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精选10篇)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1

时代楷模2019观后感

9月14日晚上八点,试验区/试验研究室职工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见证了中船重工760研究所8•20抗灾抢险英雄群体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通过节目我们了解到了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十七位勇士面对台风时,挺身而出,保护了国家财产、拯救了战友的生命,但是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却永远的离开了他们钟爱的军工事业,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随时为当合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看着电视机里一遍遍播放着英雄们在风雨中、在滔天的巨浪中,义无反顾地向着镜头的远处、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前进,党员群众双手颤抖、眼眶渐渐红润,所有人内心涌动着感动,脑海里充满了对十七位勇士的赞颂。海上的巨浪翻滚、树木被折断,被抛到海中,缆绳被狂风的拉断,钢铁材料的建筑被巨大能量扭曲、拉扯,在台风中的人们显得那么渺小、那么瘦弱、又那么无力。镜头里的身影是模糊的、但步伐是有力的;台风中的视线是不清晰地,但目光是坚定的;脚步是踉跄的,但方向是确定的;危险在面前,但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虽然风大雨大浪高,但是再大的台风也挡不住共产党员质之间的战友情、也挡不住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精神。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在面对生死的考验的时候,英勇无畏,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祖国的脊梁,他们的英雄壮举,必将激励我们全体军工事业的建设者献身国防,用实际行动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应该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干好本职工作。虽然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面对生死的考验、不需要面对滔天巨浪,但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仍然有无数的机会去奉献,为事业、为朋友、为家人、为千千万万需要我们的人们去奉献。

看2019时代楷模有感

近日,中国空军“王牌旅长”郝井文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郝井文是空军某航空兵旅长,空军特级飞行员。他这几年已经习惯了各种“首飞”,出色的完成了各项精湛任务。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总是担当着“领头雁”的角色,总是带头第一、冲锋在前。郝井文发挥着领头雁作用,用热血和豪情书写着壮丽人生。

学习郝井文绝对忠诚的精神。郝井文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诠释着对党对人们的绝对忠诚。他曾说,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精会神抓备战谋打赢,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作出重要贡献。广大党员要学习郝井文对党绝对忠诚的精神,不忘初心跟党走,在行动上见使命。

学习郝井文绝不退缩的担当。关键时刻考验“关键少数”,紧要关头更需领导带头。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演练,对于郝井文来说已是家常便饭。郝井文说,只有以打赢未来战争的使命意识,率先垂范领飞雁阵,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跟着学、照着做,保证基层党建工作聚焦备战。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郝井文这种关键时刻绝不退缩,带头表率争当“领头雁”的担当精神。

学习郝井文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检验和磨砺歼击机部队的实战能力,郝井文严格落实新大纲标准,敢于突破以往的飞行“禁区”,带头飞到以前不敢飞的,进入以前不敢进的今天训练不担风险。他说:“今天训练不担风险,明天打仗就有危险。”训练的难度、强度、规模逐年递增,郝井文一直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奋进着。党员干部要学习他这种精神,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对待事业、增强才干,为祖国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2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心得1

许多年以后,2020的春节,必然会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记忆:上亿人紧盯屏幕,为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们加油助威。

向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致敬。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广大科研人员往往刚叮嘱大伙“待在家、少出门”,自己就扭头告别家人,奔赴战场;才告诫人们“不聚集、别熬夜”,自己便转身继续实验,奋战通宵。为的就是加快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尽早取得这场阻击战的胜利。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致敬,他们始终处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与病魔较量,把一个个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下,靠的是什么?是精湛的医术,是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脸颊、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是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星夜驰援武汉的无私之举。

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敬。疫情防控不只是国家问题,更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为了控制疫情,干部们挨家挨户登记宣传,有效监测;为了火神山、雷神山等上百家疫情工作站,数千名工人师傅们通宵奋战;为了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大批企业职工放弃春假加班生产,保障后勤……

向奋战在一线的人民解放军致敬。“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保卫人民安全!”这句话曾让不少人热泪盈眶。除夕,他们是第一批支援武汉医疗队;他们毅然接管了防疫战场。解放军来了,让武汉人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与幸福。

但英雄并非就是钢铁超人,他们有父亲、丈夫、儿子,女儿…和你我一样,他们也是会生老病死的普通人。平静的日子里,他们默默无闻,可当危机来临,他们挺身而出,承担起责任。这就是英雄!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安心地在家里;正是因为他们主动置自己于危险之中,我们享受到了来之不易的安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勇毅笃定,战无不胜。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一定行!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心得2

