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案反思(共10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成语;抓住核心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品评重点词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花朵,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各种各样花的图片 图片欣赏
3、美好的事物常常能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间。很多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诗句图片欣赏(学生们出示描写花的诗句)
4、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漂亮的花,再来看看我们学校的这些花,图片展示:,那么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精心地养他们呢? 学生交流
5、导入新课:
生活中许多人也和你们一样都在养花,有人养花为了美化环境,有的人养花为了陶冶情操,有的人养花供人欣赏,那么老舍养花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6、对于老舍,我们早有耳闻。谁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出示老舍资料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1.检查预习
昙花、菊秧、大雨倾盆、狂风暴雨、奇花异草、三年五载、秉烛夜游、置之不理、2..想想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3.在生活中,老舍先生对养花非常感兴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他带来了哪些乐趣呢?(文中作者用一个句子高度概括了养花的乐趣,)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是老舍先生对于养花后的真实感受,那么文中几次提到养花是一种乐趣(两次),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它们各在课文的什么位置?
课件出示:
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D.体会前后照应这种写法的好处。E.再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
过渡: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这些乐趣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来说一说。
默读课文,思考 再读课文,深入研讨。
(3.1)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边,不理不睬)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正是因为作者爱花,他才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真是因为这样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所以作者也才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1.2)“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理解“门道”。(门路、窍门)
B、那么作者在养花中摸着了哪些门道呢?
(喜阴的就别放在太阳地里;喜干的就别多浇水。这就是作者在养花中获取的相关知识。)
(3.1.3)“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的很好)
那么我就想问大家了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也不同),所以作者才深深地体会到: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生2:养花有益身心。如: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 胜于吃药。体会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课件出示: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过吃药。
A.““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指像这样的循环”。)如此循环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B.老师让你循环做一个动作,(反复站起、坐下、站起、坐下„„)说说你的感受。(觉得单调枯燥,很机械,没有意义)
C.那为什么老舍先生这样循环做会感到快乐呢?
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长久坐或长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也代替了吃药。身体好了,心里自然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
养花能(有益身心),的确是件充满乐趣的事。那么在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介绍养花能充满乐趣的地方吗?
(4.3)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谁能说说此时老舍的乐趣何在呢?
A.是什么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那句话最能说明作者此时的乐趣?(“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虽然很辛苦,但是苦中也有乐,因为这是劳动带来的快乐。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真实感受,)
这一部分除了告诉我们,养花能得到快乐,还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谁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C.你同意老舍先生的观点吗?请你也来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与老舍先生相同的感受。
说话练习:不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就是真理。)
不劳动,就不知道花草自己会奋斗,这也是真理。不劳动,就得不到知识,这就是真理。不劳动,就不知道养花的快乐,这也是真理。不劳动,就没有好成绩,这也是真理。不劳动,就没有责任心,这也是真理。
看来,养花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还能悟出人生的真理。真是件充满乐趣的事。所以老舍先生说: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生4:养花使作者和别人分享快乐。如: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赏花。。。就赠给朋友们一些,能体会到作者十分快乐。
送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赏花。。。就赠给朋友们一些。
(1)除了“送牛奶的同志”会夸花香以外,这有哪些人会来我家?会怎么说呢?我们全家除了骄傲以外,这会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送____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送____同志进门就____,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____. “昙花”是一种什么花?(一种常绿灌木。花大,花瓣外面呈淡红的紫绛色,中间纯白色。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老舍约朋友看昙花,我也请你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昙花的图片)
人们常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出现不久,顷刻消逝的事物。为什么用昙花一现比喻呢?因为昙花的花开起来大而美丽,白天不开花,要在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才开,通常花开3-4小时即谢,由于昙花开花的时间很短,开后不久即谢,故称“昙花一现”。开花时,花的筒部下垂但向上翘起,花的顶端有点像喇叭形,内面有多数雄蕊。待花完全开放后,花瓣即逐渐闭合,整个开花过程只有3-4小时。
怎样,昙花漂亮吗?说说你此时的心情?那要是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你自己种的,我也约我的朋友和我一起在观赏这些漂亮的昙花,此时的我就更高兴了。
作者不仅邀请他的朋友来看花,还把花根分了,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这就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以老舍先生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课文除了写养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以外,还写了什么?(忧和泪)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移到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写养花的乐趣嘛,为什么要写伤心事呢? 这就叫做“以忧衬乐”。因为人生路上失败挫折和成功喜悦永远是相伴而行的,这样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就像养花一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既然有成功的喜悦,就会有失败的苦恼,我们应该像老舍先生一样,不管生活给予我们的是什么,都要抱着乐观、开朗的心态去体验,抱着对生活的热爱去坦然面对。你们说对吗?
