行英语party等任务;结合当地的某些大型活动如为某个外商投资洽谈会招聘英语志愿小分队的任务;结合学生运动会或北京奥运会调查学生的体育爱好项目等任务。这些任务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教育意义。

四、实现两个提高

1. 提高自身义务素质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任务型教学的落实需要教师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由于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的陈旧率也越来越快,知识更新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原有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已显得促襟见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所以教师应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随着时代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在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国际户联网逐步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信息社会,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还应该具备在哪里能够获得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任务时才有很大空间。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义务素质,教师要天天学习,时时学习,要具有宽厚而综合的知识和素质,只有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灵活,联想也就越广泛,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点子也越多。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各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充“电”。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做学习型的教师。

2.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在中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忽视了教师工作创造性的特点。当前,变“教师匠”为科研型教师,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科研也被许多学校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为此,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从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跳出来,用科研的眼光重新审视,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只有具备科研意识才能不断地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追索问题的原因;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针对所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很重要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堂的保证。

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初中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给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使任务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探讨 篇6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是老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这种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即产生成就感,从而对学习有更大的兴趣,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同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应用性,然后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可操作、内容真实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其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因此,设计任务型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行;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方式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任务的结构

任务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1. 教学目标(goals)。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正确地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语言能力、语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2. 输入(input)。

输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报刊、小说、课本、歌曲等。

3. 活动(activity)。

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使用。

4. 师生角色(teacher and student role)。

学生是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是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当中,担当学生的伙伴。

5. 环境(setting)。

环境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任务完成的方式和任务分配的时间,也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等。

根据任务的结构,针对一次听力活动可做以下分析:1.教学目标是学生相互交流信息,寻找主题或信息的组成方式;2.向学生输入的是该听力材料;3.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所听内容的活动;4.教师是助学者和监督者,学生是活动中的主要交际者;5.环境是课堂上的两人或小组活动。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步骤

任务型教学分三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环(task circle):a任务(task)———学生执行的任务;b计划(plan)———各组学生计划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c报告(report)———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后任务(posy-task):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其它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practise)———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下面以我在送课下乡活动中所讲的JEFC BOOK 2 L83为例说明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步骤。

Step 1 Lead-in

(1)通过教师介绍自己和家人复习反身代词,并为任务埋下伏笔。

(2) Work in pairs。教师设计任务1,让学生两人讨论“What do your family do by themselves?”并向全班介绍,进一步复习和运用反身代词。

Step 2 Pre-task

(1) Listen and answer通过图片向学生提供短文背景,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录音。

(2) Read and answer in groups学生共同阅读并合作完成课后问题。

Step 3 While-tasky

(1) A team competition以小组抢答形式, 完成阅读理解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 Make sentences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 再通过小组竞赛向全班汇报。学生热情很高, 所造句子多种多样, 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Have a discussion分小组讨论:“What do you want to be, Mr More or Mr Little?Why?”

(4) Practise四人小组分角色操练对话并向全班同学表演。

Step 4 Post task

(1)通过小组竞赛完成EX1, 2,检验学习效果。

(2)播放席琳的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给学生美好的享受,并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伴着音乐学生合作阅读Ex3。

(3)小组竞赛检查阅读效果。

Step 5 Homework

布置作业,以“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lots of money?”为话题编写采访对话。

最后师生共同跟着磁带唱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本节课在歌声中结束。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篇7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则认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这种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日的。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能够不断的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面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的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说来任务的设计应注意必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适合所有的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如在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其选出所听到的词、句子及相关的画面;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能做True or False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能简单的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对于性格外向善于表演的同学,要求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活动。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的形式真实性要强,趣味性要浓,极富感染-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多彩的现实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Go for it七年级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问路及指路方向?)我画了一张本市的地图,并收集许多本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的照片。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立刻被唤起,他们的不仅再次熟悉了家乡,更为家乡的巨变而心生自豪。接着教学方位介词next to , between, across on等。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介词描述各种建筑物的不同方位。最后让学生充当志愿者导游,向来宾介绍我市的建筑并指示方向。学生在这一真实的情景中高度亢奋,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荣誉感。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生必须知道通过活动来具体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

三、任务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任务的设计应具有连贯性,一连串任务形成一个序列,后面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前面任务的完成。形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人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性层层推进。同时要注意任务韵难易程度,要区分不同层次,使学生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后面的任务。

四、任务的设计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具有评价性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是课程的一部分。在设计每个单元的任务时,应抓住重点灵活处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选择适合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应注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与否是评价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任务教学中,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的设计,它包括考虑如何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的报告(Report)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编制表格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学生可以展示其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成果可以有各种形式,可能是语言性的。

上一篇:儿童画社团活动小结下一篇:成长路上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