这个年,所有人都过得异常艰难。病毒感染人数成十成百的上涨,病毒肆虐的侵蚀着神舟大地,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华夏大地,全部被疫情点亮。而此时此刻,正有一群人冲在疫情最前线,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17年前领军非典,17年后亦是如此。用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冲在最前线,与死神争夺生命;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在武汉封城后的第一天,他依然全副武装,来到门诊部坐诊,当人们都担心老教授的身体时,他却说:“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救人吗,我还吃得消,没问题。”这就是医者担当!请战书上,一个个鲜红手印的背后是一颗颗赤忱的医者之心……

医者不计生死,民众不计报酬。武汉两座“小汤山”医院即将开工,在接到消息的当晚,工人们带着七八十台挖掘机赶到现场,一位河南民工,在听到建医院需要支援时,自愿打车到武汉工地支援。他们不计报酬,不计条件,白天加班加点建医院,晚上就在车里凑合,他们什么都不求,只想早日建成,早日打败疫情。

我始终相信重生后的祖国起点会更高,风雨过后,黎明会更灿烂。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心得3

首先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警察,道一声您辛苦了!都没想过,2020年刚刚到来,就迎来了一场病毒生死战,感谢你们在这场战斗中的坚持与付出。

市场与战役的战斗中,我记录了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天为武汉出现疫情,北京朝阳医院的童朝晖教授,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武汉开展工作。同样听为武汉艾情的钟南山院士,也是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病毒斗争,为患者排忧解难。他们凭着一份信念,一份斗志,一份勇气,给人们带来了安全感和踏实感。我还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个个医生和护士,为了给患者治病,日夜奋战,一位护士阿姨,竟然累昏倒在地!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全力救治感染的病患,看到他们一张张被口罩勒到变形甚至破皮的脸颊,一双双被害水浸到泛白的双手,手术室外席地而眠的身影,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新闻报道中,让我始终难忘的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是一名医生,自从武汉出现疫情,他已经十多天未曾与妈妈见面,元宵节那天,他给妈妈送来汤圆,为了安全,可是妈妈不能与她近距离接触,只能保持在两米之外,与妈妈隔空拥抱,他非常想念妈妈,看到妈妈后,她忍不住失声大哭,说,妈妈,我想你,妈妈告诉他,孩子不要哭,妈妈也很想念你,等妈妈打败怪兽就回家与你团聚,看到这一幕,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再次谢谢你们,始终战斗在疫情第一线,谢谢你们,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救助一个又一个的患者,谢谢你们,在过节期间放弃一切,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感谢你们,这个世界因为有你们而变得温暖,在这里我们要做到不给祖国添负担,少聚集,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相信一定会很快的`好起来,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心得4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题记

2020年的春节与往年不一样。没有欢聚的场面,没有拥挤的人群,因为一场疫病袭击了神州大地,有着“九省通衢”的武汉陷入了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抢救中。当全国人民深陷慌乱之时,有那么一群可敬的人却逆风上行,感动了着我们。

镜头下,时隔17年,征战过2003年“非典”,已有84岁高龄的“民族脊梁”钟南山院士听闻武汉疫病的消息后,再次出征了。因车票紧张,他只能缩在高铁餐车的一角。人们说,他就是我们国家的“定海神针”,有他在,我们安心。面对镜头,满脸疲惫疲惫不堪的他眼里噙着泪水,此刻,他的心中,关心病人胜过关心他的家人。

除夕夜,本是合家团圆,欢聚一堂的时刻。但一位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担心自己有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自觉将房门反锁,隔绝与家人难得的团圆。门外,他那80多岁的老母亲颤颤巍巍地弓着腰,挪动着艰难的步子缓缓地将年夜饭放在门口,一头洁白如雪的白发格外耀眼。她眼里噙着泪水,隔着门,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着门内的孩子:“求求你,照顾好自己。”此刻,我想:她也许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多伟大,只祈求他能健康地活着。但她也深知,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职责。

凌晨的夜晚,下着大雨,接到部队命令集结即将奔赴武汉一线的女军医,简单收拾着自己的行李。临别之际,女儿泪流满面,眼里满是不舍,她多么希望平常忙碌的妈妈此刻能多陪陪她。但母亲只是轻轻地抹去了女儿脸上的泪水,告诉女儿:“孩子,不哭,只是我们这一仗不能输!”在穿上军装背上行李迈出家门的那一刻,眼里含着泪水的她,义无反顾地奔向一线。