小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过渡:同学们们,在生活中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这不只是养花的乐趣,这也是生活的乐趣。
养花成了老舍先生生活中的一大乐趣,那么作者专养哪些花呢?(他只养那些好种易活且自己会奋斗的花。)课件出示:
花虽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A.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爱养花,为什么不养些奇花异草呢?(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B.老舍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生动、精炼、幽默。在这一段,仅用三十一个字,就将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准确地概括出来了。(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倾盆大雨,秋天最好,可是会忽然闹霜冻)轻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C.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老舍爱种那些朴实无华,生命力顽强的花,这与他的个性、与他的为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自己养的花草提出了一个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而要自己奋斗。其实老舍爷爷自己的一生也是这样勤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
(媒体出示句子):
“读书达理,则心平识远,富贵名利无所求。旦夕警策,守之终身,便是真君子,大英雄。”
——老舍
这段话是老舍送给朋友的,同时也是他自己一生追求的境界。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并把他牢记心中。
四、总结拓展,升华延伸。
老舍先生就是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养花的乐趣,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从《养花》中,你觉得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人生就像养花一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既然有成功的喜悦,就会有失败的苦恼,我们应该像老舍先生一样,不管生活给予我们的是什么,都要抱着乐观、开朗的心态去体验,抱着对生活的热爱去坦然面对。你们说对吗?(板书:热爱生活)
五、布置作业、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可以模仿本文写一写,写出自己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养花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
《养花》这篇课文是老舍比较有名的一篇散文,无论是文章的思想、结构,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范文。结合在本校六年级各班试讲的经验及同学们的理解程度,我最终确定了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欣赏作者的谴此造句中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抓住核心问题,体会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受到情感的熏陶,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
本课的亮点是,能够将讲课过程中升华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大的花束中,不仅点明主题,且形象生动,从学生们最后的惊叹中,我知道了,这个独特的板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核心问题设置得合理,学生有发挥的空间,课堂学习效果很好,通过体会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高兴心情来领悟文章主旨: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但是有一个小环节的进行有些“小坎坷”:当我问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请同学们顺着老舍的思路想一想,不劳动还会怎样?设置的初衷是通过学生日常不劳动所造成的麻烦反观劳动的意义。但是学生一下子有点蒙,不知道从何答起,都在想很深奥的答案,造成暂时冷场。不过,这也是考验老师教学机智的时候,我用比较轻松的语调调整了问题,“大家都不劳动了,世界不就瘫痪了吗?”一阵笑声之后,学生领悟到了老师的意图,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养花》一文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上,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被学生所认同,所喜爱,才能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引领。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进行了点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有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阅读了好几篇老舍先生的作品,如《猫》,《林海》,《草原》,对老舍先生以及他的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一课教学前,我只是让学生课下去回顾老舍先生的生平,重温他的作品,并没有像原来那样花大量时间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针对这篇课文中的内容,提出疑问。预习中学生对课文第4自然段中提到的老舍先生的腿病提出了疑问,这也正与文章内容有关。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了解他腿病的有关情况,为准确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抓住中心问题,统领全文。
在第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理请了作者的思路,明确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先让他们谈谈自己养花的感受,从而引入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展开教学。让学生仔细读文,找出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找到了答案:第一次是因为作者摸着了养花的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让作者觉着有意思。第二次是因为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所以作者觉着有意思。这也正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在。
三、找方法,突破难点。
文章中有一处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写花死了,作者很伤心。既然伤心,怎么还能说是养花的乐趣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能够联系上下文,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以往读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生活态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养花就要经历这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乐观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四、课后练习,突出重点。
为了更好的理情文章的思路,我在理解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老舍先生以为主线,先概括的说明我(),再分述(),最后点明中心()。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在精度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理清文章思路。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还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好,并且按照:“我喜欢(),它可以(),可以(),还可以(),这就是()带给我的乐趣。”这样的形式来说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养花的乐趣。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3.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课前谈话:
1、同学们,你喜欢花吗?配乐欣赏各种花的图片。
2、欣赏完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你养过花吗?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 陶冶情操。人们都爱赏花,而著名作家老舍热衷于养花。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1)读词语。
(2)选择带点字的意思,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感受乐趣
1.找找课文中哪一段话最能表达作者养花的感受?快速浏览,用波浪线画下来。
交流,师板书。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然后小组交流。(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3.交流反馈:(生自由谈,师相机小结)A选种花草 B增长知识: C有益身心:
(1)“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2)文中哪个句子能具体说明它?(3)你能具体想象那样循环的场景吗?(4)如此循环的好处是什么? D付出劳动:
1、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
2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谁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3.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
E分享成果: F 以忧衬乐: 4.再读中心句。
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作者通过养花,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3.从《养花》中,你对作者——老舍先生有什么新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五、作业超市
1.推荐阅读: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或《劳动的开端》
3、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美育渗透点: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乐趣,感受劳动生活之美好。
二、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2、学生学法:读中感悟.小组讨论。
三、教学重点:练习给自然段加小标题,体会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激趣导入,组织学生阅读感悟与讨论、交流,提供媒体展示;相机点拨。
2、学生活动设计:阅读感悟、小组讨论、汇报、积累好词好句,扩展练习。
五、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
(1).指名学生板演:听写生字。
(2).解释成语:秉烛夜游、置之不理、自生自灭。
3、分段学习课文,练习给自然段加小标题。
(1)、看课件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2)、指名朗读,抓重点词句概括,鼓励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相机点拨、小结。
4、小组讨论:(学习要求:四人一组交流采取一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1)、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④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5、总结、扩展:
你从课文受到什么启示?(不止养花是这样,还有&&)
6、布置作业:
写话训练: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80字左右的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提示时问学生抓花的特点要从(花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方面写。
附:板书设计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热爱劳动
13、养花(乐趣)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养花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借助工具书基本上可以自行阅读,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在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验收预习第三项,介绍写作背景。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
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作铺垫。通过对作者养花的介绍,更加激起学文的兴趣。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搜集有关老舍及老舍养花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a、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计较、门道、昙花、菊秧、大雨倾盆、狂风暴雨、奇花异草、三年五载、秉烛夜游、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置之不理、自生自灭(注意矫正计较的“较”、昙花的“昙”倾盆大雨的“倾”的读音。)b.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注意弄懂“计较、门道、秉烛夜游、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的意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经过课前预习、课堂上小组学习、教师的强化指导,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1.指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自然段列一个小标题。)思考: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预设: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2)养花很辛苦。(3)养花能增长知识。3.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其实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四、布置作业
--“花草”系列日记之一
林英小学 李开锋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我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发学生的见闻、经历和感受,形成一组材料真实、表达自由、想象丰富的系列日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记录写真日记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从“养花”实践入手,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增强自己的体验,抒发自己的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种植并观察自己喜欢的花草。
2、收集学生优秀写真日记。
教学过程:
一、习作欣赏,引出目标
1、展示优秀片段
2、推荐最新日记
2、引出目标:共同体验生活,轻松写下日记
[设计说明]快乐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日记的第一要素,写、聊、读、诉等都溶于其中。日记交流的实效既依赖于学生的习作的知能情态,也需要新的形式,如竞选展台、共享礼物和新作品发布等都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外部刺激。
二、再现生活,激发情感
1、师创设说话情境
2、生说见闻、经历或感受
[设计说明] 日记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感悟构成了学生日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习作生活化”。习作要“生活化”,必须从生活入手,选取共同关注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通过生活情境的再造使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开阔思路,引导表达
1、了解养花情况
2、生展示花草
3、观察训练
⑴你看到了什么?
⑵你想了解什么?有什么建议?
⑶整理要点和顺序。
4、叙述训练
⑴对花草表达自己的谢意。
⑵讲述自己难忘的经历和感受。
⑶你想起了些什么经历?
5、想象训练
⑴想象花草的内心。
⑵联系实际教育学生。
6、实践训练
⑴教师提建议。
⑵花草交接仪式。
[设计说明]要实现“习作生活化”,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关键,教师必须细化指导,开展有效的诸如观察、讲述、想象和实践等训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认识,用学生的价值观念来引领个性的飞扬。
四、共同探究,当堂练写
1、讨论: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并想一想怎么写。
2、反馈交流。
3、生介绍写作经验。
4、师提示要求。
5、生当堂练写。
[设计说明]“习作生活化”的最终实现,要让学生的语言材料、思维材料、写作材料、作文材料和人文情感等方面协同发展,才能达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的境界。这里采用了“为需而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以上方面有必要的储备,但真正重要的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要留给学生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而“习作生活化”必须要向“生活习作化”的高级阶段发展,为此要求学生要“有心、有情、有趣、有识”,慢慢学会带着习作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带着习作的大脑去思考生活,带着习作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在充满习作气息的生活中去收获更多的快乐。
五、展示评价,评后再改
1、个别展示。
2、组织评价。
3、生进一步修改作文。
4、结课。
[设计说明]从范例入手,带动全员发展,由扶到放,以评促改,使学生的表达质量得以提高。教师不仅要提供一个活用语言的环境,还要帮助学生理清内容要点,再次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养花
观察发现
经历感受
联想想象
实践创造
有心
有情
有趣
有识
-----------------------------名师面对面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花吧,一定观察过不少花,也一定亲手养过花吧!养花能陶冶人的情操,养花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在养花的过程中有没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呢?如果有就请把你养花的乐趣和收获说一说,与大家共同分享吧!怎样才能把养花趣事写清楚呢?一是要将自己养花的过程和大家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把养花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汇报给大家,和大家共同交流体会。二是 要求把自己养花的收获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眼前,条理清晰,最好能体现出个人特色。、教学过程:
一、我和花儿交朋友。
1、开学初布置每人养一盆花。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它?
2)我们全班每人都养一盆花,比比,看谁的花养得最好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3)同学们想一想,养花得需要做什么?你们有信心天天这样做吗?
2、认真观察。
1)每天都要观察花的变化,从种子到胚芽到幼苗到小苗。把花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
2)把养花过程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写在日记本中。
3)把过程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和同学交流。(如:你养花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有没有和花说过悄悄话?你的花有高兴和伤心的时候吗?)
4)先和小组同学说,注意语抓住“趣”去说。
5)指名说,注意表达时语言流畅,有条理。
6)动笔把趣事写下来。
7)写完以后读一读,看是不是通顺。再读给大家听一听。同题碰碰车
养花趣事
我喜欢花。喜欢看花,喜欢养花。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阳台去看家里养的盆花。今天我又照例来到阳台,呀,这是什么花呀,家里今天又多了一盆新花。
这盆花很特别,毛茸茸的真像熊猫的大脚板,妈妈告诉我,它的名字就叫熊猫掌。从这天起,每天我都给它浇水、松土,可过了二十几天,我觉得它还是那么高,这可怎么办呢?嗯!我要想办法帮助它。
于是,我开始行动,我把家里妈妈买的花肥一股脑儿全部倒了进去,接着我又舀了一大盆水慢慢地倒入花盆。我心想:哈!这样花营养充足,明天一定会长高的。妈妈你就等着惊喜吧!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就听妈妈大喊:“可可,你干什么啦,花都蔫了!”我心里纳闷。不对呀!怎么会呢?我急忙对妈妈说:“不可能,我昨天给花吃饱了饭,喝足了水,怎么会这样呢?”我忙跑过去一看,果然熊猫掌不像刚到我家时那样精神了。我难过极了。妈妈告诉我给花浇水施肥一定要适量,植物有它自身生长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很惭愧。
从那以后,我每天为它浇水、除草,细心照料它。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熊猫掌恢复了以前的生机,它终于长高了,我更喜欢它了。评语 小作者不仅叙述了养花的经过,同时也写出了养花过程中一件有趣的事——为盼熊猫掌快长而过量地浇水施肥,结果事与愿违。字里行间体现了小作者对熊猫掌的喜爱。观察细致,叙述清晰。
种花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利用这大好时光,我和小芳想在我家的窗台上种一盆步步高,于是小芳拿着一把小铲子,把花盆里的湿土松了松,就把种子撒下去。
有一天,我们又来到窗前。啊,嫩绿的小苗已经破土而出,小芳乐得一蹦三尺高,拍手叫道:“我们种的花已经发芽了!等开花的时候,请奶奶来看花,她一定很高兴。”我说:“对!大家一定要把花养好,让奶奶知道我们也会种花了„„”从此,我们心里总惦记着这盆花,每天少不了要去看两三次。有一天,我俩看见小苗蔫了,心急如火,不知怎样才好。“快去问奶奶吧!”小芳焦急地说。小芳把奶奶请来了。奶奶细细地看了一遍说:“这花儿缺水,所以枯萎了。”奶奶还说花盆里的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还要适当地施肥,花儿才长得好。从此以后,我俩就照着奶奶的话做了。过了几天,小苗果然精神焕发,越长越壮,不久,就长出了花蕾。又过了两天,花蕾绽开了,变成了一朵红花。小芳高兴地把奶奶请来一起观赏,奶奶笑着说:“你们俩可真不赖,会养花了。”我俩听了高兴极了。这时小燕子也飞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向我们祝贺。