在这次与疫病战斗的赛跑中,越来越多的“逆行者”逆风而上。“吹哨人”李文亮虽然走了,但他微信里“病好了,我仍要上一线”的誓言依在;宋英杰在连续奋斗10天后也因孤独劳累,生命停止在了28岁;90后小哥郑能量,在封城之后仍然冒雨开车去武汉做志愿者。

他们只是千万“逆行者”中的一个缩影。当签下“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请愿书时,他们早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激励着他们做出这样的誓言,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放弃美好的生活逆风而上,做“最美逆行者”。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英雄叫榜样。他们为了在春天开花,长成大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3

立夏时节,粤东某海域一场进攻演练激战正酣。眼看防线将被突破, “硬骨头六连”下士班长王一村大吼一声:“挡不住,也要死死拖住!”他迅速集结全班奋起阻击。有的同志被荆棘刮破了脸、划破了手,露出了血淋淋的伤口,依然顽强抵抗,硬是将“红军”牢牢堵在阵地前。

“皮肉掉了可以再长,阵地丢了哪里去找!”王一村说,伤疤就是军功章,是军人用汗水甚至鲜血铸成的。朴素的话语彰显着六连官兵上阵不畏战,打仗不惜死的血性胆气。

1948年,瓦子街战斗中,全连140人有127名官兵血洒战场,剩下的13人带伤死守阵地,战斗英雄刘四虎负伤11处,仍顽强与敌搏斗,那把拼弯的刺刀,至今保存在连史荣誉室。

真实的战场有多残酷,磨砺锋刃就有多重要。敢于亮剑、敢于牺牲的硬骨血性,始终贯穿在六连练兵备战的铁流中。“宁要暴风骤雨中的良好,不要风平浪静的优秀。” 这是六连官兵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连长赵松训练不慎造成左手腕肘骨断开,术后手腕里打上钢钉还积极进行恢复计划,用弹力绳将手绑在杠上练力量,用绷带绑着夹板练长跑,凭着一股韧劲,硬是成为全旅第一个通过“特三”考核的干部,官兵们都称他“铁腕连长”。

“只有自身硬气,带兵才有底气。我是党员,还是连长,真正到了打仗的时候,我只能说‘跟我上’,不能说‘给我上’,所以自己一定要带好这个头。”赵松说,六连上下,都是这样高标准、一战到底。

硬六连的亮剑不仅体现在“硬”上,还非常之“细”。

硬六连的战备思想硬是有名的,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外训甚至换防,随时随地都可能拉动战斗准备。有一年新兵下连,首次组织战备拉动,新战士俞喜强因战备包少了一根细针,被连长点了名,并要求在全连面前说明情况。

“为了一根针至于吗?”俞喜强心有不解。排长见状及时上前帮带,讲起六连定人定物的制度,每一件战备物资都有可能在未知的战场上起重要作用。事后,俞喜强感慨道:“小针不仅能缝制衣物,必要时也能决定胜负。战备无小事,当一‘针’莫少!”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4

2月15日晚,___院全体干警集中收看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时代楷模发布厅》特别节目《闪亮新时代》,节目以奉献、梦想、爱国三个 篇章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共产党员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决听从时代召唤、自觉站在时代潮头、用坚持与付出成就不平凡业绩的楷模精神,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和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

全体干警通过收看节目,回顾了中共中央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王传喜、张黎明、海军海口舰、航天员群体等时代楷模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深受感触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法院干警,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结合自身审判执行工作深刻领会楷模精神,将先进事迹化为自我前进的激情和动力,强化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服务意识,着力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努力做好高质量审判,高效率执行,加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公平公正,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争做合格党员。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5

他带领团队扎根边疆村寨,用科学知识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用“神奇土豆”“有机三七”、院士指导班等带动一个个村寨摆脱贫困;

他出身农家,对土地和农民有深情厚谊,怀抱“让农民过好一点”的朴素愿望,被人称为“农民院士”,而他自己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一位“顶天立地”的农业科学家,一位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奋斗者,一位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共产党人。

一道考题,促使他攀登农业科学高峰

三十多年前的一道考题,冥冥之中决定了朱有勇为农业科学奋斗的一生。

1982年,朱有勇参加研究生面试。后来成为他导师的段永嘉问道:“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靠什么控制病虫害?”