通过这次种花,我们学会了怎样种花,怎样养花,明年我们还要种更多的花。评语 这篇习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小作者能把种花、养花的过程叙述得详细,从“乐得一蹦三尺高”“心急如火”“请奶奶观赏”能看出小作者养花的乐趣。语言朴实、通顺。
养令箭荷花
前些日子,爸爸端回一盆令箭荷花,它那翠绿、笔直的样子,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从那天起,我就喜欢上了这盆花。
我用心给它浇水、施肥,没想到过了几天,它竟长了一个花苞。第二天,我在阳台上给它浇水时,不小心把它碰倒了。花盆掉到楼下,摔碎了,花茎折断了。看着它那含苞欲放的骨朵,我多么内疚呀!我没有把它扔掉,而是把它栽进另一个盆里。我还是像以前那样精心呵护它。没想到,它竟然活了过来。我第一次认识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快要英语考试了,我忙着复习功课,接连几天忘了给它浇水。当我想起它的时候,心想:“这次它一定枯死了。”没想到我推开阳台门一看,惊讶地发现它没有枯死,还是那么翠绿笔直,我又一次认识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天渐渐冷了,我把花搬到室内。有一次,我在家里做作业,爸爸对我说:“明天上午来暖气,你可要把花搬开。”我心不在焉地说:“知道了。”谁知第二天竟忘了搬,我在去学校的半路上才想起来。我心里想:“这次肯定完了,生命力再强的花也经不住暖气烤呀!”中午放学回家,奇迹出现了,它没有死,而且还顶出一个小花苞。我想:这是怎么回事,它怎么没死?我找出一本关于花的书才知道,令箭荷花是仙人掌植物,原产于热带干旱地区。
以后,我更喜欢这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花了。评语
1、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作者在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提示: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2)“我得天天照管它们,想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3)“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4)“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子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
(5)“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跨“好香”,这是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
„„
2、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300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里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30多种,100多棵。全家都几天没笑容。
这篇课文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这里要写伤心的事?
提示:
(1)伤心是因为菊秧被砸死了,秋天就少了许多的菊花„„
(2)伤心之深是因为爱花之切,可以反衬养花的乐趣„„
【做一做】
1、养花怡情
作家老舍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乐此不疲。特别是文中提到的秉烛夜游观赏昙花的情景实在是令人无限向往。
你是否也想亲身体验这种乐趣呢?那么,自己学习养一盆或几盆花吧。
养花是一门学问,你可得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找一些关于养花的书来读。养花还是一件很费心的事,你可得每天花一些时间去精心照料它们。等到花开的时候,可别忘了请你的家人或朋友来观赏,那时候,你一定会很得意的。
当然,你也可以养金鱼,养小鸟或其他小动物,其间也是乐趣无穷的。
在此同时,你还可以记录一些观察笔记,也许在其中你还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2、认识昙花
从课文中我们发现昙花似乎是很名贵,并且显得有一点神秘,只在夜间开花,还令主人特别自豪。
那么昙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进一步认识昙花,了解昙花,揭开昙花神秘的面纱。
把你地说的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昙花介绍”。
【读一读】
【写一写】
生活中的情趣
有一位名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老舍在平常的养花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并且表现得那么自然真切,这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更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只要你用心体会,你的生活中也一定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新鲜事,把这些都用你的笔写下来,就成为一篇《生活中的情趣》 课文说明: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用“不是„„就是„„”,“要是„„就„„”造句。
4.熟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诵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课文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度自然,逻辑性很强,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谈养花的乐趣的,逐段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每段的意思。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其余的内容都比较易读易懂。应强化学生自读体味。
四、教学过程:
指名分节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思考: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这中心句是从哪几方面来说养花的乐趣的?
明确:中心句是课文最后一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讲的是对花的关心,情感体验;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讲的是劳动成果;“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讲的是养花的意义。
练习背诵第七节。
1.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养花的乐趣,每一方面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一部分?
学生发言后明确: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第五、六自然段。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第一、二自然段。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第三、四自然段。学习五、六自然段。
⑴齐读课文
⑵思考:作者为什么“喜”和“笑”?画出句子来读一读。又为什么“忧”和“泪”?
画出句子来读一读。为什么把“忧”和“泪”也当作是养花的乐趣?发言后归纳:因为与别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乐趣。
(送牛奶的同志夸花“好香”,和朋友们一起赏花,把花分给朋友们);养花也有忧伤,(菊秧被砸死了,全家几天没有笑容)。从养花中体味到“忧伤”的情感,这也是一种乐趣。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问:第五自然段可分为几层意思?第五、六自然段是怎样紧密连接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第五自然段可分为三层意思。夸花赏花赠花第五、六自然段之间,侧重在内容上的承接,“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这一句中“当然,也有----”与下面内容衔接起来。这样写,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⑷指名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Ⅰ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句子。
Ⅱ思考:哪些语句写出作者爱养花,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读语句谈感受。归纳:句子
①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②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
③我只养一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因为爱花,所以爱养花。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平凡的花也有乐趣。
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Ⅳ指导造句:不是„„就是„„读原句:北京的气候„„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会忽然闹霜冻。
了解: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同时存在好几种情况,从中选择两种情况。
讨论,口头造句:学生互平互议。学习三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
①第三自然短与第一、二自然段是怎样紧密连接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作者是怎样养花的?从中得到了什么乐趣?
③“如此循环„„胜于吃药”指的是什么?
④“多么有意思呀!”“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分别是对什么来讲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小组讨论汇报,明确:
1)第三自然段开头用“不过”一词承接上文,然后用“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一句进一步加以补充说明,这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句,使上下文紧密的连接起来。
2)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好朋友——关切)它们;浇浇这颗,搬搬那盆;天气突变时抢救花草。养花能增长知识,从获取知识中得到乐趣;养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从劳动中获得乐趣。
3)作者有腿病,不利于行和久座,于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颗,搬搬那盆,然后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胜于吃药。
4)“多么有意思呀!”是指“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这多么有意思呀!”是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天气突变,抢救花草,付出辛勤的劳动。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爱花的思想感情。
2.齐读课问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造句:要是„„就„„读原句: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了解: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假设遇到这种情况就会产生那种结果。学生讨论,口头造句评议。
4.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1)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明确: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是分总关系。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在全文中起了总结、点名中心的作用。全文层次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逻辑性强。过渡自然而巧妙,语言间洁、准确。开头讲“把养花当成一种乐趣。”接着从不同方面讲述养花的乐趣,最后概括起来总述,点名中心。全文条例十分清楚。
(3)总结全文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述“我”养花的乐趣的?