这一问把他问懵了。

那个年代,农作物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容易发生病虫害,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险,水稻稻瘟病即为典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

1986年,朱有勇在云南省石屏县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糯稻间种,稻田很少发生稻瘟病”。难道稻瘟病发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

此后10多年,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球关注。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朱有勇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推广6000多万亩,并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技术在国内外应用3亿多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项技术都创造了显著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穿上迷彩服,脱贫攻坚最前线就是他的战场

朱有勇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选择投身新战场——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41%。这一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谁来牵头挑起重担呢?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

说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到底,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倡导种冬季土豆,农民刚开始不积极,他跟村组干部搞起了示范种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他第一个下去推车,任凭泥巴溅了一身;寻找水源时,他拄着拐杖穿行在雨后湿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

驻村扶贫,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战服”。他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激发起奋斗的姿态来。

种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种出药企抢着买的“有机三七”,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冬闲田”变“致富田”,老百姓的评价,就是朱有勇脱贫战线上的口碑。

一句承诺,映照一位共产党人的一辈子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个旧市一个农村家庭。

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年代,对贫穷和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农民种地很辛苦,但再怎么拼命干活,种的粮食仍吃不饱。”他甚至做梦,一个玉米秆上结出五六个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这样大家就能吃饱了。

“让农民过好一点,就是我的初心,是童年最早理想。”朱有勇说。

恢复高考第一年,朱有勇考上云南农业大学。读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名列班级第一。毕业前夕,朱有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党组织派人与他谈话,他表示:“我愿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毕业后绝对服从组织分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句承诺,映照了一名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的一生。

留学澳洲,他本来有机会留在悉尼,“一天的工资可能相当于国内一个月”,但他毅然回到祖国,立志“科研报国”。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把云南农业大学奖励的200万元悉数捐出,在学校成立“有勇奖学基金会”;20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他又将200万元奖金捐赠给了基金会……

把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里。朱有勇说:“看到科研成果在千万户农民家里开花结果,比拿多高的奖金、发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兴。”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6

“把每次接出警都当作是处理自己家里的事,群众满意是最基本的。”三年多里,漳州110”四中队四级警长王铭,把这里当作学校,政治教育、心得体会等记满了四本笔记本。

此前,他在部队待了十多年。王铭说,在这支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队伍里,像他这样的军队转业干部目前有51个。

建队以来,“漳州110”43批次共520位民警无违纪违法行为,114人次立功受奖。王铭说,“漳州110”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有铁的纪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进行内务条令夺标、基础体能达标、执法资格考试三类竞赛。

在“漳州110”事迹展览馆内,绣着“人民的110”大字的锦旗摆在最前。队伍的功勋荣誉墙上,400多面老百姓送来的锦旗高挂于头顶。王铭说,新一代的“漳州110”人悉知展览馆的每一个故事。

“大到惊险的刑事案件,细到服务小孩、送老人回家,甚至讲闽南话更贴近群众……要做好每一件点滴小事,这是30多年来每一代‘漳州110’人实践出来的真心感受。”

“漳州110”延伸: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模式

漳州市平和县芦溪镇芦丰村支部书记叶伯群5月当上了“乡村110”指导员,同样有了红袖标和制服。他说这是“漳州110”精神延伸到农村去。

“‘漳州110’家喻户晓,如今在劝解村民纠纷时,‘漳州110’的形象让群众对自己充满信任感。”叶伯群说,乡村110成立前村里纠纷一年有100多起,成立后,仅有两起纠纷。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7

“榜样就是标杆,榜样就是力量。”省法院司法警察总队表示,将以“漳州110”为榜样,学习他们永远听党指挥、始终忠诚担当的政治本色,学习他们以人民为中心、永做人民保护神的初心使命,学习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新时代警务新机制、以“四警四化”为核心的先进警务模式,学习他们纪律严明、战无不胜的战斗作风,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不断提升全省法院司法警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锻造“四个铁一般”的高素质过硬司法警察铁军,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省检察院法警总队干警表示,要以“漳州110”为榜样,顺应改革、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司法警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程,努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司法警察队伍,为“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提供有力警务保障。漳州市检察院检务督察部干警陈光发说,“漳州110”是身边的榜样,要自觉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投入检察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检察产品。

“漳州110”的先进事迹,在福州市政法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漳州110”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与时俱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拼搏奉献的典范。大家表示,要汲取“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全面提升平安福州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以及心得 篇8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威逼,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绿色奇迹。

“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八步沙的今天,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一代接续一代用双手艰苦创造,以心血浇灌而成,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这是坚守与奋斗的壮举,也是信念与意志的传奇。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全省干部群众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抒写奋斗者的壮歌。

要学习他们情系家园、拼搏奉献的担当情怀。面对肆虐的风沙、家园的存亡,“六老汉”毅然立下治沙誓言,坚决向沙患发起冲锋。38年来,三代人扎根荒漠,不畏恶劣环境,无惧艰苦劳作,顶风冒雪、压沙植树,用生命和汗水,成功击退了风沙的侵蚀,极大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