①总起,养花的目的。当作一种乐趣。
②养什么花。好种易活的花。
③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④养花要付出辛苦。有益身心。
⑤养花使人喜悦。夸、赏、赠。
⑥养花使人伤心。几天没有笑容。
⑦养花的乐趣。总结。有„„有„„既„„又„„
总结全文
1.读中心句。
2.概括中心:本文抒发了作者,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业:
1.复习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四、五、六、七自然段。
4.完成练习册。
● 重点生字
置:zhì
放,摆,搁: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评。置疑。置辩。推心置腹。置若罔闻。置之度外。设立,设备:装置。设置。购买:添置。置办。置备。置买。放搁笔画数:13;部首:罒;
造句:雷达能准确找到你的位置。
栽:zāi
移植:栽树。栽植。栽花。栽培。安上,插上:栽绒。栽赃。秧子,可以移植的植物的幼苗:桃栽。树栽子。跌倒:栽跟头。指失败或出丑。笔画数:10;部首:木;
造句:园子里载了两颗向日葵。
循:xún
遵守,依照沿袭:遵循。因循。循环。循规蹈矩。古同“巡”,巡行。笔画数:12;部首:彳
造句:这种循环过程很符合生态规律。
昙:(曇)tán
〔昙花〕常绿灌木,没有叶子,花大,白色,花期很短,如“昙花一现”(喻稀奇而又容易消逝的事物)。云彩密布,多云。
笔画数:8;部首:日;
造句:这种现象犹如昙花一现。
冰:bīng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炭
笔画数:6;部首:冫;
造句:这些小孩子都喜欢吃冰激凌。
秉:bǐng
拿着,持:秉烛。掌握、主持:秉正。秉公。古代容量单位,一秉合六十斛。姓。
笔画数:8;部首:禾;
造句:他是个秉公守法的好公民。
秧:yāng
植物的幼苗:秧苗。树秧儿。秧田。育秧。插秧(特指稻苗)。某些植物的茎:瓜秧。拉秧。某些初生的小动物:鱼秧子。栽植;畜养:秧几棵树。他秧了一池鱼。
笔画数:10;部首:禾;
造句:风调雨顺,秧苗都在茁壮成长。
砸:zá
打,捣:砸碎。砸地基。砸明火(方言,抢劫)。砸饭碗(喻失业)。砸锅(喻办事失败)。打坏,打破:碗砸了。失败:戏演砸了。
笔画数:10;部首:石;
造句:我家的花瓶被砸了。
● 重点词语
乐趣(lâ qù):使人感到快乐、有趣。
计较(jì jiào):①计算比较,本课指在意,当回事。②争论。
奇花异草(qī huā yì cǎo):稀有的、不易见到的珍贵花草。(例句)张家界森林公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
大雨倾盆(dà yǔ qǐng pãn):倾,倒。形容雨下得很大,就像用盆子往下倒一样。(例句)午饭过后,大雨倾盆。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à lǐ):置,搁置,放。理,过问,理睬。课文中指把花草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之”在文中指花草。(例句)你既然答应妈妈要照顾妹妹,那就不应对妹妹置之不理。
自生自灭(zì shēng zì miâ):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亡。文中指任花草自然发展,不加过问。
关切(guān qiâ):一般用于对人的亲切关怀。
门道(mãn dào):门路。本课指由于经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渐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窍门。
三年五载(sān nián wǔ zǎi):载,年。三年五年。(例句)我大哥到云南参军了,要等三年五载以后才能回家探亲。
循环(xún huán):本课指周而复始的运动。
调节(tiáo jiã)使事物得到合理的调整。
昙花(tán huā):一种常绿灌木,夜间开放,开花时间极短。
秉烛夜游(bǐng zhú yâ yóu):秉,拿,持。夜间持着蜡烛游玩。课文是指因为昙花总是夜里开放,大家举着蜡烛去看,很有在夜间游玩、观赏的味道。
●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是„„就是„„”,“要是„„就„„”。
一、导入新课,检测预习: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养花》。(出示课件1)
计较 门道 昙花 菊秧 大雨倾盆
狂风暴雨 奇花异草 三年五载 秉烛夜游
有益身心 胜于吃药 置之不理 自生自灭
词语盘点中的生词,相信你能读准,我们来开火车认读,好吗? 任选其中一个词说一句话。
谁来说说《养花》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答略)
二、围绕乐趣,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3)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出示中心话题:
老舍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结合中心话题自己默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3.全班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最先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生1:从这句话可以体现出作者很爱花,不管花开得大与小,只要花开了,他就极其高兴。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连小猫都失去了运动场所。”还可以体现出作者养的花很多,他确实把养花当成了一种乐趣。
生2:句子中为了体现老舍对花开得大小好坏并不计较,用了一个关联词,“只要„„就„„”充分体现了养花给予他的快乐。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的读把老舍养花的快乐传递给大家吗?(生展示读)
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生1:文章第一段中说道“我可没有工夫去研究和实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师:除了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也是我们理解句子的一种常用方法。师:花草奋斗是什么表达方法? 生:拟人
师:怎样的花草才算是自己奋斗呢?
生2:不管天气怎样,都能经历风吹雨打。
生3:就像桃花心木一样,拼命扎根,努力汲取水源。
师: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其实,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他对花草有一个内在的标准,从不追求外形大小、色泽鲜艳,而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3、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生1:从这句话可以体现出作者对花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很细心地照管花草。
师:“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
生1:在文中指把花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生2:“天天照管”“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可以看出作者对花的感情很深。师:请你想象一下,我会怎样照管、关切花草,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生3:我会帮花草施肥、锄去杂草。
生4:我还会在花儿受到风雨的洗礼时,鼓励他们,别气馁,一定要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绽放自己最美丽的笑容。
生5:我会像对待初生婴儿一般轻轻地抚摸他,并在心里暗暗地告诉他:快快长大吧!