要学习他们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求实作风。38年来,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八步沙林场的发展与变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运用科学方法支撑绿色成长,始终着眼尊崇自然、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真正做到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环境与效益兼得。

要学习他们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的坚强斗志。他们将庄重誓言融入传世家风,将绿色梦想铸成黄金信仰,父死子继、子承父志,扑下身子、耐住性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用耐心、苦心、坚持心,战风沙、斗荒漠,不惧艰难、勇毅前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曾经的黄沙荒漠变成了今天的林海绿洲,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 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越贡献。

时代楷模观后感

要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心和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立足本职、锐意进取的人生寻求,学习他们生命不息、战役不止的奋斗精神。时期楷模,平凡中彰显伟大,行动中践行信心。他们是胸怀坚定理想、执着信心的身体力行者,用自己的故事,温暖全部社会,用自己的名字,照亮你我,引领更多的人。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造林心得体会

节目生动讲述了六个六旬老汉不服老、不服输、与沙抗争的故事,在沙窝里挖地坑,架上草木,铺上被子,和衣而睡,吃的饭里都是风刮进碗里和锅里的沙子和土。一头毛驴,几把铁锹,种树头一年,六位老汉造林一大片,可一场大风让大家的辛劳泡了汤。六位老汉没有放弃,一个发现让大家重拾信心。用麦草挡树苗的土办法让“八步沙”开始有了绿色。寸草不生的沙漠出现树木和草、出现了绿洲。他们“誓把荒漠变绿洲”和不服输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坚持到底。1991年、1992年,66岁的贺发林、62岁的石满两位老汉相继离世,遗愿是埋在治沙的林场附近。后来,郭朝明、罗元奎两位老汉也相继离世。六老人曾有协议,每家人指定一位后人继续治沙。可起初,他们的后人并不都愿意。但是1993年5月一场沙尘暴夺去多个学生的生命,为保住家园,不让风沙再夺走亲人,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继承了老一辈的遗愿,继续与沙抗争。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在打井时,两根绳子缠住了,他下到井底,割断一股绳子,却被50斤的铁钩拽着,在深150米左右的水井里上下颠倒了四五次,速度极快的铁钩和水井内壁摩擦出的火花四溅,贺中强的性命危在旦夕。贺中强在井里待了近四个小时。大伙拼尽全力把他救了出来时,他已经失去知觉。有了井水,用水把林场盘活,7.5万亩八步沙终于在二代治沙人的手里完成造林工作。接着他们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最为严重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篇9

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记教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

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有感心得体会 篇10

干部“逆行”,与病毒抢时间,与疫情决“春”分。吹响红色集结号,区直、市直、旗直等各部门党员干部随令而动,主动下沉基层一线当好抗“疫”“拦路石”。他们是小区的警卫员守卫一方安全,“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被人们笑称为当前三大哲学问题的就是出入小区必须登记的内容,额头测温,细言温语的叮咛,顶住寒风守住了防线;他们是住户的勤务员保住每户温暖,“哎,刘主任,我家老太太没米了,帮忙带袋儿米呀,谢啦”,柴米油盐酱醋茶,非常时刻,基层干部当起了行动不便老年人的“临时儿女”,顶住寒风守住了温暖;他们是病毒的消毒员呈现一片洁净,“今天开始,小区每天早晚消毒啊”,单元门口贴好的消毒记录表,干部们单薄的身影不时闪现在单元、垃圾桶等边边角角,顶住寒风守住了健康。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感情“逆行”,与挚友共奋战、与爱人同奋斗,与疫情辩“春”情。号角吹响,危难使得感情多了考验也尤为珍贵。“我要是被感染,我爸妈你帮我照顾下”浙江女医生和未婚夫争相进负压病房时女孩子的留言,爱情此刻蕴含了太深的民族大义,放心,我们帮你照顾父母,可希望还是你给父母端上一道三杯鸡:“妈妈,我不想你,就是想要抱抱,我就是有点儿忘了你身上的味道了”这是明明想哭却忍着眼泪的宝宝给一线妈妈的语音,孩子谢谢你稚嫩的忍让,放心,待疫情过去,我们亲自把你香香的妈妈还给你;“我进吧,我年轻比你免疫力好,我都穿好了”这是给患者进行咽拭子医生与医生间争执的对话,此刻的争执有太多的故事,放心,你们都是好战士,我们记住……“逆行”的感情就是为了你好,我甘愿前进,无怨无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上一篇:异域风情散文下一篇:从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