师:把你对花草的关爱也用文字读出来吧。(生展示读)
师:让我们把老舍对花草的关爱齐读出来吧!(全体学生展示读)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生1: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养花让老舍长了见识,这就是乐趣。(板书:长见识)
生2:“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既体现了老舍对知识的追求,又体现了他因养花无异增长见识而格外开心。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读表现出老舍的自豪与开心吗?(生展示读)
生3:老师,我有补充,“多么有意思”指在养花实践中摸到了门道,花养得很好,是件开心的事。
5、第四段学习汇报
生1:“我工作的时候„„胜于吃药。”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好。在辛苦中作者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
师:这也是作者感谢那些花草的原因。文中的原句是怎样说的? 生:如此循环„„吃药。(读文中原句)
师:“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文中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句子是哪一句?(生答略)
师:作者两次提到了“腰酸腿痛、热汗直流,”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生2:养花很不容易,太辛苦了。师:只有苦吗?
生3:养花虽辛苦,但苦中也有乐,保护了花草,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是什么。(板书:须劳动)
师:累得“腰酸背痛,热汗直流”作者不但没有抱怨花草,反而还说:这多么有意思呀!足见作者把养花当成了一种乐趣及对劳动的热爱。板书:热爱劳动
师:“不劳动,„„吗?”这是什么句?(反问句)谁能将它改为陈述句?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
生1:劳动可以创造一切。
生2: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生3: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发现不少真理。课件:不劳动,就(),这也是真理。
生1:不劳动,就(不能摸着养花的门道),这也是真理。生2:不劳动,就(不能获得知识),这也是真理。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生活,再说说。生1:不劳动,就(会一无所获),这也是真理。生2:不劳动,就(无法生存),这也是真理。生3:不劳动,就(会被社会淘汰),这也是真理。
师:我们来合作读这一段,男生读黑色字显示的劳动部分,女生读红字显示的感情部分。(课件出示: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第五段学习汇报
师:五段共三句话,每句话找动词提炼小标题。生:夸花、看花、赠花
师:在夸花、看花、赠花中享受,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多么令人愉悦!(板书: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师:养花给老舍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伤心,老舍却说伤心也是一种乐趣?你们同意吗?(同意)师: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一百多棵。师:当时,您有什么感受?
生:非常伤心,我们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师:既然很伤心,你觉得有乐趣吗?
生:有,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你是怎么处理的?
生: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他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怎样? 生1:当时我很激动。
生2: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生3: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师:其他同学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我以前养了一盆紫罗兰,花盆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了好几天,可过几天去看时,它竟然开了花,我开心极了。
师:是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更有乐趣。(板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让我们齐读文章的中心句
选花草 长见识
养花 —乐趣 需劳动 乐趣 享成果
忧花草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师:花好人喜,花毁人忧,将花的好坏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从中可看出老舍爷爷一家对花的喜爱之情。生活是多彩的,即便是一时的失意也是生活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回想起来同样乐趣无穷。我们所要向老舍学习的还有他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板书:热爱生活)师:从《养花》中,你有哪些收获?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三、感悟表达:
师:我们知道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1:采用了拟人的表达方法,如:地上没有他们的运动场,养些会奋斗的花草,把花当作人来写,很生动很形象,给予了花人的感情色彩。
生2:语言很简练。
师:如在结尾仅用了24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的全面而且准确。生3:老师的语言朴实无华。
师: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老舍先生写的《养花》一文。(出示课件)写法借鉴:
文笔质朴无华,如水银泄地般地流畅,又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浅显易懂。
师:这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要向老舍学习的地方。
四、推荐阅读:
1、《劳动最有滋味》
2、《劳动的开端》 作业:
【养花教案反思】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养花》教学反思07-15
养花教案01-13
教案与反思10-02
体育教案反思10-12
奥数教案反思01-01
教学反思教案01-13
绘画游戏 教案 反思06-15
科学教案和反思07-05
班会教案学会反思07-14
睡觉安全教案反思07-24